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前言
学前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是学生逐渐的认识世界、具有社会活动的开始,因此,对于学生的学前教育的质量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对于学生的学前教育的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且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能够为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1学前教育的课程繁多
由于我国的教育部对于学前教育没有制定完善的制度,因此,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学前教育开设的课程也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并且以盈利为目的开设,而不考虑学前教育实际的需要,因此,学前教育开设的课程就就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有的为了自身盈利的需要,不断的扩展招生的数量,并且打着为了学生着想的口号,使得学生从小全面发展,而开设了远远超过学生可接受范围内的课程。因此,学生就必须去学习和掌握这些课程,给自身造成了较大的压力的负担,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过高的压力和负担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发展和健康成长。
1.2学前教育资源的配备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学前教育质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农村的学生接受不到较好的学前教育,学习的质量会随之下降,城市的农村之间的教育差异从学生的学前教育开始出现,并且逐渐加大。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学前教育资源的差异,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也会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并且差异逐渐增加。
1.3前教育机构的基础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并没有先进的基础教育设施,没有先进的基础教育设施作为支撑,学生就无法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也就无法得到较高质量的学习,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下降,影响我们教育质量的长远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合理开设幼儿教育的课程
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的开设学前教育的课程,由于不同的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龄的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从而增加幼儿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幼儿2岁时候,其在语言方面以及表达方面都属于提高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对他的教学就应该是主动提高他的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学前教育机构开设的课程也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每个年龄段主要培养学生不不同方面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对幼儿的学前教育中,老师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只有具备一直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团队,才能将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的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其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跟不上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因而就会影响对于学生的学前教育的质量,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增加学前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提升学前教育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专业为学生进行服务,另一方面,教育机构可以加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学前教师老师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以及教学方法的培训,并且鼓励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前教育的教学的水平。
2.3城乡教育机构的资源配置均衡发展
当前的城市和农村的教学机构的资源配置很不均衡,城市的资源配置较多,农村的资源配置较少,对此,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制定出合适的政策和规定。首先,相关部门应当给与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一定的资金扶持,提高农村的学前教育的资源配置;其次,应该注重对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老师的工资待遇,鼓励学历高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去农村进行支教,逐渐缩小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
2.4注重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设施建设
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于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设置的建设,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且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设置的质量,并要重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质量,并且为其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的师资配合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帮助提高我国学生接受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茶叶视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已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社会需求也越来越广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校,必须将高质量的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作为首要目标。2012年教育部明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提出了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求等成为了现阶段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重要依据。但当前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并未严格按照《专业标准》的指导要求组织课程教学,导致存在专业课程内容重叠、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艺术类课程不完善等等问题。开设茶文化公共课,以及茶艺表演必修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传统贡献力量。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专业课程内容重叠
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重叠问题,针对学者已经做过详细调查研究,2014年俞裕芝等人对新进幼儿教师工作适应性调查中显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内容较为混乱,整体呈现出弱分类和弱框架现象。弱分类是指专业课程之间知识的重合度高,弱框架是指老师决定授课内容,这一现象使得课程内容和课程本应传递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异。[1]学者们的研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学前教育专业书中也可以看出课程知识之间存在重叠的现象,《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幼儿园游戏》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如果不重视各专业知识的整合,高度关联的知识内容将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势必会影响新教师,在授课中很难将自己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对于刚入职的幼儿教师而言,这样现象容易影响其对工作的适应性以及能力的发展,只能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1.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国高校公共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设置,本科、专科院校基本上会开设思政类、计算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公共课程,明显缺少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的课程,而教育部《专业标准》明确提出幼师要具备一定的“通识性知识,”这就要求幼师要了解、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才能在教学中不至于照本宣科,积极地发挥能动性增加课程的知识容量。[3]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与人各种现象的学科,观察与逻辑推理是自然科学基础,幼儿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可以指导幼儿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科学意识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开拓幼儿视野。人文科学知识是研究社会现象与发展的一门学科,其涉及文艺学、哲学、宗教学等等,具备一定基础的人文科学知识的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思维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
1.3艺术类课程设置仍需改进
艺术类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中包括音乐、舞蹈、美术、钢琴、视唱练耳等等,较为系统地即从理论层面到技巧层面学习这些艺术课程,不但能提升艺术技法,而且也突出了学生内在艺术修养与人文底蕴的培养。但当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教师绝大多数是艺术院校的兼职教师,这些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法轻人文素养的倾向。音乐、舞蹈等技法类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艺术所蕴藏情感、人文精神关乎教师道德修养以及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悟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4]这些能力的缺失对于一个幼儿园教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不足。针对上述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中,理由有二,一是茶文化是一种综合性文化,既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如茶文化产生、发生以及内容,茶道精神发展等等,又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茶叶生产、制作等等,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二是茶文化与音乐、舞蹈、美术等等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合,既具有茶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内涵意蕴,又蕴藏着各艺术门类自身的审美趣味,培养教师的审美观。
2茶叶视阈下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
近些年,茶文化在社会大众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城市茶馆还是乡村茶文化产业旅游都为大众提供悠闲、娱乐、释放压力、放松心灵的场所。不少学者也在积极倡导将茶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一方面在于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本文重点在于谈论如何茶文化视角从构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解决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开设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公共课
我国是种茶大国,几千年年来的种茶历史不仅养育了一方村民,培育闻名于全世界的茶叶品牌,而且孕育出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茶文化,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类型,在儒道释三家哲学思想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之中,形成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可以说,茶文化包含雅俗共赏的文化意境,“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人生乐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亦是寻常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那么如何开设公开课呢?笔者认为应该分层次进行授课,一方面以茶文化内容介绍为重点,即一种通识性的知识介绍,旨在让学生们了解茶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以茶道、茶艺为重点,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地结合学前教育的艺术类课程进行展开,其实如有可能,这一方面可以拓展成为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关于茶文化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囊括了与茶相关的所有内容的发展形态,如茶叶、茶馆、茶文化等发展史,茶道、茶艺、茶礼俗、茶诗歌、茶舞蹈等内容的介绍[5]。其实,笔者一直认为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专业应考虑开设茶文化方面的公共课,国家教育部应该将茶文化课程与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等一起纳入必修公共课之行列,或者融合到大学语文教材,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此,茶文化包含着道家淡泊、宁静、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朴素精神追求,表达了道家“朴素而天人莫能与之争美”、“贵天法真”的审美理想,也蕴藏着儒家中和之美的思想内涵与佛教内省顿悟、净化心灵的修身养性之道,这些思想对于有利于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的腐蚀,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
2.2茶艺融于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
如前所述,大学生艺术类课程教育过于注重技巧训练,忽视了艺术人文精神的熏陶与审美趣味的培养,因此,建议将茶道、茶艺融入学前教育艺术类课程中。茶艺、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核心,茶道是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文化,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即在烹茶的过程中学习礼法、增进友情、培养审美情操、陶冶性情,也是儒道提倡的“内省修行”思想,中国有句古话:“世人若解茶之道,不羡仙人做茶人,”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无不爱茶,茶圣陆羽,诗僧皎然、坡、王安石等等都留下许多赞美茶的诗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茶艺表演”课程,通过老师们课堂讲授、现场示范、学生训练主要环节,让学生了解茶艺蕴藏的茶文化内容以及高雅的精神文化,掌握基本茶法、各类茶艺演示,并可以艺术化、科学性展现茶叶泡饮过程,获得美的精神体验。[6]与此同时,在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的学习中,适当地融入茶舞蹈、茶戏曲、茶美术等内容,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在提高学生艺术技巧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内在底蕴,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与西方开放性的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具有内向闭合性的特征,但这一文化形式不太符合儿童思维发展,因此,老师们在实践教学中要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了解茶艺表演、采茶歌、采茶舞等形式与内容后,可以将其改编成幼儿喜欢动画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以及教育理念的提升,社会上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幼儿教师培养的重担则落到高校的肩上,高校教师队伍的建立,学前教育课程的建设等事关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从茶文化角度构建学前教育课程建设的方案,并从茶文化公共课与艺术类专业课角度详细给出建议,旨在为社会培养一批人文底蕴深厚、专业素养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进而为祖国下一代培养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个有力契机。
参考文献
[1]俞裕芝,李召存.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入职适应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性质的视角[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11):14-15.
[2]张晓梅,,王晖,刘大鹏.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困境与超越——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87-90.
[3]霍巧莲.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构建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8):103-105.
[4]胡知凡,包雪鸣.教师艺术素养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
[5]郭威,陈力群,孙云.高职院校茶文化专业建设初探———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7):49-53.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现状 问题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41-02
教育在追求发展过程中必须以社会的发展需求为依据,在职业教育中,中职院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大,部分中职院校将学前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发展项目,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院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幼儿教师缺乏的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全面了解中职院校内学期专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各种问题,可以为院校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职院校内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很多院校中为学前专业的学生建设了琴房、美工、音乐以及舞蹈教室等等。但也有很多中职院校无法提供足够场地和设施来满足学前学生基本的艺术训练。总体来说,各学校的图书馆拥有的书籍数量还比较丰富,但也有部分中职院校中,图书馆内的藏书量太少。而且还有一些院校没有为学前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单位,很多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
学前教育飞速发展,很多学生选择学习学前专业,因此中职院校有足够的生源。但各院校没有设立统一的招生标准和制度,使得入学门槛较低。目前,从中职院校毕业的学前学生就业方向多元化,但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选择从事学前工作,并且每年人数不断增加。
中职院校内很多学前专业的教师数量不够,而且自身专业水平不高。目前,中职院校为学前专业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四类,分别是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但部分院校中对于学前专业的课程存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中职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不规范
如今,学前教育成为热门专业,选择学前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个中职院校在招生时,使用的招生方式比较的灵活,各个院校之间没有设立统一的招生标准和制度,使得入学的门槛不断降低,无法保证生源的质量。
(二)专业教师数量少,专业水平不高
在一些中职院校中,学前学生的人数比较多,但却没有为他们配备足够的专业教师,尤其是理论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太少,导致师生之间的比例失调。而且院校内很多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高,缺乏教学经验,无法对专业教材进行全面的掌握以及给予学生所需的指导和帮助,这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院校内为学前教育设置四类课程,在对四类课程的课时进行分配时,存在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在四类课程中,实践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所占的课时比例最大,专业基础课的课时相对来说比较正常,而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却只占很小的比例。中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却忽视了对于学生专业理论方面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三、改革中职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规范招生制度,提高入学标准
生源的质量会影响未来幼儿教师的水平,要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就要从生源着手,因此,各院校应该对招生制度进行规范,提高学生入学的标准,还可以呼吁政府的支持,进行大范围的招生,并对学生进行面试和筛选。院校可以将国家对幼儿教师的质量要求作为招生标准,确保所招学生适合学前专业的学习。各院校应该将幼儿和用人单位对幼师的需求纳入招生考虑,确保生源的质量。
(二)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提高专业教师水平
中职院校要将学前专业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为学生合理分配专业教师,多吸引专业人才,尤其是理论人才,确保师生比例能够和谐。各院校还应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采取激励制度,鼓励专业教师不断发展,为自己规划明确的职业方向,确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中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质量需求为依据,合理设置每类课程,删去不实用的部分,把培养全面综合发展的高质量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的目标。中职院校需要增加专业理论课程的课时,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提高基础课的专业性,并将各学科的教学相互结合,为培养全面型人才共同努力。
四、结语
如今国家加强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而中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应该对自身加强改革。中职院校在发展学前专业时,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方案,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推动院校内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但菲,王元.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现状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2]魏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新体系[J]. 教育导刊. 2011(09)
[3]陈雅芳.中职起点三年专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 2011(06)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问题 建议
笔者“以问题为导向”,到州直幼儿园进行调研,发现我校在学前双语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政治合格、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业务精湛、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乐教适教的中专层次学前‘双语’教师”。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对培养目标的界定,其对应职业岗位有幼儿园保育员、育婴师、幼儿园和早教机构教师。因此,目标定位不准确容易导致培养方向、教学模式等出现偏差。需要说明的是,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多了“双语”二字,是根据新疆实情突出强调双语素质和能力,符合自治区要求,但绝不意味着其培养目标定位与国家标准基本达成一致的可行性。笔者建议将原“培养目标”做如下调整: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农牧区各级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培养从事幼儿园保育、教育等工作,具备双语素质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定位问题
《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主要阐述了课程体系构建,但对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必要的关注。在“四大块”教学课程中,虽然安排了足够数量的“学前教育专业课”,但在教学目标制定上过多强调知识积累,而忽视技能培养,课程教学多半未能实现“理实一体化”。如对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幼儿园游戏等课程教学只突出知识积累,缺少实操、创编或体验环节,难以培养能力和技能。要积极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行仿真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技能打包教学等教学方法。
三、课程体系定位问题
1.保育课程没有引起重视。
幼儿园的工作任务由保育和教育两大块构成。《伊犁师范学校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实施性培养指导方案》制定的课程体系对幼儿园教育涉及较多,但对幼儿园保育却涉及很少,如现行教学计划并未将幼儿园保育、0-3岁婴幼儿抚育与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笔者曾走访过多家州直幼儿园,园领导普遍反映我校实习生保育能力欠缺,实际工作中存在不知所措或上手慢的问题,这大概与我校课程体系定位有关。因此,将保育课程纳入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课程类别划分不尽科学。
我校现行教学计划将课程划分为通识教育课、教师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和实践课四个板块。这种划分看似结构分明,但存在不少问题,如过度强调每一板块的独立性,但忽略整体性。如“教师教育课”和“专业教育课”刻意强调各自的功能,不尽科学,应整体考虑,将二者合二为一,即合并为“专业技能课”。《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划分为两大类: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在专业技能课中又划分出“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板块,这样划分既重视了课程的整体性,又兼顾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我校将学前双语教育专业作为自治区级精品专业进行建设,广大教师为之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发展定位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存在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市场调研不够,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调查不够,人才市场岗位标准了解不深,学生技能训练与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有的甚至能力素质弱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标准,强调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根据这一要求,我校学前双语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巧并重的原则,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突出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五、几点建议
1.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突出实践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2.优化教学条件
增加教学投入,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优良的物质条件,包括:继续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提高利用率,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
3.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本着适当压缩基础理论内容,强化专业基本技能的原则,增加与幼教职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增设儿童营养、保育、保健等专业课程,并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
4.教学方法改革
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探究型和自主研究型学习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改革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成绩考核方法,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讨论、作业、试讲、见习、技能竞赛成果展等)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将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平时技能训练和幼儿教育经验积累上,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5.制定或修订校本教学文件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重要性;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幼儿教育得到大规模普及。现代学前教育与传统学前教育相比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强,对学前教育的内容和开展方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幼儿学前教育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1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而幼儿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展,对其学习思维、方法以及人格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幼儿教育无法让幼儿对学习行为养成正确的认识,就容易在日后的学习阶段出现问题,甚至走向极端。从幼儿个体的成长来看,幼儿教育是其初步认知世界的阶段,主动探索未知的世界,形成基本的是非观。从家庭的发展看,幼儿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决定着家庭的未来。从国家的发展看,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学前教育是实现民族目标的教育基础,对整个社会的推动性意义重大。如果教育方式和环境的问题导致部分幼儿对学习失去信心,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学前教育值得每一个教育者认真思考,找出其中的发展瓶颈,从原因入手实现对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认知教育。
2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前教育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学前教育并没有进入国家义务教育行列,大部分幼儿园或者幼儿所都是私人承办,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个体组织。为了节约教育资金,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学前教育承办方不能为幼儿教学提供系统性、完整性的服务,导致学前教育在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别。虽然我国已经颁发了《民办教育促进法》,但起到的效果比较小。学前教育单位将优惠政策所得资金投资于校园建设、广告宣传和形象设计,较少进行学前教育的系统研究。
2.2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不够深入
学前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承办者和管理者的认知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根据调查,不少学前教学的承办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幼儿教育培训,对幼儿需求和认知的来源是多年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指导。目前,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幼儿园将学习算术、识字、英文单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类科目不做过多的讲解,导致幼儿期间无法开阔思维和眼界,直接被教育者封闭在基本学科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上。在以传授知识、强化记忆的教学理念下,幼儿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想象力,缺少对未知世界探索能力,大大降低幼儿突破现状,进行创新的能力。
3提高幼儿学前教育质量的对策
虽然学前教育得到了巨大发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还存在包括以上提及的诸多问题亟需解决。针对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从业者有一定的帮助。
3.1增强学前教育管理体系的整体性
学前教育管理体系是学前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对整个教学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前教育的改革和治理应该从管理体系入手,完善教学制度,净化校园环境。首先,制定完善、全面的管理制度,将生活、教学以及校园建设等多项内容分开,实行专人专项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确保各个部分不会出现错误。然后,投入资金进行校园的内部建设。校园建设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从硬件层面讲,包含对活动场地、生活设备、活动器械以及教学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确保各个部分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从软件层面讲,包含对教学课堂开展的方式、聘用教师的数量和学历、新型教学思想的引进情况等多部分内容的管理。
3.2完善学前教育理念,接受新思维
学前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对教学成果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如今,学前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几乎所有的幼儿都需要进行2至3年的学前教育,以便适应快节奏的小学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是幼儿初次接受系统知识的教育,如何进行学习,采用怎样的心态进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前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与幼儿教学理念相关的规定,确定校园的教学观念。例如:尊重幼儿,聆听幼儿心声。教师和幼儿们建立起朋友关系,主动了解幼儿的心理,对其错误的行为进行善意引导。然后,积极推行新思维。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学前教育也应该跟进时代的步伐,带领幼儿做开发智力的游戏,开展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学习客观的文化知识。最后,鼓励幼儿进行创新性研究。
3.3增加幼儿教学学科,让幼儿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教学学科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让幼儿接受更多的领域,以便帮助幼儿找到自己的兴趣。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艺术类学科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开展对艺术类学科的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4结语
学前教育是基础的、重要的教学阶段,需要管理者和幼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从校园管理制度和校园教学两方面入手,不断突破教学难题,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认知观和学习观,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金花.关于幼儿教育教学现状及发展探究[J].新课程(下),2013,(12).
[2]李霞.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关键词]幼儿园发展 困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0-0152-01
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白城市各级政府的重视,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园条件,强化督导评估,规范办园行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相应出台了一些政策,有效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学前教育仍需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但由于种种原因,各类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与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幼儿园经费投入不足,办园条件亟待改善
一是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经费投入不足。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白城市城市公办幼儿园24所,占全市幼儿园数的4.4%,全市公办在园幼儿数4498人,占全市在园幼儿数的14.3%,因此造成了部分幼儿园超级大班的现象。白城市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明显落后于吉林省其他城市,满足不了高质量的幼儿教育需求。
24所公办幼儿园,90%存在建园时间长、园舍面积小、办公条件简陋等问题。由于学前教育多年来没有专项拨款,幼儿园的发展是在没有财政经费保障的条件下艰难运行的。公办幼儿园特别是省级示范幼儿园承担着指导、示范本地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任,因此,要实现公办园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就应重视其办园规模、办园水平及保教质量的提高。2012年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印发了《吉林省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当地财政局、物价局的审批,白城市公办幼儿园提高了收费标准,但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仍偏低,公办园要发展,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就要有资金的持续保障。
二是乡镇校带中心园办园举步维艰。三是民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较差,难以保证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城市公办幼儿园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市公办园教师年龄偏大,待遇偏低,积极性难以调动,优秀教师“出多进少”。近几年,各县(市、区)通过多种形式新招聘一批幼儿教师到公办幼儿园,但仍不能满足幼儿园的发展需要。
二是乡镇中心幼儿园专业幼儿教师的严重短缺。依据《白城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三年内各县(市、区)新建、改扩建乡镇中心园48所,各地新建幼儿园审批问题制约了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乡镇中心园没有单独学前教师编制,教师多数为小学转岗教师或小学剩余教师,教师年龄偏大,学历专业不符合要求,不可避免地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同时也挤占小学资源。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短缺成为制约乡镇中心园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是民办园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民办幼儿园为了生存和竞争,在规模、设施、师资、收费等方面低成本运作较为明显,造成民办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偏低,数量不足,教师工作负荷过重,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二、建议
(一)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幼儿园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尽可能多的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增加生均公用经费。促进公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对全市幼儿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同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来,对民办幼儿园园舍建设达到规定要求的要给予一次性补贴,确保全市幼儿园建设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对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的地区,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根据城镇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审批新建幼儿园。对已完成供地的小区内非公办配套幼儿园,按照用地性质、产权归属、建设程度等分类,逐步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转为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三是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解决了公办幼儿园运营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公办园优质幼儿园教育提供保障。
(二)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解决教师短缺问题
一是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认真落实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同时各地认真开展有针对性的园长和教师培训工作。
二是针对公办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制定出台相关的政策,给幼儿园重新核定和调剂一定数量编制,保证幼儿园的教师需求;乡镇幼儿园要设立独立的编制,核定相应的工资标准,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进行管理,保证农村学前教育所需师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聘任和录用要在教育部门注册的合格教师中选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幼儿教师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丽君.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调研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8-01
一 调研背景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要求,按照相应的指导意见、方案论证报告、课程设置说明、方案模版等进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高职和五年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 调研目的
了解渭南市辖区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师资需求情况;了解园长、校长最喜欢聘用具备哪些综合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了解园长、校长对目前所聘用员工的满意程度,希望她们在哪些方面得到尽快提升;听取园长、校长对师范院校今后师资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园长、校长对所聘用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分析、汇总、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定位。
三 调研对象的选择方式
市直公办幼儿园1所;部队幼儿园1所;高端民办国际幼儿园1所;普惠型民办幼儿园1所;县直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早教机构1所;幼儿课外培训学校1所。
四 调研对象
省、市级幼教专家、顾问;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幼儿园保教主任(教学副园长)、机构教学管理者;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骨干教师;幼儿园优秀保育员;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家长代表。
五 调研方法和内容
第一,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收集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社会现状、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数据;了解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就业人数和层次,幼教领域投资情况,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等;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及周边兄弟院校当前就业人数、渭南市辖区范围内近期预计需求人数、分析当前教师缺口人数等;了解当前社会急需学前教师岗位及所需人员的层次和具体职位;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学院目前已经向社会输送的人员和即将输送的人员情况。
第二,专家咨询。了解国家目前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件以及今后发展动态;了解全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现状和水平;了解国家对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前景规划;访谈调研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保教主任、保健医、骨干教师、保育员等;园校的师资需求现状;园校未来3~5年的师资需求状况;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流程;园校不同岗位的工作目标分解情况:各类型岗位工作目标、各具体岗位工作目标;园校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安排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类型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园校各具体岗位的胜任能力、胜任资格要求;对学院所培养师资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及今后的师资培养建议等。
第三,访谈在岗毕业生。调查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变迁后的心理承受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的薪资待遇情况;访谈部分家长代表;了解学院毕业生在岗工作的家长满意度和认可度;听取家长对在岗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四,现场观察。园校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学院毕业生在岗的工作状态;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五,专题讨论。小组成员结合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逐一进行深入讨论。
第六,信息分析。梳理信息、分类汇总、提出观点、形成报告。
六 经费预算
总金额为4500元。资料收集、复印费占5%;问卷设计、印刷费占5%;实地调查劳务费占30%;数据输入、统计劳务费占20%;报告撰稿费占20%;组织管理费占20% 。
七 调研组织及其人员
学前教育教研室:小组成员人数4人;总方案设计1人;问卷设计1人;实地调查4人;统计资料分析2人;分析调查结果、撰写报告2人。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联邦和各州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有效地促进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1965年开始实施的“开端计划”的发展为例,来了解美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变化,以期对给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一些启示。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政策法规 开端计划
一直以来,宣扬民主与法治的美国,善于通过法律手段来保障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美国的教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研究美国的教育法案,在学前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联邦和各州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法案,其中很多涉及到学前教育的项目和规划。在这五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的学前教育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地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从1965年开始并在美国施行40多年的教育项目“开端计划(Project Head Start)”被称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富有雄心、最有影响和最有争议的社会计划之一”。
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联邦政府创办的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和健康保健服务的综合性计划,其目的是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斩断贫困循环的链条。
最初的先行计划只是1965年《机会经济法》(Economic Opportunity Act)中的一个社区行动方案,到1994年克林顿签署开端计划重新授权法案,迄今,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累计培育了约2000万幼儿,帮助了广大家长提高教养水平,训练了大量的教师与助手,开展了一系列利学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标准,成效显著。通过对这个历时40多年的教育项目发展的分析,可以来了解美国教育政策发展的特点。
一、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回顾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一样,学前教育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并没有专门的与之相关的全国性的法律或者教育项目。
美国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文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颁布的《朗哈姆法案》(Lanham Act),规定“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拨专款资助与战争有关的工厂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1956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社会安全法案》,提出应该为职业妇女提供托儿服务。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成功发射,震惊了美国朝野,促使美国政府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并付诸行动。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提出提高教育质量,实施天才教育,因为提到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总的说来,学前教育此时只在一些法案中被简单地提及,作为当时社会战争、经济发展的附属物,并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二、20世纪60年代之后“开端计划” (Project Head Start)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之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儿童心理学,社会经济研究的不断发展,各个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开始着手进行相关的研究,并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至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才开始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证明,0~6的儿童拥有适当的发展环境,得到良好的教育对他们将来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个年龄阶段受到的影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经济学家的研究也可以证明,对学前教育的投资是所有教育阶段中回报率最高的。
(一)“开端计划(Project Head Start)”的提出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经济水平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国内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此外,战后的美国人口急剧膨胀,黑人运动蓬勃发展,下层人民发出民主和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呼吁。1963 年, 麦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发表了《另一个美国:美国的贫穷》一书。他指出,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其中有300 万人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线下。他们的子女完全得不到适当的早期教育,入小学后很难适应学习环境的要求。这本书引起美国市民和肯尼迪当局对于下层贫困人民的关注。肯尼迪总统提出防止成年时的贫困与依赖性,必须从小开始。随后约翰逊总统提出了“向贫穷宣战”的口号,指出不仅要缓解贫困,并且要救治贫困,最重要的是要防止贫困。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964年,《机会经济法》(Economic Opportunity Act)被颁布了,“开端计划”初期只是1964 年《经济机会法》中的一个社区行动方案。
联邦政府明确规定,它至少要以90%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3~5 岁的孩子为对象。它的目的是:(1)改善儿童身体健康和体育技能;(2)增进情感和社会发展;(3)改善认知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和概念方面的技能;(4)建立能使将来学习获得成功的态度和信心;(5)帮助儿童与其家庭建立积极的联系,反之亦然;(6)帮助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发展对社会有责任的态度,同时鼓励社会帮助穷人;(7)增进儿童和家庭的自尊和尊严。
1965 年3 月18 日,约翰逊总统赞成意见,同意建立1676 个先行计划项目,建立9508 所中心,为375842 个儿童提供服务。在先行计划开始的1966 年,只有夏季计划(为期9 个月,半日制)。到1972 年,大多数参加先行计划的儿童已在一年制的方案中学习。
(二)20世纪90年代, “开端计划法” (Head Start Act)的三次授权
【关 键 词】新西兰;学前教育;普及;入学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4-0044-03
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全面普及学前教育,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主动接受教育并且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能显著增加幼儿在未来取得学业成功的可能性,对幼儿的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西兰2000至2013年学前教育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且不断增加,截止到2013年6月,幼儿教育入学率达到95.7%,毛利幼儿和太平洋岛屿族裔幼儿参与幼儿教育的数量也超越以前,给我国学前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据2012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公布的世界幼儿教育排名,新西兰综合排名全球第九位,入学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新西兰的学前教育能取得显著成果,是与政府在学前教育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新西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在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方面有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一、主要举措
新西兰2013年教育部年度报告指出,2012至2013年度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致力于提高毛利学生、太平洋岛屿族裔学生、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及贫困地区的学生的教育成果,要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入学率,在2016年学前教育普及率要达到98%。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政府积极投入学前教育
新西兰学前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其次是家庭和捐资助学。2002年,新西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为0.27%,占教育财政支出的比重为5.3%;到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比重为0.67%,占教育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5%;2013至2014 年度新西兰政府的幼儿教育总投入达到15亿美元,比2007至2008年度高出74.4%。这些资金保障了新西兰幼儿教育各种项目、计划和政策得以良好地实施,使其幼儿教育持续稳定地良好发展,走在世界的前沿。
基于所有儿童都有权利接受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理念,新西兰以政府为主导推行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的资助计划和项目,使幼儿教育对于每一个幼儿家庭都可承受、不排斥并且文化相通。这些计划包括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补助金、“公平基金”(Equity Funding)、“促进幼儿教育参与计划”(the Promoting ECE Participation Project)、“幼儿教育自由津贴计划”(the ECE Discretionary Grants Scheme)、“建设基金”(Establishment Funding)、“家长支持和发展计划”(Parent Support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等。这些项目和计划要求多部门和社会共同合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体现了多元文化和反歧视的教育理念,补充了幼教机构的资源。以“20小时免费学前教育”为例,它主要为是为学前教育机构中3~5岁的儿童提供每天最多6小时,每周20小时的免费教育服务,政府开展的这一计划大大地减轻了家庭负担,提高了学前教育入学率。
(二)重点支持特殊的地区和儿童
虽然新西兰接受幼儿教育的总体入学率较高,但毛利幼儿和太平洋岛屿族裔幼儿的入学率远低于欧裔和亚裔的幼儿。直到最近几年情况才有所改观,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该地区学前教育的重点扶持。为了在2016年实现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98%的目标,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对毛利区、太平洋岛屿族裔幼儿生活的区域,这些地区社会经济不发达,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幼儿教育资源缺乏,家园关系薄弱,幼儿的文化需求与正式的幼儿机构提供的服务不符,存在诸多困难。社会安全修正案中指出,即使有些家庭接受了幼儿教育补助金,依然存在幼儿入学困难,比如他们会担心不能承受入学后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花费,不能提供合适的衣服,缺乏安全的交通工具接送幼儿等。
针对这种情况,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计划,如“争取成功(2013~2017)”(Ka Hikitia Accelerating Success 2013~2017);此外,还设立了一系列的专项资金。以“公平基金”(Equity Funding)为例,它面向注册的社区为基础的公立的幼教机构,经费分为四部分,分别作为社会经济不发达社区儿童扶助金,特殊需要、非英语背景儿童扶助金,非英语类语言文化背景儿童扶助金和偏远地区儿童扶助金。公平基金一部分用于雇佣能熟练使用当地语言和对当地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教职员工,使这些教职员工能一直使用当地语言或用双语进行师幼互动,也鼓励跨文化学习和分享。同时,基金也用于创造强烈的家庭和文化认同感,购买和发展学习资源,提供食物和交通,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等。2012年新西兰社会福利改革指出要明确父母和社会的责任,确保幼儿能按时接受幼儿教育。这些举措为处境不利儿童、特殊需要儿童和非英语背景儿童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机会,有效地减轻了教育不均衡的情况。
(三)促进幼儿教育服务类型多样化,扩大幼儿服务机构数量
据统计,2010年,新西兰有630所幼儿园,需要满足22895名4岁幼儿,14697名3岁幼儿和部分2岁和5岁的幼儿接受教育的需求,幼儿园的资源显然不够。新西兰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提高幼儿园数量,创造更多的入园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区参与项目,缓解入园紧张的局面。截至2013年度,满足新的质量标准的又重新进行注册的幼儿服务机构已经达到2008年框架计划(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gulations 2008)的85%,远远超过了本年度50%的目标。新西兰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拥有30种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上学和放学时间,也可以混龄教学,因而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为不同的幼儿家庭提供便利,大大增强了幼儿入学的可能性。另外,新西兰的幼儿教育服务机构除了幼儿园以外,还有儿童教育与保育中心(Education & Care)、家庭日托中心(Home-based)、游戏中心(Play centre)、语言所(Te Kōhanga Reo)、函授学校(Correspondence school)、医院日托中心(Hospital-based)等多种类型的幼儿服务类型。2012年到2013年,新西兰在社区成立了36个支持性的游戏小组,给694个幼儿提供了服务。家庭日托中心的活动也为1904名幼儿提供了学习支持,在这一组织注册的幼儿中,有884名幼儿后来又继续接受了幼儿教育,386名幼儿成功过渡进入小学,236名幼儿正在为接受幼儿教育做准备。这种社区参与项目既弥补了幼儿园数量不足的情况,也为不愿进入幼儿园学习的幼儿家庭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同样能对幼儿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些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2010年到2013年,参加早期教育的新增人数显著增加,分别为639人,1785人,4885人,均超过本年度制定的目标。
(四)加强监管,保证幼儿教育质量
新西兰政府认为,为了提高幼儿入学率而采取强制入学的方式虽然能让大部分幼儿接受幼儿教育,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家庭会对幼儿服务机构或教师的动机产生怀疑;有的父母基于自身小时候的切身体验,对幼儿园有消极情绪,一旦他们的小孩被强制入学,很可能被激怒;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强制入学的消极体验会对未来的家长投入产生不良影响。基于此,政府主张应履行好监管职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幼儿教育,让幼儿家长自主自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
新西兰幼儿教育建立了资格制度、监查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监管体系。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要取得合法经营的执照,必须通过教育部的检查,符合早期教育服务规定(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 Regulations)的要求。目前,这一法规颁布至今已经经过多次的修正,之前注册的学前教育服务机构还需要在法规修正后重新申请注册。新西兰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教育审查办公室(The Education Review Office),它是一个是独立的政府部门,专门审核学校和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并公开报告审核结果,可以为幼儿教育机构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但并不参与任何计划的实施实践。以教育审查办公室对公平基金的监督情况为例,教育审查办公室利用了非正式访谈、观察、记录等方式对服务机构的管理者、教师、幼儿家长、社区进行调查,最后将调查的结果公布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公正、公平和公开。
二、启示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入学率,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新西兰政府全面普及学前教育的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一)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政府作为一种社会公权力的代表,其公共职能就是为社会全体公民提供充足而优质的公共产品,为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首先,政府应增加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充足的经费保障学前教育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开展适合本国实际的项目和计划,促进学前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能有效推动学前教育普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树立多元文化视野,坚持个性指向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很不均衡,区域间、城乡间幼儿教育质量差距很大,文化差异也客观存在,我们应坚持不同的文化团体成员都拥有基本权利的信念,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政府应采取“倾斜性”财政政策,要重点支持西部地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条件薄弱地区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给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阶层的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对处境不利儿童给予特别的支持,增加其未来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避免贫困的代际循环,促进教育公平和正义,推进教育民主。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办园,满足不同家庭个性化需求
当前,政府拨付的学前教育经费紧张,除了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外,还应继续积极推进幼儿教育的社会化改革,充分利用幼儿家长、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民间团体与个人等方面的资源,拓宽幼儿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倡导社会力量办园,扩大幼教机构的数量。同时,鼓励幼教机构多样化,可在社区开办正规的学前儿童游戏小组等为幼儿入园做准备,也支持开办具有鲜明特色的幼儿园,如蒙台梭利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等。通过这些举措,给不同家庭更多的选择,来适应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促使家长更加主动积极地要求幼儿入学。
(四)整体规划,全方位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最重要的途径的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只有对幼儿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提高,才能使家园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学前教育也才能普及并保持高入学率。新西兰颁布的幼儿教育十年战略计划和后续的文件及法令从管理、经费、师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与实施,取得了很大成效。我们学前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严格幼儿园准入制度,确保幼儿教育质量。同时,对处境不利儿童或者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的幼儿特别对待,通过重新开发设计课程,选聘双语或熟悉当地语言的教师教学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ual Report 2013[EB/OL].http://minedu.govt.nz/~/media/MinEdu/Files/TheMinistry/AnnualReport/2013/
MOEAnnualReport2013FullWeb.pdf.
[2]New Zealand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ual Report 2012[EB/OL].http://minedu.govt.nz/~/media/MinEdu/Files/TheMinistry/AnnualReport/
2012/MOEAnnualReport2012FullWeb.pdf.
[3]The Education Review Office. Use of Equity Funding: in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October 2013)[EB/OL].http://ero.govt.nz/content/download/193726/
3288563/version/7/file/Equity+Funding+in+Pacific+Early+
Childhood+Services.pdf.
[4]The Education Review Office. Use of Equity Funding: in Early Childhood Services(October 2013)[EB/OL]. http://ero.govt.nz/content/download/193599/3286531/
version/7/file/Equity+Funding+in+Early+Childhood+Services.pdf.
[5]Office of the Minister for Social Development. Welfare Reform Paper E:Social Obligations for Parents[EB/OL]. http://msd.govt.nz/documents/about-msd-and-our-
work/newsroom/media-releases/2012/welfare-reform-paper-e-social-obligations.pdf.
[6]New Zealand Kindergartens. Quality ECE: worth the investment[EB/OL].http://.nz/LiteratureRetrieve.aspx?ID=73446.
[7]New Zealand Kindergartens. Kindergarten: a leader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B/OL].http://.nz/LiteratureRetrieve.aspx?ID=127877.
[8]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9]邬春芹.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及启示[J].教育导刊,2009(7):62-63.
[10]李政云,匡冬平.新西兰“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举措及其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3(5):21-27.
[11]邬春芹,周采.对新西兰幼儿教育改革的思考[J].早期教育,2009(7):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