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学理念

第1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普通教育;教育理念

特殊教育理念可分为两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个别教育理念。特殊教育理念是古今中外特殊教育思想精华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理念的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个别教育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未来发展的新里程碑。

一、重点应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特殊性教育的理念主要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的特殊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机会,同时关注学生的成长,在满足每一位学生不断发展的同时,深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特殊教育的方式从中体现出来。

1.尊重个别学生的独特性

在普通学生中进行特殊教育,我们要深信,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影响,特殊的学生也许不能用正常的方式来观察整个世界,也许不能用我们通常的方式来学习、来聆听,甚至也许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理解常人理解的事物,但是在普通学校中,他们就和普通学生是一样的,都有权力接受教育,得到快乐,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特殊学生更是有着自己的方式和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

在普通学校中,面对特殊学生要对他们多一份尊重与理解,普通学校的教学工作者应习惯于正常的标准来衡量所教学的对象,细心地了解每一位特殊的学生自身缺陷的原因,以及程度,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长处,以此弥补其客观上的不足,运用科学的、合理的、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补偿他们的缺陷。同时,在普通学校,教师更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出于劣势还是优势都会一视同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也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获得成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精彩。

2.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学习的能力

普通学校中进行特殊教育,应该坚持一种“零拒绝”的原则,这一原则的意义就是禁止学校排除任何一个有着特殊性的学生,这条原则的形成在于保护这一类有着特殊性的学生,不管他们的障碍有多么的严重,都要尽可能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给予这一类学生学习的机会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曾经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1988年的美国,罗切斯特校区的败诉案就充分地诠释了这一原则,而该校区被的原因就是曾经拒绝接受一位有着重度盲、聋和脑瘫的多重残疾的13岁男孩进入学校学习,这位学生因为有着十分有限的感知能力,只对声音有一定的感觉,所以很难和其他人交流,并且不具备语言的沟通能力,该生在学校的一年学习中并没有获得任何的进步,所以该校拒绝接受小男孩在学校的学习,而当地法院认为:即使是这样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够剥夺其学习的机会,也不能够将其排除在学校之外,该校也应该帮助这位学生获得最大的成功。

3.关注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的生命是最富有内涵意义的,作为地球上情感最丰富,同时又是最复杂、最奥妙的生命体之一,我们不仅仅有着学习能力,同时还有感知能力、态度,以及信念。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问题,要给特殊类学生以家的温暖,感受到生活的希望,享受到生命的快乐,并且要使之懂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生活的困难,对生活发起挑战,并且努力战胜它。

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特殊学生在身体运动方面与普通学生还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普通学校,教师还应该关注特殊学生的有关运动方面的发展,做对特殊学生良好适应社会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康复性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的协调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处在普通社会的正常交流以及生活中,在这一类学校教学方面特别是针对课程的编制上,不仅仅要学习普通学校的课程学习,同时还要针对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增加一些有利于此类学生适应社会方面技能的教学内容,用来提高他们未来的生活水平。

二、结合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

由于每一位特殊学生障碍的程度不同,甚至是时间的早晚以及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一位特殊学生的特殊程度也有着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程度比普通学生间的差距更为明显,例如,一些特殊学生在感知方面没有障碍但是特别愚笨,也有一些学生特别聪明但是在感知方面却有着障碍,对于这种两极式的差异,无论在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应该做出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1.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的教育方式

这一教学方式的形成是由于普通学校中,同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同时适应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要考虑到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以及特殊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其个别能力的不同,从而制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甚至针对个别的学生要将当地的教育部门的代表、医生、学校的负责人、学生的家长共同组成教育小组,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更是要听取学生本人的意见,是否同意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一计划要在家长与校方的共同关注下来完成。这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现状,短期内所能达到的目标,能够为该生提供的设施,以及计划的实施时间等,这类计划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得到适合的教育方式,以及获得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

2.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用来促进特殊学生的发展

对于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教学过程的第一步,一般就是针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以及其心理发展方面进行判断,以及评估,其目的主要在于充分地了解学生,为了后续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打好前提,同时,对学生进行各样能力的测试,学习成绩的检测,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比如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确定出最适合该学生的教学计划,以及特殊的教学需求,给每一位学生安排在合理的位置上来接受教育。

普通学校的教师,应为特殊学生设计出一个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习环境,这是将特殊教育理念发展于普通学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其中不仅仅包含学习的环境、生活的环境,同时还包括细节性的问题,例如,座位的安排、教学设施的建立等,这些都对特殊学生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教学策略上,还强调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好各种现有的资源,适度地调整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创立一个安全的适合这一类特殊学生学习的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针对各学科的特点、教师的特点以及教学时间的长短,来调整学习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长短、学生的接受能力等。

特殊教育所贯彻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特殊儿童的独特性,保护每一个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满足每一个儿童发展的需求,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多的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特殊类学生这一行列,而这种理念有助于更多的学生去接受知识,得到学习的机会,接受康复训练,更加良好地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提升其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在学生快乐成长过程中获得技能

特殊教育学校是学生获得劳动技能的场所,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的学习,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布局、规划和建设,针對不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营造文化环境,努力把学校建成师生向往的优美人文的花园、成功愉悦的乐园、阳光智慧的家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学校卫生的清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分工:有的专门清理教室的垃圾,有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的保洁,有的负责学校整理宿舍里的内务,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快乐,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家的氛围。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老师们在快乐中工作,为学生们能顺利步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学生,弄懂需求,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

特殊教育学校在把握教育普遍性规律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化教育和差异性教学,充分采用符合残障学生身心特点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原有读书活动、教师技能比赛、观摩课、优质课、集体评课等活动的基础上,鼓励教师自发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共同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坚持“学习——改变——成长”的学习理念。同时,要把握教育的差异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做到教学目标分层提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教学知识分层实施、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分层布置、学生评价多元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信心。如在为中度智障学生选择职业技能训练内容时,首先要考虑需要加工的产品工艺的简单化、单一性及康复功能等因素。例如,可以将成品包装“装袋”的加工任务,主要分为“挂板——装袋——撕胶——封口”四道工序,工序清晰,简单易学,又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适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可以增强残疾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沟通能力、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劳动技能。特殊教育学校中汇集了各类残疾学生,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像美工专业师生作品展,串珠手工作品、水果拼盘、手抄报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情操,增强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摒弃了自卑感和孤独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信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

四、加强沟通,用心呵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学生普遍存在着情感脆弱和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与老师沟通与交流障碍等问题。然而,学生要获得技能,首先得有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为了驱散残疾孩子的心理阴影,教师应与学生朝夕相处,尽量摸清每个人的脾气和秉性,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特长,进行鼓励和引导。要更加关心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决不能歧视他们,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将来的就业对接起来,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会一门技能,教师应该坚信这些特别的孩子个个都是天使,只要用心执着地去爱,每个孩子都会有一片成长的沃土,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另外,让家长陪同学习的方法很好,特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家长参与对他们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发育很有好处。通过不断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培养感情,和家长进行交流探讨,与家长一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第3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自闭症 自闭症机构 理念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27-01

自闭症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医学、教育、心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治疗研究也经历了从医学理念向教育理念的转变。目前,我国学前阶段的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普通幼儿园随班学习、公办(含各级残联主办的康复中心)和民办训练机构短期安置。[1]然而,自闭症至今尚未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保障范围,患者的康复教育也未被明确列入中国残联的工作日程。事实上,除少数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能够随班就读外,大多数学前自闭症儿童只能走入机构接受培训。而机构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理念,直接关乎到能否满足家长及儿童的各种需求,但当前我国学者对于自闭症机构办学理念的研究并不多见。

一、自闭症机构的发展状况

李敬(2009)根据调查统计得出目前我国各类民间自闭症服务机构超过400家,年龄分布显示,自闭症民办机构的主要服务范围是学龄前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教育,学龄阶段的特殊教育工作由教育部门管辖下的公办学校融合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在参与调研的机构中有将近一半的机构是由自闭症家长,特别是自闭症儿童的妈妈创办。[2]魏爱棠(2004)对自闭症机构现状也进行了相关研究。[3]整体上来讲,目前国内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在学龄前一般接受机构的培训,而到了学龄期,有一部分儿童能够随班就读,大部分儿童只能进入培智学校或呆在家中。

二、自闭症机构教学理念研究

(一)办学理念和目标的研究

綦琪(2008)通过总结对比国际、国内机构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度及服务手法等内容,探索非政府状态下自发型自闭症服务机构的发展之路,并提出了自闭症机构的宗旨理念和机构的目标:一是为自闭症儿童在提供训练、治疗的同时,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特长),让他们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怀。二是为自闭症家庭建立更多的联系。同时,提供给自闭症儿童父母更多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 给予他们疲惫的心灵以慰藉。三是为社会增添更多的关怀与包容,运用可能的资源让社会认识自闭症,给自闭症患者以公正平等的对待。四是为自闭症治疗召集相关的专业治疗人士,并为他们相关方面的研究给予尽可能多的支持,让自闭症在医疗上的发展持续不断。[4]徐爱平,薛鑫(2008)也进行了相关的探讨。[5]由此可见,自闭症机构的办学目标不应该只是单纯着眼于训练,同时还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家庭的需要,机构的办学理念也应该考虑到儿童、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自闭症机构中家长需求研究

目前对自闭症机构的研究也逐渐关注自闭症儿童家长需求,例如林云强等(2007)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重庆市6个康复机构中近6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内部与外部需求众多且极为迫切,主要表现在:需要机构教师的长期帮助;希望设置更多的自闭症儿童疗育机构;提供医疗补助与更多的咨询信息。[6]吕晓彤(2005)通过对机构内接受指导的200名母亲进行问卷式调查,发现母亲们对孩子的养育和教育,以及对儿童的将来有极大的不安,却找不到可以咨询的机构,这是母亲们育儿苦恼的最大原因。接受指导训练,回到本地后就有可能进入小学上学,这是自闭症儿童母亲们的最大的愿望。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出能够入幼儿园、进小学是母亲们最大的需求。其他,如孩子的语言指导、与别的儿童的交流、集体活动的规则学习等需求也很高。[7]由此可见,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面临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能够在机构缺乏、训练却要持续不断的情况下坚持对自闭症儿童的长期教育与训练,从而有可能使自闭症儿童最终回归主流社会。

自闭症儿童是特殊中的特殊儿童,但他们还享受不到残疾人的特别待遇,因此,自闭症机构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从当前的情况看,自闭症训练机构援助家庭,面向广大家长,提供系统、科学、通俗、可操作的实用性教育训练方案,已经成了提高我国自闭症康复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来看,还应不断丰富对自闭症机构教育教学理念的实证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梅.关于孤独症儿童、青少年教育安置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04,(10):30-32.

[2]李敬.大量民间机构涌现 服务学前自闭症儿童[N].人民政协报,2009,(04)C03.

[3]魏爱棠.群体需求与环境资源的失衡——关于民办自闭症教育生存状况的个案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06):

63-66.

[4]綦琪.浅谈中国非政府体制下自闭症服务机构的发展之路[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8,(08):34-36.

[5]徐爱平,薛鑫.关于中国民办自闭症服务机构改进的探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05):97-99.

第4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制;理念;途径;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35―01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主要由普校选调与特教专业毕业教师组成,且年经教师居多,教育教学及教科研能力较弱,因此,教师研训实践势在必行。针对我校目前教师现状,我校以实施“融合教育、师徒结对、人人有所提高”为目标,运用“普特融合”研训理念,以提高特校教师研训实效。

一、推进“三位一体”研训机制,践行“普特融合”研训理念

1. 学科团队形式。普特组团是在具体的领域研究,带动教师成长。在肃州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成立了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研团队,首席教师1名,成员7名。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小团队,分别是个别化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康复教育。参与教师占到一半以上,小组带动,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 教研组形式。学校建立了以教务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加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务处每周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开展适合各教研组实际情况的教研活动,如,语文组开发的《生字描红本》和即将开发的《拼音教学设计》等。

3. 课题研究形式。由学校整体规划,通过课题研究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研组内落实人人一个小课题,由教务处指导,教研组长督促落实。从细小的具体研究入手,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改实际确立一个教研课题,制订出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学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汇报、评价,学年进行一次优秀课题研究评选,为优秀者审报上一级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努力造就一支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教师队伍。

二、探索拓展校本研训途径, 丰富“普特融合”研训方式

1. 专业引领。邀请省市特教专家、教研员到校作专题报告、指导教学;学校购买“新课改教学理念讲座和教学纪实”光盘,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安排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后汇报学习收获,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引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同伴互助。为了构建大的“校本教研”体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我们与各普校及省内各特殊教育学校兄弟单位建立手拉手关系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与其教师进行座谈,在交流中达到智慧共生、资源共享。

3.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以其更快捷更方便的优势逐步替代交互式电子白板,我校将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班班通”,使教师通过自学、小组学与集体培训形式尝试应用,尝到乐趣,提升能力。

4. 康复设备应用与个别化教学整合。请专业技师培训教师操作泰亿格启音启智启聪及其他各类康复设备。通过开展康复训练公开课,提高教师康复设溆τ糜敫霰鸹教学整合能力。

三、立足课堂抓教学基本功,提高“普特融合”研训实效

1. 学校层面的师徒结对活动虽然结束,但个人层面的师徒感情一直在延续,为此,应保持联系,继续成长。

2. 每月一项基本功达标过关活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3. 与时俱进,随省级比赛模式变换而变换,参考省级优质课大赛模式,组织仿真的优质课比赛,落实人人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依据班级学情,短时间内了解学生,既考查了教师对教材准确处理的水平,又考查了教师对课堂的灵活掌控能力。

4. 从平时的常态课入手,自我反思,转变理念,促进个人成长。教研组内教师轮流开展公开课,集体备课磨课,课后综合评价,体现集体凝聚力的伟大力量。边开课边学习,不断成长。

5. 教学诊断。依据新课改精神和肃州区教育局关于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制订《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实行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跟踪听课、评课,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学校领导按照评价量化表打分,将此成绩纳入年度考核,进而促进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6. 业务培训与岗位自练相结合。依据学校教师实际精选学习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而异、分层推进,促进各类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5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把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聋人教学的课堂可以使的聋人更直观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创设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聋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机遇,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一技之长谋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

2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聋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体系,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探索实践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成为聋校教学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随着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聋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技术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较低,所以,这种对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无法正常的开展,这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平衡的情况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还相对落后,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还相对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内容为主体,没有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更新,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很难在聋校开展和实践,信息技术教育未能成为特殊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它覆盖教育的范围较窄,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对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还不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是单纯地认为聋生只要学好特殊教育规定的内容就好,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来说还相距甚远,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把做好聋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齐,导致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开展和推广。

3加强信息化教育在聋校开展的对策和思路

3.1国家应该加强特殊教育财力支持只有国家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才能使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发展。聋校可以利用资金购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基础教学设备,为信息化技术教育配备高效的硬件设施;学校还可以利用资金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样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师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网络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而且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培训和研讨,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让教师的教学课件和经验与资源都可以经过信息处理上传到网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便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础。学校应该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的标准,这样可以督促教师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3.3学校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内容,也要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可以为实现以后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将它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6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1.1特殊性体育教育是一种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教育活动,活动空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这使得特殊体育能够发挥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促进作用。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促进有特殊需要学生的身体康复,增强体质健康,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这个特殊的中介,使相对隔绝的学生个体逐渐融入到群体的体育活动学习过程中,在频繁接触中促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态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达成全纳教育的主旨要求。

1.2创造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有一定缺陷、活动受一定限制的特殊群体,而且不同的学生从残疾性质、残疾程度,到体质、能力、个性都各有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身体发展、心理康复、智力促进、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能够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地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体现了特教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创造性特点。

1.3社会性特殊教育是以适应学生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需求为导向,从一个人步入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取社会生活的需要,必须具备其融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生存、适应是特殊体育的本质特性,反映在体育课堂上,即是“社会的缩影”:在体育学习中,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互动交流、竞争合作,按照一定的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义务,进行社会角色学习。这一切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体育课堂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本身是否具备社会化的特质。换言之,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融合性体育教师,具备和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打交道的能力,与各界人士合作的能力,以使得体育能够发挥社会某种程度的融合作用,帮助残障人真正被社会接受和认识,融入正常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1.4融合性特殊体育被赋予比普通体育教育更复杂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其教学对象的多元性决定着特殊体育教学课堂的多重属性,这要求特教体育教师具备多种教学能力与手段,成为掌握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性体育教师:一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包括常规体育教学、特殊体育教学在内多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技能;二是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经常采用调节性手段,以适应不同群体(或个体)的需要;三是体育教师教学需应用更多相关学科知识,如教育学、体育学、锻炼学、测量学、心理学、社会学、病理学、损伤学、康复学、护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特殊体育的多重属性决定着全纳体育课堂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也体现出特教体育教师多重融合性的职业素质特点。

2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素质

结构及其主要成分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条件下,经过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身活动的历练,日积月累形成的基本稳定的内在品质。个体素质由多种心理品质所组成,是关于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之间和谐发展的综合结构。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特教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主要反映在其知识结构成分、能力结构成分和非认知因素成分上,各成分之间是互相影响、和谐发展的。

2.1特教体育教师的非认知因素成分非认知因素包括除知识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影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全部心理因素,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由教师的师德、教育理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发展意识构成。

2.1.1高尚的师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学习机械化、情绪多变的特点,这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教育对象不求回报的关怀和公正无私的教育关爱;对特殊教育工作倾注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具有严于律己、善于合作的行为表率;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职业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务动机,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验到的精神享受。高尚的师德是特教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

2.1.2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体育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特殊体育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教育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包括:全纳教育提出的“平等参与共享”,是特殊体育教育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对特殊群体的体育需求,“健康第一”仍然是特殊体育最重要的指导思想;特殊体育要以“康复健身”为基础,强化“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特殊体育活动融汇游戏性、竞赛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快乐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

2.1.3自我效能感通俗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效果的一种积极暗示和主观判断,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响体育教师的知觉、判断,继而影响体育教师的课堂行为。患有残疾的儿童,无论是智力水平还是身体活动能力,与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自我的认可,因此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个性,包括积极向上的工作动机,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尊重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耐心、成熟、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等人格特质。在面对社会的种种不理解、学生的多变性等内外部压力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做好自我调节。

2.1.4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保证教师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其内容主要构成要素为: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反思;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由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的环境和特殊的个体,因此很难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和与之相关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特教体育教师只有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身的经验体系,主动地将自己的认知系统知识、经验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成长为特殊教育的专业人才。

2.2特教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时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整体效应。它是以一定知识和技能作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体现出来。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的系统结构属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2.2.1创新能力特殊体育由于教育对象个别化差异的复杂性,应用知识、技能的综合性,成熟经验、案例的匮乏性,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说,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系到特殊体育能否发挥其应有价值和存在的必要,关系到特殊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特教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2.2.2学习能力随着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到特殊体育中,如融合体育、矫正体育、适应性体育、发展性体育、全脑型体育等,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特殊体育最新教学科研成果,洞悉改革发展的进程,系统反思自身的实践,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特殊体育教育改革步伐。

2.2.3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特教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特别强调从心理上如何帮助学生放下封闭心态,积极融入到全体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领悟特殊体育的教学规律,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探讨始于目标的多种方法;运用特别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指导策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具有全面领悟教材、正确示范、准确表达的能力;具有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以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的衔接统一。

2.2.4沟通协作能力特殊教育注重融合性教育,强调不同课程、不同形式教育的综合效果。体育教师更因其职业特点,沟通、交流与交往合作能力将左右其能否达到事业的理想境界。在特教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细致的了解学生的身体、思想与情感状况,与众多学生和谐共处,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课堂外,体育教师不但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合作,同时也需要与社会或专业机构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2.2.5组织管理能力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小到对学生个别化的组织管理,中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训练队与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大到与家长、社区合作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艺术。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随时掌握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变化,果断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体育教育活动中去,使群体活动的体育效益得到发挥。

2.2.6康复指导能力特殊体育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矫正体育,改善其身体、心理的障碍性残疾,促进身体姿态功能性缺陷和身体机能缺陷的康复。因此特教体育教师应具备诊断、评估有特殊需要学生身体障碍程度的能力,康复指导的能力,制定和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对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动作、行为、心理、情绪等问题进行辅导。

2.3特教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的能力与知识紧密联系,并以掌握知识为其形成的基础。特教体育教师的知识是在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特殊体育包含了教育学、体育学、特殊教育学、特殊体育学的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管理科学

2.3.1学科性知识特殊体育是一门对带有伤残和疾病的人进行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的学科。由于特殊人群具有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殊体育学是由许多学科融合而成的,因此特教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还要具备特殊心理学、特殊体育生理学以及体育康复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并体现出个人特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2.3.2条件性知识主要指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活动所应具备的特有知识,是教师将特殊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如教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以及特殊体育竞赛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有助于使教师帮助学生客观、全面、深入地掌握特殊体育学科的知识、技术、技能,达到使残疾儿童医疗疾患、康复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从运动中获得乐趣,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3.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驾驭课堂活动,解决所面临各种问题的知识,即体育教师关于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由于体育活动受诸如对象特征、条件状况、方法手段适用程度、内容的选择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研究所教授的每一堂课学生的表现,活动的成效,才能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特殊体育活动实践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2.3.4一般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作为一名特教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当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识,这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这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在越来越注重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追求体育文化价值的现代社会,特教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才能把握特殊体育的人文价值。

3结束语

第7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通过采取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农村短缺学科教师集中培训和重点学科远程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同时,引导和鼓励县(市、区)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主要项目

(一)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每年组织500名左右的农村骨干教师到高水平院校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带头人,促进教师教育改革。

培训对象为农村素质提高工程中已确定骨干教师培训对象的人员。

采取院校集中研修与优质学校跟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专家引领、课题研究、跟岗实践、参与体验、返岗实践等培训方式,促其专业化成长。

(二)农村短缺学科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

以农村教师为主,遴选一批中小学优秀学科教师到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进行10--15天短期集中培训,紧密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

程改革的需要,注重基础性培训,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培训对象为农村中小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

采用专家讲座、合作探究、观摩考察、参与体验、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优势,根据“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优质培训资源,分期分批开展大规模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同时发挥远程培训资源的辐射作用,让更多农村地区教师共享优质培训资源,促进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培训对象:全市农村中小学各主要学科教师。

采取混合学习方式,做到教师线上学习、线下集中研讨和在职实践相结合;培训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要根据农村教师需要,整合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做好远程培训教学、线上辅导等工作。网络培训平台要建立学员在线学习数据统计与监控系统,加强过程管理。

(四)学前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以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整合利用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实行灵活多样的学习制度,创设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学研一体的个性化学习环境,积极构建幼儿教师、园长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长效学习机制,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视野开阔,能起到骨干、示范、带动作用,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幼儿园师资队伍,从而推动我市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1.培训对象:主要为全市幼儿园园长及教师。

2.培训方式: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坚持以“新观念、新课程、新教师”为重点,结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际,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以观念更新、能力提升为任务,全面提高幼儿教师、园长整体素质。

(五)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

1.培训目标:了解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训练方法,提高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特殊需要的人培养成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人。

2.培养对象:全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3.培训内容:特殊教育形势与理论、师德与修养、课程与教学、热点问题及处理等。

(六)农村中小学送教下乡项目。

每年4月和10月,分期分批组织全市特级名师、优秀名师、名师及骨干教师等优秀专家团队对县(市、含伊滨区)农村学校组织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送培下乡”活动,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送教课程及方式根据各地需求来确定。同时,市财政局、教育局从专项培训资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送教下乡保障。

1.培训对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科教师。

2.培训方式:通过现场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建立骨干教师支持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要建立“市培计划”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管理本地区项目实施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要建立责任制,保证专职人员有精力、有能力、有动力抓好培训项目的落实,确保本地区培训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第8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

REN Hai-peng, DENG Chun-hong,SUN Yu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a variety of new educational models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has opened a new chapter for the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conten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way of applying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modern educational field.

Key words: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odern education; distance educat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魍车慕逃?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单一的纸质教材、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以及精工细作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此形势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已经势在必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实践证明,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适应大容量快节奏的现代教育需求[1]。因而,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对虚拟现实技术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广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

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及特征

虚拟现实技术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感知的三维空间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学习者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相互感知和交流,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以强化人机交互功能为目标的技术,整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的优势,可以让学习者沉浸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体验、实现情境学习[2-3]。具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有三大突出特征:1)交互性,可以实现与自然技能十分接近的交互;2)沉浸感,可以使学习者完全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中;3)想象性,可以使现实世界中许多不存在或不易被察觉到的情景变得具体化。

2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优势及作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及作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都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这种革新能够有效作用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要求[4]。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优势及作用是不会“自我发挥”的,需要教师不断充实自我,积极接受虚拟现实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拓展教学内容,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2.1发展教学理念

我国现有的教育理念与国际上先进的教学理念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我国教学理念的发展,实现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接轨。这无论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而言,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5]。从教师的角度讲,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是十分强大的。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彻底打破传统的“三中心”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减弱了。相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学习虚拟现实技术的操作与应用,还要扮演讲解者、引导者、组织者多重角色。虚拟现实技术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出的要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等并无本质区别[6][7]。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发展教学理念,逐步与世界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

2.2改进教学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手段,形式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我国传统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有利契机。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充分实现人机交互,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同时,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竞赛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方式等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激发学生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实现教学手段的新突破。

2.3拓展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教育机构设定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有限的。比如,教材内容以文字形式为主,很多东西难以表达出来。又比如,实验教学中,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实验成本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考虑,仅设定了一小部分安全系数高、易操作、实验成本低的实验项目。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还很容易造成知识点断裂的问题,影响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入性。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想象性的特征,可以把课本无法表达的教学内容通过夸张的形式变得具体化。另外,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实验设备都是虚拟的,而且可以重复利用,不用考虑成本的问题。总之,在虚拟现实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把许多教材中难以表达或实验中难以操作的教学内容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实现教学内容全面化、多元化,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丰富、更完善的教学资源。

3 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3.1自主探索学习

传统的学习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知识传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在线教育,但是这种在线教育的人机交互性比较差,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加强人机交互,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学习和研究探索中。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步入职场的人,或是接受特殊教育的残障人士,只要有学习需求和动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探索学习。而且,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在网络平台的学习体验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学习者可以跟着自己的学习思路和学习进度自主选择教学内容、会话情境,大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2模拟实验学习

现实的实验中有一些高成本或高危性的实验是很难操作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实际生活中许多不便操作或不易操作的实验演示出来,让一些深奥晦涩的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在“逼真”的学习场景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化学实验中一些容易引发爆炸、燃烧等现象的实验,在学校实验室是不具备操作条件的,通过模拟实验学习可以让学生“亲自见证”这些高危实验过程及现象。又比如,地理中的地壳运用,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地壳运动的原理的,在模式实验室中可以把整个地壳运动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对地壳运动现象的观察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的本质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实验内容比较复杂,需要长时间观察和记录的实验,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精剪”出来,不仅让学习者直观地看到了整个实验变化过程,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效果。目前,虚拟实验室在物理化等理科教育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其在文科领域中的应用还很少,有待相关领域研究者继续发掘虚拟现实技术的潜力,加大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虚拟军事训练场,其与虚拟实验室的功能大同小异,通过构建真实的对抗训练环境,对学习者进行军事训练。

3.2远程开放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师面授的教学模式,受教育者通过卫星电视直播或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也可以下载教学资料自学。经过长时间探索,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已经颇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整体上种类繁多、形?B各异、互不兼容。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远程开放教育机构致力于“云计算”整合技术的研究,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网络技术,优化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结构。笔者认为,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研究中应加大对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网络服务器的数量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开发新的服务器造价过高,开发起来并不容易。面对人们对计算机资源高计算水平的迫切需求,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的合作来代替开发高端服务器的独立计算能力的想法产生,这就是最初的“云计算”理念。云计算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把数量庞大的中端、甚至低端的计算机资源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资源服务平台。用户不用考虑资源服务平台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只需要访问客户端就能获取相应的资源服务。而且可以按使用费用随时获取,灵活性强、成本低廉。但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只能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并不能改变教学资源的形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形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感知虚拟世界中的一切,从而完全沉浸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强化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第9篇:特殊教育教学理念范文

关键词:特教教育;美术教师;师资队伍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美术教育是特殊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对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就强调:“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不断繁荣发展,残疾人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1]但是安徽省特殊美术教育的发展相较于其他文化学科却举步维艰,发展有着很多阻力。而目前我省特教美术教育最突出的是特殊教育师资状况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于安徽省师资队伍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能够为我省特教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本调查选择安徽省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为调查对象。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进行,考虑到城乡差异、学校规模、教职工学历和职称等因素,本次调查研究运用了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芜湖、合肥、宣城、马鞍山成等地城乡20名特教美术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分别代表了全省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对所有调查材料进行严格的整理、校验和统计处理。

(2)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主要就特教美术教师的学历、年龄、教学、科研、职后教育状况几方面为切入点编制了调查问卷。为了保证调查有效性,首先在芜湖聋哑学校进行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参考一线教师和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具有针对性的问卷。2)访谈法。本调查拟定了访谈提纲调查过程中,通过走访、电话、网上对话等形式,与相关专家及教师进行交流。

2 安徽省特教美术教师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1)年龄结构。下面我们就依次来了解下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专业、工作量、职后培训等基本情况。(2)学历结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保障教学的关键,是反映教师文化水平和技能的主要指标。学历更反映出教师的基本素养,发展潜能。一般来说,学历越高,教师的知识面越宽,对于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从表2显示,我们调查的特教美术教师当中,本科学历成为特级美术教师的主流梯队。随着继续教育理念的影响,工作后以函授或自考的学习方式提高学历。学历较低的多数为我省偏远地区、年龄层次偏大的教师。一方面,由于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吸引高学历美术教师的外部和内部有利条了少数几位美术教师毕业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美术专业外,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中大部分专职的美术教师都是普通师范毕业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特殊教育的学习,都是等到工作中才开始接触特教基本技能。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虽然看到有开设美术课程,但由于受到课时限制,学到的都只是些皮毛,在承担实际美术课程的教学时,显示出较大的局限。这些都说明对于美术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工作量。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安徽省特殊教育美术教师每人每周上课不少于8节课。访谈中也了解到很多教师每学期授课班级也很多。由于特殊儿童个体差异大,虽然采用10~20人的小班教学,但需要个别教学,这样看来教师的工作量还是相当繁重的。同时,很多年轻老师还要兼任班主任行政等工作。

(5)职后培训。调查显示:安徽省参加特殊音乐教育培训的教师非常少,关于特教理论知识培训明显多于专业,同时很多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并没有针对一线特教美术教师展开。长此以往致使音乐教师教育理念跟不上、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几年不变。通过访谈了解到,学校内部组织的培训,参加培训的个体、校级差异都很大。其实教师们都非常想继续学习,从而及时充实自己的知识,更新教学理念,但各校美术学科书籍、资料较少。

表5 安徽省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职后教育情况

(6)科研方面。美术对于特殊儿童的自我表达、心智成长、交流沟通和感知感觉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近几年“美术治疗”的兴起。因此,在调查问卷中提及了最前沿的“美术治疗”方面的问题,想了解教师们对于学科知识更新情况。其从调查中可以发现,随着国内外“美术治疗”的兴起,安徽省的美术教师对其已经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了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科学的发展,遗憾的是,不懂得如何将美术治疗用于实际的教学。另外,从调查明显感觉到他们课余时间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师们获取的信息量非常贫乏,不积极从其他渠道获取新信息,新理念,只盯着教材,科研开展率不高。

3 安徽省特教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资力量薄弱,特教美术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目前,全国设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华东师大、北师大、华中、华南师大、西南师大等10多所院校,目前,安徽省具有特教师资培养资质的仅有肥西师范学校一所学校,学历为大专。面对日益增长的特教美术教师需求,没有一所高校设立特殊师范本科专业,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安徽省省特殊教育的发展。另外,我省特教美术教师发展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同时具备专业美术专业技能和特殊教育技能于一身的综合型、复合型教师。特教美术师资总量不足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2)职后教育培养缺失严重。从学校毕业进入特教工作岗位,现在的教育模式往往只关注了职前教育,却忽略了特教美术教师各个阶段职业发展的不同要求。长此以往,缺乏连续培养模式以及对于职业途径的引导,将导致特教美术教师们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缺乏创新能力、只顾教学忽略科研。教师们处于被动地位,不愿意积极去获取相关专业信息,常年只按照自己熟悉的套路去教授课程。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省长期的特教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的弊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教师专业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培养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造成了美术师资队伍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省特殊美术教育的教育质量。

4 安徽省特教美术教师师资培训模式的基本设想

鉴于现状,笔者认为对于特教美术师资的培养,应结合我省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全新的模式。针对美术学科特殊性,建立U(大学)-G(政府)-S(特教学校)联合培养模式(下文简称“U-G-S”模式)的构想。该模式提倡以大学尤其是高师为主体,整合安徽省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特教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建立完善沟通与衔接平台。根据我省不同阶段特殊美术教师的需求,逐步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一体化”、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立体式培养模式,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美术教育。该模式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成为主导力量,从职前到职后,全程参与特教美术教师的培养协作中来,逐步引导我省培养特教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的转型。

在“U-G-S”模式的中,提出让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参与特教美术教师的培养协作中来,完善相关的配套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建立安徽省特教美术教育交流平台,从省里到地方成立支持中心,配备专门的机构协调人员,从事培训、心理疏导等。有利于加快特教学校、社会、教育部分沟通上的畅通,更好地为特殊儿童服务。另外,该模式强调应结合地域、专业特色,整合资源建立个性化方式,建立特殊教育专业的网络教育和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校内培训体系。美术教师学习培训机会本身就很少,每个特教学校配备的美术教师也是有限的,教研交流活动也较难开展。因此,应根据美术专业实际特点和需求多创造培训途径。例如,举办展览进行交流;鼓励特教美术教师去一些美术学院学习进修;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关系,邀请优秀美术教师来校讲座,交流美术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去参观一些艺术展览,开阔视野。

5 总结

美术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需要政府、学校、音乐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重视和加强特殊学校美术教师的培训和继续学习方面的工作,创造各种条件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