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有效性教学
1研究背景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变革就成为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必须加强课堂教学变革的实验与研究,以教学研究来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以课堂教学变革来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着眼于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势在必行,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本论文追求的核心目标。
2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对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来说,它与一般的教学有效性有其共同之处,又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的独特性是由高中历史课程性质决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其次,它的独特性是由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的,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历史教学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持续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3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作为一种组织,如何改善过程绩效,提高组织效能,实现组织目标,是学校最关心和重视的。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众多研究结论表明,学校有效性依赖于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要想成为优秀学校,首先必须做到教学有效。
(2)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通过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让老师了解目前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具体探讨教师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问题,探索有效性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为高中历史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4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彰显历史学科的特色,找准历史学科教学的原动力。历史学就是一门兼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学科,从研究对象看,历史学无疑属于社会科学,但从研究的主旨和研究方法看,历史学更属于人文科学。作为社会科学它关注的中心则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它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作为人文科学,它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一书中提出了对这样的课程目标:“加强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其价值功能,决定着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特征及其价值追求。它是衡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的原动力。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遵从一般的教学规律,更要从历史课程的特殊性出发,整体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历史知识中内在的教育价值,有效落实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共同研讨,改进教法,切实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智慧。教师个体的单打独斗很难妥善解决课改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也很难处理课堂教学环节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团队,需要整体的智慧。
(3)研究学情,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情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情况,具体说指学生的实际特点,主要指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动机,年龄等心理特征,也包括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学生个性心理特征。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它是教学的前奏,是实施个性教育、全面教育的基石。
5结论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教师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高举课程改革的这面大旗,努力承担起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高中教师明确自身的使命和责任,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效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关键词提高 历史 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1潜心研究教材,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对历史教材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内容涵盖广、情感蕴含深的学科,在社会生活中还有许多课程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一是开发图书刊物资源。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可以增加有关历史题材的知识积累,例如对世界发展史、中国革命史等方面的知识,仅靠历史课本的简单介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来增加历史知识了解,同时,教师平时也要多涉猎课外书籍增加知识积累;二是开发乡土社区资源。高中历史教师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注意搜集对历史教学有帮助的各种乡土资源加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许多书本中举例的内容,学生缺乏直接的感知与认同感,如果在教学中加入本地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典型事例,可以激发学生的知欲望,提高教学效率;三是开发好广播影视资源。可以说,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是和广播影视关联最大的一门学科,许多历史事件都被影视工作者搬上了荧幕,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学生通过这些影片的观看,可以增加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历史发展观的教育。教师可以在课后提供一些优秀历史影片的目录,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也可以利用活动时间播放一些影片的精彩片段,强化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荧屏上有些影片反映内容经过了改编与加工,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甄别。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手段开展知识搜集,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
2精心设计教案,奠定历史课堂教学基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在教学设计环节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开展四个方面的备课。一是备教材。要想提高教学成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把握教学要求,尤其要认真研究高中历史新教材与传统教材在编排理念、内容选择、能力拓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对照大纲要求,认真研究历史教材的各个章节、重点与难点等,把握之间的联系,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并进行科学的二次加工,将一些鲜活的教学实例添加到教学之中;二是要备学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学生,那么要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就必须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学生的历史学习基础、学习习惯与能力等,便于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特点,优化教学过程。尤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提问、自学安排等方面进行周密的设计,及时应对教学活动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等;三是要备教法。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筛选,选取最适合本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原则,充分运用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引导他们开动脑筋,开展合作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同时要体现学生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四是要备手段。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学辅助设备,以往许多教师就凭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走上讲台,在教育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空间、营造教学情境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方面在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体现。
3构建和谐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性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进行共同探究来解决问题。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思维,与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尊重的相互关系,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有效开展;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历史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层次,这是客观现实,是无法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这种差别,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目标要求等方面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结合学生自身能力发展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对优秀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后进生适当降低目标层次,促进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三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许多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喜欢另辟蹊径,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完善之处,但是教师不能简单加以否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于不完善之处要加以启发引导,对不正确之处要及时提醒,要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予以肯定。
4注重学法指导,有效开展历史自主学习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开展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一是要指导开展自学。开展课前自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历史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中首先要扫清阅读障碍,按照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强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遇有不清楚之处要做上标记,在课堂学习时进行质疑或针对性听讲;二是要指导合作探究。高中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合理运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学习,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题,开展讨论与探究,自己动手获得答案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要指导联系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到的各种历史知识与观点,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加以验证与运用,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强化认识,开展思想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用学到的历史知识与观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等,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能力。
5鼓励开展质疑,提高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成效
一、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微课在选材中存在不足
微课教学在选材中与传统教学方式和内容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将传统的模式套上了一层“微课”的包装,而教师依旧照搬模式,为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而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课程内容后,并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把握及应用。在选材中,教师依旧带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并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历史微课的期望值逐渐降低,反而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微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微课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利用互联网来实现与历史教学的对接。它需要资源与资源的有效组合,以及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利用互联网将教学内容加以扩展以便实现最高的效率。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只注重微课的资源,还应当注重微课的共享服务职能以及激励职能。
3.微课录像水平较低
微课视频的制作离不开其录像质量,录像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历史教学水平。视频的清晰度、剪辑效果以及字幕设计都需要精心设计,否则学生便会失去耐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通过历史中的事件来尊重和发展文化。而随着教育教学的逐步发展,新课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历史知识的前提下,还要让能借助其知识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进而能够联系现实,做到鉴往知来,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万千变化的世界。我们以人民版教材必修一种的《明清君主专治的加强》为例进行微课设计,突出历史分析这一能力如何在微课中体现。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废除丞相制的原因、设内阁以及军机处的原因这三个基本历史事件,并向学生说明这三个基本事件是我国在专制时代下政治发生转变的重要形式;其次,向学生解释内阁制、军机处等含义,并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进行详细的解析,分析当时社会制度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再者,教师要教授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中的问题进行辨析,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进行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将每一个问题都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以及历史视频,并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既然是设计的一堂微课,那么微课的特点一定也要体现在我们的设计当中,突出其趣味性和短小精悍的优势,做到既有内容又有吸引力,这样设计出的微课才是符合我们教学要求的优秀课程。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发展应当注意的问题
1.减少在制作理念中出现的问题
微课视频与其他视频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够让学生从中受益,且传播的知识具有高价值和高共享的特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微课这一优点发挥到最大,充分体现其教育性特点。教师应当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前提下,设计出新型的教学方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明确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是微课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修养,结合互联网教学的同时回归到教材中,明确设计方向,并结合唯物史观向学生阐述历史,让学生从中真正的有所学。
2.减少在制作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思考的微课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现象或历史知识出发,把具体历史事实以生动的形式转化成微课设计。在对微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时,教师要尤其要注意将教学内容分解,分模块设计,真正使微课短而精,选择最能切中要害的点为突破口,以便学生理解和学习。
3.减少在制作方式中出现的问题
微课要想在课程中顺利的运行下去,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微视频,而微视频的引入就需要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了。我们常用的制作方式主要以录像、图画、PPT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根据不同视频的需要来制作出不同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设计和开发出预想的视频。考虑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教师可以添加一些带有趣味性的录制手动或图片,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在制作微课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长和节奏,一堂微课的内容不能过多、节奏不能太慢,要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要把课程主体内容完整的展现出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58-1
一、解读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即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遵循教学规律,以最少的精力、时间、物力投入,而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个人与社会教育的价值需要。这要求教师把握有效教学理念,掌握科学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情感态度。其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有效教学的主旨是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利用教育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即将学生培育成拥有完美人格的优秀人才,让学生有较高的心理、身体、政治与文化素质。
第二、有效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效益,这需要教师有效益与时间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考虑到教学效益,不可因追求形式而放弃追求教学效益。
第三、有效教学要注重教学策略。即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或目标而运用的解决问题的各种行为方式。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把握相关的策略知识,从而在具体教学情景中做出有效决策。总之,有效教学不仅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还是引导老师教学、评价他们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
二、高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建议
(一)活用情境与问题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设或投入一定的具有感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验态度,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识记。同时,唤醒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发展。
例如:教学“”时,对生活于民主社会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对这一时期中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专制的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巴金所创作的《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如觉新结婚、觉明离家出走、瑞珏之死等故事展开教学情境的铺设,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民族危难之际,为何倡导科学、民主、新文化、新道德,在后期时,又转为对的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样,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可以营造出情感气氛,教师再适时地提出问题或思考任务,制造出知识的矛盾冲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2.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出各种问题与任务,诱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进行实践体验,从而帮助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实现由能力至人格的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有创新思维,有创造力的人才。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所设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有一定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性高的问题具有的真实性与开放性就越大,就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
如评价性问题则要求学生可以根据相关标准对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制度与思想等展开有价值性的判断与决定。如:西方民主政治有何优越性与局限性?中国是否可以照搬美国的民主呢?等,这些问题开放度较大,同时和世界之间的联系较强,有助于学生提高抽象思维与历史认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问题的适度性,问题的难度不能过低或者过高,也不可总是对学生进行提问,应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与需求。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利用电、光、声等媒介物将知识信息传输与接受变得更直观、更美化、更生动、更形象,通过各类教学媒体的合理配置、选择与组合,进行展开跨时空的课堂优化教学,有多重的感官刺激,速度快、信息量大、应用范围广等优势。例如教学 “美国的霸权政策”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设计:1.全方位的教学设计,如对象、内容、目标、策略与评价;2.信息采编与材料处理,如文字、图片与音像等;3.脚本撰写,制作课件,其要求为:画面清晰而简明,视觉、文字、音像结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特点,讲究质疑、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等。课件的形式则可为CAI课件,也可为网页。在这一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贯穿于历史知识、历史线索的问题中,通过资料查阅与思考而获得结论。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则可了解二战后美国借助其军事、政治、经济上的优势,实施各种霸权政策,致使世界政局长期出现不稳定,同时,理解了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影响,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此外,课件还可转为交互型的过渡,加上交互设计、交互图标,利用问答对话、图形化界面、菜单交互等。
四、注重图文史料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三生教育;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把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品格健康成长和人格的完善放在首要地位,这就与“三生教育”的内涵完全符合。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处处贯穿着“三生教育”。
一、生命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用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扩展生命教育
历史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生命教育更是历史厚重扉页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历史教学用鲜活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推动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理解生命的价值,以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列强入侵的危害,得出列强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漠视生命,从而使学生在反思历史中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使之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价值,关爱生命。在《伟大的》一课中通过幻灯片展现日本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两个日本军官的杀人比赛、万人坑、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战争对生命的轻视以及生命的脆弱,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更加敬畏,更加珍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中,通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的惨烈让学生感受到庞大的战争机器慢慢地、凶残地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完整的家庭。通过播放《西线无战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和平、珍爱生命。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来进行生命教育
在《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中,让学生反思殖民扩张与殖民主义的罪恶,引发对生命的敬畏,是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所在。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在此我通过播放《大国崛起》里的一段解说词让同学们对殖民扩张加深理解,并展示殖民主义者遗留在岛上的大炮、岛上的黑人奴隶雕塑、岛上关押黑人奴隶的堡垒底层、由非洲开往美洲的贩奴船中的黑人奴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戈雷岛等照片,通过再现历史情境的教学设计达到对生命的直观感悟。历史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黑奴的非人待遇,我以学生现有知识结合现实去追溯历史,通过提问学生“你对巴西的了解有哪些?”“除了足球外,你知道巴西的国舞吗?”以此引发学生兴趣,讲述桑巴舞的来历。桑巴舞起源于非洲,随着贩卖黑奴活动的兴起开始向外传播。据说奴隶贩子在把黑奴塞进船舱运往新大陆的时候,担心路途遥远,奴隶们在船舱中一窝几十天,到岸时腿脚不灵便,卖不上好价钱,就把拥挤在船舱中的黑奴驱赶到甲板上,以敲打酒桶和铁锅为伴奏,让他们跳森巴(桑巴的前身)活动筋骨,无意中就把舞蹈带到了拉丁美洲,成为黑奴苦中作乐的活动。后来逐渐传播到社会其他阶层,风靡全国,成为“国舞”。通过图片、故事等的讲解,再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让他们真正懂得平等、人权、生命的可贵。
二、生存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挖掘高中历史教学资源进行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生存技能、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高中历史教学蕴含着丰富的资源,通过历史教学,可以以史为鉴、以古通今,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顽强进取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中,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中国古代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卓越的智慧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发明了耧车、翻车、筒车等生产工具,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大型水利工程。通过历史课堂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创造出的辉煌成就,从而启迪学生面对逆境,要学会生存,要努力创造生存的有利条件。在《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课中学习“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通过学习四大发明的发明传播,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气势,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热情。在必修三《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这一专题的学习中,通过学习拜伦的《唐璜》感受到为了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努力,折服于拜伦勇敢投身于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学习高尔基的《海燕》,震撼于那份“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的魄力;学习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使我们明白忧郁的日子终将过去,怀着美好去迎接明天!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带领学生去领略生存的价值、奋斗的乐趣。在学习历朝历代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时,注重让他们历史事迹和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高尚情操的教育,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去理解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历史处处是箴言,学习历史让我们从他们的人生故事里学会生存,学会积极进取、学会永不言弃的努力。
(二)用历史教育功能进行生存教育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学历史、读历史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而是要构筑历史通往现实,面向未来的渠道。在学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时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这就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问题中,面对全球化要把握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针对疾病传播、泛滥等学会预防,掌握生存技能。在与人相处中,可以汲取历史智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有着无比灿烂的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恢宏的优秀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博怀,“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意识和爱国思想.......对当前和今后治世为人处事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生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一)用历史文化来丰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体悟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历史是人创造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高中历史课本中,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诗、词、赋等文学手法,无一不展现着前人的美好生活观。电灯、电话、电视等科技发明,每一项都是人类对生活执着追求的体现,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的信念,怎会有人类美好的今天和未来?历史舞台上留下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他们个性张扬,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哥白尼、布鲁诺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的学说或成就,表现出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必修三《打破隔离的坚冰》这一课里,通过讲述海明威传奇的一生,热爱各种运动、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身体多次遭到重创依然不向命运低头,诚如他的作品《老人与海》里所说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都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震撼,给我们的生活传递正能量,使人的心灵、品格、情操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探索历史教学策略来开展生活教育
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结合历史内容与生活帮助学生学史以鉴今,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通过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生活教育,如组织学生考察历史遗迹,参观历史博物馆,搜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迹的材料,撰写考察报告等,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了解历史,学以致用,启迪生活。另外可以在历史教学中开展读书活动、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讲演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和精神生活,使其能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健康活泼地发展。在学习必修二《经济全球化》一课中讲述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和人类对自然环境无休止的掠夺,破坏了全球的生态平衡,沙漠化,淡水资源的缺乏,大气和水污染的不断加重、气候的恶化等都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在讲授“可持续发展”这一知识点时,我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课堂讲演比赛,把班上分成8个小组,让他们就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讲演比赛,最后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佳演说家。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新课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精神,而且使知识点得到更深更宽的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也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明白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人人都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中,我让学生课前搜集了大量关于台湾的材料,在教学中分三部分学习,昨天的台湾、今天的台湾、明天的台湾,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小表演,演绎了台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激励他们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必须要努力学习,培养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不断探索改进历史教学策略,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三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来实现对学生的历史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培养他们对人类自身、人类的历史、人类的现在与未来、以及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关心和感悟。生命、生存、生活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从而树立起积极向上、健康友好的品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
参考文献:
[1]罗崇敏.生命.生存.生活[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
[2]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一、高中教学利用影视资源的反思
高中语文、历史、政治、地理、英语等学科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素质拓展中,都较广泛地使用着影视资源。运用影视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审美教育,陶冶学生情操,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辅助教学,扩大教学信息,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有效学习;强化学生成就动机,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教学手段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等等。影视资源设计要注意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适度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在影视资源设计形式上,要注重学校影视资源库建设,注意利用影视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些认识和研究成果,关注到了高中教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的一般教育意义、设计原则和设计形式,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更多停留在对高中教学表层意义的认识上,且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科,缺乏对优质影视资源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如果影视资源更多停留在对高中教学表层意义的认识上,且主要集中在历史学科,缺乏对优质影视资源教育价值的深入挖掘和拓展,是很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的。
1.影视资源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很多教师和学者认为,采用影视资料只是为辅助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教学情境、展现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本要求。这些认识,显然没有真正把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课程资源来看,没有界定影视资料的类别和质量好坏,没有从人文与社会领域来审视影视资源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没有充分把握高中历史、政治学科的特点和人文性、社会性、教育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也没有考虑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效果。毋庸置疑,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根本上取决于教学设计。高中教学利用影视资源,不仅可以辅助教学、活化课堂、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潜在价值和广阔前景。特别是历史教学中,利用优质影视资源可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无可替代的历史情境,让不可复原的历史最大程度上得以重现,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亲近历史,在体验、感悟历史中高效学习、增长智慧、快乐成长。
2.影视资源的选用和空泛化趋势。影视资源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且更新速度快。从电影、电视剧来看,资源之繁杂足以使人眼花缭乱、迷失方向。在当今文化产业化、市场化潮流中,部分商家为追求票房、利润和所谓“时尚”,不惜以低俗、媚俗、庸俗的影视作品来吸引观众;不惜将历史庸俗化、娱乐化,来迎合世风、抢占市场。这些作品对正处于青春期、成长期、叛逆期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转型期的高中生来讲,无疑遗毒甚巨。因此,高中教育教学中选用影视资源,教师一定要高度负责、谨慎、有的放矢、精心准备,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精华弃糟粕,选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时政性、探究性、高清度于一体的优质影视资源为教育教学所用,否则,宁缺勿滥。这样的作品可以是影视片断,也可以是完整版影视,甚至可以是影视海报、精彩花絮或者节目预告。由于所属领域、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高中各科利用影视资源的效果却大相径庭,甚至出现空泛化趋势,从而使部分学生误认为影视资源利用就是看看而已,甚至是自己趁机放松消遣、嬉皮搞笑的时候。这样利用影视资源,显然已经悖其初衷。高中教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一定要有突出的学科特点与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特别是政治、历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要有利于将课堂变得鲜活、充满智慧与情趣,有利于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公民意识、民族民主精神和全球视野。
二、高中政史教学中影视资源的有效利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共同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文字、音像(包括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影视作品等)、人力资源(教师和学生)、实践活动资源(社区、工厂)、信息化资源,都是基本的课程资源。鉴于学科的特殊性,要达到预期教育目标,高中政史教学利用影视资源必须坚持一些重要原则。
1.科学性。即选用的影视资源应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事实客观、可信,有充分的说服力;知识性、思想性强,有利于传承文明、科学和理性;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正如培根所说:“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政治性。即所选影视资源应具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符合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舆论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能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优秀的作品塑造人,崇高的人格激励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3.时效性。即影视资源的选用,一定要紧扣时展和社会热点,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资源新颖且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特别是历史影视资源,可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或周年问题为切入点,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素质拓展。
4.趣味性。即选用的影视资源应当生动、鲜活、有情趣,符合特定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需要,能够为学生的知识积累、成长经验、兴趣爱好和成就动机所接受、消化。这类作品,政治教学中可以是小品、演讲,也可以是历史影视。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是历史文献片、政论文献片、专题片、史诗剧片断,如《故宫》、《六集历史文献片•》、《电影频道•世界历史》、《大国崛起》等。
【关键词】微课;历史教学;应用
微课的应用并不仅仅是一个制作技术开发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如今,微课已不是新鲜概念了,这种新课程形式已经不同程度的深入到历史教学中。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所以,随着微课应用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慢慢有种危机感和紧张感,强烈地感觉到了充电的重要性。
1 缺乏规范的微课教学设计
大多数教师在微课的制作中,没有进行规范的设计,只是将原有的教学设计简单融入微课制作中,对设计的教学内容没有标准的度量。同时很多教师也没有熟练的掌握微课的制作技巧,不能及时学习当下教育信息技术,只是简单的把ppt导入视频软件中,展示过程和以前所使用的ppt播放并无差距。基于此制作出来的微课质量欠缺,对于学生缺乏强烈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微课应用的价值。虽然有些教师已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将自己开发的微课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行实践研究,但目前这种研究的层次比较浅,微课是否适用于初中的所有课程,适用于哪些课程哪些教学内容,还需进一步实践检验。
2 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
尽管微课程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初见成效,但其使用率还是较低。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微课。由于微课前期制作过程耗时长,需要一线教师根据教学需求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因而,设计制作一节全新的微课程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具备各项设计操作技能。同时,中学教师往往工作量繁重,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微课的使用。 目前,大多数教师只在课堂上应用微课,简单的将微课看做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并未真正体现出微课的作用,而且应用方式过于局限、死板,使教师失去了在课堂中的领导作用,只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微课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把特别繁琐的知识讲清楚,还是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教师通过洪亮而亲切的声音、充满爱心而慈祥的微笑等身体力行的生动的教学行为,都会给学生以鼓励,教师渊博的知识和耐心的解答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建立起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微课却不能建立起这种平等的交流互动,因此,微课只能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 微课在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3.1 加强理论学习
当前教师工作十分繁重,以中学历史学科为例,每个教师平均带三个班,每周课时量为15节,有同步练习册,每天批完作业出错的同学一一叫来,指导改正再次批改。这样成天批不完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空闲下来去思考如何去制作微课,即便会也没有时间去制作微课,只是简单上网搜索下载一些有关教学内容的课件在课堂使用,这样就导致了微课为何使用率不高的结果。同时学校还组织历史专业任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参加兴庆区组织的有关微课制作和应用的培训,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精彩视频讲解。每一位老师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
3.2 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尚未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的“微”产物诞生,如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的作用主要在于解惑而非授业,它不能代替课堂新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学生利用微课可以反复观看的特点,用来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会对学生的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以及掌握知识的牢固性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教师在教学中,也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应该注重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要过于沉浸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现在教师繁重的工作量,不能及时学习当下教育技术,因而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使用微课,少部分教师从未接触过微课,只有少数教师才会经常使用微课。即便使用微课的老师大部分也没有进行规范的设计。
3.3 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教学
Abstract: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 teaching reform is not only the requir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new course standard requirements.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high, which require us to have a teacher must be from the thought idea, to the teaching method has the new change, in order to achieve history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author from the change in teaching concept, study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and carefully prepare lessons etc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high school history curriculum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今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是实际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使之更适合当今初中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之要求。2010年下学期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在重庆市全面展开,新课改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念、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就此略谈五点不成熟之看法,以供借鉴。
一、要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教学理念是顺应新课改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性被扼杀,从长远看学生还谈何发展。新课改下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从学什么到知道怎样学,课堂的教学鲜活了起来。夸美纽斯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只在学校中,通过学校而且将在一生里洋溢和传播着教育。”这句话是对新课改理念最好的理解和阐述。
二、研读新教材,精心备课
新课程的历史教材不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而是通过新课程的教与学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这是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师生共同体验、探讨、领悟历史,大力提升师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这方面说,新课程体现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但是历史教材编排每单元每课的内容涉及比较多、比较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历史课时安排虽有计划但不切实际,课程标准又比较笼统难以把握。各地的教学安排主要是由学校根据自身状况自行安排,并且历史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又属于弱势科目,在重理轻文的环境下是不太受重视的,这就导致教材编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很多的矛盾。
由此可见新教材难度比旧教材要大得多,因此教师要认真的研读新教材。把握好课本的整体性,每单元的系统性,每课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备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上网,阅读相关的优秀教学设计,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也可以和同事共同备课,学习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力使课堂丰富且效率高。
三、设计好每一步教学过程和每一个探究问题
关于这个方面我们网上有很多课件课现成的教案,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历史因素等造成了不同地区学生整体水平有巨大的差异,别人的课件或者教案也就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对自己学生的了解和教学目标来设计每一步教学和问题。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要达到既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又要完成教学目标还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这就要求开头一定要精彩,有悬念,能吸引学生。而中间则要紧凑形式要多样,让学生感觉是一个又一个的无限风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渡过美好的40分钟。最后要总结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这节课学习的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开头虽然要求精彩,但是一定要紧扣教材,才能在精彩之后自然过渡到教材内容。如果只一味的求精彩而脱离了教材那么精彩之后一切就会从新陷入冷淡。 第二:探究活动设计要合理,难度要掌握好。不要什么问题都叫学生去探究,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而一些需要学生思考但是根据他们现有水平又能得出答案的问题可以设计为探究学习活动。如果太难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只会让他们丧失探究的热情。第三:教学方法要多样,但是切忌花哨不实用。根据教材内容及实际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方法,不要学一些看起来很好但是不实用的方法。最后,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变化。每一节课内容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和环境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四、课堂总结评价和拓展
对新课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的印象,有利于巩固本节课知识。而评价,是指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公正的总结。一般方法是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但同时也要指出存在的不足。而这个不足可以采用较委婉的方式表达。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但是切忌夸张的表扬,如:一个学生什么也没有回答,而教师却说你真不错,或者你真优秀等,这样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关于拓展延伸,一定要体现学以致用的作用。尽量把所学和现实联系,体现历史的借鉴和为今天服务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1-01
1.关于微课的解释及由来
微课即指微课程。"微课程"这一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人戴维・彭罗提出。它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为目的进行实际教学的新型课程。这种微课程的教学课程被戴维・彭罗称为"知识脉冲",被人们称为"一分钟教授"。其具有易于开发,短小精悍,图文并茂的特点。
微课是一种充分利用高科技,在基本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用很短的时间,通过视频或者音频资料来讲解其内涵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所讲授的主要是点状和一些琐碎的知识。一般都是对教材的解读,体型的精讲,考点的归纳,或者是学习方法的传授,教学技能的展示和讲解。
2.微课的特点
2.1主题突出。微课是针对教育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一专题的重点知识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反映某些教学主题或教学环节的教与学的互动活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来说,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主题更加突出,更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知识。
2.2使用便捷。微课教学是以相关视频短片为主,结合教学指导,多媒体素材和教学课件,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意见以及历史研究专家的有关见解等资料,制作出一个主题鲜明,类型繁多,结构严谨的"主题研究"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使微课更具有教学案例的特征。
2.3传播方式多样。微课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主题突出明了,内容简单具体的特点,这意味着微课课程内容极易表达,成果容易转化且课程容量小,用时短,可以通过手机,视频与微博的形式进行讨论传播。
3.微课的制作方式
3.1开发脚本。开发脚本主要包括了主题选定,方案设计,素材准备这几个环节。微课要达到能够在有效时间内诠释教师所关注的重点知识和问题,且由教师独自操纵进行授课。原则上,一个微课往往是只突出一个讲点,一般是学科中的重难点或者是频繁考点。教师在制作微课时,首先要确定课题,再根据主题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以此来搜索与课题相关联的史料,题型,还可以寻找相关的故事。
3.2录制相关视频。微课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演示类,讲授类,讨论类,练习类还有实践类等等。一般而言,教师设计一个微课一般根据自己的主题内容来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但也可能同时运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组合形式。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微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不断创新中。
3.3个性教学。教师在制作一些微课时,应该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用较为个性化的语言或者实践性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讲述一些相关的学习故事,写出自己的内心的感悟,与同学一起探讨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
4.历史学课的微课设计和运用
制作出一个好的历史微课,不仅要求历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了解到相当高的程度,还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规划出能在最短时间内给学生最丰富优质的历史微课程。
4.1将微课与课堂紧密结合。在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微课更多地充当着现实课堂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是现在历史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学生们的课程需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会有不同,因此,微课在历史课堂中担任了包括课题引入,概念讲述,演示过程以及巩固练习等不同角色。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都是为整个模板主题能够更好地诠释。所以,教师所设计的微课要与主题课堂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突出主题。另外,教师要准确地掌握学习主题的整体知识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把自己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进行历史化的分析与重组。在设计时,既要把握自己的教学结构,又要更多地去关注那些需要适合微课讲授才能完成的重点知识。比如说,介绍一个具体的概念,讲述一段重要的史实,分析一个难懂的问题。这只限于那些不需要与同学积极互动的内容,对与那些交流比讲解更重要的知识,则不适合通过微课的方式来讲述。
4.2注重细节。微课相对于主题课堂来说,更加注意细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重视短小精悍,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的问题。不管是针对历史知识的讲解还是对历史现象的诠释,我们都可以对其进行微处理。我们历史教师要以宏观,中立的角度去看待微课,将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微化,分成若干个小的分支,然后通过微课来解决。与此同时,教师对教学语言也应细化打磨,在流畅,极富感染力的基础上,又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4.3以学生为主体。虽说微课不以与学生互动为主,但仍不能忘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微课设计中,历史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点拨与引导,潜移默化的渗透各种史观以及历史专业思想,深入发掘学生们尤其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源源不断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这就将微课的主要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当然,微课的顺利进行需要硬件设施的完善。因此,学校应该完善教学器材,对微课教学予以支持,开发利用学校师生间的异步交流,信息沟通,建成历史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身影无处不在。
根据以上的方法策略,我举出以下实例。
如人教版历史学科必修三中,第五和第六专题可以和二为一,主要讲授了中国近代精神文明的发展转变。这一大专题可分为两个子专题来进行讲授。一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二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其中的重点和关键考点主要有:,维新变法,以及的形成发展,在中国的传播。教师根据以上制作微课的要求,设计出能够很好地诠释知识内容且易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学生兴趣的微课,必定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吸收知识要点。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成分利用现代化资源,使学生能够更好吸收接纳新知识,实现更高的教育水平,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闫涛 中国历史"微课程"设计初探 湖北省宜昌外国语学院 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