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景区经营管理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区经营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区经营管理方案

第1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文化偏好;供需双方;差异;天柱山风景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2)07—0041—08

1 引言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文化与旅游结合的趋势日趋明显,旅游需求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转向文化旅游。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为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因此,将文化融入各类景区尤其是山岳型景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已成为提升景区质量的关键。山岳型景区是我国开发比较早且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类景区,但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旅游产品开发雷同,与旅游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景区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旅游者需求的调查。因此,如何深度挖掘与提升山岳型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改变景区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已成为各景区急需解决的问题。另外,景区旅游产品的供需匹配也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旅游经营管理者是旅游产品的提供者,他们易于根据自身的偏好开发旅游产品,而供需双方(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偏好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状况。因此,本文以天柱山风景区为案例地,通过对比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找出双方的契合点和不同点,利用IPA模型帮助旅游经营管理者识别出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优势、劣势,并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法对比供需双方对景区的整体印象及文化印象的差异,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开发景区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文献综述

2.1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研究进展

文化旅游资源偏好是文化旅游研究的重要方面,但目前学术界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借鉴的文献多数是对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偏好的研究。国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等方面。旅游偏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行为偏好、旅游方式偏好、游憩偏好、旅游购物偏好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文献均是从旅游者的视角出发,很少有从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双方视角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进行研究的,笔者通过研究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利用IPA模型得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匹配的状况,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开发景区的文化旅游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偏好是人们趋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心理倾向,作为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旅游偏好包含了认知、情感和意向因素。因此,可以将文化旅游资源偏好定义为:潜在或现实旅游者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所表现出的以认知因素为主导的具有情感和意向因素成分的心理倾向。

2.2重要性—绩效性分析(IPA)

重要性——绩效性分析法最初是由马缇拉和詹姆士提出,应用于对某汽车经销商服务部门工作绩效的考核中,即用于评价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最早将此方法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是埃文斯和千(Evans&Chon),研究的是旅游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此方法以重要性和绩效性的中位数或平均值为交叉点,然后,基于该交叉点进一步画十字架,形成四象限的方格图(图1)。第一象限重要性高,绩效显著,为继续努力区域;第二象限重要性低,但成效显著,为过度表现区域;第三象限重要性低,绩效也低,为低优先改进区域;第四象限重要性高而表现性差,为重点改进区域。

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最早运用IPA方法的文献是由黄宗成等人对台湾中高龄族群长住型旅馆经营管理进行研究。此后,IPA被用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会展旅游特征感知和会展旅游者满意度研究等方面。

本文以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值为横轴和纵轴画十字架,从而形成四个象限,为景区开发提供建议。因此,将IPA法运用到供需双方对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研究中具有可行性。

3 研究设计

3.1案例地概况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自古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史称“南岳”,春秋时称“皖公山”。1982年,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同批次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相继获得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近几年,天柱山风景区发展较为迅猛,在对自然景观开发的基础上也加大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旅游营销也由自然营销渐渐转向文化营销,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天柱山风景区的发展对整个皖西南旅游的发展具有积极带动作用。因此,以此为案例地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2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而设计的21项文化资源要素,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来测定(1=非常不喜欢,5=非常喜欢);第二部分是测量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和文化印象,也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来测定(1=非常不好,5=非常好);第三部分是涉及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游览的次数等基本信息。

笔者于2010年8月16~22日在天柱山管理委员会、潜山县各政府部门发出问卷90份,天柱山风景区内的旅游集散中心发出问卷370份,总共回收436份,回收率为94.8%,其中,有效样本共计397份,有效问卷率为86.3%。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本文的旅游经营管理者主要为天柱山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和潜山县各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

3.3样本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中男女旅游者比例适中(男性51.8%,女性48.2%),主要客源地为安徽(51.2%)、长三角地区(23.2%)和武汉(18.1%),以15~44岁的中青年游客为主(15~24岁占46.7%,25~44岁占39.7%),多数是企事业单位人员(31.7%)和公司职员(29.9%),学历层次高的人较多(大专以上占67.8%),大部分游客是首次游览天柱山风景区(第一次来占68.3%)。这些特征与天柱山旅游的区域吸引指向性,靠近武汉与长三角客源区位,以及天柱山营销的主要客源市场等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样本具有均衡性和代表性。

4 结果分析

4.1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因子分析

对天柱山21项文化旅游资源要素进行Cronbach’s a系数检验,得出系数为0.737,意味着各项目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内在信用度较高。同时也对因子作适用性检验,KMO值为0.863,且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满足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当以特征根大于1、因子载荷大于0.4作为确定因子的条件时,共提出5个因子(表1)。因子一包含5个项目,为社会历史文化因子;因子二包含4个项目,为饮食文化因子;因子三包含7个项目,为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因子四包含3个项目,为宗教文化因子;因子五包含2个项目,为养生文化因子。这与旅游文化学科的旅游资源分类基本一致。

4.2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旅游经营管理者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因子是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4.067)、接着依次为天柱山饮食文化(4.017)、宗教文化(3.973)、社会历史文化(3.896)、养生文化(3,635);而对于旅游者来说,5个因子的偏好程度排序依次为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3.798)、养生文化(3.615)、宗教文化(3.500)、社会历史文化(3.488)、饮食文化(3.452),从总体上来看,除饮食文化和养生文化2个因子在排序上有所不同外,其他3个因子在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心中的排序完全相同。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部分旅游者平时生活或工作压力大,对养生等有益健康的活动较为偏好;另外,旅游者来自全国各地,口味不一,对当地偏咸偏重的菜肴或小吃的口味可能不适应,因此,对其偏好程度相对偏低。

从整体上来看,旅游经营管理者对5个因子的偏好程度明显强于旅游者,符合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本地文化存在优越感的一般规律。从文化资源要素上看,除“天柱山武术”项目外,其他20项文化资源要素,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程度均强于旅游者。并从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双尾概率p值只有5、12、13、14、21五项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这5个项目的差异性不显著,即供需双方对太平塔、潜山弹腔、天柱山根雕艺术、天仙配和武术这5个项目具有一致的偏好。主要由于太平塔为安徽第一塔,潜山弹腔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天柱山根雕和武术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天仙配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且天柱山的宣传语为“七仙女的故乡”。而其他16项均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表明样本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

4.3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IPA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此处采用IPA模型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并据此探讨天柱山风景区未来旅游开发的方向。以旅游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为横轴,以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为纵轴,以两者的均值为象限划分点绘制IPA方格图。

象限Ⅰ为继续努力区域,包括8、10、11、12、16、17六个项目(图2),说明供需双方对天柱山茶、孔雀东南飞、天柱山摩崖石刻、天仙配、黄梅戏、三祖寺的偏好程度均很高,其中有4项属于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说明天柱山风景区在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方面开发和宣传做得比较好,主要由于此类资源禀赋较高,如孔雀东南飞和天仙配的知名度较高;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各代名人大量的珍贵题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黄梅戏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有较高的知名度。饮食文化类的茶文化也受到旅游者的偏爱,主要由于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茶文化中渗透了儒、道、佛诸家的哲理和思想。总体而言,天柱山风景区的开发较为成熟,但仍未完全达到旅游者的期望,表现为旅游者对这6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均低于旅游经营管理者,还需继续努力。未来可通过开展节庆和艺术表演等活动增强文化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也可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互动性、亲近性和观赏性。

象限Ⅱ为过度表现区域,包括1、2、6、9、18五个项目,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二乔故里、薛家岗遗址、天柱山土特产、天柱山菜肴、佛光寺的偏好程度高于整体均值,因此,对这5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比较大。目前,已利用二乔故里的胭脂井等资源建成乔公庄园,利用薛家岗遗址开发了薛家岗古人类生活遗址展示园,并在佛光寺举行了佛诞节、浴佛法会等一系列佛教活动,同时旅游经营管理者也以本地的高山蔬菜为原材料,收集制作民间菜肴的传统烹调方法,打造出“天柱山高山菜”的品牌。但旅游者对这5项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却低于整体均值,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重点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者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因此,该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呈现超前开发的状况,且对遗址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未来应放缓该区域旅游开发的速度,避免资源和资金的不合理使用。

象限Ⅲ为低优先改进区域,包括3、5、7、19、20五个项目,说明供需双方对汉武帝拜岳台、太平塔、天柱山小吃、天柱山气功、左慈炼丹房的偏好程度均偏低,反映了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不大,吸引力较小。因此,该区域的资源仅可作为中远期开发的对象。

象限Ⅳ为重点改进区域,包括4、13、14、15、21五个项目,说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程长庚、张恨水故居、天柱山根雕艺术、潜山弹腔、桑皮纸制作工艺、天柱山武术的偏好程度均低于整体均值,而旅游者对其偏好程度却高于整体均值。由于非物质文化的无形性和开发的难操作性,使得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重视程度偏低,但旅游者对其有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今后应加大该区域旅游的开发力度。可通过恢复程长庚和张恨水故居,展现京剧鼻祖和文学大师一生的风采,促进戏剧艺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建非物质文化演示馆,通过传承人现场演示或与旅游者互动等活动,展现潜山的根雕艺术、弹腔和桑皮纸制作技艺等。

4.4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整体印象以及文化印象的差异性分析

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整体印象均值分别为4,17和3,98(表3),按照图桑(Tosun)的观点:李克特5点量表的均值在1~2,4之间表示较差;2.5~3.4之间表示一般;3,5~5之间表示较好。因此,两者对天柱山的整体印象均较好,并根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双尾概率p值为0.097,大于显著水平(α=0.05),说明供需双方对天柱山的整体印象差异性不显著。另外,旅游经营管理者和旅游者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文化印象均值分别为3.92和3,32,表明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高于旅游者,并且双尾概率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α=0.05),说明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5 结论与讨论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对景区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尤为迫切,但景区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往往与旅游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偏差,因此,本文通过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差异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供需双方对天柱山文化旅游资源偏好的因子分析,得出5个因子,分别为社会历史文化因子、天柱山饮食文化因子、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因子、宗教文化因子和养生文化因子,这与文化旅游学科的旅游资源分类基本一致。

(2)根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的整体印象差异性不显著;而对其文化印象却有着显著差异,其中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印象较好,而旅游者对其印象却很一般;从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上来看,供需双方对绝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偏好具有显著差异,且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偏好程度总体强于旅游者。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第一,供需双方对旅游地有着不同程度的地方依恋和恋地情结。地方依恋由地方认同与地方依赖两个维度构成,地方依赖是人与地方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恋,而地方认同是一种情感性依恋。由于旅游经营管理者基本是本地人,他们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旅游地,更是“家园”。因此,相对于外地旅游者而言,他们对旅游地有着更为强烈的地方依恋感和恋地情结,从而使他们对本地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偏好。第二,供需双方有着不同的地理文化背景。旅游经营管理者大部分生活于大别山,生活形态、方言土话、审美情趣等与本地文化一致,对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以及地方特有的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而外地的旅游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短暂的旅游行程不能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当地的文化,有些旅游者甚至还会出现排斥心理,从而使得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有显著差异。

(3)采用IPA模型对比供需双方对天柱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得出4个区域,分别为继续努力区域、过度表现区域、低优先改进区域、重点改进区域。其中,继续努力区域与低优先改进区域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匹配区域;而过度表现区域、重点改进区域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区域。

继续努力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本身的内在品质与价值均较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供需双方对其均有较高的偏好,从而使旅游经营管理者在此区域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与旅游者的需求基本一致,达到了供需平衡。低优先改进区域则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较小区域,供需双方对其均不重视,也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

过度表现区域为旅游经营管理者过高地估计了某些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使他们对其开发投入较大,而收益甚微,呈现超前开发状况,最终导致投入浪费、供需失衡。重点改进区域为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较小,从而使他们对该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较小,而旅游者却对其偏好较大,有很大的需求,因此,该区域也处于文化旅游产品的供需不匹配状态。导致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第一,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旅游市场需求把握不准确。由于缺少对市场的调查,使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的文化旅游产品可能是旅游者偏好较小的。在旅游反馈系统等不健全的情况下,很难了解到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实际需求状况,因此,旅游经营管理者易根据自己的偏好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第二,与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有关。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旅游地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主要以有形的物质文化为主,且内容泛化。另外,文化旅游产品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静态的和视觉的表现形式为主,缺少动态的以及融合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全方位集合的表现形式。因而,往往会出现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的状况。

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出,继续努力区域与低优先改进区域虽均为供需匹配区域,但继续努力区域内的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均较大,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未来还需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与品质;而低优先改进区域内的供需双方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偏好程度均较小,故此部分项目可作为远期的开发对象。过度表现区域、重点改进区域为文化旅游产品供需不匹配区域。过度表现区域由于旅游经营管理者超前开发,未来应放缓开发的速度,而重点改进区域由于旅游者对其偏好程度较大,而旅游经营管理者对其开发的力度又较小,因此,未来应集中力量重点开发此区域。

第2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旅游综合体;主题策划;市场运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自近三五年以来,伴随着旅游经济及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城市旅游综合体建设市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主题文化创意、强大资金动力、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协奏曲,造就了旅游市场的繁荣和主题旅游文化的泛滥。但是,纵观中国内地近10多年旅游项目,建设数量数以千记,真正能够做到高品质、高服务、产品对味市场、回收盈利周期快的旅游综合体产品却不多,真正能够正常运转和盈利的,却寥若晨星。残酷而客观的现实,不能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动作。

1.旅游项目建设背后暴露的问题及对社会的影响

1.1同城旅游文化同质化旅游产品过多前期主题策划和后期运营管理脱节,造成后续市场推广软弱低劣,主题园区年年亏损,运营艰难。

1.2缺乏深刻细致的市场调研导致旅游产品定位失据,从而导致市场萧条,经营亏损。

1.3规划及施工过程中缺乏专业而必要的过程控制,导致旅游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低下。

1.4行政主管人员及投资商愚昧昏聩,奉行“拍脑袋”主义,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朝令夕改,偌大主题景区不论新建或改造,变成了彰显个人意志的舞台,建设过程更是虎头蛇尾,靠宣传来欺诈消费者等等。

2.如何紧密细致的做好一个经典旅游产品

删繁就简来说,无非是要把握控制好旅游策划、旅游规划、主体文创方案,施工建设与管理、市场开拓与运营这些环节。构成从“主题策划”到“市场运营”一体化,一览子的战略构想。只有这样能才能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千军万马如一人,才能做到切实可行,从而才能成就高品质作品。

2.1主题旅游前期策划

如何将好的创意策划理念贯穿到旅游产品刷各个环节,紧扣地域文化,大力渲染文化发展的中大事纪,标志性时间等等。给文化品牌注足动力。没有具有前瞻性市场的眼光,高品质要求,高质量的策划团队是不行的。

良好的策划团队可以为投资者的在项目立意,产品定位上提供科学而准确的依据,它既能做到文化品质因地制宜,又能在相同的旅游产品中和而不同,出类拔萃。从而立足良好的旅游卖点,占据优良的旅游市场资源,为后期开拓市场,产品营销团队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

很多投资商在准备建设项目之初,对入产品理念及商业的卖点及运作,也存在这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同的地域,人居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例如:水公园这款产品在旅游产品配置中,南方的游客量与北方的相比,沿海的和西部相比,其市场化差异就会非常明显。

因此,在提升旅游项目开发水平、突出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等方面,良好的策划水准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对项目产品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管理机制及服务理念也做出了更加高效,更加合理的规范。

2.2提升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水平,重视悉心严谨的建设过程

旅游产品的规划阶段是对策划概念的具体化,这个过程非常关键,它取决于策划概念到后期建设的时候,有多少优秀的项目可以“落地”的问题。因此,规划设计之初,仔细收集规划设计所需的很多资料,地方建设相关法规、地质、气候水纹条件、用地现状、地形地貌,高程数据、现状管网设施、建筑限高,用地周边城市布置等等。在充分合理分析了相关资料后,规划师要对概念策划的内容在规划图上反复比较,如果概念策划的内容在实际规划的过程中很难实现,或无法实施,要及时反馈信息给策划部门及最高决策者,如果关系到旅游商业卖点的关键理念,那就另辟蹊径,重新定位,一切还停留在纸面上的重新决策也还来得及。

在规划的过程中,除了最大可能的满足策划概念的相关内容,但也要紧密联系城市规划相关条令和规范。对与规划中要求建筑密度、容积率、消防条令、环境评估、水利设施、人防工程等相关条令及指标也要严格执行,尽量做到概念和规范完美的结合。

方案阶段的时候,对待具体项目设施,主题环境包装及相关文化创意项目,一定要将相关创意成果跟规划团队,策划团队,营销团队相沟通,看看所创作的成果是否能够真正体现策划概念中所表述的意义。同时产品的包装对营销团队,策划宣传都有相关的影响,所以也要及时和他们对话,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有好建议的东西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概念、规划、方案从大到小,从抽象到具体都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考虑。

施工建设是对方案成果的具体实施,相对于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及园建工程来说,旅游景区的建设或提升改造有着其特殊性和复杂性,除了常规的土建、水电、室内外装修外,还有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水上动力设备等很多娱乐类的器械和特殊要求建筑等,其安装/施工工艺要求又不能完全执行相关建设标准,有其自身特殊性及复杂性,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比较多,协同施工,先后施工的情况很多,另外环境外包装施工对于气候,及养护时间也很讲究,实施起来,简直就像做真正的艺术品一样要一丝不苟,只有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和策划、规划、包装方案一脉相承,真正体现出园区的精神面貌及商业卖点。施工建设也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为后续的管理及营销团队创造良好的商业卖点,为他们开拓旅游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加强城市旅游综合体经营管理与市场推广

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转变景区由门票经济的管理理念向综合型经济的转型。园区建设落成,高效有序的管理和给力的市场推广则是园区正常运转持续盈利的必要手段,要成功的实现转型,得益几个关键点的因素。

商业策划时候,是否有管理机制转型的概念,比如旅游产品能否和周边相关旅游产品联合做市场推销,大力推广一日游,双日游,滞留旅客时间相对较长,不论是团队货散客,景区周边的配套产品如经济型酒店、特色饭店、点心店,特色购物超市等等园区配套服务都能成为盈利的增长点。

对于园区的运营管理来说,良好有序的运作手段才能使消费者获得高品质的服务,客观上也给景区做了很好的宣传。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几点相关要求。

首先,明确管理标准,制定推广景区的精细化服务标准,制定相关服务手册,如华侨称集团,华强集团等都有自己内部非常标准规范的服务标准使用手册,员工能烂熟于心,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微不至,相对与服务业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出色的服务也能铸就景区不朽的品质。另外,要有着力打造品牌的意识,提升景区窗口服务机制和服务技能,并以此加以推广。此外,建立相对完善的机制,使得景区实行管、养分离,大力改善公园景点的经营管理难题,从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应对景区实际情况,创造型的提出相关的管理体制,也是一种高效而可行的方法。

所以,经营管理和市场推广是相辅相城的,二者互为表里,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2.4“主题策划”到“市场运营”一体化战略目标

概念策划不仅影响着景区的筹建过程,对未来经营管理也至关重要。一个景区,一种固定推销样式时间长了,游客就会视觉疲劳,没有了新鲜感,商业利润就会减少,如果不及时对策,推出新的旅游消费概念,使消费者重新看到产品的亮点,就无法促进消费增长。

运营管理对于“市场运营”很重要,景区管理者在长期的时间中,对于大众消费习惯和心理感官有着较深刻的了解,可以对景点布置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园区的项目,有节奏感,引导性,如何让园区深处汇集更多游客,如何让景区位置最差的地方尖叫声,欢笑声迭起,设计者如果过分的教条,死板着规范不放松,结果可能让园区项目布置,游览路线,与游客心理行为导向不相吻合,造成隐形损失。在实际筹建过程中,只要策划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团队、营销团队积极主动互相沟通,反馈信息,这样的配合可以使景区的文化品质,商业运作,服务质量等等方面都达到一体化的目标。

第3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中国地域辽阔,河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大量人类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和对社会资本的大开放,也给景区的保护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旅游景区究竟当怎样经营,武夷山模式可能是答案之一。

保护问题冲击景区开发

2002年中国大陆被世界旅游组织(WTO/OMT)评为世界第五大旅游目的地。根据世界旅游与旅行理事会(WTTC)《旅游与旅行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报告预测,2004年中国的总体旅游直接或间接将创造5405.17万份工作,12736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总GDP的10.2%。根据中国政府制定的远景目标,到2020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2.1亿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00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至11%。

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景区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核心部分,既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因此,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景区保护便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武陵源为了保住“世界自然遗产”这一金牌,不得不拆除违规建筑,耗资3.45亿元,相当于1990年到2001年底武陵源所有门票收入的总和!在中国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近年来,关于泰山索道的争议、张家界百丈崖观光电梯的叫停、曲阜的水洗孔庙以及武当山遇真宫的失火等无不引起理论界和高级管理层的严重关注。

为此,去年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风景名胜区不能交给企业管理,不能以委托经营、租赁经营、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和资源保护监管的职责交给企业承担。

这个“极端”政策的出台,初衷是更好地保护景区,但显然将冲击到旅游市场的发展与开放。其实,要处理好景区的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经营体制。

三种模式孰优?

目前,中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经营体制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即政府专营的管理经营模式,租赁、承包或卖断的模式以及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的模式。

“政府专营”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成立的机构对景区进行经营管理。实行财政统收统支。这种模式可能产生的弊病,首先是政府可能将景区作为摇钱树,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地区,根本不可能有余钱用来对景区的保护和开发。其次,经营管理上,由于所有者缺位,没有人对景区的经营效益负责。导致人浮于事,效益低下,或内部人吃光,或成为接待景区。

租赁、承包或卖断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租赁或承包,政府可能不需要通过太多努力就可以收到比自己经营还要多的收入。通过卖断则可以一次性收到比较多的钱用于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但这种模式带来的问题,一是可能导致国有资源价格低估。因为在租赁或卖断时,以什么标准作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容易导致灰箱操作使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名胜区经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管理的继承性。而承包经营者或者买断者可能不懂经营管理规律,缺少经营管理人才,缺少对景区历史的了解和对发展的前瞻性。对景区进行掠夺性的经营开发,经营效益上的短期行为,导致对景区的严重破坏。第三,景区的经营管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它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进行。只要有一个方面关系没有协调好,都可能导致经营失败。因此,承包或买断者作为个体的经营者协调能力有限,成功的例子很少。

武夷山经验可借镜

第三种模式,是用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景区。这种模式的做法是:景区以经营性资产作价,吸收其它经营成份,组成多元化经济成份的股份公司,用现代企业制度对景区进行经营。

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景区的经营与管理分开。作为政府派出部门的景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只负责制订景区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审批和资源保护监督实施的管理职能。而景区的游客服务、景点维护和市场营销则交由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公司来负责。这种模式为旅游开发和景区保护提供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

同时,这种模式以专营权有偿出让的形式,有效地避免国有资源的流失。政府通过有偿出让专营权,既可以保证国家收入,又可以通过专营权的收回或出让来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证政府对景区的绝对控制。

以武夷山为例,1999年武夷山景区以国有的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占总股本的51%。吸收民营资本和内部职工以现金入股占总股本的49%。发起设立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景区管委会以营业收入的50%上缴政府作为景区特许经营权费,将景区的经营权交给公司。

这种模式也有利于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将景区管理与经营职能分开,作为专司管理职能的管委会,将不必为经营效益操心,因而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作为经营者,必须严格按规划建设,在保护的前提下经营。

武夷山旅游公司成立后将所募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保护和开发闽北古窑遗址――遇林亭窑址。完成了景区因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实施的规划,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3年公司拆资3个亿,进行武夷山世界遗产二期保护工程。包括:拆迁安置居民800多户、修环景区公路35公里、购买欧Ⅲ标准的环保观光车60部。项目建成后将根本上解除主景区内居民居住和过境车辆横穿主景区造成的污染问题。既提高了景区的安全性和旅游舒适度,也提高了景区的经营效益。(作者为武夷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政府对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的规制

多年来,中国旅游、建设、林业行政管理部门在"政府主导"的大旗下,对旅游业采取了积极的干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措施。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1985年到今年4月建设部审批了4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有151处。2003年4月由建设部颁发《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核心景区编制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

国家自然保护区:林业局对国家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理。把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

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2000年在宁夏固原建设第一个国家级旅游扶贫实验区,使中国的旅游景区承担了独特的使命。但该政策推广面较小。

第4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为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旅游强县,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县城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参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华笑城·欢乐*”旅游品牌,积极发挥工商监管市场、服务市场的职能作用,促进我县旅游市场全面繁荣发展。

二、工作目标

围绕“旅游兴县”发展战略,对照县委、县政府《旅游强县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整顿规范我县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市场健康繁荣发展。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开展顺利进行,成立*县工商局促进创建旅游强县工作领导组。

*

四、时间安排及主要工作任务

(一)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2009年9月15日——10月31日)

成立工作机构,制定中长期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计划,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创建工作尽人皆知,实现人人参与。

2、全面创建阶段(2009年11月1日——2011年6月30日)

根据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逐项抓好落实。

3、整改提高阶段(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

工作领导组全体成员严格对照标准和工作分工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达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标准及责任分明;

制定优化政务环境的具体措施;

组织召开全县个体经营户“文明经营、诚信兴商”动员大会

制定八项长效监管制度和措施:

一是严把旅游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加大对旅店、饭店、商店、旅行社等行业的巡查力度和密度,取缔无照经营行为。

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加强食品安全检查力度,确保游客饮食消费安全。

三是严厉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旅游市场经营主体的分类监管,查处强买强卖、围追兜售、缺斤少两、合同欺诈、虚假宣传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四是积极推行文明诚信经营活动。督促经营者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投诉举报监督牌制、索证索票制、消费者索赔制等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证照悬挂、商品服务标价、计量器具标准的管理,推行优质服务。

五是引导建立地方特色市场和街区。组建风味小吃一条街、特色旅游产品一条街。

六是规范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行为。要求经营户明码标价,亮照经营,合法经营。

七是建立旅游企业信誉档案。建立信誉档案,并在每年的企业年检中,按照信誉状况,对旅游企业的信誉进行重新认定。

八是建立旅游企业诚信评价制度。按照认定标准,将企业分为绿牌(守信)企业、蓝牌(警示)企业、黄牌(失信)企业、黑牌(严重失信)企业,对这种四种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料定期公示披露,强化企业的信用管理。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是推动县城经济发展和农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实施“果业富民、工业强县、旅游立县”发展战略、提高*对外知名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全体同志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中,确保创建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局成立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机构,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制定、任务分解和督促检查。全体工作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第5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规划工作。一是配合到*投资旅游开发的投资商做好*旅游小镇和*、*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策划、规划工作。二是继续指导做好葵山温泉旅游开发项目的策划、规划工作。

建设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方案,使用好中央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资金,加快*旅游区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2010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项目有:1、投资300万元建*游客中心;2、投资50万元建设*员工培训中心;3、投资150万元成立*派出所及完善安全保卫设备设施;4、投资50万元做好景区的建筑小品;5、投资50万元完成景区的环境整治工作;6、投资150万完善景区水电设施;7、投资50万元完成*景区风雨桥的装饰;8、投资100万元完成*湖滨游泳场的停车场及休息设施;9、投资100万元建成*户外运动基地。

(二)策划包装、持续宣传

一是持续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酒店等有效宣传平台、媒体进行常规宣传,依托省内各大知名旅行社,联手强势推介*旅游;投放制作精美,能全面反映*人文、风景的广告宣传品。二是节会宣传、借势营销,承续09年千花会、*“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宣传效应,整合策划节会系列宣传活动,注重持续性、精准性。提高旅行社等涉旅企业参与程度,借此实质性拉动景区效益;积极参与省内各类旅游推介会,树立业内旅游品牌形象。三是主题宣传、精准营销。启动“有车族”营销活动。选定主要营销市场群体,以此拉动、带动其他游客群体介入。在*,具备旅游条件的首推有车族。采取针对性营销策略,针对有车族的消费场所,比如车市、车行;加油站;类似于都市车迷这样的俱乐部;*市内停车场;一级公路及以上层次的公路收费站。第一、与上述企事业单位广泛签订营销协议,达成友好合作意向;第二、所有广告投放均围绕有车族来做,实施精准化营销;第三、在景区内部建设上围绕“将*、*景区打造成真正的车友俱乐部”,在景区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兼融汽车文化。发挥营销的杠杆效应,撬动广泛的客源市场,线上与线下完整、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生命文化为网络营销卖点,有利于网上口碑传播。落实前期制作的《**新闻公关规划》,看准网络营销的优势,找准了宗旅游的引爆点,兼容了线上、线下营销的有效手段,是一份难得的整合营销范例。媒体的选择也尤为重要,网络主流媒体的门户网站新浪等费用会偏高,而立足于都市类的网站,具有南方报业集团强大运营实力支持的奥一网是首选,而纸媒体则首选*信息报,这样就形成了报网结合的优势互补。如果在2010年度,摒弃游击式营销的做法,全年全力运作这个方案,凡是不符合方案要求的散乱广告、营销活动统统取消,这样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发挥集约化的优势,*的旅游知名度将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超常规的飞跃。四是区域合作、联动营销。强化与传统旅行社企业合作,稳步提升传统旅游市场,如开通*旅游直通车等;与周边景区深度合作,合作营销,发挥联动整合优势,适时借船出海,借势营销。五是按照*奎门广告公司策划的旅游总体营销方案实施好全县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三)行业管理,市场环境

一是抓好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治理整顿旅游市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在县城开展法规宣传活动。

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加强行风建设。加强对星级酒店的规范管理,积极鼓励建设三星级饭店,引导现有四家二星级饭店改造装修,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争取达到三星级标准;指导和督促*县镜内的三家旅行社的运行;突出抓好涉旅企业服务质量问题,杜绝“坑、蒙、拐、骗”和欺诈游客行为的发生,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做到诚实守信经营。

三是抓好培训工作,提高企业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对宾馆、酒店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四是切实做好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开发。五是改善旅游接待条件,营造“安全、文明、诚信有序”的旅游环境。重点抓好以“金鑫花园”为主的接待设施建设。动员和引导私营企业主投资建设宾馆、酒店、度假中心、农家乐。不断提高现有宾馆、酒店的设施档次。六是为规范景区农家乐的经营管理,制定和实施景区“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和管理办法。七是抓质量安全,确保旅游安全。继续实行安全责任制的管理和考核,加强隐患排查和过程管理,完善“平安单位”创建机制,确保旅游安全;切实加强旅游商品质量监督,积极配合质检部门,严厉整治和打击假冒伪劣现象。

(四)招商引资工作。

第6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近期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产业”的战略思想,“大旅游产业”发展被提到一定的高度。本溪水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本溪旅游业的知名企业,在大旅游发展浪潮中如何做强做大,继续保持其龙头企业的领军地位,值得企业领导和专家学者深思。面对传统旅游的发展,本溪水洞凭借其优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取得了可观的旅游效益,但是与国内其它知名旅游企业,如河南云台山、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等景区相比,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缩短这个距离?根据本溪水洞的实际现状,必须走“大旅游”创新发展的道路,这就是要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体现创新性,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做好体现机制体制上的跨界与整合,完善大旅游产业“1+X”的发展定位。

二、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本溪水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

本溪水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仅有半年的时间,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解决本溪水洞景区经营规模不够、旅游产品种类不全、营销宣传力度不够、发展资金不足等问题;彻底改革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改变员工身份、调动员工积极性、共同参与经营公司,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二)加快本溪水洞智慧景区的建设,建立智慧旅游系统、旅游咨询中心和网络

智慧旅游依托物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四大关键技术,将旅游过程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通过建设水洞智慧旅游系统,可以实现游客到访前的虚拟旅游、信息查询、预订、导游服务等智慧旅游平台,访问中的触摸屏查询与体验服务,访问后的本溪特产、旅游纪念品线上购物等;而旅游咨询中心和网络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国内外散客旅游无障碍,扩大本溪客源市场。特别是本溪水洞智慧景区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主要解决如下5个问题。

1.基于互联网的本溪水洞智慧景区管理,及时解决旅游景点在旺季时的突出矛盾和游客分流智能化的管理;

2.基于PC-FUZZY-A法的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及时了解游客对景区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旅游规模、管理与服务、住宿和餐饮等6个维度的满意度,为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3.基于视频巡航的本溪水洞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及时了解景区动态,对景区危机管理、生态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材料和支撑;

4.基于条形码的本溪水洞风景区门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传统售验票存在的缺陷,节省景区的投资、提高景区的售验票效率,给游客带来更便捷的服务;

5.基于管理熵的“数字本溪水洞”综合绩效评价研究,更好地发挥本溪水洞景区数字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在景区环境保护、管理和开发中的作用。

(三)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本溪水洞特色及品牌旅游产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本溪水洞旅游品牌的打造需要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根据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三大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即以洞穴文化为主题,打造地质景观旅游产品、以太子河衍水文化为主题,打造水域景观旅游产品、以满族文化为主题,打造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四)改变单一的门票经济,形成以“旅游综合体”为主要载体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拉长产业链条

本溪水洞景区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是单一观光旅游产品,其收入就是单一的门票收入。游览内容不丰富,娱乐、购物旅游产品设计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形成以“旅游综合体”为载体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综合打造食、住、行、游、购、娱、健、闲、体9大产业,拉长大旅游产业链条,延长游客的游览时间,将水洞观光旅游地建设成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地,使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走向集聚,成为本溪旅游经济的核心空间载体。例如,通过水洞景区整体规模的扩建、农业观赏园、温泉养生健康园的建设,使本溪水洞旅游综合体,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

(五)改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向“质量型增长”模式转型

在水洞景区的经营管理理念上,2012年景区领导推出了“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营销”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本溪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随着改变,将由传统的“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型增长”转型,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的旅游增长模式。一方面要形成产业链条长、结构高级化、经济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旅游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在旅游发展目标上,从追求旅游人次增长、旅游总量增长向提高人均消费能力、实现游客满意度、促进区域和谐方向转变。

(六)加大本溪水洞景区的宣传力度,以“大旅游”贯穿本溪水洞旅游目的地营销

随着本溪大旅游的发展,本溪水洞旅游目的地营销需要配合转型,包括目标市场定位、旅游形象定位、大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及促进手段等。本溪水洞景区的宣传与云台山、张家界、九寨沟等景区相比,宣传力度还不够,景区景点及道路旁的旅游宣传资料也不多。建议由水洞旅游集团公司请旅游行业专家学者重新确定旅游形象定位及策划营销方案,并付诸实施,以扩大本溪水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已出版的《本溪科学旅游指南》、《本溪旅游地学景观赏析》、待出版的《本溪水洞图说》及口袋书《溪山行旅》走进本溪每一个宾馆的每一个房间,并摆到景区内的每一个景点,以增添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水洞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本溪水洞旅游宣传走进辽宁各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及飞机场,并同时开通水洞旅游直通车。

(七)加强本溪水洞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和包装,建立本溪水洞特色旅游商品专卖店

本溪水洞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如能加大对本溪特色旅游商品的设计、包装力度,使之尽快投放旅游市场,将会更好地推动本溪水洞景区的发展。建议在景区旁建立本溪水洞特色旅游商品专卖店,并纳入旅游景点的参观内容;尽快完善旅游商品的服务体系,建立旅游商品邮递专柜,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效益。

(八)构建多元化的景区交通系统

本溪水洞景区的交通系统,就是要充分利用城乡交通体系,同时开通城市―景区直通车、城市观光车、自驾车及自行车、景区内部的旅游电瓶车等多元化、立体化的交通体系。特别是要开发本溪水洞环线观光游览车,沿途连接飞机场、火车站、客运站、主要酒店、购物中心及娱乐场所等,并在车上提供具有专业导游服务的交通旅游产品(提供返程预订、导游讲解、导游图、旅游宣传资料及地方特色小吃)等;为旅游者提供游览与休闲的便利,增加旅游者的深度旅游体验。

三、结论

第7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造魅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六次党代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委会的部署,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改善旅游发展环境,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旅游口岸城市”品牌形象,推动旅游经济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利用一年时间对全市旅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动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旅游功能进一步齐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运营秩序井然,真正做到“景区标准化、服务优质化”,促进旅游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为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美兴凯湖,魅力新”和创建旅游名市的任务目标奠定基础。

三、工作重点

(一)景区重点工作

1、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景点景区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旅游标识、安全警示牌,保持图文清晰、清洁美观。

2、景区内道路保持完好、清洁,公共场地无违章搭建、堆物现象;施工场地围栏作业,做到工完场清。

3、强化保洁,彻底消除垃圾暴露现象。景区各经营单位(含个体业户)落实专职保洁员,合理设置垃圾箱(筒)、垃圾处理站等环卫设施,及时对各类垃圾进行规范化处理。

4、公共厕所设专人管理,做到内部清洁卫生,通风良好,无粪便堆积、无异味、无蝇蛆。

5、各类餐厅、饭店、副食店(摊点)、旅店、歌舞厅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各种证照齐全有效,挂放位置醒目,明码标价,禁止欺客宰客违规经营。

6、各旅游经营单位(含个体业户)每年与景区主体单位签定《环境卫生目标责任书》。景区主体单位负责对环境卫生进行巡查和检查,每月进行通报,对不重视环卫工作或环卫工作不达标的经营单位(含个体业户)可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对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影响的,勒令其停业整顿。

(二)星级酒店、农家旅馆重点工作

1、更新星级酒店经营理念,严格按照安监、工商、物价、防疫、消防等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规范化经营管理。

2、按照《市旅游家庭旅馆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农家家庭旅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大白鱼湾农家游、兴凯湖家庭旅馆自查、整改力度,建立规范化、人文化、精细化管理机制,加强旅游景区服务单位特色品牌建设,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住宿环境等相关条款必须达标。

(三)旅行社重点工作

1、加强旅行社诚信建设,认真贯彻执行《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和《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规定,明晰责任,依法经营,提升旅行社服务质量。

2、旅游行政职能部门加大对旅行社资质、导游持证上岗、旅游合同、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旅行社每季度末向旅游局报送团队接待统计情况,用于存档备案。

3、加强旅游车辆管理,规范旅游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经营行为,做到手续齐全,技术良好,业务熟练。交通运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定期对司乘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检查、抽查,强化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依法安全运营。

四、任务分工

1、旅游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北大荒书法长廊法人代表徐金柱;东北老航校纪念馆法人代表华玉峰;铁西森林公园法人代表张洪田;荷香园主体单位为住建局,分管领导李文峰;白鱼湾景区(莲花景区、白鱼湾景区、蜂蜜山景区)及农家游主体单位为白鱼湾镇政府,分管领导李贵丹;兴凯湖乡家庭旅馆主体单位为兴凯湖乡政府,分管领导李红桃。

2、星级酒店、农家游及其它景区景点住宿餐饮的安全保卫、消防安全、食品卫生、住宿环境等经营行为由市安监和煤管局、旅游局、工商局、食药局、质监局、发改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和兴凯湖乡、白鱼湾镇负责各自职能管理。

3、旅行社由市安监和煤管局、工商局、旅游局负责管理。

4、旅游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由交通运管、公安交警部门负责管理。

五、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4月15日—20日)为宣传启动阶段。各相关单位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下发相关旅游企业和个体业主,利用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进行立体、广泛宣传,形成良好舆论氛围。

2、第二阶段(4月21日—25日)为自查整改阶段。各旅游企业按照方案要求进行自我排查,自行整改,需更换、改造的设施必须及时进行完善,不得流于形式,留下隐患。

3、第三阶段(4月26日—30日)为联合检查阶段。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对旅游企业集中进行联合检查,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发现问题和隐患的,下整改通知书。

4、第四阶段(5月1日—10月31日)为复检巩固阶段。各涉旅单位积极配合各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新闻媒体要跟踪、连续报道,对旅游设施不完备、环境脏乱差、服务水平低等现象给予曝光,对整改不力的单位按照相关规定、条例给予经济处罚,严重的依法取缔。

5、第五阶段(11月1日—30日)为总结阶段。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全年工作情况汇总,以书面形式报优化旅游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组织领导

为切实有效开展好优化旅游环境工作,市政府决定成立优化旅游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优化旅游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办等方面工作,办公地点设在市旅游局,主任由刘丽君兼任。

七、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将其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分工抓,推动工作深入开展。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细化任务,按照工作分工,制定本单位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标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好,更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彻底解决业务指导、监督检查等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第8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关键词:主题公园;盈利模式

自从1989年深圳华侨城投资创建的“锦锈中华”景区建成开业,到十多年来陆续建设开业的“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一期等大型文化主题公园,都相继取得成功。大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开创了新局面,北京的“世界公园”、江苏苏州的“苏州乐园”、浙江杭州的“宋城”和“杭州乐园”、云南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和“世界园艺博览园”、海南三亚的“南山文化旅游区”、广西桂林的“乐满地”等大型主题公园,都已达到较高水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这几年冰雪节期间创建的“松花江冰雪大世界”,也可称为特定时间段内的大型主题公园,其策划和经营管理水平也已大体与国际接轨。然而在主题公园蓬勃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伴随着理论界一场旅游资源能否复制的学术讨论,上百个旅游主题公园(包括各种影视城)产生,但是没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很多以影视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已经开始衰落,大量的固定资产闲置,主题公园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

主题公园是以经济盈利为目的,根据选定的文化背景,主要依托人造景观和设施使游客获得体验的封闭性景点和景区。根据主题公园所能提供的旅游体验类型(产品形态)对其进行分类,目前的主题公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景模拟型,各种影视城类型的主题公园;游乐型,比如苏州乐园、锦江乐园(华东)、梦幻水城(珠海);观光型,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深圳)等;主题型,基辅号航空母舰(天津)、明斯克航空母舰(深圳)、各种水族馆;风情体验型,各种民族村、民俗村。

一般来说以上几种主题公园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提供初级体验(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本身,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景区节庆活动商业赞助;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以上六种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建立在游客到来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即便是建立在景区本地居民的消费能力基础之上的盈利方式也需要通过游客的到来实现相对的规模经济。

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有很多主题公园几乎只有门票收益一种盈利方式来架构其盈利模式,主题公园产业势必衰退。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因而有必要重新认识主题公园,统筹发展,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谋划,摸索主题公园盈利的途径和步骤。

一、探询市场化商业运作模式

(一)资源资本化模式

资源资本化模式是主要针对一些自然和人文资源本身比较丰富的主题公园而设计,利用主题公园资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通过资本化的手段展开经营。其资本化的部分包括土地、林产、水资源等。首先明确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只转让经营开发权,由于主题公园作为旅游资源的外部性,所以其行政管理权规划权和文物保护权就必须由政府行使。可以在其收入中划拨一部分固定费用加以维护。而转让的开发经营权包括公园管理权、开发权、招商权、门票收益权、经营项目开发与收益权等。旅游经营权本身可以抵押,门票收益权可以向金融机构贷款,而土地使用权可以质押贷款。这样的形式应有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比如森林公园和温泉公园以及一些有特殊文化吸引力的公园,他们的设计都可以从资源资本化模式去经营。

(二)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

独特性产品吸引模式是在资源本身不够形成游客吸引力的情况下,通过注入性的产品打造来设计出游客吸引力。这种模式的运用需要结合四个方面因素加以考虑: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题公园产品的无替代性或稀缺性;决策者行为。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的挖掘本地和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打造独特性的产品。

(三)价值链模式

主题公园的价值链包括主体链、分支链和子链三个部分,其中主体链包括门票、游乐项目;分支链包括餐饮、住宿、旅游纪念品;子链包括公园会展、对外招商和其他对外盈利服务。

二、设计全新的游憩方式

目前,我国各种主题公园发展参差不齐,其原因为我国大部分主题园的开发者大多是地方政府部门和相关投资机构,他们往往从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从而导致选题、规划、选址、运营等各方面的错位,缺乏相互协调、互动关联。

主题公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产品,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的主题设计、旅游者参与性不强、体验不足的被动局面。所以,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该需要专业的旅游规划、策划智力机构,为主题公园的发展把好主题脉、规划策划出可行的方案、创造出全新的游憩方式、设计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指明发展方向。

在游憩方式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人本主义、审美凸显与独特吸引力、情境化与体验化、游乐产品化等四大原则,追求实用可操作、独特奇异的创意观念。把主题公园的观赏、运动、教育、娱乐、休闲等各种功能元素加以通盘考虑,形成主题公园的独特吸引点。例如,西部某旅游城市的主题公园设计出一项“在这里,给你一个支点,你可以撬动地球”的游乐项目:即是运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原理和物理(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结构,设计出一个在杠杆这边,只要你手指轻轻一动,在杠杆另一边,硕大的地球就被撬起来的娱乐场景体验区,不仅让游客学到了趣味的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了解了神秘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典故。

三、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理念

具备了良好的市场运做方式,设计了全新的游憩方式以后,下一步就是主题公园营销。主题公园的营销应该树立“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这一理念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传播合作效应”概念,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已经受到我国旅游营销界的大力追捧。它的本质含义是:注重对营销信息传播手段的整合以及对传播效率的评价,而不是传统营销理论所注重的营销的所有环节。

四、加快公园经营管理人才开发

目前,我国公园数量众多,类型齐全,但主题公园经营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而且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旅游运营人才培养体系。所以,对主题公园是运营人才的培养是十分迫切的。

关于我国主题公园的旅游人才开发,主要是三全开发,即全员开发、全程开发、全能开发,就是对全体员工进行平等而有序的开发,进行全员培训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全程开发,主要包括员工全程开发和项目全程开发,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源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全能开发,即是从员工的知识技能的横向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的纵向开发。

五、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主题公园的盈利模式:即主题公园通过投入相关经济要素后获取经济收入的方式和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手段的结合,其核心是主题公园获得现金流入的途径组合。从对主题公园产品系列的横向和纵向的挖掘深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盈利模式(按产品开发深度顺序排列):

旅游门票盈利模式:即通过简单的圈起来收取门票的模式,这是主题公园最基本和最初级的盈利模式。

游憩产品服务盈利模式:即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游憩服务以及相应的服务体验来实现盈利的模式,它是主题公园的核心盈利模式。

旅游综合服务盈利模式:即是在主题公园区,通过旅游者的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外延服务来获取盈利。

公园商业盈利模式:即通过自身的节庆活动和对外招商以及其他会展、广告、等其他的一系列对外服务而达到盈利目的的盈利模式的组合,这是主题公园的深度开发盈利模式。

因此,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分析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谋划,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主题公园的盈利,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主题公园业,为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程波.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N].中国旅游报,2004-06-15.

2、何建伟.深圳华侨城旅游文化特色探析[J].旅游学刊,1999(5).

第9篇:景区经营管理方案范文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含桥梁、人行过街桥、人行地下过街通道,下同)、地铁车站、城市铁路车站和主要旅游景区、景点等建设工程,必须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具体实施计划,由市规划委员会根据本市社会发展需要制定。

    本规定所称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和儿童等弱势人群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前款规定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第三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负有领导和监督责任。

    规划、建设、市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养护和使用,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四条  进行无障碍设施的工程设计,必须遵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实施细则》的规定。

    第五条  凡依照本规定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对不按规定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查处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第六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经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第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工程开工前的审查,对不按规定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件。

    第八条  对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养护,按照城市道路与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养护的分工,分别由市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其他建筑中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的养护,由建筑物的所有权人或者授权经营管理者负责。

    无障碍设施的养护责任者应当按照规定对无障碍设施进行养护和维修,确保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

    第九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爱护无障碍设施。严禁损害、侵占无障碍设施,严禁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同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必须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并且设置警示标志和信号设施。

    第十条  对已建成的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城市道路和主要旅游景区、景点,没有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授权经营管理者应当制定建设计划,逐步实施。

    对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存在缺陷影响正常使用的,所有权人或者授权经营管理者应当及时改建。

    第十一条  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有权对本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实施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可以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有关管理部门接到情况反映后,必须及时调查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市或者区、县残疾人联合会。

    (一)对新、改、扩建的建设工程不按规定进行规划设计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对不按规定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二)对侵占、挪用公共建筑、居住小区中的无障碍设施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三)对损坏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由市政管理部门处理;损坏交通标志和信号设施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

    (四)对擅自侵占城市道路范围内无障碍设施的,或者虽经批准临时占用但没有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和信号设施的,由市政管理或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