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中小学教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教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教育方法

第1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一、情感有“度”

谈到教育,往往强调“爱的教育”,真情付出,这并不是在处理家长和自己的关系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家长会很尴尬。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为了避免尴尬,家长选择了不与老师沟通。这样的沟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起反作用。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和所有的人际关系一样,本着尊重、平等、和谐的原则进行交流,同时给于家长更多的方法引导和理念引领。基于此,在与家长交流中,我们要注意几点:

(一)教师的态度。我们和家长谈心,目的是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校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双方沟通的态度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情绪往往取决于教师的态度,用征求意见的诚恳之心,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肯定会接受的。

(二)教师的标准。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都是可爱的,可以宽容、原谅的,甚至有些父母还会纵容孩子。有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和道德方面的,就必须严正指出,需要家长共同监管、督促孩子去改正。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管理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合适的标准和原则,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度。

(三)教师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最有力的媒介和载体,语言的适度与否直接影响着沟通的效果,古话说:“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与家长交流,不能只强化孩子所范的错误,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可以采用先抑后扬的策略,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样,家长就容易接受了。

二、持之以“需”

教师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等到我们想起与家长沟通时,或者不得不通过家长来解决问题时,孩子的问题或许已经由一个小火苗燃烧成一团火焰了,想要改正花费的精力最增加很多所以要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

(一)经常性不要等着家长先来询问,或者孩子出大问题了,再与家长沟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主动与家长进行联系。

(二)多样性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家校联系方式,提高家校沟通实效。比如利用“家长开放日”“家校合作共建周”等与家长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及时通报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从而让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为直接便利。

三、导之以“方”

在日常与家长的多次沟通里,发现家长不是不想管好孩子,而是由于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所限,不知如何管理的问题。鉴于此,我总结了几点教育经验给大家:

(一)注重对家长学科知识的普及学习是孩子们的首要任务,在目前的选拔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下,学习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前途,但是影响力还是很大的,因此家长们普遍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家长的学历水平和认知能力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学历水平、经济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想让孩子有所改变,便寄希望于孩子能多学知识,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却又苦于自己的学识达不到,不能亲自辅导孩子;有的家长自身素质和能力虽然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工作,一些学科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辅导起来孩子也有难度。以上两类家长为了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采用让孩子上辅导班、小饭桌或者一对一辅导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殊不知无形中却与孩子距离越来越大,效果往往也不是尽如人意。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建议家长采用与孩子同步学习的方法,开展家庭式学习模式,可以结合网络课件或者平台授课、校园网教育等多种方式,促进家长相关各学科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为家校共同管理孩子的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二)关注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教育在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什么样的孩子,背后往往就有着什么样的家长。心理学家往往也喜欢说:“孩子是在代替父母吃药。”由此可见,孩子的问题,往往是父母的问题。当然,在日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随时给家长和孩子进行相关教育,目的是让家长和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重视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应避免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家校沟通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应该重视对家长教育方法的引导。平时可以通过学校给家长举办名师讲座的方式,给予家长更多的精神支持和方法引领;也可以借助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子经验;还可以借助各种沟通媒介及时推送各种教育方法的相关知识。总之,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家长的综合素质,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2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摘 要:本文认为在小学英语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有益。并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84-0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所学英语能够灵活运用,并使自身交际能力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本文中,笔者拟对小学英语如何运用素质教育方法问题进行探讨。1 变换上课模式,对学生兴趣做全方位激发由于外语学习这一智力活动的机动性很强,尤其是小学生有着一个对语言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不同的上课模式设计,为学生进行多种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1.1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开展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素质教育要求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承担的是观察员、引导员、协调员不一样的角色,需区别对待小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因此,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期兴趣激发出来,对教学的整体进度有效把握好,可以自然保证教学效果。1.2 学生之间交流在积极创设的有意义语境中进行英语是需要交流达到目的的一种语言。教师应主动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带着角色进入状态,并对其开口对话进行鼓励,由此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锻炼,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语言学习规律严格遵循。通过不同情景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角的有直观的认识,才能有彼此之间针对性强的对话,也能对自己的英语思维有着更妥帖的表达。1.3 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必要的教师听通过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如,组织野外春游见到不少动物和花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上课所学的知识对此作描述,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让其对所见所闻用简单的英语描写,表达自己心情,但不能对作业简单的抄写。2 以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水平客观反映评估学生成绩的在于对小学生学习动态的了解和对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掌握。对教师来说,应采取多种元素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衡量。2.1 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考量要重视整体性很强的教育需要同等重视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的考试结果不应是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准,而要以学生一贯表现为依据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应针对不同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把课堂参与度作为成绩衡量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2.2 与伙伴上课期间的合作程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把小学生经常划分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彼此鼓励和帮助,促使学业顺利完成。所以,必须把上课与伙伴的合作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项指标对待,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切实反映。2.3 积累平时小测验的分数有着持续动态特点的学生学习,不能仅仅考期末一次考察成绩来确定,必须细化到每次测验中,观察和比对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作判断。由此才能得到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真实水平的客观反映。因此,必须对平时小测验分数的积累足够重视,以便使学生的扎实学习受到鼓励,而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也能缓解。3 大力对学生表达进行鼓励,激发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激发,同时也应对学生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信需要在交际活动中,才能把任务完成。3.1 自信从气氛营造中产生学生自信心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的要求,让学生的良好自信心能够树立起来。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结合小学生现状,进行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的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由此,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够产生。3.2 自信保护需要暂缓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加以保护。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求教师不能够简单化地回答“No.”或“Sorry,you’re wrong.”教师而应当充满微笑地回答:“Please thinkit over.”当遇到学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对老师问题回答,就都该进行表扬。由此,让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加,其奋发向上的意志也能由此形成。3.3 让自信在自我展示中提高学生自己展示的风采需要教师鼓励,并让其能够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把足够的展示机会提供给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教师面前。如每次课前的Free talk,都要把学生在全班说英语的机会提供出来。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过程,提问要分别对待,提问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需要简单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复杂点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优秀学生可以先进行回答示范,接着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进行回答,由此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减少了,这些学生也能够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出现。参考文献[1] 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 卓晴君,李仲汉,中小学教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3] 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3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所谓体育教学方法,就是教学方法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具体化的原则和方法。更进一步地讲,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体育课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体育教学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体育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两个方面。

教法:是体育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

学法:是学生在体育课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的方法,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传统体育教学法

传授技术技能的方法:

1)语言法,包括讲解、谈话、阅读。

2)直观法,包括演示、图法、参观。

3)完整法与分解法。

此外,传统教学方法中还有矫正法、游戏法、示范法、提问法、练习法、比赛法、观察法、阅读法等。

(二)新型体育教学法

当前被广泛应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延伸性学习、信息化学习、评价式学习合作学习法、创造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发现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等。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体育课堂教学形成了“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弊病就在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一做法与素质教育所强调的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相违背的。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做到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我们知道,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等,这些多种影响因素的不同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各样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其共同的属性,每种教学方法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做出不同的分析,从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根据不同的学段选择相应的方法

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相应的方法。例如,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教的成份较大,许多技能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以观察、模仿、练习为主。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此时可指导学生以理解、合作学习、思维学习为主。在中学阶段,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高,可以指导学生以自主练习、创造学习为主。

2.根据不同的教材选择相应的方法

不同的教材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例如,武术、田径、球类等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田径教材可选择目标学习法、对比学习法等,武术教材宜采用评价学习法、模仿练习法等,球类教材则可采用合作学习法等。

3.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方法

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习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用目标学习法、创造学习法等,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用对比学习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制订目标,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学会评价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4.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法

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有相应的素养。有些方法虽好,但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驾驭不了,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扬长避短,既要根据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善于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创造,灵活地加以利用。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教法与学法要相统一。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经常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学习方法不断得到优化。

四、针对各水平阶段采用相应教学方法

(一)水平一学段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理解力不高,教学方法宜多样化,且具有新颖性。我们可以采用“听、看、想、练、学”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互相对比、师生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另外游戏化教学法,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得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充分利用游戏比赛这一体育教育的良好途径,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水平二学段

通过教师的语言与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合作探究、自主练习,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展示等方法,掌握运动技能。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设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自尊与自信,自练与自评以及组合与创新的能力。

尝试创新性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水平二学生在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时可以创新,创编自已喜爱的舞蹈或徒手操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三)水平三学段

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中学阶段的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会推动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四)水平四学段

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也称为“成功体育教学模式”,主张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运动学习乐趣,积累小的成功为大的成功,以形成从事体育运动志向和学习自信心。主张让学生多体验成功,但不否认过程中的失败;既强调竞争的作用,也重视协同的作用。在单元的前期和后期的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经过改造过的练习或比赛方法。这些方法多采用“让位”、“相对评价”等手段将练习和比赛变成一个不论技能好坏的学生都能参加和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活动。通过这个引进环节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针对自己条件的努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水平五学段

根据水平五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特点,可采用发现式的体育教学,也可以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主张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的原理,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智育”因素。这种理性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的。

在教学过程中,先将运动教材中有关原理和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组成“课题串”和“问题串”,每个问题都有其验证、讨论和归纳的方法,然后将几个大的问题分别放在各节课中;课的教学过程一般有问题提出、验证学习、集体讨论、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等几个学习阶段,运动的学习和练习则紧密地穿插其中,多采用提问、设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例:一名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主动性教学”、“自主式教学”、“自练式教学”、“学导式教学”等都可以用于水平五阶段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都主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发性,强调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强制性的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教学,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水平六学段

第4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学方法 目标

学校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然而由于如今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练习密度普遍偏低,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也很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体育教学必须变化。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根据个人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就初中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出了改革性建议。

1 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如今的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以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来讲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每一个学生而言,是通过体育达到身体的发展,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能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2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品质

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对于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位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师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同时在课堂上要保持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品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学校体育与健康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全面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学生具有作为完整的人所具有的品质和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化,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个性化特长,作用于社会。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化,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师有目的地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达到培养和锻造学生个性化的目标。

3 尝试新奇的教学方法

第5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学生

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一、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意愿。只有具有这种意愿,才能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也于向书本、向前人、向老师提出质疑,才能具有创新的冲动,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1.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语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遗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2.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境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图画、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真实情感。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推动联想,最终实现创新。

1.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文学科在发展学生思维中的特殊作用,有的地方体现的比较明显,如《司马光》中的逆向思维,《称象》中的求异思维,《思忌赛马》中的变异性思维等;有的地方则体现的不是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如《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完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续编故事、改写课文中得到训练。

2.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能否拥有创新性的个性品质,对于能否自学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创新性个性品质,最主要的是要保持一种追求创新的精神状态及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对小学生来讲,虽然不必要求过高,但也应从小塑造与培养。

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一是综合运用课本中的创新素材,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材中,关于对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伽俐略比萨斜实验等创新性“事物”的描写必将对学生的精神民办产生强烈的震撼;关于对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贝多芬、画家达芬奇和中国古代科学家李时珍、毕升、张衡以及我国现代科学家李四光、茅以升、童第周等努力、刻苦钻研、造福人类的“典型事迹”的描写。必将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创新性教育,以促进学生创新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二是通过教师榜样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将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最具感召力,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性个性品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三是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塑造创新性个性品质。学生创新性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形成还与一定的家庭及社会环境有关。因此,必须鼓励学生走出教堂,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合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史力范,刘美凤,吕巾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0期.

第6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小学生学习各学科的必备技能,更是学生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生识字量的多与少、识字过程的快与慢将直接自身的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以及作文的写作水平。如果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一定文字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在语文阅读和作文写作中出现质的改变,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文字信息随着网络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而实现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量语文识字基础。如果小学生不具备语文识字能力,那么其它各科目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可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

一、打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小学语文识字兴趣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课堂实际,通过实物展示、组织学生情景表演以及制作PPT课件等具体化、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的课堂识字教学增添良好的互动气氛。从而,使得乏味难以理解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丰富起来,内容抽象的识字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拆分汉字结构上做文章,特别是对形声字偏旁部首的结构拆分讲解,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所讲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集中精力听讲,促使学生在有意、无意间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先认识旧字再学习新字的小学语文识字效果。如:在讲解“闻”字时,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字分为内外结构将其拆开向学生讲解:站在门内的人用耳朵细心听取门外的声音,这样,让学生就容易地理解了“耳”和“门”这两个字了,并且同时明白了“闻”字的含义,通过拆分形声汉字的讲解,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感知汉字字形,又达到扎实记忆的目的。又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木”、“林”和“森”等三个汉字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现场组织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问学生哪个字的所表示的树多一些,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即可以让学生记住了生字的字形,又了解了字义。另外,在游戏中学习小学语文识字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学生能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将游戏融合到识字教学中,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可以小学生增强识字效果,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二、方法灵活,引导学生掌握小学语文识字规律

低年级学生对外界的事物还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留意身边的事物[2]。如:广告牌、食品包装、各种报刊、杂志等读物等。因此,教师不能将语文识字教学仅限于学校,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放教学。家长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愿意听大人讲故事的年龄阶段,很多孩子通过学校的学习认识一些汉字后,都非常愿意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儿童故事书刊。对此,教师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以家庭为主要学习场所,共同引导学生的学习识字,如:语文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家长将家中摆放在显眼位置上的常用生活物品都用纸签写上汉字名称并粘贴上,并定期更换文字内容,这样,孩子在有意、无意间都能够读读记记。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里举行课外业余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目的,如:故事大王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猜字迷等活动,在课外业余活动开展之前需要让学生们提前做好文字准备,如:同学之间相互请教、查字典,可以结合彼此猜字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对识字游戏互动与交流,达到了小学语文识字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加强阅读,提高学生小学语文识字效率

识字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量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成绩的最重要措施就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内外文字阅读量[3]。如果将语文教师能够将语文阅读训练和识字教学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刚刚入学时,孩子们之间非常陌生,从未见过面,对新同学、同桌感到新鲜、好奇,如何知道新同学的名字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初,语文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将新同学的姓名写在值日轮流表当中,以便学生们能够相互确认,这样,即增加了学生们之间的交流,还增加了学生识字量。此外,为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很多学校都有专用教学、多媒体教学、音乐教室等,可以让学生认教室的名牌;学校内的校规、板报、班级名、课程表等,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学生们就会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将熟悉环境同识字认字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识字能力。此外,应充分利用电视资源,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大可不必对电视充满排斥性,可以利用电视节目中对学生有益的节目,如:动画片、儿童电影、手工制作、儿童科普等节目都含有大量的文字信息量,可以使学生获得在学校学不到的文字和知识。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当正确对待并引导学生观看有益的电视节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虽然在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但是它是小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学科的重要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在教学过程教师必须要把好识字教学这一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识字氛围,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小学语文识字,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小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进行识字学习。

参考文献:

[1]陈玉雯.渗透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新教育,2010,(10).

第7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实施办法

 

引言

小学语文对小学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知识是小学生理解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基础,以往的小学教育非常注重听说读写,学生是基于记忆去学习新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吸收知识,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有效的消化知识点, 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进行情景教学很有利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情景模式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并且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将多媒体课件制作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少文字多图片多视频的模式,这样更利于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教师需要将所有课堂内容全部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上,以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有些人物以及对话较多的课文来说, 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与学生一起体验学习,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同样的,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而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繁杂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增大了学生的压力,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多媒体设备的优点就是将一切事物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具体化,从而使得学生更易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渔夫的故事》一文,其中包括了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在扮演时还需加上旁白一起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一个海边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不局限于渔夫与魔鬼两个角色,可以任意创设角色,包括小鱼、海星等等。使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生动的将渔夫的善良以及魔鬼的邪恶表现出来,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

在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 通常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采取讲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目的是需要学生将教学内容记住而不是理解,这不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仅对学生进行内容方面的教授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生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是一个样。 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只是想要完成学校派给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已。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非常好的内容来说,教师可以开展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或者组合表演来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情景教学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之中,从而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小猴子下山》一文,让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从而明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朝三暮四,做一件事应该认认真真的完成后再做别的事情,这样最后才不会什么也得不到。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当下,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到了各个学校之中。学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得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与所教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播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可以极大地改善以往课堂的枯燥性,将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获得了较高的趣味,主动的进行了相关的思考,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有所加深。 另外,部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发散性, 小学生对事物的看待角度不全面,通过多媒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降低了理解难度,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与象共舞》一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将大象相关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挑选, 从而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于大象这种动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于大象的习性以及大象的栖息地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通过多媒体也可为学生播放与大象生活现状相关视频, 使得学生对于大象的生存现状有一个了解,从而明白要保护动物。 视频以及图片的形式能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束语

总之,情境教学方法不是把主动权完全给学生,教师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而不是事事代替学生或是完全不管学生。 只有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方法才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取得更大的教学成果。灵活的课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助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四明.试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外交流,2017(1).

[2]雷铭.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J].科学中国人,2016(12Z).

[3]肖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J].教育,2016(11):00229-00229.

[4]汪煜.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及功用[J].教书育人,2016(28):50-50.

[5]不断探索深化改革—— — 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J].崔峦.小学语文教学.2016(02)

第8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初中生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I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45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在初中阶段打下了坚实的语文基础,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语文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现代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行,教师在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受学生喜欢,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时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教师有效开展课堂导入。

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够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对提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重视,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有效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入导入环节。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是发现教师有效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初中生的注意力容易出现转移,同时初中生不喜欢约束,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已经开始了,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依然滞留于课间的游戏,如果教师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而课堂导入环节的引入,对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有很大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课堂导入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本人在设计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一些有趣的元素融入导入环节,这样在上课之始就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在上课之始就使学生很好的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乐趣,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紧张,本人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的过程中,还有效的与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样也达到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目的。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重视。

二、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学习,同时又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学习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善于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当然,教师在将合作学习法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小组成员不能过多,这样会影响讨论的正常开展,但小组成员的人数也不能过少,否则也不利于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合作学习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人左右。2.适度的自由讨论空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要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的讨论空间,让学生的个人观点能够得到有效表达。当然,教师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讨论空间,学生的这种自由并不是完全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监督,避免学生在出现讨论学习之外的话题的现象。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一旦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释疑。

合作学习法作为一种备受现代教学青睐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三、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巧妙设置问题

虽然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依然是最重要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呢?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在不断思考,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进行问题的设置,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对初中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生会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学生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同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对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思考也有很大帮助。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问题的难度不能过大,否则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思维障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的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降低难度,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

四、有效采用趣味教学法

第9篇:中小学教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创设情境 互动 指导 开放意识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b)-0137-01

从小语修订版《大纲》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都将“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人教社小语教材也从第一册开始,把原基础训练中“听话、说话”的内容独立出来,修改为“口语交际”,苏教版教材大多数也已经把“口语交际”作为一大部分教学内容安排。这种改变不只是名称的改变,而是体现了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具有更深更广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在变小,交往的人变多,口语交际更能体现信息社会的需要,是培养未来人的需要。另外,从学科特点看,口语交际更能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尝试着这样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1 创设有利于言语交际的情境

能较好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首先是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言语交际的情境。教学内容的选择能体现贴近学生的基本生活,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熟悉的,急需学习又有兴趣的内容。这些内容各册教材,已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交际能力来安排的。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创设有利于学生言语交际的情境很重要。教师能把学生带入你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表达。例如教《学会解释》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从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事“迟到”入手,“×××迟到应怎样向老师解释原因。”大家可以帮他解释。(旨在调动说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启发引导,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接受谁的解释?为什么?(精当指导)相机提出本堂课学习要求:即学会解释,然后老师再播放课文录像,内容是:小明爱看课外书,而爸爸不允许看,小明没有说服爸爸跟爸爸闹了矛盾。学生有了上面老师创设的这种情境就会很好地进行交流,大家会根据各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要是讲清楚看课外书的好处,及怎样有选择地看课外书,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再让学生转换角色表演,假如你是家长,哪种解释你最能接受。再如《请到我家来》口语训练课,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家如何去。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课前让学生利用假如或抽空到一些同学家走走,要求记住该同学家的门牌号及路线,也可以记住当地的主要标记物等,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由三人扮演文中的角色表演,一个评价。这样学生有了亲身实践,丰富了感性认识,说话时回忆亲身经历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表达。

2 形成双向互动或多项互动的交际方式

口语交际不同于听话或说话训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双向互动或多项互动。因为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往来、交换思想、看法、意见,交流经验、成果、情感或购物,寻求帮助、交涉事情、待人处事的活动,必须有交际的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多重角色意识,注意角色转换。课堂上除点拨指导时,师生构成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时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并模拟生活实际双向互动地进行训练。如教学《学会推荐》一课时,揭示内容提出要求时,教师是指导者,表演中老师又可扮演文中主人公。(×××同学,因为父母调到×地工作,他想到×地上学,希望同学们帮他选择一所理想的学校。他的具体情况及要求是:爱好美术,迷上电脑,但作文不好。)学生可根据选择者提出的要求推荐自己的学校。(这时教师再指导学生从你学校的环境、设施、师资、办学特色及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向对方推荐。)学生在推荐时可以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派中心发言人进行推荐。组织活动时,文中择校的学生、推荐的学生可以互换。

3 切实、精当的指导

在口语交际中,教师切实精当的指导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口语交际的内容、方式和语言形式都较生疏。因此,教师精当的指导能帮助调动学生生活与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规范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听说习惯、交际方式,着重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如教《学会介绍》一课,教师要指导学生知道,一要了解双方介绍的情况,要有重点,二说话要真诚。在《学会赞美》一课中,教师应在开始指导表演者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更重要的是在看别人表演后指导学生从表演者展示的内容、形式、动作、表情等方面进行赞美。力求多发现别人的长处,给人真诚的赞美。说话中还要注意指导说话者的态度、表情等,也要注意赞美别人不要夸大其词不切实际。但是,口语交际中教师指导的重点与方法,不是讲授大量的系统知识、方法,而是在学生饶有兴趣的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精当地提示有关知识,点拔语言表达、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的偏差等,使学生受到正确、规范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4 教师要有开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