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
现在城市道路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会出现严重的堵车现象,不仅浪费时间、降低效率,同时也增加大量尾气、污染环境。对于快速发展中的城市来说,建立完善科学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非常重要,通过科学成熟的手段对城市道路进行空间资源利用规划,不断优化管理制度,创新实用管理方法,让城市交通更加快捷方便。这就要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的理论知识,进而研究具体的施工方法,只有研究出一整套的可行性的实施方案才能更好的解决城市交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的重要性
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进行空间资源的合理规划,有助于加快城市发展。在城市发展中交通是必要的,只有道路便捷才有利于外资的引进,进而不断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道路空间资源优化研究,满足了城市交通需求,但城市车辆不断增多也给城市道路带来很大的交通压力,对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的要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交通堵塞现象尤为显现,也导致了城市环境不断恶劣,而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资源优化研究则可以弥补现在的交通问题,改进城市交通状况。如今交通拥挤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急需解决。目前我国的交通设施空间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设置方式,不能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交通部门只是适当被动改善交通道路空间资源利用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就要从城市道路交通空间资源优化研究入手。对问题的研究主要通对城市发展状况、当前形态和未来发展预测,通过对城市人口数量,人口流动方向调查研究,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道路交通资源优化措施。科学的对城市道路资源进行优化,根据城市需求调整客运方式,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对城市道路资源优化研究让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发展更平衡,在城市道路需求和供给上更和谐。为了保证城市更为长久的发展,就要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改革,对交通空间资源的合理调整和优化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措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的主要研究意义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对城市交通空间资源进行安排配置,减少城市交通堵塞的压力,保证城市道路运转轻松和长远规划,促进城市的经济进步繁荣。
2.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研究分析
2.1对我国现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的资源优化与城市发展方向、发展类型、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及城市整体的土地利用状况有关,可通过了解其中的紧密关系了解城市交通道路的重要性。主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对城市交通建设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长久的研究分析,制定出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交通系统。虽然目前我国交通系统研究不多,主要通过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来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机理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步,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优化做出很多贡献。主要是通过集计的方法对城市的发展状态、土地应用、人口数量等数据类型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水平,构造研究出适合该城市的客运方式。而另一种方法非集计型方法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是通过对城市居民个人习惯和个人资料的调查研究、对城市交通结构和城市居民行为习惯的研究,汇总出数据的一种方法,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城市客运结构的形成贡献也越来越大。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交通系统发展的平衡性,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道路堵塞问题,有助于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配置的研究和优化;同时,以一种最优的平衡方式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优化,并转化为一种数学模式,让平衡概念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
2.2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资源平衡的研究
在对城市道路系统空间资源优化上对道路系统进行平衡研究分析有助于很好的改善城市交通道路堵塞问题。道路平衡系统的研究让城市空间资源利用和分配更加公平均衡,让空间资源利用功率提升。早在20世纪就有外国科学家提出用数学模型平衡概念来对城市道路空间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这为城市道路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基础。交通平衡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为城市实现更经济有效的交通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基础层面为优化城市空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帮助。平衡理念在城市道路上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交通堵塞问题,让交通问题通过消散控制策略被很好的解决。
2.3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研究
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就是要更好的利用城市道路空间资源,可以通过改进交通方案的模式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和优化城市空间资源利用。优化城市交通模式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政府部门应该对此提高投资,帮助城市道路运行效率的提升。城市道路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提高了城市运转速度,提高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道路效率的研究时要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下最大限度的改善城市交通状况,让城市交通顺畅,交通效率更优化。对城市道路长远有效科学的规划研究对提升城市道路效率和改进城市道路空间资源有效利用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不仅要从城市土地资源方面考虑,还要从城市发展类型和经济状况上进行研究分析。采用立体式城市公交的方法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城市道路运行效率,根据节假日和上下班客流量较多的现象进行不同的交通模式,改进交通公交系统模式。此外还要保证公交的舒适性,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品质。城市空间资源优化的程度可以从城市交通道路的运行效率上分析,因此对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对促进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优化城市资源空间利用是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必不可少的。
3.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空间优化理论研究对于城市的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完善城市道路,充分利用交通设施空间,对其不断的进行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影响;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ity road traffic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lso made new demands. City traffic i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our country must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city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set unreasonable, can cause serious safety accidents in road traffic, so the safety of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in our city is very important,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fe and property safety of the driver of a vehicle.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also have many shortcomings and defects, thes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safety of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how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city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 traffic in the process of.
Key words: city road; traffic facilities; safety; effe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这一行业的发展,就目前我国机动车数量来看,机动车的数量正在逐年的迅猛增加,每年的机动车的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六这一范围,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道路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速度,已经远远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这也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政府中的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了汽车行业的发展,加大了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建设投入力度,可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还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设施在设置上的不合理,安全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相关的道路建设部门没有对交通设施的安全性有一个足够的重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影响着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事项。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的帮助车辆驾驶人排除各种纵向、横向因素的干扰,降低车辆驾驶人在发生事故时的严重性,提醒车辆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车辆驾驶人提供正确的道路向导,还能够对城市道路中的景观进行有效的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在进行规划、设计、设置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降低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引导车连驾驶人行车的方向、规范车辆驾驶人行车时的行为,还要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以一种怎样的形式进行设置,能够让道路交通工作者、车辆驾驶人以及车辆乘坐者感觉到舒适、便捷、安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从人性化的角度进行设置,要确保其安全性。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横断面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具备一定条件的道路可以在道路中设计中央隔离带,有效的提高车辆在道路中的通行能力,保障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在道路中的中心隔离带,对其密度与高度要进行灵活的设计,在道路中形成一个合理的视觉阻挡,防止车辆在夜间行驶时被眩光影响,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有一个宽广的视野。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线形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设计道路中的线形要保证线形之间的连续流畅,线形要贴近道路地形中的变化,与道路两旁的自然景观要相互辉映,要保持一定距离上的比例,能够对车辆驾驶人有一个提前的预示。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交通标志的设计非常的关键,设置与道路实际状况相符的科学合理化交通标志,能够有效的保障道路交通中的秩序,保护道路交通中的基础设施,可以给车辆驾驶人提供一个准确的道路行驶指示,规范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操作行为,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交通标志是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4.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垂直要素的设计
在对交通设施进行设置时,在设计道路垂直要素时要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有一个合理的视线认知距离,尤其是在道路中车辆相互之间交汇的地方。在主干道的交叉口对垂直要素进行设置时的高度不能过高,要保障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有一个宽广的视野,尤其是对城市道路中的一些广告商业牌以及广告商用的灯光进行设置时,应当远离城市道路交通中安全事故易发的地段,例如:急弯路、高速路、出入口、交汇处等。
5.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
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是提醒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安全行驶的重要设施,在对道路交通标线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保证道路交通标线的完整性,与道路交通中的其它事项之间相互配合,检查同一条道路中的交通标线在设置上是不是有重合的现象。
6.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照明的设计
道路照明是引导车辆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方向的重要设施,它能够有效的防止车辆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时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道路照明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保证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行驶视野范围中的亮度,有效的让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及时的发现道路中的地面情况,在行驶中对道路情况的判断与反应不会出错。对道路照明进行设计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应的交通设施进行照明。例如出入口、人行道、斑马线、路口等位置,应当适当的加强道路照明的亮度,能够避免车辆驾驶人在这这些位置发生事故。
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中,道路绿化的设计
在对城市道路的绿化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道路绿化设施在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空间进行分隔时,能够有效的对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的视觉进行引导。城市道路中的绿化实施在设置时,要结合城市道路中的实际情况与特点,充分的满足车辆驾驶人在行驶中的视觉需求。
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调查与试验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调查
在对不同性别、职业、年龄以及驾龄的车辆驾驶人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就某一个城市中的道路交通设施状况展开调查,调查问卷中分别将城市道路中的横断面、道路线型、道路交通标志、道路垂直要素、道路交通标线、道路照明、道路绿化进行划分,在调查问卷将问题设置为:这七个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对驾驶安全性有何影响。选取不同的车辆驾驶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分别将看法划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这三个标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
根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这七个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对车辆驾驶人有何影响的评价中,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道路照明、交通标志这三个交通设施的设置状态对车辆驾驶人安全性的影响最大,大部分被调查人员都认为城市道路中的交通标线、道路照明、交通标志的设置非常的重要,一小部分被调查人员认为一般。调查结果中显示,很多被调查人员都认为城市道路绿化对车辆驾驶人安全性的影响不重要。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性的现场试验
在某一个路段中,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安全进行现场的试验,对不同的车辆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的行为,利用视频对其进行记录与分析,通过对车辆外的交通设施进行观察,对交通设施给车辆行使认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来分析车辆驾驶人在行驶中的各项操作。
在现场的试验中,将三部摄像机安装在车内,分别对车辆驾驶人的操作行为、视觉状态、道路交通状况进行拍摄。试验与分析的过程,如图所示。
现场试验中对车辆驾驶人的行为进行研究,即驾驶人在行驶中对何时跟车、何时变更车道、是否跟车、什么情况下加速减速。对现场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道路交通设施、其他车辆、行人、道路环境都会对车辆驾驶人造成影响。
宽广的视野与视距,是保证试车安全的基础。车辆驾驶人在行驶时的视距越短,就越容易发生事故。对驾驶人的视觉角度进行检测,不同的行驶速度中,驾驶人平均视距值,如图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教育设施的合理设置,对车辆驾驶人的安全行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道路的建设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对于一些交通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设置,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范,确保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安全性,这对于城市道路的建设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保障车辆在城市道路中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路平,龚瑞庚.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规律与对策[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10(17).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思考
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是为人们出行方便服务的,在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年代,城市道路设计的更多的是出于车辆行驶安全和工程质量方面的考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市道路的设计在满足其主要使用功能外,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
1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道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不断加快,城市交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日渐突出,单调的道路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相比较公路设计,城市道路的设计更具系统性,复杂性和功能性,在现代城市里,城市道路包括了各种类型的道路,交通广场,停车场,高架道路,人行过街天桥和大型立体交叉工程等设施。而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往往会忽视若干问题,其中包括:
1.1设计思路的问题
不注重路网合理规划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全市路网均衡的角度设计不同等级的道路,往往一些城市只注重道路够不够宽,一味的拓宽道路,却不重视贯通性支路的建设,造成尤其是穿越中心区的干路时形成较为大的拥堵。
1.2不重视交通分析问题
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问题
市中两条以上不同方向的道路的相交处,是城市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同一平面上相交处,称平面交叉口;在不同平面上相交处,称立体交叉口。交叉口的设置妥当对城市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但一些城市的道路交叉口设置不合理导致交通状况欠佳。
1.4道路线路问题
好的道路线路直接提高道路的使用质量,交通运输状态及其使用的便捷性。从景观和安全角度来看,有些城市采用漫长的直线和短线是不可取的。而对于主干线道路,过多的转折同样不可取。一般的道路应设置较大的曲线使司机不至于过度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1.5人性化设计问题
人性化是城市发展的主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功能的持续强化,城市道路现代化,交通组成的变化,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交通的自由、方便与灵活,但同时也带来了噪声、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和交通拥挤等问题。因此在道路设计中要把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及周围的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行人的交通活动需求,使道路交通不仅实用、安全、快速,而且能够满足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要求,为人们创造人性化的空间。
2 城市道路设计理念
2.1整体性理念
首先应以道路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应综合当地的经济,文化以及道路两边的建筑设施综合考虑,一种良好的秩序感是一条具有整体统一性的道路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诸如青岛,厦门一些城市的古老街道,直到现在仍能给人以美的认同,主要原因主要是这些街道有种统一的整体感。
2.2连续性理念
当今道路设计的一大准则是可识别的道路,应当具有连续性。连续性的具体表现为:一般来讲,过于笔直的道路很难有强的感染力,只有秉承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设计,将所有的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曲折有度,错落有致的空间视觉,这样既不会使使用者在驾驶中过于疲劳,也会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融入感。
2.3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了人是城市的主人,也是道路的使用者,所以所有的道路设计应围绕人这一主题来展开和发展。一条道路的设计最终取决于其能否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或者使用的舒适度。因此道路的设计应以人的角度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市民的行为和需求,如在交通拥堵的地方多设置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分流,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2.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景下,城市道路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主要指城市道路设计要有一个总的整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可能对自然因素和城市环境带来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充分的体现社会的综合的效益而不是单纯的追求短期效应。这是当今多元化时代所决定的。
2.5生态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建设往往带来诸多的生态的破坏,如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城市绿地减少引起的热反射等等,这些都给人们的居住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而生态设计理念,也称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或环境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之中,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所以在道路设计中应引入生态理念为城市解决问题,在道路设计中,要充分的重视生态效益。
3 城市道路设计方法
3.1机动车道的设计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分为车身宽度与横向安全距离两大部分,设计时要考虑。还要考虑东西和南北垂直方向的直线通行。为了方便南北方向车辆在各个生活区的上下路,可以设立上下道,此上下道设立在路的正中间,把架起的南北路和生活区环绕路以一定坡度上下连接。
3.2人行道设计
人行道的平整度,直接影响其使用功能。作为城市道路设计师和建造师,首先要保证人行道平整度及密实度,同时尽可能采用防滑砖铺砌。人行道与单位门口上车坡道的关系设计时,可以把单位门口上车坡道与两侧人行道采用坡道进行连接,用不同材料区分,提示路人注意。
3.3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道路交通规划指的是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交通分析和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道路网的规划。在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前,需进行必要的交通分析,得出必要的交通流量数据。然后借助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及行政管理手段,禁止停车路段,改善行人通道,设置单向道路等使道路交通设计更趋人性化。
3.4道路环境设计
绿化是美好道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的一种方法。绿色植物有净化空气,减少噪声,调节气候等等功能。另外道路环境设计应以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需要为主,过多的人工建筑物的道路设计,往往显得生硬而缺乏亲和力。环境设计应就景观风貌,建筑特色甚至断面布局等进行综合设计,从而达到提升整体环境水平的目的。
3.5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的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规范规定在城市市区道路、城市广场、卫星城道路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及旅游景点道路的设有路缘石人行道及各种路口应设计缘石坡道,公交上候车站地段应设计提示盲道等。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道路设计只能从一个方面改善道路交通的条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因此,在完善道路设计的同时,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处于一个健康的发展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 刘长春.浅析幕燕滨江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31).
[2] 李业根.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设计思路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
[3] 刘奕兰.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0(12).
[4] 韩鹰.浅谈城市道路生态化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1,(5).
关键词:道路交通噪声;噪声控制;降噪路面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偏僻、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 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车辆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以上占主要支配地位的噪声为发动机噪声、轮胎噪声、排气噪声和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60~80dB的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性:
(1)道路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它与道路坡度、路面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如道路坡度越大,发动机负荷越增加,噪声越高,越接近交叉口噪声越高。即使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也是变化的。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其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车流量与噪声的关系其总趋势是随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 主要是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轮胎/路面噪声的大小与轮胎花纹构造、路面构造深度特性及车速有关,且主要取决于车速,其强度随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对于中型汽车,当车速大于60km/h时,轮胎噪声就成为汽车所产生噪声的主要成分。小轿车发动机的静音设计均较好,所以其轮胎/路面噪声是主要噪声源。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
2.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有效。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
2.2合理设计、改造和使用车辆
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如:采用高效率排气消音器,采用发动机隔声罩;采用自动变速器等适当措施进行控制等。当然,研制开发超低噪声的新型环保车辆,如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也是我们的目标。
2.3运用交通管制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交通管制来组织交通,使道路上的车辆快捷、顺畅的行驶,从而进一步降低交通噪声。如:进入城区禁止呜喇叭;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进入城区和禁止驶入医院、学校、休憩性公园等噪声敏感地带:对于通往大、中型铁路货场、中心仓库,商业中心等的货运汽车,应按规定允许通行的路线行驶;调整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使交通流顺畅通过交叉口;在机动车车流密度较高的路网上,采用路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技术,使尽可能多的路口能够保证机动车平顺地通过,以减少减速——怠速——起动——加速或减速—— 加速发生的机率;另外,在车辆管理上,可以考虑在年检中增加定置噪声的检测。
2.3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旋,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dB。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2.4 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
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dB,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dB。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2。
2.5 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
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2.6 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
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降低噪声4~6dB。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3 结语
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产生、特性、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三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最后,为了更好的利用现代技术解决这一问题,初步构建了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系统的框架,为下一步继续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综上所述,尽管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降噪,但每种降噪措施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减少道路交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一种措施或几种措施并用。
参考文献
[1]刘军民.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J].交通与社会,2000,(3):33~36.
[2]王素萍.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控制途径探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2,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 人性化 新思考
一、城市道路设计原则
1.1城市道路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指的是道路中心线和边线等在地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它是由直线、曲线、缓和曲线、加宽等组成,反映了道路在地面上所呈现的形状和沿线两侧地形、地物的位置,以及道路设备、交叉、人工构筑物等的布置。
设计前应充分理解规范对于平面线性设计要求的意图,在符合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同时,应尽量满足以下原则:①线形应适应周围环境、地形,尽可能简单直接;②平面应结合纵断面和横断面进行综合考虑;③尽可能采用和缓的大半径曲线,且线形各部分应保持协调,避免急转弯;④在高填方路段应尽量直线或缓弯;⑤避免采用曲率相差过多的复曲线;⑥避免设置断背曲线;⑦对于经过山坡起伏高差大,地形条件比较限制的路线,可结合地形设置回头曲线以取得必要的展长距离,控制最大纵坡。
1.2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是指沿道路中心线纵向垂直剖切的一个立面,它表达了道路沿线起伏变化的状况。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根据规划和使用要求,确定道路的性质和等级,分析汽车类型,充分研究沿线地形及周边建筑地块状况,结合当地气候、水文、土质的条件以及排水要求等因素,在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前提下,确定路线控制点标高和纵坡的大小。道路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所组成。道路纵断面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①必须符合相关规范中对于纵坡的各项要求,如最大纵坡,最小坡长,竖曲线限制值等;②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以保证汽车安全平顺地通过;③综合考虑路线通过范围各地块的特殊要求,如避免地块内外高差过大,造成车辆行人出入不便;⑤在水文条件不良或地下水位很高的路段,应适当提高路基高度,避免路面积水;⑥条件宽裕时设计应注意土方平衡,降低工程造价;⑦应考虑为远期发展提供便利,使将来改建/扩建道路可以利用原有路面作为新路面的基层或面层的下层;⑧条件允许时,应控制路面标高低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避免市政道路雨水在路外积聚;⑨应综合考虑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条件,保证各类管线或构筑物的覆土厚度;⑩对于等级较高的相交道路或主要地块的出入口,应进行交叉口竖向设计,保证平顺、合理。
二、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
城市道路服务的对象是居民,设计者应该倡导以人为本,使市政道路能够更好地疏导交通、改善环境,提高城市交通服务等级和城市形象,为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并归根结底地,服务于人民。
本文结合近年来一些市政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本人的一些工作心得体会,从总体设计和分部设计大小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总体设计
近年来,许多城市新区的建设均按片区进行规划,一个新区的新建路网往往达到数十公里计,城市道路专业通常都是该类市政建设的主体,这就要求道路总体设计师能做到对其附属专业如桥梁、隧道、给排水、电气、绿化等专业心中有数,把各专业合理统筹安排、协调起来,使之在符合各层次规划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经济、社会效益。
从规划层面上说,对于城市内主要交通通道,在财政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考虑建立多层次交通体系,例如在主要交通节点设置高架/隧道等分离式交通,分离直行、左转交通流,以减少交叉口灯控设施的相位,达到交通分离、快捷、安全的目的。同时,设计者也可利用园林绿化,桥型设计等手段美化这些立体构筑物,使之与周边建筑相搭配,成为优美的城市景观。
对于一些财政资金相对紧张,或眼前并无太大交通压力的城市和地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满足规划的前提下,设计者应考虑到远期发展的可能性,对当前设计预留将来发展和改造的空间,真正做到近期合理,远期可行,远近结合,一步到位。
2.2 道路横断面设计
2.2.1 机动车道。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机动车道承担着市政道路的主要功能,其横向宽度由车身宽度及横向安全距离两部分组成。其中横向安全距离与行车速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概括地说,车速越快,对横向安全距离的要求就越高,机动车道就越宽,这点在相关规范中得到体现。但不是说机动车道越宽约好,除了占地,限制其余功能断面宽度外,过宽的车行道可能会造车车主过于放松,不能保持直线行驶,反而更容易酿成事故。
我国现行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对车道宽度的计算采用波良可夫模型,其相关参数是基于20年前的道路交通状况、交通组成和车辆性能等因素确定的。近十年来,随着社会国民经济飞速发展,车辆向着小型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道路交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影响规范中关于车道宽度计算的参数取值,使机动车道横向安全距离存在减小的可能性。
2.2.2 非机动车道设计。我国早期的市政建设中存在着道路功能混乱,不同类型和性能的车辆混行等普遍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出行速度,还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不过近年来,越来越多地方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提倡人车分流,快慢分流等快速化、安全化、人性化等理念,提升了出行效率,且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近年提倡的绿道建设,许多城市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利用园林绿化结合地方文化特色设置非机动车道,匠心独运,集经济、美观、文体于一体。
2.2.3 人行道设计。以人为本,应直接体现人行道的设计上。作为城市道路设计者,首先应该保证设计人行道的平整度,条件允许时采用防滑砖铺砌,确保行人的安全和舒适。人行道作为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效果比较重要,在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可采用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砖石铺设美化人行道,但铺设图案不宜复杂,应以简单、大方、美观为原则。常规做法的人行道可由路人道、盲道、绿化分隔带、非机动车道等组成,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研究规划意图,结合道路周边现状,在满足安全舒适的使用前提下,合理搭配各组成部分并进行比选,使人行道设计成为美观合理的方案。
2.3 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应充分结合道路交通工程技术和行政管理手段,采取“交通分离,交通流控制与调节、均衡布局,按交通流性质进行疏导”的原则,结合当地交通状况,合理设置交通组织、单向道路交通、禁止停车路段、限速路段以改善车流交通;同时采用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行人无障碍通道,中心安全岛或错位过街横道线等手段改善人行交通,使车辆和行人成为和谐、人性化的交通体系。
2.4 道路绿化设计。道路绿化不仅有着分隔交通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快速增加,污染日趋严重,利用道路绿化措施改善城市内空气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市政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设计者应当充分研究当地地理、气候、水文的条件后,选取适合当地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景观方案。
三 城市道路设计思考
当今的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从大环境说,这是处于一个重视经济效益的年代,有些业主单位对项目完成时间要求过紧,造成许多设计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设计成果论证,总结和思考,甚至出现套规范、套图纸等现象,从而失去了进行创新的土壤。这些问题会造成设计成果的不合理甚至缪误,降低了工程经济效益比,也可能酝酿工程事故。
从设计行业内部分析,有的设计院缺乏激励创新机制,项目设计技术含量不高,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不够重视,容易造成“吃老本”的现象,限制了设计人员乃至设计院的长远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行业、部门应预留足够空间,重视培养设计人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在市政工程行业建设中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新方法。同时,设计人员加强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调配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主动总结和思考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迎难而上,不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同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各地区的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风土习俗均存在较大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统一采用的城市道路或公路规范不可能针对各地情况做出最适合和细致的规定。若一刀切,硬套规范,将难免出现雷同或者非最佳方案。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能熟读规范后真正理解其内涵、核心,把握到规范编写者的意图,最后将各种规范灵活运用到现实工程,才能切实提高设计水平,做出最合理的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设计及应用
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牵扯到了道路条件、交通状况、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问题,而GIS一般是指对数据的输入以及检验,数据存储及更新,还有变换和输出,是一个有图形、有图像并且数字化的软件,它适用于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本文通过对GIS的研究,分析了GIS在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设计以及应用。
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开发和运行平台。所谓开发和运行平台就是GIS的地图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进行分析、决策和预测,并且提供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设施是产生交通事故的关键,道路的主要交通设施包括路面的宽度、质量、车道数量、人行道的宽度、自行车道的宽度以及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而交通交叉口的信息主要有交叉口的类型、交叉道路的数量、交通控制信息等。这些有关的信息都被保存在与之相关联的表中,方便对其查询以及更新。第二,交通安全本身所涉及的内容。GIS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其本身把开发和运行、交通安全这两部分整合在一起,得到能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以及综合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决策、预测的系统。
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结构
2.1软件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第一,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二,对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查询;第三,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的统计分析与预测;第四,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模块的管理;第五,对城市道路交通基础数据模块的管理。
2.2数据存储结构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用文字描述;第二,通过照片或影音记录事故信息。在系统运行一定时间以后,存储的交通事故数据非常大,会影响文件存储和检索的性能。所以,一定要有一个单独的系统对文件进行存储和处理,来提高文件检索和存储的性能。
3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功能
3.1交通事故信息管理
GIS系统地图可以用来查询交通事故的数据和与之相关的指标数据,并且可以通过饼图、直方图、曲线图等呈现出来,而且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放大放小。除此之外,还可以存储、检索、播放记录事故的影像和照片,使事故的发生过程和结果更加全面的被记录下来。根据用户的要求,不同的事故类型可以分别显示,也可以整体显示,使工程施工人员的分析水平和决策能力得到提高。
3.2基础数据管理
GIS系统具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基础数据录入与管理的功能,在地图上进行操作的话比文字看起开更加直观、更加方便。其中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数据包括:第一,路网信息。其主要包括道路的名称、长度,路段的车速限制、车辆种类限制等信息,还有是否为单行道等;第二,道路信息。主要包括道路的方向,车道的数量、种类、限速以及宽度等;第三,交通设施信息。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信号灯、指挥岗亭等信息。还有对测速雷达、监控数据的采集,公共汽车、地铁车站的位置采集等。
3.3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统计分析是按照公安部的统计规范来进行的,并且具有事故预测的能力。其中包括报表功能,报表功能又分为定期报表和特殊报表,而定期报表功能还可以采用地图的形式或者是表格的形式。相关的部门会通过这些表格来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或者是频率。事故统计分析主要是对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统计信息。主要是路段的车流量、车通行的平均速度等信息。第二,事故的相关信息。主要分析什么地方经常发生事故,能见度、视野条件以及有没有交通标志,事故的类型、严重程度等信息。第三,事故多发地点段分析。通过GIS系统对事故的数量、受伤及死亡的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因素进行排查和分析,在数据上为交通事故管理部门提供支持。第四,道路交通事故对比。通过GIS系统对一定时间段内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对比,观察其事故的多发点以及变化趋势。第五,趋势分析功能。运用时间序列的算法,对某个地方将要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出来,帮助领导做出决策。第六,预警功能。通过对系统中事故数据以及事故的变化趋势分析,对事故多发地段的分布情况进行预测,在地图上表示出预警点的分布状态。
3.4事故预防
要想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一定要对将要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发展的趋势和严重程度,找到事故黑点,也就是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的地段,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微观角度来看,通过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以及发生的机理,是研究为什么这一段路会成为事故多发地段的关键,以此可以制定出解决对策。微观角度分析需要较多的信息支持,包括地理因素信息和环境因素信息,因此,比较简单的数据文件形式根本满足不了它的需求。这就必须要运用GIS系统来进行安全分析。从宏观角度来说,可以把相似的事故多发地段进行分类,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抓住主要的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使交通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应用
GIS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数据管理的需求,还可以应用到路径选择上,为驾驶者提供事故发生的信息,并且对此进行分析。GIS系统包括五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系统、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的转化系统、数据查询系统以及数据输出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数据是GIS系统工作的关键。GIS系统可以通过GPS、摄像头等及时获取道路的动态信息。例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GIS系统可以对事故发生的地点进行描述,将其定位在电子地图上,并且将交通事故影响的范围以及事故发生的时间、类型、危险程度以及占用车道的情况等进行存储。
5结语
通过GIS系统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不仅可以对道路交通的数据信息进行获取,还可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预测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并且进行预防。总之,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配合,将GIS系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使城市道路交通安全GIS系统对道路的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宇,李俊,韦桃贤.基于GIS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J].大众科技,2015,01:51-53.
[2]景国勋,杨静.基于GIS的道路交通安全应用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10:13-15.
(一)城市道路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包头市缺乏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相适应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使得汽车交通需求,特别是小汽车交通需求与城市路网总容量之间的缺口日益扩大。包头市难以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交通循环能力较低,基础设施与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亟待完善。
(二)地方规划管理不协调,影响整体效果
近年来,包头市根据国家规定要求,实施了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畅通工程,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纵观这些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文本,内容不一、深度不一、要求不一,当然其所产生的作用也就不一样,也大大影响执行的整体效果。
(三)私家车的增长速度过快
包头市小汽车的道路负荷是公共交通的5到6倍,但是在承担了相同出行量的情况下,小汽车却占去了道路资源的68%。包头市市中心地区的道路网负荷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小汽车这种本属高效率的交通方式走向高效率的反面。机动车的快速增长给城市道路交通和停车带来较大压力。同时,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电动车大军”、大量的自行车与汽车交叉混行,严重阻碍了道路的流畅,更加加重了道路体系的负荷。
(四)城市居民交通安全法制意识薄弱
尽管近年来包头市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提高,但与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道路交通安全,随意停车、违章掉头、左挤右插、强行超车、超载超速行驶、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情况普遍存在;骑自行车和电动车闯红灯、与机动车辆争道;行人不走人行道、横跨交通隔离栏等现象也随处可见,这些问题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降低了单位时间路段交通流量。提高居民的交通素质成为当今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二、调整包头市交通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科学规划与决策管理包头市交通
包头市交通发展战略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需要适应现代化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包头市交通建设规划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需求,并达到建设耗资低、运营效率高、见效快的目的。还要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包头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从注重发展速度,用地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转向注重合理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形态。
(二)坚持优先发展公交战略
一辆大型公交车所占道路面积约等于两辆小轿车,而公交车的载客量却是小轿车的167.7倍,其完成单位客运量的消耗能量则是小汽车的十分之一左右;并且大型公交车辆比小汽车污染低90%。因此,实现包头市道路交通在安全通畅的环境下可持续发展,需进一步明确公共交通属公益事业的观念,制定优惠政策,对公共交通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以利于广大市民出行,同时,对于包头市公交车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增加重要线路公交车班次或者将现有公交车更换为加长双层车。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激增,包头市需合理调整公交路线,合理设置公交站点,使各公交线路间既方便换乘又不会形成车辆排队拥堵,并规划公交快速通道运行模式;新建、续建道路要力争建设港湾式公交站点,将现有道路能改建的尽量改建,不再在市区内主要干道和人群密集区的道路上设公交站,现占道设置的公交站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解决。有力保障公交车的运行数量和质量。只有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将公共交通发展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协调发展私家车,控制私家车的数量,控制出租车的数量及合理计划轨道交通等措施缓解道路的压力,才能够保证包头市道路系统可持续发展。
(三)根据城市交通合理改造城市道路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包头市排水系统尚不完善。针对我国人均道路面积过小的状况,要加快旧城道路的拓宽和改造力度,加强道路拓宽改造和交叉口渠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叉口的转换能力。严格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根据包头市道路交通现状,通过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改变城市人多路少的局面,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例如,为适应公交车的发展,在公交车停靠点处设立双层入车台、为实现公交车的发展,将原来包头市主干路类型为两块板扩宽为三块板,增加城市道路的负载能力,更好地为城市居民服务。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向全社会所有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人人关心交通安全,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所有人员交通安全素质提高了,城市交通体系才能正常运转。目前,根据包头市现状,可以采取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的优势,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出版以及电子网络等;也可以采取设置专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也可以举办各种培训班、事故图片展、案例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
(五)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
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社会交通出行急剧增长。在城市内部出行中,除部分轨道交通出行外,城市道路的交通出行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各地相继编制城市交通规划、路网规划,兴建、完善城市路网,但由于城市道路的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路网的完善也非一蹴而就的事。交通量的日益增加,使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日趋紧张;同时,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秩序不遵守等原因,加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
国内外研究普遍表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瓶颈、咽喉(建筑工程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连通处可以看成特殊的平面交叉口)。路段上一般不会发生阻塞和拥挤现象,交通拥堵主要发生在道路交叉口。因此,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优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影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
信号控制交叉口是指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在正常道路、交通、信号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交叉口的最大交通流率,称之为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由此看出,影响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因素包括:
(1)道路条件 交叉口形式、进口道数量、车道宽度与转弯半径、车道坡度以及车道功能划分等;
(2)交通条件 交叉口进口道交通量、流向分布、车型组成,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量等;
(3)信号条件 信号周期、信号相位与相序、信号配时、控制类型等。
这些影响因素中任一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导致通行能力的变化。
提高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措施
改善交叉口道路设计,遵循交叉口进出口道通行能力与其上游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的原则。
以两条双向四车道次干路相交的交叉口为例,假设采用常见的四相位的信号控制,按路A直行+右转、路A左转、路B直行+右转、路B左转组织交通,则一个信号周期内,各个进口道的通行时间为
T/4-ts
式中,T,信号周期(s);
ts,总损失时间(s)。
由此可知,一条进口道在交叉口的通行时权仅为总时间的1/4不到,故交叉口一条进口道通行能力约为路段上一条车道通行能力的1/4。按照通行能力匹配的原则,交叉口进口道数应展宽到上游路段的4倍,即使受用地红线、下游出口道数、人行横道设置等的制约,进口道数设置为上游路段车道数的2倍也较为适宜,而不做交叉口展宽渠化,则将极大地限制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发挥。
对于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次干路十字相交,采用四相位信号控制的情况,交叉口进口道展宽为路段车道数的2倍都是可行且适宜的。
对于主干路-支路相交,原则上按支路右进右出设计,当确需沟通两侧支路时,通常支路展宽为2个进口道,主干路在保证进口道直行车道数与上下游路段车道数协调的前提下,展宽1个左转、1个右转专用车道为宜。
次干路-支路相交的情况,基本与主干路-支路相交一致。
支路-支路相交,当用地允许时,宜展宽为2个进口道,根据各向交通流合理设置车道方向。
交叉口各方向的进口道数量宜根据各流向交通量比例合理设置。以一条双向四车道道路在十字交叉口展宽为4个进口道(单向)为例,通常直行车辆占主导,4个进口道划分为1左转+2直行+1右转。但某些特殊地点,可能左转交通量占多数,1个左转车道无法满足左转交通通性需求时,宜增加进口道左转车道数量,进口道可布置为2左转+1直行+1直右或2左转+2直行+1右转。
过去在交叉口设置中,通常将右转车道设置成直右车道,直行与右转设置在同一个相位。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机动车与行人和非机动车同时放行,直行的慢行交通与右转车辆相互交织冲突,当直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量非常大时,右转机动车通行较为困难,导致同一车道直行车辆也无法驶离。有鉴于此,当条件允许时,设置右转专用车道还是有必要的。
对于一些人流密集的大型交叉口,为减少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的冲突,宜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分离、消灭冲突点,提升交叉口通行能力。
一个设计合理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只有设置同样合理的信号控制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
各方向交通流在交叉口相互交织冲突,交通信号灯通过一套相位相序设计来分配各交通流通行时权,将各主要交通冲突流分离。理论上,较多的信号相位能将各个冲突点消灭,但其同时也将增加信号损失时间,降低绿信比,增加交叉口延误。因此,在信号相位设置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左转交通为例,当左转交通量较小时,可将左转与直行交通设置在同一个相位放行,左转交通通过对向直行交通的“空隙”通过;当左转交通量较大,或直行交通量大到不足以给对向左转交通提供间隙时,宜将左转交通与直行交通分开设置相位。实际应用中,干路进口道常常设置为直右、专用左转2个相位,支路进口道常常设置为单个直左右相位,即这个原因。
同时,在城市路网中,协调相邻交叉口间的信号控制,形成主要道路的绿波带,对于减少车辆排队,提高道路服务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蜂腰、瓶颈,优化信号交叉口的设计,可通过交叉口展宽,机动车与慢行交通分离,信号灯配时优化,相邻交叉口信号灯协调控制等,显著提升整个城市路网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2]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DB33/1056-2008)
[3]《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00),美国交通研究委员会
[4]虞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探讨,山西建筑,2009.09
Abstract: Pedestrian bridge is an important facility of pedestrian crossing. It is able to separate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with motor vehicles and non-motorized transport effectively, and then relieve the congestions of urban road traffic, protect the safety of pedestria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eople travel. By investigating the configuration selection of urban pedestrian bridge and combined with the analysis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behavior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urban pedestrian bridge for urban road traffic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finds that the city pedestrian bridge in the road traffic operations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utilization, irrational allocation and poor service levels. Therefore, we should legitimately plan the site of urban pedestrian bridge, design the humanized structure of pedestrian bridge,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convenience and comfort of pedestrian bridge, and then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pedestrian crossing, play the proper role for pedestrian bridge as urban road traffic crossing facilities.
关键词: 人行天桥;行人过街;道路交通影响
Key words: pedestrian bridge;pedestrian crossing;road traffic impact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089-02
0 引言
“衣、食、住、行”是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基于人们生活、工作的不同需要,步行仍然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
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活动中,每天仍然有许多道路交通存在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混行的情形,这样对于人们采取步行方式出行时就容易出现交通安全问题,特别是行人过街时容易造成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不仅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还会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造成干扰,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效率。此时,就需要通过人行天桥这样的行人过街设施为人们步行过街提供安全的通道,减少步行交通造成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但是,目前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人行天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步行过街的安全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蚌埠市为例,对城市人行天桥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人行天桥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 城市人行天桥存在的问题
1.1 行人过街的行为特征 行人作为交通的主要参与者,其出行行为直接影响人行天桥的配置选型,因此,分析行人的过街行为特征是研究人行天桥对道路交通影响的基础。行人过街特征主要表现在行人的步行速度、过街的最长忍耐时间与绕行距离等方面。这些行为特征与行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出行目的、心理等因素相关,也与行人所处的交通状况等因素有关。本文选取蚌埠市典型路段和人行天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测的方式对城市行人过街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66份(其中男性141人,女性125人),大致分为三个年龄段:青年人(25岁以下)有105人、中年人(26-50岁)有120人、老年人(50岁以上)有41人。
1.1.1 行人步行速度 通过城市实地交通调查,如表1所示,人们过街的步行速度比在人行道上的步行速度要高一些,原因是行人在过街时希望尽快通过道路交通的危险区域因而较快速度行走。
从表1可以看出,行人过街步行速度比在人行道上的步行速度高,但两者之间具有相似的特点:老年人的速度较慢,男性速度比女性速度高。
1.1.2 行人过街等候时间 行人过街时通常需要一个等待时间来等候机动车流中可穿越空当的出现。行人对待等候时间通常有个忍受时间限度,超过这个时间,就有人选择冒险穿越。可等待时间范围分布很广,因为年龄、性别、性格的不同,行人的可等待时间就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可等待时间也在增加。老年人的可等待时间最长,可能是老年人的行动迟缓,反应比较迟钝,所以在等待时间上的可忍受的范围更广。观测表明,可等待时间超过40秒时,行人达到忍耐限度,所以穿过人行横道的可等待时间容许限度取40秒为宜。
1.1.3 行人违规的相关因素 我国人们在城市道路出行的过程中常常会违反交通规章,这在行人过街时也屡见不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男性过街违规率较女性高,中年人的过街违规率最高。这说明男性较女性来说,性格更加急躁,交通安全的意识也比较低。而老年人的行动较迟缓,过街时更谨慎,青年人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交通安全的意识较高。同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行人过街时之所以违反交通规章,甚至在有人行天桥路段也横穿马路,这是由于从众心理造成的情况。
1.1.4 最长忍受绕行距离 在城市道路上设置人行天桥是为了方便行人更加安全有效地通过道路。但是,如果人行天桥的设置不合理、间距过大或位置偏远,就会导致人们在过街时难以接受过长的绕行距离而宁愿选择冒着安全的危险横穿马路,此时人行天桥的配置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城市道路配置人行天桥时要做好行人选择人行天桥所能够忍受的最长绕行距离的调查,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蚌埠市大多数行人在选择人行天桥过街时最长的忍受绕行距离在100米之下。在调查中有些行人表示人行天桥如果设置的距离较远,就会选择穿越栏杆或直接穿过道路等违规行为。
1.2 城市人行天桥在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蚌埠市人行天桥的调查和上述行人特征分析,目前人行天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2.1 人行天桥配置不合理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人行天桥选择的位置偏离人们出行的聚集点,人们过街出行量大的路段没有设置人行天桥,反而在人们过街出行量少的路段设置人行天桥,导致行人难以忍受过长的绕行距离过街,于是就常常出现行人翻越护栏穿越道路。这样,人行天桥的利用率就比较低,造成道路交通资源浪费。
1.2.2 平面过街设施过于密集,而人行天桥过少 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城市中不仅人行天桥配置不合理,而且在道路交通中相对于平面过街设施来说太少,这就造成平面过街设施非常密集。平面过街设施难以有效地隔离行人和机动车辆,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人们常常选择冒险穿越,造成行人与机动车辆发生交通冲突,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1.2.3 人行天桥的结构缺乏人性化 在调查中发现,有的路段设置了人行天桥方便行人过街,但是人行天桥比较陡峭,行人上下天桥比较困难。而且有的人行天桥架构距离很长,使得人们在人行天桥上过街时行走距离过长,于是很多行人就不选择通过人行天桥来过街了。并且,有的靠近商业区的路段设置人行天桥时,也没有按照行人过街需求安装电梯,使得很多行人在购物比较疲劳的情况下不愿通过人行天桥过街。另外,对于利用人行天桥过街的一些特定人群:老人,小孩,孕妇等需要设置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的坡道,但在调查中发现并没有相应的坡道。
1.2.4 人行天桥服务水平较低 人行天桥不仅能够供人们安全过街,而且也能够为城市道路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人行天桥的服务水平很低,无人管理,导致许多人行天桥脏、乱、差,有很多小商贩在人行天桥上摆摊,使得人行天桥通行能力更低,因而,也就很少有行人选择人行天桥来过街通行了。
2 改善城市人行天桥交通的建议和措施
2.1 合理配置人行天桥,提高人行天桥交通的便捷性 人行天桥作为重要的过街设施能否发挥其效能,关键在于其能否满足行人过街的便捷程度,因此,在配置人行天桥时,应该通过城市道路的交通量调查,通盘考虑行人源范围内的人流,减少人们利用人行天桥的绕行距离,合理配置人行天桥。
2.2 从适应性原则出发,协调设置行人过街设施 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从适应性原则出发,正确预测道路网中各个等级道路的交通量,合理安排行人过街设施。不能使得行人过街量大的路段或交叉口不设置人行天桥,而设置平面过街设施。同时,还要考虑行人过街的心理特征,协调设置行人过街设施。
2.3 人性化设计人行天桥的结构 合理选择人行天桥的型式,减少行人在人行天桥上的行走距离,降低有些路段人行天桥的坡度,按照路段或交叉口行人过街量来适当配置自动扶梯,加强人行天桥的人性化设计。
2.4 加强人行天桥的管理,提高人行天桥的服务水平 对于人行天桥的管理,需要加强行人的交通宣传,严厉打击在人行天桥上乱摆乱占的行为,惩罚在人行天桥上乱贴乱画、损坏人行天桥的行为,并增加一些天桥上的卫生设施,如垃圾桶等,提高人行天桥的服务水平。
3 结束语
人行天桥能够分配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的路权,从而为行人通过城市路段或交叉口提供安全的过街通道,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人行天桥在我国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很多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人行天桥作为行人安全过街的重要设施的作用。文章通过对蚌埠市人行天桥的实地调查,提出人行天桥在路段和交叉口配置、选型、人性化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期望能够给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晓奎,杜仁兵,裴玉龙,等.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24-26.
[2]梁松峰,陈圣珊,向怀坤,等.人行天桥的规划设计对行人交通的影响分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