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市场经济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

第1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一、研究原理

目前,学界逐渐重视区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预测,在入境游客量预测、国内游客量量预测等方面,建立了各种方法和模型。在对国内旅游市场游客量需求的预测中,常用的方法有多元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引力模型及一般时间序列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反映游客变化的一般趋势,但预测结果受突况(如SARS事件)的影响比较大。ARIMA作为统计预测中的一个重要模型,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由于ARIMA模型则能够较好地克服随机干扰问题,近年来,也被运用与旅游业游客量的预测中。

ARIMA模型全称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n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由博克思(Box)和詹金斯(Jenk-ins)于70年代初提出。其中ARIMA(p,d,q)称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是自回归,p为自回归项;MA为移动平均,q为移动平均项数,d为时间序列成为平稳时所做的差分次数。

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模型被识别后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

二、研究步骤

(1)根据时间序列的散点图、自相关函数和偏自相关函数图以ADF单位根检验其方差、趋势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识别。(2)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并存在一定的增长或下降趋势,则需要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如果数据存在异方差,则需对数据进行技术处理,直到处理后的数据的自相关函数值和偏相关函数值无显著地异于零。(3)根据时间序列模型的识别规则,建立相应的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截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拖尾的,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是拖尾的,而自相关函数是截尾的,则可断定序列适合ARIMA模型;若平稳序列的偏相关函数和自相关函数均是拖尾的,则序列适合ARIMA模型。(4)进行参数估计,检验是否具有统计意义。(5)进行假设检验,诊断残差序列是否为白噪声。(6)利用己通过检验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三、研究假设

(一)预测指标的选择

本文选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模型分析,对未来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进行预测。

(二)研究假设

假设1:利用ARIMA模型预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是可行的。

假设2: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其预测值具有可信性。

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本文选择1998-2013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5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实验数据(见表1),构成研究对象的时间序列,采用ARIMA模型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至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2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旅游房地产;发展策略;琼海市

1、前言

早在2000年海南学者开始提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概念,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要借助于海南独特的气候环境,将海南岛建设成为国际化水平对国内外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魅力海岛。由于人们对旅游观念的转变,旅游方式由观光型逐渐向休闲度假型转变,旅游房地产也则随之产生,这一新型边缘产业的产生对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琼海市作为海南的第三大城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也有相应的发展,尤其是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建设国际旅游岛首先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旅游房地产就是要充分利用琼海市优质的环境资源,是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两种行业的相结合,旅游业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市场空间,房地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此,旅游房地产业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2、琼海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1 琼海市房地产近年开发状况

琼海市作为海南省的第三大城市,其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博鳌会议推动琼海基础设施的建设。琼海与海南其他城市的最大差别在于城市功能上的差别,但是在基础设施上的差异性并不大,博鳌会议推动了琼海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优于其他海南城市。

(2)琼海市的空气污染指数低于海口市。琼海是旅游城市,与海南的其他城市相比,虽然自然环境相差不远,但是经调查表明,琼海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远远低于海口市。

(3)琼海房地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后劲较足。无论是任何行业在其起步阶段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琼海市房地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利润没有达到最大值时,其房地产价值必将会有很大的上升幅度。三亚房地产价格基本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且海口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了,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均不会太大,与之不同的是,琼海房地产市场则刚刚起步,因此其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4)2005 年琼海市全社会建筑业比上年增长 1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01.8 万平方米,增长 12.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增长 25.1%。固定资产投资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推动下,保持较快增长。据了解,2006 年全年琼海市已报建项目 46 个,建筑面积在 240 万平方米左右。

由以上可以看出,琼海市的房地产或者固定资产的投入逐年增加,发展态势良好,由于琼海市旅游业存在淡旺季,当旅游旺季到来时,各大小酒店常常供不应求,人满为患,导致住宿价格居高不下;与旺季相反的是,当淡季到来时,存在大量空置的闲房,从而导致酒店的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发展旅游房地产,特别是利用产权酒店、时权酒店形式,将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很多投资商和开发商对琼海的旅游房地产前景表示乐观的态度,琼海的许多大型项目现在已经启动,未来两年琼海的开发面积将有超过三倍的增加,达到220万平方米。

2.2 琼海房地产市场产品分析

通过对几个代表性的楼盘分析并且结合相关同行的沟通了解,可以看出琼海市房地产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1)低档规模小区较多。从整体来看,琼海市居住小区整体分布比较平均。相对海南来讲,伊比亚河畔建筑面积在 24 万平方米,属于大规模的楼盘。

(2)以板式点式相结合的为主。近几年,琼海房产建造的结构多为板式点式形结合的结构,即使部分是点式结构,其通风采光效果也很好,结构配置比较合理。

(3)产品丰富,中、小户型产品是主力,建设的小区以两房为主,三房及其他户型结构为辅,面积大小适中,有利于销售采取低总价策略,客户容易接受.户型最集中的面积区间,二居室 68~90 ,三居室 100 平米以上。

(4)琼海房地产取胜的最大优势是价格。环境差异不大、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市政配套相对完善等等,与海口市相比较而言,琼海房地产最大的优势在于房价,琼海商品房均价集中在 4500-5000 元/的区间,根据小区的位置、环境的不同、施工进度的影响而改变。在万泉河路段的地产已经被琼海当地人普遍看好,价格略高于其他地区,在 6000 元/左右。

3、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1 存在的问题

琼海市旅游房地产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损害景区环境

旅游景区大多是以天然环境吸引人们到此观光度假。而房地产经销商在对旅游区的开发过程中,部分房地产项目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破坏了原本怡然的自然环境,导致了景区人工化城市化现象加剧,严重影响了旅游景区的持续发展。

(2)部分房地产项目配套设施不全

琼海市部分房地产项目既面向本地居民,也面向其他外地居民,与普通的房地产项目相比,在配置上强调了休闲和娱乐设施,又没有严格按照休闲度假标准设计。一些房地产商抢占地盘、拼命开发,仅从经济利益出发,忽视其建设质量,开发的项目不仅直接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还给房地产管理带来困难。

(3)破坏旅游景区的规划格局

在琼海市旅游景区大部分都制定有相应的的旅游规划,但是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开发失控现象,在一些旅游渡假区,房地产商对利益过分追求,依托景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建设高档商品房,而这些商品房大部分都没有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破坏了景区原有的规划和格局,使度假区范围不断缩小。

(4)房地产开发水平较低

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经常不经过科学的论证,在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盲目开发一些低水平项目,缺少必要的文化品位,一些房地产项目可能会因此造成建成后的拆毁,导致了资金和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还破坏了景区环境。

3.1.2 原因分析

琼海市旅游房地产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

一些房地产开发商过分看重旅游房地产比一般房地产项目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开发过程中过渡追求其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房地产项目是构成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档房地产项目,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旅游景区开发大量的房地产项目,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将旅游房地产开发合理化。

(2)缺乏科学性

在旅游景区,大部分房地产项目盲目开发,一方面没有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划严格执行。旅游房地产商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长远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这样不仅会造成景区资源的严重浪费,还会导致粗制滥造项目的产生,开发失控局面产生,造成旅游区形象严重损坏。

(3)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对于房地产业缺乏一定的指导政策,对房地产的发展尚未制定相应的法制法规,对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存在一定随意性。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其建设和开发吸引众多的开发商蜂拥而至。由于对于违规操作缺乏相应的约束和监管机制,以及在旅游景区的房地产项目审批不够严格,导致违规项目大量出现,给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3.2 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营销存在的问题

(1)营销方式不够灵活

旅游房地产营销对象主要是本地以外人口,在营销方式上与一般商品房不同,而琼海市目前旅游房地产与普通房地产的销售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主要是一些房地产销售公司和一些中介机构进行房地产的销售。而琼海市的旅游业存在淡旺季,会导致一些旅游设施的闲置,一些房地产消费者只在购买房地产项目并使用后才能享受到其的价值和品质,因此在营销旅游房地产项目时,要根据消费者的需要对其实施相应的销售措施。

(2)不能保障消费者权益

消费者在购买了房地产以后,消费者权益常常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一些产权酒店会承诺每年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而每年经营状况的好坏往往决定消费者投资分红的数量,实际上在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状况好,消费者分红率不好,在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首要措施则是减少消费者的投资分红率。

3.2.2 原因分析

(1)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

旅游房地产的整个开发、销售以及物业管理过程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比如开发商、销售商以及物业管理公司等,一些开发商在房地产项目完成后,委托专业的销售公司进行房地产的销售,在销售中给予销售公司一定的利润提成,在项目销售出去之后,又由物业管理公司施行物业管理工作。由于各个运营商的利益各不相同,导致旅游房地产项目整个营销过程中缺乏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在售后管理过程中产生多方面的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缺少社会诚信度

由于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诚信度缺失,因此,在房地产的销售过程中会出现欺诈现象。在我国很多城市的房地产销售过程中都存在欺诈现象,因此,琼海市旅游房地产的销售要区别于传统房地产的销售方式,以新的销售模式健康有序的发展。

(3)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

在房地产销售过程中的欺诈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旅游房地产的销售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由于旅游房地产刚刚发展起来,我国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市场行为需要的法规约束,由于琼海市的旅游房地产销售行为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导致一些开发商和销售商经常钻法律的空子,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4、琼海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策略

4.1 开发建设发展策略

(1)精心选址,科学布局

对于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上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要进行相关项目的市场调研并进行必要的市场分析。琼海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不是所有的旅游景区地方都能够开发旅游房地产,在进行房地产开发之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精心选址:区位方面因素,地形地貌因素以及项目项目所在地周围相关环境因素等。

在布局方面,大区域内的布局要考虑在整个琼海市的整体分布情况,根据房地产项目与周围资源环境的关系,选择位于城市近郊的风景区及度假区附近。从小区域的布局来讲,一些高档的旅游房地产项目不必要都处在核心部位,一些为度假服务的房地产项目如分时度假村以及产权酒店等房产拥有者较多,这些项目可以设置在接待中心的地方,充分发挥旅游度假功能。

(2)多样化产品开发

琼海市旅游房地产主要是面对城市中中高收入阶层,其市场定位较高,因此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发多样化项目。开发项目主要包括第二居所类、分时度假房产类、产权酒店类以及养老型公寓。第二房地产类房产依靠琼海市各个旅游度假区的优势资源,面向高端以及中高端市场;分时度假类房产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面向全国开发;产权酒店必须要确保投资者的经济利益;琼海市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使养老型公寓需求增加,主要面向收入较高以及地位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多样化的产品系列使不同消费市场之间相互补充,减少某一市场较大波动对于琼海市旅游房地产业造成影响。

(3)适宜的开发方式

在旅游房地产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保证旅游景点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房地产开发项目要科学设计,利用现有的饭店以及一些空置房间,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开发这种闲置资源成本低、风险小。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要突出旅游房地产的主题,努力展现其内涵,运用商业和市场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将旅游房地产推向市场。

(4)政府大力支持

在组建与旅游房地产先关的各个配套机构时,通过分散旅游房地产的经营风险的方式提高旅游房地产的诚信度。同时要健全旅游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使旅游房地产在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

4.2 营销策略

在房地产的营销方面,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样化要求,加大销售的宣传力度,灵活变换营销模式。努力改变消费者的观念认识,使旅游房地产产品逐渐被消费者认识和接纳。旅游房地产的营销应该是旅游房地产开发商与旅游房地产营销组织相结合方式,在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旅游业和房地产组合营销的优势,可以推出度假购房游等附加旅游产品,使旅游业和旅游房地产销售相互促进。

经营商要先通过网络以及先进的通讯技术展开对旅游房地产的营销活动,在营销过程中提供优质的服务,旅游房地产不仅要完美化地理景观设计风格方面,而且要配置先进的服务设施,在服务质量上要专业化,使消费者能够得到高质量的享受,从而以幼稚的服务提升旅游房地产产品层次。

4.3 旅游房地产金融业的发展策略

(1)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解决金融业一切问题的根本,但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吸取20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历史教训,科学审慎发展。由于房地产泡沫的影响,不仅国家承担了海南省泡沫经济成本,各金融机构也成为了成本的牺牲者。因此,琼海市在发展机遇面前,既要谋划加快发展,又要防范泡沫危机的发生,努力实现健康、规范的可持续发展。

(2)调整信贷结构和产品结构。要择优支持在信用、综合实力、经营业绩方面均很优秀,且具有品牌优势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有选择性的选择国际知名企业和全国优质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优质的旅游房地产项目,尤其要加强旅游房地产的创新,在建设规划和营销手段上记性必要的技术创新。还要保持个人住房贷款的各种不同业务全面发展,重点支持居民为改善居住品质而购买自住房以及购买首套自住房的贷款需求。以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一些优质客户群体为营销对象,积极拓展自建房贷款业务。

(3)加强风险控制。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的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项目准入的要求条件,逐步将一些小企业和资信等级较差且缺乏优质项目的客户推出房地产行业。加强审批审查力度,不断规范操作和作用标准,对于关键性的环节要做出岗位制约的安排,防止发生意外。严格执行个人住房贷款全过程的管理措施,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发生。从完善制度以及加强教育方面,加强业务道德风险的防范,减少违规操作以及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

(4)加强房地产金融创新。有效利用客户自身优势和信息优势,为房地产项目双方提供咨询服务,不仅提高中间业务的收益还大大提高了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通过综合运用定价策略以及对不同产品进行结合等手段,将产品服务创新与优势资源相结合,产生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不同产品,使其各具特色,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5、结论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促进了琼海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两大产业结合发展的一种新的边缘产业,其发展正处在刚刚起步阶段,由于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以及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推动下,琼海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正日趋规范,其发展前景广阔,在丰富旅游项目的同时带动居民收入的增加,实现旅游房地产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颜俭慧,蒋晶晶海.南旅游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探析,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108-111.

[2] 方玲梅,郑焕友,彭陈艳.国内旅游房地产研究评述.旅游开发与市场,2009,25(2):186-189.

[3] 李东绪.国际旅游岛建设将推动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中国房产信息,2011:36-37.

[4] 张浩.浅析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百家论坛,2011(2):136-137.

[5] 周冬.浅析我国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现状.产业经济,2010(4):186.

[6] 陈卫东.区域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经济地理,1996(3):86-90.

[7] 孙云海.对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新思考.产经分析,2009(10):35-36.

[8] 曹绘嶷.论海南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9):90-95.

第3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旅游诚信 诚信缺失 诚信危机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了“信用经济”时代,诚信理念普遍受到各国、各地重视,已经从一种伦理道德对个人行为的约束①发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法则,成为社会稳定繁荣、国家和谐发展的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诚信教育滞后、诚信法制和制度建设缺失,公民自我维权意识不强等原因,以及旅游业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各种旅游诚信危机现象层出不穷,旅游投诉和争端、甚至恶性暴力事件日见报端:广告误导、虚假宣传、导游误购、合同违约、随意转团、买团卖团、行程缩水、索拿回扣、增加购物次数、服务打折、质价不符、报价不实、随意涨价、价格欺诈、以次充好、无序甚至恶性竞争、“黑导”、“黑车”、“黑店”②等屡禁不止。据统计,在旅游投诉方面,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收到投诉共计1013例,是去年同期416例的两倍。投诉区域,首先集中于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其次是东南沿海,再次是西南地区;投诉内容,主要涉及票务预订、航空服务、旅行购物、酒店宾馆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其中“行”和“住”的问题相对突出。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旅游诚信问题。

旅游业缺乏诚信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因素不断积累与沉淀形成的。这些现象导致游客和旅游投资者、旅游企业等对旅游诚信评价持续走低和愈加担忧,由旅游诚信缺失引发的信任危机和相互猜疑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渴望诚信却又不敢践行诚信的恶性循环。

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业由于涉及面广,产业链较长,因此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涉及到范围也较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旅游企业。随着旅游市场规模的膨胀和竞争的加剧,整个旅游市场供过于求,因此各种不诚信、不规范、不正当竞争的手段相当普遍,一些旅行社的经营者具有投机色彩。旅游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欺诈性债务、欺诈性产品、欺诈性广告、欺诈性价格、欺诈性合同、欺诈性经营、欺诈性管理、欺诈性规制等。

旅游从业人员。旅游从业人员中,导游是和游客最直接的关联者,在整个旅游业中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他既是旅游消费者整个旅游活动计划的执行者和旅游行为的协调者,也是旅游审美信息的传递者。作为自由职业者,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导游的薪酬模式、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等因素迫使其不得不走上缺乏诚信之路。同时,由于政府对导游管理的缺位,导游往往被迫产生利己趋利行为。“有客就宰,无客就歇”是导游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导游成为旅游业诚信缺失问题的最终引爆者和体现者。

旅游目的地政府。各级政府在建设旅游诚信体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担负的职责是营造环境、制定规范、建立机制、强化监管。目前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招商引资、旅游项目的建设及旅游形象的宣传上,而在建立旅游管理机制上投入精力较少。政府及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对建设诚信旅游意识不强,对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全面进行了解,对有关旅游投诉的信息不能及时取证与审查,导致无法对违法、违规旅游企业进行处罚或执法力度不够。

当地居民。对于旅游地居民而言,发展旅游业可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然而,大量游客涌入当地,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交通拥挤、物价高涨、到处人满为患,环境卫生和治安状况堪忧。以海南省三亚市为例,2012年春节黄金周涌入游客48.4万,相当于一个市民接待2位客人,当居民参与部分旅游供给时,供不应求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刺激容易诱使诚信缺失问题产生。

旅游消费者。不成熟的旅游消费者是目前旅游市场诚信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规范旅游市场,建设诚信体制,离不开旅游消费者的参与和关注;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市场认知程度和消费理念也是诚信体系建设和规范旅游市场的重要促进因素。旅游消费者的不成熟消费主要体现在:在选择旅游线路时一味追求低价;对旅游消费过程缺乏详细了解;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不足;在旅游消费中存在着投机心理。由于消费者没有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性消费意识,盲目追求低报价而忽略对服务质量的承诺。旅行社以低价组团牌甚至是零团费或负团费做诱饵,通过暗收回扣、不守承诺来欺骗消费者。

旅游业缺乏诚信所带来的后果

旅游业涉及行业众多、就业人数多,诚信缺失影响面广。旅游业是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的产业,囊括餐饮、住宿、交通、观光、购物、娱乐等环节,涉及休闲经济多个行业和领域,并且,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社会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游客的需求,旅游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和拓展,正在逐渐泛化,日益向一、二、三产业纵身扩展,与体育、文化、水利、地质、海洋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并出现了向创新产业等渗透的新气象③。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主题公园等旅游形式蓬勃发展,体育旅游等一大批新的旅游热点不断培育和发展,沙漠越野、悬崖攀岩、丛林探险等特种旅游形式迎合了人们追求新鲜刺激的需求,迎来了井喷式增长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旅游业又是一项脆弱性的产业,它的综合性和强关联性、服务业的属性以及涉及群体的广泛性,决定了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行业、某个个体发生不诚信行为,其影响面、涉及人数将十分广泛,不仅影响本行业的发展,而且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对其他行业乃至整个旅游业和其他渗透的产业产生深刻影响。

直接关系到能否把旅游业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成果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达到3000美元左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休闲产业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940元,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一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1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l.3亿人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普遍增加,随着“十二五”期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实施,我国进入休闲社会的步伐将大大加快。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达到33亿人次,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10%。同时,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国内旅游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发展旅游业的出发点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落脚点归根结底是要人民群众满意。因此,发展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和实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消费目标,必须克服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积弊,更加重视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和信誉化、诚信化,更加重视提高服务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④。旅游诚信缺失会严重抑制人民旅游需求。没有旅游需求,旅游消费目标就无从谈起。

旅游业应肩负起诚信的倡导与发展的责任

诚信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旅游业一旦失去了诚信,失信于旅游者的信任,其将失去生存的根基,相当于作茧自缚,因此,旅游业应肩负起诚信的倡导与发起的责任。

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经济收益。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旅游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规范的旅游经济秩序尚未建立是当前旅游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由于旅游市场进入门槛过低、行业壁垒较小和旅游产品生产、消费同一性的特点,在旅游市场可预期的丰厚回报的诱使下,各行各业纷纷涉足旅游业,导致旅游企业猛增,参差不齐。而且,未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各种资本进入市场仍然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诚信管理、经营、营销意识缺乏,导致旅游企业恶性竞争,甚至一些企业和人员非法经营,向游客提供的商品以次充好、货不符实,不履行契约、不遵守承诺、弄虚作假、坑蒙欺诈,从中牟取暴利,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因此,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而言,必须首先要诚实守信,坚决杜绝合同欺诈、不履行合同、随意变更合同等行为。反之,对旅游企业或从业人员而言,债务和现款交易所增加的财务安排,以及引起法律纠纷和赔偿等,不仅增加了旅游企业的负担,使经济效益下降,危害企业自身发展,而且也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影响了企业融资和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构建和谐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中孚·彖传》有云:“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即诚实守信、上下和睦、同心同德足以改变国家的面貌。⑤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治国安邦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必须注重人的旅游需求的全面满足和旅游与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和谐发展,这是旅游价值的最终取向。当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旅游诚信失范现象大量存在,由于缺乏严格的旅游诚信激励与惩戒管理措施,法制建设无法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诚信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得不到足够的奖励,失信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曝光和必要的惩罚,反而得到更多的利益。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不诚信开发、经营和营销等,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不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导致人与自然,游客与游客、游客与旅游企业、政府与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极不和谐。整个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和舆论氛围。

因此,加强旅游业的诚信建设,可以通过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和管理、政府管理部门的诚信立法和制度建设以及执法检查、游客的文明旅游等,使旅游业与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和谐融合,旅游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和谐融洽,进而通过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带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树立世界旅游强国形象,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随着客源市场从欧美逐渐东移到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在产品开发、市场促销、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都纷纷采取举措,吸引国际客源,使我国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旅游业已经从20世纪80年代的爆发性增长转为目前的竞争性增长,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主要依赖神秘特殊的吸引力发展转到主要靠全面的竞争求得发展上来。⑥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知识重于资本、文化重于物质、品牌重于产品、无形重于有形”的时代,旅游业的全面竞争不仅是物质技术、旅游产品质量、旅游人力资源等有形资产的竞争,更是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形象与信誉等无形资产的竞争。优化配置有形与无形两种资产,对于旅游业而言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⑦

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市场主体的外部形象,它体现在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经营各个环节和领域,决定着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比有形资产更为可贵。对于旅游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而言,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市场上获得,但是如果缺乏诚信,旅游企业就会陷入诚信危机,面临发展困境,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

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自毁形象,诚信缺失损害了游客、投资者等利益,游客、投资者等在利益受损时往往会一传十、十传百,把这种印象转嫁给整个目的地,在行业和社会,甚至是全球范围内形成负面的舆论,使旅游目的地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加强旅游诚信建设直接关系到“十二五”期间我国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顺利过渡。

顺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低碳经济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国旅游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强,旅游业始终保持7%年均增长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旅游业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2007年至2009年间,福建、海南、河南、吉林等省相继出台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凸显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同时,旅游业日益显示出“资源消耗低”的产业特征,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基础,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旅游企业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为旅游业赋予了新的使命。

但是,由于旅游诚信缺失,旅游市场主体不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推进节能环保责任,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制约了旅游经济效益。旅游利益相关主体深刻反思那些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诚信推行和履行低碳旅游各项承诺和责任,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总之,旅游诚信危机给我国旅游业发展造成很多不良后果,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和谐发展的“顽疾”。旅游业传承、弘扬和发展诚信势在必行,加强旅游诚信建设已刻不容缓,这是当前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着力突破点。

(作者单位:攀枝花学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四川旅游诚信构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C11W028)

【注释】

①杨淳理:“诚信经营的经济效应”,《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8期。

②张付芝,白忠,曾燕:“论旅游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桂州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③李学超:“浅谈我国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7期,第71页。

④张凌云:“‘十二五’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旅游学刊》,2010年第1期。

⑤徐丽君:“诚信的现实反思—兼谈《易经》中诚信思想的现实启示”,《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8期。

⑥谷玉芬:“浅谈我国旅游经济安全面临的挑战”,《商业经济》,2005第5期。

第4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旅游业;挑战与机遇

一、引言

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即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国家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金融指标。主要包括银行短期利率、商业债券、证券、房地产、金融机构等金融行业的部分或者全部指标,如果金融机构一旦出现倒闭加剧、资不抵债过于频繁、资金短暂或者超过周期性的恶化等情况均会有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不同,经济危机则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不能正常收缩。对此会造成消费低、人民生活困难、产品周转速度慢等情况,相对于金融危机而言,经济危机对国家或者国际经济的影响程度更低。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的影响

1.我国旅游市场受到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旅游业走向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但全球性的金融危C对我国旅游市场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旅游业易受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旦发达国家经济处于困境或者发生金融危机,我国的对外旅游和国内旅游业的开发将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受到国际旅游形势的影响大。除此之外,一旦国际金融发生危机,势必将影响我国各行业发展,使我国旅游业也相应的陷入发展危机,使大量的国外游客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旅游,对中国旅游望而止步,降低了对我国的旅游开发信心。所以,我国政府要高度重视我国旅游市场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地位与处境,及时有效的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不至于在全球化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中国全盘处于被动状态,认清自我,制定符合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缓解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2.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

根据表1数据显示,2007年到2009年我国入境旅游的实际发展状况,三年中我国入境旅游总收入始终处于上升状态,但其增值率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增值速度较乐观,但金融危机后我国入境旅游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入境旅游的游客量大量减少,完全不能满足我国较大的客容量需求。因此,金融危机给我国入境旅游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3.对我国出境旅游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人民币汇率升值,使得大量以前价格较高的旅游线路在此时则相对便宜,吸引了我国大量游客出境旅游,对专门从事出境游的旅行社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根据表2可以看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境旅游的总支出涨幅较大,到2009年我国出境游发展到空前的增长高点。说明我国有较大的旅游市场,也具有较大的旅游潜力开发国际市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4.对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影响

我国经济体制不健全,为我国金融危机发生带来一定的可能性,其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是制约了我国旅游业国际化发展道路,不容乐观的入境旅游现象,不仅降低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经济效益,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开发国际旅游市场的信心。二是,我国旅游业融资发展更加困难,我国主要的旅行社有中国国旅、中国青旅、中国康辉旅行社等大型旅行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大旅行社的营业额持续下降,短缺的资金无法满足旅行社的持续经营,不得不进行借贷和融资。外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短期借款和商业贷款的比例分配不合理,我国目前的外汇体制呈现出短期借款不断升高,商业贷款比例不断扩大,与我国合理的经济体制偏离了方向,使得旅行社融资发展更加困难。三是,影响我国旅游业相关产业发展,与我国旅游也相关产业有餐饮住宿业,交通客运业等,旅游业发展不景气,导致其他相关行业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盲目性,模糊性,并且受到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影响大,使得旅游业在制度方面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

三、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1.积极应对金融危机,降低外部环境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要彻底改变我国旅游市场,降低其外部环境的影响,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充分运用国家政策,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国民休闲计划》,促进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国各大旅行社应抓住机会,努力发展旅游,尽快恢复因金融危机给我国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应加大对我国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如降低税收、增加旅游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旅游业的资金扶持、加强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等措施扶持旅游市场发展以及开拓广阔的旅游市场。

另一方面,各旅游公司自身也要有处理危机的意识,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为我国旅游提供优惠政策和设备资金支持的同时,各旅游公司也应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合规合法的旅游经营模式,将粗放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使我国旅游市场更规范化、专业化。除此之外,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旅游人才体现了专业性、规范性、更具有应用性。为我国开拓国际旅游市场、转变传统旅游经营模式、开发旅游业发展新道路、开展更具我国旅游特色并且能提高综合实力的旅游项目、增添旅游活力等有效措施都需要更多的专业旅游人才。

2.建立旅游管理机制,营造和谐的旅游环境

要建立良好的旅游氛围,为我国出境旅游提供更好的旅游环境,需国际国内共同努力,对此应从以下入手:

就中国而言,要起到带头作用,要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建立和遵守国际旅游管理机制,必须做好自我约束与控制,坚持诚信为本,从自身做起的理念。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旅游管理机制,完善和提高我国旅游管理监管机制,定期核查我国各大旅行社的运营情况以及游客的旅游反馈信息,杜绝不良旅游行为出现。

就国际环境而言,我国应与各国达成旅游管理机制建设的一致性,时刻关注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动向,加强合作。对国际旅游信息共享,建立共同的旅游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当金融危机发生时,各国应秉承诚信原则,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将我国的旅游管理机制与国际旅游管理机制接轨,建立诚信可靠的旅游体系。并需要设立相关条约,约束各国共同遵守,特别是发达国家,当然相关条约需各国共同商议制定,对不遵守金融相互维护各国旅游业发展条约者,各国都有权制止和谴责违约国,实现各国利益平等化,创建和谐的旅游环境,增加各国出境旅游的客流量。

3.转变旅游开发理念,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我国地大物博,境域开阔,具有丰厚的旅游资源,证明我国旅游市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能,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远大的前景。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发展国际市场对我国旅游业短期来说具有一定困难,但我国沿海地区的海上观光旅游以及西部的乡村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型旅游项目具有较大的开发市场。目前,更具环保化、休闲化的田园旅游形式受到许多城市消费者青睐,所以,我国的旅游业应该转变的传统的集中于高端旅游消费人群的观念,将旅游业发展方向转变为全民休闲旅游模式,吸引我国大多数潜在的旅客,开拓更大的国内市场。

四、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在出口领域,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就会对我国出口经济的产生大的影响。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派值、原材料上涨,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难度相对比较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最终,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面临倒。

2.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机遇

(1)全球产业转移机遇

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存在重新调整的客观要求。从制造业部门的角度看,目前全球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亚三大区域,其中东亚地区是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比重从3%提高到2007年的13.2%。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位居美国之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国家。

(2)中国扩大内需政策机遇

2012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总投资超过4万亿元的一揽子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央的决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一定会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旅游业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其市场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对我国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以及我国国内旅游市场都带来了不利影响,但金融危机不能阻止我国庞大的旅游市场发展,努力在金融危机的夹缝中生存,开拓我国国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坚定信念,一定能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开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王红丽,张华展,田晓静.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

[2]何建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12(02).

[3]杜富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南方经济,2009(05).

第5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关键词:市场人口学;旅游人口;旅游市场;人口学;市场学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0-0079-02

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的供给和旅游市场的需求两个方面,旅游者人口学统计特征是旅游市场的重要方面之一。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正以朝阳产业的魅力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人口学研究领域从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这些都为旅游市场研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条件。然而一段时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忽视对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

一、旅游人口的概念界定

关于旅游人口的概念,尚未有人对此做过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本文分别通过人口学、市场学和旅游学几个视角来探讨这一概念。

(一)人口学的视角

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顾名思义是人口的一部分,是具有流动属性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还有大量不改变家庭长久居住地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为在本地居住3日以上,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暂住人口和常住人口,以及旅途中周转的人口”。显然这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流动人口。另外还有一种时间更短暂的短期流动人口,有人称之为“社会型流动人口”和“公务型流动人口”,其中包括:探亲、旅游、度假、会议、公差、商业购销等各类人员。一般说来,他们有稳定职业和经济来源,流动不以就业为目的,此外他们流动迅速,在外逗留时间短,停留地点多数为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为此,我们将这部分流动人口成为“旅游流动人口”或“旅游人口”。要注意的是,公务型旅游人口是一种带有谋生性质的旅游人口,可以理解成一种特例。旅游人口按照地域来分,可以分成区际流动旅游人口以及区内流动旅游人口,对一个国家而言,就可以分为国际旅游人口(包括入境和出境)和国内旅游人口。

(二)市场学的视角

市场原指买方和卖方的结合,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旅游人口则包括旅游需求人口和旅游供给人口,旅游需求人口是指“参与旅游的人口”或者说“购买旅游产品的人口”,旅游供给人口则是“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口”或者说“提供旅游产品的人口”。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多指买方,在此我们认为的旅游人口是指客源市场。中国的旅游客源市场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即入境的国际旅游者和境内的国内旅游者。

(三)旅游学的视角

旅游业越来越重视旅游需求市场的研究,比如说我国旅游人口统计中就有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出国旅游人数和国内游客人数。因此旅游人口就应该包括国际旅游人口(相当于国际游客,即入境游客)、国内旅游人口(相当于国内游客)和出国旅游人口(相当于出国游客)。

国际游客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也包括入境过夜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国内游客是指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出国游客是指我国(大陆)公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出境游客包括出境过夜旅游者和出境一日游游客。

二、人口学视角下旅游人口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理论研究

1.从人口学发展,尤其是应用人口学的发展来看,重视消费人口分析,这在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已经达成共识。很多厂商都很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例如,麦当劳快餐店就常用人口资料来决定分店的设置。由于专业性调查分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人口学学科一个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工商人口学的创立和发展。所以,旅游人口的研究并非“无源之水”,属于应用人口学的范畴,具体可以说是工商人口学的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来源即包括经济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心理学和人口学外,又着重阐述人口与市场的关系、特征、人口的消费倾向及心理需求如何影响消费欲望等一系列问题;它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两部分。

2.从旅游业发展来说,旅游产业依赖供方和需方的协调持续发展,供方是指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和旅游环境等,需方则是指旅游人口。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比较注重的是旅游供给的研究,并依靠我国带有特色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改革开放之初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此忽视了旅游需求方的研究。然而,要取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从亚洲旅游强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还必须加强旅游需求方的研究,即:加强对“旅游人口”的研究。所谓“以需定产”、“以销定产”、“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来设计、生产、销售产品”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笔者认为,旅游需求人口的研究应当成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应用研究

旅游人口绝不限于理论上的研究,旅游人口的研究还可以解决以下的一些现实问题,从宏观上来说,要解决诸如:(1)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2)我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3)我国现阶段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等问题。从微观上来说,要把旅游人口分析纳入旅游企业的经营体系当中去。也就是说,旅游人口分析不应当仅仅由政府部门提出,建立一般意义上的泛泛的数据库和简单的分析报告,偏重于对统计资料的汇总和百分比增降分析。而应当由旅游企业经营者根据各自具体要求提出,看成是经营的一个必要环节。

三、旅游人口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一)旅游人口特征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人口特征,包括人口数量、素质、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种族、文化、职业、宗教、收入等,对某一地区的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者的欲望、偏好、购买决策、购买行为、对营销措施的反应等与人口变数关系极为密切。同样的,旅游人口的特征对旅游市场需求也有重要的影响,除此而外,还有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心理、行为等因素,影响旅游市场。比如说闲暇时间,一方面我们在呼唤增加假休日,而另一方面假休日旅游所造成的人满为患又影响了旅游业自身。

(二)旅游人口分布与旅游市场关系分析

人口分布,指人口过程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表现形式。人口分布状况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上层建筑的特点,还同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社会、文化、历史因素有关。人口分布不仅仅是个人口学概念,它还有重要的商业意义。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不同,市场潜力也就各异,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消费者,他们对旅游产品各有不同的需要和偏好,他们对旅游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对旅游服务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广告宣传等市场营销措施也各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有些产品只行销于少数地区,有些则行销于全国各地。所以旅游营销者对人口分布与市场需求之关系的掌握和了解,对于其营销活动十分重要。其具体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地区的人口具有不同的需求特征。旅游营销者应把人口地域分布作为对消费者市场进行细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众所周知,不同地区的消费者由于所处的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偏好不同,必然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特征,所需求的产品及其层次、质、包装、品牌、种类等也不同。以自然区域旅游人口需求特征为例,自然区域指按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等划分的地理区域,如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平原、丘陵、高原、山区、盆地等。自然区域人口需求特征指生活在某一自然区域的人在需求商品或劳务、购买决策、购买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规律性,从而给市场需求带来一系列特征。气候特征(温度、湿度和降雨量)等与产品质量、性能、服务,以及与消费者选购的产品和消费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南方人很少见到雪,那么冬季对东北滑雪旅游就可能有较大的需求。

2.不同地区的市场条件不同,旅游营销者的营销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市场条件指某一地区的市场经营条件的总和,包括消费者、竞争者、基础设施、收入水平、社会发育程度、政治法律环境等。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数量、构成、购买力水平是不同的,因而市场容量、市场规模也不同。再者,各省的人口素质也不同。这些对旅游市场条件有很大的影响。

3.旅游营销者在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组合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手段和分销系统等。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需要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产品。如我国新疆、内蒙古有吃全羊的习俗,要求冰箱室大些。再者,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消费层次上。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层次较高,而贫困地区消费层次较低,两类地区需要的产品结构是不同的。就价格而言,有的地区更看重产品的价格,有的地区更看重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世界经济和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人们生活水平越高,旅游需求就越旺盛。正因为如此,旅游产业才被认为是永远不会衰落的“黄金产业”。从人口学角度进行旅游人口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的交叉边缘科学,无论对于国家的旅游行业的宏观管理,还是对旅游企业的微观操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旅游人口不仅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者出游前对旅游信息进行咨询时的重要方面。它与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微观和宏观有机结合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张纯元,曾毅.市场人口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旅游人口研究初探[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6).

[3]吴忠.市场经济与工商人口学[J].中国人口科学,1994,(4).

第6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经济型连锁酒店是伴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式酒店形式,由于自身特性,主要是为顾客提供住宿和早餐服务,所以提供的服务有限,也被称之为有限服务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在国外发展起步较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趋于成熟,而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其经济实惠的价格,受到大多工薪阶层的喜爱,但是由于酒店提供的服务较少,所以较之大型商务酒店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市场竞争中缺少足够的竞争优势,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基于此,如何能够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寻求合理对策,对经济型连锁酒店进行正确定位,对于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促进作用。由此看来,加强经济型连锁酒店成长期市场地位研究尤为重要,有助于为后续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定位分析

尽管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仍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较之国外而言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我国自身国情,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尤其是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型连锁酒店带来了巨大的客源。正确认识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定位,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

(一)我国旅游行业的市场分析

就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旅游行业作为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两方面因素推动和促进,其一,经济快速增长,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人们手中有了一定的闲置资金,其二,新劳动法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员工争取到了发更多的旅游休闲时间。基于上述两点因素的促进,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大量人员参与到旅游中,其中包括学生、事业单位人员和退休人员,这些人员由于自身消费水平有限,所以在旅游期间会选择与自身经济水平相契合的酒店休息,经济型连锁酒店成槿嗣堑淖罴蜒瘢酒店客源变得愈加广阔。

(二)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从出入境旅游市场角度来看,很多前往中国旅游的游客,由于自身对于中国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不了解,所以多数游客是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条件,选择更加经济实惠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期间,自身经济条件较为优越,但是考虑到后续的活动,所以多数游客也会选择经济型连锁酒店。基于此,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逐渐从国内市场拓展到国外,在国外游玩的游客看到中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会产生由衷的自豪和亲切感,将其作为首选休息场所。

二、经济型连锁酒店在成长期的市场地位

(一)明确自身市场定位

通过对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分析,不难看出,我国旅游市场保持着匀速增长的态势,很多带有商业目的的考察团,在外出住宿选择中同样会倾向于经济型连锁酒店,这就为我国的旅游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客源都将成为经济型连锁酒店的主要客源。与此同时,经济型连锁酒店无论是自身的基础设施、服务还是整体规模上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这就为经济型连锁酒店长远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内部生长环境。此外,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将目光投入到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上,大量经济型连锁酒店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酒店市场的内部竞争,但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发展的不竭动力支持。基于此,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应该明确自身市场位置,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解决对策,有针对性制定经营发展战略。

(二)了解需求主体,突出产品和服务差异性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经济型连锁酒店应该深入分析和了解市场需求主体,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寻求产品差异性,提升服务质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酒店产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内部角度,根据经济型连锁酒店特色,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仅仅局限在住宿和早餐方面,在这些简单服务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多样化的服务,突出服务特色,以此来赢得更多的消费者选择。诸如,我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中较为出名的“7天”经济型连锁酒店,针对此类方面就彰显出了酒店特色,除了提供住宿和早餐同时,还未顾客提供了免费的wifi,顾客如果有快递可以提供会接收和发送服务,尽管是一项小小的服务,但是员工的工作量将大大增加,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去“7天”住宿,这种差异性特色的营造,是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

其二,外部角度,国内很多发展较为快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诸如“如家”、“锦江之星”以及“城市快捷”经济型连锁酒店等,在外部形象和企业形象上实现统一,每家经济型连锁酒店需要进行统一装修,服务语言也变得愈加规范,可以带给消费者一种有别于其他酒店的差异特色,印象更为深刻、强烈,对酒店市场定位起到积极作用。

三、结语

第7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因为社会的稳定性、科技的发达、医疗条件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使得人们平均寿命都呈增长的趋势,因此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也为我国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个焦点问题。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经济持续的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想对老年人旅游市场进行充分的开发,就要对我国老年人口需求所引出的市场供求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和分析。现如今我国已经提早的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扩大速度还在不断的增长。老龄化社会的提早来临,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但是在这当中却也蕴藏着巨大有潜力的市场经济。要是能抓住这个机遇,就能在老年人旅游市场中占领主导地位,获得优势。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很可观的利益。开发老年人旅游市场,不仅仅可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还对社会的稳定存在一定的意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在丰富,欢乐的状态下享受晚年生活,也体现了我国的社会文明。

二、对我国当下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分析

(一)消费能力

旅游市场的消费能力是根据旅游者的收入多少来决定的,然而影响收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这当中主要有两个因素:宏观国民生产总值、微观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是国内旅游业的坚实物质根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正在迈向一个新高点,但是旅游消费水平并没有相对应的增高。我国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也比较合理,对于旅游也有一定的消费水平,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退休之后,有足够的时间去旅游去享受生活。

(二)老年人的旅游目的

在陈旧年代,我国的老年人生活比较单一,受到很多约束,比如价值观念、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约。能产生旅游的动机,但是真正付之行动的比较少一些。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当下,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西方的文化交流种种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高,因此老年人旅游的目的更加明确,他们主要是为了养生,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各地方独特的传统文化深深的吸引着老年人前去旅游观光。

三、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方案

(一)老年人的市场划分

老年人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消费群体,所以在这个群体里,每类背景的老年人都有不同的消费要求,这就要求旅游业对这类市场的开发作更为详细的划分。在本文中我将它划分为三种方向:第一种是高消费和低消费产品的结合,这种消费者又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购物为主,有能力支付高消费,另一种是想旅游但是要精打细算,金钱上充裕;第二种是团队和散客旅游产品的结合,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团队旅游,团队之间有话题可聊,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喜欢散客游,老朋友三五成群结伴而行;第三种是年龄、民族和产品的结合,不同年龄的老年人需求也不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惯也不相同,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所以所推出的旅游产品也要展现一定的民族风格。

(二)完善旅游产品

积极创新产品是旅游业营销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市场中的核心问题,要提高旅游企业竞争里就要完善旅游产品,还要积极进行创新,改进原有的产品,创新产品,使旅游产品在最大限度上满足老年人的旅游需求。

四、老年旅游市场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要认真的进行分析,分析不同的老年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从营销策略上进行改进:

(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树立消费者良好的口碑

在老年人的旅游市场中,服务是相当重要的,旅游企业对老年人提供完善的服务,从此得到老年人的青睐。企业可以配备医务服务人员,也要在行程安排上注意节奏,在吃、行、住上都要细心的安排,避免旅途中的疲劳感。老年人比较喜欢群聚,所以口碑是非常重要的。营销中,要提高对每一位客人的优质服务,为前来旅游的客人提供良好的体验空间。以此获得良好顾客口碑,这对老年人旅游市场的销售是很重要的。

(二)营销中更注重联络情感

老年人是非常怀旧的,所以也特别的重感情,因此要特别注重服务的态度和质量。要用真诚的内心和体贴的关怀来获取老年人的旅游市场。老年人的旅游群体更复杂,对接待的要求更高,需要旅游企业在传统的服务中不断创新。企业只有不停的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拓宽服务的领域。

结语

第8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 基于秦皇岛会展经济发展的会展口译人才培养初探 湖北省旅游翻译需求的调查及翻译人才培养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智慧旅游”下秦皇岛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郴州旅游发展对英语人才培养的影响 新疆旅游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科技翻译人才培养的探讨 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地化行业发展及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论秦皇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策略 翻译能力:翻译人才培养的核心 浅析河南省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发展策略 秦皇岛涉外旅游品牌发展策略 侧重市场经济的高端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析 基于市场需求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天津旅游发展需求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探析 贵州省发展山地旅游背景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适应赣州对外经济发展的英语翻译人才培养 吉林省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13(9).

[3]长城网.http://.cn/system/2011/06/03/ 011187644.shtml.

[4]马秀兰.略论秦皇岛生态旅游经济的精髓――湿地观鸟和农业生态观光园的案例分析[J].财经界,2010(2).

第9篇:旅游市场经济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从历史过程看,是政府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使得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显现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效率。作为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经济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力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经济问题都无法摆脱政府行为的影响。因此,对政府行为效率的研究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政府行为的效率是指其产生的绩效或者说是其后果,通常表现为政府行为的有效率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在产业经济层面,由于涉及到产业地位、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战略等产业发展的决策和调控问题,政府行为就更加具体且引人瞩目。政府对经济产业的干预行为要根据不同产业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和形式,与此相适应,对具体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研究也有利于正确评价政府行为的效率。本文认为,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较为典型地显示政府干预行为的特点。

政府的广泛干预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客观地看,政府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行为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率的。不过,在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即政府行为无效率的现象比较明显,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府失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行为效率,是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所有经济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干预行为的由来及其有效性

政府具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与市场行为相比较,政府行为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也更有权威性。当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的干预行为便成为方便的选择。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也是普遍现象。按照最初的认识,政府的干预范围是市场失效范围,主要是公共物品的供应、外部性现象、自然垄断行业、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随着社会发展进程,政府的职能向社会公平职能、经济稳定职能甚至经济发展职能扩张。[1](P50-54)由此说来,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有扩张的倾向,且对社会经济稳定和产业经济健康增长意义重大。

中国的旅游产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尚难以带动产业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场体制无法自发地生长,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在旅游产业起步中不是扮演市场的替代者,而是扮演了市场制度的导入者和市场体系的完善者的角色。[2](P66-68)应该说,政府的全面干预是中国旅游产业难以避免的历史过程。

首先,解决旅游产业的外部性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产权的不完备,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有效产权难以界定。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旅游资源产权是明确的,但实际经济活动中却存在着产权虚化和模糊,政府必须出面协调旅游资源的使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二是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对其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滥用公共物品导致了拥挤、污染等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3](P14-17)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各环节的协调、旅游促销、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然要由政府来推动。三是旅游产业市场信息的分散性。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信息的传递过程较为复杂,仅靠市场机制难以保证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完善其信息传递机制,改善旅游市场信息集散系统状态,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其次,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相当繁重。到20世纪末,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但中国的旅游产业缺乏资金积累,企业规模小、旅游产品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较低,单纯依靠市场体制下的自发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无论是政府还是旅游产业本身,都希望缩短这一历史过程。吸取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经验,政府应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旅游产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公平与稳定。这一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促进旅游社会化进程,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扩大对外开放,增进中外交流;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保证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开展地区间旅游产业交流,促进区域间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21世纪初期,中国西部旅游开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旅游开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等。

二、“政府失灵”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政府失灵”,经济学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讨论。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14](P1189)萨缪尔森的论述主要从政府行为的结果没有达到目的来说明政府失灵。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意见,“政府失灵”大体有几种情况:一是政府行为未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政府行为的低效率、高成本;三是政府行为损害了市场效率。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是常见的现象,政府干预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更好地保证社会公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率,而是走向了其反面,成为发展的阻力。

第一,旅游行业的过度投资。政府有关部门为了取得政绩,就有可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进行过度投入。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面子工程”、“赔钱工程”劳民伤财,[5](P21-22)造成行业迅速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矛盾现象。以饭店业为例,80年代初旅游产业起步时,饭店数量与效益是同步增长的。而到了90年代,旅游产业渐受各级政府重视,投入增加,但饭店的利润率却一直不高。当然,政府主管部门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要求企业在投资及经营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但政府毕竟没有利润压力,一旦环境适宜,政府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二,政府的不恰当干预造成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旅游促进发展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政府自然会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政府本应是公平竞争的保障者,但有时因过分强调发展的任务,政府的政策便会导致旅游产业各构成部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要促进本部门、本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些差别性的政策,就产生了地方保护与行业保护。中国的旅游企业从所有制方面看主要可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如果政府参与企业经营,则必然会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形成不平等竞争,压抑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失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旅游市场某些领域的混乱现象。如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旅游发展适度超前战略”,使国内旅行社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更加激烈。“在事实上旅游发展适度超前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带动社会其他经济的发展,可惜的是这个目的并不显著,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十分明显的。”[6](P19-21)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成为导致不正当竞争的诱因,让人始料不及。

第三,政府干预企业经营,严重抑制和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只有旅游企业生产的高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使旅游产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使是国有企业,政府的参与也会使企业丧失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无所适从。政府过度干预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难如人意,会压抑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四,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之间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保护环境、消费者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几方面的关系中,政府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注意保护自然及社会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不过,旅游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促进企业发展的冲动比较强烈,而约束企业保护环境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动力则相对较弱。因此,政府的干预未必就能有效地保障消费者利益,防止资源过度利用及环境破坏。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多倾向于保护优势企业,而对于一般公众的参与及利益共享缺乏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政府失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旅游相关信息的分散性,使得政府并不能掌握完全信息;政府本身的能力不一定完全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政府本身利益的影响等,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行使过程。其中,利益冲突的影响尤为重要。有人认为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其根源是旅游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矛盾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7](P77-78)由此看来,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职能并不必然起作用,因为政府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政府完全理想化是不现实的。而且,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政府失灵”是与政府有效率相伴而生的,是政府行为的自然结果。因此,只要政府干预行为存在,“政府失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干预通常是全局性的,如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等,一旦出现失误,其影响是广泛的,政府失灵通常是对旅游发展全局的危害。而且,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干预通常是强有力的,缺乏相应的制约,出现问题纠正比较困难。因此,政府干预旅游市场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三、政府行为效率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政府行为的效率体现在促进旅游发展和校正“市场失灵”,同时,“政府失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几年来,由于对政府行为效率的评价不同,学术界发生了要不要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争论。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产业更大的发展”。[8](P284)中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对于政府职能的定位,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动地位,由政府来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人认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大都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政府主导无时无地不在,只是有作用领域的不同、推行力度的差异而已。实践已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因此,这一战略已成为行业认同、部门认同、地方认同的深入人心的选择。[9](P151-153)倡导“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者其基本的理由是用政府职能校正市场失灵,当然这与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期有关,因为“在新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适度地保留一部分旧制度或许是一个不得已的‘好’办法,对那些几乎完全没有市场经济经验的计划经济而言,情况尤其如此”。[10](P4-17)

持反对意见者主要是认为中国正处于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从大的方面看,市场导向是必然趋势,政府只能按市场规律“推动”,而非“主导”旅游产业发展,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自主调节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政府推动作用必然随之弱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已无提倡必要。[11](P4-7)这样的观点充分注意了市场的作用,也注意到了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总体是一种扩张的趋势,不加区分地弱化政府作用可能同样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是否赞成这一战略涉及到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因是什么,是政府的主导,还是放松管制,即什么样的政府行为才是有效的。应该说,中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不是政府直接主导的结果,而是政府放松管制的结果。政府主导了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成就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正确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正确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干预的作用,大前提是政府官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这种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而时刻警惕自己的干预行为,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到适可而止。[12](P47-50)这当然只是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出于自身特殊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有一种干预市场的冲动,不能指望政府自身主动地“适可而止”,这样的“大前提”是不可靠的。而且,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足以引来质疑的声音,如“政府主导管理旅游产业的概念似乎很为合理,却被诠释为不太合时宜的强化执法和大力投资”。[13](P14-17)进而有入主张现阶段就应停止提倡与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11](P4-7) 转贴于

从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看,政府来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合时宜的,尤其在“政府失灵”现象充分显现之后。认为“政府主导型战略相对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而言,创造了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新范式;而相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来说,又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功引进”[12](P47-50)的观点,是过于乐观的结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政府只能顺应而无法主导,政府主导与市场规律存在内在矛盾,提倡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将不利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所谓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行不通,市场规律不能超出自身发挥作用的范围,社会经济作为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是其中的一种纯粹形式。相反,现代社会经济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份的混合经济,从来没有一种100%的市场经济。[4](P40)市场与政府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了对方,无论是市场机制或者是政府职能都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因为存在政府失灵就否定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作用,更不能因为存在市场失灵就简单地用政府替代市场。

四、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与有效性

简单地赞成或反对“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应该是科学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根据中国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恰当的选择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

首先,积极而有限的政府是指在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时,必须遵守市场优先的原则,市场优先于政府,作为扩展秩序的市场扩展到哪里,政府的职能范围就应该收缩到哪里。[14](P101)也就是说,政府的职能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范围是有限的,有限的政府行为才是有效的。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尊重市场在旅游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转变观念、放松管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不与民争利。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发展的能量才能充分释放。

其次是指政府行使职能的主动性。积极的政府,促成了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了共识。虽然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了对东亚经济体制的反思,但现实经济的这次动荡与反复,不足以否定这种模式几十年的成功。[15](P32-37)政府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调节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6](P178-179)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更大的权力,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位”、“有为”和“有威”,[17](P35-40)而是说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积极的态度。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如保护环境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积极的政府行为可以避免政府缺位造成的混乱。有人认为,旅游促进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功能,只有政府才有可能发挥作用。[18](P10-15)事实虽不一定全然如此,但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却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是指职能行使方式的协调与完善。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领域,传统的政府职能行使方式容易出现权力寻租、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改善这种状况,可使用“市场机能扩张性”政策,在进行政策干预的领域引入市场机制。[19](P83、86)由于技术进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公益物品的提供及许多天然垄断行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竞争机制,制约政府权力,防止腐败,提高效率。政府也可以摆脱过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在宏观的旅游管理层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四,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机制的各方面的协调努力。有人反对将经济体制的规定限定在“市场”或“国家”上,提倡在一定的条件下,面临“公用地两难处境”的人们,可以确定他们自己的体制安排,来改变他们所处情况的结构。[20](P89、99)公益物品的提供、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除了政府与市场,人们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即发挥民间中介组织的作用。旅游产业各种各样的行业组织,都可以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协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旅游产业的情况看,实现有效的政府行为是有一定条件的,最主要的是政府干预行为的范围和方式。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明确地界定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职能也许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担负着领导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繁重的历史任务,其职能相对于传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应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过这种特殊性也不能超出应有的限度,即不能违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必须遵守市场优先的原则,切实尊重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主导作用,要认识到其职能和作用是有限的。同时,由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还要积极主动地行使有关职能,防止政府缺位,并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和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职能行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书猛.论政府职能与政府干预范围的扩张[J].学术论坛,2003,(2):50—54.

[2]李树民,陈实.论西部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宏观分析[J].人文杂志,2002,(5):66—68.

[3]敖荣军,龚胜生.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J].旅游学刊,2002,(3):14—17.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21—22.

[6]申葆嘉.市场经济机制与旅游市场竞争[J].旅游学刊,1998,(1):19—21.

[7]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8]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0]杨开忠,陶然,刘明兴.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J].中国社会科学,2003,(3):4—17.

[11]章尚正.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旅游管理,2002,(3):4—7.

[12]邓祝仁.“东亚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学术论坛,2000,(3):47—50.

[13]陈卫民.关于中国旅游业行政管理行为与特征的若干认识[J].旅游学刊,1999,(4):14—17.

[14]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胡大平.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的文化内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6):32—37.

[16]袁峰.制度变迁与稳定——中国经济转型中稳定问题的制度对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7]郑向敏,朱四海.论市、县级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位”与“为”[J].旅游学刊,2003,(5):35—40.

[18]钟海生.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J].旅游学刊,1999,(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