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物流配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
当前连锁超市的配送模式主要有自营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和共同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配送已经成为保证连锁超市运营体系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也是构筑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多数采用以自建为主的物流系统发展战略,投巨资建设自己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特别是在常温仓储和冷冻品及生鲜产品仓储方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指连锁超市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进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我国连锁超市企业还普遍存在现有物流配送系统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情况。连锁超市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
3、供应商配送模式
简单地说,供应商配送模式就是由生产企业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送到各个连锁门店甚至到货架的物流活动。通常中小超市公司由厂方直送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大型连锁超市公司趋向于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对门店实施配送,据估计,厂方直送商品只占总量的15%~20%。
4、共同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是指由多家连锁超市企业联合起来,为实现整体物流配送合理化,在互惠互利原则的指导下,共同出资建设配送中心,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的配送模式。尤其是一些经营规模较小或门店数量较少的连锁超市常采用这一模式。
二、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现状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连锁经营的发展。商务部从2008年开始,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的着重点由目前以发展农家店数量为主,逐步转向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率和提高连锁化水平为主,重点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尽管目前农村连锁超市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农村的地理区位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特殊性,在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物流环境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农村公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远离城区的农村连锁店、超市,特别是山高路远、幅员辽阔、人口分散的边远乡村、山区农村的店铺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高。
另外我国农村物流仓储设施陈旧落后,还有较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仍在使用,而且仓储物流设施结构不合理,货场、低档通用仓库多,适应当前社会要求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冷藏、调温等专用仓库少。
2、物流配送规模效益差
我国农民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村镇销售网点严重不足、售后服务不完善、不配套等抑制了农民的消费热情。对大多数农村连锁超市而言,不论其规模大小,基本上都很少建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根据国内外经验,当配送中心配送商品比例达到70%以上时,组建配送中心的经济效益才显现。这一比例对本土多数农村连锁超市而言显然是没有达到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配送基础作保证,配送中心的规模跟不上,就不能适应社会化生产的快速发展,甚至制约了其规模效应,同时也制约了农村物流业的发展。
3、物流配送速度慢
我国农村人口虽多,但流动人口较少,农民分散居住在各乡镇、村庄,市场交易集中程度较低,交通不便利,使得经常出现配货、供货不及时,商品短缺或积压等现象,影响了超市的正常经营,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配送中心从下订单到商品入库这期间平均约需要两天时间,因此基本上不能达到当日订货,次日送货的目标。所以,以村级店为重点发展对象的农村连锁超市限于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其配送速度慢。
三、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选择――联盟配送
共同配送模式是目前我国中小型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策略,但根据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的单店规模普遍较小、连锁店数不多、管理能力有限、经营的商品种类较少、范围较窄、融资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我国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应选择走联盟配送的道路。
1、联盟配送的定义
联盟配送是指同地区相近规模的若干家农村连锁超市通过沟通、交流逐步达成共识,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整合,以策略联盟、协同组合、物流共同化等合作方式共享有限的资源,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进而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促进商业环境和整体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同配送不同,联盟配送强调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密切合作的程度。
2、联盟配送的现实意义
(1)整合资源,降低配送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农村连锁超市通过实施联盟配送战略,不仅可以避免由于连锁规模较小而导致的收益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配送成本。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联盟配送中心)提供的联盟配送服务,加上与有效消费者响应(ECR)和连续补货方式(CF)相联系,更显现出其独特之处。
连锁超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产品种类多,因此一个农村连锁超市要由很多的供货商向其供货,同时,一家供货商也往往有很多的农村连锁超市客户。这样不仅手续繁琐,而且运输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物流成本高。如果多家农村连锁超市采用联盟配送的方式,由联盟配送中心负责向这些农村连锁超市的分店供货,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农村连锁超市总部可以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与每家分店以及联盟配送中心联机,每周向联盟配送中心发出所需的货物订单。联盟配送中心则可以按照货物订单从仓库里挑选出不同供货商的库存商品,然后将这些不同供货商的零散商品整合成整车运输量进行运输。通过这种方法,产品供应商和农村连锁超市不需要保持大量商品库存,此外,产品制造商也避免了因为货运量不足整车却必须向运输公司支付最低费用而造成的损失,同时还可以保持很高的服务效率。对于农村连锁超市来说,联盟配送由于可以将多家供应商的零散货物整合成整车一次性到货,从而减少了农村连锁超市和更多供货商进行联系订货、检验的手续。另外,当农村连锁超市对各类商品的需求量增加时,可以提高与供货商谈判的筹码,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2)提供专业物流服务,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农村连锁超市配送要求满足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适合第三方配送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性质。农村连锁超市借助第三方配送的力量,完善的配送体系,实现了对商品的验收工作进行统一把关和对库存的统一管理,便于压缩分店库存,减少了财务核对和结算单据的数量及逐家分店送货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残损或者滞销商品回收的工作效率。
(3)可以做到最小风险、最大柔性。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倾向于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签订长期合同,与之相比,农村连锁超市与共享服务对象所签订的合约往往是短期的,通常一月一签约。例如,客户上个月与第三方物流商签订的是1000平方米的库房租约,下个月可能就变成800平方米。如果客户更倾向于按单位产品的费率来收费,那么相应的第三方物流商就可以按照他们所处理的实际货运量的大小进行收费。因此联盟配送本身所具有的柔性可以降低风险,保证农村连锁超市的自身利益,从而深受农村连锁超市的青睐。
3、联盟配送策略的实施
我国农村连锁超市实施联盟配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寻找同地区相近规模的若干家农村连锁超市,联而不合,形成战略联盟。联盟的建立有相对明确的战略目标,多方的合作应该是建立在各方共同的背景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谋求眼前的短期或局部利益。联盟企业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但超越了一般的交易关系,同时也不存在控制和被控制的隶属关系。双方在密切合作的同时,应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和平等地位。
第二步,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可以节约成本,享有专业物流服务,实现规模效益。战略联盟可以通过招标等手段,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联盟配送中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各连锁店的集货、配货和送货等配送业务委托给专门从事此项业务的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来承担。这里所指的专业性社会化物流公司或配送中心应该既有连锁经营的背景,又有配送的经验。这些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公司,其主要特点是网络设施及管理体系相当健全,在提供配送服务方面非常专业,配送能力很强。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农村连锁超市实行联盟配送可以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连锁超市的运营成本;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节省连锁超市的资源;连锁超市可以扩大市场范围,消除原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营造共建共存共荣的环境。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联盟配送减少了社会车流总量以及闹市区卸货阻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了交通运输状况;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从而改善整体的社会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贾兴洪: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及其选择[J].商业时代,2007(9).
[关键词]B2C;农产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
1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发展农村电商,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2020年4月30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全国2083个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0961.6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为2693.1亿元。未来,我国还将继续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动农业数字化产业转型,提升农产品电商产业链,电子商务将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转换器”。B2C模式下农产品企业可以整合自身资源,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线上业务,通过物流将农产品从产地直接送到消费者家里,电商平台和实体销售的结合,扩大了农产品企业的市场范围,改变了企业以往的销售方式和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刺激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逐渐实现了转型升级,但是产业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B2C模式下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仍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文章对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2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
农产品物流配送是以农产品为对象,基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从田间送到消费者家里的一种流通模式,它不仅能够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现象,控制配送运作的成本,以此带来农产品附加价值的增长;还能够提高农民群体的收益,对农业的社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传统的农产品配送需要从多方面对物流配送网络构成、配送流程等进行科学系统地分解。国内常用的是采用“多对多”的方式进行商业活动,农产品供应链由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供应商—加工企业—销售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六个环节构成[1]。其农产品供应链如图1所示。2.1农产品存在高损耗率现象。由于农产品具备特殊的生物属性,使得农产品在运输、存储、加工环节中极其需要保鲜防腐的工作,倘若操作不当,将易导致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高损耗率。据国内外研究数据可以了解到,国内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配送、存储环节中会产生25%~35%以上的损失率,与此产生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的货损率不足5%[2]。2.2农产品物流配送中间环节多,配送效率低。传统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会出现众多中间商、运输机构、菜农等多个环节,多环节流通会延长物流具体运作时间,不仅让物流配送成本费用变高,让农产品配送的效率无法满足要求,部分易腐败的农产品还可能会在物流过程中因变质而无法销售[3]。2.3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落后。由于农产品与普通产品不同,对温度、环境等要求较高,农产品物流配送具有特殊性,需要相关的设备进行保障,比如冷库、冷藏保鲜柜、冷藏车等。在配送的过程中应当做好农产品保鲜以及减少农产品运输损耗,确保冷链物流配送的科学性。但是,从目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来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基础设备较落后,这导致农产品在配送的过程中损耗较大,产品不新鲜,给农产品物流运输带来了较大的困扰[4]。2.4不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传统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由于市场有限、从业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对信息系统建设不够重视,使供销双方信息不对等,无法及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3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分析电子商务可释义为采用互联网络作为交易媒介而开展的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打破市场区域性销售限制,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在无形中飞速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现在众多农产品企业都已开展网上业务,可利用电商平台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推广宣传,快速配货到家。为了保障品质,产品配送时间一般控制在1~3个小时,消费者收到货后可以采用现金、银行转账、支付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3B2C模式下农产品配送网络流程
3.1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通过与传统配送方式的比较分析,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包含以下三个层面。3.1.1物流过程缩短。原有物流配送方式存在周期过长的特点,需要经过生产方—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批发市场—超市—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现有的物流配送工作主要涉及3个主体:生产者—电商配送中心—消费者,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满足现代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极大程度地缩短了物流中介环节,有效地控制降低配送费用。3.1.2信息交流水平高。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取消诸多中间操作流程,农产品企业可利用网络、电商平台等渠道建立起农民、生产企业、中间商、销售商之间的物流供应链,企业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管控操作,通过信息化农产品交易为所有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服务。这种模式既能够让生产方及时、精准掌握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让消费群体快速全面的掌握产品的信息资源,建立起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为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供必要前提和条件。3.1.3能降低经营成本。从整体层面进行分析,电子商务的产生会从综合层面上缩短农产品配送流通进程,能够让消费者更快获取所需的商品,由此极大程度减少农产品物流费用支出,显著提升物流的效能。3.2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虽有上述的诸多优势,但在实际运作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3.2.1难以缩短配送时间并按时发货。消费者在网站上购买农产品,主要是为了节约出门购物的时间,期望在家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所以,消费者一般期望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配送到家。但由于很多企业配送都是按照下单顺序的先后、车辆配送路线、客户购买金额等因素来安排送货时间,如果出现订货高峰期,企业没有科学规划配送路径和模式,就会导致客户无法及时收到货物,消费者的满意度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尤其是,配送到最后几户的时候,产品由于长时间的运输和堆压,可能导致卖相不佳,变质、腐坏等现象出现,这样就会造成消费者心理预期的落差,好评度下降,影响企业信誉度。3.2.2很难科学合理的控制成本。电商客户大都是个体家庭用户,不规则的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这就导致配送点多、广、散,物流配送难度剧增。企业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易造成农产品配送运输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益。3.2.3难以有效协调工作。企业在物流配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如下问题,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高,另一些汽车装载使用率低,此种现象会导致汽车总体装载量使用效能差强人意。还有可能出现如下问题,譬如一辆车完成现有物流工作后,又接到周围区域配送任务,就需要重新取货后或者指派其他车辆进行物流工作,这些会造成企业车辆运力浪费,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4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的对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考虑如何解决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问题。4.1建立快速反应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农产品电商企业所在地的自然情况、供需分布情况、交通设施情况、劳动力条件等对配送中心选址进行全面分析,预估未来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和配送量。要建立快速反应的配送中心,就必须实现农产品的集中存储、管理、包装、加工、运输,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配送线路将货物分配到各个需求点。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将线上交易与线下配送业务紧密结合起来,有效整合企业供应链和物流资源,使配送服务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寻求节约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之间的平衡。4.2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指导作用,需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同时要与生产者开展紧密的交流,创建并优化农产品质量安检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安全把控,以此保障商品的质量。其次,要提高农产品食品质安管理控制力度,重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从源头解决消费者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全程采取可追溯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禁止未达指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力求建设绿色安全的物流配送系统。4.3优化企业物流配送流程。将企业配送工作专业化,可以有效提升整体经营效率。企业可利用计算机程序及时进行配送订单检查、汇总订单、打印订单、发出出货指示、安排配送运输等一系列流程操作。配送中心对货物进行挑选、分拣、包装、发货检查,看是否有疏忽遗漏或者其他产品质量问题。产品查验无误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的特性安排组合搭配装车,配送时按下单先后顺序和系统预先规划好的配送路径送达客户手里。总之,配送流程的优化必须从整体出发,依赖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最简单、便捷、精准的物流配送流程。4.4不断优化企业农产品物流配送线路。针对配送车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单位配送成本高、车辆平均负载率低等问题,企业可以选择对目前的物流配送路径进行优化,对农产品物流配送路线重新进行设计。通过优化配送路径,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解决公司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的问题,还可以加强企业物流配送运作的时效性,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润。
5结论
在农产品物流配送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农产品高货损率、配送成本高、物流配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传统农产品物流配送存在的弊端,对比得出B2C模式下农产品物流配送的优势,但又指出这种模式仍存在一些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构建B2C模式下农产品企业物流配送的科学化体系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绍慧,赵黎明.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J].经营与管理,2005(11):21.
[2]孟菲.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3]闫靖.基于移动商务的农产品物流配送问题探讨[J].前沿理论,2019(20):5-7.
[关键词]农村市场;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营销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2-016
作为世界上最大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很大,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但农村人口比重依旧高达近50%,农村分布面积很广。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和网络购物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物流配送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而相比于城市而言,我国农村物流配送的发展却较为落后,尚有极大空间可挖掘。自2008年12月以来,我国农村家庭物流市场便具有了极大的发展和开发潜力,但是由于各物流企业一直将发展重心放在城市物流中,所以导致农村家电物流市场一直闲置,直到近几年来发展重心放在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上。本文以四川为例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1 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1-1 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发展
四川省整体地势东低西高,横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以及秦巴山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并以龙门山―大凉山为界,东部为盆地,西部为山地,地势比较复杂。在整个四川省中,97%以上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和高原,在这些山地、丘陵和高原中,又有60%以上为农村,而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大部分三、四级公路运行情况均比较差,车辆很难平稳行驶,如果是一般物件,尚可以运输进农村,而对于精密度较高、不能颠簸和碰撞的家电而言,根本无法顺利运送进农村,这就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四川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1-2 道路建设支持了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的发展
农村家电物流配送是从城市的销售点出发开始运送,在经过不定长距离的运输之后方能够运送到农民手中。在整个配送过程中,公路网络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占比例最大的三、四级公路,对整个家电物流配送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农村三、四级公路运行状况太差就是影响整个家电物流配送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虽然四川农村所占比例依旧高达50%,但是三、四级公路的运行情况却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为农村家电物流配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物流企业在规划配送体系和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也正式将农村纳入到了体系规划中,对企业物流配送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进行了进一步扩大,也开始致力于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2 物流与农村家电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2-1 物流对农村家电市场营销的影响
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商业网络化的实现,物流也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现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一方面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人们对物流企业的服务态度和物流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以最小成本为人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就成为了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企业物流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
而对于农村家电市场开发而言,当物流企业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物流配送体系就会逐渐完善,并实现高标准化和高分散化,使物品配送由城市辐射向农村。并且,通过物流配送体系,家电企业就可以更好地对农村家电市场需求和农村家电市场发展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为家电企业开发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由此可见,对于家电企业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管理来说,全面开发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就是其先决条件。
2-2 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农村家电物流的影响
虽然作为传统运输领域改革后自行诞生的一种全新产业形态,物流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产业,其拥有着独特的运作形式,产业形态也与众不同。但在对物流市场进行开发和营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由于物流管理工作与其他行业的市场开发和营销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所以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开发和营销工作也应该做好与其他行业的合作关系,通过协作来推动彼此共同进步,比如,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与家电下乡之间的联系。
在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开发过程中,农村家电市场开发对物流市场开发所具有的最主要影响,就是物流企业的农村市场开发工作的开展要以农村家电市场开发为核心进行管理,使物流企业的营销决策能够支持企业对农村市场开发的顺利开展和市场执行的顺利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物流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下,将分散的产品实体销售活动转变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系统化物流活动,使其他生产企业的生产、市场营销策略制定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彼此相协调,进而更好地推动现代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就应该做好与家电企业农村市场开发之间的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3 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
3-1 转变企业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三、四级高速公路的修建,都使得我国农村家电物流市场具有了极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就应该将发展目光放到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上。这就促使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理念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开始的重视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到现在城市农村一手抓。因此,为了能够为物流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最有效的参考依据,物流管理理念就应该及时做出转变,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
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利润的提升,其管理核心是以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完善为基础,力求以最低费用将物件送到顾客手中,而不注重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和将物流配送体系向农村辐射。这种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满足不了当前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的需求。所以,作为物流企业一定要对现有物流管理理念进行转变。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应该充分重视起对农村物流市场的开发,积极将物流配送体系由城市向农村辐射,进一步扩大物流配送覆盖范围。
3-2 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当前,在互联网高度普及以及电子商务越来越流行的时代趋势的影响下,电商也面向了农村,这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压力。因此,为了物流企业,在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进行开发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电子商务时代下,由于物流企业数量太多,容易对生产企业的选择形成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生产企业都会选择能够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企业,尤其是农村家电配送,以确保产品配送的高效性,避免产品损坏对生产厂家的信誉和品牌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就应该为家电生产厂家和销售单位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同时为消费者和家电销售方提供保障服务,为厂家和消费者解决后顾之忧。这种经营方式,不仅能够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物流市场竞争中提升物流企业自身的信誉和核心竞争力,获取消费者和家电厂商的信任和依赖,还能够使物流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 结 论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农村物流市场尤其是家电物流市场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可发掘空间,对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动物流企业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物流企业一定要重视起对农村家电物流市场的开发,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来加强对市场的开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配送业 现代物流 农业生产资料
1 农资供应物流业面临新挑战
物流配送业是指从事配送业务的组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将供货方的货物,通过各种作业,按照需求,配送到需求的场所。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体,是在某一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物流缩影[1]。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物流配送研究方面已经起步。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配送中心作为现代的流通形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商品物流。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渐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的研究。但目前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通过配送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虽然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业来说,在运作方面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物流配送的重视,这个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然而,国内农村物流配送尚处于萌芽状态,与城市物流配送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当前 “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证。特别是农资流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而目前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又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实际的要求。根据加人WTO所作的承诺,我国将全面开放中国农资市场,我国的农资流通业环境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农资供应物流业的经营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应用现代物流理念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问题。
2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资物流有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和废弃物流之分。本文讨论的农资供应物流是以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为主要内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指种子、肥料、农药、地膜、农机具以及农资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电力和水利资源等。本文着重讨论前四者。传统农资供应物流存在如下几个的问题:
2.1 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2]。
2.2 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3]。
2.3 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2] ,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
2.4 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
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
2.5 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
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和批发地,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理顺农资管理体系,整顿市场,迫在眉睫。
3 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构思
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构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应用现代物流新理念,结合当前农资供应物流业的实际,提出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思路。
3.1 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
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一个完整的工作需要跨越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协调与沟通工作,这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构建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突出业务流程,把原有农资供应物流涉及的多个部门的职能,统一由配送中心来完成。在特定区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物流活动,实现物流组织由职能化向过程化转变。农资物流配送中心下游与投递站衔接,通过投递站面对终端客户;上游与供货企业相连,形成简捷的供应链。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对农资需求的不同。如东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对农资需求迥然不同。以福建为例,闽南地区气温高,病虫害发生率高,农药需要量大些;农膜需要量相对少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高,复种指数高,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短些;土壤较瘦,需要化肥多些。而闽北地区气温低,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农药需要量小些;农膜需要量多些;该区农业发展水平低,复种指数低,水稻品种要求生产期长些;土壤相对较肥,需要化肥相对少些。而且闽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闽北地区发展粮食作物为主,这又引发对农资需求更多的差异。凡此种种,都说明农资供应的时间、品种与数量区域性差异特别明显。因此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必须突出区域性特征。根据农业区划原则,考虑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特性和农业发展方向的相似性,建立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它在组织形式上由垂直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变,在功能上由漫散型向针对型转变,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益。
3.2 以需求拉动思想为动力,促进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迅速黏合
需求拉动思想是以顾客的最终需求为根本动力。农资的使用有明显的技术特征,像化肥、农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当前盲目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报导[4],一些地区使用农药用量是常用药量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常造成药害;化肥的施用量是适用量的几倍,常常造成肥害。又报导[5],我国化肥平均每公顷施用量达400公斤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使7%的土壤受到杀虫剂的污染。这些情况都缘于农民缺乏科学知识,所以技术指导成为农资客户的急迫需求。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生产资料的供应,不仅仅满足于数量,而是要求多品种搭配。例如化肥供应要按“配方施肥”的方案,多品种按比例搭配,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些操作过程都必须以技术指导为核心。陈勇认为:我国农业与物流业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共生性。在农业与物流业的“黏合效应”下,重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6]。面对农资客户对技术指导的渴望,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可将农资销售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应是重构传统农资流通业的最好选择。而且目前许多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不务正业”,没有真正在推广农业技术上下功夫[7],这又是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用的好作法,“一举两得”。据此,设计把乡镇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作为农资配送的投递站,面对辖区客户,签订农资购销合同,这种合同必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订单,可以保证农资供应时间、品种、数量的准确性,体现出农资配送与技术配送的“黏合效应”。这样可以在相似的农业区内,把分散农户对农资的需求转化成一定范围内对农资的统一需求,形成大市场,取得规模效益。这一配送新体系的构思是:供应商区域性配送中心投递站终端客户。
3.3 树立快速反应思想,尽快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反应思想就是企业根据深度了解顾客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要建立起以配送中心为枢纽的配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配送中心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使现代物流管理成为现实。配送中心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一方面加强与上游企业即农资生产厂家的联合合作,向供应商实现电子订单,开放业务数据,共享库存信息,更好地开展与上游企业信息沟通;另一方面通过物流信息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能动地对市场作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地通过投递站将经营触角伸向终端客户,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有利于销售额的提高,从而形成一张高效的配送网,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如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致力于敏捷供应链的建设,强调“以要货订单驱动物流,随时保持动态供需平衡”,使得上游的供货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配送中心所需货品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降低了库存。这个系统还可以协助物流配送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配送业务流程和资源调度分配计划,从而将客户的需求、物流资源、业务过程和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中,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业务畅通的基础上,实现配送调度、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网络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资流通总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8]。
3.4 实施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优化配送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关注价值链的思想战略就是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整合各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从而实现系统整体效益,使其效益大于单个企业独立经营物流所得效益之和。以这一战略思想指导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加强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在物流现代化上应明确定位,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着眼点,而不是行政干预[9]。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技术创新重要成果的一种体现,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但鉴于我国对共同型配送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现在还没有系统地分析研究出在我国发展的路径[10] 。在这探索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认识创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重要性,研究制定构建农资配送新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将建立农资配送新体系作为工作的重点,精心组织这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从典型推及全面。同时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鼓励构建区域性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农资生产与市场的紧密对接。政府还要组织探究农资物流业变化发展规律,努力打造反应迅速、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高效的农资流通的运行监控体系,监测市场,把握市场动态,及时反馈企业。并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优化农村物流环境,调控和规范农村物流市场。
参考文献
[1] 黄中鼎. 现代物流管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3.
[2] 任登魁. 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 7(1): 72─75.
[3] 何阿,刘晓敏. 建立现代配送中心提高连锁店竞争力[J]. 福建地理, 2006, 21(1):23─27.
[4] 使用化肥农药要得当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EB/OL]. 中国植物科普网省略 /garden/07-20/6689.htm.
[5] 化肥农药超量使用 污染环境触目惊心[EB/OL].农网快讯 ahnw.省略/2006nwkx/html/200607.
[6] 陈勇. 现代物流发展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重构[J]. 农业经济问题,2006(4):74─76.
[7] 李宗如. 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徵农业科学, 2005, 33 (4): 738.
[8] 智农通物流配送管理系统v1.0[EB/OL]. 省略/jsp/systems /logistics/aboutsystem2.htm.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成本;物流配送中心选址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飞跃式的进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重视,农业生产正趋于先进化、科学化,因此农产品无论按种还是数量来说都在不断攀升。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于农产品的使用消费也十分巨大。生产及消费需求促使物流配送平台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物流运输便捷、快速运营的效应。为了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够达到高效运营的目标,首先要做好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工作的选取,筹建过程中还要结合环境、社会及经济等因素,充分考虑物流成本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实际的考察以减少物流成本,并降低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总成本,最终实现物流配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目标
1.成本最小化
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建设成本、经营成本及内部固定费用等,这些成本费用都与配送中心位置息息相关。因此,配送中心选址要经过周密详尽的规划设计,重点彰显其核心作用。所以,选取科学合理的配送中心位置是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的必要途径。
2.服务最优化
农产品配送中心选址要力图服务功能的顺畅运行,因此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向四周的辐射和覆盖功能,实现物流时效、物流速度的达成,从而确保全面、优质的物流服务。
3.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周期持续时间长、投资规模大,因此要充分考虑物流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及潜力,并做好科学的预判与展望规划,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农产品物流配送的良性发展趋势。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原则
1.经济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要确保经济性原则,以最低的物流建设及运输成本来满足农产品配送区域的不同需求。
2.适应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要充分解读国家及当地的经济政策,使物流配送地点与农产品配送需求相适应,确保与国家及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3.协调性原则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要顺应物流产业网络发展布局,并结合配送区域农产品供应需求,协调好物流运输内部环节及外部关系。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1.地理环境因素
配送中心选址规划应充分考虑选址周围的气象、地质、水文、地形等自然条件,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对地址选取的结果影响很大。一旦地址周围环境污染严重或者属于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会极大地增加物流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长远发展。
2.经营环境因素
首先,配送中心选址前应做好物流经营环境的预算,尤其对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劳动力成本做好调查分析工作,以确保物流经营的利润空间。其次,要把握好中心选址周围农产品的商品特性及未来发展态势,并根据周围农产品的特点或特性制定相适应的建设、包装、存储、及运输方案。
3.交通环境因素
首先,物流配送离不开发达、便利的交通环境,尤其是当运送一些新鲜的农产品时,对配送的时限有严格要求,所以只有确保配送中心周围具备便利的交通环境,才能确保农产品配送高效速达。
4.供应商和客户因素
物流配送选址前要做好农产品供应商与配送客户之间分布及需求的调查统计,进而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并规划出配送的最佳选址区间。这样既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服务质量,又能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5.当地政策因素
物流配送选址工作要充分解读当地的城市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一些城市和地区积极制定了鼓励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并在税赋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减免,这就会极大降低物流企业的建设及运营成本,从而节约物流成本。
四、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流程
1.建立指标体系
首先要明确农产品的自身特点及物流配送的经营需求,并认真开展相关数据的调研和收集工作,进而建立指标体系。
2.资料收集与整理
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准确运行,以筛选出最合适的选址区域。
3.地址筛选
通过对数据的筛选、加工、提炼,进而排除影响配送中心选址中的各种不利条件,最终确定最佳候选地址。
4.定量分析
根据调研资料进而对最佳候选地址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选址模型,之后对选址模型进行求解分析。
5.结果评价
选址模型求解分析之后,再结合当地各种因素的干扰、限制、影响,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检验,以确保选取位置的适宜性和经济性。
6.确定选址结果
在求解与检验评价之后,再通过反复比较和辨析,以物流成本最小化且能实现高额效益的地址作为最终选址地点。
总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工作十分复杂,需要方方面面因素和条件的考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新鲜、便捷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因此物流配送中心仍然要发挥其重要的枢纽功能。这就需要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改进并优化原有地址选取及设计方案,进而逐渐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左元斌.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理论、方法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吴翠娥.发展物流配送促进农民增收――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创新农副产品流通机制的思考[J].农村天地,2003(04):5-6.
[3]徐杰,郑凯,田源等.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25(5):80-82.
【摘要】本文就宁夏特色农业物流系统的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在综合物流系统发展趋势和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业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宁夏经济发展实际的特色农业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关键词】物流系统;配送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农产品物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深入进行研究。尽管发展迅速的工业品物流模式能为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立与发展能提供较强的借鉴意义,但长期以来,理论界缺乏对区域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专门研究,在实践中又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安排,使得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如何针对宁夏省的自身特点设计出高效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配送模式,对于降低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充分发挥鲜活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宁夏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
从理论上讲,物流系统由物流主体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物流主体系统主要包括鲜活农产品生产主体(在我国主要指农户),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包括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户,农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零售终端比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物流作业系统是指在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中使用的种种技能和技术,保证生产据点、物流据点、配送路线的正常运作,以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效率。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在保证订货、进货、库存、出货、配送等信息通畅的基础上,使通讯据点、通讯线路、通讯手段网络化,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作业系统的效率。
1.1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规模日益扩大但功能不健全:近些年来,从事鲜活农产品经济经营的主体逐渐增多,主要体现在各类批发市场的建设上。吴忠水果批发市场建设投资达206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060万元,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经营面积达34323平方米,经营果蔬品种达100余种,年客流量达912万人次,年成交额2.5亿元,年成交量为3亿公斤,是吴忠市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位居宁夏第二农产品集散中心。宁夏中卫宣和禽蛋专业批发市场位于中卫县东南部的宣和镇,占地面积40余亩,市场面积10330平方米,市场年客流量达3万人次,年交易量2万吨,其中禽蛋交易额2亿元以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地批发市场位于中宁县北环路,市场辐射宁夏、新疆、内蒙、陕西、河北、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区,日客流量达2000人,日交易量70吨以上,旺季日成交额达200多万元,年交易额1.4亿元。宁夏灵武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位于灵武市郭家桥乡,市场屠宰的牛羊肉产品远销除海南,等以外的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高峰期可达1.5万人次,年交易额突破2亿元,该市场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牛羊肉及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作为承载宁夏省主要鲜活农产品经营主体的核心形式,是鲜活农产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批发市场的功能仍然局限于传统批发市场的功能,即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由于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不易保鲜的特点,对批发市场的仓储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忽视这方面的建设,直接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繁琐、交易效率低下、流通时间过长、损失率较大等后果,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1.2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方面,应用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技术主要有物流信息技术,冷藏运输技术,仓储保鲜技术等,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指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应用。目前,对于宁夏省农民出售产品而言,农村信息服务点、电视、广播和电话是主要的信息渠道。据统计,我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区、198个乡镇、2379个行政村,自2005年就已完成了村村通电话工程,截止2006年底,顺利解决了20乡镇不通光缆,91个乡镇不通宽带的问题。宁夏在187个乡镇已经全部通光缆、通宽带的基础上,用3至5年时间解决所有行政村宽带接入问题,在2007年年底,通光缆的行政村将达600多个。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基本形成,在全区内形成了多条信息采集渠道和信息采集点,定期采集农村生产动态、供求、价格、科技、灾害、疫情、气象、农民收入等信息,形成了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信息采集系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核心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基层信息平台建设迅速。一是建立了以“宁夏农业信息网”为基础平台的省区级农业信息网站。目前已成立为宁夏农业信息交流服务的核心平台。二是自治区所有市县(区)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平台。其中“中宁枸杞之乡”、“利通农业信息网”、“平罗农业综合信息网”等市县(区)的特色农业网站,内容结构合理,信息服务的领域日益拓展并接近用户需求。三是有80多个乡镇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占乡镇总数的45%。还在集镇、市场和村庄设立了120个信息的窗口。尽管近几年宁夏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农业来说覆盖面有限,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表现在:一是用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硬件建设、网络运行、信息采集、分布的资金短缺,光纤线路未能通到大部分农村乡镇,电脑在农村的使用率很低,电脑网络只存在于农村乡镇企业中,几乎没有农民为出售产品而购置电脑上网。目前,宁夏省内已有的农业物流专业服务网和各地市的农业信息网与县市一级、有关大中型企业联网的不多,农产品运输网、仓储网几乎处于空白,这些都对鲜活农产品的有效流通造成障碍。二是电话虽是便捷的通信工具,但因其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不丰富且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富裕户和农村专业户的经营中较常使用。是三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物流中间商中,目前仍处于口头信息,文字单据信息、条码信息等信息技术初级阶段,先进的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很少得到应用,冷藏运输技术、保鲜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很低。
2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配送组织现实模式
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发展现状,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物流作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体系综合化。依据宁夏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物流系统发展的趋势,提出以下四种物流配送模式。
2.1以批发商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销地批发市场中批发商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的交易伙伴不固定,大部分都属于随机交易,品种货源比较丰富,包括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贩销户,可以自由选择交易的品种,这种模式的配送中心规模都比较小,所以交易的量也比较小,基本上没有冷库、一般是常温储存和运输。
2.2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配送模式的货源全部来自自有基地生产的产品,所以货源相对比较稳定,反应快速、灵活,能够更好的满足农产品基地在物流业务上的时间、空间要求,能更好地保持鲜活易腐农产品的新鲜度,能更快速、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在物流系统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地控制,不必承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的谈判成本,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转贴于中2.3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第二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连锁企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典型就是超市自建的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我国超市经营鲜活农产品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提升超市的人气,从而带动商品整体营业额的增加,这种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更高的要求,对农产品进行优选、包装、深加工,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降低超市的进货成本,统一进货,规模采购,大大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采购价格,高效地配送,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降低了流通损耗,从而确保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完好度,减少连锁店的存货和损耗。
2.4以储运业为主体的第三方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该模式主要是以运输、仓储业为主体所建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模式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货源的供应有组织保障,公司与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事先签订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利,构成较为稳定和长期的交易行为,各节点的彼此信任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由于单个农户的种植规模比较小,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少、种类单一、品质和规格不均等,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加之交易成本高,因此单个农户无法满足一些特定客户的需求,而通过公司、基地、协会有组织的货源的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通过双方合同形式,详细规定品种、数量、包装规格、等级、运输时限等内容,并且双方企业一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比较规范的企业组织形式,合同双方对于合同履行所负有的责任也很明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鲜活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同时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参考文献
[1]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2]吴海鹰、陶源、马学茹.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2008
[3]李学工.生鲜农产品营销物流运作机理及模型.农业经济,2006-3
[4]陈清华,王朝良.特色农业发展管理实证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07-1
[5]李学工,刘伟芳.论农产品营销与物流的管理系统.商品储运与养护,2003-4
关键字词:网络虚拟企业;物流;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一、网络虚拟企业现行的物流方案及其利弊
1.采用邮寄快递服务的物流模式
这是被国内大多数网络虚拟企业所采取的模式。它是网站根据消费者网上的购物清单和地址信息,将商品包装并到网站附近的邮局办理邮递手续。一般网站都会提供普通递送以及特快专递两种方式。中国邮政在我国覆盖范围极广,这是其它物流方式无法做到的巨大优势。
但是我国的邮政业服务质量不高,反应迟钝,周期过长,过程缓慢是它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若不是同城,即便是特快专递也基本不可能在当天送达。再则,其费用较高,一件小商品的邮购费用可能是商品本身价值的好几倍,这样将运费加于消费者头上,消费者自是不会同意,加于网站身上,此笔业务又将亏损。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我国普通邮箱的入口比较小,一般的商品是无法放入其内的,故而消费者基本上都需要自己拿着收到的邮局的取货通知,到邮局自行领取,这样就对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电子商务的方便与快捷也荡然无存了。
所以这种方式,一般是B2C、C2C企业采用的较多,适合配送一些价格不高、体积较小的商品。
2.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
该模式由网络虚拟企业自己筹资组建物流配送系统。从客户网上订单的签订到货物最终到达用户手中采用一条龙服务,没有第二者的参与。它的一般方法是,在网民较密集地区设置仓库中心和配送点。响向应及时、全程监控是这种配送方式的最大优势。这符合B2B企业物流量大的特点。
但是网络企业自己筹资组建物流配送系统,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做到的。首先,它需要强大的经济后台作支柱,网站的投入和运行需要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一般是实力较强的专业B2B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其次,网站需要分出大半的精力来对于这些配送中心和配送点进行监控、管理,这样就势必会影响商家的在线服务质量,影响商家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配送中心和配送点需要建设的数量,事先难以确定,各地的工作人员数目也无法准确预
3.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
还有一种方式是网站将物流配送业务完全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实现,自己很少干预甚至不干预。理论上物流应该采取外包的形式,因为从社会宏观角度讲,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会使得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的利用。
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决物流配送问题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因此也就使网络虚拟企业有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善和提高网站的服务质量,有助集中力量发挥其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更好的根据市场需要进行技术创新,使之提供的服务与电子商务的要求相匹配。最后,可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物流技术,缩短交货期,进而改进电子商务企业的企业形象,赢得更多顾客。
二、解决网络虚拟企业物流配送的策略
以下是笔者解决网络虚拟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些设想:
1.利用传统企业的现有物流体系
从现实来看,建成自已的物流配送中心,把物流配送环节归入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是企业的最理想选择。但对于网络虚拟企业来讲,自建物流配送体系是不现实的,大部分的网络虚拟企业实力有限,这样会分散企业内部的财力、人力、物力,影响经营业务的发展,不利于培养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网络虚拟企业自身的网上交易量是有限的,配送达不到规模效应,就没有规模经济;自然配送成本较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如果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网络虚拟企业的商品缺乏竞争力,企业也就缺乏竞争力。
从我国传统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不少药业企业、家电企业、大型制造企业以及连锁商家等随着在全国范围内多年的经营,不少企业都有庞大的商品营销渠道,自身拥有良好的物流网络与相当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虚拟企业从构建全国性的物流体系角度出发,可以考虑适当的时候租用这些传统企业的仓储和配送中心作为自己的节点来弥补物流环节的空缺。
2.“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区域物流联盟”共同配送模式
以往,网络虚拟企业物流配送最多采用的利用第三方物流来进行,“单一网络虚拟企业+单一第三方物流”这种模式最为流行。但是单一的网络虚拟企业业务量小,不能满足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需求,另外,单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受我国“大而全、小而全”的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都处于起步或转型阶段,不能很好的为网络虚拟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区域物流联盟”模式,在这里“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指的是同城或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的网络虚拟企业组成的联盟,“区域物流联盟” 指的是同城或地理位置相距不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联盟,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是大企业、也可以是小企业,可以是专业的物流公司、也可以是社会化的物流公司。“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所有的物流业务都由“区域物流联盟”来完成。
要实现这种模式,在“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和“区域物流联盟”之间要建设一个“虚拟任务调配中心”, “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配送要求首先通过网络传送到“虚拟任务调配中心”,这其实是一个商流、物流信息中心,该中心定时根据配送的产品属性、产品数量、产品运输地点等标准来分配给“区域物流联盟”中相应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其完成物流任务。
“区域网络虚拟企业联盟+区域物流联盟”共同配送模式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网络虚拟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 , 在经济可行基础上与专业物流公司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更高层次上实现商流、物流信息的共享的操作,对网络虚拟企业来说不仅可以解决一直困扰其发展的物流配送问题,还是一种发挥集团型竞争优势的一种现代处理方法。共同配送模式对于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来说是合理化配送的有效措施之一,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达到本系统或本地区内企业的共同配送,形成辐射全社会的配送网络。共同配送模式可削减物流企业间的竞争 ,优势互补,增强自身实力。
虚拟物流配送模式的中心思想是采用三级制,通过自上而下的物流信息收集和任务的分配来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物流大市场”,这种模式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现阶段笔者认为可行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发展、信息化水平和物流的发展存在极不平衡的现,层次性和区域性比较明显,由东往西,这些指标平呈递减趋势,出现高、中、低三层。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物流信息化水平差距非常大。所以我们不能一哄而上,这样不仅不能达到效果,而且还会浪费财力、物力,甚至带来企业对电子商务这种先进生产力的误解。我们应遵循“阶段性、层次性和区域性”原则来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先区域推行后全面展开。
只要网络虚拟企业能正确地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根据各企业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方案,才能使网络虚拟企业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物流“瓶劲”问题会慢慢地得到解决,电子商务企业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吕桂秋. 浅析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作用[J].工会论坛,2005-7, 4:66.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大数据
一、引言
电子商务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商务交易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渗透和相关环境的不断完善,为以网络购物为核心内容的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让人们摆脱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企业营业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方式。物流是实现电商零距离交易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无疑加速了物流行业的快速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然而相比较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发展,物流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落后,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例如小规模配送流通成本过高等。作为电商“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唯一的实物流,物流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运作的效率,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本文就物流配送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的现状
1.物流配送个性化要求提高。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目前主要以网络购物为主的电子商务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客观需要“因人而异”的物流服务。
消费者需要能够选择的物流,针对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选择不同的快递企业,使商品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提出送货时间具体化,希望货物在自己合适的时间到达。不同人群对“最后一公里”的要求也不完全一致,对隐私考虑较多的个人或家庭顾客,可能不希望“送货上门”;而一些公司白领或者不太关注个人隐私的顾客则希望“越近越好”。同时,消费者在网上所购产品的使用目的不同,所希望的包装自然有所不同。
2.小规模物流配送成本高。随着购物网站诚信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消费者转向网络购物的心理门槛逐渐降低,使网络购物在网民中逐渐渗透。但由于消费者的折扣及方便心理,所以业务量大的往往都是体积小的商品,这就决定了物流配送是小规模、多频次的格局。小规模网购消费者地域分布范围广,大到城市小到农村。在农村,由于物流设施建设不完善,会造成低效率的物流服务,这会使购物体验大大降低,客户满意度随之降低。这无疑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物流企业方面,小规模组织配送会使企业的配送成本大大增加,如何组织小规模配送是物流发展的又一个难题。
3.电商物流的拣选配送效率低。电子商务模式下,每个订单的批量小,拣货集货的难度成倍的增长。如何在最短时间内以近乎100%的准确率完成订单的分拣和包装成为物流部门的巨大挑战。在拣选的过程中,如何在准确无误的情况下,保证商品的无损坏拣选以及保质保量运输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尤其是公司在旺季时期,有时会在拣选商品时发生错误,从而对其配送速度、成本、效益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客户体验下降,而由于运输引起的商品质量损坏,所造成的后果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对策建议
1.“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服务。电商物流大数据作为云时代的一种资本,其延伸、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极大。没有物流大数据的支持,难以细分各物流环节,不利于物流配送中信息的有效使用及个性化物流的实现。
所以,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掌握了数据就相当于掌握了机遇。通过打造物流数据应用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数据仓库或基于数据库的OLAP,使用数据挖掘等技术来筛选有效客户信息,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分类等操作,并将信息共享给商务企业、仓储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等,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信息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以此有针对性的进行个性化服务,让消费者真正得到更多便利,提高客户满意度。
与此同时,可以同消费者进行深入交流,挖掘消费者潜在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洞察先机”,能先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实现经济效益。
2.“自建+合作”组织小规模配送。物流行业有着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尤其是电商企业的促销战,会导致一年间快递业务量的波动非常大,物流企业不可能按照业务的波谷来配置资源,也不可能按照波峰配置资源,物流企业会寻找一个中间值。
大型的物流企业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网络覆盖面,对于一、二级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比较完善,能够很好的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却只能提供基本的送货服务,而较为复杂的需求无法满足,如预约退货、换货服务和货到付款等。这制约了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基本齐全的情况下,与中小型物流企业合作将是一个很好地选择。中小物流企业市场反应快、管理成本低,在价格和速度上都有一定的优势,能更好的满足电商企业同城配送和小规模配送的要求,可以大大提高偏远物流配送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实现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拣选配送效率。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不仅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工的误操作,提高拣选配送的效率,还节约了人力成本,从而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了企业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物流企业要加大对现代信息化技术设备硬件的投入和软件开发力度,积极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要逐步采用自动分拣运输系统、立体仓库、AGV自动导向系统、悬挂式输送机等新型高效、大规模的物流机械系统来提升效率。
此外,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突破原有的发展平台局限,整合公司资源,细化物流环节,规范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环节的高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节省公司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发展不是很乐观,发展速度缓慢,整体缺乏统一,难以实现规模化,但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却非常迅速,并且将会成为大众消费的主要渠道。我国应大力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不断对物流企业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物流配送的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2013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发展报告”.
[2]于忠元,姚德义,关萤波.浅析物流企业的个性化服务.现代物流,2003(4).
[3]苗森,王妍.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分析.时代金融,2012(4).
抓住贵州省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契机,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重点抓好示范点培育及带头作用,拓宽农、特、旅产品网销渠道,着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框架。依托现有开发区、农业产业园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贵州特色产品资源和大数据产业优势,通过农村综合服务体系等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物流、通信、政策等支撑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与三农”融合发展。加快建设10个省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进“百千市场工程”,以县为单位,鼓励和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向下延伸营销网络,建设改造一批商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超市,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和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物流配送企业,培育农产品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
二、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行动计划,促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
鼓励传统制造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跨境电商企业。设立跨境电商示范园区,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用互联网改造外贸,优化流程,降低外贸综合成本。创新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由政府牵头组织开发软件、搜集数据、整合资源、探索构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零售电子商务企业提供支付服务。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互联网+商贸”产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具有贵州特色的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优化商业模式,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
三、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持续推动商务部“百城千店”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绿色商场、绿色市场和绿色饭店;支持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全面推广节电、节水、节材型产品和新技术,着重促进绿色低碳节能设备设施和智能型电子产品、节能型汽车、环保型家居建材等新型绿色消费品消费。规范发展城乡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合理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鼓励发展网络收废、电话收废等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有序发展家电和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行业,积极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形成回收、分拣和交易一体化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通过绿色消费以及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实现消费升级。
四、完善流通业信息服务体系,提升内贸流通业信息化水平
强化大数据在政府内贸流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推动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开展大数据的推广应用,鼓励行业中介组织深入挖掘和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鼓励流通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企业开放数据资源。结合我省大数据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水平和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建设综合公共信息平台,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商贸流通行业中的运用,强化信息化手段,优化供应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智能商店试点。积极发展绿色低碳商贸流通,培育一批节能环保商店、绿色市场、绿色园区示范企业。
五、全面推动物流标准化普及,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
加快推广全国统一的重点流通领域标准,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不断加大对各地创新改造、推广使用新型标准、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的政策、资金、设备支持力度。加大对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营销模式、物流配送的支持力度,对贵州省培育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仓储设施改造升级给予大力支持,尤其是对中小流通企业发展、流通品牌培育给予帮助和扶持。重点落实好商务部“商贸物流标准化”行动计划。以重点企业为载体推广标准托盘共用,促进上下游设备衔接,完善公共运营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强城际配送、城市配送、农村配送的有效衔接,重点解决城市物流配送“三难两多”问题。鼓励物流企业参加A级认证,加快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商贸物流标准化基地,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建设。
六、推动流通集约化建设工程,降低物流成本
加快推进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积极发展采购、生产、销售等全过程一体化供应链物流,促进供应商管理库存、精细物流等库存管理模式创新,降低物流成本。以加快推进区域性大型物流园区(基地)的布局建设为重点,立通区位、产业基础和物流城市辐射能力,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区域综合物流园区和大宗产品专业物流园区。建设省级物流综合信息服务网,依托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在每个县至少规划建设一个配送中心,加快形成“物流中心-基地-配送中心”的多级物流配送体系。
七、加强行业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加快商务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商务诚信建设行动。强化企业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导企业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工作。依法保护本省企业商誉,打击恶意造谣中伤、商业敲诈等违法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协作行动。进一步扩大监测样本企业范围,积极优化监测样本结构。加强对典当、拍卖、再生资源、成品油、二手车、旧货等特种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作用,接受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加强行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