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

第1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P694

一、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

1.1滑坡的防治技术

(1)排水技术的应用,我们需要坚持优先治水的工作理念。在防治的工作中,全面应用取截水沟截断的保护措施。主要是用水的冲击力对滑坡体的周围环境和地表水进行冲刷。对于滑坡体周围以及滑坡体区域内的大气降水进入滑坡体的地下水,我们可以利用排水方式排水和治水。

(2)削方减载。削方减载的治理针对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下。通过工程实践表面,符合滑坡削坡减载的条件如下: 推移式滑坡; 滑坡体中后部地表没有重要的建筑物和障碍物; 弃渣堆积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

(3)坡脚回填反压技术的应用,在滑坡防治的中期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岩土体发挥反压的作用。在滑坡中前部没有重要的交通道路和基础设备、建筑物和障碍物、地形宽坦、获取岩土填料比较快捷的前提条件下。首先可以用坡脚回填反压的技术进行治理,假如治理的条件都非常充分,可以同时开展回填反压应与滑坡削坡减载方案,保证回填反压土体的稳定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前提。

1.2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1)选择合适的位置。全面考察地形、水文和工程地质等条件,排土场必须避开断层、破碎带、软弱基底等不良地质,其上游不应有大面积的水流,下游要远离采矿场、工业场地、居民点、铁路、道路等设施。

(2)做好排弃计划。将排土场分区,分别堆放不同构造性质的岩土,用排岩机械及时整理排卸平台,防止岩土分层现象; 排岩时,将土方堆砌在内侧,将石方堆砌在外侧,这样利于水的渗透; 严格控制排岩强度和速度,防止因基底土层超载而导致边坡失稳。

(3)排水挡水措施。①地表水处理措施,沿排弃场上方设置排水沟,使上游的水流入排水沟; 将排弃场平台设计成反向的坡,使平台上的雨水流入排水沟; 定期或者长期监测排土场排水设施的情况,如有积水或者平台下沉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②地下水处理措施,应采取疏干导流或地下帷幕截流措施。同时挖筑汇水沟,并以较坚硬的大块岩充填,把地下水引向排土场外流入河流。另外,为防止降水的危害,平台可选用采场玻璃黏土做防渗材料,沿坡面堆放,用推土机推平碾压后进行地表绿化。

1.3崩塌的防治技术

对于崩塌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拦截、支挡、排水以及护坡护墙等等。这些都属于传统的处理技术。具体措施的选择可按照崩塌的原因来进行确定。除了这些传统的技术之外,目前还有一种新型技术,即SNS柔性拦石网,该技术在落石能量较高并且斜坡坡度较陡的条件下防治效果较好,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矿山和水电站等施工过程中,并且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3]。

1.4地表变形的防治技术

(1)倾倒滑移变形区域治理。对于倾倒滑移变形区域,为防止滑坡及岩体大变形,采用锚杆、抗滑桩和疏干排水工程以减缓边坡滑移变形,控制边坡地下水位

(2)沉陷滑移变形区域治理。沉陷滑移变形区域分断裂带区域和断裂带边缘区域。为防止陷落、倒塌,减缓不均匀变形,对断裂带区域的岩体或地基采取断裂带充填注浆,地面硬化等处理措施。对断裂带边缘区域的岩体或地基进行堵水帷幕注浆、空化裂隙注浆措施,对地基进行地下混合桩连续墙处理,对建筑物结构进行加固和纠偏处理。总体规划是对具备条件的建筑物迁移,不新建设施。

(3)沉陷迁移变形区域治理。对沉陷迁移变形区域,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地基进行第四系充填注浆。对东锅炉区域探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发育有空化裂隙,空化以松散为主、部分为含水裂隙,一般深度 3 ~ 8 m,发育在浅部第四系层位。在地震二分量法探测的基础上,对空化点位实施充填注浆工程。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1提高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提高对于地质监测和预警是防治灾害的重要举措。为此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乡镇的政府机关成立一个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委员会,对于灾情的频发地点,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对于不适合居住,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的人口聚居区进行搬迁工作。当地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和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地了解天气变化,并用最为有效的通讯设施,告诫隐患点周围的居民做好防范工作。在灾情降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对突发状况应急措施。灾情发生后,积极和救援队伍配合,保持救援消息的畅通。灾情得到有效的处理后,还要广泛的收集有关于此次灾情的数据和资料,建立地质灾情的实时反馈系统和数据库,进一步的提高地质灾情的预报和检测水平。

2.2健全灾害的防治软体系

在法律层面上,我们要对于乡镇的灾害的防治进行一个统筹的规划,把灾情的防治纳入到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那些无视工作人员的阻挠,仍然继续从事有关使险情进一步恶化的行为,如乱砍滥伐,进行严厉的惩处。在城镇的规划上,把对于灾情的评估纳入到规划的内容中去。在建设施工前,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的地势走向特点,合理地进行布局; 在周围城镇规模的划分上,进行科学的论证,避免无限制的,超过当地的生态许可的扩张。在土地的划分上,要给灾情的爆发预留出防灾专用土地,并配备好基础的抗灾救灾物资[1]。

2.3加大防治的科技投入力度

在现代化的地质灾害的防治中,我们一定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力度,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比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建立乡镇所处的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监测体系,根据科学分析的结果来合理地对居民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以调整为主,迁移为辅。必要时,还可以应用该GIS 技术对于灾害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储存,以便日后及时的调整,更好更快的建立救灾决策。其次,遥感 RS 技术也不应该得到忽视。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分析到那些我们不可能接触到的山体地质深处的信息。在不接触的前提下就能够完成对于信息的提取工作,进而方便地进行计算机建模,模拟山体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灾情。另外,GIS 和遥感技术两者之间还可以结合起来。利用前者的储存上的优势,后者探测到的结果可以安全的存放在前者中,方便归纳,分析和总结。

2.4提高现有地貌的遵循度

如今,随着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向外扩张的过程中,难免要经过一些山区,这时挖山通常成为了常见的做法。于是便造成了山体生态系统,水资源的破坏,植被大量遭到砍伐,这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情的形势[4]。故而,我们应该极大的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在进行乡镇前期建设的规划时,我们要强化原有的山区与乡镇共有的格局,保护乡镇扩张中所涉及的山体,以及伴山而流的水体。避免以牺牲原有的地形地貌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发展的行为发生。在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中,尤以要注意交通线路建设中的布局,交通线路的选取要遵循着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想。交通路线的主干道两侧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程度设置宽度不同的绿色防护带。

三、结语

在长期的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总结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采取及时有效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使治理方案的实施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安全性。参与国家防灾减难的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积累多年的防治工作经验,希望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丁炜,刘海涛,李婧。 地裂缝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西部探矿工程,2013,(3)。

第2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of geological hazard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of the new techn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from several aspect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combinative oneself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improve governance project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future,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governanc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关键词:地质灾害 地质测量 物探法防治措施

一、引言

所谓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具体减灾目的而组织实施的一项相对独立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包括勘查、监测、评估、防治和科研等类型,项目管理贯穿于立项、实施至终结的全过程,而这里我们所讲的是地质灾害管理具体实施阶段的治理工程施工的项目管理。该阶段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工程现场人员管理、组织实施管理、技术质量管理、资金控制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是地质灾害管理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过程,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地质灾害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防治工程,保障取得预期的减灾成果。

地质灾害的治理工程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效益而进行的有效减灾工程,针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粗浅的分析和对策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中,困难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过程中排除干扰因素能力不足所造成,可以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排除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困难;②排除施工方干扰因素困难;③排除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困难。

项目业主内部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懂技术的现场乱点头、乱表态,造成不负责任的后果由现场管理人员来处理;②项目造价控制中其他部门不配合或者配合不积极,造成现场管理人员心理的压力增大。

施工方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②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进行交错咬合等。③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锚杆锚固段当作成自由段,端承桩按摩擦桩进行施工。④施工管理水平较差。

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干扰因素主要体现在:①居民干扰因素;②场地干扰因素;③相关部门干扰因素。

二、沟通体系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项目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比较孤立,而且只注重项目的每个阶段的管理问题。重复性工作而造成的额外支出就是这个原因造成,而重复性工作问题的发生是由于信息的冲突和不及时造成的,也就是说工程项目不同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流动的连贯性。信息透明度不高,说明许多信息需要公开的而没有公开,比如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信息、施工进度与付款进度等,负责工程实施的部门与财务部门、纪律监察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等沟通缺乏完善的体制,例如工程决策前的会商制度、施工中的财务审计跟踪制度和纪律监督制度、施工后的工程质量验收和材料整理归档制度等。

三、地球物理勘探法

地球物理勘探法简称物探法,是间接、无损的测试手段,采用地球物理方法作为地质超前预报的手段,根据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的探测结果或隧道地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从原理上讲,凡是能进行隧道掌子面勘探的所有地球物理方法均能用来进行隧道开挖前方的不良工程地质预报,但是由于受到工作条件的限制或全空间探测解释困难的因素制约,目前主要有电磁波反射法、弹性波反射法、红外探测法、电阻率法。先介绍如下:

(1)地质雷达法(GPR)

地质雷达法时一种常见的电磁波反射法,它利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形态和位置的电磁技术,其理论基础为高频电磁波理论,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由地面通过发射天线送入地下,经地下不连续体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地面为接收天线所接收,反射电磁波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之后可以得到探测介质的有关信息(如图2所示)。主要用于岩溶探测、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或者其它含水地质体的探测。具有以下的优点:①使用范围广,抗干扰能力强,不受外界条件限制;②探测时间短,一次完成只需要30分钟左右,加上探测前准备工作,全部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对隧道施工干扰小,基本上不影响隧道掘进施工;③提交资料及时,图形直观,现场采集数据时就可以了解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④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当测线附近有管线、大型钢构、强电磁干扰设备等物体是误差较大。

(2)弹性波反射法

弹性波反射法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或声波在不同波阻抗地质体中所产生的反射波特性,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地质情况的物探方法。常用的有地震波反射法(TSP/TRT/TGP)和声波反射法(HSP)。

TSP是目前最常用的物探法,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放炮或者锤击产生地震波。产生的地震波在隧道围岩中传播,当遇到掌子面前方的不良地质构造, 如地层层面、节理面,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界面、溶洞和暗河等时,地震波会发生反射,反射的地震波被检波器接收。然后将所采集的数据利用软件处理, 可获取P波和S波的波场分布规律。并遵循以下原则来推断地质体的性质:①正反射振幅表明硬岩层,负反射振幅表明软岩层;②若S波反射比P波强, 则表明岩层饱含水;③P波与S波波速比增加或泊松比突然增大,常是由于流体存在而引起的;④若P波波速下降, 则表明裂隙或孔隙增加。

(3)红外探测法

红外线探测是通过红外分析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因为在隧道中,围岩每时每刻都在向外辐射红外波段的电磁波,并形成红外辐射场,岩层在向外辐射红外辐射的同时,必然会把它内部的密度、能量、方向等信息传递出来。例如红外探水就是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度的变化来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或周围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该方法的优点:测量快速,基本不占用施工的时间资料分析快,测量完毕即可得到初步的结果。缺点是只能定性的结论,不能定量测量含水量的大小,水压等重要的参数。

(4)电阻率法

电阻率法通过测量电阻率来进行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常用的有瞬变电磁法和BEAM法。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电磁法,它是利用阶跃电磁脉冲激发,不接地回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一次场,在一次场断电之后,测量由介质产生的感应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来达到寻找各种地质目标的超前预报方法,因而对地下水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岩体强度、岩体破碎程度、干溶洞等不易判断。BEAM法是由德国GEO-HYDRAULIK DATA 公司开发的一种通过对岩层电阻率进行测试(激发极化法)来探知岩石质量、空洞和水体的物探方法,对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破碎程度和溶洞有较好的敏感性。

四、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特点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地理信息资源的需

求增长迅速,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测绘技术的手段夜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和RS遥感集成技术已成为现代测绘新技术体系的核心。专业化、标准化的传统测绘服务开始向向数字化、高动态、全方位、网络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所以现代测绘技术与传统测绘技术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不仅为当前的地质工程测量工作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关系,也适应了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就现代测绘新技术而言,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测绘新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高

现代测绘机会的测图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进行处理的,自动绘出规范、精确、美观的数字化地形图,如自动连接、自动识别、自动计算、自动调用图式符号等,此外,数字测图的错误偏差很小,能自动提取距离、面积、方位和坐标等。

(二)测绘新技术的测图精度高

采用测绘新技术测图时,在距离300m以内时测定地物点误差约为±2mm,测定地形点高差约为±18mm,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并保证原始数据的精度在全过程中保持不变,避免了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等缺陷,适应了外业测量中高精度的测量要求。

(三)测绘新技术的图形属性信息丰富

进行数字测图时不仅要要知道所测的点的属性是什么,还要测定地形点的坐标,当场记下该测点的连接信息和编码,显示成图时,利用测图系统中的图式符号库,只要知道编码,就可以从库中调出与该编码对应的图式符号成图。所以,数字测图时所采集的图形信息,它包括点的属性信息、连接信息和定位信息,非常容易检索。

(四)测绘新技术的图形编辑方便

现代测绘技术的测图成果是分层存放的,不会受到图面负载量的影响,便于成果的利用加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能够克服大比例尺白纸测图连续更新实地房屋的改建、变更、扩建地籍或房产时只须输入有关的信息,经过数据处理就能方便地做到修改和更新,始终可以保持整体图面的现时性和可靠性。

(五)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建库的重要信息源

随着的发展,数字测图日益成为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数据源,很多数字测图的后期工程都需要建立GIS数据库。虽然目前对GIS数据和数字测图系统所提供的电子数据的无缝对接尚未完美解决,仍需我们对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理念作更深入的开发研究,但是在国土地籍测量、城市规划的大比例尺空间数据获取方面,想当年测绘新技术进行野外实地测量的优势仍旧是不可替代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它仍旧是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重要数据源。

第3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开采;地质灾害特性;预防措施

中国的煤矿多是通过井工方式开采,而中国的煤层大多经受了地质构造作用,开采时很容易诱发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带来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常见的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害、瓦斯灾害、顶板灾害及地表沉陷灾害[1-3]。在很多情况下,煤矿地质灾害还会引起一些附加灾害,对矿井的破坏力极大。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措施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为了更好地对煤矿地质灾害进行预防,应该认识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本文围绕着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展开分析,重点探讨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预防措施。

1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分析

认识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对于预防煤矿地质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地质灾害现场分析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的特性主要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下面将进行具体分析。

1.1破坏力强

很多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时,都有着较强的破坏力,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大量瓦斯会突然涌入巷道,极大地增加了瓦斯爆炸的风险。若这些瓦斯遇到明火,则很容易造成巨大的破坏力。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对巷道造成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瓦斯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直接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随着中国煤矿进入深部开采时代,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进入深部开采以后,若煤矿发生突水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开采比较深,短时间内很难打通救援通道。更重要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排完矿井内的积水。鉴于这几方面的原因,深矿井发生水灾后危害极大。通过分析煤与瓦斯突出和矿井突水事故可以发现,煤矿地质灾害发生后具有较强的破坏力,不仅会损毁井下的设施,还会造成井下人员伤亡。

1.2发生机理不明确

煤矿灾害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发生机理尚不明确。很多学者虽然尝试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机理进行分析,但是没有得出统一的认识。对于煤与瓦斯突出地质灾害就已有了十几种假说,但是每一种假说只能解释特定的突出现象。煤矿冲击地压(见图1)也面临着同样的状况。虽然对于煤矿突水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理论来对其进行较好的解释[4]。煤矿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a)煤矿地质条件具有不确定性;b)煤矿开采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一定的诱导作用。

1.3持续时间不确定

煤矿地质灾害的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有的持续时间长,例如煤矿的地表沉陷和煤矿突水,有的持续时间较短,例如煤矿冲击地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持续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其不仅与煤矿的地质条件有关,还与煤矿的生产条件有关。例如冲击矿压发生后,还可能诱发煤矿长时间的矿震,对于这种情况很难定义其持续时间。

1.4防治困难

由于煤矿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的灾害防治技术多是基于实践总结得到的,但在应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参数。例如对于冲击矿压的巷道,通常采用加强支护,但加强支护的方式和形式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较典型的是,虽然A矿区已进行了大规模的冲击矿压治理,但仍时有冲击矿压发生,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安全。

2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分析

以上分析了煤矿地质灾害的一些特性,需要据此采取措施来预防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灾害。在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2.1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

很多时候,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大的关系。为此,应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特别是在掘进和开采之前。由于煤矿开采的区域比较大,采用钻探的方法获取的地质资料比较有限,而且精度不高,还需要采用物探的方法进行精细化勘探。在勘探时要重点注意一些地质构造变化区,例如断层、陷落柱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区域等。在勘探完成后,要将地质构造异常区标记在煤矿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根据异常区的分布情况,估算这些区域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从而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例如,采掘工作面在过地质构造、集中应力区、煤岩顶破碎区时,必须合理分析顶板岩性,然后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措施,如注浆、架棚、注浆锚杆等,提高破碎顶板稳定性,防止顶板受力失稳导致冒顶、垮落事故的发生[5]。

2.2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然而,现在很多的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多是根据特定条件下的地质灾害事故分析得到的,并不是对所有的煤矿都具有适用性。为了使灾害防治技术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一些灾害防治技术进行总结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煤矿地质灾害。例如在防治冲击矿压时,有的煤矿采用水力压裂效果比较好,有的煤矿采用岩层注水比较好,而有的只能采用加强支护的方式。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导致采用的防治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煤矿企业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否则不仅不会防治地质灾害,还会诱发地质灾害。

2.3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在煤矿开采时,开采方式对地质灾害有着一定的诱发作用。为此,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所谓开采方式就是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和回采方式。对于具有冲击倾向性的矿井,一定要避免孤岛工作面开采;对于瓦斯含量高的煤层,一定要降低煤层开采强度,以免诱发煤层瓦斯事故;地表有建筑物或山体时,一定要控制采高,以免诱发严重的开采沉陷事故。开采方式主要影响的是岩层移动和变形的形式,而岩层运动是煤矿地质灾害的前提。

3结语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煤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给煤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总的来说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破坏力强、发生机理不明确、持续时间不确定及防治困难的特性。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加强对煤矿地质条件的勘探、重视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总结及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来防治煤矿地质灾害。研究可以为认识煤矿地质灾害及防治煤矿地质灾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梁振宏.煤矿地质灾害特性分析及预防措施[J].西部探矿工程,2021,33(3):178-180.

[2]靳韶毅.煤矿地质灾害防治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1(1):50-51.

[3]李云飞.煤矿地质灾害预防技术措施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20,45(4):126-128.

[4]张皓莎.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措施[J].矿业装备,2020(4):106-107.

第4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现状,提出了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不够重视、研究范围不全面、对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完善这三个在评估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两方面入手,说明了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要完善对施工现场、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的勘察,以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引言

水利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跨地域调度,从而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解决洪水、干旱等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一些水工环地质造成了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避免水工环地质遭到破坏,使其能够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就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合理科学地评估,进而保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突发状况解决措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好水工环地质的生态环境。

2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还不够重视,不能将先进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评估工作中去,导致评估工作比较落后,评估水平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也未能形成较为全面完善的评价体系,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勘察技术不先进、勘察所用的设施设备比较落后等问题都严重制约了事前的勘察。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之前要重视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勘察,只有真正全面了解实地环境才能因地制宜,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而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性,也能以此为根据制定出一些合适的预防措施,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接下来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在开展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同时,对施工现场的考察研究工作必不可少,这样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对施工现场的勘察水平和施工水平都比较低,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不专业或者专业性较低的勘察人员常常使勘察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在实践中也难以区分工程的性质和施工的地质条件。

3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对地质灾害危险性不够重视

由于对水环工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技术人员在进行实地勘察时没有认真仔细的工作,对各个隐患点也没有逐个检查或者检查不到位。这也就造成了勘察报告与实际现场环境状况有出入,进而无法准确全面的掌握现场环境的实际状况,对后续报告的编制、预防方案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使制定出来的方案实施效果不明显,也会影响施工进度,导致水利工程项目不能如期完成。

3.2研究范围不全面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累积的,最终一下子爆发出来的复杂的过程。而目前我国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只在明显隐患点开展,忽视了这些隐患点之外的勘察和评估工作,若是遗漏了某些重要的影响因素,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考虑到各种会影响灾害发生的因素,扩大研究调查的范围,从而能够更加准确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评估工作。

3.3对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监督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导致严重阻碍了地质灾害的防治和评估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①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②没有严格审查编制报告和监督施工;③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的监管不到位。

4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影响

4.1地质灾害的影响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会破坏原有的施工现场、耽误现场施工的进度,甚至一些施工人员的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勘察时,要对所有隐患点认真仔细地排查,记录相关数据信息,以便了解施工现场实际环境状况。还有水利工程项目通常会划分成几个分项目,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时要对整个施工范围进行地质灾害的评估,不能只对分项目进行勘察,防止草草做出施工安排。还有当勘察人员发现大部分区域没有地质灾害,只有一小部分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时,不能只根据小面积的地质灾害而草率判断施工现场不会发生地质灾害。同时还应该合理划分地质灾害明显地区,易于施工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保证施工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4.2地形地貌的影响

水工环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对施工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要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做出精确的评估,就要重点考察施工现场的岩层和地形。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通常发生在地形地貌比较陡的斜坡上。而且很多大型水利工程通常在山区进行建设,而山区的地质灾害情况与平原地区差距很大。因此要对施工现场地形地貌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按规范制定科学的报表,减少因不精确评估而影响工程施工。

5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完善方法

5.1完善对施工现场的勘察

对于施工现场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对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全面分析,以便掌握现场的实际环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②科学地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要求,运用适合的施工技术;③对施工材料要进行科学地管理,采用合适的施工材料。这些方法可以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高质量地完成。

5.2完善对水文环境的勘察

对于水文环境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合理划分水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参考数据,并将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作为主要依据,可以将其分成发育程度低于10%、介于10~54%和高于54%的三种程度的地质灾害;②合理分析水文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③按照相关的规定标准,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进行合理划分。

5.3完善对地质环境的勘察

对于水文环境的勘察,有以下几种完善方法:①科学分析地质环境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影响的程度,进而以此为依据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进行划分;②综合考虑地质环境目前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技术、设备对生态环境肯造成的破坏,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③制定突发状况处理方案,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可以及时按照处理方案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使风险降到最低;④完善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对施工和评估各环节进行科学的监督管理,督促施工和评估能够合理进行,及时纠正施工和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确保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稳定的进行。6

6结论

综上所述,应该加强对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引进先进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扩大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使其评估结果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减少对水工环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使水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和水工环地质可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迎,左丽敏.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J].低碳世界,2017(7):71~72.

第5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煤矿 地质灾害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309-1

1前言

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经济慢慢的开始和环境一起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发展。煤矿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因为人类的生产活动从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并且危害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除此之外,地质灾害会给矿区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近几年,由于利益的驱使,这就使得许多商人的经济活动没有充分到这些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地质灾害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能够更好的解决地质灾害这一问题。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质灾害起着一个非常大的制约作用。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开煤弃石,这样会使得水土流失的现象加重;然而在煤矿中由于经常会抽水和排水,从而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的情况。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以及地面开裂和沉陷的现象。

2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现状

在我国的能源中,煤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比重,这就使得煤炭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煤矿地质灾害的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煤矿行业的健康发展。煤矿地质灾害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例如:2003年5月13日,发生在安徽省芦岭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04年10月20日,发生在河南省大平煤矿井下一掘进面的瓦斯爆炸事故,这起事故导致了56人死亡,18人受伤。瓦斯爆炸事故使得越来越多的煤矿行业开始关注井下的开掘以及安全情况。由于地质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就表明防治地质灾害势在必行。

3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3.1山体滑坡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过度的开采,从而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每一年由于山体滑坡从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04年6月5日下午,发生在重庆市万盛区东镇新华村胡家沟社的山体滑坡,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暴雨冲刷而引起的,该起山体滑坡事故不仅给东林煤矿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周围的村庄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2地面塌陷

在煤矿开采之后,经常会出现地面塌陷这一严重的地质灾害。地面塌陷不仅会使得矿区的土地面积出现积水的情况,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甚至会破坏了周围的耕地。2006年5月,发生在江西省瑞昌市横港镇楼下易村的地面塌陷事故,主要是由于苏家垅煤矿在开采的时候,由于透水,从而使得村庄的多处地面发生了塌陷,从而使得全村所有的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

3.3煤与瓦斯突出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煤与瓦斯突出的事故。2006年8月4日16时,发生在忻州市宁武县西马坊乡大灰窑煤矿的有害气体涌出事故,这起事故造成了18人遇难。有害气体的涌出,会严重危害了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4矿井突水以及淹井灾害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矿井突水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事故。由于煤矿突水事件会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效益以及安全。1996年1月5日,发生在肥城国家庄煤矿的煤矿突水事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的防治措施

4.1建立一个严格的地质灾害检查制度,并且生产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

相关的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的检查制度对生产环境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检查人员具体的检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可以保证生产环境的良好。第二,要对危险区的气体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可以避免瓦斯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4.2不断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宣传教育,从而能够增强人们的防灾意识

由于许多工人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欠缺,从而对自身的安全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不断的向工人们宣传地质灾害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得工人们对地质灾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3不断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

由于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一项重大而又艰难的工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不断减少。政府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如下:第一,要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并且要对经常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区以及易发区作出标记。第二,每年要组织一些相关的专家到易发区进行实地勘察,从而能够提出一些合理的预防措施。第三,要加大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的力度,从而可以对一些严重的问题进行制裁,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4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科学的预报工作

对于每次发生的地质灾害,既有偶然性,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要求相关的负责人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且分析发生此次地质灾害的原因,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煤矿要不断规范自身的生产,在开采的范围进行开采,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为了能够很好的防治地质灾害,这就要求煤矿要结合自身矿区的实际情况,从而建立一个科学的地质灾害预报制度,从而能够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5结束语

近几年,由于煤炭开采的不合理,这就会引起岩层移动,进而造成地表沉陷,导致农田、建筑设施的损坏。煤炭的不断开采,这就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从而使得地质灾害事故的不断发生。除此之外,煤炭开采形成的大量矸石堆积在地面,既占用良田,又造成环境污染。煤炭的开采对大地、空气有严重的危害。目前,随着我国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矿山压力显现及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这就表明预防地质灾害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就要求煤矿行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使得煤矿行业向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廷勇,白艳萍.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2(12).

[2]魏璐璐.浅析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与程序[J].民营科技,2012(10).

第6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关键词:岩溶隧道;超前探测;预报技术;地质灾害

1 前言

隧道与其他工程相比,其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大大增加了隧道建设的难度和施工风险[1-3]。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岩溶地区修建的隧道及地下工程越来越多。由于岩溶发育地区往往是断层、节理、裂隙发育、岩层破碎的地段,兼具富水、高水压、不同规模岩溶(溶洞、暗河、溶隙、溶槽等)发育,地下水流通条件好、围岩破碎等诸多施工不利因素,施工中稍有不慎,常常发生突水、突泥、坍方、地表塌陷等突发事件,严重威胁着隧道施工安全。例如渝怀铁路武隆隧道岩溶涌水,圆梁山隧道岩溶涌水、涌泥,宜万铁路野山关隧道涌水等岩溶灾害严重影响了隧道施工进程,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和施工机具的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4-7]。目前,避免岩溶地质灾害发生的最有效方法是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8-9],提高预报的精度,准确预报出开挖前方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规模和特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因此,超前探测预报在岩溶地区的隧道施工中的作用非常有价值,笔者主要探讨了几种常见的超前探测预报技术方法。

2 超前探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2.1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任务是准确探测出隧道开挖前方不良地质体的类型、位置、规模、特征,为隧道顺利施工和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因此,良好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应该包括以下2个方面。

(1)准确预报出前方不良地质体的具置和规模。这一点对于预报结果非常重要,如果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在位置和规模上相差太多,则对现场施工很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2)准确预报出不良地质体的类型和规律。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体对应着不同的预防措施,如果不良地质体的类型预报错误,预防措施不当,很容易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比如将充填型的地下岩溶误认为是洞穴型的地下岩溶,会造成高压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重要超前探测预报技术方法

目前,国内外的隧道施工都把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视作为隧道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根据大量的工程实际,目前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探测方法已有许多种。按照是否使用仪器进行分类,可以分两类:地质分析法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其中地质分析法是隧道超前预报中的一项基本方法,常见种类有: 地面地质调查、隧道掌子面地质编录、超前钻探、断层预测法和地质经验法[14]等。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主要以电磁反射波理论为主,主要仪器包括:TSP隧道地震探测、地质雷达探测、瞬变电磁法等。

2.2.1地质分析法

主要是根据隧道洞内外地质调查和隧道施工期掌子面地质条件调查结果,通过地质作图及其构造相关性分析,从而推断出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情况[18]。对于有经验的工程地质人员,该法是最为可靠的方法,有的文献甚至将其它一切探测技术列为地质分析法的辅助手段。

地质分析技术优点在于适用任何地质条件,方便快捷,结论可靠,性价比高。但是需要专业地质工程师,且工作量大,并且只能探测前方5m左右。个人专业素质和隧道作业条件对探测结构影响大。

2.2.2地质雷达技术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下: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被定向送入地下,经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地层或目标体反射后返回地面,由接收天线所接收。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的介质的电性特征及几何形态而变化。故根据接收波的旅行时间(亦称双程走时)、幅度与波形资料,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异常体的空间位置及结构。

但是地质雷达技术作为一种岩溶隧道的超前探测预报技术,也有其使用范围:1)目前国内还没有为隧道超前探测预报而专门设计制作的地质雷达,仪器密封性差,洞内不易防水、防潮、防尘,易造成仪器损坏,特别是没有专门的天线,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2)探测距离太短,一次只能探测5~30m;3)隧道内的环境条件与地质雷达的理论基础一半无限空间不吻合,加之洞内钢拱架、钢筋网、锚杆、钢轨等金属构件的影响,探测结果一般不太理想。

2.2.3 红外探测技术

红外探测的原理为用红外测温原理探测局部地温异常现象,并藉此判断地下脉状流、脉状含水带和隐伏含水体等所在的位置。红外探测属非接触探测。

红外探测技术优点在于适合含水岩层,操作灵活,费用低,对含水体、脉状流有较高的识别能力[31-32]。但是对水量及断层破碎构造不能预测。探测范围在30m左右。受作业环境(如灯源、风筒等)影响大。

2.2.4 TSP技术

TSP硬件系统主要由接收单元、记录单元和附件三部分组成,和其它各种反射波法一样,采用弹性波回声测量原理来探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波,所产生的地震波以球面波的形式在围岩中传播。由于波的传播是一个球面扩散过程,所以一部分波会传到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去,当地震波遇到波阻抗有差异的地方,一部分波会被反射回来,一部分波会继续向前传播,波将依次传递下去,直到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和球面的扩大,能量足够小不能被接收到为止。通常,两侧介质的波阻抗差异越大,反射回来的能量越强,探测效果也越好。

TSP系统是专门为隧道与地下工程超前预报研制开发的设备,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方法技术[34-36]。具有如下的优点:1)使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地质情况;2)预报距离长,能预报掌子面前方100~350m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围岩越硬越完整预报长度就越大。3)对隧道施工干扰小,它可在隧道施工间隙进行,即使专门安排此项工作,也不过30min左右。4)预报精度高,它所能反映出的地质体的宽度是根据采样间隔和岩体弹性波速来确定的,如采样间隔取40us,弹性波速度为5000m/s,则能预报出的地质体的宽度为0.2m。

3结论

(1)根据每种预报技术方法的特点,有机地选用或结合多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该是我们的研究重点,如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技术、红外探测技术,超前水平钻孔技术、TSP技术等有机结合,可以使岩溶预报效果最大程度地满足施工要求。

(2)任何单一的预报手段都有其适用性与局限性,无法以不变应万变;而物探法也只有在以地质分析为基础的情况下,才能有的放矢,发挥更大的作用,忽略任何一方都将使预报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这两方面都是我们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叶樵. 长大复杂地质隧道大涌水地质灾害分析 [J]. 铁道工程学报, 2008(7):65-68.

第7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一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及特点

(一) 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

煤矿地质灾害是指,在进行煤炭开采过程中,受自然因素或是人为因素影响地质环境的平衡被破坏,引发地质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地质灾害及因此而衍生出的次生灾害,是地质环境对开采行为的一种反馈。而根据地质灾害持续的实践及动力作用方式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以下几类。

首先根据地质灾害持续时间分类:第一,突发性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具有的特点是突发、高能且危害性较大、持续时间短。如井下突水、突泥持续的时间大概是数分钟~数天,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只有数秒钟;第二,渐发性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主要特点是发生相对缓慢、持续时间较长但危害不是很剧烈。如沙漠化,其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

其次根据动力作用方式可将煤矿地质灾害划分为两大类:第一自然动力类型地质灾害,它包括内动力地质灾害、内动力地质灾害所诱发的灾害及自然外动力地质灾害三个小类,如地裂缝、岩溶塌陷、井下突水突砂、泥石流、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第二是指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动力复合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人为外动力与自然外动力复合地质灾害及人为外动力与内动力复合地质灾害两个小类,如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盐渍化、地裂缝、煤层及煤矸石自燃等。

(二)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煤矿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持续时间的多样性、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影响的多面性。

首先群发性是指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环境的平衡性被破坏,所引起反馈行为所造成的灾害并不是鼓励的,会在同一地区或是某一时段集中发生形成灾害群,如煤层自燃、井下突水、塌陷灾害等;其次衍生性是指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是连锁性的,如煤矸石山自然会引起矿区的大气污染,而大气污染会引发矿区居民的空气质量,造成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癌。或有害矿井水排放没有经过科学处理造成水体污染并影响到了土壤质量,使得有害元素进入到农作物,人体长期食用,引发地方病;第三地质灾害的区域性是指,灾害发生是受一定的区域条件影响控制的,像煤矿区岩溶塌陷和矿井突水灾害,就主要发生在岩溶发育区域和石灰岩广布地区;第四灾难持续时间的多样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其发灾所持续的时间是不同的,如煤与瓦斯突出、煤尘爆炸等发灾时间较短,而采煤塌陷、地方病等持续时间较长;第五,煤矿地质灾害的不可避免和可防御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在现今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都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可以依靠科技技术去积极预防的,从而减少灾难的发生并减轻灾害的损失;最后说其影响的多面性是指,煤矿地质灾害不仅关系着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社会形象,更关乎众多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工家庭的幸福,还影响到该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二 造成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 客观因素

首先在进行煤矿开采活动之前地球表面与岩石圈是平衡的,那在采矿的过程中,实际上我们是从地壳内部通过各种技术如钻采、坑采或是露天开采、液采等把矿石和岩石开采出来的,我们这个开采过程实际上就类似一个把地壳肢解的过程,使原本平衡、自然的地壳,出现了空洞变得不自然协调和平衡,从而造成了地壳物质环境的不稳定,从而诱发了煤矿地质灾害发生,这也是其本质原因。

其次,在煤矿开采中尤其是地下采矿需要排净矿坑下的积水且对地层漏水做处理,而这一行为会影响到地下水的平衡,造成地层的不稳定和不协调性。而如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还不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乱挖滥采还会造成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冒顶等煤矿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三,我们说矿业活动并不是单一的煤矿开采,它还包括选矿和冶炼加工等,但是这些工序需要用到火与水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并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这三废的排放、堆积、处理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农田、森林、地下水等等,可以说对周围的环境会有严重的危害,使居住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二) 主观因素

首先,由于对于煤矿经营企业的把关不严格,一些地方和民营的小煤矿发展迅速,他们的煤矿开采不讲科学,开采方式过于粗暴,与国营煤矿企业争夺矿产资源,甚至一些民营小煤矿寄生在国营矿山上,直接在国营大矿山上挖洞,造成瓦斯泄露、透水等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腐败现象严重,一些国营矿山被转为私人承包,一些煤矿老板只注重煤矿开采量和不断增产,对安全生产忽视,对矿工的生命安全于不顾,用钱收买上边领导,对下面群众禁止发声,这种罔顾矿工生命安全、罔顾造成的环境问题和地质灾难,只满足自己私欲的经营方式,造成煤矿地质灾难频繁。

第三,国家的煤矿安全生产检查让一些煤矿主有漏洞可钻,光有法律法规和各种生产规则,执行力度不强硬,一些检查人员易受利益驱使,降低检查标准。还有则是黑煤矿的存在现象依旧很严重,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擅自开设煤矿,管理混乱,技术水平低,只注重经济所得,不顾灾难的预防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三 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方法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是及时掌握灾害体的变形动态,并分析其稳定性,从而超前做出预测预报,以防止灾难发生,并为灾难治理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相关资料支持,为社会提供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信息服务,开展对地质灾害的监测能最大程度的获得连续的空间变形数据,将其应用防治工程效果评估中。地质灾害监测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时空技术、监测仪器和预测预报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其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 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是指通过测量位移形变信息为主的监测方法,比如说地表相对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和地表绝对位移监测,此类监测技术已发展较成熟,有着较高的精准度,是一种常规监测技术,能获得直观的灾害移形变信息,因此通常是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二) 物理与化学场监测

比如说应力监测、放射元素监测、地声监测、地球化学方法及地脉动测量等,都属于监测灾害体物理与化学场等变化信息的监测技术方法,因为地质灾害的物理和化学场发生变化,常常与同灾害体的变形破坏有着重要联系,因此此类监测方法较变形监测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三) 地下水监测

很多地质灾害的形成或是发展都与灾害体内部或是周围的地下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地下水的监测是很重要的。地下水监测如其名,以监测水质特征为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水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以及地下水质监测等。

(四) 诱发因素监测

此类监测技术方法主要是对造成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监测,比如说气象监测、地震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人类工程活动监测等等。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对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量的大小是对区域性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判断指标,而人类工程活动作为现今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其监测也是地质灾害监测的重点内容。

可以说地质灾害的监测技术日趋成熟,监测水平和监测的精准度也在不断提高,监测方法变得多样化,立体化的监测性网络也建设的颇具规模,有效加强了地质灾害的综合判断能力,从而促进了对地质灾害发生的预防工作的有效性。

四 预防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具体措施

(一) 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预防

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被破坏的土地和塌陷的土地越来越多,为矿区造成了严重的灾害影响,要及时采取措施使开采沉陷地质灾害降到最低程度。首先利用能减轻地表下沉、降低地表破坏的煤矿开采技术如大条带协调式全采法、充填条带法或是冒落条带法、水砂充填法等,于此同时在地表有建筑物的地区要对地面建筑物进行一定的维修加固处理。矿区还应积极开展开采沉陷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定期、重复观察监测路线的空间位置变化,并有效整合分析资料,寻找规律,预测被破坏程度。从而上报开采区域的地面塌陷状况,从而让负责部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降低破坏程度减轻灾害压力。

(二) 瓦斯与煤尘爆炸的预防

煤矿瓦斯爆炸的新闻总是很多,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瓦斯爆炸的预防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我们要加强采区的通风管理,降低瓦斯浓度,因此要保证各采区都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从而将瓦斯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矿工在瓦斯超限的情况下作业;第三要加强对矿工安全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严禁将易燃易爆物带入井下,尤其是井下吸烟,一定要严格控制,井下使用的机械、电气设备要符合安全要求。而煤尘引发的爆炸,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煤尘量并消除火源。

(三) 矿井水害预防

矿井水害具体指的是矿井突水和老井透水,这也是煤矿地质灾害的重点防治内容之一,绝不可以忽视。因此在开展矿井水害的预防工作时,我们要做好充足的考虑,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细心的考证,并及时有效坚决的处理。首先对于矿井周围的老窖和采空区要有详细的调查,数据越详尽越好;其次在发现煤层发暗发潮、工作面温度降低等这些出水的征兆时,要及时与外界联系,并转移工作人员;第三对井筒的位置选择要避开易受洪水影响这一因素,使其能防止河流或是洪水灌入井下,另外要做好挡水墙、防洪沟等防水设施的建设。

(四) 煤矸石山自燃预防

煤矸山的根本出路在于能被综合利用,但现今其利用量远远低于排放量,煤矸石的积存量可以说是有增无减,因此对于煤矸山的治理工作重点仍是对煤矸石山自燃现象预防的有效性。其主要预防措施有以下三种:首先,煤矸石的正确堆放。为了防止煤矸石的自燃我们在选择堆放地质时最好应选择缓峡谷,使其回填山谷,从而复土造田,堆放时要使裸

露面积降至最低,具有较稳的对方地基,防止滑坡或

第8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崩塌,其时空分布与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强降雨、不合理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在空间上,办事处滑坡、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在时间上,滑坡、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9月的雨季。

年,在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群专结合的监测预防工作。期间未发生山体崩塌及责任死亡事件,确保了所有受监测隐患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

山南坡(小区),经纬度:(34°44′56.8″ 119°21′11.3″),为老采石塘口。该段斜坡长约300米,东段南侧紧邻居民小区,坡高约30-50米,坡面形态为直型坡,坡向正南,坡角度约46°,为韧性剪切面。滑坡体大部份已被清理,但在斜坡东端有一宽约15米,长约20米厚3-5米的滑坡残留体,距离坡底约25米,呈块状或破碎状,随时有继续下滑的可能。该处受灾害威胁群众44人。

街道办事处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花园项目西侧,原有孤石存在崩塌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花园项目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情况下在隐患点下方的山坡面上进行了新的切坡,高差约12-20米,坡度在70-80°,已经发生多处塌方,产生了新的地质灾害隐患,随时有继续下滑的可能,严重影响该住宅小区的安全。现已经市国土资源局同意,对该隐患点实施治理。

斜坡高10-30米左右,坡长约100米,坡面形态为直形坡,坡角距路边约2-5米,随时都有崩塌和石块滑落的危险。安置小区北侧山体,有崩塌和石块滑落的危险,现已经市国土资源局同意,对该隐患点实施治理。

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点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电力、建设、农林、民政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监测预警

为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正确分析判断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及时作出临灾预警,加强监测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防范地质灾害的最有效途径。针对办事处的地质灾害特点,只有发动群众,建立起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网络,才能及时发现险情,及时作出预报,及时撤离出人员,使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2、对形成的不稳定危险体,采取爆破排除法,然后在进行人工或机械清理不稳定危石,建安全隔离墙,墙体结构要牢固。

3、搬迁避让

对于稳定性差、危险程度高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因为治理起来难度大、费用高,所以只能实行搬迁避让,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严格执行年度防治方案编制、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值班等制度。办事处已编制并下发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汛中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开展巡回检查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一旦发生灾险情,及时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二是落实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警。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应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领导责任人和具体监测人,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受威胁群众手中,加强监测,提高成功预报率。对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应编制“防、抢、撤”方案,签订监测责任书,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各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重点的法规和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能力。

第9篇: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范文

(一)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

判断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要对水工环地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且结合外部环境进行判断,不能仅仅依据水工环地质灾害的面积和数量进行判断,例如,如果有一个工程项目的场地只有一小部分的面积存在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而这个工程场地的其他地区没有地质灾害,这个时候,工作人员要结合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质灾害可能性的判定,不能简单地得出不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结论。要在调查工作中,重点关注被调查地区的岩层和地形,科学的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明确的划分,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

(二)地形地貌的形状

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需要对调查地区的地理形状和地貌特点进行深入的调研,不能仅仅对地形地貌的基本形态进行考察,要对斜坡、冲沟等细节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考察人员要切实认识到,只有对这些细节具备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把握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关键点,从而科学的进行水工环地质灾害的评估工作。评估工作要对调查地区的具体地理形态进行科学的统计,制作报告的过程中,要将建筑的具置和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详细的统计,并按照统一要求制定成规范的报表,以便改良工作可以根据报表制定科学的方案,改善地质环境。

二、我国水工环地质条件

随着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水平的提高,很多专业评估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还有一些评级机构的专业人员没有掌握水工环地质灾害的科学评估与方法,一些评估人员不能对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准确的区分,以为二者是一样的,这样错误的认识,导致评估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当前,我国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将地质灾害分为三个等级,即良好、较差和不良三个等级,不良状态主要表现为,岩溶的发育过于强烈,严重的损坏了冲沟,非常严重的软土沉陷使得抵制受到严重破坏,还有膨胀土等等不良的地质发育。在水工环地质破坏方面,最严重的属于工程地质破坏,很多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对当地地质造成了严重损害,一些工业生产所需的化学材质,由于缺乏科学的保存技术,长时间弃置在土地之上,一些对地质有害的化学物质渗透到了土地当中,造成非常严重的地质破坏。还有的大型工程项目在没有充分做好工程地质保护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地基挖掘,造成很多地区的地质破坏。坏境地质灾害也是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地区缺乏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使得一些原材料开采企业在未经环保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土地资源挖掘,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了水土流失等现象,还有些地区对工程后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管,使得这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三、对水工环地质灾害进行评估

水工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首先要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进行调查,发育程度要科学的区分为若干等级,在外部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如果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在55%以上,这种地质灾害属于强度地质灾害,如果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在24%—10%之间,这种地质灾害属于中等地质灾害,如果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在10%以下,这种地质灾害属于低级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也有明确的等级划分,低级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往往指一百万元以下的财产损失和五人以下的伤亡,中等级别的水工环地质灾害往往指一千万元以下的财产损失和十五人以下的人员伤亡,高级水工环地质灾害是指超过一千万元的财产损失和超过十五人的人员伤亡。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是一种科学的评估方式,对水工环地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预测评估需要首先对参考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只有以准确的参考因素为依据,才能真正计算出与实际情况没有太大差异的地质灾害预测方案,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是预测评估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只有准确的了解地质条件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组成部分,才能够科学的计算出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情况。降雨量也是预测评估地质灾害的重要依据,只有对该地区年均降水量和该季节平均降水量取得充分的了解,才能够按照科学的预测评估方法,预测地质灾害等级。岩土性质也是预测评估工作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岩土性质问题而出现的地质灾害非常多见,因此,必须了解岩土性质,才能做出准确的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四、水工环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预防举措

(一)工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和预防举措

在工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方面,要首先对工程项目进行了解,掌握工程项目的地基挖掘深度,施工所需材质等等基本因素,以便做出准确的预测,很多大型水电工程往往选择山区作为工程地址,山区土地的地质灾害情况与其它平原地区的土地地质灾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合理的预测,然后才能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

(二)水文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与预防举措

要将地下岩溶的发育情况作为水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依据,充分把握对水文地质灾害强度具有关键性影响的因素,根据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案,并根据评估方案确定预防措施。

(三)环境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与预防举措

首先,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以便每一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从而认真对待本职工作,要对不同自然条件的地质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要从根本上预防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及时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并督促执法机构严格执行,切实避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为我国公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