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最直观、最直接的标志之一。它的主要职责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客观经济规律和现代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要求,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等手段,对城市的空间环境卫生实行全方位的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的经济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城市人民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需要,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1、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农民涌入城镇打工、经商、居住,部分市民的环卫意识差,乱扔烟头、果皮纸屑、乱倒垃圾、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便溺,在小区、街头、广场、商场、楼道、车站随意散发和张贴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建筑渣土装运车撒漏问题,损坏环卫设施,歧视环卫工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现象仍然存在。
2、环卫管理责任不明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拓展,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市、区、街之间交叉重叠和管理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在一些公共地段的管理上,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居民工作生活。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比较突出,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不适应。
3、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
近几年,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但卫生处理费却随着形势的变化越来越难以收取,主要是由于环卫行业“先服务,后收费”的特殊性,无制约权,致使经费严重不足,经常入不敷出,有时还需要街道贴补,制约其发展。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或弃管小区,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楼道内的保洁依靠居民自觉义务清扫,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管理不到位,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4、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配置陈旧落后,严重不足。上下水管道老化,经常跑冒,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及环境卫生水平。社区垃圾中转站容量小,不能满足需求,影响城区环境卫生面貌。清扫保洁工作仍然靠人工这种落后方式,机械化清扫使用率极低,致使劳动强度大,长效保洁存在困难,不符合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繁华的市中心,商业网点比较集中区域缺少公厕、垃圾箱等卫生设施,存在游人如厕难,无处倾倒垃圾等现象,给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加强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大市民应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要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必须提高市民素质,充分发挥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通过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开辟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范围、深层次、全方位、高频率地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创建“万人保洁”、“红领巾义务监督岗”、“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卫事业,尊重环卫工人,尊重环卫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2、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
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必须根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划清管辖区域,明确责任,环境卫生要集中管理。一个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接合部的环境卫生,由环卫部门一家管理,责无旁贷,出现问题也应由环卫部门负责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才能彻底根治城市“脏、乱、差”。街道办组织社区居委会划定辖区内街小巷、社区内各部门、各单位的卫生责任区,各部门、单位与街道办签订责任书,加强监督考核,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提高内街小巷、社区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水平;环境公司负责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改革作业方法,切实控制道路扬尘,提高保洁质量。
3、健全城区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实施精细化管理
加强二级清运队伍建设,将城区小街小巷、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全部纳入专业化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三清”作业质量,促进小街巷环境改善。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向“青年文明号”路段、达标创优路段看齐;开展生活垃圾中转站、点评比活动,确保中转站点的清运状况、卫生质量、服务质量等项工作有明显的提高;公厕管理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发现清扫保洁和清掏工作中的问题,随时予以解决,对群众热线问题及时解决。
同时,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势在必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是现代化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实施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在小区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扩大城区及街道中心驻地范围内的垃圾投放袋装化收集区域,提高运输过程密闭化质量;大力推广小型垃圾收集站的建设,方便小区垃圾投放,有效防止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提高对城区及街道、社区道路两侧门面房垃圾袋装化登门收集率,配备专用车辆,及时清除落地垃圾和卫生死角;针对垃圾清运污水洒漏问题,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垃圾清运车辆进行技术改造,解决垃圾清运污水洒漏所带来的污染问题,有效保证垃圾清运质量和环境质量。
4、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
首先,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其次,要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环卫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不予验收,不能交付使用。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最后,要科学合理设置垃圾箱,方便责任人投放垃圾。加强对居民小区和建筑市场的管理,着力解决居民小区和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污染街道的问题。
结束语
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性效益工作,是关系人民安康乐业的大事,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对城市环境卫生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黄勤民;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02)
环卫农民工在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环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我们仅以__*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建议。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__*市环卫系统已有20多年未曾大批招录正式职工,环卫农民工(亦称“环卫临时工”)则不断涌入。
调查显示,__*市环卫农民工数量呈年年上升趋势。其中一线环卫农民工所占比例由20__年的不足70%猛增到现在的80%以上,有的作业单位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些环卫农民工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且文化素质不高。
经费缺口大,劳动力不足。据了解,__*市现有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1882万平方米,现行的2.10元/平方米的人工清扫作业核拨经费,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按照人工清扫作业的实际成本计算,现行人工清扫作业经费标准应为3.96元/平方米,即每年的道路人工清扫经费缺口为3500多万元。这种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作业的高质量运行,也导致了环卫部门只能低薪雇用那些很难就职于其他行业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在__*,环卫农民工全部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垃圾装卸和粪便清掏等一线作业。他们与环卫正式职工共同承担着市内四区1882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日均20__吨的生活垃圾、300多吨餐饮垃圾和160多吨城市粪便的收集清运任务。其中道路清扫保洁人员人均日作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垃圾装卸人员日均装卸生活垃圾约40吨左右。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工作量,大多数工人常常起早贪黑。虽然作业单位都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许多早班工人还是提前在凌晨三四点钟就上岗作业,晚班工人自觉延长到深夜10点多钟才回家。
由于没有固定像样的住处,大部分环卫农民工都是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平方米居多,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然而,就是这种条件的住处,每月租金也需百元以上。如果每月600元的工资,减掉住房租金和必须的水电费等,剩下的生活费已是寥寥无几了。为了增加一点工资收入,许多环卫农民工争着在正式工人双休日的时候打替班。据了解,加一个白班可多挣16~23元不等的工资,加一小时的夜班可多挣2元9角钱。当然,除了节假日和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日子里,才会有这种加班的“幸福雨”。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低。众所周知,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环卫农民工从进入城市环卫作业队伍的一开始,就未能取得与城市正式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在工资待遇方面,据20__年的统计显示,全市正式环卫职工当年的平均月工资为1246.30元,而环卫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420元。在20__年8月之前,他们的平均月工资为420元,最低的只有380元。从20__年8月之后,由于政府对农民工政策的调整,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增长到600元,只有为数不足百人的掏粪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千元左右。根据20__年和20__年的统计,__*市事业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2060元和2376元。即使是工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正式环卫职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也达到了1882元。但环卫农民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仅为600元。显而易见,无论是环卫农民工,还是环卫正式职工,其工资水准均低于社平工资,尤以农民工(或临时工)的落差最为明显。
在社会保障方面,自20__年7月1日开始,__*市事业单位的职工已按政策全部享受了五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全市环卫正式职工也同样享受了这五项保险,每人每月由单位缴纳的保险额平均值为544元,而环卫农民工则无任何保险。所幸的是,20__年5月1日,__*市总工会出资30万元为全市3000名环卫农民工赠送了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险,但目前这一险种已经到期,全市环卫农民工又重新处于无任何社会保障的状况。据统计,从20__年以来,__*市一线环卫职工在作业时间内共发生意外交通伤亡事故20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12起,重大伤残事故60余起。另外,环卫工人在作业中被殴事件也频频发生,仅20__年就发生了十余起殴伤事件。
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环卫农民工(或临时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当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时,很少去医院治疗,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挨,实在无法忍受时只好回老家进行简单的治疗。他们当中患有肩周炎、小腿静脉曲张等劳损疾病的人员也不计其数,健康状况堪忧。
完善环卫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值得欣慰的是,在__*,环卫农民工问题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20__年“五一”国际劳动节,3000名环卫农民工得到了意外人身伤害保险捐赠,5000名义工替环卫工人保洁一天;从20__年开始,为落实《关于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和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由__*市政府出资,为市内四区环卫农民工缴纳工伤保险;根据__*市总工会的建议,从20__年起,将每年的10月26日确定为__*市的“环卫工人日”。在这一天,市政府和市总工会将组织若干相关活动,为环卫工人解决实际问题,使这一天成为环卫工人的特定节日。
环卫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仅是关乎这一群体生存权的问题,更是一个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现实问题,一个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和谐问题。在此,提一些更具体的建议:
健全社会保障,强化维权意识,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环卫农民工素质低、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当
他们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往往因缺乏社会保障而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建议政府出资为他们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紧急情况救助制度。同时建议政府为环卫农民工建立工龄工资的奖励机制,对能够坚持数年从事环卫工作的环卫农民工给予相应的补贴,吸引更多年轻的社会富余人员投身到环卫事业之中。另外,各级政府和部门应注重对环卫农民工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训,增强其自身的维权意识。
提高福利待遇,解决环卫农民工住房和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城市旧区改造建设的不断进展,可供环卫农民工租住的简易棚厦越来越少,也意味着越来越多涌入城市的环卫农民工越发难寻栖身之处。建议政府在逐步改善环卫休息点建设的基础上,为环卫农民工提供廉租房或建设集体宿舍。同时建议政府通过廉租房的方式,将一些经济适用房,以低费用出租给在环卫一线工作多年的环卫农民工。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和防治。切实做好学生的防病工作,本学期对健康教育工作如下安排。
一、确保环境卫生。
学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包干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读前、午读前),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值日老师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
(1)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各老师要坚持晨检制度,提高对流行病的敏感度和防范意识。发现同一班有3个学生有流感症状要上报学校,同时做好隔离、送往医院并及时进行消毒,痊愈后持医生证明方可复学,避免疾病蔓延。
(2)加强日常卫生管理。传染病流行期间各班每周劳动课进行环境卫生大清扫及对教室、功能室进行消毒,做好防控工作。
三、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各班主任和健教老师要利用班会、周会和健教课进行季节病、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知识的传授,如近视、龋齿、营养不良、贫血、沙眼、蛔虫等六病。各班主任还要利用教室的黑板报和学习园地等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根据不同季节定期更新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行为习惯。
四、重视学生青春期的卫生教育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各健教老师要利用健教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次青春期健康教育,解决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困惑。此外,各班主任要善用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五、坚持“两操”锻炼,各健教老师要教会学生做眼保健操,教育学生要认真做好眼保健操,促进学生自身护眼保健意识,降低近视率。
同时要加强小学生口腔卫生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的刷牙和口腔卫生知识。
六、要做好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防护。
对有特殊情况和体质的学生学校要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班主任和体育老师要有由第一手资料,减少事故的发生。
七、关注师生的心理卫生健康,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座谈会等。
通过聆听、倾谈、提供协助等方式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障碍,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八、加强食堂卫生的管理。
进一步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和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办好食堂许可证及工作人员的体检,食物做到定点购买和留样24小时,防止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暴发。食堂人员要注意操作规范,食具、用具要做到一漂二洗三消毒,保证食物的质量和卫生,确保师生饮食卫生和安全。同时要做好食堂卫生资料的积存和归档。
九、重视学生的体检工作,在体检中发现问题或要复查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通知家长。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纲要》为指导,根据幼儿园园务计划以及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在主题活动中体现环保教育,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1.环保教育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为了让幼儿在环境教育和环保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环保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争创环保小卫士,争创园内环保先进班级,争创园内先进年级。
2.结合主题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根据主题教学活动结合环境目的进行教育,在环境创设中,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废旧、安全、卫生的物品,投放在区域中,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布置班级主题墙。
3.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环保教育资源,根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利用各种形式,我们本学期将开展环保行动,走进社区,走进小学,捡落叶、见脏就捡、“环保儿歌”征集、“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亲子环保小制作”“绿色环保、创意无限教师手工制作比赛”
“我是环保小卫士”、“变废为宝”、“爱护小草”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就感和喜悦,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我们还将根据中班幼儿喜爱动物,关心植物的年龄特点,把幼儿带到自然中、田野中去,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趣。引导幼儿学习粗浅的种植技能,让幼儿在自然角种植过程中,从小事培养幼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主要活动的安排
九月份:用电高峰期,针对我园用电量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节约
的主题开展,通过开展:
“假如没有电”的讨论活动;
2.认识班级的电器;
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
4.故事:电老虎
十月份:根据主题《世界动物日》结合环保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了解:
了解一些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照顾一些常见的小动物,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3.了解一些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
4.找出保护动物的途径。
5.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参观动物园。
十一月份:走进社区,捡落叶环保活动。
1.在社区内捡树叶
2.组织幼儿捡废纸;
十二月份: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活动。
环保故事、儿歌比赛;
2.亲子手工制作
一月份:根据本年级一学期所开展的环境教育,结合环保活动进行评选总结。
评选出:
环保先进班级;
2.环保小卫士;
3.环保家庭;
4.环保手工制作优秀奖。
环境卫生工作计划
xx环卫所在xx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全体环卫职工不负众望,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能职责,并不断完善工作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使之环卫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是清楚地觉察到,按目前较好情况的管理模式远之不能达到城市市民所需要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要求,更适合不了城市发展前进的节拍。20xx年是XX区争创省级卫生城镇的关键之年,xx环卫所作为xx街道办事处的环境卫生管理职能主管部门,更是安责无旁待地尊照区,街两级政府的相关指示精神和部署安排,进一步地明确职能职责,履行责任义务,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彻底改变环境卫生面貌,实现“较好环境卫生为本职,市民满意为目的,创建和谐环卫为终极”的环卫工作格言,并特制定20xx年度环卫工作计划方案:
一、深化改革,创新环卫机制
为了提高环卫事业的生存、发展、取信于社会,在原基础上再更一步地深化改革,先发动全体干职献言献策,收集整理有利于环卫工作创新的相关资料,民主集中形成改革方案,以政扩面到环卫工作的每个环节,经民主推荐,集中决定筛选产生承包责任人并确定承包责任人的责、权、利。形成责任范围服务质量,取得报酬相互等衡的作业管理框架,有力推动环卫工作大步前进,使环卫工作标准、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社会信誉得到提高。
二、建章立制,夯实管理规范
制度是提高服务质量、作业标准、管理水平的工作措施。是明确责任主体,履行职责职能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环卫经费的使用,确保环卫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建立了一支笔审批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所长责任制,行管副所长分段包干问责制,使之明确督导检查、工作协调、安全联防等职责范围。确立生产作息时间,量化工作标准,实行全日作业制。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制度,力推环卫作业规范,确保环境卫生质量。考评制度是检查工作,实地评分进入台账实到奖惩的过硬措施,真正实行奖劲罚懒,促进自觉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将推动环卫工作的进程。确保环卫工作日质量和管理水平,改变环境卫生被动局面。
三、工作措施
进一步刷新“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环卫观念,教育引导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业务知识,掌握错操作技能需求,热爱本职工作,当好马路天使。坚持不懈的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每月一次工作例会,急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大街大巷实行“两扫三保”的清扫保洁作业,居民市区生活垃圾保证每日两次清运,公厕保持洁静。对包色垃圾、暴露垃圾、人畜粪便、废弃物、花坛内外、三角沟、花扫漏扫等收集转运。清运处理不及时而有损环境卫生的实行扣分惩罚,在确保路石洁静的同时,加大晒水力度,增加晒水次数,夏季每日三次,冬季每日二次,净化街、路灰尘。使xx的环境卫生实现实质性提高。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权;政府责任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逐渐成了热门话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无时不刻不在威胁的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污染已经慢慢的向乡村延伸。好多落后的工业项目转移到了农村,更多的城市垃圾转移到了农村,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癌症村。同时农民自身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鼠药等、随意养殖大型牲畜以及生活垃圾的不正确处理也导致农村环境恶化。改善农村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对政府来说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2012年以来,辽宁为了治理农村环境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农村环境有了一点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宜居乡村的目标。笔者针对辽宁农村环境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几个关于辽宁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
一、农村环境污染源问卷调查情况
针对辽宁农村环境问题,给全省十四个市的一百多个乡镇分发了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000张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了我省农村目前环境保护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我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多数人认为空气质量较以前变差,土壤产量越来越低,农村的塑料制品垃圾越来越多,农田里的作物经常被塑料包装覆盖,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通过调查问卷统计,集中关注了几个问题,其中“在农村主要的污染源”(多选):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企业的污染、转移的污染,其中以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和农业投入品污染最为严重,分别占57%、97%、87%、58%。问卷中“您所在乡镇目前要重点解决的污染是”: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被选择所占比例最高为:78%。说明现在我省农村污染集中在水、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尤其是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一)水污染
水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在农村随意向河流内排放垃圾的现象很严重,随意在河道上修建厕所,农药的不正确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处理均会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农村的饮用水大多是以户为单位打井饮用,为浅层水,极易受到污染。饮用水一旦被污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牲畜的健康与生命。在农村缺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种污染会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另外缺少监测与预警,在发生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情况下,农民并不知情,继续饮用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二)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塑料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一些塑料包装袋、包装盒被人们不自觉性乱丢、乱放,造成新的污染,另外这些年来,由于大棚冷棚开发,地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地膜残留对土地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往往在田间地头随意堆放,也没有部门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置,造成污染严重。
(三)养殖污染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大多农户都能把畜禽粪便作为农家肥,运到地里提增地力。中国东北农村一直延续着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生活与养殖未能分开,造成污染情况。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大力发展,农村畜禽养殖无序分散,大量畜禽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污染源,在专门划分养殖区的大型养殖场的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对人民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畜禽养殖污染面逐年增大,造成村屯环境危机。
(四)农药化肥污染
由于普遍追求产量,在我国农村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会导致土壤的酸化和水体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农民不能科学的使用农药、化肥,直接向灌溉渠道倾倒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残液、残渣。农药进入水体后,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水体内生物大量死亡,而且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能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长期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明显酸化,而且含水能力也会下降导致土壤板结等。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空白
1、缺少农村环境专门法律。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规章有:《环境办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缺少一部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
2、现有环保法律缺少农村环境保护内容。
关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们国家有法律,我省有地方政府规章,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辽宁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但在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提及农村,如:《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在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样需要有指定的场所,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可以说在这方面存在立法上的空白。
(二)农民意识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庞大,但是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制约,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不强,缺少维权意识。从权利的角度看,对公民来说每个人均享有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
1、农民认识不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天然封闭性,农民接受不到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往往只知道空气在变坏,周围的环境在变化,却不知道自觉的、主动的去保护环境。从调研中发现,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只是一味追求加大剂量,特别是在玉米种植结束喷洒除草剂期间,正值果树盛花或坐果期,由于受到药害,造成大多果树挂不住果乃至果树干枯死亡,从近几年的实际观察看,玉米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致使多种植物比如:南果梨、苹果、杨树、樟子松等受到药害十分明显。
2、认识到危及到健康安全,却不知道何种手段和方式来保护自己。
在农村一些地方发现健康状况集体出现问题,例如癌症村,大部分农民知道是环境污染造成了自身健康的损害,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因为很多环境污染难以取证,许多污染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危害,农民没有证据证明是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损害,也就不了了之。即使农民知道通过诉讼的手段救济自己的权利,但是诉讼费用、诉讼时间问题,误农的问题,都会影响农民的维权积极性。
(三)政府责任问题
1、政府投入过少。
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治理城市环境制定了多项的优惠政策,如对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贷款给予补贴、对排污费进行返还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广大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即使得到部分治理资金,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向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过少。日本通过向农村增加环境的财政资助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与污染,并制定了一连串的环境补贴政策来鼓励农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如通过增加对环保型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等等。此外,日本政府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和地方组织的力量,将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建设视为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日本相对世界其他各国比较突出的、有特色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投融资保护农村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一方面通过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自筹资金,两者相结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职责权限涉及规划、国土、住建、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畜牧、卫生、水利、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交叉的职能很多,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因为没有上位法对其加以明确的规定。涉及到利益的都愿意去管理,涉及到责任的都互相推诿扯皮,由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谁都管而又谁都不管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比如关于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在省内不同的市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乡镇负责建立,有的是县级城建部门负责建立,对于此问题应该有明确的部门负责,这样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才能掌握责任主体,在省级层面应该有统一的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各个部门应该由地方法规或者规章明确其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3、行政执法体制不健全。
国务院尚未设立独立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辽宁省环保厅设有农村环保处,处理农村环保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县级以上环境机构的职能,未对乡镇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加以明确。执法层级过高,乡镇政府并不具有执法权,针对农村环保问题,只能期待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处理,行政执法权应该适当下移,或者改进综合行政执法,让乡镇政府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结语:通过对我省农村环境的实地调研以及向乡镇分发环境调查问卷,发现了很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切实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通过制定法规规章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具体农村环保制度,同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莉等.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完善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2014,(2).
[2]唐刚.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2)(中).
[3]李挚萍,陆春生.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3.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模式;路径
[作者简介]隋平,哈佛大学行为金融法学博士后,香港城市大学金融法学博士,西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710127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144-05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我国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虽然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第一,农民土地物权基本形同虚设。世界银行高级农业专家李果认为,过去三十年农民土地权利弱化;地方政府(市县一级)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与土地相关的融资;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和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低下,和与此相关的耕地占用和流失;土地法律框架不完整;第二,户籍制度让1.6亿农民工被城镇化,如果按户籍来算,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中国51.3%的城镇化率,是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其中还包括1.6亿的农民工群体。第三,盲目造城运动致城镇化效率低下。各地在大张旗鼓进行城镇化同时面临的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众多县级市要建超高层写字楼、大搞“城市综合体”。另有一些城市以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幌子,以建设工业园区为名。以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为目的,大搞扩城、造城运动。不少地方采取“摊大饼”的方式推进城市化,把各种产业都堆在大城市里面,搞“造城运动”。结果不论城市建设还是城市运营,都效率低下,使城市化和工业化受到了成本过高的阻碍。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城镇化模式,推行新型城镇化。
对于新型城镇化,国内开始有少量研究。刘嘉汉(2011)通过对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比较分析,提出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解决当前城镇化中诸多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关键所在。杨遁裕(2012)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曾志伟等(2012)在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构架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并选取我国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用2009年统计数据,对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吴江(2012)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对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和判断。研究表明,产业提升和充分稳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是重要条件与保障;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劳动力素质和城乡基础设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阻碍因素: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就业政策、市场体制以及经济社会失衡发展等已经成为重要屏障。
总体来看,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就使得扩大内需是调结构的首要任务,而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复苏和持续发展道路的平台应该就是新型城镇化。
二、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同等发展程度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程度相对偏低,各地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水平不高、城镇功能不完善、对外辐射能力弱、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生态环境建设滞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发展程度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0年我国人均GDP为7535.5国际元,已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812.68国际元),仍低于中等偏高收入国家水平(10008.99国际元)。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9.68%,低于2009年全球平均水平(50.33%),仅略高于2009年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8.01%),大幅度低于2009年中等偏高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74.9%)。而且,即使如此,我国城镇化率还有空虚的部分,真正城市户籍的只占到38%左右。
(二)我国城镇化以粗放式规模扩张为主,土地利用效率和承载力不断下降
1990年以来我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但城市发展粗放,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承载力不断下降。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从1990年的12856平方公里和11608.3平方公里扩大到2009年的38107.26平方公里和38726.92平方公里,分别增长2.96倍和3.34倍,同期城镇常住人口规模仅从1990年的3019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62186万人,增长1.35倍。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张幅度远大于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增加幅度,城市人口密度不断下降,城市建成区面积和建设用地面积的人口承载力分别从1990年的23487.1人/平方公里和26011.6人/平方公里降为2009年的16318.7人,平方公里和16057.6人/平方公里。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密度相比,我国城市人口承载力和土地利用效率偏低。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也得到较快发展,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规模扩张。比较1990年以来的城市市政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张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居民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集中供热和人均城市园林绿化面积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城市道路建设、公共交通以及生活垃圾与粪便清运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市交通拥堵、部分区域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城郊地区,受城市快速、无序扩张影响,城区与农村区域犬牙交错,但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制约,城区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归城区和当地农村负责,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落后于城区,特别是其中的“城中村”,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的死角,不仅影响市容,而且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对整个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威胁。
(四)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快速扩张均是建立在工业快速发展基础上。由于工业污染和乘用车大量增加带来的生活污染加重。加之治理污染投资相对不足、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我国城市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据统计,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2009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于90%的城市只有142个,介于50%到90%之间的城市有104个,有41个城市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低于50%。2009年我国环境治理较好的省会城市空气可吸入颗粒物平均水平为95.22微克/立方米,远高于亚洲、拉美等新兴国家城市空气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水平。
(五)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在收入、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也不断扩大。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从1985年的1.86倍提高到2010年的3.22倍。城镇居民可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服务,各种保障基本达到应保尽保的程度:农村居民仅有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仅在部分地区试点,保障水平与城镇居民存在巨大差距。如在城乡居民收入中。2007年到2010年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相当于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的10.3倍。农村自我筹资能力弱,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偏重于城市,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农村环境卫生投资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农村面源污染和点污染严重。
(六)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社会矛盾
我国城市的粗放式规模扩张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在征地、拆迁、旧村与旧城改造过程中,各地均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造成了一些社会矛盾,征地、拆迁与旧村旧城改造引发的时有发生。成为重要的社会不稳定根源之一。
此外,虽然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但实践中各地偏重于发展大中城市,对小城镇发展重视不够,许多小城镇基础设施差、城镇功能弱、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日渐突出。
三、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一)现有新型城镇化的模式比较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些年来在全国先后出现过各种新型城镇化的改革尝试,例如天津模式、成都模式、广东模式等。
1、成都模式:以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成都模式。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郊区的发展模式。其主要做法是对土地确权颁证,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市场,设立建设用地增减指标挂钩机制。以发展较好的区域作为起步点,确立优势产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另外再配以农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天津模式:以宅基地换房集中居住天津模式。天津的小城镇发展主要又分为四种子类型: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其主要做法为乡镇政府主导的“以宅基地换房”,先解决搬迁农民的安置问题,然后通过土地集约增值的收益发展地区产业,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问题。将农民的集中居住与城镇化、产业化有机结合。
3、广东模式: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广东模式。广东模式又可以分为两条主线:一是珠三角模式,即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集中的中心镇为发展依托;二是山区模式,即围绕着县城,发展专业镇。珠三角模式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崛起。
4、苏南模式: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苏南模式。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苏南模式的主要特征: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5、温州模式: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温州模式。温州模式是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体、迅速发展为推动力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温州,当地政府扶持个体私营经济,这是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有了自己可追求的利益,利用本地区可利用的资源,发展地域经济的方法。
(二)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模式
1、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是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镇化,首先要有利于不断改善全体人民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使全体人民共享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解决农民工“半城镇化”的问题,重点推动一亿多农民工及其赡养人口向城镇居民全面而真正的转变。逐步消除农民工的“两栖”状态。同时,城镇化不仅是工业化的成果,也是工业化的动力。有效和健康地推进城镇化,也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创新、扩大需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从而为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2、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和人与自然统筹
所谓区域统筹,就是要突破区域分割式的城镇化模式,打破一切阻碍要素特别是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促使经济活动和人口向更适宜于城镇化的地区集中。所谓城乡统筹,就是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规划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体制的一体化和市场的一体化。所谓经济社会统筹和人与自然统筹,就是要突破就城镇化论城镇化的思维,使人口向城镇的聚集与城镇就业岗位的创造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结合起来,城镇空间的扩展与土地的节约使用、产业的优化布局、人居环境的改善结合起来。城镇的空间布局与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的优化特别是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健康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根本保障
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导致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的体制因素。营造统一公平的有利于经济和人类活动在空间上合理分布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这尤其意味着国家所建立的与城镇化有关的制度和所制定的与城镇化有关的政策,应普遍地适用于来自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的居民,所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应无差别地惠及全体国民。农民工问题应当也只能在这种统一的政策框架中加以解决。
4、重点还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主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不仅“人”面临着不平等权利问题,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城市也存在发展权不平等问题。一个重要表现,是高等级的城市利用行政手段来集中资源。然后建立一个高档次的城市发展形态和标准。这种形态和标准的城市不是为农民进城服务,而是解决现有的城市居民的需求。城镇化实质就是让一部分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要给予所有进城的农民自由的迁徙权和选择权,这是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根本和真正的出发点。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敏感,在于其目前直接与教育、社保、医疗等诸多福利挂钩。
四、新兴城镇化的路径
反映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既有的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新型城镇化模式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加上劳动力供给趋紧,过去收入分配(居民和企业、政府之间,城镇居民内部,城乡之间)中的不平衡将降低。从需求面来看,在增加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这将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促进消费率的上升。从供给面来看,未来的城镇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将弱于此前。如何在改善分配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率,将成为新型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新型城镇化的政策指向来看,具体内涵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1、户籍制度改革
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第四阶段,1998年到目前。户籍制度的改革根本在于解决当前的城乡二元分割状态,某种意义上,户籍制度问题是这些问题的标识。另外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是独立进行的,需要配套而行,把户籍制度变成仅仅是一种人口登记制度。政府应当建立可携带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社保可以随人跨地转移。还应该减少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2、
在十后推进的城镇化改革建议案中,除了强调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推进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外,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也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土地制度改革一个可期的方向,首先是完善征地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时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办法,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等等。此外,允许农民或集体经济组织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租、入股、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经营型项目的开发;制定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办法,合理确定国家、地方政府、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等等,也是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的改革热点。征地制度改革就是要提高农村土地的价格,而且要让土地的收益更多进入农民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