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疾病预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腹部手术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40-82岁,平均61岁,其中经腹直肠癌根治术18例,结肠癌根治术18例,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9例;并存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心脏病4例。
1.2 方法 ①将间歇式充气压力系统(FLOWTRON EX-ECL)泵的电源插头插入一个合适的插座中,这时不要将泵的开关打开。将压力充气管与泵连接,并确保在连插扣住处听到一声“咔嚓”。②将型号选择好的压力护套扣致于病人合适肢置,充气囊致于病人的肢体下方。轻柔的将病人的肢体包裹,并安全扣好尼龙搭扣。③将与压力泵相连的压力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压力护套上,并确保在连接片听到一声“咔嚓”。证明护套和气泵是连接紧密的。打开气泵开关,绿色指示灯亮起,此时气泵开始进行短暂的自检运行。即气泵和护套的充气和放气交换情况。④将压力旋钮调到5.33KPa(40mmHg),除非病人的主管病生提出新的要求,并且这个要求是在气囊膨胀所允许的压力范围内。⑤单侧肢体使用只需连接气泵上的其中一条压力管,另外一条自由放置,这时需按下单侧肢体使用按钮,并确保指示灯闪烁。6.使用时间每日至少两次,每次为60min,有条件可延长使用时间或连续使用。停用时关掉气泵开关,将压力充气管从护套连接处分开即可。
2 护理
①向病人解释该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以取得配合。②安置患者于舒适。③应于术后6h内使用第一次,以增强预防效果。④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为患者进行治疗。⑤治疗期间应观察压力泵的使用情况:①当报警显示LO时可能是护套软管连接不良、护套漏气、压力低,要及时检查软管系统和护套,如有损坏更换护套即可。②当报警显示HL按时可能是软管打结,软管没有连接气泵,单肢体使用没有按下单肢体使用按钮,及时检查软管扭曲打结处,将软管与气泵连接,关掉气泵开关,重新启动,假如是单肢使用,按下单肢体使用按钮。③当报警显示F时停止使用,立即报送维修。⑥要及时询问患者使用时下肢的感觉,护套包裹是否过紧或过松。⑦停用时先关掉气泵开关,将护套从病人下肢取下,将压力充气管从护套连接处分开,妥善放置。⑧取下护套后应检查皮肤的一般情况。⑨一般使用为每日二次,每次60min,术后三天即可,同时应指导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3 结果
通过实施间歇式充气压力泵治疗。本组45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DVT。
【摘要】 目的 为了解襄州区农村地区18岁以上人群精神障碍疾病发病现态,指导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及健康教育的开展,尽可能地绝或减少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方法 根据《襄州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009)[1],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采用流行病学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2]和2009年11月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为依据。结果 查出精神障碍疾病患者1280人,患病率为10.52‰,其中男性593例,占46.32%(593/1280),女性687例,占53.68%(687/1280)(x2=49.17,p<0.01);精神分裂症占87.58%(1121/1280),其次为发育迟滞、躁狂症;发病年龄集中在18-60岁,占91.02%(1165/1280)。3级以上患病率占24.06%(308/1280)。结论 疾控预防控制工作不可忽视精神疾病,早期干预、病因学研究、健康教育及社会心理康复是当前精神疾病防治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地区 精神障碍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当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对社会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各地出现的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不断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肇事肇祸问题的发展态势让人堪忧。为此,笔者根据卫生部、财政部、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要求,于2010年8月16日至9月6日,对襄州区5个乡镇37535户121606名农村村民进行了精神障碍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旨在准确掌握本地区精神障碍疾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全区13个乡镇306836户1034035人,按东、南、西、北、中不同方位,采用流行病学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方位随机抽取1个乡镇,抽得张湾、峪山、程河、古驿、龙王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线索调查:
1.2.1.1制定方案:根据湖北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区卫生局制定了《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通知》。
1.2.1.2召开培训会:为切实加强我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排查和随访管理,减少患者因病导致的社会危害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疾控中心举办了全区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管理工作培训班。由公安、卫生行政部门按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的十一条标准和《区卫生局关于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管理工作的通知》,逐户调查,初筛出可疑病人并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线索调查登记表》,并要求各级筛查人员对可疑患者信息保密。
1.2.2走访调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的专业人员对本地区和周边地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有精神卫生专科的单位进行走访,对近三年收治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进行排查,属本区域的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1.2.3诊断:根据各乡镇、社区筛查和有住院史的人员名单,由区卫生局指定的襄州区平安医院精神卫生科专业人员(具有精神疾病执业医师资格)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组成专班,逐镇进行诊断。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ccmd-3)。危险性等级评估按2009年11月卫生部颁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
2 结果
2.1不同区域患精神障碍疾病情况:被抽样的5个乡镇37535户121606人中,被确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1280人,总患病率为10.53‰,其中张湾为8.21‰,峪山为10.82‰,程河为11.89‰,古驿为10.49‰,龙王为10.64‰。
2.1.1以往治疗情况:在128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有536例以往接受过治疗。见表1。
2.2疾病分类:被确诊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1280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121例。占87.58%,其次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52例,占4.06%,躁狂症患者38例,占2.97%。见表2。
表2 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患病率和构成比
2.3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患精神障碍疾病情况:发病年龄集中在20—40岁之间,占76.09%。
本次调查男性62187人,患病583人,患病率为9.37‰,女性56418人,患病687人,患病率为12.17‰。经统计学处理,x2=49.17,p<0.01,说明女性患精神障碍疾病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见表3。
表3 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统计表(人、%)
2.4危险性等级评估:本次调查出0-1级的530例,占41.41%,2级的442例,占34.53%,3级的270例,占21.09%,4级的38例,占2.97%。虽然本次没有发现5-6级病人,但3级以上病人占24.06%,躁狂症病人38例,肇事肇祸的危险系数很高。加强对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监护管理势在必行。见表4。
表4 危险性等级评估统计表(人、%)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显示,襄樊市襄州区农村18岁以上精神障碍疾病时点患病率为10.52‰。与1993年全国七地区调查的10.68‰相近[3]。1280例精神障碍疾病中,男性583例,患病率为9.37‰;女性687人,患病率为12.17%。经统计学处理,x2=49.17,p<0.01,说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与大多研究报道相同[4]。在1280例精神障碍疾病患者中,3级以上的占到24.06%。
在≥18岁以上人群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患病率中,以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占首位,占9.22‰,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为0.43‰,居第三位的是躁狂症为0.31‰,而第四位则是抑郁症为0.22‰,与广东省肇庆市的各类精神障碍疾病排名大致相同[5]。从精神分裂症单病种患病率看,我区高于江苏省盐城市的4.49‰[6]、安徽省阜阳市的4.77‰[7]、山东省的3.37‰[8]。
从本次调查看,襄州区农村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诊疗情况来看,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就诊不及时,治疗不规范,即使就医也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没到正规(由精神疾病专科执业许可证)医院就诊。本次调查出有住院史的的患者比例不到二分之一,反映了精神疾病的诊疗现状不容乐观。
精神疾病多为终身疾病,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襄樊市襄州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虽然当地农村地区精神疾病流行水平不高,可能与传统文化背景及心理卫生知识的大众知晓率偏低有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存竞争的加剧,可以预见的精神疾病快速增长的背景,及早开展社区水平的精神疾病干预措施,有效的建立精神疾病救治的社会网络,避免出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而出现精神疾病患病率的共同增长的局面。
参 考 文 献
[1]襄州区统计局,2009襄州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襄樊市襄樊日报印刷厂,2000.201-20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44.
[3]张维熙,中国七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8.31.69-71.
[4]石其昌,章建民,徐方忠等.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4):229-236.
[5]饶顺勇,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相关因素回归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3):233-234.
[6]李祥仁,朱正峰等.江苏盐城市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3.3(5):356-357.
1.1研究对象
以厦门市6家区级精防机构和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为研究对象,共44家,其中6家区级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为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由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3家乡镇卫生院负责。各社区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主要从事的精神卫生工作包括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管理与随访、病情分类干预、健康体检;患者家庭健康教育及护理指导、居民心理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应急医疗处置等。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人力资源现状调查表》,收集区级精防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主要从事社区精神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年限、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等。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资料进行描述。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一般情况
截止2013年12月31日,厦门市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8328人,在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约为5763人。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均有1名兼职人员,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名兼职人员。平均每个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约要服务7.51万人口,服务约122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厦门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基本情况。
2.2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兼职数情况
在47名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中,专职数为2人(4.26%),兼职数为2项的有37人(78.72%),3项的6人(12.76%),4项的2人(4.26%)。
2.3社区精神卫生人员接受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年对从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2~4次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各种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如病因、症状、治疗、愈后;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规范、随访和沟通技巧培训;社区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提供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以及向精神卫生机构转介患者等知识。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培训的参与率为97.9%(46/47)。
3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厦门市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中兼职比例达到95.7%,同时负责其他工作;此外,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学历总体较高,但专业以临床医学为主,进一步提示需要给予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在精神卫生防治工作更多的时间,以及优化专业机构。这与李丽红等对深圳市的研究结果相似。其他地区经验表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应该由社区全科医生承担较好,但本研究结果中47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中临床医学专业仅占68.07%。此外,精神科医师、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在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都普遍缺乏。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5.09±9.3)岁,队伍虽然年青化能更快理解和把握工作思路,但年龄大的工作人员则有较为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在多部门协调及工作组织开展方面更有经验,进一步建议各社区或乡镇卫生院在精神卫生工作中新老工作人员合理搭配,优势互补,将更有利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本研究中从业精神卫生工作平均年限仅为2.77年,人员队伍流动性较大,无法保证精神卫生工作的顺利交接,许多工作被迫停滞不前。由于精神卫生工作涉及到患者的个人信息,需保护个人秘密,患者及家属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之间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将有利于社区精防工作顺利推进。由于基层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精神科专业知识缺乏又无法接受系统培训,虽然每年他们都会接受相关的培训,但是由于人员流行性太大,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精神卫生工作,进一步提示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损失是重中之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将在医患关系和业务能力方面给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存在人员参差不齐,学历水平低、专业培养不尽规则等问题,精神疾病的康复现状等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社区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配备及稳定性,促使高素质人才愿意到基层从事精神卫生工作。对社区人员积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知晓率,消除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歧视,使社区居民能正确识别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认识到精神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及康复的疾病,这将有利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大力加强精神卫生工作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对精神卫生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开发,积极开展培训,提高他们对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护理,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总结
1.1调查工具
1.1.1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知识问卷,共20个条目,主要来源于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8]。根据正确的参考答案评分,答对一题计1分,答错不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精神卫生和心理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1.1.2病例测验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病例测验问卷进行测量[7]。共有5个病例问卷,本研究只对抑郁症、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2个核心问卷进行测验。共有9道题,其中第1、2题是知识问题,第3题至第9题不是知识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反应对特定精神疾病的观点及态度。1.1.3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采用卫生部办公厅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制定的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进行测量[7]。此问卷为1至5级评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最后计算总分,则为精神疾病相关态度问卷得分。得分越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正面。
1.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自填方式完成。调查对象当场作答,当场回收问卷。对于因视力及文化程度较低等填表有困难的调查对象,可以由调查员向调查对象念出问卷,记录答案。调查员对整个知识问卷不作任何解释。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录入EpiData3.0,数据转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根据朱紫青[9]等制定的知晓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知晓率的计算方法为:将问卷中的可统计项作为分母,正确率=回答正确的项目/总的统计项目×100%。得分≥60%为知晓合格。然后计算知晓率=知晓合格人数/抽样人数×100%。在病例测验问卷调查中,知晓率=正确回答该条目的样本数/抽样人数×100%。
2、结果
2.1城市与农村普通人群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
比较城市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80.0%;农村人群对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知晓率64.6%。两组比较(χ2=27.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城市与农村精神疾病有关态度调查的比较
城市与农村对精神疾病有关态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93±6.54)vs.(32.83±7.76),t=4.82,P<0.001]。同时从各个条目的比较来看,条目1、2、3、4、5、8、10之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城市与农村抑郁症及阳性症状为主精神分裂症知晓率及有关态度的比较
共有1205名被试完成抑郁症病例的测验,抑郁症知晓率为32.4%(390/1205),城市知晓率高于农村(37.8%vs.29.5%,χ2=13.73,P<0.001),在给出建议及是否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317名被试完成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例测验,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知晓率为35.8%(472/1317),城市和农村知晓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6%vs.37.2%,χ2=3.18,P=0.080),在给出建议及判断有无伤害性方面城市和农村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3、讨论
为居民提供一般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心理辅导工作室(站)”,“阳光之家”,并坚持定期开放。根据居民的需求,开展预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使居民的一般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时疏导。开展“精神康复进家庭”主题活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精神疾病康复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效果评估。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通过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及时送上级医院明确诊断。精神卫生健康教育时间为1年,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精神卫生知晓情况。评价标准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中心统一制订的《上海市民精神卫生知识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精神卫生方面的一般知识、精神卫生机构的作用、精神疾病的常见病种和症状、求医方式、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以及精神卫生服务等方面,共37项。肯定回答或正确回答大于≥27项者为知晓,18~26项者为部分知晓,≤17项为不知晓。知晓人数占调查人数之比为知晓率。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部分知晓率为33.0%;不知晓为28.0%;干预后知晓率为62.0%;部分知晓率为24.0%;不知晓率为14.0%。干预前后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知晓率与性别的关系不同性别居民干预后精神卫生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P<0.05),而干预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与年龄的关系干预前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而干预后知晓率呈倒U形,知晓率最低的为40~49岁年龄段,该年龄段知晓率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P<0.05)。除40~49岁年龄段外,干预后居民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x2=10.58,P<0.05)。知晓率与职业的关系干预后,无论工人、农民的知晓率均比干预前提高;干预前工人的知晓率高于农民。但干预后,农民的知晓率反而高于工人,干预后两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晓率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小学组精神卫生知晓率,干预后和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中学组和大学组的精神卫生知晓率,干预后显著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1和12.52,P<0.05。
40~49岁年龄段的对象知晓率低于2005年的调查结果,这可能与青壮年忙于工作,无暇关心精神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关,这部分人群是我们今后重点关注和干预的对象。知晓率与性别、年龄、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的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卫生知晓率男性高于女性,可能与农村的男性文化程度高于女性、且接触外界信息比女性广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强于女性有一定关系。从不同年龄组分析,知晓率随年龄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老年人的知晓率相对最高,分析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有更多时间去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干预后农民和无业人员对精神卫生的知晓率反而高于工人,说明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农民接受精神卫生健康宣教的机会比工人更多,提示做好在职工人的健康教育是今后加强的重点。大学文化的对象的知晓率好于中学组,中学组又好于小学组,说明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农民兄弟,才能让精神卫生健康宣教深入人心。
对提升全体居民心理健康素养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对精神障碍的社区辨识能力还明显不足,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的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之一。精神卫生宣传应与常规宣传活动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创办社区板报、开设健康咨询点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精神卫生知识传播给社区居民,使普通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在今后的宣传工作中,应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以提高精神卫生健康宣教的效果。青少年是精神卫生问题高发群体,也应列为精神卫生知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有把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做好了,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健康素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王丽琴 陈燕 钱春芳 单位: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组织领导
(一)成立庐阳区三十岗乡公共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乡政府乡长为组长,乡分管副乡长及三十岗卫生院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村书记,卫生院公卫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检查、督促、指导项目落实,汇总资料,信息反馈,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
(二)各村成立公共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管理工作站。村书记任站长,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乡卫生院全科团队及村卫生室等人员为成员。工作站设置于村委会或村卫生室内,日常工作由村委会领导牵头,计生、卫生等相关人员负责具体落实。
(三)实行乡卫生院与各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由“卫生院”按照《庐阳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考核标准》对各村卫生室进行考核奖惩。
(四)基本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纳入乡政府对相关部门和村委会的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庐阳区卫生局给予各村委会每年2000元的公共卫生管理经费专项补助,由乡政府考核发放。
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社区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要达到以下阶段性目标:
(一)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2013年达到20%;2011年末达到30%。
(二)向辖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2013年达到60%以上;2011年达到70%以上。
(三)实施扩大免疫计划,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进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100%、及时率达100%,准确率达100%;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80%得到规范的随访和治疗管理。
(五)为3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规范的儿童保健服务。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0%。
(六)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规范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5%,减少出生缺陷。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七)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做健康检查,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率达到50%。
(八)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以上两类人群登记管理率分别达到50%。
(九)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对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登记管理率达到80%。
主要任务
(一)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2012年起,三类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辖区居民提供,由区卫生局组织,三十岗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牵头,各村委会公共卫生服务与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负责具体实施。
1、完成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向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乡政府相关部门和各村委会负责提供各村相关基础资料,协助乡卫生院和村卫室开展各类人群的建档工作,配合乡卫生院和村卫室开展健康教育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完成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为孕产妇开展每年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服务。
3、完成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定期进行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具体实施意见和考核标准按照《庐阳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执行。
(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与国家免疫规划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1、完成为全乡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任务。2013年,为1997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规定接种对象实施乙肝接种疫苗;2011年,为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规定接种对象实施乙肝接种疫苗接种。
2、实施麻疹强化免疫接种。全乡范围内所有8月龄至14周岁的儿童,无论既往免疫史及麻疹患病史,均免费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3、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乡妇女的“宫颈癌、乳腺癌”服务模式。
4、对全乡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
(三)民生工程项目
配合区保健站免费提供婚前保健服务,全乡婚检率达到70%以上并逐年上升。
基本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部门和村委会要提高认识,合理安排,认真组织,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与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年度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责任。按照市下达的9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项目实施方案、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村委会要结合实际,确定目标和年度指标,并分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免费为全乡居民提供。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予以支持配合。各村委会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认真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切实让三十岗乡辖区居民受益。
(三)规范管理。各村委会要依据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各村委会主动配合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
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的通知
卫防秘〔2007〕89号
各市、县(市、区)卫生局,厅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卫生部《2007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2007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工作实际,遵照执行。
安徽省卫生厅
二七年二月九日
2007年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一、巩固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全面组织实施《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审评标准》评审工作,引导和推进全省疾控机构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加强实验室设备装备,结合疾病预防控制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继续加强乡镇防保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卫生组织疾控服务功能。
二、认真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继续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省城市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农民工达到65%以上。二是进一步完善监测检测网络,完成全省所有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筛查实验室的指导和认证工作,不断提高检测工作质量。进一步做好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费自愿咨询检测,扩大自愿咨询检测点,努力提高咨询检测人数;逐步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和吸毒等重点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及时掌握全省疫情动态和发现更多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三是充分发挥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队的作用,加大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的干预力度。全省各类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到70%以上;争取到2007年底将美沙酮治疗社区维持门诊数量扩大到6个以上。四是继续加强对艾滋病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抗病毒治疗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抗病毒治疗水平,进一步规范抗病毒治疗工作,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减少耐药性。积极开展疗效评估和耐药性监测,同时做好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五是加强对艾滋病重点地区的支持和指导,认真组织实施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2007年年底按时完成第一批48个重点救助关怀村“四个一、三条线”工程建设,明确下一批重点村建设任务,加强对艾滋病病人救助关怀工作。
三、继续推进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完善结核病防治工作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管理,加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协作,强化重点措施,在防治工作中提高“五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在提高DOTS策略实施质量的基础上,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全省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在70%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
四、全面加强疟疾防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全国2006-2015年疟疾防治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综合防治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休止期根治工作,在高发期切实抓好以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高发期疟疾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和及时正规治疗工作;二是按照卫生部专家组核实的方案,切实做好2007年的春季休根治疗工作;三是加强对基层疟防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报病意识、镜检水平和防治能力;四是落实防蚊灭蚊、健康教育、环境清理、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发生,努力遏制疟疾发病回升势头;五是组织实施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工作。
五、加强乙肝防治工作。认真落实《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各项措施,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贫困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对2002年1月1日以来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予以查漏补种;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结合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加大防控力度;认真组织实施GAVI项目,开展乙肝防治队伍培训。
六、巩固和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成果。一是继续做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及其相关配套文件的制订和实施工作,全面落实《条例》的各项规定;二是继续抓好乡镇以上预防接种门诊(点)的规划、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规范化门诊建设达100%,完善和健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三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五苗”接种率分别以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为单位达到90%以上,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到75%以上;四是加强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性疾病的预防控制;五是利用省财政安排的免疫规划专项,逐步对各级冷链设备进行更新与补充,维护冷链的正常运转;六是协助省人大、省政府法制办完成《安徽省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修订颁布工作,并积极履行职责,推动实施工作。七是启动全省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相关工作。
七、加大《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做好各种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继续开展霍乱、流感、157腹泻、出血热、菌痢、狂犬病、钩体病等病种监测工作;加强全省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完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资料的分析利用,提高预警、预测能力;逐步强化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对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经常性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会同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八、认真指导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省财政支持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强化督导检查,加快中央、省财政支持的疾病预防控制专项资金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执行进度,提高执行能力,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促进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同时继续开展有关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争取新的项目支持。
一、重点做好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组织实施好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防治政策和“五扩大,六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继续开展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阻断传播工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二)扎实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结核病现代控制策略,加强谈检能建设,牢牢抓住提高结核病防治“十二率”关键环节,切实提高DOTS实施质量,推进“三位一体”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
(三)不断巩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成果。认真扎实开展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尤其要高度关注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特别是窑厂等重点地区的流动儿童。全面落实2012年国家消除麻疹工作行动计划和巩固无脊灰状态工作成果,确保适龄儿童麻疹疫苗2剂次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及时接种率达到95%以上。确保辖区麻疹报告排除发病率≥2/10万;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98%,及时接种率≥90%,民生工程预防接种任务续时进度完成率≥90%;同时要积极创新工作模式,定期举办“预防接种知识进社区—家长讲堂”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适龄儿童家长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知晓率。切实做好、做实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工作,做到督导、补种全到位,新生查验率100%,督导率100%。
(四)全面做好2012年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重点加快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建档率,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人群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的摸底、筛查、建档、年检、随访工作,以及重性精神病建档等各种项目工作。要紧随时间节奏,确保工作质量和目标任务,切实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使用率和利用率。
1、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0%;健康档案合格率:城市≥90%、农村≥90%;真实率:100%;健康档案使用率:城市≥70%、农村≥50%。
2、老年人保健:至2012年12月,辖区65岁以上老人登记管理率≥90%,档案体检表完整率≥90%。
3、慢性病人管理: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率城市≥90%、农村≥90%,规范管理率城市≥70%、农村≥70%慢性病,随访及时率100%,规范管理率≥70%。
4、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纳入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本项目年度患者规范管理率≥40%。
二、做好急性传染病防控,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一)提高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严格贯彻落实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加强疫情报告督导管理,实行季度督导通报制,疫情网络直报工作专人负责,进一步提高疫情信息的分析利用率。直报网络覆盖率要达到100%,及时报告率100%,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小于2%,传染病卡片准确率100%、完整率100%。
(二)重点做好以甲型H1N1流感、“非典”流脑、麻疹、风疹、流腮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与以霍乱、手足口病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健全“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落实预检分诊和“二专”“六分开”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做好疫情监测与控制。
(三)高度重视学校等人群较为集中的地方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食物中毒应急处置,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切实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全面做好防控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并认真落实各项应急预案,适时进行演练与培训,提高传染病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应急工作做到准备充分,从容应对,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三、继续做好学校卫生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工作。
及时更新并掌握辖区学校基本信息,规范开展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督导,督导率覆盖率100%;收集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掌握辖区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及种类,规模企业和存在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信息收集达到100%,职业病和农药中毒病例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达到100%。按要求完成辖区居民合理膳食营养宣教指导工作。
四、做好健康教育,强化督导与培训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县健康教育服务网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普及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2012年城、乡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70%以上的工作目标。协助县爱卫办抓好公共场所、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的控烟健康教育,组织开展“无吸烟单位”的创建工作,结合“世界无烟日”,组织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活动。
(二)加大督导力度。认真开展公共卫生实施单位项目工作督查与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县级督导乡级每年不少于4次,乡级督导村级每年不少于6次,做到工作质量督导通报制,信息反馈交流制。
(三)认真做好项目工作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公共专业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县级培训乡级每年不少于4次,乡级培训村级每年不少于6次。认真制定培训计划,保证工作培训效果。
五、全面完成其它疾病防控工作任务。
(一)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工作;规范开展疫点(疫区)的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及时有效控制疫情;要积极参与重大自然灾害救灾防病与除“四害”工作。
(二)寄生虫病防治。认真贯彻落实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计划,规范开展镜检工作筛查,及时发现病例,落实规范治疗。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完成率不低于辖区总人口的1%。对村级卫生室疟防工作督导覆盖率100%。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做好治疗工作。
(二)继续实施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未完成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15岁以下人群进行免费补种;为1.9万名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两癌”检查;为8000名农村妇女进行住院分娩补助;为部分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复明手术补助;对农村集中供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
(三)在基层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6-9月份,继续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的相关调研工作,全面完成基层卫生院的财务审计,彻底摸清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清查核实基层卫生院库存药品品种、数量,进一步测算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所需补偿资金。第四季度,进入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实施前的过渡期,自10月1日零点起,对全市基层卫生院的基本药物和目录外药品价格实行“双低”控制。
(四)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一是上调结报比例。7月1日起,将新农合结报封顶线从3万元提高到6万元,一级医院结报比例从60%提高到70%,二级医院比例1万元以下从42%提高到50%,1万元以上从49%提高到60%,三级医院比例1万元以下提高到30%,1万元以上提高到35%。二是实行门诊统筹。不再设置家庭账户,结余基金结转下年度使用并逐步消化,参合农民在户籍所在地定点的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费用按不低于20%的比例补偿,其中中医药费用(不含中成药)补偿比例提高10%,个人当年累计门诊实际补偿费用不高于200元。三是推行现场结报。要求定点医疗机构在参合农民出院或在门诊就诊的当日下午4:00以前,将有关结报材料送至开户银行,由开户银行将补助款于当日划拨到参合农民的借记卡上,确保参合农民当日即可得到补助款。四是加强基金监管。研究实施单病种控费制度,定期通报、公示医疗机构费用增长情况,严格控制次均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行日常监管与集中检查相结合,杜绝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抓好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突出抓好社区、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强化群防群控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督导。加强救治药品、设备及物资储备,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切实降低流行强度和疫情危害,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规范免疫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接种率和覆盖率。
(六)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对上争取中央财政投资,对四处卫生院的附属设施进行配套建设。继续完善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的设施配套,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继续积极协助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村委等开展村卫生室的达标建设工作。
(七)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下半年组织一次全市医疗质量大检查,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通报,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强化院长是医疗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不断健全科学、高效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医疗服务规范和标准。对全市不符合基本标准的201处医疗机构,依法予以注销,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