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在道路的施工环节中起到整体规划约束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目的地的周遭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控,从而总结出关于施工环节的理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整体方向的规划、分析和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先要对道路整体施工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目的地的地形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对道路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设计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解决。
1影响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影响因素有几点:首先,在道路工程设计的开始阶段,首要考虑到的就是施工目的地的路基,因为它对工程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和设计路线的水准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要重点考虑到所选择的道路线路的地形环境和地势构造,严格掌控分析这些环境因素施工进程才能顺利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安全因素分析
(1)弯道、直道的交叉事故因素。道路交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安全规划程序来设计(图1),道路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弯道与直道的交叉地点。车辆如果长时间行驶在弯道曲线道路,对车辆本身的损耗就会越来越大,再加上道路弯道与直道交叉处较高的安全风险,会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危险系数的逐渐增大。因此,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中,弯道曲线公路的设计要得到重视,尽量考虑到减小安全隐患的设计措施与方案。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车辆驾驶者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在弯道曲线的公路路线中,车辆驾驶者依然保持着直线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这样事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对于这种情况除非对公路现状线路进行改变,否则安全隐患是没有直接办法进行缓解和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要求施工路线设计者在施工前对使用地的周遭环境和车辆驾驶者可能存在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量做到安全风险的最小化。(2)纵坡度的路线因素。为了保证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在进行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时,往往会严格把控路线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强对道路设计的掌握。很多施工目的地中会出现坡度的差异起伏以及坡度变化复杂的状况,所以就要求道路施工设计者对道路的总坡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让施工的整体性不被破坏,从而保持均衡的施工方案和进度。例如,道路施工目的地所处位置是高原山区等山体环境复杂的地方,就要尽量做到减小纵坡坡度来缓冲行驶车量的势能。当然,除了施工设计的科学规划外,在纵坡下坡的显眼位置要有警示性的标志,更好的提醒车辆驾驶者要注意坡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路基多线条的组合形式因素。路基线条的整体把控和科学的规范,能够遏制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所以在道路交通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路基线条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对施工过程设计中的不良线路的及时掌控和修改,可以有效减少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更好的进行公路路线的整体性掌握和科学性的分析。为了确保断背曲线的设计的科学性,要对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凸形的竖曲线或者凹形的竖曲线进行科学严格的掌控和分析理解,再加上对纵坡面和坡度里程等统一的规划协调,车辆事故隐患就会得到良好改善。但是很多情况下路基线条繁琐复杂,在前期路线规划上不易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为了减少事故,方便行车,在多线条的事故隐患高的地点进行特别警示标注,让车辆驾驶者保持专注警惕,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3道路交通设计中的具体对策分析
(1)控制直线长度,设置警示标志。道路直线里程过长,会存在交通事故隐患。为了降低甚至解决交通事故的频发状况,公路路线设计时不仅要严格把控道路偏角的整体性和严谨性,还要考虑到车辆驾驶者的自身情绪。因为在道路直线路段里程过长的情况下,车辆驾驶者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枯燥乏味的状况,这就需要在这段过长的公路直线路段中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保证车辆驾驶者时刻保持警觉,降低行车安全隐患。(2)安全性高的坡度设置。在道路设计中常会出现较长的坡道里程,所以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确保对整个坡径进行严格掌控和把握,并且要对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行车在坡道的势能降低,减小其缓冲的速度,经常用到的措施就是设置缓冲带和隔离带,结合所处的地形条件合理的作出间断设置的距离和角度等。当然要控制掌握这些地形条件需要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对这里的总体格局先进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再进行实地的处理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还能有效抵御当地地质灾害可能对公路线路存在的破坏隐忧,从而建立道路设计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周遭环境的协调统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众多因素影响着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进程前,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确保公路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只有严格把控好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确保道路施工设计技术的完善,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道路投入使用时的质量,体现出道路与整体设计和环境因素的高度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戴继锋,张国华,翟宁,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城市交通,2011,(1):40-46+5.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大中型城市道路为了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扩张,使得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公交出行、交通安全以及景观效果等方面都不尽人意。因此,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共同合作,科学地进行城市道路改造施工和交通管理之间的协调。
P键词 城市道路 改造工程 施工 交通疏解
道路改造工程施工期间,将会不同程度封闭车行道,中断交通,降低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交通堵塞,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给行人、车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好道路改造工程,必须做好交通疏解工作,提高施工期间交通安全,降低施工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一、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交通疏解的必要性
城市道路改扩建建设周期长,施工期间需占用大量的城市道路资源,为保障道路施工期间城市生活、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组织好地铁施工期间的交通疏解工作。交通疏解设计从优化道路施工方案、改善路网结构、保障公交优先通行、建设疏解道路、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等方面制定了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如不进行交通疏解,高峰期间影响区域路网很大一部分信号交叉口将会产生拥堵,主要干路车速全面下降,交通形势将十分严峻,通过合理的疏解后,区域交通运行状况总体能维持在道路施工前的服务水平。从以往工程建设经验表明,通过开展专项交通疏解研究,制定综合的交通疏解方案,可以有效减轻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二、交通疏解原则
1.确保交通安全原则。周边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交通疏解必须确保安全。
2.综合协调原则。交通组织方案应保证道路改造工程的正常顺利施工,尽可能为道路改造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因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经济、环境及城市建设等带来的影响。
3.交通系统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区域交通状况,尽量减少对区域路网上的交通压力。
4.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符合环境要求原则。提出的交通组织方案基本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保证所采取的临时措施投资省、经济合理;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符合城市环境要求。
三、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疏解措
1.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相结合。旧城改造就是改造旧的城区,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重新拥有活力,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环境、振兴城市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是城市为了寻求发展,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改造旧城区,所以就必须着手建立新城区,以拓展生存空间,以提高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承载力。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在旧城改造到一定程度后,建设新的更多的城市中心,把旧城区的人口迁移到新城区,减少了旧城区的人口流量,平衡了整个城市的交通流量,大大地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承受能力。
2.加强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之间的配合。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的合作是解决城市交通的关键,不能把两个部门割裂开来。在城市道路规划部门规划时,应该让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共同规划,改变过去单纯以规划设计人员为主的状况,注重发展综合专业化人才设计队伍,使城市道路规划在道路改造施工过程中,更加合理,更有利于交通疏解。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处于交通管理第一线,对各种交通遇到的不合理情况最有发言权,管理部门应该从原来被动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在城市发展的宏观立场参与城市道路的规划工作,配合规划部门搞好道路路网的规划。有了合理的路网,才能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才能确保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3.制定公交优先的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汽车这样代步工具的需求是逐年增长。越是大型城市,对私家汽车的需求量越是庞大。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城市的道路紧张,交通结构复杂,停车设施匮乏的矛盾。如果不加限制私家汽车的购买,势必要大量建设交通基础设施以满足现今拥挤的交通状况,拓宽道路。旧城大规模拆建无法避免,从而陷入大量的道路重新规划,重新改造施工,造成更拥挤更堵塞的交通。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个越修越堵,越堵越修的城市道路恶性循环。
4.加强交通管理,保证交通疏解方案的顺利实施。任何疏解方案的实施都需要交通管理措施作为保障,施工期间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可以维持道路有效的运行秩序。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市民的理解和广泛支持,道路交通疏解对原有的居民出行有一定的影响,如公交站台位置迁移、公交线路的调整、道路交叉口组织形式的变化等等,都需要广泛宣传,取得民众理解和支持,为地铁的施工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之,交通疏解工程编制过程中,不能只考虑于对施工工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应加强对城市交通的整体认识,做到疏解方案技术的全面性,从多方面、多层次论证疏解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保证施工期内行车秩序良好,确保了公交运营畅顺,不出现严重拥堵现象,将道路施工对市民的出行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伟强.浅谈城市道路改造工程交通安全与疏解[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6).
关键词:管理;规划;预测;交通需要;城市道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79-01
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大大的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来城市的交通问题便有待于去解决,怎样对我们城市的交通问题快速高效的解决是我们要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城市的交通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对城市交通的合理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给以保障。这样一来,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的机制以及外部的环境还有其相互的作用。针对城市的结构,城市交通的结构,土地的利用,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等方式对其充分的利用,解决实在的问题,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对于城市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完成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对于其编制与实施都对我国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可持续性社会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 现阶段道路交通管理状况
在国外,城市的交通系统大概分为两个历程,一个是建设阶段,而另一个则为管理阶段。其规划一般是通过几个方面,公共交通系统,单项交通,小汽车的发展,交通信号控制,道路的有效利用等。
在现阶段,国内的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差不多是国外六七十年代的发展状况,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较,城市机动车的密度还是非常低的。即便这样,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城市污染以及堵塞交通的问题。由此看来国内道路交通无论是在体制上,技术上还是行政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以逐步的开展,很多的交通状况改善很多,很多先进的设备以及管理中的先进模式都被积极的采用,同时效果非常的显著。
2 关于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交通小区的划分,小区的整体经济状况,交通网络的结构,土地资源的利用,历史资料,交通量资料,居民出行资料,货物出行资料,机动车出行资料,交通管理效果资料。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见其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对这些基础数据的调查应该给以极大的重视。有些部门认为在原来的交通规划资料上做些应有的补充便可以,导致所规划的方案脱离现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十分片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或是现阶段管理状况进行诊断,道路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土地资源的利用,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交通质量,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交通的体制,规划,政策,宣传等。
(3)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首先进行建立交通模型以及计算,做出相关的管理规划方案,从而为交通规划的整体做出铺垫,提供数据。
(4)针对城市交通管理内容制定方案。
每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大概都是由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措施结合构成的。管理策略大体包括,交通系统管理策略,优先发展与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等。
(5)城市交通管理的任何方案都需要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对交通措施对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交通管理各个措施实施下的指标以及其是否达到了管理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
3 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预测
3.1 出行的预测
对居民出行进行预测的根本目的则为小区的居民出行的吸引量以及小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从而根据社会经济中变量间的定量关系来对小区居民出行的吸引量进行推测。预测居民出行量的方式十分多元,我们都知道的有回归分析,交叉分类等方法。同时,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增长率,重力模型以及概率模型等方法。
3.2 交通分配的预测
在对小区的出行情况以及分布状况都能够全面掌握时,我们便了解了出行的交换量,便可以入手进行交通分配的工作。通过各个分区的空间直接分配到交通网络。在对交通分配获得的路段对道路规划网络进行检测。同时随机用户平衡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交通分配的方式。其对通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限制,反复的计算,达到精度,对各个路段的交通量全面的分配。
4 结论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也得到了大量的重视,各个城市都在努力的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工作。本文全面的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以及规划的全面内容,建立了理论的模型,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做出深入的分析。给相关部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季文媚.功能主义与建筑美的意义——读汪正章的《建筑美学》有感[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2]梁艳,陈艾荣,罗晓瑜,阮欣.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关键词:地铁施工 道路交通 交通组织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道路交通引起的各种矛盾越发突出,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城市机动车的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居民出行的生活质量,当今世界各国均在以不同的速度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步较晚,但轨道交通建设已引起国内许多大城市的重视,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已有地铁营运,并在进一步扩建,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大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和长春的地铁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成都、杭州、沈阳、西安、哈尔滨、青岛和苏州等城市的地铁建设也在蕴量之中,以上城市均属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问题均较为突出,如何合理组织城市中心区地铁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处理好地铁施工与道路交通的矛盾,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把地铁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减少到最低值得大家探讨。
本文以广州市地铁三号线施工期间天河区的道路交通组织为例,对城市中心区地铁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进行分析。Www.133229.Com
1.背景
天河区是广州市新的cbd地区,建有天河体育中心、天河城、广州购书中心等大型建筑,同时天河区也是广州市高校的主要聚集地,有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大和华南农大等高校,地区经济、文化气息浓厚、商贸活动频繁,是广州市人流吸引和聚集的重要地区,广州火车东站也位于天河区,其建设规模位居我国第二,是广州市除广州火车站之外的又一主要对外客运枢纽站,接驳公交线路有24条,尤其是春运期间,客流量非常大。
广州市地铁三号线北段位于天河区,全部为地下铁路,设有天河客运站、五山站、华师站、岗顶站、石牌桥站、体育西站、林和西站和广州东站,线路主要沿着城市交通干道通过。这些道路的人流、车流量较大,交通负荷沉重,特别是东西向交通干道是广州市过境交通和东部出通主要通道,承担着地区交通和过境交通双重功能,天河路─中山大道、天河北路、黄埔大道和广园东路高峰时段的交通负荷较大,而地铁施工占用道路资源,容易形成交通瓶颈,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如果交通组织处理不当,将给天河区的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地铁三号线天河区段走向及车站区位见图1。
图1 地铁三号线(天河区段)走向及车站区位图
下面主要从地铁施工方法、施工场地占道程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道路交通组织方案、公交线路调整方案和交通管理措施。
2.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2.1 施工方法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线路可分为地面铁道和地下铁道:地面铁道直接铺设于地面上,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区或郊区,施工直接在地面作业,工程造价低,投资小,对城市用地功能和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小;地下铁道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和规划新建区,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大,人口密集,道路交通功能显要,施工主要在地下作业,工程造价高,本文探讨的地铁主要指地下铁道。
地下铁道实质为地下隧道,从对城市交通影响的角度考虑,其施工方法主要有矿山法(新奥法)、明挖法、地下连续墙法、盖挖法、暗挖法和盾构法。根据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施工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明挖法。此种方法在地面直接敞口开挖,待隧道主体结构建设完成后回填基坑或恢复地面,如果开挖范围占用道路,将造成交通断流和瓶颈,并且施工占用道路历时最长,对交通的影响最大,施工容易产生噪音,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最大,但其造价相对较低。
第二类,暗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新奥法)。从开挖地面程度分析,盾构法和矿山法(新奥法)实质为暗挖法,此类方法不开挖地面,全部在地下横向开挖和修建隧道结构,基本上是在地下作业,施工造价相对较高,很少占用道路资源,不干扰地面道路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较小,这是目前城市市区轨道交通施工采用的主要方法。
第三类,盖挖法。盖挖法即半明挖半暗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将顶部封闭,其余的下面工程和隧道结构均在地下作业,地面开挖时如果占用道路,也会造成交通断流和瓶颈,但历时较短,可减少对地面交通的影响,其对交通和环境的影响介于以上两类方法之间。
因此,城市地铁的施工方法应分析所经地区的用地功能、道路交通状况和城市环境,权衡施工造价,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既能节约资金,又能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地铁三号线(天河区段)沿线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和矿山法施工,因此沿线区间的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小,在此不作分析。沿线车站施工采用明挖法的有林和西路站、体育西路站、天河客运站、五山站和华师站;采用暗挖法的有广州东站和天河客运站拆返线;采用盖挖法的有岗顶站和石牌桥站。这些车站施工均以不同程度地占用道路资源,使得道路在施工期间形成瓶颈,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2.2 施工场地占道程度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地铁走向基本上是沿着城市道路的走向延伸,因此沿线车站的施工或多或少占用城市道路,根据车站施工占用道路的状况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车站施工完全封闭道路。这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表现为:道路完全断流,车辆需绕道行驶,增加了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并有可能导致相接道路成为断头路;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对外交通,包括停车库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影响两侧人行道行人的正常通行;需调整途经的公交线路,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改变现有的交通设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此种情况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最大,道路交通组织需慎重考虑,地铁三号线施工需完全封闭道路的车站有:林和西路站、华师站和体育西路站,尤其是林和西路站,所处的林和西路现状为由北向南单行道路,是广州火车东站车流的主要出口,公交车和出租车所占的比重较大,并且春运期间的交通流比平时的交通流量大得多。
第二种情况,车站施工占用部分道路。这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表现为:道路部分被占用,容易形成交通瓶颈,道路通行能力减少;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对外交通,包括停车库机动车和行人的出入;影响两侧人行道行人的正常通行;公交停靠设施可能需迁移,增加了市民的出行距离;同样地铁施工对周边的交通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地铁三号线施工需占用部分道路的站点有石牌桥站、岗顶站和天河客运站。其中石牌桥站、岗顶站位于天河路,此条道路是地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通道,也是主要的公交走廊,机动车和行人流量较大,对地区的交通非常敏感,稍有不慎会导致地区的交通瘫痪。
第三种情况,车站施工基本上不占用道路
此种情况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出入施工场地的车辆可能会对相邻道路的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地铁三号线施工基本上不占用道路的车站有广州东站和五山站,这两个车站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相对较小,但给周边建筑的对外交通会带来不便,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处理。
3.地铁施工期间道路交通组织及交通管理对策
3.1 制定交通组织方案
通过分析地铁施工期间封闭道路、占用道路资源等情况对区域交通产生的影响程度,结合地铁施工方法的特点,在现有道路条件的基础上,尊重现状交通实际,从“点和面”两个层面综合考虑,制定科学的、实施性较强的交通组织方案。
3.1.1 车站施工周边道路交通组织
这主要是从“点”的角度,对地铁各个车站在施工期间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进行研究,制定交通组织方案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① 方案应与地区道路交通相协调,局部交通与整体交通相协调。
② 必须确保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并尽可能减少对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干扰。
③ 充分挖掘现有道路资源的交通潜力,尽可能使流经路段和路口的流量与其通行能力相匹配,尽可能维持主要交通走廊的服务水平和交通畅通。
④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施工期间在须封闭的道路上应预留行人通道,通道宽度须满足客流要求,力求为行人提供方便、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环境。
⑤ 协调好施工段主要建筑物的对外交通。
⑥ 尽可能减少对现有道路设施和市政设施的迁移、改建和扩建,减少建设投资。
⑦ 按照规范要求在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施工标志和交通指引标志。
根据以上思路和地铁三号线各个车站的施工方法和不同阶段的施工特点,制定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下面举例介绍完全封闭道路的林和西路站和半封闭道路的石牌桥站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
林和西路站(详见图2):① 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期间封闭林和西路南段(天河北路-中信广场横路),建议驶出火车东站的车流经林和西路、中信广场横路右转进入林和中路后汇入天河北路;② 驶入火车东站的车流的交通组织:公交车行驶路线不变,天河北路西向来车可经林和中路/天河北路路口左转进入林和中路,东向和南向来车经林和东路、紫荆路或林和东横路驶入林和中路后进入广州火车东站;③ 考虑林和东路、紫荆路和林和东横路现状流量较小,林和中路南段由原南向北单行5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其中北向南4车道,南向北2车道;④ 铲除中信广场横路部分中央绿化分隔带,南半幅路由原3车道增加到4车道,使之与林和中路南段北向南4车道相匹配;⑤ 施工段预留两侧建筑物对外机动车通道,如有必要,可设人车混行通道;⑥ 对林和东路、紫荆路和林和东横路进行交通整治,取消路边停车,在林和东路/紫荆路路口采用信号灯控制,并设置标志、标线。
石牌桥站(详见图3):① 采用盖挖法施工,施工期间需占用天河路南半幅路,需铲除快、慢车道之间分隔带,保证机动车双向六车道;② 北侧人行道作为行人及非机动车混行道;③ 施工围挡西北角相应向内退缩,增加进口车道机动车的交织长度;④ 南侧人行道需相应南移,并作为南侧建筑物对外机动车通道,通道宽不应少于4米,并避开车站南侧风亭以及新国际广场地下室通风口;⑤ 取消石牌桥公交停靠站,将天河路部分公交线路调整到天河南一路、天河南二路,减轻天河路的交通压力。
3.1.2 区域道路交通组织
通过对各个车站在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研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现有道路的潜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铁在施工期间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但由于现状道路交通负荷过大,近期道路交通流量也会有所增长,而区域道路设施近期又不会有太大变化,天河路和中山大道西段等部分道路仍然难于承受繁重的交通压力。因此,必须从“面”上对天河地区的交通加以考虑,采取交通疏导的分流策略和交通总量控制措施,减轻相关道路及整个区域的交通压力。
交通疏导
根据现状路网结构和道路交通功能,天河路─中山大道、黄埔大道、广园东路是区域东西向的主要交通走廊,均承担区域交通和过境交通双重功能,方案采用交通引导措施,在高峰时段将天河路─中山大道的部分过境交通分流到黄埔大道和广园东路,减轻天河路、中山大道的交通压力(详见图4):
图2 林和西路站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图
图3 石牌桥站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图
① 中山大道东部来车可通过车陂路分流到广园东路进入老城区,或绕行天府路经黄埔大道进入老城区。
② 天河路西部来车均可通过广州大道经广园东路或黄埔大道向东疏散。
另外,天河路、中山大道是地区的主要公交走廊,途经的公交线路密集,方案对天河地区部分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同样可以减轻天河路、中山大道及其他道路的交通压力(详见公交调整方案)。
交通总量控制
通过交通疏导分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天河路、中山大道的交通负担,但增加了广园东路、黄埔大道的交通流量,考虑区域现状道路整体交通压力较大,建议在一定范围内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对区域的交通总量进行控制,具体措施如下(详见图4):
① 货车禁行时间延长为7:00-20:00(节假日除外),货车禁行范围扩大:东到华南快速干线、西到广州大道、北到广园东路、南到黄埔大道(包括广园东路和黄埔大道);
② 在高峰时段7:00─8:00和17:00─19:00时,禁止私营小中巴进入天河路和中山大道(广州大道-华南路段)。
图4 交通疏导及交通总量控制范围图
3.2 制定公交线路调整方案
3.2.1 调整原则
根据地铁施工期间对现状公交的影响,从尽量“不扰民”的角度出发,地铁施工期间公交线路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① 保证地铁建设顺利进行,公交调整与施工交通协调,优先满足施工要求。
② 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障公众利益,体现公交优先。
③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实现公交分流,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④ 尽量保持公交线网结构,原则上不对公交线网结构作较大调整。
⑤ 尽量体现“就近”原则,减少市民出行步行距离和出行时耗。
3.2.2 调整思路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地铁施工对地区交通影响程度和公交线网布局实际,公交线路的调整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 从减轻道路交通压力的角度考虑,调疏高峰时段交通流量饱和度偏大而公交线路密集的道路上的公交线路。如天河路、中山大道因车站占道施工,道路通行能力减小,不堪交通负荷,而现状公交线路多达30多条,故需调疏这两条道路(车站施工段)的公交线路。
② 由于地铁占道施工,部分道路需完全封闭,导致途经的公交线路需改道。如体育西路站施工时完全封闭道路,途经体育西路的公交车需绕道行驶。
③ 地铁施工场地占用公交停靠站或影响公交车出入停靠站,使得该公交停靠站需迁移或取消。如天科路的天河科技街站和中山大道的岗顶站需迁移。
3.2.2 实施方案
根据天河地区现状公交线路的分布情况以及地铁三号线施工期间对公交的影响状况,公交调整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公交站点的调整:线路走向不改变,根据施工的需要对站点位置进行调整,方案取消了3个公交停靠站,迁移了6个公交停靠站。
公交线路的行驶区间调整:线路功能不变,仅局部改变线路中间行驶路线,方案对13条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
3.3 加大道路交通整治力度
地铁施工路段大部分均为交通繁忙路段,而地铁占道施工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为了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交管部门应加大地铁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的整治力度,禁止机动车乱停乱放,设置固定的出租车上、下客区域,严禁在人行道摆摊叫卖,避免影响行人通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同时在道路交通负荷较大的路段和路口分派专人负责,尤其在高峰时段应加强交通管理,达到净化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的目的。
3.4 加强地铁施工管理
① 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文明施工,树立交通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严格执行有关交通管理的审查、审批程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交通管理。
② 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对施工进度予以严格控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场地占道时间,施工完成后,尽快拆除施工围挡,恢复道路设施,从时间上减小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③ 避免施工车辆进出高峰与相邻道路交通高峰重叠,尽量避免增加相邻道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④ 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施工围挡,引导机动车安全行驶,维护道路交通环境。
⑤ 合理设置施工车辆的运输线路,尽可能设置在交通量相对较小的道路上。
4.结语
由于地铁施工历时较长,而大部分地铁所经区域均为土地开发强度大,道路交通拥挤的城市中心区,因此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交通、环境和投资等多方面综合权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协调、监督和管理力度,确保交通组织方案得以贯彻实施,达到地铁建设与城市交通管理相协调的目的。
关键词:快速通道;安全设施;设计
Abstract: Su Yu Zhang highway fast channel engineering is a highway rapid reconstruction project, in the aspect of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both with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similarities, but also has its particulari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 Yu Zhang Road fast-track project in terms of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design.
Key words: fast channel ;safety facilities; design;
U491.1+2
1项目概况
苏虞张一级公路自2004年通车以来实现了苏州、常熟与张家港三地之间的快速连通,是苏州至张家港最便捷的干线通道,是苏州西部市域重要的南北向发展轴线。OD调查显示,2010年苏虞张公路最大路段交通量已达到约3.5万PCU/日,交通需求量较大。因此,作为该区域内路径最短的公路通道,其主要功能为实现苏州、常熟、张家港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络,服务于沿线区域的对外出行。
本次苏虞张快速通道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为“全线利用现状路基宽度画线成非标准六车道,消灭红绿灯,辅道基本贯通”。总体原则为“快速、安全、服务沿线、减少干扰”。本项目主线采用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取消除终点外全线其余中分带开口的平交口,采用立交方式进行改造。全线基本设置连续辅道,辅道作为集散道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
2交通标志设计
2.1设计原则
1、确保交通流行驶快捷、顺畅,给道路使用者提供正确、及时的信息。以完全不熟悉本项目及其周围路网的外地司机为使用对象,通过交通标志的引导,使其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避免发生误导行驶。
2、标志设置在视野开阔,不被其它构造物遮挡的位置,注意与沿线设施、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满足视觉及美观的要求及夜间行驶的视觉效果要求。
3、标志版面及结构设计在对原有标志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中结合原有标志的现状,充分考虑对原有标志进行合理利用。
2.2标志平面布设
本工程标志平面布设依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与《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进行设计。全线布设的标志类型有:出口预告标志、出口标志、地点距离标志、组合禁令标志、限速标志、车道数变少标志、分流诱导标志、两侧通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人行横道标志、收费站预告标志、超宽车道标志、计重收费标志、交叉路口标志、分界标志、限高标志等。
本项目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两侧辅道未完全贯通,没有辅道路段需要将主线车道减少一条,供非机动车通行。本次设计中,在主线由三车道减少为两车道的渐变起点处设置车道数变少标志,以提醒车辆驾驶人注意。
2.3标志版面设计及反光材料的选择
为了满足苏虞张公路40~100km/h车速时道路使用者对标志信息的视认要求,标志汉字高度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中的规定,为35~60cm。字体为道路交通标志字体,版面尺寸按不同版面内容确定,尽量达到统一。版面内容中数字字高、公里符号字高、汉字间距、笔划粗度、最小行距、边距、边框以及版面颜色等均以国标为依据。
苏虞张公路辅道与练塘外环路相交处及练塘外环路大桥下的辅道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平交口,为了将各个方向的行驶路径准确指示,避免发生误导行驶,在该平交口指路标志版面中采用图形化设计。
版面反光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各类反光膜的反光特性、使用功能、应用场合和使用年限,又要兼顾到施工及维修养护的方便。本项目标志文字、箭头以及底色等均采用二级反光膜。
2.4标志结构设计
苏虞张快速通道工程为老路改造项目,为了节约工程造价,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对原有标志牌的利用。根据对原有标志牌的实地调查情况,结合本次标志设计的原则,将原有标志牌分为移位换膜、换膜、换板及拆除几种类型。
移位换膜——原有标志的构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需要调整标志位置并重新设计版面内容。在新的位置重新浇筑标志基础,利用原有标志的立柱、板面并更换反光膜后,安装在新的位置。
换膜——原有标志的构件可以在原位置继续使用,但是需要重新设计版面内容。保留原有标志的基础、立柱、板面,将标志更换反光膜后安装在原有位置。
换板——原有标志的铝合金板无法继续使用,但原有标志的基础、立柱经验算能满足新标志板的强度要求。保留原有标志的基础、立柱,用新标志板粘贴反光膜后设置在原有位置。
拆除——原有标志不符合规范要求,且原有标志的构件无法再利用。将原有标志拆除后不再利用。
在充分利用原有标志牌的基础上,对其余不足的部分采用新增标志牌。
根据标志版面尺寸大小及设置位置的需要,本次设计标志支撑结构采用单柱式、双柱式、单悬臂式、双悬臂式、门架式及附着式,标志底板采用铝合金板。为了保证标志板面的平整度,版面尺寸小于10m2的标志板厚度采用2mm,版面尺寸大于10m2的标志板厚度采用3mm,并均采用铝合金龙骨加固。所有钢构件经除锈处理之后采用热浸镀锌的防腐处理方法。其中立柱、横梁、法兰盘的镀锌量应不小于600g/m2,其余构件应不小于350g/m2。
3交通标线设计
3.1标线的布设原则
标线的布设应确保车流分道行驶,起导流作用,保证昼夜的视线诱导良好,车道分界清晰,线型清楚、轮廓分明。
3.2标线的平面布设
根据标线的布设原则,本项目全线布设的标线类型及具体要求如下:
1、车道边缘线——设在上下行车道两侧路缘带的内侧,为宽20cm的白色实线。车道边缘线每隔15m设置一道排水缝,排水缝宽度为5cm。
2、车道分界线——设在行车道之间,为白色虚线,线宽15cm,主线上实线长600cm,间隔为900cm,辅路上实线长200cm,间隔为400cm。
3、出入口标线——设在加减速车道与行车道之间,为白色虚线,线宽45cm,虚实段均为300cm。
4、导流线——设在道路交叉口或出入口三角端处,为白色实线,线宽45cm,线距为100cm。
5、导向箭头——设置于道路交叉口前后的主线以及被交道路上,主线箭头长9m,辅道箭头长6m。
6、接近障碍物标线——设在收费岛前,用以引导车流运行,为白色实线,线宽45cm,间距100cm。
7、减速标线——设置于主线收费站前的收费广场,以提醒司机注意减速。
8、立体标线——设置于主线下穿的下坡路段的车道边缘线旁,产生前方车道变窄的视觉效果,使车辆驾驶人主动减速。
9、非机动车路面标记——设置于主线机动车道减少,主线最外侧车道设置为非机动车专用道的起点处,用以提醒车辆及行人分道行驶。
3.3标线材料的选择
为了使标线在黑夜具备同白天一样的清晰度,需要使用寿命长、反光效果好的材料做标线。使用的标线涂料,应具备与路面粘结力强,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耐磨性、持久性、抗滑性等特点。本次设计的内侧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出入口标线、导流线、导向箭头、接近障碍物标线、立体标线、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等均采用热熔反光型涂料,外侧车道边缘线、减速标线采用热熔突起型涂料。
4防撞护栏设计
4.1设计原则
波形梁护栏能够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外或超越中央分隔带,具有导向功能,使碰撞车辆改变行驶方向,具有较强的吸收碰撞动能的能力。本项目防撞护栏分为:
1、刚性护栏——钢筋混凝土护栏,用于桥梁两侧。
2、半刚性护栏——波形梁护栏(分为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两种),用于一般路基段。路侧波形梁护栏除桥梁段外,主线、辅道根据路基与外侧高差及路侧危险程度的不同分段设置。苏虞张公路中分带内已设置了45cm高的路缘石代替中分带护栏,自2004年通车以来高路缘石较好地起到了防撞、防止事故车辆翻越中分带的作用,因此本次设计保持中分带现状,不设置中央分隔带护栏。
本项目波形梁护栏的等级按照《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的要求选择,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填土高度,边坡坡率、路外侧危险程度等因素主线选取A级护栏、辅道选取B级护栏。
4.2护栏布设及材料
主线护栏:根据主线与外侧高差及路侧危险程度的不同,分段设置A级波形梁护栏,长度超过100m、主线与辅道高差小于2m的路段不设置路侧护栏,其余路段除大、中桥外连续设置A级波形梁护栏。
辅道护栏:根据辅道与外侧高差及路侧危险程度的不同,分段设置B级波形梁护栏,辅道外侧高差大于2m路段或路侧有河、塘、沟渠以及桥梁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B级波形梁护栏,设置最小长度为28m。
在桥梁构造物的两端,均设置立柱间距为2m的加强型护栏,以满足不同强度护栏之间的过渡及确保车辆安全。在不设护栏段断开处设置地锚式端头,其中迎车流方向为外展地锚式端头。
本项目所有拼接螺栓及连接螺栓均采用防盗螺栓,以防止护栏被盗。波形梁护栏的防腐处理采用热浸镀锌处理方式,其中螺栓、螺母、垫圈、垫片等紧固件的镀锌量不小于350g/m2,其他钢构件如波形梁栏板、护栏立柱、端头梁、防阻块等镀锌量不小于600g/m2。
4.3原有护栏的再利用
苏虞张公路部分路段已按照旧版规范设置了路侧波形梁护栏。在本次设计中,将主线路侧原有护栏拆除后设置新的A级波形梁护栏。拆除的旧护栏立柱、托架等不可再利用材料均做为废旧钢材回收,旧护栏板厚度为3mm,经整形、防腐处理后再利用于辅道。辅道护栏所用的立柱、托架、螺栓等均采用新材料,护栏板优先采用经翻新处理后的旧材料,旧材料完全利用后则采用新材料。
5防眩板设计
为保障交通安全,防止会车时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需在全线中央分隔带上设置防眩设施。本次防眩设计结合中央分隔带的型式,一般路段采用植树防眩,仅在桥梁段采用防眩板防眩。
防眩高度为1.6m,设置间距为1.0m,遮光角为11.3°。防眩板通过支撑钢板与桥上护栏座连接。防眩板采用HDPE材料制作,颜色为草绿色。防眩板支撑钢板采用热浸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为600g/㎡。
6隔离栅设计
为防止行人横穿苏虞张公路主线对车辆快速通行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在本项目与沿线主要道路交叉口前后一定范围的主线中分带内设置隔离栅。由于苏虞张公路中分带宽度为2m,且隔离栅需避开已有的路灯杆、防眩植树等设置,本项目隔离栅不采用斜撑支撑。
隔离栅型式为有框架焊接网式,颜色为绿色。隔离栅钢构件均应作热浸镀锌后再涂塑的防腐处理。立柱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
7防落网设计
为了防止上跨桥梁上异物坠落于桥下而诱发事故,在本项目主线上跨公路及等级航道桥梁两侧设置防落网。本次设计防落网结构型式采用焊接网型,颜色为绿色,间距2m,设置于混凝土护栏顶上。
防落网的钢构件均作镀锌后再涂塑的防腐处理。防落网的设置长度为下穿公路或航道宽度并向外侧各延长10m。防落网做防雷接地处理,接地电阻小于10Ω。
8其它安全设施设计
8.1里程牌
在本项目设置路侧护栏段将里程牌通过支撑钢管及抱箍安装在路侧波形梁护栏立柱或砼护栏上。里程牌采用玻璃钢板加工制作,表面粘贴二级反光膜。在不设置路侧护栏段将里程牌直接埋设于侧分带内,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8.2百米桩
为了便于对道路的管理,在百米桩号的路侧设置百米桩。百米桩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在设置里程牌的位置不设百米桩。
8.3轮廓标
为了帮助夜间行驶的车辆清楚地辨认道路线形,在主线路侧和中央分隔带两侧连续设置轮廓标。设置护栏路段采用附着式轮廓标,不设置护栏路段采用柱式轮廓标。轮廓标左、右对称布置,反射器颜色沿路线前进方向左侧为黄色,右侧为白色。
8.4防撞筒
在主线出口的分流端护栏端头前设置防撞筒,以吸收碰撞能量,降低波形梁护栏对失控车辆造成伤害的程度。防撞筒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筒内装砂以消除碰撞能量。在迎车方向防撞筒的表面粘贴二级反光膜,用以引导车流。
8.5立面标记
在主线上跨桥下或掉头车道处,为防止车辆因视线受阻误撞路中的桥墩,在迎车流方向第一个桥墩上设置立面标记。立面标记采用黄色、黑色间隔的三级反光膜直接粘贴在桥墩上,向下倾斜的一边朝向车行道。
8.6锥形路标
在主线收费广场中心线上设置锥形路标用以分隔上下行车流,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路段分界线上设置锥形路标用以分隔不同车辆。
8.7警示桩
在本项目辅道与等外道路相交的路口处设置警示桩,用以提醒辅道上的车辆驾驶人提高警觉,防范等外路上的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
关键词:交通组织 交通安全 市政道路 工程施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尤为重要。为了能够使得整体的施工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其需要对交通安全要点进行明确性的分析。与此同时,还要将交通组织体系与交通安全相互结合,从而使得市政道路的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性的提高。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是一项由政府投资的容易性项目,对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阻碍,接下来,我们就来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
①在施工的过程中,政府对工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是又由于征地拆迁时间长的问题,导致实际施工的工期大大减少,从而造成工程质量的问题。
②市政工程的路线都比较长,所涉及到的范围也都非常广泛,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的影响,在一些比较恶劣的环境下,还非常容易出现交通事故。【1】
③不论是进行旧城改造还是进行新城建设,都需要规划处很长的线路,而且在一些地区的交通量非常大,会给施工交通组织与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④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时,还会受到地下管道的限制,其不仅仅会对施工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⑤现在一些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注意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而且一些设备的安全性能也比较差,这也会给施工过程中的交通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2.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2.1人的不安全因素
在公路的整体结构中,主要由人、车、路以及周围的环境找这最为基本的四个部分构成,而交通环境主要是由人为地来进行管理。由此可见,人是其中最为主要,也是最为活跃的一种因素。根据之前的一些交通事故报道进行分析,其中大部分的交通事故中,都是人为的因素,在这一方面必须加强重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人、车、路、环境所构成的一个体系中,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来进行使用,交通环境要由人进行管理。所以,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公安部的关于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在2005年内,全国共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的450254起中,造成98738人死亡,因非机动车骑乘人员和行人的原因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有20090起,造成4207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45%和43%。【2】另外,因机动车驾驶人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达417355起,死亡91062人,分别占总数的927%和922%。
2.2车辆的不安全因素
在现代交通结构中,车辆是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车辆技术的好坏,对道路的交通安全会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从之前的车辆交通事故进行一定的分析,一些事故主要是由于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良引起的,例如:车辆制动失灵、灯光失效等。而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需要做好车检方面的工作,要对车检的质量进行有效落实。
道路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道路交通环境下,由于某些偶然、失调的环境因素发生的。因此,在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分析时,需要从人、车、路、环境入手,否则就会偏离真正的轨道方向。
3.预防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交通事故的措施
3.1加人的交通安全管理和教育
在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些因素中,人为的因素占据着最为主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从人为的方面来入手。首先可以加强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这是确保交通安全最为基础的一个部分。而在进行交通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
①要对机动驾驶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同时,对于交通安全管理,其需要对各种施工参数进行相应的优化。从而使得交通的安全性得到本质性的提高。
②要对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及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实际教育的内容也可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来进行一定的调整。
3.2加强车辆维护,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其中建立一定的安全检测制度和车辆完善制度,并进行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车辆日常保养和修养的工作进行进一步地加强。而对于一些不合格的车辆,进行限制,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而在进行实际行驶 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车辆行驶进行一定的规范,要保证车辆状况良好,对于一些材料不合理的车辆,也需要在其中明确供应商对车辆的管理要求。【3】
3.3交通组织的全面设计
在市政道路的工程施工时期,由于交通的阻断或一定的交通管理措施,部分交通流组成会减少。同时,在交通组成上,根据施工需要,需要增加各个建设单位中的运输车辆、施工车辆等。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交通组织上在确保过境车辆的通行,还需要重视对于这部分特殊车辆本身的管理。
市政道路工程往往与排水管渠工程、土方工程合在同一个标段内,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机动车辆包含排水管渠工程和土方工程在内,必须进行统筹分析。土方工程的车辆中主要考虑涉及到土方运输车辆、装载机、挖掘机;排水管渠工程的车辆主要涉及吊车、管材运输车辆、土方运输车辆、装载机,检查井砌筑砖和井盖板运输车辆;道路工程中的运输车辆主要涉及人行道砖、路线石、井盖井座、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水泥稳定粒料、砂、碎石等材料的运输车辆,对于各种材料、半成品运输设备的通行量计算。其他车辆通行量包括业主、监理、施工、设计等工程参建各方及政府各有关部门检查时,乘坐的轿车及从施工范围中通过的社会车辆。
4.结语:
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探讨十分重要,其能够使得整体的施工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其首先需要对交通组织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要不断完善道路工程施工结构,让交通组织和交通安全性得到相应的提高。最后,还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让交通组织设计结构更为合理。从而有效地提升交通运行的效率,使得车辆的运行更加安全、流畅。
参考文献:
[1]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几点看法[J]. 尹爽.赤子(上中旬). 2014(21)
1设计速度
设计速度是指在道路设计过程中,根据所有相关因素,如视距、超高等因素的影响程度取得一定的均衡性,以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设计速度指在气象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车辆的行驶状况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影响,那些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国内现在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主线中的设计速度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下简称“公路标准”)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以下简称“城市规范”)中的规定执行的。在匝道的速度设计中,主要是从空间将两条及以上的道路通过交通分离的方式来实现立交互通的,这种设计可以使在立交节点位置主要方向的交通不间断地连续运行,这样就起到了主线车辆运行速度连续而均匀,节省能源及时间,减少空气污染等作用。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间交通联系的通道,在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中,其设计车速的选择标准较高,不同道路等级的主线设计速度值不同,在确定匝道计算行车速度的时候,公路规范既考虑了主线行车速度,又着重考虑了互通立交的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也是评价立交设计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
2服务对象
公路和城市道路立交设计在服务对象上也存在差别,公路主要是供机动车辆使用的,而城市道路不仅为机动车服务,同时需要为非机动车与行人提供使用,因此在城市互通立交设计中所考虑的因素相对较多。在《城市规范》中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是否分行,将互通式立体交叉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分行立体交叉和混行立体交叉两种,可见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于机动车而言,公路和城市道路所取用的设计车辆也有所差异,我们知道汽车的物理特性以及行驶于道路上各种车辆的组成是道路几何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的控制因素,设计车辆主要用于制定道路设计中各项控制指标,其外廓尺寸与道路的路幅组成、横断面宽度、弯道加宽、纵坡、视距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设计车辆的差异性是公路互通设计和城市道路互通设计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3道路建筑限界
为了保证公路与城市道路车辆、行人的通行安全,因此在道路上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障碍物,道路建筑限界的宽度是根据道路等级的不同而改变的,限界净高的最小值是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来确定的。根据《公路标准》的净高规定,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设计为5m,三、四级公路则可以减少0.5m,为4.5m;根据《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有轨电车的净高为5.5m,无轨电车净高为5.0m,普通汽车净高为4.5m。
4停车视距
所谓停车视距是指驾驶人员在车辆行驶时从看到前方障碍物至到达障碍物之前,这段时间内驾驶人员可以安全停车的最短距离,这段距离由司机反应距离、车辆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三部分构成。根据《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中对停车视距的规定,除了计算行车速度v=60km/h时,公路为75m,而城市道路为70m有所不同外,其余指标均不存在差异,表明对于基本计算原理相同的道路设计指标,公路和城市道路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5弧度路面的最小半径
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在对有弧度的道路进行计算时,常常用一个最小半径来帮助计算。这个最小半径就是所谓的竖曲线极限半径,有了竖曲线极限半径,设计出来坡度路面,可以有效缓和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和保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视距,从而让司机驾驶车辆在路面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在针对坡度的路面的设计时,无论是公路还是城市道路的计算原理都是相同的。但是《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关于坡度路面的相关计算,却存在严重分歧,分歧的主要原因就是,停车视距存在着差异性。
6变速车道长度
互通式立交变速车道由加速车道与减速车道组成,所谓加速车道长度指使车辆由匝道车速安全舒适地加速到能够与主线车辆进行合流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反之,减速车道长度是为使高速行驶车辆由主线车速安全舒适地减速至能够进入匝道而设置的车道长度。在变速车道的设计上,《公路标准》和《城市规范》的规范差异性较大。在《公路标准》中是由主线车速独立确定的,我国主要采用日本的标准,根据不同的线路选择不同的长度,这就导致了不同的主线设计车速是不一样的,速度设计的最大差距达3倍,这种设计必然导致变速车道长度变化范围较大。而在《城市规范》中,变速车道的长度则由主线和匝道设计车速同时作为主要参数来确定,以变速车道的起终点车速作为取值条件,比较符合互通式立交的具体情况。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在公路和城市道路加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6~0.9倍。公路的标准值在匝道车速较高时,基本符合车辆所需的加速长度。当主线车速一定,即合流车速一定时,互通式立交等级越低,匝道设计车速越低,这时公路的标准值与车辆需要的加速长度相差就越大。根据《公路标准》与《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公路和城市道路减速车道长度的标准值相差为0.7~1.4倍。《公路标准》仅以主线车速来确定减速车道长度,体现不出由于匝道车速不同而导致车辆需要的减速长度的差异,对互通式立交设计的针对性差,未能兼顾良好经济性与安全性。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在互通立交的设计上,理论计算的模型是一定的,但是在具体工程中设计人员的选择更加重要。根据分析结果,在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应该广泛借鉴《城市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同时参考《公路标准》相应指标来调整并优化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是在综合运用图形、符号、数字等基础上,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有关道路通行的相关信息,在城市道路通行中起着导向与警告的作用;科学设置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不仅直接关系到出行者的安全和顺畅,而且在推动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和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能够有效为道路交通管理者提供有效和准确的引导信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当前,虽然城市道路标志设置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有的交通事故等现场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在设置上依然有一定的不科学之处,存在的这些问题成为大量城市交通事故的重要根源;在推动城市和谐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对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探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设置的科学性。
一、当前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交通标志设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第一,当前城市交通标志设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有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在设置过程中,没有顾及到道路交通实际情况,没有从城市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只是死板的遵照相关规定进行设置和安装,进行一些教条式的处理。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随性还体现在,不能很好的从向道路交通使用者提供具有显著交通信息的角度进行设置,不能从实际道路以及信息环境角度的整体性考虑进行设置,在数量上和种类上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交通标志的作用。
第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欠缺一定的连续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连续性是确保道路使用者能够顺利、安全进行道路通行的必要保障;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连续性必须要突出其道路标志设置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从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出发,提高不同路段、不同区域道路交通标志的连续性。但是当前在一些城市道路标志设置中,没有很好的从整个城市路网的全局出发,只是过多的关注在某个区段和某条道路上交通的特殊性,由此导致了向城市道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间断性,不能为其提供连续有效的道路交通标志信息,尤其是对于外来车辆,如果没有连续性的交通标志,那么将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第三,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完备性比较差。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完备性比较差,主要体现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不存在赖以设定的道路环境基础,一些道路本身就有一定的不完整性,难以通过设定交通标志予以提供相关的信息;另外就是一些城市道路自身缺乏必要的确认标志,尤为体现在交叉路口。例如,当城市道路交通使用者在经过某个道路叉路口的时候,往往对会向哪个方向继续前行、自己现在走的这条道路到底对不对等问题产生疑问,尤其是一些对当地城市道路不熟悉的行驶人员,他们都强烈的希望通过交通标志予以确认;然而现在城市交叉路口在确认标志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当做好的相关措施
第一,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标志的控制设置效果。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控制设置效果必须要从交通标志设置点选择以及交通标志控制设置、标志并行设置方面予以综合考量。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点的选择上,要坚持不同行驶人员能够有足够的视觉确认距离;一般来讲,城市道路使用者对识别标志的视觉确认距离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道路交通标志发现点与标志设置位置之间的水平距离;二是交通标志发现点与交通标志设定之间连线构成的视角。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定点的选择上一定要对两方面因素予以充分考虑,设置在路侧的标志距离道路越近越好。在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并设问题上要从道路行驶人的视觉角度出发,在确定驾驶人能够对识别的标志信息进行有效把握的基础上避免三块以上的交通标志并设,如果并设的交通标志过多,会对行驶人在判读标志信息时候的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如果道路交通标志的确需要进行并设,必须要从不同标志之间提供信息关联性角度出发,尽量区别不同标志之间的信息内容;然而对于一些重要交通标志信息一定要避免并设。
三、结语
不可否认,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还很现实的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如当前城市交通标志设置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欠缺一定的连续性、完备性比较差,必须要对存在的这些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成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连续性、便捷性、易读性、协调性和规范性的角度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科学性,重点
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标志的控制设置效果、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标志点设置选择过程中的科学性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郑安文, 牛倬民.高速公路静态交通标志设置科学[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
关键词:交通功能,规划设计,设计流程,规划内容,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日益发展,城市中车辆越来越多,城市化使交通问题变得集中、强度加大,机动化使交通空间日益局促,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解决城市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途径: 1) 增加交通供给即新建或拓宽城市道路; 2) 控制交通需求即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部门只重视道路设计方面,不重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系统指导作用,往往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不均衡、交通问题突出,无法进行道路拓宽时,才考虑采取相关交通管理措施。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在宏观方面,在建设前期,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设施所要承担的功能做出规划,利用仿真软件对未来交通进行分析,使交通设施的空间结构形态能与其功能适应; 在微观方面,对其空间布局和交通组织做出安排,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优化交通结构,确保交通构筑物能满通需要,实现高效交通。
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1. 1 交通功能规划是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指导
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着条块分割问题,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沟通不够,道路规划经常忽视交通需求管理,不注重交通功能规划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只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没有将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从道路设计中分离出来,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来指导城市道路设计。另一方面交通理论与规划设计、施工设计脱节,从而导致交通设计思想夭折,道路规划不合理。同时受专业限制,具体设计人员对功能问题往往研究不够,缺乏基本的交通功能设计素质,交通功能规划设计问题也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进行新建城市规划时,必须整合土地使用政策、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三者关系,进而来管理交通需求,即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要把交通功能规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然后对初步完成的总体规划中的交通功能规划部分通过数学模型和大型仿真软件模拟未来交通状况,以确定交通设计的容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并将信息进行反馈从而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或者完成总体规划。进而在论证合理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设计。
1. 2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是解决城市道路使用存在系列问题的重要保障
1) 城市路网功能结构不合理。在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往往只重视扩大路网的空间尺度,忽视了路网功能结构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道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的建设,导致城市道路路网功能级配关系进一步失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布置不完善。许多城市道路出入口、交叉口设计、立交匝道设计不合理,停车设施功能配置不全,车辆掉头区、行人地下通道设置不尽合理,安全设施、流量检测、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城市道路配套设施不齐全。
3) 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城市公共交通的设计容量小于实际的交通量,公交线路以及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往往过高,导致公交过分集中在某条道路,造成该线路交通拥堵及公交通达性差等诸多交通问题。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供求关系的有效途径,而目前,地铁、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公共交通体系。
4) 交通枢纽布置不当。城市交通枢纽主要是指汽车站、火车站等,是城市主要集散地,包括商业、交通集散、公交枢纽等各种功能,各功能产生与吸引的交通流在此汇合交织,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特性。现代城市未能合理的安排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与建设条件,导致交通枢纽的交通区位不当,造成了各交通流分布不均衡,交通流过度集中而造成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现代城市交通主要问题:
1) 综合土地利用与交通功能规划,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2) 建设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完善支路网,提高城市道路交通通达性; 3) 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合理布置城市道路标志、标线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交叉口渠化、道路出入口等,并利用先进的ITS 技术,合理布置交通控制系统及诱导系统,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4) 采用先进的路段交通组织措施,如设置单行线系统、变向交通等,组织微观道路交通的有序、高效运行; 5) 完善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并利用经济杠杆有效调节交通需求; 6)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并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系统管理,从各个方面来支持公共交通的发展。
1. 3 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有必要专题研究、专题审查
在工程前期,应充分论证总体方案,对交通功能做出充分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对建设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确保项目建成后新增交通量与背景交通量不会对未来周边的道路交通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具体的细节方面,应充分听取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立专项交通工程项目,如交通疏导工程、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控制系统改善、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等,这样才能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体系,提高城市道路的利用率。
2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在城市建设各个阶段所具有不同的功能性质,可以将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道路规划阶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城开发建设中,结合用地规划,对道路进行初步交通功能规划设计,为实施阶段道路详细交通工程设计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使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制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为交通功能规划做指导。具体包括道路功能定位、道路网路功能结构布局、停车设施布置、交通枢纽布置、立交及匝道设计及主要交叉口设计等。
第二阶段为道路实施阶段,在进行道路初步设计之后,施工图设计之前,对即将建设的道路,进行深化细致的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包括路段交通设施设计、交叉口设计、出入口设计、公共交通设计、人行横道设计、交通管理系统设计等。交通功能规划设计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再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图设计。
第三阶段为面向管理阶段,具体内容包括交通协调控制系统设计、交通诱导系统设计等。
具体的设计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设计流程
3 结语
目前,大部分城市是由历史沿革演变而成,没有系统的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相当有限,大部分道路无法拓宽,因此,只有强化面向建设及管理两个阶段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大力实行城市道路交通功能规划,利用现有道路网及先进技术,系统的诱导交通流,充分挖掘城市道路交通资源,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对于新建城市而言,要强化面向规划的道路交通功能规划,正确预测城市规模及城市交通量,进而制定合理的新建城市道路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