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能力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能力提升

第1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09

高中语文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在经历了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之后,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中语文阅读要求的提高,使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找不到正确学习高中语文阅读的方式,导致学生一看到语文阅读就愁眉苦脸。本文主要从平时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对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分析,下面就来详细的讲述一下。

一、从平时的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分析

(一)从老师的教学方面来说

一是老师要注重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传授。在平时的做题和考试中,学生所做的语文阅读的文章是不同,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阅读答题技巧,就可以应对不同的阅读题目,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平常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中,许多语文老师只是重视对语文阅读内容的教学,而忽略了对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的学习,导致学生遇到不同的阅读时,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抓住文章的重点,答题时乱答一气,导致阅读的得分不高。例如,语文阅读中常有赏析句子的题目,赏析句子主要是从句子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在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就首先从这两方面下手。文章的结构一个方面是看文章是否用了排比、顶真这样的手法,让句式显得十分整齐;第二个方面是看文章的句子是否长短错落有致。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考是否用了比喻、拟人等这些修辞手法,能够让句子显得更加生动。老师在教W生赏析句子的时候,把答题技巧交给学生,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是高中语文老师要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心理。现在很多高中学生是谈阅读“色”变,学生从内心就抵触语文阅读,一到语文阅读课,学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注意力不集中,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相反,在做阅读题时学生总是找不到答题的感觉,会导致会对阅读生出厌恶感,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能会下降。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说

一是学生要多做练习题,多总结做题经验。语文老师在阅读课上讲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具体的将老师讲的理论落实到题目上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做。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将理论落实成实际的做题经验,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可以将老师讲的阅读知识渐渐的转化为自己的阅读技巧,语文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例如,语文阅读中对作者的写作主旨和写作意图的分析题目。高中语文老师会在课上给学生讲解这样的题目如何解答,并举一两个例子,让学生能够有更直观的印象。学生在课下就需要对这一类题目进行强化练习,将老师讲的技巧运用到答题中,在大量的练习中,总结一下自己的做题经验,在之后的练习和考试中,再回答这类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的做好。

二是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生在实际的阅读学习时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难题时要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老师和同学对具体阅读不懂点的讲解,学生可以及时的解决自己在阅读上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久而久之,通过这样的积累,学生就会慢慢的积累语文阅读的经验,语文阅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二、从古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不同中分析

(一)古文阅读

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让学生阅读古文,对古文进行理解,然后再进行答题。古文阅读的重点是对一些字、词和句子的理解,主要是古语与今语差别大的地方。古文的文章简洁,词语的意思多变,让拥有现代思维的高中学生来理解古文,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古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句子翻译,下面就从题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是古文阅读中的选择题是对个别字词的理解,像是通假字、古今异义、实词虚词等的方面。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像是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句等句子结构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之后,很多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学习古文的字词句时需要老师多给学生总结。例如,在学习古代词时。虽然有的词在古代的意思多,但是终究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高中语文老师通过对一些词的总结,让学生记住,在答题中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古文阅读中对句子的翻译。古文阅读中的对古文句子的翻译是对古文阅读理解综合性的考察,对句子进行翻译时,一是要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变换的句子结构,二是要对个别字词进行理解,找到这个字在这个位置最合适的意思。学习古文句子翻译需要老师总结古文阅读的技巧和学生对进行练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是对现代作者写的文章进行分析,相对于古文阅读来说,古文阅读只需要对古文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现代文阅读不仅局限于对文章表面意思的理解,还要对文章的主旨内涵进行理解,进一步挖掘文章中更深层次的东西。下面就具体进行分析。

一是现代文阅读中也有对文章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的题目,像是寻找文章的时间线、对文章的个别句子进行理解。学生只需在阅读时对文章的表面意思理解好,就可以顺利的做好题目。

二是现代文阅读中对文章深层次方面的理解,像是对一语双关句子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回答这类题目时就需要学生在理解好文章表面意思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思考。针对这类问题,老师在教学时需要着重启发学生的对文章思考,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对文章进行思考。例如,语文老师在阅读课讲找文章主旨时,要启发学生去找关键的句子,像是每段的开头、结束段这样关键的位置。通过这些关键的句子再进一步去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就会更加容易,阅读水平就会更快的提高。

第2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当前在高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应用文写作教学和社会实践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本文重点探讨了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把应用文写作与学生的兴趣进行融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本文的探讨,为今后的高中语文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提高的途径提供方法,更加好地进行写作教学。

【关键词】

高中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升;途径

一、前言

应用文写作是我国一种运用范围很实用的一种文体。不过,随着现在高中学生对于应用文的写作的掌握情况来看,基本处于一种待提高的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对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进行公文写作方面的工作有着极大的作用,也是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一种必要的技能。不断加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公文写作的工作,更加适应以后的职业。

二、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

(一)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应用文写作

随着现在教学的改革,写作教学也在发生这改变,在现代化技术下,为写作教学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条件,诸如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了学生的视觉体验,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范围,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升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所以,在教学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融合进来,将原本单调的作文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写作技能[1]。所以说,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这是教学的一大变革,作为教师,只有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后,才能巧妙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融入到写作教学当中,增强作文教学的实践特点,真正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并运用到生活当中。与此同时,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提升教师的知识能力,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将写作做好。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技巧的认识和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在教学中将写作教育和学生的兴趣有效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他们喜欢上写作,多深思写作的内容,力争做到最好,唯有这样不断的反复的练习,才能将写作这个事情做到极致。目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引入到应用文当中,不仅使得学生写作的视野扩大,而且也和社会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展现出社会实践的特点。运用互联网,拓宽了写作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空间也扩大了,也能够看到更多的范文和例文。在大量的写作练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写作的技巧掌握。通过互联网获取到更多的素材后,拓宽自己的写作思维,更好地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与此同时,也变得更加喜欢写作了,在写作中找寻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将互联网教学手段运用起来,而且也要将之联系到实践当中去,比如说在学习有关的法律方面的应用文写作的时候,要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一起进行讲授,使得写作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社会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更好地将作文写好[2]。运用实例法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在涉及到一些经济方面的应用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企业的信息资料,让他们对于企业的一些招标书、协议书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结合企业的实际去写作,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

三、运用模拟情景教学法指导写作教学

所谓模拟情景教学法,这是有着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主要方式是在一个特设的教学情境下,引导学生去扮演不同的角色后,模拟真实的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应用文当中,按照所教学的实际,老师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此爱上写作。比如说,老师在讲有关于经济学方面的应用文写作的时候,可以设置一场谈判的模拟情境,学生出演谈判对象甲方和乙方,按照真实的谈判内容进行招标书等内容进行谈判,在这个基础上,将场景延续到法律内容上来,更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性,在今后遇到此类的写作内容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就写出来,不会出现愁眉不展的时候,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有着极大的效果[3]。

小结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文写作能力,这是现在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写作技能。但是,运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根本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应用文写作的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对于如何提升高中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进行教学,能够从视野范围内以及教学手段上对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培养每一位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起到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兴趣的培养,通过创设应用文的实际情景的模拟,突破写作的空想思维,更加加深学生对于步入实践的写作能力,总之,这些有效途径对于不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作者:乔素萍 单位:怀来县沙城中学高中语文组

参考文献:

[1]张瑾.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编写体系的创新[J].新课程(教研),2010(10).

第3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提高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一、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人琴俱亡》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怀。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为什么子敬死亡时,子猷没有痛苦?为什么子猷弹琴的时候,琴不协调了?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兄弟间的情谊。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语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初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你们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学生会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辩论赛,最后对学生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红色文化论文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教师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当时写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技巧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约孔大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很多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平淡,但含有深刻的意义。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引а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现,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作者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可以提问:为什么作者四次提到了背影?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祚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

第4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写作 教学 评讲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他的语文水平。目前,初中语文已经有一套完整的作文教材,但是由于老师的经验有限,往往很难驾驭教材,作文的实际教学效率也不尽人意。因此,注重语文教学,增加学生作文锻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只有兴趣浓厚,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方面取得一定的造诣。而在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方面,有关教师与专家的做法与观点也非常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有阳春白雪式的,有下里巴人式的,不一而足。在这里,笔者想向各位强调一下,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设计作文题目,本身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前,初中作文多数以命题作文为主,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试卷所给命题进行多种方式的加工,拟出一个极富个性,又能够准确把握命题主题的题目来。对于增加文章的色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譬如以“意见”这个话题为例,如果学生只是平铺直叙,介绍自己接受了哪个人的意见,结果取得何种有限的结果,这一类的构思显然非常老套,没有任何新鲜感。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反弹琵琶,拟一个“良药何必要苦口”的题目,一下子就可以抓住老师或者读者的心,还给自己构思文章的特色提供了思路,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很有好处的。

二、指导积累,自主写作

只有让学生从被动写作转变到自主写作的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真正把学生领上正轨。从信息论来看,作文是一个外界信息的输入、储存、加工、编码、输出的过程。信息的输入是前提,加工是中介,输出是结果,而这个信息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全仗主体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离开了主体的主动精神,信息既不能输入,也不能加工,更不会有信息的输出。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为学生创造外界信息输入的需求,可以采用各种丰富的活动来激发。例如:每课一讲、每周随笔、校园广播、美文大家晒等都是很好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没有素材怎能上场,于是就指导学生学会有意思地去积累。关注生活,多读有益的课外读物,注意收集网络信息,当学生的信息输入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一种表达、输出地欲望。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欲望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千万不要给太多框框条条,束缚了他们的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是一项任务。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不能自主,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重要环节。

三、关于作文的评讲

做好作文的评讲工作是抓好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应该明白评讲的要求:⑴抓重点,针对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联系学生作文的实际做详细地评讲;⑵抓主要毛病,选择全班都存在的毛病与不足从重到轻排序,然后对严重的问题作重点突破;⑶多褒少贬,对学生的作文要努力挖掘其闪光的东西,有时对其闪光之处不防作适当的夸大性处理,使学生充满自信,不再对作文充满恐惧与厌恶,尤其对作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即使是一句通顺的话、一个恰当的词语,老师都不妨充分肯定,使他们渴求被肯定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对于文也产生几分好感;⑷授之以“渔”,作文评讲不仅要力挖病因而且要对症下药,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帮助其找出问题所在,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5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一、中职院校语文应用能力的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在我国属于一种特殊的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生为主,且招生门槛比普通高中要低,所以这部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往往偏低。另外,这类学校将职业教学当作教学的重点,而很少重视语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在这类院校处于鸡肋状态,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整体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

目前,有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老师采用传统中学的教学模式,很少关注受教育群体的实际情况,而且其模式相对单一,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并且在讲授的时候常常采取一次性灌输的方式,忽略语文应用能力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无法顺利且快速地融入到教学中。另外,教学内容比例失调,深度不够,无法恰如其分地彰显教学的本质意义。比如旅游类专业对语文应用能力的要求比理工类的要高出很多,这时便会出现一些学生很重视语文学习,另一些学生忽视语文学习,往往会造成教学工作的举步维艰。

2.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听”的能力不高。课堂中他们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缺乏边听边想的锻炼,因此无法听出老师所讲的意义;第二,“口语”能力弱。比如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时,即使他们了解问题的本质,但由于诉说的过程缺乏逻辑性,以至于他们很难顺利解答老师的提问;第三,“读”的能力不高。中职学生处在爱玩的年纪,自我阅读训练对他们而言是很难实现的,这类学生的阅读面相对较窄,所以,他们常常缺乏良好的概括能力;第四,“写”的能力偏弱。中职学生很少有愿意去主动练习写作的,有些即使动了笔,写出的内容也是极为空洞,缺乏逻辑感。同时,错别字、词句不通也是目前中职学生经常出现的失误。

二、中职院校语文应用能力提高策略

1.结合大纲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中职学生的教学目标要以专业劳动者培养为主,将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所以,这就需要教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互动,将知识传授变为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重要载体。根据作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案:第一学期,采用综合教学法,也就是将“听说读写”列为整体教学目标;第二学期,将“听”和“读”两者列为基础性教学,将重点放在“说”和“写”上。这种教学形式体现了我国千百年来所传承的循序渐进精神,映射了当前我国教学工作上的层次性。另外,在上述教学方案基础上,也可以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链接,让教学活动融入到生活中,彼此相辅相成,从而学生感受知识,学到知识。

2.结合学生主体,创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什么是比兴趣更有效,更能激励他们去学习的,中职学生亦是如此。所以,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认真分析,制定有效且生动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能够对学习产生兴趣。纵观当代,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等新兴事物的飞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新月异,传统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已然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在保留原教材进行授课的时候,语文老师有必要添加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贴近的文章来丰富课堂的内容。其中,这些文章可以是专业性突出的科技文、说明书等,同时也可以是相关领域的名人传记或故事。在能力训练方面,依然按照“听说读写”四项训练的方式和惯例,并结合教材中的教学模块,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3.结合教师个体,塑造能力优秀的教师队伍

第6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方法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自主阅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阅读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归宿,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阅读能力也是体现语文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由兴趣生喜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阅读。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第一、首先让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如一些侦探故事,一些武侠小说。让学生先爱上书,爱上看书。其次老师做好引导工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选择什么样内容的书看,引导学生在阅读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学生喜欢上看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新课标》所要求看的一些书,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在引导学生看就会很容易。第二、在课堂上老师在讲授新课的同时,随机介绍一些和作者或内容相似的作品中精彩的部分,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觉阅读相关的书籍。第三、在课堂上,要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开展一些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编课本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能使他们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在学习中,从各个方面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不自不觉中爱上阅读,在阅读中,通过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由喜爱生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阅读面很广,可阅读能力却不好,为什么呢?经过观察,我发现很多学生阅读中有出现很多新问题,学生凭借兴趣阅读很多书,但他们仅仅是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书中有哪些人物。遇到生动情节的内容也是走马观花地读读,没有认真去思考;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因此,在兴趣的培养上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首先我们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怎样才能在快速理解一本书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读所给文本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做阅读笔记,记下优美的语句,记录下自己对作者、对文中某一句话、某一个情节、某一个人物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不断的积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而对于学生而言,要对面对纷繁的考试,阅读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作为练习和考试中的阅读来说,更是带有明显的阅读目的――完成后面所给的阅读问题。所以,就阅读的过程来说,我们首先是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好阅读的材料,先从感性认识上来看一看文章是属于什么文体,内容上都说了些什么,对所给的材料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次落实阅读的目标。看一看文章后面所给出的问题,它所考查的重点是文章的哪一点。最后带着问题再回到阅读材料中落实答案。按照先易后难、先局部后整体的思路读完全文,按照材料“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解答。

三、由方法生能力

第7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也要巧妙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学生课堂上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二、制定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

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3、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 序 例读、选读法等。其 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第8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82—0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初中新课标的重要要求之一。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学能力。在语文学习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多时候得益于老师的讲解。但,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要学好语文还远远不够。学生终有一天要走上社会,还将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老师逐步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一、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角色定位很关键

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让学生从心理意识上接受,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可能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二、学会平时阅读的探究意识,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在学习课本中,在阅读一些文学类作品和实用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激励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进行扎扎实实地独立思考学习,获得独特感受与体验。然后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彼此交流启发,共同探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单一的,以此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他们辨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他们喜欢的方法探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去读文章,并且主动地进行讨论交流,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的乐趣。

阅读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个性为归宿,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当前,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齐读太多,虽然朗朗的读书声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教师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下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知时,适度,不是不用,但要应时而用。相反,学生自主阅读,各人的思维进度,各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对文本中某一句某一词的理解也有差距,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不同的感悟和体验,也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有力展开。

三、阅读教学的设计上要有梯度,逐步得到提高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

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四、培养学生阅读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第9篇:高中语文能力提升范文

一、词义的理解

在现代文阅读中,能否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确认语句蕴含的深层意义,对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都有直接的影响。把握文中的词义,特别是处在重要位置上的词义,也是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

首先,要从整体上去把握,必须联系上下文,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上下文,就是指语言环境,可以说,语境确定了词义。

其次,还可以从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去把握。一个词语,除了一般通常具有的含义外,往往还要考虑它的色彩含义。如感彩,决定了词性的褒贬,语体色彩,决定了词语运用的得体与否。除此之外,词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适应的对象,搭配的习惯等,以及看它是口语还是书面语,是普通用语还是特殊用语,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词义。

上述的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时单就其中的某个因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综合起来,全盘考虑。

二、解释文中含蓄的语句

解释含蓄的语句,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内容。正确理解句意,是理解段和篇的基础。把文中那些内涵丰富、结构复杂、作用特殊、意在言外的词句理解清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一,含蓄的语句并不是不可捉摸的,有了一定的语境,句子的含义也就被牢牢地固定下来了。

只要我们在一定的语境中反复阅读,寻找语感,句子的隐义是可以“自现”的。

其二,前后关照,仔细推敲。特别要注意关联词所连接的内容,若文中出现了“首先”,就要注意“其次”;看到了“一方面”,就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另外,那些传达时间、地点、场合等重要信息的关键词句也不能忽略。

其三,触发联想,品出言外之意。这一点指的就是不能单单局限于阅读材料本身,而应拓开思维:或觉得材料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可用生活体验来补充认识;或发现材料与平时所读的某书有关,可以触类旁通;或从语法角度去领悟话语的机锋;或从情感、风格等方面,甚至是语言的空白省略上,去获得多种认识,体味无言之美。

三、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科考试说明》就明确要求考生对“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要能把握“文中表现的观点”,“能正确把握文意”,“能把握说明文的特征”,这些都是高考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具体要求。

首先,要想在现代文阅读中正确概括文章的具体内容,第一要通览全文,抓住“文眼”进行概括。所谓“文眼”,就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文章构思布局的关键。在文中,它具体表现为能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关键词语或句子。抓住了“文眼”,等于掌握了理解文章的钥匙。例如,吴伯箫的散文《难老泉》中的“难老”二字,反复出现,充分利用“难老”这个特点来表现“江山不老人不老,民族精神不老”的主题思想。“难老”就是这篇散文的文眼,也正是它的“神”。巴金散文《灯》的“文眼”,是结尾处道出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抓住了这一点,那么其他关于“灯”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其次,一般说来,抓住“文眼”进行概括,多适用于散文。而对于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则往往是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这是概括具体内容的方法之二。文章的关键词、句、段犹如文章的“窗口”,通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具体内容。通常,那些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和段,亦有很强的概括力,或者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概括信息和依据,让我们答题时能准确有效,事半功倍。

第三,还可以根据标题含义、段意、层意进行概括。

在议论文中,有时标题往往就是中心论点。如的《反对党八股》、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有的时候,试题会用相反的形式进行考查:没有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内容给它命一个合适的标题,看考生是否掌握了主要内容,是否能以一个题目高度概括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