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中小学思政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思政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思政教育

第1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活跃的因素,主控着其他资源的价值方向。作为整合学校要把握三大人力资源:优秀校长、和谐师资和社会人脉。

优秀校长是学校中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也是学校整合成功与否的核心与关键。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中一切资源的主控者,他的才能、品行、学识、追求影响着一所学校特别是新整合学校的办学风格和文化走向。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前瞻性、时代性、先进性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风范。正确地引导师生员工,并且敢于突破和超越环境,突破和超越自己,做到超前规划,超前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才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科学的人才策略则是学校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的前提和保证。尊重和关注每一位教职员工的需求和发展,协调教师自身成长目标和学校新文化的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制订学校合理而富有人性化的人力资源政策,从而缓解学校的文化冲突。

社会人脉是学校获取各种资源的关系网络,而学校在社会人脉中所处的位置状态,决定着学校获取社会资源的时效和数量。获取学校资源需要在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中形成学校在社会人脉中的位置效应,争取人财物的支持,从而调动一切资源为学校发展服务,最终为学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价值引领,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长盛不衰的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间与多少资产,而是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间,是否有一种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存在于师生的脑海与心灵之中,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就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如果一位校长没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仅仅把学校当成是帮助学生升学或就业的组织,那么整个学校的工作,不管是校内工作还是校外工作,就必然仅仅围绕着升学或就业来组织:凡是对升学或就业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凡是对升学或就业不利的就不去做。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广阔的价值视野、丰富的价值意识和卓越的价值领导能力,成为学校灵魂或学校精神的阐述者、体现者、追求者和实现者。

因此,结合学校管理实际和发展要求,通过教师交流发言、座谈、问卷调查、观察教师的工作实际等途径,全面了解教师的价值取向,系统和深刻地领会社会转型大背景下学校领导的价值内涵,不断对学校的远景、使命、组织结构进行反思,形成一个符合时展要求的以教育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能够为利益各方所共同接纳的学校价值观。构建学校教育价值观,并在已有传统和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建设性的文化,建立起学校文化特别是蕴涵其中教育价值观的战略个性,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效益优先,突破学校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

社会要求新整合学校开展优质教育,就是要讲求办学效益,要求学校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提高办学的质量和办学的社会适应性,以求用最经济的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从而体现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进行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是整合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因此做好“树观念、搭平台、抓管理、提实效、促发展”的工作。以先进的教学文化理念来引领整个学校的文化建设;以“专家引领”、“校本教研”等形式为教师团队全方位地提供帮助,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立“校长科学决策;教务创新实施;教研重抓落实;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学有成效”的高效教学管理体系;建立稳定的教学工作秩序,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实效性;建立教学监控与激励机制,“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四、强项提升,强化学校个性特色的核心能力

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使得当前校际之间的竞争已不单是以教学质量论高下,而是更多地以教育强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教育强项的最终凝练可凸显为文化的个性与特色,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又成为持续打造教育强项的现实依托,通过文化个性与特色的强化,不断彰显学校的生命力,在更新与转化中促成学校的不断发展。

教育强项包含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人文类等内容。办学方略和办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为教育强项的确立和嬗变奠定了发展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对学校教育层次、资源信息、师资力量、教学装备、学校环境、文化氛围、教育服务、升学就业等进行评估与比较,从学生家长认知调查得来的数据,确定自身教育强项和特色,有效整合既有的内外资源、有形与无形资源、校际资源,以前瞻性、个性化的配置策略为教育强项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保障。部分学校可以以当地丰富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特色教育强项。

五、继承创新,塑造学校文化建设的持续优化

企业在市场推进方面曾经历了“一轴指向”(商品质量)、“二轴指向”(商品质量十营销能力)和“三轴指向”(商品质量+营销能力+文化战略)三个阶段,将文化战略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制高点,是从残酷的市场竞争、无数企业的兴衰中获取的深刻认识。实践表明,名校之为名校,关键即在于它能较为充分地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自觉性和复合性,较为深入地关涉学校文化建设的本质与核心,持之以恒地建基于学校文化的持续优化。

在优化学校文化的具体实践中,应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意识和能力,更为充分地发挥学校文化的内外功能。在教育竞争激烈的现时,名校及时地完善自身文化发展战略,适时地对办学思想进行个性化和非线性的定位,有效地将学校战略创新的精神予以释放,真正地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务实地健全相应的制度与执行系统,突出文化主体的自治与自主,进一步整合学校文化,促成新文化的衍生。善于用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发展目标,在组织结构的调整、规章制度的健全、办学绩效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持续而全面的统筹,进而有序地提高学校整体执行力。尽可能减少接触最紧密的师生文化所产生的内耗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文化整合的效能,构建丰富、和谐,生动的学校文化。

【参考文献】

[1] 谷力.关于城市名校扩展的相关问题及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5. 07.

[2] 甘琼英.中小学并校的文化整合〔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第2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214-01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等几个方面来着手,其具体策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

构建良好的有效教学氛围需要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首先,从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来看,非常重视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1993年以来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进行了几次的重大改革,其中2001年第二轮教改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更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一轮德育课教改方案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还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其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可见,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而有效的教学氛围。其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就要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就必须以提高德育的质量为前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要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就要坚持创新教学的理念,以加强对教资的培训来促使其政治思想觉悟和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尊重教师的创新教学,支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积极开展与有效教学课堂相关的各类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有效教学氛围。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显得更加重要的,因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之一,从自身进行转变会起到很好的主动出击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有效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能获得比以往更高的授课效率,让学生们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并能通过良好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门极具吸引力的课程,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观念就要转变,要重新理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教育的本身是育人而不是简单而纯粹知识的灌输,作为辛勤的园丁就要恪尽职守,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体现,要以传承与弘扬的无私奉献精神来实现教师价值。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即教师主导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未能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实现良性的循环教学模式。目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到的可行方法很多,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必须指出的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改进或引进都要基于教学本身,不是为了取悦学生,经验告诉我们,过度地迎合学生会使教师陷入不堪的境地。因此,在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或引进时要充分地把握好度,要以适合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相对较为理智,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学方法可采用较为符合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教学或借用手机媒体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

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不错,但并未取得有效的课堂效果,大多在于其对于教学设计环节的不重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引导导致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要做到有明确教学目标,就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实际教学的各阶段授课,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程序的编排、把握重点难点以及上下关联,做到不因面面俱到而顾此失彼,切实保证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

第3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一、课堂争论的教学价值

1.课堂争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能引起争论说明学生已经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个性,如果老师适当进行引导,就能带动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化。

2.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学生的争论往往从浅显的感性认识开始,争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学生自觉进行分析、推理的过程。

3.课堂争论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争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敏捷,常有妙语出口。学生语文论文既要寻找对方言语中的不当之处,又要找准契机,组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可见,争论为语言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4.课堂争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争论时为了驳倒对方,必然要找出有利的论据,因此,就要努力寻找别人没有想到的、没有提到的方面,引发了求异思维,在求异中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二、课堂争论的主要途径

1.抓住题眼进行争论学生会对课文内容许多地方提出质疑,教师应选取有价值的问题,推出来引导争论。如学课文《鸬鹚》的时候,同学们看鸬鹚捕鱼的录像,当看到渔夫抓住喉囊鼓鼓的鸬鹚把鱼挤出来时,许多同学都不由自主的发出惊讶声,觉得渔夫太残忍、太不人道了。进一步了解到,鸬鹚的脖子上被装了个圈,渔夫只让他捉鱼,而不让他吞咽,于是更觉得呕心。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同学们进行争论。一部分同学持“渔夫残忍”的观点,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还有不少同学觉得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渔夫残忍”论者的理由不说自明。不同意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鸬鹚本是渔夫捕鱼的工具,渔夫养活他们,训练他们,就是让他们捕鱼的。如果没有鸬鹚,渔夫就捉不到鱼了,他们的妻儿们就活不下去了。这不也很残忍吗?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的同学自然是前思后想,左右为难。这样的争论做到了从文本到人本的提升,立足于创造思维的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提出异议进行争论教学中,对一个问题,学生常常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怎么办?我认为,鼓励加对话是教师值得采取的好方法。如课文《第一场雪》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下雪的景色,作者从看到的和听到的两方面写出了雪大的特点。在教学这段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但此时也有学生提出了他们的异议。他们认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是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雪不积在枯枝上,枯枝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面对这种局面,教师没有怕影响教学进度,索性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引导两派学生进行争论,在学生阐述过程中,及时地进行点拨,让学生注意句子中的“积”字。经过争论,两派意见统一。用争论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对话,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

3.质疑问难进行争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还应经常鼓励学生对同伴的发言和老师结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如《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这时有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利大于弊”。由此一场激烈的课堂争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的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才引发了一场唇枪舌战,不仅使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三、课堂争论的有效策略

实际教学中,害怕说话不当,举止失措而当众出丑,害怕一旦说错被同学嘲笑,这些问题成为不少学生课堂争论的心理阴影。因此保护学生课堂争论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给学生一种感觉:语文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教师还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地进行争论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要作为一个听众、朋友,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二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开放、和谐的氛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一个不可忽的教育因素。鼓励学生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和帮助他人。

如果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有几个同学能顺利、轻松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

第4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数据报告》(2005)显示,“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我国网民中有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中学生网络成瘾人数之多、比例之大、危害之深是让人始料不及的。虽然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但网瘾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苍白无力、滞后错位的部分内容

1.传统与发展脱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游戏、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等,这无疑需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回应。但是,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显得陈旧、单薄,既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既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

2.知识与实践背离。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知行全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作为思想政治道德实践的主体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从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健康成长。但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比较严重,且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磨炼,使得我们塑造的许多教育对象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网瘾中学生的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

3.超前与适应相悖。所谓超前,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能适应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适应,就是培养出来的人能适应当前社会、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但是我们现实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明显的偏向:一是只顾及超前性,而忽视了适应性;二是只注意适应,而忽视超前性。中学生网络成瘾便是前者的产物。教师在教育中一味用抽象、概括的,在现阶段还暂时无法实现的思想政治道德准则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周围的环境,对超前性过分强调,中学生不但不易于接受,而且还会引起反感。

二、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的某些方法

1.注重灌输,忽视能动性。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受教育者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在当前对网瘾中学生的教育中,往往不把教育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片面强调教育中的“强化灌输”和管理中的“强制性”。主体性的失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教育者居高临下的精英化立场,常会造成网瘾中学生对所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这就必然导致网瘾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使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网瘾中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忽视了网瘾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2.方法单一,冷落需求性。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自身的需要如果被忽视,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或激发。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错位的需要得不到转化,都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内部障碍。对于网瘾中学生来说,上网可以满足他们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许多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许多情绪需要发泄,同时也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才转而借助网络游戏发泄,并在网络中寻找寄托。当前,有的教育者往往冷落了网瘾中学生的需求性,教育方法单一,导致教育缺乏实效。主要表现在: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教育的目的内容、活动和结果,而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载体选择上从主观出发,以现成的手段作为教育载体,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教育要求上要学生盲目听从,唯师是“准”,教育变成“指令”,要求变成“强迫”。

三、急功近利、道德滑坡的某些环境

第5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双边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很多教学实践者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办法。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体会。

1.课前激趣,注重导入新课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要想提高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除了把握好教材、备好课等教学基本环节以外,在课堂教学中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了这几分钟的时间,在导入新课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上《生活与哲学》的《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时,我引用了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和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求学生围绕诗句谈谈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诗歌、故事、时政、媒体图片、音像等,给政治课开个好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提高政治教学有效性。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她必然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老师。"政治课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而且抽象、晦涩难懂,难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热爱而非冷漠的情感,因而想学、乐学、会学。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笔者采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的视频材料,要求学生围绕材料谈谈"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学生都参与到对材料的讨论中。轮到学生发言时,一个个跃跃欲试,急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他们的发言中,可知他们对材料已经理解和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准确把握。假如学生对所学内容不能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只能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3.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是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者互为基础、互相制约、相互促进。一方面,学生的探究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易陷入盲目的探究;另一方面,探究学习在学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运用,对于直接经验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探究学习也是对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和检验。要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基础上有意识地接受学习。

4.运用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以多彩的屏幕代替传统教学中的黑板,以视听的完美结合代替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以听为主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将静态的文字描述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象生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又可以跨越时空,将丰富的生活搬入课堂,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利于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选用多媒体,让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助力。

第6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一、高中《思想政治》新老课程编排上有怎样的区别呢

(1)老课程理论较深,难度大,新课程理论较浅,难度小;

(2)老课程表现形式单调呆板,白纸黑字,黑白图案;新课程配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彩色图案,更加美观,可视性更强;

(3)老课程先叙述理论,后用具体事例印证;新课程先创设情境和问题,引导师生讨论、交流,而后阐述理论;

(4)老课程主要观点、概念用黑色加粗字体显示,学生一看便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主要观点和概念,与段落的其它字体一样,需要学生阅读后自己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老课程在正文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想一想、议一议)供学生思考;新课程在正文的基础上,设置一些补充的栏目(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对正文形成弥补,特色鲜明,有利于学生自学;

(6)老课程与生活距离较远,缺乏生活气息,实用性不强;新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体现了服务于学生生活的理念,实用性强!

二、新老课程在教学方式的巨大差别是什么

(1)老课程教学:一般先由学生自学,而后教师讲授理论,接着例举事例印证,以说服学生;没有多媒体辅助,黑板粉笔是教学的主要手段,表现形式单一,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听的很累而乏味,且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基本唱主角,主导课堂,学生基本被动应付、接受式的学习,且学生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封闭式学习,教学缺乏生活气息;

(2)新课程教学:教师创设情境(图片、文字材料、视频、歌曲等),设置问题,多媒体辅助,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师生互动交流,总结提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人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且更有说服力,课堂教学生活气息很浓!

三、新老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何不同

(1)老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照着书本念;老师举例印证,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老师考,学生死记硬背,属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少深入思考、交流、讨论,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学生是一个个孤立、封闭、被动学习的客体,而不是主体。

(2)新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延伸到课后,学生继续探究,老师继续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整个学习过程是动态的、合作的、互动的、探究的、民主的、自由的、活泼的、愉快的,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实用性的。

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怎样的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两种模式:

一种是“问题导学-学生自阅-情景创设-交流互动”模式:

即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置相应的自学问题,指导学生课堂自阅10分钟,然后课件展示创设的情境,并设置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教师提问、启发、点拨、点评,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该种模式,好处在于学生已经自学教材,对教学内容已有大概了解,再看情境设计、回答问题时就容易些,但由于课堂就40分钟,往往造成教学时间不够用。

第二种是“导入新课-情境创设-问题设置-学生思考、

讨论-教师质疑-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模式:

第7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工作 以人为本 政治素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化,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各种冲击和挑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落实、贯彻和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尤为重要,如何依托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来解决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情况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包含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个方面。同时,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中介,是贯彻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得以生发、产生作用和维持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要素。因此,学生、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课三者缺一不可。

中职学校日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这些年轻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并且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但易受外界因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我们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中职学校管理模式死板,例如各中职学校都很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但实际情况常常是管理机构设置得越多、规章制度越严厉,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管理本身出现的漏洞反而越多。同时,管理者为了完成任务,往往喜欢采取容易操作的行政管理手段,通过“压”“控”等方式对待学生,至于工作是否到位,管理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有进步,管理者反而没有去关注。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素养和能力,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自立自强的自主意识,对违反以人为本原则的,没有人情味的硬性管理方式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渴望较宽松的环境,希望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一方面忽略了个体差异。由于不同的学生,天赋有差别,能力、兴趣也有差别。由于客观社会现实对人才需求的多极性、各类高校的层次性,都显示出高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要求上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企求统一的培养标准。这就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因材施教。长此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中职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同时,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教育过程缺乏互动。在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些中职学校仍然没有完全转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从哲学理论上来说,这一教育方法忽略了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人的变化,不符合所强调的“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基本观点,违背以人为本的原则,不利于以人为本作用的发挥。从教育的效果来看,虽然灌输的方法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过重大的积极作用,但到今天,它的实效性越来越小。过多地采用硬性灌输方式是这种教育方式对学生主体的接受程度考虑较少,教育方法仍局限于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对学生主体需求的全面了解。只有加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将在互动中形成的共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实施,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改变着这些年轻的职工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影响着他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带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工作。结合当前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思想工作方法手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策

第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师生和谐平等关系

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充分尊重学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育人这一中心来开展。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摒弃传统的师道。承认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为学生兴趣的发展、眼界的开阔、能力的发挥提供广阔空间。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自然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落实到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求发展,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充分发扬民主,给每个学生公平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创造性的全面发展。

第二,用科学务实的态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实质,用科学务实的态度培育和教育学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立足高校实际,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心理健康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知识获得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而不是把学生困于呆板的框框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特个性优势,使学生形成独立和谐的人格.真正解决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问题。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中职生人际交往、求职、恋爱心理困惑等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因此,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发掘学生的潜在思想和心理问题,通过采用课堂教学、课外教育、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

第三,用实在的办法正面激励中职生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采用各种奖惩的措施来调节、激发、鼓励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受教育者通过权衡利弊得失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提高自身行为的积极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形成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作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只有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完成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整体的和谐,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第8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单元整组教学;随文小练笔;小学语文

一、随文小练笔概述

随文小练笔是指以课文内容为写作素材,把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结合起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思考

针对以往随文小练笔存在的孤立割裂等问题,我们尝试了新的单元整组教学,让练笔紧紧地围绕在整体目标之下,将随文小练笔与单元大练笔结合起来,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以下是本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中随文小练笔的几点思考。

(一)树立单元整组教学意识,开展随文小练笔

单元整组教学强调从整体出发,在整体的基础上展开各个部分,最后再回归到整体上来,这为提高学生的单元习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协调学生阅读与练笔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合理的平衡点

一般在学生的阅读课上,时间大多数都用在口头交流上,虽然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语言文字旅程,但是,课堂上学生的那些富有诗意的语言就像落叶一般被风吹走,不能保存下来供以后欣赏,为以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2.小练笔与大练笔相结合

每每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师首先要熟悉整个教材的内容,在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的前提下,把小练笔与大练笔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方式融为一体,优势互补,以小练笔作为大练笔的补充性和拓展性训练,同时要尽量使辅的随文小练笔训练与整个单元的写作要求相一致。

(二)在树立了单元整组的意识后,要依据具体单元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文小练笔

1.构建完整的主体为随文小练笔创设合理的情境

教材的每个单元之间都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每个单元相对于这个完整的整体来说,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个体,有自己的集中的知识点,有完整的主题,有统一的情境氛围。

2.注意平时的观察积累,为练笔积累素材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练笔积累丰富的素材。通过小练笔走进生活,让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过程

参考文献:

第9篇:中小学思政教育范文

【关键词】加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党的十又一次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在社会新问题不断涌现、各种情况显现多样化的当前,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努力。

一、当前中小学生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一)与日剧增的社会压力使中小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当今的中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下,中小学生较早的感受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残酷性。他们有的可能深刻的体会到与同龄人之间生活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过早的开始考虑自己所要走的路,因此更加重视个人未来的发展。

(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落后使中小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方式滞后,不能较好的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常规的,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过于程式化,而不会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深入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一味的表面说教,不深入、多层次、多角度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只会让现今个性十足的中小学生产生逆反心里,在心中对这种灌输嗤之以鼻。

(三)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使中小学生性格出现缺失。当前的中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再使孩子受老一辈的苦,成为了众多家庭养儿育女的基本准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经意的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千万百计的为孩子提供家长能力所及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为了袒护孩子,家长甚至不能够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味的找各种理由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而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过分依赖且极度自我的性格倾向,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包容。

(四)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着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小学的必修课。学生们在接受科技的先进带给他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被接受着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的侵蚀。中小学生处于一个自制力相对薄弱的阶段,往往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吸引。中小学生经常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因为没有自控力而沉迷。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人长期沦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处于无措状态。人际关系淡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行为随之频现,严重的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人。2012年11月,党的十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工作的始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上的一得一失,更重要的是长大以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贡献。

(二)改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工作模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推陈出新,真正的从本质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现存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平等的交流、友善的劝导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的接受。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体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中小学生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积极进步的网络环境。互联网自身的健康发展要求网络文化逐步走向积极、文明,广大民众也热切期盼着一片纯洁的网空间,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小学生很大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受众群体,深受其影响。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效的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坚决肃清网络文化中所存在的负面的、消极的、有危害性的内容,避免不良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思想和身心健康的侵蚀。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积极进步的一面,利用其传播优势,使中小学生广泛接受中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思想,促使其人格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龙进. 简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1).

[2] 易春秋.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