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高中生共827人。男407人。女420人。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选用2001年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会议推荐,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监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光盘为健康教育材料,播放时间为50 min。光盘播放后休息15 min,再观看专业人员做“换水游戏”演戏实验。实验按“预防艾滋病换水游戏教案”进行。播放和实验前后分别用同一个问题进行两次调查。填写问卷前。阅读指导语,强调独立完成:调查员检查、补漏后收回。调查员由经过省级艾防会培训的专业人员承担。
1.2.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除个人一般情况外。问卷主要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问题。问卷不记班级和姓名,以单选题为主,经专业人员评定和预查后确定。本次调查选定样本共应调查827人,健康教育前收回有效问卷806份,占调查人数的97.5%;健康教育后收回有效问卷817人,占调查人数的98.8%。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做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见表1。
2.2对待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
2.2.1对待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表2所列三个问题反映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歧视、恐惧及相关态度。健康教育前后对待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态度的比较,统计学分析,教育前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中小于18岁组与18岁以上组比较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2对待婚前及婚外的态度针对婚前和婚外这两个问题,在“赞成”“反对”和“无所谓”这三个选择中,学生均持有不同的态度,对婚前和婚外表示“反对”的人数比例由健康教育前的70.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90.9%,经统计学分析,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
2.2.3对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前,学生选择“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人数占90.6%;健康教育后。学生选择“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人数占98.6%。
3 讨论
中学生校园游泳安全知识教育
哪些情景不宜游泳?
1、未成年人必须在家长(监护人)的带领下游泳。单身一人去游泳最容易出问题,如果同伴不是家长(成年人),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
2、身体患病者不要去游泳。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癫痫、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都不要去游泳,因为上述病人参加游泳运动,不但容易加重病情,并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同时传染病患者易把病传染给别人。另外女同学月经期间也均不宜游泳。
3、参加强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跳进水中游泳,尤其是在满身大汗,浑身发热的情景下,不能够立即下水,否则易引起抽筋、感冒等。
4、被污染的(水质不好)河流、水库,有急流处、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以及落差大的河流湖泊,均不宜游泳。一般来说,凡是对水况不明的江河湖泊都不宜游泳。
5、恶劣天气如雷雨、刮风、天气突变等情景下,也不宜游泳。
注意事项:
1、不得单独一个人下水游泳,以免出现意外情景无人救助。
2、不得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异常是江河湖海水库水塘沟渠。
3、在水中不得打闹潜游,不得按压他人头部和卡脖,也不能让人按压头部和卡脖。不得从岸上往下跳水,以免伤害他人和自我。
4、很久没有游泳第一次和头几次下水游泳,不能游得激烈,不得游得太快太久太长距离。要渐进式增加游速游距游时。
5、不得即兴下水游泳,身体情景不适合游泳时不得下水游泳;如疲劳感冒发烧月经期开放伤口皮肤过敏饮酒之后不能游泳;刚吃饱饭不能立刻游泳太饿了不能游泳生病刚好不能游泳。
6、在野外的游泳场游泳时,必须随身携带专业的救生衣;救生圈;救生球;救生带等救生器材方可进行,不得逞能。
7、下水游泳前必须做足准备活动,通常水温比体温低,做准备活动能够把肌肉韧带筋骨活动开,从而避免下水后身体不适应。
8、游泳要在有配备专业救生人员游泳合格场所进行,并严格遵守游泳场馆要求。
9、游泳时要根据自我当时身体情景保存必须体力,不得游得太快太久太长距离。感觉疲劳或有冷意必须起水休息。
10、儿童游泳必须要有会游泳的大人陪同,儿童少年不要到野外及泳池深水区(水深超过身高)游泳。
中学生校园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一)行走须知
1、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
2、行人不准在车行道
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
3、不准在道
路上扒车、追车,不准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
5、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6、横过道路时,要选择有人行横道的地方。
在没划有人行横道的地方横过道路,要特别注意避让来往的车辆。避让车辆最简单的方法是:先看左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才走入车行道;再看右边是否有来车,没有来车时就可以安全横过道路了。
(二)乘车须知
1、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车辆;
2、机动车在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3、乘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在车内吃东西;
4、不强行上下车,做到先下后上,候车要排队,按秩序上车;下车后要等车辆开走后再行走,如要穿越马路,一定要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穿行;
5、不乘坐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载客许可证、运动证的车辆;
(三)骑车须知
1、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2、拐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拐弯;
3、不准双手离把,不准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4、不准车辆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5、要经常检查车子性能,响铃、刹车或其他部件有问题时不能骑车,应及时修理;
6、不准撑伞骑车,不准骑车带人;
7、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车;
8、不准在车行道上停车或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小学生安全使用电器知识类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7)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那么,如何成功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笔者以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手段,有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别构成了一对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培养应付考试的能力,目前的状况是过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能力的培养。
二、明确高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教学原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三方面。其中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条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它们的总和便是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目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必须贯彻素质教学四项原则,即:
第一,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等,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所谓主体性是指在有客体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既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发展,完成从认识到技能的转化。
第四,以教师为主导。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实施英语素质教育三个重要环节
1.将德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北师版高一《National Heroes》这篇文章介绍了我们国家的航天英雄的情况,教师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恒心、毅力以及把国家和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的爱祖国、爱科学、爱集体的思想品德教育。
2.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心理品质。高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强、精力旺盛的青春期,要引导他们多记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引导他们做到单词不欠账,加大阅读量,努力做到准确记忆和有意记忆;同时注意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强烈的愿望是学习的前提。引导他们抓住英语实践机会,积极主动进行英语交际。
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一些高分低能的学子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今天。教师应摆脱中、高考的指挥棒,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手,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平时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解决问题;课后主动复习,总结归纳加强记忆。培养学习的能力还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趣着手,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浓厚、轻松的气氛,让他们乐意、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如:课前不妨让唱一首英语歌曲,讲一个幽默或进行一个头脑风暴。
有人担心英语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成绩。其实这是不必要担心的。素质教育的本身就是文化教育,是潜能开发教育,是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化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得学生学会做人、学习、生活、审美和创造。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要搞好化学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应用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适应化学知识急剧增长的需要,掌握化学学科的规律,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发展方向。二要具备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未来社会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能源、发展材料、改善环境、裨益健康等方面。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为此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三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不是机械重复的简单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不掌握教育规律,不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发展趋势,是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的。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必须树立高品位的学术思想,才能高屋建瓴地把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渗透融合到教学中去。为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改信息,经常“充电”,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法。四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科研能力。化学教师要经常参与教育研究,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教改,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突出教育主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加强教学实验,及时总结反思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包括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发现规律,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放实验室。要搞好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进行课改实验,在实验中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实验中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的经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加深对实验效果的理解。每个课题研究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思考本课时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可以通过教后感的形式对某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累素材。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每个化学教师应着重考虑的课题。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如:学习空气和水资源时,指导学生去调查了解本地空气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讲硅酸盐时,参观本地的水泥厂等等。可以说化学知识从头到尾都可以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与思考,这样就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四、化学安全防范教学的渗透办法
化学课堂是传授化学物质性质、理论规律的主要阵地,涉及化学安全防范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是化学安全防范教育的素材基础,按化学课堂形式和内容,更多在以下课型渗透:
(1)化学物质性质理论课堂随机渗透。物质的理化性质是安全防范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特别是具有毒性、可燃性、爆炸性、强腐蚀性、放射性的化学物质,应是安全防范教育的重心。如氧族元素教学中,O2和S的助燃性、可燃性、可爆炸性是消防安全的教学的重点,H2、SO2毒性废弃物是环境污染教育的重要内容。
(2)化学实验课堂实验针对渗透。百闻不如一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主要课型,对安全教育有着体验、探究价值。化学实验进行安全防范制度化管理,每项实验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活动,在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形成安全观念、习惯、以及获得感性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其教育目的在于: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对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巨大的影响,今天的多元文化,为广大中学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资讯之余,更是对他们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加紧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并且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因为高考制度的稳固存在而使应试教育更胜一筹。各中小学挥着“素质教育”的旗帜,干着“应试教育”的事,这已经不足为奇。在唯分数是图的驱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也沦为了分数的奴隶,各大中学思政教师的教学趋向于知识点的教授,即使知道此科目注重的是品德的培养、思维的激发,但依旧按照当下应试教育的大形势,传播着思想政治的“知识”。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教育性教学的关系
教育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在手段和目的上都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教学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授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而教育性教学则是侧重兴趣和道德的培养。赫尔巴特认为,人的观念、情感和善的意志是不可分割的,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而道德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一大任务之一,如何将道德教育贯穿于中学思想政治课,以及将思想政治课成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理清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教育性教学的关系,因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三、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教育性教学
把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学理论是对教育认识的深化,这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也引导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结合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三节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课程实施,对于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教育性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要,在教学中要树立“育人”理念。教育性教学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那么“育人”理念即为学科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教师无论是在课前的教案设计、课上的课堂实施,还是课后的反思评价,都会伴有育人的理念。克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只重视政治理论的知识传授,只把学生当成接受道德的知识容器,时刻怀有“育人”理念。
其次,在教学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育人”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从学生学习的现状和学生的发展潜能出发,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整体目标来制定。这些教学目标在以教授学生“我有哪些权”、“我为什么维权”和“我如何维权”的知识点之外,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维权意识的培养,以及做个文明的消费者,也就是道德层面的问题。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好道德性问题,将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品质。
再次,在教学中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受到社会大背景、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阶段所制约,中学的德育目标也决定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方向、性质,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实施,则主要由学生的发展来决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做到内容的现实性和生活化。在教学内容上应破除对书本的依赖,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把时展涌现的新观点、新提法和新精神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教给学生社会生活的真知灼见。
一、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体育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性转变
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为中心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由于体育教学诸多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当然要确保必要的“三基”教学;在学习基本的过程中和打下基础后更需要关心学生掌握锻炼方法,培养其体育学习动机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这也是观代学术观上将“显性学力”与“隐性学力”相结合,培养与发展相结合的需要,是体育教育功效的长远与近期结合的需要,是学生学校学习阶段教育与未来终身体育相结合的需要。
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更新体育评价观念,实现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自评与他评的评价方式,建立重在激励的科学评价。
二、创造素质教育观下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1.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时代性、基础性,全面性与民族性
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首先要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应杜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关注不同年龄段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宝库中,去优选和编制最适合中小学体育的教材教学内容。在这里,可能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材大纲的内容体系,合理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所谓正规现成体系(包括技术、战术、规则、场地体系),充实和创造学校体育教育的文化价值与观念体系。
2.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在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要从重视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为主,转向以学生认识体育教材内容的规律特点为主来安排教学环节与步骤,而不再是教师的纯粹的“传授组织”教材,“指使”学生的活动。还要从过去较死板的规范体育课结构模式中,向较为多样化、灵活、实效性、人格化。的方向转变。更需要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条件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出发,创造出不同特色的又体现素质教育功效的体育课的“结构模式”。基本上结构依然存在,但不再是千课 一律,千人一面,更需要“改头换面”,促使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体系与方法观念转向在教师指导、启发下的导法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
在方法主体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向同时“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从而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
三、精心育人,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当代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认清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创造性地探索在体育课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策略和技巧。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职业中学 语文教学 交互式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而系统地探究知识、增强智力和能力的活动。师生交互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成为了知识的接受者,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并为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使得整个语文教学有效合理地开展。
一、什么是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调动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语文学习不能变成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新知识需要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应用,然后纳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交互式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采用“交互式教学”,教师通过呈现实际的问题情景或者直接从现实的教育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发言,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明所提问题的欲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语文交互教学设计的实际意义
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种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也包含着教师的教,这是同一个过程。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教学即成功”,就是说如果“教”的行为未达成有效的“学”,那么这种“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教,对于学生的学则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及个体差异,如此才能教学相长。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双方的交互过程。实践证明,教学交互或交互式教学,是实施教学共振的最好方式,教学交互是共振的一种具体体现,它能使教学效率和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正是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构成了教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自身工作动力的推动下,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主体的学生受激发后的学习动力的驱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专心听讲、质疑问难、回答问题,这些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强化了教师的工作动力,促使教师挖掘教学潜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交往,推动教学过程持续运行和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如何开展语文交互式教学设计
现在中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与安排。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交互交往过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通过这个交往过程和活动,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形成一定的能力态度,人格获得一定的发展。
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强调使用更为具体明确的行为术语,使得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交互式教学需要做大量材料精选和补充工作。传统的教育学教材都是以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为特点编写的,没有顾及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交互式教学一方面要顾及知识逻辑,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心理逻辑。因此,要根据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需要,收集和创设大量的学习资源,如教育案例、教育视频、教育争鸣性的事件。
四、语文交互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参与率不高。现在的高中或者职业中学班级规模往往过大,生数众多,这样的班级规模要实现交互式教学,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人数多,增添了管理方面的压力,呈现一个案例或者情景后,难以让每一个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参与讨论的机会。这样,使得一部分同学,特别是比较被动的同学,还是处于“静听”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小组过多,容易使得教师的监控有限,导致部分小组和成员处于无管理状态。应适度控制教学班级的规模,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效果会比较好。
【关键词】 中学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学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故研究中学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与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中学体育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变思想,树立现代体育教学的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扎实的基础。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都要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灌输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确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重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因素,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人为中心”,让学生进入到积极、宽松、和谐的学习状态,形成双向互动,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形成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及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的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学生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
五、注重现实性和实用性的调和,突出应用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挖掘教材;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历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求知欲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是别的,它是人类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所进行的活动。如何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反思,利用课堂传授给学生们?假如一个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和灵活、生动的方法,那他的教学就是静态的。历史上的时间、人物、事件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静态教学要转变为动态教学,关键在尊重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实践能力――历史学科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学会思考:中国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世界的过去、今天和未来。人文科学有它无穷的吸引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关心人文世界的兴趣往往大大高于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国际的重大历史事件,而历史教学正是可以纵贯古今,横跨过去和未来,向他们展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们在思索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偏激错误的观点,教师要加以引导,而不应挫伤他们参与课堂辩论的积极性,给他们的思维行为泼冷水。例如,三国时的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深受学生崇拜,他们却讨厌曹操。这是受漫画、小说以及民间故事的影响。这说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需要引导。成功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行为不加指责,而是利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把他们的观点引入到历史背景中去思考,让他们有肯定和修正自己观点的能力,师生之间从而也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在这种沟通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课堂上解决不了的、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找材料,从书本上和新闻报道上发现资料。这样,历史教学就尊重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促使教师有探索教学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们有了求知欲,积累了知识,学会了思考,自然就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教学中要重视人文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教材是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学生通过朝代更替、古今对照、中外对比而挖掘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守护人类的精神财富,从而追求美好和真理,培养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同时辨别丑恶,抨击残暴。再者,通过对事件的分析,促进学生对生命、民族、国家的热爱。例如,在讲授“巴黎和会”一节时,应指明,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等国不顾中国曾对德宣战,派15万华工赴欧洲,也是战胜国之一的事实,藐视中国人民的意愿,竟然在和会上决定把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修铁路、开矿办厂等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在国内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正视“五四”运动的过程,给予补充、评价,就可增强学生对“五四”运动史实的记忆,也可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对当今的强权政策、霸权主义有所了解。
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