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文物数字化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物数字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物数字化技术

第1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文化辅导;整合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247-01

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重点强调了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突出了党和政府对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作为推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文化服务机构的工作者应该要认清自身使命,准确分析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的着力点和问题所在。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作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对待。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是引导与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是群众文化工作人员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当前基层文化辅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所以说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者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都应该相应的提升。目前来说,大多数奋战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一线的机构和个人,自身力量较为薄弱,承担的任务较重,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完成辅导任务的难度比较大。同时,基层文化辅导团队的业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来说存在的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业务从业人员趋于老龄化发展。因为多种原因,很多文化辅导机构长期没有接纳新人,一些年轻的、专业技能熟练、文化素养较高的干部无法参与到文化辅导团队中:其二,从业人员的学历较低,专业技能相对薄弱,无法胜任当前基层文化辅导工作。

二、对基层文化的辅导资源进行整合

(一)打造立体化的基层文化辅导体系

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开展的工作,必须打造一套能够适应现实情况,同时具备可操作性的立体化方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当地文化辅导部门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提升基层文化辅导工作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又实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规划制定,为有效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激发文化爱好者的热情、充分发挥文艺骨干效能

基层群众中拥有为数众多的文化爱好者,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社区,既了解群众文化需要,又明确群众适应的辅导方式,他们应该作为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引导基层文化骨干组织群众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这些爱好者不仅是基层文化的辅导目标,同时也作为资源开发的人员。

为了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山东省“一村一年一场戏工程”实施方案》、《日照市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演出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文化部门专门开展了“迎新春”庄户剧团业务技能大赛,从初步筛选出的23支庄户剧团中,评选出了17支业务水平高的庄户剧团,来承担这一任务。本次活动对提升全县各级庄户剧团水平,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次大赛极大的激发了各农村社区文化爱好者的参与积极性,提升了相关人员参与基层文化辅导的热情。

(三)政府加强对社会自创的文化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与帮扶

伴随着基层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社会内也产生了很多自发的文艺队伍。这些队伍及活动高效的汇集了一些喜爱文艺的人员,进行健康的文艺活动。他们积极的热情与饱满的态度带动了更多民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政府需要从各方面扶持他们的工作开展,更全面的激发群众参与到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团结民众与基层人民的心,从而更好地提升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工作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带动基层文化辅导的工作热情,使得普通民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仅2014年,我县投资460万元,完成了对县域100个社区文体中心进行完善和提升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同时,县文化部门联合县委组织部,为全县126个社区配备了音响、投影仪等器材。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促进了庄户剧团、文艺表演队、健身舞蹈队蓬勃发展,全县各级文化服务能力日益提升,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总而言之,要在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就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遵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需求,增强整合基层文化辅导资源工作,创建一支技术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基层文化辅导团队,为民众提供优质的文化辅导服务,从而提高辅导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要正视群众的创造性与积极性,更加积极的扶持群众自创的基层文化活动,多管齐下,群策群力,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走上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第2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合作研究 海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研究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探索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论文计量学分析 新常态环境下河北省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张家口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长效运行机制研究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机制建设研究 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协同供给机制创新研究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运营机制研究 公共服务外包的治理机制研究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 旅游公共服务机制的创新研究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构建公共服务的政社合作机制 公共服务供给三方合作机制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实证研究 重庆沙坪坝区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供给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年鉴2014[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57-59.

[5] 王世慧,杜伟.澳大利亚搜索引擎Trove对CALIS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24):61-64.

[6] Sidsel Hindal,Elin Harriet Wyller.The Norwegian Archive,Library and Museum Authority-our role in a society based on knowledge and culture[J].Library Review,2004(4):207-212.

[7] Ruth Hedegaard.The benefits of archives,libraries and museums working together:a Danish case of shared databases[J].New Library World,2004(3):290-296.

[8] 李伟超.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研究进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7):141-144.

[9] 世界数字图书馆馆藏数据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合作机制研究[EB/OL].[2016-03-03].http:///zh/statistics/.

[10] 关于世界数字图书馆: 财政捐助[EB/OL].[2016-03-04].https:///zh/contributors/.

[11] Our Mandate -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EB/OL].[2016-03-09].http://bac-lac.gc.ca/eng/about-us/Pages/our-mandate.aspx.

[12]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EB/OL].[2016-04-04].https://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museums-libraries-and-arc

hives-council.

[13] 王学琴,陈雅.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比较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6):89-94.

[14] 胡莹华.数字档案馆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31-35.

[15] 郝世博,朱学芳.基于信任管理的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化协作可信监督模型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4(3):43-47.

第3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以及设备,即计算机网络系统对不动产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档等,最终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对不动产的档案管理。在数字化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多以电子档案或者数字档案的状态被储存或使用,在相关档案信息的调用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信息检索操作,而且借助数字化系统,档案信息会更加全面,而且档案管理工作会更加方便和高效。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搭建,是以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为基础,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最终实现对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的科学管理。

2.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主要问题分析

2.1登记信息共享率不高,工作效率较低

目前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任务繁重、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不断增加的城市用地、房屋交易导致档案管理的强度和难度日益增强。另外,在不动产的登记过程中,涉及到诸多业务部门的整合、业务分工调整、登记交易量,工作强度加大这些因素促使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力度加大。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冒名顶替、伪造证件等,也给不动产登记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影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2.2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软件差异性较大

由于各部门管理人员水平、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对不动产档案管理的软件设计、硬件功能、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都有所不同,他们对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和软件开发的程度不同。通过对一些不动产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际状况的了解,软件在数据采集、系统功能等方面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一些不动产登记部门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没有即时更新软件动态,一些虚假无效的信息,对基础地形图的管理不规范,在信息数据的接收和交换方面存在漏洞。有些部门为了应对统一不动产档案管理软件,防止“倒库”中的信息数据丢失,将旧软件抛弃,重新开发新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造成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复性。

2.3抗风险打击能力不足

房地产登记档案作为重要的产权资料,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应该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大量数字化信息都储存在硬件设备中,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完整。电脑、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具有一定的保存年限,需要不断进行拷贝和更新,以维护数据安全。如果保管不当,可能发生损坏或老化等现象,导致数据损失损毁。网络、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信息安全风险存在的地方。黑客攻击、病毒蔓延、技术落后、治理不及时等是产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3.不动产登记档案数字化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正确的意识可以对行为进行科学指导,所以,为了不断完善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的功能,为了使不动产档案管理能够在城市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强化档案管理意识。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认识到档案管理关乎到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档案信息是其开展后期工作的重要依据,而且档案信息可以为建设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3.2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

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类不动产档案主要以数据信息的形式存在,而计算机网络则是为此类数据信息的传递与处理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了实现对信息时代不动产档案管理中所涉及的各类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必须构建一个完备的数据库,数据库可以对各类不动产档案信息进行储存,也可以方便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的及时调用,进而为城市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具体而言,所建立的数据库要包含城市不动产档案信息的全部内容,所建立的数据库要进行严格分类,当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企业需要设立专门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员或专门的部门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维护,如果有新增加的不动产档案信息,要将其在数据库中进行及时地分类并建立索引,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以此确保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3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为了有效推动数字化不动产档案管理利用发展平台建设工作的开展,首先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中,主要进行理论知识传递和实践操作培训,通过此类培训,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维护不动产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可以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管理人才为进一步完善不动产档案管理提供帮助和支持。

3.4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

面对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出台合理的法律法规,明确规范工作职责,做到责任到人,避免责任追究无制度可循;同时有关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必须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确保参与相关工作的每个部门的工作达标,避免信息透漏等现象。只有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不动产登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才能互惠互通,不动产的登记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第4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立法

现阶段,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已由过去单个的项目性保护逐步走向整体性保护、科学保护和依法保护的新阶段。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加强科技与文化融合,利用数字化保护,逐渐成为保护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状况堪忧,急需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其存续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亟需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年迈的传承人进行系统完整的抢救性记录。

记录再现和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过去传统的记录方式以文字、图片为主,很难真实完整地记录和再现技艺及活动的流程与全貌。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影像、3D动画、虚拟现实等技术可以逼真、有效、全面、完整地记录和保存遗产信息,加强记录内容的准确性、原真性、可复原性。形成数字化资源,还可以打破传统以口传心授为主的传承方式的单一性和模糊性,以直观生动的数字资源进行大规模传授,有利于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加强非遗保护管理工作和存储非遗资源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此前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普查工作聚集了大量数据和信息急需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否则难以查询利用,更无法进行资源共享。涵盖文稿、录音、录像、实物等多种介质的传统媒介占用空间大、不易复制和携带,早期以陈旧媒介方式进行存储的资料,如保存不当,很容易损坏或丢失。应用数字技术可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数据,节省空间、实现大规模存储,增强复制和检索应用的便捷性。

由此可见,采用数字化保护方式是深入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必要环节,通过数字化记录、存储和数据库管理,更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整体的保护传承与利用发展。

2 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较晚,各地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基础较薄弱,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1、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大多处于信息整理和管理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系统完整的工作模式;2、非遗数字化保护业务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严重制约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资源的共享整合;3、现有数字化保护手段单一,不具备提供数据支撑的辅助决策能力,网络宣传展示渠道较少,数字化资源未得到较好展现,基于此的传播机制和科研新模式也尚未建立;4、以普查数据库为起点的非遗数据库群建设缺乏基础设施,相关IT基础平台、采集和加工处理专用设备有待加强建设。5、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6、对非遗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尤其是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界定不够,政策面支撑力度有限。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相关立法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实行标志着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了有法可依的阶段。此前,国务院、文化部及地方政府也出台过不少相关的规章条令,在这些法规文件中,对于非遗数字化保护是怎样约束和界定的呢?以下做简要梳理:

3.1 国家级行政法中的相关规定。 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第十三条明确指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令第39号):该办法第十四条指出:“国务院文化行政部门组织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此外,2005年国办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虽不是以国务院名义制定的行政法规,但也是以国办名义下发、用以指导各级机构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性公文,在正式法律出台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意见在第三部分提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3.2 地方性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目前,已有九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非遗保护法规条例。

云南省在2000年颁布了《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这是我国最早出台的一部关于非遗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第十二条指出:“重要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资料、实物,应当采用电子音像等先进技术长期保存。”这在信息化还未大规模普及的二十一世纪之初提出,具有一定开创性和前瞻性。

同样出台较早的还有2002年颁布的《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该条例第十条指出:“对于征集、搜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料,应当进行系统的整理、归档,逐步建立信息查询系统。”第二十六条还规定:“省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开设贵州省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网站和建立电子信息库,扩大宣传。”这是地方性法规中第一次对建立信息化系统和宣传性网站进行规定说明。

2005年18号文件的出台对全国非遗保护立法工作起到了重大的指导性作用。江苏省(200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2006年)、浙江省(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8年)均参照18号文件,制定了本省非遗保护法规条例,广东省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行后颁布的本省保护条例,在以上地方性法规中均有对非遗数字化保护内容的规定及说明。

第5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无人值守 变电站 自动化技术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现代化工业发展道路上,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更是发展迅猛。然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还不高,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不能很好的适应。同时变电站中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也不高,造成我国的电力发展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变电站中无人值守自动变电的实现,促进变电站生产效率的提升是电力部门进行改造的发展需求。

1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自动化技术概要及运行的重要意义

1.1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自动化技术概要

对变电站来说,自动化系统是其二次设备功能的优化与组合。通过对计算机、电子、信号处理以及通信技术等进行利用,能够实现对整个变电站重要设备以及输、配电线路自动的进行测量、监控、保护和信息的传递。无人值守变电站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从过去的两遥(遥测与遥信)开始向电网运行的四遥(遥测、遥控、遥信与遥调 ),甚至是“ 五遥”方面全面监控,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因为有了自动化技术,电网运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无人看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电力监控系统的集成性较强;其次,自动化系统因为装备了报警系统,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将报警信息及时的通知给工作人员,让其对系统进行维护;再次,它可以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实时监控电力网的运行情况;第四,自动化系统可以使得现场工作人员与 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之间实现语音交流;最后,自动化系统能够实时的对非法入侵的可疑 人员实施跟踪,进而可以给公安机关提供犯罪嫌疑人的第一手资料,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

1.2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自动化技术运行的重要意义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不管是从社会效益上看,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1 能够降低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几率

在变电站占中应用调动自动化技术,能够很好的降低错误操作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助于促进变电站运行安全。从集控操作人员角度来看,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具有明确的意图,且没有中间环节,没有位置上的移动,同时利用计算机能够十分容易的使得编号和名称间不对称的闭锁与报警功能实现。此外,因为在监护的程序上比较完善,且监督到位,能够很好的防止错误操作的发生。

1.2.2 有助于在运行充分发挥四种遥控功能的积极作用

强大的遥控作用可以给操作提供非常大的方便性,特别是在电网处在缺电的状态下,地调的压和送负荷成了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当对其进行集控操作时,每操作一个开关仅需要二十秒,所以能够非常快速方便的进行操作。

1.2.3 有助于帮助相关人员发现事故原因

通过自动化技术能够对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相应的进行监控时,能够发现该系统可以对变电站的门口和相关通道进行实时监控,并可以对周边和控制室中红外线警报信号实时进行接收。从监控系统角度来看,它可以很好的帮助变电站相关技术工人监控变电站的内部环境,它能够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将相应的数据做好记录,大概发生事故时就可以再将相应数据调出来 ,帮助技术人员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

2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自动化技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管理的过程中,一些人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仅仅是将其当做是自动化的设备,和人为操作无关。从目前来看,很多操作人员常常都缺少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对突发事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使得出现的事故在处理上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而对正常的运行起到影响。

2.2 抗干扰问题

要确保变电站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必须对其中的抗干扰部分的设计做好控制。要根据变电站的实际状况综合的给予考虑到雷电波的侵入以及隔离刀闸等方面的操作。以往的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当中仅仅在出厂抗干扰方面做了定性以及断路器开合方面的试验,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能够确保设备的抗干扰性。因此,一定要做好变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抗干扰问题。

2.3 在系统故障专业性分工上不够明确

从构成上来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继电保护、当地监控以及远动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间既互相联系但又互相孤立。变电站自动化体系涉及到通信、远动以及继 电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然而,自动化系统在将各个专业间的划分点上很难找出来。因为在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上缺少明确的界限,因此当系统发生问题时,很多部门就相互推脱,导致不能及时的将问题解决。

3 无人值守变电站调动自动化技术运行中应采取的对策

3.1 强化对自动化系统相关人员知识与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对自动化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出来的过程中,应该仔细的对其进行检验和核对,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学历上高于中专水平,并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因此,要强化对相关工作人员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进行连续性的培训计划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确保高质高效的检测工作的开展。

3.2 提高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为了促进自动化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应该对靠近被控设备单元要尽可能的加以保护和控制。然而,这样的方式能够将控制单元推到恶劣的工作环境 。这就需要设备以及系统自身在自我诊断功能上非常的完善,能够在线或离线对计算机、人机以及通信接口等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诊断,一旦发现故障就能够及时的登录并报警。

3.3 明确变电站远动与保护专业的分工与合作

从变电站中的远动与保护专业角度开看,虽然在设备上划分的比较明确,但是从根本上看还是互相统一的,因此对故障设备进行有效处理,让两个专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相互配合,进而共同的将出现的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贾晓蓉,骞青蕊.自动化技术在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中的问题及措施[J].大科技,2011,(10).

[2]黄小强.浅谈无人值守变电站自动化技术[J].电力科技,2013(06).

[3]俞学源.无人值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浅析[J].新疆有色金属,2011(增).

第6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辅导对象】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地理 历史 政治 奥数

【上课时间】署寒假 双休日 平时 课外 随到随学

【辅导范围】年级衔接课程辅导、同步课程辅导;小升初、中高考考试方向分析辅导;暑假班、寒假班;小学各科基础知识漏洞梳理提高;初二、三物理(电学、力学基础夯实);初三化学、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初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高中理科(数理化生薄弱板块针对性切入);高中英语(阅读理解,作文、语法等);高中语文(写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等)。

====北京京翰教育金牌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海淀区 北京人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3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4

海淀区 北京城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5

海淀区 北京北大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9

海淀区 北京中关村教学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2

海淀区 北京世纪金源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8

海淀区 北京牡丹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9

海淀区 北京人大附小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0

海淀区 北京学院路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1

海淀区 北京五棵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5

海淀区 北京四通桥数码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4

海淀区 北京公主坟天行建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6

海淀区 北京万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9

海淀区 北京苏州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4

海淀区 北京清河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5

海淀区 北京花园桥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6

朝阳区 北京劲松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6

朝阳区 北京朝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7

朝阳区 北京亚运村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58

朝阳区 北京团结湖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4

朝阳区 北京精学望京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3

朝阳区 北京大屯南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7

朝阳区 北京CBD国际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88

西城区 北京宣武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0

西城区 北京四中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1

西城区 北京崇文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7

丰台区 北京马家堡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3

丰台区 北京方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6

东城区 北京雍和宫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65

东城区 北京东直门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2

东城区 北京交道口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74

大兴区 北京亦庄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0

石景山区 北京石景山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3

怀柔区 北京怀柔校区 400-0066-911转分机89397

【温馨提示】家长您好,请先拨打前十位总机号码,听到提示语音后,输入对应校区的五位分机号,稍等片刻即可接通校方专业老师,把您孩子学习存在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做个说明,我们的老师会热心为您答疑。

*******************************************************

北京市口碑好的大型正规辅导机构还有:您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免费电话沟通,比较下师资、教学位置、收费价格、学习环境等哪家更适合您.

北京聚智堂:400-0066-9911 转分机 99667

***************************************

北京精锐教育:

海淀区 海淀黄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4

海淀区 公主坟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5

海淀区 大钟寺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6

海淀区 牡丹园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7

朝阳区 朝阳门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8

东城区 王府井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39

东城区 交道口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0

东城区 和平里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1

西城区 月坛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2

西城区 白广路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3

丰台区 方庄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4

丰台区 马家堡学习中心 400-0066-911 转分机 99745

第7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文物;现代技术;保护

一、引言

在传统的文物修复中,多是通过人工完成,即主要依靠修复人员对残缺文物的判断,从而手工完成残缺文物的拼合,文物的保护需要保护人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美术以及考古等多方面地挤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高超的手工工艺经验和技巧。近年来,在传统的文物保护工艺得到发扬的同时,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出土文物的保护、加固以及修复技术的进步,大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文物损坏,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

二、文物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实现文物信息数据的数字化,就是将文物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保存,突破时空的限制。将文物本身、附加的物理属性、历史地理信息以及人文价值等全部囊括其中,提供在线的文物资料查询功能,能够更加快捷有效的为相关单位研究课题服务。实现文物信息的数字化,一次的数字系统,便能够得到无限次的利用,同时为我国的文物研究和观测提供便利,能够脱离文物的实体,减少文物的移动,将会大大的减少文物的损坏。

我国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自2001年9月启动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起,故宫博物院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开通了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型数据库,建立了国际网站,使远在异地的人们就可以通过网络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它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浙江大学曾与敦煌研究所合作,利用计算机存储和图像处理以及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实现对敦煌壁画和石窟档案文献资料的信息化,对其进行保存,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对敦煌石窟壁画的实景漫游,这样能够大量的减少洞窟内的参观人数,加强了对这一伟大历史艺术的保护。

三、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文物的保护

现代技术的引用,能够减少人工对文物的修复,改善了文物保护的工作环境,减少对文物的人为损坏。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引用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数字技术使文物修复方式更加便利,利用数字化平台,拍摄,扫描等方式对文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数据的录入,完成重建物体从平面像素点到三维空间点的转化,三维扫描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同时可运用3DSMAX,AUTOCAD 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创建模块,便于对文物本身的数据测量,鉴定,或复原纹饰,创建新的仿制品,这对文物数字化保存、展示等有着重要作用。精准重建出的文物三维模型在永久保存文物原貌、文物鉴赏和研究、文物修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利用虚拟实现手段对数字化三维文物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人们可身临其境的在三维虚拟环境中多角度游览。

通过三维扫描和高清照相等采集手段获取文物的三维数据和色彩纹理信息,建立实物三维模型数据库,保存文物原有的各种形式数据和空间关系等三维数据,从而实现文物数据的科学、精确和永久保存。

(二)文物影像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

实现文物信息的数字化,能够将文物自身的信息和与其相关的信息更加全面、精确化。影像技术能够将文物的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记录下来,主要是通过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取文物实体的照片,解析演算出物体空间外形的技术方法,高倍率的文物影像突破了肉眼的限制,能够为研究部门及参观者提供多角度的研究、观测数据。

2010年8月20日,在内蒙古博物院召开的吐尔基山辽墓出土文物3D 信息采集系统研发初步成果展示会上,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之一―――錾花鎏金龙纹银盒,研究者只用点击就算能获得器物上任何一个点的三维数据,还能够任意的选取两个点得到三位小数点的毫米单位的测量数据。在文物外出展览时,只需要将文物的三维数据输入到数字机床中,就能够制作出类似翻模般得严密的包装,不用人工触摸,完成依靠计算机就能够完成。

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总会由于环境或者保护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作画的颜色变色和褪色以及载体材料的老化,导致古画原来面貌的改变。利用数字化的图像能够对其进行颜色的调整,实现古画颜色的恢复,采用纹理合成的方法对古画中残缺的部分进行修补,适当的调整对比色彩,这对于古画的保护与修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建立数字化信息采集、存储与数字化博物馆

传统的博物馆对实体文物有很大的依赖心,但是文物藏品本身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博物馆特别重视文物的保护,追求最大文物原状的最大保护,减少文物藏品的自然、人为的破坏,但是这仍然避免不了文物保管中“重藏轻用”的现象。另外在文物的保护过程中会有信息录入、相关论著和文物修复记录等工作,还有文物的出入、目录、影像资料等,这些工作包含有大量的学术和管理信息,如果全靠人工完成,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博物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造成损坏。

建立数字信息化的博物馆,实现以文字、符号、图像等形式,记录、描述、复制、加工在数字载体上,借助虚拟现实、三维空间、影像、声音等途径,来弥补文物实体因受到条件限制而不能经常更换或展出的缺陷。

四、结语

文物是前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欣赏和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发展,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会越来越少,同时又不能再生,我们必须尽快的提高文物保护的手段,加强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文物的保护,这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第8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藏品;管理

以前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只会存放在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很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管理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数字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一、常规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式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是―项非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其内容可分为实物管理和资料管理两部分。实物管理是指每一件藏品经历的从征集入馆到鉴选、登记、分类、拍照、清洗、消毒、修复、保养、入库等一系列程序。藏品实物管理的主要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保持藏品的原状,尽可能地减少对藏品的自然或人为损坏,使其得以长久保存。藏品资料管理也是藏品全部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资料的管理,包括所有馆藏文物的收入凭证、编目卡、文物总账、分类账、图像资料、鉴定资料、相关论著、调用记录等。许多博物馆的藏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况且,手工妙写难免出现笔误疏漏.形成数据或信息的误差,一点误差更会增加查询、核实的难度。对于馆藏数量在万件以上的博物馆来说,要在成千上万的藏品中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难度是很大。所以,传统的藏品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制约着博物馆业务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博物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发展。

二、藏品数字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展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建立了自己的藏品检索系统。但由于我国博物馆属于文化教育、宣传、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所以,其财力、人力上的不足.使各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数据库大多规模小,建设速度缓慢,难以真正地形成博物馆发展之规模效应。同时,我国博物馆行业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藏品信息管理标准,各博物馆往往根据本馆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藏品信息管理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各自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博物馆藏品种类及管理状况不同;导致所建立的藏品数据库标准大都不统一。虽然各个系统的针对性较强,但适用范围有限,基本不具有通用性,从而造成博物馆存在着数据库影响力小、覆盖面小、藏品信息资源共享性差的现状。随着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增多,藏品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不一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文物藏品的利用与开发,成为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障碍。所以,如何解决藏品信息采集的标准化问题成为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三、数字化技术在藏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施博物馆文物藏品信息数字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文物宣传和利用、收藏和安全之间矛盾的必然手段,能有效地拓宽藏品资源信息的途径,是进一步提升文物库房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发挥文物其固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一是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二是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三是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四是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放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对文物库房、展厅进行实时监控,将人防和技防结合起来,对于保证文物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藏品数字化管理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博物馆应充分认识到藏品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要根据信息化建设目标和博物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数字化建设规划和框架。在有限的条件下,统筹利用单位已有资源,包括硬件资源、信息资源和人才资源,加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的投入,以藏品数字化管理工作促进博物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参与藏品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步工作,使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在―个较高的起点上,充分发挥效能,推动博物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宏伟目标。

参考文件: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

第9篇:文物数字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虚拟现实 矿冶文化 保护

我国拥有三千五百多年的冶炼史,是最早进行矿石冶炼的国家之一,矿冶文化十分丰富,矿冶遗址遍布各地。进入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数字时代最具代表的三种关键技术。黄石市(地区)要将矿冶文化作为发展特色文化的重点来抓,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矿冶文化研究和保护的前沿,就必须学会利用新技术,善于开拓新思路。

一、古代遗址的数字化三维复原与虚拟场景漫游

近年来,随着硬件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高效的3D运算能力的提升,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虚拟场景方面的应用逐渐变为可能。由于虚拟现实展示技术能突破平面的限制,而不仅仅局限于二维空间的文字、图片及影像,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一般图片和文字展示中缺乏真实感的局限性问题。可以重点选择黄石地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冶炼古迹进行数字化三维复原,包括古代遗址的数字化三维复原与虚拟场景漫游。如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可以采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全景图片建模的方式构建一个虚拟的三维仿真环境,用户通过多种传感器和多维信息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从任意角度,观看虚拟物体的三维效果,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对矿冶遗址进行数字化三维复原和虚拟场景漫游是一个全新的展示设计表现概念,它让观众从单纯观测计算结果中解脱出来,转变为沉浸到计算机创造的环境中,提供了其它传统展示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

二、古代青铜冶炼过程的数字化虚拟仿真

大冶铜绿山古代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古铜矿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初步回答了我国青铜时代铜是怎样开采、冶炼这一重要历史课题,为研究我国矿冶技术发展史提供了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它有力地说明,我国古代采冶技术有一套独立发展的体系。采用浅井探矿和利用淘砂盘进行重砂测量是古代开发铜绿山矿区的重要探矿方法,当地的古代矿冶遗址均分布于富矿带上的事实也说明了其科学性。采冶结合是铜绿山古铜矿的又一特点,在春秋早期即已采用鼓风炉炼铜,此外,在采矿方法、矿井提升、通风、排水以及工具的制作等方面也有不少创造。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我国矿冶文化的珍贵遗产,我们完全可以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真实再现这些青铜冶炼的技术过程,如冶炼工序、冶炼方式等方面的虚拟再现。这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工具,能够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在文化建设领域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建立黄石虚拟数字化博物馆

虚拟数字化博物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信息进行全方位和多形式采集、标准化存储和加工,并通过网络连接和一系列相关规定、协议,实现文物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和游戏娱乐等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黄石地区的矿冶遗址和文物十分丰富,从1981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遗址采集、流散收集、废品拣选,已收集铜铁器文物二千余件。其中,战国时期的“青铜砝码”全套13件;战国时期的楚国货贝“良金一朱”、“良金四朱”;商代“提梁”;战国时期采矿工具“铜斧”等33件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另外,古矿井中发掘出土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如铜斧、铜锛、本铲、船形木斗、木瓢、竹篓、绳索、陶器碎片、竹蓝等。所有这些文物,我们可以采用数字化三维扫描的方式进行文物的保存和陈列,建立黄石虚拟数字化陈列馆。也可以将现有的博物馆进行虚拟数字化,把馆藏文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复制。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将其为网络虚拟博物馆,采取馆藏荟萃、虚拟陈设等方式,让更多的人更及时地了解和认识黄石地区的矿冶文化,从而进一步推动黄石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结 语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利用数字技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攫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利益,成为世界各国在21世纪的重要战略之一。黄石市大冶地区具有丰富的矿冶文化资源,由于文物保护和展示条件的局限性,这些矿冶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的正在逐步走向没落或消亡。长期以来,由于展陈条件的限制,黄石地区的许多文物保护单位难于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的功能。虚拟现实技术在黄石地区矿冶文化保护中的运用,将极大地促进传统文化资源的全社会共享,对于弘扬先进文化,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供黄石所能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将使黄石市在进一步提高文化知名度,创建青铜文化、山水园林城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论文是黄石理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黄石矿冶遗址三维虚拟仿真”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r61Q.]

参考文献:

[1]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与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9。

[2]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