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1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编者按:

在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必不可少。所谓高质量就是既有技术含量,又有学术含量;就是有益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应该拥有快乐而丰富的童年生活,这就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相伴左右。为了研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世界各国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例如,美国有很多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者都会进入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机构参与研发和设计。就中国而言,在学前教育发展方面,我们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里。我们的学前教育产品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是,学前教育产品的质量总体上令人担忧。其原因在于,仅有相关的技术实践,却没有相关专业的理论基础,没有专业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高新信息技术实践相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北京芝兰玉树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技术与学术联姻――打造高质量学前教育产品”的研讨会,旨在将专业而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实践经验有机结合,打造中国自己的高质量学前教育产品,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庞丽娟、霍力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朱莉琪,北京市丰台区第一幼儿园教学主任赵秀敏,北京芝兰玉树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杨威均在这次研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

庞丽娟老师着眼于学前教育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强调了学前教育产品研发的专业性,给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机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霍力岩老师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这四个方面阐明了什么是学前教育的现代化,为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支撑。朱莉琪老师以有力的事实论据剖析了儿童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为学前教育产品的研发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赵秀敏老师具体地讲解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是如何运用的。杨威先生强调要全心全意地爱孩子,为孩子研发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把孩子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

本刊选取了其中两位学前教育专家和一位学前教育产品研发机构执行总裁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第2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弱势群体;公平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4-0022-04

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核,教育公平则是社会公平的主要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同一地区内部都存在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对某城市幼儿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多维度分析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占有者的构成,以便为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

一、调查结果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我国华东某大城市的12个区随机抽样13所公办幼儿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示范幼儿园4所,一级幼儿园5所,二级幼儿园4所。每所幼儿园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590份,回收率为90.7%。其中公办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的回收率较高,分别为95.6%和92%。示范幼儿园的回收率明显偏低,仅为75%。在问卷中,幼儿园的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二级幼儿园;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记为1分,2001~6000元记为2分,6001~10000元记为3分,10000元以上记为4分;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记为1分,初中记为2分,高中或中专记为3分,大专或本科记为4分,硕士及以上记为5分;当前户口为本地城镇户口记为1分,外地户口记为2分。

本文采用Microsoft SPSS 11.0英文版电脑统计程序进行资料处理,统计结果见下表。

二、分析与讨论

1.从家庭月收入情况进行分析

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3.248,一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2.252,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平均得分为1.897,这意味着从示范幼儿园到一级幼儿园再到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的平均月收入呈递减趋势。

从下表可以看出,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占示范幼儿园幼儿家庭总数的58.7%,其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占35.3%;二级幼儿园幼儿家庭月收入低于6000元的占总数的87%,其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占27.2%;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的家庭在该城市中基本属于经济弱势群体。

一般来说,家庭收入较高的家庭在社会上占有的可支配资源较多,除了物质资源外,还拥有人脉关系等软性资源,这为送幼儿进入高质量幼儿园就读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拥有的资源比较少,社会资源相对缺乏,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示范幼儿园招生中获得优势。另外,经济原因也决定了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在选择高质量幼儿园时会受到限制,因为高质量幼儿园通常意味着高价格。

值得注意的是,在示范幼儿园幼儿中,有6%的幼儿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这些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之所以愿意花高昂的费用让孩子就读收费不菲的示范幼儿园,是因为这些家长迫切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教育来改变孩子的命运。这些家长普遍认为,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就没有办法拥有好的生活,所以他们即使穷其所有也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在划分级别的同时也对招收幼儿的家庭作了区分,尽管这不是有意识的,却导致高质量幼儿园的幼儿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而低级别幼儿园的幼儿家庭收入也比较低。属于社会强势群体的家长能为孩子选择好的幼儿园,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弱势群体则只能选择比较差的幼儿园。不同教育水平带来的差别又将在下一代的人生发展中得到延续,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2.从受教育程度进行分析

从受教育程度看,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幼儿家长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076、3.266和3.103。示范幼儿园幼儿家长得分最高,这意味着这类幼儿园的幼儿家长受教育程度最高。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与示范幼儿园的差距比较明显。从标准差来看,在受教育程度上,示范幼儿园、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分别为0.57、0.864和0.844,这说明示范幼儿园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差别最小,而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中幼儿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月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为什么有6%的家长即使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也要为自己的孩子提供高质量、高价格的受教育机会。

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般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是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所以会更加重视自己子女的教育。相反,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易切实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客观的经济条件限制外,这些家长主观上也没有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学前教育并不重要,不必费心选择幼儿园。

3.从户口情况进行分析

在户口分值统计方面,示范幼儿园的平均得分是1.069,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分别是1.269和1.348,示范幼儿园的得分最低,这意味着在示范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拥有本地城镇户口的较多,而在一级幼儿园和二级幼儿园中就读的外地户籍幼儿明显增多。从户口分值统计看,教育资源的地域垄断性依然较强。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措施帮助外地户籍幼儿享有入园权利,但现实情况是外地幼儿基本无法进入高层次和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受教育。

本次调查发现,学前教育公有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优质教育资源基本被社会强势群体占有,他们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而且户口大多在本地,享受着公有的高质量学前教育资源;而一些弱势群体的家庭收入低,受教育水平低,享有的社会资源有限,没有能力为孩子选择优质幼儿园,而且主观上也没有去为孩子争取优质教育服务。公有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会导致学前教育出现“马太效应”,即好者愈好,差者愈差,社会阶层的差距越来越大,并会在下一代中延续。“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便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等。此种类型的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从而代代相传,贫困本身也就得以在此种文化的制约与保护下不断延续。”〔1〕

三、对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的建议

要消除学前教育中的“马太效应”,最好的办法是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逐渐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建立弱势群体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改善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推进学前教育公平建设。

1.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

“方方面面的差异使得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形成了‘两个迥然不同的集团,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示范性’的预想在两种文化的分野中成了一种自欺欺人的童话。” 〔2〕政府不应该再人为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和一般教育资源的投入差距,如果听任这种差距日益扩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会使无数幼儿不能享有必要的教育,以致丧失发展机会,导致社会成员发展潜能的整体开发处于较低水平。〔3〕“形式的正义,应是管理平等地(即以同样的方式)适用于那些由他们规定的阶层的人们。”〔4〕政府减少对优质幼儿园的投资,将学前教育投资公开化、公平化,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有利于消除“马太效应”。

2.借鉴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逐步取消幼儿园评级制度

国际通用的准入制度是指凡是符合条件的申办人都可以申办幼儿园,这种准入制度可以避免幼儿园之间的硬件攀比,有利于节约原本数量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准入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更多幼儿创造接受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机会。“对教育质量的追求绝不能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换来的教育质量是得不偿失的,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质量。” 〔5〕

3.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服务的权利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认为,教育具有“正邻近影响”,即“儿童受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儿童自己或家长,而且社会上其他成员也会从中得到好处。儿童受到的教育由于能促进一个稳定和民主的社会而有助于福利的保障”。〔6〕为弱势群体接受学前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如果社会不和谐,“穷人会用公开的暴力手段使富人的财产减少到与自己相当,会在需求和恶意的驱使下去侵犯他人的财产”。〔7〕就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来说,一部分儿童,特别是弱势人群的孩子,他们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得到保障,这将是社会公共权力的滥用,将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4.建立中介服务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投资咨询服务

学前教育产品具有特殊性和专业性,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家长,尤其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家长如果能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掌握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会进行更为理性的教育投资,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目前,家庭教育服务市场还不成熟,市场上缺少相关服务机构。政府可以采用购买服务的方法,吸引民间教育资源投资教育服务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指导,引导弱势群体进行理性教育投资。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86.

〔2〕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何包刚,廖申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0,82,54.

〔3〕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356.

〔4〕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与效益的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5〕朱家雄,张婕.教育公平:一个不容回避的学前教育问题〔EB/OL〕. 〔2006-06-02〕.省略.

第3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如今的国际学前教育的主要趋势是“普及范围广、公平公正、质量优良”,一些注重教育的经济强国十分重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且以公共财政作为主要的支撑来源,这对我国有借鉴价值。

一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

学前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提高入园率、做到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是各国的基本发展方向。目前很多国家都明确规定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并对此立法研究,设置相关的公办机构帮助政策的落实,或实施公费或者减免费用、大量补助等措施来普及学前教育。

二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价值追求

在一些偏远地区仍未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身有残疾的适龄儿童也因身体原因而无法顺利入学。因此,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以及健全和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如美国致力于让每个美国儿童都能得到学前教育,法国规定处于弱势方的适龄儿童可以优先接受学前教育,英国则面向弱势群体家庭的适龄儿童给予一定的免费教育。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针对学前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颁布相关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三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是一项任重道远且重要的任务,因此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适时地进行各方面的督导评估。各国在此方面的做法除了明确的立法规定学前教育的质量要求外,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在确认幼儿教师身份的前提下,比如国家公务员、国家或地方教育公务员、公务雇员等,严格保障这支教师队伍的薪资待遇和在职培训。

四以政府为主导是实施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则

目前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政府必须承担为全部学龄前儿童提供普及率高和公平公正、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如法国、印度等国家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是国家政府的公共事业,要由政府负责所有适龄段儿童群体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五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是实施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坚实保障

要达到学前教育的高水平阶段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支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如OECD成员国用于三岁以上儿童学前教育机构的支出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为0.4%,证明这些国家中三岁以上儿童的学前教育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并且平均占比达80.2%。不仅如此,发展中国家也加大投入,如古巴、印度等国家儿童教育的资金也有一多半来源于公共资源的支持,巴西更是主张实行全民免费教育制度。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要时时刻刻沿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调整。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宝贵经验,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人群提出合适的具体要求,以此带动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婧,庞丽娟.国际学前教育投入的有效路径选择[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2]庞丽娟,夏婧.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普及、公平与高质量[J].教育学报,2013(3)

第4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现状、高质量游戏、主动性

游戏作为幼儿园最重要的活动形式,其地位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全面普及实施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已然意识到了游戏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幼儿园游戏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不能掩盖日益凸显的弊端,那就是适合儿童的游戏并不多,很多游戏呆板守旧,甚至儿童游戏中的游戏精神正在衰落,观念上的重视没能很好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理想的游戏通常认为:游戏能促进儿童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游戏有益于幼儿园课程各学科的整合。[1]教师必须充分理解游戏的价值,努力寻找和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和空间,用教育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指引,有意识的开发儿童的游戏本能,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使用游戏策略,以便儿童能较为积极愉快地掌握经验和技能。然而大量实践却表明,虽然我们多年来大力倡导重视儿童游戏的理论,但是在实践中,多数儿童游戏是被教师直接安排控制的,幼儿无法自主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更没有充分自由的游戏时间和空间。人们在对于游戏基本价值理念的理解上尚有争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游戏无益论仍然存在。虽然“游戏无益论”早就被教育者们驳斥得体无完肤,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销声匿迹,反之,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正在践行“严师出高徒“的教育模式。教师们由于过分忧虑幼儿的所谓的前途,很多幼儿的幼儿园生活就是对小学生活的预演。殊不知,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的成长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影响深远的多。幼儿的游戏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世界、发现新知,进而丰富、改造与升华其原有的经验。“学习只有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忘我地卷入,儿童也才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游戏的过程。”[2]

(二)早期教育越来越功利化。很多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理解为为小学做准备,即尽可能的开发儿童智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知识越早越好,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这样的观点在无形中加大了幼儿教师们的负担,他们为了迎合家长们的胃口,不得不改变教育方式,缩减幼儿的游戏时间,在课程中加大传统知识教学的比重,以达到家长们的要求。

(三)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尽管主流观点认为幼儿园教师应该维护儿童在游戏中的自主性,保证儿童选择的权利,但受传统儿童观的影响,教师大多没有很好地落实这种思想,教师在幼儿园游戏中不自觉地代替儿童作出选择,并制定规则,所以才会有儿童唯师命是从这种情况出现。

(四)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从尊重和满足儿童需要出发,游戏被视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而作为教育机构,教学又是幼儿园不能回避的任务。所以,教师们难以协调好幼儿园生活中,游戏和教学的比重。很多教师无形中已经将游戏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教育活动除了游戏便是教学。其实,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而教学也正需要以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二者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相辅相成。

(五)游戏内容没有结合儿童的实际需要。诚然,很多幼儿园的确将游戏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游戏要么就是单调重复同一内容和形式,要么就是教师放手让幼儿随便玩。游戏内容的设置也只从教学需要出发,缺少随机性和愉悦性。在孩子们看来,有些做游戏反而更像是在上课。相当一部分人始终没有真正接受幼儿教学游戏化这一理念。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到幼儿园的实践中,形成更全面和更适宜的儿童游戏观,以更有效的方式指导儿童的游戏。

虽然对于游戏的基本精神存在很多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者们还是在不断努力探索教学的。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注重开发高质量游戏,并在不断拓宽幼教视角,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教育和民间游戏。高质量的游戏强调体验性和发展性,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开发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能促进幼儿新旧经验有效融合的游戏,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获得自由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体验到成就感、幸福感和满足感。对幼儿来说,高质量游戏的价值及意义是很大的。要在幼儿园开展高质量游戏,需要适当的时空条件、高质量的环境创设和适度的指导。无论游戏怎样发展,最终走向的还是对于儿童和对于个性的追求与关注。这种殊途同归启示我们,幼教实践应始终坚持以游戏为主导,纵观历史并从自身文化特点出发,进行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创新。

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的理念正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在学前教育中践行游戏化教学也可以说成是人文主义价值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在学前教育方面,人文主义精神的实现就是以游戏为载体的。在整个教育领域,人文主义正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主要标志。但是新旧教育模式的矛盾存在已久,两种观点仍处于激烈碰撞中,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缓解争论、改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利用有限资源来践行人文主义精神。当然,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应该是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的,毕竟学龄前儿童尚不能独立承担个性发展的任务,教师必须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在儿童的游戏中提供帮助,帮助孩子们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以便更好地增进孩子们的团结协作、互敬互爱。不过,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是人的本性,这与游戏精神中倡导的主动性、体验性是相符的,学前教育游戏化路途曲折,前景却是无比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游戏”离“游戏”有多远――从理想的游戏到儿童经验的游戏.鄢超云.学前教育研究,2008(09)

[2]王春燕.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第5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蒙语授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6)03011003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民汉双语教学成为培养本民族、本地区人才的重要手段,呼伦贝尔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东北部,蒙汉双语教学是学院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其中蒙语授课(以下简称蒙授)学前教育专业从成立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双语幼儿教师,缓解了幼儿园师资的匮乏和不足,培养了一批蒙汉兼通的民族双语人才[1]。但随着社会和地区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部分高校的不断转型,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成为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要求的首要条件,要重新审视蒙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的质量规格,使培养对象得到社会和地方的认可。

1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1蒙古族双语教师缺乏,影响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蒙授专业不同于汉授专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授课教师的要求不同,汉授专业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精通本专业知识的教师即可,没有蒙古族知识教育的要求,而蒙授专业的教师既需要通晓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知识,也需要了解蒙古族文化、蒙古族历史和学生的民族心理[2],特别是教学时要考虑专业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受学生欢迎。学院双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学前教育专职教师虽有20多位,但通晓蒙汉双语教学的教师并不多,由于双语师资的缺乏,部分课程的教学需要外聘教师,所以一直存在这样一对矛盾:懂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由于不懂蒙古族语言无法进行双语教育,只能用汉语教学,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要进行“蒙―汉”语言之间的转化,正常的汉语教师授课语速对蒙授学生来讲是偏快的,导致部分知识点没有进行及时转化和理解,所以无形中造成了课程学习和理解的困难;部分教师蒙汉班教学区分度不明显,导致蒙授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而能进行双语教育的教师(外聘)不通晓学前专业的专业知识,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这样的矛盾也成为困扰学前教育蒙授专业教育教学的瓶颈。

1.2学生技能水平不高

首先,受学生生源的影响,许多蒙授学生来自于农牧区的普通高中,在本科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同汉族学生相对比,其技能基础较低;其次,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的总学时和学分都高于技能课程,由于技能课程课时有限,理论课程又挤占了技能训练时间,所以学生的技能水平受到影响;再次,部分硬件设施不足影响技能训练效果,如键盘与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需要电钢琴或钢琴,三个年级(大四除外)在进行训练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同时使用钢琴或电钢琴,通常几个学生使用一个或者根据上课情况安排琴点,各班级交替进行,虽然学院的教学设施总体上已经得到很大改观,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人均需要。

1.3师生对现行教材满意度不高

教材是课程设置的载体和基本形式,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人才质量的培养,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对师生都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3]。蒙授学前教育专业现行教材除了少数通识课程是蒙文教材之外,其它大部分课程都使用汉语教材,而且许多汉语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繁琐、难以理解,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编排方式比较死板,文字含混晦涩。由于蒙授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教材时必然会增加学习压力和负担,对教材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形成巨大的挑战,无形中会让学生抵触教材,抵触课程,影响学习效果。而教师在使用汉语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学重点不是知识的讲解、归纳、总结、提升而是整节课偏重于对字词、术语、个别语句的翻译,翻译的功能大于“解惑”的功能,导致教学舍本逐末,难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许多课程使用的教材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形成学生和教师对“教材有没有,教材什么时间发放”并不关心的局面。

1.4课程结构不合理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规格最终落实到课程设置上[4],虽然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强调“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突显,和许多学术型大学一样,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偏多,技能课程偏少,大量的理论课教学挤占了技能训练时间,影响学生的技能水平。而且大部分课程的开课时间与汉授班级基本一致,由于蒙汉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同,民族语言的差异导致蒙授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蒙授学生四年所修课程的总学分数和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与汉授班级大体相当,甚至多于汉授班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额外增加了民族教育教学的内容,如马头琴演奏、蒙古族剪纸、蒙古族传统游戏开发、蒙古族语言教育等,学生的负担加重。

1.5集中实践教学时间短,次数少,职业能力受到影响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指教育教学实习和见习。教育实习、见习是每一所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验,是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最佳途径,是教师职前教育的必要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有力措施,通过教育实习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经验[5]。学院教育实习、见习的时间短,次数少,效果不佳,教育见习为第四学期和第六学期各一次,每次见习一周;教育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时间为十二周,由于集中实践教学时间短,次数少,效果并不显著,学生职业能力受到影响,许多知识还只停留在书本上面,没有真正用到实践中去,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各种师范能力还没有真正了解和掌握,导致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出现不适应或职业的不认同感。

2提高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策略

2.1制定突出“实用性”、“应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才培养总体规格的再现[6]。学院蒙授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民族学前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即民族幼儿园、早教机构、托幼机构等相关领域的蒙汉双语应用型教师。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全面,专业视野宽广,有突出的专业技能(弹、唱、跳、画、做、演、讲)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传承和发展蒙古族传统民族文化,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和较强地蒙汉互译能力与口语交流能力。

2.2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重新审视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设置,减少专业理论课程的比重,减少部分理论课程的学时数,相关课程要进行统合,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避免课程内容间的重复,合理安排课程的开设学期、所修课时和所占学分,加大技能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加大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如键盘、简笔画、手工、乐理视唱、环境创设等课程的学时,通过一切途径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专业技能、民族语言表达技能,如通过日常的技能训练、举行各种比赛、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民族语言表达技能,通过集中实践活动和分散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师范技能,在课程的设置上要突出民族性和地域性,开设一些蒙古族文化传承、蒙古族学前教育发展史、民族艺术、蒙古族幼儿文学、幼儿游戏、马头琴演奏等方面的课程。在课程的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考核评价的难度,形成有效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

2.3培养优秀的民族双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双语教师的师资建设,提高本专业蒙古族教师的学历层次[7],要全力支持蒙古族教师攻读博士、留学深造,努力成为本专业优秀的蒙汉双语高级人才。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就蒙授专业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方案、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进行定期研讨,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一年级蒙汉平行班级尽量不使用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教案、相同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形成“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组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聘请有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双语教师、高学历蒙古族人才传授教学经验,进行讲座交流;其次,鼓励蒙古族教师进行科研,组成“阶梯型”科研团队,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态度,政府和学校加大对蒙古族教师科研的奖励,以科研促进教学;再次,通过鼓励蒙古族教师外出进修、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2.4改善配套的硬件设施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条件的改观和教育资源的优化,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学校需扩建画室、舞蹈教室、蒙古族模拟幼儿园,增加钢琴、电钢琴、马头琴的数量;购置一批高质量的专业蒙文图书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教学用具,如嘎拉哈(羊踝骨)、蒙古族服饰、民族生活用品等;购置学生手工作品的展示柜或展示台,留存优秀的蒙古族手工作品;在多媒体上安装蒙文教学软件或蒙文多媒体课件,便于教师讲授。

2.5建设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反映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的深度,一部好的教材对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成绩的提高有重要的帮助,同样优秀的教材也能使教师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8]。蒙授教材没有汉语教材更新速度快,比较陈旧,所以当务之急要编写体现民族特色的、适合于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教学的优秀教材,组建一支优秀的蒙古族教材编写的教师队伍,编写高质量、本土化的蒙汉双语教材。政府、学校加大对蒙古族教材的出版奖励力度,给予出版教材的优惠政策,也要形成监督体系,确保出版教材的质量,以此来促进蒙授学前教育教学的科学化。

2.6延长集中实践教学时间,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教育实习、见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岗前热身”,是对所学知识、教学质量的有效检验,学院要利用好民族教育实习基地,尽量把教育见习贯穿于每个学年,并且在大四要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教育见习和实习,真正成为“应用型”教师。同时利用自治区每年一次的“农牧区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让学生顶岗实习,深入农村牧区幼儿园,了解基层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地民族幼儿园的办园情况,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依托地方和政府的支持,依托民族优势,努力创办民族幼儿园,为学生的实习见习提供支持,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蒙授学前教育专业要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蒙汉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配套的硬件设施条件,建立高质量的教材,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蒙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得到社会和地方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黄翠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8):3233.

[2] 李爱华.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2):7174.

[3] 安梅琴.内蒙古地区幼儿园蒙语授课班的课程内容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 照格申,张布和,吉日木图.构建蒙语授课学生“三语”教育体系的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08,(9):2931.

[5] 秦松.蒙语授课基础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新课程学习(上),2014,(5):6567.

[6] 苏日娜.蒙汉语授课取向分析――对内蒙古S旗中学生的问卷调查[J].民族教育研究,2009,(3):6875.

[7] 额尔敦,海明.蒙语授课班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85186.

[8] 照格申白乙.蒙古语授课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3):305307.

第6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1学前教育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分析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私人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所以这两个特征是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标准。探讨学前教育的产品属性,必须首先研究学前教育在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特质上的表现。排他性是指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即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意义。竞争性是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即消费者的增加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每多提供一种私人物品,都要增加成本。首先,受教育的个体通过教育获得知识,得到了更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这是受教育者的个人收益,他人无法分享,同时在受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付出学费,这是受教育者的个人消费,他人不会分担,所以从个人消费与收益的角度来分析,学前教育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作为一种资源,不可能被完全均等的分配,一定会出现差异,大家都希望获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但是这样优质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机会享受这样的服务。如果名额满了,就导致其他人失去了接受这样优质的学前教育的机会,即会出现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性质。其次,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环节,发挥着教人育人的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不能因为某个人接受了学前教育,就剥夺其他人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从这一点出发,学前教育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更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能够提高社会个体的综合素质,即能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增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这是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性收益,全体的社会成员均可分享这一好处,因而不存在竞争性和排他性。所以说从社会整体收益来看,也可以说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2学前教育的公共性与私益性分析

公共性与私益性是建立在社会公、私二元对立的基础上的,在哈马贝斯的理论中,公代表国家,私代表家庭和市民社会。也就是说公共性强调的是对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影响,私益性着重于对个体的影响。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链的第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个体的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体现学前教育私益性的一面。学前教育的发展首先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发展,学前阶段是儿童迅速形成认知,培养社会习惯与态度的重要时期,在人一生发展中有着奠基性的作用。而且也促进儿童情感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使之能够不断熟悉社会、适应社会。甚至最终影响个体的人生价值观的建立,对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其次,适当的学前教育也是为儿童接受下一阶段的义务教育而进行的准备,使之能够更好地接受之后的知识和学习,更好地完成其学业深造。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有其公益性的一面。儿童作为家长们关心的中心,社会建设的下一代,学前教育的保育作用进一步确保了儿童受到健康和妥善的照顾,一种良好的学前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学前教育在提高社会整体劳动力的素质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且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使低收入家庭的儿童有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同时可以间接地带来很多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因素,如高就业率、高收入和相关的税费缴纳、健康、低犯罪率、降低儿童保健和福利开支。可以说学前教育是一项有利于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且回报率非常高的教育事业。

3总结

第7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袁圆:评价幼儿园质量有哪些方式

目前,国内外对幼儿园质量的评价,根据质量要素的类别和评估人员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多种方式。常见质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一般有问卷调查、等级量表、核对表、档案记录、观察等。而针对评价所涉及的结构性要素和过程性要素两大类质量要素,可将评价方法分为结构与环境评测、保教过程评测、结构与过程整合的评测。受到更加广泛认可的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修订版,整合了结构与过程评价,形成7个子表(空间和设施、个人日常照顾、语言-推理、活动、互动、作息结构、家长与教师)43个条目的7点等级量表。从评估队伍人员组成来看,可将质量评价分为内部评价、外部评价和内外结合评价等3种方式。内外评价结合互补的方式,相对前两者更具优势,并且在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得到使用。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4年4月20日

香港耀华国际教育机构幼教研究部时萍:幼儿园质量评价亟需社会参与

让社会真正参与幼儿园质量评价非常有必要。社会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实质, 就是让公众能参与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评价,使社会的“评”能在政府的“管”与幼儿园的“办”中,既保持相对独立,又建立良性沟通。“管”“办”和“评”的关系,是政府、幼儿园和社会三者关系的具体体现。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4年5月11日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研究院张晗:儿童幸福应成为质量评价的初衷

质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词,“人”成为教育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成为评估教育质量的根本准则。因此,儿童幸福就应成为幼儿园质量评价的基本指向,要“办好学前教育”和实现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普及,就需要建构儿童幸福指向的幼儿园质量评价体系。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4年7月6日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海英:质量评估关键在制度设计

只有在制度上进行了系统设计,在技术上达到了娴熟运用,且在评价过程中坚决摒弃标准主义、管理主义、技术主义、功利主义等弊端,树立动态的、过程的、弹性的、引导儿童与教师发展的质量评价观,幼儿园质量评估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而更具有效性。

《中国教育报・学前教育周刊》2014年5月25日

广东省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中心王庆如:督导的功夫更要用在平时

第8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随着多元化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变得多种多样,但是教学的评价却没有全面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在学前教育这一领域。为了保证教学具有高质量,就必须重视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组织。所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目前行业的发展,进行整合。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依据与原则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依据

第一,课程整合要依据社会需求。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国家、用人单位以及家长的要求。课程的整合只有符合国家的需求,才能培养出能够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人才;只有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为未来的职场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只有符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需求,才有足够的生源。只有实现课程整合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才能体现课程设立的价值与意义。第二,课程整合要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一致。与科学进步相一致就是与学前教育最新的研究相一致,要将学前教育教学系统中原有落后的内容进行剔除,并加入新的研究内容与理论,这样才能将实用性最强的理论与技能教给学生,使他们具有行业竞争力。第三,课程整合要适应具体经济状况。由于我国各地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存在着极大差异性,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也与当地传统文化与经济特色相一致,只有充分结合地方元素,才能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本土认同。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需适应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同时与本地区发展相结合,借鉴新理论,培养新式人才。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原则

第一,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灵活开设课程,使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可以做出选择,但是对于核心课程一定要以必修的形式出现。其次,课程设置既要稳定又要有弹性,要有充分的条件实施课程,不能一成不变,要随着科技、政治、教育、心理等因素的变化不断变化。第二,课程整合实践性原则。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一要素,要以包括工作能力、职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等必要的能力为主线,体现复合职业的能力内容。根据需求将实践课程的课时设置为总课时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在最后一学期安排全面的实习工作,以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第三,课程整合先进性原则。要在课程中应用新理论与新方法,体现时代精神,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吸取最新的成果,在获取大量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学习,使该专业充满时代特征。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应用与分析

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它的学前教育公共课包括政治、英语、计算机、安全教育、就业教育、人文教育、体能测试、课件制作,共有676学时,41学分。专业理论课包括儿童文学、教师口语、学前儿童卫生、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统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前儿童乐理课等,共有842学时,47学分。其中,学前儿童卫生主要学习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意外伤害预防,可以自主为幼儿园的生活卫生与儿童健康作评价。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目的与任务,掌握教育的手段及方法,理解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儿童文学主要是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协作编创与作品分析。教育统计课主要是学习数据的初步整理与差异量的正态分布,抽样分布推断学生的平均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根据儿童个性的成因分析其心理发展的特点。乐理课是音乐理论基础的学习。专业技能是跟专业有关的技能课程,包括活动的组织、写字、钢琴、声乐、伴奏、美术等课程,包括八846学时,共有42学分。

学生在毕业之后要掌握学前教育的基础能力,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运用,获得计算机二级水平证书与公共英语二级证书,身体符合《体质健康标准》,普通话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以上,要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学生在具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幼儿园以及早教单位进行实习,要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与专业有关的岗位上。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对教师现状、教材选择与教学状况进行评价。教育的成败与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需要实行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与经验的课程。教学用书要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具有系统性的教材,要由目录、课文、图表、注释、附录组成。教材要附带练习册。课程要根据相应的教材进行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的特点对不合理的教材进行讨论,将教材与课程同时进行改革。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中心,通过开展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建设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通过幼儿园的真实案例将当前的幼儿园的现状介绍给学生,将现实的幼儿教学方法传播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掌握基本的幼儿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合理安排,避免将实训变为参观,要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四、结束语

第9篇: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之所以说非常隆重,从内容上看,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大和上级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成绩,部署当前我区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区委、区政府已计划出台加强学前教育的实施意见,区政府常务会议对此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共同为创建市学前教育强区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营造声势;从形式上看,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市教育局的副局长、处长和同志参加我们的会议,他们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指导,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也都参加了这次专项工作会议,今天许多与会人员也都是直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同志,大家共聚一堂共商学前教育发展大计;从效果上看,这次会议是我们在创建市学前教育强区前开的一次动员会,这必将有力地推动创建工作,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健康发展,开创学前教育工作新局面。刚才,会上表彰了学前教育“成长共同体”示范团队、区十佳民办幼儿园和区农村学前教育先进个人,在这里我谨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示范团队、十佳幼儿园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会上主席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镇、、幼儿园和艺术幼儿园等4个单位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各有侧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希望与会同志认真学习借鉴,市教育局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学前教育创强工作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学习贯彻领会。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肯定成绩

1、教育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区教育事业在“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已有一批在全市和全省有影响的名校、名师和名校长,在竞争激烈的城教育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年,我区成功跻身市首批“托幼一体化”教育实验试点单位;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区复查,省教育厅督查组对我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区是省“这几年发展最快、势头最好、最具活力、最具潜力”的教育强区;年,我区还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我区教育工作的地位,促进了全区教育加快发展。

2、学前教育品牌彰显

目前,在我区87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共有5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共11077人,其中外来人口子女4269人,约占总量的40%。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100%。全区已成功组建4个学前教育集团,拥有5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10所市甲级幼儿园,4所市级农村示范性幼儿园,等级园覆盖率达98.8%。继创建学前教育集团、实验幼儿园、幼儿园、学前教育集团等知名品牌后,其他许多优秀幼儿园的办园水平也不断提高,形成了自己独到特色,例如幼儿园的亲职教育、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的运河文化教育、幼儿园的同伴学习、幼儿园的家文化教育等,这些不仅受到了专家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更为全区广大群众的子女提供了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使区的群众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我区教育快速发展的成果。

3、城乡统筹力度加大

我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大了对城乡学前教育统筹力度。区教育局制定了城乡互助共同体的具体评价标准,并下发了工作手册,要求每个共同体都要定计划、定活动、定人员,在管理理念、名师培养、课题研究、品牌打造方面进行探讨交流,实现共赢;期末开展评优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共同体进行表彰。年,全区48所幼儿园组成了18个“成长共同体”,年,由50所幼儿园组成了15个“成长共同体”,年,51个托幼机构组成12个特色“成长共同体”。“成长共同体”为镇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学习、交流途径,提高了他们的办园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共同体本身也不断整合壮大。目前,全区的学前教育正朝着“管理规范化、办园多元化、设施标准化、保教科研化”的方向迈进,进入了良性化发展道路。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教职员工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向一直以来在学前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的广大幼教干部、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更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明确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理清下一步发展思路,切实增强各级组织、各有关单位抓好学前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1、学前教育事关人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期。教育专家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职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这些至理名言已经被现代科学,特别是被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所证明。有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知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提出不让的每一个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就必须要对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要把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事关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

2、抓好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前教育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客观上是因为我们首先抓的是义务教育,有人认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责任是次要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政府应对学前教育的发展负起主要责任。首先,政府的最大责任是保持社会的公平,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学前教育是人生起点的公平,政府有责任创造人人享有平等的学前教育机会。其次,政府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依法管理和公共服务。学前教育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教育资源的规划。未来区的学前教育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只有政府来规划实践。再次,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政府必须花大力气统筹城乡教育,必须通过体制上的转移支付和教育帮扶工程等予以平衡,这也是政府的责任。因此,学前教育以政府公办为示范、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园体制,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减轻,相反,政府仍应承担起办好学前教育的领导、管理和服务职责。

3、抓好学前教育是形势所需

目前,我区学前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广大群众“入好园”的需求与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目前,全区共有10所甲级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量的19.6%。在10所甲级幼儿园中,处于城郊结合部的“三镇一街”仅有1所,即镇的幼儿园,因此,生活在这里的群众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想要“入好园”更加困难;二是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在硬、软件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还没有完全实现同步规划、建设和交付使用,不能满足小区居民和外来人员子女及时就近入园的需求;四是幼教队伍数量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幼儿教育有其特殊性。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现在幼儿师资队伍恰恰在专业化方面出现了问题,如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长期以来只出不进,民办幼儿教师缺乏社会保障、待遇偏低、队伍不稳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亟需破解,需要我们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全面提升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水平。

三、明确目标

今后三年,是区全面转型加快发展的三年,我区产业形态、市民结构、区域位置、城市功能都在转型,整个区域正由传统的工业仓储区向商贸商住区转型,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宜商、宜居、宜游”,这必将带来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学前教育事业也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要树立远大目标,加快发展步伐,顺应我区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使广大群众共享优质教育成果。

今后三年,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是:

1、幼儿入园方面:3至6周岁幼儿入园率100%,2至3周岁幼儿入托率98%,0至3岁婴幼儿家长培训率达90%。

2、幼儿园资质评定方面:中心幼儿园建园率100%,35%的幼儿园达到省二级幼儿园标准;全区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98%以上,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0%以上,名园集团覆盖率达35%;新创2至3所省示范性幼儿园。

3、师资方面:85%的幼儿教师达大专以上学历,90%以上的教师持证上岗;培养10名区级名师、10名市级教坛新秀和70名区级幼教骨干教师;保育员100%持证上岗,其中45%以上人员达到中级职业技能要求。

4、建设方面:新建10至15所幼儿园,基本完善我区幼儿园网络布局。

四、狠抓落实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政策,确保有章理事。区委、区政府根据政函〔〕39号和政办〔〕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名园集团化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配套幼儿园规划、督导创强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成为推进我区学前教育的重要保证。区各有关单位和各镇、街道要认真研究,领会精神,要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抓好落实。区教育局要认真研究全区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共同推动我区城乡学前教育快速均衡发展。

二是抓投入,确保有钱办事。从今年起,区财政每年设立420万元学前教育专项奖励经费和建设经费,用于鼓励和引导幼儿园建设。同时,全区将按照资助额度不低于同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的50%的标准,从中小学教育资助券专项资金中建立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入园教育资助券制度,破解困难家庭子女入托问题。各镇也要相应加大投入,要保证教育费附加的50%用于学前教育,50%用于成人教育的事业发展,并在财政可支配资金中安排学前教育事业费。同时,要在年生均公用经费200元的基础上,做到逐年增长。到年,确保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并超过当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抓场地,确保有房办事。未来三年,我区将启动等地块的开发,出让土地3900多亩,开发住宅490万平方米,相关建设单位要按照适度超前的标准,在实施旧城改造、小区建设和撤村建居时,对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区教育局要积极联系相关镇、村、社区,落实建设任务,新建幼儿园要100%达标。同时,区教育局要下大功夫,花大力气,要用好、办好配套幼儿园。各镇也要依据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办好办强公办中心幼儿园。在撤村建居地区,原则上600户以上的村或社区要建1所规范幼儿园,“三镇一街”要配合区政府建设好10所规范幼儿园,从硬件上为优质学前教育扩张提供保障。

四是抓队伍,确保有人办事。根据全区实际情况,我区将每年招聘录用15名公办在编教师用于充实学前教育力量,各镇也要配备专职幼教管理干部,为中心幼儿园配足5名公办在编教师。区人事局要对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落实人事关系制,保障其合法权益。区教育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水平,确保全区所有的幼儿教师具有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五是抓创建,确保基础扎实。最近,我区已经上报了创建市学前教育强区的报告,这是我区今年学前教育工作的总抓手。今后,区政府每两年将评选一次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鼓励镇、街道积极开展市学前教育达标和先进乡镇的创建工作。各镇、街道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学前教育工作基础。这里要强调的是,年,镇、祥符镇要完成市学前教育达标乡镇的创建工作,上塘街道完成市学前教育先进乡镇的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