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第1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其教育体制的构建和创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再只是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艺术教育作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在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也逐渐确立,并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然而艺术教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二、中职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个人素质、修养的新兴教育,随着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已经逐步占据教育体系的主要地位,它不仅能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同时能够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狭义的讲,“艺术教育”可理解为对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广义的艺术教育则是以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二)中职艺术教育意义

1.培养全面的思维,启迪科学智慧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作为人类的重要思维模式,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连,无论忽视其中哪一种,都将制约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其形成一个不全面、不健全的思维。钱学森曾经说过:只注重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艺术的熏陶能够避免机械唯物论、避免死心眼,在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能够更活一点。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人的感知力量以及培养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从欧洲的文艺复兴可以得到启示,艺术带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艺术能够给予人一种大智大慧,纵观历史,许多的科学家都言及艺术对于自身的引导。因此艺术教育能够帮助一个人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以及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更灵活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更健全的思维体系,同时是人获得更多途径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2.培养高尚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艺术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对人情感态度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艺术教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感染人,把高尚的情操和思想觉悟寓于美育之中。通过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对中职学生的感情进行熏陶和疏导。李泽厚曾谈过艺术教育的独特意义:“看齐白石的画,感到的不仅是草木鱼虫,而能唤起那种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悦;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感到的也不只是交响乐,而是听到那种如托尔斯泰所说的:俄罗斯的眼泪和苦难,那种动人心魄的生命的哀伤。也正因为这样,你才可能对着这些看来似无意义的草木鱼虫和音响,而低回流连不能去了。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段交响乐,常常是通过有限的感知形象,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更深远的东西,从有限的,偶然的、具体的诉诸感官试听的想象中,领悟到那日常的无限的内在的内容,从而提高我们的心意境界。”艺术教育具有其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的作用。同时对促进中职学生智力发展与身心健康都大有益处,医学角度讲,人们从事艺术活动,可以促进人体内分泌和血液循环,使生理功能得到增强,促进身心健康。相较于其他教育,艺术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职校学生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推动素质教育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透过艺术教育建设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展现自爱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

三、中职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欠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性,不管是在教学方面或是管理方面,相较于普通的高中教育都比较困难。大多数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也缺乏自信,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意愿不足。除此,由于现在中职基本所采用的“2+1”的办学模式,达达缩短了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中等职业学校在整个办学过程中,由于面临升学、就业等种种压力,往往偏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忽视了文化素质教育。很多的学校、学生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只要把技能学好就足够了。因此,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力度不够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二)师资不够,设施缺乏

中等职业学校相比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比较低,专职老师少,教师任务重,对艺术活动的开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扩展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的局面。除此,中职教师缺乏艺术教学的经验和进修,很多老师熟悉理论知识而不懂得实践,导致艺术教育的教学水平不高,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在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中,艺术教育所需设备匮乏且不齐全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在乡镇的职业学校更加严重,其整体教育条件较差。艺术教育对于教学设施的要求比较高,

(下转第8页)

(上接第7页)

前面种种的问题导致中职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并限制其艺术教育的发展。

四、如何加强中职学校艺术教育

社会的进步,使得艺术教育的意义日渐凸显,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从而开始寻找如何加强艺术教育的方法。

(一)强化督导,提高认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本地区的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对当地职业学校的管理,消除在艺术教育中所存在的“因人而为”等不良现象。并加强其管理,使当地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到均衡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摒弃学生只需学习培养专业技能的思想,应正确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抓紧落实对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将艺术教育加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推进其他学科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相互融合;并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对艺术教育认识程度。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针对中职学校老师艺术教育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应充分有效的发掘现有艺术教师的潜力,合理的配置现有的教学资源,更好地改进中职教师的艺术教学水平。并组织已有的艺术类教师进行专职进修学习,从而优化老师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三)政策保障,合理配置资源结构

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方面师资力量较弱,缺乏教学设施的现象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需从政策上对艺术教育给予支持和保证。学校领导应改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根据教学需要引进师资,从而填补艺术教学老师不足的缺口,合理的配置其结构;除此,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加大对艺术教学设施的投入,完善所需器材的配置,以保证艺术教学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在现代社会中,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社会技术型人才的坚实力量,其往往偏重于对知识和专业的教育,弱化了对人的教育。而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人文性作为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把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应该将其作为重点实施内容。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2]费雯娟.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艺术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5

[3]王书颖.关于中专美术欣赏课教学浅探[J].2009

[4]李迎春.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2005(77)

第2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农村卫生人力国外经验建议

一、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

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卫生部副部长对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总体状况评价认为,卫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分布不合理,城市卫生人才密集,农村卫生人才缺乏;农村、社区和西部地区卫生人才队伍急需加强[1]。

(一)人力资源管理不适宜

1、人力规划不到位

卫生人力规划就是对未来卫生人力的需求量、拥有量和需求关系的预测,是卫生部门人力数量和知识、技能类型的预测过程,包括卫生队伍的构成,卫生人力需要的设计,培养能力的评定,医学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等等[2]。目前我国各地区的卫生人力工作没有做好规划,导致卫生劳动总体结构比例的不平衡。

2、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业务管理阶段,还没有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

出符合卫生院未来发展需要的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缺乏科学的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和完善的激励约束体制。

(二)医学教育模式不适应

医学教育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能适应乡村医生的教育要求:首先,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医学教育主要致力于学校基础教育,继续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其次,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研究生教育和本、专科教育比例偏低,中等教育比例过高;再次,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医学教育现状差异很大。

二、国外农村卫生人力现状及相关策略

(一)严格的医学学历教育和资格准入

世界发达国家的医学生先经过几年的本科教育,毕业后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后,一般都授予相应的资格。主要有全科医师证书、专科医师证书和会员资格等几种形式[3]。美国和加拿大的培训过程大致相同,都是医学生毕业后,即获得博士学位。

(二)重视继续医学教育

国外有严格的学历教育,同时,也非常重视继续教育。关于CME,美国提倡终身医学教育,现已过渡到法制化的阶段[4]。澳大利亚在继续医学教育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设有向农村医生提供CME的项目,还有农村医学教育卫星网的建立,这一网络的培训由全科医师来设计,并为全科医师所利用[5]。

三、国外卫生人力策略给我国的启示

(一)实行定向招生,安排定向就业

定向招生即生源应以农村为主体并实行招生签约,毕业后面向农村,同时,考虑当前农村基石出教育薄弱现实,招生实行单列、放低门槛,适当降低分数线,确保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源[6]。如美国的伊利诺斯大学的农村医学教育项目,从农村地区招生,回农村服务的定向医学生,很有参考价值。

(二)加强法制,实现乡村医生“持续化”

政策和制度的实施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制定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如对卫生人力规划、教育、管理等以法律的形式进行约束,以法律法规形式规范如对乡村医生补助、对基层设施资金的划拨、对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的保障等均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只有这样其实保护乡医的利益才能切实加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

第3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指南;针对性;有效性

1继续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不规范、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与基层卫生专业人员的需求差距较大、继续医学教育跟不上医疗卫生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流于形式、为小专科和基层人员所提供的培训资源不足[3-6]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继续医学教育紧密围绕医疗卫生发展和居民健康需求而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水平,是继续医学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提出编制继续医学教育指南,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益探索。

2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概念与原则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是促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基础工程,是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内容针对性有效性[7]的重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指南遵循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按照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流程,对继续医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继续医学教育提供者和需求者、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机构,规范、管理和实施继续医学教育的工具,也是指导、引领、促进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进一步提高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操作规范。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编制过程中,应遵循职业发展原则,以发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主要任务,同时遵循需求导向、全员参与、便捷有效的原则等,编制真正适合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指南。

3制定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意义

3.1有利于推动继续医学教育三级学科发展

不同学科继续医学教育指南对于本学科的专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在继续医学教育指南中,详细分析本学科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差距,为学科发展指明方向。

3.2有利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从行业需求入手,重点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才配备不合理[8]、紧缺专业和贫困地区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规划,指导各地有序开展人才培训活动,有利于促进卫生专业人才队伍的存量优化和总量提升。

3.3有利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规范管理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倡导规范性与信息化共同发展的原则,指导建立统一完备的继续医学教育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指南与平台相结合,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将海量冗杂的继续医学教育数据进行信息化存储,将大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8]。

3.4有利于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协调发展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遵从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将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员、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行分类汇总,把学科专业发展的需求、单位医疗水平发展需求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发展需求进行协调融合[9],有利于推动继续医学教育协调发展。

4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主要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与原则;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与岗位胜任标准;继续医学教育的对象与学分要求;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继续医学教育的法律法规规章;继续医学教育评价、监管与质量控制等。其中,继续医学教育岗位胜任标准是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核心内容,指南的编制遵循分层分类分级的原则,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专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要求也不尽相同,详见表1。

5研究制定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方法

5.1继续医学教育标准

继续医学教育标准是制定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重要标尺,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各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目的,都是在向这个标准努力。有了明确的标准,指南的内容也就有了遵循,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编制前,应先确定继续医学教育标准,指南将追寻着标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研究国际继续医学教育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调研,初步提出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标准的草案,明确继续医学教育标准的基本内容。

5.2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结构与内容要点

指南要回答什么问题,指南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南将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够确定指南的结构与内容。因此,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编制重点应放到指南结构与内容的研究上。在借鉴国际成熟案例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5.3分层分类分级编制继续医学教育指南

由于我国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结构复杂,仅仅在职业准备期的院校规范化教育中就有明显的差别,如从县职业教育中心的2年教育到医学院校的8年教育,其学习专业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不同,因此,他们的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就会有很大差别。提出一个满足所有人员的行动指南确实是难度较大,如果过于原则和概念化,将不具有指南的操作指导作用,如果过于具体又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队伍,可能的解决策略一是以胜任岗位作为衡量标准,二是以各类专业学科的继续教育标准作为引导标准,以此为契机设计指南的结构和内容。

5.4围绕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中心目的编制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中心目的就是指导专业技术人员在个人专业技术上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可依据继续医学教育指南对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指定的科目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增新、补充、拓宽和提高,这样可使个人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及本专业的需要及发展相一致,减少个人发展的盲目性,使指南真正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指南。

6继续医学教育指南的运用

6.1继续医学教育指南

指南的运用需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指南完善后报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审核同意,公开继续医学教育指南。

6.2配套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

继续医学教育指南是规范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上层建筑”,须有继续医学教育抓手才能落地,这个抓手就是继续医学教育综合管理系统。完善的继续医学教育综合管理系统能提供需求规划、项目申报执行、学分管理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6.3试点应用

第4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大学 医学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104-01

1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 医学教育质量较低,观念落后

就现在社会的发展而言,人民群众对于卫生事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者,我国是人口大国,较其它国家而言,比其它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更多;此外,我国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是我国生态环境近年来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要求我国大学医学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人才培养的方式、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观念和方法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虽然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远远不能达到时代对于医学发展的要求。就现在大多的大学教育而言,教学内容还是过去没有更新的内容,教学模式过为单一,往往都是教师居于主动的地位,教学方法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教师一直沿袭着以前的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需要提出的问题就是大学医学教育的专业性较为低下,大学往往会开设较多的课程,对于一些教学来说,时间就会相应地得到缩减,要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较为专业的教学往往较为困难,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往往也会有所下降。以上提出的大学医学教育出现的问题均会导致学校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导致医药事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对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1.2 医学教育结构不合理,学科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的大学医学教育而言,往往教育结构过于单一,每个与医学有关的学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当前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的建立。以上问题还容易导致医学人才不能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导致就业出现一定的问题。医学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是我国医生人数过多,导致每年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人数超过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易出现医学人才难以就业状况的发生,这就表明应该合理控制医学教育的规模,并且要对其结构不断进行优化;此外,专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医学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数量以及学习的内容还有待提高;社会适应性不强,这也是阻碍我国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的原因之一,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不强将会直接影响其就业;我国地域较为广阔,不可避免的出现的问题就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不同,社会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状况,各地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数量也会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西部地区相关的医学教育高校较少,导致医药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办学规模远远达不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1.3 医学教育投入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

就医学这一门学科而言,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就决定了其教育成本较高。但是目前大多高校对于医学教育所投入的成本远远不够,这样就容易导致无法改善教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教学设备难以得到及时的更新,实验室建设远远不及医学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家对于医学教育的投入较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费分摊机制。医学是一门要求管理严格的学科,因为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不够规范,有些学校非法招收一些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学生,片面注重学生的数量,却忽视了这些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毕业之后有没有合格的任职资格。学校对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需要进行一定的考察,因为医学的教育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

2 大学医学教育需要进行改革

改革是时展的动力,为了达到大学医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的目的,大学医学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

2.1 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

首先,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学的内容不应该局限在以往的旧知识当中,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于学生,对于医学这一门学科而言,实践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在课堂上单一的主动地位,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给予学生机会去进行自主探讨。就教育方法而言,教师应该要进行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知识的讲解时要注意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对于不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研究性教学,大学医学教育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机会去探索,这样得出的知识就会得到更深刻的记忆。

2.2 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医学事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所以大学医学教育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来实现自身的不断改进。就医学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医学方面的最新动态,然后将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医生这一职业最重要的就是实践。为此,学校要做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机会。学生在进行医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扎实的理论知识,然后再通过实践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大学医学教育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医学这门学科而言,教师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的人体构造以及其他与医学有关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2.4 注重课堂互动

在以往的大学医学教学当中,往往都是教师讲述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将关注焦点放到问题之上。采取课堂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对于学习的信心,还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更好地记忆知识的目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以上对于大学医学教育的现状的分析以及对于大学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只是初步的研究,相信经过众学者的讨论可以得出更加深刻的见解。

参考文献

[1] 胡魏巍.我国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152-153.

第5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 医药人才 创新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25

Training Mode of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the Thre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Competition"

LI Qiaoling, LIN Mengyao, PAN Qiaodan, HUANG Suoyi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ve to build diversified training mode, in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use inquiry, discussion and participation type teaching more widely, and based on the trend of full respect for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bility, create more suitable for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pace for them. Implement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on" three integration of the "highly integrated practice,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our region and our country in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cience doctor plays a great guide.

Key words medical talents;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新的医患关系对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挑战,这为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大学生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高端人才,不仅要在笔试上取得成效,更应在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而深层的发展。①实施“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化的高度融合实践的实证研究,探索医药人才培养理论,是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1 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国现代医学教学模式及方法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受到阻滞。②长期以来,教育部门管辖的高校教育和卫生部门管辖的毕业后教育,两者兼容困难,导致医学生培养模式混乱。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有:(1)大学教育是对高中“灌输式”或者称为“填鸭式”教育模式的延续,所教授的许多理论知识或是医学技能大多是应付考试,考完试之后也就随即抛之脑后。③(2)课堂教学过于乏味,老师与教师课堂互动少,这将造成教学力度不强,达不到质的标准,既浪费了教师的精力、学生的时间,又使得所教的知识难以被学生消化、领悟。(3)传统的偏重于医学理论教学的模式导致医学生的科研能力略有欠缺, 科研表达能力欠佳,科研思维薄弱,独立科研能力缺乏和创新能力不强。④⑤(4)医学生课程繁忙,竞赛意识不强,不了解竞赛对于创新能力培养形成的重要性。

广西在医学教育、医药人才培养方面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虽然各个医学院校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也没有能够客观精确地去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收集分析学生向老师或者学校所反馈的相关信息,也没有将这些宝贵的信息加以汇总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改进,以至于我区医学教育仍停滞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无可避免地,右江民族医学院也存在这种情况。它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的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风景秀丽的百色市 ,自然而然承担着培养教育具备充足的医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自如的医药人才的重要任务。⑥⑦作为民族医学院校,尽管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就,但是学科方向特色不鲜明,学科建设缺乏科学、长远、可行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目标不明确。例如药理学的课堂教学对于其它非药学和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有些过于理论化,而对于那些课程较紧张的专业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的教学反而让他们更加难以消化老师所教授的知识,难以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药理知识很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医学教育改革的路上,我国仍然要坚持开创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医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国际化教学模式。我们的高等医学院校应着眼于培养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科研能力和竞赛能力方面。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应适时改变教学方法。医药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应对医院、社会的需求变化的,近年来国家医学事业的改革就迫切需求具备一定科研与竞赛基础及能力的本科医学毕业生,因此实施“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化的高度融合实践的实证研究具有很好的前景。

2 医药人才培养的策略

2.1 教学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认清目标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和中国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一样的。教学环节对学生们理解和接受理论知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将会认清医药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首先,教师应当发挥其主导作用,在课堂上可以讲述一些相关的医药科学历史,根据专业知识的结构给学生提供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教材、资料,并适当给学生推荐课外书籍,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小组的集思广益中获得答案,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答案。使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交流,让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及点拨学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获取到的知识的印象, 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医学生对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热情。

其次,对于己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高年级学生,老师通过TBL教学法、PBL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经常性地列举一些简单的医药案例、简单模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给学生充分展现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最后,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验教学及常规基本实验教学等不同层面实验的协同教学。把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校外实习企业的科研项目,分解其中具有实用性的课题作为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通过完成课题实施教学,以本科生导师制方式进行小班教学,来锻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以此为凭借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2.2 科研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铺好前行之路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也是医药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营造科研氛围,可以促进医学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铺好前行之路。创建多样化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科研设施的齐全。利用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地理位置,依托广西中草药之乡的区域优势草药资源、我校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二级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科学实验中心等,围绕百色、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服务百色、广西等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平台,搭建与政府、产业、企业良好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利用我校与百色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桂西制药责任有限公司、百色市凌云县长生仙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等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创建以上多样化科研平台,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学生参与教师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科研项目研究,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或作为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实验室开放对于医药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以及配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⑧同时,在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能提出具有深刻实践性的问题,操作仪器时会出现问题。为此,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方面,为仪器设备建立信息档案和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立重要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培训制度,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基础上,定时进行实验仪器操作考核,以便于实验的顺利开展;在老师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目的,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

2.3 竞赛为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平台

竞赛的结果可以评价医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引领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竞赛,来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结合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药学,带领学生广泛参与“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以及校级的大学生科技论文大赛、药学知识技能竞赛等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提升素质教育、培育科学精神、塑造创新理念,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3 “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发展展望

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加快知识创新和医学人才培养的重大历史责任,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必然选择。 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医学高级应用性人才为核心的目标,注重培养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高级应用型人才。科研与竞赛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制度及管理的规范、合理,同时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加强科研与竞赛意识。

医学科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活动,它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最紧要的是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以科研为导向,教学为基础,竞赛为平台,加强培养具有特色的医药创新人才应是医学院校改革的理念。

4 结束语

医学院校在培养医药创新人才时,除了注重科研和竞赛能力的培养之外,更要培养其道德人文素养和理性批判精神。作为医学生,在接受知识、进行科研活动和参加竞赛的时候也要以高度的理性来对待,从而保持一种严谨的态度。

*通讯作者:黄锁义

本课题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 198);右江民族医学院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专项课题立项项目(JGZZ2013-03);右江民族医学院2014年度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右医教字[2014]39号)课题全体成员为:黎巧玲、林梦瑶、潘乔丹、黄锁义、朱晓莹、李津、林瑶、陆海峰

注释

① 陈金飞,罗小平.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探索[J].现代城市,2013.8(2):57-58.

(下转第162页)(上接第52页)

② 亓来华,王成,杨光耀,等.“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 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3.26(12):91-93.

③ 陆群,张艳,白庆霞,等.针对当前医学教育改革形势,重视口腔研究生能力培养临床动手力、科研创新力、社会实践力[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860-861.

④ 黄蕊,张永利.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J].牡丹江医学院院报,2012.33(1):74-76.

⑤ 刘真.医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引发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06-108.

⑥ 黄岑汉,韦星,赵骏耀,等.新时期民族地区“教学型”医学院校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探讨――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66-68.

⑦ 林艳明,马卓飞,庞广福.民族医学院校民族医药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398-399.

第6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18所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注册护士、技师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匿名问卷调查。18所医院包括了2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所省级医院、2所市级医院、3所县级医院和9所乡镇卫生院。共发放问卷945份,回收有效问卷936份,有效率99.05%。其中男265人(28.31%),女671人(71.69%);25岁以下125人(13.35%),26~35岁440人(47.01%),36~45岁247人(26.39%),45岁以上124人(13.25%);工龄5年以下262人(27.99%),5~10年228人(24.36%),10年以上446人(47.65%);医学院校附属医院296人(31.62%),省级医院200人(21.37%),市级医院155人(16.56%),县级医院150人(16.03%),乡镇卫生院135人(14.42%);初级及其他职称476人(50.85%),中级职称300人(32.05%),高级职称160人(17.09%);中专及其他84人(8.97%),大专283人(30.24%),本科408人(43.59%),硕士及以上161人(17.2%);从事专业方面,医师376人(40.17%),药师(士)87人(9.29%),注册护士375人(40.06%),技师(士)51人(5.4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47人(5.02%);有执业资格者837人(89.42%),无执业资格者99人(10.58%)。

1.2方法

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龄、职称、学历、从事专业、是否取得执业资格等。采用自行设计封闭式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为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

2011年936名调查对象中,85.15%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14.85%没有参加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40.52%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少于5次,29.11%为5~9次,14.81%为10~15次,15次以上占15.56%;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内容上,选择“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新成果与新进展”、“相关法规与技术规范”、“医学人文及管理知识”和“其他内容”分别占34.04%、25.90%、23.82%、15.57%和0.67%;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形式上,选择“面授”、“远程医学教育”、“自学”、“函授”和“其他”分别占40.32%、20.35%、18.18%、8.87%和12.28%;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上,选择“单位或科室承担”、“单位、科室和个人共同承担”、“个人承担”、“企业和社会资助”和“其他来源”分别占37.89%、30.87%、23.59%、5.40%和2.26%;在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自费比例上,不用花费任何费用的占8.53%,花费比例为20%以下的占19.57%,花费比例为20%~50%占21.46%,花费比例为50%~80%的占9.28%,花费比例为80%以上的占41.16%。

2.2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

在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调查对象中,对继续医学教育内容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49.44%、48.31%和2.25%;对继续医学教育形式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48.68%、48.56%和2.76%;对继续医学教育安排时间持“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者分别占39.52%、53.58%和6.90%;认为个人承受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合理”、“一般”和“不合理”者占34.00%、50.56%和15.44%。

2.3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

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医院卫生技术人员认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影响因素前两位为时间安排(30.04%)和费用(21.33%)。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单位卫生技术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22,P<0.05)。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和费用,而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不同学历卫生技术人员在继续医学教育影响因素的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63,P<0.05)。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内容,而具有大专学历的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时间、费用和单位是否要求。2.4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有35.22%的调查对象选择“面授”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形式,选择“远程医学教育”、“自学”、“函授”和“其他”者分别占26.30%、19.67%、17.04%和1.77%。有36.60%的调查对象选择“新方法与新技术”作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选择“从事本专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相关课程培训”和“其他内容”者分别占36.27%、26.18%和0.95%。对个人承受的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比例,选择“不用任何花费”、“20%以下”、“20%~50%”、“50%~80%”和“80%以上”者分别占52.78%、40.06%、5.45%、1.18%和0.53%。

3讨论

3.1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广大卫生技术人员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适应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继续医学教育的环境将从教室逐步转移到工作环境中来,继续医学教育的策略和学习工具将以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提高和患者结局为导向。通过远程医学教育,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学习进度,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使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解决了过去仅靠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习班获得学分的难题,同时节省了大量学习经费和时间。因此,各级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举办单位要积极推进远程继续医学教育,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要制订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准入和评估标准,规范项目的适用范围和学分授予标准,推动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3.2按需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其用于医疗实践中。因此,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举办单位要根据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对知识层次、结构的不同精心安排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医学院校应当利用其自身优势在继续教育领域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紧密结合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开设继续医学教育课程和项目。要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适宜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

3.3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继续医学教育属于多重行为,即国家行为、单位行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多重行为需要多渠道出资。因此,应积极争取多方投资继续医学教育,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资金筹集使用的良性循环。政府和医院需根据不同培训项目,适当调整各方的出资比例,引导和鼓励个人承担一定的培训经费满足自身学习的需求。医院不但要强化现有相关政策的落实,更应切实完善经费保障、经费使用、激励机制等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接受商业资助的有关政策,规范商业赞助行为。此外,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继续医学教育资金使用和评估机制,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经费落到实处。

3.4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评价与监督机制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的约束力与强制性。继续完善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监督管理机构,对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机构和提供的继续医学教育的项目进行认证和评估,实行对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医院应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与医务人员年度考核、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职业再注册等紧密结合。使卫生技术人员树立“只有终身教育,才能终身执业”的观念,真正把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转变成自觉的行动。随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需要针对不同评估对象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评价机制,避免单一评估指标体系过于庞杂,无法反映和甄别真实情况的弊端。未来应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开发更多的工具帮助卫生技术人员进行自

第7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从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来看,比较强调的是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的结合,转化医学的理论在此次的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推动此次改革的前进。转换医学是也被称为是转化研究,这也是近些年国际医学健康领域比较强调的新的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把基础研究成果能够迅速有效转化成临床实际应用理论,所以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1转化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转化医学模式优缺点

1.1转化医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学科学的发展让相关的学科发展已经愈来愈细化,这样就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各科研究深入的同时,学科间特别是基础和临床的距离就会逐渐的疏远,转化医学的目的就是将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的距离最大程度的得以缩短,并使得两者能够构建更为直接的联系。转化医学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文献当中出现的,转化型研究,所以转化医学的新词也就随后被提出,这一概念也在逐渐被各国医学界所接受,很多国家在这一方面已经构建了多个转化医学中心[1]。而从我国在这一层面的发展情况来看,也已经逐渐的得到重视,并且在医学教育中作为是重要的战略核心。要能够明确,转化医学的发展不单独是依靠硬件条件支撑医学研究转化中心平台建立,转化医学作为是新兴的多学科融合领域,在今后的医学教育发展中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2转化医学模式优缺点分析。

对转化医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有利于选择最佳的模式在实际中应用,从模式上主要有国家级平台模式、项目实施模式、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其中的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有美国的成熟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和国内的初级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对于国家级的平台模式而言,其主要能够加快单体转化中心成果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共享。主要解决方案就是新建国立转化医学促进中心作为指导全国转化科学发展的机构,每年额外投入七亿美元支持转化医学项目,从效果上来看实现了原有转化中心相互联合以及资源共享,降低了临床试验的成本,对新药的研发速度也得到了加快。另外,从项目实施的模式来看,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欧洲各国需要医学研究基础设施,消除基础研究成果向着临床应用转化的阻碍,主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多国的政府以及科学组织参与这一项目并制定总体的规划。从实施的效果上来看实现了欧洲范围内转化医学基础设施的部署。而在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层面的优势来看,主要对我国的初级单体转化医学中心模式进行分析,能够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跟随发达国家转化医学的理念对成果的转化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主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合作以及挂靠形式下,通过综合性医院或是相关科研机构作为主体,成立了几十家有着特色的转化医学中心。从实际的效果层面来看,主要是先挂牌先启动再议事的简单模式,实现了和医院以及企业的合作,这样在科研项目上也比较容易争取。

2转化医学理念在医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要能够加强医学教育改革当中的人才培养,构建转化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研究生转化医学意识层面也要能够加强培养,加快科学的建设,在转化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层面要能够得到良好的构建,针对比较积极的投身于转化医学研究的研究生导师要能够从研究的条件以及科研经费和生活方面给予相应的支持,这样才能够为培养优秀的医学研究生打下基础。第二,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主要就是要选取药物设计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有机合成方面的知识,进而再进行对药物设计以及合成方面的知识加强讲解,再有就是要选择肿瘤靶向治疗以及病毒性疾病生物学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在干细胞治疗以及病毒性疾病层面的治疗等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干细胞对疾病治疗的前沿动态。第三,要能够让学生注重科室轮转过程的考核,对转化医学课题实施者来说就要能够掌握研究涉及到的各领域基本特征,还要能够协调安排各方的工作。而转换医学实践就要求着对学生疾病防控宏观观念的培养,并要通过实际的教育让学生能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还要能够鼓励研究生参与和申报项目,将转化医学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强化,为能够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就要能够在多样化的措施基础上鼓励其申报项目,这样学生能在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对科研的思路得以理清,并在科研的能力上能有效提升。第四,从政府部门也要能够牵头制定转化医学战略的规划,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实验基地,将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加以凝聚和吸引,全面的支持转化医学的研究。另外在合作研究机制的建立层面要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主要就是要能够和转化医学研究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进行合作,借助这一契机来进一步的创新发展,促进自身的转化医学研究的实力。

3结论

第8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定向免费医学生 人文素质 教学创新

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人文精神日益凸显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应是既有医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素质课教学是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只有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断创新人文素质课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扎实、技能高超、素质全面的合格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理念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两种,

通过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造成知识结构单一和“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通存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当今中国,尽和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根本转变。

2.创新教学过程,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边统一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单向传授和现代的双边统一两种观点。

单向传授是指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都是书本中的现成知识,没有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双边统一则注重师生的双面交流,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学生如何理解、掌握、运用和创新知识,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教学当作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认识活动,以获得品德、智力及良好个性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创新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

教学手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表格、挂图、标本、模型等,具有历史悠久、形象直观、概括性强、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和经济实惠等特点。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现代教学手段是以电教设备为主体的各种教学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多功能化。如电化教学手段具有记录、储存、控制、传输和再现等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进行信息的加工编辑。二是形声性。现代教育手段主要是用图象和声音表现教学内容,可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声情并茂地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形象生动、逼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软件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长期保存,具有大容量、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等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的上述特点,使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对比分析可知,二者既各具特色,又各有所长,但从总体来看,现代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符合教学规律,更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为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应创新人文素质课的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既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大力推广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之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值得指出的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本文仅从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课教学的视角,对向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引起抛砖引玉的效应。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资助。

参考文献:

[1]曾昭轰,卢晓中,舒邦华,等.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

[2]孙英梅,姚凤海,马丽娟,等.医学学科的人文向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3]陈培刚.关于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年01期.

[4]孙英梅,岩磊,张,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卫生软科学,2002年04期.

[5]刘震雄,孙盈盈,黄裕新,等.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05期.

[6]李雁.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现状及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谭宗梅(1962-),男,赣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第9篇: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范文

关键词:住院医师 医德培训 教育 问题 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现代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医学领域的研究同样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医疗科技产生了本质的改变与巨大的进步。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当前“技术至上”的现象愈发普遍,传统医德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近年来有部分统计研究显示,部分医院医患关系相对紧张,且医疗矛盾较为尖锐。医德是医师从业的根本要求,是卫生行业的职业准则。而医疗卫生行业作为人类崇高的事业,对人的服务及研究均有其重大的责任,因此在要求医师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基于此,为明确、深入了解住院医师医德培训及教育现状,本研究对部分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以本市10所医院住院医师作为总体样本,随机选取100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23-52岁,平均年龄(34.9±2.3)岁;本科及以下12例,硕士68例,博士20例;工作年限2年及以下者50例,3-5年46例,6年及以上4例。

2.方法。对入选研究的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医德的认识,医院医德培训现状,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的目的,影响医德的因素,对医德培训的重视程度等。共计发放105份问卷,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4%。

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

1.住院医师医德的相关影响因素。本组调研结果提示,影响住院医师医德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道德因素、上级医师的言传身教及医德现状,所占比例分别为44%、32%、23%(如表1)。

表1 住院医师医德的相关影响因素(n,%)

影响因素

n

百分比

医德现状

23

23.00%

社会道德

44

44.00%

家庭及传统道德教育

1

1.00%

上级医师言传身教

32

32.00%

2.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与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分析。结果提示,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医疗水平,所占比例为66%;其次,则为完成医院规定任务,所占比例为21%,由此可知,大部分住院医师均意识到医德培训对医疗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如表2)。

表2 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与规范化培训的目的分析(n,%)

目的

n

百分比

完成医院任务

21

21.00%

晋升职称

2

2.00%

自我发展

11

11.00%

提升医疗水平

66

66.00%

3.医院领导对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的重视力度。超过50%的住院医师认为院领导对医德培训重视程度为一般,仅有34%的医师认为其非常重视,整体而言,院领导对住院医师开展医德培训重视力度不够(如表3)。且统计显示医院开展医德培训的频率较低,超过70%的医院仅每季度开展1次,甚至有1%的医院从未开展医德培训。

表3 医院领导对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的重视力度(n,%)

重视程度

n

百分比

非常重视

34

34.00%

一般

55

55.00%

不重视

10

10.00%

不清楚

1

1.00%

三、讨论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提示,本市住院医师在医德培训与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部分医疗机构对住院医师医德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多数医疗管理部分均普遍存在重视经济效益、重业务,轻医德、服务的现象,忽视了医院工作者需具备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精神,导致住院医师医德滑坡现象发生率较高。其二,医院医德培训形式相对单一。大部分医院均采用集中培训、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以授课对象作为课程导向的主题,忽视了培训对象的感受,课堂内容大部分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互动,课程枯燥乏味,无法达到医德培训的要求。其三,医德培训内容并未与医疗工作实践相结合。在医德培训中仅注重医德规范、原则等理论体系,无法满足实际工作要求,无法调动医德培训对象的听课兴趣,无法为其解决医疗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其四,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医德培训及教育体系,无计划,杂乱无章。本次研究中,大部分医疗机构并未对住院医师培训专业的内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未作较为详细的规定,缺乏配套的实际教材,无法准确反馈培训结果,导致无法达到培训预期的目的。

究其原因,医院方面,主要由于其对医德培训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并未制定明确的医德培训目标,医德培训对象亦尚未明确,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未建立对应的培训、教育反馈机制。住院医师方面,则由于部分住院医师医德淡薄,受经济利益观点的影响,致使是非观点产生变化,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自我意识强烈,缺乏一定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此外,其在医德培训与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动性。

因此,为加强住院医师医德培训及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必须正确认识到当前医德培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正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医院方面,首先必须强化对医德培训理论体系及相关知识的研究,提高对医德培训的重视。其次,从住院医师的医疗实际出发,结合住院医师的规范化指导培训,提高医德培训的针对性。再者,引入多元化的医德培训形式,将日常医疗活动与实际融入医德培训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调动住院医师参与医德培训及教育的积极性。同时还需构建完整的医德培训体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构建全面有效的管理制度与反馈机制,为每位住院医师建立医德培训档案,确定培训重点,强化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住院医师自身方面,首先必须明确参与医疗工作的目的,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职责,强化其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其次,树立正确的医疗态度,以仁爱、关怀之心对待每位病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再者,充分调动自身的主动能到性,积极融入医德培训中,不断提高自我的素养。

综上,为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强化住院医师的责任意识,为广大病患提供较好的服务,必须明确当前医德培训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落实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及道德水平较高的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支晓,解俊霞,董超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医药,2011,33(8):1250-1251

[2]沈玺,焦秦,程瑜等.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1(7):732-735

[3]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9):80-83

[4]佘君,余情,白春学等.建立符合专业特色的呼吸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4):353-356

[5]张朝斌,唐艺宸,翟军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肝胆外科带教技巧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