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学教案

第1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一.学生背景

2017年九月,我担任一年级四班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开学报到第一天,孩子们由家长陪同坐在教室里开会。坐到最前面的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和其他孩子相比,她显得格外瘦小,我站在讲台上讲话,其他孩子有认真听的,有做小动作的,而她藏在爸爸背后,时不时露出小脑袋看看我,眼神怯怯的。会后,等其他家长都离开后,她爸爸留下来给我讲这个小女孩的基本情况。彼时,我知道她叫石芳,右手患有先天性海绵状血管瘤。三级残疾。我撩开石芳的衣袖,一只丑陋而怪异的手臂裸露在我眼前,触目惊心。可能我的动作粗鲁了点,孩子赶紧缩回手臂,躲在了爸爸身后,我有些愧疚,更多的是心疼。从此,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与这个胆小怯弱的残疾儿童结下了不解之缘。

案例一:用爱接纳你的不足

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开始了,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家伙,下课追逐打闹,上课叽叽喳喳,每时每刻都兴奋得很,唯有石芳,那个最弱小的身影,总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依然是胆怯的眼神,落寞的深情。一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接受过学前教育,所以教学并不费劲,孩子们高高举着手,想要得到回答问题的资格,我想要偏爱一下沉默的石芳,把她叫了起来,她不说话,其他孩子起哄地催促着,她哭了,抽抽哒哒的,也不敢大声哭,我赶紧让她坐下。下课后,我走到她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她的头,问她为什么哭?为什么不回答问题?她不说话,还是沉默。给她父母打电话,了解到石芳一直在接受治疗,没有上过幼儿园,她没接受过任何学前教育。此后,只要有时间,我就把她叫到办公室,教她认字,和她一起朗读,刚开始她声音特别小,我没有强迫她大声,只要她张嘴读就可以了。我还找了班里一个开朗活泼的女生,利用课间教她认字,带着她读,同时也和她父母沟通,加强家庭的辅导。无论是班里女生,还是她父母,我都要求他们要耐心、温柔,切不可急躁,发脾气,她太柔弱了,我真是怕吓着她。就这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朗读的声音越来越大了,甚至在全班齐读当中,我都能听到她的声音了,是啊,此时的她学会了,所以勇于表现了。书写教学是个棘手的事,石芳右手残疾,能用的只有左手。课堂上,其他同学用右手写字时,她茫然的看着我,不知所措。我从手机上下载了左手写字的视频给她看,并且告诉她现在很多人都在用左手写字,无论哪只手,只要认真写,熟练了都能写出漂亮的字。当她用左手写出第一个我认为特别漂亮的字时,我高高举起,对全班同学说:“看,石芳用左手都能把字写得这么漂亮,真是了不起啊!”孩子们发出了惊呼声,在我的带动下,响起了掌声。那一刻,我真真切切的看到石芳笑了,微微的笑,又羞涩地低头,她能读了,也会写了,我很开心,很欣慰,我用爱心、耐心鼓励着一个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启了学习的大门。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在爱的鼓励下,消除他们自卑的心理,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活力。

案例二:用爱驱赶你的恐惧

十月中旬,学校进行体检,孩子们排好队,瘦小的石芳站在第一排,我拉着她的手,带着队伍来到体检的教室,一进门满屋子穿白大褂的医生,石芳“哇”的一声就哭,扭头就跑。我顾不得其他,赶紧追了出去,她哭得很凶,我怎么问都不说话,我苦口讲了许多体检的重要性,她怎么也不回去,哭个不停,浑身颤抖。无奈,我把家长叫了过来,面对我的疑惑,她妈妈泣不成声,开始给我讲孩子治疗的事情。石芳从七个月大开始接受治疗,第一次手术因为医疗事故差点要了孩子的命,手术中失血过多,医院供血不够,孩子奄奄一息,所有人都以为她命绝于此了。那时她只有七个月,真的是老天眷顾着,命不该绝,她居然奇迹般的苏醒了。这次手术后,父母将她转在北京治疗,几年下来,她经历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手术,期间的痛苦,无法形容,所以,懂事后,她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害怕,逃跑。听着她妈妈的讲述,我不禁感叹:这是一个怎样可怜的孩子啊,小小年纪经历了常人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稚嫩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恐惧与伤痛。我走到她的身边,把她抱了起来,她真的是太瘦小了,没有一丝沉重感。等她情绪平缓的时候,我轻轻地问她:“芳芳怕打针,怕疼,是吗?”她点点头,又开始抽泣地哭。“那咱们不打针,只要是让你疼的项目都不做,老师保护你好不好?”我用极轻极柔的语气说道。她看着我,又看看妈妈,不说话。“你相信老师吗?我保证不让他们给你打针,好吗?”我温柔地看着她,耐心地等待着她的回应,片刻之后,她终于点点头。我抱着她去做了体检,此后每年的体检我都拉着她的手,陪着她完成,她很配合,再没有逃跑哭闹过。爱,让她变得勇敢。

特殊儿童往往缺失安全感,给予爱,能让他们建立安全感。

案例三:用爱激励你的自信

石芳的脸上慢慢有了笑容,她不再害怕我,但是我能感觉她还是很自卑。我必须让她自信起来,先从学习成绩开始,让她获得成就感。石芳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她听课特别专心,书写非常认真,每天的作业都完成得很好。课堂上,我确定她读得很熟练的时候会把她叫起来朗读,夸她的声音美妙,读得流利;在她书写特别漂亮的时候,展示她的字,夸她用左手写的字美观整洁。总之,只要有机会,我都要找个理由为她喝彩。好的事情总是会良性循环,有几次我居然看见她高高地举起了左手,这真是一个惊喜的进步啊。期末考试的时候,她语文居然考了96分,这对于一个学前教育为零、自卑怯弱的残疾孩子,已经是莫大的肯定了。阳光灿烂的一天,我搂着她。“芳芳,下学期学校合唱团招新学员,我觉得你的声音特别好听,你愿意参加吗?”她愣愣的看着我,我微笑着对她点点头,然后我就看到她雀跃地跳了起来。“我愿意,老师,我喜欢唱歌,我愿意参加。”我终于从她脸上看到了自信的笑容。爱,让她自信地挺起胸脯说:“我能行!”

特殊的孩子,要在平常的日子里,平凡的小事中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将“光点”变成“光芒”。

案例四:用爱为你寻找伙伴

夏天到了,孩子们换上了学校定做的夏季校服,石芳的夏季校服与别人有些不同,妈妈为了遮掩她右手臂的尴尬,给她接了一截袖子,有好事者拿这个做文章,嘲笑她。有一天,趁石芳请病假的时候,我在全班开了一次班会,我表扬了石芳的成绩,并且对全班同学说了她的大致情况,告诉同学们,我们应该用爱去关心和帮助她。孩子们都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在我言辞恳切地教育下,全班同学都对石芳特别好,和她做朋友,陪她一起玩儿,连班里最调皮的孩子都会帮助她。石芳在班里也活跃起来,我经常看到她和小伙伴们追逐玩乐的身影,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功感,我用爱让她融入了这个集体。

特殊的孩子,更需要同龄伙伴的认可和接纳,如此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2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前两天,你们学校的“小画家”——*同学给我写了一封信,并寄来了他的绘画作品。在信中,他讲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理想,也谈到了学画的经过。*同学身残志坚,他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毅力,深深地感动了我,我随即给他写了回信。(*同学以及你们的校领导邀请我们到学校来参加“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我和*省长愉快地答应了。)*同学的事迹充分说明,身体残疾的孩子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之火”,通过奋发进取、努力奋斗,同样可以取得成功。我们坚信,只要大家始终保持乐观的、积极的、健康的精神状态,笑对人生、自强自立,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之材、栋梁之材!

一个儿童成长起来不容易,一个残疾孩子要成长起来更不容易。不仅自身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而且需要学校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在特殊的岗位上浇灌祖国的花朵,哺育孩子们的成长,工作非常辛苦,责任十分重大。正是由于你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关爱,给了孩子们挑战命运、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细心呵护、精心培养残疾儿童,让他们在充满温暖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幸福地生活,不断增强参与和适应社会生活的本领。

让残疾儿童拥有一个健康、活泼、幸福的童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积极营造爱残、护残、帮残、扶残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舆论,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积极为残疾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做好事、做实事,努力形成人人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儿童的良好风尚。社会各界对孩子们多一份关爱,孩子们就会多一份信心。

第3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论文关键词:《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 德育实践 网络道德教育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而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4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微课 ;特殊教育 ;视频 ;无障碍

微课是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将不同的知识模块录制成 5-10 分钟教学视频。

一、特教课堂引入微课的重要意义

1. 微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微课是将常规课的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单一的知识片段,并制作成相应的视频教程,以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其次,在教学形式上,微课将常规课由不可逆的线性教与学的模式向可反复的环形教与学的模式转换。对教师而言,微课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除了掌握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外,更重要是提高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学生而言,微课能促进其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通过观看视频教程,来补差补缺。

2. 微课是实现无障碍教学的需要

微课在无障碍教学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用其自身优势为无障碍教学带来了新契机。首先,视频教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直观化,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次,视频教程可以配以字幕,帮助听障学生了解老师所表达的内容,进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最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视频教程,以达到补差补缺的目的。因此,微课在特教课堂的应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微课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需要

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特教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各个知识要点的掌握不一致,常规课的授课不能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微课往往将系统知识模块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选择不同的模块进行学习。这样既能查差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的便携性有利于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将微课视频存储在个人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上,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

二、微课开发设计

1. 微课设计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出教学大纲的主要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以学生实际依据。微课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出教学目标的控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知识要点,实现教学目标的控制。

(2)便携适用原则。微课的典型特点就是短小精悍,从“微”处着手,放眼整个知识体系,力求实用。因此在微课设计时,要把握住“微”的特点。微课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 5-8 分钟,视频格式一般常用的格式(如 wav、avi、mp4、3gp 等),文件大小控制在 20MB 左右,不可太大。以方便学生存储和播放。

(3)教学评价原则。反馈与评价在教育传播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它可以产生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对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效果和产生的作用深刻理解,第一时间筛选出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对其做出相对应的评价,进而改进原有的教学方式。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中进行知识反馈是微课教学的主要方式。

2. 微课设计流程

微课设计包括教案设计、素材搜集、工具准备、视频录制、课件设计等环节。下面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三章第三节“表格处理”为例来谈谈微课的设计流程。

第一,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依据教案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环节,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微课设计中教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微课视频的设计也是依据教案设计而进行的,比如视频模块的划分是依据教案设计中所设计的知识系统进行划分的。

第二,素材搜集。依据教案设计内容,采取多种渠道搜集相关素材,如图片、辅助动画、语音等信息。同时,将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处理,分类存放,以便后续使用。

第三,工具准备。在视频教程录制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如微课制作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DV 机或摄像机、照相机、话筒或耳麦等。

第四,视频录制。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即借助 DV 等拍摄设备录制 ;录屏式,即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对着电脑讲授的内容。前者主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录制,然后通过相应处理软件,依据知识模块进行视频截取,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微课视频。后者主要是对知识模块直接进行录制,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且直接形成相对独立微课视频。

第五,课件制作。课件是微课的承载体,也是微课的表现手段。教师应根据选题的内容,将课件的内容利用相应软件设计并制作得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动画设计要恰如其分,不能过度夸张、复杂,在说明问题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这样才能突出讲课的内容,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才会深刻。

第六,修改完善。在微课整体设计完成后,设计者要反复推敲演练,进行修改。修改过程,是对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的过程。修改可以使微课变得更具有实用性。

第七,反馈评价。当授课结束后,微课实施者(教师)和微课接受者(学生)要依据上述所讲的微课设计原则中的教学评价原则进行总结、评价,然后将意见进行汇总反馈。教师再依据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以达到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目的。

微课的出现对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则它开辟了特殊教育无障碍教学的新途径,满足了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二则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反思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它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 年第 4 期。

[2]关中客 :《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年第 7 期。

第5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一、特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主要包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

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包含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特殊教育康复理论、特教学校学科性知识、学科信念和学科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特殊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残疾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特殊教育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能包含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反思创新能力、职业特殊能力。专业情意包括对特教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二、微课的概念及其应用

微课是近年来由国外微课程传入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类型。在教育部组织的第一届微课大赛参评项目及相关要求中,对微课的概述如下:

微课的概念:“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的类型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它类型。

三、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的开发,首先能够促进特校教师明确课程目标,全面把握教材、分析教材,促进特教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其次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提高特教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特殊教育基本功;通过对微课课程资源开发,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反思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开发与利用,从而加强对特殊教育事业事业的理解和对工作的向心力。

1.规划内容,合理选题

微课选题是微课的核心。微课主题的选择首先要确定学科知识点,做好内容的整体规划;然后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或某个教学过程进行选择。可以是学科知识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也可是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过程,可以是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也可是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在明确教学内容后,教师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设计巧妙的活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对教学的环节、过程、具体内容、教学语言、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快速引入课题,内容讲授线索清晰,合理安排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和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3.实施课堂教学,制作微课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课按照设计进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主要呈现形式,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策略常常内隐于教育实践情境过程中。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展示其教学技能,同时也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即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化、精细化。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要求教师具备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 以视频为载体记录、再现和诠释真实的课堂。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并使用相关的现代教育设备与技术进行录制、编辑和处理。

4.拓展其他教学资源

微课是一个有机组成体, 不仅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还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反思、专家点评、学生反馈以及课堂练习等教学资源,丰富了微课的内容。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保证资源使用的方便性。

四、微课对特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微课不仅是特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它无论是对残疾学生的学习还是特校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互动改进与提高

微课以它的资源多样、情景真实吸引残疾学生,以它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是内容变得更加精简,以短小精悍更加符合残疾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能够促进残疾学生的学习,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疾学生的人数的减少,多重残疾更多的体现在他们身上。特校教师要求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因材施教,加强残疾学生的个别化教学。

2.利用微课,提高特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通过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不断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在微课的使用和更新过程中,不断提高特校师生信息素养,从而逐渐“微课”资源从量的累积到质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在广泛共享微课资源的同时,通过开展对资源的讨论、评价等活动,借助师生的群体智慧促进资源内容的不断更新丰富,从而使资源达到新的扩展和提升。

3.基于教师教研,促建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微课为教师提供真实而不加修饰的课堂教学和超媒体环境,为研究课堂教学、激发教师自主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微课是由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在我国尚属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特殊教育领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更是尚未见正式的研究。作为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我们要密切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向,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注重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特殊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22期

[2]吴安燕、陈继良、张弘毅.《微课理念下的教师教育技能实训方案研究》.《软件导刊》,2013年6月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04期

第6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特教学校;医教结合;康复体系;课堂教学

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集聋哑、智障教育为一体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近年来,学校从严管理,积极创建具有依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将医疗康复手段与教育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在尊重个体差异、个体需求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缺陷补偿,努力为残疾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基!作为教师,我简单介绍学校的做法及个人的粗浅体会。

一、明确医教结合理念,构建综合康复体系

我们从满足特殊学生“缺陷补偿、自理与自立,最终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的特殊需要出发,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贯彻“医教结合”理念,明确“医教结合”是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构建综合康复体系。通过专家引领,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医疗与教育各自的优势,帮助残障学生融入社会!

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残疾的类型,根据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等情况,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新成果,增强残疾孩子缺陷补偿的效果,使他们在获得文化知识的同时,身体的残疾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医疗康复。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教师康复水平

1.加强硬件条件建设

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占地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学校分教学区及康复训练区、运动游戏区几部分,为每个学生成长创造了条件。

2.在培训中提升认识

学校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特教专业培训。我们先后参加了北京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技术骨干培训;智障、孤独症康复骨干教师培训;赴上海学习听觉功能评估、训练;呼吸、发声、共鸣功能评估、训练以及促进治疗法、黑龙江省组织的“医教结合、康复训练”培训。通过培训,我们的康复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把学到的理论与技术运用到现实的教学与康复训练中,使学生受益匪浅。

3.在研修中提高业务水平

学校利用每周四下午,开展以“医教结合”为主题的“团队研修活动”,每次教研都会有一个主备教师,团队成员帮助研究教材设计教案,然后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后,教师会结合课例中“教”的成效与“医”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点评,从而理清“医中有教、教里融医,医为教用、教需辅医,医教结合、科学发展”的医教结合思路。通过研讨使教师深化“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理念,找准医疗手段和教育方法的结合点,用医教结合的新技术、新方法有效提高依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深化课程改革,将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1.集体康复课和个别化康复有机整合

我校首先确立从低年级进行教学尝试。教师根据班级内学生障碍程度进行康复目标整合,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入医学康复知识,确保教育与康复手段的有效结合。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低年级拼音、字词教学中,将口部运动与构音训练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提高构音清晰度,词与词组教学与言语促进治疗(呼吸、发声、共鸣)相结合,提高沟通能力。对于在集体教学中难以完成康复目标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康复训练及家庭康复指导,也就真正做到了家校一体的康复模式,实现了“医与教”的有机整合。

2.关于医教结合游戏活动的开展

游戏活动是一个在学校课堂中开展医教结合的很好载体。运动游戏的作用不仅能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认知、语言、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能力,有利于不良行为与情绪的矫治,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其中一类是以发展粗大运动能力为主的游戏项目。比如,《赶猪》这个游戏的特点是可以进行走、跑、持物等动作的训练,发展学生四肢的力量和协调能力。还有一类是以发展精细动作为主的游戏项目。如,使用粗杆绘画笔锻炼手指肌力,还可以让手指肌肉能力弱的学生按塑料泡,训练手指肌力。在数学课上教师在比较轻重这一环节中,准备不同颜色的珠子和两个表示轻重标识的小瓶,通过往小瓶里分各种颜色的珠子,学生进行食指和拇指的对指练习,使学生既完成了学习任务,又进行了康复训练。

第7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的 成绩令人瞩目,相比之下,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 改革与发展研究缺乏关注。在我国定期举行具有 较大影响的体育科学大会,全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 会,基本上没有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成果,更 少见国家、省、市举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研究活动。 显而易见,我国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科学理论与实 践的研究尚未重视。总的讲是科研意识差,学术氛 围不浓,科研成果较少,其结果是学校体育教育改 革的信息不畅、步伐迟缓、观念落后。严重影响了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改革与整体发展。正是基于此 目的,我们提出: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与 发展对策研究”的课题,借此推进我国特殊教育学 校体育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为国家、教 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展对策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对北京、上海、江苏、山东、云南、辽宁、 山西等12个省市的近百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抽样 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根据我国东西南北中省市政 治、文化、教育、经济态势发放进行,基本涵盖省、 市、县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调查对象是校长、教 务主任、体育教师和学生等。发放问卷120份,3月 后共收回问卷105份,问卷收回率87. 5%。最后确 定有效问卷102份。确保了问卷对特殊教育学校体 育调查的全面性、整体性、科学性等。从而获得我 国省、市、县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课外 体育活动、体育师资队伍、体育设施条件等方面的 第一手资料。鉴于有关本课题的国内、外文献不 多,在分析研究中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搜集、查阅 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有关的政策法规,作为本课题 研究的理论依据。又在广泛征求了国内对学校体 育问题有专门研究的15位资深专家意见的基础上, 实地观察了北京、山东、上海、南京等12所具有代表 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工作,并与学校有关领 导、体育教师、学生进行座谈,全方位了解特殊教育 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事 实依据。并运用了 spss11.0统计软件,对问卷相关 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确保数据的真实度和 可信度。通过分析、论证提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 育现状与改革发展对策。

2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现状分析与评述

  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新 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除普通学校 的随班就读和附设的特殊教育班外,全国县市以上 基本都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许多省高校成立了特殊 教育学院和特殊教育体育专业。符合我国国情的 特殊教育从早期教育到高等教育的体系基本形成,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特殊教 育学校的体育却令人担忧,且有相对滞后现象,将 影响着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2.1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概况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规定:特殊教育学 校应按照国家制定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教学 大纲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对执行体育教学 《大纲》、教材和体育教学课调查,见表1所示:

  表1结果说明,多数特殊教育学校重视体育教 学工作,80%以上的学校开设体育课程,教师能做到 备课、写教案。对体育教学总的感觉是:教学目标 较明确,组织教学较好,运动负荷适中,学生练习积 极性高涨,教学效果良好。但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认 为,教育部1990年颁布的《大纲》、教材己不适应现 代教学的需要,其结构体系欠合理,课程内容单调, 竞技体育内容主线明显,不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 点,缺乏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与普通中小学校《体育 (与健康)课程标准》比较严重滞后,必须对特殊体 育课程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要把体育课程的 改革作为特殊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推动 整个特殊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调查说明,80%的特殊学校坚持早操、课间操活 动;70%的学校坚持每周2次课外体育活动;65%的 学校有运动代表队2— 3个,多数学生非常愿意参加 训练和比赛,但苦于场地小,器材少,与外界学校比 赛少。每年学校仅仅召开一次小型田径运动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不景气,制约着特殊 教育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

2.2体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影响特殊体育教育的 质量和水平

  体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通 过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类型、学历、职称 情况调查,见表2所示:

  上述调查说明,特殊体育教师的专职与兼职; 专业与非专业教师的比例、学历、职称的层次都有 待于改变与提高,否则,今后将影响整个体育教学 的质量和水平。另说明90%的特殊体育教师愿意接受继续教育,并认为很有必要。但在实际中,绝 大部分体育教师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和进修。此 外,我们还对我国12省市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 工作态度进行了调查,见表3所示:

  上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工作态度调查结 果告诉我们,特殊体育教师多数并不认为所从事的 职业低人一等,他们非常热爱本职工作,总的感觉 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歌可泣。 另在调查中得知:我国特殊学校体育教师出现短缺 现象且质量不高。因为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近 2000所,今后要有大量的残疾儿童入学接受九年义 务教育,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特殊体育教 师,加强特殊体育教师的培养、进修将成为发展特 殊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我们国家为鼓励教师从 事特殊教育事业,将特教津贴提高20%并且多数 省市规定从事特教工作20年以上的退休时保留特 殊津贴的政策,并规定在评职称、评优中倾斜照顾。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对稳定、发展我国特殊体育师资 队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3体育设施差、经费匮乏,制约着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的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是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物 质条件。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 设标准》和场地器材配备要求进行调查。我们所调 查的省、市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有400米标准田径场 的寥寥无几,非标准田径场占61%;有一般性活动 场地的学校占37%有篮、排球场的学校占76.5% 有单、双杠的学校占75%有律动教室(健身房)的 学校占47. 8%;有康复训练室的学校占25%;有乒 乓球台的学校(含室内)占78%。90%以上学校有 体育器材室,但室内狭小,器材数量品种单一,只有 少量的几块体操垫子、铅球、拔河绳、跳绳而己。部 分学校体育器材仅能够满足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部分学校严重匮乏),特别是可供残疾学生康复运 动的器材更少,使有些体育活动根本无法开展。据 统计特殊学校体育经费每年的投入从500元一7000 元不等,根本无力购买大型体育活动器材和建造体 育场馆等。体育场地设施、经费严重不足,给特殊 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困难和障碍。

3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与发展 对策研究

  3.1深化特殊教育改革,建立特殊体育教育课 程新体系

  特殊体育教育课程建设是我国特殊体育教育 改革的重要问题,要把“学校教育要贯彻' 健康第 一’的指导思想”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理念,在新的观念和教学理念。打破传统《大纲》、教材、体育课 程结构的体系和内容,要从残疾学生的主体需要出 发,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个体差异,确立残疾学 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育课 程内容的选择避免“常人化”、“成人化”模式,要开 发符合不同年龄阶段残疾儿童特点的课程资源,充 分发挥体育教育在身心补偿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并与残疾儿童的职业训练有机结合,制定编写一套 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新体系,加快我国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步伐。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改 革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是我国特殊 教育学校体育发展与进步的关键。要重视特殊体 育教师的培养和进修工作,让其尽快接受新的教育 理念,更新体育教育知识,适应现代特殊体育教育 发展的需要。特提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教 育体育师资的培养体制与模式:一是在普通高师院 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培养特殊体育师资;二是在高等 体育大学、学院设立特殊教育体育专业培养特殊体 育师资;三是在省市教育学院体育专业中通过继续 教育的方式培养特殊体育师资。通过上述几种特 殊体育师资的培养体制和模式,为我国特殊教育事 业发展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良、高素质、复合 型的特殊体育师资队伍。

3.3增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快特殊教育学校 体育的发展步伐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经费匮乏是制约学校 体育发展的瓶颈,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特殊 教育学校应多方面筹措办学经费,加大学校体育设 施经费投入,逐步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条件,有计划 地建造体育设施场馆和购买器材。要加强对符合 残疾学生运动规律的体育活动项目和康复活动器 材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确保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 的整体发展。

3.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要成为残疾人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基地

  残疾人体育事业是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 发展而发展的。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努力发现和培 养优秀残疾运动员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要加强残 疾学生的竞赛训练工作,各省、市要定期开展残疾 儿童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使特殊教育学校成为“特 奥会”和“残奥会”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第8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 内涵建设 特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65-02

精品课程建设作为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践条件、一流教学资源的有特色的示范课程。[1]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明确指出:“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从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的分值来看,“课程特色”所占分值最高,表明课程特色是精品课程的灵魂。[2] 由此可以看出,精品课程内涵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创新、打造自己的特色。只有形成独特而鲜明特色的课程,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名牌课程”、“示范课程”。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的《学前儿童游戏》课程,2004年开设,从2006年的校级精品课程、到2008年的省级精品课程、再到2010国家精品课程,历经七年开创性的建设,其中,最有成效的工作就是坚持围绕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以突出技能培养为“特色”,打造课程的“一流品质”。[3] 本文拟就《学前儿童游戏》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介绍,以期为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课程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第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通过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设计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类游戏的能力;第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教学活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特色

1.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前瞻性

在《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例如,基础理论单元,科学地阐述了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分类游戏单元,则全面系统地涵盖了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语言游戏、数学游戏、音乐游戏、美术游戏、集体娱乐游戏、婴幼儿游戏十一类游戏内容。

在课堂理论讲解的同时,我们着重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54学时的课程教学,理论课时3时,占总课时72.2%;实训课时15学时,占总课时27.8%。与此同时,我们紧扣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的脉搏,把国内外幼教改革的新理念、新信息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课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现代化、网络化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在实施中,始终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角色扮演法、练习法、操作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程教学活动。例如,在角色游戏单元中,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评价幼儿角色游戏行为以及评价与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我们主要运用观摩法,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观看幼儿角色游戏实录,根据实际观察填写记录表。此外,我们还定期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生活动,如结构游戏技能大赛、儿歌故事表演赛、童话剧展演、教学游戏设计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和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还致力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开发与应用,课程教学全面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积极开发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全面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可视化精品课程网站,实现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3.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块化、项目化、仿真化

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各类教育机构、不同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书本+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实践训练环节。《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将与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并分解成18个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任务化学习模式,通过“幼儿游戏活动情景教室”和“幼儿园玩教具资源教室”等仿真实训室,把学前、特殊教育理论与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幼儿游戏教育和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操作项目,进行仿真环境的实践操作训练,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创新点

1.教育理念新

在《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中,我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群。我们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强化教育技能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2.课程结构新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以精品教材建设为中心,开创性地建构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框架,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同时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来不断改进与完善课程设计。

3.教学模式新

我们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强化教育技能为核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打破了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模块化的实训教学模式,并积极探索项目化的任务学习模式、引入仿真化的技能训练模式以及开发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4.评价手段新

本课程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运用书面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多种考核评价手段,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技能展示与理论考察相结合、书面作业和网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来综合考核评价学生对儿童游戏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对学前儿童游戏特点、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方法和基本教学技能的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训体系新

我们积极整合学院与社会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努力构建校内外实训体系相结合的共享型平台。在校内实训系统中,不仅对本专业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基础技能实训模块还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共享;专业技能模块还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儿童康复、社区康复等专业共享。

四、课程内涵建设的“一流品质”

1.课程开设具有领先性

《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开设是我们应对现代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新需要所采取的开创性举措。在过去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游戏并不单独设置,与游戏教育相关的内容包含在《学前教育学》课程里,是作为一个章节内容出现的。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学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根据这一发展趋势,我们从应用性人才培养出发,将原来《学前教育学》关于幼儿游戏的内容和分散在各类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关于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内容,整合成《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并于2004年学前教育专业成立之际正式开设。2005年在京召开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学前教育分会成立大会暨教材组稿会上,我们的这一做法得到了全国学前教育界的认同,与会代表一致把《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列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并且推举由我校主持编写该门课程教材、2006年《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出版并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后,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学前儿童游戏》课程已普遍形成共识。

2.教材建设具有引领性

《学前儿童游戏》教材建设坚持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强化突出实践教学与训练的理念,立足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课程设计突出实训训练,打破了过去从理论到理论的课程框架,将教师与幼儿园游戏相关的教育技能具化为“游戏的技能”、“游戏指导的技能”和“游戏设计与教学的技能”三个实训模块。这种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课程设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领域开创了模块化技能实训的先河,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与学前教育领域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针对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小龄婴幼儿入园比例增多的发展趋势,《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突破了一些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只关注3~6岁幼儿游戏的惯例,结合我国早期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把0~3岁婴幼儿的游戏写入教材,纳入到课程内容体系中来,以满足学生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此外,《学前儿童游戏》立体化教材还配有多媒体光盘和电子教案,这也成为全国同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同类教材中极具优势的,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本课程在全国同类课程中所处的领先水平。

该教材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以来,先后11次印刷,前10次印刷总数30100册。销往北京、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四川、云南、广东、贵州、浙江、江西、湖北、江苏、广西、新疆等20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院校。

3.网站建设具有示范性

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以后,我们以国家级精品课程为建设目标,根据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标准,认真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利用天空教室开放式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实现了教案、习题、实训指导、教学录像、教学课件、图书资源、参考资料等教学辅助资源上网;同时,我们利用这一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性,努力做好课程的网上学习、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自测练习等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学习环境。2009年我院其他专业《儿童游戏》选修课和全院《儿童游戏》公选课的三百多名同学全部进入该网站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作业和网络考试,《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精美的制作及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受大家欢迎,网站访问量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遥遥领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月份,“天空教室2010数字化教学高层论坛”在宁召开,本课程主持人作为专家应邀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建设”的专题报告,在创造性地利用可视化网络教学平台、深化精品课程建设方面向全国200所高校的专家介绍了我们的经验,博得一致好评。此后本课程主持人还受邀为南京多所高校做专场专题报告。《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取得良好的示范性。

五、结束语

与国内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幼儿师范院校相比,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非常年轻。通过《学前儿童游戏》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唯有立足自己的特色,并且不断突出特色,使其“独特而鲜明”,就有可能具备“一流品质”而后来居上。

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对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定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要有新思维、新突破,努力形成并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创造出生机和活力,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第9篇:特殊教育教学教案范文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的建设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资源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了《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课程、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推进了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建立了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资源网,日访问量5万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200余门,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市、县、校(高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网站,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师生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与积极性得到一定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虽然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各类教育发展需求,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满足个人学习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目前,我省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限于义务教育段资源,学前教育段与高中教育段资源薄弱,面向学生的资源大量缺乏;职业教育缺乏支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分散存储,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特殊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有待研究与实践;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要求。在资源建设上,往往采用从上至下的建设机制,建设的资源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省、市、县(市、区)、学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建设,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资源的应用上,静态资源简单堆砌的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动性参与、协作性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建设的优质资源缺少建立应用推广与反馈机制,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优化。

二、教育资源建设思路

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范围涉及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各学段,资源使用对象多且差别大,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建设相对复杂,结合当前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

(一)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资源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总结以往资源建设项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类教育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主要建设目标

为缓解各类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增强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融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海量学习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建立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全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要求,形成资源广泛应用的格局。

2.主要建设内容

(1)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一是基础教育。为促进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覆盖各学段的学科资源库;配合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促进高中多样化办学,均衡教育条件差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设多学科、多类型的高中选修网络课程;为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资源汇聚、交流讨论与教学指导活动,开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组、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网络教育社区;开辟面向全省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活动频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内容齐全、形式多样、方便选购的教育资源超市,鼓励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建设优质资源,形成有偿共享与资源互换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