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

第1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数据采集需从数据源头下手

面对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作为以生产高端扫描仪和提供高效数据科学解决方案的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以下简称柯达乐芮),致力于从企业数据信息的源头上提供掌控数据的新型科学、技术和生态伙伴系统,打造硬件、软件与服务一体的解决方案。

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全球总裁兼总经理瑞克・科斯坦佐(Rick Costanzo)表示:“云技术在当下炙手可热,柯达乐芮要借力云技术,抢占云端的先导地位。柯达乐芮融合硬件、软件、云服务,为客户提供专有的、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三者的结合是柯达乐芮实施的‘卓越共赢’策略的独特优势所在,它能帮助客户更便捷地实现数据采集,挖掘信息中的价值金库,同时简化企业业务流程的复杂性。”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柯达乐芮发挥扫描仪硬件的优势,将它融入不同软件采集解决方案中,最大化地助力客户进行数据高效采集,实现数据的智能存储、分享和整合。”

具体而言,在软件上提供三种解决方案,分别是针对生产级的Capture Pro、Info Input和Info Express,分别适用于高等级、中等和入门级。高等级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大型、集中的生产级数据采集,中低级软件解决方案适用于分布式采集。

除此之外,柯达乐芮最看重的是云服务,提供三种云平台服务,在数据识别、数据验证、数据认证这三个方面实现有效优化并改善大数据采集方案。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过去,数据扫描至数据库后才采用Hadoop等数据处理软件平台进行分析归档。现在,如果你知道数据源类型,比如‘采购订单’或者‘索赔表格’,柯达乐芮能在前期扫描中对数据进行标签分类,把扫描流程融入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中,而不再是先扫描,后分类。如此一来,企业不仅能对标签加速搜索,还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

瑞克・科斯坦佐e了例子:柯达乐芮在对一份采购订单进行扫描时,会将采购订单数据扫描到企业的数据管理库,或者扫描到财务流程中。如果把这次扫描融入财务流程,就可以有效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这就是识别服务。另外,扫描到财务流程可以迅速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这其实是双向连接,客户可以验证数据内容,并与内部的数据库进行关联。客户信用良好,再进一步处理采购订单;客户信用欠佳,可以立刻进行标注,把它归到另一个业务流程进行审查。如此一来,不仅省钱,也省时。这就是数据识别、验证和认证三者结合的解决方案。”瑞克・科斯坦佐表示。

瑞克・科斯坦说:“这三个云平台服务与三个软件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结合,企业开发者可以利用云服务平台来开发自身所需的应用。与此同时,柯达乐芮也可以单独提供软件和云服务解决方案,让它们与现有的硬件(扫描仪)进行结合。而这些软件解决方案与硬件和云服务存在一种天然互补性,对我们的硬件服务而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拓展。这种可以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柯达乐芮未来前进的方向。”

硬件、软件和云服务这三者的结合过程,也是柯达乐芮建立生态系统的过程。建立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数据采集,在这个过程中,柯达乐芮并不把技术放在首位,而是把定制化解决方案放在首位,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业务流程需求,其中包括优化格式处理流程、客户信息录入流程、邮箱自动化、记录管理流程和应收账户等。从文档前期准备到文档扫描,硬件、软件和服务三者“卓越共赢”战略不仅能解决数据采集难题,还能优化整体业务流程,减少成本开支,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金融行业被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引爆点。在金融领域,柯达乐芮一直占有优势地位,比如在费用报销系统、财务共享系统和前台业务系统的影像化采集。费用报销系统主要采用柯达乐芮的分布式应用,以A4扫描仪为主,应用在企业的各个财务网点,用于扫描发票,上传影像做财务审批和审计。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央企、集团公司的费用报销项目,有上千台A4扫描仪的需求。财务共享系统采用柯达乐芮的集中式应用,以A3扫描仪为主,应用在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用于扫描合同、发票、支票等会计凭证,便于财务影像的信息化。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央企财务共享系统,以及各大汽车金融中心的单证中心。而前台业务系统的影像化采集则采用分布式应用,目前的案例主要集中在国家电网前台柜面业务数字化营销系统。

当下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是要拓展至更广阔的非金融领域。在教育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大量教学过程中的大数据丢失,比如,学生学业数据没有被数字化存储和分析,老师的手工量化统计的班级作业和考试中的错题情况没有被统计,这些数据本可以用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

过去,系统集成商提供给学校使用的扫描仪硬件从应用层面看与学校之间的信息连接是割裂的,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柯达乐芮提供的高速扫描仪主要服务于网上阅卷系统,可以通过对日常试卷进行扫描,将每个学生答题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进度的综合测评。这种解决方案采用了智学网的教育平台入口模式,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与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横向融合教学、学习、教研、评价、考试、管理等多个环节,纵向贯穿各级平台应用,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群体的常态化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

2016年“双十一”天猫总交易额达1207亿元,这促进了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在物流行业,标准订单需要进行大量数字化扫描和存档。柯达乐芮的解决方案是从物流公司利用大数据的起始点出发,比如,通过高速扫描仪帮助物流公司扫描快递运单、识别条码,把运单图像和识别条码校验后,上传至后台FTP服务器。柯达乐芮不再是先扫描后分类,而是在前期扫描中对数据进行标签分类。如此一来,物流公司不仅能对标签加速搜索,还能更高效地利用数据。

未来,政府、银行、保险、医疗保健、教育、电信、物流等行业将是柯达乐芮的发展重点。政府正努力实现更大程度的数字化办公,如纸质文档电子化和业务流程数字化。银行需要海量文档扫描存储,需要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信息的风险控制。而在保险业,保险政策陆续出台,保险公司的文档管理压力不断加大,柯达乐芮的扫描解决方案对政策检索、验证、索赔结算等环节至关重要。另外,越来越多垂直行业正在实行纸质文档电子化。比如说,医疗改革推动电子病历落实,纸质病历电子化将是关键举措。

柯达乐芮在垂直行业的成绩已十分亮眼。未来,柯达乐芮将部署新兴市场和中小型企业。五年内,柯达乐芮计划增加超过1万个终端客户。

中国扫描市场

数字化转型的机遇

中国市场是柯达乐芮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柯达乐芮影像信息管理部大中华区销售总监黄丽怡(Candy Wong)谈道:“现如今,政府和企业正努力实现业务流程智能化,中国信息影像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柯达乐芮也在把握高速增长的影像市场商机。”过去3年,柯达乐芮中国正从具有传统优势的金融领域向更广阔的非金融领域扩展,特别是政府、保险、医疗、教育、物流等领域。目前,已经有超过十万台柯达乐芮扫描仪为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企业部门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瑞克・科斯坦佐表示:“中国市场对于柯达乐芮至关重要。柯达乐芮并不是中国市场的新来者,我们已扎根中国20多年,在中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口碑和业绩。柯达乐芮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关键增长策略。首先,将继续扩张渠道和市场,将渠道覆盖全中国;其次,进一步拓展合作伙伴,支持并协助其业务增长。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差异化的中国市场,柯达乐芮雇用本土工程师进行定制化的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满足中国本土市场需求。同时,打造本土技术团队,发掘中国客户需求,开发全新产品。未来,柯达乐芮将深挖非金融领域商机,并针对不同行业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大客户管理上,将加大关注战略性重点客户,同时刺激终端消费者购买需求。”

第2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三星高层领导均出席了此次开馆仪式。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朴载淳先生、三星电子大中华区CE本部总裁秋淙皙先生、三星电子大中华区商用事业部总裁权松先生、三星电子大中华区商用事业部副总裁李建民先生以及各界人士代表,共同为三星行业客户体验中心开馆揭幕,掀开了三星商用发力中国市场的新篇章。

根据三星商用的全球战略,2020年三星商用业务将成为三星电子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教育、保健、医疗、零售是三星商用业务全球市场的重点发展方向,2015年三星商用教育解决方案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将力争达到20%以上。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朴载淳先生强调指出,“B2B事业是三星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中国是全球B2B业务最重要的市场。”

三星行业客户体验中心共分展区:无缝连接的移动商务新体验、全新医疗保健体验、全新智能建筑体验、全新健康医疗体验、全新智能学习体验、全新智能零售体验、全新智能酒店体验,以及艺术画廊、会议室,汇聚了从打印输出设备、大屏幕显示器、酒店电视、商用笔记本、智能家电、数码影像等产品,以及面向政府、教育、医疗、建筑、酒店、零售等众多行业开发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目前,三星商用解决方案已有百余种,遍及政府、金融、广告、教育、酒店、交通、公安、军队、能源等各个行业。从智能办公解决方案、视频监控解决方案、Magicinfo信息解决方案,到公共信息解决方案、酒店客房自动化控制方案、智能学校解决方案、云办公解决方案等诸多创新的智能商用解决方案,推动着中国商用市场的发展变革。

针对教育信息化三星有非常多的产品。目前学校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三星全部都有。

目前,三星Smart School智能教室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多地进行了成功试点,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好评。在北京,北师大实验小学已经成为电子书包解决方案落地的成功典范。

朴载淳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转型升级,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越来越强烈,B2B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三星将继续强化B2B事业,专注于B2B业务的发展。”

展望2014年,三星将积极参与和引导商用市场的创新和变革,以行业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Solution开发和客户体验,针对政府、教育、金融、医疗等各大行业,推出满足行业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第3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我特别担心有客户对我说,请富士通来帮我做一个大数据解决方案,帮我解决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内的所有问题。说实在的,富士通真的做不到。大数据解决方案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IT厂商与用户一道在分析企业自身运营状态与所在行业发展趋势过程中不断改进的过程。”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市场战略总部解决方案服务战略事业部总经理黄邦瑜7月11日在贵阳大数据国际年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数据决策的5个阶段

黄邦瑜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大数据应该是一个帮助企业决策的工具,企业管理者千万不要认为IT能代替他们做出决策。他介绍说,富士通把企业的决策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以传统的根据企业管理层的经验来做决策为特征。这其中涉及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是管理者的纸面记录和报告,或者新闻媒体的一些信息。管理者认为该怎么做,于是拍脑袋就做出决策了。

第二阶段,以办公软件中的Excel等表格中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这种表格可能很大,横向纵向都有好几页。

第三阶段,为了把企业管理层从各种各样的电子表格和电子表格中庞杂的数据中解放出来,IT部门会用IT手段把重要的信息及时提炼出来,并且每天早上发给管理层供其决策使用。这一阶段的数据来源是多样化的,如ERP、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系统产生的结构化数据。经过提炼后,这些数据会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还有一些来自网络、媒体等的外部数据。所以,管理者会看到结构化与非结构化两种数据。

第四阶段,借助IT手段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并提醒管理层,而不是要管理者针对各种数据做出快速反应。

第五阶段,根据内外部各种数据对未来的一些业务场景进行模拟,以评估决策的效果。

“因为管理层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就要求IT能够采集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并积累的大量准确的数据,并且从外部海量数据中摄取相应的辅助数据,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等方式,将其规律找出来,并且比较精炼地展现在决策者面前,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做出精准的判断和决策。”黄邦瑜说,“当然,前提是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要足够好。如果企业没有存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有价值数据,一切也都无从谈起。”

大数据对决策的辅助支持不仅适用于管理层。企业会遇到战略、市场或技术等各种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决策问题。黄邦瑜举例说,富士通众多业务中包括医药领域的基因与新药研究。以往的新药开发主要凭借科研人员的智力和经验。如今,研究人员如果有了一个灵感或者设想,可以在高性能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和验证。大数据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新药开发模式。

企业必须参与其中

科学与技术之间一个基本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去发现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的规律,而技术则是为了发明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就目的而言,大数据更像科学,它要做的是去发现原本存在于海量数据中的关联性规律,只不过先前IT的存储与计算能力难以胜任。

“企业在上马大数据之前首先要练好内功。以制造业为例,企业要从研发、生产、营销等流程上进行审视,看这些流程中的数据是封闭在各自的流程中,还是可以被其他流程共享,因为在从产品研发到销售的整个业务流程中,某个流程上产生的数据可能会对其他流程产生影响。上大数据应用的前提是打破企业的信息孤岛。”黄邦瑜说。

在之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IT供应商与用户的职责很清晰。系统集成商要根据用户的应用需求,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属性,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系统建成后,交由用户使用。而大数据应用则要求打破甲方、乙方泾渭分明的界限,要求用户与系统集成商一道完成大数据解决方案。

“现在大数据非常火,以至有的企业认为大数据就是一副灵药,马上能够解决企业存在的所有问题。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

黄邦瑜说,制造企业拥有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数据,不可能找到一种解决方案把企业经营者想找的规律一下子都找出来。富士通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找一个主题,用户从业务分析着眼,让数据与业务关联;而富士通则从IT入手,分析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规律,然后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

“当前,大数据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外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国外企业信息化应用更成熟一些,他们会针对大数据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求。”黄邦瑜说。

云计算,特别是SaaS应用的普及,使得企业的数据越来越多地向云迁移,企业的数据安全问题因此凸显出来。黄邦瑜因此特别强调云计算下大数据应用的安全问题:“现在,企业的云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如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等,一旦企业的ERP等核心应用迁移到云上,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没有及时跟上的话,企业的核心数据就有可能被他人恶意盗用,或者被服务供应商为了商业目的而滥用。”

“欧美日在这方面的监管非常严格,市场准入门槛非常高,需要企业具备多种资质。如果不能在机制上有效地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滥用,那么企业会因为出于对数据安全的担心而对云计算乃至大数据应用裹足不前。”

贵在理解用户的业务

传统上,日本IT厂商比较低调,不像美国IT企业那样通过强势的市场营销开辟新的市场,并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迅速进行市场扩张。日本的IT厂商通常会与客户保持长期而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说,富士通现在提倡的精益IT理念就源自几十年来与丰田汽车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合作。

“传统日资IT企业与德国企业比较接近,都比较务实,注重产品品质和细节。而且日资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没有美国企业那么高,技术队伍的稳定使得日资IT企业对其客户所在行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得更多。这些因素使得日资IT企业与他们的客户保持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黄邦瑜说,“今天看来,在与客户长期合作中形成的对用户业务深刻的理解,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的用户体验非常重要,因为大数据的实施既要尽可能理解用户的业务,又要与用户一道持续不断地对解决方案进行改进。”

黄邦瑜说:“富士通既是IT企业,也是制造行业企业,因此我们会基于自己的最佳实践,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更细致的产品和服务。从产品上看,富士通的特点是比较全,包括后台的服务器、存储、网络、中间件,以及客户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因此,富士通的整体解决方案会更加优化。

“从系统整体上规划、设计和实施大数据解决方案是富士通的优势所在。比如说,在医疗影像领域,有的美国影像设备供应商会在卖设备时附送该设备的处理软件,但它并不能满足医院除了医疗影像设备之外的其他需求。”黄邦瑜说,“而作为IT厂商,富士通更关心如何用IT系统来支撑医院的整个影像业务,即在包括挂号、门诊和影像科检查等在内的整个流程中,不同科室如何分享影像数据,如何分门别类地存储这些数据,如何与医院的信息系统对接等。”

第4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如何平滑实现从传统网络向云的转变,如何在转变之后提升自身的价值,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成为了广电行业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本届CCBN上,众多网络厂商和增值服务都推出了具有特色的解决方案。

华为媒体云

华为在本届CCBN上展示了其媒体云解决方案。该方案覆盖了媒体内容制作、消费和传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媒体云解决方案包括针对电视台的新媒体内容中心解决方案,以及针对广电网络的媒体汇聚平台和高效分发网络SmartCDN和Cache。该方案以视频内容的全媒体生命周期循环为核心,通过基于云的基础架构、媒体生命周期管理、融合的内容管理以及媒体应用,实现内容聚合、内容增值、内容社会化。

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帮助运营商进行内容经营和管道经营。通过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可以将广泛的内容汇聚到广电网络中,经过全媒体生命周期的各项加工处理,增强内容资产附加值和广告潜在价值,提升基于个人兴趣内容的吸引力,增加用户消费黏性,从而达到内容精细化运营的目的。同时,华为媒体云解决方案还能够通过CDN高效低成本进行内容分发、通过Cache技术节省网间流量并提高用户体验,还能够通过感知用户的特性对管道进行商业增值,帮助运营商高效智能化地经营管道。

华为媒体网络市场总监孙佳表示,越来越多的媒体内容和终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产生影响。针对这些形形的新媒体,华为推出了从媒体生产到的完整平台――媒体云,以满足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演进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需求。华为媒体云采用云存储技术实现低成本、高可靠的内容存储,同时能够动态适应业务量的大小变化,按需弹性分配计算资源,为广电用户的海量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码、转码等环节提供低成本、高效的计算处理能力。

思科云视频的应用与服务

思科在本届CCBN上重点介绍了基于 Videoscape平台的多款产品与解决方案以及云视频的应用与服务,在为运营商带来创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能够为家庭用户提供精彩纷呈的视频娱乐体验与服务。

Videoscape平台为广电用户迁移到全IP视频基础设施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将云、网络和客户端组件无缝整合在一起,并支持视频传输与录制、暂停视频播放和恢复播放等功能。

在思科Videoscape平台架构下推出的多款全新产品,可以为家庭用户带来出色的云视频体验,确保他们无论身处何地或者使用何种设备,均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思科全球副总裁徐启威表示:“在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趋势下,运营商面临全新的市场机遇,如何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提升商业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使客户得到更好的业务享受和体验,是业界同仁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思科致力于为运营商提供最全面的视频解决方案,通过将网络、云和客户端的强大优势整合在一起,帮助运营商借助云视频业务的推广,赢得更多为其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机会,从而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除了Videoscape平台之外,思科还展示了基于云体验的创新网络架构、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应用,能够利用思科在云、网络和客户端领域的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下一代视频体验。思科端到端的网络设备能够支撑广电用户的各种业务应用,其中包括Cisco CMTS uBR10k 新一代引擎卡PRE-5、基于有线电视线缆网络的Wi-Fi解决方案、光纤渗透型 1550nm光传输系统和GainMaker 光工作站,以及视频智能运营服务解决方案(VSOS)等。思科能够提供开放的内容架构,其中包括基于云处理的多屏切换(Multi-screen)和Videoscape视频体验、可支持3D视频通话的全高清3D机顶盒(CSVT STB- 3D Video),以及家庭无线视频解决方案(Wi-Fi STB)等。

思科展示了部分与合作伙伴推出的创新解决方案。其中,思科与国内视频处理技术与产品提供商合作打造的创新媒体数据中心应用解决方案具备良好的端到端整合能力,在网络智能虚拟化,网络、服务器、存储一体化,以及万兆级别高性能技术等方面具备优势,适用于电视台、网络公司、视频服务网站、行业电视台及新媒体应用。思科也与本地专业合作伙伴紧密配合,推进“云视频”在远程教育、智能医疗、智能社区、电子政务、智能交通等行业的创新应用。

云游戏

除了媒体云、云视频,在本届CCBN上还出现了云的新应用――云游戏。云游戏是基于云计算的一种新的游戏方式。云游戏的运行模式是,所有的游戏运算处理都由云端服务器完成,再通过低延迟的视频编码和高速网络传输技术,将游戏影像即时传输给用户,用户的操作指令再通过网络即时回传给服务器,从而让用户可以远程直接进行游戏。

第5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位于北京海淀区知春路希格玛大厦五层,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朝东的一个办公区域内,微软资深高级研究员朱文武博士,带领一个6人小组(其中包括3名实习生),饶有兴趣地开展一个叫做“Bee”的医疗项目研究。这个中文被译做“必益”的计划,瞄准的方向是,在不远的未来,借助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技术,实现无时不在的人体健康监控。

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可以不考虑短期利益去专注地做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就拥有这样一支团队。这里的研究人员生活在一个非常纯净的科研氛围里,老板们通常不会问他们这些项目的市场在哪里,而是关心10年之后,某个领域应该朝哪些方向发生哪些变化。朱文武和他的项目团队就运转于这样一种创新氛围。

“我们的研究项目中十个若能有一个成为巨大的成功,就接近我们的期待。”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战略总监张益肇博士说,这不仅表明了微软研发投入力度之大,而且可以让研发人员摆脱市场和金钱的干扰,心无杂念地进行纯粹的科研创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朱文武很习惯纯粹地从科研角度去审视他的数字健康项目。

躯感网――

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

40岁的王女士忙碌了一周,周末准备跟家人去爬爬山,这恐怕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平时王女士习惯于坐在电脑前,上下班也是开车,而且运动量很少,这应该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典型的生活方式。缺乏锻炼的王女士爬山爬了半个多小时后,就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她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不会锻炼过度?尤其是最近登山猝死的事件常有发生,这更让王女士提高了警惕。

究竟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就此放弃?对于爬山途中的这个问题,目前不可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只能是登山人“跟着感觉走”,根据身体状况自行判断。但是也许在10年之后,随着躯感网(BodySensorNetwork)、3G无线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王女士在登山途中就可以通过手机发送出自己的生理数据,并接收到专业人士的指点,提醒她是否该停下来休息了。

物联网这个大概念在医疗领域通常被称之为“躯感网”,据朱文武介绍,躯感网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和传感器捕捉人们的生理状态,如体力活动水平、血压、心跳、葡萄糖水平以及其他重要的生命指数,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供医生或个人随时随地进行调阅,从而让医生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早对疾病进行监控和预防。

传统的健康监控模式,或者说当前我们大多数人的健康监控模式包括日常监测、体检和看病这几大部分。日常监测通常是在家里完成的,家庭中经常备有的医疗监测设备包括: 血压计、血糖仪、体重秤、体温计等,它们能帮助人们实现日常的健康监测。“但这些设备通常是存放在家里,很少能随身携带,也就是说只能实现固定位置的健康监控,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监测。”朱文武说。体检可以起到预防的效果,通常是一年一次,如果体检时发现问题再去医院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检查; 看病则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再找医生进行治疗,这是事后的补救,没有预防的作用。

传感器、3G无线和云计算这三大技术的完美组合,将彻底颠覆我们传统的健康监控模式,将实现无所不在的健康监控,让人们能够随时监控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状况,比如说一天走多少步、消耗多少能量,这些数据对于“三高”人群尤其有用。

传感器是躯感网的前端,它能收集到很多有特征的数据。用于躯感网的传感器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移植到人体之内的; 另一种是佩戴在体表的,譬如对脉搏、血压、心跳运动的监测。从外观上看,传感器的形态也非常简单、巧妙,有的传感器类似于手表戴在手腕上,有的则像耳机一样戴在耳朵上,有的放在鞋里,还有的像创可贴一样贴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譬如: 心脏)。

随着3G无线技术的成熟与应用,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可以传递到手机上,“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拿着手机走到哪儿测到哪儿。”朱文武进一步解释说: “因为手机和传感器可以通过蓝牙进行连接,手机完全能够接收到传感器发出的信号。”

随后,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被收集上来之后,如何对其进行分析和使用呢?这就要仰仗于躯感网的后端――云计算平台了,它能够帮助人们在后端进行一些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搜索等工作,这样在强大的云计算平台的支撑下,大量的健康监测数据不需要人工去计算和分析就可以快速转换成实用方便的健康指导信息,并可以随时发送到手机上,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由此不仅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关键的是还能预防疾病,做到防患于未然。”朱文武表示。

3D物理人――

个人健康的“管家”

如何将健康数据转化为健康行动。

表面看,朱文武博士的创新“宽松而散漫”,但是,背后并不是没有任何章法。对于10年之后的数字医疗领域的研究,实际上将与微软现有商业化产品在未来应用趋势上试探高度耦合的可能性。

大量的健康数据被采集到之后,个人如何对这些杂乱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呢?对此,微软早已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针对个人健康信息管理的在线解决方案――HealthVault。它使得居民可以在不同的医疗解决方案间存储和共享数据。

HealthVault是一个在线的个人健康数据库,允许用户从医疗和健康设备添加数据,例如心率检测仪、血压仪、血糖测量仪、计步器等。通过HealthVault认证的仪器设备,可以借助标准的接口,把数据传到HealthVault。经过用户授权,个人信息可以与不同医疗机构进行共享。HealthVault可以通过CCR(Continuity of Care)标准提供文档交换。

HealthVault就像是一个健康“管家”,帮助个人全面掌控自己的健康数据。目前,这一方案已开始在美国投入使用,并将在加拿大推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视化的“管家”正在被研发之中,被称为“3D物理人的可视化”,这也是朱文武这个团队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常对于与病历相关的信息都非常专业,只有医生才能看懂,普通人无法解读明白,“可视化”人体的目的,就是要让普通人也能轻松看懂专业的医疗数据,从而轻松掌握自己的健康信息,促进健康管理。“我们试图研究一个这样的三维数字化人体,它不仅界面友好,而且健康信息通过可视化的物理人表现出来,很容易被人理解。”朱文武称。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将专业问题通俗化的过程,比如可以用红、黄、绿这三种颜色进行标注,让每个人对自己的健康指数一目了然。

在朱文武展示的电脑屏幕上,我们看到,这个物理人是一个3D人体模型,它能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自动从电子病历中提取一些关键字和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叠加到3D人体模型上。“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譬如锻炼情况、游玩儿地点、身体状况等,来对物理人进行个性化处理,进而形成个性化的3D物理人。”

举个例子: 刘先生是一个有着十年脂肪肝历史的患者,在他的病历中会有很多与脂肪肝相关的关键信息,譬如: 肥胖、甘油三酯、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动等,“物理人的可视化”就会将这些分散的、却有一定相关性的信息全部提取出来,并叠加到3D物理人身上。只要打开自己的3D物理人,刘先生就能对自己的各方面情况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直观的了解。

可想而之,这个叠加的内容非常复杂,涉及到很多生物学、医学的专业知识。“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了改善个人健康,其中定然充满挑战,但我们要朝着这个长远的目标不断努力、不断前进。”朱文武如此表示。

采访手记

微软迷上“医疗”

微软出手的领域,总让人惊奇。微软对于数字医疗的研究,更让人充满期待。

医疗算得上是迄今为止最让IT人头疼的行业。复杂的医疗知识、病患信息一旦装入IT系统,往往令IT系统不知所措。微软的研究,正是试图借助自身强大而专业的软件研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医疗信息化打开一片天。

2010年2月4日,由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2010微软亚洲研究院数字健康与医疗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专家,既有计算机专家,又有医疗专家,他们共同探讨医疗行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IT技术创新来攻克现有难题、促进数字医疗健康领域取得有效进展。

“数字健康与医疗已经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微软亚洲研究院技术战略总监张益肇博士说。普通个人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杂乱的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医疗保健信息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医疗保健数据(尤其是个体数据)的收集和挖掘,为辅助医疗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合作把数据转变为医疗保健的有价值的信息。”张益肇表示。

“这次是我们首次举办这一前沿领域的研讨会,希望可以为海内外同仁提供一个切磋与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并最终造福于民。”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宋罗兰表示,“数字健康与医疗将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未来两三年持续关注的主题。”

毫无疑问,医疗已经成为微软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谭啸)

经典案例

云南: 打造“大卫生”资源整合平台

云南省卫生厅携手IBM共同打造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的 “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平台”,协同全省各个领域的医疗应用系统,成为全国首个基于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医疗信息化项目。这个资源整合平台将成为未来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协同各个应用系统,实现业务整合、服务整合和信息共享。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信息化都以部门的纵向建设为主,但云南省卫生厅则从横向整合的角度出发,为包括药品、医疗、保障、社保、公共卫生在内的“大卫生”领域提供一个整合的资源平台,实现各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更好地在省级层面管理资源。该平台基于“大卫生”的概念,致力在区域内实现所有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成为云南省的卫生管理“中枢”。平台包含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行政管理五大体系信息系统,共计35个应用组,160个应用。

“整个项目有如一尊‘千手观音’。”云南省卫生厅规财处处长谭中贵如此描述这个系统,建成后的SOA平台就是这个“千手观音”的躯干,每一只手代表一种应用系统,比如: 新农合、疾病控制、妇幼等。如果新增加一个应用,只需增加一只手即可。这尊“千手观音”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而且拥有极强的可扩展性。

上海曙光医院: 医疗数据灵活共享

上海曙光医院拥有东西两个分院,各类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唯独在医疗影像方面不尽如人意。具体来说,由于医疗影像数据量大,传输占用网络资源大,因此两个分院之间无法自如地传输影像数据,医疗影像更无法做到高效共享。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曙光医院客观分析了医院影像系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影像各自存储、报告共享调用、影像用时传输的方案,决定在西院也建设一个PACS系统及独立的存储平台。

上海曙光医院的具体想法是,第一,西院要按照东院的模式(光纤SAN)建设一个完整的PACS系统和大容量的存储系统; 第二,在调用影像数据时,东院和西院一般只调用本院存储系统上的影像资料(如果出现两院会诊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调用); 第三,东西两院利用IP SAN 存储方案各建一个备份系统,备份系统主要是备份本院的医疗业务数据和影像数据,还有对方的医疗业务数据; 第四,东西两院之间的网络沿用以前的10M专网互联(租用电信线路)。

上海曙光医院最终采用了戴尔的新一代存储设备,构建“光纤SAN+ IP SAN”存储平台。具体来说,曙光医院东院采用了“CX300(原有设备)+CX3-20(原有设备)+PS 6000E(新引入设备)”存储方案,曙光医院西院采用了“CX500(原有设备)+CX4-240(原有设备)+PS 6000E(新引入设备)”的存储方案。其中光纤SAN用来存储医院的医疗业务数据和影像数据。IP SAN用来存储自身和对方的医疗业务数据,并负责影像数据的备份。

每周卫事

卫生部:

药事服务费将由医保“埋单”

近日出台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设置药事服务费。公立医院将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是指对医生和药剂师的处方、处方审核、药品调剂、管理等工作所应给予的报酬,是为合理弥补医院药事服务成本、维持医院药房正常运转而设立的收费项目。

卫生部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探索收取药事服务费,不会让患者在医院看病开药环节多加钱,而是通过医保扩大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来负担。从本质上看,取消药品加成而增设药事服务费,意味着用药事服务费这笔很少的钱,替换很大的医药费用。

北京社保卡定点医院新增十家

覆盖城八区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布,本市第六批社保卡定点医院开通。自3月15日起,北京市已领取社保卡的参保人即可持卡在北京安贞医院、中国人民总医院等109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具体定点医疗机构名称,市民可登录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查询。

山东: 试点“按流程看病”

山东省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48家医院试点“临床路径管理”,对各病种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案、住院日期都有规范的流程,这样可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遏制“滥检查”、“大处方”。

在现行医疗模式下,医生做检查、开药方,有较大的随意性。而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必须做的检查项目、手术住院时间、使用什么样的药物都有了一系列规范流程,可防止医生“滥检查”、“大处方”。而对于病人来说,看病更加清晰明白,不用再接受“无数检查齐上阵”的排除式诊疗。

合肥: 试点单病种最高限价

第6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2007年8月,几个人工智能专家告诉IBM高级副总裁约翰・凯利(John Kelly III),他们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可与人互动的人工智能系统。九年之后,这个系统成了IBM第四次转型的核心。

这个人工智能认知系统,就是今天声名大噪的Watson。命名为“Watson”,意在纪念IBM(NYSE: IBM)创始人Thomas J. Watson。

2011年Watson初次亮相,就打败了美国问答游戏电视节目《危险边缘》的连胜纪录保持者和最高奖金得主。这是IBM历史上继“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后,又一次成功挑战人类。赛后,IBM将Watson提升到公司级战略地位。

2014年,IBM专门组建了Watson部门,迄今已经在这个部门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目前该部门拥有约1万名员工。

今年初,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宣布IBM正式进入这家公司历史上的第四次转型。转型目标是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Watson是IBM此次征途的核心推手。

2011年IBM百年之际,英国《经济学人》周刊曾撰文总结IBM历史上的三次重大转型,分别是从机械制造到计算机制造、从大型机制造到包括个人电脑在内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从计算到服务。

罗睿兰称,“未来五年,我们所作的每一个决策,无论个人,或是专业机构,都将受到Watson的协助。”

第三咨询机构Forrester首席分析师戴鲲告诉《财经》记者,Watson是IBM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产品,也是加速其相关软硬件及云服务在各行业采用、延续其收入增长与利润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如果一切顺利,IBM这家百年老店将再次上演大象跳舞式的转型。 商业化加速

10月底的Watson世界大会期间,IBM宣布了两个重要合作。一是将与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合作,Watson将为其新版车机系统OnStar提供技术支持;此外,IBM还将与全球教育机构培生合作,Watson可以为其学生提供自然语言下的学习指导。

通用和培生都是所在领域内的标志性用户,和它们达成合作,意味着Watson的商业化再下一城。此前数年,Watson仅在医疗等领域比较著名。今年,随着金融、零售、时尚、教育等多个行业标志性样本的出现,Watson的商业化版图正在悄然扩张。

罗睿兰曾乐观预测,到2017年底,全球将有10亿人使用到Watson的相关应用或服务。

外界亦看好Watson带给IBM的营收提升力。IBM目前并不单独披露Watson的财务数据,但证券研究机构瑞士银行估计,2016年,Watson将产生5亿美元的营收,并在未来几年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将创下60亿美元的营收,而在2022年,数字更是上涨至170亿美元。

事实上,Watson带给IBM的收益将不仅限于Watson系统自身的收入,还包括Watson助推下的包括云服务业务、咨询服务在内的多个业务板块。

结合罗睿兰对全球认知技术的测算,认知技术市场目前有32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这个数字在过去四年增长了16倍。智能决策的市场份额,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2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从2007年研发,经过十年布局,IBM终于要收获Watson了。

物联网是另一个商业增长实例。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Schaeffler)正在利用Watson物联网平台改造其供应链、制造和销售等环节。仅在三季度,Watson物联网平台的新客户数量就增长了一倍。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不断完善Watson的能力,IBM才能够说服客户转向IBM的云平台,与其竞争对手构建起真正的差异化,开拓更多市场。

医疗健康是Watson目前最强的领域。IBM Watson团队超过一半为医疗团队。从最早帕金森专项治疗,到利用医学影像 “狙击”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重大疾病,Watson的计算能力和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使得医疗行业最有可能先被颠覆。

不断吸收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并学习是Watson成为全球医疗健康第一人工智能系统的秘诀所在。

2015年以来,IBM为了“喂饱”

Watson,宣布了多宗有关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收购案,比如一家是可以查看5000万份美国患者病例的分析公司Explorys,另一家是提供云计算软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健康数据进行处理,为医生提供数据方面分析的Phytel。此外,这份收购名单上还包括医疗数据公司Truven、医疗影像与临床系统提供商Merge Healthcare。这些公司拥有大量医疗数据,比如账单记录、病历、X射线和MRI(磁共振成像)图像等。

收购这些公司花费了IBM超过40亿美元,这相当于IBM 2016年单季度净利润的两倍。

IBM意图很明显――加强Watson在健康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

此次Watson宣布进军更多垂直领域,给了投资者和市场无限想象力,它所隐含的挑战也正在于此。

Gartner分析师Tom Austin评论称,IBM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很宏大,但可能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以及昂贵的成本。 补齐短板

Watson解决方案与以往软件套装的模式不同,IBM将各种功能打包成API(应用程序编辑接口),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取。

Glenn Finch表示,“这就好像是乐高玩具,中间有很多的环节,能够组合在一起。”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后,IBM可以支持40个不同的行业,数百个子行业的需求。

作为平台,Watson必须不断补充两个核心资源――基础数据和垂直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

IBM正在加大这一投资。IBM已陆续收购了基础天气数据提供商The Weather Company、医疗与健康数据公司Truven Health Analytics、金融服务合规性方案提供商Promontory Financial Group等12家公司,投入收购资金超过50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用于收购资金仅为821万美元。

分析师们认为,IBM会继续对能够产生数据的领域投入重金,并且这是一个长期行为。

对基础数据的收购,正在帮助Watson提升分析数据的能力。Watson正在为一家面包店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制定合理的生产策略,同时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分析下一季口红的流行色,甚至为一家巧克力公司创造新的口味。

对行业解决方案商的收购,则帮助IBM逐步完善Watson行业分析的能力。如对Promontory的收购,IBM希望其能为Watson增加金融监管的专业知识。用新的方法帮助金融业客户达到合规要求。

收购之外,合作也是一种路径。IBM通过与Twitter合作,可以获得社交网络的数据,用于Watson的大数据分析,就是典型的例子。

社交网络的数据正成为云计算厂商追逐的热点,尤其是那些过去与互联网联系不那么密切的IT厂商。

2016年,微软以262亿美元巨资收购职场社交网络LinkedIn;甲骨文携手腾讯落地中国市场,看中的也是后者在社交网络上的布局。

甲骨文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翰璋告诉《财经》记者,“腾讯有成熟的互联网经验,对PaaS和SaaS的发展起关键支撑作用。”

针对中国市场,IBM也正在寻求社交网络的合作伙伴,腾讯和新浪微博是其两个重要选项。

不仅如此,IBM还通过研发拓展Watson的能力。

10月26日,IBM宣布一系列新的产品策略和市场方案。一方面,利用Watson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能力,丰富了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移动化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在市场营销、商务、供应链和人力资源等垂直领域推出Watosn认知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与近期IBM推出的金融、法规和教育等方案,构成了一系列可商业化的产品阵列。

在认知技术的帮助下,传统产业的流程得以改造。IBM称,一家大型制药公司通过应用“认知预测与计划”引擎,可以快速甄别新的机遇和风险,从而作出投资决策。其预测准确性从80%提升至99%,产生超过1亿美元的增量利润。

IBM甚至决定将Watson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未来不仅将向Watson引入更多的开发人员、大学、企业参与,扩展认知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在恰当的时机建设针对不同行业的专有平台,从上到下打通数据。

补足短板后,Watson已经形成的群聚效应会更加明显。到2017年底,Watson应用覆盖人数将达到10亿,这令Watson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改变行业成为可能。

Watson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最高水平的代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边界似乎无限。

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认为,人工智能的一大挑战是从分析学习人类逻辑思考能力上升到情感等更加不具备逻辑性的维度,这也是Watson新的挑战和机会所在。 转型利器

Watson平台孕育十年之久, 2016年1月,罗睿兰在消费电子展上宣布,IBM将成为一家认知解决方案云平台公司。在这个转型目标中,Watson是核心主角。

Watson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主要玩家。但是,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60%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将在四个公司的平台上运行,它们是亚马逊、谷歌、微软和IBM。

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不同,这三大巨头的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处于增值地位,而Watson则处于IBM的主流地位。

罗睿兰表示,未来企业将因具有认知能力而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IBM意识到,Watson自身的强大并不足以完成转型。IBM需要Watson来推动增长。该公司的营收已连续18个季度出现下降。

从具体业务板块来看,Watson、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新型业务正在增长,但这个进程还不够快,无法完全弥补其在传统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萎缩。

IBM的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代表新兴业务的认知解决方案部门营收同比增长5%,但作为传统业务的硬件系统部门却同比下滑21%。

IBM决策层对这样的过渡阶段似乎已有预期。为了保证转型效率,罗睿兰一面出售低利润和亏损的业务,一面调整组织结构,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投入。IBM近年来卖出了80亿美元的业务,同时收购了50多家公司。

不过,某大型国际IT公司副总裁认为,IBM将Watson放在战略核心并非创新战略理念,他向《财经》记者表示,“以大数据为主体的分析已经成为产业标配,无论是AI(人工智能)还是BI(商业智能)。单独提出来更像是一种市场营销的策略。”

但一位前IBM中国区高层评价,这些有计划、有价值的收购,对IBM彻底转型成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十分有益,难点是这些投资也拖累了IBM的短期业绩,局面几年后才能扭转。

IBM需要在能够带来现金流的传统业务及能够带来未来的认知商业中做平衡。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向《财经》记者表示,IBM既要保障传统的客户和市场,也要向云计算和认知技术投资。担心说得不够明白,他又打了个比方:“既要赚到面包和黄油,又要盯着地平线方向在发生什么,那是我们的未来。”

但眼下,陈黎明亦强调,认知计算(Watson)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它带给IBM的是一连串战略上的联动效应。

在组织和业务架构上,Watson团队和IBM其他团队已经融合作战。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副总裁徐习明此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面对一个企业客户,IBM要确保能够提供一个完善的、整套解决方案,这需由各个业务单元共同组成――包括前端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设施的硬件系统、大数据、云以及安全等部门协同完成。

从产品体系来说,Watson不再是单独销售的产品,而是作为一种API,开发者可以从云平台上获取其功能。

戴鲲表示,云平台弹性伸缩的广泛服务能力和大规模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必要保证,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分析等技术的人工智能,提升各行业产生客户的产业观察、体验和运营决策。

Watson的发展正在反哺IBM云业务。2014年,IBM基于开源项目Cloud Foundry推出了PaaS云平台Bluemix。Watson作为特色云服务之一,与物联网、区块链等集成进入Bluemix平台,这些成为了IBM混合云服务的核心。

IBM近两年针对混合云的部署,重新设计和开发了集成服务器、存储和软件等传统关键业务,并针对混合云的环境设计了多种版本的服务。

Bluemix分为本地、专属和公众三个版本,分别用于企业防火墙后、公共数据中心的独立机柜,以及公有云平台不同环境。

与此同时,一些第三方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生态基于此生根发芽。一家名为“Wayblazer”的初创企业正借助Watson为其客户精准定制旅行计划;日本软银集团研发的机器人Pepper的大脑就是Watson;教育机构芝麻街使用Watson对学生的学习材料进行个性化甄选……

可以说,IBM现在正全力把Watson云平台与其他企业级生态互联互通。罗睿兰强调,在Watson的生态圈里,IBM只是其中一员。

IBM决策层还在持续探索Watson和IBM其他业务融合的可能性。数月前的一个内部会议上,罗睿兰问IBM区块链首席技术官:“Watson和区块链是否可以融合做出更多意想不到的商业应用?”

按照罗睿兰的计划,IBM2018年超过40%的收入将来自业务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社交网络设计和移动技术的公司市场。

这一目标正在被快速接近。IBM今年10月公布的2016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IBM第三财季营收为192.26亿美元,净利润为28.53亿美元,虽然同比依然下滑,但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4%。此前,IBM已经连续七个财季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原因在于云业务增长强劲。

接下来,IBM和罗睿兰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停止已经超过18个季度的营收下滑。

中国的一位大型云平台服务商创始人向《财经》记者评价,IBM并不会因为眼前的低迷而衰落。

原因有二:其一,IBM是一家矩阵式的公司,是集体自由的。它跟微软完全不同,微软的老板太牛了,而IBM是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这种公司很难死;其二,IBM的组织架构令整个公司的研发体系非常强大,研发和产品能力强大,公司CEO的职责更倾向于销售和市场。

第7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字家庭 信息孤岛 化解策略 顶层设计

当前,数字家庭的发展,已经从第一代的具备少量安防功能,发展到第四代的以蓝牙等为代表的无线技术和云技术,基本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数字家庭的“信息孤岛”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处处可见。以客厅为例,在加法理念的支持下,客厅日渐演变为各种智能设备的仓库,虽然用户的个体体验不断提升,但作为家庭整体的用户体验却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即在于各种信息之间的不能有效整合与顺畅沟通。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和化解这种日益扩大的信息鸿沟并在彼此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呢?

一、数字家庭“信息孤岛”问题的由来

家庭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提供依赖于各与之相关的厂商。就单个厂商而言,都会从各自的技术与利益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一个好的全方位解决方案(Total Solution)。这个一般被厂商自称之为Turn-key方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基本含义,就是设备被用户买来后可即插即用。对用户来说,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对厂商来说,不会占用较多的售后技术服务人员,方便销售;这种貌似双方均大受其惠的解决方案好像其利多多,但实则不然,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此事亦然。

举例来说,某医疗器械生产厂商推出一款智能地毯。这款地毯功能很多,如可以在其上面做康复训练、打太极、做韵律操、跳广场舞等,并可做同步影像音频等记录提供给特定人士进行参考与指导等;同时又可提供一定的安防功能,如通过对比记录踩踏该地毯人士的体重、脚步频率、影像等,来识别是否有陌生人登堂入室。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如何识别并将不同的信息提供给特定的人员呢?如将康复信息提供给医生、将健身信息提供给教练、将陌生人信息提供给房间主人等。又如,为家庭成员健康着想,我们可以针对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厂商提供的家用医疗健康检测设备,它们均可直接连接到各自的云端系统,通过各自的云计算系统来产生相关健康信息。但是,如果家庭成员数为N,又各自采用了不同厂商提供的健康检测设备。那么,这些不同的设备对家庭某个成员的个人体验可能是良好的,但这N台设备之间――如果各有各的数据存储平台与解析准则,对整个家庭而言,则是互不关联,难以相互分享,因而势必会造成各自成为信息孤岛。就其家庭用户整体而言,其使用体验就很难再说良好了。

二、以软件平台的开放搭建多设备共享的空间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不同的数字家庭设备提供厂商都会尽力为用户提供令用户个人感觉良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愈是如此,数字家庭中信息共享的鸿沟就会愈大,隶属各成员间的信息就愈不能实现共享。这犹如五马分尸,五匹马(厂商)向各自的方向愈加用力,就会愈加把一个完整的东西(数字化家庭)分割得支离破碎。也就是说,不同的厂商之间也出现了各自的信息孤岛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各厂商之间需要合力而不是分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基于数字化家庭建设的现实还是着眼未来,仅仅停留于透过网络标准和内容标准的制定的做法,都是不够也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在于家庭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主力来自于软件平台的开放与应用软件的多样化的力量。仍以前述智能地毯为例,如果通过Wi-Fi或USB接口连接上智能电视或云端,就会很容易地实现不同信息之间的整合、分享与交流,否则这一点是无法实现的。这一点类似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统一“度量衡”及秦始皇嬴政统一全国后实行的“书同文、车同轨”等,有了统一的标准就会有力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文化等的交流与发展,进而提升国家实力。事虽有异,道理却相同。将家庭内各种事涉数字化家庭建设的各种设备进行统一整合是极有必要的。

所以,数字化、智能化家庭的建设与发展应有其顶层设计,从整体理念和全局视觉出发,对家庭建设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系统安排。这就是要以行业软件框架为平台,以操作系统(OS)和中间件(Middleware)为支撑,基于行业的领域知识(如各类健康、教育、安全、投资等的专业知识)建立一致化的顶层应用框架(App Framework),以开放的形式持续汇集各方专家与厂商共识;进而以共识为基础制定出行业型软件接口。这种做法已经有了具体的实践者。例如,现在即有某数字家庭产业联盟正在开发相关的用于股票分析的行业型软件框架API,以为用户提供通用功能集,服务家庭专业应用。显然,这里的行业型框架平台与中间件是既有联系又区别的,其联系在于二者均建立于操作系统之上,其区别则在于,前者主要关注与纳入上层领域知识而后者则关注于下层平台知识,包容其差异性,抽象其共同性。这就好比一个大的系统(行业)分化出的各个小系统(小的行业区块),各个小系统在各自的发展路径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行业型框架平台),但这些小系统建立的基础(中间价)是一致的。

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种顶层设计的标准也是在变化的。有效的应对之道是不断升级行业软件框架的层级,开放与更新其设备标准;换言之,以行业软件框架的开放包容更多标准的设备。唯有如此,才能打通一个小小的数字家庭及那些设备制造商们各自的信息孤岛,最终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如此,亦可作为化解智能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问题的镜鉴。

参考文献:

第8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2010 CIO领导力论坛10月20日在武夷山召开。论坛就CIO如何在日益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更好的利用新技术和新的业务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会上,基于IBM《2010年全球CEO调研报告》以及2009年全球CIO调研了《驾驭复杂环境―对CIO的启示》报告。该报告指出:当前,CEO普遍表示目前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转型和变革正在成为新时代的特征和焦点。而针对日益增加的特殊复杂性问题,CEO正在通过展现创新的领导力、重塑客户关系和构建灵活的运营三大策略来积极应对。与此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创新等各个领域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CIO已经在CEO实现企业变革战略,推动企业创新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启示可帮助CIO成为推进企业转型的变革推进者,并更有效地充当首席级高管间的策划者、推动者和协作者。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易博纳(Bernard Elharrar)先生表示:“为了协助CEO成功驾驭复杂环境,CIO需要承担全新的责任,为CEO减少不确定性的影响,成功掌握未来的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性增长提供全面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希望这些观点能对中国在建立和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中带来启示,更好的帮助中国企业的管理者们预见未来市场的变化,在复杂的环境中赢得竞争优势。”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监鞠立表示:“CIO一定要了解自己企业的业务模式,而且应该努力在管理层争取一席之地,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创新的领导力。CIO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任务繁重,所以需要外部的力量来协助。IBM已经做好准备,GTS将凭借全球多年的行业服务经验,愿意与中国的CIO携手一道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合作伙伴。”

爱克发DR亮相

CMEF沈阳医博会

第64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在沈阳召开,爱克发医疗为此届盛会带来了全新的DR产品 DX-D300。10月12日上午10点,爱克发医疗影像部亚太区总裁刘思扬宣布DX-D300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是爱克发公司继CR、打印机和医用胶片等拳头产品之后又一重要里程碑。该款DR应用的是迄今为止业界最前沿的139微米平板技术,配合爱克发首创的智能图像后处理技术MUSICA充分发挥其卓越的成像能力。同时,通过最先进的新一代NX工作站,它完美地结合了X光机操作与图像后处理的操控流程,更能无缝整合爱克发CR系列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一台工作站同时处理DR和CR图像。

凭借其百年传统医疗影像经验,加上二十多年来领先的数字化医疗影像技术,爱克发崭新的DR(DX-D300)系统在为医院提供最优质医疗图像的同时,协助医院提供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并为广大患者做出应有的贡献。

IBM 2010年大中华区研发中心开放日在京举行

第9篇: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范文

这五年中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PACS建设大规模普及的首要因素是政策。这其中包括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资金的支持、行政督导以及等级评审等。其次是医院自身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尤其是很多医院新上任的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以前。此外,资本对医疗行业的青睐也大大促进了行业内企业的发展,并与政策形成了互动。行业通过购并、整合以及淘汰,集中度大大提高,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市场。

对于PACS市场,这五年来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医院从讨论要不要建设PACS,转变为讨论如何建设PACS,以及什么样的PACS才是好的PACS。 另外,从产品和技术上来看,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从科室级的Mini PACS跨入了全院级PACS时代,并在最近一两年,部分拥有分院的大型集团医院已经迈入了企业级PACS阶段。

这五年中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是标准化工作,在招标工作中,客户都非常看重企业的资质以及产品的标准化情况,IHE-C测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政府以及行业协会出台了很多规范,解决了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除了资金之外的第二大难题:有章可循,避免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从市场角度看,政府扶持并加大了对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的投入,大大提高了中国基层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这对于未来区域医疗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但是也要看到,县级医院一方面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本身业务量不是很大,经济收入低,导致很多系统建设之后的使用率很低。远程会诊项目就是典型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最终落实了国家建设任务目标的省份很少,而已经建设了的使用效果也并不是很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机制问题,医联体概念的提出,说明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企业――五年辉煌

华海在这五年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一直坚持走专业化道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PACS市场的第一品牌,无论在大型医院,还是在中小型医院PACS市场上,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并且仍在不断扩大,保持着领先优势。公司规模和经营业绩在五年中翻了近一倍。

从2009年开始,公司对业务方向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从专注于医学影像信息化转变为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医院临床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又开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和心电系统,并与原来的PACS业务进行了有机整合,如今已经成功进入市场,并获得了快速发展。

华海紧紧抓住了政府在这几年中大力扶持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和发展以各种形式医联体为基础的区域医疗、远程医疗的机会,成功地打开了基层医疗机构的PACS市场和远程会诊市场。

如今随着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华海在今年又成功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华海医疗云服务平台和华海移动医疗平台,开始了从产品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充分利用了二十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信息化项目建设经验,为广大客户、尤其是中小型客户提供数字化医院整体解决方案的咨询、实施和服务。

未来――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