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管理存在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层央行科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风险评价(1)总体风险情况本文选择了3家人民银行县(市)支行,对其计算机场地管理、设备设施管理、场地运行维护管理、电子设备管理、业务网结构与资源管理、网络运维管理、网络设备安全防护管理、重要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应急和保密管理九大科技管理业务领域进行了实际调查,共发现了17类风险问题。参照《中国人民银行风险量化评估办法》,按照所发现各类风险及问题的性质、控制措施有效性,将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风险隐患。在发现的风险中较严重风险9个(占比53%),一般风险6个(占比35%),轻微风险2个(占比12%)。其中,在科技管理的九个业务领域中,风险主要集中在设备设施管理(7个)、计算机场地管理(3个)及场地运维管理(3个)三个领域,在科技管理工作中,应对风险较为集中的上述三个领域进行重点关注。(2)主要风险列表按照后续监督关注程度由高到低以及风险等级由高到低的原则,将各类风险进行汇总排序,人民银行县(市)支行科技管理主要风险情况见表1。2.主要风险评价(1)计算机场地管理较严重风险:一是机房窗户仅为普通铝合金窗,未安装防盗网等防护设备,防盗性能较差;二是放置UPS房间内出现窗户锁具损坏的情况,不具备防护性能。潜在影响:计算机机房作为支行重要场地,机房内存放保障各业务运行的核心网络设备、UPS等重要设备设施,门窗防护性能较差,易产生失窃风险,造成资产损失。(2)设备设施管理较严重风险:一是未配置烟火探测器;二是未配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三是机房内未配备视频监控设备,无法对机房内设备设施及操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四是综合布线不规范,核心网络设备到办公楼各个办公室的网络线路集中在机房进行跳线,到各个办公室的网络线路无相应标识,也无相应的文档对线路进行记录。潜在影响:一是未配置安全防护硬件设备,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若发生火灾、进水等突况,救援人员较难及时获取预警信息,耽误救援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导致业务中断等安全事故。二是综合布线不规范,当进行线路改造或出现线路故障时,因较难确定线路连接情况,造成难以准确开展线路改造及难以及时排除网络故障,给日常维护工作带来较大困难。(3)场地运行维护管理较严重风险:机房无门禁系统。潜在影响:对异常开门请求及长时间开门状态不能进行有效警告,无法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4)电子设备管理较严重风险:某支行在采购台式机和笔记本的过程中未及时与电脑公司签订采购合同。潜在影响:一是若出现采购电子设备质量问题或安全事故等情况,难以有效维权,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对外易产生法律纠纷;二是若出现“人情”采购,集中采购优势不能得到发挥,采购成本将会增加,易造成资金损失,不利于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5)应急和保密管理较严重风险:未制定《计算机场地环境应急预案》。潜在影响:若发生机房失火、进水等事故,难以及时有效开展灭火、防水救援,易造成机房资产损失。
二、成因分析
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如下。1.责任心不强,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是部分科技管理人员责任心及风险意识不强。如:机房配置的3具灭火器已过有效期近一年时间,科技人员未能发现此风险,导致隐患未及时排除。二是部分科技管理人员未充分重视机房安全管理工作。如:放置UPS的房间窗户锁具损坏,未及时更换。2.工作严谨性不够,制度执行力不强尽管上级行对科技管理工作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管理不严格,部分人员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3.人力资源不充足,科技力量薄弱一是县(市)支行人员不足,一人兼多岗的情况较普遍。人员投入不足使得工作质量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了科技管理的效果,易产生较大风险隐患。二是县(市)支行科技兼管员业务技能有待提升,业务知识的缺乏易导致风险隐患的发生。4.机房建设投入不足,硬件配置不到位支行计算机机房多数使用近20年,期间,未对计算机机房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同时,机房硬件设施方面投入较少,造成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设备不到位、综合布线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
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档案;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回顾“十一”五时期档案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作出的新的重要贡献体现出8个“前所未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和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不足。展望“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档案主要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思路,转变观念,以全面建设为基本落脚点,促进档案事业更好更快、协调持续发展。 下文分析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科技档案的概念及特点
科技档案是档案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国家社会及个人从事科研、基建、生产、管理活动等产生的对国家社会都具有很高的价值的应进行分类和归档的科技文件资料。一个单位的科技档案对其在科技领域的生产、经营、研发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各单位必须重视并加强对科技档案的管理力度。科技档案的特点具体如下:
(1)就科技档案的形式来讲,科技档案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成套性。(2)科技档案通常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研发或科技生产项目所产生出的一系列相关技术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3)科技档案涉及的范围很广,并且相互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科技档案应包含相关的科研或项目文件、图纸文件、电子文件等(4)科技档案具有很高的保管和利用价值,其内容涵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等,是开展学术建设、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其保管期限较长,一般都是永久、长期保管。(5)。科技档案具有严格的保密性,一些科技档案会涉及到重要的商业机密、保密技术、军工项目等,因此对科技档案的保密工作要求十分严格。
2、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因为建筑行业对技术的支撑要求高,而建筑企业档案管理是建筑行业长久发展的力量之源,其次是因为建筑企业不像其他企业对一项工作的长时间进行,建筑企业是一项工程一项工程的进行,单项工程的起止就会影响到档案的管理工作,因此建筑行业的科技档案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1、科技档案的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发展支持。企业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在档案中有所体现,档案管理中记录的关于企业生产的各方面内容,比如本阶段企业发展的理念,企业发展的经费,企业生产经营的阶段性成果等,都是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提供经验的,因此企业要特别注重档案的管理。
2.2、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条件。现今整个国家都提倡科学发展,建筑行业就更应该如此,因为建筑行业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住宿的行业,也是给人们提供工作场所的一个行业,如果建筑行业不科学发展,只图利益,那么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在建筑行业中进行科技档案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与整个国际接轨的速度,企业可以借助科技档案对本企业进行有效的科技技术发展,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企业也可以借助档案管理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决策,科学的监督管理整个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3、科技档案的管理能使企业少走弯路,多创造良好效益。档案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间接的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如遇到一项技术性的难题,那么就可以借助行业科技档案进行有效整改,减少建筑的投资成本。
3、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空间,为使得科技档案的管理能够与时俱进,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其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相适应,就必须弄清我国目前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笔者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发现,一些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利于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在向设计人员提供档案的再次利用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下:
. 3.1、基层档案人员对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够强
随着《档案法》的颁布和相关档案管理条令的完善,各级领导的档案管理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一些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仍不到位,一部分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档案管理意识,难以将自身的兴趣点落实到档案工作中,缺乏工作责任心,各级领导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对基层档案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严重阻碍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缺陷。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较大,且都采用手工操作的形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技术含量较低,且基层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创新精神,这些都使得一些单位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甚至停滞不前。
3.2 重收集,轻归档
对于建筑设计类企业而言,科技档案资源的价值不但包括了其凭证作用,而且还有着不能忽视的再次利用价值。在传统管理中,档案的凭证作用得到了充分重视,管理者出于归档要求的考虑,丢弃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源。例如,由于只收集归档材料的原件,导致一些重要的技术文件流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3.3 重管理,轻建设
库存的科技档案是建筑设计企业的主要信息库,其潜在的开发和应用价值是巨大的。只有保障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及系统性,才能为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便利。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较强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或档案管理理念,导致难以保障归档资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尤其是一些体现了设计项目来龙去脉的专业性很强的科技档案,由于技术类文件的不齐备容易造成该科技档案难以从全局反映该项目的技术过程。不能更好地发挥再次利用的作用。
3.4 重保存,轻选择
由于建筑设计企业行业的特殊性,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并无机会亲身参与建筑项目的实际管理,其职责仅为对接收的档案资源进行管理。而当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由于对该项目没有整体观念,无法选择应该入库保存的档案资源及归档成果的最终性。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重要科技档案没能及时移交档案室,造成一些应该归档保存的技术资料未能及时入库,有的甚至出现丢失。或者同一阶段的成果出现多个版本,不能保障再档案利用的准确性。
4、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4.1 提升科技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
建筑设计部门项目档案的产生是与一个具体项目的执行流程息息相关的,随着一个项目的进行,在不同的阶段会生成不同的文件,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只有通过跟踪该项目的全部过程,才能够把项目从立项到验收过程中获得研究活动的情况收集完整。建筑设计部门的项目档案是设计的软成果,在项目竣工之后,项目档案是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所以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就显得至关重要。应该将项目档案作为整个项目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设置专门的专职管理岗位、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以提升其科学文化水平。应该将项目档案的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管理中引入科学而高效的方法,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才能最终保证项目整体的综合效益。
4.2 提高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要实现科技档案的科学管理,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只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适应科技档案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领导者应积极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一方面,积极建立学习型团队,结合实际通过各类培训方式提升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适应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组织科技档案人员不定期到外面参加本专业的技术学习、多与同行企业就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工作进行技术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鼓励他们把培训与自学的方式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
4.3 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
为使档案管理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就必须通过完善项目档案管理机制来持续提升档案的管理质量水平。客观地讲,当前不少部门的档案管理监督机制和责任机制还远远没有构建起来,难以形成对档案管理者的严格约束,容易导致科学化管理水平下降,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档案管理机制进行合理调节。首先应抓住人的要素,通过构建档案管理责任制,使档案管理部门所有人员的岗位责任得到明确。其次应制定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并组织监督其实施。为了尽可能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对档案形成和开发利用的全周期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其有效使用率。
4.4 加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
科技档案通过进一步的深入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科技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所以,科技档案管理者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项目和发展方向,通过开发及引入合适的存储数据库与检索方法,来发掘现有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同时由档案资源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向主动服务模式。档案工作者应定期与设计者进行交流,获取设计者对技术信息的实际
需求,通过整合现有档案资源与实际项目的关系,发掘其开发价值与使用效益,从而最大化地挖掘档案资源的使效益值。在此基础上,对一些使用频率高的科技档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类归档,构建综合的目录检索,通过使用数据库查询系统,协助设计者快速查询其所需资源。以笔者目前的工作为例,我院设计的建筑设备图纸都具有成套性,大部分图纸均可以相互套用,因此档案室对
这些图纸的收集与管理就尤为重要,既要保持每套设计图纸的完整,又要将库存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这样即可以为设计人员提供第一手资料,又能缩短设计周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另外,档案室管理人员还可以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目录,配制成完整的设计成品图作为产品转让给所需要的用户,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利用库存档案,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5.结语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建筑设计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及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档案管理做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该企业的科技资源,并将它们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升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逐步构建具有较强科技实力的技术文档与数据资源;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建筑设计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还能够促进和发挥该企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使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与开发利用程度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许晓静.关于建筑企业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J].河南大学院报,2010(04)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农业科研上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占农业科研单位收入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科研经费也从过去那种“没钱花”、“不够花”,变成现在的“没处花”、“花不完”。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规范、合理地管理科研项目经费,提高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已成为摆在单位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践同样证明,在客观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人”是影响科研经费使用好坏的核心因素。笔者试图从人的影响因素方面探讨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相关人员在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存在“重立项,轻预算”的思想偏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项目预算编制的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预算执行的质量。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完全是自己的事,喜欢“单兵作战”,极少会让财务人员参与进来。在他们看来,有关对财务部门签字盖章的要求,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形式。他们更多关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项目立项、获取尽可能多的经费支持。为了增加项目立项的竞争力,科研人员往往凭借自己的过往经验或者主观判断做预算,造成项目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差、透明度低、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差,只是将预算当成了“要钱预算”,给将来的项目执行埋下隐患。
(2)科研人员主观地认为科研项目经费是靠自己个人的能力争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自己的钱”。因此经费使用也是自己的事,我的项目我做主,其他人员无权过问。科研人员专注的是怎么出成果,如何争取到经费,在他们的理解中,预算是做给立项阶段评审看的,不是用来约束自己执行的。但事实上,因为科研人员是科研专家而非财务专家,他们往往缺乏经费管理的经验,容易造成经费使用中诸多违规现象。
(3)科研人员片面地认为科研项目审计验收是财务人员的事,在验收时自己只管发表的论文够数、能够培育出合乎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及新品种推广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使科研人员在平时使用经费时缺乏计划性,取得的票据缺乏规范性,经常出现已经接到上级通知要验收时,还有大量经费资金滞留在单位银行账户上没有使用,才想起来还有大量的票据没有取得,出现所谓的经费“花不完”;经费预算与实际需求差别较大,科研项目实际需要支出的在预算中没有批复,预算批复中的部分计划支出在实际工作中又不需要,造成所谓的经费“没处花”。
2.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认为科研项目争取到的经费只有科研人员才有使用权,因此其项目申报、预算编制也是科研人员自己的事。这种思想造成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环节参与度不够,专业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缺乏对科研项目的认识和了解,无法对项目经费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做出正确判断,导致项目预算编制不规范,适用性、可预见性、准确性差。
(2)财务人员没有做好有关经费规范使用宣传工作,并且对科研项目经费也主要是事后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当科研人员已将科研工作实施完毕、拿相关票据来报账时,对财务人员拒绝不合理、不正当的经费开支行为,科研人员就会认为是故意刁难、找碴,责怪财务人员没有事先提醒,引起对财务人员的不满甚至冲突,人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同时,财务人员不熟悉科研过程,也很难通过核算管理对经费预算的实际执行过程形成有效地监督和约束,结果造成核算管理与经费预算脱节、经费使用与项目实施不同步,严重影响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3)财务人员应对科研项目审计验收的执业风险大。如同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编制预算一样,科研项目的审计验收需要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出具科研项目经费决算表,以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但现实是,项目经费预算和执行的严重脱节使得科经费财务管理很难“直面”审计验收,财务人员的执业风险大。
(4)财务人员对项目预算执行结果的财务评价和利用缺失。认定科研项目实施成功与否,一方面要看农业科学研究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经费预算执行的财务评价和利用,它是整个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直观也是最可靠的数字反映。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片面地认为项目审计验收完毕就算万事大吉,造成了很少进行项目财务评价。即使上级要求时进行绩效评价,往往也是草草填表,应付了事。
(5)财务人员任务艰巨,财务队伍力量薄弱,处于“庙小、力弱、点多、面广”的尴尬局面。一是科研项目多,单项金额少。以江苏省农区所为例,2009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2.4项,2010年平均新上科研项目79.5项,数量较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管理起来千头万绪。即使有少数国家级大型科研项目,但要求更加严格,财务管理的难度也更大。二是科研项目经费来源多元化,既有国家、省级、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也有地市级、基金会、社会其他组织甚至国外农业机构资助项目,由于纵横交错的各种科研经费使用要求不尽相同,造成了经费核算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三是每个农区所拥有下属科技型企业2-5个不等,也是由农区所财务人员兼管财务核算,工作量超大。四是财务人员要经常应付财政、工商、税务、社保、统计、中介等不同部门或机构的检查、审计、统计、验收,也占用了财务人员相当多的精力。而各个农区所一般只有5-6名财务人员,他们要统管所事业收支账、科研项目账及下属实体账,要有6-10个帐套的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任务,让财务人员全程参与每个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可谓是天方夜谭。
(6)由于缺乏必要的奖励措施,财务人员主动参与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我国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也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而财务人员作为单位的后勤服务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都拿平均奖”的薪酬制度无法调动他们参与科研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由于没有及时引进人才,而现有财务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也没有时间和机会参加高层次专业教育和后续培训,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造成知识老化,素质得不到得高。加上日常工作量巨大,也没有精力了解科研项目相关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工作特别是不能适应重大科研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
3.科研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人员与科研人员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他们认为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和财务核算有明确分工,各自“扫好门前雪”就算工作尽职尽责,容易形成“好事抢着做,责任相互推”的现象。造成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三方各行其事,缺少沟通、交流与协作,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难以形成合力。
4.单位领导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认为自己日常报账审批的重点是农业事业经费,对科研项目经费而言,只提取少量管理费就算完事。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剩下的科研经费日常报账全部归科研人员支配,自己无须过多过问,只是履行一下手续而已。于是出现科研人员只管“要钱、花钱”,财务人员只管“收钱、付钱”,科研管理人员则不问钱的现象。致使科研经费使用缺乏计划、规范和必要的约束、监督,支出存在无序性和随意性,如白条抵用、超预算列支费用、票据内容与实际支出不符、虚开票据私设“小金库”、一票多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项或固定资产购置费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2)单位领导片面地强调科研经费的争取而没有重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将科研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本无可厚非,毕竟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出新品种、新成果才是主要任务。但是片面地强调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和级别、科研经费的规模和额度,却忽视了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为了单位利益和个人前途,在单位领导的协调下,违背职业道德、承担执行风险,多数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选择妥协,东拼西凑拿已报过账的票据抵用,甚至用虚假发票代替白条,尽量做出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账来。验收时要看几年前的账,而拿出来的凭证账册却是笔墨如新,甚至连粘贴票据的胶水还未干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账是“赶制”出来,为科研项目通过财务审计验收埋下隐患。
二、规范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应对措施
1.单位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一支数量上有保证、质量上过得硬的财务队伍,是做好当前及未来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的重要保证。单位领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高度重视财务队伍的建设。一是要有长期的财会人才引进计划,为财务队伍增加新鲜血液和活力。二是要加大对工作突出财务人员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提高他们参与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以强制培训和终身制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上提供便利、时间上提供保障,给财务人员提供充分地继续教育和后续培训的机会,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2)单位领导要严把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关。要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资金审批制度,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审批权限等。按审批制度中的使用要求,以项目预算批复为基准,严格审批相关票据,严禁超预算开支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经费用途。特别要尊重财务人员的意见,对财务人员认为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支出项目,坚决不予批准,为以后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单位领导要统筹兼顾,科学地协调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创造一个良性循环与和谐的环境。单位领导要明确三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劳动和推诿现象。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科研项目碰头会,使他们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促进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验收、评价都能按相关制度规定落实、执行,保证农业科研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研管理人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着眼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经费管理。加强管理,制度先行。要根据政府部门对农业科研经费相关制度的管理要求,遵循灵活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科研项目实际需要,主要从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可行性评价、项目预算、资金管理、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审计验收、绩效评价等环节入手,和财务人员、科研人员一起,制订出一系列既不呆板僵化又不放任自流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标准、操作程序和纪律要求,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使相关人员共同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事前把关、事中审核、事后检查,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2)科研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工作的协调力度,做好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的日常联系与沟通。科研管理人员可以说是联系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纽带。通过工作协调,使科研人员在注重立项申报的同时关注经费使用,而财务部门在做好财务核算的同时加强科研全过程的介入,从而将经费使用和科研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在自己无法做好衔接工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要及时通知单位领导,由领导及时协调处理,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随着科研项目预算科目设置和内容的不断细化,预算编制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而科研人员非财务出身,独立编制高质量的经费预算越来越困难,财务人员主动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延伸到项目申报环节、参与项目预算编制势在必行,这就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人员要转变观念,不但要提高财务专业水平,还应加强相关农业科研知识的学习,熟悉科研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科研过程,把握科研规律,化被动为主动,通过严格的管理、科学的核算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科研人员信任、尊重与支持。促使科研人员合理地申报科研项目,科学地编制项目预算,谨慎地使用科研资金,增强资金的使用效果。同时,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思考与研究,摸索一些较为通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满足小型科研项目的申报需要。针对重大项目,则集中优势力量,全程参与项目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的前瞻性、准确性、真实性,增加申报成功率。
(2)要建立科研项目财务评价和利用体系。科研项目验收对科研来讲是一项科研活动的结束,但对财务来讲,更应将其看作是财务活动结果评价与利用的开始。财务人员要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总结,通过财务活动结果的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价,分析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预算执行是否规范合理,财务审计验收专家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有哪些数据可以作为经验化的指标在今后的科研项目管理中能够利用。通过这样的长期总结、提升,才能不断丰富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降低财务执业风险。
(3)加强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的宣传。通过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评价各阶段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来教育、感染科研人员,从而使科研人员充分重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有利于今后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创新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对财务队伍的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将视野扩展到科研项目管理活动的广阔领域。财务人员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将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创新科研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即科研经费预算核算与控制平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与查询平台,在单位领导、科研人员、财务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对科研项目进行联动监督和跟踪管理,实现科研项目在相关人员之间数据共享、实时查询、动态管理和相互监督,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实现各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促使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全面走向科学化、动态化、信息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要加强对科研经费日常使用规范的财务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负责,保障资金安全,规避财务风险。在科研项目报账时,要强化项目预算的约束力。抛弃只“核”不“审”的陈旧观念,严格按项目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开支内容和审批权限核销票据,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核算准确、监督有力。对不符合财务要求的票据和不在经费业务范围内的开支坚决不予报销,使支出规范、高效、节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地使用,防止截留、挪用、挤占科研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4.科研人员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强化自己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规范意识。
科研人员要像认识科研活动一样来认识科研经费的管理,从项目申报时就提高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精打细算的原则,根据农业科研的实际需要,在与财务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合理、认真、细致地编制项目预算,剔除水分,减少随意性,确保预算的科学、明确、合理、规范。在项目实施中,要抛弃以往那种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是“个人私房钱”的传统观念,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不再寄希望于审计验收的走过场,以科研预算保质保量地完成和经费资金规范地使用坦然直面验收。
总之,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单位领导坚持做科研经费管理的坚强后盾,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并且扮演好协调人的角色,科研人员按既定的目标任务踏踏实实搞好项目实施和科学研究,财务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财经法规认认真真地抓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最终形成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真实可靠的项目决算,才能真正达到发挥科研经费的作用和争取到更多的科研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基层农业科研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科技兴所、科技兴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淑侠.浅谈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3):46-48
[2]郭宏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7):188-190
[关键词]开架借阅 优势 存在问题 科学管理
随着涉外经济学院的发展及办学规模的扩大。2002年9月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落成并启用。我馆为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馆藏文献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提高读者服务效率,实行了开架借阅管理。新图书馆所有区域实行“藏借阅参”一体化的全开架式服务。这一方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与图书的“零距离”接触,大大方便了读者借阅,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重收藏轻利用的弊端,使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更为快捷、方便、有效。我馆实行开架借阅以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欢迎。然而,开架借阅在方便读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现结合我馆开架借阅的实践,谈一下开架借阅的优势、开架借阅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些想法。
1 开架借阅的优势
1.1 便利读者,满足读者需要。开架借阅,读者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查询,检索获得索书号,然后到相应的借阅室架位上取书,简单快捷,节省了找书的时间。同时借还手续的简化,也加快了借阅速度,节省了读者的时间。
1.2 扩大了读者的知识视野,增强了求知欲望。开架借阅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书库接触浩如烟海的藏书,加深了他们对馆藏图书的认识,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激励着他们勤奋学习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1.3 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开架借阅,读者凭借书证自由入库,直接从书架上选择自己所需或感兴趣的书,同时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图书也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重视,并且读者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广泛的浏览,使这些图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
1.4 提高藏书质量:开架借阅经过广大读者对图书馆藏书的了解、使用、鉴别,使馆员从读者那里了解到某些图书的参考价值,比较清楚哪些图书知识陈旧,哪些应淘汰和补充。为馆员及时地进行图书的剔旧工作,提高藏书质量提供依据。
1.5 提高了馆员的服务效率。读者无障碍的自找藏书的开架借阅,相对减轻了馆员的劳动强度,使得他们从入库取书的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整,从而更有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图书馆的深层服务之中。同时开架借阅为读者借阅创造了更人性化的服务,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服务宗旨,使读者与馆员之间更具有亲和力。
2 开架借阅存在的问题
2.1 图书乱架。由于高校图书馆读者比较单一,主要是在移学生和教职员工,像我校人数多,读者的借阅时间及借阅图书比较集中。有些读者对馆藏布局和开架借阅的方法、制度不了解,不懂得图书的分类方法和架位上图书排序的严密有序性和科学性,读者进入书库,随便地抽书插书,乱扔乱放。有的因为图书架位偏低或偏高,将图书归架时嫌麻烦,随手将图书丢放或插入书架中层架位上,使书上下串层,导致图书凌乱。有些读者由于受借阅册数限制,将自己下次待借的书藏起来,以防别人借出,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图书成为无人利用的“死书”。有的架位光线不太好,读者把书拿到灯光下去浏览,看完之后不归架或找不到地方,就地乱放。以上这些现象是图书乱架的主要原因,为后来读者查找图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2 图书损毁。由于开架借阅,图书被人翻阅的次数大量增加,导致图书磨损、卷角、撕裂严重。有的旧书,因为藏书时间长,纸张变黄变脆,翻阅很容易损坏。有的英语、计算机等类的教学参考书以及各类资格考级等书中的大部分习题和模拟试题已被读者填写,重点内容已被读者勾画,不少字帖被读者临摹,都面目全非了。有的在自认为是难点和重点的地方画线,做各种记号,或者书上加眉批,如人生感悟、见解、注音、释义,更有甚者在书上留下不雅之言。很多刚上架不久的图书就被读者弄得封面残缺不全,书皮与书身分家,书脊开裂,书页脱落。有的书被油迹、墨水、茶汁、饮料等污染,造成图书发霉、发黑、起皱。有的书被香烟、火柴等烧破、烧焦,缩短了图书的使用寿命。有的价格较高、装帧精美的精品艺术类图书损毁严重,一些漂亮的风景画、人体画、明星像等直接撕下来,或者被挖得“体无完肤”“千疮百孔”,造成图书缺章少页,无法借阅。
2.3 图书丢失。图书的丢失也时常发生。有的读者由于思想觉悟不高,道德水平低,图书价钱的昂贵。对特别喜欢又很需要的图书想方设法把图书馆藏书占为己有。有的撕掉书中埋设的磁条,有的撕掉书的条形码。这样将图书藏在衣服里偷走。有的趁晚上馆员少的情况下,将图书从窗口丢下,由他人接应,占为己有。有的利用借书高峰期,乘馆员不备之机,装作有急事,或要上课,或有人叫,假装糊涂公开把书拿走。还有我馆实行书盘一体开架借阅,一些读者趁机把随书光盘取走,使图书失去了重要价值,影响极为恶劣。这样,不仅影响到其他读者的借阅,还严重影响了图书的馆藏质量,造成藏书的缺失、不连续等。
2.4 图书错借、漏借、漏还。图书馆在应用自动化流通管理系统借还时容易出现错借、漏借、漏还现象,特别在学生课间、寒暑假的前后等借阅高峰时期。课间时间比较短,学生借还人数比较多,还要同时解答读者提问与咨询,处理预约、续借、超期记帐等多项事务,馆员难免有疲惫之感,可能有错误发生,如读者借还界面忘记切换、条码扫描仪不灵敏、读者借书证状态没认真查看等,造成一些图书发生错借、漏借、漏还现象,使电脑记录与实际产生差错。还有些读者私下转借借书证和借书证丢失未及时挂失,都会导致图书漏还。
3 实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完善开架借阅工作
3.1 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贯彻“读者至上”的服务原则,使读者方便自如地借阅图书和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对读者进行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加强读者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图书馆内悬挂爱护图书的宣传标语,设置警语牌,从心理上约束读者的不良习惯。举办爱书的宣传教育活动,让读者认识到爱护图书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使读者懂得爱书、爱馆就是爱校、爱国。其次,加强法制教育,结合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读者明白偷书损害了图书馆和广大读者的利益,也是违法行为。最后,加强读者的辅导。必须抓好新生的图书馆常识教育,组织新生入馆参观。向读者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藏分布,图书分类排架的规则,《中图法》中的基本大类,计算机检索,开放时间,借书证、代书板的使用,要详细讲解图书的借阅规则,怎样借书、还书、续借、查询个人的借书情况,还要强调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让读者了解它的重要性。
3.2 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馆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具有全心全意为读者
服务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图书馆宗旨。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供读者之所需,热情细心地为读者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的“第二课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图书馆学的知识水平,认真学习高校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对本馆的馆藏藏书及布局,使用的分类体系和检索方法等非常熟悉。还要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每处理一笔借还业务都要认真核对屏幕上的借书证号、图书条码、书名等重要信息,在办完一位读者的借还手续时要及时“清屏”,这样可以减少出现差错的几率。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学习,主动为读者服务。
3.3 加强书库的巡视和整架工作。每个书库责任到人和架位到人,做好整架、巡库、解答读者咨询、借还图书、维持秩序等工作。馆员应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到口勤、眼勤、脚勤、手勤。要经常地巡库,督促读者正确使用代书板,对需要帮助的读者耐心指导,对缺乏分类知识,不能将图书归位的读者加以辅导,使其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对行为不文明的读者要给予制止和纠正,避免和读者发生正面冲突,要方法灵活,方式恰当地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样减少丢书、撕书、读者故意隐藏图书的情况发生。馆员还要适当调整各书架的疏密不均的现象,防止由于某些书架的书过于密集。而导致读者拥挤一处,造成局部混乱的场面。对归还的图书和到库的新书要及时上架,勤整架,减少图书错乱架率。安排人员定期、定时对书库进行巡视,发现乱架错架图书就及时整理,对破损图书及时进行修补装订,并及时归架清理。这样就能保持良好的书库环境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读者的需要。
3.4 开架借阅服务细节的完善。
3.4.1 对藏书体系和布局不断调整。开架借阅室的书架要随时根据读者对图书的借阅频率来调整和剔旧工作。由于图书馆书库空间的限制,每年购置的新书对读者来说学术价值高,借阅需求量大,借阅率高,比较实用。所以,这就需要对那些陈旧过时,借闳频率低,破损严重的图书,该修补的修补,该下架的下架,该打包的打包,不断调整图书架位和布局,做到书库书架科学合理地利用。
3.4.2 加强库内咨询工作。库内设置小咨询台,可由有经验的馆员兼任,对读者提出的常见问题及时给予答复,不清楚的事项及时解释,协助读者找书,节省读者的时间。为读者推荐新书好书,提供图书信息,为他们撰写论文,从事科研工作提供帮助。这对馆员来说,也方便了研究读者心理需要,为搞好其他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4.3 完善开架借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不是为了惩罚读者,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必须制定和完善开架借阅制度,如书库管理制度,图书外借制度,图书的遗失和污损的赔偿规定等,做到读者有章可循,管理有法可依。并在借阅室悬挂《书库管理制度》、《中文图书外借规则》、《书刊资料遗失损坏赔偿制度》等,在读者借书证的背面印上《读者须知》,使宣传深入到读者中,使广大读者能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搞好开架借阅工作。并且在图书发现损毁、发生图书盗窃等问题时,对责任人及时处罚,使读者的不良行为得到约束。但在读者违章处理中应贯彻以人为本,教育为主的思想,少数读者违章很多时候是“随手之过”“无心之过”对自己行为一时放松的结果。罚款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因此,应重视宣传教育,要掌握处罚的“度”,从而减少违章现象的发生。
3.4.4 完善藏书分布标志。藏书分布标志是馆藏文献的揭示,是读者找书的向导。因此,我馆在大厅竖立“馆藏文献资源布局平面图”标志牌,使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分布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将《中图法》一二级类目的字母和类目名称对应表展示在大厅,使读者能清楚自己所查阅文献的大概位置。在每层的楼梯口悬挂各区平面示意图。在借阅室门口张贴《藏书分布图》。在书库贴本室《架位一览表》,在每个书架两端设立醒目的架标。使读者对所需图书一目了然,查找文献就可以顺藤摸瓜,非常方便,节省更多时间。
[关键词]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核算
[DOI]10.13939/ki.zgsc.2016.05.117
公立医院不仅承担了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任务,还是集科研和教学任务为一体的机构,为了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医疗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都势在必行。由于体制和发展阶段原因,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和专项经费管理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是医院财务部门和科教部门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
1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与支出不匹配
(1)课题立项和资金划拨存在制度缺陷。由于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收支纳入财政预算,很大一部分科研经费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财政经费,其使用管理由政府主导。科研经费项目预算的审批者往往并非卫技专业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领域知识,因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预算项目设置与实际研究需求相脱节的情况。
另外,科研立项通常需要经过烦琐的审批程序,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还有严格的审计和专家论证过程。即便完成立项,由于科教主管部门立项与财政资金拨付存在时间差,经常会出现一方要求项目研究正常开展,而另一方资金迟迟未能到位的情况。为了保证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势必产生相关费用需要进入财务报销流程,就会造成财务账面与实际经费收支不匹配的问题。而财政口径的拨款又要求经费下拨后在较短的规定时间内必须使用完毕,这又容易引起经费突击使用和账务频繁调整等问题。
(2)项目组和职能部门信息不对称。以往医院内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由科教部门主导,财务部门基本上只是承担了报销和记账的工作,并没有参与到课题申报和经费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对于项目的开支范围和验收要求缺少了解。而项目组成员通常是临床专业人员,大多不具备内部控制的观念,预算申报也只流于形式,经费使用较为随意。在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时就经常出现临时调账的状况,对于下一年度的预算申报也没有反馈机制。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项目研究者不懂财务,财务不了解项目,一旦出现问题互相推诿,进一步导致了经费使用与管理严重脱节。
1.2 核算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1)缺少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2011年7月开始实行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科目进行了修改,取消了“专用基金/科研基金”科目,通过“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来核算医院取得的非财政性科教项目收支,“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学技术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学技术补助支出”来核算财政补助的科研项目。新制度要求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进行独立核算,但是对于具体费用开支项目的设置和配套资金的核算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在会计实务中,日常科研费用的开支通常只通过统一的一级科目核算,并未设置下级明细。为了满足项目检查和验收的需要,一般以备查账的形式或者临时按要求进行费用归类的方式来进行,这不仅导致各医疗机构间科研经费数据缺乏可比性,也导致了重复劳动和工作效率低下。再者,公立医院除了要执行常规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要求,还要面临上级主管部门的综合目标考评,1~3倍的科研配套资金通过“医疗业务成本”或者“管理费用”计入医院自身开支,会直接影响考评指标的计算结果,而该部分费用并不能反映医院的日常经营开支,这将使医院陷入权衡两难。
(2)缺少系统的经费管理规范。由于医院科研经费来源较为多样,不同资金渠道的项目对其开支范围和验收标准均有不同的规定,甚至存在根本没有书面文件而单凭上级主管单位经验判断、预算开支内容和审计要求相悖等问题。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没有制定规范文件,进而各使用单位也难以制定明确的标准。实践中最常出现的状况就是:课题组成员已经开支的项目财务部门出于谨慎不予报销,而科教部门也未能出具相关的支撑文件。没有系统的经费管理规范、实施细则,各部门间职责不明,就难以实现对科研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和全面管理,更无法达到高效率、精细化的管理目的。
2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2.1 加强预算管理
(1)建立职能科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医院内部应当加强职能科室间的沟通协作。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医院自下而上地梳理、汇总各部门的开支,财务部门应当参与科研项目的预算申报,实现事前控制。通过沟通和培训形成科研人员的内部控制观念,重视预算申报工作,各项目负责人应当合理安排研究进度,提供可行性报告并附项目相关部门核准的开支明细,由财务部门协助科教部门根据各项目的考核要求,进行规范并相对准确的经费申报。预算最终下达结果和申报文件交项目组、科教部门和财务部门各留存一份,参照执行。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预算开支范围和限额,科教部门负责判断经费开支的合理性,财务部门负责具体费用的报销审核,确保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财务部门应当根据项目进度定期对各其执行情况进行账务汇总,及时提醒项目负责人剩余经费数额,以便更好地安排后续使用,实现事中控制。
(2)建立弹性预算管理制度。一方面,科学研究具有不确定性,一次实验结果的变化就可能改变下一步操作,课题立项时是难以充分预计实际执行结果的;另一方面,不同研究方向的项目实施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地划分预算构成。现行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要求对预算项目的控制较为严格,即便医院能够对已立项目实施独立核算,但在相应主管部门对重大科技项目的审查过程中,往往还要求必须具备一定比例的前期投入,同时进行了独立核算,这在项目尚未确立的情况下缺乏会计实务的可操作性,有可能导致项目申报失败。
因此,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科研的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给予一定幅度的弹性,适当放宽各项经费比例,更能够应对客观因素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2 完善会计核算
根据经费来源对科研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在“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收入/科学技术补助收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学技术补助支出”、相应的结转科目以及配套资金开支科目下设置项目辅助账。
尽管不同资金来源项目的主管部门要求各有不同,但根据审计要求,还是可以将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人员经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和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间接费用”“其他费用”。建议参照以上项目对相应会计科目进行二级明细设置,细化费用的分类核算。由于配套资金本身对应医院日常支出科目,二级明细设置与上述分类基本一致,可按照日常账务处理方法记入。期末可根据项目辅助账功能查询经费收支和结余情况,同时进行支出明细项目的分类汇总。
综上所述,既要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对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使用管理的要求,又要加强内部职能科室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满足信息提取需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使得科研经费使用趋于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李兵,李正风,崔永华.课题制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1(7):5-11.
[2]蔡秀芳.公立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9):79-81.
(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于时代。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是根据时代要求所建立的,它是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是其相关的管理模式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进行完善,许多档案管理仍旧在使用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档案管理方面,这无疑增加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难度,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我国要求现状无法进行满足,目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仍舊相对落后。
(二)档案管理工作错位。高速公路在管理过程中记录下的档案材料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是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保存价值。但是大多数高速公路以及其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没有对高速公路的档案材料做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对高速公路档案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对于档案的管理大部分是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兼任;其次,有一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仍存在不设单一管理室,而在各个部门中堆放,导致需要档案室没有办法很快地寻找到,对档案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对文献资料的利用与开发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档案甚至出现遗失的情况。
(三)档案信息无法充分利用。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有许多具备保存价值,而且这些档案将成为业务研究、领导决策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于从各方面网罗到的档案材料应当好好保存,因为在日后这些档案材料将会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地区与人员不具备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意识,许多高速公路对档案的管理都使用了重藏轻用的方式,没有对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具有足够的重视,也从不利用档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档案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改善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服务理念。对此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更新档案管理思想,结合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依靠现有的设施进行更新与淘汰,档案管理信息应当为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条件,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好与科技档案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公路建设对科技档案的重视。科技管理档案不仅是与档案管理部门有关的职责,更是高速公路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科技档案管理做出相应的支持。
(二)提高创新水平。当前,网络已经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利用网络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已经被各方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拥有熟练使用电脑与网络的能力,同时具备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技术与知识,保证科技档案资料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应用,能够对上传到档案管理处的资料进行及时的查询,运用全新的模式来进行对档案的管工作,保证每一份记录在内的档案都是可靠的与真实的,并且加强电子档案的生成,提高档案的归档效率,不断地进行经验与教训的吸取,对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总结。
(三)建立规章制度。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与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对高速公路科技相关的档案进行管理,制定责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可以有效地对相关档案与人员进行管理,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白档案的重要性,让每个负责人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将高速公路科技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并落实到整个地管理制度当中。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课题经费 管理 效益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不断快速增长和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职能行使的重视,各级政府对于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大,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课题经费能够得以安全、合理、科学的使用,充分发挥出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益,各级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对于课题经费的规范和管理,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对于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的预算编制欠严谨
事业单位在对于课题经费的预算进行编制的时候缺乏严谨,使得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最终预算编制的内容很难科学准确地反映完成课题成果所必须的成本。以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事业单位的课题经费的预算编制通常都是由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根据以往的经验,先对可能争取到的经费总量进行预计,再结合总额来编制预算。由于预算金额上报后通过相关部门审批通常会有所消减,因此,事业单位课题组在预算资金上报的时候,往往都会提高上报金额的数额。另外,事业单位的课题组预算编制工作都是由课题组成员来执行,如果课题组人员缺乏足够的财务知识,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就会出现只重视总的预算金额,而对于课题各个环节所需的明细开支的预算编制并不重视或不够了解的情况。最终导致编出的预算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课题项目资金的需要,而并不能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实际需要的开支,造成了预算编制与课题结算不相匹配,给日后的课题结题审计验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事业单位课题经费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的课题经费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力度不足,很多研究部门的经费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得到很好的监督和控制,导致一些违规使用课题经费的情况出现。根据部分事业单位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调查反映,课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经费的发生不按照预算进行支出;二是课题经费难以做到专款专用;三是课题经费支出时没有完善的审批制度;四是事业单位缺乏对于课题经费预算的管控意识。上述问题都会使经费在执行阶段无法得到良好的管理和使用,最终导致课题完成后存在费用支出不清晰或大幅超预算支付的情况。
3、事业单位课题经费财务账务设置不严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特殊性,在财务账务设置中,通常都按照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进行科目设置。课题中设立一级科目“专款支出”,一级科目下设二级科目“xx课题”,未进行三级科目的核算。又由于预算编制初期,课题组人员只重视课题整体总额忽略子项目以及费用明细的构成,就会在课题结题出现整个课题总支出与预算相符而支出的子项目及费用明细无从考核的情况,加大了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风险。
4、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结算不清晰
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由于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阶段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导致课题经费在结算的阶段也存在很大的问题。上述几个问题同时存在,最终会在课题结算时将资金管理漏洞全部得以凸显。财务科目设置不清晰,课题经费在结算阶段呈现出来的往往只有总金额,对于具体的项目经费的使用状况没有进行很好的记录,资金使用与预算无法做到子项目的对应。课题的经费在核算的时候,部门子项目的经费归结不准确,很多经费的使用归结状况非常混乱,不能很好地反映各经费科目使用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造成课题最终经费的科目模糊,不利于对于各个子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管理,更不利于课题整体经费的有效监督管控。
三、加强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的对策
1、事业单位要提高对课题经费管理的重视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在对于事业单位课题经费加大投入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于课题经费的监督和控制的力度。课题经费的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非常重要,其不仅关系到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关系到课题能否顺利的通过相关监管单位的审计验收,这对于事业单位日后争取新的课题经费至关重要。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和课题组负责人要进一步提高对于课题经费管理的重视力度,使得课题经费的使用能够科学化,规范化。其次,课题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全面学习,除了提升本领域专业能力外,也要了解财政对于课题管理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对于课题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使用课题经费。最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需要参与课题经费的管理,要将课题经费统一纳入到事业单位财务系统中进行核算管理,使得课题经费的使用能够始终在单位财务体系内运行,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于课题经费的监管,从而为课题经费规范运行奠定基础。
2、要贯彻全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原则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如仅由课题组成员来执行编制工作,这会导致编出的预算虽能满足争取课题项目资金的需要,但无法全面、科学、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实际需要的开支情况,从而给最终课题准确结算造成很大困难。事业单位应该将预算编制工作交由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成员共同来完成,贯彻全部门参与预算编制的原则。有条件的单位应成立课题预算编制工作组,在工作组内,各部门人员发挥专业优势,管理部门了解整个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运行情况和课题申报要求,财务人员对于财务法规、预算制度和资金管理等比较熟悉,课题组成员对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经费使用和支出情况比较了解,交由各部门人员群策群力共同来参与预算编制工作,从而保证预算编制既能符合课题项目的要求,又符合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既保证了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又保证了预算科学性。
例如,某事业单位在进行课题经费预算编制时,该预算编制工作由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课题组共同来完成的,程序如下:首先,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相关情况,将各个项目的经费预算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呈报给单位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财务法规,并结合财务管理的办法对于课题经费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以财务报表等形式将经费的预算严格清晰的编制出来。其次,财务部门将预算编制交由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管理部门根据以往课题申报的经验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并又财务部门和课题组成员共同进行调整工作。最后,在三部门达成一致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预算编制方案进行上报。这种全部门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于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必须建立完善和严格的管理体系,对于课题经费的支出进行进一步管理以确保经费支出的科学有效准确。以某单位承担的海洋污染过程监测集成与氮磷承载量评估技术项目为例,课题承办初期该单位针对课题管理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工作组,由单位的管理人员、课题组人员财务人员共同组成,对于本课题各个科目的预算进行进一步分析,并在执行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首先,该单位通过完善审批流程来加强对于课题经费的审批力度。每笔经费支出的发生必须真实且在预算编制范围内,每笔经费支出要由相关的经办人、验收人、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共同签字。其次,对于课题采购的材料物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等该单位建立了资产台账进行严格的监督和保管,对于纳入政府采购项目的,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由该单位采购部门统一通过政采网进行采购,并由财务部门根据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记录。第三,该单位由财务部门牵头,将课题经费的预算执行纳入到该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中来,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各个课题项目的经费管理。最后,财务科目严格按照课题合同任务书方案中经费预算表进行科目设置。财务科目设置方式为一级科目“专款支出”,下设二级科目“汉沽海洋污染过程监测集成与氮磷承载量评估技术”,下设三级科目“xx总费用”,根据需要下设四级科目“xx明细费用”,这样严谨的科目设置使得每笔支出均能得到有效和明确归集,大大提高了课题经费支出核算的准确性。如发生未在预算中体现的支出可及时予以拒付,确保了预算的严密执行。另外,为了便于课题组对于课题收支情况的全面管控,该单位财务部门编制了课题收支情况表,该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周报或月报,也可以定期的分项目来分类或汇总,以便课题组及时掌握经费收支情况,根据经费支出比率以及课题进展程度,从而做出合理的后期经费分配方案。
4、加强课题经费结算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要将课题经费的使用状况进行总体的归纳,对于每个子项目的具体经费使用情况要予以明晰,从而有效地对各个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行分析。另外,事业单位要加强课题结余资金的管理。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预算编制来核算课题经费的收入和支出,并及时编制课题经费决算。根据财政以及相关部门要求,要对于课题结余经费进行合理的分配,一方面按照严格执行财政规定的上缴经费的比例和课题组奖励比例,一方面也要保证课题结余经费的可持续使用。对于因客观原因未能如期结题的项目,要对其剩余的经费进行严格冻结。此外,已经完成并通过验收的事业单位课题结余经费,经过相关部门批准之后,可以进行财务处理结转事业结余。
四、结论
随着事业单位课题经费拨款日益增加,给事业单位课题经费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事业单位要重视对课题经费的管理,只有及时发现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加强课题经费的管理,提高课题经费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安全。
(注:本文由国家海洋公益性课题项目进行支持,项目名称:海洋污染过程监测集成与氮磷承载量评估技术,项目编号:200905007。)
【参考文献】
[1] 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2012(35).
[2] 刘爱军: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22).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林立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源成了各个高职院校争夺的焦点。众所周知,目前的高职院校录取工作在高考录取中是最后一个批次,高考成绩好的学生大部分都被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录完了,轮到高职专科批录取时,生源的质量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除了个别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个别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较高之外,其余很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在各个省市的最低控制线左右。即使分数很低,一些知名度不高、办学实力稍弱的高职院校仍然存在难以招到学生的情况。为了完成招生指标,各院校的投档分数线一降再降,对生源的质量已经无法要求,“扯到篮子里的就是菜”,成为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新生录取的现状。而当这些学生入学之后,给我们的日常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1 目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过低的录取分数线,意味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新生在高中时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是数学和英语,是他们感到头疼的课程。偏偏在大一的时候,这是两门重要的基础课,高等数学还是几乎所有工科专业的必修课,它不仅难度大,还与专业课联系紧密。由于大一新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很少,大多不愿意学,导致很多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上,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众多的公式,繁琐的练习,成了学生厌学的理由。而待到学专业课程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知识时,为时已晚。在许多诸如电子类的专业课(模拟电子技术、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高等数学知识,根本听不懂课,专业课老师也经常抱怨学生的基础知识太差,导致他们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的重压之后,满以为大学是天堂,可以尽情释放自己,好好玩乐。殊不知大学的课堂要求很高,内容多,速度快,一不留神就落下很多不懂的知识,对大学的失落感增强了,久而久之就变得厌学了。这时他们才知道“大学就是人间天堂”只不过是高中老师善意的谎言。
1.2 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就业前景不乐观
生源的紧张,专业分布的不太合理,以及没有选择专业的余地(高考分数太低,进不了热门专业),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就读的并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一些专业(如电子技术、信息、通信、自动控制、化工技术等)甚至是文理兼招。对一些高中的文科生来说,被录取或调配到这样的专业,对理科知识的缺乏,加大了他们听课的难度。本来对大学尚存一点希望的他们,被一门又一门听不懂的课程折磨得完全没有信心,挂科是家常便饭。本来就不自信的部分学生开始厌学自己的专业,加上如今的毕业生就业本来就很紧张,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渺茫,基本上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日子。
1.3 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课堂秩序堪忧
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现在的校园普遍覆盖了WiFi,许多学校在录取新生时就给他们办好了电话卡,还可以赠送可观的流量,在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有些课堂基本成了学生玩手机的天堂,屡禁不止,老师在上课中途不得不经常停下来讲纪律,但收效甚微。如果学生上课不让玩手机,那就只有睡觉了,如果两者都不让,部分学生干脆旷课。老师在多次说教无效的情况下,只能扣去学生的平时表现分或以挂科来吓唬学生,但对于那些在中学就是“老油条”的学生来说,老师的手段显得苍白无力。有些学生因为旷课太多而受到学校的警告或记过处分,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于本来就难以抢到生源的高职院校来说,是不敢轻易开除学生的,也不会让太多的学生因挂科多而拿不到毕业证。学校担心这种情况一旦在社会中传出去,会影响学校今后的招生,担心往后的学生更不愿意来就读。所以尽管学生在课堂表现很差,什么都不学,但学校还要求老师必须给学生很高的考试及格率,并以此来作为老师评先评优或晋升职称的条件之一。学生似乎深谙此道,抓住老师和学校的命门,有些肆无忌惮。“课堂拒绝手机,课堂请勿睡觉”成了一句空口号。
2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介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和学习习惯较差,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尽量降低难度,淡化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推导的严谨性,选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来给学生演示和讲解。有的老师习惯于照着PPT把教学内容念一遍就下课了,还有的老师上课从头到尾是一种语气语调,内容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其实,教学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老师真正认真去备课了,去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的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对于高职的学生,不要期望他们能举一反三,也不要以为他们会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只要能把他们的思想和精力回归到课堂上来,就是一种成功。
2.2 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
对大部分厌学的学生来说,学好专业是很难的,就业也是很遥远的事,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的担忧和无助,是他们的心结。其实,任何一个专业的就业没有严格的优劣和冷热之分,关键是看学生的素质能否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学生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以就业为导向,告诉学生这个知识点、这门课程在将来什么样的工作中能用到,如何用,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看得到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而不是空对空的纸上谈兵。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对学生的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对用人单位要求学生的能力素质也有足够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传授给学生具有实际价值的技能和知识,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教师可以例举本专业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上取得成功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他们的就业希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3 制定合理的制度,奖罚分明
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有助于老师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于学校来说,缺乏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缺乏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力度。有些高职院校明文规定老师的所授课程的考试及格率必须在90%以上,否则取消该教师的评先评优的资格,还有每学期学生给老师的评教打分占50%以上等等。这样的一些制度,使得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放不开手脚,一方面学校要求老师严格管理,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扣分,一方面又要求很高的考试及格率,这本来就是一种矛盾。所以老师往往左右为难,加上学生要给老师打分,老师工作评价的优劣掌握在学生手中,由于担心学生的打击报复,一些老师不敢对学生太严格,所以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旷课的情况也就司空见惯了。其实对于学校而言,学生上课期间,关掉WiFi信号,对违纪很严重的学生劝退或者开除,是可以起到震慑作用的。开除几个典型,表面上减少了学校的学生人数和经济收入,但从长远来讲树立了学校的严正之风,有助于提高在校学生的纪律观念,让学生明白在大学不能混日子过。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对表现好的学生提供较高的奖学金和优先就业的机会,解除老师管理学生的后顾之忧,让老师真正敢于管理学生,才能彻底改变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不良局面。
【参考文献】
[1]曹蕾.我国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0,13.
[2]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
[3]杨丽红.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1).
一、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践行高职教育职能之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四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在四大职能中,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发挥着主要的基础作用;科研服务是次要职能,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社会服务是教学、科学研究的延伸,发挥着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作用[1];文化传承是实现前三项职能活动过程中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四项社会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做基础,强大的科研实力为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良好教学质量与较强的科研实力是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为教学和科研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资源,激发新的思路[2]、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科研工作是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综合实力主要观测内容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其业务素质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而科研工作又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具体体现,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教师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对教学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学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过好教学关、科研关、社会服务关。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所应该基本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承担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相适应的科研任务,尤其是要承担地方中小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工艺设计的研究任务,为地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以更好地彰显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把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学术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师德师风等三个方面,教师要在职业领域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强化学习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在长期工作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升学术水平、提高职业技能必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来实现。同时科学研究也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及时更新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科学研究运用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骨干校三年建设目标要求,多数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时期,强力推进学院建设的科研工作,为了完成立项建设规定的科研工作基本建设任务,达到验收通过的基本标准,在三年建设期间,为了追赶建设进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完成任务、轻过程管理”的问题,骨干校验收通过后,大有“松口气、歇歇脚”之意,对骨干校立项建设中科研工作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反思,对科研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滞后且有偏差。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少数中层管理干部甚至院校领导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师设计好、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行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就够了。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科研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认识模糊,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工作对行业企业以及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认识不足。
(二)立项规定致使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院属省市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教科研立项上,一是经费支持多以省属高校为主,地方高职院校以指导性项目(只立项,不配备相关经费)为主,即便是个别项目立项也只有少量的经费支持,学院没有配套经费。二是因为是地方职业院校,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项目类别与指标限制,地方院校与省教育厅管理的院校之间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三)教师队伍原因致立项不多且成果少。一是专业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在省内或地方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即便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如此。少数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有的无心于科研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其专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有的靠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没有形成适度规模、技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工作团队。二是整体上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有欠缺,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科研立项级别不高,省教育厅、科技厅、社科院的项目立项不多,国家级项目更是鲜有突破。
(四)科研经费不足且奖励支持有限。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上打折扣,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致使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以本院为例,与省内的其他四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比,不仅学院科研经费总量低于省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均经费也低于同类院校的人均水平,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省内职业院校其科研经费的投入也略高于本院的经费投入,由于经费有限,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力度小,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五)对教职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不到位。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分级考核的意见,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关于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本院为例,考核实施办法中对各类各级岗位的教职工明确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质量、数量要求,但在考核中由于所占比重较小、对教师考核结果影响不大,致使此项内容的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体现,由于对教职工实际利益影响不大,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
(六)科研成果转化少且科研效益低。一是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对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过程进行管理,而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尚无明确的奖励支持办法,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实用新型技术类科研项目少且与企业实际需要关联度不高,导致科研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低。这既不利于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还造成学院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强化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科技工作认识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树立“特色兴校、人才立校、科技强校”的新观念,摒弃科学研究“可有可无”的观念,把科学研究工作当做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充分认识教科研工作对提高学院办学质量、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学院知名度、增强社会满意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制订学院科技工作与社会服务规划,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使学院科学研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二)培育队伍,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在专任教师中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题培训、知识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各教学系企业教师工作站平台,建立起以平台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团队,实现校企互融,产学研结合,形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背景支撑、技能互补、规模适度、资源共享的科学研究团队,开创学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与企业联系,聘请省市企业行业有影响的专家举办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讲座,通过讲座,了解职业发展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现状,解剖中小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三)争取政策,加大科学研究经费投入
争取院校领导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以本院为例,根据省内其他四所骨干校科研经费投入标准,按每年科研经费实现10%的增速标准预算,三年内达到省内骨干校科技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确保科学研究经费足额预算到位。高职院校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费支持,建立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平台,与生产性企业、科技公司(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应用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修(制)订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奖励办法,推广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好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大转化等工作,争取科技资金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基金会、协会的资金支持,组织精干力量,组建高效团队,积极申报省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社科联、行业协会的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立项及资金支持,以解决学院科学研究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完善制度,强化科学研究绩效考核
一是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改变教师科研评价方式,将对教师科研成果定量评价方式调整为定量与定性、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考核科研数量,也要对科研论文质量、研究课题的理论价值及社会效益、技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科研工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二是完善科研监管制度,严格研究课题立项论证工作,改革立项论证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对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严把课题立项论证关;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对结题的科研课题实行匿名评价,严把结题评审关;加强立项研究课题的管理,及时准确掌握研究课题的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研究课题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科研激励与约束制度,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分级聘任要求与岗位工作标准实施考核,实施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与完善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技术服务的奖励政策,利用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
结语: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科研工作中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团队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期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论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