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营销 武汉市远城区
一、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武汉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武汉坐落于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和武昌组成,俗称“武汉三镇”。目前武汉市13个市辖区中,有主城区7个,远城区6个:东西湖区,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汉南区,新洲区。这6个远城区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资源主要有黄陂区的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古门山庄、清凉寨、木兰草原和刘家山;蔡甸区的大好河山景区;新洲区的道观河;汉南区的五湖湿地以及星罗棋布的农庄、果园、茶园等。农业生产活动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农业作为武汉远城区最基础的产业,资源禀赋丰富,水产、畜禽产品、蔬菜、水果均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如黄陂区的武湖农场、新洲区的双柳养殖基地以及以“春桃、夏榴、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为主题的“四季吉祥”的生态文明农村社区和休闲旅游观光带等等,都为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
2、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建立了较完善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主体的相关产业作支撑的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现有三星级休闲山庄22家、二星级休闲山庄27家、一星级休闲山庄8家、休闲农舍62家。其中,巨龙湖生态农庄、古龙山庄等被授予三星级休闲山庄称号;石榴红村、刘家山村、爽心苑等被授予乡村休闲游示范村称号;木兰天池、农耕年华、凤翔岛度假村等被授予全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武汉佳海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武汉市东西湖慈惠街四季吉祥景区、武汉和平农业公社、金龙水寨生态家园入选湖北省首批休闲农业示范点。
“十一五”期间,武汉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由600家发展到1024家,增长87.3%;从业人员由1.2万人增加到1.6万人,增长33.3%;旅游综合收入由7.1亿元增加到18亿元,增长154%。“十二五”规划中武汉将重点打造三大乡村旅游板块,到2015年,力争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二、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分析
1、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市场的主体分析
政府、旅游企业、游客是拉动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也是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市场的三大主体。长期以来,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企业相对来说较分散,聚集性不强,乡村旅游企业普遍较小,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相对于广东、四川等旅游大省来说,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小,无法与大型的旅游企业相抗衡。其次,武汉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大。
强者生存弱者灭亡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那么,如何发展壮大武汉的乡村旅游经济呢?首先,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法则。扩大对外开放,突破行业、地域和历史的局限,积极吸引境外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参与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旅游企业的兼并重组是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捷径之一,政府应当引导和推动旅游企业优化资产组合,通过资产重组、品牌输出、连锁经营等渠道将企业做大做强。其次,政府应当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财政、金融以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如支持省内旅行社在省外重点客源地设立分支机构,对于入选十佳乡村旅游景区、十佳星级休闲山庄、十佳乡村旅馆等给予重点支持。再次,要推动各种旅游项目和体验性乡村旅游,增加促销模式和促销形式,合理定价以吸引更多的周边城市的游客来旅游。
2、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分市场的过程。根据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武汉市乡村旅游资源、产品的特点,可以将目标市场分成三类。
(1)观光、休闲市场——城市一般居民,低端消费市场。以武汉市居民、武汉在校大学生群体以及城区流动人口为核心,以农家乐、观光农业区、休闲山庄和近郊村寨为重点,人均消费约为50元/日,平均停留天数1天。
(2)度假、修养、疗养市场——城市中档消费群体。以武汉市中高收入居民和城区流动人口以及南昌、长沙、重庆为核心,以湖泊、森林公园区,和民族村寨为重点,依托温和的气候、平原生态和农耕环境,开发度假市场。人均日消费100-200元,平均停留天数1—2天。
(3)文化体验市场——高、中端游客。以境内外对旅游的功能有深度理解和需求的人群,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有特殊兴趣的游客和追求特殊旅游的深度体验的游客为核心,以特色民族村寨为重点,依托环江风景带和江汉平原生态环境,开发乡村民族文化体验市场。人均日消费300元左右,平均停留天数2—3天。
三、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市场定位分析
通过分析实地调查的数据资料,我们得出目前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主要以学生,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居多,出游形式比较集中于结伴聚众和家庭温馨之旅,交通工具主要是自驾车,公交和地铁。客源地域结构呈现近域性特征,游者主要来自本市、本省、和周边省份如湖南和江西等。
1、以武汉市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体
武汉的乡村旅游应以武汉市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体,重点依托武汉三镇客源市场,大力开拓长江沿岸城市的客源市场,积极引导周边省份和城市的客源市场,努力发展国内其他地区的潜在市场。
2、以乡村文化体验休闲市场为发展方向
从乡村旅游者的行为因素来细分,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应以乡村观光市场和农耕劳作参与市场为基础,重点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市场和乡村文化体验市场。对于武汉乡村旅游的产品设计来说,要在对乡村观光产品和农耕参与产品加以完善的基础上,重点深入延伸发展武汉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产品以及乡村旅游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紧扣“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劳作参与=乡村旅游”这一乡村旅游产品的精髓,打造集观光、参与体验、文化渲染于一体的综合产品体系,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层次需求。
四、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营销对策
1、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产品策略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忙的人们,渴望远离都市的繁华,到宁静的小乡村去享受大自然馈赠的清新空气与淳朴而令人心情愉悦的田园生活。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一定要突出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要将现代文化与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并且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有旅游者就一定会有汽车,而为了不让完全现代元素的汽车破坏了乡村景区的整体古典美,我们可以搭建一些稻草棚或者麦秸垛作为隐形的停车位,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游客的停车之忧,又给乡村增添了一道自然之景。同样,加油站,汽修站,便利店等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改造措施。
乡村旅馆可吸取现代旅馆的管理方式及内部设施,但外形要做得具有乡村特色,比如要有瓜棚小院,要有篱笆围栏等。整齐而又复古的篱笆院等等都会让游客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让游客时时刻刻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安逸与快乐。乡村旅馆的待客之道也要体现出淳朴民情。
乡间饭店不论从装修上还是菜谱以及服务上,都应该与城市饭店有所区别,既要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情画意,又要有“故人俱鸡酒,邀我至田家”的洒脱不羁。可以设置农村化的菜谱如叫花鸡、外婆下饭菜等。也可以让客人自主下厨现采现烹,吃到自己煮的真正的柴火饭。
2、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价格策略
合理的价格决定着旅游者购买的意愿,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双方是否交换成功、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否能够实现的重要因素。价格策略是指企业通过对顾客需求的估量和成本分析,选择一种能吸引顾客、实现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影响定价策略的因素包括供给和需求以及竞争对手的定价。因此,武汉乡村旅游产品的种类、档次水平、市场份额、产品的价格弹性以及其他地区类似产品的价格水平都是定价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依据。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产品的定价决策应该是以游客为导向,分析潜在游客的需求、并采取迎合消费者心理的定价策略和方法。武汉市的乡村旅游产品可以采用价值导向和心里导向定价法,在了解游客对竞争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以及不同类型游客群体对同一旅游产品的价值认定基础上,根据游客对产品的认知价格来定价。
(1)季节性差别定价。季节性差别主要是对在旅游淡季购买旅游产品的游客给予价格上的优惠。旅游产品有旺季和淡季之分,乡村旅游也一样,一般来说,春夏季为乡村旅游的旺季,秋冬季则为淡季。所以根据旺季和淡季制定两种不同的价格,如淡季定价比旺季偏低,淡季可以给予顾客更多的折扣,或则开展特价大酬宾活动等,以此来吸引游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整年旅游需求的稳定性。
(2)游客类型差别定价。不同的顾客群体对产品的价格有不同的心理反馈,对产品或服务也有不同的价格期望。在对武汉市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定价时,必须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准确地判断出游客类型,进行差别定价。比如:给团体游客或者预约客户予相应的优惠,学生凭学生证享受折扣优惠,老年人持老年证享受折扣优惠,针对不同经济基础的游客制定不同级别的优惠套餐等。
3、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分销策略
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主要是旅游社和大型旅游网站,旅行社拥有大量的客源,是旅游产品销售的最佳渠道。如武汉的九峰山深林公园目前就需要与其中间商即周围的大型酒店或者旅社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邀请中间商免费来景区考察体验,得到中间商的肯定,使其愿意为景区做宣传,愿意与景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准确定位,然后制定合理的价格,对旅游中间商经销不同数量的旅游产品实行不同比例的价格折扣。争取能尽快打开市场,从而能推动景区的快速发展。
武汉市乡村旅游产品还可以直接提供给游客一些小物件,借助社区宣传栏和楼宇电梯的海报、展板流动展示,把旅游宣传册、DVD等旅游促销品投放入户,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直接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传递给游客。通过免费向公众发放旅游纪念品、文化衫、景区宣传册和景区地图等来达到宣传和吸引游客的目的。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新兴的手段进行营销手段上的创新。
4、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促销策略
旅游促销的实质就是要实现旅游营销者与旅游产品潜在购买者之间的信息沟通,而如何实现乡村旅游景区与旅游者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乡村旅游景区营销的难点。促销的目的是引发并刺激潜在旅游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所以只有通过大力度的广泛的宣传与推广,才能将武汉的乡村旅游产品展现在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面前,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并有新意地向顾客宣传武汉的乡村旅游,才有机会激发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对于武汉本地市民,可以对其开展“爱我大武汉,游我武汉乡”活动,激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对拥有武汉一卡通的游客在景区住宿等方面给予一定额度的优惠。在传统节庆期间,可在乡村旅游网站上向武汉市民发放“电子优惠券”。对于非武汉本地客源主体,可以在周边地区设立一定比例的服务宣传站点,例如在周边城市客流量较大的景区发放武汉远城区乡村旅游的宣传册、旅游图、明信片,给予游客“游两天送一天”、“多游多送”、“规定期间内住宿餐饮相应折扣”等各项优惠活动,积极宣传专属武汉风格的乡村旅游。其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出游上为游客提供便利和优惠。也可以学习国外一些城市的做法,通过酒店宾馆、交通窗口、会议中心等地,向来武汉旅游的外地游客,免费发放“武汉乡村旅游卡”,凭卡消费可以在部分乡村旅游地享受一定的优惠折扣。
(注:本文属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jyte029。)
【参考文献】
[1] 朱习芳:武汉打造三大乡村旅游板块,5年内旅游收入可达35亿[DB/OL].荆楚网站,2010-12-18.
[2] 李云:苏州市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8).
[3] 果文力、邓少初:浅析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2(1).
[4] 韩丽、段致辉:“乡村旅游开发初探[J].地城研究与开发,2000(4).
[关键词] 广西 特色旅游产业 主要问题 对策
特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依托一定条件或民族特色,面向特定客源发展起来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参与性较强的旅游形式。特色旅游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并成为全区国民经济的一个特色产业。但在2000年以后,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滑坡”的现象。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广西怎样更深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争创旅游强省?是当前发展广西特色旅游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为了寻找广西特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从经济效益总体情况、需求、供给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广西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1.经济效益总体情况
自1995广西推出“中国民俗旅游年”以来,全区接待量、外汇收入量、旅游总收入都大幅提高。综合各项指标,广西在全国属于中游水平。虽然广西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比还是落后,具体表现在:2000年以后,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及国际外汇收入分别由第6位和第10位下降到了2006年的第9位和第14位,落后于四川、云南、浙江、山东等省;旅游占全区GDP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由8.31%下降到了2006年的7.57%(见表1、表2)。可见,走上特色旅游产业道路后的广西发展速度远远不够。
以上资料来源:历年《广西统计年鉴》整理
2.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客源变化不大,我国港澳台始终排在第一位。虽2006年我国港澳台接待游客量64.62万人次较2001年的71.74万人次还要低,但其仍是广西传统的重点客源市场。从2001年~2006年我国港澳台及东盟入境人数变动趋势来看,东盟旅游者已累计至40万人次,同比增长13%。可见,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自东盟国家的游客数量有着显著的增长。而随着我国广西区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深入,东盟国家的市场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广西整体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强的游览性,但在广西旅游局课题组2007年7月~8月间对南宁、桂林、北海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出,旅客的停留时间不长,停留时间在一晚以上的只占到了45.2%。这说明,如何形成区内产业联动,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已成为广西特色旅游产业进行产品设计,以及开发特色旅游路线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据问卷抽样调查统计显示,游客对广西旅游资源认识主要集中在山水观光91.3%和北海银滩83.5%,其次是民族风情53.7%和少数民族庆典活动46.9%。而文物古迹、文化艺术仅分别占14.3%和21%,说明广西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远远不够,人们的认知度远低于其它项目。所以,加强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广西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非常必要。
3.旅游市场供给分析
截至2006年,广西已有旅游企业1008家,位于全国第17位,与广西所具有的丰富资源相比较,旅游企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发展空间;旅游从业人数75388人,位于全国第13位,可见广西的旅游企业在人力使用方面不具有优势;旅游企业固定资产1360542万元,位于国第11位;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0.06万元每人,全国排第24名,与其他地区相比,排名靠后。因此,广西特色旅游业经营管理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的熟练程度等与其他省份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尽快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成为发展特色旅游的迫切任务。
二、广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1.旅游特色有待进一步开发
广西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和精心组合。比如长期重自然资源、轻人文资源,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等等;广西各地相继开发不同民族的民俗旅游项目时,不重视发掘这些项目的民俗文化内涵,往往只向游客展现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歌舞,而最有特色的生活民俗、工艺品制作、民间绝技、民间建筑等传统民俗文化却远没有得到挖掘和反映。从而导致了游客在广西旅游时间短、经济效益不高,对广西文物古迹、文化艺术的认知度低的现象。
2.宣传力度不够,产品知名度不高
相对来说,广西对本地区特色旅游的资源和产品缺乏宣传力度,甚至很多具有区域特色处于“待在闺中人未知”的状态。由于旅游营销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以及针对性,从而严重影响了广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速度。
3.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不足
近年来广西交通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交通建设远没能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如航空方面航线少、班机运力明显不足;公路铁路方面,中心城市到各县市旅游景点往往“只差一步到罗马”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很多民族县、乡在群山环绕当中,山美水美而道路不通的现象屡见不鲜。
4.培育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
特色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旅游专业人才。虽然目前广西旅游从业人数已达76822人,但整体素质不高,受过系统旅游专业培训的人员不多,适合国际旅游者需求的人才更少,这就造成了一些旅游景区景点缺乏创新和持久的吸引力。
三、发展广西特色旅游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培育特色旅游新品
广西是壮族主要聚居区,民族文化特色较为鲜明,为此要突出民族特色。首先,在民族文化特色上进一步挖掘、提炼,以满足游客个性化的要求。如南宁现有的青秀山风景区、民族文物苑、伊岭岩等景点可进一步开发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节目,特别是要建设反映少数民族风情风格的建筑物。同时,积极培育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把现有绣球产品、壮锦产品提升档次等等,使广大旅游者充分领略壮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底蕴与特色。
2.扩大宣传力度,树立产品形象
借助各种媒体,继续发展和创新“广西旅游大篷车”的宣传促销形式。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契机,加强广西特色旅游在东盟各国的宣传与合作,提升广西在东盟各国的国际知名度。此外,加快完善“广西旅游在线”、整合“新桂网”、“南宁旅游信息网”等广西大型旅游门户网站,并与国内知名网站合作建立超级链接,促进网络预定中介公司的建设。
3.旅游品牌联动,促进旅游发展
广西具有六大旅游品牌: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德天瀑布――“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北海银滩――“中国第一滩”;百色天坑――“世界最大天坑群”;民族风情――“刘三姐的故乡”;红色旅游――“百色风雷,两江红旗”。加强六大品牌的联动,就是要注重宣传和促进客源互荐的联动,以此增加游客在广西逗留的时间。此外积极组建精品路线,以一个主体知名景点为主体,以旅游线路连接为载体,以“线”连“点”,发挥强势旅游目的地辐射作用,以增加整体的经济效益。
4.加大旅游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后
长期以来,资金投入缺乏是广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此,广西应积极借鉴云南等旅游进步较快省份的经验,依靠市场化运作,推进资金渠道多元化,如积极鼓励以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投资经营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也可以考虑发行广西旅游债券等等。
搞好广西特色旅游,交通是关键。完善现有的航空、铁路、公路、航运设施并与周边省衔接,配套建设好交通沿线站、场的休息、餐饮、购物服务区。增加和开辟停车场、公共汽车站和特色旅游专用线路。加快城镇至各旅游景点的公路建设,特别是比较偏远的民族乡村。开通北海至越南下龙湾的海上航线,并延伸至北部湾各主要旅游港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