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
企业信息化即是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均采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软件等设备及技术,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得到广泛利用和共享,有效实现企业自动化。由于煤炭生产和管理的特殊性,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煤炭的生产、安全监察、物流、资金、办公自动化、销售管理以及与客户交互等业务方面实现数字信息化,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程度,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2 煤炭企业新型化建设作用
当今社会,市场信息瞬间万变,信息化便成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同样,信息对煤矿企业有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这不仅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带来巨大挑战,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煤炭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企业的财务模式也同样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煤炭企业的需求,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系统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煤炭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煤炭企业的监督。由于煤炭是一种国有资源,因此煤炭企业受到国家的管理及监督。传统的监督模式容易受到通讯手段和交通的限制,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监督很难得到贯彻落实,然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政府监督煤炭企业提供一个新的途径,有利于政府开展对煤矿企业的监督工作。
③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了煤炭企业的内部交流的有效工具。外部信息交流对煤炭企业有着重要作用,煤炭企业的内部交流也同样重要。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的内部交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内部员工间的相互交流,这有利于企业的政策统一和企业的内部交流。
3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缺乏政府部门支持。煤炭工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地位的传统工业,然而政府对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导致在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较少,在保障煤矿安全信息方面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②煤炭企业的特殊环境问题。我国煤炭开采的环境和条件都较为特殊,我国的煤炭开采大多都是井下作业,极易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一些安全问题也相对较为突出,如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加上矿井环境潮湿,如果煤炭企业的信息传递设备在防潮、绝缘性能方面质量不过关,便会造成对矿井信息化建设的电气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的腐蚀。此外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复杂机械设备,加大了信息化技术实现难度。
③煤炭企业存在一些信息技术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煤炭企业对煤炭生产软件开发方面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都只注重硬件投入,信息化建设也大多都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而忽视了软件开发。另一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一些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时常发生,不利于煤炭企业信息系统集成以及资源的共享。此外,我国一些煤矿信息技术都是国外引进技术,我国目前在煤矿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能力相对较弱,有的煤炭企业甚至缺乏煤矿信息技术开发能力。
4 加强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加强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①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煤炭行业是一个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传统工艺,国家和煤炭企业都应当重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国家应当建立完善的保障煤矿安全信息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落实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煤炭企业应当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管理,以保证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保证信息化建设质量。煤炭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应当坚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煤矿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应当主次分明、取舍得当,并相互协作,逐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③合理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以及内容。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来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及内容,以便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由于煤炭信息系统涉及的内容以及目标都相对较广,加上煤炭开发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策略和方法。煤矿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时,应当实现企业信息和资源的交流、共享以及应用。煤炭企业应当运用相关信息组织技术,规范化重组企业的数据库,实现企业数据的高度集成,并规划好信息资源,将信息系统和需求分析有效结合,以减少信息资源浪费。在进行总体规划时,也可以将煤矿信息系统分解为多个小系统,以降低煤炭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④加强煤矿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我国煤矿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目前,我国一些煤矿信息技术都是国外引进技术,我国目前在煤矿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当加强煤矿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国煤矿信息技术开发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达到提高我国煤矿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的目的,加快我国的煤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就是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和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二、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畅通内外部信息流、实现合作各方高效率协作的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不断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获得更大的管理效益。
具体讲,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具备如下优势:
(一)快速:快速的含义不仅仅是一个及时送达产品、立即回答客户疑问或者迅速上门服务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在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之间迅速沟通的问题,更是一个企业思维方式的问题。速度感正在蔓延到企业的每一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内部系统、战略规划和其他各个功能都受到速度的影响。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正在以非凡的速度吸收知识、利用知识。这使得它们在当今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了重要的优势。
(二)准确:速度是重要的,但准确更重要。传统企业大都依靠推测行事。而实施信息化建设后,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用信息代替推测,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与客户的互动档案,追踪他们的需求和偏好的变化,并能够让客户自我服务。这使得营销和客户服务都达到了极为准确的程度,而不是大致差不多。
(三)可变:迅速转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当市场的变化速度加快时,你的速度也必须加快。这就要求有一个灵活多变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运作方式;一个利用数字化管理而不是传统管理的运作方式;一个依靠外部资源而不是内部资源的运作方式。企业信息化可以使这三者都得到提高。
(四)最终目标———独特性:信息化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新的战略选择,包括与新客户群的接触、建立和管理供应商与客户网络的新方式、实现企业内信息流动带来的价值等。这些新的选择最终带来差别化,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独特性,即为客户和员工提供其他公司无法企及的价值理念。同时,信息化带来的灵活性和速度能够使企业迅速回应客户的变化,与客户和市场一道进化,以便保持独特性带来的优势。
总之,信息化可以使企业具备快速、准确、可变和外向的特点,从而改进企业的业务与运作方式,改善企业员工的经营价值理念,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并最终使企业实现其追求独特性的战略目标。因此,实施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加快发展的必行之举。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点
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我国的企业已深切体会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可以促进企业发展也基本达成共识,认识在不断提高。但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往往会碰到诸如实施不下去、应用不起来等问题,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参考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了国内外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成功案例,认为,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从企业实际出发、因时制宜
以成长型企业为例。一般认为,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包括五个阶段———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和合作阶段,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因时制宜地推行信息化建设。
具体讲:
创业阶段,一般认为企业有财务软件,有办公自动化系统,能实现简单的关键性事务处理,能收发Email 即可。
到集体化阶段,需要有一套面向基础管理的ERP,因为企业的人员增多、部门增多、组织变得庞大,就需要把这些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计划和利用。
进入规范化阶段,企业需要一套更为完整的ERP。因为需要拥有更多的商业资源,组织变得越来越大,在充分授权之后,需要把企业的流程更好地进行优化,并借助商业智能系统,初步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如果能够顺利进入精细化阶段,企业就需要采用电子商务系统,如SCM、CRM等,实现敏捷制造和敏捷经营,为全球化发展做好准备。这个阶段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商业资源,并要把分散的组织更为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客户、供应商和企业紧密连接,真正形成一个供应链。
最后,通过广泛合作,实现企业的全球化经营。
当然,这只是一个概要的模型,针对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还要有更详细的企业信息化设计方案来配合。
(二)慎重选择信息集成商
因为信息化建设直接牵涉到企业的具体运作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在选择集成商方面一定要非常慎重。
首先要树立信息化建设是选择合作伙伴而不是单纯选择软件的思路。因为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项目的前后相关性强,单元软件虽然能解决企业一定的问题,但是站在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上来看,局部问题的解决并不能最终解决集成问题,这就要求集成商必须有相当的实力提供全面的可行的集成解决方案。一旦合作伙伴选定后,企业一定要树立“合作”的态度共同将信息化建设做好。
(三)加强高层的合作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企业的高层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他们对信息化建设的全力支持。这种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
1.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必须将客户需求和优秀运作方式的要素放在第一位,技术放在第二位。他们必须理解,信息化建设只有在它能够加强客户和员工的价值理念、改进公司的利润模式和控制能力以及其他关键因素时,才具有价值。
2.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必须对企业的关键性难题,以及如何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抓住重点。
3. 企业老总和信息主管在讨论企业内外发展中涉及的难点、问题、需求、计划和前景时,必须有共同的语言,能够共同分享信息,将技术需要与企业和客户结合起来,对那些能够决定企业未来的难题达成共识。
(四)积极推行内部营销
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肯定会比将一种新产品或服务打入一个充满竞争者的市场和迅速取得领先地位难得多。如果不进行精心策划、提供足够的资金、认真包装、制定精细的营销计划,没人会全力以赴地落实这一行动计划。
因此,要大力地在内部进行营销。内部营销与外部营销一样,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但它的目标是企业的员工。要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你的战略和信息化建设方案,让企业内的员工时刻都能像企业老总那样对这个问题有清醒地认识,要让员工真正了解并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给他们的利益,进而心甘情愿、齐心协力地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五)将传统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相结合
要努力把传统企业的优势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紧密结合好。如果做得好,传统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结合的混合模式可以创造出巨大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重渠道:混合模式可以将公司的触角延伸到新的客户群。
2.得到更多、更详细的客户数据:一个纯粹的因特网公司只能在网上追寻客户的行为,一个纯粹的有形公司只能与前来拜访的客户接触。而一个混合企业则可以二者兼得,获得更加详尽的数据。
3.高科技+ 高接触:混合企业可以将在线企业的优势(快速、方便、准确、灵活)与离线企业的优势(个人接触,查看和触摸产品的能力,体会公司的信任感、稳定感和真实感)结合起来。
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如果能把握好以上几个要点,必定会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好企业内外部的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建立并保持自己的独特性,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等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关键词] 工业工程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的所有资源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再造、优化或再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的工程化过程。企业信息化工程包括:早期制造资源计划(MRPII),后来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资源计划(ERP),网络制造等等,其核心是企业ERP系统。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我国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战略以来,企业信息化伴随着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挖掘潜力的的可能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信息化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将为企业组织整体的改造及升级提供新型的技术平台,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比较低,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往往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等局面,作为企业信息化主体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成功率比较低,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效果并不显著,BPR(业务流程再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技术应用也存在高失败率的现象。由此可见国内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很严重。究其原因是基础管理薄弱、管理体系不规范、作业流程不标准等初始数据缺失或和零散分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没有系统的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二、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企业信息化的微观基础及其核心思想。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工业工程的内涵在于有判断地综合利用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实践中获得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料、设备、信息、能源等要素进行集成规划、设计、改善、控制和创新,提出一个能经济地利用劳动力、资本和知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方案,以期实现预期的“TQCS”(交货期、质量、成本和服务)目标的工程学科。工业工程技术对制定作业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等过程的工程再造是经典IE的方法,而这些技术正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基础。
企业信息化是充分发挥工业工程作为微观层面的管理技术的作用,是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基于管理流程设计并服务于管理的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引进现代管理原理和系统化的开发方法,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存储检索,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企业管理决策的系统,而标准管理流程的设计正是应用工业工程的结果。通过建立起 科学、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决策过程提供预测、计划、控制等方面的综合信息支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达到企业信息功能的集成,实现企业信息系统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使信息系统各要素之间形成强大的协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放大企业信息的功能,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改善和创新是工业工程的灵魂。在全球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的迅猛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得到长足的发展。丰田公司创立的精益生产模式(LP)和准时生产制(JIT)模式,夯实了丰田公司的基础管理,为公司实施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随着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之间合作制造趋势日益明显,横向一体化正在加强,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CM)这一新的运作与经营模式,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促进了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发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是先进制造技术(ATM)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大进步。再到后来的敏捷制造(AM)、 企业流程再造(BPR)、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智能制造(IM)、并行工程(CE)等均是工业工程在新的全球技术经济背景下的发展。现代工业工程的突破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有经典与现代之分,经典工业工程研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为主要目的,研究什么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以及如何有效地工作,也就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所以早期工业工程被誉为“效率工程”。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大力宣传的BPR、MRP II、ERP、CIMS、SCM、JIT等概念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的范畴。
IE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许多工业化所必需的基础工作缺乏或不到位,如对基础IE的研究和应用、企业在工作方法和程序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的规范化等方面,难以给现代IE实施提供适合的运行环境和有效地支持。而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进入了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的信息化阶段,造成了ERP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工业工程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绝不可以忽视。
1.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离不开工业工程的有效支持。企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如节拍、工艺路线、工时定额、各种物料的期量标准、物料表(BOM)的编码规则、代用件的代用规则等等都需要IE的支撑;像标准工时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企业的基础数据都是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企业信息化还包括CAD/CAE/CAPP/CAM/PDM等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的有效使用都是以基础数据的准确为前提。
2.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即在理解、理清企业发展远景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如果缺乏信息化总体规划,很容易导致系统繁多、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问题。
3. 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各种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如销售预测(计划)、生产及物料需求计划与控制、库存策略与控制等 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 企业要成功实施ERP必须先实施BPR,BPR是ERP的前提和基础。BPR关注整个流程的优化、整个流程的效率。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的改善。工业工程的分析评价技术如程序分析、作业分析、“5W1H”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是其进行流程优化的主要工具。
5.信息化管理的其他环境,如生产均衡性、设备可靠性、人员的素质以及供应商的配合程度等也需要工业工程的支撑。
6.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应不断引入工业工程先进的制造与管理模式和理念,如准时生产制(JIT)、并行工程(CE)、精益生产(LP)、敏捷制造(AM)等等,以加快企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企业;计算机应用;信息化
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特点
1.1 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发展水平与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水平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能够快速的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不但有利于企业开发利用更多资源,还能使企业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提高管水平,快速走出经营困境,改善发展状态。
现代技术的应用,能给企业以强大的支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企业能够最快的了解市场需求,料敌机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能改善企业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提高企业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企业效益。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还能增强员工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向心力,明确内部职能,减少工作扯皮,只要能合理的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其所带来的效益远大于投入,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特点。近几十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各种信息化手段不断发展,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也在促进者自身的完善,总体而言,其具有以下特点:
操作简便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够推广的重要因素,功能再强大的软件或技术,如果难以使用,用户定然会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其难以推广。
作业协同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到现在,已能够很好的将客户的需求加以整合,建立相对应的功能模块,信息化建设也从初期的单个功能的应用,变为综合协同应用,将一个个信息孤岛串联成信息网络,协同应用,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增加更多的信息模块,将单项的应用功能集成在一起,综合的利用各类相关信息推进工作的协同开展。
信息加密化。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转眼时间就可以将大量的秘密泄露出去,且隐蔽性强,同时,竞争的加剧、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商业秘密的保护等要求必须具备很高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防止篡改、破坏等,要求有很高的安全性。
2 企业在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中遇到的问题
2.1 领导层重视程度不够。虽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诸多信息化手段已显示出了越来越强的优越性,但仍有部分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该技术的应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中小企业,不少管理者认为没有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企业照样能够运作,未能建立起信息化管理意识,企业管理和销售仍停留在原始水平上,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
2.2 技术应用片面。很多企业的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仅限于某一部门,如财务、库存等管理部门,侧重于管理信息化,但在生产、销售等部门的运行上却应用较少,工程部门的信息化远未得到重视,出现了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这样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智能处理企业管理中某个环节出现的问题,难以在整体战略上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衔接与整合,导致企业信息沟通不畅,企业资源难以充分优化整合。
2.3 投入力度不够。很多计算机应用软件价格较高,对企业的配套硬件要求也较高,然而,不少中小企业的经济能力和管理水平远未达到相关要求,当前的软件市场,很多软件企业都是以“以我为主”的里面开展服务,与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软件开发人才的欠缺也使得软件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企业计算机用用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较为落后。
3 企业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员工的计算机与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企业发展的任何阶段都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在企业的计算机应用与信息化发展中也不例外,企业员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各项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各个企业部门也具有关键的作用。因此,企业要专门培养一批既懂得企业管理,又懂得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可通过吸收引进、加强培训、对外交流等形式加强对自身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各项现代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准备。
3.2 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企业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在内部建立包括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专家、运维专家等人才组成的决策管理团队,做好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准备工作。同时,还应加强资金投入,因资金不到位而未能建立规范化的计算机与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企业比比皆是。因此,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人才、设备、财务等方面的措施的落实,落实资金需求,保证企业的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3.3 加强业内沟通,促进共同发展。一个行业的发展并非单个的企业能推动的事,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如此。企业管理者要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员工与同行展开交流,定期组织与兄弟企业间的交流活动。只有走多看多学习,走出去才能知不足,观趋势才能明道路,勤学习才能有提升。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建设,推动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增强凝聚力、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企业只有端正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不断提高内部人员的计算机与信息化能力、建立完善的信息化运作机制,才能真正统筹企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利民.企业信息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7).
[2]张金华.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7(10).
[3]赵晓娟.企业信息化项目集成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关键词:ERP系统;财务信息化
一、概念和意义分析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综合程度比较高,涉及的面也比较广,能够贯穿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企业财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之一,一般来讲,企业信息化可以区分为财务信息化以及业务信息化两大类。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对象就是企业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就是将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在内的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系列价值形态的信息总和。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主要是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和技术,如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财务管理手段等,实施企业财务信息化主要是为了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提升管理决策能力,依靠强化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和控制,提升企业财务价值,进行宏观管理。
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企业增强自身整体竞争力,完善现代化管理水平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能够推动企业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并且能够整合企业资源和信息,提高管理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以及财务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二、把握财务模块建设目标,重视财务管理模块在整个ERP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企业ERP信息系统建设来讲,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财务管理能够有效衔接企业各个生产管理部门,对于有效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销售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管理系统都可以依靠财务系统来进行衔接和沟通。在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应当明确财务信息化的核心地位,积极打破企业部门设置上的障碍,在进行ERP财务模块建设时有着全局性以及战略性的思维角度,在此基础上正确看待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强化建设力度。企业管理者应当深刻意识到ERP财务模块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ERP系统的稳步建设。
对于企业财务ERP系统建设来讲,财务模块在功能建设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部分资金管理系统实际的功能大都集中于线外,预算编制功能在线内的实现程度较低。正是基于此,在进行企业ERP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入了解ERP系统的整体功能,针对企业具体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目标的定位,并对此进行细化。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应当事先企业内部所有下级单位的及时、完整、准确地汇总,将信息集中于企业总部层面,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通过ERP信息系统中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两大会计模块记录和反映企业会计交易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汇总和分析。
三、抓住财务信息化实施重点,重视宣传培训,稳步推进企业ERP信息系统财务模块建设
企业实施ERP系统建设,并不仅仅是指企业购买ERP系统软件,更应当重视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培训以及咨询工作,强化宣传以及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以及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企业ERP建设的实施过程之中,在实施项目建设中重视培训工作。企业实施ERP系统建设需要企业所有部门的积极参与,一个部门难以完成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将参与企业系统流程设计以及流程测试的关键客户作为培训的主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只强有力的培训队伍,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合理安排集中培训。并将培训过程贯穿于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分内容、分阶段、分管理层次以及分人员类别进行,逐步推进,重视实施的效果和效益。
积极强化ERP系统建设的宣传力度,在整个企业内部宣传和普及ERP知识,培训企业会计流程主要步骤概念以及必要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以及企业新的经营业务等。让企业的财务管理者了解ERP信息系统、理解并支持企业ERP信息系统建设,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以及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在实施ERP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水平。
从ERP信息系统建设实践来看,成功的案例都是遵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过程来实现的,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当将企业的核心业务作为管理重点,积极优化和提升企业供应商管理、工程辅助转资以及销售购买业务板块管理等。积极拓展企业核心业务内容,在原先基础上积极整合和优化以及再造企业业务流程。
四、强化企业ERP信息系统规范化和内部控制,为财务信息化提供保障
企业ERP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与否,规范化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科学化水平,对于企业日常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ERP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错误和遗漏,改正决策偏差,引导企业管理者向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管理实际,切实加强企业ERP信息系统建设,依靠财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提升自身的管理现代化、科学化。
建立并完善企业ERP信息系统建设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讲,建立并逐步完善自身的财务会计ERP信息系统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机制,是企业管理者进行日常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科学化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企业建立和完善ERP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可以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点来开展:企业ERP信息系统岗位的义务与职能,企业实际财务会计核算岗位设置,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人员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建设,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等多个方面。相关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能否顺利交接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及管理的效率、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假若在交接过程中发生问题和遗漏,很容易导致企业日常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与此同时,在企业建立和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化管理机制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会计资料的档案保管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升效率。
在企业内部制定统一完整的ERP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当前,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越来越广泛,经济行为不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发展。这一情况不仅增加了企业ERP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也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难度,甚至于各个业务部门之间在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上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为有效实现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标准化和真实性,应当制定和完善统一的ERP信息系统考核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实践和行业特点来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有效完整的ERP信息系统核算考核方法和内容,并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各个具体管理部门还应当对企业的核算考核规范体系进行具体落实,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数据一致性,避免因为考核标准落实不到位导致信息之间难以有效衔接;最后一方面,企业的管理者在落实考核政策时,还应当做到有所偏重,有重有轻,在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考核内容一致的情况下,尽量保障考核上的内容一致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 财务 信息化 建设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发展中关键的一个部分,而且还是影响决策者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电算化会计也随之得以广泛的应用,这就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以及社会市场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对于企业本身而言,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即应用相关的先进性财务信息化技术,使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的工作程序得到简化,工作时间也得以缩短。同时,先进性财务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能够实现跨地域以及跨时间的财务管理,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监督和控制,使会计审批的程序和时间得以优化,从而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效率。
第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财务管理得到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关技术作为其支撑力量,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通过建设网络化,将企业内部、不同企业间财务信息进行网络化处理。这就需要合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信息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控企业财务信息,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实现财务信息的跨地域及跨时间的管理。同时,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建设,企业还能够及时的获取到相关的有效性财务信息,再经过对不同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明确自身企业所处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并以此作为基础实现对经营方向和经营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第三,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加强。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力度得以加强,不但使企业获取到了更加广阔的提升、发展空间,而且还能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撑性力量。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将企业内部的不同业务联系起来,形成相对集中有序的产业结构链,促使内部各个集团分公司间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集中化管理的目标。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就可以使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以同一种方法实现预算,再建立统一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使集团分公司间财务预算可能存在的差距缩到最小。采取该方式,能够减少企业的整体资金耗损量,而企业财务信息报表也能够保持一致,并使之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决策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数据。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近几年,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人员还没能够准确的认识到财务信息化的内涵。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尽管许多管理人员都非常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也认识到了其重要意义,然而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内涵方面的认识,却表现出一些无法忽视的偏差。部分管理人员认为,财务信息化就是所谓的会计电算化,但就财务信息化以及会计电算化而言,二者的操作流程、操作手段和具体的目标都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会计电算化只能算作财务信息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要素。如果肆意将二者混淆,就可能会造成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及目标受到扭曲,而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会出现较大的阻碍因素。
第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软件在发展方面表现出滞后的问题,加之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参差不齐,不仅无法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而且还不能保证其安全性。在企业财务信息化整个系统当中,信息化管理软件已经成为其核心,而且与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理念都有直接的联系。然而,近几年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应用的软件都大同小异,但是这些管理软件却不具备通用性,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适用,甚至与企业的管理需求及发展目标、发展特色都背道而驰,给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操作人员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其操作技能也是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但在当前许多企业的内部,操作人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操作技能参差不齐。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许多操作人员只能进行相关的简单操作,在遇到相关网络问题的时候,只能求助相关专业人士。这样的过分依赖行为,就可能会出现许多的网络安全问题,也使企业财务信息化网络运行必须具备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一旦计算机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会泄露企业财务数据,对企业造成相当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第四,与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只关注财务信息化可能会给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工作带来的好处,并将工作重心放在“建设”环节,却忽略了制定同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匹配的、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此环境下,受相关制度还不完善的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在管理方面会存在着较大缺陷,使许多缺乏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有机可乘。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所遇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正确的认识企业财务信息化所具备的内涵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企业内部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前提下制定出正确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方向。为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宣传手段,通过在企业内部举办宣传引导活动,促使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企业财务信息化所具备的深层内涵。鉴于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内部创建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专门性组织机构,主要负责推广以及宣传企业财务信息化。在此环节,要求企业高层的管理决策人员改变传统的认知,对企业财务信息化进行准确认识,从而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得以有序开展。
(二)研发适宜的管理软件
由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软件还非常的落后,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不但不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而且还无法保证安全性。因此,必须加快研发适宜的管理软件,并不断的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必须要充分的结合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管理软件研发方式,加快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开发的力度。其次,鼓励相关财务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到管理软件研发的整个过程当中,而相关的技术人员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使企业财务数据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再次,企业内部还需要创建相匹配的信息平台。在此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以及升级,使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更加的便利和全面,从而使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得以增强。
(三)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才是决定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而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企业内部必须要不断的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目标。除了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自身具备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之外,还必须懂得基础性的网络信息技术,并以此武装自己,丰富自己的技能,从而更好的将自身才能应用于工作实践中。这就需要企业内部要不断地挖掘和培养综合型人才,通过在岗培训的方式,给予相关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再配以高效合理的选人机制与用人机制,促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得以有序开展。
(四)不断完善相关制度
若要完善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制度,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其中,建立内控制度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与发展需求,以国家法律法规作为基本要素,以全面、易懂作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使之成为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的制度支撑。而内部审计作为衡量企业财务信息整个体系运行情况的标杆,其质量也有待于提升。通过进行精准的财务处理,保障财务信息具备其安全性,在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审计的同时,不断地规范上机操作时的行为。
四、总结
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越来越快的趋势,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任务,必须正确认识企业财务信息化所具备的内涵、研发适宜的管理软件并提升相关人员的素质,不断完善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制度,促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加的科学化和制度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整体水平,确保财务工作能够以最佳状态服务于各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亮,庆蕾,高明.管理提升中的信息化企业建设――保定供电公司财务“四位一体”信息系统应用实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3,(11):45-47.
[2]郭伟.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以集团化煤炭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3,(22):72-73.
[3]李春香.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9):317.
关键词:企业财务 信息化建设
一、财务信息化概述
1、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界不断提出的各种新的需求,财务信息化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研究和认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有助于了解信息化的历史沿革,认识信息化的脉络实质,以便于我们深化和把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第一,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我国财务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首次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财务工作,使财务工作从复杂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标志着我国财务信息化正式诞生。第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我国财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大批商品化的专业财务软件纷纷出世,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借贷款项等业务的处理纷纷纳入电算化软件范围。财务软件的出现极其有力的推动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标志着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成熟。第三,完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的财务软件不断贴近实际。面向管理,表现得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财务软件集采购、销售、财务分析、管理等业务于一体。极大的扩展了电算化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2、财务信息化的内涵。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控制对企业资金运转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管理行为,它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能够反映企业的筹资、生产、经营、分配等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概括的说,企业财务信息化就是通过使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企业财务筹措、运作、使用、回收的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信息化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财务进行管理和控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方式,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以价值成本为核心,通过财务管理推动企业资金、物资、人才、技术、生产信息流的整合。财务信息化是一个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管理手段,其目标是通过迅捷快速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质量为经营管理提供周密细致的财务分析,为决策分配提供准确高效的财务依据,有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健全各项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自身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3、财务信息化的内容。总的来说,财务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财务信息电算化、经济业务系统化和财务活动网络化。财务信息电算化取代了旧式的手工做账和人工查账,它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存储的信息快速迅捷的调动所需要查找的账目,综合反映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综合信息。可以说,财务信息电算化是经济业务系统化的基础。经济业务系统化是指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将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估算经营风险,预测市场状况,为财务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以实现对企业资金运动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财务活动网络化是指将财务活动利用网络资源代替传统纸制媒介,快速高效产生、传递和处理财务信息,也就是形成了我们常说的电子商务。财务信息化是一个整体,上述几个方面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系统完整的构成了财务信息化这一系统。
二、推进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财务信息化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信息化是科技、经济、信息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其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因此能够利用财务信息平台整合信息,为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财务信息化将广大财务人员从繁杂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使财务人员真正的从“财务处理”走向了“财务管理”,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记账中的不规范不准确等问题。此外,财务信息化通过网络化、电算化,使企业财务信息反馈速度大大提高,成本核算更加准确,财务分析愈加系统。因此,企业财务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进一步保证了财务工作的质量,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2、财务信息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财务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涵盖企业运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筹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过程,同时也使得企业资金流和物流同时纳入财务管理,从而轻松掌握各部门各流程的全方位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财务决策更加科学高效,从而更加合理的配置资源,分析成本,使企业管理层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绩,真正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财务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和国内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要素在经济领域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在此情况下,企业在竞争激烈的信息经济影响下,生产经营、人员水平、盈亏损益等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因此,企业要具有更强的市场生存能力,必须尽快改变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可以说,财务信息化管理是国际国内经济市场形势的必然产物,它所提供的准确高效的财务信息、全面完整的管理系统以及及时--恰当的决策支持都能够使企业增加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砝码,达到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低成本、大市场的经营目标。
三、目前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础财务工作应用性不强。基础财务是指企业财务人员以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的流程、清晰的角色以及明确的职责划分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财务工作是我国企业财务最基础的日常工作,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所占比重极大,其质量性、效益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许多企业在财务处理方面仍然存在“惯性思维”,即指习惯性的手工记账模式遗留下来的不规范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或者企业财务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所导致的一些不正确的惯性习惯。其次,企业信息系统过多停留在表面层次。由于对电算化的不信任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很多企业都是将信息化停留在了表面层次,重要的项目还是通过手工作业。这样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激发企业学习适应信息系统的积极性。此外,企业自身的特殊项目难以通过财务软件实现。不少企业都
具有个性化的业务和特殊的项目核算,因此通用的会计软件很难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从而导致了“想用不能用”、财务信息化作用不显著的尴尬局面。
2、人员层次有待提高。人员素质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没有懂技术、会操作、观念新的人员队伍,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电算化的实施都将成为空想。此外,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尚处于利用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客观上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人员还没有达到这-要求,人员层次有待提高。首先,在认识层面,出现了“抵制信息化”和“不懂信息化”两种情况。“抵制信息化”是指有些会计人员由于年龄、利益、知识结构等原因,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改革,不愿意接受信息化建设。“不懂信息化”是指很多财务人员将财务信息化简单的理解为拥有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并且利用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记账就是信息化。其次,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尚需优化。具体表现就是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很难找到既精通计算机知识,又精通财务管理理论的复合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这将为财务信息化的推进产生极大的阻力。
3、财务软件的使用面临众多问题。财务软件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实现的基础和手段,因此是企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当前,市场上流通的软件不胜枚举,然而在具体使用上,却出现了众多问题。首先是企业如何选取财务软件的问题。企业如何在纷繁复杂、种类繁多的软件市场上寻找到一款符合自身需要的财务软件实属不易。于是,第+问题相继诞生:企业在购买通用软件和自主开发软件之间如何选择。这要考虑软件实用性、研发周期、成本比较等众多问题,常常让企业举棋不定。第三个问题是对于信息安全的保护心存顾虑。由于财务信息化通常具有网络化、电算化,因此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信息安全风险大大提高。财务软件的保密性、脆弱性、防侵人性都是企业看重的重点问题。
四、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基础性效应。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目标实质在于为企业服务,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务信息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因此,不能够本末倒置,将追求信息化流于形式。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础性财务管理,注重信息化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具体来说,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效应主要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将企业自身准确定位,求实合理的分析自身情况,充分了解企业的日常业务流程和财务业务。并且以此为基础打造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制定相应规定,切实使财务信息化建设在充分适应企业自身情况的基础上发挥最大效能。其次,要克服延续下来的潜在的惯性思维,要充分的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广开思路、更新观念,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提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效能。
一、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的思想框架。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虽然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
(一)历史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
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
(二)目标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三)技术手段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 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四)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五)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 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
(六)系统的层次不同
会计电算化以事务处理层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一)简化流程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同时,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网络会计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
(二)集成信息
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三)数据共享
数出一门,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决策,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也由微观逐步转变为宏观数据运作。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的网络财务软件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和集中资金调配等处理。集团企业总部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四)动态反馈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也使得财务信息的和使用实现了动态化。信息生成后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
三、影响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一)硬件方面
硬件技术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将无法开展。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软件方面
随着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方向发展。管理型、知识型会计软件除了注重本身的技术特征外,更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侧重于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如今,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版本更新速度更快,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更好。
(三)人员方面
将会计、财务、营销、管理等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融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化的功能,就必然对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需熟悉新的信息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和压力,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财务人员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数据的录入、整理、核算、输出、分析和统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而且有效减少了人工核算的失误,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并对生产和经营成本实时监控,对于大额成本支出及时录入、查询并追踪,大大提高了信息的透明度和管理效率,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和由于人工原因造成的资源浪费。
再次,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实现企业全球化经营目标的关键手段。信息的全球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全球化,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有助于企业整合全球的资金,并对各地区的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财务报表的查阅和分析,打破了传统的必须人工当场管理的弊端。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的力度不够
由于各个企业过分强调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往往忽略了对财务的管理,很多企业都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作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致使很多企业严重削弱了自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对财务管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重视,但是对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还知之甚少,大多停留在初步的尝试阶段,因此也没有对财务信息化管理进行科学的开发和专门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长期的、伴随企业发展的工程,而且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虽然清楚的指导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但是由于对传统财务管理的升级和改造需要涉及到各个部门,只有在各个部门领导都能重视并支持该项目时,才能完成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也就是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及企业各层管理者的合力才能完成。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出于资金和人员成本的考虑不愿意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人员信息化的基础比较差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私企,其财务和会计人员大多素质较低,虽然具有较高的业务能力,但是大多是基于传统的手动和纸质等方法的核算,而对于应用计算机及财务软件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操作还十分生疏,财务人员信息化能力差,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匮乏。随着计算机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大企业都必须应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来完成对资产的核算及财务统计,尤其是对于一些数据的传递和网上财务事务的处理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来实现。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娴熟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的能力,新形势下要求财务人员既懂业务,又会计算机操作,还能用软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信息化软件水准需要提升
虽然我国科技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加之软件开发成本很高,我国各个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软件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还需需要不断开发和创新。现阶段很多企业的财务软件只具备最基本的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和做账的功能,而且大多只是针对企业内部资料和对外公开资料的使用,国内对于能够进行财务预算和企业长期资金管理的软件的应用还甚少。但是只有对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升级、改进、细化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所以我国财务软件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
(一)加强企业领导的培训工作
企业领导作为企业发展的领头羊,企业领导的思想和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及企业发展的新方向。因此,要加强对企业领导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培训,提高领导对信息化发展优势的了解,并加强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技术水平,让领导深刻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升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理念。然后通过领导的传帮带作用,形成自上而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加强员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齐心协力的朝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努力。
(二)培养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管理人才
现阶段我国会会计核算的人很多,懂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人才也不少,但是既懂会计核算等财务管理业务,又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软件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因此,企业要不断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可通过与高校进行专业共建等合作模式,深化产学研,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比例,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企业要积极改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流程,有效减少管理人才的工作压力,为他们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
(三)建立健全信息系统
企业还应当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时展要求,比如通过完善并落实会计工作的各项职能,来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并有针对性的开发市场前景广,应用范围大的高效的财务信息管理软件,积极学习国际上先进国家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方式,通过信息共享及网络传递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即时性和通畅性,促进企业全球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