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旅游市场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

第1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引言

辽宁省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是以沈阳、抚顺、本溪、营口、朝阳、丹东等土地面积广阔,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为主体,在对其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后,这些地区皆有着宣传力度不够,未能形成气候、特点不鲜明的困惑。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是对辽宁省乡村旅游的现有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辽宁省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发展定位不明确,发展时间短,很多景区都处在未能形成稳定客流的刚起步阶段的结论。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章,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做出应对的策略并指出其发展的方向,其功能上的转型突破必须以迎合大众旅游需求为考量,在餐饮、住宿等设施上应抓住乡村本土气息这一氛围。第三部分第五章结合实地调研访问及充分分析调研内容后,对乡村旅游新业态下的辽宁省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是以什么样的方向去定位自己的,面临哪些机遇,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政府的统一筹划。我们的环境分毫不差,但能否抓得住时间,抢占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先机,这将是辽宁省旅游的一大突破。

一、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从数字统计的情况来看,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并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与其它乡村旅游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省份相比,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在基础配套设施的搭建,乡村旅游服务机构的引导与监管,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等方面还面临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具体的表现在辽宁省的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并不突出,游客对辽宁省乡村旅游的整体评价满意度并不是很高。这些问题暴露出了辽宁省乡村旅游在发展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是其在今后需要大力扭转与调整的主要方向。东北作为我国的一个宝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辽宁沈阳现阶段更加注重对乡村旅游业的开发,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精神生活。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人们往往想要去乡村环境来感受最纯真的自然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发展城市,必然注重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不仅仅是对一些生态环境进行建设和保护,更是让游客们去亲自体验回归的快乐,电台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正是对乡村旅游的大力宣传,正是现如今最受欢迎的旅游方式。

二、辽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村旅游本身存在游客参与性、体验性强,服务价格低廉等特点,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但辽宁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实质性问题。例如,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是其基本的原动力,尤其是在旅游资源不断同质化发展的今天,将旅游产品进行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乡村旅游市场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政府没有出台有力的政策手段,没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导致经营秩序不规范。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市场调查,设施设备不齐全,规模较小,组织较松散;往往造成盲目开发,重复雷同,活动内容单一,特色不突出;经营者和旅游区居民等普遍素质较低管理和经营意识匮乏,又没有专业的管理培训,明显跟不上市场对其的发展经营要求。保护力度不够,不能充分认识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和民俗文化遗存的易损性,导致环境和民俗受到冲击。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品牌,吸引力不强,受季节影响大,效益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旅游服务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在客源上,多以自驾游客为主,客源地存在局限,急需疏通宣传渠道。各地区政府主导定位不明确,各市⒉畈黄耄很难形成整体战略联合。

三、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部门支持、农民主体、市场运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着力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特色产品,扩大宣传推介,加强行业管理,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规范化工程”。建设一批农业旅游示范区、特色旅游乡镇、村,即培育打造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特色旅游乡镇,旅游地区的发展不仅要注重自身的环境,还应该对餐饮、住宿等环境方面加以管理,为提升辽宁省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如今旅游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充分的认识到旅游形象打造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我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就是指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和实施,例如旅游区内的水电以及道路等,这些都是旅游基地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不仅如此,乡村旅游一般都远离市中心,所以想推广自身的旅游产业,就一定要注重做好前期的宣传工作,要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乡村旅游所在的位置,这种宣传性的工作也是属于基础性的建设,会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保障。

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力度。要引导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周末观光、短期度假、农事体验等活动,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客源市场。随着我国旅游在世界上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会来参加各种旅游活动。这就让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从国内逐渐的走向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载体与媒介,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将会获得很大的提升与进步。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海外游客来我国进行旅游,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也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四是积极举办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辽宁省44个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构成了“满韵清风,多彩辽宁”主题,这些都成为重要的特色乡村旅游节庆资源。要积极支持、引导具有一定条件的节庆活动上升为县、市、省乃至国家级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目前据调查营口市冰泉山庄乡村旅游度假点开展乡村旅游节,该节事活动得到很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五是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住宿、餐馆、娱乐、购物等标准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A 级景区。伴随着乡村旅游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程度的不断提升,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从服务质量层面来进行手段与水平的提升已经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议题摆在了辽宁乡村旅游发展面前。因为,在今后的旅游市场的竞争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包括旅游从业者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是辽宁乡村旅游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关键之所在。

六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要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富有辽宁地域特色的农事产品、服饰、手工艺品、特色食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乡村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对游客过往的消费旅游记录进行分析,然后,从其基本的需求特点出发来制定个性化的特色旅游产品的定制。例如,游客在过往的旅游记录中,比较倾向于购买具有原生态蔬菜水果等特点,那么在下一次的旅游线路的设计方面可以推荐其进行乡村体验旅游。这种基于游客旅游心理诉求的旅游产品的私人订制,在很好的满足了游客旅游诉求的同时,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游客对旅游企业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七是继续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立能够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乡村旅游业开发的重要性,辽宁省有着东北地区的民族特色,如果能够加强对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建立,将会更好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实际的乡村环境建设中,人们一定要注重对城镇风貌的设计,避免现代化的时尚内容,很多时候人们去乡村地区游玩,更加注重的感受乡村的自然气息,所以结合结合农村林权、宅基地、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进行改革试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八是坚持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方向。乡村生态旅游就是新农村的新产业与新经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心态和谐、农村人际和谐、城乡区域和谐、农村产业和谐。要以生态资源要素,如景观、环境、科技、文化、产业、产品、服务、消费等为内涵,以生态文明为基础,通过生态旅游的生态、经济、社会服务,使乡村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只有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旅游生态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将“乡土味”、“地方性”、“民族性”视为旅游行业发展的核心,才会更好的提高市场旅游的生态品质。

四、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

(一)政府主导开发

政府的作用主要通过决策、协调、立法、政策、引导和宣传等手段,为旅游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政府主导可以通过引导组织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体包括:

1.景区主导、社区参与型。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吸收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社区参与旅游是实现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它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政府扶持与引导下,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而且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

2.政府主导型。政府作为一个权威部门,就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和观察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然后选择合适的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这些都可以更好的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大力的支持,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政策方面都应该给予旅游产业更多的支持,这样才会让旅游产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公司主导型。即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指导、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

(二)乡村主题旅游开发模式

在辽宁省乡村旅游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要从辽宁省自身的发展优势与发展特点出发,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旅游发展模式,来进一步拓宽其在旅游发展层面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例如,通过特色的农事旅游项目来吸引外来游客,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各种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餐饮与住宿在整体旅游业中的竞争能力,保持乡村旅游新业态的活力,大众的吸引力重点仍然在优美的乡村环境及具有新、奇特点的项目活动中。乡村旅游不能局限定位于旅游市场中的“老年人”,它必须重新点燃活力,形成丰富的乡村“水环境”,而不是一想到乡村旅游,让人浮想于脑海的是大妈们的广场舞,而应是幽雅天鹅湖形象。乡村旅游形象的转型将是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关键号召力。

(三)城乡互动的开发模式

城市与乡村是相互影响的,在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城乡的互动与联合。一方面,充分体现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之间的联动关系,发]乡村在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层面的天然优势,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后需支持与保障;另一方面,借助城市在人才、技术、基础配套等方面的优势,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助力。具体来说,辽宁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发挥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优势,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以都市生态农业作为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产业依托,提高乡村旅游的抗风险能力。

五、辽宁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和机遇

(一)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辽宁地区属于东北的发达城市,其中沈阳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其中还包含着我国皇帝所居住的寝宫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热爱上了辽宁,其中阜新、喀左、辽阳等地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乡村生态环境较为良好,不仅如此,人们对于新鲜的旅游事物也有着更多的认识和理解,最求原生态生活模式,很多人们开始对乡村旅游产业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将会更好的提升我国辽宁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更多丰富的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2.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辽宁交通便捷。辽宁地区是我国交通较为便利的一个城市,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辽宁省与我国各个一线城市之间有着十分便利的高速公路,这将会为其他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提供更多的方便。不仅如此,辽宁省的一些乡村地区几乎村村都通有柏油马路。并且省内具有非常稠密的铁路干线,方便的交通能够推动辽宁地区旅游产业实现高速的发展,也会推动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二)发展机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关于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的通知为有效实施农业旅游丰收计划,进一步发挥农业旅游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全省实际,特提出主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强化全国性农村改革试点示范作用,发挥其溢出效应,形成覆盖农业各种业态的旅游示范点体系。

六、结语

第2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对策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907万人,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的精神,中国高校2020年前毛入学率达到40%,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将进一步增大。如此大规模的人群将成为旅游市场上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现状

大学生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同学或朋友外出旅游,12.3%的大学生在寒假和家人一起出游。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生性好奇。并且随着高校大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学习越来越紧张,大学生想通过旅游的方式缓解压力的旅游动机就会越来越强烈,出行的几率就更大。

面对旅游市场如此大一块“蛋糕”,旅游企业并没有十分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合理有效的开发一直是旅游企业特别头疼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大旅行社不重视,营销力度不够,中小旅行社又欠缺相关产品,大学生一直很难参团出游。

为此本文着重在探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的角度出发,最终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相关的意见和策略。

二、探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旅游时间相对集中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如学分制实施后高校甚至在周末都安排学生有课,大学的教育方式使得大学生的空闲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大学生想集体出游的时间就难以形成。另外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课余之外的大学生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慢慢,为考证、培训等忙活着。所以大学生的出游时间一般都集中在寒暑假,这与旅游行业的旺季就重叠在一起,所以旅游企业一般很少问津这块叫好不叫座的“鸡肋”。

2.大学生旅游市场消费水平较低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大学生出游的花费主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力。因而,大学生决定出游时总会首先考虑价格,其消费主要以吃、住、行等基本消费为主。对于进店购物,这是大学生最讨厌的旅游行为,这就与旅游企业通过购物来弥补团费的运作模式产生巨大的冲突。

3.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游客压力更大

虽然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是成年人,但由于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入校前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成长起来的,社会阅历少,再加上大学生生性好奇,喜欢冒险,在旅游过程中会脱离团队自己活动,危险性就大大的增加了。虽然是成年人,但是由于大学生特殊的身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必将涉及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层面,因而大学生旅游时的安全问题比其他层次的游客压力更大。

4.大学生旅游旅游市场杂乱无章

大学生旅游以自助游为主,现在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较强,注重旅游途中的感受,不愿受限于旅行社的线路和时间安排,尤其反感旅行团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所以一些具有生意头脑的在校生或者社会人士就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在周末或者黄金周的时候组织自助游线路,以非常低的价格吸引大学生。这种线路往往只包含来回车费,而组织者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租用一些安全系数很低的车辆,也没有购买保险。有时候热门线路会有好几个组织者,这些组织者为了招揽更多的旅游者,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组织者都是个人行为,一旦发生纠纷大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

三、解决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好校园营销

(1)将校园营销与大学生课堂相结合。与高校教学部门合作,将课堂内容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使得课堂更生动活泼的同时,旅游企业也有生意可做。比如在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向高校推荐红色旅游线路,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考察;可以向农林动专业的大学生推荐乡村旅游线路,使大学生更直接的体验农村生活,产生更浓厚的专业兴趣。

(2)加大旅游企业在高校的宣传力度。目前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主要以网络为主,或者从亲朋好友处获取。而旅游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因而在宣传及广告方面几乎没有投入。旅游企业应该加大向大学生宣传的力度,通过在校园内发放旅游传单、宣传海报、赞助学生活动等途径,使大学生加深对旅游企业的认知度。

(3)到高校开设旅游讲座,普及旅游知识,以培养大学生对旅游企业的忠诚度。

也许大学生对旅游的理解仅仅为简单的吃喝玩乐、游山玩水或者探亲访友,而缺乏对旅游真正意义的理解,旅游企业应该主动的到大学校园开展旅游知识讲座,向大学生普及旅游知识,提高大学生旅游审美能力,使得大学生能认识到旅游还是一种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高品位的活动。并且通过讲座宣传企业的文化,提高企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知名度。虽然目前大学生消费能力较低,但他们毕业后将会是企业很大的潜在客户群,如果他们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并十分认可旅游企业的文化,将会在他们毕业后成为旅游企业的忠诚客户。

2.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特色线路

(1)旅游企业应从根本上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应树立“薄利多销”的营销理念。虽然大学生旅游利润不高,但毕竟这个市场的规模是在是巨大,因而企业应该有专人负责,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根据大学生的旅游意愿设计线路。

(2)与高校学生社团合作,使大学生参与到线路开发中

旅游企业除了进行市场调查以外,还可以通过学生活动使大学生自主参与到旅游活动的开发中去。如在大学校园举办旅游线路设计大赛,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线路,并评出“最具人气线路”等奖项,对于受同学欢迎的线路加大推广力度,争取更多的大学生参游。

(3)开发大学生自助游无法成行的特色线路,吸引喜好自助游的大学生

喜好自助游的大学生同时也是出游能力最强的大学生,因而要吸引他们参与旅游企业的团队旅游,就必须有他们无法自己到达的线路,如将工业旅游与就业游相结合。工业旅游一般不接待散客,大学生也无法自己联系,所以旅游企业可以借助企业的网络,与一些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同开发工业旅游。并且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情况,可以将工业旅游与就业游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到异地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了解城市的环境、消费水平等等,甚至能安排这些著名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的高层与大学生座谈,提前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

3.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特别强的群体,因而旅游企业应该给予大学生旅游团队配备经验丰富的导游人员,在旅途中还应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赢得大学生的信任。

(2)开发具有特色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大学生外出旅游虽然花费不会太多,但都会习惯给家人、朋友赠送旅游纪念品,因此导游人员应在合适的时间带领团队到商店采购价格不高、质量保证、旅游商品符合大学生审美标准的纪念品。

目前还很少有旅游企业去认真重视这一庞大的市场群体,对他们来说,只有先开发、占领这一市场,才能抢先赢得了巨大市场的机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使企业能处于同行业的领跑地位。

参考文献:

[1]网上资料

[2]周晓梅: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分析,[J].工商管理,2009(5)

[3]马东升郑向敏:大学生旅游市场再认识及其营销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08)

第3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关键词:乡村度假产品;开发要素;开发模式?

    1 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概述?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虽然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度假、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我国乡村旅游出现得比较晚,萌芽于20 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乡村旅游度假现象和产品则出现的更晚,2001年前后,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中老年退休人员到乡村进行短期度假行为,可以视为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开端。而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也渐次出现。如乡村度假中心、乡村度假庄园、乡村度假公寓、乡村分时度假等。?

    2 乡村度假旅游的意义?

    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正受到热捧和支持。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乡村度假旅游更是受到政府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因为乡村度假旅游不仅能够缓解乡村地区的衰落问题,包括乡村居民收入、就业、公共服务、教育、社区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移民潮(由乡村向城市迁徒);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诸如自然的生态环境、原生性乡村文化、淳朴的社区氛围、与世隔绝的谧静体验、远离工作压力的生活方式等等;以及伴生而来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交流与提升。在这种意义上,度假旅游乃至乡村旅游被公众和政府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乡村发展。它们也因此被认为是乡村发展的“万能剂”。?

    在我国,基于政府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背景,乡村旅游也被提升到了上述高度,乡村度假旅游虽然是新生事物,也被有关专家学者提升到了解决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国内外专家的论述来看,乡村度假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区域经济增长。表现为乡村度假旅游者在乡村地域内消费所带来的区域直接经济增长、当地居民提供服务或接受雇佣而形成的直接经济收入以及受产业溢出效应和经济乘数效应而形成的区域间接经济拉动。?

    (2)社会文化发展。包括乡村人口的回流、公共服务的改善与提升、地方居民素质的保持与提升、地方传统手工艺和特色技能的保护和复兴、地方民风民俗的保护与再现以及由于社会文化交流所带来的新兴社会文化现象等等。?

    (3)环境保护与改善。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持,地方政府和居民将自发形成环境保护观念以及环境改善的动力,虽然有时这种动力会给原生乡村环境带来反作用。?

    然而,乡村度假旅游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和研究者们的过分夸大,使得地方政府或开发商往往忽视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特性而盲目发展,也会给乡村旅游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加剧乡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引起乡村原生环境的建设性破坏等等。所以,对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仅要关注乡村度假旅游带来的利益,也要分析可能带来的不利,从而扬长避短,使得综合效益最优化。?

    3 乡村度假旅游产品类型?

    3.1 国内乡村度假产品类型?

    虽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乡村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

    庄园式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指依托乡村特色庄园来开展旅游度假活动,它往往位于城乡结合部,邻近风景区或乡村景区,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交通网络;庄园与乡村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其档次也较高。这种庄园式乡村度假产品以北京为常见,如北京密云红酒庄园、白领庄园、金色四季田园休闲度假村、大苑村休闲度假村等。?

    (2)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

    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是指结合分时度假房产来开展度假旅游活动的产品方式,在产权上,旅游者拥有部分产权,在经营上,由开发商或运营商进行经营管理。考虑到房产的特性,这类度假产品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或交通条件较好的乡村,且具有良好的服务设施,且空间上与周边环境或乡村、设施相融合,其档次为中高档。这种分时型乡村度假产品以海南为常见,如海南天来泉、中南森海湾、海口新世界、博鳌分时度假等。?

    (3)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

    公寓式乡村度假产品是指在乡村范围内建设度假公寓,旅游运营商通过出售或出租的形式向旅游者提供度假产品的旅游方式。它一般位于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淳朴的偏远乡村,从而在空间上与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隔绝性。其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档次偏中低。这种度假产品以杭州地区为常见,如杭州山沟沟、千岛湖家外家、临安天目云溪、红灯笼乡村家园等。?

    3.2 国外乡村度假产品借鉴?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其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是在游客旅游需求的基础上,由观光农园等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扩展和延伸而来,如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等。?

    (1)法国。早在1855年,法国有一位名叫欧贝尔的国家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区农村度假。目前,法国有1.6万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休闲度假,乡村农业休闲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每年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四分之一。?

    (2)意大利。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截止1996年初,意大利全国20个行政大区,已全部开展了乡村度假旅游活动,为“绿色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农庄已达7500个,尤以托斯卡那地区更为突出,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达到20万人以上。?

    (3)德国。德国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形式是休闲度假型的“度假农庄”和“市民农园”。“度假农庄”主要是吸引游客前往农场度假,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住在农家,使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游客对象多是全家旅游和夫妻旅游,60%的游客一次停留在“度假农庄”一周左右,有一半的游客每年有2-3次的度假农庄游。?

    (4)美国。早在1941年,美国农业旅游开始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是“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经营。到197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观光度假,仅在美国东部就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较多的专门用于观光旅游的牧场。?

    3.3 乡村度假产品发展新动向?

    随着乡村度假旅游的发展,目前旅游市场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动向。?

    ①新的产品形态。如成都郊县的郫县鹿苑会所,就是一种以“博物馆+住宿”类型的新形态。

    ②新的组织形式。如海南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一种以俱乐部制的乡村度假新组织形式。?

    ③新的度假主题。如宁夏玉泉葡萄庄园,突破传统休闲度假主题,以葡萄酒为主题,集生产、研发、旅游、教育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庄园。此类新的度假主题还有香料庄园、草莓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4 基于市场的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开发?

    4.1 乡村度假旅游市场研究?

    当前,度假旅游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中的一个热点。乡村度假旅游也因其物美价廉的产品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乡村度假成为了仅次于海滨度假的第二大度假产业。以法国为例,1998年,2/3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44%)。近几年,法国乡村每年接待的200万(其中1/4 是外国游客)国内外游客中,50%是中高级雇员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客非常稳定。据法国小旅店联合会统计,近7年来在度假中一直采用乡村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44%,主要采用这种度假方式的度假者占72%,更有15%的度假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在英国,约90%的农场都提供旅游住宿服务,25%的度假是在乡村度过的;在意大利,乡村度假经营被作为乡村农民生计的补充甚至是主要来源,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和度假经营的企业。在美国的夏威夷,2000年全州有5500座农场从事乡村旅游,全州农业旅游产值中1/3农产品来自度假客的直接购买。?

    近年来,我国以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旅游呈逐年增长态势。2000~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公民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旅游年递增分别为16.8%、17.7%和19.1%。根据邵祎和程玉申对国外度假旅游双轨现象的研究,及王莹对杭州国内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我国的乡村度假旅游是以短期度假的市场需求为主,大部分旅游者度假逗留时间小于3晚。?

    根据国外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经验和国内目前乡村度假市场需求调研分析表明,我国乡村度假旅游的消费需求和市场逐步形成,其开发时机日渐成熟。同时,我国城市数目众多,其中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以上的达到34个,百万以下的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超过200个,这将形成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巨大的客源市场。?

第4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1研究区域

喀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北麓的喀什地区,是天山以南著名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优秀旅游城市,喀什市拥有阿巴克霍加麻扎、艾提尕清真寺等国家级文保单位,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6家A级以上景区。喀什市与乌鲁木齐、喀纳斯已经成为新疆三大旅游目的地,初步形成了香妃园、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老城等为核心的旅游吸引物体系;南疆沙漠公路游线、丝绸之路等区域型游线;及喀什噶尔老城游、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等目的地型游线。到2010年,喀什市全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旅游收入9.08亿元。尽管如此,喀什市旅游业仍存在旅游产品开发处于简单的景点观光层面,深入挖掘利用不够;国内客源市场的挖掘不足,旅游形象模糊等问题。因此研究喀什市国内地域客源市场的游客偏好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调查问卷设计及处理

针对游客在喀什市旅游印象的感知进行了问卷设计。其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人口和社会学属性,包括被调查者的年龄、来源地、收入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喀什旅游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在喀什的住宿、交通、消费等内容;第三部分是对喀什旅游产品、设施要素的偏好。问卷调查于2011年5月29日,实施地主要集中于喀什市游客比较集中的香妃园、艾提尕尔清真寺和喀什老城。期间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达到88%,问卷回收后借助于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了对应分析及频数分析,从而得到差异化客源市场与其市场偏好的相关性分析。

3对应分析

文中应用对应分析(CA)方法中的多重对应工具进行游客地域结构与偏好之间的研究。对应分析法为SPSS软件中的应用模块之一,通过主成分分析来描述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各水平间的相关性,用多维图示方法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9]。对应分析在旅游学中的运用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通过易于解读的聚类图示法来分析聚类数据(Javalgi,Whipple,1992[10];Dan,Seyhmus,2011[11]),因而对应分析法适用于游客市场类型解析、旅游网络分析等研究内容。我国的旅游学者也广泛应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旅游学的研究。如王迪云等(2010)运用该方法研究我国的入境旅游相关结构[12]。文中通过对应分析法来解析喀什国内客源市场的文化偏好、出游偏好、旅游要素偏好特点及其互补性。对应分析法综合了主成分分析和要点分析两种因子分析方法,不仅能够获取游客市场地域特征和偏好特征分类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两种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反映在相同的公因子轴上,从而使区域与游客偏好间的关系更为直观[13]。而且对应分析法能够把游客偏好分类的结果,直观的反映在因子平面的点聚图上。在点聚图中,离原点较近的偏好是游客市场的普遍性喜好,离原点较远的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市场的偏好,偏好点和区域点位置接近表示区域市场具有该偏好特征[14]。

结果与分析

1客源市场人口统计学特征

喀什游客市场调查中,男性比例为70.87%,但无明显性别差异。从年龄角度来看,中青年游客为喀什旅游市场的主力,其中36-45岁游客比例最高,占样本总数的40.78%。从职业差异来看,公务员/事业管理人员的出游能力较强,占到喀什游客比例中的近1/3,其次为企业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分别占到22.33%和17.48%。最后从受访者的学历构成来看,大专及本科学历为游客主体,占到样本总数的3/4。

2客源市场地域分布特征

将本次游客市场调查的市场地域结构进行归类汇总,大致分为喀什本地游客(喀什地区)、新疆游客(不包括喀什地区)、长三角地区、西部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等9大地域市场(表2)。其中,对广义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包括港澳地区)、东北地区(包括部分内蒙地区)的界定,考虑到旅游地缘的内生特征以及经济区的强大吸纳和辐射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有所区别[15]。从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西部地区、新疆地区和喀什本地市场仍然是喀什市旅游客源市场的核心,占到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比例的50%以上。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3大经济区具有广阔的市场腹地和强大的消费能力,是喀什市核心远程市场,三大经济区的样本数比例分别占到17.48%、11.65%和11.65%。此外,喀什市对台湾市场亦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台湾市场占到的比例达到5.83%。

3地域客源市场的景区偏好

从游客来源与景区偏好的相关性来看,第一排序轴(维数1)的惯量特征值为0.301,第二排序轴(维数2)的特征值为0.552,前两个排序轴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85%,对变量的解释性良好。由图1(左侧)可以看出,高台民居、喀什老城及中部、东北客源市场与第一排序轴呈显著正相关;客源市场喀什、新疆、环渤海、台湾地区的游客来源以及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老城和香妃墓与第二排序轴呈显著正相关,由此看出,第一排序轴一定程度上阐述了喀什市悠久的历史对特点地域市场的吸引力;而第二排序轴则从喀什的民族文化特色与客源市场的地域关系进行了解释。从行、列交叉产生的四维象限的点距接近度,可以解释游客来源对旅游景区的偏好相关性。由图1(右侧)所示,疆内、西部区域的游客对喀什噶尔老城和高台民居有独特的偏好,说明近程游客对喀什悠久的历史遗迹颇感兴趣。环渤海、东北片区的游客也较为钟爱于喀什噶尔老城和高台民居,这与其独特风貌及传统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吸引力有关。环渤海、珠三角区域的游客对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老城情有独钟,说明发达地区的游客对维族的活态生活空间颇有兴趣。而喀什本地及长三角游客对香妃墓的认知程度较高,说明香妃墓在本地具有颇高的知名度,但对外营销却并不理想。

4客源市场的出游目的偏好

从游客来源与旅游目的的相关性来看,第一排序轴(维数1)的惯量特征值为0.225,第二排序轴(维数2)的特征值为0.387,前两个排序轴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61%,对变量的解释性较好。由坐标轴的分类来看,购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观光游览旅游等要素与第一变量轴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图2),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客源市场的旅游出游经济能力;第二变量值正相关的要素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旅游、其他旅游方式等。此外,差异化客源市场的喀什市旅游目的差异的显著性明显,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的游客侧重于观光游客与宗教体验,并且随着援疆工作的强度加大,众多中西部及环渤海游客的援疆情节渐成为喀什旅游的诱发因素。珠三角的游客具有优越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休闲度假传统,因而对休闲度假情有独钟。而新疆、喀什的本地游客则侧重于商贸会议及探亲访友。

5客源市场的要素改善偏好

通过CA分析,受访的喀什游客对于娱乐、交通、餐饮、购物等旅游服务要素未来发展优先度相关性良好,从图3(左)来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惯量累计达到88.2%,其中,横坐标解释为喀什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旅游吸引物、餐饮、住宿和交通;而纵坐标相关性较好的辅助要素则包括旅游通信和其它要素。差异化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要素的未来期望来看,长三角地区游客市场和中部游客市场与喀什市的旅游吸引物和交通条件改善关联性高,说明在喀什市旅游吸引物的建设及交通设施建设中应更多关注于长三角市场、中部市场的游客需求。而新疆市场、环渤海市场对旅游信息服务及其它服务更为关注,期待喀什市未来能在旅游信息建设方面加大力度。对于喀什本地、近处西部市场及远程的台湾和东北市场而言,住宿和餐饮对游客的感知关联度较高,因而住宿和餐饮设施的特色化和优质化改善会极大提升远程和周边市场的游客满意度。

6客源市场的未来产品偏好

CA分析结果的惯量显示,第一、二坐标轴(维数1、2)的惯量分别为0.467和0.415,总和为88%,较好地解释了变量间关系。与第一坐标轴相关性较高地变量有康体旅游、商务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商务型旅游休闲方式;第二坐标轴相关性较高的变量有生态旅游、民族旅游与乡村旅游等观光型旅游方式。此外,地域市场结构分异对喀什未来旅游产品建设方向影响较大。图4显示,喀什地区本地游客及远程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台湾市场对观光旅游、购物旅游、民族旅游和乡村旅游更加偏好,期望未来喀什市开发更多的上述旅游产品;新疆及中部近中程市场则偏好于商务和生态旅游;而东北市场则对购物旅游、节庆旅游和康体旅游更感兴趣。

讨论

文中对喀什市重点旅游景区的游客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游客市场分异与旅游要素偏好的多重对应分析。通过客源市场的景区偏好、出游目的偏好、要素改善偏好和未来产品偏好的测算和分析表明:对于喀什市而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远程游客对喀什噶尔老城等历史文化遗迹较为偏爱,而近程的喀什地区、新疆地区则对香妃墓等区域知名景区更为感兴趣。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的游客偏好于观光游客与宗教体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游客对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较为偏爱,而本地游客则侧重于商贸会议及探亲访友。长三角市场、中部市场关注于喀什市旅游吸引物及交通条件的改善;新疆市场、环渤海市场对旅游信息服务的要求较高;而珠三角、东北市场等远程市场期望喀什市重点在旅游食宿要素方面首先进行改善。然而文中虽然对喀什市的重点旅游景区进行了研究,但样本量有限,缺乏对旅游宾馆、旅行社等其它旅游活动区工作人员及游客的细致调查。在对应分析的方法论上,对应分析方法是对样本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因素分析,未来根据对应分析方法的相关性结论,深入探讨游客偏好的深层次因素应成为学界的进一步开拓方向。此外,采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要素提升等方面的研究将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第5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一、引言

2013年,《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把乡村度假旅游提升到与海洋旅游、文化旅游并列的海南未来三大旅游产品。海南利用热带海岛优势,在滨海旅游方面已经先行一步。而近年来,随着休假制度的调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乡村游开始异军突起,成为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走在国内旅游行业前列的海南,也逐步开始把乡村游作为“主菜”来经营。

在这种大背景下三亚也应该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步伐,统筹规划发展方案,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寻求更好的出路。以往各地的实践证明,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带动农村的各个行业的发展,比如餐饮业、住宿业、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增加农村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促进城乡文化和思想观念的交流,增强相互了解,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三亚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状况

2009年7月,三亚市政府通过的《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出,将通过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新型产业的成长,开辟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并进而延伸来三亚游客的旅游空间。

按照规划设置,三亚休闲观光农业在总体上要形成“东西两翼蝶形伸展、中部纵向点片镶嵌”的发展格局。围绕着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乡村旅游功能区的开发,依次打造“亲近三亚之旅”、“浪漫天涯的魅力”、“将美丽进行到底”三大特色乡村旅品牌。

从区域旅游整体发展的角度,三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将坚持“巩固中部、开放东部、拓展西部”的战略,即以西部地区热带高效农业展示为基础,开发旅游胜地周围乡村特色旅游项目,逐步搭起连接东、西部乡村生态景区的桥梁;带动东部的乡村旅游线路从沿海向农场、种植园、产业基地延伸,建立开放型度假区;拓展西部乡镇旅游发展路径,挖掘地方文化的渊源,设计风格独具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

按照09年的《三亚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算,现在三亚的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已到中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离预想得到的效果还很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三亚全市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并不多,包括亚龙湾玫瑰谷、老马驿站户外俱乐部、新农村农家乐、槟榔河文化旅游区、小鱼温泉景区、凤凰花海以及三亚周边一些乡村开展的采摘项目等。(阳光海南网)

三亚经过多年的努力乡村旅游初具规模,分布在三亚市区周边的各个乡镇,这些乡村旅游项目每年分流着三亚部分游客。每到过年、寒暑假、五一、十一的小长假都有不少游客选择到市区周边的乡村去游玩。比如五月份这段时间正是三亚芒果成熟的时候,五一期间及周末都有许多游客到荔枝沟南新农场的芒果园或者到海棠湾林旺的果园去体验采摘的乐趣。眼下迎来了六月份,荔枝即将成熟,又会有新的一波采摘荔枝的没有的来袭,果农们也要为接待游客们做足了准备。

(二)经营规模小、景点少,经济效益差。虽然早在2009年三亚市政府就制定了关于三亚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至今已五年过去了,但是发展规模还是比较小,没有形成一条统一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目前三亚的乡村旅游大多属于企业或者农户自发组织经营的,尚处在发展初期。各个景点分布零散,没有统一组织,也没有旅行社专门提供的旅游路线。客源要靠自己去寻找,或者静等旅客上门。所以有些知名度小乡村旅游项目就显得比较被动。其中原因除了自身问题外,还有就是被三亚滨海旅游的光环所掩盖。近年来,三亚的度假酒店和海滨度假区发展很快,逐渐形成了海棠湾、亚龙湾、大东海和三亚湾度假群落。大多数人所知道三亚都是三亚的海,对于三亚的乡村了解还是比较少的。在滨海旅游的阴影下,乡村旅游的发展举步维艰,无论从政策上还是宣传关注度上得到的支持都比滨海旅游项目要少得多。

三、三亚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说到三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碧海蓝天。都以三亚的海为出名,所以三亚的乡村旅游被海洋旅游的名气所掩盖,在夹缝中生存,对三亚不了解的人很少知道三亚的乡村旅游。我们上各大旅游网站或者三亚的旅游官网看到的都是比较高端的滨海旅游度假信息,很难找到与乡村旅游有关的信息,信息传播不出去,当然就很难发展壮大起来。

(二)统一的规划程度不够,特色不鲜明

目前,三亚乡村休闲旅游基本上是以乡村企业、农民自主开发的为主,缺少统一、整体规划,设计项目时没有经过周祥的市场调查,没有发挥本地的特色,出现许多类似的项目相互抢夺游客资源。

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三亚农家乐旅游项目主要在市区周边,近年来三亚市政府为了支持旅游发展也修了不少连接周边乡村的道路,但是乡下的餐饮、住宿设施条件还是比较差的,比如餐饮上都是路边小摊贩为主。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期待不仅是观自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也不仅仅是体验到种田采摘果实的喜悦,更应该要完善住宿、餐饮、卫生、安全防护、停车场、标示解说、露营装备等配套设施。

(三)没能充分发挥热带农业和地方特色民俗文化的优势

随着三亚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三亚,对他们来说,来三亚不仅仅是来看海,除此之外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少数民族风情、乡村的风土人情也是能吸引他们感兴趣的游览景点。三亚不仅是有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而这些大都分布在农村,但是这些优势并没有完全加以挖掘来发展乡村度假。三亚市的建设是按照现代城市的模版来建造的,到处都是毫无特色的现代高楼。在乡村很多原始的、有民族风情的民宅也拆了建起现代化的小洋楼,毫无民族特色。乡村旅游缺特色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为扩大游客市场,要增加宣传投入。需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宣传,比如在旅游网站或官方网站上做一个乡村旅游的专题板块,让更多的人知道三亚不仅有海,还有美丽的乡村。

利用农村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等活动进行吸引游客,扩大宣传效果。比如三亚的热带水果比出名,其中种植比较多的是芒果,一到芒果成熟的季节可以组织果农们举行“三亚芒果节”的节庆活动等等。

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东起海棠湾西至崖城,打造一条或几条完整的乡村旅游路线,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二)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三亚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应该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来制定发展方案,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比如省外城市老年人群体就开发生态疗养度假型产品,城市居民期望回归田园生活,体验农耕文明的就开发农事体验型产品,增强旅游活动的互动性。逐步完善在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设施。

乡村游不像长途旅游,省时、省钱、又方便,周末就可以轻松出行,但游人大多选择景区就是因为其有着更完善的服务。乡村度假的游客少,除个人偏好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家乐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游玩项目比较单一和老套,同时也缺少特色。在这方面乡村旅游单位就不要盲目跟风,不要搞形式单一、雷同的旅游产品,应该创办有特色的餐饮、特色住宿、特色观光和特色娱乐等等。[3]

(三)开发热带农业旅游,展现黎苗民族风情

根据市场的需求适时的种植热带农作物和水果,充分发挥海南热带资源的优势。三亚的旅游者大多来自温带和寒带地区,比如国内游客以东北三省和四川省的居多,外国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的高纬度的国家。对于这些客人来说,热带风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不仅是热带海洋,也包括热带农业和雨林。

三亚的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主要是在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所以如果开发好这些民族资源,将会对乡村旅游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保护好民族特色不丧失,民俗风情不被破坏,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五、结束语

第6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论文关键词: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对策 

一、做好旅游支柱产业的科学定位 

本溪市共有208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赋予了本溪山、水、洞、泉、漂和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的旅游资源体系,几乎拥有中国全部的景系、景类和84%的景型。河流200余条,5公里以上的100多条,水库20多座,库容量60亿m3。森林覆盖率745%,原始森林7处,古树名木6000余株,洞穴20多个,冷热泉8处,地温异常带2处,风景河段4处,瀑布9处。旅游资源可谓高品位,可开发性强,因此充分利用好本溪市旅游资源,做好本溪旅游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在2009年,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政策意见,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用战略性和支柱产业来定位旅游业,可以说是目前对各类产业定位中最高的之一。旅游业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产业的民生特性,以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为目标。这种定位,对本溪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实现旅游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最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即将旅游业简单看作是吃喝玩乐,把旅游作为人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并非必需品和基本需求,这种观念对旅游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全社会崇尚休闲度假旅游的生活方式。要通过设立本溪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公务员在带薪休假期间,首选本溪景区休闲度假。领导带头升华现代旅游观念,把鼓励支持员工旅游休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红色旅游、健康旅游等方式,净化员工的心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凝聚队伍,和谐人际关系。同时营造出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整体社会环境。 

三、注重内涵式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到2015年,国内旅游年均增长10%,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这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旅游市场。我市要坚持以国内游为重点,通过发展入境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主题旅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满足老百姓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行交通的服务质量。在具体措施中,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等相关硬件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四、强化管理服务上的制度建设 

旅游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的自律,更需要依赖各种制度的规范。(一)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二)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五)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六)健全旅游资源环保制度。政府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职责,严格监督、检查和指导旅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经营活动,切实保护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确保本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做好与旅游业相关的设施建设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论是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还是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必须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建设和完善各旅游景区的通讯设施和设备,逐步实现主要景区和黄金旅游沿线无障碍通讯和通讯无盲区,确保旅游景区信息畅通、快速;(三)推进节能环保建设。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六、突出本溪旅游的多样化与特色化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是无止境的工作。(一)加速发展大众旅游消费产品,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建设1~2个大型主题公园,利用好本溪境内红色旅游资源。挖掘好道教、佛教等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三)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 

七、转变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旅游业在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引起物价上涨等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遏制旅游业发展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利用其正面效应服务于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我市的旅游业尚属于蓬勃发展时期,为此,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一)“政府不主干”、“政府不主财”,“政府不主宰”。准确界定“政府主导作用”的内涵,应体现在制定政策、完善旅游法制、搞好旅游发展规划、确定投资方向、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宏观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领导和协调,政府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促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在职能行使的手段上以法律手段为主。用法律法规管理规范旅游产业,以避免旅游管理的随意性和旅游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旅游产业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八、创新旅游传播和市场推广的手段 

第7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 旅游目的地 发展策略

一、研究背景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54万公里。随着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不断提高,便利的公路交通网使城市间以及城乡间的时间、空间距离大为缩短,驾车旅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大大提高。

西康高速公路是中国国道主干线、西部大通道包头 至茂名公路在陕西境内的一段,全长57公里,其中60%以上是隧道桥梁,总投资44亿元,将于2009年全线贯通。西康高速公路对安康市及沿线区域经济和布局的影响将显著而深刻,我国已实施的新休假制度也为旅游者创造了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届时巨大的旅游流将为安康旅游业创造继西康铁路开通后又一个历史发展机遇,安康市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应该及时做好高速公路开通后的准备工作。

本文以正在建设的西康高速公路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的陕南名城安康为例,探讨高速公路建设改善旅游目的地交通环境条件下的旅游发展策略,希冀为我国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当地旅游业发展策略提供可鉴之资。

二、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下的目的地旅游产品发展策略

1、针对旅游市场需求设计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对安康旅游地方性分析和市场调研显示,吸引旅游者前往安康的主要动力在于安康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安宁祥和的小城风韵以及较低的旅游费用,适合于人们在紧张的都市生活、繁忙的工作压力之下,渴望返璞归真,徜徉青山碧水之间,放松疲惫身心、休闲度假、修养身心的旅游需求。安康旅游应形成由休闲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会议公务旅游产品和奖励旅游、安康城市风情旅游、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和生态旅游等构成的高度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适应细分旅游市场的不同旅游需求和游客多层次的旅游需求,延长游客在安康停留时间和消费链,促使目前数量增长型、粗放型旅游产品向多样型、复合型、质量型旅游产品体系提升。

2、进一步完善目的地旅游基础设施

安康目前旅游基本设施体系存在主要问题是:住宿设施等级低、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旅游饭店布局不合理;区内交通较为混乱;景区医疗、卫生、通讯、金融服务等设施落后或尚未建立;停车场规划滞后;可供游客参与的购物与夜晚娱乐设施匮乏;旅游道路标牌设施奇缺;游客信息咨询中心未发挥应有作用;旅游信息网络覆盖面低、影响力小、信息陈旧;景区以及城市内公共厕所数量少、环境恶劣等。

为保证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旅游配套设施合理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要对客流、车流及消费需求做出科学的判断,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适当增加宾馆、饭店等住宿设施数量,提升服务水平和硬件设施。依托本地旅游饭店协会,提高酒店、娱乐部门的服务质量,提供标准化服务。在旅游高峰期对市内的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科学统筹管理,应对高速公路通车后住宿设施的需求高峰。

区内交通环境要保证使大量到来的旅游者能够进得来、散的开、出得去,以坚实平整的公路、规范清晰的交通标志牌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停车场、醒目方便的报警电话、集加油、购物、汽车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加油站等交通设施确保公路沿线的通讯畅通。编制清晰、准确的、集交通线路、旅游景点、食宿设施于一体的安康旅游交通图,便于自驾车旅游者做好行程计划安排;通过旅游服务呼叫热线向各客源市场安康旅游景区的旅游预报(包括各旅游景区客流量、舒适度以及天气状况和住宿情况),可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车站、饭店以及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要道等旅游者集散地,向游人提供免费取阅的旅游资料或配置触摸式旅游信息设备。建立设于进入安康的各交通要道的区域游客信息中心、设于旅游局或市内各大宾馆的城市游客信息与服务中心和设于景区入口处的旅游区游客中心等三级网络,向游客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要建立权威性旅游网站,除景点介绍、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广、酒店、票务预订以及游记外,还应及时准确地向旅游者提供综合的旅游交通图、路况、气象等信息和互动性在线咨询,这些对自主设计新线路的驾车旅游者非常重要。

3、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注重资源特色开发与资源保护

当旅游活动从传统观光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发展时,旅游资源已经不局限于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也跳出了古迹寺庙遗址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的范畴,一些社会资源、经济活动、产业活动、民情民风等均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节庆旅游、红色旅游、会展旅游、太空旅游等。旅游需求的动态性和旅游供给的区域特色导致旅游业在资源外延上具有无限性,存在于各类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活动内容之中,可以通过创意将其转化为旅游集成单元,融入到旅游产业链之中。

安康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表现在其保存较为完好的绿色生态环境和青山碧水的资源赋存中。已开发利用的瀛湖、香溪洞、南宫山等景区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旅游资源价值和文化底蕴,即将开通的高速公路沿线的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各县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挖掘潜力很高,而安康本地丰富多彩之民俗文化,如民居、语言、饮食习惯、婚俗、节庆、甚至安康人悠闲、自在的处世哲学和以陕南民歌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等,都可成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安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底,要坚持“保护第一,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把握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培育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区的生态旅游伦理,杜绝旅游资源和环境恶化,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4、提高旅游者满意度,塑造独特旅游形象

旅游目的地形象决非一个简单的旅游形象口号,而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系统,如形象定位及口号、行为形象、传播感觉符号系统、风情形象以及形象营销策略等。要成功提炼安康旅游形象口号,以廉洁高效、公正热情的政府形象、提供高质量服务与旅游设施的旅游企业形象和热情、好客、文明的“安康人”形象来塑造和谐的安康旅游形象。以青砖灰瓦、绿树繁花的色调和逍遥自在、怡然自乐的情调打造休闲、平和、市井、和谐的汉江水域风情,以格调统一的安康景区标识、旅游纪念品、交通用具、户外广告、建筑物的色彩和风格、旅游企业形象等传达安康自然、生态、美丽、健康的陕南小城的视觉景观形象。

在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前,要集中对重点客源市场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区、陕北区等以及毗邻省市,提前通过旅游形象广告策略、公共关系策略、网络媒介策略、亲情人脉营销和节事活动策略,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统一策划,对主要客源地集中宣传和营销,给目标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细分市场进行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宣传营销,通过参加旅游贸易洽谈会、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的旅游组织、邀请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组织和旅行社负责人来安康参观、联谊等形式进行安康旅游形象和产品的营销。

5、重视旅游商品开发

开发具有安康特色的旅游商品,如富硒绿茶、绞股蓝制品、富硒营养食品和药品、土特产、丝绸商品、根雕、盆景园艺、汉江石、食品、图书、安康名人书法作品、安康民歌、文化的音像制品等,突出其文化内涵、地域特质、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优化旅游商品的购物环境,打造安康旅游商品的品牌,提高其附加值,充分利用目前安康市内已有数家大型现代化购物中心的优势,努力营造舒适、优雅的购物环境并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使购物场所集购物、观光、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使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成为增加安康旅游总收入、扩大社会就业率、挖掘、保护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6、发展区内旅游,使旅游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并重

旅游业在促进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为社会普遍接受,在促进社会就业、陶冶国民情操、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新的休假制度的实行,人们将会有更多的短期闲暇时间,周末近郊休闲旅游具有广大的市场,旅游业要抓住时机,在区内交通环境不断改善的条件下,推动环城游憩带建设,大力开发城市―县城―近郊乡村周末短期度假旅游产品,可很好地解决旅游淡季时大量旅游资源和设施闲置的问题,更可提高城市文化层次和市民素质,丰富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促进城乡旅游和谐发展。

7、培育大中型旅游企业,增强目的地旅游产业竞争力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了一大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但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经营产品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低、专业旅游管理人才匮乏、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差、企业地域化现象突出、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缺乏旅游产品品牌等问题。要提高旅游业效益,就必须以必要的手段对目的地旅游企业进行整合,改善旅游投资环境,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资本为纽带,对旅游企业结构进行优化,引进新鲜血液,形成合理的旅游产业集群和企业规模比例结构,增强当地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旅游产业效益。

8、政府要发挥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政府要运用相关宣传、经济、法律等手段,在确定区域旅游产业定位、制定相关旅游政策和区域旅游规划、推广旅游形象、营销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信息平台、策划举办大型旅游节事活动、为旅游者提供有效旅游信息、开发建设配套旅游设施、创造良好旅游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以改善区内旅游投资不足和旅游设施落后状况、进行旅游业宏观管理、促进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培养旅游人才、保护旅游者权益等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9、开展陕南区域旅游合作

西汉高速、西康高速、川陕高速、十天高速和西康铁路复线等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必将极大改善陕南旅游交通条件,山清水秀的陕南旅游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产业发展带动力强,乘数效应明显,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对和谐陕西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陕南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陕西省委、省政府“陕南绿色产业突破发展”和“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发展陕南区域间互为补充的差异化旅游产品体系思想,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构建“大陕南”无障碍自驾旅游区是陕南绿色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途径,安康、汉中两市可在旅游市场调查、区域旅游形象定位、旅游线路开发、旅游市场营销、区内客源互送等方面突出区域间优势互补和进行旅游要素整合,并在合作成功后联合商洛市开展全面旅游合作,提升陕南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市场吸引力,联合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实力,凸现陕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竞争力,推动陕南旅游业飞跃式发展。

三、结论

高速公路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而国人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长也加快了旅游目的地高速公路的建设。旅游目的地在不断改善的交通环境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努力,在旅游目的地营销、区域旅游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形象塑造、旅游产业竞争力培育、旅游商品开发、区内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旅游目的地开发和建设,适应不断升温的自驾车旅游市场的需求,争取获得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欧越男、谢光秋: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旅游经济的可行性探讨[J].交通与运输,2005(12).

[2] 余蓉、苗维亚:浅谈自助旅游及其市场体系的培育[J].商业研究,2006(6).

[3] 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2006(6).

第8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主要问题对策

一、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晚,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服务层次和水平低,服务设计落后,流放产业的类型单一粗糙,对旅游景区、家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及传统节庆活动过分依赖,经济效益低等特点。正确认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是发挥以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

1、缺乏正确观念和认识,发展思路不清。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性质等知识了解不够全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把握不准,对乡村旅游重视程序不够,主导意识不强,未能形成系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观。其表现为农产经营理念陈旧落后,一些地方政府角色不到位,未能完全站在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将乡村旅游作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对乡村旅游的经营农户缺乏有力支持。

2、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规划。有些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缺乏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整体规划,一哄而上,盲目开发,造成旅游布局不合理,功能雷同,无法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不能有效发展;一些农民急于致富,既不做市场调查和投资分析,也不做产品规划设计,只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农田、果园、牧场、养殖场发展旅游,市场定位不明确,只利用了资源的原始价值,不能创造资源的再生价值,开发层次低,产品品味不高,因而逐渐衰落停业。

3、政策措施不到位。尽管以旅游促进“三农“发展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认识,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很不完整,甚至是一片空白,如投资开发优惠政策、保护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鼓励吸引外资政策等等方面,还有待于出台并完善。这些配套政策措施的滞后或空白,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4、监管力度弱。目前乡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地方农业部门和旅游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难的问题,常常出现“两张皮”现象,从而使旅游监管出现“挂空挡”现象。另外由于乡村旅游处于“小”、“散”、“杂”的局面,使得乡村旅游管理部门难以形成中心角色,监管力度较弱。许多旅游项目的开业、停业都较随意,居民旅馆、餐饮店等项目无证(照)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农户开办多年而极少上缴税费;有些政府对旅游项目考察不认真,跟踪管理不经常,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造成乡村旅游整体服务质量较低。

5、产品缺乏特色及品牌。我国现阶段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常规项目上,产品单一雷同,各地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势较严重,缺乏精品和亮点,致使游客重游率低。一些“农家乐”、“民俗游”、“村寨游”等活动内容趋同,缺乏体验、休闲项目,缺乏文化内涵,地域性、个性化特色不突出,难以满足游客的深层次需求,造成游客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受抑制。

6、服务设施落后。因为缺乏规划,许多景区没有相关配套的设施设备。有些景区道路凹凸不平,狭窄难行,可进入性非常差;有些景区村户面貌落后,屋内摆设陈旧,卫生及住宿条件让人望而生畏,让游客感觉是在花钱买罪受。

7、专业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主体是乡村居民,他们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又因多未受专业培训,旅游服务意识较差,服务质量较低,经营过程简单粗放,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旅游管理部门也普遍缺乏专家型的管理人才,现有管理者对乡村旅游理论掌握不够,实践研究不足,往往凭经验办事,缺乏对乡村旅游经营特点和规律的深层认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8、缺乏产业链,综合经济效益低。现有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集中在吃、住、游等几个主要环节,而行、购、娱等环节的产品尚为空白或严重缺乏,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上下游相关产业缺乏融通,无法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延伸产品和服务,影响了乡村旅游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另外,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文化的变异以及物价上涨等。

二、对策与借鉴

1、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鼓励机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促进扶持乡村旅游。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投入,作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广开渠道多方筹资,形成以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格局,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开发,鼓励准许当地居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进行开发,全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首先必须解决可进入性问题。各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村旅游发展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社会资金,搞好交通、邮电、通信、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容村貌既是乡村文明的载体,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存,村级集体、乡村旅游经营者和村民要摒弃将乡村环境的“脏”、“土”等同于“返璞归真“的思想,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美化村庄环境,切实实现以乡村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3、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乡村旅游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农民,要使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避免出现一些景区常见的村民为争客源而强行拉客、兜售等破坏景区秩序和旅游环境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及村民的教育和培训。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和水平;其次还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促进乡村旅游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化经营、规范化服务方面发展。

4、规范接待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政府要逐步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完善乡村旅游行业分类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接待能力和卫生状况等方面规范农民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接待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经营者“合法经营、诚信服务”观念的形式。

5、保持乡村文化本色,注重优良民风的培育。乡村环境的独特性形成了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巨大需求,乡村旅游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重点体现“真味”、“原味”。保持农村原始风貌及当地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才是成功的乡村旅游开发。不论是产品和服务,还是各种体验活动的设计;不论是村庄环境,还是农家居所,都必须强调乡村特有的情趣和格调,避免乡村旅游发展中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化趋向。

乡村淳朴的民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之一。然而旅游经营活动的开展,经济利益的凸现,都会给原有的朴实民风带来冲击,因此需要在关注村民经济利益与保持朴实民风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培育优良的民风,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可为乡村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社会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6、打造旅游品牌,创新营销策略和发展模式。21世纪是体验经济的时代,品牌则是体验的基础和灵魂。乡村旅游实施品牌战略,可增强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及感受强度。富有个性和内涵的乡村旅游品牌,能充分调动游客的感官,有效强化体验心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是解决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趋向的较好方式。

7、努力拉长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针对目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足的状况,应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经济综合效益:重点加强分类指导,引导雷同的“农家乐”向“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的方向发展,注重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强化乡土氛围;依托乡村特点,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拓展和深化观光型乡村旅游,强化参与性;提升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增加游客的重游率;返延伸旅游线路,实现城乡旅游线路互通,实现工业旅游产品与农业旅游产品的对接。

8、创新特色产品,扩大产品促销。针对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市场竞争激烈的状况,应重点创新特色产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发差异化特色产品,如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结合乡村环境,推出“寻幽探险游”、“健身游”等产品;二是增加特色文化产品,结合本地人文资源,挖掘独特的文化素材,提高文化品味,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三是拓展产品组合,增加产品的深度和广度。

乡村旅游景点地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位置多相对偏僻,知名度不高,旅游地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促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广泛宣传介绍,吸引游客,增强客流量;政府部门除了采用推广节庆活动等方式促销外,还应与企业联合,有计划地建立营销网络;此外还可发挥旅行社的推销外联作用,吸引外地游客。

9、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泰国近年来实施的Cbt(Community-basedTourism,社区旅游)项目,对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Cbt原则,游客在到达旅游目的地第一时间,就会与各自的接待家庭见面,了解当地的概貌、特点,这样可以使旅游者很快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在随后的游览中减少盲目性。这与国内乡村旅游游客只在吃住环节上与当地居民接触,对旅游地文化习俗只是走马观花的了解有很大不同。

Cbt的第二个原则就是建立社区学校。社区学校的教师由村里的老人或老僧人担当,主要是告诉游客当地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告诫游客珍惜当地的树木、水、土地等。社区学校的形式可以使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同时通过强化游客的环保意识,可以使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得以保持良好。

Cbt的第三个原则是集体接待原则。游客每到一个家庭参观,周围的邻居都会来帮忙接待,不会出现国内乡村游中的抢客拉客现象;游客用餐往往是集体就餐,由村里的每家女主人端来拿手好菜,让游客在品尝当地不同美味时,进一步了解“社区基础”的含义。

依据Cbt的一些原则,泰国的乡村游能够健康发展,旅游给当地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富足的生活,并且泰国乡村的原有的文化特色、自然风貌依然能很好地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王时阳、刘德谦:发展乡村旅游的三个重要条件[N]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10日。

第9篇:乡村旅游市场调查范文

价格(收费)问题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工作中,通过广泛听取群众呼声,及时准确地把握涉及群众利益的价格(收费)问题,分类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努力为群众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价格矛盾疏导力度。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价格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区别情况,适时分类进行疏导解决。如,前几年普遍反映的取暖问题,一方面群众上访投诉供热达不到规定温度,一方面物业公司提出经营亏损。蓬莱市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基础上,举行听证会论证,兼顾居民和企业承受能力,制定实行了供热价格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全市供热问题。近三年来,通过价格疏导,共解决有线电视安装、供水价格调整等全市性价格问题3个、个性问题20多个,均达到了价格双方满意。二是加大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突出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教育收费和涉农收费等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性强的价格问题,从严检查、从严处罚。一方面,坚持持续、全面开展检查整顿。每年都把这几类问题列入检点,集中进行一至两次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并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和走访消费者等明察暗访形式扩大检查视角,彻底查清各种隐蔽的价格违法行为,最大限度缩小收费和经营单位发生价格违法行为的空间。另一方面,坚持行政处罚到位。凡是检查出的违法所得,除全部予以没收外,还给予罚款处罚;该退还的违法所得,列出清单,监督价格违法单位全部退还消费者。目前,蓬莱市医疗收费、药品价格、教育收费和涉农收费价格违法行为得到均有效遏制,举报投诉率由1998年的6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5。三是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主要是完善价格举报系统,在市物价局设立与110联网的价格举报电话,实行受理举报服务承诺制和24小时值班制,随报随查,一般案件当日处结,复杂案件15日内处结。建立群众价格监督网络,在市区和乡村共设立14个群众价格监督站,聘请624名群众价格监督员,近三年共协助价格主管部门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50多起。推行价格(收费)政策公示制度,在农村,重点公示涉农收费项目标准,全市570多个村全部设立了涉农收费公示栏;在城市,重点在医疗单位公示明细收费项目、标准和药品价格,在全部中小学实行“收费公开卡”。通过这些形式,让广大消费者直接实施监督,有效维护了自身利益和市场价格秩序。如“非典”期间,蓬莱市对过氧乙酸、84消毒液、口罩、面粉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物品实行最高限价,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连续宣传,广大群众的监督举报成为打击违法、控制物价的最有效武器,有力保证了价格稳定、市场稳定、人心稳定。

二、围绕企业关注的难点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企业群体的兴衰直接关系县域经济的兴衰。为使物价工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蓬莱市重点做好政策调节、收费负担和价格秩序等企业关注的问题,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依靠政策为企业排忧。属县级决策范围内的价格事项,只要企业遇到困难,蓬莱市都能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法及时解决。如,针对水价偏低造成水资源浪费与供水公司亏损并存的问题,对自来水成本进行重新调查测算,制定了自来水调价方案,运用价格杠杆,既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又促进了供水企业的健康发展。属上级决策的价格事项,蓬莱市全力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如,20__年蓬莱华泰制药厂与北大高科技合作,几种省定价新药品急需定价上市。按常规价格审批需一个月时间,但延迟定价上市将影响合作进程及企业的产值利润。为此,蓬莱市坚持特事特办,多次派专人到烟台市和省价格主管部门做工作,一个周内办结新药品定价手续,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商机。二是依靠执法为企业减负。重点建立健全企业收费监督制度,实行了涉企收费公示,将涉企收费项目、标准编印成册,发到每个企业,让企业主动抵制乱收费;从50个不同类型企业各聘请一名财务人员为涉企收费监督员,协助物价部门监督收费;在全市所有企业中设立“企业交费登记薄”,由收费单位在收费时详细填写,由物价部门组织定期抽查。在此基础上,每年结合收费年审对涉企收费进行一次全面审查,每年选择4个重点行业进行收费重点检查,有效遏制了向企业乱收费行为。三是依靠引导为企业增效。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企业为压倒竞争对手,常常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市场价格秩序,其结果是害人害己。对此,蓬莱市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从谋取眼前利益转向树立信誉、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轨道上来。一方面,深入开展“双信”活动,培育企业的诚实守法观念。如,支持帮助蓬莱第一百货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双信”单位创建活动,带动了销售业绩大幅攀升。以此为典型加大宣传引导,在全市掀起争创“双信”单位的。目前,全市已创建县级“双信”单位6家,其中市级“双信”单位2家,诚实守法成为经营者的取胜之道。另一方面,积极协调、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自律。前几年,蓬莱市十几家水泥企业为争夺客户,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导致行业效益大幅下滑,近半数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大量职工下岗。针对这一情况,蓬莱市及时召开物价、有关经济部门、各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宣讲法律法规和价格手段的正确运用,引导企业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管理和产品质量的核心竞争上来。同时,协调成立蓬莱市水泥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监督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不正当竞争现象,全市水泥行业又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得益于这一启发,蓬莱市先后建立了果业协会、葡萄酒合作社等行业自治组织,强化了行业价格行为自律,有力促进了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