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乡村旅游规划市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旅游规划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旅游规划市场

第1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1.1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1.2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2.3乡村旅游需求趋势

单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多极化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

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

2.4乡村旅游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以案例研究为主

有的专家,如王仰麟、祁黄雄,借鉴区域旅游规划的一般流程,结合农业开发实践,对区域观光农业规划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即在对市场、区位、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旅游发展基础等开发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确立了规划区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区分,并对观光农园进行了CI形象设计。

而章锦河等专家分析了安徽黑多县宏村古村的情况后,提出了宏村古村落旅游形象定位理念,并就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了方案设计,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就西双版纳胶园农场度假区、南京汤泉农业科技师范园、昆明市呈贡县观光农业、广州市郊满山农庄进行了旅游规划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内容。但这些案例研究的缺点是: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和一般的归纳总结水平上,缺乏理论的抽象,研究方法也比较简单。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发展策略是我国乡村旅游研究的另一热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目前观光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农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农村人口过多,客源市场有限;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观光农业园土地使用的非农化倾向突出等。对此,我们既要坚持持续发展,又要根据现实分阶段发展;既进行生态消费,又要注意生态保护;既要促进农业用地的合理流转,又要保证农业土地的正确使用方向等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3.2相应的对策

如以旅游城市为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开发,我们可以提出面向回城知青、城市离退休职工、周末工薪阶层、城市学生和自城市输出的外国游客等几个富有潜力的市场,开发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的策略。

就像前面所谈到的,可以把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作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来讲。

都市文化属于先进文化,其对传统文化的吸附与冲击可想而知,旧难敌新,现代文化的魅力难以抗拒也不应抗拒,要发展就得接受新事物,乡村旅游也不例外。乡村旅游从业者应有超越农耕文化社会阶段的现代意识,既是农耕文化“戏中人”,又是农耕文化这场戏的“导演”,清醒地抉择两种文化的精华,使其有主宾、分主次地熔铸与乡村旅游大地上。当然,要搞好乡村旅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其前景还是广阔的。它投资少,风险小,是一项创意到位即可“点石成金”的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新华,刘平安.延安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改革与战略,2005,(138):28.

[2]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旅游学刊,2005,20(1):63.

[3]阳芳.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形势与战略选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40(40).

[4]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索.西南师大学报,2002,35(8).

[5]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青岛出版社,1998.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向,早已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有声有色,但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的意义、条件、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讨论,并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预测了它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乡村旅游本质特征文化旅游

第2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这是一个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建设的根本要求。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战略升级的必然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开发乡村旅游市场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当下,通过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不仅可以有效整合农村丰富的资源,特别是通过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开发,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而且可以有效引导周边城市资金、人才进入农村,逐步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发展目标。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带动下,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而且更具活力,农村居民的收入自然会有大幅提升,从而为农民主体的自身旅游奠定经济基础,这会反过来促进乡村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第二,可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在开发乡村旅游市场过程中,不管是大型旅游景区,还是以“农家乐”为首的众多小型旅游项目,它们都会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指导下注重整洁卫生环境的营造、特色鲜明景观的打造,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的原生态资源,体现农业文明的特色,而且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第三,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因此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中以农村居民为主体的从业人员会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其文明礼貌、服务顾客的意识。另外,在与外来游客的交往过程中,农村居民会接触大量外来文化和先进思想,不仅可以转变陈旧落后观念,而且在无形中会促使自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这对于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大有裨益。

二、当前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中的问题

虽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乡村旅游在我国只有三十多年的发展时间,不光基础较为薄弱,经验也是不足,同时也没有积极吸取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成熟经验,再加上我国乡村旅游早期处于基本无规划的自发状态,从而导致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开发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严重。在我国当前体制下,乡村旅游开发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与旅游、土地规划、农业等部门似乎都有联系,但进行市场开发时这些部门很少针对整体规划进行良好的横向沟通,即使单个部门也鲜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比如对潜在市场、交通设施、接待能力等进行调研,因此很多项目都是散户农民的自主开发,大多都是对时下最赚钱的项目扎堆开发。这样就经常出现项目开发之后,地方交通设施不健全、接待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项目“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这样不注重统筹规划的重复开发不仅形不成集群效应,而且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非常不利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第二,经营管理管理落后,营销与服务创新意识不强。首先,乡村旅游经营管理者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其管理意识和能力相对较低,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质量;其次,乡村旅游从业者多为开发者或经营者当地的亲戚朋友,自身专业素质相对较低,特别是服务意识亟需提高,这就影响了项目的发展;另外,由于经营者多为散户经营,其资金相对较少,再加上营销意识的欠缺,他们很难对项目进行有效的市场宣传,这就让一些优质的旅游资源湮没在人迹罕至的“深巷”,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第三,开发项目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主题意味不足。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中,很多项目停留在毫无创意的“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屋”阶段,在全国范围一年四季基本都是这种模式,对各地自身独有的文化资源没有进行深度主题开发,特别是对项目的文化体验性开发不足,导致诸多项目特色不足,缺乏后劲。另外一个不良现象是,开发者以城市文化模式打造项目,比如本应富有乡野特色的“农家乐”项目过度重视外在包装,一方面大量使用高档地板瓷砖、配置高档席梦思床、沙发、电视等,另一方面则把农家菜肴换成精致高档的城市菜肴,俨然把自己装扮成了乡村高档酒店,从而偏离了乡村旅游的本质。第四,生态破坏现象严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首先,由于缺乏规划以及法律法规的有效监管,开发者为了眼前利益过度开发,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中很多自然人文景观再也无法修复。另外,由于环保意识和能力的欠缺,当地居民随意地丢弃生活废弃物、排放污水等,同时游客也不注意对景区的保护,导致景区的生态不再平衡,使诸多景区留下了“脏、乱、差”的名声,极大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长效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开发遇到了不少严峻问题,特别是由于对短期经济利益的过分看重使开发陷入盲目建设的怪圈,造成资源的大肆浪费,同时由于对人才素质培养的不重视以及缺乏有效监管,使得开发对乡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破坏,这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从根本上说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之路,既要理性开发,又要加强传承保护,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科学规划布局,以打造精品乡村旅游产品为原则,避免乡村旅游市场的无序竞争,实现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和谐化发展。各级政府管理机构要协同土地、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对本地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周密勘察,制定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市场开发计划。开发过程中,要发挥政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各部门通力合作,突出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的最大合力,避免项目建设开发的雷同与重复。同时,政府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包括保护政策、投资开发政策、信贷政策、经济扶持政策、税收政策、鼓励外商投资开发政策等,从而通过和谐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投入乡村旅游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资本集中的优势,有效避免散户小规模开发带来的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第二,注入文化元素,突出乡村旅游的主题特色,强化市场宣传。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是开发的根基所在,只有让游客在体验乡村原生态自然景观和别致人文景观的基础上,使其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体验,这个项目开发才算是成功的,因此在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中要在乡村民俗、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浓的艺术格调,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文化羽翼一旦绚丽开屏,与之相应的衍生产品便会大放异彩。在有了广博深厚文化浸润的基础上,要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市场营销,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改变“小、弱、散、差”的局面,各乡村旅游景点可以统一整合产品、统一编排线路、统一包装形象、统一拓展市场,减少重复建设,形成旅游网络,实现市场共享、品牌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第三,加强立法建设,强化执法力度,提升民众的生态意识。健全法制体系是乡村旅游市场开发健康的保障,因此立法部门要从各个层面通过立法建设规范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同时执法部门一定要对违规违法现象进行严肃处置,通过违法成本的提高起到警示与震慑作用。另外,要在全社会掀起生态保护运动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提高民众的生态意识,从根源上杜绝破坏生态行为的出现。

四、结语

第3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当前正处于旅游旺季,大家都很忙,在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我们见缝拖针,召开这样的会议,也是当务之急。因为江苏的乡村旅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层次,产品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品质,是我们江苏乡村旅游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有关问题我再补充说明三点意见:

一、关于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问题。

这次会议是面临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候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周局长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他在讲话中,对全省的乡村旅游,从改变现有状况,不断提升层次;顺应时代潮流,提高生活品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市场复苏,实现旅游振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推动乡村旅游建设和全面提档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对下一步全省乡村旅游如何上台阶、上层次,全面提档升级,促进升级转型,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七点具体意见,讲得非常好,指导性、针对性都很强,具有很实际的指导作用,对我省乡村旅游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周局长的讲话精神,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内乡村旅游工作的具体指导性意见。对周局长的讲话精神,请同志们回去后及时向各地方的领导同志汇报,并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时也希望同志们回去后能尽快召开各地的相关会议,一方面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特别是周局长的讲话精神;另一方面研究并提出推进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提档升级的指导意见。建议同志们在向各地领导汇报的同时,应尽快取得政府在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推进乡村旅游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全面提档升级。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必不可少,没有政府的组织领导,单纯靠市场自然发展,靠农民自发行为,乡村旅游很难有大的作为,这一点很重要,对此,我们一定要形成共识。目前,在旅游行业的具体抓手中,最能迎合和牵动党委政府的抓手就是“创优”“创强”和乡村旅游,因为乡村旅游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相联。

二、关于我省乡村旅游全面提档升级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经过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现状、基础、总体水平、在全国所处的位次、市场需求和发展规律等客观全面的分析、研究、判断,并广泛深入地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的发展,我省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在“量”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在“质”上也有了重点突破。目前,全省各种形态的乡村旅游点1700多家,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24家,年接待量已突破四千万人次。本世纪以来,特别是04年全国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建一处景点,保一片生态,富一方百姓。20__年以来,省政府已连续两次召开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省旅游局先后四次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全省各地各级旅游部门为发展乡村旅游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省涌现出了蒋巷村、旺山村、鸿山生态园、吴楚农耕文化园、傅家边生态园、翠谷庄园、大石山休闲农庄、世外桃源、星期九农庄、沭阳苏北花卉园,以及当时的江心洲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一大批在江苏,乃至在华东地区,甚至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认知度与美誉度的乡村旅游产品。江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省旅游产业中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

国家旅游局领导曾多次赞扬江苏的乡村旅游工作,国家旅游局曾邀请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专程视察江苏省的乡村旅游工作,并向国务院提交视察报告,国务院将此报告批转给了江苏省委省政府。视察报告对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及乡村旅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家旅游局认为,江苏乡村旅游总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明确要求在新一轮乡村旅游发展中,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提档升级方面,在全国应率先突破,尽快打造一批精品,塑造一批品牌,在全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多次指示我们,江苏的乡村旅游现在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要注重品质的提高。

应该看到,当前我省的乡村旅游产品,在数量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质量不高、低档次、低水平重复,以及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已推出的众多产品中,有突破性、示范性的精品并不多,更多的产品在刚刚推出、密集推销的当时热闹一阵,过后就归于沉寂,具备可持续吸引力的产品所占比例并不是很高。

尽管江苏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存在着众多方面的品质差异,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众多不平衡性,但总体来说,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面,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会议实际上是江苏乡村旅游发展与转型升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次重要会议。

事实表明,消费者需要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市场迫使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要求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推动我们的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的内生力也需要突破传统产品的模式转型升级。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和高端产品,比如像国外的庄园和乡村俱乐部等等。好的乡村旅游产品应该给人以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曲、梦幻情的感觉和意境。

促进我省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全面提升我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品质,是我省乡村旅游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和迫切需要。如果说前一阶段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注重“量”的扩张和规模效应,那么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注重“质”的提高和产品品味的提升,实现更加集约化、品质化、科学化的经营和管理。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工作是基层做的,经验是基层创造的,成功的经验来自于基层。在新一轮的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强指导,并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实践,总结,创新,突破。对一些品质高,市场化程度高的产品,我们要重点关心、支持和培育。明年我们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创建“江苏十大乡村旅游精品”活动,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对一些富有潜力、可塑性大的产品,我们各级旅游部门要重点支持,省里的乡村旅游引导资金及乡村旅游点道路连接线资金,在照顾“面”的同时,将会有所侧重的进行调剂和倾斜。

三、关于乡村旅游

规划和单体产品的策划问题。

规划更多的是区域性的,是政府层面的。而对单体产品而言,策划与创意更为重要。

对于一个地区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必须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高起点规划,以规划来统筹和协调本地区或本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这是非常必要的。要不然就会乱套,就会一哄而上,产品就会出现更多的更为严重的雷同化和同质化现象。同一区域或近区域内,必须坚持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必须努力打造各自产品的特色,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

对单体乡村旅游产品,要精心策划和创意,一个好的创意或策划,对产品的市场认知度、美誉度、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以及产品的品质、品味和生命力,是至关重要的。

乡村旅游产品,缘于乡村,高于乡村。乡村旅游,应该具备“乡”的特色,“村”的感觉,“旅”的便捷,“游”的功能。全面提档升级,并不是一味地去讲究设施的豪华,其核心与本质是要讲求产品的品质和品味,高品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当前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品质欠缺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产品的规划或策划者们是以一种简化和僵化的模式来开发的,规划或策划理念既不来自对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也不来自对乡村生活和乡村文化的深切感受。而是在规划或策划之前就设立了套路,然后按照这些套路拼凑,甚至伪造资源,这就造成了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形式类形化、体验表面化、项目同一化。

西方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其中的一些经典产品经久不衰。走遍世界,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些经典的乡村旅游产品,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往返。富有经典品质品味的乡村旅游产品,不仅生命力顽强,而且在市场上能始终保持旺盛状态。这就是精美的策划与创意的成果。

在规划中应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产品开发一般应选择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名胜区的周边地带,把握区位优势,寻找自身依托。乡村旅游业态有它的特殊性,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普通旅游产品注重的是游览性,而乡村旅游产品更多的是体现休闲、放松、参与和体验。要适应现代都市人日益渴望摆脱快节奏、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等都市环境的需求,为都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借助于与现代城市截然迥异的田园、村落等,以观光、参与、休闲、体验等活动吸引都市居民来度假、休息,给市民提供短期休憩度假的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的客源市场主要是集中在城市,其半径距离在90公里左右,基本上在一小时城市圈内。乡村旅游产品的功能要求不一样,消费群体不同,所以它的品质品味要求也不一样。城市是乡村旅游的市场主体,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处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长三角是世界五大城市集群之一,客源市场旺盛,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巨大。

在提档升级的过程中,各地应该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做出特色,打出品牌,营造精品,讲求效益。对现有产品中产品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品质品味也较高的产品,应该进行再润色,做到锦上添花,进一步创新突破,做到好中创优,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一些乡村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或不太成熟的产品,应该充分挖掘潜力,集思广益,好好谋划,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高品质建设,后来居上。

我们要想方设法加强乡村旅游规划人才与产品策划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努力培育一支有水准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各级旅游部门的相关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我们还将组织第四期专门培训班。计划明年适当时候组织人员第三期赴境外或国外学习考察。

第4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由此可见,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不仅符合中央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精神,同时也是广大城市人群正在逐渐兴起的新的旅游消费需求。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时代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加速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但是也造成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对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反差,严重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整体步伐。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发展乡村旅游,打破农民头脑中传统观念,促进村容村貌“升级“,加速农村现代化建设,早日建成小康社会。

(二)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利用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经过科学规划整合,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旅游场所。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又能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招揽、吸引城市人群休闲娱乐消费,既解决农村剩余劳力(特别是老龄富余人员)的本地安置,又能带动的本地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拓展新型旅游市场

乡村旅游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旅游市场空间新的拓展。发展乡村旅游业,将旅游业市场延伸到农村,使旅游业能够借农业的优势发展,同时农业也能借旅游业的优势有新的提升。乡村旅游会给广阔中国旅游市场添加一道“色彩丰富、回味无穷”的“旅游甜点”。

二、发展乡村旅游策略

(一)政府的加强规划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理解与认识中央的决策部署:一是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最终融为一体。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要认真和规划引导:一个重要原则:在不破坏乡(镇)、村原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基础上,既能让开发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又能突出当地特色,为旅游者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二是深度挖掘本区域各具特色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由专业机构进行这些资源规划整合(千万不要同一面貌),一定要具有特色突出、整体协调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还要有发展的前瞻性,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二)加强对经营单位监管

服务质量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对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围绕景点的基础设施开发与维护、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旅游购物、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方面,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和指导,全方位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

(三)提供丰富旅游项目

乡村旅游主要是以乡村周边的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以乡村优雅田园风光、乡村特色的生产与生活和传统风俗为吸引物,招揽城市居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的一种旅游活动。参与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体验是乡村旅游所独有的魅力,也是真正吸引游客经常游玩的重要因素。为让游客充分体验乡村民风民俗、农家生活和劳作形式,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要结合各自特色,围绕产品主题和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和开发一些参与性强、趣味强的活动项目,例如:菜地认养、春季播种、果蔬采摘、溪边垂钓、抢秋收等活动都是消费者既能积极参与又能放松身心、从中获取感悟的旅游项目。

(四)主动出击、加强宣传

经过规划整合乡村旅游产品以及精心策划的活动项目,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包装推广。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户外广告、宣传画册等渠道,利用各种公开活动和节假日等城市人群较大范围集聚或有短暂空闲的时间进行宣传促销。各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不仅要积极参与各种宣传促销活动,而且要主动与旅行社、学校等人口密集机构,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第5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乡村旅游是以兼顾旅游消费者利益和乡村社区居民利益为出发点,在以文明理念为核心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以乡村自然、人文环境为依托,开展旅游活动,注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当地人长远的旅游发展意识,促进乡村社区文明进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收入份额已接近整个旅游收入的20%。我国乡村旅游因其客源市场与供给市场迅速增加的双向需求,近年呈现出十分兴旺的增长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直接威胁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尝试从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来探讨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产品应采取的营销策略,以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界旅游理事会、世界旅游组织和地球理事会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定义:可持续旅游是指在保护和增强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乡村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在乡村这个特定区中的运用,它被视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途径。它强调旅游活动行为模式优化,以避免对乡村旅游地生态和文化造成破坏,从而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它强调旅游发展与乡村环境的协调、旅游者与居民利益的协调、资源的当代与后代需要的协调,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二、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影响因素

(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简称PLC。八十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图1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图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产品的发展过程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其四个阶段的特征如下:

表1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点

阶段 特征

导入期: 旅游者少,产品不成熟,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很完善,消费者对该产品还不了解,销量小、单位成本高,尚未建立起稳固的销售渠道,促销费用大,利润较少,甚至亏损。旅游收入增长缓慢且不稳定,竞争者少。

成长期: 消费者对此产品了解比较深入,旅游人数增加,知名度逐步提高,游客量稳步上升,产品已相对成熟、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销量大增,单位成本迅速降低,销售额、利润均迅速增长。

成熟期: 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逐渐下降,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此时市场需求趋于饱和,销售额和利润增长率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衰退期: 旅游人数下降,多数产品的销量会下降,产品已逐渐由新产品所替代,消费者兴趣已转向其他产品,价格下降至最低水平,利润低或亏损,旅游收入锐减,多数企业选择退出。

(二)影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

影响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强度和不同的作用时间,对某一种旅游产品的施加影响,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部分: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区位、旅游资源特点、环境质量、旅游环境容量、旅游产品、旅游产品营销策略、旅游形象定位。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同类旅游地的竞争、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政府政策因素、突发因素。

其中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对于旅游地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旅游地的发展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很大,这种变化或是提供正面机会,或是带来反面威胁,因此旅游企业必须密切监控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旅游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来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才能保证旅游地对市场的长久吸引力,保证旅游地能够顺利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开发之初在基础设施、规划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人们对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需求过大,使得大量旅游者的到来及其活动进一步恶化了原本脆弱的乡村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加剧。

(二)传统文化遭到破坏乡村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乡村旅游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转变了陈旧观念,但也对乡村朴实的民风、生活秩序以及优秀传统观念带来了挑战和破坏。主要表现在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乡村民俗出现庸俗化和乡村文化出现商品化的现象,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乡村传统文化的失真,文化再现的偏颇,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消失等。

(三)观念不到位,缺乏总体规划

由于城郊型乡村旅游资源等级难以与顶级旅游资源相媲美,多数政府主管人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将乡村旅游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的发展思路和对策,而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也不可能为旅游开发作出科学的判断,因此,目前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方向,没有一个总体的旅游发展思路,很多乡村旅游点开发模式雷同,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等。这往往让游客游览后大失所望,重游率极低,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四)政策法规缺失,管理机构不全

相应的政策法规没有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来进行同步建设,地方政府也未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乡村旅游,经营无章可循,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法可依。这种自由发展的状况导致许多乡村旅游地处于自发、盲目、无序状态,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生命周期短,已严重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五)产品定位不清,缺乏品牌效应

由于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农家乐”出现了严重雷同现象。多数经营者只是简单地将现有的农田、果园、养殖场加以美化和修饰,造成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基本雷同,往往局限于做农家活、吃农家菜、观农家景,只能提供一般的住宿和餐饮服务,却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因此,地方特色突出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需求,而旅游产品的同质竞争激烈,也导致削价竞争现象严重,游客的回头率不高。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很多因素相关,但作为管理部门和直接的经营者没有考虑乡村旅游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而盲目开发、规划、营销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四、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下的乡村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一)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

当前,我国的旅游消费市场已由大众旅游模式的观光旅游时代,进入体现自由化、个性化为特点,以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方式为代表的度假旅游时代。乡村旅游与大跨度风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共同构成现今的旅游格局,成为三大旅游类型之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业的一个新的亮点,新的增长点。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依据,结合乡村旅游产品各阶段的特征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1.兴建式开发

兴建式开发是针对新的乡村旅游地建设的一种开发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导入期。旅游地要在详尽分析本地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当前旅游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提炼出旅游开发规划的主题来指导和控制乡村旅游产品,营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风格的乡村旅游景观环境和乡村文化氛围。同时,要注意在旅游地起步阶段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积极倡导乡村社区居民的参与,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有效地控制风险、稳步发展。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一个环境自然清新、生活氛围淳朴、地域文化差异明显的乡村旅游场所。

2.规范式开发

规范式开发主要针对当下在乡村旅游市场正常运行的乡村旅游地的一种再开发方式,其目的是使处于发展期或成熟期的乡村旅游能够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防止和延迟衰退期的到来。因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需求及消费行为特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对于那些已经开发的乡村旅游区,一方面要控制乡村旅游发展规模,优化旅游区功能配置,保持乡村旅游地的景观特色和人文特色,防止旅游地容量的过载和环境恶化;另一面要根据旅游市场新的需求,开发利用那些以前未被认识和利用的旅游资源(即潜在的旅游资源),使其成为新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如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不仅要利用通常的物质形态的乡村旅游资源,更要开发和挖掘各地乡村制度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乡村旅游体验产品。

3.复兴式开发

复兴式开发主要是针对那些原来已经开发成功,但现在处于衰退期的乡村旅游产品。它们或者是因为旅游产品落后、不适应于旅游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导致了旅游产品的衰退;或者是由于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而导致旅游产品的衰退;或者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导致旅游产品的衰退,直接造成了游客数量急剧减少,但在旅游市场中仍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这样的乡村旅游产品,要重新分析和评估其自身所具有的乡村旅游资源,结合当下旅游市场的需求进行修整、复兴式的旅游规划开发,或者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或者增加需要的旅游设施、改善旅游环境质量,提高整体的接待服务等方式,使其重新成为可供旅游者进行乡村旅游观光和乡村旅游体验的旅游地。

(二)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乡村旅游营销组合策略

通过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下的乡村旅游采取相应的产品开发方式及营销策略,将对延长乡村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统钎,王燕华,丛日芳,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开发(CBD)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大营村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34-35

[2]崔凤军,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七个关系[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 62-64

[3]赵立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区位模式选择[J]. 经济论坛,2006,(14). 82-83

[4]吴金林,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2-136

第6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2014年全县旅游行业克服市场疲软、经济运行走低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力推动旅游业逆势上扬,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17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3亿元,同比增长27%。据统计,我县旅游业对消费拉动比例为1:8,对就业的拉动比例为1:5,2014年旅游业直接就业1.3万人,间接就业6.5万人,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全年接待旅游人数3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38%,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__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县,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县委、政府提出的“南工北农”的战略方针,南边我们依托强大的工业园区发展工业旅游,北部则依托原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这是__县目前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一大潜力、一大希望、一大亮点、一大支柱。

1、旅游开发,存在着开发层次较低、产品与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主题不鲜明等问题。

2、在旅游资源分布上,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生态、田园、人文与红色资源相对集中于北部,工业资源相对集中于中南部。

3、__县各乡镇旅游空间内部单元间缺乏有机整合,在旅游项目的建设上缺乏明晰定位,使得各乡镇内部存在较大程度的同质化现象。

4、__县各乡镇(街道)中,除了开慧等少数乡镇将旅游业(包含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作为镇域主导产业之一进行大力发展之外,多数乡镇对旅游业重视程度不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不足。

5、__县餐饮类型和数量丰富,拥有一些特色餐饮,但品牌影响力尚不足。住宿酒店较多,但高星级酒店集中于县城且数量不多,多层次的住宿体系尚未构建,酒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6、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旅游专线巴士尚待完善。

7、景区开发方面,__县拥有4A景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此外工业旅游示范点及各类农家接待点较多,但多数景区开发比较初级,景点之间缺乏联动。商业设施多数集中于县城,但商业街区缺乏特色;景区缺少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购物系统尚未形成。休闲娱乐场所种类繁多,但旅游产品的娱乐元素不足,节庆策划没有充分彰显地域特色,未形成品牌节庆。

8、县政府对旅游发展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旅游统计数据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旅游市场监管与游客满意度、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和教育培训、旅游安全等方面均需要完善和提升。

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期,围绕资本、土地提出的金融、融资渠道、农村产权的改革为旅游资本导入、乡村旅游开发等带来诸多利好。201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优化旅游发展软硬环境等三项措施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发展。8月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增强旅游发展动力、完善旅游发展政策等5大方面内容。一系列改革红利和国家政策的出台促使旅游业潜能高位释放,使其实质性成为国家促经济、优生态、惠民生的重要抓手。

休闲旅游正在兴起。随着国家休闲泛化趋势日益明显,休闲旅游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城区、近郊、远郊不同的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亲水休闲、乡村休闲、运动休闲、生态休闲、养生休闲、郊野实景剧、休闲Mall等休闲旅游产品,构建层次化休闲旅游系统是产业升级的关键。

__“一带一部”新的战略定位下,__县作为__省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县和全国综合实力第八强县、大__次中心,拥有中部第一、全球百强国际机场,是汇聚沪昆、京深高铁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其问鼎一带一部中心城市优势明显。

与长株潭区域各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如浏阳、宁乡、韶山等)相比,__县旅游发展水平较低,游客增长较慢,但其消费引力强、人均旅游消费高,整合县域旅游品牌、提升__县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人气是旅游发展的核心任务。

从长株潭区域旅游产品供求市场来看,目前长株潭旅游市场仍处于观光时代,整个区域休闲度假旅游仍有巨大发展空间,自驾游、商务游、度假游等专项旅游市场尚待培育。

从交通区位来看,__县具有绝佳区位优势,沪昆、京深双向高铁、黄花国际机场、以及京港澳高速、长浏高速等形成的井型高速构建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为__县打开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落实党的十和十以来的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立足“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顺应中央政府大力推动服务业、文化业发展的契机,培育并践行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旅游业内生发展机制,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得益彰,推动__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本次规划坚持资源整合、可操作性、市场导向与突出特色四大原则:

(1)资源整合原则

根据__旅游业“十二五”规划和《__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对县内主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进一步加强跨区协作,在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组织、一体化整

合营销等方面,加强横向联系,实现结构性和功能性互补,达成区域共赢。(2)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在确保其战略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的指导具体化。在具体项目策划上,既要突出__县的特色及市场的需求,又要考虑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在规划管理方面,要充分与政府政策相结合,同时考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在时间上,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开发的序列安排。

(3)市场导向原则

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规划必须考虑游客的本质需求。在客源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结构层次游客,开发满足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产品,以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占据市场。

(4)突出特色原则

在规划中,应充分凸显地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特色,面向旅游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出独具__县特色的各类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品优势,进而实现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变。

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国内领先的__县旅游品牌,争创国家旅游强县,树立县域旅游业创新发展典范。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作用,促进__县城乡统筹,带动北部乡镇经济发展。优化__县旅游产业空间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之与旅游强县目标相适应、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要。

主要任务是扶持优势,集聚人气。整合已有旅游项目,重点扶持优势项目做大做强,改善基础配套,依托优势项目,跻身长株潭城市群休闲旅游热门地。不断完善体系,深化品牌。以两型建设以及城乡统筹要求为标准,整合并深化全域旅游项目与品牌,完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拓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中部地区知名的全域休闲旅游城市。

至2016年,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8.1%。年旅游人数突破980万人次。2020年,年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1%。年旅游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

1)、构建__县旅游品牌体系

根据__县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状况,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商务旅游、红色休闲、乡村休闲、康疗度假、工业旅游等五大特色旅游品牌。特色旅游品牌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品牌价值,具有持久的市场影响力,有利于增强__县旅游产品竞争力,是__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核心。

2)、理顺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关系

以__县主体功能区规划(2015)为主要依据,规划形成一轴四带、一核三区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一轴指黄兴大道旅游发展轴,对黄兴大道整条道路及两旁坡地等实施绿道改造计划,分为北部田园风光、南部城市景观两个段落打造为绿色景观游憩轴线,并串联起县域内30余个景区景点,形成南北快速旅游干线。

四带指浏阳河、捞刀河、金井河、麻林河休闲风光带,通过滨河绿道、滨水景观设计、疏浚河道等工程,打造滨水特色旅游休闲廊道。

一核指星沙城市休闲核,范围包括__县行政中心和中央商务区,依托此区块的优势区位以及商务、文化、休闲绿地等资源,构筑融合城市生态休闲、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生态观光、休闲购物等功能为一体,市民宜居、游客宜游的城市休闲空间。

三区指空港-高铁现代服务经济区、生态工业旅游体验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通过明确旅游功能分区,引导片区内旅游产业的差异化发展。

3)、因地制宜的推动北部乡镇发展

发挥旅游产业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充分挖掘北部乡镇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的推动北部乡镇发展。北部乡镇具有森林资源、田园/茶园资源、红色资源、温泉资源、康体疗养资源等特色旅游资源,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发展旅游产业是对__县“南工北农”产业格局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推动北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城乡统筹。

4)、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__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旅游信息、旅游交通等重要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与__县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也难以满足旅游市场需要,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严重制约。本次规划重点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安全保障、旅游公共交通、旅游惠民便民、旅游行政服务等五大旅游服务体系。

1)、旅游精品工程

以__县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近期重点打造以北部乡镇为重点的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松雅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华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打造果园生态艺术小镇与春华田园风情小镇等项目,中远期重点打造松雅湖、麻林温泉小镇、空港旅游产业带等项目。

2)、旅游品牌建设工程

重点围绕品牌形象、景区创A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三个方面构建__县旅游品牌:

(1)打造旅游品牌:打造具有__县特色的旅游品牌形象,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推广宣传、统一服务标准。在省市级主要媒体投放旅游形象广告,构建网络推介平台,运用SNS社区、微信微博、朋友圈、论坛等形式扩大__县旅游品牌影响力。

(2)A级景区升级:近期先行对板仓小镇、松雅湖进行5A创建,黄兴故居、影珠山、北山森林公园创建4A级景区,对天华山进行3A景区创建。

(3)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乡村旅游曾是__县优势旅游项目,但近年来发展遇到瓶颈,急需进行转型升级。近期应逐步加大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转型引导,鼓励大型农庄企业进行重组合作,形成乡村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连锁经营模式,在品牌塑造、功能定位、硬件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整体升级换代,实现__县乡村旅游经济再次腾飞。

3)、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包括旅游管理、公共设施、旅游营销、旅游购物等四大体系及类型的示范工程。

4)、旅游宣传营销工程

从营销手段、重点市场、旅游产品三个角度开展旅游宣传工作:

营销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近期开通__县旅游公众微信、微博,定期__县最新旅游信息;在旅游门户网站、广播电视台、报纸投放旅游广告。线下近期内举办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以此快速扩展__县旅游景区品牌。主要节庆活动有:美食节、葡萄采摘节、花卉节、万人骑行绿道活动、红色旅游节等。

重点市场:近期启动市场以长株潭市场为核心,通过便捷的近距离短程交通将游客迅速带入__县。

第7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总体要求,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政府推动农民自愿社会联动多方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式,依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发展”三步走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农业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向特色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旅游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

用5年时间,通过实施“百村万户”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扶持00个特色旅游村,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基地,带动和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发展。扶持百村农民开办农家乐,把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繁荣和壮大我市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农民致富新的增长点,市民消费新的兴奋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

三工作内容

(一)特色百村选择。将选择00个有名气有特色有依托有基础的自然村作为扶持对象,接受大型企业的直接扶持,接受相关市直部门的政策和资金倾斜。

(二)策划规划引领。结合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实际,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列入“百村万户”工程的特色旅游村进行策划或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条连接交通干道主要景区公路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一套完善的形象导识系统(包括标牌标识解说词等),一个游客服务中心,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一定数量的旅游厕所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规模的住宿餐饮购物设施等。

(四)乡村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引导和培训农民依托当地资源,设计开发和销售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艺”。扶持“公司+农户”等多种经营方式,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培育具有地方知识产权的乡村旅游品牌。

(五)宣传促销。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定期不定期宣传“百村万户”工程进展情况,重点推介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网络预订服务,鼓励旅行社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对组织一定数量游客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的旅行社进行奖励。

(六)人才培训。依托各类人才培训机构,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党政干部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的培训。结合农村远程教育文化站及科技辅导站等,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培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要把特色旅游村及其所在乡镇的党政干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户和从业者全部培训一遍。

(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开展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培育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建设,强化示范作用,全面提升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

(八)星级“农家乐”创建。依据或制订星级农家乐等级标准,规范“农家乐”等级评定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按照“成熟一批,评定一批”的原则,将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推广。通过强化管理逐步规范,实现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

四职责分工

此次“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由市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工商联牵头组织,由市直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由大型国企民企具体实施。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如下:

(一)由市县两级旅游农业林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百村万户”前期考察特色村推荐帮扶联络与协调业务指导工作。

(二)由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负责推荐提供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名单,跟踪落实推荐的帮扶单位的帮扶情况。百家帮扶单位安排如

(三)旅游林业农业水利财政税务工商卫生环保消防金融土地等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在资金与政策上对帮扶村进行倾斜。要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与各种支农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对符合条件的帮扶村给予优先支持。要出台对帮扶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帮扶村的扶持力度,促进帮扶村的快速发展。

五工作步骤

(一)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领导小组,负责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处置。

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各县区各帮扶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帮扶领导小组,要出台方案,制定项目推进表,扎实推进,确保工作有成效,不流于形式。

(二)调查摸底。市县两级旅游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特色百村的前期调查摸底工作,要选择有较大旅游开发价值有利于进一步策划打造的自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成绩。市工商联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新区)管委会对参加帮扶的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要进行调查摸底,要选择推荐有影响力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对帮扶村进行帮扶,使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策划规划。各帮扶单位要深入帮扶村,了解熟悉帮扶村情况,并根据帮扶村的实际情况特点特色及旅游市场需求策划帮扶村的发展,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帮扶村进行规划提升,避免盲目建设。可按帮扶村发展的不同进程进行帮扶规划。对条件不是很成熟的帮扶村先进行帮扶帮助,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员工培训,营造良好的接待环境;对条件已成熟的帮扶村进行提升改造,开发旅游商品,创建旅游品牌,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典型引领。旅游与农业部门要注意挖掘典型,对帮扶过程中涌现的典型先进事迹优秀帮扶单位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并推广,以巩固农家乐休闲旅游试点村的建设成果。通过以点带面的做法,积极宣传帮扶经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引导和带动其他帮扶单位,共同发展富民工程。

第8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突出特色、全民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完善要素,迅速提高我县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奋斗目标。利用3年时间,基本形成以生态休闲、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健身营地为主题,由乡村旅游农家院、特色村、特色点及乡村度假基地(乡村旅游景区、乡村酒店、度假村)构成的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经营规范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连通城乡的旅游大市场,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到2011年底,建设乡村旅游特色村30个、特色点50个、星级乡村旅游农家院600个,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突破80万人次。

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新农居建设规划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乡村旅游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因地因村制宜,突出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三)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示范引导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重点扶持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加快发展,带动和促进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四)注重保护、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科学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注重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农耕文化等乡村旅游核心资源的保护,避免因盲目开发和低层次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破坏。

工作重点

(一)抓好规划编制。按照“高起点、提档次、上规模、有特色”的要求,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编制完成3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50个特色点发展规划,初步构建乡村旅游特色规划体系。

(二)搞好示范点建设。采取积极引导、大力扶持、政策优惠、资金倾斜等方式,打造3个省级、5个市级、10个县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构建“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艺”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体系。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旅游标识标牌、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乡村旅游公共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档次。农业、林业、畜牧、水务、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不断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注重保护环境。县委农工委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指导乡镇、村加强村容村貌治理和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建设、规划、卫生、环保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及整治工作;旅游部门要根据乡村旅游景区生态承载能力,合理安排旅游线路,有效整合游客资源。

(五)突出文化特色。深入挖掘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创新开发具有迁西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对根雕、石刻、皮影、剪纸、栗花编织等传统民间工艺品进行精心包装,展示民间工艺制作技艺和过程,丰富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纪念品,充分彰显我县乡村旅游的文化魅力。

(六)加强规范管理。县劳动保障、教育、旅游、卫生、安监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强化对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和培训,重点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旅游文化、旅游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制订《迁西县乡村旅游管理办法》、《乡村旅游经营户星级标准及评定办法》、《乡村旅游特色村评定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大力推广乡村旅游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对乡村旅游价格监管,坚决依法打击欺行霸市、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

(七)强化宣传促销。旅游部门要制定乡村旅游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在京、津、唐、承、秦等周边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加强与其黄金旅游线路的对接,在县城、主要景区景点设立乡村旅游宣传广告牌,印制和散发乡村旅游宣传册;充分利用我县旅游的品牌优势,加强景区(点)与乡村旅游的联合协作,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保障措施

(一)加大项目资金投入。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的规划编制、重点项目扶持、宣传促销、人才培训、表彰奖励等;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金以购买、租赁、承包、联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兴办各种旅游开发性实体;采取贷款财政贴息和定额补贴的方式,扶持乡村旅游加快开发。

(二)保障项目建设用地。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可通过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可用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支持村民在自己承包的果园、林地、池塘或庭院开展农家风情游和乡村民俗游。

(三)扶持重点项目发展。对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特色村、特色点、经营户予以税收优惠(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和资金扶持。

1、经验收授牌的二至五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由县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0.8万元、1.2万元、1.6万元、2万元。授牌后,乡村旅游经营户扩大经营规模,每晋升一个经营级别,县政府给予相应级差的奖励。

第9篇:乡村旅游规划市场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相关的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化,乡村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一系列的旅游方式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极大改善了人们日常休闲的生活方式。

一、乡村旅游系列发展与农业生产系统间的关系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农业系统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调节方式。将农业,农民以及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农民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产品生产,不仅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而且使农民从旅游业中获得一系列利益。(2)有利于促进相关城乡之间的交流协作。通过双方之间的相互交往,不仅能改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乡村的一系列服务意识和质量。(3)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一方面促进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一方面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促进农村三大效益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得到深化,其中的加工工业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加工的,最终实现产、供销一整套系统服务,真正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推进,让乡村农业得到一系列综合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给乡村带来了一系列旅游者,也带来了旅游者的一系列购物需求。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另一方面也为乡村的农副产品带来一系列的广阔市场。(5)对乡村旅游的进行一系列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对于旅游业来讲,它具有各种行业综合性的特点,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动,促进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加速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扩展,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6)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恢复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日益交流,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具有相对传统韵味的民俗文化有些已经被高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在此情形下,有许多具有地域特色乃至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被时代新潮流给消灭了,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加大乡村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保护工作。(7)对农村资金状况的分析,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乡村旅游具有因地制宜的特点,利用当地民俗以及相应自然条件良好的环境,文化范围等开展的,它有一系列特点,其见效快,投资少的特点越来越得到经济发展的亲睐,并且随着乡村市场的逐渐被挖掘,外部资金的不断深入,当地农民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系列优势。

二、乡村旅游与农业的联系

(1)乡村旅游与农业之间的关系。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是乡村旅游,依靠农村的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使旅游业与农业极好的联系在一起,发挥农业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的结合。(2)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初步关系。农业是乡村地区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它是最重要的产业,农业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乡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着农业的发展,与乡村旅游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样有利于乡村旅游。(3)多旅游产品的资源组合配置。基于自然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在不同地域的乡村地区其乡村农业生态文化风格是不同的,并且由于这个旅游资源景观的多样性,才使满足不同游客的实际需要具有了可能性,乡村旅游包括一系列的功能活动。

三、农业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协调发展

(1)乡村旅游的具体规划。对于乡村旅游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该地区旅游总体的发展局势,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一整套城乡一体化旅游网络。在这种前提下,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与市场条件、以及其发展潜力方面等的因素,让乡村旅游规划和农业发展之间统筹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效益。(2)保持乡村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居民意识到一系列问题,不仅提升了原有的乡村景观意象,同时对于文化意象内涵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3)积极进行系列社区参与,促进农民收入提升,实现双赢。农民、农业、乡村旅游者三者是不矛盾的,随着经济形式的深化,三者之间实现了高度结合,提高乡村产业的生态化,有利于产业的多功能化,有利于新型产业的推进,能够增加居民的收入,而且有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广大农民的利益。使乡村经济进行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的综合效益。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