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火灾应急处理方案及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物联网;空巢老人;看护系统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成为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困难。子女因为工作、学习等因素影响无法在老人身边照顾其生活起居,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国内养老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养老机构服务不完善,不能满足家庭和社会养老的需求。空巢老人因生理和心理等问题逐渐弱化,会有很多的意外情况发生,如何保障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在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嵌入物联网技术成为可能,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空巢老人看护过程中有助于缓解家庭和社会面临的照顾困难。在深入研究无线传感器技术、ZigBee技术、GSM网络技术、微控制器技术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物联网的空巢老人看护系统,系统可全方位检测老人日常生活和突发状况,并对不同状况进行传输和报警求助,使得监护人或养老机构第一时间获取老人的危险状况,以便采取紧急措施以降低伤害,为家庭和社会提供了便利。
1 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空巢老人居家看护系统由无线终端、控制中心和监管平台三部分组成。无线终端和控制中心的数据通信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实现,控制中心和监管平台的数据通信通过GSM网络实现。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无线终端是系统基础数据的来源,通过无线跌倒监测、活动监测、无线煤气和火灾监测等模块传感器获取不同的状态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传输。
控制中心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主要实现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数据和命令的传输以及应急处理等功能。
监管平台负责对空巢老人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监管平台在获得无线网络传输过来的求助信号后,提醒社区工作人员和监护人危险情况,以便及时做出应急反应。
2 无线终端模块设计
2.1 无线跌倒监测模块设计
无线跌倒监测模块主要由微处理器电路(STM32F103芯片)、加速度传感器电路(MPU-6050芯片)、短距离无线收发电路(CC2530F256)、集成电路和人机接口电路等部分组成。无线跌倒监测模块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空巢老人活动加速度数据,由跌倒监测算法判断老人是否跌倒,判定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
2.2 无线人体活动监测模块设计
人体活动监测模块主要是围绕CC2530芯片展开,传感器选择具有全自动感应能力的HC-SR501芯片组。人体监测模块设定在空巢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及时获取不同位置老人的活动数据。如果监测到老人长时间未活动,系统将不同位置老人活动数据以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数据分析和应急处理。
2.3 无线煤气及火灾检测模块的设计
煤气探测模块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A/D转换器、MQ-5型烟雾传感器等部分组成。火灾探测模块主要由ATMega128芯片、DSl302芯片、MAX811芯片等部分组成。无线煤气及火灾检测模块按照设定的阈值对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当检测到的数据超过阈值范畴时,系统自动发出30秒警报,当警报未人工解除时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将实时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和进一步的数据。无线煤气检测及火灾检测模块的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3 控制中心设计
控制中心是整个系统的中枢,主要负责汇集来自无线终端的各类监测数据,结合控制流程和基本算法对老人跌倒状态、活动情况或煤气及火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完成不同状况的内容显示、传输模式选择和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功能的设置,当老人居所发生突发状况时,会自动发生警报并通过GSM网络将信息发送到监管平台中的工作人或监护人,以提醒工作人员或监护人尽快完成突发状况的处理,尽可能地降低事故风险。控制中心主要由微控制器、GSM通信模块、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信息显示、警报装置等部分组成。控制中心硬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4 监管平台设计
监管平台主要负责老人生活状况的监控,实时显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和室内环境。监控平台的终端一方面可安装在社区或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通过电脑终端进入监控和管理平台,监控空巢老人的日常起居,当系统控制中心向监控平台传输突发状况警报时,监控平台自动弹出警报界面并发出声音警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机APP形式安装在老人亲属手机,监护人可以查看老人的生活状态以及接收老人居所发出的警报信息,方便监护人更好地看护空巢老人。
5 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无线传输模块中选用的ZigBee芯片是美国TI公司的CC2530。CC2530是基于2.4GHz IEEE802.15.4,ZigBee和RF4CE上的一个SOC解决方案。该芯片结合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代码预取功能的低功耗8051CPU,256K可编程闪存、8kb SRAM以及许多其他模块的强大功能,具备在各类供电方式下的数据保持能力,支持硬件调试功能。
系统中的GSM模块选用的是SIM900A。SIM900A是紧凑型、高可靠性的无线模块,采用SMT封装的双频GSM/GPRS模块解决方案,采用功能强大的处理器ARM9216EJ-S内核,能满足低成本、紧凑尺寸的开发要求。SIM900A能满足M2M几乎所有应用要求,能实现语音、SMS、数据和传真信息的高速传输。其支撑的技术平台能提供从产品定义到设计和生产的服务支持。
根据各个模块中的ZigBee节点的主要特性,系统采用Star型无线网络结构,由1个协调器和5个终端设备来构建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控制中心作为无线传输网络的核心(主协调器),搭建一个新的无线传输网络并进行管理;无线监测模块作为无线网络的终端设备,加入此无线网络来实现整体上的无线数据传输功能。
6 系统测试
在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各模块设计后,进行了无线传输网络的搭建、无线终端设备的加入测试。使用CC2530和SIM900A芯片组搭建了小型局域无线网络,完成对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收发方式的设定,最后对无线网络系统进行了连通性和实用性测试,网络传输性能良好,能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此外,设定不同的情形对老人跌倒监测、活动监测、煤气机火灾监测等模块的功能以及警报装置进行了验证,并对空巢老人居家看护系统整体运行兼容性进行了测试。经过测试,系统整体运行正常,各项功能均达到预期,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良好。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生已经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各类医疗单位每年发生20次~650次的轻微伤害型手术室火灾[1]。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是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容貌受损[2]。对于手术室火灾关键措施为预防,只要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模拟现实的火灾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未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培训所学到的防火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伤害程度。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培训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92名手术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观察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1名、4名;本科22名,专科24名;对照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2名、3名;本科20名,专科26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医生均为男性。两组性别、工种、级别、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主要做法是制作多媒体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之后现场演示手术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随后由学员自行体会。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确定导向目标、制订导向计划、实施导向任务、导向考核”4个完整的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培训人员在模拟的手术室火灾分类环境中,实施应急预案,体验应急预案演练全过程,最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防火安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2.1确定培训导向目标1.2.1.1成立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科主任1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运行及监督管理;护士长1名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中的协调与指导。培训成员共46名。主管护师为组长,按职称、工作年限分为2组,每组各23人。1.2.1.2应急预案项目选择在以往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情况重新进行预案的修订,并经小组人员讨论通过后最终定案。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出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项目,并将项目分配到各组,包括4项应急预案:第一项气道火灾应急预案、第二项非气道火灾应急预案[2]、第三项可控性的小火灾应急预案、第四项难控性的大火灾应急预案[1]。1.2.2确定培训导向计划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对2组培训成员进行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用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分类火灾应急演练。1.2.3实施培训导向任务1.2.3.1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授课形式对培训人员开展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教育,获得灾害救援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心理干预技能;通过幻灯片进行理论授课,讲授手术室火灾发生时各人员的职责;发生火灾时应遵循救援(R)、报警(A)、限制(C)、灭火和疏散(E)原则[5];手术室消防设施的类型、具体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手术室的总电源、氧气的开关及压缩空气总阀门的位置及正确的关闭方法;消防通道的位置及正确的逃生方法;铲式单架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后的集合地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2.3.2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①设计火灾模拟情景。人为设计两种手术室发生火灾的情景:一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根据等级分类确定启动第一项或第二项应急预案;二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环境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若等级分类为3min即可扑灭的小火灾,则启动第三项应急预案即可,不需要报警[6]。若等级分类为不能扑灭的大火灾,则启动第四项应急预案即可,并立即报警,同时应急预案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患者及工作人员撤离,撤离过程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制度,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事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②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训练。由护士长讲授火灾应急预案分类及具体流程,发放应急预案流程图,通过提问了解学习情况。分组演练:对培训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组长为该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科室教学团队、消防中心专业人士分别辅导并组织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并制作相关视频播放。手术室培训人员模拟演练四项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对火势的评估、火灾现场患者紧急救护、火灾信息通报、火灾现场初级灭火、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安全撤离、火灾后期患者的评估及急救措施。1.2.4培训导向考核1.2.4.1理论培训部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100分为满分,8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成员需重新考试。培训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为85分,无不合格者。1.2.4.2情景模拟演练部分1.2.4.2.1考核标准依据自行制订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考核标准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估各组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4个方面[7]。1.2.4.2.2考评人员的组成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应急小组成员组成主考人员,依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分析。用影像资料记录其演练考核的过程,并保存入档[8]。1.2.4.2.3考试结果演练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考试。演练部分平均成绩为92分,无不合格小组。评出优胜奖1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2.4.3培训人员归纳总结:由参训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分2组进行,包括对手术室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掌握,演练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应急预案流程图的思考讨论等。培训人员通过自己实战、查找、讨论、分析、总结。
1.3评价方法
1.3.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应急能力评分表,从反应迅速、团队协作、分工有序、应对及时、沟通能力、操作有效、处理有序、执行规范、行动力迅速、最终效果评价等10项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越强。1.3.2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的考核。1.3.3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所调查的内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涉及此次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的培训水平、培训考核的方式5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进行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是国家最基本的国策之一,它为劳动者生产和生活提供最重要的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同时在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或管理措施都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但在针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监控措施能够更直接、高效的实现安全目标,达到国家和行业对建筑工程生产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所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实施监控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建筑工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企业生产建筑材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危险源问题,同时就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及识别方法、管理程序和控制原则以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以其为中国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给本行业相关单位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它也是国家职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天在建筑工程中丧失的人数达到3人。可见,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已成为阻碍建设行业发展的阻力。所以,在现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以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根本目标。
一、应用案例
在某市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已成功使用了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平稳运行了半年,同时实现对该企业数据的24h连续监控,在视频中对图像进行远程监控,达到了该建筑工程所要的效果。同时该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重大危险源,保证了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有效进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护周边和国家的财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该系统的设置还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应急功能,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设置应急设备,在出现各种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发出警报,同时在电子地图上绘制出泄露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火灾事故发生的范围,确定最佳方案。在这一功能的支持下,该企业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提高了员工应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在该系统运行的半年时间内,系统共出现6次报警信号,同时未出现漏报或误报的情况。在警报器发出警告信号时,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积极的通知相关人员对发生警报的原因进行处理,及时排除各种异常现象,同时采取措施,将各种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安全监控的定义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所谓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使用或者临时用于各种环节诸如运输、加工、生产、处理等过程中的危险物质,并且这类物质的数目会给施工场所或者设施,以及现有的危险物质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在存放重大危险源的地方堆积有大量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正在施工人员以及单位的财产等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安全监控的定义
所谓安全监控指的是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地点进行监管和控制,同时设置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以便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在存放地点的最新动态,为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采用重大危险源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定,建筑工程施工中重大安全源分12类,分别是防护设备类、消防器材类、行政卫生类、环境保护类、材料建设类、基坑支护类、工程模板类、用电施工类、机械设备类、脚手架类、吊装起重类以及其它的类别。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主要方法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是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和运行的基础和重点工作,它是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识别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危险初步分析法、工作的危害性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法、故障模式分析法等。在有关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著名学者格雷厄姆以及金尼所提出的作业危险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构成作业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a.事故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L;b.事故发生环境中人出现的概率E;c.事故导致的结果C;(2)确定作业的危险性D=L×E×C。(3)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对危险性进行评价。将那些级别较高的属于特别危险和高度危险的物质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同时要将其报给企业,请企业的安全部门实施统一的管理和安排控制;将显著和一般危险的,分配给部门的项目部控制;略有危险性的可分作业班组的专人进行看管。
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程序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对本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的建立有关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安全责任制、严格的人员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细化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办法、重大危险源的审批流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反馈机制以及领导负责制度等各项规定。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立重大危险源的各个阶层的负责人,明确他们在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应该负的责任,尤其要强调的是各个项目部门要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隐患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的管理措施可参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工程部分时,项目部必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该企业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碰到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建设部门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请相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在通过论证后进行工程的实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底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使施工人员经过一定程度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在特殊行业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特种行业的考核同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才能进行上岗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员要掌握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中向班长和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交底过程中,施工员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实例进行讲解,使施工人员更容易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专业术语。在交底工作结束时要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的具体知识和操作规范,同时使施工人员注意重大安全源防护措施的实施,同时制定严格的书面手续,并放在指定地点,以备各级部门检查。
严格验收施工现场的设施、工具以及设备
建设过程中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项目进行施工前,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严密的检查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将其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起重类机械设备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在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备案,到此时才可进行投产。对施工中用到的各种防护设施、模板支撑系统以及脚手架等在进场之后需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与重大危险源场地相关电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这些设备处于安全使用期内。
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的建设要远离重大危险源,施工人员的食堂、卫生间、浴室、宿舍等的建立必须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以及《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给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和卫生的住宿环境和工作场所。同时注意将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整齐并标全标牌,防止施工人员错误使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远离重大危险源,同时做到工完料清,为下一道工序的实施提供方便;将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清理干净同时将引起重大危险事故发生的源头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消除危险源和降低风险的原则
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施工,尽最大程度的消除重大危险源,实现安全生产,如可用无害生产工艺代替有害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无害物质代替重大危险物质、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和遥控技术等。在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重大危险源的情形下,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采取先进技术和一定的遥控管理措施,努力减少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
(二)个体防护与动态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消除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要考虑个体防护设备的实施,将其作为另一种保护措施,如在工作过程中请施工人员穿戴各种特殊的防护用品。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天气变化、施工交叉。人员流动以及环境特点等都在动态变化,为控制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动态化跟踪,在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措施
(一)安全控制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和经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施工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施工,只有良好的施工过程才能产生良好的施工结果。所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必须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监控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受到控制。
在安全中心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一套科学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请专业人员进行中心各项工作的处理;最后在安全中心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请专家或者监理进行检验和评估,然后才能投入使用。
(1)安全中心的构成
影响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因子主要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按照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必须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产生的关键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对与重大危险源的相关环境进行视频监控,同时设置应急预案和现场急救系统进行积极的衔接,实现对重大事故灾害发生的有效预防和充分控制。
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安全中心的构成主要有重要参数控制中心、视频监控控制中心以及预警控制中心和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安全中心的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控制中心、预警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以及重要参数控制中心的工作均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中心实现,而视频监控控制中心的工作则需要在视频监控控制平台上实现。
(2)安全中心功能模块的建立
1.视频监控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一些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将收集到的不同信号和数据上传到视频监控中心,使监控人员能够详细的在监控中心观察到施工场地工作人员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各个情况比如温度影响重大危险源的因素等。
2.重大危险源与预警监控中心的建立
根据国家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辨识,发现存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土方坍塌、模板工程及其支撑体系中的模板坍塌、在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中的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脚手架工程中的高处坠落、拆除爆破工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爆炸、电路系统工程中的触电,甚至可能引起火灾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预警监控系统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作为监控的重点对象,该中心的正常工作能够及时的对施工场所中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报,以便积极的采取现场的应急系统和预案系统。
3.现场施工环境的检测和报警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液,这些有害物质的泄露很容易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必须加强对施工环境中这些物质的监控和管理。根据相关需要在有害废气、废渣和废液出现的位置要安装具有检测功能的报警设备,报警仪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一定的传送渠道存储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由动态化设备完成对数据的监控。
在监控中心中确定每个监控点的上下限值,同时比较实时数据与预警设置值之间的差距,在显示的数值超过预警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声,与此同时显示屏的画面会自动的转换到预警点,监控点位置的颜色发生改变并闪烁。当然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报警模式。在险情结束之后,请相关管理人员将报警信号排除,同时保留系统的记录,数据将以表格或者图形的形式保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列表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进行检查。
4.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
建筑工程中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主要依靠智能化应急处理预案的设置,它可以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设置预案或者指定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方案。针对挥发性物质或者其它容易引起火灾的事故建立泄露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对泄露和扩散的区域进行一定的预测,同时对火灾或爆炸对周围设备或环境的影响做出估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施工环境中的报警设备发出警告时,系统认为某一部分的生产处于危险阶段,系统会给出及时的语音提示并自动将页面切换至事故需要的危险地段,同时根据当时的气象和风力情况对该情况进行处理,确定出具体的影响范围。
在建筑工程处于紧急状况时,确定受重大危险物质干扰的区域,提供具体的应急处理方案,此外,应急处理系统作为具体的处理中心,还需要包括以下几项的技术内容。(1)针对不同事故的初发状态,在计算机中模拟不同危险源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所影响的区域,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2)建立火灾或爆炸预防的数学模型,确定在火灾或爆炸发生之后该着火设备对相邻设备的影响,并要根据消防力量的分布和影响的区域,合理的安排救援车辆,提供具体的灭火方案。(3)各种预测方案的制定,同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智能化的处理方案,并实施保存和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关行业的要求和规定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需要,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技术和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如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预估和评价风险、电子地图信息的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重新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重大危险源在企业中的分布范围,企业的主要预防爆炸区域、防护隔离区域、周围环境信息、施工场地的具体信息、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和数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危险性概述、在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及其主要特征、主要的仪器和设备等的各项技术指标、能量供应中心的各种与安全有关的如电力系统、水源系统、消防系统等以及事故发生的隐患与整改情况等。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提供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建筑工程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
(2)预估和评价风险
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的设置过程中,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可请相关管理人员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主要平台上对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现状进行风险的预估和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预估和评价辨识出存在于施工单位中的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对重大事故的影响和结果做出预测,同时清除的提出预防、控制以及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3)制定应急管理救援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管理救援措施,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1)建立企业应急预案的具体信息,主要由企业主要的应急救援机构、主要的事故管理中心、事故的启动程序、应急处理的主要措施、应急救援的队伍构成、应急救援的主要设备、应急联系信息以及预案的附件等构成。(2)应急基本资料库的建立。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的基本资料和信息库、有毒有害物质等各类事件的处理办法等。
结论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如何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是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被动防范事故的发生,积极的转变思想,将重大危险源的工作控制于源头上,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工作。积极的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认识与其它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建设施工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森林.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0(11).
[2]李继伟,李伟,程五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
[3]建筑安全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郝永华.如何搞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J].安全管理,2006.
[5]吴惠娟 2002 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建筑安全,2003.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7]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8]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冯长根主编,《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2000.
[9]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10]刘茂,吴宗之 工业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 化工安全与环境,2002(14).
[11]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12]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3]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1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15]石金涛,顾琴轩,韩蒙编著.安全人机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16]汪元辉主编 ,《安全系统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自2005年以来,广东石化物流领域安全事故频发,不断给石化物流行业敲响警钟。鉴于其行业货物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所以,石化物流行业一直对事故应急反应与救援方案要求极高,特别是交通事故救援一直处于常态化。
“石化物流企业必须具备应急预案,且经当地政府机关备案。企业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组织员工集中培训。”广东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员张双喜先生最近接受《物流》杂志记者采访时强调,广东石化物流行业亟需规范化操作。
应急预案必不可少
石化物流企业必须具备应急预案,且需按照标准的文本样式。“应急预案必须经过拟订计划、制定备案、进行演练等过程。”缺少了应急预案,企业就无法实现良性运作。
张双喜向我们展示了广东利丰石化物流公司的应急预案,这是一份非常完整、详细的预案。同时,他介绍道:“完整的应急预案包括预案制订、预案实施、应急队伍、应急装备、应急演练等部分。”。
张双喜强调:“预案的制订要结合实际情况,要视产品的种类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产品要求有不同的应急预案。然后要到相关部门备案,应急预案的备案涉及到交通部门、公安部门、安全监管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及医疗系统等。广州市目前规定所有石化物流企业必须到所在辖区的交通局备案。”需要特别说明的是,“9·10”事故货物属于一类危险品,即爆炸品,按照国家法规,没有核准一类危险品承运资格的石化物流公司是不能承接此类货物运输业务的,一类危险品承运企业属于公安部门直接核准、监管的民用爆炸品运输公司。而二类、三类、四类、五类、六类、八类危险品之承运物流企业则属于交通部门如道路运输局监管,二者的应急预案会有差异。
另外,张双喜认为石化物流行业一定要有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石化产品货物的特点,包括交通事故、火灾、爆炸、危险品泄漏、中毒、窒息、触电、高空坠落等等风险,都要纳入应急预案当中。
“目前,相关部门对石化物流企业的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还在进一步完善中,大部分还处在企业的自主行为阶段,还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应急联动机制。所以,暂时无法判断一个企业的应急方案是否可行、有没有效果等。”谈到广东石化物流行业应急预案的现状时张双喜非常担忧。
定期举行应急演练
在企业的应急预案里,应急演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应急演练有固定的流程,利丰公司每年固定于5月份、11月份分别进行一次演练。“作为东莞市石化物流行业的优秀代表,利丰的应急演练被视为行业的范本。”张双喜面露微笑。
以今年5月17日利丰公司举行的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为例。此次演练历时近一小时,吸引了东莞市道路运输管理局、交通分局、交警大队、安监分局、消防大队各级领导现场观摩,此外,东莞市危险货物运输协会各会员单位、东莞市100多家危险品物流企业代表亦到场观摩。
此次演练包括四个场景:一是车辆在途自燃应急处理(司押人员);二是危化品在途泄漏应急处理及现场转移救护(司押人员);三是危化品泄漏堵漏及转移救护(应急救援队伍);四是事故槽罐车的物料转驳运输。
演练旨在提高全体员工的危化品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应急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强化员工抵御灾害的心理素质,防止危机发生时因错误的处理方式而使事故扩大化;通过对设定事故场景的应急演练,检验利丰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持续完善公司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增强驾驶员/押运员的安全检查意识以及碰到此类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规范处理。
通过演练,使整个危化品运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处理流程明晰、动作规范,培训并教育广大驾驶员、押运员等。
张双喜强调:“演练可以增强驾驶员和押运员的应变能力,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能够正确判断、迅速处理,将事故的损失最小化。”没有经历过演练的驾驶员、押运员,在面临事故时,可能会由于慌张而弃车逃跑,因为他们不清楚事故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有何种危险,更不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处理。
“2012年7月30日,广东地区发生一起‘追尾’性质的交通事故,被追尾的危化品槽罐车尾部被后面的车辆戳穿了,造成了溶剂油的泄漏。而且,事故地点就在高速公路加油站入口,一旦事故车辆发生燃烧爆炸,后果非常恐怖。当事驾驶员、押运员未经应急演练培训,两人第一时间就选择弃车跑离事故现场,后被加油站值班班长劝阻。”张双喜认为应急救援演练非常重要。
经过实战演练,可以使员工积累临阵应急经验。除演练外,员工的常态安全培训同样十分重要。利丰公司每个月对全体员工进行两次安全管理会议培训,每次会议培训时间不少于90分钟,总经理必须每次亲临会场,旨在使员工掌握安全管理要求、了解安全运营动态、熟悉每一种货物的特性、学习事故处理流程等。
事故现场处理是关键
在石化物流行业,一旦发生事故,“黄金时间”内的现场处理非常关键。处理妥当,就可实现危害最小化,万一处理不当将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以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理为例,“危险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现场没有做好首次处理,很容易出现次生灾害,尤其是在驾驶员、押运员都不了解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的情况下。比如有些人在事故现场使用手机或者非防爆的对讲机,就很容易引起火灾。”
发生交通事故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驾驶员第一时间在安全距离内打电话向公司的安全经理汇报情况,在安全经理的建议下进行适宜的现场处理。并及时拨打110、119等救援电话。“交通事故现场的押运员、驾驶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向公司汇报情况和报警求援等任务都由押运员承担。”张双喜反复强调。
不同的石化产品,在发生泄漏后也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有些石化产品如汽柴油泄漏,就可以由驾驶员、押运员自行堵漏,但像液碱、苯酚、蚀刻液等腐蚀性极强的产品,事故现场人员必须慎重对待,一定要借助专业的堵漏工具。
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不再要求“用生命抢救国家财产”,不是所有的石化产品泄漏事故都必须救援的,例如汽柴油、LPG类运输槽罐车发生泄漏后,如果衍生起火燃烧等事故,在没有危及其他人员财产安全的情形下,建议采取不处理方式是最好的。“2008年11月19日,广州地区一辆LPG槽罐车从高速公路坠落,发生燃烧事故,当时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就是任其自行燃烧,33小时后燃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故直接损失就是汽车、货物,是在可控范围内。如果现场强行进行救援处理的话,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其他的次生灾害。”
当时,确实没有比让槽罐液化气自然燃烧完更好的办法,其实熄灭“火舌”很容易,只要喷上大量泡沫就可以,但是因为槽罐不是从进气口漏气的普通事故,而是槽罐爆裂漏气,所以气体泄漏很难快速堵住,液化气就会飘散到空气中,空气就会受到严重污染,危及现场救援人员的生命,而燃烧就不会有污染的问题。只要做好槽罐冷却工作,让液化气正常燃烧,危险就会暂时缓和。
危险品槽罐车交通事故现场,经常有救援人员使用吊车扶正侧翻、倒卧的槽罐车。“不能一开始就使用吊车。因为吊索是钢制的,而且是由很多细条钢丝绞合组成,在起吊操作的过程中,吊索中只要有一根钢丝断裂的话就很容易产生火花,引起火灾或者爆炸。安全正确的起吊方法是,在事故现场必须至少要有两辆消防水炮喷洒车,一辆负责对罐体洒水降温,一辆负责对吊索洒水杜绝火花产生。”
除员工的自身素质外,应急救援装备同样重要。
“据我们了解,广东省整个石化物流行业只有利丰配备了企业自用应急救援专用车。应急救援专用车上配置了比较先进的堵漏设备(专业外封式堵漏袋)、接漏设备(1.5立方米大口接漏盆)转驳、消防战斗服、化学防护服、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化学品吸收棉等设施和设备。整体投入超过40万元。安全是需要成本的!”张双喜建议,广东省目前已经迈入石化大省,预计2015年炼油能力将达到1亿吨,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加工业每年约消耗1500万吨的化工原材料,像广州、东莞、大亚湾、深圳、佛山、顺德、中山、高栏港等地都应该高标准配备一辆这样的专用车辆。专用车辆委托各地石化物流企业管理。“这辆救援专用车现固定六个人轮值管理,平时不予使用,但每周须定期开动一次。一旦需要,由指定的专人将车辆迅速开拔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城市的定时“炸弹”
自2005年以来,广东省范围内,特别是广州地区危险品相关安全事故频发,这与现在该行业的诸多乱象是密不可分的。
9月10日发生的白云区爆炸案,据张双喜分析,是由于肇事公司没有对操作员工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及《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2号)要求进行内部培训,承运主管或托运货主可能隐瞒了货物正确信息所导致。“这个爆炸事故可能就是操作员工没有经过培训造成的后果,操作员工不知道装的是什么货物,也不清楚应该注意预防什么,所以酿成了这次悲剧。
危险品承运物流公司一定要让操作员工知道转载的是什么货物、该货物的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一定要随车随货携带,MSDS清楚说明货物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危险状况、应该怎么处理。对于首次承运操作的危险品,承运物流公司安全经理必须召集操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演练。安全培训记录必须有参与者签名留存。有严格安全管理规程的危险品承运物流公司的员工看到货物名称就能够分辨出不同种类产品的差异,清楚其特性及特殊的操作要求。”
广州鹅掌坦“9·10”爆炸事故案发生后,通报材料指出:承运货车老板称自己和货车驾驶员当时对装载的货物是危险品并不知情,否则不会接单,况且事发地仓库不是危险品的专用仓库。
广东地区因为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很多物流公司被迫把危险品货物当作普通货物承运操作来求生存,甚至不告知操作员工货物实情,这种自杀性低价竞争,凭借侥幸心理,货主也会选择低价违规物流服务。而合规的石化物流企业,在安全操作管理方面投入巨大,在报价方面就处于劣势。
“最近几年,整个广东石化物流行业都被这些玩命的普货运输公司搅浑了。”张双喜略显无奈。
“另外,广州辖区内所有物流中心在核准经营资质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这是普通货物中转接驳暂存操作中心,绝对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辖区安全管理监督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有责任定期检查,禁绝易燃易爆等危险品非法进入广州辖区物流中心的现象。”
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前,进入广州辖区的所有石化产品都会统一进入地处天河区东圃镇吉山村的“209”仓库集中管理。
当时,该仓库处于偏僻的小山丘,比较便于安全管理。“亚运会举行期间,‘209’仓库被迫停业了。而广州地区的石化产品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广州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精细石化原材料产品的需求总量反而在增加,这些石化原材料产品也就被迫化整为零,隐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各个物流中心去了。这就给广州城市的石化原材料产品的安全监管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埋下了诸多祸根。”
“现在我们根本不知道广州的哪个角落非法储存着石化原材料产品。一般是在危险品发生事故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某个地方居然存放了危险品。”“凡是客户委托我们公司去广州区内接运危险品货物,我们一律拒绝,因为我们的车辆外厢都按照规定大大地醒目地标示‘危险品’字样,那样穿街过巷还不造成市民恐慌?”
鹅掌坦地区目前已经是白云区聚居20万以上居民的高端住宅区了,包括富力桃园、岭南湾畔、富力唐宁公寓、地铁小区,可是,物流业者居然在该地区转驳易爆危险品货物。
这次事故的肇事货物与2007年3月14日广州黄埔区南岗荔联街危险品爆炸事故中的“圆形塑料击发帽”(用于玩具枪)是同一种货物,与当年情形几乎完全一样。当时公安部门认定江西牌照的拖挂车在将货物(圆形塑料击发帽)转卸到湖南牌照的拖挂车过程中发生碰撞,引起爆炸。
如果操作公司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过内部培训,原则上就会向员工宣讲2007年“3·14”事故案例。相应的,区属安全管理机构、街道安全管理人员也应该将“3·14”事故作为预防重点,杜绝类似事故在广州复发。
[关键词]地铁故障处理C/S系统
中图分类号:U23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40-02
1 引言
从1997年6月28日至今,广州地铁已经建成9条线路、164座车站,运营里程达266公里,日均客运量超过700万人次,如何保证运输服务的连续稳定性,是城轨交通线的首要目标。由于外界因素(如灾害、人身伤亡事故等)的影响导致服务中断在所难免,这种非正常情况下的快速恢复是一个关键。在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依赖于信号系统,在应急情况下,列车运行则依赖于调度指挥[1]。调度应急处理具有变化多、涉及面广、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广州地铁应急处理规章虽然已十分完善,但如何在变化莫测的应急情况下迅速理清头绪并按章处理,是调度员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何提高调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减轻应急情况下调度员的工作压力,减少情急情况下的错误概率,提高信息汇报的准确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广州地铁信号系统已十分完善,能够满足列车正常运营需要,但在应急情况下信号系统仅能作为调度指挥的辅助。因此研究出适合广州地铁的调度故障处理系统对于提高应急情况下的故障处理效率、保障地铁运行安全、保证乘客准点到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让系统能够为调度提供应急情况下的决策支持,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预测和故障处理。
2.1 风险预测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的研究较多,目前广州地铁也已经有了非常健全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理章体系。但国内外有关险预测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应用与系统的则更加稀少。对于事故风险等级的研究,一般采用初步危险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因果分析图法、运行危险分析,以及潜通电路分析(SCA)、动态事件树法、动态故障树法、Petri网法等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级,或从车辆可靠性测试、维修与风险评价、司机操作安全评估、火灾评估、地下结构的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估研究[1-4]。针对风险预测技术,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早,信息化程度也相对很高,且大多数已经建成集行车指挥、安全监控、资源调配为一体的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其成果对于广州地铁调度故障系统中的风险预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国内对于风险预测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分析阶段,能够应用于企业生产的非常少。
2.2 故障处理
国外轨道交通发达的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应急管理辅助系统,但真对调度岗位的很少。国内很多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对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辅助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成果。[5]对城市轨道交通现有各个子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度指挥集成系统,解决了如“信息孤岛”等诸多问题;[6]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置辅助决策系统框架。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针对轨道交通故障处理系统的研究虽然已有成果,但功能相对单一、涉及岗位不明确,针对某一特殊岗位,例如行车调度岗位、电力调度岗位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广州地铁进行了大量管理结构调整工作,例如OCC增加了综合调度,这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属于首创,针对综合调度故障处理系统的还处于空白阶段。且现有的研究并不能够完全适用于广州地铁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3 现有广州地铁应急模式分析
3.1 广州地铁现有应急处理模式
目前广州地铁控制中心在发生故障时,故障的通报与处理主要以接报人员为主,接报人员接到司机或者车站报告故障时,记录接收的信息,当接报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初步判断,并选择是在接报应急的同时还是在处理完应急情况后将应急信息传递给搭档和值班主任。值班主任在接到应急信息后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同时值班主任助理也到现场了解情况,便于信息的,邻线行调也到现场了解情况,便于启动班组联动机制。
信息通报完毕后,值班主任对故障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统筹处理,同时调度员对故障点的故障进行处理,值班主任对调度进行监督,并提出指导意见。
综上所述,当发生故障后,虽然班组应急联动机制已十分完善,但信息通报流程过于繁琐和重复,信息传递方式以一对一为主,因此首先要使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其次,值班主任对故障进行评估和调度员对故障进行处理建立在各自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偏差在所难免,因此系统需辅助值班主任对故障影响进行评估,并给调度员处理故障提供思路。
3.2 广州地铁现有应急处理模式分析
现场的信息只能通过接报行调传递给搭档、值班主任以及其他调度员,也就是说接报行调是现场信息与中央调度的唯一途径。有研究表明人类信息接受行为的发生是人类、行为、环境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受生理条件、认知结构、心理状态、外部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影响[7]。接报行调的个人综合素质、经验以及业务知识会影响接报人对现场信息的收集以及对应急情况的初步判断,这就是为什么同一种故障不同调度员处理会存在不同的结果。
发生应急事件时,前期处理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应急事件的前期作为中央指挥需要了解现场情况以及下达指令给现场,出现有的应急事件处理模式中值班主任以及搭档得到的信息是经过接报调度员进行初步筛选以及判断处理后的信息,而由于不同调度员的综合素质、个人经验以及业务能力的不同,那么对应急信息的筛选内容和判断处理就不同,这样就存在中央其他调度员得到的信息可能与现场实际信息不同。值班主任以及搭档在进行协助处理时会存在过多的时间在相互沟通与协调上面,这样就会延误应急事件处理的时机。
3.3 地铁行车调度故障处理系统研究思路
通过3.2分析现有的调度模式存在的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和信息沟通延误的情况提出地铁行车调度故障处理系统研究。
3.3.1 总体思路
地铁行车调度故障处理系统主要研究如何解决中央其他调度能和接报调度同时了解现场信息和接报调度员所做的工作,这样就能解决中央调度员了解信息滞后和减少搭档与值班主任与接报行调之间的沟通时间。为了使接报行调能主动地收集现场信息为中央决策提供依据地铁行车调度故障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相似度受伤。
3.3.2 地铁行车调度故障处理系统各功能模块设计
(1)相识度算法设计
本系统采用Levenshtein 距离算法,又称编辑距离算法进行相识度算法设计。编辑距离算法首先由俄国科学家Levenshtein提出的,故又叫Levenshtein Distance。指的是两个字符串之间,由一个转换成另一个所需的最少编辑操作次数。许可的编辑操作包括将一个字符替换成另一个字符,插入一个字符,删除一个字符。
编辑距离的伪算法(附录一:编辑距离vb算法代码):
整数 Levenshtein距离(字符 str1[1..lenStr1], 字符 str2[1..lenStr2])
Step1:初始化 int d[0..lenStr1, 0..lenStr2]
初始化int i, j, cost
Step2:对于 i 等于 由 0 至 len(Str1)
d[i, 0]=i
对于 j 等于 由 0 至 len(Str2)
d[0, j] := j
Step3:对于 i 等于 由 1 至len(Str1)
对于 j 等于 由 1 至 len(Str2)
若 str1[i] = str2[j] 则 cost := 0
否则 cost := 1
d[i, j] := 最小值(
d[i-1, j ] + 1, // 删除
d[i , j-1] + 1, // 插入
d[i-1, j-1] + cost // 替换
)
Step4:返回 d[lenStr1, lenStr2]
(2)各功能模块
①自动设别模块
当调度员接报应急事件后,系统通过相似度收索功能在后台数据库中自动识别相关应急事件信息及信息收集和处理注意事项,并根据已有的处理方法提供应急事件处理参考方案。
②中央联动模块
当调度员接报应急信息后⒍系统,在中央的各调界面会自动提示接报调度员已经收到的信息和处理情况,搭档和值班主任可以根据现有的信息和处理情况进行决策和补充提示。当管理层打开系统时也会出现该故障情况,管理层根据应急事件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3)系统架构的选择
目前常用的系统架构主要有C/S架构和B/S架构。C/S架构一般建立在专用网络平台上,局域网之间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且具有较强的信息完全性,但对系统的兼容性要求较高、维护成本较高、升级较为困难。而B/S架构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有较强的适用范围,对信息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但对系统兼容性要求低、维护成本较低、升级容易可以实现无缝升级。
鉴于调度故障处理系统主要针对OCC各调度、对数据实时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且现在广州地铁所有电脑均采用统一的系统和统一的办公软件,不存在不同系统兼容性的问题,因此应采用C/S架构。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以及大数据的发展,C/S架构应用在调度应急处理上能够在调度员处理应急事件时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将调度员由被动接受现场信息变更为主动收集信息。在调度联动方面C/S架构应用在调度应急处理上能够在接报调度员输入信息时同时将故障信息传递给搭档以及值班主任,这样就解决应急处理时信息的延误,把握应急事件处理的初期时期。
参考文献
[1] Vanderperre E J, MakhanovSS. Risk analysis of a robot- safety device system[J]. Internati-
onal Journal of Reliability, Quality and Safety Engineering, 2002, 9(1):79.
[2] FranCois, Daniel Noyes.Evaluation of a maintenance strateg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rate of repair[J].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2003, 19(2):129.
[3] Eliza Chiang,Tim Menzies. Simulations for very early lifecycle quality evaluations.[J].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Practice,2002,7.
[4] 付新生.城轨车辆运营技术故障风险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5] 李为为.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智能集成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推理模型 应急管理信息化
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中等职业院校,是一个承接人口高度密集的职业教育工作的公共组织体,在学校如食物中毒、火灾、传染病、自杀等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现有应急响应方法分析
近年来,人们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各类突发事件仍频繁发生。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告诉我们,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减少损失和伤亡的一项关键措施,这就为应急预案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利用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来完成对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在辨识和评估安全隐患、发生可能性及突发事件后果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的组织和职责、技术设备、救援物资及行动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可行的安排。应急预案主要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各自的职责,由谁负责、负责做什么、什么时间做以及相关的计划和准备等。
现有的这种应急响应方法是实现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科学有效的途径,它的决策流程符合人们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行为规律。其优点主要有:(1)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时间;(2)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科学性;(3)减小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者的心理压力。但是一般情况下,突发事件千变万化且还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如果简单的使用了应急预案,不能全面考虑突发事件的相关环境状况,措施不具有针对性,长此以往人们还会忽视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分析,实现不了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所以它在实际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2.1 基于范例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范例推理(Case-based reasoning,CBR)是利用过去的经验知识(经验知识转化为具体历史范例)来解决新的相关问题,也就是通过对历史范例的检索,获得与新问题相匹配的范例,结合新问题的具体情况对范例解决方案修改,最后应用到新问题的解决措施中。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绕过了解决方案中知识获取的难题,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时效性,在知识获取困难但拥有丰富历史案例的领域中能够很好的应用。
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查找以往成功的解决案例,获得最相似案例,比较新、旧突发事件的差异,结合原来使用的知识和信息并经一定的调整和修改,重新制定新的方案并使用,以解决当前待处理的突发事件应急问题。
2.2 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模型
规则推理(Rule-based reasoning,RBR)是指通过根据一定的要求把相关领域的专家知识形式化地描述出来形成系统规则,把该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及其相应的答案表示成规则,进而利用它们来模仿专家在求解问题中的关联推理能力。Prolog语言具有逻辑推理能力,且描述功能较强、语法简单、使用方便,所以它在人工智能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规则推理类似于专家系统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匹配知识库中的规则与新问题的事实信息,来获得相匹配的规则。本文利用反向推理结合“规则-行动映射表”的方法,利用规则从初始事实信息出发进行推理;利用“规则-行动映射表”保存满足规则的相应结论,“规则-行动映射表”主要包含:规则的谓词名、谓词取值、方案属性和属性值。
3 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
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单独使用时会有难以避免的错误发生,应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可发挥有点规避缺点,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及效率。结合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特点,本文建立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如图1所示。
按图1所示,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模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3.1 推理前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突发事件的当前现状情况及其描述信息,系统首先将当前问题利用XML表示法进行表示,为下一步的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打下基础。同时应急响应决策专家可以根据目标和自身的经验预先设定范例相似度阀值等。
3.2 推理中
推理分为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两个并行的过程。
基于范例推理过程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范例检索辅助模块提供的历史范例,计算当前问题与各个历史范例之间的相似度,然后根据专家结合事实情况和经验等预先设定的相似度阀值,得到符合要求的范例集合。
第二步:同样根据范例检索辅助模块,通过匹配其提供的检索辅助规则与历史范例,得到符合条件的范例集合。
第三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范例集合进行排序整合,得到最终的范例集合。
第四步:查看范例修改辅助模块中是否有指导范例自动修改的辅助规则,若有则修改最终范例集合。
基于规则推理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一定的规则对已知的事实信息进行描述,建立相应的一阶谓词。
第二步:将当前问题与知识库中的推理规则进行模式匹配。
第三步:把得到的匹配规则的解决方案返回系统。
最后系统结合方案整合辅助模块提供的方案分类和排序规则整合两种推理方式得出的结果,并返回最终的推荐方案。
3.3 推理后
得到最终的推荐方案后,请有关专家结合当前问题的事实情况、所处环境和要求等,依据方案评估辅助模块提供的方案解释信息对推荐方案进行评估。若经过评估此推荐方案是可行的,则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反之若不可行,则通过方案手工修改和重新推理进行解决;可选择补充问题信息或修改推理参数等进行重新推理。最终的实施方案应根据知识维护辅助模块提供的范例价值评价规则等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估,若此方案与范例库中的历史范例等具有较大差别,则说明它有很大的保存价值,可以将此方案及其解决信息等以范例的形式存入范例库;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对旧范例进行删除和修改等操作,从而实现了推理系统的自我学习功能。
另外,在方案实施中其反馈信息及突发事件演变信息等会不断返回到达,原有信息与这些新增信息相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突发事件信息(即新范例);这时就要对新范例重新进行范例表示、推理、评估和维护。这样就可以提高推理系统的应急响应效果,即在获得推荐实施方案的同时兼顾突发事件的动态演变。
4 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推理模型的应用分析
假设范例库中有下面表1列出的5个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的基本信息,寻找突发事件6的解决方案。
4.1 范例推理
根据范例推理的方法,首先进行相似度的计算。范例检索前,先进行离散化处理,根据各属性的特点,假设四个属性的权重依次为:0.4,0.1,0.2,0.3;“食物中毒”属于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火灾”和“拥挤踩踏”属于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地震”属于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游行”属于政治类突发事件;再结合确定数属性、确定符号属性及模糊型属性的不同计算公式,离散化处理和加权计算结果如下表2所示。
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出的5个突发事件中,突发事件3与突发事件6最为相似,相似度为0.99。
4.2 规则推理
本文设定的推理规则如下:
1):decision_scheme(X,A1):emergency_type(X,food_poisoning).
2):decision_scheme(X,A2):emergency_type(X,fire).
3):decision_scheme(X,A3):emergency_type(X,groups of troublemakers).
4):decision_scheme(X,A4):emergency_type(X,earthquake).
5):decision_scheme(X,A5):emergency_type(X,procession).
规则推理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问题新范例的事实信息建立对应推理规则的逻辑事实.
第二步:依次查找询问各条规则谓词是否满足已建立的推理规则,反向推理得到最后满足的推理规则为:{规则2},对应的规则谓词为:
emergency_type(X,fire).
在得到推理结果后,取出每条规则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属性设置方法。
第三步:根据查找到的规则及其对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属性值设定,可以得到的推荐应急方案是decision_scheme(X,A2)。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食物中毒(A1):第一时间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通知学校医务人员到现场救助。
火灾(A2):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向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员救助受害人员、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群体闹事(A3):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拨打急救电话120和报警电话110,尽力控制现场,稳定学生情绪。
地震(A4):安排教职员工组织学生按照应急演练的过程移动到安全的避难场所,立即成立应急指挥小组,做好学生心理的安抚疏导工作,消除恐慌情绪。
游行(A5):110,组织辅导员、学生会团总支干部深入一线,采取适当方式,包干化解,分散集众,平息事态;掌握或虏获当事人或煽动者,视情况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
4.3 方案整合
推理之后,整合两种推理的推荐方案,根据“规则推理结果>相似度计算结果”的优先次序,解决冲突的消解与方案各个属性值的设定。
若规则推理给出了部分解决方案的属性结果,最终推荐方案在这些属性上的取值则按照其结果进行设定;反之无法给出解决方案属性结果时,则以相似度最高的范例解决方案属性取值为准。同时系统会给出范例推理返回的所有范例及其解决方案,如果专家对当前方案不满意,可以采用其它相似度较高的范例的处置方案或进行手工修改,从而得到当前问题的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本案例最终的推荐方案是安全事故2的解决方案A2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和急救电话“120”,向领导汇报并组织人员救助受害人员、使用灭火器材扑灭火灾,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以上是基于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推理过程,系统可实现支持随突发事件不断发展变化的多次范例推理与规则推理,根据当时信息的具体事实信息推理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随突发事件演变的动态调整。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中等职业院校现有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法并总结了其优缺点,在基于范例推理和基于规则推理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的基础上,结合中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性,提出了融合范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中等职业院校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信息化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取得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郭瑞鹏.基于预案的危机决策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创新,2006(2):44-46.
[2]汪季玉,王金桃.基于案例推理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2003,16(6):46-51.
[3]白晓虹,张威虎,王世勤.Prolog语言特点综述[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8):23-26.
[4]廉师友.人工智能技术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5]于殿宝,廉理.加强学校应急管理与防范事故的研究[J].安全,2010(4).
作者简介
周国彬(1963-),男,河南开封人。讲师。现为固原市农业学校学士。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
1总则
1.1目的
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加强对气象灾害事故的预防,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建立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特编制本预案。
1.2依据
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定。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各产业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及应对工作。
1.4气象灾害定义
指热带气旋(含台风)、暴雨(雪)、雷电、寒潮、大风、干旱、大雾、高温、低温、龙卷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灾害。
1.5工作原则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华能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保证公司系统职工、在公司所属区域作业的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设备安全。
2危险因素与风险分析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资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具有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贸易、燃料等相关产业、产品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气象差异极大,各类气象灾害都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人员、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气象灾害发生时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点有:主厂房、输煤通道、仓库、办公区域、食堂等主要建筑物;升压站;临时构筑物;厂区大型露天设备如:斗轮机、龙门吊、港口设备等;露天堆放的各种材料、设备;各类车辆、船舶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集团公司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是集团公司处置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的最高指挥机构,由集团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安监部,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由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1.1集团公司办公室电话:
3.2集团公司所属各产业公司、各发电厂等企业单位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由各单位行政正职担任,副总指挥由该单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生产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成立相应的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工作。3.1.2集团公司应急值班室电话:62291877、62291777、62291666。
3.3各部门职责:
3.3.1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职责
3.3.1.1应急领导小组:提出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负责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各单位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决策,及时组织、调动应急力量,指挥应急工作的进行。
3.3.1.2安监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变更,跟踪落实应急措施的执行。监督应急预案演练及紧急救护培训。事故发生后参与应急工作,提出应急工作指导意见供领导小组决策。应急工作结束后收集有关原始材料,组织进行分析、整改工作。
3.3.1.3办公厅: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调配及日常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险情及处理情况,负责应急工作的信息传递与通讯联络。
3.3.2重特大事故应急现场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3.3.2.1应急现场领导小组: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负责现场的应急组织指挥工作。
3.3.2.2安全生产部门: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3.3.2.3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络工作,交通车辆统一调度工作。
3.3.2.4保卫、消防部门:负责灭火、警戒、现场保卫、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
3.3.2.5卫生部门: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受伤人员抢救和护送转院等工作。
3.3.2.6物资部门:负责事故所需应急物资保障。
3.3.3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3.3.3.1警戒疏散引导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线以防止与事故现场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指导群众疏散,物资保卫等。
3.3.3.2技术咨询组:负责研究确定现场事故抢救、抢险方案,提出应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现场指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3.3.3现场抢救小组:负责开展现场事故抢救、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3.3.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交通运输,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负责提供抢险救援的器材和物资;负责监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提供应急所需的有关防护用品;负责生活保障,提供休息场所、食物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等。
3.3.3.5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小组:参与由事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小组,负责提供相关原始资料,做好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3.3.3.6宣传报道对外接待组:由行政部门负责人牵头,如实、客观向上级机关和新闻媒体反映灾害损失和现场救援情况,接待与应急事件相关的人员。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与预防
4.1.1建立健全企业防止气象灾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使每位职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所负的安全责任。
4.1.2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4.1.3每年定期举办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1.4组织开展防气象灾害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防气象灾害准备工作、防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责任制落实情况、防气象灾害重点监控部位、防气象灾害物资储备情况等。
4.1.5加强对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检查,按《安全设施标准》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和标志。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使生产现场具有较强的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4.1.6编制防气象灾害特殊运行方式及反事故预案,并组织学习、演习。
4.1.7在各类气象灾害季节到来前负责对全厂防汛排水设备、泵房排水系统、潜水泵、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4.1.8在热带气旋(含台风)、暴雨(雪)、雷电、大风、龙卷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实施如下的预防措施:
4.1.8.1露天设备如斗轮机、龙门吊、港口设备等应调整位置、锁定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移位、撞击甚至倾覆事故。
4.1.8.2海轮、拖轮、船驳等船只应在可靠地点锚定或在避风港避风。
4.1.8.3主要建筑物的门窗应及时关闭,生产区域的阀门井、污水坑(池)、污油坑(池)应有足够的排水设施,防止水位异常升高,引起设备被淹甚至损坏。
4.1.8.4厂区内应有足够的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位上升,雨水倒灌至车间、地下设施,造成设备被淹损坏,机组被迫停运的事故。
4.1.9在雷电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检查电气、控制设备的接地与防雷电的安全措施。
4.1.10寒潮、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到来前必须检查所有的防冻、伴热措施。
4.1.11大雾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必须利用停电机会,对室外电气设备清洗,做好防污闪措施;对电器绝缘进行检查。
4.1.12高温天气到来前,应布置开展夏季防暑降温安全大检查。
4.2预警行动
4.2.1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根据不同业务及其阶段性、季节性特点,结合环境、气象灾害预报信息,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在得到下列极端气象警报后,启动预警。
4.2.1.1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4.2.1.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2.1.3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4.2.1.4寒潮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2.1.5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4.2.1.6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4.2.1.7强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4.2.1.8冰雹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4.2.2预警命令由各企业安全监察部门,经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发后以传真形式报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办公厅、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预警命令也可由各产业公司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签发后以传真形式报集团公司值班室并抄送各有关企业的安全监察室、行政部。
4.2.3进入预警状态后,预警区域的有关单位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4.2.3.1按照各应急预案的要求检查确认各类用于应急的防护用品、医疗设备、交通用具、通讯装备、消防设备、生产和照明的备用电力设备、检测设备及器材,各种应急材料、设备等,必须配备齐全。
4.2.3.2检查确认各种通讯工具的报警方法、联络方式和信号使用规定,确认各种救援队伍熟悉掌握事件发生后所要采取的对应方法和步骤。
4.2.3.3检查确认人员疏散通道、集合地点安全可靠,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地区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的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作业或活动。
4.2.3.4应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召集应急工作小组、应急抢险队伍进入现场。
4.2.3.5做好与电网调度的联系协调。
4.3信息报告
4.3.1即时报告
4.3.1.1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应立即逐级向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事故单位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现场救援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
4.3.1.2即时电话报告程序规定如下:
1)事故单位现场负责人向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报告,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向分管副经理(副厂长)、经理(厂长)报告;
2)事故单位安全监察室向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电监会区域电监局或地方电监办、地方安监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单位行政部门向产业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门报告,事故单位经理(厂长)或分管副经理(副厂长)向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3)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向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电监会区域电监局报告,产业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门向集团公司办公厅报告,产业公司总经理向集团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4)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向电监会、国家安全监察总局报告。
4.3.2事故快报
4.3.2.1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引起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重特大设备事故、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事故单位在完成即时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产业公司、集团公司、电监会上报事故书面快报,快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设备损坏初步统计;对社会是否造成影响等情况;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4.3.2.2事故快报内容、报告时限及报告流程
1)事故单位安全监察室向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报告;
2)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向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电监会区域电监局、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
3)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向电监会、集团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级别,华能集团公司因气象灾害导致事故的响应分级如下:
5.1.1一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特大人身事故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特大火灾事故、特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为省级应急,集团公司、省市级政府、产业公司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1.2二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重大人身事故一次重伤和死亡3人至9人,其中人身死亡3人及以上、重大火灾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为地市级应急,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地市级政府、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1.3三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一般人身事故、一般火灾事故、一般设备事故,为企业级应急,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2应急响应程序
5.2.1应急启动
5.2.1.1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在接到气象部门气象灾害预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预防措施,发出预警。在接到事故单位事故即时报告后,根据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5.2.1.2事故单位重特大事故应急工作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现场总指挥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工作,按救援需要及时通知专业队伍施救。
5.2.2实施应急救援
5.2.2.1事故应急工作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本职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5.2.2.2应急指挥部根据气象灾害实际情况,成立必要的应急专业组,展开救援工作。
5.2.2.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各单位启动有关的应急专项预案。
5.2.2.4根据研究确定的事故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事故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并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5.2.2.5确保通讯畅通。包括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应急队员之间、应急系统各机构之间、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
5.2.2.6尽可能降低人员伤亡。确保物资供应、防护用品供后勤供应。
必要时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及时调配,尽可能降低损失。
5.2.2.7当事故对人员造成威胁,应注意紧急避险。
5.2.2.8当事故对运行设备造成威胁,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紧急停止设备运行,尽可能避免设备损坏。
5.2.2.9当事故有扩大倾向,现场无法消除,必须尽快向上级汇报,扩大应急范围,及时采取补充应急措施。
5.3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完成后,现场总指挥应尽快了解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情况,根据现场实际做好次生、衍生事故隐患的消除工作,布置好现场警戒,并将有关情况逐级向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安监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取证、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应急结束。
应急工作结束后,事故单位应着手准备事故应急工作材料,主要内容包括事故情况,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情况,索赔资料,损失报告以及经验教训总结等。
6信息
集团公司系统发生气象灾害事件引起的重特大损失后,有关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由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并统一向新闻媒体通报。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将事故调查、抢险、抢救以及恢复处理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逐级向集团公司报告。发生社会影响较大、涉险人数3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特别重大未遂事故,应当及时将未遂事故的有关情况、处置情况、调查结论和防范措施等向集团公司报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有关情况,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7后期处置
7.1发生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后,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指挥,了解事故情况,安抚遇难人员家属,看望慰问伤员和事故抢险人员,组织并指导生产恢复工作。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气象灾害事件及其救援情况。
7.2事故单位研究确定生产恢复方案,上报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实施,尽快恢复生产。
7.3集团公司办公厅、安全监察部门及事故单位的有关部门对事故抢险过程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意见。
7.4事故调查及追究,按照集团公司《事故调查规程》执行。
7.5及时补充应急物质。
7.6及时办理保险索赔。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为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快速、正确、有效地开展,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根据集团公司业务重点和危险有害因素及事故的类别,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具体研究确认事故抢险方案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消防队和义务消防员队伍、以及阶段性兼职应急抢险救灾队伍。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按照企业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配置应急所需的各类物资和装备,其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应列入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在每个气象灾害发生周期到来之前,必须准备就绪,应急工作小组应作专项检查。
8.4经费保障
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所需资金由“事故检修维护费用”中列支,按实拨付,具体参考“成本管理办法”,确保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气象灾害事故应急要求,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落实保证安全的各项措施。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培训要订立计划、根据当地的气象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恶劣气象灾害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9.2演练
每半年举行一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检查各部门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估企业应急工作能力,及时整改存在的隐患。
10奖惩
10.1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突出表现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0.1.1出色完成重特大气象灾害事故应急任务的;
10.1.2对重特大气象灾害事故应急工作提出重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10.1.3其他应予表彰或奖励的情形。
10.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0.2.1负有应急责任的人员在应急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10.2.2对重特大火灾事故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10.2.3有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11附则
11.1预案修订和更新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每三年修订一次,补充完善,经集团公司组织审批后生效。。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和国资委备案。
11.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集团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设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市政管理、国土资源规划、管道铺设等方面,都有GIS的身影,只不过由于GIS专业性强,GIS企业和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因此GIS在其中的应用并不广为人知。近两年出现了转机,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逐渐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GIS的应用如同雨后春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涌现出来,最典型是LBS应用,一些原来专注于微博等服务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将触角伸向LBS应用,这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初识GIS。伴随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呼声的响起,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GIS让地铁资产管理可视化
地铁作为城市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无庸质疑。然而,地铁事故也让人对地铁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坐地铁别站在门口和两节车厢连接处”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 高效的地铁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
地铁建设的特殊性在于地下设施的不可见性,比如隧道、地下建筑物、地质构造等都是隐藏在地下的,并且线路、站点、沿线资源分布在广阔的区域,这给地铁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地铁的建设和管理涉及专业繁多且专业跨度大,比如土木、电气工程等,这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地铁行业从建设到运营的过程,产生庞大的数据量,动辄数以万计的图纸和资料,以及相关地形、经济、人口、影像等数据对系统存储和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GIS技术对于应对地铁行业的上述挑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GIS善于将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善于管理分布广、动态、离散的资源,善于构建图层、管理重叠式资源,善于处理海量的数据存储。因此,在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中,GIS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地铁资源的不可见性,采用GIS设计开发的可视化资产管理系统可将维护维修、资产档案与地理位置有效结合,实现对资产的模糊查询、分类查询及图上查询,随时远程定位资产的空间位置并且掌握该设备的基本信息以及生命轨迹,从而摆脱以往人工管理带来的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效率低下的局面,实现地铁资产管理的可视化、透明化、界限化管理。此外,GIS还可以对地铁资产进行可视化的辅助管理,通过主系统与移动GIS终端的集成配合,资产管理人员可使用手持设备进行资产设施定位,并可现场进行简要的设备关联性分析及周边环境信息查询,将更新的信息回传到主系统,为资产管理人员日常巡检业务提供便利。“地铁的可视化化管理系统结合RFID技术,还可以对重要的资产设备进行电子标签化管理, 不仅可确保重要资产的管理到位,而且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程会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地铁应急事件的处理是地铁管理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地铁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而且这些事件通常危害性严重,要求尽快做应急处理,这给地铁的应急与指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地铁应急与调度方面,GIS结合GPS技术以及相应的硬件设施,保证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处理地铁突发事件,保障地铁正常建设和运营。”程会平说。首先,GIS可辅助应急资源普查,对地铁相关的大量应急资源进行全面的摸查,便于应急时快捷利用;其次,GIS可提供完备的地理位置信息普查工具,用户可远程登记资源;第三,GIS可提供支持现场信息普查的移动终端,工作人员可进行现场踩点、登记资源;第四,GIS可帮助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转换,指挥员启动预案后,各类预案约定的任务迅速通过短信息、邮件、语音指令等方式自动发放到各有关单位,有关单位在收到指令后,迅速执行任务并上报执行情况。这样,指挥车、GPS终端,GIS可有机结合起来,整合调动周边应急资源力量,提高决策有效性,而且,在最终预案实施结束后,保留所有执行痕迹,可追溯责任人和单位。
程会平表示,GIS还能帮助监控地铁周边线路及地质环境,利用GIS强大的数控管理功能,不仅能为预防与应对事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还能节约资源,避免地质勘测的重复投入。除了便于地铁管理人员的工作,GIS还可以给乘客提供路线查询、周边查询,定位等服务。
城市防火同救援同样重要
GIS在城市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在消防部门。火患猛于虎!每当耳边响起急促的消防车的鸣笛声,让人不由地紧张:哪里又发生了火灾,会不会有人员伤亡?由于交通堵塞或者火场狭窄而影响消防车救援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人们往往感叹城市的拥挤。在城市变得日益拥挤时,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便应运而生,它让救火变得相对容易,减少了火灾发生时人们生命、财产损失。
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等建立城市的完整消防管理模型,全面掌握城市的消防动态变化。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涵盖了从接警处理、火场实时监控、远程协同指挥、消防信息管理等整个救援过程,最大程度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GIS技术作为确定位置的关键技术,不可或缺。
由于各个城市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在细微功能和架构上存在着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该系统的大体功能和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系统可以自动接听报警电话并自动录音,还可即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报警点的位置、周围环境以及对应的户主等信息,系统可根据报警形式、报警地点、火灾地点、火情等参数查询相关的数据库信息,给出火警真伪的概率结论,提交火警定位与辩识结果。”北京远景天图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监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后,系统自动或者人工定位火场位置,并确定起火点周边的信息,如空间位置、建筑道路分布、周边危险品存放情况、消防设施等,并通过电脑计算出消防出动方案、最佳路径、火场平面图和作战计划等,然后根据气象条件、危险物品特征、地理条件计算和确定危险地带、疏散线路、方法等。
在具体的救援实施过程中,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可通过GPS实时监控消防车辆,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并进行相关信息的动态查询。对于在火场的救援工作,该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提供火灾现场实况传播、消防车辆卫星跟踪、交通道口监控功能,为指挥中心、现场指挥车及相关中队提供实时监控支持,并可召开视频会议,远程指挥协同消防作战、提供警力支持等。
预防胜于救援!“应急不是事故或者灾害发生以后的事情,而应该是全生命周期的。从规划的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灾前的预防,灾难中的指挥梳理,做到预案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军表示。城市消防应急指挥系统可对消防地理、气象、水源、消防车辆、队伍实力、灭火技术、典型灭火案例、火灾档案等有关消防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以便总结经验,增加救援的能力,降低火灾发生率。
虽然类似的解决方案在技术上没有挑战,但是目前这样的案例并不多见。“目前联动消防涉及消防、公安、医疗等多个部门,在数据共享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上存在一定难度。”王伟说。同时,这也是建设共享电子政务平台、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最大障碍。而在GIS圈内人的眼里,城市应急平台应该是更高阶段的,它可以处理城市中所有的应急事件,比如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不然大家热议的智慧城市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能满足各类紧急事件处置要求的应急系统还比较少见,比较普遍的还是各个主管部门面对自身需求建设的应急系统。”中地数码集团副总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曾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同样是目前城市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同还存在问题,“未来有两方面的趋势,一是基于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集成行业应用,通过行业功能和专题数据的聚集和扩展,形成滚动式发展,逐步形成集中处置、全面协同的城市应急系统;二是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空间数据挖掘等关键技术,提高系统智能,为正确决策和快速响应提供支撑”。
远程的“现场”管理
城市的发展让管网结构变得日益复杂,相应地让给水管理部门的脉门――给水管网阀门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阀门在管网运行中起着调节压力、流向、流速 ,控制停水等重要作用。做好阀门巡检工作,是做好阀门运行管理工作的前提,对于提高抢修速度,提高供水部门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0月31日上午,泉州中心市区泉秀街运通路口一带路面被淹,周边数千住户、商家停水,数千吨水白流,原因是某施工单位在开挖路面埋设地下通信电缆时,将一自来水管挖断,阀门迟迟找不到。泉州自来水公司抢修队黄师傅介绍,自来水公司在建设地下自来水管道时,分别在市区各主、次干道两侧建设了许多控制阀门。但是,在近几年的房地产开发、主次干道拓宽改造及相关部门在进行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擅自移动这些阀门,从而给市区自来水管道抢修、维护工作带来严重不便。
如何提升阀门检修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现场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对在外工作人员监管的技术能力,消除业务部门与现场工作人员数据交换的瓶颈,是目前城市供水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移动GIS技术恰恰能为以上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它可打破原有管理方式,让给水管网阀门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事实上,GIS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城市管网中,它的空间分布可视化和海量信息存储管理能力为城市管网高效运营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阀门管理方面,通过 GIS 系统的统计功能,可以方便地按口径、规格、型号、安装年代及分布区域统计出阀门的数量,管理部门可以较全面地从总体上把握阀门的现状,为其编制周密可行的阀门计划提供依据。移动GIS结合GPS、3G网络可为其巡检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稳定的技术手段。王伟介绍说,通过阀门巡检管理及应用平台,阀门管理部门与阀门巡检现场工作人员可以实现数据交换,解决现场工作人员的困难;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实现对阀门巡检工作现场的实时监管与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对工作现场的监控和管理能力,提升现场工作管理水平。
另外,在巡检工作中,现场工作人员利用移动GIS和GPS以及 3G无线数据网络,将现场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信息实时传送到后台管理平台,系统后台应用系统将自动汇总和存储这些信息,阀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应用系统直接监督、查看各项工作当前的情况,了解项目工程的分布与实时进展,并可对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查看分析结果,辅助决策,提高现场工作效率。
警用GIS迅速定位嫌疑人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三个电话号码,谁都不想打,但一旦需要打就希望越快接通越好。这三个号码就是110、119、122。与过去报警者一般都不能很好描述自己的位置而延误出警不同了,现在的警用GIS可自动获取报警者位置,提高出警速度。
除了定位功能,警用GIS正在走向智能化。比如,现在发生危险性爆炸时,警用GIS系统会自动把周边的资源、所需要的物资材料在什么地方、怎么调度形成一整套的方案,智能化地提供给指挥员。另外,犯罪分子非常狡猾,不断更换自己的手机等消息。警用GIS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轨迹分析,对犯罪嫌疑人的手机轨迹、手机的通话频率分析,能快速检索出其平时住在什么地方、工作在什么地方,迅速精确定位,找到犯罪嫌疑人。
可视化也是警用GIS的重要发展趋势。过去很多信息都是要靠图文方式展现,现在则可以通过视频方式,把所有信息都集中在一个监视屏幕上。比如,一个嫌疑犯开车逃逸,警用GIS会自动计算其逃逸的可能方向,并把摄像头切换到相应位置,在1公里、2公里处部署堵、卡线,实现自动化追捕。
警用GIS在保护市民财产和生命安全、维护城市安全稳定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占我国警用GIS市场70%份额的公司是收购山海经纬后的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
2011年10月26日,方正国际宣布正式完成对山海经纬旗下全部资产收购,与原有相关业务整合成立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山海经纬原董事长周大良出任方正国际董事、副总裁兼公安与地理信息事业部总经理。
山海经纬是国内最早从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公司之一。为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采集与制图、建库与管理、共享与服务、搭建与应用的需要,山海经纬成功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大系列产品线,即山海易绘EzMap、山海易绘EzSpatial、山海易绘EzService、山海易绘EzBuilder系列产品,形成数字制图、数据整合集成、服务、应用定制等方面强大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周大良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进了Web组件的思想,将一些较为成熟的应用模块进行封装,形成了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组件,这些组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用性很强,类似共享服务平台上的一个个小零件。
技术趋势
GIS新思维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新动力
如今,GIS越来越普及,人们对地理空间进行可视化表达方面所带来的价值有了更多的认知,接受度大大提高。而在业内外陶醉于GIS越来越“酷”而“炫”的时候,Esri提出了地理设计(GeoDesign)的理念,倡导将地理和设计通过GIS的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这不仅能够让我们轻松了解地理环境,而且还可以对它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设计的构思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比较。
这是一种更加灵活、深入和主动的地理设计方法,目前这个方法正通过GIS中的一系列新工具逐步实现落地。最新的ArcGIS集成了网络协作、情景管理、设计迭代、数据共享等工具,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GeoDesign平台。
曾在2010年Esri全球用户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的著名的TED大会创始人理查德・沃尔曼(Richard Saul Wurman),自上世纪70年明“信息架构”(Information Architecture)一词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让信息可以被理解”的各种方式和方法。 Wurman说:“信息架构师是把数据的内在模式加以组织,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清晰,构建信息结构或地图,让人们找到通往知识的途径。”由此,他强调“了解先于行动”(understanding precedes action)。我们在具体做出各种规划决策之前,的确需要更多地了解客观世界的运行方式,看看这个决策可能带来的结果是否为我们所期望,以便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地理设计要发挥上面所说的作用,核心在于其为规划、决策者提供超强交互工具的同时,将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和领域模型(规则)关联起来。通过数据库和领域模型(规则)的支撑,规划者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及时地被评估并得到反馈,决策者才能对多种不同的规划思路和设想进行定量的比较和抉择。这是地理设计和通常意义上的设计软件最为本质的差异所在。
现在,有地方政府将大量的经费和人力物力投入三维数字城市的建设项目,最终得到的,的确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三维”虚拟城市。但是,这个结果往往是“静态的”、“固化的”“作品”,貌似高科技的东西,实际上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成果,做出来后,可看、好看,却难于统计、没法分析,后续的作用有限。其症结就在于这些“做”出来的城市建设要素与动态的空间数据库缺乏关联,也没有动态的规划和设计规则与之对应。这样的成果,难以在支撑城市规划设计、审批和监督执行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决策者提供的辅助能力也十分有限。
Esri新收购并正在进行产品整合的CityEngine三维建模软件,正是在空间数据库关联和规则驱动建模这两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为规划设计人员和政府决策者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平台和支撑环境。这使得地理设计(GeoDesign)的实现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文作者系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咨询专家 蔡晓兵)
警用GIS案例
芜湖PGIS实现公安业务“一张图”
去年年底,芜湖市公安局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超图版正式通过公安部的评审验收。该项目使用超图软件SuperMap GIS作为PGIS底层基础GIS软件,形成了统一的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规范、数据标准、数据采集更新规范,进行PGIS平台的安装部署、三库建设和业务GIS应用的开发,自下而上分为数据层、信息服务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同时,项目还与本地的业务应用系统、GPS及视频监控等技术系统进行对接,并实现了全国联网应用。在指挥调度、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刑事侦查、消防、交管等业务领域,各部门分别基于PGIS平台进行了业务应用系统的新建或改造,实现了主要业务信息上图,使得工作变得更加直观、有效。
目前,项目已完成了芜湖市公安局PGIS平台软、硬件环境的搭建,建设了全市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标准地址库、业务地理关联库,安装部署了PGIS1.5超图版并上线运行,实现了和其他示范城市PGIS平台的互联互通。同时,结合芜湖公安业务实际需求和公安部总体要求、部颁标准,项目还集成、开发了多个业务应用系统,为促进GIS与公安业务应用结合、加快警务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
指挥调度应用
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包括GPS定位、视频监控和方预案制作工具等功能模块。通过与GPS服务的关联,实现警用车辆分布显示,车辆、人员信息的查询,车辆周边信息查询;通过GPS设备定位到警力的具置,可以进行语音呼叫及发送短消息,并支持GPS实时监控、GPS轨迹回放、单屏及多屏监控。利用开发的方预案制作工具,可在电子地图上快速制作或生成线路规划、各警种警力部署、应急措施等方预案,从而实现了对方预案的归档管理,并可以随时进行调整,以及迅速打印出来,下发各单位立即进行工作部署。
以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为例。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调用服务端的实时信息,主动分发服务中提供的服务接口,以实现对所有警力(警员、警车、定位终端)进行管理、查询、定位、统计、监控、显示等功能。所有的警力资源将会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可以方便地查看任何一个警力资源的属性,实时监控警力资源。当报警人通过固定电话、手机进行报警时,通过地址匹配后,在接、处警工作台地图上进行自动高亮定位显示报警人的具置,并协助指挥人员快速布警出警。
视频监控系统可根据组织机构分类摄像头及数量,对地图上定位的摄像头有视频查看及周边查询功能,从而能够利用可视化指挥平台驱动,将各个警种、各类资源进行协同,全程监控,全程指挥,满足公安干警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紧急事件的事中监控、安全事故的事后处置等一系列安全指挥调度需求,构建一个具有高质量、高效率、智能化的音视频实时交互的指挥调度应用平台。
警务综合应用
主要包括综合查询系统、社区管理子系统、重点人员管控、案事件分析、卡口系统、流动人员分析、案事件分析、重防区域分析、案发轨迹分析、犯罪热点分析、案情评估、犯罪带分析等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覆盖了警务工作需求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标注功能应用、动态警力监控管理功能应用、警力资源空间查询功能应用、网上视频督查功能应用、治安视频监控图像调用、治安卡口车辆查控应用、人口场所信息关联查询应用、可视化统计分析功能应用、动态栅格地图服务、社会资源跟踪监控、固定电话及手机定位。
数据管理应用
5月12日确定为“全省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应急演练日”,其目的就是号召全省中小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和学校安全工作,不断强化应急演练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疏散演练讲话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疏散演练讲话稿1老师们、同学们:
在刚才的防空疏散演练活动中,各班的疏散基本能做到安全及时、疏散有序、动作规范,说明大家已经初步具备了在突发事态发生的情况下,安全有序撤出现场的能力。但是,我还是看到了部分极个别班级对于信号的了解不到位,以至于疏散时间略有偏差;部分同学对抱头和弯腰的要求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姿势不太规范;个别班级清点人数耗时有点长,说明还没有找到更有效的办法,这都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调整,凡是涉及到师生安全的事情都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严肃对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发动了对华战争。14年间,大片国土沦陷,3500万同胞伤亡。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这次演练,主题是“九一八”防空疏散演练活动,是再次警醒大家“勿忘国耻、铭记历史”!警报拉响, 悲音撕裂长空。长达十多分钟的防空警报是对抗日英烈的哀悼,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是提醒我们,虽然伤痛远去了!苦难远去了!但我们要永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疏散演练讲话稿2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逃生、自救、互救意识,-月-日下午,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安全疏散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教师沉着冷静,指挥若定,同学们临危不惧,迅捷有序,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现就疏散演练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王会通同志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和全校教师会,部署演练工作。会上,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危机意识,抓住这次演练机会,在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本次演练,一定要注意活动本身的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周密筹划,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学校认真制订了周密细致的演练方案。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作了具体的说明,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对各班主任以及相关教师作了具体的分工。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听到警报后,全校学生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安全进行有序疏散,不得收拾物品,互相拥挤推搡,不得重返教室、大声喧哗、乱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即时扶起,帮助其一起迅速逃离危险地。
三、秩序井然,演练效果良好
学校通过吹哨下达警报,上课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指定位置后,各班马上清点人数,向现场指挥汇报。
这次活动全部学生从教室撤离到目的地用时1分09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不仅仅是防震、消防疏散演练,也是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疏散的演练。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了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了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
1、有部分学生由于已知是演练,所以思想上不够重视,紧急逃生的意识不强。
2、个别负责疏散的教师在组织疏散时的应变能力不强。
疏散演练讲话稿3各位领导、老师、全体同学们:
为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有效的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各种突发性灾害事故的发生,我校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开展了这次防震避险及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演练活动。
本次防震避险及应急疏散演练,全体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入各自岗位,全体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紧急疏散安全路线,迅速离开危险场所,紧急撤离到安全地带,全体师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疏散。在演练过程中保持了安全良好的秩序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这是我校长期以来重视安全工作及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取得的成果,让人感到欣慰和满意。
本次演练活动,参加班级24个,疏散师生590余人。演练内容有四项:地震避险演练、火灾疏散演练、自救互救演练及灭火器的使用。出动消防车两辆,警用车两辆,救护车一辆,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居安思危,才能有备无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希望全体师生以本次演练活动为契机,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防患于未然。希望本次活动能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使更多的人学会紧急应对突发事件,超前防范,努力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祥和的校园环境!
本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天桥岭林业公安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公安局交警大队、公安局巡警大队、林业局职工医院、学校法制副校长、家长学校校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给予这次活动大力支持的部门及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演练活动教育局领导、天桥岭镇领导高度重视,亲临活动现场,毗邻学校的领导也到场进行了观摩。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平平安安!
谢谢大家!
疏散演练讲话稿4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中心--举行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活动,通过各参演单位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和密切配合,演练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对本次演练的成功表示祝贺!并向组织、参加演练的所有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向圆满完成救援演练任务的消防指战员表达敬意和感谢!
通过这次模拟储油罐储油外泄起火的应急救援的成功演练,验证了我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了我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能力以及相关部门协同配合作战能力,锻炼了队伍,积累了演练救援的实战经验,也必将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在演练取得成功,收到可喜效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次演练毕竟是一次模拟演练,与实际事故救援还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实际事故救援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和想象。因此,提示我们,要更加百陪小心地做好日常安全防范和监管,防微杜渐,下大力气治理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还要看到,虽然我们在演练前克服了诸多困难,包括场地、设施和气候等不利因素,经过了周密细致的研究和部署,但在实际演练中,仍暴露出配合和衔接等方面的不足,这更提示我们组织应急演练的必要性和急需性,今年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危险化学品企业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可以说,--中心--在演练方面走在了前头,发挥了表率和示范作用,我也在此衷心希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为我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标兵。
“有备则无患,远虑解近忧”,安全生产工作就要未雨绸缪,多作准备。我们要把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紧密结合,牢牢抓在手上,通过不断演练,锻炼队伍,打造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而必胜的强有力的保障队伍,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谢谢大家!
疏散演练讲话稿5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刚我们大家观看了这次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此次演练得到了市局各有关部门、各运输企业的大力支持,得以圆满完成。在此,我代表--区交通运输局对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演练是--交通运输系统今年进行的最大规模应急救援综合演练,是为了进一步提各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应急处理能力和协调作战能力而举行的。通过这次演练,各参演单位和人员进一步熟悉、掌握、运用应急救援知识、救助程序、救援方法,完善了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紧密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我们积累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经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一旦真正发生突发事件,无论事先如何演练,也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因此,这就要求各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一是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防微杜渐;二是要针对交通运输的业务特点,不断细化和完善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方案和流程,确保各项方案可行,“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宣传、培训和教育工作力度,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和防灾自救知识的教育和考核,提高全员应急救援水平,随时做好应急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准备工作,做到在突发事故面前判断准确,快速反应,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各位领导们,同志们,这次演练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总结和检验,同时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必须以这次演练活动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确保交通运输系统急事件处置能力稳步提高。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