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建构主义优缺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构主义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 大学英语 自学能力

民办大学学生英语底子薄,大多数学生英语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还有好多同学采用传统式学习方法,被动的接受新知识。虽然近些年来,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较多。本文则基于建构主义这一新理论,研究民办大学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出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概论

1.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随着心理学的发展,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是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学生是信息的加工者。学习者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下,逐渐建构外部世界知识。它包括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学习者将外部知识整合到原有知识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学习者受到外界刺激,不能将外界刺激和原有知识同化,所发生的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建构主义学派强调元认知的监控作用,认为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主张用学习策略教学生促进学生自学。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认知学和教育学界是个比较新的术语,今年教育部,人社部共同提出建立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知识的技能,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寻找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Lier Holines(1991)从而二语的方面对“自主学习能力”下定义为自主学习是对语感,感悟和操控能力。建构主义理论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为有一定目的,在元认知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这一实践活动,并且对学习过程监督和调控的行为。

建构主义理论观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哲学基础,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的实践方法。面对民办高校的学生情况,如下是培养民办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民办高校课堂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转变其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这需要高校教师,依据学生情况不断的转变教学方式,慢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监控者的课堂模式。其次,民办高校要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带来的良好契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这一新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知和研究本事物的心理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活跃因素。在课堂中,教师要转变教师角色,通过选取与课文相对应的文化为背景,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创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气氛。

2.建立学习环境。国内新版大学英语新视野教材主要是围绕与某个特定主题有关的话题,或是覆盖某一个综合的主题为内容,构成的单元。每单元的选材均符合学生需求。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以学生为中心,联系相关文化,通过文化语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为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实际考虑,设置适宜的主题环境和知识。教师在课堂中,要依据学生个人情况,组织分组活动,通过让学生们协商与讨论,不但每个人的思维得到大家共享,而且锻炼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配合和合作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质,尊重个人人格,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从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讲授起,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3.元认知策略培养。O’Malley J.M & Chamot,在1990年,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用元认知策略能够增加学习者的元认知知识,增强自我设定,计划的能力,能够监测和评价他们所学知识,且还能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元认知策略强调的是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设定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还要分清清主次,对目标加以区分对待。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估,找出优缺点并对缺点进一步改正,学习计划制定后,还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成为一个监督者,帮助者,知识的解释者。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语言,只依赖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在利用课外时间,利用一切资源,不断学习练习,才能在英语水平上得以很大提高。对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因为有少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不好,所以在课堂中,先让那些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为成绩差的学生提供个模板,课下教师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知识,然后慢慢让成绩差学生也回归课堂。

当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英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低,基础差的现状,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来提升学生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权民.自主学习:一种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学习方式[J].Journal of Xi’an Petroleum Institute(Social Science).12-1.

第2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论文摘要: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把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运用到应用写作教学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支架式;随机式

应用写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技能性课程,应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探讨能确实提高学生写作技能的教学模式是从事应用写作教学的教师们应该考虑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并不少见,从宏观的指导意义到微观的课程教学的运用都有所涉及,但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涉及。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指:“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应用文是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产生、使用和发展的文体,是用来处理社会实践中各种具体事务的,“应用性”是其本质特征。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应用写作的基本写作格式的理论知识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用什么题材让学生训练,怎样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只有与学生从事某种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换句话说即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和协作学习对应用写作实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l、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经验的经验积累去顺应新知识,丰富新知识的内容;或是应用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改造与重组。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一些新知识。如在讲授一则关于电脑买卖合同的写作,让两组学生分别扮演校方和经销商方进行模拟谈判,然后根据谈判结果,在了解完合同的基本写作技巧后,让学生拟订这一则合同。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非常注重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学生在协作学习的环境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应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协作查找资料、确定写作提纲、完成写作文稿等显得颇为重要。如在调查报告写作的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去调查、讨论,一起合作形成文章。

3、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平常的教学环境,学生并未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与支持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应用写作教学中,学生不应只是被动的学习文种写作的基本格式,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4、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获取和使用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课外例文等信息资源不仅仅为写作技巧的讲授服务,更要让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进行归纳和整理的能力。

5、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的相互合作与交流都围绕意义建构的中心。这一点对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是应用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不同文种写作的基本的格式与写作技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模拟或现实的情境中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要会写作,也必然要求具备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是人际交往能力。

二、应用写作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运用

(一)抛锚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创设各类文体的写作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写作动力,通过学生共同拟订实施方案。展开应用写作定向,并通过交流、讨论、评价、验证假说及修定应用写作方向来完成应用写作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l、创设情境。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吻合或与现实生活基本一致的情境。2、确定问题。确定一个学生熟悉的与现实密切关联的真实性问题(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3、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简单给出答案,而是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至于具体的解决过程交给学生解决。4、协作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5、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既有学生在协作学习过程的经验交流,也有老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态效果评价。

如要写一份有关班级出游计划的会议纪要,可以进行如下步骤:1、创设一个班级出游计划主题班会的情境。2、让学生确定班会讨论的大致方向和会议纪要开头、主体、结尾如何写的问题。3、让学生自主学习会议纪要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的写法。4、让学生5人一组发表出游地点、出游意义、出游活动组织、出游安全等事项的观点,其他同学做记录。5、学生5人一组提交会议纪要的写作文稿。6、学生与教师一起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评改,对较好习作进行修改并给出范文。

另外,如要讲授有关启事等的写法。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事先让学生各自收集材料校园内各类启事的原文,接着对学生收集的启事的范文进行归类,对属于同一类型的学生重新分在同一组。接着确定如何把握启事写法的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各类启事的写法形成文章,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指出学生总结的不足之处。教师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的各类启事的写法的不足之处,总结写作此类型的启事应该注意的事项。

再如在讲授“公文的拟办”(操作性非常强的过程)一节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一讲授公文拟办的各个程序,学生印象不深刻。而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可创设一个现实的情境,某服装企业要制发一公文,教师可在写作模拟实验室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完成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相关程序。每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一起商量如何完成任务,当然,有问题也可以与老师一起沟通,教师要起到启发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从草拟、会签、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进行流水作业。最终,教师再点评每组学生的优缺点。当学生立体地把公文拟办各个环节完成,其实就可以把抽象、繁杂的理论化为具体的、实在的操作技能。

抛锚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心理,要符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的“锚”抛在学生的关键点上,要能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能掌控整个教学进程。有时,在使用抛锚式教学模式时,还要与启发式等教学模式相配合使用。

(二)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一般具有如下过程:l、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人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如讲授调查报告的写作,要写一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将问题拆解为确定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开展情况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调查报告写作等。接着让学生了解:1、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闽南文化色彩的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等问题。2、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3、调查报告的写作。再接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然后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如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收集有关闽南文化色彩美育、校园文化建设资料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闽南文化色彩美育内涵、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关于调查的范围与调查方法的问题,假如调查的范围定在本校,接下来让学生先讨论将如何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是典型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还是普遍调查,根据学生所提供的调查对象进行分组,每8人一组。让几组学生各自用现场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电子邮件、上门访问)等调查学校闽南文化色彩美育的实施现状。第三个调查报告写作技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探索调查报告开头、主体、结尾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引导每组学生进行写作,让每组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共同完成的文章,对不同组的学生的习作各自优缺点作比较,然后给出具体的范文供学生参考。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学生的合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教学的主线。支架式教学过程的展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各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随机式

“随机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

如要训练请示的求批性与求示性不同类型的写法,可以把一些具有相联性的文种打通,成为一个实训单元。如通知、请示、批复为一个训练单元。计划、通报、请示为一个训练单元。第一个训练单元主要解决的是求批性请示的写法,第二个训练单元主要训练求示性请示类型的写法。第一个训练单元中,如学校后勤管理处发了一个加强学校桌椅管理的通知,某班级教室存在桌椅毁坏的情况,请你以班级的名义向系里写一份有关更换桌椅的请示,同时以系里的名义写一份批复。

第二个训练单元中,如某服装公司准备接待一批外国客户考察,让办公室秘书拟定接待计划,在外国客户考察期间,XX车间XX等工人在上班期间打牌,违反公司规定,损坏公司形象,让你以分公司的名义写一则批评通报。在写批评通报之前,分公司先向总公司请示该给予XX工人怎样的处分。

在讲请示的写法时,在不同的训练单元中随机进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强化对请示的理解,拓展思维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事物的不同层面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在学会独立探索的同时,教师还要组织好学生的协作学习,让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接待计划)的制定,对批评通报的写法进行讨论,协商完成,从而构建共同的意义,并通过成果展示,在更大的学习群体中回顾共同意义来构建可以共享的集体意义。

把一些相联性文种打通,成为一些实训单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课程教学内容的讲授就不是简单按照挑选公务文书、事务文书、财经文书中常用的文种来进行讲授,而是要在构建一定的项目任务,把可能常在一起出现的文种合在一起讲。对于一些非常常见的文种可以在多个训练单元中体现,以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野下的教学质量评价

笔者把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8文员班)同未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教学的班级(07物流班)进行比较。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尽管在课堂上讲授得再精彩,学生因为是被动的学习,学校效果并不理想。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模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可以有效地建构自己所学的知识。如在讲授会议纪要时,前者(08文员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讲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出游计划的班会的讨论,学生们因为有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接下来的有关正文写作的把握中更清晰、更透彻。

第3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61-03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出台了《普通高等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目前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从而能够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大学英语授课的效率和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协助者和发起者。由此可见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书本+老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好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大学英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决非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表征,而是人们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构的一种对于世界的解释。(李子健等,2007)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所教授的知识,营造丰富而逼真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的学习,从而主动建构知识框架。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既符合新世纪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又对课堂教学理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理论

在谈到建构主义起源时,新西兰学者诺拉(R.Nola)指出,“在反对用直接教学方式以形成知识基础的原因方面,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构主义者。”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于20 世纪60 年代提出,源自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R.J.Sternberg) 和卡茨(D.Katz)、维果茨基(Lev Vygotsky)、奥苏贝尔(David Paul Ausubel)、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进一步为当代建构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智慧是一种高级的能动适应结构, 一定的刺激只有被同化于认知结构中,主体才能做出反映。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 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含着双向建构: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外化建构)。为了更好地阐明和解释这一能动适应过程,皮亚杰提出了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commodation)学说。学习者在同化-顺应这个循环过程中,认知能力逐渐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认知层面也逐渐得以提高和丰富。

(二)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

Gagnon& Collay (2008: XIV)对建构主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出了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所需的六大基本要素。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图(Gagnon& Collay, 2008: 6)

1.创设情景: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当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直观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语言体验和技能训练中,逐步培养起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2.提出问题:“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旧知识框架以及新知识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常识,设置出利于学生积极思考的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问题。

3.搭建桥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是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构建的,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预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和资源,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和激起其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最终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

4.组织协作:Schmuck(1997)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以及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首先要确立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精心构思相应的学习任务。然后在学生当中进行分组,使学习问题的解决、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都在小组内解决。也可以在课外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课后的学习任务。分组这种形式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协作学习精神,集体思维成果在会话过程中得以共享,是意义建构中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5.展示成果: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在教师提供的平台上,展现他们小组成员收获到的集体智慧和集体成果。展现的方式可以是灵活自由、多种多样的:如PPT展示、角色扮演、口头汇报等。教师则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调整及改进自身的教学计划。

6.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有利于学生更清楚的认清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进行修正、改进,最终提高和完善自我。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归纳整理,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本研究将2011级外国语学院小语种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中去。希望通过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的多媒体辅助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2011级学生一入学,笔者就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当今的网络技术,观看美国电影电视作品、浏览英美主流媒体网站、收听英美主流广播或是欣赏欧美流行音乐等,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鲜活真实的英语,从而积累知识,实现知识的最终构建。并且以自愿的原则为指导,让学生自行组成5~8人的固定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任务。同时任命组内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安排每位组员具体的学习活动,协调组员之间的关系并和教师及时沟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下面就以《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中Unit 2 Express Yourself(表达自我)一课为例,具体阐明建构主义六要素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1.创设情境:教师利用PPT给学生展示图片,并提供给学生表达情绪的形容词。在观察图片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图片上的不同人物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图片及提供相关词语的直观呈现方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活泼轻松的情景中,消除了紧张感,自然的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

2.提出问题:在短暂的图片观察后,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词汇或是PPT中所提供的形容词来口头描述指定人物的情绪,及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在屏幕上呈现下列问题:1)How do these people feel? 2)Give reasons for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3) If you were xxx, what would you do? 这里既有针对客观事实的封闭式问题,也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开放式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知识。

3.搭建桥梁:本单元下一个环节是: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How is Katy?Explain your answer to a partner.在进入此环节前,教师先在PPT上提供了相关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教师邀请学生参与一个小游戏。两两成对,根据随机抽取的便签,表演上面英文单词所告知的情绪,其余的学生则来猜相对应的情绪单词。通过再次复习问候语的表达方式以及情绪单词,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拿下了听对话回答问题这个环节,提高了自信心。这个复习和游戏的过程,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旧知识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4.组织协作:在下一个环节Communication中,课本要求学生看图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Where are these people? 2)What are they doing? 3)How old are they? 4)How do they feel? 图片的内容是一次同学聚会,所以出现的人物颇多。教师事先指定好各组要讨论的对象,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讨论对象所呈现的状态,编一段不短于两分钟的对话。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出代表首先陈述四个问题的答案,再演绎小组成员共同创造的对话,最后评出优胜的小组。

5.展示成果:教师根据学生在组织协作学习中的表现,推选出优胜小组,并邀请该组的同学们共同完成一个二十分钟的英语戏剧表演:College Reunion in Ten Years.在预定的课堂时间内,优胜小组的同学们灵活应用了本单元学过的一些相关问候语及情绪表达方式,给班上的同学上演了一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剧,高效地给大家展示了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成果。

6.反思:在本单元Lesson A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口语任务:1)When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do? 2)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 Greetings in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ies.这两个口语任务既是对旧知识的变相复习,又是对Lesson B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铺垫,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而完成口语任务的过程恰恰是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反思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笔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通过一个学年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普遍反映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积极性得以很大提高。大多数同学克服了自卑胆小的心理障碍,在小组活动中和别的同学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增强了自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进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建构主义在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当中起到了一个正向的指导作用。

四、针对本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目前学校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构建,教学软件中加入大量的视频、音频及图片。信息量过大,重难点不突出。而且整堂课下来,学生都在被“机灌”―被动地接受课件及各种教学软件传递的大量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构建知识框架。所以我们必须得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网络技术,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知识建构者。以下是针对本校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提出的一些建议。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时刻给自身充电,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研究教学艺术。使之既能流利地传授语言,又能熟练地操作电脑,还能创造生动的课堂环境,灵活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完成对知识框架的建构。

(二)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有效实现课堂外互动

教师应对课堂上所运用的多媒体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使之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设计出构思新颖并充分地体现整个教学目的的教学课件。建立教学平台及BBS,高效地实现师生在课堂外的互动,进一步升华师生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定期定量开放机房,鼓励并监督学生到机房选择并完成教师课后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学习的步伐,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四)结合传统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如果对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教师仅仅充当一个课件播放员,势必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大幅度减少,从人人互动变成了人机互动。所以我们应该在新颖的教学理念中,适当地加入传统教学的元素,有效地控制课堂,实现人人、人机双互动,从而协助学生完成意义的有效构建。

五、结语

目前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多媒体网络教育技术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英语教学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与此同时,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促进者。这样才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Gagnon, G.W.&M.Collay.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 Key Questions for Teaching to Standards [M].宋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XIV, 6.

[2]George W.Gagnon & Michelle Collay.Designing for Learning: 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M].California: Corwin Press,INC.,2001.

[3]Schmuck,Richard & Schmuck,Patricia.Group Processes the Classroom[M].Madison, WI: Brown & Benchmark, 1997.

[4]陈夏南.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口语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2):48.

[5]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 外语教学,2003(4).

[6]丰玉芳.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207.

第4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当时美国视听教育运动的专家学者们,总结该运动50年的经验教训,吸取了‘个别化教育’和‘教学系统方法’两方面实践与研究的成果,毅然决定将视听教育改名为教育技术,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但其发展脱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并受制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科技水平和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技术不断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在19世纪末,幻灯机被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最早的电教工具,并由此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20世纪初,无声电影在美国运用于教学,英国兴起了播音教育,30年代有声电影用于教育,40年代录音媒体进入教育领域。之后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因特网等相继投入教学。可以说,社会上一出现新的技术,只要它能够用于教学,它就会很快进入教育领域。在中国,教育界人士于1936年提出并确认了“电化教育”这一名词。但是,由于战争等多方面的原因,电化教育在中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直到1978年,中国电化教育事业才重新起步。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视听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里,中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和电视技术。90年代中期至现在是信息化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主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花时间、花精力去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创设学生所需要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便利条件。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借助其电、声、影(包括动画)、文字,十分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揭示知识的本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与效率是大不相同的。现代教育已不同以件的教育模式,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粉笔不再独揽黑板的主体,教师的语言不再是书本的全权解释者。当然,建构主义教学没有固定的、标准的模式,只要符合建构知识的要求,能够达到教学相长,使学习者学有所获的模式都可以应用,真可谓“教学有法”而又“教无定法”。现代教育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媒体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中国,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事实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已成星火燎原之势。随着现代人对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增加,这一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资源共享成就了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的重要方式。如何进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这要求我们具备搜集整理网络素材的能力,具备开发和上传网络资源的能力,具备利用网络平台实施教学的能力。要搭建课程专题网站,构建网络学习平台,让我们的教学资源库能实现“3A”标准,即:Anyone、Anytime、Anywhere(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相应的教育资源)。[7]学生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和学习,促进网络资源的利用。要求我们会制作流媒体等教学介质,通过教学点提供给学习者,要求我们等等。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在网络资源的开发方面要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按学习主题(或模块)进行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实现经验、智慧的共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合理应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能体现教学资源的开发价值。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顺应了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

四、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原则

第5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 传统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 数据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2-42-03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vocational database technology under constructivism

Zhou Lirong

(Qu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Quzhou, Zhejiang 3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vist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for vocational computer courses database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The general process of Constructivist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explored. The advantage of constructivist instructional design is illustrated through some typical cas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structivism;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ject teaching; database technology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按照理论基础及实施方法可分为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1 传统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优缺点

1.1 传统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八个方面[1]。

1.2 传统教学设计优点

传统教学设计强调教师的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活动。我国教师对该教学设计比较熟悉并在教学实践中熟练应用,其优点是能使学生迅速有效地积累书本知识[1]。

在这种条件下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结论呈现给学习者,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如果教师严格按照传统教学设计的八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有很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课堂教学技能,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并在实际中应用,学生的学习可以是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也能够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1.3 传统教学设计缺点

⑴ 没有体现自主性。传统教学设计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起因是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只要控制刺激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进而控制和预测学习效果[1]。在这种理论支配下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宰,忽略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信心、兴趣、直觉、顿悟等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从发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已有的知识经验。

⑵ 没有体现开放性。传统教学设计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把知识看成是无需争辩的绝对真理。由于在教学设计时很少有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学生的学习活动基本是理解和记忆。在这种教学设计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缺少高水平的设计、分析等复杂思维活动。

⑶ 没有体现情境性。在教学设计选择教学内容时以书本知识(显性知识)为主,很少有来源于实际背景的原始性(情境性)问题,轻视得出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自己的主动探索活动极为贫乏。“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才是一次完整学习过程,因此抽象概念、规则的学习往往无法灵活适应具体情境的变化,学习者常常难以用学校获得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⑷ 没有体现合作性。传统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时很少有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忽略学习的合作性, 只关注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从而可以使学习者完成单个学习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有利于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的理解,建立更完整的表征[2]。

2 高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现状及优点

2.1 我院高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现状

以经济管理学院二年级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该课程共48学时,选择Access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其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为:学生原有基础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项目目标设计、项目选择与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原有基础分析: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学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掌握一定的操作系统及Office软件的操作技能。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或使用过数据库系统如: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数据库使用经验。

教学内容分析:Access是微软Office系统的一个重要成员,可以与其他Office成员(如Word、Excel等)方便地实现数据交换,而且方便易用。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创建Access数据库、创建表、表的编辑操作、创建查询、设计窗体的编辑操作、创建报表、报表的编辑操作、在数据库中使用宏。

项目目标设计:通过一个来源于实际的项目,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表、查询、窗体、报表的创建,并使用窗体和宏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项目选择与分析:以公选课管理系统为案例,包括5个表,分别是教师信息表、公选课信息表、系部信息表、选课情况表、学生信息表。

主要功能是查询、统计、输入、输出。分解成表的创建、表的管理、查询的创建、窗体的创建、报表的创建、宏的创建、系统集成等11个任务,每个任务又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提供实验指导(Word文档,包含拓展练习)、预备知识(PPT演示文稿)、素材,在2个或4个学时内完成。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采用"讲解+示范+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讲解即教师讲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点,示范即教师演示完成项目的操作过程,实际操作即学生独立完成项目。

教学过程设计:一般过程是,引出情境(案例),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示范模仿,知识归纳总结,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深化,布置作业。

2.2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的优点

目前高职计算机教学都实行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强调学做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想,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3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3.1 一般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完整过程:①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前期分析;②学习任务设计;③学习活动设计;④自主学习策略设计;⑤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3.2 原则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建构而非教学目标。

3.3 以建构主义理论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有些教师认为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这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片面理解,如果没有按照上述六个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教学设计,而课堂教学仍由教师控制,任务仍由学生单独完成而不是合作完成,没有体现合作性,那么实施的仍然是以“教师、电子教案、课堂”三中心为特点的传统教学,而不是以“学生、经验、活动”三中心为特点的现代教学。

项目设计时教师已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并在实验指导中提供了完整的操作步骤,且最后完成的结果仍是有统一标准的,没有提供原始性的问题供学生分析解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仅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提供的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而对数据库系统原始问题的分析设计被教师取代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内容的选择上过于单一,只有一个项目,没有通过多个项目的比较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以及知识点之间的丰富联系。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到复杂、同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由操作到设计)。不利于知识的内化(把新习得的知识与旧知识有机结合并被人脑固定下来)和认知结构本身的优化。学生不能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实现迁移),解决问题。

4 典型案例分析

4.1 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前期分析

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任务驱动教学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和操作,还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设计的经验或策略,是完成意义建构而不是完成教学目标,即给出一个原始问题,学生完成关系规范化设计、创建关系、表、查询、窗体、报表等构成一个管理系统。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者不但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形成基本的技能,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丰富的、真正的、灵活的知识。知识深化是教学的一个不同忽视的重要任务[2]。因此,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由简单到复杂设计多个任务供学生学习,以完成意义建构。

4.2 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及学习者前期分析,学习任务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任务设计

[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公选课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包含表\&雇员表、售书表、

图书表\&教师信息表、公选课信息、系部信息表、选课情况表、学生信息表\&顾客表、订单表、产品表\&侧重知识点\&创建表及关系、选择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自动窗体、自动报表、标签报表、简单宏,在窗体添加控件创建图书管理系统。\&创建表及关系、交叉表查询、SQL查询、汇总查询、查询中实现计算设置条件、子窗体、子报表、条件宏,使用切换面板管理器创建公选课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规范化理论,创建表间关系,构建商品管理系统。\&]

项目之间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由操作到设计,从内涵、难度上呈现递进关系。

4.3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主要考虑:任务是否有实验指导;哪些子任务由学生单独完成;哪些任务由学生合作完成;如果是合作项目,还要考虑如何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及每人完成的子任务。还要考虑教师的作用及学生的行为。学习活动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学习活动设计

[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公选课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是否有实验指导\&有\&有\&无\&任务是否合作完成\&否\&是\&是\&教师作用\&传授\&指导\&引导\&学生行为\&照着做\&学着做\&独立做\&]

4.4 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建构主义提出的“随机通达教学”认为,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这种反复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各次学习的情境会有互不重合的方面,而这将会使学习者对概念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图书管理系统侧重简单操作及相关概念。公选课管理系统侧重复杂操作及相关概念。商品管理系统侧重表关系的建立及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管理系统完成提升能力。

建构主义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失去情境化的做法,提倡情境性教学。商品管理系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情境性问题,教师并未提供整个系统的设计、分析及操作步骤,而要求学生在学习图书管理系统、公选课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自主完成系统设计。

支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图书管理系统、公选课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的任务设计体现了这一教学方法。

5 案例的启示

⑴ 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并非完全对立,而是相容的。

在不破不立的思维定势下,似乎只有完全抛弃传统教学设计和传统教学才能进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和教学,将两种教学设计对立起来,其结果很可能是既没有完成教学目标,也没有完成意义建构。学生刚进行一门新课的学习,没有教师的指导,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是不行的,所以,在学习任务的第一阶段要完成“图书管理系统”的创建,还应以教师传授为主,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的任务是“照着做”。在学习任务的第二阶段,完成“公选课管理系统”的创建,由于学生已掌握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习内容相对较难,学生的任务是“学着做”。在学习任务的第三阶段,完成“商品管理系统”的创建,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内容相对较难,且由学生完成系统设计,学生的任务是“独立做”。由此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变化的,教师从传授到指导,再到引导,学生从“照着做”到“学着做”,再到“独立做”,体现了两种教学观的融合。

⑵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项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技能,还要掌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技能。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若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指导,教师事先的准备工作大大增强。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的作用是不同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角色,因此,教师需要较强的课堂组织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课堂教学技能,以适应这种变化。

6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强调在具体的自主的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理解知识,完成意义建构。通过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与先前传统教学设计及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相比,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而且还完成了意义建构及知识迁移,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创建简单的数据库系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同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成功实施建构主义教学,关键在于教师。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第6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建构主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现问题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生活环境中运用语文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协作学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真实情境,嵌入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紧贴教材,创设课堂情境

要想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个浓厚的学习情境,在氛围的感染下大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教师将任务展示给学生,大致介绍任务完成需要的主要知识点以及完成任务的相关要求。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时,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情绪,还能够保持其一直处于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如在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演讲的形式,通过模拟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模拟演讲的场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这种语言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过程中了解课文知识。具体表现为让有准备的学生像演讲一样站在讲台前进行朗读,其余学生作为聆听者感受其演讲的质量,并且指出其中优缺点。在这种方式之下,学生不仅能够利用朗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其中蕴含的个人情感;从另一角度而言,学生还了解了演讲的技巧与要点,不仅达到了强化课文知识点的目的,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在演讲方面的理解能力。

2.以自主学习推行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创设任务开始任务驱动教学法之后,教师需要指导高中生自主学习,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创设的任务。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充分利用课本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查找任务的解决方案。以自我学习推行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课程讲解《神奇的极光》时,教师在创设任务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解决任务的线索。教师需要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互联网等学习资源查找有关极光形成的原因。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搜集和极光有关的相关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以合作研究实践高中语文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在于实践,高中生只有完成教师创建的任务,才能掌握语文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学生通过合作研究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高中生通过团队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任务,可以激发课堂气氛的活跃性,让学生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要时刻注意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研究,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答辩等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程学习上,在合作研究中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

4.课后进行有效总结归纳

在完成了任务之后,其最终的评价总结必不可少。在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把握评价所占据课堂时间的比例,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保证评价质量,又要把握评价重点。判断其评价的最终指标就是学生的知识是否掌握,有没有得到其他技能的提升,而这也是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终目的。在进行完评价之后,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其中的知识点连贯性不强,因此,教师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个总体的归纳总结就显得十分必要。如学生在完成了教师根据课文《我与地坛》设计的任务之后,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虽然没有较好地完成相关任务,但是学生在对亲情方面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一步,此时就不能批评学生没有达到完成任务,而是应该看到较好的一面,从而升华整个班集体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在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知识的连贯性讲解,毕竟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在学习完一个专题的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保证知识的系统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广泛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它不仅结合教学内容的本身特点,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我们必须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其优势,同时也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使高中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赵洁红.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7.

2.冯建成.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1,69(24):155-156.

第7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一、目前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现状

目前,由于网络技术条件、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和网络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限制,无法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

具体表现在: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思想与目标方面。

(1)课程过分重视学历培训,轻视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多样化培训。

(2)网络课程只重视师范类学科知识的讲授,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精神与意识。

(3)忽视培养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所必须具备的理论(如教学设计理论)、素质与能力。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形式:

(1)网络课程分课时、系统化,多属课本搬家形式。

(2)网络课程只注重知识的呈现,对学习者缺乏引导。

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缺乏联系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缺乏展现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内容缺乏现代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二、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从总体上应体现三个特点:

1、 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育观念。

课程的设计应立足于向受训教师传递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与理论,特别是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力求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改革传统教学的需要,适应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的需要。

2、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围绕当前基础教育素质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知识,提高教师们观摩教学、评析教学的能力。

网络课程内容及其体系的构架应以培养一位优秀教师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与知识条件而展开,而不应更多地拘泥于大中小学学科知识点,特别要打破长期以来以教师学历培训,提高教师文凭为特征的局面。

3、中小学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应以引导中小学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具体学科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中心,展示大量具有借鉴价值的优秀课堂教学实例。

网络课程要反映教师职业培训的特点,培养中小学教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密切联系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和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际,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放到中心地位来处理。展现大量优秀的具有实验性、开拓性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

三、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型结构设计

(一)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结构的总体特征:从制作其学历文凭的系统课程过渡为培养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意识与精神、素质与能力的专题学习。

用于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的特点决定了每个专题可直接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表明,没有必要追求其结构的系统完整,可以直接将具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一个个分离出来,每个专题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专题展示教育技术的一个理论问题与具体教学过程结合的实例,包含学科教学专家对本教学活动点评,教育技术专家对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的点评。通过虚拟课堂主持人与学习者互动交流的方法来扩展。

(二)每一个专题学习的内容体系结构由虚拟课堂交流、教学活动场景、专家点评三个模块构成,具体如下:

1、根据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一代目标,设计虚拟课堂。

2、通过虚拟课堂和教学设计,实现虚拟课室里主持者与学习者的交互。

3、展示课堂教学范例(这些范例是探索教学新模式的典范)

4、专家对范例的点评。让中小学教师从中学习对新颖的教学活动的评析能力和观 摩能力,从而对照自身教学活动的优缺点,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5、从认识论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客观主义和建构主义。客观主义认为:教师是知识标准的掌握者,因而教师应该处于中心地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6、从价值观维度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个别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个人间的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中表现为普遍采取集体化的教学计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和发扬团体精神。

7、我们可以将两个维度交叉,得到一个CAI模式的二维分类模型。据此可以将CAI模式分为四类:OI(客观主义—个体主义),CI(建构主义—个体主义)、OC(客观主义—集体主义)、CC(建构主义—集体主义)。

四、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内容设计的几个指导原则

i、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应注重其目标、内容、对象的单一性和明确性

首先,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目标是明确而单一的:就是增强中小学教师改革传统教学的素质与能力,推进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化,目标太大、太广、太多、太远都会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这要求我们突出重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应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

1、教育教学理论主要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与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并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网络课程的内容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教学活动内容要转变教学要素与结构。

教学过程要素:

教师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教学内容:有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媒体的作用:由教师传授知识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创设情景、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

教学过程解构: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

(3)探索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i、要想使设计的网络课程超越原来的形式与内容,且迎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在设计与制作前作大量的实践调查与理论研究

1、大量的关于基础教育现状的调查,设计当前中小学教师急需的内容:深入各个经济与教育发展水平彼此都不同的地区,对中小学教师及其基础教学状况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才能设计出得到中小学教师支持的网络课程。

2、做大量文献调查和理论研究,设计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型模式:综合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教育网站,从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从理论上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基本特征。

ii、对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实际效果研究,改进与完善网络课程设计。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包括:

1、设计二级模糊综合评估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质量的指标体系

第8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关键词:PBL教学法;单片机应用技术;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28

[中图分类号]G642;TP36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2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述单片机的硬件及引脚特性、单片机的指令功能、编程步骤方法、模/数和数/模转换接口、设备接口及驱动程序、单片机典型技术等内容。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复杂难学,即使已经具备微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也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传统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都是通过课堂讲述、实验演示来传递知识点的,学生学习一个学期后,感觉还是没有获得很多的知识,考试前只能靠背诵书上的例题去套用,考完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并没有真正从这门课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技能。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反复推敲、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的课程。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和技能,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

PBL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法,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做中学,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以及其他特点,都适合使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

1 PBL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1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探索研究的过程。布鲁纳学说认为:学习知识是根据已有知识获得新知识、将知识进行转化和处理信息来适应新问题的需要、评价和检验知识是否适用于问题的三个过程。PBL教学的一般过程正是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过程建立起来的,而且PBL教学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强调内在动机、强调学习过程,这都符合认知学习理论。

1.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并不是以向学生灌输知识来进行知识传递的过程,而是有效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来达到知识迁移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特性;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教师宏观调控的过程;强调创设真实情境的效果,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广泛的科学知识,拓宽视野。在建构理论的支持下,PBL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作用,能真正有效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1.3 人本主义理论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PBL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刀切的状况,会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实践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

2 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众多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PBL教学的多种模式,马斯特里赫提出了Seven-Step导向学习模式,包含了澄清术语、定义问题、分析问题、想法结构化、制定学习目标、研究和调查以及概要和解决方案等7个阶段,当完成7个阶段,问题仍不能解决时,需回到想法结构化进行循环。本杰明提出PBL教学过程包括界定问题、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确定已知、确立所需资源、分析资源、收集新知识以及联结新旧知识8个阶段,若经过以上8个阶段问题仍未解决,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了新的问题,可以重新从界定问题开始循环。伊登斯提出了问题导向学习周期性PBL模式,主要包括问题发展阶段、问题探究阶段、问题方案验证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循环执行。从三种典型的PBL教学模式来看,其都是循环的模式,都是从问题出发,大致步骤基本相同,只是切入点和具体的步骤不同。

3 PBL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本文以恒温控制系统课程为例进行分析。

3.1 准备阶段

3.1.1 教学目标分析

掌握恒乜刂葡低持邢低辰峁骨榭觯掌握温度信号输入通道包含的内容,掌握执行信号通道设计,学会设计系统应用软件的方法。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习惯、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1.2 问题情境设计

有一个孵化场,要孵化一批鸡雏,孵化过程中要求恒温器必须保持在38 ℃~39 ℃,采用电热恒温设计,温度控制精度在±0.5 ℃,电源为220 V交流电,温控范围在+3 ℃~+ 60℃之间,加热功率在200 W~700 W,容积在350 mm×350 mm×400 mm,请设计符合要求的恒温系统。

3.2 教学过程

3.2.1 提出问题

(1)设计微机控制系统结构,并画图表示。

(2)温度信号输入通道包含哪几部分内容?

(3)执行信号通道如何设计?

(4)系统应用软件的控制流程如何设计?

(5)对PID算法应如何改进才能符合设计要求?

3.2.2 分析问题

针对五个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微机控制系统结构设计,使用1片MCS-51系列的8031单片机、1片2732A EPROM存储器、1片74LS373作地址锁存器、1片Inter8155作ROM和I/O扩展器。

温度信号输入通道包含温度传感器、运算放大器、A/D转换器三部分。

执行信号通道通过微机系统的8155PC5的输出信号经过光耦合器,直接控制可控硅门级,从而控制电热丝的平均加热功率。

系统应用软件的控制流程要注意温度信号的读入和处理。

对PID算法在偏差绝对值小于某一预定门限时,用标准PID算法。当偏差绝对值大于这一预定门限时,舍去积分项的运算,从而减少积分项的累积。

3.2.3 小组讨论

经过对问题要点的分析,小组成员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设计,组员之间互相讨论,评价优缺点,使方案达到优化。

3.2.4 查阅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和分析的要点,对教材、网络资料进行查阅,独立完成学习过程。

3.2.5 解决方案

根据以往的知识和探索的新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3.3 评价总结

3.3.1 成果说明

学生对自己的方案在组内进行阐述,并提出形成依据,以便大家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比自己的方案,进行借鉴。

3.3.2 评价总结

教师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优缺点、错误成因,并给出建设性意见。总结本节课程重点和难点,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课程进行总结。

3.3.3 教学反思

针对本课程进行教学反思,从学习内容、教师作用、学生学习效果等几个反面进行,以便于积累经验,把PBL教学法发挥到极致。

4 结 语

PBL教学法是以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具有多种教学模式,虽然在各种教学模式中有细微的差别,但是主体都是一致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主动构建过程。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性质非常适合PBL教学法,所以在应用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学习热情高涨,真正将知识转化成了技能,进行了有效的迁移。PBL教W法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意义,正逐步向各学科铺开。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桂娟.基于问题式学习(PBL)在After Effects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2]马丽,戴心来.认知风格理论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7(1).

第9篇:建构主义优缺点范文

【论文摘要】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课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但目前其教师的培养问题急待解决。文章将从通用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就其存在的教师培养问题及通用技术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为基础,讨论教育技术学在通用技术教师培养方面的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通用技术课程是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课程,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通过对文献及实时对一线通用技术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通用技术的老师都是从其他的学科临时调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学校担任化学、物理、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劳技教学工作的教师及近年从非师范类专业招进来工科类大学生等经过短期学科培训转型而来,很少从校外有一定的技术实践经历的人员中聘请的。这样任课教师本身对于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很多知识自己理解也不够,更不用说对技术课程中的教材教法深入掌握了,俗话说老师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半桶水,而且教师的转型也困难重重。这样的观点在很多的文献都提到过,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此外,在我们对西安某所重点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访谈时,老师说道:“我们学校现在有6位通用技术教师,分别来自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有两个原来是化学老师、一个是语文老师、还有我是计算机老师,现在想引进一至两位教师,专业一点的,但不知道该从哪所学校什么专业去找,因为现阶段好像没人搞这些问题。”我们还从一些服务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公司了解到,“他们的培训人员有很多次都被临时请去做通用技术教师。”虽然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存在问题,但都没有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现阶段要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有效实施与发展,解决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问题才是关键。

二、问题的解决

1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

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它有别于以往传统的学科课程,那么对通用技术任课教师的条件要求有哪些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和文学、技术等人文知识。具备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通用技术教师维护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s]。所以对通用技术教师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现代的教学观念

这些基本观念包括: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学习思想、大众教育的思想、学习化社会的思想、主体教育的思想、多元智能的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团队学习理念等。各种思想理论的发展都有相应的心理学作为基础,教学过程教师只有在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实施有效性的教学。

(2)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从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来看,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己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俗话说:只有拥有100分能力的老师才能带出90分的学生,你让一名本身只具备60分能力的教师去带出90分的学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3)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合理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以及卫星传输技术的发展,比较成熟的现代传媒技术被应用于教育教学,推进了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板书、电子习题、投影演示等现代教学方式的丰富和发展。而其对教学的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

(4)通用技术教师应该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对于通用技术教师来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基础。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其次,高中学生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要经常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通用技术课程教材培训、教学研究活动,还有校本培训和研究等,不断获取、扩充新知识新技能、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体系。以一个新的视角,进行和完成教学工作,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和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创新。通用技术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协助者,由此看来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5)通用技术教师要有教科研意识,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通用技术教师应该依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课程的教学研究,开发课程资源做一名“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教育技术学的优势

回过头来看看始终致力于以优化教学为最终目的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对应与上文所说到的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方面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跟随不同教学观念发展的历史。教育技术学科开设的大量课程都涉及到有关理念的学习,例如:《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李克东、桑新民)、《学与教的基本理论》等。教育技术学从最早的行为主义提倡的程序化教学,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提倡的学生的学习是基于以有原有知识的认知,再到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各方面都有研究。通过四年的学习,其毕业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教学理念发展历史优缺点而且懂的其适应的应用情景。

(2)广博的知识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知识涉及面非常的广博。教育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大致有:摄影、摄像、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网站设计、平面设计、基本的物理电路知识、视音频的采集与处理、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导论(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理念的学习)、学与教的理论、远程教育等。从内容上涉及到了计算机、物理、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3)对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

首先,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实质之一即研究如何合理选择教学设备以优化教学。其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掌握了现代教学设备的功能操作,理解其优缺点及适应情景。这无疑能保证教学设备在教学中有效的应用,所以教育技术学定能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合理充分而且有效地应用现代媒体教学设备。

(4)科研创新及动手能力

首先,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他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新知识体系的更新,要求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迅速掌握新知识体系,并且勇于探索发现新体系中的问题。其次,教育技术学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国家关于教育,教育技术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教育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作沟通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美学修养。最后,教育技术学学科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中大量的实验学生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音视频制作、网站制作、电路基础实验、机器人搭建编程、教学实践等。

3教育技术学指导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建议

在具体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育技术学的毕业生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

①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用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其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当然还可以适时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化学生的学习成果。②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分析教学过程。首先要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现状,看如何安排教学顺序,了解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决定教学深度及广度。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而非死记硬背。其次,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不同的学习理论安排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主动性强时主要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为主;而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时,我们可以结合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设定小目标,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习方式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分析学习内容难易度、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如何组织教学。当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项目时,同学们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完成,但随着项目难度的增加,学生们不可能单独完成时,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学习项目。例如:在灭火机器人完成过程中,由于牵扯的知识很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学生无法单独完成。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团队,让他们共同努力完成项目。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较容易地完成学习项目,维持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并在潜意识里掌握团队学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为他们的掌握团队学习理念奠定基础,服务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喜好特长不同,单一的评价手段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种评价手段相互结合,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内容难易度对学习者进行合理的评价。

(3)合理选用现代教学设备优化教学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设备可以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坏境,结合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优缺点及适用情景,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设备,让技术充满整个学习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技术类课程的兴趣。例如在搭建灭火机器人课程开始时,我们通过视频向同学们展示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让他们看到最终所要完成的功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或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展示操作过程,维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教育技术学学科毕业生的特长,建议在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做flash课件、视音频等,辅助学生的学习。

(4)培养专业技能,做善于动手有创新意识的研究型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联系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学与教的理论及时地解决问题,并且要有科研意识及时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做一名优秀的“研究型”、“专家型”的通用技术教师。

(5)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的广泛,作为通用技术教师平时应该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积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和教育观念的革新,通用技术未来的发展必将日新月异,通用技术教师必须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来装备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教学研究的一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