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方法;交通测试;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指出:可行性研究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1]。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路网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评价、预测以及勘察工作的基础之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实施的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2-3]。交通需求预测是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项目决策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交通需求预测的水平和质量的直接影响[4]。
2交通需求影响因素
2.1 交通小区划分
进行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的交通分析时,需要全面了解项目影响区内的交通源和交通源之间的交通流分布特征,而交通小区划分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交通数据的采集、分析、交通需求预测的工作量与精度。根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要求,考虑资料搜集等因素,项目周边小区会划分相对细致,项目较远的区可以根据行政区划或者空间分布方向进行虚拟小区划分。
2.2 交通基础资料的调查
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分析交通的供求平衡,预测建设项目路段未来交通量和有关的转向交通量,通常要进行不同规模的交通调查,获取交通分析必须的基础数据,其好坏直接影响交通分析的准确性,在可行性研究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该工作也可以与城市交通规划模型结合,利用城市现状交通模型中已有需求数据,针对新建道路及其周边交通设施、交通运行等状况进行补充交通调查,一方面可以减少交通调查工作量,另一方面城市交通模型的运用将大大提高模型的精细化程度。
2.3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在道路可行性研究中,交通预测是核心的工作。如果建设项目的交通量预测与未来实际交通量偏差过大,可行性研究工作将失去实际意义。交通预测的任务是对历史和现状的社会经济、交通供应及交通特征资料的分析研究,推算规划年的交通需求[5]。
交通预测模型众多,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预测模型。交通生成阶段的模型主要有经济计量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增长率模型等;交通分布阶段的模型主要有:增长系数法、综合法等;交通方式分担阶段的模型主要有:概率模型、转移曲线模型等;交通分配阶段的模型主要有:容量限制分配法、最短路分配法、多路径概率分配法等。各阶段的预测模型各不相同,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应根据具体研究项目来对预测模型进行确定。
3交通需求预测模型
新建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传统四阶段预测方法进行,它将分析区域划分成若干交通小区,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单一出行、小区出行等作为统计单元,基于一定时空范围内系统平衡的考虑,从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环节对规划年的交通需求状态进行分析。
3.1 交通生成模型
出行出成阶段是计算各交通小区内各种土地用途所产生的发生量和吸引量,主要采用交叉分类法和回归分析法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道路可行性研究中的规划年交通生成量预测,对于开发成熟的交通小区,适合采用交叉分类方法进行交通生成预测,对于正在开发与待开发的交通小区,适合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3.2 交通分布模型
从出行生成预测中获取各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后,出行分布环节主要预测未来规划年各小区之间出行的交换量。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两种。
道路可行性研究中交通分布通常采用重力模型法,主要通过分析现状交通小区内部交通量、小区间交通量与小区本身的属性、小区间阻抗等变量间的统计关系,运用统计回归得到的模型预测规划年的出行分布情况。在进行分布预测时,需加入交通阻抗的因素,道路可行性研究的阻抗矩阵通常采用距离矩阵。
3.3 交通方式划分模型
交通方式选择直接影响着城市中出行的效率,影响到出行者的选择与新建道路的机动车流量,常用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方法有转移曲线法和函数模型法。
转移曲线法是集计模型的一种,假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比例是由出行者属性、交通方式属性等决定的。函数模型法是把交通方式的分担率用函数式的形式表示,再以此来计算各个交通方式分担交通量的方法。考虑模型的适用性与复杂程度,在新建道路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中,适宜采用转移曲线模型法进行方式划分预测。
3.4 交通分配模型
交通分配就是将已经预测出来的起讫点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并求出各条道路的交通量。交通分配作为交通规划中的核心环节,由于每个OD对在OD路径上的互相叠加,其难度在整个交通规划过程中是最大的[6,7]。
传统静态交通分配问题主要着眼于对道路交通流的静态描述,这意味着交通流量和速度是不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这些模型适用条件相对有限。在给定的动态网络性能和出行需求的情况下,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更能较好的估计和预测给定交通网络在短时间内的交通配流过程。动态交通网络流配流原则类似静态网络流,可以分为动态的系统最优(DSO)和动态的用户最优(DUO)。在新建城市道路过程中,城市路网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均发生变化,此时出行者对交通网络运行的了解程度和判断准确度亦发生改变,故在此条件下,动态交通分配原则适宜采用随机性的动态用户交通分配(SDUO)。
4 案例分析
4.1 沈阳市仙女河路概况
仙女河路建设地点位于沈阳市于洪区于洪新城内,道路西起薇山湖街,东至云龙湖街,全长1485米。道路红线40米,计划新建道路按30米形成,机动车双向六车道。
图1 仙女河路区位示意图
4.2 交通小区划分
结合沈阳市交通模型,将项目周边主要干道围合范围作为研究范围,即二环路―沈辽路―三环路―大堤路围合范围。对研究范围内部进行交通小区细化,共16个小区,按行政区划与空间分布方向共划分8个虚拟小区,仙女河路位于交通小区1与交通小区2的交界处。
图2 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
4.3 四阶段交通模型预测及影响范围测试
4.3.1 交通生成预测
对研究范围内各小区进行交通生成量预测,结合小区现状交通生成资料及规划用地特征,用地开发稳定的小区采用交叉分类法进行预测,用地开发与现状变化较大的小区采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得出各小区交通产生量与吸引量。
图3 交通产生吸引预测
4.3.2 交通分布预测
对新建仙女河路影响范围采用重力模型进行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其中重力模型的阻抗函数采用指数型,即,运用沈阳市交通模型对重力模型进行标定,得,依据标定所得到的参数结果,对项目研究范围及虚拟小区进行交通分布预测,从而得到项目研究范围内各小区的交通空间分布特征。
4.3.3 交通方式划分预测
根据沈阳市现状调查所得到的不同出行距离交通方式出行比例值,对规划年不同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运用转移曲线预测方法,对规划年研究范围内交通出行方式划分进行预测,转移曲线及预测结果如下。
图4 转移曲线预测结果
表1 交通方式划分结果
4.3.4 交通分配预测
对仙女河路项目研究范围进行交通分配预测,阻抗函数采用时间阻抗函数,分配方法采用动态用户交通分配(SDUO),运用沈阳市交通模型对研究范围进行交通分配,得到研究范围路网服务水平,从而得到各规划年新建仙女河路路段流量及服务水平,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定量交通预测参考数据。
图5 研究范围规划路网结构示意图
图6 2020年研究范围路网流量及饱和度图
4.3.5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新建仙女河路与无新建仙女河路路段两个方案,对两个方案进行交通预测,并利用交通分配结果进行量化差值分析,得到项目有无情况下,路网影响情况,下图为有无项目情况下,路网中道路路段流量增加/减少情况。
图7 仙女河路建成后路网流量变化情况
由两方案交通分配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仙女河路建成后,对研究范围内路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项目距离的增大,影响程度程递减趋势,且和仙女河路平行路段流量出现不同程度递减,仙女河路的建成缓解了平行道路的交通压力,与之相关的道路流量呈现出小范围的增大,整体提高了项目周边支路的利用效率。
5 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对道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需求预测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分析和阐述了交通需求预测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项目影响区及交通小区划分的重要性,同时对交通调查和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进行了论述。
(2)对四阶段法在新建城市道路可行性研究中的适用性、模型的选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与分析。
(3)本文以沈阳仙女湖路可行性研究为案例,对交通需求预测进行了实例分析与研究,对四阶段交通预测模型进行了参数标定与运用,并对新建道路项目进行了交通方案测试,对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运用量化交通需求指标对新建道路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交通影响评价。
本文交通分配过程中阻抗函数的选取为时间阻抗函数,且为路段时间阻抗函数。进一步的研究将结合交叉口阻抗函数,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分配过程中交通阻抗函数进行进一步的模型建立与参数标定。
参考文献:
[1]交通部.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51-71
[2]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M].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9-62
[3]陈明. 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及应用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06
[4]李旭宏. 道路交通规划[M]. 南京:东南人学出版社,1997:87-125
[5]王炜,徐吉谦等. 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应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55-82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也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要担负起维护交通秩序、缓解交通压力的重任。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交通,更好地维护城市交通秩序,对城市交通设施现存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势在必行。
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功能及意义
管理和交通控制本身的含义及各自功能,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分为两大类,即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隔离设施、照明、附属设施等)和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信号灯及电子警察监控系统等),具有维护交通秩序、保证道路畅通安全、减少减轻交通事故发生等功能。
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的问题
2.1交通设施设置比较随意
道路交通设施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顺畅而设置的,所以,交通设施一定要具备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也能够做到大部分交通设施能够与城市道路发展相匹配,并且逐步增强道路的功能性。近年来,由于交通压力逐渐加大,道路堵塞情况层出不穷,交通事故此起彼伏,试图要缓解交通拥堵的情况,部分道路必须要在原来的交通设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设施。为了注重工作时效性,增加交通设施的时间非常紧迫,在增设交通设施的过程中会出现“治标不治本”的情况。原来增设交通设施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改善交通拥堵,但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增设方式使得增设交通设施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出现“越增越堵”的情况。
2.2交通设施施工质量粗糙
由于增设交通设施的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将施工周期尽可能缩短,“欲速则不达”所以施工质量令人堪忧。施工队伍为了能够节约时间,将更多的工作重心放到了如何按期完工上,并不能够切实的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使交通设施的施工质量达到尽善尽美,所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豆腐渣工程,粗制滥造的交通设施经常出现故障,这样就会在原本就很拥堵的交通路线上雪上加霜。
2.3交通设施设计与道路规划不协调
城市道路建设规划是一项十分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道路交通设施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必然内容,更应该一并纳入道路规划之中去,并且一同实施。但是从现在全国各地所发生的城市交通事故报道中发现,政府在城市道路建设规划中并没有切实的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每一个方面考虑进去,建成以后的道路状况常常因为交通规划与安全设计不符合,而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城市建设各阶段的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考虑不到位,对城市的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规划安全考虑较少,在道路和交通设施设计阶段,认为只要满足国家《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强制性规范的要求即可保证道路的安全性,道路交通安全不是道路设计所考虑的首要问题;二是,即使仔细考虑了道路交通安全因素,也不能够切实做好交通设施安全工作,而仅仅做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具体设计的细节工作。
3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3.1科学严谨地设置道路交通设施
交通信号灯、标志线、隔离带设施、电子监控等设施的设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信号灯的设置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的要求去设置,并且因地制宜,根据城市所处环境特点以及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做到信号灯的设置具有前瞻性、特殊性、创新性。二是标志线的设置要以为交通参与者和机动车驾驶员提供及时、完善、清晰的道路信息,并对车辆合理引导为目的,使得交通标志线的设置能够确保交通通畅和行车安全。在设置标志标线的过程中更要遵循易见性、易读性、协调性、规范性的原则。三是隔离带设置要确保其功能性,隔离设施主要包括隔离栏和桥梁护网,这些都能够直接并有效的组织人类或者动物进入城市道路,有效的防止了非法侵占道路,排除了道路的横向干扰,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使道路运输更加舒适和顺畅。在设置隔离设施时应遵循因地制宜的设置原则,充分考虑道路桥梁、涵洞、沟渠、地形等情况,并且在适当的地方设置隔离设施的出口。四是电子监控的设置,城市中的电子监控分为两种,一种是动态监控,另一种是静态监控。这两种监控由于他们的功能性不同,所以目的性也大不相同。动态监控主要是以实时搜集道路状况为目的,能够及时发现道路拥堵、车辆违章、气象环境条件等。静态监控主要目的是记录车辆违章信息,控制并调节交通流量,监督车辆按照交通法规形式。针对这两种监控系统的不同之处,所以在设置这两种监控时也要分别对待,对于动态监控系统的设置原则是要在主要交叉路口、重要单位门口和车流量大并且快的城市道路中进行设置,并且要保证监控画面的全面性和清晰性。对于静态监控系统的设置则要遵循“有红绿灯必设置”的原则,在有红绿灯设置的地方必须设置静态监控系统。
3.2加强管理和保养交通道路设施
交通设施设置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为了使交通设施能够正常有效运转,并为交通运输提供有效服务,就必须随时勘察,随时维修。并且在设置之初就要保证设施施工的质量,选择有资质、有质量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其次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交通设施维修管理队伍,保证交通设施的安全性和功能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破坏。最后是要对公民进行意识宣传,“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意识到交通设施对于道路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4结语
关键词: 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增长,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甚至交通阻塞。如何解决或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出路只有三条: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采用先进的交通技术,三是实施现代化管理。人们如今已经认识到仅靠修建道路和交通设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有很大局限的,管理与建设同等重要,并且,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后,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对解决交通问题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1 道路交通管理概述
道路交通管理指的是以交通活动为管理对象,以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最大效益为目的综合性管理。交通管理是为了实现交通的高效、便捷、舒适,而采取的疏导、控制、调节道路交通系统的各种交通方式方法的总称,综合协调人、车、路所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中各交通元素之间的社会关系和自然关系。
1.1 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复杂性。道路交通管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2]。
(1)道路功能及等级
(2)交通结构和强度
(3)区域路网形态
(4)行人和非机交通强度
(5)道路所处区位
(6)交通战略与政策
(7)专项交通系统方案
(8)交通事件
1.2 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分类
按管理对象的不同,道路交通管理内容可以分为5部分:
(1)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设施管理是作为交通管理理念的直接的表现手段和形式。交通设施主要是从空间和时间上对交通流进行管理和调节,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2)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通过管制和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分布合理,均匀交通负荷,缓解路网交通压力。
(3)交通需求管理
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通过道路沿线土地利用控制、经济手段、交通方式引导策略来控制交通结构,影响交通参与者对交通方式、交通时间、交通地点等的选择行为,使交通需求在时间、空间上均衡化,以在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间保持一种有效的平衡,使交通结构日趋合理。如降低公共交通费用以其优先的政策,对小汽车使用者实行拥挤收费的政策。
(4)交通安全管理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通过对道路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采用综合的交通安全管理措施予以管理控制,使道路交通系统产生危险的可能性和危险产生的损失降低,从而使道路交通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交通安全管理包括事故管理、隐患管理等。
(5)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2道路交通管理措施
2.1 交通设施管理
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理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交通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加油站、紧急电话等。这些服务设施要科学设计,制订布局规划方案和管理方案,确保安全和便利。
2.2 交通系统管理
交通系统管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的瓶颈,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制定各种政策措施疏导交通流,以保证交通运行的正常。
提出“区域交通组织系统优化”的概念,改善重点地区的交通组织状况。通过采取交通组织调整、完善交通设施,把局部问题、点、段的问题放在路网中、区域中研究。建设综合性枢纽,有效地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乘客的换乘时间,方便了乘客活动,也促进了物业的开发;综合性枢纽建设还有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2.3 交通需求管理
在交通供应能力一定的前提下,交通拥挤程度就由交通需求来决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交通需求迅速增加、城市交通拥堵不堪的状况,面对治理交通拥堵,要制定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坚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从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讲,就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高乘载率汽车的使用,限制低乘载率车的使用。对高乘载率汽车开辟优先专用车道,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交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开辟公交专用线或公交专用道。在大城市的新城进入城区的边缘地区建立方便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立足够的停车场。这样,新城居民可选择把车辆停靠在枢纽停车处换乘公共交通,同时享受低价或免费停车服务。实行车辆在进入特定区域收费制度,小车在局部地区禁行措施等。
2.4 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安全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依靠人民群众,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有关规定对人、车、路、环境和信息等基本要素进行服务、协调、规划、组织、评估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追求。道路交通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人、车、路、环境及信息等要素的全面协调。有序、安全、畅通与和谐是交通安全管理追求的目标。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社会化管理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途径。政府主体责任制的建立与实施是交通安全管理的根本保障。
2.5 专项交通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步行系统、非机动车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货运系统等以道路交通为载体的专项交通系统管理,从独立系统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交通秩序。
如货运交通组织主要考虑铁路枢纽集散货运、重工及物流园区货运、城市货运和过境货运等方面,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合理组织过境交通,通过道路标志系统诱导和路权的限制,过境货运车量不得径向穿越城市;设置城市货运交通限制区以减少货车对城市客运交通的干扰;结合铁路枢纽的规划布局,规划专用的货车通道;积极发展货运出租车等。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的影响因素,按管理对象的不同,介绍了道路交通管理的5个部分: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以及专项交通系统管理。在相对完备的管理功能体系的指导下,采用合理、高效、有力的管理方式作支撑,在实践中灵活合理地实施,使得道路交通管理形成良性动态控制反馈,有利于优化我国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
4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银红.世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析与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2] 李定,范文博,蔡美玲.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功能分类研究[J].交通与运输,2006:52-55
[3] 张新海.论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要义[J].政法学刊.2009,26(4):101-104
预测模型中影响道路交通噪声因素具有空间特征,将噪声预测模型与GIS结合,建立用于道路交通噪声预测和应用系统。在视频GIS中,图像和视频数据是数据源,与地形图、遥感影像或DEM相结合,视频数据获取方便,基于图像和视频的分析及其GIS集成应用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探讨将以视频GIS获取的实时数据为源数据,采用RLS90模型计算道路交通噪声,验证两者集成的思路的可行性,并在实验区进行试验。
1.RLS90模型
RLS90模型以等效连续A声级LeqA为评价指标,包括声源模型和声传播模型2个子模型。声源模型参数主要有:车流量、车速、车型、路面材料以及道路的结构、宽度、坡度和平整度等;声传播包括路径和强度,主要参数有接受点到声源的距离、接受点对声源的视角、地面植被状况、声屏障对噪声的阻挡作用、各类地物对噪声的反射以及空气的温度、湿度、风等。
2.视频GIS
视频GIS是指对获取的具有空间定位信息的视频数据进行传输和管理。视频GIS实现方式是将空间位置、方位、速度等信息进行音频调制,并存储在视频数据的一个声道中,播放视频时,再将空间数据音频解调;交通摄像头获取的视频数据在播放的同时,对车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存储;在地图中浏览空间数据时,选择街道路口,获取实时视频影像,交通车流信息以文档形式呈现[6]。在地图中监控不同时刻交通路口车辆的分布情况,建立空间位置和视频帧之间内在联系,进行地图与视频之间的交互操作,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声源实时监测,优化公路、铁路、河流等线性设施的管理[6]。
3.技术框架
框架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理位置、车与视频帧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实现影像播放、地理位置、车属性信息同步显示和交互操作。根据道路影响因素和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将数据划分为空间数据、视频数据和属性数据。基于视频GIS和RLS90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框架主要包括噪声源计算模块、噪声传播计算模块和噪声图的分布。(1)噪声源计算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确定出能够对预测点噪声做贡献的街道,并计算声源产生的噪声强度。从视频中获取实时的车流量、车速和重型车比;基础地理数据获取道路长度、宽度、材质、坡度和隔音墙等数据。(2)噪声传播计算模块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声音的损失,因此到达预测点的声音强度并不完全等同于声源点处的声音大小。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情况下,我们计算出声源的每一微分弧段到预测点的噪声大小,最后进行叠加得到预测点处的总噪声值。(3)噪声图基本操作模块噪声图中每个噪声接收点获取相应区域的噪声值,将离散点的噪声值内插可以得到整个区域面的噪声分布图。提供了对地图的一系列基本操作功能,方便用户对城市基础数据的查询、修改、更新等基本操作,在合适的尺度下进行工作;如数据编辑功能,可以在本系统中完成对基础数据的修改、更新等工作,无需使用另外的软件进行数据编辑。
4.实例
应用视频GIS与RLS90模型相结合构成的道路交通噪声预测系统,对河西新区的嘉业阳光城的典型小区道路进行试验,该小区西临恒山路和庐山路,北依奥体大街,东接黄山路。所用到的数据有研究区域1:1万DEM数据,1:500矢量基础地理数据资料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噪声源数据有车流量、车速、轻重车型比和路面材料;影响噪声传播数据有建筑、声屏障和植被。预测点为高于地面1.2米,距离反应物的距离至少为3.5米,实测值测量的是距地表1.2米的噪声值,噪声预测结果比实际结果偏高。下表1列出了实验区五个测点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预测值与测量值得噪声空间分布和传播趋于一致。
5.结论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前言:
城市道路的建设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给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正常出行带来不利影响。此外,道路施工相关的体系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于施工所导致的占用道路的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的解决,在占用的道路面积和时间方面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车流量大的时间段交通十分拥堵甚至发生大规模的瘫痪。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居民人口的增加,实行系统的交通施工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城市道路交通施工的特点
1.1施工场地拥挤狭小
与普通公路施工不同的是,城市道路施工的地点位于繁华的都市,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导致施工场地受到限制。在施工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了对施工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外,对于周围的行车和行人的情况也应进行详细的了解,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交通拥堵和瘫痪,并应避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影响,如将道路修缮维护工程进行分段分区处理,使影响降到最低。还应注意的是,城市地下的管道纵横交错,种类多样,如天然气、煤气、热力管道,以及电力、通信、供水等系统。如果在施工中使这些管道或系统受到损害,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2施工时间有限
通常来说,城市道路施工是在已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修复和修补,为了尽快恢复交通,对于施工时间的要求都比较高,任务量也较为繁重。在对道路施工单位进行选择时,政府部门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施工单位进行考核和审查,对于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经验、施工技术等方面了解不足,仅能根据相关的重点指标进行筛选。此外,为了缩短工期,还经常出现几个施工单位共同对一个工程进行施工的现象,这就导致了不同的施工单位之间沟通协作的问题。
1.3施工现场管理难度大
城市道路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并涉及到很多的部门,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协调而统一地完成整个施工过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各部门缺乏必要和及时的沟通,仅从部门本身的利益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工程整体的进度。此外,道路交通环境,也因城市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因素都会对施工方的设计和管理造成影响。
2.城市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现场缺乏规范化管理
城市道路工程能否安全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而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同时还与道路施工的验收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道路施工有其自身的特点,即经常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的重建和改造,因此加强管理和协调是工作的重点,在施工前期应实地勘察道路的特点,以保障附近居民的正常出行为前提,并及时做好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2.2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够
城市道路工程是和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一项工程,然而很多施工单位对于市内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施工技术上要求不严格,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往往仅凭经验施工。施工单位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雇用专业素质不高、技术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较差的农民工,并且不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工期延长,同时施工成本也增加,并给城市道路的安全埋下隐患。
2.3施工技术与材料质量不过关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因素导致的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技术不过关会引起路面的塌陷和道路倾斜,而材料不合乎要求则会导致工程质量的缺陷、缩短道路使用期限,如果再次修正就会造成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大量损耗。
3.城市道路施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制定城市道路施工管理体系
对于施工方来说,在实施城市道路施工前,应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从工程招标、工程设计、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验收等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尽量避免返工,节约工程成本,并注重施工现场的管理。
3.2针对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技术
应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对其地质结构、附近环境、道路路况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制订出适合当地特点的施工方案,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样才能使施工更加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工程整体的性价比和质量。
3.3加强施工材料的检查验收标准
道路工程质量与施工所用材料有很大关系,甚至影响道路的使用年限。地下管道的选材与铺设往往影响地上路面质量,应格外注意原材料的选择。道路质量检测部门应对施工方的选材进行严格检测,材料不合格坚决不予开工。
3.4加强施工质量监督验收标准实施力度
相关管理部门应按照准则对道路工程进行施工中及施工后的质量验收。质量监督应包括定期定时检查与抽样检测,对不合格路段工程进行返工提醒,避免最后的大规模修整。监督验收标准应严格执行,不可流于形式。
3.5严格按照需求与标准进行施工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如管道线路改变或地下水的疏导。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前期制定的标准进行施工,不可出现草草了事现象。完成道路修正后要对周边环境进行恢复处理,此处需要严格参照施工前后标准,做到系统化、规范化。
4.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对策
4.1科学设计、设置道路交通设施
实际上我国对交通信号灯、隔离设施、电子监控等交通道路设施的设置都有着明确的原则规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在实际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笔者认为想要真正使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发挥出其功能与作用,就必须要按照各个交通设施的设置原则来对其进行设置。
4.2实现交通道口渠道化做好管理与保养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交叉路口通行混乱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对各个交叉路口进行实地的勘察充分掌握各交通路口的交通流量、流向已经峰谷时间,了解各种交通参与者在对道路使用过程中的时间、空间规律从而使交通路口能够渠道化、合理化从而使路权分配的更加科学、合理。要做好对交通设施的管理与保养工作首先要选择一支施工质量有保障且施工效率高的队伍,以此来应对道路交通设施安装工期短、质量要求高的情况。其次要建立起一只高素质的交通设施管理队伍从客观上保证交通设施的安全及功能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损坏。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针对城市道路施工存在问题的对策的相关研究与政策也日趋完善,由此避免了许多交通运输问题与出行安全问题的出现,保障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维护了城市内居民的出行体验。可见越来越完善的道路施工策略会将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的交通瘫痪问题,及可能带来的政府及人民经济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因此,对城市道路施工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研究与规划部署应引起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有策略的部署行之有效的道路施工问题规避方案,是保证城市道路施工顺利完成,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性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庞继良.浅谈城市道路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4):106-107.
关键词:交通;道路;绿化;布置形式
1漯河交通现状及绿化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入了老百姓的家庭。漯河市作为全国的四线城市,近年来交通也变得开始拥堵起来。机动车车道变的越来越宽,非机动车道和道路绿地变得越来越窄。但是,据调查,漯河市绿化率高的道路反而交通拥堵情况较少,如黄河路、淞江路等;绿化率低的道路倒是经常拥堵,如人民路、文化路、辽河路、海河路、柳江路等
2 漯河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2.1 一板二带式
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但车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如黄河路、淞江路交通较好,基本未出现堵车状况。
2.3三板四带式
利用2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故称三板四带式。这种形式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如西城区段长江路,车辆畅通无阻。
3 道路拥堵的原因分析
以人民路为例,人民路是漯河市最重要的中心道路,也是漯河市的商业中心所在地。道路两侧高楼林立,商业比较发达,交通特别拥堵。主要原因是:商业区机动车停放占用了一定的道路空降;道路交通管理存在漏洞,出租车,公交车长时间停留拉客;没有绿化带进行人车分流。交通混乱,分机动车道变成了停车道,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共用一道;城市管理不到位,小商小贩随意摆放。
4对策研究
要想道路畅通,必须规章有序。加强道路绿化建设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拥堵的商业区街道道路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放置花钵、花墙等,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空间,而且疏导了交通。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合理组织,加强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将大大推动城市的环境创新、拓展和深化城市道路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局面,从而彻底改变城市道路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城市化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在这种社会基础上,如何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中最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话题,也是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合理和有序发展,各地政府都投入大量的经历去进行交通管理体系和规划设计研究,并实现了管理机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利用与协调一致发展,从而为交通道路管理提示提出了一套综合、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一、城市道路概述
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了私家车辆的不断出现,也使得城市机动车辆数量不断上升,这就给原本已经拥堵不堪的城市交通道路带来了新的压力,大大的超乎了交通道路设计规划标准。另外,在中小城市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受到资金限制使得对于道路网的布置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不足,加之受到私家车辆的提升而出现了新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出现使得道路工程变得更加拥堵,甚至是形成了出行难、交通事故多的城市发展特点。因此,在目前的城市发展中,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十分关键和重要,这也是实现交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1、城市道路概念
所谓的城市道路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和地域范围内按照一定的长度、宽度以及施工标准经过人工修筑、施工而形成的可以为行人、车辆通行提供方便的带状构筑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镇人口的不断密集促使了交通运输能力和作用的提升,也是的我国逐步迈入了小汽车家庭时代。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城市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和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
2、城市道路规划现状
在目前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中,其中大多数的道路规划都是以城市用地布置为主要的基础,以城市道路和交通流量的适用范围为前提来进行分。在通常情况下,在应用的过程中到道路的走向和道路的规划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对于人口发展规律、城市交通流量要求以及车辆流动轨迹都提出了综合性的工作模式和概述流程,更是一种科学化、合理化的制定标准和工作模式。就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析,其中我国的交通道路规划还相当于西方国家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规划水平,与这些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城市道路规划工作中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和缺陷。尽管如此,但是由于我国车辆较多而引起的城市发展问题较为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3、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
三、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1、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
2、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作者:阿里木江·热西提单位:新疆成汇公司
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工作,其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所需费用多,因此不被相关单位及领导重视,部分领导认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只需在既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调查,无需深入交通实践中,致使交通调查脱离交通实践,使其交通管理规划方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高,可操作性差。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应从道路交通实践入手,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结构、道路现交通量及历史交通量、道路交通小区划分情况、道路交通几何要素、交通小区的土地利用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交通设施运行情况、车辆出行特征以及行人出行特征等等。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进行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可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即城市道路交通设施、道路交通管理设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公共交通情况、道路交通秩序、土地利用情况、城市道路现代化程度、道路交通管理体系、道路交通质量、道路交通的相关政策及规划等等。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找寻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对城市道路交通需求进行分析分析与探讨城市道路交通需求,需要建立道路交通需求模型,同时需详细分析城市道路交通车辆所需的OD矩阵,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出租车、客车、货车、公交车等,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在制定管理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多种管理方法及管理对策,如综合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与系统管理对策,其中道路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包括经济禁止出行方法、优先发展对策、杠杆手段以及限制发展对策等,道路交通系统管理对策包括道路局部交通管理、道路干线及结点交通管理等。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方案进行评价方案评价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城市道路日后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方案评价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所运用的管理手段度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所运用的管理手段是否能完成规定的运行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通常可归类为三个层次,规划层次不同,其规划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越高的层次,其收获效果越好。第一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对城市宏观交通实施规划,通过设置相关的发展政策,影响城市交通的整体发展,并达到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结构的目的。城市道路交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政策,对城市道路交通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道路交通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保障体系。第二层次第二层次主要对城市道路的整体交通网络实施组织规划,通过组织规划,加快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同时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整治城市道路网络交通,使其交通分布保持均衡,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输效率,充分发挥交通网络效用。比如,在城市道路设置专用线或者单行线,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同时还可以设置特殊运输线路、绿波以及相关的诱导系统,对转向加以限制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发挥城市交通网络的时间及空间资源。第三层次第三层次主要指对城市道路交通重要路段或者重要交叉口实施整体规划,重要路段及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重要路段及交叉口的合理规划,实现对城市重要路段及交叉口的科学管理,有效地解决重要路段及交叉通拥挤的现象,是改善城市局部交通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措施包括对城市道路信号灯进行配时优化,在重要路段进行机非分隔,实现交叉口渠化,详细划分车道,加强转向控制,加强道路车辆管理等等。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交通日益严峻,为改善城市严峻的交通形势,“畅通工程”在各大城市得到广泛的应用,各大城市城市积极开展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实践证明,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法不仅仅要以上几点,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在交通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改进。
关键词:道路交通;大数据;本体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1-0025-03
A Kind of Traffic Data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Ontology
YAN Jun-wei, LING Qing-wei, WANG Jian
(CIMS,Research Center,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urban traffic data information, the analysis of traffic data becomes more difficult. Existing traffic data analysis faces problems of filtering, screening and integra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dispersed and heterogeneous data inform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ffic data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ontology by building ontology model for traffic data of urban road traffic .The ontology model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 through network topology, the object of road traffic and road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storage information of transport large data.The framework uses urban road traffic ontology as mapping file for semantic specification, and uses Jena development tools make an ontology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traffic, for big data analysis of multi-source multi-dimension dat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with semantic query support. The scheme can find the target dat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ffic demand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ogic between big data analysis and data storag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xisting traffic data analysis.
Key words: road traffic; Big data; ontology
1 概述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聚集效应的加强,一方面城市交通数据日益增长,数据种类和数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市民的密集出行以及物流压力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针对上述现象,如何快速有效地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交通信息源的多样性和交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等原因,信息交互共享的实现以及如何对有价值地信息的进行检索变得日趋复杂,传统的基于关键字的搜索几乎不能实现语义[1],很难满足大数据分析多源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及知识挖掘的查询要求。而本体作为一种可以在语义以及知识层次上描述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资源描述和查询所必需的元语、可以为信息源提供必要的语义标注。同时由于交通数据具有多维多量的特性,通过构建本体模型对交通数据进行关联描述,可以为原有的交通信息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为实现智能交通领域信息的语义交互和知识共享提供了关键技术[2],从而支撑有效快速的交通大数据分析。
本体自提出就在交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得克萨斯大学的Peterclark建立了Boeing交通本体[3],对本体进行分层同时引入一个基本交通本体,使用图节点代表交通地点,使用图弧线代表交通路线;欧洲Mnasser等针对出行者的信息服务,使用Protege工具构建了一套公共交通领域本体[4],同时根据应用案例对本体推理的相关性以及一致性进行了分析。在国内,黄坷萍等针对公交系统领域知识进行分析,提取并定义了类和类内公理以及实例的基本规则,从而构建了城市交通本体[5]。郭军杰等针对中国高速公路网内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提出了基于本体的GIs―T信息共享方案,以层次结构的交通信息组织模式构建高速公路网本体模型[6]。李文雄等开发了一套交通本体作为交通系统共享数据的标准化定义,利用数据集成技术实现针对性、具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信息服务组件,从而实现交通数据的交互与共享[7]。
然而,随着交通领域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与更新,大数据处理面临着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筛选以及如何对大量分散且异构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整合等难题[8]。但是,现有交通本体基本上是从语义化的层次对交通领域知识进行本体建模,并没有具体考虑交通本体与大数据分析等应用的关联;国内外对本体的研究仍主要集中于描述本体的构建、推理与查询、信息集成解决方案等一些本体关键技术,缺乏对实际本体应用的研究;现有交通本体基本上从路网拓扑、GIS信息等相关数据组织进行本体建模,但缺乏对交通信息数据的层次划分,不利于本体的扩展。
为此,本文通过在路网拓扑、道路交通对象和道路交通信息三个层次对交通数据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并关联交通大数据存储信息,构建面向交通大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该框架中以城市道路交通本体为语义规范制定映射文件,利用Jena开发工具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库,为大数据分析的多源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及知识挖掘提供语义查询支持。该框架能够根据交通分析需求快速有效地找到目标数据,在大数据分析与大数据存储之间起到了逻辑关联的作用,对现有交通数据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建模
2.1 城市道路交通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分类、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信息分类和智能交通系统组成以及交通数据采集、传输和信息过程中的数据元素及其组织模式,将道路交通数据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路网拓扑数据、道路交通对象数据、道路交通信息数据三类,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路网拓扑描述主要描述城市道路的宏观拓扑特征,道路交通对象从属于道路,道路交通信息主要来自路网和道路交通对象。
图1 道路交通数据层次结构图
路网拓扑数据主要包括道路、路段、节点、断面等拓扑构件信息;道路交通对象主要分为固定交通类和移动交通类两大类,固定交通类主要指地理位置一般不会变更的交通对象,比如道路设施,移动交通体主要指地理位置经常改变的交通体,主要指车辆和行人;道路交通信息主要有两类,一类为静态信息,包括交通网络基础信息、车辆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地理信息等;一类为动态信息,包括交通流状态特征信息、交通紧急事故信息、环境状况信息、交通动态管理信息。
2.2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
根据道路交通数据的分析,本文在路网拓扑、道路交通对象和道路交通信息三个层次对交通数据相互关系进行描述。根据语义完备性的描述,道路交通数据可以分为静态交通数据和动态交通数据两大类。静态交通数据主要包括路网拓扑数据、道路交通对象数据和静态交通信息数据,动态交通数据主要为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其中大数据主要是动态交通信息数据。考虑到大数据的存储问题,如图2所示,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库主要包括静态交通数据和动态交通信息数据的存储信息,同时根据交通信息采集的方式将依据道路设备进行存储信息关联,构建面向交通大数据的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
图2 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构建示意图
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主要有四大类:路网拓扑、道路交通对象、道路交通信息和存储信息。道路交通对象从属于路网拓扑,交通信息描述路网和道路交通对象的相关信息,存储信息描述道路设备采集的交通大数据(动态交通数据)的存储信息。
其中,存储信息描述交通信息的采集信息及存储信息,根据道路设备进行存储信息描述。例如,针对某一线圈采集交通数据的存储情况,关联特定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中可将交通数据表存储的名称和采集数据种类等进行描述,通过制定配置文件将交通大数据与道路本体关联,对其进行语义标识,为后续查询及大数据分析提供语义支持。
具体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示意图
3 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
随着城市交通数据的种类和数量迅速增长,如何快速有效地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何对大量分散且异构的交通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并搜索是交通大数据处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本体模型对交通数据进行关联描述并关联交通大数据存储信息,为大数据分析的数据整合和数据搜索提供语义支持。基于上述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如图4所示。
首先,分析交通数据,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实现交通语义共享;针对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存储信息制定配置文件,包括交通数据表存储的位置、名称和采集数据种类等存储信息。其次,根据本体模型和静态交通数据进行关联分析,以城市道路交通本体为语义规范制定映射文件;通过D2RQ[9]引擎实现关系型数据到本体数据的语义映射,采用Jena API工具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库;最后,通过语义网对本体库进行语义搜索,根据搜索结果对大数据进行快速检索,同时返回数据和语义关系检索结果,实现大数据对多源多维数据的关联分析及知识挖掘。
图4 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
4 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的实现
根据上述的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以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交通数据为数据源,通过D2RQ引擎以城市道路交通本体为语义规范对多源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利用Jena开发工具构建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交通本体库,形成道路交通语义网,实现对南北高架道路交通大数据的语义查询。
图5 南北高架本体模型实例
针对南北高架道路数据的本体建模如图5所示。其中,路段NBBJX-DO是地理对象实例,路段NBBJX-DO在地图上的位置描述是几何对象实例,路段NBBJX-DO上的线圈NBBJX-DO-1-1是道路设备实例,线圈NBBJX-DO-1-1采集的数据类型FINT_LV是道路交通信息实例,线圈NBBJX-DO-1-1采集的数据类型FINT_LV描述的大型车是道路交通对象实例,线圈NBBJX-DO-1-1具有的存储信息coil2是存储信息实例,coil2描述线圈NBBJX-DO-1-1采集的数据类型FINT_LV在大数据平台的存储地址。
根据上述以南北高架数据为源数据的道路交通语义网,针对线圈信息进行语义搜索,结果如图6所示。图中对线圈NBBJX-DO-1-1进行语义搜索,可以得到线圈位置、拥有信息、采集信息、ID、车道类型、类型等数值属性信息。根据线圈拥有信息即5min的存储名称coil2,可以查找到对应的交通大数据表名,将此信息作为搜索条件,即可快速对大数据进行查找,同时也获得了线圈的路网位置。为交通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的语义查询支撑。
图6 线圈NBBJX-DO-1-1语义搜索结果示例
5 结束语
本文从面向大数据分析的本体建模的角度出发,对道路交通数据进行层次分析并关联大数据存储信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城市道路交通本体模型。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交通大数据分析框架。最后,采用Jena开发工具和D2RQ映射引擎构建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库,并实现了交通大数据的语义搜索,从而解决了对大量分散且异构的交通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并搜索的难题。考虑到道路交通是种类众多、关系复杂且更新迅速的知识领域,下一步我们将对城市道路交通本体的更新和维护进行研究,并创建公理库以支持对知识的推理与知识的完备性和一致性。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语义网在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重点研究语义查询解析和模型定义方面,使城市道路交通本体在交通服务系统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AO Yan, CHEN Yan. Research on ITS Knowledg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Ont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2008:p2066-2075.
[2] 曹妍.本体理论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语义集成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3]Clark,P.http://5.utexas.edu/users/pelark/kr-web/other/passenger-vehiele/transportation.km,Transportationontology,1998.
[4] Mnasser H, Maha K,Kathia O, etal.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ontology to support user travel planning [C] //IEEE.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Challeng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RCIS-2010). Nice: IEEE Press,2010:127-136. (下转第34页)
(上接第27页)
[5] 黄坷萍,蒋昌俊.基于本体的城市交通的知识分析和推理[J].计算机科学,2007,34(3):192-196.
[6] 郭军杰,闫茂德,陈荫三.高速公路网异构GIS-T信息共享的本体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1,11(1):24-29.
[7] 李文雄,闫茂德,王建伟.智能交通系统本体数据集成[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7):3038-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