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84-01
摘要:探究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式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征与策略。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征与策略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教学的主体,要经常研究学生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是否对学习存在困惑等,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努力使学生爱学习,渴望学习,要切切实实让学生自己行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式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设情境。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 (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网上协作。
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
本文根据探究式教学的特点,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构建出以下几种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立足本质,合理定位。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尚无统一的叙述,但追溯人们关于探究式教学的探究历程,可以发现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性应该包含这样几个方面:(1)探究式教学仅限于课堂教学,且探究的课题一般是教学内容。(2)探究式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3)探究式教学必须具有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过程。(4)学生探究的重点不在结论而在过程,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自主(强调主动性和独立性)探究问题的过程是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和核心。这一点也是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根据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探究式教学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定位。
虽然探究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方面有独特优势,但其缺陷也很突出,主要是:费时间、课堂秩序不易控制、评价难。所以,过于强调探究式学习与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一样是错误的,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只有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合理搭配才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明智选择。
2.了解思维,掌握方法。
数学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了解一些思维科学知识,对提高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中没有专门的思维教学课,关于思维教学是渗透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探究式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对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精选一些实用的思维科学基础知识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向学生较为系统的介绍。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筛选出以下几点,作为学生必备的常识。(l)主要的思维方法是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演绎、类比、科学假设。(2)思维品质是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独创性。(3)三种思维方式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4)思维的三种模式是批判----分析性思维、创造----综合性思维、实用----情境性思维。(5)常用数学思想及方法是引入变量思想、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集合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
3.创设情境,轻松起步。
创设问题情境对探究式教学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探究容易起步,为探究最终取得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力求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学知识,所以,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突出“可探性”,使探究顺利进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教师没有必要讲解,甚至连启发都不需要,只要将有关知识呈现出来,就可以把所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由于知识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及一些简单的推理,就能探究出所学知识。
【关键词】盲人按摩 实践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此论文为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计划项目“浙江省视障生中高职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项目编号:Y201225361。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33-01
一、现状分析
1.由于全国特殊院校发展盲人推拿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大多数特殊院校是在原先中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高职课程的设置受中职课程的影响较为明显,课程设置出现重复建设,为了体现高于中职课程,课程内容大量增加,好似“发胀馒头”,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推拿的技术属性认识不够充分,对实践教学规范化不够重视等问题。
2.课程内容之间衔接不够,实践课程的形式化倾向。一般课程安排先从基础课着手如中医理论、解剖学、诊断学等,再到专业基础课如经络腧穴学、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最后阶段为专业核心课如推拿治疗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前者采用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再加上丰富的图片学生也看不到,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视障学生喜欢用听的方式来学习基础知识,等到需要把理论结合实践应用时,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对信息掌握不全,往往会对知识点进行自我理解,导致内容准确性的下降,出现实践教学实效差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实践过程是学生课后自己练习过程的误区;同时也存在实践课程还停留在有课程,但无实质内容的处境。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偏弱,在临床观察中,往往低视力的学生动手能力好于全盲的学生,究其原因,由于视力缺陷对事物的把握不明确的情况下,更依赖于老师在旁边亲力亲为为其指导,才觉得是正确的操作,所以出现视障学生往往是老师在的时候练习很认真,一旦老师不在教室,怕操作失误的迷茫困惑心理,引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下降,甚至产生懒散行为,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改革思路
1.课堂实践教学规范化
(1)规范相关实践技能标准
推拿是临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推拿实践技能的内容主要有经络输穴、推拿手法学、推拿诊治方法等。针对这些内容我们拟定一系列教学措施。统一的标准可以使学生对各项实践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有章可循,当然对提高技能考试也很有好处。其中训练标准时间是实践课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技术标准和技术训练标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标准,技术标准属于技术领域,而技术训练标准属于教育领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践课程讲究练习需要时间的积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到实训室要签名、记录练习时长以及练习次数,建立临床见习考核表,在见习时间必须超过规定时间的2/3作为该门课的平时考核合格。
(2)重视对实践课程的指导过程
根据盲生生理特点“经历的广泛性和多样性的限制,到处走动的能力的限制,与环境互动的限制都会影响视觉损伤个体体验世界的方式”,首先教师要创造一个满足视力残疾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如按摩床的摆放,尽量是四周空旷的环境,同时教学顺序要先整体教学后局部再整体的由面到点再到面的教学方式,以期弥补盲生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信息掌握不全问题,以此符合盲生的认知规律;当然不同的视力程度只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并不影响他们学习的内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分组;以偶数为宜、同时避免全盲的同学分在一组、一般盲和低视生为一组,实践能力强的和弱的分在一起;要最大限度地让每一名学生参与操作过程;示范性教学过程中,注意要把全盲学生放在身侧,和老师同向观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示范次数比较多,课时安排最好是2节以上为宜;示范过程先由教师在全盲学生身上示范,其余同学(一般不超过3个)单手放在老师手上,感受示范过程,要求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授,讲授内容要做到准确无误。然后学生两两练习操作,再由教师针对性纠正操作误区,最后总结教学内容。
(3)规范相关实践技能的标准考试要求
在《经络腧穴学》、 《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等实践课程考试中,增加了技能考核要求,方法根据盲人医疗按摩师的实操考核办法进行考试,在学校就进行了规范性考试,提前让学生了解盲人医疗按摩师的考核要求和范围,同时学生在平时技能训练的目的性更为明确。另外有些考试可以结合学校现有设备进行考试,避免考试时考评老师的主观性,如利用推拿手法测试仪、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等进行相关技能的测试。这些考核措施引起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高学习和掌握推拿基本技能的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模块管理
(1)我校自2011年始建设校内实训中心,该中心使用面积,设有触诊实训室、足部保健按摩实训室、推拿手法、推拿诊疗等实训室,配备价值100 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校外整合当地医院的医疗优势资源,注重学校与医院、企业的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获得全面实践的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当地优秀的按摩院,使学生能适时锻炼实践技能。针对已有设施和条件,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能力,进行分阶段、分模块实践训练的管理。
(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各项资源,提高实践技能。学生们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并对本校教师和学生开展保健按摩服务活动,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同时周边学校的师生个别到我校有接受服务项目,知名度在不断提升中。利用学生会组织的推拿技能协会,开展各项活动组织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到周边社区志愿服务,运用已学知识为社区的老人做好推拿服务和康复知识解答,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切磋,提高推拿手法水平,又加强了盲生和社会人员的沟通能力,同时也熟练了相关的实践技能。
(3)校外实习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学校结合当地针灸推拿为特色的省级医院作为我们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临床基地。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到医院去实习,并形成制度,使同学们能够在临床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感性认识,当然也可以从中学习到老师的医疗经验和操作技术。能从业。
总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实践场所教学化,教学形式生动化,开展校内外实践训练的目的也是尽早培养出优秀的、学以致用的按摩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文祥.特殊教育学校盲人按摩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教育研究,2011,29:38-39
[2]徐世洪,刘家军.盲人推拿专业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现代特殊教育,2004(6):32-33
一、读好范画是素描临摹教学有效进行的前提
我们了解一段文字即使不求甚解也需要时间进行逐字阅读,但是素描图像不需要这样,它的直观性往往给我们造成只要粗看一眼就能了解全貌的假象,拿到范画后匆匆一瞥,就开始动笔了,这样就缺少了对作画对象整体特征的把握与精彩细节的体会,导致接下来的作画过程很被动。因此,临摹前对范画先进行全局整体的品读,并一一与自己的作画水平与方法进行印证。
1.品读素描作品中的整体性是如何呈现的。 整体性是评价素描作品优劣的首要标准,也体现了一个画家掌控画面的才气。把握素描作品的整体性,比如头像作品,首先是品读画面效果的完整性,椭圆球体的基本形是如何“转”过去的,由此产生的大的明暗交界线的处理(即由颞骨到颧骨到颌骨形成的结构线)是如何处理的,几个骨点在这条明暗交界线中的位置以及虚实刚柔变化等等。
其次还要细究五官在头像中的位置角度以及与周边的关系。比如眼睛与额头的关系,额头是一个怎样的长方体,鼻子这个长方体与额头是如何穿插的,与嘴巴这个马蹄形又是怎样的关系,他们连在一起又怎样组合,它们组合在一起的透视关系,另一个面上的耳朵与它们的位置关系等等。最后,我们还要认真揣摩作画过程中每个步骤的整体感。
2.用比较的眼睛去品读素描作品中形体的精准性。高考素描对形的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基本形,就如建造一座大楼,只有框架搭好了,才可砌墙安门窗,甚至于细节的装饰才会成为可能,对形准的高要求一直伴随着画面深入的始终,我们的眼睛要统观全局,不断进行整个画面的比较修改,在修改比较过程中,物象本身存在的规律可以为我们提供参照与依据,比如“对称”的关系,静物中的很多器皿是这样,头像更是如此,以鼻子为中轴线基本分成左右对称两个部分,这样不管画到哪个部分(骨点),都可找到相对应的那个点,并按照透视的变化规律,思考其形变特点。同时,古人总结出的头像在高度与宽度上几个形体的比例关系即“三亭五眼”的规律,也可为我们提供比较形准的依据。
3.以立体的观念去品读素描作品中的空间关系。素描是平面的,它呈现在二维的画面上;素描同时又是立体的,我们可以在画面上营造一个虚幻的三维空间。前中后罐子呈现出来的由强到弱的递减趋势,很好地说明了在同一空间里,不同位置上物象如何体现各自的立体空间,在作画初始就应该有所体现,有主次,有前后虚实关系。
同时,由于眼睛在观察某些图形时往往会形成视觉上的一种错觉,同一面积的物体,深色物体感觉会小一些,而浅色物体感觉会大些,高考素描作品基本上都绘上明暗,如此就会在视觉上形成背光部与受光部的视觉形变。立体的观察,就是让我们不要轻易落入这样的视觉陷阱,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从颧骨往背光处走其实有一个纵深关系,是有空间的。如此,学生会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而在空间上去准确把握物象的形体。
二、默临结合,以问题的发现来提升素描临摹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开头讲到,素描临摹在目前的教学中往往陷入抄袭的误区,首要的原因是现行美术高考体制下,临摹成为某些画室获取高考分数的一条“捷径”。如果都是单一的临摹方式,势必会造成学习的乏味、疲倦,并逐步偏离临摹课程的目的,学生会陷入被动的、麻木的状态。这样几节课下来,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也体会不到范画的精彩之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及高职院校数量的增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质量也成为教育界诸多人士关注的焦点。而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类的基础学科,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一方面,高数必须以应用为目的,故其教学内容应尽量满足其专业课应用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要求其教学内容的难度应尽量的降低要求。这样形成一对不容易调和的矛盾,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诸多麻烦。本文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特点出发,针对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案。
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要求高等数学综合知识覆盖面宽,但知识难度要求不深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一般是适合一线工作的某一岗位或是岗位群。这面对一线工作的性质就决定学生就业的凭证是“技能”,所以对理论知识不需要太深。但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岗位,这就要求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覆盖面要宽。例如同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都是从事电脑编程,也可能是电脑销售、维修工作,岗位不同就导致了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应尽量做到“满足其需,但以够用为度”。
(二)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尽量避开抽象的理论型教学模式,应设法使用形象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类型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需要解决的是他们在实践中的现实问题,是应用性问题,而不再是纯数学理论。当然不是说完全可以忽略掉纯数学理论的内容,而是在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基础上,尽量避开枯燥的纯理论推导,设法通过数学实验,给学生展示形象的数学问题。
(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等数学教学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开发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性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把课堂教育学习和直接动手的实践经验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台。我们在把高等数学从理论型模式转向应用型模式的同时,应培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制约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效果并不佳,补考学生人数位居各科之首。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归纳得出制约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有:
(一)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不明确,导致教师、学生的双重困惑
目前,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甚微,被置于可有可无的边缘课程之中。于是,对于教师,就片面地理解对数学的“但求适度、够用”要求的意义,只是简单地压缩教学课时(部分专业的数学课时不足总课时的5%),删减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就滋生了数学“无用论”思想,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认真学习数学的大多也是“兴致所至”。
(二)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这是目前难以改变的,也是最致命的一个因素
近年来,高职院校为了缓解生源不足的问题,采取“宽进”政策,同时,高职院校所有的专业招生都是“文理兼收”,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诸多原因导致了生源整体素质偏低,增加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难度。
(三)缺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
现有的高职院校数学教材,大多质量不高,要么是普通高校高数的浓缩版,教材难度偏大;要么干脆把内容删减得过于简单,失去学科本性。市场上很难找到一本真正能满足高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和例题的选择真正能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材。
(四)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方法呆板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黑板加粉笔”的班级集中式授课,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和记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课程地位不明确,不重视数学课程建设,导致教师缺乏课程改革动力,所以现在很多高数教学都停留在最原始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树立大局的、长远的教育观念,重新定位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
众所周知,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数学知识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术发展的空间,直接影响学生职业生涯长远的发展。所以数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持久型”人才的必备基石,其地位完全不亚于所谓的“饭碗课”。故我们必须树立起大局的、长远的教育观,给高等数学课程一个正确的定位。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恰当的改进
高等数学理论比较抽象,系统性比较强,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教材需要增加趣味性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材的处理,不是简单地对原来教材进行浓缩或内容删减(这样会破坏其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而是应该在不失去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做到深入浅出,把抽象知识形象化,避开晦涩的理论推导,多举些有趣的、跟他们专业课相关的例子来说明问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学习这个问题上,相对于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有点自卑感,觉得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与其在学习上浪费时间,倒不如把时间用来逍遥快活。于是他们一进高职院校的门,就有一种混日子的思想趋势,这种趋势要及时遏制。要及时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虽然这好像跟数学课搭不上边,但其实一旦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始懒散,首先遭殃的就是数学课,因为在学生看来,数学课难,而且好像不是那么重要,可以最先撇开。为了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一开始就应该给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最好举些例子,让学生在例子中吸取做人、做事的道理。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这只是第一步,作为数学教师,还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起码不能让他们讨厌数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费兰克说过:“了解是喜欢的最初阶段”。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数学。而数学史就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现成的、最好的说明书。于是在一开始上数学课,就尽量给学生讲些数学中的奇闻异事,夹杂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让学生了解数学、喜欢数学。
(四)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教师更应注意对语
言美和逻辑美的应用
由于数学理论抽象、晦涩难懂,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对数学缺乏兴趣。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教师应把好课堂语言关,做到语言美和逻辑美的结合,使得课堂幽默生动。
例如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数学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拐个弯表达:
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这是黑格尔的名言。数学是一切知识中的最高形式――这是柏拉图的教导。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这是培根的呼唤。数学是用数量描述世界的科学。这又是谁的名言呢?――我的。
这样学生会在前后作者地位的反差中记住了数学概念。
(五)新旧教学模式相结合,兼顾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避开新旧模式各自的弱点
1,利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推导过程、解题思路开发过程,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高等数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为“粉笔加黑板”的班级讲授形式。有些教师对这种模式是全盘否定,一棒打死。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模式固然弊端甚多,但也不乏优点。像计算题,若用此模式教学,则可把学生的思维也融入计算的过程中,相当于师生共同完成计算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若采用多媒体教学,做成课件,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因为课件直接把结果呈现给学生,不用一个计算的思维过程,幻灯片一晃而过,学生初一看,确是那么一回事,但恰恰就是因为缺少了这个师生共同完成的计算过程,而导致学生掌握不牢周,下课就忘了。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做数学实验,数形结合,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数学定义、数学理论。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其简单明了、快捷灵活、形象而且信息量多等优点而大受教师欢迎。这种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模式中呆板、枯燥等缺点。同时若把mathlab、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引入课堂,更能增加多媒体教学模式的魅力。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我们来讲解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数学定义、定理,有时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利用数学建模,指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他们专业课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数学实践空间
为什么很多学生会产生“数学无用论”,对数学失去兴趣呢?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跟他们的专业课脱轨了,让他们看不到数学的用处,感觉不到学数学的乐趣。但数学可以说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石,作为数学老师应该让学生真真实实的看到这一点。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他们专业里边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数学功能的强大,会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例如针对物流专业的学生,我们设计如下问题:“一商人有3000个萝卜,要运到1000里外的市场,他有一只马,这只马一次只能驮1000个萝卜,而且每走1里路,要吃一个萝卜,问商人到达市场最多能剩下多少个萝卜?”(分三段走,第一站200里处,第二站533里处,最后一站市场,到市场剩下533个)
这样的问题既不失其趣味性,又能和学生的专业挂钩(成本最低化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数学实践空间。
四、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对比
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点出发,结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征,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以上尝试性的改革。下面是关于这次课程改革的调查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率从34%降到7%,优秀率从3%升到18%,显然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一截,这说明改革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高了。
②学生对高等数学课堂满意程度的变化:不满意率从21%降到2%,而非常满意的从6%升到22%,这说明改革增加了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③从学生对高等数学与他们专业课的关系这一项调查结果来看,觉得有很大帮助的从5%升到21%,而完全没认识的从21%降到7%。显然随着改革的进行,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正不断加深,不断感受到高等数学的用处。
④从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兴趣程度来看,各项指标变化不大,因为学生对高等数学感兴趣程度需要一定的培养过程,效果是不容易立竿见影的,但也说明,我们的改革还需不断加深,教学模式还有待不断优化与改善。
参考文献:
[1]裴亚枫,谈高职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的定位[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田智,王喜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和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3]严士健,张奠宙,王尚志,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技术;听力障碍学生;应用
在特殊教育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有着信息集成性、网络性等特点。多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信息以及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使处理过后的信息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因为多媒体有着众多的优势,所以在特殊教育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多媒体教学的具体运用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教学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同时根据特殊教育平面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使教学信息以及教育内容能够同坐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有听力障碍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充分对听力上面的缺陷进行有效的弥补,使平面设计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同时还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听力障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实现学生自我认知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对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进行交叉教学,对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听力存在障碍的学生能够直观地看见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动态的演示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另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听力障碍的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环境当中,通过外界的刺激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多媒体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就为特殊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加强对自身的认识。所以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同时也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转变教学的思维以及教学的目标。
2.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视觉刺激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听力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根据科学研究结果显示,视觉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类所获取的信息当中83%是来源于视觉,所以通过视觉刺激进行教学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通过收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在视觉冲击和感官冲击的作用之下,学生就能够有效获得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同时听力障碍学生之间通过手语交流,将实践操作的结果表现出来。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
3.在特殊教育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对教学信息进行组织管理
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是对文字进行处理,同时还能对图像、声音(听力未完全丧失的学生)等信息进行处理。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当中,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以及视频进行存储。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是文档,也可以是网页的链接。通过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能够形成不同的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了平面设计教学的知识。这种对教学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就是能够按照特殊教育的具体教学要求,把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信息系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第二就是能够按照特殊教育的具体教学要求,把不同的网络资源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信息系统,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具有整体性。第三就是能够根据听力障碍学生平面设计知识与实际的操作水平,把课本的知识同相关的补充知识形成教学内容的整体,使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
二、多媒体技术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的发展趋势
1.将网络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网络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将教学的信息进行公开化,使教学信息能够满足学生日常的学习要求。比如特教老师可以把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通过网络传到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对老师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观看和学习,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同老师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很明显,在特殊教育的平面设计教学当中,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将仿真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仿真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平面设计的学习当中,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仿真技术价格昂贵,推广和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特殊教育的教学当中,仿真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将人工职能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将人工智能技术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在降低老师教学的工作强度。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将教学的信息以及教学的内容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存储,然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开展相应的教学。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运用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技术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灵活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以后的特殊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多媒体应用的范围更广,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会更加显著。所以在特殊教育平面设计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和设计,提高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凯.特殊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视觉符号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34.
基于贵州省的特殊教育发展的整体特点。铜仁学院将本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特殊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特殊教育政策法规,了解与特殊教育学科领域相关的知识和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趋势,具备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以及相关康复机构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咨询、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培养能立足铜仁、面向贵州、人格品质健全、专业知识坚实、技术技能较强,具有智慧灵性及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要求则根据铜仁学院2016的办学定位和培养要求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2015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特殊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制定。本专业的培养要求主要有四个维度,分别是:人格品质、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和智慧灵性。具体培养要求如表一。
二、特殊教育专业模块化课程设置与能力达成
铜仁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主干学科为教育学、心理学、医学。而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教育学研究专题、特殊教育概论、特殊儿童心理与发展、特殊儿童康复学、盲文、手语。在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师资情况以及结合当地特殊学校和康复中心的培养需求。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两大模块。而两大模块下又分别设置六大子模块,分别是:专业理念模块、学生发展知识模块、教育教学设计与康复模块、环境创设与利用模块、组织与实施模块以及沟通合作与反思模块。在这六大子模块下面再分设各大课程模块。
三、特殊教育专业周学时分布
铜仁学院本专业的培养模式为:“智慧通达、能力为本、教康结合、岗学一体”。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周学时安排改变了以往在大一时期一味重视通识教育而忽略专业教育的格局。我们从大一开始直至大三,将专业课贯穿始终。为的就是巩固和扎实学生的专业技能。从大四开始,一年内主要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技能,这个时期是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关键时期。
四、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特殊教育专业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也只是刚刚开始部分实施,我们的调查和研究也由于条件所限,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本文旨在通过对我院特殊教育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课程设置的探索和实践的介绍,抛砖引玉,拓宽各高校的相关或相近专业教研、教改的思路,一起为在高等院校中推广模块化教学模式献计献策。
作者:陆 艳 邢明明 王 霞 单位:铜仁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聋人高职 融合式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XHB2013050);长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CSZY15C04);湖南教育科学特殊教育研究基地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23-02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同时,教学模式也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相应的策略等内容[1]。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属于特殊教育范畴,同时,它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残疾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关键,好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最大的教学效能,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本文的研究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及更好地融入社会为指导思想,以提高残疾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质为目标,结合聋人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提出并探讨了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一、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残疾人高职教育除了具有普通高职教育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独特性质。近些年来,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家成从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方向提出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准备式和支持式模式。甘昭良从改革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的角度,提出了聋校职业教育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四种模式。[2]王水奉基于提高聋生生计能力的目标,提出聋校“9+X”生计教育模式,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实训为主融合开展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X年的教育采用个别化教学,实施X项弹性教学时间和内容[3]。此外,在教学方法及策略方面,西方特殊教育领域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实施“个别化教学”,强调为每个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我国的特殊教育在教育改革中,学习了国外个别化教学的理念、经验及做法,逐渐普及实施个别化教学。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发现,由于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个体,重点强调的是教学上的个别化,而没有考虑教学上的共性,针对个别学生制定的目标因缺乏共同标准的参考,其随意性也比较大;个别化教育计划往往因为缺乏科学的评估,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易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脱轨。此外,个别化教育计划还与我国普遍实施的班集体教学出现难以对接的情形。基于以上事实,我国学者在班集体为单位的教学基础上,通过分层、分类教学反思及特殊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了差异教学[4]。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但现阶段,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很多聋人职业学校仍在移植以前正常学生的传统学历教育模式,也没有合理构建出适应残疾人身心特点并促进其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结果是残疾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在教育的内涵建设中教育指导思想不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评价体系不太科学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期待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提出
发展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要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授他们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质,使他们成为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实践告诉我们,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相结合,是促进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金科玉律”。本文的研究基于聋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及相关研究,提出和探讨了融合式教学模式。
融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在中外特殊教育教学先进理念指导下,融合了差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及项目化教学方式,基于聋生身心特点及职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聋生学习规律将传统的、较为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为科学的、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方式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及岗位能力需求为中心来解析和重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职业能力要求的分析,归纳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并组合成项目化的课程教学内容。该模式根据高职聋生的学习特点,教学过程在“差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化”操作实训来培养聋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三、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时间的、复杂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才能把一个较抽象的、基于经验归纳、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升华为一个系统性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时期的聋人高等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并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特殊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逐渐完善并形成的,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跟踪调查,确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教学活动的整体架构。
(一)确立“就业导向,服务聋生”的教学思想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支持聋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聋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和内涵建设获得迅速发展,但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因受自身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社会接纳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就业形式依然不容乐观。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看,需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促进聋人大学生就业。如进行多方位的心理健康咨询,开展形式、内容多样化的就业及创业指导,实施和推广融合教育,提高聋人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等。融合式教学模式切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理念,与聋人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脉相承,它以聋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出发点,教学过程在“差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协作学习的方式,“项目主题”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以项目小组或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经历知识点、技能点的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自我学习能力,使其不仅掌握了职业技能,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不仅能够适应现在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具有了适应环境变化、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融合式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培养聋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竞争力,有利于他们很好地融入社会。
(二)制定符合聋生特点的校企合作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
融合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聋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在对聋生实施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国家对残疾人就业扶持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主动与接纳聋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联系,学校要通过沟通交流从而和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来对聋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就业。在课程开发中,要注意课程与课程的衔接,聋人高职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再有的单纯意义上的理论课或实践课的区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聋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围绕“心理健康咨询、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就业及创业指导”等环节确定了职业基础课、职业素质课、职业技术课及生计课四个课程模块,课程组织内容以“项目”为主线,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实现“学中做、做中教”,以达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对于每一届新入学的聋生以及在校高年级聋生要选择合理时间进行阶段性的摸底调查,调查内容应涉及到聋生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未来职业规划等各方面,专业教学团队应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具体情况,和企业专家、技师一起商讨,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专业所属系部或教研室要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深入分析就业岗位群对所需残疾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重构[5]。在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中,要遵循岗位能力或企业项目开发的要求,对典型性的工程项目或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合理设计出教学项目,“项目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把握每位聋生的学习动态,根据聋生的学习反馈来对后一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梳理和调整,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三)围绕提高聋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这一中心组织教学
融合式教学模式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在“差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协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在组织方式上破除教学班的限定形式,采取项目小组及项目团队的方式,开展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活动。长沙职院聋人计算机专业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阶段式的项目教学”。对于一年级新生对其开设的主要是职业基础和职业素质课程,其教学“项目”则是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根据企业工作任务或典型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梳理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再和企业专家、技师一起进行归纳、提炼而设计出的“模拟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引导聋生了解IT相关企业文化、熟悉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能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同时,“模拟项目”还达到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目的。计算机聋生班从二年级开始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专业潜质在专业方向上进行的再细分,如:计算机应用可再分为日常办公、网店客服,网站美编、婚纱影楼照片处理及局域网组网、硬件维修等方向。专业上的合理再细分有利于聋生增强专业技能,进而更好地面向就业。为强化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对于“二年级”的聋生在学习中接触的是“体现企业工作过程要求或企业真实项目特点”的大型模拟项目或中小型企业实际项目,以“项目学习小组”的方式,通过聋生的团队协作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攻关并完成项目。在课程的学时安排上,保证每个工作过程或工程项目的完整性,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聋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聋生到了三年级的学习阶段,将进入团队项目实战和企业实习阶段。在三年一期将按企业项目组的模式在校企共建的项目团队孵化室组建聋生项目开发团队。每个项目团队在一个学期中会由易到难地接受各种中小型的“模拟项目”或实际项目,每个项目都规定了具体完成时间,项目完成时间可以提前但不能推后。每个项目组由专业教师或企业实训指导师指定一名聋生担任的项目主持人,负责协调整个项目组的工作,主持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实施步骤等,项目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按任务分工完成各自不同的工作。基于聋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项目组一般每两个成员承担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成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另外,每个项目组还由一名专业教师或实训指导师担任项目顾问角色,项目组需每天召开小组会议,总结项目进展,分析下一步工作重点,从而有效地控制进度。考虑聋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一般都不强,项目顾问还会对项目组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直至到达项目的完成时间点。专业教师会和企业技师一起作为验收组成员对每个项目组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点评。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团队项目实战,培养了聋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顶岗实习是聋生由学习过渡到工作的重要阶段,这一般是安排在三年级二期进行,这时聋生要完全按企业的工作要求来进行工作,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对他们进行岗位职责、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还包括交流感受,心理疏导等。
(四)围绕“聋人技能人才培养”建立新考核评价体系
围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是融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融合式教学模式坚持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彻底打破以一张试卷或一个分数来衡量学习好坏的评价办法,采用有利于培养聋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灵活、弹性考核办法。坚持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考核并重,以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实行形成性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结论考核与过程考评相结合,加强对聋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对于校内“项目实训”的考评采取专任教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项目团队成员共同评估的方式来评定成绩,重点考核聋生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建立新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重视对聋生学习态度、职业操作规范、团队意识、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的考评。
四、结束语
在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我们首先在聋人计算机专业的班级进行了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高年级班相比较,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班级的聋生在学习自信心、学习积极性、自觉学习意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在近一年内开展的聋生技能比武、计算机社团对外技术服务等活动中,实行了教学模式改革的班级也表现出更好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团队合作意识;此外,我们在对聋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的聋生都认为采用融合式教学模式对他们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当然,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现在还只是在起步阶段,我们的实验样本范围选取也还比较小。下一阶段,我们将更全面、更深入地推进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曾.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1):100-101.
[2]甘昭良.聋校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46-49.
[3]王水奉,方雅红.聋校“9+X”生计教育模式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08(7):46-48.
一、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的儿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心教育。但是,在特殊教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完成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一些教师仍然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特殊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实现应有的程度。
2.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
除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这一因素之外,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对于教材的理解只是处于表面之上,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与一般正常儿童相比较,他们接触生活实际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仍然感觉到十分的陌生。以聋哑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对外界的声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使得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资源的接触率十分的稀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语言的,因此也就不可能通过数学语言来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时,要积极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为生活实践而服务。例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钟表带到学校中来,指导每一位学生亲自感知不同钟表的形状和结构,在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对时针、分针及其读数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辨别,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教授。
2.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来说,对其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很好的生活,必须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之上。例如对“小明要买5个乒乓球和1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4元,每个乒乓球2元,求小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应用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购买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水平。
3.选择多种方式的教学手段
我国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特殊儿童(少年)将来独立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目前由于客观因素与他们自身条件的限制,特教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只有极少数能升学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要到社会就业。当前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经济市场脱节,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模式落后,毕业生就业困难或学非所用,影响了特殊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也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改革并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是“为国排忧,为民解难,造福学生,服务社会”的功德事业。《残疾人保护法》提出了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应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因此,特殊教育的根本出路应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新时期特殊教育要以培养“自食其力,残而有为,适应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职业学生为宗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育残成才。
二、改革课程,重组教材
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地开展职业技术教育。
1. 校本教材的研究,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结合实际调整职业课程设置,开发校本职业课程,把职业教育教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内容,力求将新知理论和实践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职业技术就在身边。针对劳技教育培训实力等,加大自编教材的容量。从低年级开始不断调整兴趣小组,渗透劳技教育一些基础技能培训;从中年级上好劳动课,加强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高年级重视职业技术课,系统传授职业技术本领,加强劳动观点和职业道德意识教育。
2. 大力增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课程。本着“高层次、多渠道、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向导,突出针对性、超前性、提高可行性。特教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既要符合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力求超前,又要依托待业特色,发挥效益,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勇于创新,要针对特殊学生个体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设专业,并由学习自主选择课程,通过学习实际达到一专多会,增强特殊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扩大特校职业教育的功能。
三、专业培训,优化环境
1. 针对现有教师专业机构和特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学校针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结构和自身特点,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形式选派一些既热爱特教事业又具有某些专长爱好的教师,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高超的操作技能技艺的“双师型”人才,成为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坚力量,使学校各专业始终保持不落后,这样才便于学校专业的设置和发展。聘请校外专家技师来校传授技艺,作为兼职教师,也是一种解决专业师资不足的好办法。
2.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教学设备设施,特别是生产实习设备设施建设。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不可能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很难培养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模式,拓宽渠道
在深入分析特教学校职业教育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我们要调整特教学校专业结构,多渠道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探索科学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能够适应社会及职业变化的能力,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1. 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是社会性教育。“厂校联办”、“厂校挂钩”的职业教育是解决特殊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借助职业学院等高校的品牌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校“分校”的形式联合办学。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密切与企业的关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2. 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模式将与社会和社区紧密联系。学校的职业教育要尝试进行社会区域性办学,学校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性实践活动,(下转 26页)(上接 41页)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亦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