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学

第1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1、师资条件普遍薄弱

教师作为特殊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强了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投入力度,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来说:(1)偏远地区教师数量明显不足虽然特教学校、特教队伍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数量有所提高,但特教老师工资水平因各地经济差异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慢,教师工资水平普遍不高,特教老师工资更为偏低,所以造成一些地区特教老师匮乏的情况,某些特教学校甚至采取业余、兼职、等形式,特教老师教学水平难以保证,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2)特教老师学历职称偏低由于特教老师本来就少,所以在特殊教育领域考核门槛整体偏低。缺乏职称学历考级压力,自然就造成了特教队伍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

(3)特教老师认同感、待遇低在笔者所在学校,特教老师职业认同感低,待遇也很低。很多特教老师将自己与“职业保姆”划上等号,在思想素质、工作态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也很大,加上工资水平整体普遍不高,得过且过思想严重,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育课程实践性差

在教育课程方面,还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器材保障不到位情况,所以造成教育课程实践性差。特教学生课程内容还不是很科学,虽然教育部颁布了相关规定,但是就整个特殊教育领域,并没有系统性、针对性的细则出台,教师教学弹性空间很大,造成教育课程内容差异性大,整体实效性并不高。

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对策建议

特教学生由于自身先天或后天的特殊性,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具体建议如下:

1、提高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特殊教育教学的综合效益。具体来说就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作为学校来说,需要从思想上真正把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课程建设中重要一环,全面认识特教学生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为特教学生创造良性环境,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作为教师来说,进一步加强对特教事业的认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结合特教学生特点,投入更多耐心、爱心、责任心,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家长要端正特教学生教育思想,敢于让孩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并积极与学校、老师交流,掌握孩子特长,进行针对性的生存能力和品德培养。

2、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

建议政府、教育和其他部门从政策上制订特教老师工资保障机制,让特教老师和当地公务员工资标准挂钩,整体提升特教老师的福利待遇,并让待遇与学历职称等级考试挂上等号,有利于激励现有的特教老师实现自我增值,从而提高特教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3、构建特教评价机制以提高实践性

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的实效和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特别重要。所以建议构建特殊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课堂小结等综合考核,在考察特教老师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便于提高往后教学实践水平。

三、结束语

第2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信息技术 技术水平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4-02

1概念界定

对现代信息技术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现代信息技术是与传统信息技术相对而言的,强调与以印刷技术为代表的传统信息技术的区别;二是专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强调与一般电子媒体(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的区别。

我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就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具体到教育应用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技术,教师上课用到的课件,校园内信息共享的校园网,师生互动、讨论用到的论坛等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

特殊教育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特殊教育不等同于普通教育,它要求在贯彻普通教育之外,再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教育。如聋幼儿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盲生的定向行走训练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校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外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切合实际的要求。二是特殊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设计相关的课程、教材,教师准备适应特殊儿童需要的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也就是对校本教材的编排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聋教育中的运用现状

2.1存在的问题

2.1.1课件中跳动的画面往往会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

一如上面举到的例子,利用多媒体确实在让学生学习认知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学生会只是一味的对其好奇,课堂秩序会有些许的失控,特殊教育聋教育的孩子不同于普通孩子,课堂上教师的一句“同学们注意了,请看黑板”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为集中学生的精力,甚至要走到学生面前拍拍他,他才会意识到现在应该是注意力转向教师的时间了,所以,有些时候,反而会弄巧成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1.2某些学科的某些内容慎用多媒体

上面的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也还算恰当,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的某些教学内容就应该慎用。如聋校初三年级的数学中,对于代数式的值、一元一次方程等等内容,教师为了上课方便,在做课件的时候也将解题过程做到了课件上,这样上课的时候,鼠标一点一动,题目就讲完了,但是学生似乎并没有理解,倘若在黑板上将教学过程边讲边演示,相信学习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慎用多媒体。

2.2原因解读

2.2.1教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关注程度有待提高

作为教师要对所带班级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特殊教育学生数量很少,一个班最多也就十几个学生,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该班班主任了解情况,也可以找学生谈心。从事特教工作以来,我越来越发现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非常需要别人的肯定,你对他竖大拇指,他会将微笑挂在脸上,会对我们说谢谢,我每次找学生帮忙,都不忘对他们说谢谢,闲暇时间,都不忘找几个学生聊聊天,说说话,一则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再者,将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比如讲讲大学的故事,会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学习。

2.2.2教师的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准备一节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所准备的教学资源要完全的切合实际,这样的教学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仅是简单的会用PPT做课件是完全不够的,这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现代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3.1合理选取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学生的特殊要求

3.2做足、做好特教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主体是课程,而不是信息技术。多媒体不可能取代教师的教,那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越多越好的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时候,教师过多的运用了多媒体,一节课下来,却是收效甚微。这就是只重视了整合的形式,而忽视了整合的效果,可以说是曲解了整合的真正意义。

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然要求我们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挑战,譬如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化,教学行为的转变,还有对教师的信息能力的要求也会进一步提高。我觉得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明确我们不能为了应用技术而用技术,我们的真正目的是有一个高效课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学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兼顾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3网络环境下开发适合听力与语言障碍人群使用的软件,提高特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视频一定要有字幕。现在更多的提倡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对于我身边的这个特殊群体,他们听不到、说不出来,只能靠眼睛来看,倘若视频没有字幕,学生只是看到视频中的专家、学者嘴巴不停的一张一合,却不知道他们在表达什么意思,当然作为教师,我完全有义务将视频中的内容用手语翻译给学生,但是这样一来,浪费时间不说,学生要电脑与教师两边兼顾,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同样对于我们教师,也希望有字幕的配合。我们在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时,常常对一些很专业的术语感到困惑,听不懂,不理解,想要记下来查一下却又无法确定正确的写法,但是如果有了字幕,这些来自学生、教师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网上有手语学习的相关资料,也有视频,这些是我们这些教师看的,供我们学习的,但是却没有适合我们学生的学习软件,我希望有一款软件,学生可以找到任意他想了解、知道的词语的口形,通过不断地学习、积累,我相信我的学生可以看懂更多人要表达的意思,不再仅仅是我们手语展示给他们的。

3.4定期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及专业技术水平

第3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结语

第4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奥斯古德和塔南鲍姆建立的关于认知态度一致性的理论认为,教师的表扬或称赞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口头的表扬,例如,“好”“不错”“有进步”“太棒了”等,这些口头的评定对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王×同学曾经是笔者所教的一个有着严重听力障碍的学生,即便上体育课她也需要配带助听器,从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十分关注她,把她的位置调到前排,故意放慢讲话速度,不时地询问她是否听清楚。课上笔者会鼓励她跟着同学一起练习,并且及时给予鼓励。2周之后,笔者接到了她家长的电话,她的家长十分感谢老师对她女儿的帮助,说孩子现在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了,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故意逃避体育课了,觉得和同学相比自己一点都不差。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应充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尊重个体差异,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看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本身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很难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待这些有着特殊障碍的学生,更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因此,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此增加这些学生的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则采用集体教学、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张×是笔者教过的第一个有着智力障碍的学生,从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上课站队的时候永远是站在队的最末尾,练习的时候永远是远远地站着看着,之后了解到她有着三级智力障碍。为了改变她,笔者制订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感受体育课;第二步,参与体育活动;第三步,按相应目标进行考核。在第一步的实施战略中,先从最开始协助老师拿器材开始,每当她同笔者准备器材的时候,笔者都会告诉她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做,同时希望她也能跟着一起练习,从最开始的羞涩,到现在每节课前能够主动询问笔者是否需要帮助,大家都看到了她的改变,更感受到了她被需要的渴望。紧接着,笔者便实施第二步,加入到同学中,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在实施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一点小波折,那就是刚开始大家都不乐意和她同组练习,感觉她会成为小组的累赘,不过在老师的极力开导下,同学们还是慢慢接受了她,并且开始主动地帮助她,鼓励她。因此,很顺利地进行到第三步,在上学期学习的排球垫球中,相对于其他同学24个优秀来说,笔者给她制订了只要垫球12个便记为优秀的标准,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以及凭借张X自己的努力,她在排球这一项中,垫球15个,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肢体活动能力有限,学习动作较慢,完成动作质量较差,天长日久连尝试的勇气都容易丧失。对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冷漠视之,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激励。学生只要敢于参与,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只要达到一个微小的目标,只要有一点拼搏精神的显示,就应该给予赞许和肯定,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自信心。

3、夯实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充实,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永远给学生以充实感、新鲜感。对于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建立残疾儿童教学的新理念,构建残疾儿童课程内容,设置评价体系,以适应残疾儿童自主发展的需要,是特教教育中提出的更高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学习和钻研专业理论,不断追求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的完美,不断探讨适应残疾儿童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逐步成为残疾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不在于教了多少年,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用心教了多少,我们虽不是从事专门特殊教育的老师,当面对这样一些特殊孩子的时候,同样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享受到参与体育的运动乐趣。我们不能够把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来对待,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应该有所区别,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在这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思想上,要平等对待他们,给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行动上,可以根据所碰到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讨制订出如何提高其自身的身体机能,增强其身心健康,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好方法,并加以实施,让他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注重和家长的沟通,构建与家长情感融汇的桥梁

第5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本文探讨了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并研究适合特殊学校学生行为特点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实行“教行合一”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特殊教育教学是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保障了生理特殊学生的受教育权,目的是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数学学科是特殊学校教育中难度较大的一门学科,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在抽象的时空中分析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基于数学的这些学科特点,特殊教育学校主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时空概念。

一、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方法未贴合学生实际。当前我国许多特殊教育学校沿用的教学方法与普通学校完全一样,这种无差异的教学方式将认知能力、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的两类学生置于相同的教学背景下,很容易使特殊学校的学生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消极心理暗示,削弱了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我国设立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希望这类学生能够接受符合自身实际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其定制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学习强度不宜过大,课程进度应适当放慢,同时给予每位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2.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为宽松,课程压力和作业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例如:有的学生在完成数学计算题时,对偶尔遗漏的小数点或者运算错误毫不在意;作业字迹潦草,书写混乱;有的学生遇到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求助教师。这些不良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

3.社会关注力度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同特殊人群一样,是社会少数弱势群体,它们缺少话语权和执行力,很容易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想要使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地开展教学活动,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政府的支持。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有其独特性,所以只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教师才能参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然而,目前我国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市场供不应求,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如何改变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特点,可以采用以实践为主,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因为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领悟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将整体的教学任务分割成短时间可以完成的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设立单独的学习目标,以此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层层深入了解。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不同的三角函数石膏模型加深学生对不同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反复要求学生辨认sin,cos,tan等角的计算过程,使学生在大量的实际操作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自行出题,在同学间相互传阅,相互探讨。这种阶段性明显的教学方式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时由于跨度太大而丧失信心。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

教师可以定期邀请知名特殊学校、儿童康复中心等地的专家进入课堂,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不足设立相应的学习环境,在学生习惯的环境中传授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实施的,能够避免学生在课堂中感到不安,提高学习效率。

2.大力培养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专业人才。我国正大力倡导教育公平,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能够加快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学进程。

3.对此,国家教育部门应该在师范专业培养计划中增加对专业进行特殊教学的人才培养,使特殊教学教师培养走上轨道,形成完善的体系。

只有教师适应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氛围,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形成了专门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把握自己的学习心态,摆正学习态度、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效果。对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学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自学,尽可能打消学生的消极念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和勇于竞争的自信。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特殊人士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自己的经历和成功的方法,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地面对学习上的困难。

三、总结

第6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1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对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总目标的总的管理,学校管理者(主要是校长)要围绕着这个总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学校管理活动,具体来说,学校管理是对学校工作中的全部因素(包含人、财、物、环境等)进行统筹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控制等的整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具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管理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正在提速,学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特殊教育管理的复杂性、时效性、时代性等,要求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要有信息技术的介入,要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管理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为主要特征,代表着先进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决策者需要对学校管理进行重新认识,要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学校各项工作,主要是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学校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物质信息、科研信息等诸多项工作。综上分析,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核心优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管理须臾离不开它,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符合和标志,标志着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因此,以信息技术融入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最新方向。

2以信息技术为平台构建特教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从本质意义上说,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系统是“人-机-对话”系统。这一系统是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点的系统。系统平台的建立依据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传媒技术为主。这一系统的构成也并不复杂,它由软、硬件两部分构成。软件部分,顾名思义是常用的各种与特殊教育管理相关的管理软件,如系统的、管理的软件以及其他软件等。硬件部分,更容易理解一些,硬件由各类服务器、网络管理、终端平台等组建而成。这一系统功能强大,实用性强,能够实现学校的全局化管理和局部化操作,从而减轻学校相关管理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涉及教学管理、党务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多个方面,每个小的系统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平台上的子系统,子系统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部门系统管理工作。就学校人事管理而言,可以购买、开发并使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学校人事管理只要是对教职工的管理,这里包含教师静态的基本档案信息(如年龄、参工时间、籍贯、民族、政治面貌、原始学历、家庭情况等)和动态的成长档案信息(如,职称晋升、荣誉获取、年度考核、进修培训、任教情况、业务成绩等)。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快捷对以上内容进行登记、分类、查询、输出等。如工作中需要查找某位教师的信息,管理者直接打开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省去了查找纸质原始档案的麻烦,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另外班主任管理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学生基本信息、考核、奖惩、出勤等情况,系统能对以上信息进行查找、统计、排序、输出等,该系统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图书室管理系统、康复培训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党团队管理平台、财产管理系统以及工资合算发放系统等子系统对特殊教育学校整体管理系统化形成了保障。

3信息技术对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学校管理实现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是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内在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适应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学校优势明显。如在教师业务管理系统上,教师的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进度等都能在管理系统平台上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导主任可以检查考核,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参考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的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阅、学生测验成绩等均可通过管理系统平台反映出来,规范便捷。再如在财务账目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使得财务管理透明规范,实现财务管理的公开民主。二是学校管理实现科学化。科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方向,信息技术管理的科学化源自于信息技术内在的智能化。学校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信息化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由其构成的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总平台的应用,使得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方式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全覆盖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来言是一个质的飞跃。

4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应用能力

第7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6年,是一所寄宿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18平方米,共设聋哑和启智2个教学部,10个教学班。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女职工32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70%,学历达标率100%;在校生107名,其中女生51人。近年来,学校在校长王海云的带领下,按照特教学校办学要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以爱心教育为主线,通过开展争创“巾帼文明岗”、争当“巾帼建功明星”活动,组织引导女教职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教育、康复、就业、训练一体化”的办学模式,加强对学生进行补偿缺陷、纠正行为、康复身心、培养能力的教育,努力铸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生存技能,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市巾帼文明岗、**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文明单位。2008年9月,在**市的特殊学校观摩点评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一、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的指示精神,大力实施特殊教育关爱工程,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为特校拨款386万元,加强了教学设施和学校基础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加大教学设施投入。投资290万元,拆迁了3家相邻小企业,征地3150平方米,新建了高标准运动场地;投资15万元建成高标准的电子教室两个,配备学生用微机25台,为所有教室配备了电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并新购图书5000册,使学校藏书总量达到8000余册,生均达到75册,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投资25万元新建了语言个训室,添置了语言训练与评估器材、桌椅等配套设施。投资26万元新建了学生餐厅、改造了学生宿舍。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2万元改建了学校大门,新建了传达室,有效杜绝了学校安全隐患;投资50万元修建完善了教学楼内基础设施及校园环境,使学校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投资7万多元,改造教学楼内卫生间,彻底解决了学生的用水和如厕问题,为残疾儿童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二、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一是采用千分量化制,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制定并实施了《千分量化管理制度》、《岗位聘任制度》和《岗位职责管理制度》。按照教职工自愿选择、竞争上岗,学校择优聘用的原则,与教职工签订了聘用合同,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制,每月按量化打分情况,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学习积极性,确保了教学质量。二是采用星级管理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以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特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60条》为标准,制订了《学生星级管理制度》,从学习、劳动、助人、守纪、礼仪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评,由分管校干检查监督,班主任和教养员具体负责,评出班级“每日一星”、学校“每周一星”,学期结束时评出“校园之星”,并张榜公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自我约束能力。三是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积极贯彻《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配备了专业职劳教师,在启智部开设生活技能课,在聋哑部开设服装裁剪与制作、计算机等职劳课。同时,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到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学院进行一对一的实践培训。通过这种“教、学、做”合一的培训,使学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长甚至是多技之长,增加了他们就业选择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以上。

第8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特殊教育学校主要的对象是身有残疾的青少年或者儿童,特殊教育学校自身针对有缺陷的学生提供教学,通过基础教育教学,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获得最为基本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开发,帮助学生树立起乐观心态,使其可以正确、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并且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拥有自身精彩的人生。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自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展语文学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看来,有兴趣的东西才有动力去学,作为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教学本身抽象性知识过于繁多,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它能迅速地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活动,因此,教师精心设计组织的语言和教师对于教学情感的真实投入,同时利用现代科技化的视听教学工具,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调动起到很大的作用。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真正理解语文课堂的知识并很好地掌握语文教学的实质内涵。向学生们传授语文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是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职责。如果能够很好地借助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出色有效地履行教学职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们理解语文这门课程的实质并掌握其中的内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教师语文教学效果提升。应用现代化科学教学技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时场景,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强化起到很大的帮助。通过合理使用现代化技术、把人物与事情发生的具体经过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其中的内涵,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再运用语言的魅力,把学生带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角色,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同时,通过语言上的点拨,让学生明悟其中的道理。运用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生活化教学中,老师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使学生们的个人情感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铺垫,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2生活化课堂的塑造策略

2.1巧妙的设计导入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导入方式也多样化,一个巧妙的导入方式能够很快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从而快速投入到学习之中。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应当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合理的导入方式,一般来说普遍运用的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1)过渡导入,就是通过对上一堂语文课程知识的总结,一方面能够对学生们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加深学习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收回到学习中,为即将进行的课程做好铺垫。(2)故事导入,就是根据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能够启发学生们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解,引导学生们思考即将进行的课程内容。(3)音乐导入。同样是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首合适的音乐放给学生们听,听完之后让学生们说说感受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即将要讲授的课程之中。除以上几点之外,还有很多的形式,如诗词式的导入等,都能起到比较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具体的导入方式。

2.2生活情境内容的设置

实施生活化教学,那么其情境内容势必要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以便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起到铺垫作用。生活化教学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课本的内容以及学生们的一些情况,创设或引入与内容息息相关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切身融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提前了解学生们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基础性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一些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能方便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简而言之,教学目标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与思想,而不是仅仅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制定。教学目标成功制定之后,接下来就是针对性地找生活情境材料,既可以借助网络媒体、报刊杂志等,同时也可以在身边现实生活中去收集材料。当生活情境材料收集之后,就需要对生活情境材料加以分析及整理,形成符合学生们实际情况的语文生活化教学情境,这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并最终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生活化教学的课堂主体就是根据生活情境设计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去思考,由学生们相互讨论。生活化教学法可以说是一个类似于节目制作的过程,老师当主持人,学生们是节目的嘉宾,同时也是课堂上的主体,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全程参与到活动中来。构建主义认为生活化教学不仅仅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边互动,教学的重心不在于老师身上,而是学生,老师只是在课堂上起到一个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们真正学到知识。

2.4生活情境课程结束具有艺术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结局的完善。一堂课程下来,一切顺顺利利,不能因为最后的结课的方式运用不当而导致不够完美。结课的艺术性就在于对整个课程起到画龙点睛之效。通常运用的结课方式有以下几种:(1)总结式。即语文教师通过引导简洁的语言对整堂课的内容做一个提炼,加深学生的记忆。(2)悬念式。在语文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供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同时预示下一节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及为下堂课作铺垫。(3)例证式。即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些与自己相关的经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结束语

第9篇:特殊教育教学范文

 

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发现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增强特殊教育实效。

 

一、特殊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涵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世界,根据自身条件建立起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在学业、职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得以充分发展,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活适应。在特殊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面临的都是身患有残疾的学生,他们一般比较敏感、脆弱,心理孤僻,心理障碍较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关键,决定着特殊教育质量的高低。

 

二、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及现状

 

心理健康教育决定着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学习,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生活,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特殊教育中残疾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信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直接决定学生的未来发展。他们只有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心理上更加成熟,对未来的生活有充分的信心,有克服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残疾人学生由于身体因素、生活环境、早年经历等原因往往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抑郁、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残疾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加心理辅导,提高残疾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好地学习动力,促进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残疾学生作为社会弱势群体,要像正常人一样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要有夯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具有一技之长,为能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热爱生活,而上述一切必须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教育很有必要。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

 

大部分学校都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开设有心理健康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室,多数学生走出了残疾的阴影,具有了正常人的健康心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特殊教育教学水平。

 

但是,我们的特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数量还比较少,力量还比较弱;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性还不够强;社会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改变,较小联合的教育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仅停留在表面,执行力还不够强。

 

三、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途径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师资队伍匮乏,但培养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自食其力最终走向自强自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则更要关注他们、了解他们,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和矫正。要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让他们融入文明的社会大家庭中。

 

创新心理咨询及辅导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在选修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热线,预约时间进行重点咨询。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咨询的虚拟平台。同时对负责教学管理的辅导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形成网络化心理辅导体系,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特殊学生来说,影响最直接、最经常的是学校班级以及与他们交往密切的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同学。有序的学校管理,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共同的理想目标,这些都会使特殊学生在心理上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此,我们应该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积极创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乐观向上的班级环境和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课外环境以及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面对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和学生的现状,我们应把堵与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激励性的活动,努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集体规范的认同效应、校容校貌的陶冶效应、人际关系的凝聚效应和良好校风的导向效应。

 

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充分认识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让特殊儿童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能力的教育和训练,帮助孩子学会与外界交流沟通,注意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怯懦、任性、粗暴、敏感等不良心理品质,树立自信,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建立健全人格。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中的教育和训练应具有经常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另外,家庭成员要分工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也要密切与学校及其他家长的联系。联系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和学校教育的动态,联合教师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教育方案;与其他家长的联系,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和经验,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家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特殊儿童自理能力差,独立性弱,他们的教育过程充满了枯燥无味的重复,这就更需要家长提高心理素质,耐心地教育孩子。家长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探究残疾儿童的特殊心理,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特殊儿童克服怯懦、畏惧心理,主动参与社会生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今后的生存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