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第1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 影视传媒文化 中专生 思想政治教育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影视文化对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1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由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中等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许多影视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例如,《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的女二号钱小样就代表了很大一部分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这个性格坚强的女孩子面临着许多她从未经历过的事情,有无奈、有喜悦、有惊奇也有期待,但她从来都抱着乐观积极的态度,这为我们树立了正面典型和榜样示范力量。再如《奋斗》更多体现的是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一些必须面对的压力、拌折和内心的浮躁,这部片不仅教你如何奋斗,而且教你找到促使你奋斗的力量,只有找到这股力,让这股力量伴随青春和生命厚积薄发,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通过影视文化的正面典型,找到生命的支撑点、生命的力量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1.2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信息社会,影视文化当然也是包罗万象,五花八门,各种影视作品的思想火花碰撞在一起,呈现于荧幕前、网络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更重 要的是引导了当代大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从近些年美剧的火热程度可以窥见一斑,我们都知道美剧的最大魅力就是具备创新思维的剧情构建,题材新颖广泛,引人入胜。以《越狱》为例,它最大的卖点就是开头很有悬念,扣人心弦。从观赏的角度看,美剧能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思维细胞,使他们不是机械地、被动地注视着荧幕,而是有更多的思想空间。这正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呼唤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2影视文化对中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1影视文化导致了学生历史观的混乱

作为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应该向我们呈现出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轨迹,而不是胡编乱造,戏谑无厘头。纵观2011年来的影视剧,历史剧占了绝大多数。有华美的古代穿越剧,也有歌颂抗战年代的英雄剧。如《宫锁珠帘》这部剧已经不仅仅是篡改历史,改变人物形象,完全是一部穿越言情偶像剧。既然是偶像剧,为何要借助于歪曲历史来达到效果,殊不知这容易误导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国家广电总局要求这些穿越剧要尊重历史,这个意见对于现今的影视业来说是一个非常中肯而有意义的提议。就算要创新,要充满想象力,也要以真实历史为基础,精雕细琢,精工细作,选取符合历史人物性格的演员,这样拍出的历史片、古装片或者是武侠片不仅具备很高的娱乐价值,同时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2.2影视文化导致了学生思维意识的惰性

电影、电视剧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娱乐休闲和审美文化功能,但是如果沉迷于其中,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害,易造成思维意识的惰性乃至于思维的退化。现在一些冗长的电视剧包括国内一些情感剧,套路都羞不多,观众通常不需要动脑筋思考,只要沿着缓慢的节奏进行就可以,这样下去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沿袭电视剧的剧情发展,养成遇事不喜欢动脑的习惯。可见我们应该汲取影视文化的精华,去其糟粕,努力保持清醒、活跃的思维。这样才能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正确的思想动力。

3影视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和探索价值观的新理念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自我熏陶、自我修养的过程。学校作为学生价值观发展的主要阵地,担当着 不可推卸的重任。不仅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影视文化的宣传和讲解工作,还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塑造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

3.2加强政府对媒体的监管力度和环境整治

首先要健全媒体监管体制。当前,一些影视文化作 渲染的虚幻华丽的场景就是诱导大学生去接受享乐丰义、歼金主义、个人主义这些非理性的人生态度。治理这些问题不仅要靠媒体的自律,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只有把制度管理做好,才能提高影视媒体的成效。

其次要加大惩治力度。毫无疑问,影视文化给学生带来道德滑坡的背后是现实利益的驱动。在金钱的面前,许多文艺家完全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考虑大学生的身心利益问题。对此,政府应采取舆论导向,只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必须将法治与监管相结合,这样才能保学生接受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陈业宏.影视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5).

[2] 李兴选.美剧热背后的冷思考[EB/OL].http://.cn/2013/1202/192253_5.shtml

第2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少儿;体校;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体育教学的基础阶段,少儿体校要遵循“双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在促进少儿体育运动技能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少儿的思想政治教育,两手都要抓,这才是每一位少儿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少儿体校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集体性。由于体育教学活动一般在室外进行,范围广、受外界干扰较大,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组织和纪律,则很难实现有效教学。由此可见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意识,团结合作、互帮互助。

(2)竞争性。在少儿体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及时完成课程任务,教师经常采用比赛的形式。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坚强品质,要灵活果断、不畏艰险、勇于克服困难,要将思想品德教育与少儿体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

(3)表现性。少儿都比较善于表现自己,尤其是在体校学习中,少儿更容易将自己的性格展露出来,或是活跃、稳健、勇敢、坚定,或是内敛、浮躁、胆小、敷衍。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心理特征,并结合体育教学给予不断纠正。

二、如何在少儿体校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少儿体校涉及多种教学形式,教材内容也丰富多样,教师可以结合目标教学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在讲解学习体育运动的目的时,可教导学生从小要锻炼好身体,以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打好健康基础;在讲授体育运动的功能时,则要趁机向学生贯彻爱国主义思想,要激励学生为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而努力学习体育运动。此外,运动的每一项动作都有其特定的内涵以及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技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利用学生的崇拜效应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为人师表,教师要用自己的行为举止来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表率,做好学生的榜样。无论是在理论课堂还是实践练习课堂上,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说话有礼貌、讲文明,态度要和蔼可亲,要言而有信、行为正直,将幽默、有趣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2)要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运动员,他们书写了我国体育运动历史的新篇章,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带病坚持训练,克服了一切困难,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己。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在对少儿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这些名人事迹激发学生不畏艰险、热爱祖国的良好思想。

3.运用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来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要确保与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同步发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教师要讲述动作的重点、难点、疑点以及注意事项、注意技巧以及整个的完成过程,要涉及该项运动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对此了解得十分透彻。教师讲解完毕之后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和实践。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4.结合课堂常规和教学条件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1)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堂常规、教学条件等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力求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如课前对体育场地进行整理、领取相应的学习器材、课后归还器材等,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思想意识。

(2)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及周围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的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有不同的影响,不好的条件如果注意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经常在室内上课的学生,一到室外就会怕晒怕热、怕冷怕风,在室外上课可以利用自然条件锻炼耐热、耐寒不怕风吹雨打的意志品质。

总而言之,少儿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以及健全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诚信;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2-0224-02

诚信既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诚信缺失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信缺失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而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日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正所谓“读书以明理为先,立身以诚信为本”,更何况“明礼诚信”一贯被视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诚信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1]最核心的外在表现,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无信则不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早期,哲学、宗教领域的学者对诚信作了主要研究,而关于诚信方面的著作主要以经济和法律领域为主。如亚当·斯密的《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和朱·弗登博格的《博弈论》等。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诚信研究开始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2]。英、法、美、德等国家民商法中都对“诚信”,“信用”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在经济学中,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就是诚信,在人类不断地学习认识中,诚信潜移默化地开始由单纯道德理念转变为法律规范,并广为流传,正如代表着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罗马和古希腊,此时的诚信不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种制度。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各有寓意。“诚”,即实际存在、真实无妄、内诚于己。“信”即外信于人。春秋前,由儒家提倡,逐步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经世致用的道德规范。于封建宗法社会,建立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的中国传统“诚信”伦理思想正式产生,不过此时的诚信并不是一种平等的道德要求,而是伴随着社会变革,思想冲突逐步演化为忠、孝、仁、义。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墨孟也各有自身见解。不过,孔子也曾讲过“义以生利”,可见“诚信”带有一定功利性,成为儒家道义思想中的一大薄弱环节。在历经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传统诚信进而得到升华,它开始强调荣辱感,信念、良心等思想上的自律,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因此,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环境,创建文明诚信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诚信教育,提高自身修养,帮助大学生树立好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二、当代大学生不诚信行为分析

(一)学术失范行为分析

《论语子路》中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学术殿堂的高校,学术诚信是对每一位学子做学问的根本要求,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学术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同时也是对作为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求学者来说是最基本的戒律和规范。而在我们的现实教育教学中,诚信失范事件比比皆是,考试作弊屡见不鲜,违背教育初衷,违反考试秩序,破坏学校风气,贻害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营造优良学风。

1.主观因素

学生自身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对学生来说,考试成绩的好坏决定着学生的优劣与否,也影响到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能否得到肯定、发展党员、获得荣誉等。针对考试作弊,不少学生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宁愿选择铤而走险,放手一搏,更何况考试作弊成风,渐渐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考来的成绩还不如那些平时学习不刻苦,考试投机取巧的同学,这无不刺激一些学习中等的学生开始随波逐流,加入考试作弊行列,总的来看,在高校校园中,考试与作弊如影随形。而在完成论文时,网络上随处下载照猫画虎,照搬照抄,东拼西凑,始终坚持着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谬论,诚信缺失。

2.客观因素

第一,学生成绩考核模式单一。

学校通常以某一阶段、某一课程的结课考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学校和教学工作者的行为,未能做好言传身教。

教育者工作者队伍中不乏一些行为不端者,打着名牌大学的牌子,凭借学校资源,私立培训班赚钱,有时甚至会纵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对同学考试作弊、论文抄袭行为持默许态度等,对学生进行不良诱导,造成负面影响。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已不完全是一块净土,教师也再难永葆圣洁,更何谈对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呢?

(二)就业失信行为分析

在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大多数高校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些岗位信息或是一些招聘会信息,而对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择业心态、就业态度的指导几乎为零,未能在帮助大学生在思想上做好充分就业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此外,当前高校毕业生基本为80后,思想开放、活跃,行事大胆,养成毕业生怕吃苦,急功近利,责任感薄弱等特点,最终导致了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诚信行为,对社会、学校都造成了不小影响。

1.个人简历弄虚作假

个人简历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能力的主要凭证,因此毕业生们为了争取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机会,在制作简历时不惜弄虚作假,杜撰社会实习经历、伪造荣誉证书、冒充学生干部身份等,将在一项学校活动中的参加者说成是组织者,、织者过分夸大自己的主导地位,忽略诚实,未能对自己作出客观评价。

第4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1.思想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尚不明显,不管是在社会实践还是学校学习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将教育的意义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因此在各个专业、各个班级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于表面,没有将工作重心落到实处。

2.各方协作不完善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是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多个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就造成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

3.评价体系不健全

高校在开展教学互动的时候,评价体系必须具备完善的系统,这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评价体系并不健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完善的实施细则。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无法遵循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励方式欠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完善,这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手段。

二、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

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不断的发展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模式由单一化模式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高校教育模式正处于转型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空前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认识,因此,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2.年龄的成长特点

大学生处于幼稚和成熟的过渡期,不管是认知水平还是阅历经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思想感情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面临着严峻考验。

3.工作角度存在偏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尚不合理,相关人员的调动较为频繁,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相关课程的设立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教学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三、提升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举措

1.强化实效性的认知

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认识,才能保证及时有效地推进工作顺利开展。无论是从思想还是观念上,都需要及时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使其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师资团队,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充分准备。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成长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价值。

3.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参与制度建设,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机制;及时处理高校教育中的问题,维护整体机制的运行效果,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正确认识此课程的意义,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摘 要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旨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15-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拓展社会主义新局面中非常重要的任务,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动剂。全球经济技术以及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非常广阔的舞台,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积极研究与探索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提供大量优秀的人才。

1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内涵

1)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指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培养,从而体现出大学生自身具备的价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指在进行思想政治相关教育活动时可以呈现其积极的功能属性,一般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教学目标与教育对象以及思想行为和社会相关要求相符合。

2)思想政治理论相关课程的有效性和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相应对策研究工作中比较重要的分支。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有效性的研究对强化与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进行延伸与拓展,还是现代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信息化时代的关键之路。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与团队建设比较滞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的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相关需求,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职业素养比较低,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具体思想政治状况。另外,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存在思想与行为上的政治教育缺失,甚至在教育过程中宣传一些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这样的负面教育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结构方面的缺陷严重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公平性。有些院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当前某些院校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待遇和地位上有不公平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教学水平与需求不相匹配 大学院校里,除专职教师外,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常由学校行政人员、领导干部与辅导员来兼职完成授课任务,由于他们每天的工作任务非常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投入充足精力。同时,行政人员、领导干部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能力不足,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质上的思想政治帮助。

大学生自身存在相关问题 大学生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对象与主体,而在现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思政课的学习没有太大的价值,缺乏趣味性,所以大学生常常缺少参与以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缺少对思想政治相关教育内容的准确理解与评判意识。

3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一种学科态度,培养大学生的自觉与主动意识,利用学科意识兼顾大学校园课堂教学以及日常教育两个不同层面的工作,进而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内容的统一性;要运用以学科为主的体系对行政相关管理系统进行对应调整,切实做好将日常教育和课堂教育归属到管理体制中,从而对各个高等院校中的师资配置进行整合,提高教育团队的专业化建设。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动意愿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个体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大学生在其中扮演着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而主体积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接受意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最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基础。最为关键的就是增强客体的主体性,强调大学生作为主体的关键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进而促进主体和客体的协调一致性。要加大对大学生自主与自觉心态的培养力度,使其具备一种乐于接受和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自觉投入学习中去,并自觉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进行规范,进而推动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运用现代化教学策略和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要面向各个领域,具备总体性的发展观念,还要把各个学科知识应用在对应的领域中,呈现总体和部分相结合的发展趋势。教育方式应实现从传统至新型的转变,从本质上实现现代化社会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自觉参与的活动,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转换成大学生喜欢参加并且积极付诸行动的社会行为。为了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出新的活力,就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并且在社会中培养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气氛,从而形成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为现代化社会提供优秀人才。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不但可以提升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还可以提升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正确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运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以及工作。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还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唯有在教学与实践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沈健平.高校团组织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124-127.

[2]雷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J].江苏高教,2015(1):130-132.

[3]周进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

[4]任晓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04-107.

第6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校园媒介是指传播范围为高校校园,为高校和师生服务的媒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引导校园文化、加强宣传教育、增进交流沟通、发挥舆论监督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校园媒介的分类及其特点

根据主办单位来分,一是由学校党政机关或职能部门主办的如党委宣传部、学工处和团委等,二是由校内其他群体如各类学生社团主办的媒体。

根据校园媒介资源来分,分为高校平面媒介、高校视听媒介和高校网络媒介三部分资源组成。其中高校平面媒介包括了校报、学刊、团刊、院刊、其他各类学生刊物组成和橱窗板报等户外媒介;高校视听媒介包括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两种主要形式;高校网络媒介当下主要指学校新闻网、学生工作、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专题网站,以及各类学生论坛、班级博客(播客)等其他形式的网络媒介。

这些各类校园媒介之间既有联系衍射又有区别冲突,各自拥有优势和不足,在不同程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着密切的联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校报和校园电视,是学校党政工作最重要的喉舌,是学校最重要的的舆论平台和宣传工具,资源最丰富,资金最充裕,在管理上最为规范和最为成熟的,但是却受限于制作周期长,内容少,指导性过重,工作性过强等缺点,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实际。校园广播是和校报同时出现最早的校园媒介,具有时效性强,方便快捷、受众面广的特点,但是在其他媒体的快速发展之下,由于缺乏改革和创新,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各类学刊、团刊、院刊和其他各类学生刊物是由学生自己创办,比其他媒体更贴近学生,但是一方面受限于新闻传播效果以及读者群,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同,期刊也存在着缺乏延续和良莠不齐的现象。橱窗板报等户外媒介一直是校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成果风采;通知学校、学院及各类学生组织的庆典、活动、比赛和讲座等,信息简单直接,宣传周期长,反复阅读性强,但缺乏时效性,信息的更新相对滞后。网络媒体现在已经成为校园媒介中广播面最广,信息量最大,受众人群最多和最受欢迎的校园媒介,具有匿名性、开放性、自由行、交互性、多向性、丰富性等特点,以其丰富而生动的内容、具有创意的表达和较强的时效性,深深吸引着大学生,但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又使得不少校园媒介成为谣言和假新闻的滋生地。

二、校园媒介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关系及主要作用

校园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关系是校园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校园媒介的主体内容,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时相互制约。

校园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推进校园文化,加强隐形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种隐性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校园媒介是校园文化的生命线,他利用媒体的广泛性、便捷性、重复性、娱乐性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感染。

2、把握宣传和舆论导向,了解大学生舆情

校园媒介的根本功能首先是宣传,不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各项政策,还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校涌现的好人好事,都需要通过各类校园媒介采取不同形式的宣传,才能真正到达每个学生身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是舆论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校园媒介需要通过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进行积极的引导作用,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最后是要起到了解大学生舆情的作用,大学生舆情信息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系到学生的安全稳定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当今的大学生思想复杂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个性、利益诉求多样,他们常常通过校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就要求校园媒体构建大学生舆情汇集、舆情分析研判、舆情预防监控、舆情干预处置、舆情跟踪反馈等工作机制,做好舆情信息汇集、加工、整理、分析和报送等系列活动,以便学校做好各项决策工作。

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学生第二课堂

各类校园媒介除了少部分管理者和指导者外,他的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皆是大学生自身,成立了“记者团”、“通讯社”等各类社团,拥有了一大批学生记者、学生编辑、学生摄影和学生版主,他们在参与校园媒介经营和管理时,丰富了大学生的经验阅历,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如何加强高校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1、打破隔阂,实现校园媒介的一体化

如今的校园媒介山头林立,各自为政,一般的高校都有数个大型校园媒介,而小型的校园媒介则多大几十甚至上百。这些校园媒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竞争的作用,但是在更多程度上确实各自为政。不同校园媒介有不同主管部门、不同的指导思想,不同的运行机制,不同的采编队伍,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对相同的新闻的素材常常采取重复报道,思想不能统一,致使宣传口径不一,不利于形成宣传教育合力。校园媒介因整合和一个整体,由学校一个职能部门如宣传部进行统一管理,成立下属新闻中心,统一思想,组建一支新闻采编队伍,根据不同媒介的不同特点进行采编播,形成各媒介间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局面

2、加强培训,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新闻素养高、专业过硬的校园媒体队伍

如今的高校媒介工作人员处少部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或是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的状况,导致常常出现一些啼笑皆非的专业错误。为了改变这种人才短缺素质不高的现状,首先应加强媒介工作人员队伍,充实一批“一专多能”的新闻从业人员,对相关新闻岗位要进行定岗定编;其实要进行人员统一管理,通盘部署、统筹汇总校园各类动态信息,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再次是加强培训,利用高校自身的教师资源对专兼职人员在采访、写作、摄影、摄像、线编和计算机上进行培训,强化专业素养,增长专业技能;最后是利用好学生媒体人,学生媒体人是校园媒体的基础,学生媒体人身处校园生活学习的第一线,最有机会提供新闻的第一线索,最有可能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材料,要让学生真正参与新闻编辑各个流程,如采写、编辑、排。版、播发、出版,激发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得校园媒介真正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指导思想。

3、加大硬件投入,提升节目质量

如今众多高校还没有专门的校园媒介场地,依旧使用诸多陈旧的设备,也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使得制作出来的新闻对喜好新鲜事物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高校应加大媒介硬件资源的投入,在充分挖掘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演播厅,编辑部等,添置部分先进的硬件资源,定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加以合理分配使用。

校园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深入、广泛、灵活、迅速等优势特点,高校应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优化媒介资源,充分发挥校园媒介的媒介传播功能,,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1]周东,田春玲.校园媒介利用现状分析与媒介素养培养探讨———以杭州某高校校园媒介利用现状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5).

2.[2]李婷.发挥高校校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若干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4):175.

3.[3]刘金菊.利用大学生校园媒介资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广西教育,2010(8c):19-20.

4.【4】潘红霞.高校校园媒体—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第02期

第7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 大学生 学风建设 心理健康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主渠道建设以外,还要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流程为:学校班级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根据党的政策,学校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本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具体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党团组织活动、班级社团等来实践。同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具体到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努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大学生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具有组织、团结、教育学生的职能。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能动性,学校应该通过在全校班级中开展班风竞赛主题活动和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班级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在促进良好班风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系统推进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变性、多样性等特点,如果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满足学生多种需求的。因此,学生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例如学生会、社团等形式使学生在学校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样的措施有利于学校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可以有效的贴近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生活的切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

(一)在所带班级的学生中,都有可能会发现思想异常的学生,坚持与这类同学交流,在日常的管理和学生的交流中有效的发现导致学生学习下降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各项班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各种懈怠心理,做好学生的学涯规划工作。

(二)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干部要起到积极地带头和榜样的作用。学生干部意识较高,可以通过其主观能动性,来发挥其带头作用。比如,可以通过年级会和班干部会,学生干部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找到更加合适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办法,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快速成长,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三)在文明宿舍建设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对学生宿舍检查时,选出文明寝室和标兵寝室对公开进行表彰;其次,对班干部和党员进行更加严格的要求,要以身作则搞好宿舍卫生。另外,要对宿舍卫生加强监督检查,对卫生工作进行细致化管理。

(四)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习惯,我和所带班级共同组织了多班干交流会,讨论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帮助同学们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对方向,尽快融入和适应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五)注重贫困学生的日常生活。贫困学生日常生活拮据,生活上,思想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做好贫困学生的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高校要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学习要严格做好奖助贷等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求每个环节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二、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是当前80后学生群体的主要特点。很多学生存在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差的问题。针对这类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心灵家园主题班会、心理征文大赛、心理健康知识展板比赛、“心灵之约”教育类视频赏析以及“就业职业规划”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实践、消化吸收和感悟,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设,提高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发挥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主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阵营

高校班级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走进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敞开心扉的交谈,让学生认可和了解辅导员。这样在有效的沟通下,学生也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实际情况,方便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作为辅导员要积极的开展各项班级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

定期召开党支部会议,通过党支部会议来进行党性教育,用党的先进理论来不断的提升党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以方便党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同时,学生团员要积极的参加团支部召开的团支部会议,通过先进思想的学习,来提升责任感和意识感,更快更好地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调动其入党积极性。

四、结语

日常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中心上来,应该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实行高校大学生参与、互联互动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真正做到在体制机制上和思想上保证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所有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参考文献:

[1]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8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陈兴文(1969-),男,辽宁锦州人,大连民族学院教务处,教授;

刘燕(197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民族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DC110213)、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项目编号:Lslktsz2012-114)、国家民委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DLZ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54-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2009年起教育部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结构,采取逐步加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推进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预计到2015年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招生比例将达1︰1。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比学术型研究生修业时间短,为了保障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转变培养机制提出了明确的工作方向,也给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工作目标。如何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某一特定职业(行业)或国家特殊需求为背景,以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培养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和新工艺的集成创新与二次研发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需加强专业技能、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而目前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生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应届本科生,普遍缺乏实际工作阅历和实际项目磨砺,学习过程中更多的着眼于知识学习,常常忽略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对社会需求和未来职业发展关注较少,毕业时势必产生心理预期与社会对职业能力需求之间衔接的矛盾。因此,在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结合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及自身的缺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及早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这是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本文提出了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二、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和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因此,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包含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是支撑职业素养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等可以较容易获得的。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是指跨职业的专业能力,这一能力是适应当今岗位融合度高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人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具有优良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可促进人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创造和发展,提高工作绩效、业绩和职业成就感。

三、开展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选择

1.职业素养与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我国要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但是目前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基本重复,由此很容易造成导师只是附带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或者纯理论研究的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现象发生,整个教学缺乏应用特色,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体验行业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本领域内的新技术,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违背了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初衷。因此,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开始就应该充分利用校外导师的从业经历和产业资源加强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和各环节中,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高研究生面向实践应用的能力和素质,真正促进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变。

2.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

职业性、应用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特征,这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和就业等实际问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困惑、师生和谐关系,也影响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服务面向。这一问题解决的好与坏也对提升专业学位生源质量、促进专业学位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只有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情操,才能满足社会各行业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从业素质要求。在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利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和标准来引导学生,通过行业动态讲座、企业课程、企业实践以及研究生评价的制度设计等环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产学合作平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准员工通过参加企业实践体验企业文化、热爱企业文化,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如何做到维护公司利益,不做损害公司利益、为了短期利益损害长期利益的事,感受良好职业道德情操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3.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加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祖国的需要相结合来激发社会责任感;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诚实做人、守信办事做人,树立社会责任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可使他们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充分的理解和明确的努力目标,另一方面可培养他们积极、认真、严谨的态度,即使是在他们不十分感兴趣、不符合自己理想时依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通过培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使他们对社会、工作、生活、他人、自己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向上的活力,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四、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的特殊性和培养目标的鲜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到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全过程,并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内容。特别要重视行业、企业专家在课程体系开发中的独特功能,因为他们既是学生的业务导师又是职业发展规划导师,是学生了解国家、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重要窗口。通过构建课内外、校内外、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

2.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突出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 号)明确提出,课程设置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结合职业道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因此,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时,要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作为制定培养方案的主线,不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职业道德的内容,也要在行业动态讲座、企业课程和企业实践等环节中将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训练作为考核与评价的主要内容,目的旨在帮助他们尽早熟悉自己所在行业的职业操守、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帮助他们为今后完成角色的转变打好基础。

3.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开展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 号)指出,“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强化研究生实践教育环节,将社会实践纳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这是适应新形势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需要。”目前专业硕士基本上按照“1+1”模式培养,即第一年在校内学习,第二年在校企合作基地或者企业进行一年的实践。这一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展职业能力训练的环境,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地了解社会、感知社会的教育环境。这一环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才干,有利于学生择业观和就业观的形成,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

4.发挥双导师制在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中的首要责任人作用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业成长、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0]11号)中明确指出,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因此,应完善导师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制定研究生导师育人责任制的具体考核指标。在导师资格遴选过程中,不应只看重科研项目、数量和等级,还应考评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修读时间短,应充分发挥双导师的育人功能,明确双导师制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校内外导师定期沟通与联络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实践阶段的思想状态。

5.完善研究生日常管理与资助体系

完善的学校、企业和导师三级日常管理与资助体系可以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全程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共同开展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建立研究生与学校、导师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渠道;建立完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校内外兼职岗位,承担教学、科研、管理辅助等“三助”(助教、助研、助管)工作;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课题和承担企业项目,为学生个性化培养创造了优质载体,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五、结束语

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研究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就业观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

第9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文

一、 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实效的影响因素

1. 施教内容与媒介原因

首先是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层次性。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有余,更新不足,未能紧紧的扣住时展的脉搏,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节等问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方向性、政治性,缺乏层次性与基础性,口号式的内容多,具体的要求少,切合实际的内容更少。其次是教学方法单一,现代教育手段运用不够。教师往往政治课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传统“满堂灌”的教育形式仍没得到根本的改革。三是以互联网和手机通讯为代表的现代化传媒手段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开放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尚薄弱,若无正确的引导,难免轻信而受其左右。四是面临着中国现实问题的挑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嬗变,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 施教主体的教师原因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而涉及到价值观和复杂的行为选择,教育者面对的是素质较高的学生,因此要求教育者有更高的素质。根据2008年德育网对1200名在校学生进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问卷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程是由于教师方面的问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没有良好的口才和循循善诱的教学能力;没有掌握丰富、生动感人的教育素材和信息,教育方法单一,自身品行不端正,言行不一致,教而不行,势必会大大削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选择取向

1. 科学定位,调动学生受教育主动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要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主体性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促进教育和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使学生把个人主体价值与社会核心价值有机统一起来。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完善自我,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建立各级学生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学生骨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其次是树立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只有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教育人、管理人、造就人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从学生的生活、学业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结合起来,把教育学生、管理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树立服务化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仅要求服务学生当前的需求,还要着眼于服务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的共同需求,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和指导;教育者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等场所,积极主动地为教育对象服务,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成长和成才的切实帮助和指导,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生活指导、人生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

2. 完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

在素质教育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要实行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方针,重在提升其素质。除加强思想素质、理论水平等以外,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把握教育新形势下的教育主体、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发生的变化,探索开展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适合当前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外,从另一个视角看,教师的巨大力量最重要的体现是其榜样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榜样示范作用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东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 注重环境熏陶,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