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

第1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是主要的理论表现形式,能够作用于管理实践中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因此应该加强对基本理论的探索,争取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良好的支持。

1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从理论研究角度进行解读,对中小学教师实施继续教育是促进我国中小学教育优化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管理模式的构建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并且管理模式的构建将省级管理作为基础,希望能够借助省级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保证国家继续教育立法、方针政策等得到贯彻和落实,真正将继续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等全面执行,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优化提供相应的保障。从本质层面上进行分析,对中小学继续教育省级管理目标进行定位应该保证其与培训模式相适应,切实满足全省教师的实际需求,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优化开展。这样在省级管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继续教育省级管理模式能够将各个影响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作为主要依据,将区域性继续教育的稳定运行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进而逐步建立将中小学继续教育行政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元架构。唯有如此,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才能够得到逐步的完善,在宣传机制、立法、业务管理机制、控制机制和行政管理机制的建设角度为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能够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切实推进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优化。

2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做出的探索

基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的指导,广西凭祥市教育部门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希望能够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并结合系统的理论指导对管理模式加以完善,促进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广西凭祥市从以下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2.1基于“十三五”规划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进行创新

广西凭祥市为了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区和凭祥市教育局关于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精神,基于“十三五”工作理念的指导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和未来教育改革探索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创新规划,以发展为主要追求,拓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工作影响力,希望在协同推进中改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提高教育质量。

2.2全面推进网络研修,落实各项培训任务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为了能够保证网络研修工作的高效运行,并取得相应的成果,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后,加强对管理者培训建设工作的重视,并明确各项工作标准,让各级参与者都能够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形成系统的认识,进而为网络研修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促进各项培训任务的贯彻落实。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基本理论指导作用的发挥,争取取得更好的继续教育成效。

2.3对多种继续教育项目进行整合

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广西凭祥市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了适当的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工作坊项目,并且将工作坊项目作为整体,联合网络和校本两个方面的研修项目、送教活动等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体化探索,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对广西凭祥市中小学教师职教能力强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4多部门协同推进,增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在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的过程中,广西凭祥市教育局和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做出了共同的努力,希望能够从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构建良好的继续教育队伍,保证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而真正发挥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职能和作用,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广西凭祥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了项目领导团队、培训管理者团队和研修引领团队,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性,希望能够借助协同推进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效果。

3广西凭祥市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广西凭祥市在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并借助系统的理论加强对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后,随着“国培计划”的贯彻落实,也取得了良好的继续教育成效。大量中小学教师参与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网络研究项目实现了对464名中小学教师的引领,整体教育效果显著,中小学教师的职教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性强化提供良好的支持。

第2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一、开展履职晋级培训。

采用送教下乡和城区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履职晋级培训。

二、做好新一轮民族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

到XX年止,按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做好辅导及报告册的审核工作。

三、全员性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按照省教育厅及市教育局的安排,各县要在xx年以前完成第一轮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初级培训),并于xx年开始启动第二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中级培训)。由于种种原因,我县至今未完成第一轮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培训,没有启动第二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在计算机已大量走进中小学的今天,尽快启动计算机培训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可以利用各乡镇、学校已配备计算机的有利条件,采用送教到校、送教下乡的方式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培训。

四、启动全县的小学校长培训。

根据1999年12月30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8号《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第一章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校长任职要求,有计划地对校长进行培训”的规定,为了提高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结合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相关精神和要求,于xx年年10月开展培训。全县各乡(镇)、学校共有197位中小学校长,分四期培训,每期50人(第四期47人),培训时间五天。

五、小学教导主任培训。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课程观、评价观,切实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教育科研水平和课改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导主任的业务素质,明确教导主任的职责与具体的业务范围,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做一个优秀教导主任的要求,提高教导主任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决定于xx年年12月至12月对全县中小学教导主任进行培训。培训分四期,每期50人(第四期47人),培训时间五天

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和普洱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的通知要求,提高我县小学骨干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于XX年7月至XX年1月开展培训。培训小学班主任100名培训,全程为半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七、开展县级骨干教师培训。

根据《云南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实施方案》(云教师[XX]2号)、《云南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指导意见》(云教师[XX]15号)和《思茅地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培训实施方案》、《思茅地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选拔使用的实施意见》(思行教[XX]47号)的有关精神和规定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每期培训教师100人(语文骨干50人,数学骨干50人),培训时间为一年,连续三年开展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300人,为我县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八、开展教师轮训。

学习外市、县的做法,每学期或每学年抽调30-50名教师到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脱产学习,全面学习新课程背景下的方法、理念,进行新课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开展校本培训。

在骨干教师、小学班主任、小学校长、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的基础上,于XX年启动全县各乡、校的校本培训,立足课堂及当地实际,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3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关键词】国培计划 责任 探究式科学教育 有效性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其全称为"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参加国培的感受

1.1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形势所逼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最终是整个教育业的竞争。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后期,在国家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改革方案中,就把科学探究列为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的最基本而关键的要素。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在基础教育阶段也早已如火如荼开展起了探究式科学教育。

教育是强国之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少年强则中国强。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基础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形势所逼,势在必行,是关系到国家能否持久强盛之大事。

1.2提升教师素质是关键

1.2.1教师爱岗敬业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

参与培训的学员,应将培训所获,自觉用于今后的教学之中,拿出国培授课专家、教师的敬业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己任,克服教学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必将全面提高科学课教学的育人质量。

1.2.2教师业务精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国家的兴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高素质的教师,才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

国培能高质量完成,得益于一批高素质授课专家扎实的业务功底。他们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深讲透,既有理论与个案的结合,也有中、外科学课堂教学的结合。让学员们在轻松愉悦中明白了探究式科学教育,并非高深莫测,而是有章可循的。

小学科学内容广、杂、多,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既非专业又非专职。更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及教学能力,勇于创新,才能为全面提高科学学科育人质量提供根本保证。

1.3过去的教学也曾与教育培训观点不谋而合

科学教师也曾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趣味性、实验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努力抓住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创造条件(教师曾无偿购买紫甘蓝、白醋和纯碱等为学生科学探究所用),尝试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与教育培训观点不谋而合。

1.4国培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不足

在小学科学课中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逐渐被一线教师所接受。但正如专家们所说的那样,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亟待提高。通过国培教育,学员们认识到探究式科学教育不是搞花架子,而应充分研究儿童的好玩心理,遵循科学探究的过程规律,精心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究全程,才能提高科学探究质量。

2国培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引领与指导

2.1加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了使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

教师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科学课程资源,既可以让学校购买也可以是教师本人自制,还可以发动学生、家长准备。

2.2努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教师要领会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精髓,坚持做到:

2.2.1认真研究、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因材施教

城市、山区、平原、丘陵地区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空间,教师应结合学生当地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不要受教材的束缚。

2.2.2吃透教材、课程标准,准确定位探究目标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技能,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知识实际,吃透教材、课程标准,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准确把握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让科学探究目标具有层次性。

2.2.3遵循科学探究过程规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

虽然小学生只是研究身边感兴趣的现象,但却必须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真实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去探索学习,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心理感受。

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规律:观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展示与交流这条主线去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3"国培计划"推行的难题该如何处理

切实贯彻国培精神,在农村小学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还应作如下努力:

①落实小学科学课程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地位,加大投入,尽可能为小学科学课程配足相关设施、设备;

②给任课教师一个宽松的环境,抛弃通过纸笔测验来评价学生进而评价教师的评价机制;

③加大对科学教师的系统培训,尽可能设立科学专职教师,为科学教师减负。

4结束语

要在农村小学坚持切实开展有效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家推行"国培计划",花了不少财力、物力,科学课教师应努力学习,转变观念,坚持开展探究式科学教育,当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给一线教师以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门户网站,

2.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4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素质;调查

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大趋势,要求用“贯穿一生的教育”逐步替代“管用一生的教育”。本世纪初,我国中小学教育正面临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更深层次上的全方位转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是新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急迫任务。为探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律,更好地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对东营市的中小学教师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是科研的基础。本调查意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情况,从而探究继续教育规律和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2004年12月――2005年4月。

调查对象:东营市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式;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座谈和访谈。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组织(校长)问卷两种,,每种问卷都采用定案式和不定案式两种编制方式,并配有导语和填表人背景资料等项目,以便作相关分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问卷,主要是用来验证教师自评的某些观点。

调查内容:教师知识素养、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三大方面。

本次调查共向市区及3县2区城乡100多所中小学发出问卷2500多份,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回收2286份,回收率为91.44%,其中有效问卷为2176份。发出组织(校长)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回收率91%。本次调查还召开教师座谈会21次,访谈组织(校长)30余次,学生座谈会10余次,所得信息弥补了问卷调查的某些不足,使调查结论更趋于客观。男教师851人,占34.51%;女教师1325人,占65.49%。

一、调查的主要结果

(一)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够强,素质教育的深层次观念在教师头脑中还没有完全形成,改革来自教师的阻力仍然较大。

从表2看,教师深层次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大大落后于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令人忧虑。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欠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不足,从而影响教师全面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

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教师评价和组织(校长)评价都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表示满意,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学科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学科前沿知识和本学科的发展水平掌握较差,这一点可以在教师座谈会和组织(校长)座谈会上得到验证。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掌握还很不理想。无论是教师自评,还是组织(校长)评价,认为掌握较多的均未超过50%,而选择一般化和较少的都超过了50%,其中组织(校长)评价中选择一般化和较少的达68.6%。在几次教师座谈会上(共102人),当问“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是什么?”时,教师们认为教育学\Jb理学知识欠缺的有38人,排在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之后,居第二位,在组织(校长)座谈中则认为应排在第一位。座谈会上教师们谈到的很多问题实际上反映也是心理学、教育学问题,如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不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感觉到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时机,尤其是对转化差生感到力不从心等。在学生调查表中:“你对教师教学最不满意的一点是什么?”,学生回答最多的是“满堂灌”、“不了解学生心理”、“没有启发性”等,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对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心理学、教育学情况基本一致。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教师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更不尽如人意。组织(校长)评价认为教师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多的仅占12.2%,而认为一般化和较少的分别占65.3%和22.5%。教师自评也认为掌、捏较多的才占到33.4%,而认为一般化和较少的却达到了66.6%。在”你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是什么?”座谈中,有47名教师选择了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在所欠缺知识的排序中列第一位。表明教师学科教学的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基础严重不足。

(三)在教学能力方面,基本的教学能力和工作能力较好,但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表4的数据,可以对教师的能力进行一个简单的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观察表7还可以发现,教师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普遍高于组织或校长的评价,特别是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两项的评价。但从教师座谈会和组织(校长)的访谈中看,能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授课的教师并不多,所以,表4中教师对“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能力”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两项的评价偏高,而组织(校长)对此的评价更客观一些,比较符合当前教师的现状。

(四)教师队伍心理素质总体情况一般,存在问题较多。其中较突出的问题是教师人际交往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差。

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心理素质现状不容乐观。组织(校长)评价和教师自评在“优良”和“好”两个等级上比率都不高,刚刚超过一半,接近55%。虽然教师评价和组织(校长)评价在各个等级上存在差异,但对教师心理素质总体评价不高则近于一致。

从表6可以看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四个分项指标中被认为是最弱的,强的和较强的只占54.5%,而一般和较弱的却高达45.5%。在教师座谈中,教师们也认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二、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初步分析,我们认为,我市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某些方面的素质缺失较大,不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全面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21世纪初我市基础教育大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根据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地现状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要科学精简专业课程,加强改进教育类课程和适当拓宽人文、社会与自然类基础课程方面的培训内容。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不十分合理,偏重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类和人文基础类内容偏少,从而使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受到很大的制约。

根据我市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应科学精简专业课程内容,加强改进教育类课程和适当拓宽人文基础类课程内容。在教育类内容方面,鉴于目前教师教育理论知识比较薄弱,建议除加强改进教育学、心理学内容外,还应把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等列入培训内容,提高教育类课程对教师处理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在人文类教育内容方面,鉴于当前教师文、理知识结构严重不平衡的现状,建议教师培养及培训要积极创造条件,适当拓宽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内容。理科教师要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文科教师要学习综合性自然科学课程,接受现代科技教育。从而使两类教师的知识结构都能达到文理统一,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统一。拓宽基础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针对调查中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现状,必须要改革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变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为能力教育、创新教育。

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因素。在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过分重视了教师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新形势下,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要向教师能力培养的方向过渡,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创新素质。

根据目前国内教师继续教育已有的成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构建以问题为导引,以新知为文本,以个案为客体,以研讨为驱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教师的能力素质和创新素质。以问题为导引,是指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要注意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引组织教学。以新知为文本,是相对于已有的以教材为文本,针对教师知识能力结构失衡的现状而提出的。目前中小学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是十分熟悉的,甚至于那些要考,那些不考也是如数家珍。然而,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却往往知之甚少。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在指导应试、猜测考题上表现得十分突出,而教师角色所必需的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则显现不足。以教材为文本组织教学的传统方式,由于教材的相对滞后性,与现代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加速化趋势形成鲜明的矛盾。因此,在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新知文本,包括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新问题、新情况的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教材不是唯一的客体,中小学教师身在其中的教育教学实际也是教学研讨的客体。以个案为客体,就是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解剖教师教育教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可以便中小学教师从个案中领悟带一般规律的道理。

(三)要特别重视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能承受教师职业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教师职业是塑造人的工作,不仅他的知识、能力是育人的工具、手段,而且他的人格也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定、个性完善,有利于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健全的人格还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自己的职业意义、角色,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

在教师的全面素质中,如果说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那么,心理素质则是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遗憾的是,在以前的教师继续教育中,我们对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把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纳入教师素质之中。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心理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第5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活动理论视野下的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国外职教教师资格制度研究述评——制度有效性的视角

丹麦“普通成人教育项目”的内容、特点及启示

荷兰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无条件的和有条件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

奥挑利MODUL学校办学简介

加拿大成人职业教育的递演历程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证参考框架分析

浅谈德国“双元制”下的企业培训及其借鉴意义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发达国家推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选择一种技术导向教育的原因:管件领域和工业领域的一次访谈研究

职业培训公共质量监控的比较研究——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例

欧盟基于文化整合取向的成人教育政策举措

欧盟中小学教育跨国培训项目成效显著

新加坡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多校推行环境教育

印度崛起企业大亨竟相兴起办学热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林德曼的成人教育社会学思想述评

论蒙太奇思维与高等职业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职业教育的探析与借鉴

美国提高社区学院非传统学生入学率的举措及启示

论德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途径和特点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的演变

理解职业技能与参与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美国本土人士和非本土人士间的区别

政策导引 措施保障:新加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澳大利亚科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实践与创薪

英国高中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探析

中加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比较与借鉴

中国新加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政策比较研究

让科技支持紧随科技发展

美国新型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外部监控体系探究

关于制造业劳动力的发展

马来西亚:满足技术员需求量全力推动技术教育

美国力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纳米比亚增加对职教与培训的投入

印度计划建立1000个新的技能开发中心重温苏格拉底:西方教育理论的开创者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韩国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小康”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

俄罗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

印度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动因

英国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的概况及启示

芬兰成人职业教育培训

澳大利亚职业培训包制度的行业主体作用及科学管理思想

通往大学之路——印地安那州职业生涯主修课

英国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免费中职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论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向互动——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世界传统工作角色的转变

一个职业学院理念的模范

为职业技术教育买单的新兴学校

泰国实施高中生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印度缺乏“软技能”成大学生就业“软肋”

澳大利亚成绩好的学生读职校

第6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先后历经调查呼吁、尝试实验、发展推进及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逐渐得到普遍认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中小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许多学校也相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校情况不同,有些问题理论认识不清,而在教学中引起很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四)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五)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或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与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复杂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这说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各不相同,这都将造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的无所适从,而与学校实际情况不完全结合,采取“拿来”的方式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重视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对措施

第7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关键词】西藏 农村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巩固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成果,最重要的是在提高应用效益方面有所思路和举措。尽管我区从2007年开始,先后在我区不同地区和学校开展的三期现代远程教育应用试点工作被认为是“抓典型,促应用”的重要举措,但并不意味着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就此走上“坦途”。冷静审视和总结试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不足时,恐怕还是存在不少制约应用的深层次问题仍未真正得到解决。笔者在结合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结合教育资源的现状,对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探讨。

影响我区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问题: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及电教员对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的认识不足。二是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在教学中的日益得到应用,教师传统观念和专业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三是适合于教育教学实际的资源短缺,特别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藏语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制约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水平,农村中小学基本处于“班班通,堂堂用”我拿什么来用你的尴尬局面。

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我们必须确立“围绕一个核心,做好三件大事”的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核心,做好三件大事”就是以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有效应用为核心,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做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做好“抓典型,促应用”工作。

一、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水平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高低是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关键。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也是教育信息化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针对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际和有关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对于培训工作,从管理层面讲,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抓好校长及学校电教人员的培训。中小学校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应用工作摆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当中。一个学校的电教工作能否走上正常的轨道,教学资源能否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关键在校长,责任在电教员。因此,为保证教学资源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要把中小学校长和电教人员的培训摆在重要的位置。要充分认识校长和电教人员在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总体发展中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校长和电教人员的培训,以转变校长的意识,促进电教人员的能力发展,使校长和电教人员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者、指导者、服务者和实践者。全面提高他们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和指导能力。

远程教育项目设备及资源应用服务于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中小学要教师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考核。各项目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地(市)县级培训的基础上,按照远程教育“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和“堂堂用”进入教学常态为指导,以“使用、保养、管理、应用“为主要内容,重视校本培训,帮助他们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能及时获取网络资源,并正常进行网络与计算机的维护,更新教师观念,提高广大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的水平和能力,确保“堂堂用”进入教学常态。

二、做好基础教育资源的建设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广大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来学习,而学习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是最直接的需求。由于现代远程教育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的渗透和融合,资源的需求量是巨大的,资源是整个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我区目前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有国家LP数据广播、购置配发和自行研制的三种渠道。现有的资源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双语”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有效应用。因此,加快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努力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要在“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以现有中国教育网和科研计算机网、卫星教育电视网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制、合作开发、挖潜改造、积极引进等方式,加快符合我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资源建设。我们紧紧把握我区双语教学的特点和现实教育水平、区域文化、实际教学需求和教师、学生背景特点来收集开发教育资源。

2.我们以藏语资源建设为主,兼顾汉语教育资源的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团结协作、扩大开放;坚持引进与开发、翻译“三结合”的建设原则,积极开展现有国家教育资源的应用与翻译工作,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3.资源开发尽量与教材内容相统一。资源与教材内容互不配套将直接影响资源在教学中应用。当我们制定资源开发项目时,要广泛征求农牧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并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与一线教师参与资源的开发建设工作。

三、做好“抓典型,促应用”工作

第8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1初等教育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开设适合儿童需要和兴趣的课程,鼓励儿童认识和开发自己的潜能。

2每学年从9月到次年6月,圣诞节和复活节、期中休息日、银行假期和教师培训日期间放假。小学毕业没有正式考试。

3大部分小学和国际学校是全日制的,但也有部分寄宿学校。

4在爱尔兰,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经过4年严格训练并通过考试后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

爱尔兰有近3200多所初等教育学校,大多数接受国家资助并归国家所有,由地方捐款补充。国立小学由罗马天主教和爱尔兰国教会等教会机构管理。另外有少数类似英国的收费私立寄宿学校。同时,在一些地区单独有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学校,称为“特殊教育学校”。

小学开学前,很多学校都会为家长安排信息通报会或开放日以便他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学校及学校应向儿童提供何种教育的信息。一般来说,所有小学都有学习扶助或资源教师机构,一些儿童可能在课程学习上有困难,需要附加的教学时间,可以向扶助教师寻求帮助。某些学校会开设课外协会,专门帮助那些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存在困难的儿童。

爱尔兰语是全国中小学的核心课程,英语是爱尔兰的通用语言。小学课堂进行双语轮流教学,以儿童为基础,以感知体验式学习为主,学校举办多种生动多样的文化活动,充分体验不同的风俗习惯、饮食、服饰、建筑等,让儿童在玩中学。

爱尔兰儿童在正式入学以前,可进入小学中的幼儿班进行学习。幼儿班覆盖爱尔兰全国,由政府提供经费,学前教育经费约占GDP的0.44%。由于大部分的爱尔兰人是天主教徒,幼儿班隶属于教育部,但由教会管理。

幼儿班有小班(4~5岁)和大班(5~6岁)两个部分,每天上课3.5~5小时(09:00~12:30或09:00~14:00),具体视孩子的年龄而定。每个班级的儿童最多不超过30人,班级配有受过培训的老师和保育、助理人员。孩子们平时去或不去上课相对自由,课程是延伸在小学课程之外的相对独立的部分。爱尔兰学前教育课程强调个性化的学习途径及教学方式,重视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强调进行活动学习及多学科综合学习;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平衡,重视计划和评价。课程主要有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环境和科学教育、艺术教育、身体教育以及社会、个人和健康教育6大核心领域,内容包括爱尔兰语、英语、数学、环境教育和学科教育等。课程相对灵活,不同学校可根据儿童个人和地域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在幼儿班,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游戏中认识自己及他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展学前数学和阅读技能,通过游戏以自然的方式做出选择、提出想法、运用自己的思维表达意见并解决问题。

中等教育共6年,通常开始于12岁,包括3年义务初中教育、1年过渡学年和两年高中教育。

1中等教育学校一般有普通、职业、社区和综合学校,约60%的学生选择普通中学。绝大部分普通中学属于免费教育方案,接收国家津贴和按人头计算的补助费。

2约25%的中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中等教育。职业学校由国家提供93%以上的费用。除提供教育外,职业教育体系也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服务。

3约14%的中学生在社区和综合学校接受学术和技能教育。

4约10%的中学提供寄宿,其中很多学校有招收国际学生的传统。有一些语言学校和私人帮助海外学生申请入学,并提供住宿家庭等服务。

在中等教育阶段,学生必须要修至少5门课程,包括英语、爱尔兰语及数学3门核心课程,不过对于年龄超过11岁后进入爱尔兰教育体系的海外学生并不强求参加爱尔兰语考试。另外几门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包括科学、艺术、语言、绘画以及其他机械制图、土木课程等应用课程。

3年的义务初中教育是以取得中学毕业证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初中毕业证书考试在初中结束时进行。“过渡学年”内容涵盖学校教学及校外实习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考试之外的生活技能和工作经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为主,不设正式的考试,在这1年的课程中,学校会导入一些社会福利活动、地区活动等,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生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知识面和视野。

最后的两年即高中教育是以毕业考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育,毕业考试分为3个等级,高中部学生通常选修6~7门学科并参加学校考试,以决定将来的方向和更高一级的教育。

在爱尔兰,虽然6岁之前儿童没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但大多数儿童在6岁之前就开始上学了。爱尔兰学前学校教育者认为:学前学校是儿童获得离开父母、成为有组织、有计划学习环境中某一团体的一份子的初次经历的重要场所;游戏对所有儿童而言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需求,那些没有足够机会去通过游戏表达自己的孩子,可能无法发展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所需要的技能。因而大多数爱尔兰的学前学校服务为儿童提供有计划的教育方案,且大多以游戏或“自由”游戏为基础的教育方案。

早期开端计划是一项为期一年的预防性干预方案,由教育技能部策划、资助和评估,在指定的弱势区域及选定的学校内进行。这项计划的受众是年龄在3.2~4.7岁之间的特殊儿童,其目的是帮助儿童充分开发自身的各项潜能:帮助儿童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培养儿童积极的、有组织的和适当的独立行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儿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注重儿童语言、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个人能力的开发,以便将来能轻松适应学校生活。对于参与其中的孩子来说,“在玩中学”的方法将会带给孩子积极、愉悦的学习环境。参与其中的儿童,其父母将会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参与计划的工作人员,包括训练有素的老师和儿童保育工作者及若干家长志愿者,老师和儿童保育工作者是由学校管理董事会从其学校老师中指定,受管理董事会和和首席教师的常规监督。家长在日常管理和组织活动方面,也是重要参与者,每周也会有家长轮流策划参与中心的活动。

计划中课程设置优先发展4个核心领域,即健康、自我认同和归属感、交流、探索与思考。通过使孩子们参与结构化的游戏活动,提高核心区域的发展。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会不断开发各种游戏和积极的亲子互动,并为每一个孩子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此外,从学校毕业的中学生,也可能会参与到中心的工作中来,他们可以将工作经历作为过渡课程的工作体验之一,或作为职业准备或培训项目的一部分。

作为重要的移民国家,爱尔兰十分重视人权、重视儿童的平等权利意识。为了使学校尊重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爱尔兰的中小学通过课堂或各种课外活动,大力宣传儿童的权利,努力使所有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的儿童享有人的平等权利,保障所有中小学生的权利。提高社会多元化程度、增强多元文化意识与平等观念、尊重差异、反对偏见与歧视是爱尔兰在落实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指南。也因此,爱尔兰在跨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有诸多重要原则,如注意儿童的和谐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以环境为基础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等。近年来,爱尔兰中小学教育在教学中,持续增强儿童对文化与社会差异的关注,鼓励儿童与他人和谐共处;在生活态度、情感道德、自我认知、想象力以及审美等多方面融入跨文化意识,逐步教育培训儿童获得正确的理念;不断传递不同宗教与种族的宽容性,帮助儿童逐步树立文化自豪感。学校会特意在教室里布置各国国旗、地球仪,在图书区摆放不同文字版本的图书、杂志和音像资料等,开展各国特色的课外活动,帮助儿童关注其他国家及他国文化。

第9篇:中小学教育培训背景范文

[关键词]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农村中小学

Abstract:Nowadaysthe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isfacingsomeproblems,suchashowtomeettheneedsofteachers''''educationdevelopmentinruralareas,howtofacilitate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andhowtomakethebestuseof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Inordertoassurethe

qualityof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weshouldconsolidatethepositionof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Strengthentheconsciousnessofservingtheelementaryeducationandbuildenvironmentof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Thestrategyfor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isthat:to

establishthefosteringsystem,constructtheopenmutual.activemodel,implementthesystemofmanagementbycollegesthemselvesandstrengthenthequalityvalueofteachers''''educationinnon.normalcolleges.

Keywords:non.normalcollege;teachers''''education;ruralschool

承担教师教育任务的非师范地方院校是指由原来独立设置的地方师范院校升格或与其他院校合并而成的地方综合性大学。这类大学有丰富的教师教育资源,它们一直继续教师教育工作,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重要任务。但随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施行,教师教育机构的大学化与开放化格局的逐步形成,教师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任用管理等都纳入法制化轨道。在这种形势下,非师范地方院校作为教师教育的一支主要力量,它的具体任务是什么?未来如何发展,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1.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发展要求

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问题。农村教育师资队伍经过20多年的改造和发展,现在总体数量趋于饱和,但真正合格的教师严重缺乏,存在既“超编”又“缺人”的突出矛盾[1](P55)。一是高中阶段教师数量严重短缺,教师学科比例不配套问题突出。高中教师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与高中扩招同比增长,导致教师数量上的缺口。由于长期“超编”与“缺人”的矛盾突出,高中扩招导致的教师数量缺口无法弥补,农村学校层层“拔高使用”教师,使原来合格的小学和初中教师分别成了不合格的初中和高中教师。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1](P64)。教师超编必定影响教师人才的引进,所需要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进不来时,必然会影响不同学科师资在校内的合理调配,导致部分学科教师数量短缺。二是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合格教师超负荷工作。超编的结果是教育行政部门不敢进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情况十分普遍,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不仅使一些学历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成了不合格教师,而且使得合格教师超负荷工作,影响本学科的教学。三是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这一直是农村教师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村教师想调到城区学校任教已经成为青年教师的心理定势。许多地区出台农村骨干教师进城任教的鼓励政策。每年都有一批优秀农村教师被调进城,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不断外流。农村学校骨干教师流失,更加扩大了城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1](P66)。四是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就农村教师整体而言,他们捕捉现代信息不够,涉猎领域不宽,一些几十年来已经形成的观念、思想、方法,与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当前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另外,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程度偏低,科学技术素养较差,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普遍不强。

2.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非师范院校举办教师教育在实践操作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事。一是专业化特色淡化。首先表现在课程安排上,教育类课程比重较低,公共课和专业课比例大。其次表现在课程传授方法上,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和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缺乏调查研究。有些高校学生的教育专业素质训练明显不足,甚至连学生的教育实践都得不到保障。再次表现在教师发展政策上,重科研轻教学,把教师的时间精力过多过早地吸引到与综合性大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同步的高新尖项目上,对教学研究不重视。然后表现在人才引进上,对其教学能力要求不严,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和敬业精神不能与科研成果的高产同步提高,使得师范类学生和其他有志于当教师的非师范类学生失去了在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直接模仿受益的机会。最后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重学术取向,缺乏“师范”氛围的营造,不利于学生教育情感的养成。这些使得原本非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学术性”优势反而变成了阻碍“师范性”发展的绊脚石[2]。二是学科教育学师资短缺。没有强大的教育学科,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能够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其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应该具有较好的教育学科基础。然而对这一点不少高校是极为忽视的。有的学校教育理论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和各专业学科教学法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如有的高校师范生有数千人,而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任教师只有少数几个人。这些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课堂教学,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和学科建设,在职称竞争中往往因论文数量不足惨遭失败,学科建设更是难上台阶。这使得教育专业的教师纷纷“改行”或“跳槽”,造成师资更加匮乏。这种现象深层次地影响了未来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三是对基础教育关注不够。教师教育的发展,其活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不断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3]。非师范院校要办好教师教育,就要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研究。但是许多高校似乎无暇关注这一点。如基础教育新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但高校教育专业教师却对此缺乏关注与理解。试想,不积极引导我们的师范生去关注课改、关注基础教育实践,将来他们如何走向基础教育第一线?对基础教育的研究,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是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致命弱点,它已经严重影响到这些高校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3.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师资培养主要由单一型师范院校承担,具有封闭性、一次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弊端日益突出,如学生知识面窄,适应能力较差,学术视野不广,专业基础不宽,研究能力不强等[4](P8)。相比而言,由师范院校合并组建的非师范院校则具有举办教师教育的诸多优势:一是学术水平较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1991年欧洲教师教育联合会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概念,旨在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大力加强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使未来的教师能自由地探讨学问,并养成独立研究的能力。非师范院校大多文理学科基础宽厚,有利于开展基本理论研究和从事跨学科研究活动;非师范院校拥有一批知名学者,他们的科研成果往往代表了某一领域较高的学术水平;非师范院校学术自由氛围浓厚,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学术讲座形式多样。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学术熏陶,是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和理论修养,提高他们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有利优势。二是学科门类齐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非师范院校大多囊括了文、史、理、工、法、经、管、教育等主要学科门类,利用这种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一方面有利于对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达到优势互补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为培养全能型和自我发展型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非师范院校还可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对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师资进行培训,真正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以适应教师终身教育的需要。三是课程设置广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师范院校办学规模较大、基础学科较强、学科种类较多,各学科之间具有互为支撑与融合的优势。这一优势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知识背景。此外,非师范院校还拥有较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利于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4](P9)。

二、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

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优势,保证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必须遵循如下指导思想:

1.巩固教师教育在非师范院校的地位

虽然目前参与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大多由原来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与其他专业院校合并而成,但在办学实践中并没有确立教师教育应有的重要地位,而对如何利用非师范院校的优势,吸引更多优秀师范生,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不甚明确。为避免这种“非师范化”情况的发生,学校领导应从思想认识、经费投入及政策保障方面重视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经费预算、科研立项等方面做出统一规划,在教师教育专业招生、就业、师范生待遇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以确保教师教育建设与整个学校的发展协调一致。为此,必须成立专门的教师教育管理委员会,对全校的教师教育进行统筹规划,促进校内非师范专业与师范专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培养学术性和师范性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4](P11)。

2.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指出:“坚持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结合,这是国际趋势。”在一份对我国非师范院校参与师资培养的可行性及条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办学层次上有56%的学校愿意参与普通中学的师资培养,而愿意参与初等教育师资培养的学校仅占18%,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把培养初等教育师资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4](P12)。另有调查表明,许多举办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设立了高等教育研究所,却没有基础教育研究所,即使有也是偏重于纯理论研究,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相脱节。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非师范院校应大力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拓展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范围。如承担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实现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承担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等。

3.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

大学校园既是一个教育环境,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使生活在这种环境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获取群体的肯定[5]。非师范院校应着力建设和营造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把综合性、多样性的大学文化同教师教育文化有机结合,积极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师教育所需要的文化环境。

三、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具体措施

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具体措施应包括教师专业化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管理方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

1.确立教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

教师应具有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就是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学科知识强调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了解;教师专业知识应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基本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6]。非师范院校在教师专业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培养规格上,从培养学科型教师向培养综合型、复合型的专业化人才转变;在培养层次上,逐步向培养具有硕士学位水平的学术型、研究型教学骨干人才过渡,以适应基础教育对优质教师的需求。

2.建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放、互动模式

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可以采取开放办学的形式,即师范专业学生可以平等地享受学校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财富,包括学术资源、信息资源、图书资料、教师资源、文化资源和各种设施等。同时还可以在中小学聘请优秀教师为师范生授课或开设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各种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学术活动,以解决传统教师教育中学术性不足的问题。

互动培训模式强调非师范院校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互动。(1)互动培训的实施路径:一是高校专家与大学生流动驻校教学与培训教师,即“送教下乡”;二是大学生与农村教师“一对一互换”培训,即“实习支教”。(2)互动培训的主要内容:对农村教师而言,包括更新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农村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科研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而言,包括参与甚至在一定范围替换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3)互动培训的保障机制:一是制度保障。高校首先要从制度上保证“送教”专家和“支教”学生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受训学校应在所需求高校专家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拟接受高校学生的班组问题上制定明确的规则。此外,高校与受训学校以及其他管理服务机构应该共同制定对互动培训的效果的评估指标和评定方法。二是机构保障。地方教育局师训机构应该承担高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中介责任(负责双方间的联络、沟通及互动培训各项事务的统筹)。三是人员保障。送教专家、大学生与受训农村教师是互动培训的主要参与者。农村学校的支教学生辅导教师、中介机构的人员以及其他人员,都是互动培训的重要依托力量。四是资金保障。首先要保障送教专家的劳务费、差旅费和基本办公经费;其次是要保障支教学生的生活补助费、人身保险费和交通补助等。

3.强化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学院化管理方式[4](P10)

教师教育的学院化管理方式是将非师范院校中所有教师教育专业集中到专门进行教师教育的教育学院管理,由教育学院统一负责全校师范生专业课的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组织和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协助教务处制定师范专业教学计划,协助招生办确定师范生的招生计划,协调职前教师培养与各专业学院之间的关系以及职后教师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之间的关系,加强与中小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组织教师参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及理论研究,及时传达贯彻教师教育的方针政策等。

4.加强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在外部运行机制上,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和专业标准对参与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进行鉴定和认可,以确保它们的办学水平和师资培养质量。专业标准是进行教师教育专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教师教育机构资格认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资格证书标准等[4](P12)。只有获得认可和授权的非师范院校,才可依据法律要求举办教师教育。我们要建立起全国性或地方性的对教师教育机构进行认定和评估的机构,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所有参与教师教育的非师范院校进行严格的资格认定,以提高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

综上所述,非师范院校举办教师教育只要准确定位,挖掘潜力,发挥综合优势,选择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弥补独立师范院校的不足,而且能在办学效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松林.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张伟.教育科学学院服务于教师教育的回顾与反思[J].山西科技,2006,(5):27.

[3]杨庆国.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的多元化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0):37.

[4]易红郡.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综合优势,发展模式及质量保障探讨[J].教师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