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区域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现状;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般的,我国对于一些经历历史冲刷的历史文化遗产都会有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保护,而在城市中心的一些历史文化风貌区则更应进行重点保护,因为在市区里,人员密集,环境差,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造成损伤,从而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如何对这些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就成了现今的重要话题。本文以上海市区内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谈谈关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几点看法。
一、历史文化风貌区存在的意义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为了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我们就必须对这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进行保护,它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积累而逐步形成,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它可以让我们了解古时人们的智慧,也更加方便去分析过去的生活习性,这对于如今高速发展的我国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以及城市特色的营造、城市文脉的延续。
二、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可持续原则、整体性原则以及分类进行保护原则。只有将这“四项基本原则”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对这些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尽量的保存完整。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指的是,要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本身存在的一些东西,是原本存在的,不是我们后来加上去的真实的历史产物,所以说,要保护文化风貌区就必须要保护其遗留的全部历史信息,包括其在历史的作用与早已经形成的构局以及街头巷尾的原本设施,同时还有原本的绿化地。
2、可持续原则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可持续原则中,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历史风貌区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不仅仅是为了风貌区的完好无损,同时这对于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风貌区内,所居住的人员也较为复杂,还有交通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等,所以说,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作,不是几天就能完成的,还要不断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整体性原则
历史所遗留的文化风貌区是一个整体,它不仅仅包括建筑物,同时还包括整体的环境,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真正意义在于其整体的价值。所以说,保护文化风貌区不仅仅是保护其建筑物,同时保护的还有其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能够体现出其历史价值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其存在的意义,反之,则会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4、分类进行保护原则
由于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风貌区在整体结构与现今的环境与布局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之前的保护情况以及现今的保存情况也大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其建筑历史不同、保存程度不同、分布区域不同等情况,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机的分类,其目的就是根据不同历史,不同种类的风貌区进行分类,从而施行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力求整体风貌达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三、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分阶段管理
对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风貌区,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整体情况,并作详细分析,制定详细的保护措施。国家为此设立专门机构来投入与监督保护这些风貌区。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误拆现象,更有甚者,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拆,对于其存在价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发生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关部门对这些风貌区的保护力度不够,国家也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法律来对这些风貌区进行强制性保护,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所以说,我国必须要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法规来对这些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保护,仅仅依靠法律是不可能将这些风貌区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说,完善的管理系统将是风貌区保护程度的关键,一定要对这些风貌区整体的保护有着长期的目标,同时在城市的建设与改造过程中,要将这些风貌区考虑在内,防止对这些风貌区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保证这些风貌区能稳定的继续存在我们现今的城市里,也要为今后的风貌区存在而努力。同时,对于这些风貌区的环境也要加以改善,从而保证其能够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下保存的时间更长。
四、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方法
根据上海现行旧区旧房改造政策要求,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归属于拆除、 改建或者保留三大类范畴,对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也不例外,因此在对其进行建筑管理过程中,应从拆除、 改建以及保留三个方面着手:
1、拆除
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建筑管理过程中,所谓拆除建筑,主要是指在一些强制性规划区域中的旧建筑结构一律要进行拆除,同时还包括修建性规划中的、明确要求拆除的一些历史性建筑或者其他的一些建筑结构。从本质上来讲,建筑结构的拆除,一般都会对历史风貌的原始特征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是对一些不宜保留的部分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因此它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对此加强重视。
2、改建
一般而言,需要改建的建筑结构主要有在修建性规划中、保护规划范畴之内的局部或者全部需要保留的改造项目,即一般性历史建筑结构与其他的建筑结构。所谓改建,主要是指对目前已经存在的一些建筑结构不实施整体性拆除,而是通过修补等手段将其保留下来;通常都是保留建筑结构的特色部分,只是改变现建筑结构的部分格局或者外观结构。
3、保留
保留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中的控制性规划层面而言的,对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结构进行保留,或者在修建性的规划领域明确规定了不予以拆除的建筑结构。所谓保留,主要是指要保持现有建筑结构的原始风貌和特征,并将原建筑结构的体系和特色构件完整的保留下来。这里所说的保留,主要是指建筑结构的不拆除或者不改变,对于那些破损确实比较严重而无法修复的局部构件,应当进行及时的修补或者更换,但不能改变其可识别性。针对需要保留的一些建筑结构,建议编制一套科学完善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及修缮规划。
结语:总而言之,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协调与管理,尤其要处理好新旧建筑结构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周俭, 奚慧, 陈飞.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与建筑管理方法的探索[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2] 周俭, 梁洁, 陈飞. 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4).
[3] 陈飞,阮仪三. 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类比较与保护规划的应对[J]. 城市规划学刊, 2008,(02).
[4] 陈佳譞. 保持城市历史风貌区的建筑密度——以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区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7,(S1).
作者简介:
一、环境管理目标:
1. 严格控制生产区域内噪声,不扰民;
2. 严格控制厂区内道路扬尘污染,原材料(水泥煤灰)泄漏;
3. 不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
4. 不焚烧有毒有害物质;
5. 无其他环境污染问题或市民重大投诉。
二、环境管理控制措施:
1. 每日进行2至3次清扫,每小时对厂区内路面洒水一次,清扫的尘土和垃圾必须及时处理至垃圾存放点,不得滞留;
2. 在清扫前必须对路面进行洒水,防止清扫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周边环境;
3. 原材料及混凝土运输车辆进出厂区必须洗车,保证封闭式运输的同时严格控制在运输过程中“撒、漏、扬”等不良现象发生;
4. 所有车辆在厂区内必须减速慢行,禁止鸣笛;
5. 合理组织生产,避免夜间生产,晚九点后禁止生产。
办公室
2020年5月12日
关键词:待落实区, 沉没度 ,泵效 , 系统效率
Abstract: through the treat implement area beam pumping unit of production parameters well statistics, classification,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o carry out of the pumping unit area well sinking degrees rationally adjust the boundar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rea of the well, and thereafter puts forward adjustment, releasing and necessary working parameters adjustment measures, make the oil well pump in the best work condition, maximum potential. Through the machine adopt parameters adjustment, work diagram, liquid surfa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tests to verify its rationality, can for the future in coordina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rel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doing well the energy saving tap the work, provide some can JieJianXing scheme.
Keywords: to implement area, sunk degrees, the pump efficiency, the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E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是油田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可以分析了解抽油机井的运行工况。待落实区也叫核实区,该区井流压低,泵效反而很高,有悖于开采规律,需要核实资料。统计某区抽油机井上图井数627口,其中待落实区井46口,占上图井数的 7.3%。组织各采油队和测试队对全区待落实区抽油机井进行了功图液面测试,并进行了量油核实及套压的同步录取,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抽油机井产量、功图、液面、套压等资料与报表基本对扣,没有出现假资料现象。按照以往惯例,在分析抽油机机采参数时,采用的是以控制图为依据,认为待落实区井为非合理区井,核实资料后,应采取调整措施。但是,实际情况却复杂的多,许多待落实区井不但能正常生产,还能够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例如:2011年某区待落实区46口井中,沉没度不足150m的井14口,泵效全部大于60%,这些井的沉没度较低,但产能较高。2011年12月待落实区46口抽油机井中,沉没度大于500M的井6口,其中泵效大于80%井2口,这些井沉没度较高,但产能极高,使其由合理区进入了待落实区。
1研究与分析
在抽油机泵况图上,横坐标为泵效,纵坐标为流压,某们通过单井的泵况和井底流压来判断该井应进入泵况图的哪个区。泵效由产量及抽油机生产参数决定,而流压则主要取决于该抽油机的沉没度。沉没度的深浅与油井的产量和下泵深度有关。而下泵深度和抽汲参数确定后,反映油井实际产量的泵效,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沉没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而复杂的。
1.1 沉没度与泵效的关系
沉没度H s表示抽油泵沉没在动液面以下的深度,其大小基本反映了泵吸入口处的压力P in
式中:H pump―下泵深度; Hf―动液面高度;PC―饱和压力;Pg、PO―分别为气、油相压力;Ρg、ΡO―分别为气、油相密度; g―重力加速度。
抽油泵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漏失量Q漏的大小与漏失处两端的压差、漏失流体的过流面积和柱塞的运动速度等有关。在相同的泵况和抽汲参数条件下,漏失量取决于泵排出口压力P out与吸入口压力P in的差。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抽油泵泵效:
式中:S―光杆冲程;Λ―冲程损失;Β―泵的充满系数;Q理―泵的理论排量。
由公式可知,Hs的变化对泵效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同时由于沉没度增加所引起的抽油杆长度和悬点载荷增大对抽油井生产设备和运行费用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在抽油机井生产系统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作用,从而确定合理的沉没度。
1.2 气体影响泵效
泵吸入口处压力与饱和压力差值的大小反映了泵吸入口处的气液比(或溶解气油比RS),也影响到泵内气液比的大小。所以沉没度对泵效的影响反映在气体对泵效的影响。
1.3 冲程损失影响泵效
在产液量一定的条件下,沉没度越大,要求的下泵深度越大,也即抽油杆柱的长度LP越长,冲程损失就越大。
1.4 漏失影响泵效
抽油泵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漏失量Q漏的大小与漏失处两端的压差、漏失流体的过流面积和柱塞的运动速度等有关。在相同的泵况和抽汲参数条件下,漏失量取决于泵排出口压力P out与吸入口压力P in的差。
2 应用效果
2.1 不同沉没度抽油机井泵效-沉没度关系趋势拟合
(1)泵效-沉没度关系总体趋势。通过对某区2011年12月所有正常生产的627口抽油机井的泵效-沉没度散点图的线性拟合图1可知,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增加趋势的。
(2)沉没度不足150m的待落实区井泵效-沉没度关系线性拟合。2011年12月某区待落实区46口抽油机井中,沉没度不足150m的井14口,通过对泵效-沉没度散点图的线性拟合图2可知,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拟合趋势线斜率为0.1019。
(3)沉没度大于500M的待落实区井泵效-沉没度关系线性拟合。2011年12月某区待落实区46口抽油机井中,沉没度大于500M的井6口,其中泵效大于80%井2口,通过对泵效-沉没度散点图的线性拟合图3可知,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拟合趋势线斜率为0.0789。
(4)全区待落实区井泵效-沉没度关系趋势拟合。通过对2011年12月某区待落实区46口抽油机井泵效-沉没度散点图的拟合图4可知,当沉没度小于500m时,泵效随着沉没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沉没度大于500m时,泵效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
2.2 供液不足井功图解析
2011年12月某区待落实区井46口井中,沉没度不足150m的井14口,其中功图呈现供液不足井3口,功图呈现正常井11口,功图呈现气影响井5口;我们知道:功图分析属于相面法,其中难免对有些井的分析不十分符合注采实际,经过分析发现:在功图呈现供液不足井3口井中,功图面积充满均大于1/2,且泵效均大于60%,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供液不足井。
2.3系统效率评价
通过对某区2011年的372口测试系统效率的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沉没度散点图的拟合趋势线可以看出,随着沉没度的增加,系统效率是减小的。
2.4经济效益评价
通过对某区2011年的372口测试系统效率的抽油机井的百米吨液耗电-沉没度散点图的拟合趋势线可以看出,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基本是成正比增加的。
3结论
(1)待落实区井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沉没度较低井能够达到较高的系统效率。
(2)对沉没度高的待落实区井,尤其是沉没度大于500m的待落实区井,应放大抽汲参数。
(3)在分析待落实区井时,应当综合考虑泵效、沉没度、功图、连通水井等多方面相关因素,以达到理想的注采生产效果,防止盲目调整生产参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护理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32-02
为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2月~ 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用药管理护理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年2月~2013年2月管理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平均5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50~92岁,平均年龄为(71.3±5.8)岁。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有39例患者为Ⅰ期,11例患者为Ⅱ期;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年龄51~90岁,平均年龄为(70.6±4.9)岁。在临床诊断分级方面,有37例患者为Ⅰ期,13例患者为Ⅱ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分级等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管理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心理干预 在心理干预方面,在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按时随访,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详细解释使用某种药物引起的不适,将患者心理的顾虑有效消除掉。如果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则及时向医生报告。此外,还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教育,使其重视和认识高血压病,对高血压病的危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服务中心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对社会心理学、护理学、老年保健医学等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切实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减负工作,从而使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2 用药干预 社区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督促患者遵医服药。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用药知识、没有清楚认识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和治疗的长期性、用药知识匮乏、记忆力欠佳等,一些患者中途停药、间断服药甚至拒绝服药。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医护人员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积极宣传用药相关知识,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如果患者服用长效剂、缓释剂等,则指导患者在用药时吞服整颗药,而不能掰开服用;如果患者服用短效制剂、具有不稳定的血压控制、自行增减药量,则将其行为的危险性指出来,督促其及时到心血管专科就诊,合理调整药物;如果患者具有较差的记忆力,经常忘记服药,则提醒其将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并准备本子,服药后登记,从而对漏服或多服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干预1~3个月后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追踪评价。此外,还加强与患者家属及陪护人员的交流和沟通,使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2]。
将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事实提前告知患者,使其给予用药原则以充分的重视,并端正服药意识,坚持服药。依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出来,约束患者擅自停药和随便更换药物的行为。尽可能地让患者口服小剂量分次服用降压药物。使患者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禁止在服药过程中突然改变,以对血压突降造成晕厥而发生意外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避免[3]。在降压的过程中,督促患者坚持缓慢、温和、适度等原则,不能过多过快地降低血压[4]。
1.3 观察指标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用药管理水平得分进行统计,共10个问题,每题4分,共40分,分数越高表示用药管理水平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最后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采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高发病,现阶段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的主要方法是长期的家庭用药,虽然现有的降压药能够使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控制程度欠佳[5]。同时,老年患者具有较大的年龄、记忆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均下降、药物相关知识及监护匮乏等,造成老年患者无法正确储存、使用和保管药品,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控制程度。因此在进行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服务中,我们必须给予用药管理以充分的重视[6]。近年来,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兴起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之间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用药管理水平、血压控制率均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喻中会.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降压效果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442-443.
[2] 邹吉莉,邹春莉.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2(21):138.
[3] 詹艳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6(2):113-114.
[4] 全鹏,雷松蕙,黄思静.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依从性影响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2009,6(6):36-37.
[5] 韦敏.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应用和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4(12):74-75.
关键词:回弹法,统一测强曲线,专用测强曲线
1.引言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最主要材料,使用相当广泛。混凝土的质量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强度又是决定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基础,是混凝土最主要的的性能。⑴常用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有试块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等,各种方法各有特点。回弹法,就是通过回弹仪测定混凝土表面硬度,再结合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继而推断其抗压强度。使用简单、灵活,测试速度快和检验费用低,检测人员到现场随机抽取检测,及时掌握混凝土的真实强度及浇筑的整体水平。缺点是其精度相对较差,需借助一定的测强曲线。
回弹检测要按照⑵《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进行检测,在测得回弹数据后还要根据测强曲线得到混凝土强度的代表值。测强曲线有统一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专用测强曲线三种。统一测强曲线:由全国有代表性的材料、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测强曲线。地区测强曲线:由本地区常用的材料、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测强曲线。专用测强曲线:由与构件混凝土相同的材料、成型养护工艺制作的混凝土试件,通过试验所建立的测强曲线。我国各地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如水泥、矿物外掺料、骨料、外加剂、水等差异较大,成型养护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建立专用测强曲线。
2.专用测强曲线建立方法
下面结合结合芜申线航道整治桥梁工程徐葛大桥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回弹法抗压强度进行比较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规定了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如下:
1)试块的制作、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每一强度等级不同龄期应分别制作不少于6个150mm立方体试块;在成型24h后,应将试块移至与被检测构件相同条件下养护,试块拆模日期宜与构件的拆模日期相同。
2)试块的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 擦净试块表面,以浇筑侧面的两个相对面置于压力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加压(60~100)kN(低强度试件取低值);
② 在试块保持压力下,采用符合本规程第3.1.3条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本规程4.2.1条规定的操作方法,在试块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弹击8个点;
③ 从每一试块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以余下的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作为该试块的平均回弹值Rm;
④ 将试块加荷直至破坏,计算试块的抗压强度值fcu(MPa),精确至0.1 MPa;
⑤ 按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在破坏后的试块边缘测量该试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
3)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式,应按每一试件测得的Rm、dm和fcu,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回归方程宜采用以下函数关系式:fccu=aRbm・10cdm
平均相对误差(б)不应大于±12.0%,相对标准差(er)不应大于14.0%。用下式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б和强度相对标准差er:
б=
er=
式中: б---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精确至0.1;
er---回归方程式的强度相对标准差(%),精确至0.1;
fcu,i---由第i个试块抗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MPa),精确至0.1MPa;
fccu,i---由同一试块的平均回弹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按回归方程式算出的混凝土的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MPa;
n---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
工程实际应用中,墩身采用C30的混凝土,泵送,设计坍落度120~160mm。基准施工配合比见表1:
工程实际应用中,回弹检测龄期为28d,构件表面干燥,碳化深度为0,不考虑碳化深度的影响。按照上述规范要求,检测时采用10个室内标准成型的立方体试块,试块表面光滑平整,其风干状态下回弹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关系见表2:
根据以上回弹值和立方体抗压强度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立方体抗压强度fccu和混凝土回弹值Rm的回归关系式为:
fccu=0.3361Rm1.3240
平均相对误差б为±6.0%,相对标准差er为7.4%。从以上结果看,曲线的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对标准差均满足JGJ/T23-2011的要求,可以作为专用测强曲线。
3.现场回弹值两种推算方法得到的强度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值比照
现场混凝土回弹检测成果及立方体抗压强度检测成果见表3。
由表3可以得到:通过专用测强曲线计算的强度值平均相对误差为±3.7%,相对标准差为4.2%;而通过统一测强曲线(泵送混凝土测区强度换算表)计算的强度值平均相对误差为±7.1%,相对标准差为8.8%。可以看出,通过专用测强曲线得到的强度值误差更小。
4.结语
经过现场回弹计算的强度值和实际立方体抗压强度比较,专用测强曲线得到的强度值更能代表现场构件的实际强度。在通过统一测强曲线得到的结果误差过大时,有必要建立专用测强曲线。
参考文献
⑴赵国辉 《几种常用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比较》 佛山市建筑业协会网
【关键词】火驱 问题 管理 办法
为提高高3618区块剩余油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探索深层巨厚稠油油藏火驱经济适应性及技术可行性,在高3618块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火驱井组位于区块内采出程度最高、压力水平最低的区块中部。目前有火驱点火井8口,开井8口;火驱一线井组共有油井30口,开井27口;二线井组共有油井14口,开井10口。通过现场实践,针对火驱油井的摸索出了管理办法,指导今后的管理工作。
1 火驱油井受效后表现的生产特点:1.1 产气量明显上升
从高3618块井口产气量变化曲线中可以看出,火驱前的08年5月份日产气8349方,6月份上升到13191方,10年1月份达到了63029方,目前日产气高达11万方。
1.2 产出气组份发生明显变化
随着火驱时间的延长,产出气组份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烷烃含量由70.5%下降到11.83%,N2含量由21.8%上升到77.07%,CO2由6.5%上升到9.32%,O2含量由0.76%上升到1.19%。
2 火驱油井受效后带来的管理问题2.1 套管气增加影响掺油效果
油井产气量上升导致套压升高,掺油困难,气大井所掺稀油有50%会随套管气携带进站,掺油效果变差,如高3-52-162井,产气量由34方/天上升到3200方/天,套压由0.05MPa上升到0.7 MPa。示功图显示为油稠泵漏,洗井、调掺、加药、灌稀油甚至检泵等日常维护工作量明显加大,同时油井产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站内系统压力明显升高。
2.2 可燃组份降低:
火驱油井所产尾气中N2和C2O含量大幅上升,C4H等可燃气体含量急剧减少,部分井站最低达到5%。现场实践表明,C4H等可燃气体含量低于30%,将导致井口及站内加热炉无法燃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目前几个火驱油井管理站自产气中可燃性烷烃的含量为10%~35%,每天仍有8.5万方的产出气经处理后放空,造成资源的浪费。
3 生产管理对策研究与应用
3.1 摸索实验新工艺解决气大导致油稠泵漏问题
根据油井受影响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井口分离器放空装置、空心杆泵上掺油、空心泵泵下掺油、封堵气层等多种工艺试验,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不断的完善
3.2 采取多点独立放空,有效降低系统压力
随着油井产气量的不断增加,站内系统压力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压力由火驱前0.04MPa上升到火驱后的0.12MPa。由于高3618块为低产低压区块,系统压力对油井影响十分明显。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多点独立式放空模式。将24站的三个采油平台分别安装了硫化氢处理装置并进行独立放空,实现了增加有效放空点,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站放空量的动态调整,系统压力控制在0.03-0.05MPa。
3.3 摸索掺油新工艺提高掺油效果
(1)地面工艺改进,井口双定压阀方案,利用停产井管线进站,增加油井产气量进站通道。使361144、36192单井产液量提高3.5t/d。
(2)双管柱掺油,掺油与套管气回收分开,24站361182、360162、352162井,较好地解决了油稠、泵漏对油井产能的影响,检泵周期由310 d上升到475 d,洗井周期由113.5d上升到172d。
3.4 开展稀油替代品研究寻求替代掺油工艺的有效途径
(1)通过技术引进,可以不掺油的多流道液力反馈抽油泵,液力反馈泵下行程时可以形成液压反馈力辅助杆柱下行,实现了不掺稀油正常生产,高3-6-0175侧井自下入液力反馈泵生产以来生产状况较为稳定。b试验掺化学药剂替代掺稀油的降粘方式,在井口安装化学药剂储存罐,通过井口增压泵将药剂通过套管或空心杆打入井底,高3-6-0165井自使用空心杆掺化学药剂生产以来生产状况较为稳定。
3.5 摸索废气与纯气混烧保证加热炉正常燃烧
通过高246块所产纯气与3618块所产火驱尾气混合的方式,使天然气供气系统中可燃气体含量提高到35%以上,同时使用159与219供气管网将混合气再次分配。3.6 实施尾气提纯提高尾气利用率
通过摸索得出结论;处于不同部位、不同受效阶段的油井其产出气组份有所不同,高3618块每天有8万方的产出气经处理后放空,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引入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低压高效提浓甲烷的技术,拟建日处理能力10万方尾气甲烷提纯站一座,将原尾气可燃气组分由10%左右提升至25%左右,达到目前燃气设备正常使用的要求。
4 经济效益分析4.1 经济效益
火驱地面工艺及采油工艺共投入现场应用8项,总计28井次,资金投入765万元,累计增油8905.4t,节省稀油3728.1t。实现创效203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65。
4.2 社会效益
高3618块火驱配套技术成功试验,不但解决了火驱生产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使区块产量大幅度提高,为火驱先导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形成了一套涉及内容广、适用性好、处理效果优的配套技术,为类似区块火驱试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5 结论及存在问题
通过配套技术的实施,火驱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油井产气量上升导致套压升高,掺油困难,油稠泵漏,集气系统压力升高,集气系统可燃烧气体纯度降低影响用气等问题相应的得到了解决。但是还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摸索解决的问题。如;高3-52-162井,产气量由34m3/d上升到3200m3/d,套压由0.05MPa上升到0.7 MPa。示功图显示为油稠泵漏,洗井、调掺、加药、灌稀油甚至检泵等日常维护工作量明显加大,同时油井产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部分油井一周就需要洗井一次,提高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采油成本,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火驱开发中不断摸索解决。
参考文献
[1] 于云琦编著 采油工程[M]. 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06 .页数:561
[2] 刘文章.难动用储量开发采油工艺技术.出版地:北京.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5.页数:369
关键词:电网信息化;供电企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信息化是时展的要求,是加快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各个领域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我国近几年电力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信息化在电网领域中的应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拓宽了发展道路。
一、区域电网的信息化管理措施
近年来,在信息化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下,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创新,电网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电力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运用信息化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送电线路和变电设备,这两个系统包括除配电网络之外的其他设备的检修、维护、安装和使用的所有流程;电力企业自主开发研究的用电管理营业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多年,可以独立完成用户用电咨询服务、电费计算管理、报装接电管理、银行联网支付电费及自动催费等所有在营销管理中的功能。信息化的应用不仅在企业营销领域,在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安全监察、人事劳动管理、计算机系统管理、综合信息服务等方面相继投运。
首先,在电力领域完成组织机构重建和电网区域的重新划分,竞价上网、厂网分开、建立电网机构内部模拟市场的管理模式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将取消垄断性质,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已经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为了更好的合理配置电力企业资源,优化组合电力企业生产元素,科学合理的利用电能资源,在市场强力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就要求供电企业必须随时掌握企业内外的发展信息,才能早日实现全过程的管理、控制,最终实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
供电企业的独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电企业提供的电能资源不能储存,电力资源从发电、供电、用电这三个环节,电能资源的生产、提供、销售基本同时完成,这就要求企业电网及有关的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确保能够安全供电,减少电能资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供电企业都是受国家委托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独家经营的,它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消费群体提供优质服务、增供扩销,必须以营销现代化技术作为支撑平台。供电领域实现自动化是为电力系统确保安全和可持续运行的根本,同时其也受到了电力企业中各级领导的重视。最近两年,我国电力系统应用信息化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快,在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的成果。
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电力系统创新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在应用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原有的应用系统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应用系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管理过程的自动化方面。电网信息化的应用层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管理手段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是用简单的计算机来代替手工工作,不再是将落后的、传统的管理方式照搬到网络计算机中,而是要将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逐渐引进到信息化系统管理当中,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信息资产战略程度较低,不能发挥出整体系统自身的价值。信息资源的合理使用虽然正逐步加强,但是信息系统的各系统方案在执行和制定的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有效的衔接和分工配合;由于一些企业急于建立自己的独立功能性应用,便忽略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建设,致使信息化系统整合出现困难,影响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均衡发展,致使其难以发挥最大功效。很多信息化系统都存在多次登录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工作人员在不同信息化系统中导出数据的情况,这是缺乏对信息资产和人员统一管理应用平台的现象,无法进行统一登录的控制,信息化系统安全性即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第三,低程度的标准化,每个独立开发研究的信息化系统在衔接上都存在困难。从整体效果上分析,其无法为电力企业的决定提供一个务实、统一、完善的信息总体视图。信息资源是战略性、基础性资源,在给予足够重视的同时,执行起来也是困难重重,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完善的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体系有待建立。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大多只停留在设施建设上,经过研究表明,研发和管理这两个环节可以导致整个系统出现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且目前研发使用工具的统一性和用户桌面管理安全变为首要问题。
二、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的发展中,可以说信息化规划的咨询是最重要的,以规划指导计划、“战略引导规划”为基础,多家电力公司已经与微软公司合作开展一些普遍的信息化规划工作。当前众多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内部应用系统的各专业已自成体系,其信息化系统的互通互联性差,而且电力企业管理范围内统一或联网管理的应用系统不多,不可以有效地完成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许多信息化系统的实用化程度和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的收集、研究、分析、深加工、整理等基础工作投入力度较少,数字化信息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利用工具还不可以全部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辅助决策的要求,这些问题与统一规划的不完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化发展面临的这些困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管理方面缺陷造成的因素,且在技术方面也不是很完善。为提高信息化系统的水平,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规划过程。
做好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IT技术融合与企业需求的问题,以后的IT系统将与企业业务进行紧密结合。第二是企业为IT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IT系统在企业应用中做到的物有所值,如何使IT系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两个问题对现代电力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挑战中带来机遇,是企业的领导层面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信息化系统整体规划发展管理咨询的做法,对于电力企业应用信息化来说,是能够利用正确的规划手段来概述企业的全局,包括应用、业务、技术和信息等多个方面,进行信息化价值的描绘与分析,通过正确规划最大限度的减小信息化管理软件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结语
在企业管理模式中添加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是具有很大贡献的,信息化是未来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是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武器,是企业完善自身体制的最短捷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华强,王珂.简论电网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与实现[J].中国科技博览,2010, 35(01):28-29.
[2]李艳莲,郭美霞.ERP项目培训是加快电网信息化建设关键[J].华北电业学,2008, 08(05):143-145.
[3]刘年国,杨事正,刘艳姣.供电公司信息化与“信息化供电公司”[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01):179-180.
审计取证方法按其取证顺序与记账程序的关系可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1.顺查法
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检查原始凭证——核对记账凭证——核对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与财务报表相核对。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 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2.逆查法
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审计人员应首先分析检查财务报表——追查至相关的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核对记账凭证——核对原始凭证.
优点:可从被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缺点:由于运用逆查法一般不要求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的详细审查,因此可能遗漏重要错弊事项。此外,在技术上逆查法比顺查法要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例题:(2004)逆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完整性。而顺查法能够实现的审计具体目标是真实性。
答案:×
二.掌握详查法和抽查法
审计取证方法按照审查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范围大小可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
优点:可以有效地查出会计资料中存在的各种差错,不易出现遗漏,一般能够收集到说明被审计事项的完整证据,使审计质量有可靠的保证。
缺点: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凭证,因而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比较混乱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可考虑采用详查法。
2.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
根据确定样本数量和以样本推断总体所依据的方法不同,抽查法可以分为统计抽样法和非统计抽样法(详见第十章)。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审计。
优点:抽查法能使审计人员从单调、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高职教育;前厅客房服务
一、概述
所谓“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能单元,每个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又可分为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来完成项目,进而完成教学任务。《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应用型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使教学与旅游企业实际操作过程联系得更加紧密,实现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条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以学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的高职教学过程与教育工作的改革。
二、“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1.确定项目和任务。“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制定合适的项目。好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包含一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定的发挥空间。任务的确定要体现酒店前厅工作的实际需要,若干个任务的设计、实施到完成,要体现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任务驱动来完成项目,进而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具体任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流程可以设置如下项目和任务:
2.学生分组制定计划。分组教学是“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选出组长,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调整。为确保项目活动的开展和形成学生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分组要求学生能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之间合理搭配,如将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优势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使小组内部做到优势互补,小组之间的能力要势均力敌。小组规模要合适,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就无法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参与到项目中;小组人数过少,则会形成过多的小组,不利于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分配。所以,小组的规模应该根据项目情况和教学要求来调整,一般每组4~6人为宜。小组分好后,教师将书面任务指导书下达给每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任务要求,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任务实施计划,并确定好分工和工作步骤,以便更好地实施项目。该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经设计好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发挥监督指导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用提问、检查的方式控制实施阶段的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4.总结评价阶段。任务完成后,将各小组的任务成果汇总在一起,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总结评价。首先学生汇报项目实施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各小组对各自所完成的项目任务写出书面总结,派出代表以ppt形式向全班进行总结汇报,从制定任务计划的思路、分组的原则到任务的协作实施、完成任务后的感受等方面进行介绍交流。然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一是对项目任务的实施成果进行点评,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有欠缺,如何改进等;二是对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小组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每个学生在各项目开展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注意将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联系起来,既关注小组活动的开展,又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明确在任务学习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热爱专业、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实施“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1.教材建设问题。目前,我国职校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将理论和实践分开进行教学,在教材的组织和编排上注重理论性和系统性,特别强调原理的解释、设计的分析和泛化技能的训练等,仍缺乏适合《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职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按“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模式进行来开发和建设教材。建议根据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目前星级酒店的实际运作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设计出符合酒店用人要求的课程设置。在教材的编排上各职校酒店专业联合起来,并会同星级酒店的专家针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共同制定出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在教学中进一步贯穿任务的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编写适合职校特点的项目化教材和实验指导书。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要经常到大型酒店中去顶岗实践,掌握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具备良好的任务开发设计能力,能够设计出适合的项目和任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协调能力,在学生的项目操作过程中,做好指挥与协调工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设施设备问题。开展《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项目教学,必须有配套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可以借助专业网络机房,模拟酒店实际工作情境;可以建设校内“模拟酒店实训室”,在项目教学实施中,可回收实训过程中高昂的成本,并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有所用;还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与酒店紧密联系,建立校外酒店实训基地。
此外,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存在依赖思想,无所事事。在进行分组协作学习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作好人员的配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最为关键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春红.在旅行社运行与管理课程中项目教学的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