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

第1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师豪公司在完成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同时,在下述几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现了积极而平稳的改制过渡;基本理顺了公司与学校、公司内部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高管层的团队建设和中管层的队伍培养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重视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校外市场有了新的拓展;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等等。一、经营业绩情况

   上半年,通过多层面讨论商议,经过认真测算研究,通过董事会审定,出台了师豪公司内部分配办法,制定了师豪公司及各子、分公司年度经营管理指标与发展计划,签署了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具体经营结果详见《师豪公司XX年度财务报告》。 二、加强内部管理,努力做好师豪公司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

   在这一年工作中,以理顺关系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努力做好公司起步阶段的基础工作,以务实高效的态度,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在理顺公司与学校的关系上,贯彻《南京师范大学后勤改制方案》(宁师大〈XX〉6号文)的精神,以合同化管理为基础,强化服务意识,主动服从甲方的具体服务要求,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所提高。在理顺总公司与各子、分公司的关系上,对前三年(尤其是XX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后,与各公司总经理签定了年度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责权利的关系;对各子、分公司的经营管理以指导、协调和监督为主,给各位总经理人事权和财权;积极配合各子、分公司拓展校外市场(饮食公司和高校社区公司今年都获得了新的校外市场)。

   在制度建设上,根据董事会的要求,在党总支的支持下、计划财务部和行政人事部的配合下,本年度已经和即将制定颁布的制度有:《师豪公司分配办法》、《师豪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三项费用提取及使用、费用开支标准及审批权限、货币资金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对外投资管理),《师豪公司有关人事工作的若干规定》、《师豪公务购车及私车公用的暂行规定》、《师豪公司关于“内退”人员待遇的有关规定》、《师豪公司岗位聘任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师豪公司关于员工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进修的管理办法》、《董事会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等。并已开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

   三、建构发展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改制后,师豪公司在发展空间和潜力扩展的同时,也正面临着日益增强的挑战和压力。这就要求全公司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努力工作,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奋斗。同时,在公司董事长王小鹏的倡导下,提出了师豪公司“更大(规模化、集约化)、更高(高水平、深内涵)、更精(专业化、效益化)、更强(创品牌、增实力)”的发展理念,号召造就学习型企业,建构发展战略支持型企业文化。

   XX年,是师豪公司学习制度创建之年。1月和4月,分别由师豪公司党总支和党委党校牵头,举办了两次经营管理干部培训班,董事长推荐并带领阅读《总裁智慧》、《致加西亚的信》等现代企业管理书籍。培训班后,师豪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课题组与企业发展战略课题组组建成立,采用“走出去”(参观苏州现代企业)和“引进来”(邀请管理、经济等专家授课)的形式,相继开展多次学习和交流活动。另外,师豪公司还利用周六时间,组织各级管理等相关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绩效考评、质量贯标等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学习。

   XX年,是师豪公司企业文化创建之年。3月3日的师豪成立庆典迈出了文化建设的起始步伐,树立了南师后勤企业的新形象“技高为师,业精显豪”;在南师大网站主目录下创建师豪公司及各子、分公司网页,出版内部期刊《师豪动态》,及时刊登公司改革走势和最新举措,以快捷高效的渠道加强对内和对外的交流与沟通;举办“我与师豪”演讲比赛,围绕师豪公司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个人定位与发展等主题,展示出当代师豪公司员工的风采;举办师豪年轻员工圣诞户外游艺暨征集“金点子”活动;组织后勤退休职工在重阳节前夕参观新校区和仙林大学城;年终开展评优活动,召开公司年度总结暨“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四、提升师豪公司专业水平,拓展校外市场

   以大学城发展为市场契机,由师豪公司牵头,6月20日,南京仙林大学城后勤协作会在南师大召开,以教育资源共享化和运行机制市场化为切入点,共同探讨了“跨校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后勤运作模式。

   XX年,师豪公司各子、分公司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明确企业定位,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步伐;利用体制与机制的优势,努力拓展校外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以股份制的形式,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高校社区公司在XX年度取得南师大北区学生公寓、南京工程学院方山校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方山校区、江苏工业学院武进校区、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老校区、应天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仙林校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南校区等10所高校的物业管理,使得该公司物管的高校及单位已达16所(个),为公司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饮食服务公司承接南理工紫金学院食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食堂。接待服务中心将与南京中北集团和中北学院联合创办驾驶学校。建筑装饰公司参与玄武湖隧道停车场、河海大学体育场围墙栏杆以及南大学生食堂装饰等校外工程的招投标。环境艺术公司参与河海大学、瀚宇彩欣、森林公安、总统府等绿化市场的投标,对大学城高校绿化环境市场和资源的整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积极主动为学校各项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紧密围绕学校XX年工作重点,改制后的师豪公司始终坚持姓“教”的属性,贯彻“三服务、两育人”的服务宗旨,从学校大局出发,全力以赴为抗击非典、仙林北区建设、高考阅卷和创优迎评等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学校

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

   1、师豪公司坚持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非典突如其来,师豪公司坚持长期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高校社区公司物管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不厌其烦地在每个角落喷洒消毒水,为同学们测量体温,密切注意他们身体状况,与他们交流谈心;食堂师傅们使校内饮食货源充足、货真价实、饭菜可口,师生员工吃得放心、舒心;驾驶员统一带上口罩,奔波在各个校区之间,保障运输安全;幼儿园老师们坚持在教育第一线,更细致入微地做好守护工作;建筑装饰人员积极配合拆迁工作,赶工期,不辞辛苦。面对重大任务,面对严峻考验,师豪公司始终谨记“学校师生员工的健康重于泰山”,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及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2、非常时期做好高考阅卷后勤保障的各项工作

   江苏省XX年高考阅卷工作在我校进行,高考人数多于往年,阅卷任务量加大。在防治非典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高校社区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装饰工程公司等公司参与高考阅卷后勤保障组的工作,制定多套工作方案,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一致好评。

   3、参与仙林校区北区建设

   非典疫情延误工期,北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长时间梅雨和高温酷暑影响正常施工。面对不利因素,建筑装饰公司、高校社区公司、环境工程公司、饮食服务公司等公司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完成了北区校园公共设施的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布置和卫生保洁,生活区的饮食服务等工作,确保北区建设工程全面按期完成。

   4、师豪公司争当南师大“迎评创优”得分手。

   迎评创优过程中,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师豪公司拟定“迎评创优”后勤工作预案;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发出书面动员,要求员工进一步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将各项日常服务工作做细、做扎实,做到守土有责;公司领导加大现场协调与监督力度,使得饮食供应、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和环境布置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任务。

   师豪公司起步之年,在后勤改制新的形势下,各子、分公司进一步转变观念,主动思考本企业的未来发展,准确进行企业定位和远景规划;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全成本核算,由模拟企业化运行逐步向完全企业化运行;加强企业内部规范管理,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管理和技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一、高校社区公司

   1、在高校社区公司与南师大物管公司合并过程中,通过重组运行,在不断磨合中,化解各种矛盾,最终实现平稳过渡,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促进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

   2、在学生公寓和教学楼推行质量体系贯标,加大员工关于体系文件的培训、检查和监督力度,使各级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

   3、在公司和部门等多层面完善办公例会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涉及物资采购、人事管理、福利待遇等内容,使公司内部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4、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通过竞聘上岗,合理安排岗位;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外出专业培训等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二、建筑装饰公司

   1、获得装饰二级资质,积极争取建筑三级资质,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2、进行公司领导班子建设,加大专业技术和管理骨干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

   3、根据公司的建筑行业特点,出台《薪酬分配办法》、《公司奖惩制度》、《员工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将个人薪酬与公司业绩紧密结合,更好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抓住南师大北区建设的契机,暑期奋战两个多月,并在学校创优迎评等中心工作中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工程,强化过程管理和成本控制,公司今年营业额突破指标数。

   三、环境艺术公司

   1、获得绿化园林专业三级资质。

   2、公司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与南京园林局联系,获得多项专业技术证书,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

   3、以质量体系贯标为契机,完善养管、绿化工程和苗木采购等制度,加强基础管理。

   4、在南师大北区建设和创优迎评等中心工作中积极主动承接各项工程,在现场施工中锻炼了队伍,今年营业额和利润均突破指标。

   四、饮食服务公司

   1、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两会”制度(公司办公例会和食堂主任以上管理人员会议),形成稳定的管理与决策程序和团结高效的工作氛围,发挥团队作用;关注本专科生的成长,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加强队伍建设。共3页,当前第2页2

   2、根据食堂规模、位置和待摊费用等情况,细化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并按月按食堂分解落实;公开竞聘食堂主任,签定目标责任书;改革分配办法,以年薪制为核心,将责权利对应,将目标与薪酬挂钩。

   3、强化日报、旬报和月报,建立规范的核算制度;制订费用开支计划,控制成本支出;区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摊销成本,完善成本核算;费用结算变套月变为当月,使食堂帐目及时如实反映实际经营情况。

   4、由于对外积极拓展市场,内部加强目标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良好,成效显著,营业额和利润指标实现双超,管理和技术骨干的收入有明显提高。

   五、幼教发展中心

   1、通过引进人才和组织配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调整幼教中心分配制度,加速骨干队伍的形成,增强了凝聚力;建立健全办公会议制度,强化民主议事决策;提高外聘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召开首届“师豪杯”教师技能大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幼教中心今年硬件环境维修改造的力度较大,主要集中在中心幼儿园和托儿所,部分改善了硬件条件,解决了很多遗留问题,为其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汉口路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园的年检;龙江幼儿园通过优质园验收;紫金幼儿园通过了划归鼓楼区后区教育局专家的全面检查;南大幼儿园自接管后,已扩招了四个班,现已申报了XX年的市级示范园。

   4、加大幼教中心内部各园的交流学习活动,举行了4次大型开放观摩活动,效果较好。

   5、幼教中心主动与校教科院、区教育局、改制企业、开发商等单位保持联系,寻找合作发展机会。

   六、接待服务中心

   1、强化常规管理,切实抓好每个过程和环节,制定一系列制度,投入大量精力,有效杜绝各类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2、虽然招待所和虎踞山庄的营业额受非典影响,但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成本,抓住创优迎评等机会,主动承接业务,今年仍然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

   七、科技发展公司

   积极拓展校外市场,尝试中央空调、钢材、涂料、建材、人工草地、体育产品等业务领域。虽然今年没有完成年度经营目标,但为明年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2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字:机关食堂;成本构成;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机关食堂是实行内部核算的集体福利性机关后勤服务单位,是机关后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宗旨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为目的。随着后勤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机关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些年,物价等成本影响因素变动日益剧烈且频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11月,食品类价格指数增长70.3%。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不降低服务质量,又要保证食堂收支平衡、员工收入水平正常增长,以及事业的顺利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成本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标准。

一、机关食堂的成本构成

根据我国财政部制定的有关成本管理的条例,明确规定了不同行业的成本构成范围。一般来说,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均列入营业成本,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列入期间费用。就机关食堂而言,广义的食堂的成本构成即食堂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所有耗费。按照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旅游、餐饮服务企业财务制度》第七章《成本和费用》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计入营业成本,包括企业直接耗用的原材料、调料、配料、辅料、燃料等直接材料;第四十九条规定:企业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其中营业费用是指各营业部门在经营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洗涤费、清洁卫生费、物料消耗、经营人员的工资(含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工作餐费、服装费以及其他营业费用。此中,所指的企业均适用于单位食堂。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食堂财务和各班组成本核算和分析,大多将食堂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为入口成本,包括就餐者直接食用的菜、肉、米、面、粮、油、海鲜、调料等。间接成本为与提供就餐服务有关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工成本、水电费、燃气费、取暖费、物业费;维修费;培训费;设备购置、洗消费用、劳保、工服、交通费、管理费等。

二、当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员工成本控制意识亟待提高

在机关单位食堂的成本控制管理中,食堂领导等管理层对成本控制理念理解深刻,并积极推动执行,但是在众多的食堂员工中并没有深刻意识到食堂成本控制对自己工作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和重要性,成本控制理念并未得到单位员工的真正的理解。大部分员工认为自己只是普通员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食堂领导和主管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因而在日常工作中也得不到严格的执行。

2.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不确定性影响成本控制管理效果

与市场中的餐饮企业相比,机关单位食堂虽然具有一些经营优越性,但是自身定位一直存在模糊性,因而在社会化、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与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间摆动,形成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不确定性。一方面,这使得食堂成本控制管理在自负盈亏与非营利性的公益服务间进行,市场化的企业效率优先管理模式与规章制度在机关食堂成本控制中的效果难以显现。另一方面,机关食堂的市场化改革发展趋势,使得很多食堂员工为社会服务的主人翁精神消失,认为“食堂是单位的食堂”,基本上食堂成本控制、管理服务质量对职工利益没有根本影响,因此在为机关等提供服务时缺乏成本控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当前机关与机关食堂之间的关系导致食堂经营管理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制约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实际效果。

3.成本控制管理的监督激励机制缺乏,导致物资存在浪费

监督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通用方式。目前,在机关食堂的成本控制管理中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责任与经济利益脱节,食堂的经济效益不能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众多的食堂员工。再加之,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信息处理、收集、分析工作任务量大、手续复杂等实际情况,使得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及其监督与激励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难以确定成本控制的基准,成本控制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细化成本目标的考核指标下达给每个管理者或职工后的监督考核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故,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只能停留在表面。

三、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思路

食堂成本构成无论按哪种模式进行划分,主要都是通过采购和验收、库存和领用、加工和烹调、销售和服务、成本核算和分析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成本控制管理。所以,基于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下面从主要环节入手,提出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统一思想,全程管理、重点控制。

统一思想,即在机关食堂单位管理层与员工层强化成本控制理念,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全程控制,即在食堂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成本进行控制。这些环节主要包括:

1.①采购之前要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以此控制由于原材料采购数量过多或不足,从而造成浪费或补充采购增加成本。②采购之前要制定采购标准,以此控制由于原材料采购的质量过高或过低,从而造成价格过高或不能满足烹饪要求。③严格控制验收工作,从而防止假冒伪劣的采购原料入库。

2.①严格控制食堂库房贮存和发料工作,以此防止因原料腐烂、变质不能使用造成损失;②严格控制领用审批环节,避免审批不严造成物资少用多领的现象。

3.对加工和烹调数量制定计划、对加工、配菜、烹调时间规范管理,以此保证菜肴质量的稳定性,避免造成浪费;

4.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避免人为浪费;严格控制销售工作,防止收入流失。

5.财务和各班组加强日常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做到日汇总、月结算,便于查找问题,从而控制成本。

重点控制,即抓住成本构成的主要部分,重点监控,降低成本。根据某机关食堂的成本统计,2013年食品原材料约占食堂总成本的45%,人员工资开支约占24%,二者合计亦达到69%,是食堂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控制食堂成本,可从这两个主要方面涉及的关键环节进行加强管理。

四、关键环节食堂成本控制措施

(一)采购和验收环节控制

1.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每周厨师长将下周菜单设计完成,报食堂分管和主管领导审批。根据菜单,厨师长对采购的原材料数量、质量制定计划,避免采购工作的盲目性。根据菜单制定采购计划,厨房日用的鲜活原料,由各班组长填写后厨用“采购单”,提出采购申请;所需的所有仓储原料,由库管员根据库存情况,征求厨师长建议后,填写库房用“采购单”,提出采购申请。

2.严格执行审批流程。“采购申请单”经厨师长复核及食堂分管领导批准后,由采购部门订购。大宗采购需要由食堂主管领导批准,方可采买。

3.建立严格的询价报价体系。设立采购询价小组,其成员由食堂领导、财务、厨师长等组成,对采购价格进行监督。采购采取自购与供货商送货两种方式。采购做到货比三家,大宗商品可采取厂家直接供货等方式。供货商选取证件齐全、质优价廉、信誉好的企业。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采购价格由采购小组采取市场询价后与供货商协商定价。

4.建立严格的采购验货制度。采购、库房、厨房三方共同验收入库,检验原料数量、质量、标准是否与采购申请单一致。采购询价小组不定期检查采购物品的验收情况。

(二)库房和领用环节控制

1.设立储存保管制度

库房或保管部门必须做到准确记账、随时检查、定期盘点。要求库内物品的摆设有条理,安排新旧物品合理循环使用,对库存时间较长的货物,或发现霉变、破损或超时保管期限者,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2.库房严格履行出库手续

食堂各部门领用库存材料时,应填写申领单,由厨师长或部门主管签字复核并按照规定时间办理领库。未经审批、有涂改或不清楚、手续不全的申领单,库管人员有权概不发放出库。

(三)原材料加工和烹调环节控制

制定原材料加工和烹调标准制度。加工阶段实现规模效益,利用先进的食堂设备和设施,集中加工、统一切配,提高食品加工效率,严格控制原料出品率,合理利用边角料,做到物尽其用。烹调阶段做到按标准制作程序烹调,采取多出少炒的原则,并对每天出锅数量进行时间登记,查找就餐高峰与低谷的规律, 把握就餐人员流动情况,避免就餐人员变动造成浪费。提高加工技术和烹调技术,搞好原料的综合利用,保证菜品质量。

(四)人工成本控制

建立用工管理制度。设定“三定方案”,根据食堂工作实际设置岗位,确定人员编制。制定员工守则,规范职工行为和明确奖惩办法。根据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表现优秀或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对违章违纪的职工,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一方面注重员工服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对员工节约意识的培养,使员工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控制食堂内部各项资源的使用。

总之,随着机关食堂单位改革的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将会随着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要求而变得日益重要。机关食堂成本的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采购和验收、库存和领用、原料加工和烹调、成品销售、人员配置、各种物品消耗等诸多方面,只有不断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法,健全食堂制度建设,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从而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机关食堂成本控制管理中诸多环节之间不是完全独立,是相互关联的,需要进行整体考虑,统筹管理。因此,本文中所提出的关键环节只是加强成本控制管理的一个思路,是否能够取得实际效果,还需要在成本控制管理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惠凤.浅析高校食堂成本控制.时代金融,2012(08).

[2]王土.追求完美 标准先行――麦当劳的经营艺术[J].大众标准化,2006(05).

[3]梁木群.提高酒店营业收入之浅见[J].科学之友(B版),2008(04).

[4]王永智,王友旭,葛志刚.桃林湖餐厅加强成本管理的几点做法[J].河北水利,2010(09).

[5]赵富根.浙江诸暨晶都大酒店一年节能节支45万多元[J].能源工程,2002(02).

第3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食堂;价格管理;农校对接

中图分类号:G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02-02

高校食堂工作是后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科研、教学师生服务的,还担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因而,食堂涉及到全校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安全和正常的学习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办好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肩负着高校改革稳定的重任,管理不好,轻则影响学校生源,重则影响高校稳定,甚至会影发社会政治问题。尤其是在物价不断上涨、通涨仍在延续的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到高校食堂工作的重要性。为了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堂管理工作,使食堂工作健康、持续发展,本人认为首先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工作

高校食堂不是商业,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不承担国家上缴利润和纳税义务。学校食堂的改革将始终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原则。经营食堂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要考虑食堂的公益性。为了保障高校食堂健康持续长足发展,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模式,提高伙食质量与服务水平。因而,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就成了加强对高校食堂管理的核心工作。而规章制度的着力点必须要从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1.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监督。食品安全是食堂工作重中之重,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通过制度来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

2.餐厅环境卫生工作的管理监督。学校食堂还承担者环境育人的重任,因而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良好食堂的就餐环境显得尤为必要,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3.加强日常管理监督。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违法经营,诱发事端的食堂经营单位或个人,相关单位要及时作出相关处理,坚决防止与杜绝诱发事故的苗头和隐患。

4.建立水、电、中毒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食堂的工作不仅要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还要做好事后处理。要按照既定的各种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事后工作。

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通过制度化的建设,实现制度规范化、工作程序化、服务标准化。自觉加强内部管理,端正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建立严格的高校食堂经营准入制度,选好承包人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多数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采用的都是对外承包经营。高校食堂具有公益性,关系全院师生的身心健康、安全。因而,对食堂的承包经营者资质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招投标必须实行公开招标制度。对经营者的要求,首先要懂行,有技术,最好是熟悉学校食堂经营,同时要诚实守信,热爱学生,诚信经营盈利合理,然后对参与投标方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资质信誉,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审核,要真正把社会上那些有良好信誉、有雄厚实力、对口且乐于为教育贡献的企业或独资个体经营者,引进到高校中进行经营食堂;把那些半路出家或一心牟取私利者拒之门外。中标的单位与学校要签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或协议,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明确相关质量要求和处罚办法。

三、加强宣传学习教育,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在新形势下,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学习相关知识显得尤为必要。

1.学校及后勤部门以及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卫生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餐饮卫生管理办法》等。

2.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到学校,对食堂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食堂员工除应具备健康的身体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操作管理水平。

四、大学生参与食堂管理

目前,在校大学生参与食堂管理,主要是学生社团联合会下面的一个伙食管理委员会参与管理,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参与一些比如维持就餐秩序、参与一些座谈会等,没有实质内内容的管理,大多流于形式。我们应该给予一些实质内容,让大学生参与食堂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让他们有权随时随地地检查食堂的各项工作,包括饭菜质量、数量以及卫生状况,对那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意见,对于管理差的经营方给予处罚,管理好的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式管理,深入现场作业一线,自己动手,参与原料的采购、食品的制作、销售。在学校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畅通沟通渠道,缓和食堂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彼此之间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以便更好的促进食堂管理工作。

五、建立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管理的长效机制

高等学校食堂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因此,要给予高校食堂一系列的政策优惠,使其饭菜价格低于市场价格一定程度,这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然而,在新的形势下,物价不断上涨,CPI持续走高,这些优惠政策作用显得非常有限,政府和学校的财力也很有限,对饭菜价格稳定只能起到一时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保持食堂饭菜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

1.严把采购关,采用“农校对接 ”,降低伙食成本。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关于高校食堂农产品采购开展“农校对接 ”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09〕8号文件精神,经过这两年的试点,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目前“农校对接 ”主要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食堂的对接,实现农民增收、学生受益这一双赢局面。它可以减少高校农产品采购环节,降低学生食堂采购成本,能够更好的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对促进高校稳定起着重要意义。由于现在物价持续走高,为了降低伙食成本,实惠与广大师生,我们有必要采用这一模式。

2.建立食堂饭菜价格调价备案机制。为了保持高校食堂饭菜价格相对稳定 ,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市场原料的价格监测 ,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食堂饭菜价格调整备案制度 ,并作为高校食堂对外招标的必要条件 .当原料价格过快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 ,食堂经营者可以向学校后勤理部门申请调价申请。但每次调价品种 ,调价幅度必须限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 ,当原料价格下调时 ,学校必须按规定降价 ,同时将调价的品种、调价原因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榜公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保饭菜价格的相对稳定。

六、加大开发品种力度,满足学生口味需求

就餐人数相对稳定高等学校食堂主要是为在校的广大师生服务。为满足师生的就餐需求,食堂就必须烹制一定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的饭菜。高校食堂生产的大量不同种类,不同风味的菜肴,如何保证在几天、几周内不重复制作同一品种,就必须要加强的品种开发力度和创新能力。(1)制订可以使用的循环菜单,巩固加强现有菜肴质量管理。(2)定期开发创新菜式,根据时令节气,及时调整菜品,适时推出创新菜品,以满足就餐人员的不同口味需求。(3)根据菜单的使用情况,对菜单中各种菜肴进行分类统计,以便了解掌握各种菜肴品种成本高低和受欢迎程度,及时进行调整,使菜单设计不但满足就餐者口味需求,而且节约成本。

总之,高校食堂的管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做好,而是结合各地区、各高校实际情况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协调各相关因素,才能将食堂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1] 张国海,甄粱.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8,(3):279-280.

[2] 黄世雄.加强高校食堂管理提高师生就餐质量[J].健康必读,2010,(7):58.

[3] 林永庆.浅谈高校食堂的可持续发展与管理[J].法制与社会,2010,(10):212-213.

第4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以“依托行业、融入市场、产教结合”为指导思想,重新确立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尽快融入工作之中,成为对企业有作用的员工。

一、餐饮企业厨房岗位设置

讨论与企业的对接问题,首先要对餐饮企业厨房岗位设置的概况有所了解。餐饮企业厨房岗位人员配备,主要考虑饭店餐饮规模、等级、经营特色、厨房的布局以及组织机构设置情况等因素,确定人员配备是否恰当合理,这不仅直接影响劳动力的成本,而且对厨房生产效率、出品质量以及生产管理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确定厨房人员数量的原则

厨房人员因饭店规模不同、星级档次不同、出品规格要求不同要综合考虑下述因素:

1.厨房生产规模,与餐厅餐位、服务范围是否相适应。

2.厨房的布局是否合理,设备功能是否齐全。

3.菜单经营品种、制作难易程度以及出品标准要求。

4.员工技术水平。

5.餐厅营业时间。

(二) 确定厨房人员数量的方法

确定厨房人员数量的方法,较多采用的是按比例确定的方法。即按照餐位数和厨房各工种员工之间的比例确定。普通饭店,一般13~15个餐位配备1名烹饪生产人员;高档饭店或规格较高的特色餐饮部门,7-8个餐位配1名烹饪生产人员。

(三)厨房岗位及人员配备比例(以粤菜厨房为例)

粤菜厨房内部员工配备比例一般为:1个炉头配备 7个生产人员。例如2个炉头,要配备2个炉灶厨师,2个打荷,1个上杂,2个砧板,1个水台、大案(面点),1个洗碗,1个摘菜、煮饭,2个传菜,2个插班。如果炉头数在6个以上,可设专职大案。其他菜系的厨房,炉灶与其他岗位人员(含加工、切配、打荷等)的比例是1:4,点心与冷菜工种人员的比例为1:1。

二、食堂员工岗位设置

烹饪专业学生就业的另一个去向是与餐饮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稍有不同的高校或大型企业的后勤服务公司餐饮中心的食堂,食堂员工岗位的设置也应该作为烹饪专业课程设置讨论的一项内容。

三、餐饮企业厨房工作岗位及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及工作实操内容综述

从上面两种餐饮企业的厨房工作岗位设置来看,餐饮企业的中餐厨房工作岗位大致可划分为12项专业能力,13个主要工作岗位。这些专业能力是从事岗位工作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适应的知识,主要是指单项技能与知识,是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核心本领。因此必须要对工作岗位进行认真研究,使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合理,注重专业能力的应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德育的明显特点是效果的滞后性,今天的德育效果,也许在若干年后才显现出来。为什么我们费劲培养的学生没有从事专业工作呢,这或许可以折射出我们几年或十几年前的道德教育的情况。因此,在现阶段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做人教育”和“职业道德”的训练。只有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做人,他们才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这些内容与职业道德的目标是一致的,没有足够的科学文化基础是做不好烹饪专业技术工作的,没有合作的精神就形不成良好的团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就不会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也就不可能成为本专业的技术骨干,因此在通用能力的培养中应重视对“职业道德”项目的研究。

四、校企合作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

餐饮企业需要哪些岗位技术项目,学校教学内容就围绕哪些岗位技术项目进行教学设置,对于像烹饪专业这样的应用技术性学科。学校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能较为合理的完成从初学,到掌握,再到成熟这三个学厨阶段中的前二个阶段,也就是要初步掌握岗位技能能力和通用能力。

(一)专科化的的岗位系列教材的开发

1.初加工岗位技术教材

2.切配岗位技术教材

3.装盘岗位技术教材

4.烹制技术

5.蒸锅技术

6.冷菜技术

7.食品雕刻技术

8.面点技术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设计的教材是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因此要重新建立烹饪专业课程体系首先要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构,在重构的过程中应该对不适应市场需要的部分内容作大胆的删减,或将其列为选修内容。例如,干货制品大部分已经由市场供应,“干货涨发”这部分内容,就可作为选修项目。

(二)面向市场的烹饪专业实习实训体系

职业教育特别重视对实习实训设施设备的投资,每年都会向国家申请投入巨额的职业教育资金,用来购置实习实训设备,但是有不少设备并没有真正起到现实作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以烹饪专业为例,有许多学校建设了大量的实习室,添置了大量的实习设备,但这些设备的使用率极其低,动辄上百万的投入,一年可能也用不上几次,基本上成为了迎接检查的道具,如果将添置的设备折价作为奖励或投资送入企业,不但能够减少浪费,而且还能为企业、学校带来效益,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名正言顺的到企业实训,作名符其实的校企合作。

1.建设烹饪专业社会实习实训基地

2.建立学生实习实训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

3.建立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

4.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考核办法和奖励制度

第5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国 天津 300350)

【摘要】高校的后勤工作是高校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了高校整体的管理质量,并且也是高校其他方面工作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与规范化,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效后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实行教育体制改革制度,各高校为了适应时展需要纷纷进行教育改革,高校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面,还应当改革后勤管理工作等方面。因此高校后勤工作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工作的强度,以此来提高高校管理效率。本文将主要论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概况,希望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运行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高校;后勤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国家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为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渐摒弃了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纷纷引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这不仅提高了后勤工作的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管理工作的严谨度。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工作,还包括其他方面的物业保洁、绿化、设备维修、食堂管理、保健站、学院用车派车等工作。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率。

1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1]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物业保洁工作、校园绿化工作、基础设备维修工作、食堂运行管理工作、保健站、学院用车派车等工作等等,这些管理工作的质量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服务性、先行性、相对独立性、协调性、技术性、实际性以及社会适应性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高校后勤工作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同时也能为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这样就能够带动整体的协调发展。

2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当前,我们国家有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与陈旧,有的高校虽然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但是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完全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不仅如此,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与方式大有不同,并且发展层次极度不平衡,有的学校应用了比较高端的管理信息系统,但是有的高校仅仅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技术,例如基本的办公软件与统计软件等,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后勤管理现状。

(2)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些改进与完善,例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运用了IC卡来管理学生的食堂管理工作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工作,这虽然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之处,同时也避免财务问题的出现。但是这种简单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仍然不能够满足到其他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3)我国高校整体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化比较明显,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较高,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高校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系统设施比较陈旧与落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与标准不健全、相关方面后勤人员的信息更新较慢。不仅如此,学校在后期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的时间与资本较少,使得后勤人员的专业性稍弱等。

3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并且相关方面的规模比较庞大,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质量。当前,许多高校都有自己专门的Web网址,这样就有利于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加强内部管理信息之间的沟通。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等,这样才设计出符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系统。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在设计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应当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学校的后勤实际情况纳入其中,不能够盲目的借鉴其他高校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各部分改革工作的进程。设计的板块主要是指:后勤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系统运行数据库以及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板块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统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等。[3]基础设施设计系统是指物业保洁基础设施、校园绿化的基本运用工具、设备维修工具、食堂内部基础设施、保健部门的设施以及车辆等的统计与管理工作,均利用此项系统进行统计与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都是统计资源与日常事务所需物资的购进与发放,以此来详细的反应后勤管理过程中物资的流动方向、用度开支以及损害情况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统计学技术、管理知识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不仅仅涵盖了学校的后勤工作,同时也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4 结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纷纷采用了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旦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提高,那么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也会随之提高,有利于提高高校的信誉值与形象,从而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而设计的,通过该系统,高校单位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校园学生宿舍和后勤资产,起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节约成本的作用,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与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兰建文,刘敏,任高峰.多业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04):110-112;

[2]苏君丽.分布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45-50;

[3]邵真,葛虹,冯玉强,刘鲁宁.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2013(02):230-234.

第6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型;改革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是新型的后勤改革模式,具有委托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的体制特点。其建设的现实意义在于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后勤管理与经营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改变多耗、低能、低效的后勤管理、经营模式,为建立高绩效的后勤服务奠定基础。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概述

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是高等职业院校根据一定的法律,将后勤部门全部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以契约的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并能承担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运作,以实现契约规定的委托经营目标。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特征

1、社会震动小,权责明晰。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经营不涉及产权转移,只涉及经营权的让渡,是一种温和的渐进式变革,企业职工易接受,对社会震动也较少。而且,托管中委托方与受托方之间签订的契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2、交易成本低,交易风险小。高等职业院校后勤实施托管经营,不涉及所有权的变更,只发生经营权在时空上的让渡,即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委托方只出让经营权,受托方一般只注入启动资金与输入现代管理技术,因此,托管经营,不发生产权交易与转移,其交易风险相对较少。

3、托管制更加科学、合理、完备。承包制是以一定的经营利润为指标的经营权让渡行为,在承包制下经营者并不关心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缺少对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同时其调动资源、整顿改组企业的能力极其有限,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企业托管经营则是在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基础上的一种开放式的经营管理,目标是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有利于资源的调动、企业的整改和中长期发展。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改革的重要意义

1、推动学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自办后勤,严重制约了办学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推进后勤托管改革,能使高校领导可以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与科研,进一步密切了高职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了人员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促进了高职院校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后勤托管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社会优质服务引入校内,提升服务水准,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促进了学校和谐、稳定环境的创建。通过新建、改造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保证了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的顺利实现,初步解决了扩大高职教育规模的瓶颈制约问题。招生规模扩大,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也促进了社会稳定。

3、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高职院校后勤托管改革的顺利推进,不但能加快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化的进程,也能有效地带动了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零售、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所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而且,高职院校后勤托管改革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其他部门和单位起到了示范

带头作用。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理论依据与可能的类型

(一)理论依据

1、信托理论。信托是指财产所有者为了取得收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在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契约,委托他人按照契约规定,代为管理、营运和处理其财产的一种经济行为。现代信托指的是营业信托,这是一种以有偿、利益关系调整为核心的商事活动,是一种法律行为。信托当事人由委托人、受托人和收益人3者构成,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相分离;信托行为和信托契约在不违背法律、公共秩序和社会常理与惯例前提下具有强制性和灵活性;受托人根据委托及契约的规定并基于信托契约的弹性拥有一定的裁量权;在信托契约、法律、行政和社会的监督下受托人的裁量权一般不会滥用,委托人和收益人的权益不会被损害侵蚀。

2、理论。其又称为合同理论,在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是自给自足者,因此一种所谓的委托-关系便会相伴而生。委托-关系是一种明显或隐含的契约,根据这种契约,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前者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力,并依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相应的报酬。授予者就是委托人,被授予者就是人。委托-关系的核心,是委托方如何将人的行为限制在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范围内。他所关注的主要有3个问题:一是人的选择和对人的激励;二是减少“成本”或由所引起的资源耗费;三是签订最优合同,防止双方尤其是方寻机违约为自己谋利。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可能类型

1、直接托管经营。由受托法人获得被托管企业的经营权,然后直接派员或注入适量资金进行托管经营,并把有效的经营机制、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优质的行业服务优势引入校内,凭自身的管理和资金优势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

2、中介托管经营。由托管公司寻找可靠的托管方,以托管公司对被托管企业实行托管,在合同规定期限内,使被托管企业解困搞活,达到一定盈利水平后,再将企业经营权归还资产所有者,或经资产所有者同意,实现被托管企业资产的法人主体变更。

三、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有效托管的路径

(一)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基本原则

1、受托人资格审查原则。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不仅涉及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涉及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对受托的资格和范围有一定限制。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受托人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专业、行业优势,足够的流动资金以及必要的现代技术、管理方法和现代营销模式。但外国企业法人和自然人不能成为受托主体。

2、契约明确原则。托管必须通过契约形式,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订立契约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委托方与受托方自由真实地表达各自的意图和要求。是否托管、是否愿意接受托管,完全以双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为准,双向选择,互惠互利,而不能借助行政干预或其他外来影响,否则就失去了托管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作为后勤改革的途径与方式,必须遵守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即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保证企业经营者享有生产经营自,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通过市场调节,明确产权关系,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的运作程序

1、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对委托企业进行调研和考察,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选择确定被托管企业。

2、资产评估。在托管前,委托方应按照国家规定,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对被委托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界定产权并进行资产评估。

3、公告招标。学校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被委托部门生产经营状况及资产负债表结构和所有权结构以及委托目标等内容,向社会招标受托单位。

4、组织招标评审。组成招标评审委员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对各投标方的资信条件、经营管理能力、未来经营改造方案等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为托管双方签订合同提供依据。

5、签订托管经营合同。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各自责、权明确的契约合同。托管双方在对经营目标、经营策略、风险责任、利益分配等合同条款达成共识后。签订委(受)托经营合同。

6、确定托管资格。委托经营合同签订并在公证机关公证后,由委托方向受托方颁发委托经营书,然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手续,确定托管资格。

7、受托方在产权清晰和享有充分经营自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被托管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资产经营目标。学校应制定托管经营的实施办法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以规范托管经营行为和有利于托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高等职业院校后勤托管问题解决的方法

1、规章制度要健全。建立和完善招标议标、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文明服务、岗位职责、安全责任和经济合同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度、规定、合同等应尽可能细致、全面和合理。

2、监管运行不停息。后勤托管后,作为校方主要的就是监督管理。学校要建立全方位的后勤社会化监管机制,成立由工会、纪检、监察、审计、学工部、团委、后勤、总务、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强有力的监管组织,建立竞争、制约、监督和考评机制于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坚持全方位的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要求受托方提供担保。为了监督和制约受托方的行为,防止受托方的违背诚信经营行为,所有权人和受托方签订协议时可要求受托人提供一定的担保。如果受托方出现违规经营时,可用担保财产抵偿经营损失。另外,还要确保进入学校的后勤服务人员的基本纯洁性,杜绝经济风险承担力较差、经营能力不强、服务意识淡薄的投机经营分子,思想素质很差的社会浪子和不法奸商混进校园。

4、服务宗旨不能移。后勤社会化不能完全甩手,各部门的服务范围、经营项目、时间和地点、价格和质量等,学校应该统筹管理。必须坚持“三服务两育人”宗旨,坚持姓“教”原则,充分体现公益。具体服务内容均须明确职责,规范服务准则,按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严格考核,最终达到提升后勤管理与服务质量。

5、违规行为狠打击。监管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置,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不照顾关系和忍耐迁就。违规经营、损害学生利益、破坏学校形象的行为则要“重拳出击”、严惩不贷;涉及违反工商、税务、卫生法规、商品质量、环境保护和治安条例的要移交各相关行政执法管理部门处理。

6、文明服务常年比。学校的后勤,不同于社会上的商业,它是固定地为师生提供后勤保障的,除了经营,还兼有服务和育人的功能,要注重效率、效益、安全和质量,提倡文明经营、文明服务,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创文明示范服务窗口、优质服务职员的竞赛评比活动,把优质、优价、优良服务活动变成全体后勤服务部门和员工共同关心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谭晓萍.国有企业托管及其财务会计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2,

2、夏庆丰,贵州省高校后勤企业改革研究[D].贵州大学,2006.

3、黎民.公共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陈其.国有企业托管经营――重泰托管模式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5.

5、陈荣,黄秋农.国有企业托管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业文化・经管空间,2007(5).

第7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模拟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与其它学科相比,管理类专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中,更需要强调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管理情景,通过实践提高创新性思维。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在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竞争意识、经营决策等方面却存在着局限性,培养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能较快融入工作角色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是当前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要任务。模拟实践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效果,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有效利用模拟实践教学,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定位

经济管理类学科属应用性学科,大部分管理类学生本科毕业后会进入到企事业、行政机关单位从事与管理相关的工作。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此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三方面的明显特征:一是强调知识与技术的应用;二是与高职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差异;三是具有较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以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强调应用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使学生既要有扎实“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模拟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优势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指利用一定手段和模式,将企业活动的具体工作进行高度提炼,人为创造某种经营活动的仿真环境,使学生在比较接近真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熟悉相关各个角色的作用,从而达到在动态的管理环境中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相对于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一个立体、鲜活、仿真的场景,是“活”的案例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诸多优势,成为许多高校进行应用型人才教育与培训所采用的方式。模拟实践教学的应用主要有模拟环境和模拟业务两种形式。模拟实践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模拟实践教学为专业课程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从读死书、死读书中解放了出来,从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到我要学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加深和掌握专业管理知识,通过学生个体的实际参与,可以有力地提升其独立自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模拟实践教学过程中,一般由若干参与者组成一个团队,一个团队代表一个企业,团队成员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决策经营中需要团队密切合作、有效沟通、相互协调,才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决策决断力。在企业模拟竞争中参与者要通过搜集信息、分析对手,进行决策决断,从而制订企业战略与发展策略,确定执行方案。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发展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与上下游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供货、合作,竞争对手的动态,市场环境的变化等,需要参与者要以良好的心态、充分的准备、灵活的手段,面对问题及时处理,创新经营,有效管理。

5.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抗压能力。模拟实践教学提供的是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经营随着各团队的决策动态变化,是在竞争中合作还是在合作中竞争,各模拟企业采取的手段不同,带来的效果也不同,面对顺境如何发展,面对逆境如何逆转,对参与者都提出了思想上、心理上的更高要求。

6.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陈述能力。在模拟企业经营过程中,团队成员集体决策意见不同时,需要成员清晰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进行必要的辩论和陈述,这对平时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参与者来说,不啻于是一种锻炼。

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要与社会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进行有效动态衔接。一是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定期或不定期请业内人士到实践场所进行现场咨询和评估;二是让学生“走出去”,将校内模拟实践与校外实际企业走访实习结合在一起,了解实际、体会实际、适应实际,从而实现教学实践与相关实际的有效动态衔接。

三、模拟实践教学在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初步效果

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自2010年以来致力于模拟实践教学的推广和应用,主要以工商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实践对象。物流管理专业在模拟实践教学方面主要采取的是校外企业走访实习的方式,带领部分学生赴上海宝钢物流有限公司走访实习,利用两周的时间进行实地参与学习。在此实习期间,学生通过近距离接触世界500强企业,并以小组团队的方式对宝钢物流有限公司的企业战略定位、战略发展、公司业务活动进行学习和了解,学生不仅深刻感受到宝钢深远的企业文化和严格苛求的企业精神,更是在实践学习中增长了能力和见识。每天学生身着工装,按企业的工作时间进入实习岗位,在作业师傅的带领下参与现场作业,午休时与师傅一起在企业食堂用餐。学生第一次走进企业并以企业员工的角色驻扎在企业,开始很新鲜,但进入实际工作中一接触,很快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是存在有一定差距的,需要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入学习,由在学校的被动式学习跳入主动参与式学习。另外,学生通过对企业各项制度的学习、与企业作业领导的座谈交流,还深刻认识到遵守企业纪律、良好的团队合作、流利的语言表达、有效的决断力和执行力,这些都是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走入企业实习亲身体验、角色转换这种方式,学生走近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进入企业,加强了员工意识,经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和验证,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判断执行能力,真正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人力资源专业中采取的是模拟情景的方式,如定期进行模拟招聘会,学生在模拟情景中体会到专业学习的乐趣。市场营销专业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并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三等奖”“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市场营销大赛一等奖”等多项佳绩。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模拟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广大高校广泛采用的新方法,在大力推广加强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必须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规划开发模拟实践体系,抓住重点、切合实际,结合本院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灵活、综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使它们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学体系之间的相互融合,真正能够为学校培养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小彬.试论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1-4.

[2]陈向军.谈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54-55.

[3]田玉兰.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1(4):93-94.

[4]范丽君.论模拟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管理学家,2012(24):212-213.

[5]刁爱梅,李宪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探析[J].教育与人才,2007(1):69-70.

第8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专业学习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专业学习模式的“自主餐”与中学学习模式的“配餐制”,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特别是高校的扩招后分单招和普招进行录取导致高职录取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那么从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录过来的高职院校大一新生如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专业学习?这既是高职院校对新生的专业学习十分关注的问题,也对促进高职教育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培养中新生的自我适应、辅导员的课外引导、专业老师的课堂指导三个角度对高职院校的新生如何适应大学专业学习给出合理建议。

一、新生的自我适应

1.改变生活方式

高职院校的新生都知道大学生活环境比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好很多,不再是单调的“寝室一食堂一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而是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方式。随着环境的改变就需要新生与高职院校的外在校园物质形式和内在文化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更需要新生转变角色,从心理上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学会更好地思考和交流,积极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各项有益活动,主动与人沟通,以次来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父母不在身边的独立生活方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生要结合学校、系部及企业(行业)的活动安排,积极主动参与相关活动,或者积极参与学校和系部学生社团、学生自律组织部门,通过参加集体活动来锻炼和培养新生工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要让大一新生自己意识到学习是有所回报并无止境的终身历程,并让学习成为自己大学的一种生活方式。

2.建立专业意识

高职院校的专业是高等教育区别于中学教育的最典型的特征,新生往往需要以自己的专业为抓手进行大学学习、找寻职业取向、培养专业能力。而新生往往因对专业缺乏了解,更没有任何经验,在现实中就需要新生自己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要素,即:所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去向、课程体系、专业的性质、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师资机构等;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它面向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培养金融服务产业的柜台服务、客户服务、营销服务方面的中低级职位应用型技能人才,其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素能课程(12门课程36.5个学分)、专业素能课程(25门课程95个学分)、专业拓展课程(3门课程8个学分)、公共拓展课程(3门课程6个学分)组成,通过专业学习掌握金融基本知识和基础原理、熟悉各类金融业务、熟练掌握金融业务操作技能和营销技能,且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由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经济学教授、企业(行业)高级管理者或专家组成)负责根据企业(行业)岗位需求修订专业课程标准,督导教学质量、协调组织实施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就业工作。还需新生自己从专业认知一专业认同一专业能力三个阶段来掌握学习专业课程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专业技能,以此来建立专业意识,促进新生学会专业的自主性学习。

3.改变学习方式

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为了让学生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也为了把基础教育落实好,基本上都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每天将课程安排满满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自由学习空间,这种边教边灌的陪着学生学习方式与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习方式完全不一样,基本上没有将一天的课程排满,而且课堂教学完成后其余时间就由学生自行支配,这种安排就需要大一新生改变自己以往的学习方式――过多的依赖教师的管理,调整被动的应试性学习方式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方式,即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外、网络、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为例,专业教研室要注重课程资源和素材资源的建设,专业老们要积极引导新生在课堂外充分利用网络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实训库、技能竞赛库、行企业资源库以及世界大学生城学习空间的网络课程学习和题库练习,甚至通过银行柜员业务操作、大堂经理客户服务、金融产品营销等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打破中学教育纯理论灌输式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在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后,对自已的专业学习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做到渐进式学习。

二、辅导员的课外引导

1.疏通心理障碍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辅导员要通过班级管理(大众化集体教育)与人个别沟通(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争取为大一新生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环境。时刻关注新生心理动态、行为表现,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其克服大学独立生活经验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状,帮助消除新生之间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引导新生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换,从戒浮躁、去功力、扬个性等方面着手,优化集体活动,满足新生发展;减轻新生的学习压力和恐惧感,帮助其克服因现实与理想差异大而产生的抑郁情形。以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例,在此模式下辅导员要按照学院、系部及企业(行业)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并在大学第一学期公平、合理执行,以此来帮助广大新生建立彼此间的相互尊重、友善、宽容、信任、合作的关系,以此来塑造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生健全的人格,帮助树立学习信心,让新生能理性面对专业学习压力。

2.实行目标引导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班级辅导员也要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和日常管理,注重引导新生理l生思考,特别是引导新生树立好所学专业的学习目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生为了达到相应专业的职业目标就需对学业进行规划和实施,而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目标往往是迷失的,在学习方面也是迷茫的,这些都将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对高职院校的新生而言,大一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做到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顺利进行。因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生辅导员更要对所管理的班级组织起来召开班会,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安排和企业(行业)人才培养安排指导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交由辅导员保管,并由辅导员实施监督。以此来帮助高职院校的新生自主的对专业进行学习。

三、专业老师的课堂指导

1.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是在特定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任务及学生的水平与特征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技术等因素,从而形成的可行性教学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调适、优化其教学行为,使得其教学效果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调控机制。它在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培养中新生专业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专业老师要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倡导研究性教学,即在课堂上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要根据课程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素能课程课堂教学中理论+实践、纯理论、纯实践三种类型为例;在由理论+实践组成的课程:《金融学基础》、《经济学基础》、《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实务》、《网络整合营销》、《信用管理与实务》、《金融企业会计》、《金融业务模拟》等九门课程理论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模式,对概念性内容采用比较法教学模式进行记忆,而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模拟情景教学法来完成教学;在纯理论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2P网络借贷》教学中一般通过案例来引导或者启发教学法,而不同的内容采用比较法进行讲解;在纯实践课程《银行柜台业务综合技能》、《金融服务营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如,金融营销模块中调研方案的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法(如,金融营销模块中促销方案的教学)、案例教学法(如,金融业务模块中业务处理技能的教学),在纯实践课程的《金融服务礼仪基本技能》教学中采取模拟情景教学法与练习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而在纯实践课程的《银行点钞技能》、《银行字符输入》、《银行传票技能》教学中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总之,对于大学课程宽泛式教学内容,专业老师要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慢慢来巩固课程教学所学的知识和理。

2.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老师还需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设法充分激发新生的主体性。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培养模式既要根据新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学习中不断强调新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把新生当作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新生主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把中学教育被动接受的“要我学”情况,转变为高职教学主动进行的“我要学”现状。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为例,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充分体现出发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培养下新生思维的主动性,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数值分析和图形的结合、抽象内容与具体案例的结合、概括性的说明概念的实质,通过适量增加课程的自学和讨论环节来为高职院校的新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发广大新生学习的热情。

第9篇: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负债 现状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96-02

在2009年3月的“两会”上,高校贷款问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高度关注。不少高校目前都已是负债累累,用业内人士的话说:“按照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一些高校其实已经破产。”高校债务带来的问题和巨大压力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开展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成为教育部2009年的工作要点。

一、全国高校负债办学的现状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谋求通过投资与消费拉动扩大内需等措施,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国家大力倡导高校扩大招生规模。近十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由340万人增加到2000万人。扩招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繁荣,每年直接拉动GDP3%;国民素质显著提高,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了充足的高素质的人才资源;扩招每年延缓就业压力400万个,并提供1000万个就业机会。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各高等学校在扩招、院校合并、教学评估等多种因素的迫使下盲目建设,导致资金严重短缺。在政府财政拨款不足、自身融资能力极其有限的前提下,唯有向各商业银行举债借款,用于扩大地盘、建新校区、修建校舍、购置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引进人才等等。高校的大力举债,一方面使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确保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使得高校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从各省市对高校债务的统计数据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负债额度大,资产负债率高,处于高负债状态。

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500亿元至5000亿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目前全国1900多所高校几乎都有贷款,{1}各地的数据显示情况严重。

2006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造成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到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2}

截至2008年6月底统计,山东省有贷款的高校(不含部属)97所,其中:省属52所,市属25所;全省高校(不含部属)债务总额246.2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171.5亿元,职工委托贷款32.7亿元,工程欠款约42亿元。在银行贷款中,省属高校143.5亿元,市属高校17.8亿元,民办高校10.2亿元。从贷款的增长速度看,2005年、2006年、2007年贷款额比上年增长分别为35.8%、15.7%、6.2%。{3}

2008年,湖南省组织专门人员对高校的负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截止调研时全省地方普通高校负债总额为148.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余额111.6亿元,全省97所地方普通高校中74所高校均有不同数额的贷款,贷款余额最多的达7.4亿元。{4}

2007年5月,全国政协高校贷款问题调研组通过对重庆、湖北两省市高校贷款情况进行实际考察了解到,仅湖北一省的公办普通高校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未偿还贷款本金余额就高达146.44亿元;另外,2007年到2010年该省的高校贷款需求为162.40亿元,其中新增81.48亿元。

据人民网2007年3月底消息:吉林大学财务处在校园网上了《关于召开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建议座谈会的通知》。通知称,从2005年起,学校步入了付息高峰,每年支付的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的情况日趋严峻。于是,吉林大学欠债30个亿的消息曝光。{5}

高校贷款量之大、增速之快可见一斑,个别高校由于债务问题已影响到学校正常运行。关于高校负债的真正数据,尚没有明确公布,当前掌握的都是学者们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有学者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债务数额与比例还在逐年上升。已经远远超过了多数高校的偿还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二、巨额负债所带来的风险及危害性

高校过度负债引发的风险有政策风险、利率变动风险、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等。笼罩于高校头上的债务危机不仅影响校方,同时波及银行和政府。

1.学校的困境。过度负债造成高校不能及时偿还贷款本息、财务结构和状况明显恶化、财务失去弹性、流动资金短缺、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高校面临多种风险,给学校发展埋下了隐患。面对危机,有的学校只好压缩正常的教学及科研经费,减少或取消正常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缩减学术交流活动的开支,导致大学教育资源不足。有的学校甚至降低教职工的待遇,连续数月冻结财务报销,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危害学校的办学声誉。

2.银行的风险。而同时,高校的巨额负债也把银行拖入风险之中。高校贷款扩建热,与当初的国企贷款热如出一辙,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造成经济损失,一旦高校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银行造成大量的呆账,必然引发金融风险。

3.政府的代价。政府同样受此牵连。首先,加重国家财政负担。高校银行普遍认为政府会为高校的巨额贷款买单,再说,政府买单已有先例。浙江省由财政拿出40亿元为高校贷款贴息,高校通过置换土地筹措资金;广东政府也对高校贷款危机拿出了应对措施,每年贴息10亿元,推迟高校偿还本息的时间。其次,高校债务危机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国家财政对于社会各项事业投入比例一定的情况下,如果政府为高校债务买单,势必会降低国家财政资金用于其它领域的投入,甚至影响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在我国政府没有能力为高校发展提供足够财政支持的条件下,在短期内利用银行为高校筹资在本质上是一种财政机会主义。银行贷款只是推迟了政府财政支付的进程,却更加刺激高校不根据自己的情况而肆无忌惮地贷款,而银行也继续产生不良的贷款。这使得政府未来对高校的支付成本和对银行的救助成本加大,长远来看政府势必会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由此可见,如果不警惕并及时遏制高校负债运行的现状和趋势,其结果或者扰乱金融秩序,在相当程度上延缓我国教育财政制度的建设和国家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进程;或者使高校学费进一步提高或变相提高,加重公众的负担。如果因为政府对教育投入不足,高校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倒闭,教师失业,学生失学,这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三、解决高校贷款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高校在贷款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巨额贷款如何偿还?难道真的要让高校重蹈当年资不抵债的国有企业破产的旧路吗?化解当前高校财务风险,是高校、银行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一)从学校自身做起

1.提高贷款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学校领导要有独立自主办学意识,改变事事依靠财政办学的依赖思想,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责任制,正确处理好教育发展需要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的关系,规范举债程序,控制贷款规模,保持适度负债。优化支出结构,科学控制办学成本,将风险意识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促进学校各项管理有序进行。

2.建立高校财务预警系统,适时监控高校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在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指标,分析和评价学校办学资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财务管理水平和真实财务情况,及时揭示隐性问题,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警预报。具体包括:定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为高校提供现金可用度的预警信号;确定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如偿债能力、运营绩效、发展潜力等方面,建立长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应结合高校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当出现风险信号时,应采取预防性控制或抑制性控制,防止风险损失的发生或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的程度。{6}

3.加强预算管理,优化配置办学资源。学校应严格经费预算管理,坚持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原则,将偿还贷款纳入预算编制中。优化配置预算资源,勤俭办学,现在高校拥有逾亿资产,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资源上节俭的余地和空间都很大:杜绝无效长明灯、长流水,节约办公费、招待费、交通费;加大对领导经济行为的约束力度,强化重大财务决策集体审批制、财务公开报告制度;实行办公费、差旅费定额制度等措施。另外,高校基本都有新校区,有的甚至有几个校区,运行成本的问题摆在面前。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我们没有资格奢侈浪费,也不能够提前消费,只有精打细算,才能长远发展、和谐发展。要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节约型校园,就要开源节流、保证重点、增收节支,最大限度地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从而保证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拓宽筹资渠道和范围,多元化筹集资金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整合高校现有资源,强化经营理念,合理调度资金,挖掘学校教学资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加快校办产业的改革和转换校办产业经营体制,积极联合企业,加快高校成果产业化。盘活高校资产,吸引社会资本,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士加强对高校资本运营和经营管理。通过引进民资、外资等多种途径,广泛募集社会资金用于改善高校办学条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二)银行方面

1.加强对高校贷款的审批和监督管理。高校的资产是国有资产,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高校贷款大多是信用贷款。当前高校巨额负债所带来的风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银行在信贷方面存在着操作缺乏规范性、对贷款审查不严格等问题,为此,银行应该加强事前、事后的全程管理。贷款前,应充分调研,建立严密的贷款审批制度,充分评估学校的生源、财务收支、偿债能力等具体情况,确定贷款项目和规模;贷款发放后,应监管好贷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确保专款专用,关注高校的拨款收入、学费收入变化情况,保证贷款资金的收回。

2.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一部分短期贷款转为中长期贷款。针对目前高校负债的现状,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债务偿还期比较集中,从2006年开始就进入到偿债的高峰期,加之近两年生源下降,从2008年开始许多高校都面临严重的贷款到期无法支付本息的问题。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一部分短期贷款转为中长期贷款,错开还款高峰。

3.对一些确实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行重组。政府、高校和银行三方合作,对一些确实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行重组,缓解高校的高额债务负担。

(三)从政府层面看

1.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承担高校巨额债务的主体是高校自身,但高校是由政府举办的,如果仅让高校来承担债务显然不太合理,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指导者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教育的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它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是提供高等教育这个准公共产品的“第一责任人”,加大财政投入是解决高校负债问题的主要支撑。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在教育发展中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保障作用。

2.改革现行的财政拨款机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革新:在方法上,可以引入绩效预算;在组织上,应建立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改变现行拨款体制,政府根据拨款委员会的拨款方案向高校拨款,加强对高校拨款使用情况的全程监督,以实际使用效率作为今后拨款的重要依据。改变原有“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经费拨款方式,改为“综合测评”的拨款方式,即国家根据各高校发展的起点、负债率、资源利用率、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拨款。构建责、权、利分明的制度体系,加强对高校的筹资规模、投资项目、资金使用过程的有效监控,这样做既可以减少财政压力,又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促进高校的平等竞争、良性发展。

3.多种筹资形式办学可以减轻高校的贷款压力。根据“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产权理论,可将学校的新老资产进行评估,分清国家投入多少,学校教职工通过劳动积累投入多少,然后折算成股份,根据教职工在学校新校区负债建设方面所承担的劳动积累的贡献状况,将其股份分解到每个教职工。学校的分配模式变成劳动分配+股份分配,这样,可使学校的管理向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面改变。对于高校建设除了采取吸引教职工投资内部建设,也可以吸引外部投资,政府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对部分负债严重、无力偿还贷款的学校,采取“债(贷)转股”的形式,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还可以采取BOT或者TOT的模式来进行高校的食堂、公寓建设,以增强高校的还贷能力。

4.以发行教育债券为突破,促进高校债务危机的化解。每年“两会”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识之士以不同的方式进言政府,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债券的办法来解决高校的建设资金问题。从市场投资的分析视角认为,经费支出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作为一种公益性投资,它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发行教育公债的办法来拓展教育资金的筹措空间,可以作为缓解我国教育投入不足的一种可行之策。

总而言之,中国的高校或者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如何摆脱负债困境?需要国家及相关部门和高校各方认真思考,采取积极、合作、负责的态度,共同化解这一危机。制定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切实解决高校负债问题,让负债累累、债台高筑的高校从负债压力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科研和人才培养,使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R].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06:21-24

3.毛有高,顾佼佼,唐文秀.山东省普通高校负债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J].科学与管理,2009(04):66-69

4.唐之享.客观理性看待高校负债,积极主动化解高校债务――对湖南省高校负债情况的调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101-104

5.人民网,全国高校负债达5000亿元,呼吁政府偿还[EB/OL].省略/.2009-03-27

6.杨晴,叶.地方高校负债办学风险及规避[J].理论月刊,2009(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