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行业背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行业背景分析

第1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 营改增 应对策略

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是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而迟迟没有落实。因为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会涉及到人工劳务和建筑材料以及增值税进项发票的抵扣问题,不仅使资金运算难度系数增加,还会使建筑行业的赋税发生巨大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成为未知数。

一、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逐渐完善,营改增政策也逐渐在建筑行业开始推行。自2012年起,我国开始采用试点法对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进行推行,并以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取得了显著地成绩。在2012年末,由上海向全国各地推广营改增政策,在减轻企业赋税负担、带动服务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社会就业率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但是准备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建筑行业所涉及的产业链过长,因此导致增值抵扣较复杂。而且建筑行业与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密切相关,给赋税征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在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方面我国任重而道远。

二、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营改增试点方案的成功进行,我国的财政部门和税务局已经将营改增试点范围向全国推广,并开始着手进军建筑行业。但是在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下文就针对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建筑企业设备抵扣问题相对较复杂

在实行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时,建筑企业需要对设备进行抵扣。然而由于建筑企业设备多样复杂,而企业有的设备由于使用寿命较长,还存在试用期均匀分摊和购置当期进行税额抵扣两种抵扣方式,使得建筑企业设备抵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不利于营改增政策在建筑行业的顺利实施,更不利于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人工成本进项税抵扣问题比较困难

我国在进一步研究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的过程中,在人工成本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上存在两个严峻的问题:从税率层面上来讲,人工成本进项税额抵扣所产生的税率差异较大,并且这种税率差额将有建筑企业来承担,显然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不利于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从税基层面来讲,人工成本进项税额税基较窄,而且国家规定五险一金与工资不参与营业税缴纳当中,使得人工成本中很大一部分不能进行抵扣,从而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不但不利于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建筑行业“营增改”政策的迅速推广。

(三)材料成本进项税额抵扣税率多样化

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成本进项税额抵扣税率的多样化也使得建筑行业营增改政策的推广更加困难。由于建筑企业材料成本依照当前的17%的税率,但是却采用11%的销项税额,这是相当矛盾的。这二者之间的差额会使得材料成本进项税额发生冲减,进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也给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增值税发票的收集和认证工作困难

同传统贸易型企业相比,建筑企业的业务规模较大,并且盈利基本来自采购与销售的差额,因此增值税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密切相关。但是我国的建筑行业材料采购地不集中,管理部门混乱,使得增值税发票的收集和认证相对困难,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流转税负负担。

三、进一步促进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推进的具体措施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领域推行营改增财政税收政策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在建筑行业推广营改增税收政策中我们还存在上述的一些困难,为此下文就针对上述建筑企业遇到的困难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营改增政策在建筑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建筑企业的迅速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营改增政策系统培训

为了积极应对我国将要推广的营改增政策,建筑企业将进一步加强财务部门关于营改增政策的培训,通过提高财务人员关于税收政策信息的了解,进一步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不仅可以尽快落实营改增政策,还可以相应的对财务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降低建筑企业的的经营负担,促进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消化税负的能力

由于营改增财政税收政策的实行,将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行业但来一定的税负增加,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积极提高自身消化吸收税负的能力。比如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投标时的报价,从收入源头着手减少税负负担。同时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合同签订、选择材料供应商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建筑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优化劳务工具来降低税负的负担

在选择劳务工具方面我们应该优先选用专业的建筑企业单位,因为这样可以将建筑劳务公司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从而相应地减少企业的财务负担,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我国营改增在财政税收政策的进一步推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年来随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在建筑领域的营改增政策也逐渐开始落实。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建筑企业,在税负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不但要从营改增政策方面做相应的改进,从建筑企业角度出发,也应该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劳务工具选用、消化税负的能力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旨在促进建筑领域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运贤.刍议“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未来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4年14期

[2]张泽洋.浅议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影响及筹划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年12期

第2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可行性

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当前适应建筑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适应性需求,在将建筑施工企业按照专业化细分成若干专业化分工,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社会经济对建筑行业专业化的客观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必然成为建筑行业更加精准化的施工需求,并得到全面完善和发展。

一、简要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与专业化分工的融合点

1、专业化融合的整体合力。在建筑行业的专业化施工管理中,通过一定的信息化操作,尤其在工期、质量、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效的缩短施工时间,减少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的逐步融合并形成合力的伟大实践效果,是趋势。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建筑行业工程项目施工中来,可有效地、自动的、快速的进行信息处理,形成资源整合优势。

2、现代技术的全面提升。在建筑行业的现展中,融入现代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常规的设施工具和普通的通信手段,采取人工观测、手工操作等工作方式来处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建设管理的各类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控制等不能适应当前建筑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求[1]。现代新技术的加入,可改造传统的施工方式和施工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就不会出现扰乱建筑行业的行业秩序,避免在施工招标过程中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减少人财物浪费,节约成本。

3、观念转变的意识更新。对于建筑行专业化分工来说,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换,也要跟着时代节拍,但是,当前许多的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造成蛮目的管理,尤其是思想观念陈旧,不去开发新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没有达到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对项目上的工程预决算、施工进度、工程技术、工程成本、工程资料、人力、财务、材料、设备等缺乏计算机辅助管理,造成施工应用过程中的环节脱节,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2]。

二、深入简读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对企业发展与市场的重要性

1、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各种高层建筑、材料管理、暖通工程等多需要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而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更好能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适应更多的发展需求,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在将建筑行业进行细化的同时,分解为若干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建筑环节和操作内容,有利于发挥不同建筑主体的资源、技术优势,提高技术到位率、促进标准化建筑的有效形式,从而实现对建筑质量的整体把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建筑成本,提升监护行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效益,是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形式所趋。

2、综合型发展的形式表现。对于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当前综合性建筑行业发展的形式表现之一,并逐渐成为实际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从原来单一的建筑设计事务所转变成为现在的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化发展模式。并且在明确个专业分公司的职责情况下,将建筑行业的结构或者设备事务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各专业的贡献,利益分配,相互间的责任分担,都有很正规的文字合同、协议,更好的实现综合性建筑行业专业发展的实现[3]。

三、全面探讨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可行性研究

1、建筑行业的整体情景。从长远来看,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据预测,2011年至2020年,中国建筑业将增长130%。其中,201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占全球建筑业总产值的19.1%[4]。智能建筑市场前景广阔,在2020年前,中国用于节能建筑项目的投资至少是1.5万亿,我国建筑节能蓝图蕴含着对节能材料和技术数万亿元的商机。因此,对建筑行业的整体专业化分工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

2、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调查摸底。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对建筑行业中各企业业主、施工人员、材料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等不同层次的建筑人员进行调查摸底,讨论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可行性,并综合各种意见,从调查结果老看,共发出调查问卷356份,收回350份,从结果显示,89%的人员占城实施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并且细化建筑企业中的责任区分,实行专业化质量管理体系,并实现分工程度越细越好,并适应建筑行业的建筑成本和市场规模,进行各种专业化的分工。

3、专业化分工的实现途径。在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实现上,可以采取全盘化的统一管理,设立总公司,建立专业性强、技术过硬、不同专业的模式,建筑企业脱胎行业部门经济体制下,建筑市场相对封闭和分割。随着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和国际化发展,建筑企业基于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纷纷选择专业化、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和非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5]。研究表明,基于自身细分行业优势而发展的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专业化公司和规模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公司在行业背景良好的基础上能持续成长。

4、行业竞争的专业化趋势。从建筑行业的盈利发展模式来看,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建筑行业盈利能力角度上来分析,按照传统的划分方法对建筑市场进行划分,大体可分为:房屋建筑市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铁路建设市场、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等大的建设市场,以及更小的、专业性更强的化工建设市场、冶金建设市场、水泥建设市场、油田建设服务、轻工建设市场等市场[6]。从这些不同的建筑市场来看,都呈现出了建筑专业化的精细化管理越来越要求严格,致使建筑行业专业分工成为了各种建筑的客观需求,并彰显出应有的发展魅力。

5、整体的认知。由于过往发展中,建筑行业在组织机构、经营方式、服务功能上存在不少缺陷,存在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对工程总承包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的低层次竞争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难以为继,直接影响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等一些问题;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在全面分析市场的新形势下,把握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7]。

四、总结

建筑行业专业化分工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运营方式,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新形势下,对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多元化的核心发展模式,并推进建筑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从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建筑行业的现状,推进建筑行业的专业化分工融入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更好的推进建筑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丁肖真;建筑设计行业专业化变革之我见;建筑设计管理;2005年03期

[2]钟碧颜;建筑工程造价文件编制质量的控制及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4期

[3]刁玉国;从东电烟塔公司的发展看施工企业专业化的趋势;电力建设;1994年第02期

[4]张勇;建筑设计专业化与企业改革——探讨华森模式;建筑设计管理;2003年05期

[5]程峰;方勤;谈谈我国发展专业化施工企业的几点认识;安徽建筑;2001年第06期

[6]曹达明;低碳建筑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7期

[7]刘志君;董兵;兰丽吉林省建筑行业结构现状分析;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第02期

第3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10-0191-01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绿色建筑逐渐成为行业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穿于行业发展的始终,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进而创造出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行业所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展开研究,能够为建筑行业落实绿色建筑理念提供可参考性建议,从而为推进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绿色建筑兴起的背景与内涵

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都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高能源消耗的基础之上,无节制的索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如何实现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节能环保的重任,进而制定并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向低碳环保经济模式的转型。在此背景下,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促进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已成为行业所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也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谓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内,要实现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以及节材,进而尽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以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来实现建筑的环保,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且健康的居住环境,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设计蕴含了先进的设计思路,旨在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努力打造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绿色宜居建筑环境,目前已经深得建筑行业设计者们的青睐。

2、绿色建筑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规程中,要遵循如下三点原则:

(一)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实现和谐统一的布局

建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其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实现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从整体上实现对建筑的规划设计,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对整体布局的优化,以在强化建筑绿色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充分的展现出建筑自身所蕴含的美学特征。

(二)要遵循节能环保原则

在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建筑整体效益的发挥,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设计方案,以避免后期施工改动所造成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在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效益。

(三)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因而在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筑行业需要认识到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实现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以这就要求建筑行业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确保实现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

3.1实现科学且合理的选址

在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科学且合理的选址为基础,这是因为工程的选址直接关系到了建筑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劣,只有实现科学的选址,才能够确保绿色建筑外部环境的安全性与合理性,进而为设计与实际施工的实现奠定基础。在实际选址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如下三方面问题:建筑地的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交通条件以及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通过对如上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实现对建筑区域自然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以便利的交通来缩短材料等的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目的,此外,还需要避开生态敏感区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是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实现科学而且合理的选择的重要原因。

3.2实现对建筑外部环境的绿化设计

当前,绿化率已成为衡量建筑质量的一大标准之一,这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当前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较高要求。所以在实施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建筑环境的绿化设计。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增加草坪面积,并在合理的空间布局内栽种花草树木,以增加绿化面积,实现建筑环境的绿色设计。与此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墙面以及屋顶的绿色环保节能设计,比如以藤科植物来实现对墙面与屋顶的绿化,进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真正满足社会公众对于建筑外部环境的绿化要求。

3.3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

首先,在自然通风设计上,需要根据建筑物区域内空气流动的实际状况,实现对建筑物布局的科学设计,以确保实现建筑区域内的良好通风效果,提高空气的质量,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其次,在采光设计上,需要根据建筑地实际气候状况与建筑物本身的特点来实现对建筑采光率的分析,以在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建筑热耗的有效利用。

3.4建筑围护结构布局的设计

所谓的围护结构设计主要是实现对外窗以及外墙的合理布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建筑的朝向以及主导风向来实现对围护结构的布局,进而实现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以尽量提高建筑物冬季热舒适度,进而降低因取暖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建筑的绿色节能。对于北方建筑物来讲,这一点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建筑行业在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过程中所关注的一大焦点。

3.5要实现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

近年来,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被逐渐应用到了建筑施工中,进而初步实现了建筑物的绿色环保。在落实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施工与装修材料的选择,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兼具建筑物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而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实现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材料选择的时候必须要采取合理化措施,根据施工条件、施工状况等进行施工材料选择,建筑材料选择可以说是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为了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始终,在遵循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科学选址以及对建筑外部环境的绿化设计,并针对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采光以及围护结构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此外,还需要实现对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积极的将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到建筑的施工与装修中,以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环保,进而确保建筑行业在逐渐转型的过程中实现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炜,丁建华.基于“绿标”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以夏热冬冷地区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为例[J].建设科技,2011,22:39-43

[2]田慧峰,阮建清,张欢.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探讨及实践[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04:75-79

[3]甄兰平,邰惠鑫.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学报,2003,03:56-57

[4]戴志中,杨宇振.准绿色建筑观及设计实践——中学建筑设计案例研究[J].重庆建筑,2002,01:36-38

第4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施工技术;策略

我国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前景广阔,因此我国提高对建筑工程监理工作的重视,在工程各项施工环节中积极使用了监理制度。

1建筑工程监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

在我国建筑工程监理制度越发完善的背景下,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管理:①结合工程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与施工道德素养进行了管理,在建筑工程监理人员支持下,建筑施工单位已经提高了对施工人员施工水平的要求,此时不仅可以使得建筑施工更加规范,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同时也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可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促使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②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概况以及施工目标,做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工作,在该方面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会以网络图标的方式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体现出来,此时施工管理更加严谨、细致,当施工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监理人员重点管理内容后,其会提高对该方面工作的重视,进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效果更为理想;③结合建筑工程具体特点,制定明确的组织管理形式,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高新技术管理时,监理人员会参照组织管理形式,做好管理准备,为建筑工程顺利完工打下基础。

2引导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的策略

2.1从工程质量方面的相互促进

建筑工程质量既影响着建筑行业发展也影响着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发展,因此,在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的同时,就需要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以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二者促进目标,从施工技术现状入手,找出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的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内容与实施方法。首先,建筑工程监理单位需要加强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中不仅需要提高其对高新施工技术的重视,更需要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人员认识到在不同建筑工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促使监理人员掌握更多理论层面的管理知识,同时监理单位也需要从提升工程质量角度出发,为监理人员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拥有更多施工技术管理经验,促使其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1];其次,在具体管理时,监理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合理使用自己当前已经积累下的管理经验,借助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施工技术人员对自身施工水平的重视,进而促使施工技术人员能够考虑到本次施工质量需求,提升施工技术使用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更加理想;最后,要想更好的在工程质量方面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就需要为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以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协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工作人员可以从整体上考虑到自身工作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二者合作成功率。

2.2从工程进度方面的相互促进

时间是创造经济效益最基础的因素,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不仅强调经济效益观念,同时也强调时间观念,只有将时间与经济效益相统一起来,才可以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一方面,建筑工程进度与建筑工程经济收益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施工单位在完成该项建筑工程中消耗较多的时间,其不仅需要支付更多的人工费用,也会减少施工单位在其他方面施工过程中赚取的效益,从整体上经济效益产生了更大的差异;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进度与监理人员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监理人员管理水平,若工程进度不尽理想,则会影响监理单位日后发展,基于此,从工程进度方面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相互促进具有现实意义。在引导二者相互促进时,首先监理就要认识到现在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产生的影响,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现代化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其能够合理缩短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施工环节,进而缩短施工周期,提升施工效率。因此,监理人员应基于在建筑工程中现代化施工技术应用现状,详细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加强对该方面理论知识的了解,保证在自己所监管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该类问题时,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与处理。当监理人员可以保证现代化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利用合理性时,既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又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与自身管理水平。

2.3从建筑行业发展方面的相互促进

随着国家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工程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中不仅需要降低噪声,保证施工周围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寿命以及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还需要在时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提升建筑整体美观程度,为人们生活增添色彩。只有建筑行业可以满足多方面对其提出的要求,才可以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背景下,监理单位的兴起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于监理单位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技术性,因此其可以从理论层面出发,通过采取一定的制度使得建筑工程技术得到强化,为建筑行业发展做出贡献。从该方面出发,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时,监理单位就必须从当前社会需求角度出发,深入考虑社会对建筑行业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加大对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力度,使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更新与发展,进而满足建筑行业当前发展需求。当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与施工复杂程度得到提升后,势必会反方向作用于建筑工程监理人员与监理单位,当其在考虑自身发展以及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后,会通过行业内部交流与沟通,立足于当前建筑施工技术找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由此可见,当建筑施工单位与建筑工程监管单位能够同时从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角度出发,就能有效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并对另一方产生自己的促进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监理人员做好施工技术监督工作有利于提升建筑质量,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在引导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相互促进时,建立单位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建筑工程完成效果,通过提升自身工作质量来加大对施工技术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推动建筑行业发展与建筑工程监理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影响;应对

营改增是我国从结构性降低企业税负、解决重复征税这样一个目的处罚而设置的一种新的税收体系,尽管目前因为建筑行业营改增工作复杂性,营改增尚未在建筑业全面实施,但是建筑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在此行业全面推进营改增只是时间层面的问题。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营改增是福是祸,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不同,预期结论也是大相径庭,不过从目前建筑业企业的整体情况来看,财务管理距离营改增的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意味着营改增之后,建筑业企业的税后会出现不降反增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建筑业企业需要进行营改增带来的财务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影响结果来进行经营模式调整,力求实现企鹅也整体税负的下降。

一、建筑行业“营改增”概述

1.建筑行业企业“营改增”内容。《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明确了建筑业应该整的具体内容,即 建筑业企业采用增值税一般计算方法,即按照11%的增值税率来计征增值税,原来3%的营业税率将不再适用,其计算方法为应缴纳增值税等于不含税营业收入乘以11%,然后减去抵扣的进行税额。从上述建筑业营改增办法来看,营改增之后,建筑业企业纳税范围、纳税地点、税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要求以及冲击。

2.建筑行业企业“营改增”意义。建筑行业企业营改增尽管短期来看,可能会有较大的冲击,甚至出现短时间内,企业税负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长远来看,其对于整个产业以及行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可以解决企业重复纳税问题,通过延长增值税抵扣链条,充分实现税收公平。同时营改增利于整个产业链条之间融合以及制约,营改增之后建筑业链条上任何一家企业少缴税,就会导致另外一家企业的多缴税,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都会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相互制约以及监督,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此外建筑业营改增还有助于行业企业经营实力增强、行业技术进步以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等等。

二、“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营改增之后对于建筑行业企业财务管理将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集中在企业纳税、企业成本以及企业利润等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下。

1.对于企业纳税的影响。营改增对于建筑企业最大的影响还在于纳税方面,这也是营改增核心问题,简单从税率上来看,营改增之后企业税率有了明显的提升,从原来的3%的营业税率变成了11%的增值税率,但是因为允许进行税抵扣,建筑业企业纳税成本是增是减关键取决于进项税抵扣多少,如果进项税抵扣较少,则意味着企业纳税增加,反之则会减少。根据测算,只要建筑业企业成本中超过61%的材料成本都可以取得进项税,则营改增之后税负就会低于营改增之前的3%,否则就会导致税负增加。鉴于目前建筑业企业的供应商小而分散,很多也不具有增值税纳税资格,因此短期内会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2.对于企业成本的影响。营改增对于企业成本会有一定的影响,除了上文分析的纳税成本之外,在原材料采购方面,因为建筑业企业要求供应商要提供增值税发票,这无疑会增加供应商的成本,如果供应商可将这些成本化解,做到原材料供应价格的不变,则有助于建筑业企业成本下降,反之则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上升。

3.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营改增之后对于企业利润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说,利润等于收入减去各种成本,因此收入、成本等变化将会直接带来利润的变化。由于增值税可以抵扣,因此在建筑业企业会计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营改增带来了企业成本的下降,这对于企业来说,会一定程度上增加毛利润。而营改增对于企业营收来说,往往会有一定的变化,增值税为价外税,收入确认一般要扣除增值税,因此收入会有一定下降,这意味着收入下降多少与进项税抵扣多少之间的差额会影响到利润。

三、“营改增”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企业来说,所带来影响并全部是利好,对于企业俩说如果应对不当然而会加大企业纳税成本。因此针对营改增所带来的财务影响,需要建筑业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应对营改增,从而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降低。

1.加强纳税筹划。建筑行业企业需要在纳税筹划方面不断努力,通过纳税筹划来适应营改增的需要,减少营改增给企业财务管理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纳税筹划方面,建筑业企业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明确营改增税制下,企业成本、收入、税负变化的基础之上,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围绕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里进行纳税筹划,注意增值税抵扣、注意资产折旧的合理估算,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负。

2.注重发票管理。做好发票管理工作是“营改增”背景之下建筑行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调整的主要内容之一,发票管理的重点就是增值税发票管理。企业在各种原材料采购中需要索取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加强增值税发票的审核,及时进行增值税抵扣,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数额。在增值税发票管理方面,需要建筑业企业尽量完善相关规定,规范会计核算,理清纳税项目,从而为营改增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条件与保障。

3.完善成本管理。对于建筑业来说需要加强成本管理,营改增之后,企业成本管理压力更大,因此建筑业企业需要给予成本管理工作开展更多的重视,在成本管理方面树立正确的理念,引入效度更高的成本控制方法,完善企业成本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尽量减少各种费用支出,实现企业成本的持续下降。举例而言,在原材料采购方面,需要在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前提下,进行货比三家,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格。

4.注重人员培训。建筑业企业在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财务管理影响方面,需要注意做好人员培训工作,营改增意味着纳税体系巨大改变,要求账务处理、收入确认等方面都需要做到改变,这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于营改增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是做好营改增工作的基础。建筑业企业需要未雨绸缪,抽调财务管理骨干去参加营改增方面的相关培训,掌握好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方法以及技能,进而顺利实现企业纳税向营改增的顺利变化。

建筑业营改增已经是蓄势待发,提上日程,建筑业企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趋势,并积极做好准备。营改增对于建筑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虽然短期来看,建筑业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比较大,但是只要在纳税筹划、发票管理、成本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就能够有效的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兰,肖双琼.建筑业“营改增”的税负变化及影响研究[J].商业研究,2014年3期.

第6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转型 中小建筑企业 发展战略

2012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5303亿元,同比增长16.2%,可以说目前建筑行业仍处于高峰时期。但与这种高速发展相对应的是,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建筑行业本身都面临转型发展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难以持续保持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如何在转型的背景下实现企业本身快速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中小建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以及国际承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使得中小企业正处于难得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与此同时,面对坚决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制约着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从建筑产业及建筑市场角度看,产业结构成橄榄型,没有形成大中小比例合理的金字塔形;中小建筑企业改制工作尚需加强,国有资本比例仍然较大,没有形成民营为主的产权结构;由于市场信用机制的缺失和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面临外部不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工程款拖欠现象依然严重;由于制度设计得不够合理,农民工工资担保金给企业造成过重负担,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纳未能确保农民工受益;中小建筑企业平均规模较大,比国外企业高出许多;国家对中小建筑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企业融资困难;政府收费名目繁多,企业未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从我国中小建筑企业的现状来看,其自身也存在下列诸多环节:

(一)功能不合理,专业化企业少。

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大而全、中而全,规模相当、业务类同。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造成相应的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设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大量重复,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局面。大企业难以与国际大承包商相抗衡,中小企业少有专业特色。

(二)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产出,技术因素在建筑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实现,这与国外先进企业再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更高的产出的内涵式发展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此外,由于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人才相对薄弱,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形式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自然也就较弱。

二、转型对中小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中小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快转型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2011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数量达到72280个,这就必然会导致行业内部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中小建筑企业本身更多的依靠区域性的市场,一旦大型建筑企业进入则中小建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因而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际上,我国建筑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水平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2年高出6.3个百分点,如果中小建筑企业与这类企业竞争,则必须从转型的视角出发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适应行业的发展中小建筑企业需要加快转型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经历转型发展的历程,住建部数据显示,2012年,建筑业企业升级、增项成功的企业达到392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资质就位256家。另一方面,建筑行业内部兼并重组规模庞大,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按被并购方来看,2006-2012年,房地产、建筑/工程行业并购数在其所监测的23个行业中分别排第3、4位,平均并购金额分别达到40.66、51.33百万美元。在这一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必须适应这种外部发展形势,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转型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基本战略

适应转型发展的要求,中小建筑企业必须积极的调整、完善自身的发展战略,指引企业科学发展,具体来看,中小建筑企业可以选择产业细分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企业联盟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

(一)产业细分发展战略

对于中小建筑企业而言,其本身的资金、人才、设备等方面的资源有限,要全面拓展自身的业务,或者要在短期内将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张风险较大,因此,中小建筑企业要努力寻求细分市场,要在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挖掘细分市场的潜力,提升自身在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取足够的市场份额。

(二)产业融合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上存在诸多新兴的领域,如室内装修及其设计、专业化的建筑保养等等,这就为中小建筑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一些具有长远发展规划的建筑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积极向这些业务领域进展,从而获得新的增长点。

(三)企业联盟战略

随着大型建筑企业的扩张,其在各区域性的市场上可能采取业务外包等方式来进行业务拓展,中小建筑企业可以积极把握这种外包机会,通过与大型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加快发展步伐。

(四)品牌发展战略

对于中小型建筑企业而言,要在转型的背景下生存下来,必须积极推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积极改进自身的管理,努力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夯实发展的基础。

四、转型背景下中小建筑企业落实发展战略加快发展速度的思考

(一)加强调研分析企业内外发展环境

首先,中小建筑企业要深入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成立专门的战略研究部门,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行业政策的变化、区域市场政策的变化以及市场中需求与供给的变化,通过这种分析研判发展形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其次,中小建筑企业要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要在分析自身在(区域)建筑行业市场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此来指导企业的发展。

(二)科学的评判发展战略的适应性

首先,中小建筑企业要在定位的基础上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受制于自身的实力,中小建筑企业一般只能选择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科学决策,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战略。其次,中小建筑企业要科学的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评价,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中小建筑企业必须组织评价小组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这种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对战略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调整修正,以便于更好的推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推动战略落实

首先,中小建筑企业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战略落实的良好氛围,企业内部要加强对这种发展战略的宣传,帮助员工了解、认识这种发展战略,并将战略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部门,从而推动战略的落实。其次,中小建筑企业要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战略的实施,中小建筑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制定年度发展方案、组合企业内部资源,而不能摇摆不定,发现短期市场中存在其他获利机会就改变发展战略,从而保障发展战略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第7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质量控制;障碍因素;因果分析;敏感性分析;Grey-DEMATEL

1引言

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也面临着管理、环境、质量、服务商等多方面的问题。假若不能正确应对这些问题,会对建筑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质量控制仍处于成长期,市场不够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针对厂房质量的实证分析和研究报告亦刚起步。同时,建筑又是高风险的行业,对质量控制要求非常高。这种现状的矛盾为行业监管部门、从业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的工作开展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建筑为研究对象,识别和分析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障碍因素,为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2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障碍因素分析

2.1人员管理问题在时间基础上,工程项目每阶段、每部分的参与人员各不相同,并且每个参与者都是“人的因素”[1]的组成部分,人员管理方面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1)施工人员缺乏稳定性;(2)管理人才不足,建筑施工从业人员需要具有项目背景知识、建筑施工专业知识和文化差异基础知识等[2];(3)人员结构不合理。2.2物的因素项目的完成需要各式各样的材料,是项目建设的基石,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管理[3],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招投标问题。在我国,虽然各地建筑市场已初步网络化,但规避招标、场外交易等不规范行为仍然普遍存在。当前我国市场机制建设仍处于发展期,缺少相应的从业规范。(2)建材质量问题。(3)日常管理问题。(4)人员培训问题。2.3企业自身问题建筑问题的多变性由其产品的多变性发展而来,而建筑企业作为施工单位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目前,多数施工企业还存在如下问题:(1)能力不足;(2)意识不足;(3)控制体系不完善;(4)职责不明晰;(5)缺乏质量文化。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由企业领导、全体员工逐渐认同关于产品质量方面的意识。2.4发展环境方面问题发展环境方面有如下问题:(1)法律法规落后。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法律的规范范围和力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制定较晚,但已颁布20多年,原有的旧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2)过分强调资质认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情况的变化也超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仅对企业进行管理已经达不到管理目标,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问题。(3)理论研究不透彻。全国范围内获得认证的建筑企业的数量仅次于机械电子行业。(4)行业管理落后。近年来,大量资金涌入建筑行业,在整个行业中存在一些问题。(5)行业不够规范。

3障碍因素Grey-Dematel方法分析

3.1Grey-Dematel方法考虑专家评价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Dematel方法在打分评价时过于确定,本研究在Dematel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灰数方法及其相关理论,使决策模型更合理。3.2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依据不同障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建立坐标系,同时画出施工质量控制障碍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如图1所示。在坐标系中用实线箭头表示障碍因素间显著的影响关系。3.3结果分析与讨论在图1中,障碍因素分别为:施工人员缺乏稳定性、缺乏质量文化、意识不足、日常管理问题、人员培训问题、行业不规范、招投标问题、建材质量问题。要在短期内快速有效地改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管理者应考虑从上述因素着手。在图1中,a13(行业不规范)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最主要的因素,该障碍因素与其他障碍因素关联度最大,因此,加强行业管理并保证行业规范能直接改善施工质量控制的实施效果。

4灵敏性分析

4.1公共建筑经理灵敏性分析1)专家一的初始灰数权重为[0.7,1](非常重要),所得到的原因—结果图如图2所示。2)将专家一的灰数权重从[0.7,1](非常重要)调整为[0.5,0.9](较重要),如图3所示。3)将专家一的灰数权重从[0.7,1](非常重要)调整为[0.4,0.7](重要),如图4所示。4)将专家一的灰数权重从[0.7,1](非常重要)调整为[0.3,0.5](稍重要),如图5所示。4.2农业建筑经理灵敏性分析1)专家四的初始灰数权重为[0.3,0.5](稍不重要),所得到的原因—结果图,如图6所示。2)将专家四的灰数权重从[0.3,0.5](稍不重要)调整为[0.4,0.7](重要),如图7所示。3)将专家四的灰数权重从[0.3,0.5](稍不重要)调整为[0.5,0.9](较重要),如图8所示。4)将专家四的灰数权重从[0.3,0.5](稍不重要)调整为[0.7,1](非常重要),如图9所示。

5结论与展望

根据文中的研究内容可得以下结论:1)法律法规落后是企业对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最根本的障碍因素。因此,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建立符合我国目前现状的法律法规。此外,企业完善控制体系、提升能力也是关键性策略。2)要改善目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现状可从政府规范相应市场入手。

【参考文献】

【1】李良宝.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的不确定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7(8):167-168.

【2】黄伟东.当前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素质的初探及建议[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3):62-64.

第8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节能建筑;质量控制;节能检测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间接推动了建筑行业的进步与革新。当前,符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节能建筑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时也为建筑行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能耗上看,节能建筑能够大幅降低建筑的生产能耗,显著节约资源;从环保上看,节能建筑能够显著优化室内外环境,大大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说了那么多节能建筑的优点,那么究竟怎样的建筑可以称之为节能建筑呢,在具体建筑工程项目中,我们又如何做到节能建筑的质量控制与节能检测呢?下文将从质量分析与节能检测两方面对节能建筑进行探讨。

1.节能建筑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什么是节能建筑呢?节能建筑可以理解为利用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使得建筑在设计、建造以及后续管理的过程中,在满足室内外环境质量以及居住舒适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能耗,推动建筑行业朝可持续方向发展的一类建筑理念。节能建筑的基本目标是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主要通过新型节能材料以及新型节能技术两种途径达到减少能耗,提升生活水平的最终目标。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在新时期能源紧缺背景下的积极对策,不但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也为建筑行业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

在能源紧缺的背景下,节能建筑作为建筑行业的积极对策,对其质量的控制以及建筑节能的检测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根据节能设计保质保量完成建筑节能工程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节能利用率,高效发挥建筑的节能功效。随着建筑行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节能建筑将在不久的将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2.建筑节能工程的研究进展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有着地大物博的美誉,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不及世界平均四分之一,例如煤炭资源仅占世界平均的二分之一,水占四分之一等。可见再大的数目除以十三亿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样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作为社会能耗的大头,建筑行业在新时期针对节能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工作,以期在节能建筑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2.1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之防水

实现节能建筑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新型节能材料的应用。经过对一定数量的节能工程的研究,发现部分节能工程的质量问题都是节能保温材料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的开裂。一旦节能保温材料产生较宽的裂缝,就很有可能导致与之连接紧密的建筑防水材料的开裂,从而最终导致房屋防水功能的失效。因此,在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防水措施是一个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

2.2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具体分析

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中,合格证书的检验是一项关键而又重要的措施。例如抗裂材料、保温材料等新型建筑节能材料都必须要有正式的检验证书,从而从源头上保证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另外,一系列具体的实验室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抗风压实验、门窗的气密性、房间透光度等,都需要有详尽的实验数据。最后,在建筑节能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每一道建设工序的保质保量完成是建筑节能工程高质量完成的基本保障。

3.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对于现阶段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具体分析,本文针对质量控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措施,并且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其可行性。

3.1工程管理意识的提高

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决定了节能建筑功能性的发挥程度,而在建筑节能工程中体现出的工程管理意识则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就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来看,建筑工程中依然存在着为了谋求利益最大化,一味降低节能材料以及节能设备的价格,往往忽略了节能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或是与建筑设计的匹配性原则,极大程度了影响了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要想提高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必须从根本上入手,首先就要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意识,转变工程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确保建筑工程中的每道工序的正确施工。

3.2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

建筑节能工程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具有复杂繁琐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建筑工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会对节能的功能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首先就要严格把关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的正确施工,从根本上把控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同时,针对建筑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的节能检测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3.3节能材料及技术的应用

新型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工程的核心所在。一定程度上,节能材料与节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节能建筑的发展高度。在新型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加强学科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坚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方针,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推行适合我国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充分调动创造性思维。

4.建筑节能检测分析

4.1建筑节能工程检测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

建筑节能工程的质量控制离不开建筑节能的实时检测。从检测内容上看,我国的建筑节能检测主要是针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各个部件、保温隔热系统以及设备运行效果等几个方面。建筑节能检测是建筑节能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质量控制的一种督促与检验,能够有效保证节能建筑功能性的最大化发挥。

4.2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具体分析

建筑节能检测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测和工程施工监测两个方面。下文从实验室检测与施工实时监测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4.2.1实验室检测

建筑节能的实验室检测主要是指将建筑节能工程中的主要部件拿到实验室进行性能参数的试验,从而得到科学准确的参变值。其中建筑节能工程中所用的材料、产品以及保温隔热系统是检测的三种主要因素。通过将建筑材料与建筑设计规格的严格比对,确保检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节能建筑正常工作的重要前提。

4.2.2工程施工监测

在确保节能材料满足节能建筑的规格与要求之后,具体施工也需要进行实时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温系统中板材粘贴面积与粘贴强度;保温浆料系统中保温砂浆厚度与粘贴强度;固定锚栓件的抗拔强度等。每一道工序都是节能建筑功能最大化的组成部分。

5.结语

就目前来看,节能建筑在我国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依然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健全的现象,很多方法或是技术比较原始,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节能建筑的的确确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针对建筑工程中的不足与纰漏还需要在后面的工作中进一步改善,从而完成新时期建筑行业的完美转型。

参考文献:

[1] 常玉玺.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控制与建筑节能检测[J]. 建筑科学, 2014, (18): 230-230

第9篇:建筑行业背景分析范文

关键词:建筑行业;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弊端;现代化的理念

中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行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念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当前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1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效率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其施工管理内容包含了建筑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把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理念创新性的融入到其中,通过对工程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科学性的运用传统的施工管理经验,建筑工程的质量将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企业将因此获得更高的地位,以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要地位,获得更高的成就。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建筑行业之所以没有取得有效的发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占据了主要原因。当前在建筑企业中,受到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针对企业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企业快速、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运用现念分析建筑企业中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根本问题上着手,才能促进建筑企业有效实现发展。当前建筑企业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其管理模式需要有效运用现念进行科学性的改革和创新,改变陈旧的管理思想,给予当前阶段的施工管理以充分的重视,让管理焕发新生机;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针对强硬的施工管理手段提出有效的措施,实现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管理;第三,提高基础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理念并有效规范施工人员自身的行为,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有效降低土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系数,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升的同时,有效推进当前建筑企业完善管理漏洞,为其转变发展模式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为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奠定重要的基础,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飞速发展[2]。

3现念下,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途径

(1)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有效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在工程施工中,保证工程质量是施工的基本要求,而要完成这项任务,首先需要提高施工中的现场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措施,不断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为整体工程质量的提升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强化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首先需要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现场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其能够有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同时提高其专业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养,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规定进行有效的操作,保证施工的安全性[1]。其次,设立独立的部门,使其有效的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并充分体现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第三,加强对基础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中的硬件配备的标准,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有效实现现代化标准提供重要的支持,推进当代的建筑企业实现科学化的发展。(2)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完善监管体系。在现代化标准下,建筑企业应该具备较为完备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但是实际的发展却与理论有着一定的差距[3]。当前的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管体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在工程施工中,需要不断提升监管的力度,以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针对当前监管体系中出现的问题,首先监管部门应该完善监管的制度,并且需要对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施工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性的监督和检查,针对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建筑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提高监管的力度,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在不定期的检查中,一旦出现质量工程质量低劣的建筑,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4]。在时代的发展中,良好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样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为了保证建筑企业的工程质量,相关部门要对其提高监督的力度,在监管中充分融入现代化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的进步。(3)应用现代化的理念,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材料进行有效检验和运用。当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也变得更为严重,现代化的思想下,要求建筑行业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并在建筑中充分体现其环保的理念。在当前背景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首先要对施工中的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在这方面,可以引进当前较为先进科学技术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检验;其次,在施工管理中应该提倡运用新型的环保材料,这样能够促进资源节约的同时,保证建筑具备较强的环境性能,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贯彻和落实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充分体现其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为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和创新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提升施工管理中的技术性,保证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建筑企业中,进行工程建设需要使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非常多的技术,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施工的质量以及施工的安全性,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都具备了单一性的特点,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技术管理系统,对建筑施工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技术处理系统,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进行有效的设计,保证实际施工中的技术应用与计算机处理中的技术应用不会出现较大的差距,提高工程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对技术的有效应用,对现场中有问题的操作以及施工管理进行指导,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提升中国建筑的水平和质量。

4结语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重要的内容,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对其管理的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是时展的重要要求。而且当代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建筑企业中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所以,在时展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现代化理念有效解决问题,促进其在时展中不断进步,这是提升建筑行业施工水平和施工效率的重要办法,同时促进建筑行业进行转变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闯,李刚.浅谈现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228.

[2]罗璇.现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29):146-147.

[3]贾隆.简述现念下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