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

第1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一、培训内容

(一)教师全员岗位培训

1、师德师风建设。按照我局《关于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南教师字[XX]02号)要求,在全县继续开展“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中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各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及时宣传各学校的特色做法,抓好主题教育三个阶段的活动及考核验收,加强对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督查力度,对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通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解决现行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教师“评好课”专题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评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XX—XX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阜教师[XX]4号)要求,按照XX--XX年“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的五个年度专题,今年将开展“评好课”专题全员岗位培训。各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今年“评好课”主题的集中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听评课教学技能。

3、教师“上好课”专题考核。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XX—XX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上好课”专题学习考核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XX]32号)要求,XX年5月22日将对全县参加“上好课”专题学习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全省统一考核(参加远程培训学习的可不参加此考核)。此次考核人数多、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好此次考核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考核文件另发)

(二)骨干教师培训

1、配合市教育局做好XX年各类骨干教师国家、省、市级培训的选拔、派训工作。建立健全县骨干教师信息管理库,进一步规范完善骨干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继续教育培训及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2、开展骨干教师县级培训。按照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对我县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县级培训,充分发挥省、市级教坛新星等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育局将制定骨干教师县级培训计划、方案,建立骨干教师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好骨干教师的县级培训。

(三)学历提高培训

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比率虽然逐年有所提升,但是距离省目标要求仍还存在着差距。各学校依然要鼓励和支持已取得合格学历的中青年教师,通过高校的函授、自考、研究生培训等形式,进行学历、学位提高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远程教育培训

今年远程教育开始第二学段三个专题的培训,各校要加强宣传,使参训教师充分了解今年远程教育培训的相关政策,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按市教育局工作部署,除高中教师全员参与外,对具备远程学习条件的初中教师、小学教师,各校可根据情况,组织参加远程培训。同时加强对高中教师校本培训的指导,教师培训学校要配合县教育局抓好高中及其他各类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促使其通过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五)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

组织实施XX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50名学科教师的培训,配合市教育局做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项目十周年系列活动、市级应用成果展示及表彰活动。各校要积极参与,按要求组织教师参训和上报成果展示材料。

(六)班主任培训

按照县教育局培训计划安排,继续组织实施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完成中小学班主任每人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的目标。各校要将班主任培训与师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七)校本培训

第2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 培训 实践模式

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经历了一个由实验、探索到全面推动的发展过程。十几年来,由于国家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师训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有的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更多的还停留在一种感性层次。本文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来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健康、科学有序地开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继续教育培训者培训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培训者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教师,各市区(县)教师进修校的教研员等。部分培训者业务素质不过硬,体现在培训中只顾按纲讲解,不了解广大中小学校的教育现状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培训者的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学习作用。部分培训者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备课不够深入,没有认真设计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教学如同走过场,严重地影响了学员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

培训单位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了解不够,讲课时内容“纯理论化”或是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学员难以学以致用,听课索然无味。此外,近年来,有些培训单位未能随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各种教学任务和教师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其中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缺乏对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吸收和归纳,实用性差。

3.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权威性规范性

长期以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继续教育的考核工作尚未纳入政府和部门、单位任期目标责任制中,无形中使其成为可有可无的工作任务。某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只管传达上级精神,而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输送和保证本辖区中小学教师按时按量参加培训,所以无论从权威性,还是宏观调控力度上看,都适应不了目前大规模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应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适合教师自我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使中小学继续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创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模式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模式创新具体包括: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1.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创新

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的是省、市(地)统筹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教师培训和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3个层次构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体系。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的转变,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成为新时期教师培训的重点。在此情况下,构建开放灵活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势在必行。为此,要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推进和实施教师教育网、卫星电视网和互联网即三网相互融通、系统形成全国教师网联计划,发挥高水平大学在教师培训体系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师范院校和其他教师教育机构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师网联”建设,促进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与全国教师网联的相互衔接,实现全国优质教师培训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教科研部门等的资源整合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使之形成合力,从而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教师网联’校外学习中心”和公共服务体系。

2.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确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选择学用一致、学以致用的培训内容,突出培训重点,讲求培训实效,使广大教师都能在培训过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从三个层面确定培训内容,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一要明确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向。积极组织和开展优秀中小学教师的高级研修、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理论素养,更新知识结构,使之增强学术研究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改革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二要加大师德方面的培训内容。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多形式组织学习,多途径进行考核,多角度树立典型,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内容来抓,常抓不懈,真正抓紧、抓实、抓好。三要强化新课程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和安排分类培训和分层培训工作:教师培训机构组织有关新课程的“通识”培训,教科研部门组织新课程学科的“专门”培训。

3.变革教育培训模式,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法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致力于方法的创新。要把理论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集中培训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短期面授与长期跟踪指导相结合,灵活运用培训班、研修班、自学、课题研究、导师导教、学术报告、教研活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社会考察等继续教育形式,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指导,注重解决他们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积极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科学模式,例如,“自主式与引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挖掘他们自身资源,引导其自主获取知识信息,自主进行经验反思、知识更新和重构,主要通过自学、交流研讨、学术报告、案例教学等方式来实施;“研究型主题培训模式”――依据专题来配备导师,让中小学教师分组研究,使之在参与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在经验反思中实现自我突破;“研培一体的培训模式”――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不足和问题,构建教研、科研和培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以“研”促“培”,寓“研”于“培”,“研”、“培”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校本培训模式”――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把培训、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涉及到指导教师制度、专题受训、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区域合作、自学等内容。

4.加强组织领导工作,促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创新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环节有机结合的动态管理,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质量评估的全程管理。实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科学化,关键在于各地要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此项工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表,不再是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在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传统教师所具有的优势在学生面前早已丧失殆尽。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精神现象、生命现象,它便不止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使人通过文化价值的摄取,获得人生的真实体验,从而陶冶人格和灵魂。因此新世纪的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回应时代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素质。

教师的质量对教育改革、社会进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家为提高教师质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提高师范教育的基础文化要求;相对扩展师范教育中教育学科的门类与加强教育实践;开辟多种渠道的师资在职培训和脱产进修。尽管国家在此三方面为培养时代需要的新型教师作出了保证,但由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近1000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繁重的任务。而且教师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依靠短暂的学习与进修并不能一劳永逸。要使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教师必须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每个教师所处的教育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特的。而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远不止已经被教育专家发现、归纳和格式化的、编码为各分支的教育科学知识,更丰富的知识和才能还积聚在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和教育经验中。就如伽达默尔所说,“我们关于法律和道德的知识总是从个别情况得到补充,也就是创造性地被规定的。法官不仅应用于具体事例中,而且通过他的裁决对法律(法官的法律)的发展作出贡献。正如法律一样,道德也是鉴于个别情况的创造性而不断得以发展的。”教育知识也如法律和道德一样,决不可能完全毫无遗漏地涵盖一切生活事实,总会存在有空地或漏洞。“只有通过知觉感觉到的才能体验到,而只有知觉到的才能被把握到。”教师就要有趣味和判断力,在不断应答环境的过程中根据整体对个别事物进行判断,对特殊、具体情况进行解决,教师是其实践的最终、也是最佳的裁决者。而教师获得的实践性知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与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建构与合理性检验,需要教师从实践中,反复检视自己的行为,从教学经验的回馈中修正自己。

教师只有进行反观自照、系统地观察、反省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我,不断地质疑、追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找出其不足并加以改善,才能走上自主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1989.

[2]光.生存哲学――走向本真的存在.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3]倪梁康.面对事实本身,200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第3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林 英 (1992—),女,福建省福州市人,本科,泉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饶艳枫(1992—),女,福建省龙岩市人,本科,泉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彭志莲(1991—),女,福建省三明市人,本科,泉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陈 亮(1992—),女,福建省厦门市人,本科,泉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教育培训成为热门,进过调查发现,社会上对学校课堂之外的教育培训有着极高的需求和热情,但因为门槛太高、学费太贵往往无疾而终。市面上存在着众多教育培训机构,却也存在着两级分化的现象,一种是像新东方那样制度完善、实力强劲、师资雄厚的系统化大型教育培训机构,另一种则比较零散,主要是雇佣几名兼职在校大学生,制度也不尽完善,而大学生的兼职时间也较为短暂和零散,很难做到统一的管理和安排。笔者以泉州市为依托,在对泉州市家教市场深入调查基础上认为积极打造中小型专业培训机构、构建品牌模式才是解决之道。“尚学”社区教育培训机构正式为解决此类问题而创办的,打造以社区为依托的收费合理、制度完善、统一管理和调度的中型教育培训机构。

关键词:家教;培训;社区教育

一、泉州市家教市场调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人们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的机遇,泉州市家教市场顺势兴起。

在笔者所做市场调查方面有意愿培训的家庭比重高达82%(见表一),若以每个家庭为子女支出培训费为300至500元每个月计算,一年将有50多万元的利润空间。可见泉州家教市场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泉州市家教市场供给来看,主要有三种形式:个别辅导(大学生上门家教)、教师课外辅导及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辅导机构。其中前两者所占比重为七成(见表二),但近几年,前两种家教陷入困境。大学生课外家教培训随意性大、不正规等问题,紧随着禁止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举办各种类型的补习班、特长班、辅导班的政策通知下来。这样一来专业教辅机构有了更广阔的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纷繁多样的教育培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如今父母的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规范教育。因此,建立一个教育培训机构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现有的中小学课外培训市场主要是:大学生上门家教、在校教师课外辅导以及部分独立的辅导机构。这些培训方式都有很大的缺陷。例如,随意性大、专业度低、收费高、覆盖面窄等等。而我们要创建的是一个以社区为依托、大学生为师资队伍、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的社区教育培训机构。此培训机构发挥社区的优势,整合个人家教资源与独立机构的特点,并克服其中的缺陷,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家庭需求。

二、泉州地区现存家教培训机构存在问题

1、各私营家教机构规模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

泉州地区存在数量众多家教培训机构,不仅具备有资质的教师提供专业教学辅导,还开设有特长培训班和兴趣辅导班,但规模不一,良莠不齐。许多培训机构选址于各中小学附近,例如,泉州乐学、龙门等教育机构就选址在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附近。有的却是随意租住简陋的民房作为培训场所,几张圆桌板凳和简易黑板就可以成为其教学设备,有些培训机构的老师还身兼多职,既是机构的管理者又兼教学老师还需要负责学生的食宿问题。教学条件简陋、安全隐患大、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因素都制约着培训机构的发展。[1]

2、收费项目繁多,教学偏重应试

各家培训机构为争夺市场,打出各种吸引家长的噱头,巧立各种收费名目。比如,培训机构辅导学生的日常功课需收取服务费用,如果需要学习一门兴趣特长就还需另交一份费用,学生的食宿通常也需另外交钱。这些培训机构收受如此繁多而又昂贵的辅导费用,其培训效果是否能与之相称恐怕需要打个问号了。大部分培训机构多注重学生的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性格品质方面的养成。约翰·怀特①认为“如果教育工作者以增进学生的利益为教育目的。那么,他们的工作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增强他们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塑造他们的气质,使他们的行为按某种方式进行。” [2]因此,培训机构不能只将“成绩”作为评估辅导效果的标准,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的养成。

3、缺乏亲子互动,淡化社交能力培养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如今的许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繁重无法长时间陪同孩子、督促孩子学习,而且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与教育机构建立家教关系之后那么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归属于机构,自己的责任就只是接送孩子。于是,父母与孩子间的交流互动变得越来越少。许多托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对学生的课业辅导,忽视了学生与其父母的互动交流,使得原本就缺乏互动的亲子间沟通愈发缺乏,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加深了家庭的隔阂。

三、解决对策:完善中小型专业培训机构,构建品牌模式

1、形成品牌模式

在未来,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模式将会形成定局。例如新东方、新航道等领跑培训机构之首。各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将是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未来发展格局。[3]笔者认为,家教培训机构可通过在个别社区试点,把握社区的地理优势和市场优势。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逐渐的在社区中树立口碑。在社区中占据大部分的市场时,抓住时机加大宣传力度,由点扩展到线,在相邻的社区开设新的机构。

2、以特色项目打造独特优势

笔者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应以社区为依托,与社区合作,便于学生课余活动及父母接送,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在教学方面,教育培训机构在接收学生之初应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

了解每个学生的成绩水平,掌握知识的程度。除了测试学生在学校课程掌握的情况外,还需以性格心理测试或者面谈的方式,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度身定制教学计划,重点通过辅导培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最终达到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教育培训机构还可针对每个来报名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套餐,包括主科+副科、课程抵用券、辅导资料、网络授课、网上精品课程等等,满足学生全方面的辅导。

3、以丰富的课余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教育培训机构力主在课余进行丰富有趣的课余活动,打破传统教育的“僵化模式”。主要将课余活动分为三种模式:提高能力型、娱乐型、家庭型。在学生之间开展“演讲比赛”“才艺展示”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胆量和自我展示能力;让学生在一起玩一些有趣的游戏等,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外向大方的性格;在寒暑假和双休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同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户外活动,如夏令营、出游等,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中小型社区教育培训机构以低收费打造高品质

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竞争的最大优势在于把家教机构与社区结合起来,利用了社区较为低廉的租金且方便家长接送孩子等地理优势,并且依靠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作为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机构输送源源不断的新血液。大学生主要是以兼职为主,因而工资比较低,且大学生自身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迎合当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的需要。教育培训机构也应该注重师资队伍的培训及考核,定期对机构的教师的开展考核,及时的发现教师教学方法的可取之处和不足,切勿因开设新的试点而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逐渐由线覆盖到面,最后在家教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国家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教育对个人的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方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不论是家庭还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都在逐年增加。中小学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尚学”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初创人员在分析了泉州地区家教培训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后,提出创办以社区为依托,以资深专家为指导、大学生为师资队伍、中小学生为培训对象,以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提高学生成绩,打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的厌倦感,通过各种课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尚学”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力主走进社区、贴近家庭,以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满足家庭需求,同时,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有效地吸纳大学生就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从全国来看,随着升学竞争压力的加大,家教市场呈现不断壮大趋势,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各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环境都将不断走向自我完善。一个地区的家教市场发展情况与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正相关。泉州地区的经济水平处于中上地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投入也水涨船高。只要孩子学习好投入多少都无所谓成为普遍家长的心态。” [4]再者,家长之间普遍存在着一种竞争心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后他人。在政府的减压环境下,家长只有靠寻找外援来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因素就为泉州家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势在必行。因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必将加大监管,又从外部完善了这个行业,内外完善的相互结合,必将促使我国教育培训行业走上正轨。[5]如“尚学”此种的家教培训机构将是未来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趋势。(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

注释:

①约翰·怀特: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哲学系主任、英国教育哲学会会长、当代分析派教育哲学的大本营——伦敦学派的一名主将,并且是世界教育哲学家国际网的主要发起人之一。

参考文献:

[1]关娟,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之弊[J],科技信息:367

[2]周晶.中小学校外托管班的现实分析[J],科技信息,2010,25:181-182.

[3]杨圆圆.我国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J],管理智库,2013,1:9

第4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理念;模式 在我国农村教师担负着我国农村1.3亿学龄儿童的教育责任,他们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脊梁。农村教师的素质情况、工作情况与生存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 农村教师队伍水平低下问题,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亟待提高。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已经成为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农村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中主要存在下面的问题:

1. 参训教师对培训认识不够深刻在农村中小学多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报了名就完事。每次上课,想来就来,起走就走。有的说“这么搞,有什么用?都是形式主义。”有的则说: “我四五十岁的人了,还参加什么培训?”更有甚者认为:“教个小学,还要培什么训,我眯着眼睛都能上课!”凡此种种,都是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殊不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渐壮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要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发展教育。“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2.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任务超负荷是打击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热情的另一因素。由于教学负担过重,虽然有许多老师都希望得到系统的培训,但心有余力而力不足。造成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班额过大;二是家长对教育没有正确认识;三是留守学生难管。

3. 培训经费和培训资料短缺 通常情况下,农村中小学的经费都比较紧张,特别是新机制后,采取“一费制”,实行专款专用的政策,学校可以用于资讯费的资金极大地受到限制。同时,农村中小学也由于经费有限,教师们无法去参与县、市乃至省比较优秀的学校听课学习,更不可能重金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到校讲座指导教学,因此教师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教育教学方面最新的信息,更谈不上大刀阔斧地改革。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滞后。在一些农村地区,除了县城里面的中小学,其他学校都没有自己的图书室,更别说定期添置新的书籍和资料,教师获得新的教育资讯甚少。并且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都偏低。他们本身的经济负担就比较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继续教育。

4. 继续教育培训力量薄弱在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学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力量十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者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大多数培训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不高,更新知识的速度慢,尤其是大多数培训者已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多年,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感觉不够敏锐,把握不够及时,在指导培训时,就缺乏了可行性、创新性。此外,由于近几年地方财政比较紧张,教育方面投入不大,培训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流于表面,注重形式,培训手段单一,培训质量不高等不良后果。

为了点燃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推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加强政策导向,为农村教师培训注入新理念。教师培训,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是一门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农村教师培训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面对、需要研究、需要探讨。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首先要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化领导,不断更新培训理念,把新课程培训作为农村教师研培结合的重点,将培训对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建立起农村教师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体制。

(2)开展实践调研,为农村教师培训开创新方法。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在有了新理念、新方向的基础上,我们务必深入农村实际,亲身来到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一线,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去感受、去倾听、去研究他们的所需所想。同时,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通过问卷和座谈等形式,分析其问题及原因。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明白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因素是什么;了解农村教师所面临的现实困难和困惑;洞悉他们倾向什么样的培训形式和内容;知道他们对过去培训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等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出农村教师教育工作的规律,从而研究和开发出新的切合实际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3)保证培训经费,增加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 在新机制下,培训经费应该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保证足够的公用经费标准按时足额拨到学校,对教师从事校本教研,外出参加教研活动、各级培训,请专家来校讲学等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学校支付。此外,要保证学校订阅报刊杂志和专业资料的费用,避免政府对学校资讯费运用的干涉,赋予学校和教师自由选择专业资料的权利。同时,政府出资,每个乡镇可建立一个公共图书室,以供本校以及片区学校,包括该片区内的村小教师借阅。每学期还应将各个定点的图书室内的资料轮换,达到资源共享的原则,以此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阅读到最新的教育资讯。

第5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转型与跨越为主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品格和能力的建设为核心,以骨干教师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健全培训制度和增强培训实效性为主线,积极构建适应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教育强县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晋色、结构科学、层次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我县基础教育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培训形式

1、省、市培训。按省、市要求,合理安排相关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

2、县级培训。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县教师进修校培训基地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开展一系列以面向农村初中、小学、幼儿园为主的教师全员培训和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我县的师训工作要组织好“十三项培训”,开展好“五大活动”。

3、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各县直中小学、乡镇学区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今年我县师训重点工作,自主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提高我县教师专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校本培训系列活动,让每位教师都尽快成为课改合格的实施者。同时通过校本培训促进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式研讨,形成以训促研、研训结合的局面,构建学习型学校,架起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土化发展的桥梁。

三、县级培训主要内容

(一)十三项培训

1、继续组织好“国培计划”培训:

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去年我县已选派七名初中、六名小学教师分赴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分别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师范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和农村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今年我们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培训政策,按省、市要求,认真选派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县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使他们能够在推进素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校本培训中发挥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

2、幼儿教师培训:根据十二.五规划,今年我县将继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我县幼教师资素质较差、力量薄弱的现状,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利用双休日聘请幼教专家、组织全县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纲要》进行培训;二是请我县幼教骨干对各领域的目标和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新理念进行全员培训;三是利用节假日和活动时间,在各幼儿园进行园本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0学时。通过培训,使每位幼儿教师认清新形势下的学前教育新理念,不断推进和完善幼儿园特色教育和课程改革,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符合我县幼教特色的新方法、新途径与新经验,从而使我县的幼教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3、校长任职资格及后备干部培训:以提升中小学校长及后备干部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促进我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目的,扎实有效地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及后备干部。按照教育部对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我们将于20__年7月份对校长以及后备干部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20学时。使我县中小学校长全部实行持证上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率达到100%。

4、在职校长提高、挂职培训:主要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0__年8月,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我们还将于20__年9月份开始对不同层次的校长进行分层挂职培训,选派他们到优秀的学校进行挂职锻炼,促进其尽快成长。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小学校长进行异地挂职锻炼。通过挂职培训,使他们得到锻炼,开拓视野,积累一定的管理经验,拓宽他们的办学思路,提高他们的办学水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使他们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管理风格或专长,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长为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领军人物。

5、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学区长、县直中小学校长外出培训、学习。

6、教研员队伍培训: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局领导大胆改革与尝试,从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层层筛选出9名各学科优秀教师补充到县教研员队伍中,通过两年的努力与学习他们已胜任工作。今年暑期,我们将聘请外省、外县有经验、有名望的特级教师或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各级优秀教研员来我县对县级教研员、县直中小学、学区各学科教研员队伍进行课改新知识、知识新领域及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适当时候还将走出去,到国家级培训基地去培训、充电,真正使我县教研员的教研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7、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今年暑期我们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 组织好第五批农村小学教师脱产培训和农村初中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使我县的农村教育水平飞速发展。

8、青年教师培训:针对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促进其尽快成长,实现超常规发展。培训方式主要有:名师带徒、青年教师赛讲、外出参赛、校本研训等;以学区集中开展“一三五”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学科教师带徒等,培训时间为20__年7月份。

9、骨干班主任培训:以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为指导,有序开展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和班主任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中小学班主任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骨干作用,力争一定比例教师获得班主任培训证书。培训时间为20__年8月份。

10、新教师培训:

为了确保新教师健康成长,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早日成长为教学骨干,提高我县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将于4月份开始对去年录用的126名新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踪培训。通过进修校教师对新教师的听、评课以及检查教案、学习笔记等项环节,我们本着鼓励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多做贡献、早出成绩的原则,使其遵循正确的教育教学轨道,并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11、全县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60学时,规定范围内的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和考试。

12、全面启动我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根据省有关规定精神,今年6月份前要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建设,通过省、市对培训基地的验收。然后,积极、认真、有序地开展我县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这是一项全省性的重点工作,我县要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在上级规定时间内完成。

13、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对学历不合格教师,我们要求他们通过业余函授、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渠道努力达到目标中提出的学历要求。同时,一方面我们要逐步规范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的专业要求,使教师在参加学历进修的同时,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至20__年底,我县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要达到9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要达到65%,高中教师本科学历要达到98%。另一方面我们要与高校联合,鼓励中学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使普通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或博士学历,职业高中“双师型”教师要占到35%。

(二)五大活动

1、继续组织好“名教师”、“名校长”的评选活动并组织有效的管理、使用工作。积极推进“名教师”、“名校长”建设工程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加大教师和校长的培养、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名教师”、“名校长”的评选活动,建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努力做好“名教师”、“名校长”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重点抓好教师和校长的课程与教学领导力建设,努力提升教师对高效能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和校长对精细化教学管理的引领能力。

2、继续组织好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通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将在我县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科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队伍,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前两年评选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将继续选评50名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充实到我县骨干教师队伍中,针对我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队伍存在的不均衡现象,今年的选拔培养工作将继续实行政策性倾斜,我们将倾斜于农村教师、倾斜于薄弱学科和小学科,真正使我县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遍及全县的每一个学区。

3、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挥好省、市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10月中旬,我们将组织我县的省、市、县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4、为了更好地利用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其对农村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前两年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继续组织县城教师定点帮扶农村学校教师的“百名教师一对一牵手”活动。为了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我们本着关心农村教师使其尽快成长的原则,让城市学校教师认真分析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农村教师探讨明确努力提高的方向和成长途径,热情指导,言传身教,真正解决农村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疑难问题,并向农村教师提供各种类型的示范课,让农村教师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同时使农村孩子也接受城市化、高水平的学校教育,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使我县农村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基础。

5、为了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教育科研及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创造能力,以推进我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将继续组织青年教师优秀课堂教学设计评选及教学能力大赛活动。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坚持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师训工作的领导,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必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努力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学科技能、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完善师训县、学区、校三级管理网络,把师训工作列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只要我们上下齐心,通过组织一系列卓有成效、切合我县实际的培训,齐心协力抓师训,就一定能建设一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为把我县建设为教育强县打下良好基础。

县教育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主题词: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方案

抄报:市教育局县政府办

抄送:教育局领导及有关科室

第6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1.1学校特色发展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要求

师范院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许多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文献资源的收集和积累,在教师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学科、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是其他图书馆所无法相比的。师范院校图书馆服务基础教育既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所在,也是师范院校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瓶颈,不仅对高校师生开放,还为广大基础教育师生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就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资源建设,创新对外服务方式,加强学科馆员的建设,提升馆员素养和服务水平,这将极大地促进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扩大社会影响力。

1.2基础教育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要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教育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有着迫切的需要。究其原因:①因为学校教育提倡以生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对生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相互关系、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设计,必然需要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②教师新准入制度的实施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这也需要大量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③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快速推进,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远程教学、MOOC、微课及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极大地激励了教师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师范院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专门从事教育信息服务的人员,能较好地满足他们对教育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

2师范院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2.1科学配置馆藏,优化教师教育特色资源库和相关信息资源库

2.1.1大力建设教师教育特色文献资源库,改善馆藏结构。

①通过各种途径全力收集兄弟院校、研究院所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馆藏资源。如通过收集教育报刊、大学学报、国外原版报刊等纸质期刊和非纸质的电子期刊、光盘数据库等。②全力收集本校和本地区基础教育学校研究成果,建设特色资源。③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大力建设服务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专业教学资源库。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该校已建成“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资料库,藏书3.5万余册,藏有湖北省教育厅指定的基础教育方面所有的教材、教参、教案、课件等,还有与之相配套的磁带、光盘、挂图等教学用具及部分教师教育资料。目前,学校以省信息化建设项目为平台,以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1.2组织开发和构建基础教育课件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

当前,国内面向中小学教师,为师范生教学实习服务的课件特色资源库和优秀案例库较少。但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期间对课件和基础教育优秀案例的需求是很大的,图书馆针对实习生建设课件资源库是十分有必要的。师范院校图书馆课件资源库的构建,可以组织相关教授、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基础教育教材,收集制作教学PPT、设计教学课件和一线的优秀教学案例等,以满足教师课改、师范院校学生实习的需要,基础教育课件和优秀案例资源库的开发和构建,促进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

2.1.3注重建设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基础等资源库。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发出了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呼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充分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科学教育研究,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等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重要举措。在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基础方面,无论是教学、研究及信息资源,师范院校经过较长时期的积累,比其他高校有着自身优势和特色。但在服务基础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师范院校图书馆必须将原有资源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切实提升师范院校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的实效。

2.2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馆员队伍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教师教育学科馆员是掌握一定的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的基本知识,并精通专业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教师教育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员。第一,他们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对口学科教师、学生、主管教学科研的院系领导、学术带头人、院系资料室人员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同时还要理解与跟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与基础教育师生的联系,了解他们对文献的需求状况,收集院系推荐书目给采购人员当好参谋,为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依据。第二,要在教师教育专题检索与定题跟踪、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信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课题查新、学科导航服务,掌握相关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为师生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信息保障。第三,要尽可能地融入到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中,成为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发挥信息管理专家的作用。第四,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信函、电话、QQ、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对用户的咨询实行跟进式服务,从根本上实现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国内高校图书馆纷纷设立学科馆员,开展对口学科文献服务,然而大多数院校在具体实施中停留于表面。师范院校图书馆要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2.3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促进师范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为大学生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在我国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但是,长期以来,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常常被设置为选修课或者不被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快速发展,文献信息检索对师范院校学生未来工作的极其重要。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讲授基本的信息检索理论外,重点是提高学生通过信息查找,获取知识和信息技能,对师范生日常学习、撰写毕业论文、课程设计与课件制作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他们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切实促进师范生信息素质的提高。

2.4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4.1定期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据调查,我国许多中小学图书馆(室),特别是乡镇级的中小学图书馆(室),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图书馆馆员,平时参加图书馆专业方面培训的机会很少,师范院校图书馆有义务承担起对地方中小学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工作,重点讲授图书购置、整理排架、信息检索、用户服务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他们从本校的教学出发,掌握本校师生对图书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购置并利用图书,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

2.4.2通过各种渠道,为基础教育教师提供文献资源服务。

①捐书赠书。可以弥补中小学图书室馆藏不足,也可实现资源的再次利用。②对中小学教师办理图书借阅证,对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③加强与中小学之间教学活动的联系。利用学生实习、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等时机,深入了解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科研立项等方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师范院校图书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以便为基础教育教师提供更好的文献资源服务。

2.4.3对在职基础教育教师进行信息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培训。

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要想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目前,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教师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发挥自己和学校的整体人才优势,协调和组织人力,根据当地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承担培训地方基础教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工作,组织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及应用教材,推进地方中、小学信息教育的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2.4.4共建共享素质教育特色资源,提高基础教育

学校优质资源的利用率。目前,许多中小学、幼儿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较好的经验,积累了较丰富的特色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但因种种原因,这些特色资源还不很完善,缺乏系统性,师范院校图书馆应和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发挥高校的研究和资源优势,将特色资源系统化,形成优质的特色资源,通过师范院校图书馆这个平台,共享特色资源。

2.5盘活特色馆藏资源,以“国培”为契机服务基础教育教师

从2010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3年10月,教育部又《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国培”计划为师范院校图书馆为基础教育教师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作为师范院校,大多都承担有“国培”任务,国培学员大多是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图书馆就成为他们汲取知识的“第二课堂”和获取教育教学研究资源的重要场所。①应根据“国培”计划实施情况,依托该校图书馆拥有的特色馆藏资源,利用晚上时间开放“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特色资料库”,为“国培”学员提供开放式阅读,使之能够在课余时间获取更多的专业方面的知识,也使得各种教学资源库发挥应有的作用。②利用图书馆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培”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可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参考咨询服务,使许多学员既学会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技能,又较高质量地完成在“国培”期间的研修任务。

3结语

第7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第8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协作 教师教育 模式

长三角协作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科研部门、中小学等合作单位为基础,以课堂第一线诊断式的教学评价为抓手,以三地的教研与科研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为导向,以提高培训者和受训者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为核心的培训模式,这是适应长三角地区性教育改革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长三角协作模式形成的社会背景

教育发展服务区(RDDA)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国际教育改革采用的一个典型模式,用4个英文单词缩写概括而成。其意义是“研究(Research)、开发(Development)、传播(Difelision)、采用(Adopiion)”模式。其特点体现为“研究”、“开发”、“传播”的工作是由处于“中心”地位的研究者或专家来完成的,“采用”工作由教师来完成。近年来,国内的教育学会教育发展研究机关借鉴美国PDS学校的理论和实践,建构具有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大学与中小学文化相融合等特点的培训机构,逐渐形成良好的国际教育合作环境,为长三角区域性合作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浙宁沪三地的教师培训机构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基础,分别结合三地的实际情况,构建本地性的、适合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二、长三角协作模式的基本构思与实践

随着长三角中小学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培训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传统灌输式授课为主的培训方式,以纯理论的教育教学培训内容的教师教育已不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和功能受到了空前挑战。为了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浙、宁、沪三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发起召开师干训合作峰会并在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方面初步达成协作意向:一是建立上海、南京、杭州三地中小学教师、干部培训合作峰会机制,每年举办一次,研究探讨推进三地师干训合作的工作。二是建立三地联合培养中小学骨干教师、骨干校长的合作机制。可以是相互吸收对方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参加本市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班;或三地联合举办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班、高级研修班、校长专题论坛等。三是建立三地教师干部培训实习基地学校,三地各选拔一批知名中小学校,接受另外两市教师、校长开展短期考察、教学观摩、挂职锻炼。四是建立三地教育信息、师干训工作信息的定期交流沟通机制,定期交流师干训工作的经验。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学术研讨,合作开展中小学教师、干部培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五是推进三地教师教育资源共享。三地师干训网络课程相互开放,推进教师、干部网络培训课程资源共享,三地合作共建课堂教学优秀视频课件、优秀课堂教学设计等教师教育资源库。

1. 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结合浙宁沪三地目前所面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际问题,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精心安排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的经典课堂展示活动,组织三地中小学各学科的特级教师和一流的教学能手在一起上展示课,课后由各学科资深专家进行点评,为参加活动的一线教师积累和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成果和经验。可以说长三角的协作项目的推进,为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发展平台,构建了名师与名师之间、名师与普通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渠道,打开了教学思路,提升了课堂教学理念,形成研训一体、全方位的、综合性、精致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适合其发展的沃土。

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多届长三角“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获得专家首肯,权威推崇,业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教师教育的一面旗帜。展示活动每年上半年是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下半年是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和社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高品格定位――教改动向权威:“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是中小学各学科经典课堂教学艺术的盛会,各地名师展示其卓越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才艺,是中小学教改的流行色和风向标。

主题式演绎――智慧的火花来自于灵感的碰撞。每次展示活动都有自己不同的展示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引发观赏者的“头脑风暴”。

经典与时尚融会:传承经典,海纳百家,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传统教学与时尚趋势融会,一脉相承和异质文化结合。

阵容强大,浙、宁、沪名师联袂献艺:登堂献艺者以特级教师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为主,还特别推出实力雄厚的“新秀”,为名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科学安排,名师教学展示――课后现场反思――权威专家点评――观摩者互动质疑。通过专家点评和他评,使观摩者能更高、更广地思考课堂教学。

2.以指导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三地培训机构整体发展

新模式以三地培训机构特色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三地市地培训中心研讨开展教育科研, 引领和推动机构整体发展。主要是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以项目负责制的形式扎扎实实做课题,走进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细节,强化教师的课题意识,重视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向教育部申报了一项重大教育科研项目,即教育部“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有效培训研究》。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不但是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政府考核目标,而且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浙江省教育厅从2005年开始实施的“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2008年又隆重推出“浙江省农村教师领雁工程”,在全国先走一步,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本课题开展和实施将根据浙江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两大工程”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探索农村教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研究农村教师素质提升规律,形成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达到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目的。为以指导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三地培训机构整体发展,将此项目的合作课题――子课题项目,向三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公开招标,共同研究。

3.面向农村进行现场管理诊断,开展互动性的学校发展规划交流

农村学校如何发展、农村教师如何提升和农村学生如何成长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关注点。组织三地部分名校长到农村乡镇学校,对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和学生成长中的疑难杂证进行现场把脉诊断,提供解答秘诀,输出管理智慧。通过城乡学校之间的管理扶贫,借助零距离的智力支持,帮助农村学校切实解决学校发展中的一些难题,以有效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比如: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年之后,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形。从精神上到体力上,农村教师都没有年轻人的热忱和充沛,在教学风格上,也很难加以塑造和改变,对于事业的追求也逐渐倦怠。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坚忍不拔的追求精神之外,是否有更有效的途径?如何做一个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师?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发现自己的专业优势并迅速成长?教师如何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管理自己的知识?以上都是一些普遍问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相互探讨交流,为农村学校的管理把脉、会诊,共同规划学校发展前景。摈弃公开课的“ 作秀表演”性教学指导,利用长三角名师资源对三地农村教师进行“ 一对一”和“ 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指导,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长三角协作模式的思考

长三角浙宁沪三地中小学教师教师培训机构的合作机制与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本土化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它不受政府行为的约束,是靠建立在诚心基础上彼此签定的一种协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提升培训者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深刻理解课改理念和要求,掌握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全面把握新教材的核心,并能够有效指导教育科研的经验,善于与别人沟通、交流, 善于激发被指导者。经验的积累是成功的关键,目前三地协作工作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开发,通过浙宁沪三地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将会有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折延东.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模式探析[J].教育评论,2004(1).

[2]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3]王长纯等 建设教育发展服务区探索教育发展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4]蒋丽珠.创新培训模式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5).

[5]李方,钟祖荣.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机制---教师专业化国际研究译文集[M].北京出版社,2004年.

第9篇:中小学特色教育培训范文

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效作为

当前,全县上下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教育如何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效作为,是我们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切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努力培养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

新农村的未来在农村青少年身上,立足于年轻一代、提高农村青少年素质的关键在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有效的投入机制,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农村中小学“六有”、“校校通”工程建设成果,启动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器材、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四项“配套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积极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支教和农村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制度,缓解农村教师紧缺的压力,带动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勤奋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加大扶贫助学力度,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资助特困学生正常就读,保证农村所有困难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要求,在农村初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和农村经纪人、乡镇小商品流通、农产品经营、农业信息员等人才培养,使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学生能掌握一、二项技能,有一双能挣饭吃的手,从而在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中找到出路。

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减少素质偏低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

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上重要位置,全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人才,努力减少素质偏低的农村新增劳动力供给。

一要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县现代教育中心创建国家级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积极组建有一定规模的联合办学机构。

二要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效益。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使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品学兼优、素质过硬。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结合企业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增设新专业,拓宽、改造老专业,努力形成为企业招生、为企业培养人才的教育格局。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子,积极推行按需招生、订单培训、连锁办学等新模式,努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效对接,真正把职业学校建成“企业用工人才库”。

三要加大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切实加强“两后双百”培训,使未能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100%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00%推荐就业。通过多种培训,积极为企业提供一批具备一定技能的熟练工。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通过开设长、短期培训班,帮助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掌握到企业就业所必需的技能,真正培养一支技能型、经营型、创业型的乡土人才,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优势,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做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到哪里,职业技术教育就服务到哪里,为加快全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积极参与农民技能大培训,努力促进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素质大提升

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全县6万农民技能大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要建立健全培训台帐。认真制订调查方案,编制调查表格,精心挑选调查人员并要求他们进村入户全面调查。以村为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近三年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及18—45周岁青壮年农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和已转移人员的就业去向、收入状况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状况、经济发展区域特色,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建立台帐。在此基础上,认真拟订培训规划、年度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工作。

二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切实改变重普教、轻职教、弃成教的不良办学思想,合理整合、优化配置普职成教育资源,着力完善以县现代教育中心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村化技术学校、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各自特色和整体培训优势。根据培训内容、培训量、师资和设备条件等,确定一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投入,努力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