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文学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这对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我国学生生命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在任何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并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1]只有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在他们的认知中,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人生幸福是个人幸福,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普遍倾向于功利主义、实用利益和物质利益。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物质利益大于精神追求。一些学生甚至认为金钱是衡量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他们未来的目标是赚大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只取决于知识、人才、机会和社会关系,而与个人道德无关。如今,许多学生不讲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举止粗鲁,谈吐粗俗。常见的有高分低能和高分劣德。
。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对培养我国中学生的自力更生精神、利益观、竞争观、创新意识和奋斗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利益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高中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市场经济中,利益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它加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促进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高中生的成长。另一个例子是等价交换原则,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将导致“一切向钱看”的想法,这不利于我们高中生的帮助和奉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的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仍然不足。在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很容易迷失自我,存在着多重矛盾和摇摆局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大国。西方国家一直试图通过文化影响我国人民的思想,导致我国内部的矛盾。因此,我们的高中生必须在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提高自己的“眼力”,保持自己的本心。
。[3]高中教育是一种传统的、纯粹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高中生不得不面对大量世俗的、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导致他们的思想矛盾和困惑。此外,在生活的过程中,我们的高中生是sti他们不能正确运用辩证法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膨胀,不愿意接受教师和学校的灌输教育,渴望奋斗和奋斗,渴望肯定自己的才能,因此他们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s、 产生忽视群体的观念。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找到积极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生生命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未来能够以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进入和参与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更加健康。参考
[1]张婷。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J]。学术理论,2016(3)。
大家好!
今天是5月6日,距中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场攻坚战就要打响。这正如一场激扬的交响乐,即将奏响——固然重要,但美妙的尾声也必不可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最后这屈指可数的时间,这样才能构成一曲完美的乐章。
初三的同学们,你们的初中生活即将划上一个个标点:句号代表圆满结束;感叹号意味着收尾有力,充满惊喜;逗号象征仍未结束的学习生活,高中生活在向你们招手;而初中的美好回忆将被收藏成一个省略号,留待日后细细品味。
岁月如歌,青春如诗。转眼间,同学们在丰华中学的学习已近三年。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曾经有过欢畅的笑,曾经有过痛快的哭,现在,所有的感情都将得到升华,所有的付出都将得到回报。经过了春耕夏耘,你们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这些语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你们都清楚地知道它们的含义。如今,宝剑在手,寒梅飘香,背水一战的时刻到了,九年的学海遨游,深夜里的孤灯奋战,夏日的涔涔汗水,父母的声声叮咛,师友们的殷殷期盼,都将化作无穷动力,催你们前行,励你们成功。
面对中考,相信同学们一定和我一样,豪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相信,勤奋刻苦,严谨求实的初三学子在今年的中考中一定能再创辉煌。因为在你们身后有全力支持、倾心关爱你们的学校领导;有尽心尽力传授知识,奉献出全部爱心的老师;有含辛茹苦,期盼你们成功的父母。因为你们过去的努力,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积淀了丰富的知识,经过多次的模拟考试,你们已经显示出较强的能力和实力。
同学们,“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人生总是在竞争中不断超越,生命总是在拼搏中熠熠闪光。既然你们选择了竞争,就没有理由退缩。中考的战鼓已经擂响,现在到了为理想奋力一搏的最后时刻!请你们加倍珍惜这最后的6天,查漏补缺,调整心态,保证睡眠,增强体质,轻装上阵。在考场上,调动起全部的热情,凝聚起全部的力量,挖掘出全部的智慧,从容应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认真、自信地做好每一道题,减少失误,就是加分,相信大家一定会发挥出最佳水平。
中考的号角已吹响,收拾好行装,带上最锋利的头脑,怀着一颗最细致的心灵,握紧最有力的拳头,让我们满怀自信地冲锋,让我们在中考面前对自己大声说:“我能行!”让我们将六月的考场,变成我们的梦想舞台。
在高中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很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以及精力较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忽视尤为严重,但是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不可小觑的,直接表述为以下两点:
首先,语文阅读能够影响人的思想,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从文本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进而使人产生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同时也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语文阅读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例如:阅读古典文学,展开深入研究,在写作的时候就能使高中生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写作观点表现得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又如:阅读现当代文学,对语文常识能有更多的涉猎,在释疑的时候就能使高中生有的放矢地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写随笔的方式来实现与他们的心灵交流。随笔的文风可以恣意随性,无所谓是否循规蹈矩,只在于使学生的真性情得以抒发,使学生更能准确地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在通过阅读提升学生人格的同时,完善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始于整体感知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高考成绩,而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乃至个人整体素质。为此,语文知识的学习就不能功利地只从答题方法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语言文字本身的内容出发,引导高中生感受文本的整体魅力,体会不同文本不同作者的写作深意。从整体感知法出发,通过阅读,先使高中生对文本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段脉络等方面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对文本重难点稍加点拨,高中生就能产生更深层的感悟。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高中生回忆语文阅读中的情节,从阅读中的人物或者事件出发,让高中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优化自身的观念,进而使他们对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涯有个整体的把握,使他们的人格素养有所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坚持文本细读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还要使得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技巧。为此,高中的语文教师坚持文本细读法能有针对性地教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彩之处,加以斟字酌句,推敲琢磨。对于文本中出现的好句好段不应该单单去机械地记忆,而应该通过文本细读法对文章的修辞、句法、行文进行学习、归纳、比较以及体味。这不仅能使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水平,而且更有助于高中生在写作的时候学会灵活地遣辞措意、谋篇布局。只有这样,高中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才能发掘文章的主旨内涵,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完成语文能力测试的时候也能更加高效地找到语文题目的突破口,更加准确地“对题下药”,为高中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元解读法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使用多元解读法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给予高中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以及自由发挥的平台。多元解读的方法将学生放在语文阅读课堂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高中生大胆地探索文章中的精髓,拓展自己的思维,对于文章中的事件和人物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进而将自身对文本的理解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样,再加以高中语文教师的适当引导,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必将有所提升。当然,文本,尤其是名家名作,它们并不像西方后现代哲学所说的那样是无本质的,而是有着其自身稳定的立体层次结构,所以文本的解读并非是放纵肆意的。可高中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却往往因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而忽视了该点,以致在阅读中频繁地出现错读文意,曲解主题的情况,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也不能彻底放任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应当使得学生尊重文本主体,在自由发挥之余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才能真正地实现读者、文本、作者这三者之间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与调节。
三、总结
在高中阶段,学生分配给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不多,对于语文阅读的重视更是不够,为了使得语文学科正确地引导学生的人格发展,高中的语文教师应当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指导,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阅读产生正确的探究兴趣,并且高中生个人的学习需求也得到满足,高中生自己的人格发展也得到尊重,这对高中生后续的成长以及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参考文献:
[1]朱咏红.经典阅读与人格教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心理学教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咨询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生都能接受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由于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有关该方面的教学仍不够完善。本文将根据我多年从事心理教学的经验,对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
一、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推进,心理学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然而,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许多高中在实施心理学教学时仅仅局限于表面知识,不能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辅导,导致众多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其学业水平。因此,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势在必行。
首先,正确的心理学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产生。高中生较为叛逆,科学地理解心理现象,能使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个性品质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而自觉地发展积极的品质,克服消极的品质。其次,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能够对邻近的学科如文学、艺术、法学以及政治学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普及学生的心理学科常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来提高其人格水平。第二,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高中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就业等进行指导。第三,将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水平,以便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优化高中心理学教学是当今教学的首要任务,我们务必将该工作进行到底,为我国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外作业;优化
一、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要素
1.学科知识
虽然发展性评价强调的重点不是学科知识,但是学科知识也是高中生在学习中应该掌握的。高中生以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所以,高中生发展性评价也不能忽视学科知识。
2.综合素质
不同于传统评价,发展性评价除了学科知识,关注的是综合素质的评价,高中生更应该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除了教师的教学,学生更应该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学习讨论、交流和各种实践,锻炼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团队精神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遵守各项纪律和管理制度,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力,形成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发展潜力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在考虑学生过去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由于高中生的特长与个性存在差异,其在发展潜力上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技能的理解能力、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分析处理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等。
4.评价方式和主体
以往学生评价的基点往往放在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从而评价方式被窄化为纸笔测试。发展性评价需要对高中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衡量,不同的评价项目由此而生。对于不同的评价项目,则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因此,发展性评价采用多样评价方式,诸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能力检测与知识考核相结合,质性评定与量性测量相结合,分数评价与评语评价相结合等。评价主体也不再单单是教师,而是多元评价主体,学生、家长和社会也参与到评价中,促使评价结果更加公平公正。
5.改进计划
发展性评价在时间指向性上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发展性评价也要做到对学生后续发展的规划。评价主体根据表明学生发展状况的关键资料,来判断学生现状中的不足。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背景,提出有针对性、有个体特征的改进意见。
二、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步骤
1.明确评价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对学生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明确的评价内容,并最终形成评价指标。其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学科学习目标和学生一般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通常包括字词句的认知与使用,各种文体常识的掌握,一定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涉及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主要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提升几方面,注重学生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能力、同伴间的交流合作、个性与情感等综合素质发展目标。
在实施评价时,以上两种目标是相互包涵渗透的,要全面考虑。
2.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工具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倡导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化,综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在语文学习不同维度上的进步和发展情况。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多种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相结合,如,教师评语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成长档案袋等。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者设计制作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作业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其结果对评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收集作业结果时,要注意不同形式的结果收集,纸质作业可以直接收集,而讨论作业需要教师适当记录,实践作业可以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收集的作业结果要涵盖学生的各个方面,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全面建立学生发展的客观资料档案。
完成收集工作后,根据收集的资料,客观进行分析,形成对每个学生学习、作业情况的分析报告,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分析语文课外作业评价资料时,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讨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尽可能地通过多手段、多评价主体全面描述学生学习、发展情况,动态看待评价。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关怀。
4.制订学生改进计划
语文课外作业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的之一是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发现并改进不足。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制订改进计划,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积极改进的意愿,认同改进计划,促进发展。
这样制订的改进计划充分关注个体差异,改进意见具有针对性和个体特征。还要讲究评价结果和改进计划的反馈方式和策略,针对于负面反馈,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反馈,使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功效。
三、语文课外作业发展性评价的教学反馈作用
语文课外作业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对学生产生影响,对教师也有积极的功能。通过布置语文课外作业,教师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对教学的各种效果做出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也能得到一定提高。
语文课外作业的评价是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不仅是对以前所学知识和自我发展的考查,更要注重从作业中发现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和学习夯实基础,所以要重视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促进高中语文课外作业变革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利用英语报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掌握一门语言,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形成和提高文化意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地域文化、历史发展,以及行为方式等。虽然高中英语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关于英美国家文化特征的内容,但是不够全面和完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一些根据高中生阅读水平和需求编写的英文报刊中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讯,如《二十一世纪学生英文报》以高中生掌握的英语词汇为基础,收录了许多集趣味性、真实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内容,其以报道国内外的新闻热点和文化娱乐为主,新闻报道的内容贴近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份报刊用原汁原味的语言、国家化的实业、思辨的态度为广大高中生开辟了一个了解各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了地道的英语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英语报刊,使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来了解原汁原味的西方文化,在提高高中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同时,促进他们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2. 引导学生阅读各种体裁和题材的文章
近年来,高考阅读理解的选材越来越多样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既有地理、文学、历史、生活现象和科普等多种题材,也有记叙文、说明文、书信、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体裁。但是学生从课堂上接触到的文章数量有限,而且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范围也有限,导致学生在考试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文章时,会有很大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多让学生阅读英语报刊,掌握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的阅读技巧和策略。首先,教师应让学生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从报刊中选择一些介绍英美国家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的文章。比如,为了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万圣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二十一世纪英语报》的197期中的“Plan ahead to throw the best Halloween party!”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读完后回答。其次,教师应当多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的英文文章。比如,阅读记叙文,应让学生抓住记事的“五要素”;阅读说明文和应用文,应让学生寻找关键词句,以及理清上线文的关系;阅读议论文,应当让学生找出文章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及相关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总之,教师要利用英语报刊中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促进他们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3. 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成果,促进他们的共学生习
利用英语报刊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还要引导学生升华对报刊文章的理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学生创设探讨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将自己从报刊上阅读到的新鲜内容、有趣的故事、生活常识、社会现象等分享给学生,这种共同学习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分享阅读成果的学生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愉悦感,而没有成果可以分享的学生则会产生紧迫感和一定的压力,他们会自觉地开展课外阅读,学习英文报刊上的内容,以便在以后的讨论交流中,能够将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分享给其他学生。此外,由于要将英文报刊上的内容与学生相互分享,所以学生在阅读报刊时会非常仔细和认知,并做相应的记录,这在一定程度生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共享英文报刊的阅读成果,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能使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一个长期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掘英语报刊的功能和作用,并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指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扩大英语词汇量和阅读量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1] 张贵福, 王金岚. 英文报刊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影响[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1(01).
一.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现状透视
2000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简称高中语文新课标)确定后,2002年高中语文教科书作了全面修订,诗歌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大量地安排在2003年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科书和语文读本上。从诗歌数量上看较以前有了明显增加,2000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中选了中国现代诗三首、当代诗四首、外国诗两首。2003年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中国现代诗、当代诗及外国诗各三首,还有中外诗歌背诵篇目五首。另外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新诗单元从第三册提前至第一册。从这些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然而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不相协调的是,在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新诗的现象。首先,突出地表现在教学理念陈旧,以及教学视野的狭窄。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双基”,加之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许多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与掌握,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人文素养,更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审美情趣与文学意蕴。换言之,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只是单纯的作品教学,而不具备开阔的多元文化视野。笔者认为这也是为什么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却依然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新诗的热情的根本所在。
其次,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刺激高中生学习新诗是十分不利的,它只会使得新诗变成一种应试“工具”,从而扭曲了其本应有的功能。现行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编了一些优秀的新诗,这本该成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锻造学生人格精神的最好教材。然而,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手中它们却演变成了图解高考答题技巧的材料,从一切为了高考的功利化目的出发,一开始就尽可能地与高考接轨了。这样新诗鉴赏教学就必然有了浓厚的“技术化”倾向:不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而是带着学生一头扎进十几年的高考试题堆中,悉心去探讨、揣摩命题者的“设题陷阱”与“解题技巧”。于是新诗鉴赏变成了单纯的习题操练,从而严重地割裂了诗歌内在的情感与韵律,阻断了对诗歌深层意境的感悟,那么诗歌陶冶性灵的审美作用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思考分析
虽然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要重视文学教育,但是在教学改革的今天,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这当然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新诗的边缘化使诗歌远离了教学。
新诗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曾经起到了战斗号角的作用,诗人的地位提高了,无形中成了精神上的贵族,受到大众的尊崇,新诗也由原来的大众化的平民文学变成了由少数人创作的贵族化的精英文学。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化部门重奖小说、戏剧和电影的创作,“茅盾文学奖”“金鸡奖”“百花奖”,也只奖给小说、戏剧和电影。新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刚刚开始勃兴的新诗事业很快又消沉下去了。追求生活快节奏的人们越来越关注快餐文化,各种休闲和娱乐令人眼花缭乱,难以取舍。人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钟情于诗歌,他们古老的文化情怀已为大众文化所替代,这一切不可避免地挤压了新诗的生存空间,也分散了人们对新诗的热衷程度。
(二)新诗教学的价值取向不当。
中学里的各级各类考试,直至高考,不仅与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各种荣誉紧密相连,而且也同他们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另外,考试的结果已经变成教师个人业绩的“晴雨表”,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各种奖励、职称评定以及社会认同程度。因此,很少有儿个教师能够尊重诗歌教学自身的规律,去理会那些一时难以见效的新诗。
(三)高中生的理解程度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双重制约。
相对于诗人而言,高中生的知识水平较低,知识储备量较少,生活经历以及人生感悟也远不及诗人。许多高中生由于功课的压力,很少走出他们所居住的城市或乡村。同时,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关心和呵护,也使他们见识不广,阅历不丰。再加上时代的隔阂,对诗人的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了解甚少,也使他们很难与诗人引起共鸣。另外,“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学校、家长和学生来说,高考就是一切。学好数、理、化,掌握一技之长,往往成为多数学生的首选。综观全国名牌高等院校,理、工科类的名校数量远远多于文科类的名校。在这样一种实效利益的驱动下,重理轻文,势在必然,新诗自然就落得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命运了。
三.高中语文新诗鉴赏教学的策略研究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谈到:“人们在做相同的事的时候,由于各人觉解的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个不同的意义决定了各人人生境界的等级。”如果放到新诗鉴赏教学的大背景中就是说,高中生学习新诗以后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教学视野。
兴趣是学习新诗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兼顾新诗的文体特点和高中生的情感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拓展教学视野,用对话比较的眼光和中西融合的文学观,引领学生去感悟人生的义理,探索世界的奥秘,品味文学的意蕴,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是而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世纪新人。这也正是新诗教学和语文学科的最终目标。
(二)充分利用必修教材,深刻理解诗歌文本。
新诗的思想感情丰富,意象多姿多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极具音乐美。高中语文新诗教学应该以必修教材为凭借,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同时,通过朗读来感悟诗歌的意境,通过探究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旧教材相比,最新修订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改变了以前教材中的不足之处,除了助读系统中作品创作背景及鉴赏方法的阅读提示、注释以外,还配有关于中国新诗常识的知识短文,这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制更趋合理化,它更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内涵和学习的技巧。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正如教育家孔子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就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愿不愿意阅读,能不能主动阅读,有没有阅读的原始动机。并且根据自己的思考,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也很直接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英语知识,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不断丰富教师自己的阅读修养、英语文化素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常识、文化背景,靠自身的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随机应变、综合运用英语背景知识、英语幽默故事、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老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语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的才华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效果会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学生爱模仿老师的天性的必然。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开展各种班级阅读活动,通过活动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以释放。可以通过讲英语笑话、幽默故事、演讲比赛、阅读笔记评比、经典课文朗读比赛、优秀文章背诵、英语歌曲比赛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欲望,进而去自觉阅读。在开展活动中,尽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表现得机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这样,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唤醒他们的竞争欲和不甘落后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去自主阅读,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也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要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动向,积极解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在阅读书的选择方面、阅读方法方面、书写读书笔记方面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真确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取得的点滴成就,要给予赞赏,肯定他们的阅读付出。必要时,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奖励,比如给他们一本好的英读读物。对于阅读能力提升快的学生,还可以将给他们一本英英字典,以激起他们更大的阅读欲望。对于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因为阅读能力有限,切记不要因为他们在阅读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的疑反心理,毕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那样会让你的努力付之东流,极大的影响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爱上了阅读,如果只是随意的、肤浅的、杂乱无章的阅读,那么,对他们的阅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作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阅读,学习真确的阅读方法,进而进行有效的阅读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要激发学生乐于提问的兴趣,变要我提问为我要提问。教师除了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教具、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然是英语教学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例如在学习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让学生先回忆一下自己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的情景,自己干了啥,看见了啥,有什么样的心理。然后猜猜本文作者自己的高中生活的第一天怎么样呢?和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好奇欲望,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作者的高中生活,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有一点独特的体验,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他们自己在阅读中悟出的,都要给予鼓励。
其次,要注意多种阅读方法的运用。要合理地、综合的运用浏览、略读、精读三种阅读方式。对于英语笑话、幽默故事等,采用浏览方式;对于人物传记、科普类等,采取略读,而对于一些幽美散文则要进行精读。在英语课文学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这三种阅读方式,采取:浏览——略读——精读的次序。先浏览,迅速阅读材料,初步了解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然后略读,迅速抓住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倾向性,确定阅读重点;最后精读,理解重要的词语、句与段的关系、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正确而又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体味阅读乐趣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优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阅读。
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可以组织学生在图书馆上几次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好场所。这儿环境优美,材料丰富,门类众多,氛围强。
同时,建立班级图书库。现在很多学校里的教室里都有书柜,可以组织学生买些英语读物,一人一本,一个班就有好几十本。可以多买一些简编版的英汉对照读物如《书虫》,一个学生一月可以买一期。还尽量要求学生买不同的英语课外阅读书,这样,他们就可以读到不同的课外读物。当然,书柜最好由学生轮流看管,这样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们的管理能力。一个班的书柜就是一个小的图书馆,他们可以相互借阅。
另外,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根据课内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学生的书面操写作业,重复的选择题作业,增加课外阅读作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时间和空间。在英语早读和晚读时间,允许学生除了阅读课本上的课文外,也可以读读课外读物上好的、优美的文章。英语教师还应该每月组织一两次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最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还要注意优化读书环境,创造英语学习氛围。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在教室后的黑板上写些英语名篇,增添一些英语文化气息。课外时间,可以在教室了播放一些欧美经典英文歌曲,美国的乡村乐曲,让学生受到英语的熏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尽情的阅读。
四、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梳理探究;分析
1.什么是“梳理探究”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第二个理念就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材中“梳理探究”共有15个专题,每册安排三个专题。这些专题有的侧重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有的则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研讨,培养探究能力。
2.“梳理探究”的内容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梳理探究”部分具体包含的内容是:第一册包括“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第二册包括“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第三册包括“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第四册包括“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进文学大师”“影视文化”;第五册包括“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其中,“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交际中的语言文字应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这七个专题侧重于梳理,其他八个专题更倾向于文化探究。这十五个专题都很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因为几乎没有一个专题对高中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新知识、新概念。
3.“梳理探究”的设计
其源于《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课程目标中的几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如:第一,积累。整合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过程中,注重梳理。”例如教材中“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修辞无处不在”“古代文化常识”等侧重于积累、梳理、整合,同时在整合中能够训练学生多方面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第二,应用。拓展是“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例如“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等都有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第三,发现。创新就是“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4.“梳理探究”分析
刚开始分析“梳理探究”中的专题,可能会进入一个误区:“梳理探究”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写照,比如“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等,以为大体上就是汉字、对联、词语(成语)、修辞等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文字与必备常识。仔细研究一下,其实,人文性的“语文味”是很浓厚的。“梳理探究”不完全是人们想象中的“综合实践”或是“课外活动”课程,它是和“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名著导读”相并列的。“梳理探究”中的专题牵涉到语文学科的几大方面如语言学、文学、文艺学等。就以小专题“奇妙的对联”来说,分别从对联的常识、对联欣赏、对联作法三个方面去分析。在对联常识和对联作法上介绍了上下联的平仄、字数要求,同时还列举了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实例;在对联欣赏中还运用了写意、锤炼等一些文艺学方面的知识来说明。
5.“梳理探究”考题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高考语文要求考察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都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考试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必修一至必修五这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无论是必考题还是选考题,都涉及到“梳理探究”这个大专题的内容。例如必考题“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内容要点等类型的题目都与“逻辑和语文学习”这个小专题有关;古代诗文阅读中的理解、翻译、文言句式等题目都与“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专题有关联。而必考题中的大类型“语言文字运用”与选修课本中的一本书的书名相似,其实是与“梳理探究”中的知识一脉相承的。
从课程标准开始分析,到教材、高考考纲、试卷的大致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梳理探究”这个专题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它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突出了语文的实践应用。所以,如何开展、组织“梳理探究”课程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必修五册“梳理探究”中,每册都包括三个小专题。第一册中的三个小专题主要是语言文化常识,第二册是语言积累应用,第三册是语文学习方法,第四册是语文学习空间拓展,第五册是文言文能力提升。特别是三、四册说明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所以,语文学习要注重趣味性,学会自主、合作、探究。
总而言之,在“梳理探究”中,如果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将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吻合了新课标的精神,语文老师可以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梳理探究”刍议――以人教版为例[J].语文建设,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