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加强创新意识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创新意识培养

第1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从资源依赖型、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为主转变。创新已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我们要突破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民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开展创新活动,显得十分紧迫。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时期,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青少年创新素养的培养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水平的提高。高水平人才的培养,要从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抓起。刚才,获奖代表陈婧玉同学在发言中说,我们的作品称不上伟大的发明,但我想至少可以说是孕育着伟大发明的种子。希望在我们的同学中,能有世界顶级科学家、经济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舞蹈家等一大批人才成长起来,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近年来,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建立了部门联动、共同推动的创新教育机制;学校不断改进教育形式和手段,针对学生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今天的获奖者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我省广大中小学中,应试教育仍有市场,社会和学校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

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引导学校和社会实施全面素质教育,2008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春贤同志、省长同志提议设立中小学生创新奖。2009年省政府颁发正式文件,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基础上设立湖南中小学生芙蓉创新奖。徐守盛省长高度重视芙蓉创新奖的评审和表彰工作,对此还做出了重要批示。芙蓉创新奖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以省政府名义设置的面向全省中小学生的最高级别的科技创新奖,寄托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成才的关心与期望。这一奖项的设立,意义十分重大,影响也将十分深远。

第一,芙蓉创新奖要为我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中小学教育是一个战略性的、基础性的工程。我们现在抓教育强省建设,关键还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芙蓉创新奖的设立,其作用不仅显现在当前,更在未来,必将有利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关注生活,探索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努力运用新知识、新工具改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培养其从小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创新研究中,同学之间的每一次争论,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都是把真理向更清晰的方向推进的过程。也只有更多的湖南人有了这样的创新意识,有了这样的进取精神,湖南的发展、湖南的腾飞才会有希望!

第二,芙蓉创新奖要发挥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确导向作用。芙蓉创新奖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政府奖项,对获奖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很大的鼓励和荣誉,必将引起全省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将有力引导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逐步革除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的弊病,激励我们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加强创新教育的资源和队伍建设,逐步走上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轨道。

第三,芙蓉创新奖要成为我省中小学质量评价、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条件保障,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都将成为评价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将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将为全面推进我省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立芙蓉创新奖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我省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加强我省中小学创新教育。也只有扎实搞好我省中小学创新教育,才有可能真正评选出高水平的芙蓉创新奖。

下一步,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创新教育工作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大家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加强教育创新和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潮流、世界趋势。要高度重视广大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营造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广大中小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同学们从身体素质到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是要建立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网络。要把创新教育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落实以中小学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教育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的创新教育网络。要注重培养一支以教师为主体、以热心人士为骨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分布合理的创新教育工作队伍。

三是要加大对中小学创新教育的政策支持、经费支持和基地建设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支持创新教育,广泛深入地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支持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第2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 加强 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钢琴教学的进步,这是基于实际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基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理论基础和高超的钢琴技能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要完成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音乐教育人才,当务之急是必须把实施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具体到钢琴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发散思维活动,积极开展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中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而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与发散思维活动

音乐是擅长于表现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在钢琴教学中,要从情感体验出发,使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情感色彩,这是钢琴教学的特点之一。

在钢琴教学中,要通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亲自品味,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开阔学生的艺术眼界,尽可能多地接触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在对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的兼收并蓄中,形成自己开阔而高雅的音乐审美格调。音乐是一种十分强调想象、创造和创新的艺术。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驰骋想象,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作曲和演奏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欣赏音乐同样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情感外化能力,在体会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演唱、演奏中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在音乐创作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用适当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还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这种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对音乐作品进行解释说明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在直接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对钢琴作品的意境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在音乐制作中,更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问题和要求展开自己大胆的想象,如按节奏和单音进行旋律写作,鼓励学生每题都要写出不同的乐句,再通过演奏,感受不同旋律的走向带给的不同的色彩,同时又可以归纳总结出旋律写作最常用的手法是完全可模仿等等,进而形成发散思维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积极开展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方法的开展,要求钢琴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3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 导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64-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而大量研究生培养工作转移到新校区进行,研究生招生、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众所周知,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对导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导师既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能够开设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又要在学术上有独到的见解,在科研上有特色鲜明的成果。而目前新校区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是当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大特点。因此该文结合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目前的研究生培养情况,对关于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进行3详细分析。

1 青年研究生导师上岗

一般新教师在进入教学岗位工作时都会有岗前培训,学习教育法、教育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并由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示范,也会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进修,提高业务水平。而作为研究生导师的青年教师这一方面的培训工作却很少,尤其是对于在新校区工作的教师。比如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青年教师比例占90%左右,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机会加入教授、博导等组成的课题组,都是自立门户。而青年教师一般毕业时间不长,对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具体程序、要求、导师的主要作用、对学生的要求等一些工作细节都处于一个似懂非懂的状态,没有周围有经验的教授或博导的指导,更多的情况是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工作中一般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对于青年研究生导师,也应该建立岗前培训制度,由本部统一组织加强研究生管理制度、研究生培养流程方面的理论学习,并联系资历丰富的博导、硕导介绍经验,相互之间增加交流,学习优秀导师的工作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指导能力。其次,学校应该给青年研究生导师多创造机会出国或者到国内其他优秀高等院校培训的机会。研究生要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导师更应该时刻进行学习,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了解新的科研指导方法,这对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青年研究生导师应该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 青年研究生导师科研工作

青年教师应该有自己稳定的研究方向,有自己熟悉的研究课题,并且最好研究生的毕业课题与之相关。只有不断进行科研工作,才能掌握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不断学习新的科研理论和方法,提高导师本身的科研水平。并且在指导研究生实验过程中将其教授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发现实验中的不足,调动研究生自我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知行合一。比如新校区青年教师没有机会参与教授博导主持的大的“863”等项目,就要积极申请面向青年教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项目。这类项目侧重于基础研究,青年导师在项目研究中,可以起到引导和榜样作用,对于研究生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指导进行科技创新实践。

此外,青年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研究生论文选题可以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相反,如果选题不当则会大大制约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青年导师必须保持与本领域科研技术发展同步,充分掌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与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现有课题找出研究生选题的创新点,指导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并为以后进行深入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3 青年研究生导师校企合作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校能尽多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校企合作便是一有效媒介,并且各大高校也都自己的特色和模式。比如合作攻关项目,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科技成果转让等。而将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是现在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目标,也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部分青年教师在校读博期间研究课题为理论或模拟类课题,与工程应用接触较少。因此,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本身应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自己所做课题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给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工程背景,提高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地处工业发达的张家港,有沙钢、永刚等专业对口企业,可以提供校企合作的平台,并且这些企业也需要高校提供技术服务。因此,校区青年教师积极走进企业,在企业实习锻炼,并与企业合作申请课题,建设研究生实践平台。这样青年教师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的同时,为研究生课程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案例分析,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作为研究生导师,必须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时刻掌握本领域科技发展趋势,保持科研创新性和前沿性。作为青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保持科研工作创新性和应用型,才能胜任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海亭,彭培英.地方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措施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

[2] 樊炳辉,孙爱琴,王传江.工科研究生导师工作几点思考[J].科学与管理,2012 (2).

[3] 张艳,张静,秦亮,等.基于异地办学研究生教育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4] 权国政,周杰,李军超,等.模具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研教改,2009(2).

[5] 邢素丽,肖加余,彭超义,等.校企合作的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建设探索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

第4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培养;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一、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展现了“创新意识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和源泉”这句话的深刻性。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上,老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创造意识,提出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表现,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所以,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至于达到自觉学习数学的能力,并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

二、培养高中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极其重要。顾名思义,创新意识就是指在一定的思维程度上能够加强思维的开发和延伸,能够通过实践得出真知,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限,不善于总结找出结论,在考虑问题时不够全面。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在三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加强创新意识的渗透。(2)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总结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知识点,然后对知识进行概括。(3)使学生具有最基本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具备逻辑推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推理能力。(4)如何增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例如,在讲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第七章第七节“圆的一般方程”授课过程中,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通过学习圆的一般方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又该怎样去创新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当今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学生综合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结合实践充分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及其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展现自我能力的同时对数学学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推动数学学科不断向前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数学领域。

第5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3―0035―01

幼儿的创新意识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更是一种社会化的产物。任何一个幼儿,只要发育健康,都会具有对大千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为满足这种好奇心进行的探索和创新能力。从这一角度讲,可以说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续,完全取决于幼儿教育过程中所受到的训练、熏陶与鼓励。从某种角度讲,在人的发展中,幼儿教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幼儿创新意识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幼教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任务

前面提到,创新是人的一种天赋。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指向的鲜明性的强弱,以及创新能力的大小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取决于幼儿早期教育作用的结果。

我国幼教工作经过20多年的改革,虽变化很大,但严格来说,在教育思想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等关键问题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师比较一致的做法是简单的禁止和否定。“不行”、“不对”、“错了”、“死脑筋”、“笨孩子”等等的语言不绝于耳。幼儿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等,都在这一次次声色俱厉的判定声中慢慢消失与泯灭了。在这样的氛围中,是不可能培养出幼儿的创新精神,幼儿也是不可能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创新所需要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因此,创新教育已成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一项迫切任务。

二、家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启蒙之地

家庭教育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浓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适宜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基础和条件。家庭中轻松、无拘无束和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发展。因此,每个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主动调整家庭教育的目标,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并以自身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行为去支持、配合、鼓励、激励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实践证明,父母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也会对孩子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欲望的培养起巨大的榜样作用,父母的创新意识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都会感染和带动孩子。

三、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主阵地

有研究显示,幼儿的“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幼儿教育应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整个幼儿园宽松、活泼的园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土壤”、“气候”。所以,把创设幼儿“心理自由”作为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核心,摒弃一些传统幼儿教育中条条框框的束缚,营造适宜于幼儿轻松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基础建设、师资力量、经费投入以及环境条件的不同因材施教,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力度,创造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层次等,以满足幼儿多种多样的需求,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在教育内容上,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有较大的学习选择权;在时间上,有较多的时间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思考、感触、体验;在教学方法上,把启发式、诱引式、导学式、开动式等贯穿其中;在教育环境上,要创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氛围,组织各种娱乐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参加。同时,对那些思维反应慢、生理上有缺陷的幼儿,要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为他们配备导师,积极鼓励他们融入群体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第6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教育;刍议

创新的产生与发展创新概念是上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首次提出的。熊彼特使用“创新”一词是用来定义将新产品、工艺、方法或制度引用到经济中去的第一次尝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教育领域的这些变化称之为教育创新。人类历史跨入21世纪以来,实际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更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努力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是高等教育必须担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也已成为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曾经指出:“在当今及今后的一个时期,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制约我国创新能力及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面对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模式当中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行业都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但当前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普遍缺乏创新能力,这也日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桎捁和瓶颈。主要表现为:

(一)创新的独立意识欠缺。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依附心理和盲从意识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质疑意识和批判精神。他们不敢质疑权威、挑战权威,甚至不能完全摆脱教条主义。可能也有一些大学生会有一些新的思想意识,但唯恐别人嘲笑而不敢付诸实践,对一些问题不想去深究或不想提出自己的见解。创新意识的核心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只是一味地学习和接受,甚至为了混个文凭,找个工作,缺乏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独立创新思考,缺乏创新意识,不敢去创新,或懒于去创新。

(二)创新的内在驱力不足。创新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之一,我们应该具有创新的内在驱力,勇于创新,努力实践。但一些大学生认为,创新是科研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作为学生,没有必要搞什么创新,况且,创新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付出努力也不一定获得成功,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缺乏创新的内在毅力。部分大学生偶尔也有创新的热情,但由于缺乏创新的内在毅力,一遇到挫折就会放弃。

(三)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践出真知,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很少付诸实践或者根本不愿意付诸实践。应该说,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具有较强的探索激情,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但是一些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愿冒风险,缺少探索的自觉性、主动性,遇到相关问题不敢标新立异,不会另辟蹊径,只是按原来的思路来运作。由于创新的实践意识不强,那么就会缺乏创新的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变成内在的科学智慧,最终只能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知识的储存器,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教育刍议

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现状,我们应该对症下药,使创新教育真正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职能的表现形式,创新素质能够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它是认知、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是个体智力特征、精神状态和人格特征的展现。

(一)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要打造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必备内在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必须树立创新型教育理念,建设创新型大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大学要有创新意识”。他说“今天,党和国家都很重视科技创新问题,投了不少钱搞‘创新工程’、‘创新计划’等等,这是必要的。但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钱老的这些论述,也意味着大学应有创新意识的理念教育。没有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的大学,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缺乏创新意识的大学教育,犹如缺乏灵性的一潭死水,是空洞的,也是盲从的。要培养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大学应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创新理念,崇尚学术的创新理念,树立具备社会责任感的创新理念。因此,建设创新型大学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创新型科学意识。我们应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新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灵深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应做到:一是注重大学生的人性教育。一方面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具有创新的激情;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崇尚科学、遵从客观规律,这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基本素养;二是强调创新意识教育的过程化。把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强调过程控制、过程管理,在所学各门学科中贯穿创新意识教育,使得基本知识的教育融化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品质,并把这种内在潜质融化为一种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三是开展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充分发扬其自身优势,彰显个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构建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承为价值取向,是以“教师—教材—课堂—应试”为中心的,这种单纯的教学过程学生获得的是间接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向单纯化,忽略了个性。教学内容枯燥和乏味,教学方式简单死板,漠视学生差异,束缚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形成,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因此,以建立创新理念为先导,在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我们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创新课程的开设,构建创新型课程体系。要以蕴含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为主导,注重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把传授科学知识与培养创新意识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要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灵感与思维、思维与科学、创造学等专业基础课,还应增加诸如创新管理、投资与理财等应用学科。使学生通过创新型课程的学习,掌握一些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技法,让创新的个性心理品质得以加强,内在的创新意识不断丰厚,为将来进行的创新实践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四)注重创新型实践活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客观上需要在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应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辩论演讲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推动教学方法的改进,因此我们应推广多媒体课件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把经典的创新视频案例较为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拓展学生创新意识的思维空间,诱导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感悟,进而激发其创新灵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在推动教学方法改进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型实践活动。创新型实践活动也是当代大学生将基本理论内化为创新意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创新品质的必要途径。

创新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它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内在品质,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造就出大批的创新型管理人才,为打造我们的创新型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7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意识;自然科学;教学模式;质疑能力

G434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殊教育学校逐渐以聋生为中心设置学习科目,加大了对自然科学等辅助课程的重视程度,强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聋生创新意识。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聋生本身学习特点的影响[1],聋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仍有待提升,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在教学课堂的角色,放手让聋生探索,在实践中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促使聋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聋生创新能力。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激发聋生创新意识。

自然科学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实践性与趣味性更强,旨在培养聋生对自然的兴趣,鼓励聋生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现象,因此,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及时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与手段[2],尊重聋生课堂主体性地位,激发聋生创新意识,带领聋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科学知识领域。如在学习“地球的水”时,教师可以通过用纯净水、自来水、河水(湖水)等聋生较为熟悉的东西导入,在展示之前,教师可先问同学们:“同学们,每天你们都要喝什么?”、“喝得最多的是什么?”当聋生回答出“水”之后,再进入正式的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聋生通过触摸等方式感知水的存在,将理论性较强的“水”转化为可感知的事物,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使得聋生意识到生活中“水”的重要性,并带领聋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途径能够应用到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等问题,以此激发聋生创新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展示新知识点时,应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聋生特点等方面的问题,从聋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促使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然”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消除聋生对于自然科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排斥感。

二、鼓励聋生大胆思考科学问题,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在自然科学的课堂上,聋生才是主体,因此为培养聋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聋生主动学习思考科学问题,为聋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得聋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放飞想象[3],进一步提高聋生质疑能力。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圆圈长个把,圈里镶水晶,透冰看蚊子,就像看蜻蜓”,以类似的方式集中聋生注意力,带领聋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当聋生打开思维后,教师可借助问题式教学方式,设置以下几种不同难度的问题,引导聋生学习凸透镜的作用:(1)基础题:用眼睛看自然课本上的一幅图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图片,请问同学们,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2)提高题:如果将放大镜放在阳光下,并将纸放在放大镜焦点处,纸会起火,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3)思考题:将蜡烛、放大镜、纸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你能在光屏上发现凸透镜的秘密么?请将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根据聋生认知水平,设置三个阶梯制问题,激发聋生探索欲望,主动让聋生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创新,提高创新教育的有效性。

三、丰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培养聋生创新意识。

丰富自然科学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根据聋生特点,充分考虑聋生个性特征与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新型教学方式[4],激发聋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在自然科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为聋生创建有特色的情境,引导聋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神奇的指南针”时,教师能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聋生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古代的侠客都有自己擅长的兵器,从最初到青铜兵器到后来的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有一种“宝刀”确是铁制兵器的天敌,其他铁制兵器不敢轻易地靠上它,一旦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奥秘么?通过此种方式,导入“磁铁”这一自然知识点,为聋生展示指南针的原理。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培养聋生良好创新意识,注意聋生的参与情况,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四、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聋生创新水平。

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课程特点,丰富聋生自然科学教学实验,进一步提升聋生创新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聋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应重视开展课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聋生创新意识。如在学习“电路”时,教师可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布置制作手电筒的任务,促使聋生在动手过程中理解电路和电路连接的基础知识。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当聋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点播聋生,提高其整体创新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自然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聋生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共同努力,综合提升聋生创新能力。基于学校的角度来看,其应根据小学课堂的教学特点,科学选择自然教材,自然实验应实践性强,具有探索意义;基于教师的角度分析,其应加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鼓励聋生大胆质疑自然教材,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丰富自然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培养聋生良好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其整体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刚树.试谈通过小学科学教育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J].南北桥,2016,34(1):28.

[2]李振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聋生创新能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23(3):182.

[3]吴占跃.小学科学W科如何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32(8):43.

第8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含义

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广阔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及充分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的重要机会,具备独特的、无法比拟的创新优势。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体育教育活动本身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不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智能。要想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创新体育教育的实际应用,以有效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做出若干思考。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含义

创新意识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基本需要,产生的一种创造未来新鲜事物的观念或动机,并在创造行为活动中形成意向和设想,它在人类意识领域属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富有实效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生发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和根本出发点。体育教师应通过每一节体育教学充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任务,精心设计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内容设疑和创新,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以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造意识[1]。

二、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应将教学由“要我学”有效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化教学观念,通过积极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初中生的叛逆心理较为普遍,这就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实施互动,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学生融入体育课堂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跳高学习时,教师事先在竹竿中间设置一根橡皮筋,同时不做任何说明,只要求学生越过橡皮筋即可,同时又积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设置橡皮筋的原因,有的说是为了降低难度,有的说是为了矫正姿势,这样就有效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2]。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情境式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基于初中生好奇心和新鲜感较为突出的基本特点,教师也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切实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构建一些趣味性强的游戏化运动项目,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行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勇于畅想的创新意识和无畏精神。例如,在进行《动物模仿操》一课的教授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并自由结组进行创编,最后进行比试和互评,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其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提出质疑和设疑引思,努力创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条件

在实施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进行观察和示范,因势利导地在体育练习中设疑引思和提出质疑,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进行《双人三足跑》游戏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出质疑:大家说两个人能用三足走路吗?怎样能跑得更快?这样事先为同学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同时安排几组同学进行实际表演,学生通过实践和练习得到了实际验证,为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在进行讲解和示范辅导时,教师应在每个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使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想象力,将其所掌握的知识逐渐深化。在实施现代化创新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热情,一直处于主动性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通过游戏教学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游戏课堂教学法,能有效增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游戏教学能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空间,同时能潜意识地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首先,应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基本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安排适合季节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逐渐领悟体育的乐趣,以更好地掌握体育项目的学习。其次,不断调整和丰富体育游戏内容和形式,逐渐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育练习平台,有效活跃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确保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来。游戏教学法通过反复的体育练习加强了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掌握,更好地实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应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创新型体育教学的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不断提升体育运动素质和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胜.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2(17):38.

第9篇:加强创新意识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019-01

当前,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令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因此,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应成为当今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使学生能够成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在过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通常都是由教师为主导灌输知识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让学生动脑筋的机会往往不多,十分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效果就成为了当今初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继而提出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1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拥有创新才能的人才就能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应该受到学校所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新课标中,更是强调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发展道路更加顺利通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利用各种科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才能使培养效果事半功倍。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同时兼顾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意识的培养,因此在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时应注意采取传授知识与培养创新能力并行的方式,既能使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又能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教学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尽量多加入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尽情发挥的机会,使学生对学习兴趣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就变得越来越活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十分有利。以下就阐述一些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

2.1 善于引入例子,做到事理结合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中,多数知识都是以空洞的理论为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的话,这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有所打击。因此,教师在传授空洞的理论的同时应该善于引入一些有意思的历史事件或者生活实例与理论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对例子进行补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对创新意识的发展很有帮助,事理结合可以令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在理解的时候更加易懂和深刻,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例如,在“多民族国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我国历史上能体现多民族特色的例子引入到课堂上,比如像张骞出使西域、孝文帝迁都洛阳、文成公主入藏等历史实例都可以用到,然后可以让学生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的历史事件或者生活经验。有了实例,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相互交融的国家,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锻炼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2.2 合理设置问题,给学生更多思维的空间

在过往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基本都是以老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负责听,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每讲完一个理论点后设置几个相关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有了疑问,自然就会有解开问题的动力,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和给出的答案肯定也不一样,通过这样可以促使师生互相交流和学习,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掘更多的可能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创新的前提就是拥有灵活的思维。例如,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之类的基础问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出像“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还有哪些?”之类的发散性问题,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给他们自由发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2.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相比起单调、沉闷的课堂气氛,显然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更受学生们欢迎,课堂气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在不违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后对学生的见解作出点评,观点正确的话学生的自信心就能得到加强,如果观点有误的话,大家一起来分析错误的原因共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的感觉,然后就会变得更加积极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这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3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社会的进步导致对人才要求提升的体现,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要尽自己所能通过设计和借鉴得出最合理的方案,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势在必行,但绝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懂得循序渐进,否则很容易会取得物极必反的结果。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训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不断提高,教学方案也应该随之不断改进,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5):79.

[2] 张平福.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