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

第1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现代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36-01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整个教学培养体系正发生全面的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仅仅起主导和组织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程度日益缜密,对教学体系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催生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1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特点

1.1 丰富的信息源: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的内容更加充实,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促进其最优化发展。

1.2 授课内容的实效性: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把国内、外最新的资料融入到课程之中。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手段的介入下,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架构。教学媒体有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的内容,也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对象。使学生的知识视野达到前所未有的拓展。

1.3 授课内容的多元化:信息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进行多方互动,有利于张扬个性。网络便捷的交互性,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进行交流。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形成的框架下,学生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1.4 协作与学习的融合:网络的便捷性,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并促进以高级认知能力为目的地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5 创新与发展: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不言而喻,因特网是世界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开拓创新”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有效手段。

2现代教学模式的技术支持要素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交互性和个性化特点,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该系统是校园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部分有机结合和互相补充形成了教与学的新环境,其技术支持需满足以下特点:

2.1 方便的课件生成和教育信息获取的环境校园网教学信息系统应特别满足一般学科教师的需要,教师可从教学资源库中方便地调用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素材,选用系统提供的网络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教学模板,根据课件脚本,获取教学信息,非常容易的制作出体现教师自己风格的教学课件,从而实现非专业教师不用学计算机的复杂技术,就能借助新技术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信息统一存放在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上,供在校园网上不同地点的教学调用。

2.2 提供不同教与学的环境系统根据学生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多种教与学的使用环境供选择:①多媒体演示教室。多媒体演示教室将带有“集成控制系统”的多媒体计算机与各种视音频设备(如数码投影机、视频展示仪、电视机等)组合起来参与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仅作为教学手段,主要用来集中控制视音频设备、各种教学信息。教师在多媒体演示教室可以使用教学所需的任何资源(如图片、实物、模型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查询和点播校园网教育教学资源库服务器上的课件和有关教学资料,配合教师进行演示教学,其模拟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教学效果,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提供的资料和媒体种类的局限性。②网络教室。在网络教室子系统,学生可查询、获取教师提供在教学平台中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演示、学习、练习、考试和评价,点播网络中心媒体服务器上的视频节目,浏览数字图书馆上的信息和上因特网,实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层次控制学习的进度,选择不同的学习资料进行个性化和交互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加工、探索知识的环境;为感情交流和集体协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了环境。共享电子白板为师生语言交流、归纳小结等交互式教学提供手段。③电子阅览子系统。学生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有些知识还没有弄懂,或对于学得较好的学生希望探索更多更深的问题,电子阅览子系统提供了一个在课外活动中完全个别化的交互学习环境,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可通过该子系统查阅光盘库上的信息资料、可点播信息中心课件服务器上的多媒体课件或直接上Inter网获取国内外信息。基于信息化的现代教学模式使教学在时间、地点和教学信息量上产生巨大的突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仅仅起主导和组织作用。这种模式,以学习主题为导向,对素材资源进行集成,呈现给我们的不是简单的素材的堆积,而是课程学习的主题资源。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新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华南师大教育技术研究所.

第2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慢慢融入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在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面临着要与一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融合的局面。在众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中,通过做实验这一教学手段不失是一个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中的很多问题和概念是可以由“做”数学实验来帮助加深理解的。

在中职数学中圆锥曲线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总是把圆锥曲线的学习看成是纯粹的数学研究,而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都显得枯燥难懂。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上,适当增加趣味性的动手实验,增加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可以改变一下这种学习的状况。那么数学实验怎样才能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运用,在双曲线的教学中我尝试了这样的实践,效果很好。

二、案例呈现

师:同学们以前肯定做过物理实验、化学实验,那么有没做过数学实验呀?

生:没有。

师: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数学折纸实验——折纸画双曲线。请同学们把课前印有一个定圆F1的纸片(图1)拿出来,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在定圆F1右侧取一个点F2(图2)2.在圆上任意取一点P1,对折白纸,使得P1点与F2点重合(图3)3.连接P1与F1,并延长,交折痕处为点M1(图4).4.继续参照第2、3步骤任意取点P2,P3,P4,…… ,相应的找出点M2,M3,M4,……5.用光滑的曲线连接点M1,M2,M3,M4,……

(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5分钟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师:我们先来看看甲同学的作品(图5),你能看出这些点M1,M2,M3,M4,…连线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吗?

生1:一段圆弧 生2:双曲线的一半

师:为什么只画出双曲线的一半?

生:画图时只取了圆F1的左半部分圆周上的点P。

师:我们再来看看乙同学的作品(图6),画的很漂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曲线吗?

生:双曲线。

师:乙同学画的精确吗?怎么样能做到精确无误呢?

生:不精确,应该取遍圆上的所有点才会非常精确。

师:说的很对,但是要想取遍圆周上的所有点,这个工作量很大,远非人力所能及,下面老师可以借助电脑几何画板软件,让电脑来完成作图。(教师打开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已做好的几何画板动画,改变图中的定长2a的大小,可以画出不同的双曲线。)

师:同学们观察刚才的折纸实验作图中,︱PF1︱-︱PF2︱的值始终等于多少?你能归纳一下双曲线是满足什么样性质的点的轨迹吗?

生:︱PF1︱与︱PF2︱差的绝对值等于圆F1的半径,双曲线是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一个定长(圆F1的半径)的点的轨迹。

师:说的很对,这就是双曲线的概念。

三、案例反思

大数学家欧拉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数学也不例外。传统教学常常把数学过分形式化,忽视探索重要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以上案例中讲到双曲线的定义,通过这样的折纸实验,可以再现数学发现的过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

第3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其核心是计算机制造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更新,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的冲击也越来越强烈,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包括微课、慕课、远程教育等,云计算的出现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学院近几年来对云计算教育平台的研究,结合部分院校的云计算教育平台的经验,对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模式带来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1 校园云平台的创建

现代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提倡一种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信息获取的方式上更多样,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网络的普及使得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平台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现有的校园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需求,彻底的改换升级则需要学校对硬件进行大规模的更换,在资金上是一种重复的消耗。随着云技术的落地,给校园网络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创建则可以通过小投入产生大收益。

根据学院教师和学生对校园网络平台的需求,智慧校园云平台的创建主要包括教学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学习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础管理中心和资源管理中心五个模块,在此基础上构建校园云平台。

2 校园云平台带来的教学模式创新

校园云平台的创建给学院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文主要是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云平台给教学模式带来的冲击:

2.1 教学管理便利化

云平台的使用,使得教师的教学管理变得更简单、更便于操作,主要包括:①学生考勤便利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一人一卡一机的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凭卡登录机器调取虚拟桌面,教师能够很直观地管理学生出勤、学习等情况;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唯一账号登录,完成课后作业。②设备资源利用最大化。根据摩尔定律,计算机平均每三年就需要更新,设备的更新将带来巨大的费用。云平台的使用,只需要通过升级服务器硬件,就可以实现陈旧设备的利用最大化。③课堂管理合理化。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创建不同的虚拟机,软件安装的统一性保证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致性,避免学生私自安装软件或文件丢失等情况。

2.2 学生学习自主化

云平台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进行学习,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①资源共享最大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将备课、作业到云平台中,并随时可以对最新的知识进行更新,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客户端登录云平台,了解最新的教学内容,最新的行业动态,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②学习内容按需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在课堂中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其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一致,而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程度各不相同,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跟不上”的情况。而在云平台上,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云平台自主学习所学内容,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进度。

2.3 考核方式合理化

在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为快捷方便,一人一号的虚拟平台,避免了学生考核过程中出现作弊等不良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云平台对学生直接进行考核,也可以通过云平台对学生的作业作出审阅和批改,实现无纸化办公。

3 云平台带来的问题

校园云平台的创建也不是万能的,虽然对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变革,但在日常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3.1 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云平台的使用,对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也是一个挑战,教师要能够自主解决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避免在授课过程中因技术原因导致课堂教学无法继续。

3.2 设备的不断更新导致成本增加

基于云平台的教学,其硬件主要集中在服务器,频繁的对服务器的使用尤其是硬盘的访问导致服务器的寿命周期大大降低,学院需要不断地对服务器进行更新,导致云平台的维护成本提高。

3.3 维护管理的复杂化

由于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虚拟设备,在云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技术维护复杂度也在不断提高,不同的课程需要安装不同的软件,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师需求不断更新,这就导致了维护管理的复杂化。

第4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过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202;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0-0022-0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者互为依存,互相影响。但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激增,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现代企业应不断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进技术之一,有助于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是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

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是指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电子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输送信息、处理信息等,可包括信息流通技术、感应识别技术与信息处理、操作技术等。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可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而且有助于实现企业技术的创新,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为低成本、互动性与跨地域性等。首先是低成本。现代企业科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专家系统、办公自动化与智能系统等充分实现计算机管理。在日常的经济管理活动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电脑操作、点击鼠标、录入数据,即可将原本复杂的经济管理工作简单化。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有效节省人力资源、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互动性。互动性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最大区别之一。传统技术将关注点放在信息传递上,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关注点放在企业之间、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上。特别是在企业商品的营销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互动性特点尤为明显,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实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形成实体的无接触,进而提高营销效率。最后是跨地域性。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突破了传统技术在时间与空间的桎梏,可通过人员接触全面了解合作企业和竞争企业,获取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较大,大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均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亟待变革。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因此,笔者提出,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如下。

(一)可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

受中国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均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过分依赖自身经验与个人感官,忽视信息获取与客观评价的重要作用,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企业未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行业最新信息,加之企业管理者个人感官的误差,极易导致决策错误,从而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损失。现代化信息管理有助于行业信息的及时获取,对转变企业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实现现代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可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全面应用可将企业的各种信息与事务到网络平台中,还可将企业内部的有效决策到内部网站上,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可更多了解企业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与公开度。此外,当企业员工更为详尽地了解企业内部信息与管理时,可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方法或模式等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提高员工参与企业积极管理的同时,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三)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帮助企业更为全面、专业地获取各种内外信息,帮助企业在了解行业发展的同时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决策。现代化信息技术具有流量大、流通快的特点,将其广泛运用于经济管理过程中可有效缩短信息的传递、流通时间,减少信息的传递、流通环节与时间,对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高速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

(一)观念落后、缺乏重视

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部分决策者或管理者并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并未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价值。此外,部分决策者或管理者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不尽了解,在工作过程中忽视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观念落后、缺乏重视的现象导致了现代化信息技术无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致使企业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落后,进而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体系问题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及时的获取行业信息,从而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出更符合大众需求的优质产品,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部分企业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管理与应用不够完善,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统一管理。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缺失,导致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够,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三)现代化信息技术人员缺失

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大部分管理者并未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因此,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人才培养方面比较落后,专业信息技术人才的缺失不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全面应用。目前,既具备企业管理知识、又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化人才数量极少,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无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作用与价值全面体现在经济管理中,不利于企业发展。

四、经济管理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策

(一)转变观念、加强宣传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应及时转变观念,重视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价值。企业领导者、决策者只有在充分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够引导全体员工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为企业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发挥作用。在引导全体员工认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基础上,还应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或交流活动等方式使广大企业员工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到市场环境的需求,正确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模式,让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二)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

为了使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重要价值,应不断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进行优化与完善,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使企业员工更为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对员工进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统一培训,建立并健全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及时对现代化信息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特别是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更应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获得行业信息,确保企业对市场需求分析的准确性,使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指导依据。

(三)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企业发展与未来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应不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充分引导优秀员工,特别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以便优秀员工更好的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通过员工培训、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普通员工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的获取,优化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在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完善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以确保企业员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结语

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运用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现代企业应引进并充分应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发挥应有价值,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梁俊伟.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优化中的应用[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06.

[2] 赖丽文,王逸纯,赵淑媛.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4,(4):34-36.

[3] 张娇.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5):152.

[4] 成宰镛,杜军.试论信息技术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3,(24):219-220.

第5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目前,全国很多学校都在推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这首先应该是教学理念的变化。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得英语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多年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认为,首先,学习者应该掌握语言的形式(例如:语法构词法等)。通过语言形式来了解语言内容,表述思想,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许多英语教师将重点放在对语言形式的直接的讲授上,一堂典型的英语教学的模式是:教师简单的讲解课文背景知识,然后是单词,语言点,和难懂的长句,最后是讲解课文练习和布置家庭作业。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1.教学地点:有固定的教室(黑板,粉笔);2.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3.教学内容:指定教材作为单一的学习内容;4.教学手段:录音机;5.教学活动:讲授+练习+教师讲解;6.教学环境:课堂教学;7.教师角色――知识的传授者;8.学生学习方式:听课;9.师生沟通方式:形式单一,仅限于课堂见面沟通;10.语言环境:仅限于课堂;11.信息输出量小。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学生的确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在考试中,很多学生表现的游刃有余。但在应用能力方面强的学生却寥寥无几。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英语教学不是让学生仅仅只是掌握一些语言的基本知识,而是让他们能够大量吸纳外来精华,展现自我,交流信息,相互沟通。而如此大的信息量大单单通过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超越语言,了解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等知识,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意义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应该遵循英语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通过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改革的实施。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模式目的是为了教学的改进,对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从而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和革新产生更直接的影响,实现我们最期望的最佳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所以,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应以英语课程目标为最根本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为目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毫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实施中,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将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实施整合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课程目标和如何改善学习这个中心,切勿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再增设有关信息技术的新目标或其他目标。

三、建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环境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沿用的是“以教师为主”的原则,把教师认真备课,讲课内容丰富,有条理作为抓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主要时间,无法给学生的实践提供足够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消极接收者。实际上,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的个人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成为他们学习的引路人。

1.课内多媒体课堂教学。目前,西方流行的教学理论主张的是让学生从内容入手,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说练习熟悉语言的形式(而不是刻意地背诵和记忆语法规则),进而达到掌握外语的目的。小孩子学语言都是先从说话起,不会写字和写作就会说话了。他是怎么学的呢?先听大人说,然后模仿说,先听再说,听和说是同时发展的。语言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然而,人们学语言时比学写字还晚的恰恰是语法。因为按照语法规律的语言已成型。也可以说已经是“约定俗成”了,所以,不懂语法的时候人们也可以说得很好。可以先学会说,再学语法规律。根据语言学习的一般特点,可以概括语言学习的基本环节为:说话,识字读书,懂得书中的内容和意义,懂得语法结构。在这几个环节中,懂得语法结构虽然重要,但在语言学习中完全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应以听说为主,从内容入手,大量进行阅读和听说练习,熟悉语言的形式。多媒体教学依托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等硬件设备,教师熟练使用电子播放软件,使用现成的电子课件,甚至是编制自己的电子课件,根据课程需要实时搜索国际互联网上大量的教学资源,方便,快捷,高效率,大容量绝非是在粉笔加黑板的条件下所能做到的。大量内容的输出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时进行。计算机可以综合处理对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能力,信息输出量大。大量的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历史,社会,宗教等等知识可以在多媒体课上,用图片,视频展示出来。多媒体课的教学特点是:⑴教学地点是在多媒体教室;⑵教学方式:教师展示大量内容,学生通过看和听主动留取建构知识框架;⑶教学内容:电子课件+资源库+教学光盘;⑷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⑸教学活动“展示阅读内容+听;⑹教学环境:计算机课堂教学;⑺教师角色:多重角色――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⑻学生学习方式:听和说+大量阅读输出资料;⑼师生沟通方式:上课见面。虽然多媒体技术下的隐喻课堂教学有着无比的优势,但计算机等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也不是万能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软件还没开发出来,学生说的练习相对不多,没有英语教师指导的英语教学也是不行的。

2.课外网络技术下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及属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是很明显的。学生获得知识信息主要是通过学习平台,网络资源,教学软件。面授辅导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主要手段。网络技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优势在于:第一,它具有开放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教师可以随时查阅或重温学过的内容。第二,是它的资源共享性。共享是网络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学生教师可以把下载的资料数据和远程在线服务用于补充教学资料的不足。第三,是网络的交互性。它不是简单的人机对话,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和教师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回答学生的问题。第四,网络课程的设计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学生因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不可能一下子掌握课堂上所授内容。那么利用网络自己安排进度,加快放慢自己选择。或者针对性地学习某一部分内容。差生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上网补课。网络课堂可以随时进行补充、修正。第五,是更新速度快,也可以做事后修改,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加进去新内容。网络技术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是:⑴教学地点:自主学习室;⑵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自主+辅导);⑶教学内容:教学软件,资源库;⑷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⑸教学活动:基于任务型的自主学习;⑹教学环境:计算机;⑺教师角色:指导者;⑻学生学习方式:自主学习⑼师生沟通方式:电子邮件,课堂。

四、结束语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外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以交际为目的的,开放式的动态的教学模式。

[本文为江西省教改课题《英语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课题编号:GC07-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第6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They raised a higher quality of life for us. Electronic products, mobile phone, MP3, MP4, PSP, apple etc. all kinds of all blew strong winds at various ages. So what is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s electronic products to our convenient service when need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as broken the rule all the land of paper carrier storage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the storag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represents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moder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它们为我们提高了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手机、mp3、mp4、psp、apple等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在各个年龄层都刮起了一阵狂风。那么什么是电子信息呢?电子信息就是电子产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的便捷服务。它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众人的喜爱。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打破长期以来纸质载体存储和传播信息的一统天下,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也广泛的使用电子信息,在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安排上得到良好的效益。企业主要是应用电子管理提高企业的效能。高的效能带来高的收益。同时我们应该把电子信息作为管理的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力量。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的深化电子信息在企业的能效,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的发展。

电子信息是整个电子工程的核心支架,在计算机、医学、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相当优秀。现今电子信息的产业作为发展的主力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目前太多数的企业将电子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巨资改变公司现有的企业网络环境,将电子信息运用到切合企业实际的领域中。更好的发展公司,创造更高的收益。

我们知道电子信息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趋于产业化的新时尚,现在我们以企业为例简单的探讨电子信息在企业中的使用。不管是在怎样的企业,电子信息化这个词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我们用这个公司来说电子信息在企业的重要性,山西某煤矿公司在近来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先后投入高资金,建成了性能卓越的、技术一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采用自主铺设的光缆、网线或租用电信虚拟专线等多种方法,将公司所属各个单位、部门的2级信息中心介入到公司的网络中心。形成一个内部的网络体系。在整个的过程中使公司的信息在各个部门流传,使工作更好的开展。节省了不必要的劳动力。在安全等方面电子信息这个帮手都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勘察出井下温度等多种数据的变化。更好的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能够实现井下和井上的通话,让工作更好的开展,及时指挥创造公司的高收入。这只是电子信息在企业中运用并获得收益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二、GPSRTK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GPSRTK系统是由一个基准站和若干个移动站组成。下面我以南方公司的GPSRTK系统来阐述其工作原理。测量GPS都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坐标,而在GPS卫星定位的自身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大家都采用差分GPS定位技术来满足需要。差分GPS定位技术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的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距离参数的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GPS移动站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GPS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即平时所说的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测量、土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等领域,由于其能实时求解出待定点的坐标,与GPS静态测量—数据后处理定位方式相比,RTK技术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实现RTK作业的关键在于基准站能够把其采集到的卫星数据实时地传送给所有的移动站。现在通行的手段是利用无线电台来传输,少数还使用GSM手机通信,但这两种手段都存在一些缺陷,电台高频信号近乎直线传播,衍射能力差,即使基准站架设于高处,仍然存在许多死角;功率有限,传输距离短,特别在城区遮挡干扰严重时,只能传输两公里左右,因而不能大范围地共用基准站;需要电台、电瓶、发射天线等,设备繁琐沉重、易损坏,给作业带来很多不便。GSM手机传输信号设备简单,但费用高、速度慢,一般不能一对多,实际应用存在障碍。而采用GPRS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测量中,更能发挥其优势,给测量带来很大便利和效率,下面就阐述在这方面理论技术和应用情况。在这之前我们先来阐述一下GPRS的概念。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是采用分组数据传输的GSM核心网的增强。GPRS应用了高速分组数据技术,它的主要创新是基于分组的方式,将传输速度从目前的9.6kbps提高到170kbps。GPRS具有实时在线、延迟短、性能稳定、传输速率高、覆盖率高、资费低廉等特点。

三、效能监察及应用

什么是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监察对象履行的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的监督检查,以达到促使监督对象增强工作的责任心,改进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加强勤政建设目的的活动。

为什么要开展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是一个企业的加强管理发展经济的需要。实施效能监察,可以避免“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工作不负责、有法不依等问题的的发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规范企业的管理,规范个人在企业中的职责,调动个人及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

效能监察的作用是什么?效能监察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就是高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管理涉及的地方,效能监察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效能监察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正直之风的建设,抓住不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是企业的发展和赢利达到一个最大的额度,不管在工作进度还是工作质量、资金使用上都进行监察。对完成目标任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作用。在实施效能监察的时候我们需要抓住以下的几个重点,把握住好的立足点,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和抓住关键点切实的做好监察的工作。监察会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一个是自律效益,另一个是开展效应。我们应通过监察对企业的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自身约束自身的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下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利益。那么开展效益就是各个部门在某些意义上是互通的相互了解彼此扶持使企业的赢利在最大化的扩张。效能监察还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和谐发展。促使各部门的良性竞争。促使员工个人的数质的提高。

第7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图书馆 服务模式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72 文献标识码:A

Library Services Model Innovative Research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AO Yanlin

(Tongchuan Library, Tongchuan, Shanxi 727031)

Abstract Library is a collection of national basic information on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as well as finishing, a variety of library service model community resource information will spread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promo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ans of communication has also been a great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world informa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 Changes in demand for library service model are growing.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research library service model under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brary; service mode; innovative research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概念也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这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图书馆面临着一个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个艰巨的挑战。如今,图书馆的服务发展模式亟需改进,需要建立创新型服务模式,努力完善服务方面的管理,发展创新型的服务模式。

1 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

长久以来,图书馆是以传统的、单线的服务模式为主。主要职能是保存藏书,对读者提供馆藏文献信息的服务,服务质量的高低也只是在服务态度上体现,没有从实质上发挥信息传播与整合的功能,信息的传播也时常会受到图书收藏信息与图书馆建设经费的局限,传统服务模式一般有以下的几种表现:

1.1 公益呈现封闭和被动的特性

传统的图书馆的形式会受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政治方针的限制,图书馆的发展和对社会各界的交流是受到制约的,并且由于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影响,逐渐造成了封闭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图书馆都想发展出符合自身的较为完善的一体式服务。但这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其一,采取多级建设的方式,信息资源较为封闭。每一级的图书馆都保存着自己较为封闭的一些文献资源,各级之间的交流活动非常少;其二,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且服务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每级图书馆在独自的发展过程中,无法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的共享,从而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比如相同的书籍文献在同一区域就可能会存在十几份,造成了资金与服务的浪费,也降低了书籍的利用率。

1.2 文献管理方式属劳动密集型,且服务对象单一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模式,工作人员一般是对整体的文献进行收集与加工整理,对书刊的采集、编排、加工和入库等管理方式单一且重复繁琐,有着比较高的劳动强度。服务对象的方面来看,读者群的类型较为单一,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大专院校、国家机关部门、科研机构和单位等等,且以主动入馆的读者为服务的对象。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拥有自己的读者群。

1.3 具有机关型结构与浅层次文献类服务

图书馆一般会隶属于行政机关或是科研单位、学校等等。所以,图书馆的读者对象、办馆方镇、采访方向、业务发展、人员数量以及经费情况都是通过上级机关批准下达的。这样一来,图书馆基本上成为了行政办事机关的一部分,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文的需求脱节。另外,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就是文献的收藏、整理加工,图书以及期刊、各类专业资料等纸张类型的信息资源的保存,缺少深层次加工,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整理与借阅的服务上。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图书馆的若干影响

2.1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与获取手段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推动了图书馆由传统的服务模式向网络式、开放式的模式进行转变。业务方式渐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渐渐扩大化。所以,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方式为要点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服务思想与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图书馆服务提供的主体就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其为创新的桥梁,在图书馆优化服务模式的进程里显得相当重要。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变得方便与高效,更便利的实现各级的资源共享,但是,还是需要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后,才可以给读者更高质量的具有特色的服务。所以,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更高的标准,只有拥有熟练的网络知识、深厚的专业技能与良好的修养素质,还具备优良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的新型图书馆工作人员,才可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管理的发展速度。

3 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途径

3.1 拓展服务范围

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基本设施,和服务广大群众的,开阔市民思维的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一般都保存了大量的图书资料,这些图书资料往往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涉及到各行各业,古今中外,是其他藏书机构无法比拟的。图书馆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该依靠先进科技,在图书馆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将这些丰富的图书资源转变成网络资源,可以方便广大群众在网上查阅。

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多开展一些图书交流,图书共享的活动,充分利用储藏的图书文献,开展图书资源展览,通过图书馆网站将最新的图书资讯介绍给广大群众读者,使这些图书得到有效的使用,真正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3.2 转变服务类型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图书载体也发生了变化,电子图书的出现,以及读者对阅读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今一些图书馆的被动服务、静态服务、单一人群服务的类型已经很难满足读者对阅读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这类图书馆管理人员转变服务类型。但是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比较薄弱,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一种依照图书文献类型来设置部门的,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只是对自己部门的图书文献类型比较熟悉。图书馆的服务专业化也只是停留在单一专业文献上。如果读者需要读阅不同专业的图书资料需要去不同的部门。如查阅文献资料需要前去档案室,查看名著需要去阅览室,查阅期刊需要去期刊室,查阅电子资料需要前去电子阅览室,这样就让读者感到十分麻烦。图书馆的专业化就是为了打破图书馆内部门间的隔阂,减少不必要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结构,广大群众读者只需要在网上点击自己想要找的专业窗口,就能找到相关专业的文献、图书、期刊、杂志、电子文档能咨询,这样就省去了在各个图书馆部门之间奔波的麻烦,也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好的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建设好专业化服务方式是面向未来,面向大众的一种高效简洁的服务方式。

3.3 大力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通讯技术知识等,还要懂得一定的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知识,和网站维护技术。图书馆还需要面向全社会的复合型语言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有多门外语和多学科专业知识。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大引进这方面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善于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

3.4 建立图书馆深层次的服务和产业

图书馆的文献和图书资料应当结合先进社会广泛需要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筛选。知识需求要全方位、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社会性强、网络性强、集成度高。如果需要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资源,图书馆要先从文献档案阶段开始加工,并且深入到详细的知识单元的加工。图书馆应当从借书服务工作转移到更加全面的知识咨询服务。强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资源信息的建设,实现图书资源网络配置的优化。让更多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信息化服务,直接参与市场业务,转型成信息技术的中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原来的社会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专业类图书馆已经从原有的公益型图书馆转变成以公益为主,社会经营为辅助的服务类机构。新型的图书馆以生产和经营信息类产品为主要手段,面向广大市场机构。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认识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从封闭、被动的服务向具有开放型、主动性的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转变的,知识密集型的文献管理与深层次、产业型服务取代了原先劳动密集型的文献管理手段与单一性的读者服务模式。另外,作为图书管的工作人员要培养资源共享和宏观协调合作的思想,并不断加强服务质量,这是图书馆服务模式改革的重要特点,也是使图书馆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方式。

4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逐渐的与时俱进、发展创新。在实际应用中,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后,不但能够满足各类型的读者的不同需求,还可以大幅度的增加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时,通过电子阅览室的普及,数字化图书馆逐渐完善,不仅可以打破图书馆的地域限制,还可以扩大图书馆的资源容量并进行资源共享,然后再加上现代学科资源的引进,从而是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多元化,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参考文献

[1] 党焕珍,赵连宝.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J].华章,2012(10).

第8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对于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的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所谓影视服饰设计即与影视服装有关的装饰及实用类物品,如鞋、帽、背包、头饰、项饰等。[1]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相关艺术院校对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相对忽视,使得该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在如此环境下,发展中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面临诸多问题,如很多院校在授课方式还在采用传统的作坊式教育,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慢,教学效果不明显,与国际影视服饰设计水平有差距。事实证明,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局限,很难将影视服饰设计课程内容完整的展示出来,尤其针对那些复杂的、较难懂课程的内容很难全面、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学起来吃力,更别说轻松愉悦的学习了,从而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厌学,最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影视服饰专业网络平台建立并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当中,专业课程软件的出现,能帮助专业教师更好更直观的展示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的思维方法,改善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同时课程内容也能很好的与市场接轨,同学们的影视服饰设计水平也能很好的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印证。因此,影视服饰设计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影视服饰设计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MAI(Multimedia 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使用包括计算机光盘、录影带、幻灯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说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上更新而来,突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旧模式。在以往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中,效果图的绘制只能是在拿张大纸粘贴在黑板上,老师站在凳子上示范绘画过程,坐在后面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绘制过程录制为视频,近距离展示,学生观看方便清晰,老师也能省心省力,将更多精力放在课程讲解和课堂秩序的管理上,杜绝坐在后面的同学懒散、开小差的行为。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中展示范例往往拿的是以往学生的范稿,范稿不宜保存容易破损,且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而多媒体课件中的优秀作品展示不光局限在学生和老师的作品中,古今中外,流行的或者淘汰的都能很好很直观的展示,传统展示只能传阅,而多媒体投影的展示更清晰更具震撼力。再次,多媒体课件具有容量超大的实用性,多媒体课件如PPT、FLASH等能通过音像视频、动画等能让同学们更愉快和更简单的接受课程新内容。尤其是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流行趋势更新快,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利用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与归纳,实时的拿到课堂上展示与传播,区别于传统的老师不断的解释各种款式各种趋势,显然更有优势并且信息量更大更完善。在以往由于过多的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从私塾时代开始,教师一直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教师掌控着这个课堂,而同学们更多的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但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超媒体非线性方式组织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改变传统被动教育学习的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我们加快教学改革,满足教学需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且具有传统教育与授课模式没法替代的效果与前瞻性。

(二)影视服饰设计课程软件的应用

影视服饰设计课程软件主要分为结构和设计两个部分,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普及的专业软件为Photoshop和corldrow以及AI,随着影视服饰业的发展,服饰的专业软件细分的也越来越细致,如影视服装的打版软件CAD、鞋靴的max软件、影视首饰的CAD软件等等。[2]此类电脑设计软件首先大大提高了传统模式中手工绘制、手工打版的低效率方式,如Photoshop软件不但能修改手绘效果图,并且能高效率的绘制效果图,手绘效果图不光耗时多且对设计者的艺术造型能力要求更高,有想法但手绘表现能力低的同学们往往深受打击,失去设计的勇气与兴趣,而此类软件能够帮助同学们重拾信心,利用无尽的网络素材尽情展现他们的创意。因此,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刺激与加强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专业软件的出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如在手工打版的演示中,教师不但辛苦往往演示重复率高,而且展示的不够全面,而CAD软件的出现,同学们能在电脑面前更直观和全面的看到步骤,并且在练习时更简单也不易造成浪费,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更好更直观的给大家展示,指出优缺点,并进行更改。

·影视教育罗密: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三)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育中教师传授的内容以及制作的课件虽然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且更有趣味,但难免带有教师的主观意识,同学们的意识便容易受到影响和牵制。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绝对的权威,“自主式学习”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给传统的直线型教育带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 所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基本方法必然被学生主动的“交互”式等多种信息方法所取代。教与学的关系中,学才是核心,学生在教学中才是真正的主题,而网络无疑是同学们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利器。

2.培养创新意识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寓于创造力的才能。”由此可知,教师们在课堂中,只能作为建议者而非引领者,创造力是无法灌输性传授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重点。在教学活动和实践中要强调和重视同学们在发现和创造意识方面的培养。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的利用,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最 大可能的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和各种可能性,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环境。当然创新性教育不光只是靠信息量的多少来衡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现代高校教育朝着更现代更个性的方向发展。各级院校应客观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的特点,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影视服饰设计课程中教学应用的合理方式,提高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全面的影视专业型人才和更优秀的设计人才,为影视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宋海玲.试论服饰设计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及作用[J].新西部,2010(8):71-73.

第9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跨文化管理;学习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5603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光电等技术为基础,是产生、存储、转换和加工图像、文字、声音及数字信息的现代高技术的总称,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程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大学教学已经有20余年的时间,实践证明大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显著加强,师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课堂教学依然是大学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是未来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目标是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拓展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环境,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本文尝试以“跨文化管理”课程为例,介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程教与学的实践情况,希望能为同类课程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参考。

1“跨文化管理”课程改革背景

1.1课程性质

跨文化管理是20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迎合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里提升管理绩效的方法。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及人员交流不断深入,跨文化管理能力成为国际商务人才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美国和欧洲一流的商学院已经通过各种手段培训自己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中国的跨文化管理课程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在对外经贸大学外语院系的教学大纲里,主要针对外贸专业的学生开设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相关课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跨文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都纷纷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而且北京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还开设了跨文化管理的硕士专业和方向。

1.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教师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认识不足。开设“跨文化管理”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关注的重点依然是学生是否理解了教科书中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则认识是学生工作以后的事情,目前在学校只需要牢固掌握知识点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行为使得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概念和理论,而忽略了对各国文化差异的识别,最终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建立起跨文化意识。

(2)教学方法单一。在“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尽管部分教师也会采用课堂提问或讨论的教学方法,但整个教学过程依然由教师掌控,学生参与性差,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围绕相关主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因而教学效果不佳。

(3)考核方式单一。“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成绩考核通常以考试为主,由教师按照教科书的知识点设计试卷,重点考察学生对重要概念、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学生为了应对这样的考核方式通常都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很多学生往往采取考前一个星期突击背诵的方法来应付考试,这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相应能力的提升效果甚微。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强调相关知识点和理论的讲授,对学生的参与重视不够。怎样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或积极探究性的学习,一直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完善,为大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环境与条件。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跨文化管理”课程基本教学改革模式:

2.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或有目的地自主学习,一直是课题组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课题组成员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生动的案例和多媒体资料,并创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模式框架如图1所示)。具体做法是:任课教师有意识的把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课程资料去开展主动认知、思考问题与寻求答案,这样的做法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主动检索或思考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效果。

图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自主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2.2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大学生有意识的自主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学习,课题组创新了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模式框架如图2所示)。其具体做法是,借助校园网的建设,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围绕相关主题进行协作学习等,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资料搜集、信息筛选、整理加工与信息、主题PPT制作、与留学生交流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这些活动都是在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内进行,所以要求学习者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它们对促进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协作、PPT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图2基于网络资源检索与加工的合作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2.3基于课程资源库利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在长期的课程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管理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料、电影资源等。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是(模式框架如图3所示):基于课程资源库的丰富素材,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大量增加与理论有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让学生能够结合文字材料与网络资料进行主动思考,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促进交流和提高思考能力。

图3基于课程资源库利用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框架示意图

3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调查反馈

为了检验“跨文化管理”课程创新学习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课题组对所有选修了这门课程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

3.1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对于“您对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何”这一问题,32.84%的学生表示会自觉学习,58.21%的学生表示有时会自觉,只有8.96%的学生强调需教师督促后才会自觉学习。关于“您会利用网络资源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吗”这一问题,59.7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主动,只有22.39%的学生表示非常主动,1791%的学生表示要老师督促后才会主动。为了了解学生在PPT制作上的自主学习情况,我们设置了“平时你会花费时间收集和整理PPT的一些资源吗”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32.84%的学生表示经常会,38.81%表示有时候会,28.36%表示很少会。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跨文化管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少部分学生仍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开展自主学习。

3.2大学生合作学习情况

对于“您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同学间互助合作吗”这一问题,50.75%的学生表示经常会合作,43.28%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主动合作,仅有5.97%的学生表示需要老师督促后才会相互间合作学习。对于“你所在小组共同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各成员贡献如何”这一问题,34.33%的学生表示个别同学贡献很大,56.72%的学生认为各成员贡献比较平均,还有8.96%的学生表示有人完全是搭便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对于小部分同学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应该引起重视,在今后进一步的改革实践中想办法解决。

3.3大学生探究学习情况

为了掌握大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面的情况,我们也设置了相关问题,对于“您会有意识的根据任务独立获取、分析、处理、交流信息吗?”这一问题,61.19%的学生表示比较愿意,28.36%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只有10.45%的学生表示不怎么愿意。对于“你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该课程相关内容的探究性学习吗”这一问题,77.61%的学生表示有时候会,17.91%的学生表示经常会,4.48%的学生表示从来不会。对于“你在完成探究性实践作业的过程中感觉如何”这一问题,6418%的学生表示比较轻松,25.37%的学生表示非常轻松,10.45%的学生表示有一定难度。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能够经常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学生比重还不是很高,今后在激发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

3.4大学生对教学改革效果的认同情况

我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相关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也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以下是对问卷结果统计后进行的分析。

(1)大学生跨文化管理意识的培养情况。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状况,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对于“你觉得当代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跨文化管理意识吗”这一问题,94.03%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只有5.97%的学生表示一般。对于“现在开设该课程,能否帮助你提高跨文化管理意识”这一问题,65.67%的学生表示效果非常明显,34.33%的学生表示效果一般。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有提高自己跨文化管理意识的需求,通过“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超过一半的学生有效的提升了自己的跨文化管理意识,当然目前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情况。对于“经过该课程的学习,你的哪种能力提高最明显”这一问题,3284%的学生认为是PPT制作能力,31.34%的学生认为是语言表达能力,19.40%的学生认为是团队合作能力,还有16.42%的学生认为是资料检索能力。对于“经过该课程的学习,您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有提高吗”这一问题,59.70%的学生表示有一定提高,4030%的学生表示有显著提高。对于“该课程采用小组作业的形式对你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帮助吗”这一问题,52.24%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帮助,46.27%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帮助,只有1.49%的学生表示没有帮助。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跨文化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改革模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资料搜集、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结束语

课题组在“跨文化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提出,不但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从而形成新的学与教的模式。当然,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首先,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顾问,应该去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其次,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专任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主要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资源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不仅是教育手段的重大变革,也必将促使教学观念、教育方法的改变,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创新能力的提高,今后还需要不断的改革实践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