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学策略

第1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策略

在特殊学校中,体育教育是强化教育、培养学生拥有健康身体和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特殊学校也主动做出教学改进,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加强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尽量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有必要对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一、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对硬件设施和教师的教学依赖性更大。需要比较完善的体育设备、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等,以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尽量提供比较全面的、多样化的体育教学,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即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以促进特殊学生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构建比较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增加经费投入,完善硬件设施

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和完善的设施配备,是保证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同时,相关部门对特殊学校的相关设施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加强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即是适当增加经费投入。一般来说,某些常规的体育器材,并不适合特殊学生使用,而专门定制的体育器材价格又比较高,导致许多特殊学校难以保证特殊器材的提供,这使得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总是遇到障碍。因此,应尽量保证适合特殊学生使用的器材的提供,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开展融合教育

强化融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特殊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为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方面,学校可积极组织相关的体育活动,教师要鼓励特殊学生多参与活动,在加强体育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其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大型的体育竞赛或者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社会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特殊学生被隔离的社会现象产生。通过融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尽量回归正常的学习状态。

(三)实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

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更加强调多元化的教育,而不是传统的“模式化”教学,例如各项有氧运动在体育教育中开始被重视。针对特殊学生的体育教学,增加教学的多样化,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尽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体育学习,提升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其身体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以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

(四)构建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

构建比较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应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可记录学生的变化和成长,以形成教学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记录的方面包括学生的身体基本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在不同阶段的成长和变化等。长此以往,学校可依据学生个体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将学校的管理理念有效实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由此还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改进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方式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例如针对智力障碍的学生,尽量使用以感知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不同年级的智力障碍的学生不能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针对视力障碍的学生,教师应尽量避免动作示范的教学,可加强与学生的语言交流,通过语言表达完成体育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作训练。针对听力障碍的学生,教师可通过肢体动作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师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在目前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教育环境下,应适当加大特殊学校的体育教育,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开展融合教育、实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构建全面的教学目标,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等方式,争取实现体育教学活动的全方位改进和创新,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明萍,王之春,高柳.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9:133-135.

[2]王涛,慕雯雯,侯晓晖.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02:88-91.

第2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小学数学 教学现状 改进策略

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有爱心,让儿童在这种被关爱的环境之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特殊教育中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特殊教育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教学效率未达到理想效果和水平。

1.教师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特殊情况。

从特殊教育的定义我们知道: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因此,就特殊教育本身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聋哑儿童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已经形成特殊教育普通化的教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不习惯制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称之为“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详细的目标,缺乏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特殊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实际经常偏离实际轨道,知识技能的单向传输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特殊学生实际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呢?

1.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

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尤其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对于这部分有点缺陷的儿童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更需要关心和爱护。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形成“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的教学理念。所谓沟通,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教学环境之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如哪些学生具有哪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哪些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哪些学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困难群体等,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用爱心、关心和诚信消除学生的心理自卑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用一种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生存技能。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预习、听课和复习是亘古不变、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听课变成加深知识印象的过程,而不是初步学习的过程;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的预习状况,对已经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和了解,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3.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创新教学模式上,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聋哑儿童听力和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状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并且善于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第3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一、明确教学目的,更新教育理念

1.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特殊学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学校,因此在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观念上与普通学校存在很大差异。“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学校的改革方案并不适用于特殊学校,造成其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弊端。教师习惯了正常的教学方式,忽视聋哑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往往采用符合一般学生的教学方法,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也会给聋哑学生自身带来困惑,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也是限制学生自,身发展的一大障碍,语文教师习惯于将大量知识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往往忽略学生,自身是否能够接受并吸收,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不利于聋哑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且聋哑学生因为语言能力的局限,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也少之又少,不仅不利于自身思维能力的拓展,也减少了他们对新鲜事物接触的机会。因此,这样的现状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与聋哑学生自身技能的增长都起到了限制作用。

2.更新教育理念。聋哑学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学生,他们的内心比较封闭。,不愿轻易对陌生人敞开心扉。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先取得学生充分的信任,让学生放下戒备心理,也是真正信任学生,鼓励他们,一切从学生的内心感受出发,不强迫。针对聋哑学生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理解,更不能玩文字游戏,在正确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社会主义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对于聋哑学生语言的特殊性,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有所转变,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多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敞开心扉,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拓展知识面,同时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友好互动交流。

二、创新语文教学手段

1.采用FM助听训练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特殊学校的教学中。对于语言教学,教师以前往往采用大声叫喊的方式,让学生触摸喉咙来感受声音,这种方式对学生语言的康复没有实质性提高,更别说带来知识量的增加。运用FM助听训练系统,排除_切噪音的干扰,为学生提供单纯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助听器对接,使不懂手语和唇语的聋哑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学习知识,增加师生互动,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2.交互式电子白板。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使教师的板书也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传播知识的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将黑板与多媒体进行结合,将语文知识通过图像、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使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手语教学弊端得到恰当解决,使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与信息化接轨,顺应时展,促进教育改革。

3.手语、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聋哑学生由于自身的交流能力有限,所以针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方式必须要多样化。手语是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手语教学不仅可以使聋哑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含义,还可以与口语相结合,教授学生字词的同时,用手语解释含义,读出读音,使学生利用口语和手语对知识得到切实的理解,利于自己更好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使学生自己充分想象,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本文转自wWw.dYLw.nEt 教育教学论文]

第4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教育;特殊学生群体;“五爱”;教育策略

教育必须关注每个学生,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很有个性、生活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重视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才能形成一个全新的、团结向上的、富有生机的班集体。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方法,不能“一刀切”。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思想动态,针对不同学生在学习、心理及思想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分析各自特点,区别对待。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各不相同的火热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成功了,才能建设好和谐班级。

一、给家庭变故生以爱的补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追求自我,追求个性,追求个人幸福,家庭的矛盾显现出来。直接的后果就是离婚率急剧上升。父母离婚以及父母突然去世造成的家庭解体,受到最大伤害的是孩子。他们还小,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由性格开朗变得郁郁寡欢,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首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要求家长双方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能把孩子作为出气筒,也不要让孩子参与财产的争夺,大人们的事情应该由大人们自己解决。这时的教师就要充当居委会主任的角色,对家庭事务进行一些调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家庭解体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教师对学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充当他们临时的父母亲,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成为学生愿意倾述的对象,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设法营造温馨可靠的班级亲情环境。要开导学生尊重父母的选择和决定,顺应家庭的突然变故,平和心境,健康快乐成长。

二、给早恋生以爱的引导

青春期,花一般的年龄,梦一样的情怀。它是一个美妙的过渡期,同时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又是一个艰难的过渡期,从懵懂少年到日渐成熟,生理上的成熟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成熟感,他们渴望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利。由于社会上电视、电影爱情剧泛滥,书刊质量低劣,内容低俗。十三四岁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往往盲目去追逐一些新的生活方式,不加选择地效仿。至使如今早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既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也不能蛮横呵斥,乱扣帽子。营造一个宽松、友好的谈话氛围至关重要,最好的方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首先要肯定男女同学互生爱慕是正常现象,是可以理解的,然后再讲明人生的各个阶段里,不同时期都有他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过早开花就会过早凋零,要生活得精彩、阳光,这个时候就要以学习为重,要融入到集体中去,要有一种对全体同学的大爱,而把两人的爱藏在心底,等待开花的季节。要以理服人,不能强行阻难。初中学生心理波动性很大,处理得当,早恋倾向也容易消退,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去。

三、对“多动症”学生以爱的耐心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到了十三四岁,进入初中还坐不下来,静不下心来学习,并且课堂上不停的前后左右转动,做小动作,扰乱课堂,与同学矛盾不断,这样的学生每届都有。真正多动症的孩子家长应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孩子出现以上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与他们得不到同学的真正帮助有关,甚至有的还成为了同学们的搞笑对象。其实,这类孩子往往都是些聪明的孩子,智力不低,思维活跃,是非智力因素阻碍了他们的学习进步。对待这些让老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式和不一样的教育心态。首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实际行动触动他久违的感恩之情,爱人之心;其次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同学们来帮助他,监督他,影响他;再次,应坚持每天作总结,拿放大镜找优点,对他们多表扬多鼓励,要让积极评价多于消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然后提出下一个具体的目标,并做好记录,做到比较时更有说服力。对待学生,教师家长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同样要改掉坏习惯也需要一个过程。

四、对有“网瘾”的学生以爱的“狠心”

第5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字】初中数学;学困生;特征;教育策略

数学是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性学科。新课程指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到必要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都足以说明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是让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感到头痛的学生。如果数学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策略促使他们早日走向数学学习的正规道路。对数学学困生的个人成长来讲,肯定会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对整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肯定会影响到劳动者素质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正是因为如此,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将其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必须认真分析数学学困生的一般特征以及成因,然后针对一般特征和成因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困生的转化,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1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一般特征

初中的数学学困生不仅具有一般学生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对学习数学缺少良好的品质

学习成绩优劣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就是学习品质的好坏。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探索、认真细致、善于研讨、自觉创造、踏实勤奋。而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的心理状态是懒于动脑,认为难题都是为学习好的学生准备的,和自己没有关系,即使去做也肯定不会做;容易点的问题认为太容易了,自己肯定会做,所以就不用做。而且他们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情绪也不稳定,动脑、动手能力比较差。这种状态对他们的影响结果就是敷衍应付,态度消极,成绩下降。

1.2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好数学关键之一就是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麻烦,例如:不会答题,看不懂书,怕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烦数学,缺乏毅力。越不学学习成绩也就越差,成绩越差也就越不想学习,这样对学习数学更没有兴趣,越感觉学习数学乏味枯燥。甚至有的同学产生了一种应付和自卑的心里,他们涂改分数,抄袭作业,欺骗老师和家长,考试作弊的行为经常会出现。

1.3对数学类活动缺少参与的意识

数学学习经常会通过数学类的活动来完成,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类活动,参与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而初中数学学困生往往只对结果感兴趣,对重视过程的数学活动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明白,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参与分析、观察并推导出数量之间内在的关系,揭示出他们的共有属性,能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进行全面的认识。但是数学学困生对这些根本不重视,不愿参加探讨的过程。这种心理阻碍了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阻碍了他们形成寻找结果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4缺乏成功的体验

初中数学学困生怕吃苦、怕解题、怕动脑,失败的经历多于成功的经历,数学成绩难以满足他们的期望,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就成为了一种负担,长期处在这种苦恼、困惑或者失望中,就会产生自卑、沮丧、退缩、抑郁、被动的情绪,并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对自己严重的否定观念。

2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2.1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一般来讲,初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形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做题不注重总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善于进行总结,处于一种散乱状态。此外,有些老师只重讲授,不顾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2.2基础不扎实

初中数学学困生一般在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就很差,在数学算法中准确度低,不会使用简易方法进行计算,甚至有的学生四则综合运算都搞不明白,经常性的出现许多低级错误。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该学会的没有学会,该牢记的没有牢记,也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差。

2.3自学能力比较差

数学学困生在探究问题时通常找不出问题的难点和重点,不知道哪些是该学,哪些是不该学,哪些要认真的研读,哪些要通过习题巩固,学习比较被动,阅读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作业马虎应付,遇到难题不问、不究,解题过程没有逻辑甚至杂乱无章。

2.4学习意志比较薄弱,而且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度增加了,教学的方式也改变了许多。有些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学习情感比较脆弱,遇到挫折和困难就逃避,没有信心,这样学习成绩就会一直下滑。

3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3.1培养初中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中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掌握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积极的参加数学类活动,亲临感受数学知识产生的每一个过程,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实践证明,如果老师一味进行讲授就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数学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基本上保持一种厌烦的抵触心态,学习数学让他们感觉到乏味、无聊、没劲,学习数学是被逼无奈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有趣的例子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加数学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学困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学困生得到转化。

3.2教师改变教育观念

虽然有升学一定会有淘汰,但是淘汰绝对不是教育教学的目的。要使教育教学目标得到实现,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一定的更新,要优先面对数学学困生,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共同发展。

3.3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动力。没有学习目标是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其具体化和适应化。适当的目标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同时对增强学习动力具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加快其他方面的进步;具体的目标在短期内可以让学生找到明确的目标,在刚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让学困生实现更高的学习目标和承担更加困难任务,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

3.4组织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样对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才会有帮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就近结组和自愿结组的方式进行结合,考虑到同一小组内的成员的差异,让数学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互补和共同发展。在课后练习时,将能力和水平相当的学生安排在一组,一方面可以使合作学习内容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照顾到学生自尊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习内容达到一致和连贯,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实践表明:这样的学习分组方法让许多初中数学学困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出错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学习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

4讨论

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每个学生成才。对待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现象,我们要放平心态,及时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深处,帮他们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叶志勇.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语数外学习:八年级,2013,08.

[2]白永潇,高起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

第6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 汉字书写 书法教育 教学策略

一、引言

书法教育及汉字书写是整个学生时代都直接或间接接受的一门学问。汉字及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理应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开设适当的课程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提升汉字书写修养。本文分析了书法教育及学生汉字书写现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策略。

二、写字和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师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书法教育及汉字书写指导方面的课程往往很是匮乏,学校更多地将精力放在主要课程之上,甚至将英语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对于书法教育,只是语文课堂上老师附属讲授的内容或者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不讲。学校教师对汉字书法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等传统课程的过程中不会对书法产生价值认知,导致学生对汉字的内含价值、蕴藏的精髓模糊不知。学生在整个教育阶段将更多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之上,最终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不高。

2.书法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更多的书法教育由语文老师进行课堂讲解,导致老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这一部分,或者因为课堂时间限制不能涉猎更多书法知识,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干脆放弃不讲。或者部分语文教师本身对书法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了解,导致在书法知识缺乏的情况下放弃这部分教育。另一方面,书法教育内容更多地被安排在语文课本的附录或最后几面,如七年级上册的硬笔楷书、七年级下册附录的临摹、欣赏颜体书法等,将书法教育欣赏内容放在课本的最后附录很容易导致学生只是偶尔翻看并不深入了解的局面。

3.相关规范制度不够合理。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书法教育往往仅涉猎学生的书写及表达规范,国家社会对书法及写字的要求规范放在语文识字和写字环节中,对书法写字并没有做出具体有效的规范要求,导致学校在落实相关书写内容教育过程中只是按照宽泛的标准。这种制度上的不够合理导致学校领导及广大师生产生不重视书法教育的心理。

三、写字和书法特色教育策略分析

1.在相关教学过程中融入书法写字教学。

在书法教育并没有形成专门课程的情况下,学校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改进。如在识字写字过程中进行恰当的灌输和教育,在写字过程中直接指导学生,规范学生的写字方式。另外,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灌输传授。如在古诗词鉴赏或古典文学阅读过程中适当引入书法方面的教育知识,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书法相关知识精髓,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2.举办专门的书法专题活动。

在书法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专题活动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专题活动。如举办描摹书法作品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汉字书写比赛中,并对书写规范及有特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览和鼓励;中学阶段,虽然学生的写字基本形成自身特点,但需要通过举办一些硬笔或毛笔书写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书写积极性。另外,可以举办专门书法专题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中华书法精髓内涵的理解及兴趣。

3.建设书法特色学校。

建设书法特色学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从学校领导、学校教师骨干、学校教师等层面进行教育重视,提升领导阶层对书法教育的认识,让学生对书法加强重视;二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教学模式,规定不同书写要求,让学校制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三是改变课堂书法教育方式,通过引进不同教育方式进行趣味教学,如在古文知识教育过程中进行穿插式教育,或者专门就书法知识定期举办班级或年级活动竞赛,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书法教育;最后学校就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具体化,完善宽泛空洞的制度。

4.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陶冶情操,增强教学效果。

(1)净化语言文字环境。为了营造浓厚的习字氛围,彻底净化语言文字环境,要求做到四无:校园内无不规范汉字;写字无不规范双姿;学生作业无涂擦痕迹;教师批改无潦草字迹。

(2)美化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室,注意张贴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悬挂历代书法大师的肖像,陈列有关书法家碑帖、教师及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以陶冶师生情操,激发书写兴趣。

(3)定期举行师生现场书法比武大赛,每年举办一届“绣湖书艺”展示活动,激发写字能手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扩大社会影响。

(4)每年定期举行一次教师三笔字过关测试和学生硬笔书法三星级测试,教师达优秀级、学生达三星级的名单上光荣榜,教师颁发优秀级证书,学生颁发三星级奖章。

5.建立评估机制。

为了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一个教师写字教育工作实绩,制定若干评优制度,并制订具体的评比标准、办法。

6.建立“四项考核”、“六项评优制度”。

四项考核指:学生写字达标验收考核、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获奖考核、教师辅导书法特长生考核;各科教师对作业书写要求及工作实绩考核。

六评优制度指:写字教学评优课、写字教学优秀教案评比、写字教学课件设计评比、写字教学经验论文评比、写字教育先进个人(集体)评比、学生写字星级评比。

7.健全写字档案。

学校写字档案:有关写字教育的上级来文、通知、条例、简报等;有关写字教育文件,各种规章制度,评估材料,评优材料等。

教师写字档案:参加书法展的书法作品;每学期参加三笔字大比武的书法作品;每周写字任务完成情况和成绩记载;教师参加“三字过关”考试的书法作品等。

学生写字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归档。每生一本“我的写字展览室”,存放每学期一次的书法段位评定作品等。

四、结语

在当今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素质教育需要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其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及传统文化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书法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理应受到广大师生家长的重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传授和有效讲解,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创新。同时,学校应在书法制度管理方面进行具体并有针对性的规范,只有从制度管理到具体操作落实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完善,才能改善书法教育被冷落的尴尬境地,实现写字及书法特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旭光.关于中小学生书法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02).

[2]谢剑雄.当代书法教育的理性思考及其未来发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20).

[3]慕金才,于继开.语文教师的书法教育责任与能力[J].宁夏教育,2014(12).

第7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青年教师;群体性;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0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然而结合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际,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就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而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正确引导其成长。

一、新入职青年特殊教育教师的群体性特点分析

本文探讨的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群体主要指入职3年及以下的青年教师群体。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较晚,作为刚入职的特殊教育教师,他们的教学经验缺乏,因为未从事过特殊教育的教学活动或从事教学时间短,经验积累少,不能很好地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未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其次新入职的特殊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由于特校新入职教师中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占一部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案设计、课堂教学组织、重难点处理不合理等。还有新入职特殊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这一身份认识模糊,对自身职业缺乏认同,职业幸福感较低,而这些问题往往导致特殊教师未来职业发展缺乏明确的规划。

二、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学校内部环境对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不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成长除了自身不断地努力提高外,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学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影响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环境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特殊教育学校领导自身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态度。结合我国当前的特殊教育教育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领导自身对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青年教师是否可以成长为真正成熟、经验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师。由于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普遍都是刚刚加入工作,缺乏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所以,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在这个时候,特殊教育学校领导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只是一味地批评指责,缺乏对于新教师工作失误的体谅和包容,必然将严重打击新入职的特殊教育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让特殊青年教师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甚至是不敢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二是学校往往缺乏对于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领导或者经验丰富的教师没有正确引导新入职青年教师,从而导致新入职青年教师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无法融入学校科研团队,从而直接导致新入职青年教师无法顺利完成教学活动。

(二)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自身对于成长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现阶段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特殊教育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这便导致一些非对口专业的青年教师进入到特殊教育学校,这些教师虽然有着教育教学经验,但是,一些较为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他们并不能很好掌握;二是还有一些新教师是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毕业,他们尽管对于特殊教育理论知识相对熟悉,然而因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在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类学生时重点在培养他们的特殊教育理论方面,所以导致这一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工作经验。以上这些问题势必影响特殊教育新入职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和他们对于职业的认同感。

(三)社会环境对于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传统社会对于特殊教育存在一些误区,加之,我国特殊教育近几年才刚刚起步,在宣传上还有所欠缺,所以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社会对于特殊教育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从而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确认,无法促使这些教师对于自身的職业建立正常的职业认同感。并且,由于我国政府在特殊教育事业上的投入还远远没有达到特殊教育的需求,特殊教育教师福利待遇偏低,加上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耗费教师精力,这就致使特殊教育教师缺乏与重要的责任相称的经济回报,容易让特殊教育教师产生抵触情绪,丧失工作热情,这也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影响的对策

(一)特殊教育学校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策略

针对新入职特殊教育教师的经验不足,特殊教育学校可以设立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教学导师制,通过学校有经验的特殊教育教师带领新入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促使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尽快熟悉特殊儿童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开展特殊儿童的教学活动。也可以通过开展定期教学观摩,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吸取优秀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

(二)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策略

作为新入职的特殊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完善自己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包括熟练掌握本专业学科的知识、把握好特殊儿童的变化情况,并且学会去教育和辅导特殊儿童的学习,尽可能地改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不断提高教育学和心理学水平。其次,特殊教育青年教师要学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交流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包括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技巧、板书设计、课堂把控能力等等。一个人在与别人的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的同时,也为自己及时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打下了基础。也可以通过树立自己的特殊教育理想,通过个案的研究,更好地得出特殊儿童的发展规律,更好地为特殊儿童的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三)社会环境对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影响的对策

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政府层面应该继续加大对特殊教育事业特别是特殊教育教师福利待遇的投入。因为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会因为薪酬待遇较低而降低工作热情甚至是离职,所以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有助于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青年教师对于工作的认同感。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国家和特殊教育相关的组织或者机构应该持续针对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进行宣传,正确引导舆论,让更多的人了解特殊教育减少社会对于特殊儿童的偏见,从而促使社会减少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偏见。帮助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而可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新入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新入职特殊教育青年教师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未来,只有重视特殊教育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培养才可能获得特校的未来发展。当然,特殊教育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以上提到的策略只是促进特殊教育新入职特殊青年教师成长的部分途径,更多的是从外部因素从特殊教育学校的角度考虑的。期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能从国家发展和特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切实解决好特殊教育新入职教师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的服务,更好地促进特殊教育这一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陈华纯等

参考文献: 

[1] 李泽民,柴明勤.高校推进新入职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思考[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32(4). 

[2] 杨柳,孟万金.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20(3). 

第8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摘 要]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究如何设计课堂提问的策略,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关键词]提问 追问 插问 设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2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下面,笔者结合“2和5的倍数的特征”(苏教版教材)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迁移式追问,在追根溯源中引入知识

教学片断:

师(出示15、6、9、25、10、8等数):在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

生1:6、10、8是2的倍数。

师:对不对呢?猜猜看,他可能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6、10、8都是双数,所以6、10、8是2的倍数。

生3:因为6÷2=3、10÷2=5、8÷2=4,所以6、10、8是2的倍数。

生4:个位上是2、4、6、8、0的数就是2的倍数。

……

思考:上述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在15、6、9、25、10、8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后,并没有满足于学生的回答,而是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适时抛出问题“猜猜看,他可能是怎么想的”,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纷纷从自身的知识结构中抽取相应的个性化知识和经验进行解答。如有的学生从单数、双数的知识出发分析,有的学生通过倍数的概念来解释,还有的学生初步运用稚嫩的不完全归纳法进行解答……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维,精彩纷呈,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又有利于教师寻找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切入点。

二、情境式插问,在情知合一中生成知识

教学片断:

师:我们班一共有40个同学(按学号顺序坐),学号是1~40号,下面我们利用学号做一个游戏: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先起立,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也起立。这时,还有同学坐着吗?

生(左顾右盼):没有!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

生2:我们的学号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师:40以外的自然数呢?

生(齐):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师:请学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先坐下,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人坐下去了吗?

生3:20人。

师:大家同意吗?说说你们的想法,可以吗?

生4:因为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所以列式为40÷2=20(个)。

师相机出示: 7 8……37 38 39 40

师:也就是说,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为一组。像这样分下去,你能想到什么?

生5:一共可以分为40÷2=20(组)。

生6:所有自然数一半是奇数,一半是偶数。

师:继续游戏。请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也坐下,现在想一想,站着的同学的学号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句话让他们全坐下吗?

生7: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坐下去。

生8:请学号的个位是1、3、7、9的数的同学坐下去。

生9:请学号是1的倍数的同学坐下去。

……

思考: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寓数学知识于游戏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上述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把数学知识与学号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同时,教师通过问题“你们发现了什么”“现在你知道有多少人坐下去了吗”进行引导,使学生得出“奇数与偶数是间隔排列的”“所有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1~40里,奇数有20个,偶数有20个”“所有自然数一半是奇数,一半是偶数”等结论。这样教学,不仅关注了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且关注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获得了不同的发展。特别是教师提出“想一想,站着的同学的学号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句话让他们全坐下吗”的问题,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照顾到能力一般的学生,又鼓励了优秀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问题情境和发展机遇。

三、递进式设问,在拾级而上中拓展知识

教学片断:

师:下面的说法对吗?由此,你还能想到什么?请举例说明。

多媒体出示:(1)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

(2)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生1: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奇数,如1+2=3。

生2:两个奇数的积一定是奇数,如3×5=15。

生3: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是偶数,如3×2=6。

生4: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师:对吗?猜猜看,他是怎么想的?

生5:他可能想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再加上一个奇数就等于奇数。

师(板书+奇数=奇数):照这样推想——

生6:四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生7:五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师:那么,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

生(部分):奇数。

师: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

生(不确定):偶数。

师板书: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

思考:《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当拓展,满足他们进一步学习的需要,避免部分学优生因“不够吃”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又使学困生“吃得着”“吃得了”,充分发挥了全体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合理推想出层出不穷的数学事实,如“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奇数”“一个奇数与一个偶数的积是偶数”等。当学生悟出“三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时,教师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引导学生“知其所以然”——+奇数=奇数,并且顺势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水到渠成地得出“四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五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等结论。然后教师把握好质疑的契机,通过“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一定是什么数”的提问,引起全体学生思维的“轩然大波”,促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进行相应的板书,即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通过有价值的问题引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第9篇:特殊教育教学策略范文

误区一:特殊儿童一定要到特

殊教育学校就读

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有明显缺陷或障碍时,教师会时时事事处处对特殊儿童“特别对待”,无意间为特殊儿童贴上了隐形的标签。久而久之,“标签效应”被扩大化,学生会认为特殊儿童很“特别”,教师也就坚定地认为“这样的学生应该去接受特殊教育”。

调整策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历来就是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分开来进行教育的,这种教育状况已成为一种惯例常态。而全纳教育提出了人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问题,主张所有学生都应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的学生,而不管学生所具有的各种特殊性。让特殊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成长,既有助于提高特殊儿童适应主流社会的能力,增强生活的信心,也给教师提供了对正常学生加强不歧视残疾人教育的良好契机,让他们善待特殊儿童,不再有标签意识,以此来逐渐改变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歧视观念。当然,生理缺陷或障碍程度较严重的,要由特殊教育学校从专业的角度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与教育。但普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并不是所有的特殊儿童都必须要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误区二:为了大多数正常学生,可以对个别特殊儿童放任自流

我们常说“教育要公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这里所说的“公平”往往已经被教师定格为对正常学生要公平,所谓的“全体”就是大多数正常学生。教师认为与正常学生相比,智力障碍学生怎么教都学不会,积累的知识欠账永远还不完,听觉障碍学生无法与老师相互沟通交流,思维、理解能力差没有办法教,行为有障碍的学生甚至是个负担,影响其他学生。因此,教师想方设法让特殊学生成绩不影响个人考核,智力障碍学生考几分都行,安全就好,听力障碍学生看懂多少算多少,作业根本靠抄,上学基本是混,行为障碍学生则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或者身边安排得力干将“给我看好喽!”

总之,特殊儿童因为学习的重要性被忽略了,使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变成了随班就“坐”。

调整策略:教育,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也是为了一切的孩子。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意义,在教好大多数学生的同时“一个也不能少”,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个别教育方案,根据个案情况选择专门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进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师若考虑到自身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足,就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做好理论准备。其次,学校要牢固树立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把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来促进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发展。

误区三:普通学校教育无法兼

顾特殊儿童的行为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