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制度建设;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54-01

随着医疗体制的逐步深入,刘斌堡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7年3月经延庆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在刘斌堡乡卫生院的基础上更名而成,存在起点低、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辖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行政村16个,常住人口7241人;2011年本服务中心编制人员18人,其中主任1人(兼内科),副主任1人(兼外科)、会计1人(兼医保办),出纳1人(兼统计科),司机1人(兼后勤管理),护理2人(1人兼公共卫生、1人兼健康档案管理),药房3人(同时兼挂号室收费室),检验1人(兼心电、超声、放射),中医3人,全科医师2人,预防保健1人,妇幼保健1人。这样每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管理单位,给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1 健全内部制度建设,强健管理利刃

医院内部制度是指在医院内部用来约束和协调医院职工行为、活动程序和方法的规范。医院制度建设是医院管理的关键之一,医院内部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执行与维护,涉及医院每一位员工[1]。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从医疗专业业务优秀者中选拔的,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体系,没有实践积累的管理经验,一直以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依靠惯性运转,个自为科,内部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制度的制订往往流于形式,常用来应对上级部门的工作检查,之后被束之高阁。制度的建立没有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就起不到对工作的规范和对人的约束。由于身处基层,医疗信息化程度处于起始阶段,很多工作处于人工手工状态,如果事先没有相关制度作支撑,没有明确谁干什么、怎样干,发生问题后处理无依据,给管理者带来很多弊病,使单位管理易出现混乱,自律性强的职工敬业勤奋,自律性差的职工马虎粗心,长期下去必会导致单位风气不正、管理者的威信下降,直接导致患者满意度低。自2009年起我单位从新修订单位管理制度达50余项,从单位实际工作入手,从中心主任到保洁工、从早晨接班到24小时后的交班,所有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行为都有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和管理。

2 公开告知、设定期限,体现人文化管理

对于新进入单位的职工必须要做好岗前教育,将单位所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充分告知,重要的制度可人手一份。新修订的制度,要在职工会上进行宣读、并逐条解释,使每名职工明白制度的要求及奖惩标准,同时针对新制度所要管理的人员及事件的众寡多少,来确定制度的实施时间。以前我单位对上班时间必须坚守岗位也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地处农村,下午就诊的患者不多,医务人员容易串岗聊天,管理人员碍于情面便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未予以警告制止,沉默就等于退让,串岗聊天之风就愈演愈烈,管理者就很难将此项制度执行到位。直到有一天,一名医生因串岗遭到患者的投诉,管理者抓住这一机会重新规定上班串岗聊天被发现者,一次扣绩效奖金100元,此规定一周后实施,在一周内上班串岗聊天被发现者只进行批评警告不扣绩效奖金。一周后在上班期间串岗聊天的人几乎没有了,都坚守岗位,也没有人被扣绩效奖金。

3 严格落实制度,赏罚分明

服务中心十分重视保护职工的正当利益,一项制度从开始实施就要严格的执行,并且随时进行落实情况的督导,我中心主任每周不定期督察两次,副主任每周检查三次,对于违反制度的职工进行相应的教育处罚。职工对处罚有意见可以提出,院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彻底调查,院务会进行仲裁,最后让受罚者信服。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单位门诊量由2009年的15715人次增长到2011年20247人次,增幅达28.84%;业务收入由2009年84.6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39.88万元,增幅达66.05%。在2011年县政府的农村居民满意度调查中,我辖区居民满意度在15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列榜首,满意度达95%。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度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制度公开告知执行制度落实督导,最终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如今,服务中心职工工作积极,环境优美,患者满意,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构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为切实做好我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振兴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制定老圩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计划,希各村、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确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计划的进行。

一、明确建设任务

根据文件精神和市《振兴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我乡要在2010年12月底前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目标。2008年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潘王、葛杨、钟南、西凤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2009年完成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2010年完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二、改善基础设施

今年要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房屋配套和其他硬件的投入,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可利用闲置的学校或其他公有房屋的进行改建,面积不得〈100?,且产权为集体所有。

三、完善服务功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为重点。向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传染病、慢性病、寄生虫病防控、精神病卫生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保健、残疾康复指导、训练和计划生育咨询指导等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现场急救、出诊、转诊和康复医疗等基本医疗服务。

四、加大宣传力度

乡政府将利用会议、有线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位和作用,广泛动员企事业单位、社区团体和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形式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氛围。

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 档案管理 规范化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日常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基本资料,是整个单位工作的主要支撑。我国社区的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才能让整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一、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性

首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对人们来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经过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的分类、功能及管理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档案的管理缺乏规范性,大大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适合我国加强档案建设的要求。我们都知道,服务档案真实记录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是我国比较重要的档案资源,只有努力提升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我国档案资源建设的正常发展。再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自动化也要求档案管理必须要规范化。随着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也逐步向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假如在平时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能规范其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就无法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二、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规范化管理意识不强。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中,社区机构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就是简单的保管,很少意识到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档案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比如有的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药剂人员等兼当,这样在自己主要担任的工作忙时容易造成档案疏忽管理、粗略管理,致使档案缺项、不完善;或调动、离岗时交接手续的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的混乱。

2.档案室设备不完善。由于受各方面限制,单位在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上比较少,只买一些必不可少的办公用品,几乎没有对其他方面的投入。有的社区机构因为房屋有限,存放档案房间狭小,造成档案与其他文件混放,不利于档案分类、查阅;没有单独的计算机管理档案,造成信息技术不能运用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中,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只采取传统的手工模式,包括信息的收集、检索都要人工操作,严重影响了档案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收集的效率低下和管理分散的主要原因就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对档案中重要信息材料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的分散也造成材料的统一收集受阻,从而形成档案的收集效率低下,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失去了联系,导致档案工作失去了完整性。

三、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策略

1.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对于档案的管理不能把眼光只盯在档案的收集和保管上,而要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树立起利用和服务的主导思想。要从档案的保密性和档案查询的便捷性入手,按统一标准编制检索工具,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人员的人事档案为主来具体展开档案的编制研究工作。

2.建立档案管理网络。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网络,必须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与档案管理员为组员的三级网管模式。建立综合档案室,专门配备档案人员负责档案工作,这样在查询工作人员的人事档案时会更为便捷。

3.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近些年,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体的现代化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一直以医疗为主要任务,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严格考核,在日常工作中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该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再加上人员数量、设备陈旧和经费少等诸多因素,档案的管理工作经常面临尴尬的境地。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要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积极培养他们的知识理论,让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档案管理的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样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依据《档案法》等法律,结合本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积极完善档案管理的保管与收集、借阅与归档、保密与销毁等制度,特别是要完善档案的收集和保管制度,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曾梅.社区卫生服务,任重道远[J].北京观察,2000,7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1.1政府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缺乏政府要给予重视。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中医药发展政策,加大财政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投入,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政府思想观念需要转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文化缺少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将大幅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实践性理解不够深刻,对中医药适宜技术宣传力度不够广泛,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不够全面。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利用率不高,主要是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仅有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医保范围。中医药基础设备、专业人员、药品、技术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投入不够均衡,而且发展比较缓慢。

1.2中医药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结构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人才数量极度短缺。由于医学院校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而且当前国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中医药人才都不愿意到社区服务。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老龄化比较严重,学历总体偏低,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以西医人员为主。社区中医药专业人员流动性较大,中医药人才培训和再教育机会短缺,并且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目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统一的措施。

1.3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缺少系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中医药项目严重缺少行政管理和系统管理,尚未形成体系。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慢性病、老年病等疾病没有开展。以中医内科为主,中医药适宜技术利用率较低,相关政策未能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备。中医药诊疗服务基础差,很多项目没有纳入到医保范畴。中医药适宜技术还未完全覆盖整个社区,满足社区群众的健康需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行政管理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发展。

2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建议

2.1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的支持和经济保障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政府应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普及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的简、便、廉、验的特色。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社区配置相应的中医药人员、设备、药品。政府加大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保障投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

2.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准入标准,建立高效中医人才队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人才中,中医药卫生服务人才严重短缺,中医药人才技术水平严重偏低,是影响中医药适宜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中医药人才的准入机制,要求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完善考评体系。提高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鼓励中医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培养中医药人才到社区定期义诊,发挥专业和岗位特点,定期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加大轮岗培训机制力度,规范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推广、系统管理研究。对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的引进、配备、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改善,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一、继续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试行)的通知》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继续加大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力度,确保2013年各镇(街道)对照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试行)总得分在700分以上,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得分率在90%以上。一是要修订出台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拨付直接与考核挂钩。二是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所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较为规范的台帐资料和其他业务的指导工作。三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照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结合各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分解落实到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或社区责任医生,加强工作过程帐资料的积累和分类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参谋,促进镇(街道)、村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莼湖镇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率作用,要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工作实际、操作性强且相对规范各类档案资料的建立,并适时在全市推广。

二、加快推进服务网络建设。

尽快出台《市村级卫生网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规划要求,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工作,溪口镇和大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参谋,确保市经济欠发达乡镇2013年度村卫生室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重点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严格实行对下属站的人员、业务、财务、药品、信息等方面一体化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的建设,明确责任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和团队中责任医生的职责分工,加强团队内部的合作,建立健全中心对责任医生团队及社区责任医生的考核、督查制度,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使用与责任医生团队或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量实行量化挂钩,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

三、扎实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继续实行每年一次上门入户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及物理体检工作和确定重点人群进村(企业)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为实现当年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及建档率≥45%的工作目标,今年重点人群体检对象为60岁以下婚育妇女(含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体检项目和合作医疗健康体检项目,具体要求另行制订),按专项体检工作要求,认真做好0—7岁儿童和在校学生的体检工作。今年的健康体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应按我局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59岁以下男性和未婚女性健康体检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统筹安排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的工作。亦可合理利用现有的乡村医生队伍,在确保上门入户的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和物理体检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注重工作质量,努力提高社区责任医生对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掌握率。

四、全面推进规范化中心的创建工作。

以规范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载体,深化服务内涵,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创建的业务指导工作,努力使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逐步建立“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进驻社区、妇幼保健融入社区、城市医院支援社区、责任医生扎根社区”的服务模式。溪口镇、松岙镇、大堰镇、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13年省级规范化中心创建单位,在确保顺利通过4月份我局对创建工作进行初评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年终市卫生局复评和省卫生厅验收的迎检工作。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应在年底前完成(个别单位受硬件设施限制的部分条款可不作要求)。

五、进一步加大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力度。

2013年要在继续加大药枕防治高血压工作力度的同时,适时在全市开展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草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使这一妇科常见病患者享受到廉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稳步推进我市的中医药进社区这一亮点工作。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2013年完成市级规划化中心的创建工作,其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六、认真做好双向转诊工作。

双向转诊工作是逐步实现农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要性,社区责任医生对有转诊需求的患者,必须按规定出具转诊单并进行详细的告知。市级医院在进一步规范接诊流程的同时,要加强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联系,做好出院病人回社区的康复转诊工作。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开创双向转诊工作的新局面。

七、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在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2013年重点要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健康俱乐部的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建立会员制形式的俱乐部,并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为会员在中心就诊提供相应的优惠服务,要在有条件的行政村积极争取村两委的支持,逐步建立村级健康俱乐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做好镇(街道)、村干部参谋,落实行政村健康宣传专栏的设置,充分利用健康宣传专栏,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季不少于1次更换健康宣教内容。

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  问题  对策

        健康档案记录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以及历次诊疗经过,是一个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1]。通过信息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师可以充分掌握和了解居民个人及其家庭的健康状况,为社区内高危人群的筛选,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奠定基础,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保障社区卫生连续、方便、综合的前提和基础[2]。所以建立真实的、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意义重大,如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保证建档工作能顺利开展,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1  建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相关部门重视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要把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政府工作目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调整卫生经费的支出结构,按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安排社区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但是,这些政策目前大多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使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营利性方向发展,很难抽出人力和物力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准确定位、服务质量的提高及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未完全普及,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未建立强制性医疗关系,大多数居民不愿到所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检诊疗,建立这部分人群的健康档案往往成了“死档”,不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的作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档率和建档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未被广大居民信任和认可,目前由于各类上门推销产品活动的泛滥,已经严重干扰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对上门建档和提供服务的社区医护人员持有戒备心理,经常出现不理睬、不开门的现象。

        1.4社区居民观念传统,健康意识欠缺,普遍存在“健康时疾病离我很远,生病后再上医院”的观念,对“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十分陌生,大多数居民不懂得许多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来预防的,也没有听说过健康档案这一新事物,不理解建档的意义和作用,担心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大多采取避重就轻、隐瞒病史或者回避等方法,大大降低了建档的完整率和真实度。

        1.5社区居民身份复杂,住所易变,租住户多,流动性大,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之后,租房合同到期,变更地址,另租他处居住,有的居民居住地和户口所在地不一致,即所谓的人户分离,易造成漏建档和重复建档,不利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6社区居民知识层次参差不齐,对建档工作有不同的认识,知识层次低者对建档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不够透彻,知识层次高的群体大多是国家公务员或企事业干部,单位每年都安排有常规的体检,因此这部分人多数认为没有必要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形中影响了社区居民对建档工作的配合。

        1.7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过分主观强调自身工作时间安排,工作时间与社区居民外出作业时间相重合,建档前未能及时与居民预约就上门建档,使得医务人员入户建档时,碰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保姆以及病、残、智障等弱势群体,他们和医务人员交流存在障碍,也对上门建档的工作人员保持警惕,更重要的是他们大多没有自主权,必然影响建档工作顺利开展。

        1.8社区医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大多数仍常规着装:医生配穿白大褂、护士配穿白裤子、护士鞋、燕尾帽,但是由于传统信仰原因,有的居民对传统的医护人员以“白大衣形象”上门建档特别排斥,不愿意让其靠近,尤其住宅高档、装修考究的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入户建档的医护人员大多被拒绝甚至遭辱骂,更别提开展建档工作。

        1.9建档工作多数都是大规模开展,健康档案中许多内容涉及到居民的隐私,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在公共场合为居民建档时,往往忽略保护个人隐私,当场询问建档者的相关隐私,使社区居民感到尴尬和无奈而不予回答,甚至被当场拒绝建档。

        1.10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观念陈旧,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对居民健康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其他医疗专业转型而来,缺少专业的全科医师,同时政府的促进政策落实不到位和人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偏见,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全科医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少人认为从事全科医学低人一等,没有自信心,建档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质量和进程。

        2 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2.1强化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完善各项补偿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积极主动与卫生、民政、财政、计生、残联、医疗保险和辖区居委会等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重点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没有政府各部门强有力的领导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难以长期、有效地开展。同时必须完善各项补偿机制,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2.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不断改善环境,强化自我,努力完善软硬件的配置,争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把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逐步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意识。

        2.3充分做好建档前的宣传工作,通过与居委会联合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媒体宣传、张贴墙报、健康教育等形式,重点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逐渐引导居民了解、信任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的认识程度,更好的开展各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建立健康档案过程也是健康促进的过程,要向社区居民灌输健康的新概念,使居民明白“不是有病才上医院,日常预防保健才是关键”的健康理念,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让全科医生及早发现有患病倾向的信号和行为,作出科学指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通过建档,居民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之间多        一份信任和了解,从而争取居民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完整的健康信息。

        2.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之初应考虑到电子化和信息化问题,提前做好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过渡的准备,通过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才能实现多部门间合作和资源共享,达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健康档案信息资源的目的,这是健康档案能有效管理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和发展趋势。

        2.6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有两大类人群,即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和妇女、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这两大类人群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频率相对较高,依赖性大,是建档的优先人群,在建好以上两大类人群的基础上,在逐步扩大到全体社区居民,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死档”、“漏档”。

        2.7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通过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医患沟通和地方语言技能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心理学、社会学、地方语言等相关学科知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沟通能力、岗位技能和诊疗服务水平,才能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和依赖,最终成为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和知心朋友。

        2.8加强建档环节的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居民为中心”,建立灵活工作机制,建档前提前与居民预约,选择适当时间入户,尽量避免在居民工作、午休以及就餐时间段建档,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改上门时间时,应征得居民的同意及谅解后安排好下次建档时间。上门建档时,做到统一着装,佩戴工作胸牌,尽量不穿白大褂、燕尾帽等常规工作服。上门时注意仪表及言谈举止,用语文明,谈话时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实行“一对一”建档制,避免当着其他人员的面询问档案中涉及居民隐私的问题,尊重居民隐私及意愿,与居民交谈一般只按调查表项目进行询问,如涉及居民不愿提及的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应说明调查意义及资料必须保证真实性的情况,并向其保证资料保密,在尊重其意愿情况下进行填写。上门建档应听从居民的安排,尽量选择在会客厅建档,避免进入居民的卧室及其他秘密场所。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建档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也没有固定的工作模式,工作量大,环境复杂。因此,应加强协调,及时完善各项措施,做好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拥有一份真实、完善的健康档案,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利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 考 文 献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新农合的推进,农民群众对农村卫生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原有的村卫生室由于医疗水平和功能发挥的限制,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直接影响到群众参合的积极性。为此,我们按照镇村卫生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规划实施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

调查中发现,近年来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进展比较缓慢,主要受制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村卫生室撤并、整合后,由于担心药品、器械、物资难以处置,收入得不到保证,乡村医生不愿干;二是由于乡村医生执业水平参差不齐,医疗安全隐患多,卫生院不想干。针对这些问题,为消除乡村医生的顾虑和担忧,一方面,我们通过清点收购村卫生室原有的药品、器械,统一整合到服务站使用,消除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组织乡村医生代表座谈会,着重了解他们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分析讲解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益处和优越性,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以镇区街为单位分头召开专题动员会议,阐明全面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

同时,组织镇村干部和卫生院负责人,认真总结几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推行中的经验教训,现场观摩学习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使大家切身体会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不仅可以使农民群众享受到安全、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也增强了卫生院的发展后劲,给卫生院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引导大家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为顺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确保工作实效,县里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了对镇区街新农村建设考核项目进行重点考核,由县考核办组织检查、考核,既增强了镇区街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感,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各镇区街将其列入分管领导和片长的工作实绩考核,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分解、量化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二、统筹规划,全面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无缝隙覆盖

立足我县实际,我们合理确定建设规划,因村制宜、区别对待,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努力做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布局合理、高标建设、投入到位。

一是合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规划。本着“因村制宜、合理布局、方便群众、便于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技术力量、服务半径等因素,按照“服务人口在1500-2000人之间、服务半径在1-1.5公里以内、患者步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标准,在全县统筹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03处,其中,改建111处,新建92处。在建设标准上,本着既不增加村委、乡医额外建设负担,又能达到服务站规范运作的标准,切实发挥其作用的原则,坚持因村制宜,保证分区合理、功能完善。

二是高标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在资金的筹措上,采取村建、镇街政府(办事处)补助、乡村医生联合出资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共筹措资金1129.8万元,改造、建设了163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已投入规范运行。在设施的配备上,按照管理科学规范、功能发挥完全的总体思路,在完善基本医疗保健设施配备的同时,全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都配备了微机和软件,实行信息化联网管理,在实现群众门诊医药费用当场报销、方便群众的基础上,将服务站财务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服务站从进药、售药、报销、上缴业务收入等全部实行网上结算,有效防止新农合资金的流失。以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合作试点工作为契机,3处市级医院分片包帮为5处卫生院提供设备援助,共援助设备价值6万余元,进一步提高了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规范运作,严格监管,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有序到位

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高效运转,规范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在工作推进中,我们严格按照“三制四统一”的标准来管理,依照发挥“六位一体”功能来规范,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一步到位。

一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乡医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强化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考核,以镇区街为单位,充分考虑乡村医生的技术专长、照顾年龄因素,按照合理搭配、就近执业的原则,按服务人口2‰的比例为服务站聘任医生。目前,全县已有578名合格乡医被聘任到253处服务站中工作。另一方面,本着提高服务站诊疗水平的目的,精心选派215名卫生院业务骨干充实到服务站中去,有效加强了服务站技术力量。为确保乡村医生的权益,县里统一确定了乡村医生的基础工资,在保证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其绩效工资与服务站执业规范、营业收入、服务质量等挂钩。目前,乡村医生的月平均工资由实行一体化管理前的不足3200元提高到4630元。同时,县里明确规定,对经考核合格聘任的乡村医生,由卫生院每年一次性上缴社会养老保险金,有效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自觉服从管理。

二是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配送管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为保证药品质量,在集中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实行统一配送制,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配送,并通过药品管理软件和新农合报销管理软件统一管理,从而避免了多渠道进药出现的弊病,保证了药品质量,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1.1缺乏合理的转诊标准和程序

目前,双向转诊存在的一个较突出问题是“上转容易,下转难”[4],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双向转诊缺少合理通用的标准和程序。“大病”和“小病”怎样界定、疾病谱的变化、病情的不同、医疗技术水平的差异、实施双向转诊必然会存在误诊或是漏诊的问题,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延误患者的转诊或者是救治。据《中国卫生人才》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4%的医生认为缺少适宜的转诊标准是导致目前医疗机构执行转诊行为的最大顾虑,居于首位。医院和医生在操作时最看重的不是收入,而是实施的标准[5],进一步证明了制定合理有效地双向转诊实施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转诊的权责界定和分配

缺少有效通用的双向转诊标准和程序不仅会影响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给医务人员带来相应的权责问题。一方面,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康复状态达到下转条件,或是患者所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等问题,一旦下转患者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仅会有可能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由此带来的诊疗责任,特别是医患纠纷权责的准确界定,都会给双向转诊工作的便利、通畅实施带来挑战,还会影响到患者及其家属对双向转诊以及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任甚至产生抵触。

1.3利益分配和补偿措施有限

患者和服务项目的多少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者的收入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把医院经济收入作为考核干部、评价医院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这也从客观上造成了部分综合性医疗机构并不急于将患者下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也是导致目前各地区普遍存在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下转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1.4配套政策制度尚待完善

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水平、传统就医观念、专家效应以及缺乏有效影响和制约患者就诊选择的政策和措施[7]等因素的影响,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特别是综合医院的病员下转缺乏互信,使双向转诊的落实效果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探索和实行有效引导和制约患者和医疗机构转诊的政策措施方面,医保和报销优惠、倾斜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医师的双向互动机制等方面,均需不断完善和加强,使双向转诊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督促双向转诊工作的切实开展。

2双向转诊风险控制分析

2.1制定双向转诊的执行指南和流程

由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医疗机构以及相关科研机构,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双向转诊执行指南和流程,不仅对于医疗机构以及医务人员实施双向转诊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为确定患者是否达到的转诊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保证双向转诊的效率和质量;另外,还可以为制定双向转诊配套政策提供技术支撑。但编制出执行指南和流程的同时,各地还可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疾病谱等状况,编制相应的转诊指标体系,以量表、模型或者软件的形式,帮助医务人员实时评估患者状况提醒医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做出快速回应;还可为主管部门评估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双向转诊指南、指标、软件和流程的推行,还可促进年轻医生的工作,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直观、简洁、高效,引导和提示年轻医生完成患者基本的体格检查及常规的辅助检查,避免疾病的漏诊及误诊,从而提高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8]。对于医院如何实施转诊,49%的参与医生建议政府制定转诊管理流程和具体医疗转诊标准,规定医院参照执行;33%的参与医生建议上下级医院自己联系组成医疗集团;18%认为政府制定指导方案,医院据此自行操作更好[5]。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不尽相同、疾病谱的影响、不同患者存在异质性,因此,制定出通用、适宜的双向转诊标准任重而道远。

2.2完善补偿和利益分配

首先,在确定双向转诊的执行指南、标准和流程的基础上,相关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应适时确定双向转诊各环节产生的利益分配。在转诊操作过程中,由上转产生的相关费用,如转诊运输费用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下转工作相关费用由转诊的医疗机构或者患者负责,转诊后产生的治疗收益归现阶段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所有。其次,各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适当增加对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双向转诊工作的预算和投入,完善补偿措施和利益分配,在切实保证患者利益的基础上,适当拉大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类医疗服务的收费差距。第三,引进社会的资金助力双向转诊工作开展。参照引进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经验,通过这种市场化运作、充分竞争的准入方式,完善双向转诊的服务[9],与社会力量采取合作共赢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对医院建设进行补偿的同时,对投资单位职工在入院就诊、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帮助,在引进社会资金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的同时,又可以为政府节约医疗资金的投入。

2.3明确双向转诊的权责分配

在确定双向转诊的执行指南、标准和流程的基础上,政府以及主管部门还应完善相应的卫生法规和政策,明确双向转诊各环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责分配,确保患者在转诊前后治疗的连续性的基础上,以明确的政策和规章的形式,强调双向转诊的必要性,合理引导患者的选择,缓解医疗机构开展双向转诊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应明确社区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以及综合医院医生的服务的范围和对象,尝试一对一服务,属地化管理和救治[10],推动双向转诊工作的有序开展。

2.4完善双向转诊实施的配套政策制度

完善双向转诊的相关支持和配套政策,对于合理引导患者以及医疗机构执行双向转诊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级医院之间,医保支付比例相差非常小(5%左右)[11],因此可以加强医保和医疗保险政策扶持,适当拉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疗机构的起付以及自付比例差距;将双向转诊落实的效率效果纳入医疗机构考核以及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拨款的参评指标;因地制宜,在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完善当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双向转诊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以促进双向转诊工作的落实。

2.5完善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沟通

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范文

社区卫生服务,是随着现代医疗保健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它是“以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为主体实施的,以保护和促进社区健康为目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为重点人群,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模式。”

残疾人作为社区的重点人群、弱势群体,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已经成为我国康复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康复中的作用和地位,不但有利于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更全面地发展。通过这几年在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工作上的体会,来谈谈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医疗资源:残疾人康复是一项长期、费时而且效果不明显的工作,做好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需要由康复技术、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经费设备、医疗救助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具备上述几个条件。运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社区康复,应用适宜技术,提高康复质量,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康复服务。

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每一位残疾人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包括每个残疾人的伤残程度、家庭状况、康复需求、就业需求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心中有数。真正做到打开档案能一目了然。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具有独特的功效:社区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最重要的是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服务的理想模式应该是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然而实际的工作中,不难发现,自身的残疾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很容易产生孤僻、自卑感,这往往使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面前会异于常人,所以在社区康复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不仅仅是残疾人身体康复问题,更关键在于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心理障碍。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为残疾人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康复训练、保健知识等等。同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真诚的关心他们,尽心竭力的帮助他们,使他们接受我们,信任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这些医学康复知识对于我们并不难,利用自身医学优势作为拉近与残疾人之间的桥梁,让更多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享有康复服务。这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功效,这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工作的目标。

社区卫生服务为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提供康复技术指导:在提供医疗资源、建立健康档案,让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同时,也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技术指导,在社区中,肢体功能障碍者,以偏瘫最为常见,为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尽早对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而这个工作,就需要社区康复医生去做。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 早期发现精神疾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都有很大的帮助。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0~6周岁儿童保健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发现脑瘫、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进行智力和生长发育测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降低残疾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帮助。

社区卫生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服务:家庭康复是社区康复的基础,对于脑梗后出院的患者,很多人往往因为文化、经济方面的原因,没有进行后期的康复工作,还有需要较长期维持性康复的患者(如偏瘫、严重的骨关节病……)。这一部分人在社区残疾人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社区卫生服务康复的优势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廉的康复服务,将这些不能到门诊康复的患者均安排入户康复,以保证有康复需求的患者人人得到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为康复服务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是开展社区康复的思想基础,推动社区康复和使居民接受康复都要以提高对康复的理念和知识为先导。定期为残疾人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并通过以“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为契机,向社区居民宣传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意义、残疾预防知识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把康复政策和康复知识宣传送到残疾人家中,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目前,主动要求和愿意接受康复的居民正在不断增加,这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基础建设。

中医药康复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和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蒸等疗法,操作简单、安全,所需的设备、场地的要求容易达到,对社区康复及慢性疾病控制的效果十分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简、便、廉、验、效的中医康复,让社区居民及残疾人很容易接受,已越来越受到社区居民的喜爱。

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中的地位

勿庸讳言,就过去和目前的现实而言,在实现残疾“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但其所处的地位与其所可以发挥的功能极不相称,而社区卫生服务这一新的卫生服务体系,正处于起步发展时期,为给社区卫生服务以适当的地位,使其能充分发挥其保健功能,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社区康复环境。1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过程中,要给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以足够的重视。2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来实施的,要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给予必要的康复知识培训,以使康复工作能贯穿于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活动之中。3要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及其社区康复的促进作用。

当然,要获得真正的地位,还要依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在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真正体现出来,让领导和群众都真正能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康复服务工作能变成社区残疾人真正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才会有巩固的地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在目前的现状下,必须勤于思索,努力工作,用“有所作为”来争取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地位。我们相信,通过“上下求索”,共同奋斗,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过程中,理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占有适当的地位。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如何开展社区康复,使康复切实能进社区、服务能到家庭,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虽然社区卫生服务在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满足不了居民的康复需求。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康复体系尚未普遍建立,以及人们的康复意识薄弱,但目前特别是缺乏专业人才,或者是专业水平不高,尚无法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针对这样的问题,从开展社区康复多年的实践中谈谈发展康复服务几点建议:1通过几年来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上,引发出一个沉重的思考:人们的康复意识薄弱,特别是残疾人对社区康复的概念知之甚少,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力开展社区康复知识普及工作势在必行。2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应持续、有步骤、分阶段、有目的地实施,仅一、两次是不够的,应该深入持久地搞下去,以点带面,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局面。3大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队伍建设。4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如何规范化,如何制定中国特色的社区常见伤病康复的适宜技术。5社区康复的场地和设备配置如何规范。⑥家庭康复员的培训问题。⑦希望新闻媒体做大力的宣传,使社区居民懂得人人享有健康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永禧,焦志强,程志馨,王宁华,张晓林,徐素英,陈春铁.关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探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