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1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情境;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1 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

3 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 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 教师要营造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氛围

创新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脑力活动,它是我们发现新知识、新问题、新方法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创新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从谈起。而在轻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会产生好奇心,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进而形成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开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能是配角和观众。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当打破师道尊严的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无拘无束,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性,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教师把自己放在指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互相交流思想,进而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6 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创新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导,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恰当的评价,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第2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小学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宽松、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把教师自身位置摆正,我们不应是那种传道、解惑的教书匠,要当博学多才的“导演”;其次要把学生的位置摆正,他们不再是“一只只听话的小绵羊”,他们有个性,有想法,敢大胆地创新。给学生们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培养。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我通过问题创设生动的情景:“同学们喜欢小蜜蜂吗?它可是很勤劳的。”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喜欢!可有一个学生却失望地说:可教室里没有小蜜蜂啊?我把握时机地说:“没关系,老师可以把小蜜蜂画下来啊!”这时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急切地等待着“小蜜蜂”的出现,紧接着我在花丛中画好了8只小蜜蜂,又在远处画了3只飞向这里的小蜜蜂,让学生们欣赏。在他们心情愉悦之际,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图画,并用几句话表示这幅图画的意思。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引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例如:我让同桌之间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看谁摆的图画能难倒对方。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另外,我还请了8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出来,让学生思考:能编出几道应用题?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编出了:(1)有14位同学做游戏,其中6位女同学,男同学有几位?(2)有14位同学做游戏,其中8位男同学,女同学有几位?(3)有8位男同学和6位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位同学?(4)有14位同学,走了8位,还剩下几位?等等,这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和合作精神,而且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

三、在教学过程中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源”。“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同时教师也要把握住学生提出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例如:在教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时,我贴出来五幅空盘图,学生先是感到奇怪:这五幅图能讲什么呢?兴趣也随之而来,于是我边释疑,边让学生回答。“每个盘里有几个梨?如果没有,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求五个盘里共有几个梨,用什么方法算?”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觉得这五幅图里大有文章,他们继续保持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答出0+0+0和0×5两种算法时,我继续设疑:0+0+0和0×5的结果是否相等?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概括:请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式子有多少个?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么多个和0相乘得0的式子表示出来?问题的提出,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思考。果然学生通过思维与讨论,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使知识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第3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保护好奇,启发求知欲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与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好奇心、求知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学生有好奇心,应该得到表扬,哪怕提的问题有时近似荒唐、幼稚。相反,如果一旦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持续打击或挫折,学生会在心灵深处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从而就会抑制他们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大胆的试一试,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让学生开口,暴露他们真实的想法,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目前思维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达到正确的标新立异,无意中让学生接受创新理念,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具体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探讨和设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激发对新知识的渴求和热情,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三、课堂上留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提问,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

提问是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单一被动“学答”转为“学问”。教师应随时注意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并教给提问的方法和途径,课前、课中、课后都要给学生留有提问的机会,随时随地培养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四、充分体现主体教育,培养创新能力

“主体教育”,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或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启发他们创新。”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办法让学生想,见解让学生谈,结论让学生下。教师只是适时点拨一下,,形成一种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气氛。这样不但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力的学生

第4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设情境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动手动脑

“国家兴亡在于教育,教育兴亡在于创新。”创新问题的提出,给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把创新问题摆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我国多年来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思维体操的学科,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例如教学“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学生们大胆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第一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多少米?”“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了多少米?”等等,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活”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要创设情境,启迪学生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新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比较、引导他们设想、验证。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是这样建立“圆心”概念的。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用任何工具,怎才能找到圆的中心点?当学生发现在圆多次对折后,折痕都相交于圆中的一点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设想:谁给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学生有的说“圆中”,有的说“中心”,有的说“圆心”。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圆心”比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心”的命名是建立在对知识的分析与比较后进行的,学生的设想不论对错都体现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成功的导入声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上课伊始,我便在黑板上写了“1、10、100”三个数字,这时学生很奇怪,我们要认识人民币,老师写这些干什么?趁机我又板书两个“=”,使之变成“1=10=100”,这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开始同学们有的瞪大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露出了满脸的惊讶:接着便开始议论:“不对吧?这怎么可能呢?什么时候这个式子能成立呢?”由此可见,这样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就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很想探个明白,问个究竟,为创造性地学习“1元=10角=100分”打下了基础。

三、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术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术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多问几个问题,表明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地想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把围成圆柱的厚纸沿着高线剪开,使学生看到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个长方形,从而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时一个学生发问:“如果是沿着斜线剪呢?”教师及时鼓励他的想法,并让同学们按照他的想法动手实验,结果剪开后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剪拼成长方形。这样教师一语鼓励,学生生出一问,之后,学生又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使认识得到了提高,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开发。

四、寻找素材时机,训练创新思维

数学课本中大量存在着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挖掘出来,不失时机的训练创新思维。

1、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五、让情感驱动智慧之车,让想象张开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法宝

第5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

1.功利意识严重

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教师的教是为了考试,从而导致了教师“教死书”和“死教书”考什么教什么。而需要具体操作的一些实践性的数学课外活动很少上。学生的学也是为了应付考试,目前小学升初中主要考试语数英三科,以笔试为主所以导致了学生在学校里“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感到厌烦。其它的音体美等课程学生虽然喜欢但学校领导不重视导致了教师不认真教。学生被包围在数理化之中。

2.过分注重成绩

一种题型,反复训练。表现在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进行频繁的训练。为了提高成绩教师还给学生定了很多学习资料,但有些资料的编辑不符合学科自身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阶段接受能力。甚至有一些资料人为地加入一些偏题和怪题来显示该资料的“高水平”。造成该情况的原因是一些所谓的编辑根本就不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智力差异和智力发展的循序性;另一方面也存在某些教师为了省事而买现成的资料。学生做着这些数学题久而久之产生了厌烦情绪也就在所难免。学生的空余时间就在这大量的解题中被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看其他课外书的时间也少,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

3.教学方法简单

现在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家庭条件的优越和同龄伙伴的缺失使得多数孩子的行为比较强调自我、没有吃苦精神、以及诱惑太多等造成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于是在家里家长吵,在学校老师批,同学看不起。同时因为教学任务重,部分教师缺乏教育者所应该具有的特殊爱心和耐心。于是就出现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情况,甚至有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长信奉熟能生巧。于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伤害。

4.教学方式单调

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现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的参考。知识已经不再是生硬的东西,完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隔阂来呈现给学生。但部分教师一是自身专业知识较差,不会使用或者说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另外的情况是一些教师现代教育意识较差不主动使用这些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少。“三一”情况仍然严重。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因为这些所用时间多,准备起来不容易。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想

社会要发展、进步,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而要创新,首先要从观念上、思想上、意识上去创新。然而,中国固有的国情和长期的现实观念使得这种情况很难在短时间改变,一方面管理者在高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一方面考试、名次和升学率又像是悬在教师和学生头上的一把剑,严重地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创新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显现出来。在这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可能进行更多的创新,也很少思考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否都得到了发展。这种旧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老师们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很多实例表明,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新意识,但是在表现形式和时间方面则不一样。基于此,作为教师要从一个新的高度上去理解教学这个概念――即教学不仅仅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更要联系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的交流和自主探索,建立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合理的新制度。

2.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与更新

教学内容是教材的核心。教学内容要开放,就要深刻理解编者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意图,领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顺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根据学生阶段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工具。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调整教材内容。如在上“统计图”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很少接触到这些知识,而在实际生活中用处却很多,比如股市上的各种走势图其实就是折线统计图,中央电视台的经济频道的很多数据也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以及圆饼统计图,所以可以把这些资料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其次,充实教学内容。现在教材上的内容多数比较简单,例题也少。而实际问题又千变万化,和例题联系不太紧密,作为教师在备课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多用一些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素材进行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突破传统束缚,培养求异和创新思维

如今的教材和练习册里面多数是具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这样其实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非标准答案的题目。通过这些题的解决可以强化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在解题过程中需要独特的思维方法。

4.革新教学组织形式,为创新提供保证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老师不是权威,学生不是奴隶,在教学过程,教师起着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教师在知识上应该是权威,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和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情绪。进而让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2)鼓励一题多解。解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思维火花迸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尽可能的进行思维联想,调动大脑的储存知识进行梳理和加工,至于对错先不要看得太重。教学也不一定要在很安静的情况下度过,因为很安静的课堂可能是学生没有真正听进去,学生没有发现问题。

(3)强调知识系统化与结构化。过去,我们一说教学就强调“双基”,而随着知识爆炸式的增长,仅满足于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己经不能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不完整,但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可将知识联系、综合起来。这种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要将知识当成一种平台和工具,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创新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很多学生反映说课堂没意思,教师也意识到课堂教学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勤动脑思考、鼓励学生勤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勤于观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技巧。要善于应运现代科技辅助教学,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要正确引导学生将创新活动向生活延伸,开设活动课、校本课、组织社团活动、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不断发现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与飞扬。创新所带给人的思想体验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所无法比拟的,那是灿烂的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咨意的绽放。创新是自我实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 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现在教学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平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学习过程中没有压力,学习的灵感才容易迸发出来,也只有在这样的场合下学生的观点、不同想法才容易产生,才会产生创新的灵感。在课堂上,只有教师放下架子,不顾面子,融入学生之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种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感到学得轻松,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才会有创新。

二、 激发好奇心,点燃创造火花

“好奇心”和求和欲是引导学生创新的内在动力。如果善于引导,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就能引起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好奇心,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三、 引导参与,放手探索

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在于缺少一把打开神秘宫殿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人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多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此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凡是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自己动手、支脑独立完成;能独立完成一部分的就独立完成一部分;能完成一点点就让他们完成一点点。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中,不断地发现、创造,从而学会新知,体验成功,提高探索、创造的能力。

显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并不都是要让他们有什么新的发明创造,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探索而发现的,那就是创新,就是创造,上述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当了一次“发明创造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轻松的学到了知识,而且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把未知转化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到发明创造后的成功感,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 创设教学情境,再创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有了这样的动力,学生就会大胆的去想,认真的思考,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为创新意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给在脑某一部位足够强的刺激则产生兴奋,而处于兴奋状态下的人有较强的创造力。通过游戏或电教设备的演示能有效的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调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再创造。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落到实处。

五、 鼓励质疑,引发求异

第7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这是数学学习别需要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这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的,并在学生的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充满潜力的人,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发展。要真正明白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这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说这种方法有效,是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灵活应用。首先,我们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的激发下产生问题的兴奋点,学生就能在学习中寻求思路,大胆创新。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草原沙漠化的录像,将学生引入探讨在沙漠中何种植物更容易成活的问题情境。接着出示农场实验数据让学生来分析,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异常活跃,很快就发现利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成活率更方便,从而完成了对百分数意义的建构。其次,我们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尝试、探索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猜想能缩短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能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猜想是否有价值,最终要接受实践的验证。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地验证。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大胆质疑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对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及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学生在学习“圆的认识”后,提出问题:“汽车上的测速器记载行驶的千米数是怎样得出来的?”这个学生是受教师在引入新课时设疑“车的轮子为什么是圆的”启发提出的。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测速器、车轮与圆的周长联系起来,找出圆周长,使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迪了创造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灵活多样,实施有计划的思维训练

1.鼓励学生动手,培养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人人都参加实践操作,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并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将牙膏盒的面剪下来比较;有的学生用直尺量长方体的棱长……学生通过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等实践活动,初步了解长方体各个面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直观感受长方体的各个面、棱之间的特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生活问题的生动性和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促进了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打破常规,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打破常规,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例如,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教师问:“同学们,你还想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联想,积极发言。有的说,柏树棵数是松树的1/4,松树和柏树的比是4:1;有的说,松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4:5,柏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1:5……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开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第8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189-01

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如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个性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我们的数学教育教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主动参与学习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教,老师的话都不听,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说也说不得,真难教。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首先应该热爱本职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有一句话“以己之爱,启动心灵”,是说教师以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就必须对学生的状况有初步的了解,针对某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有意识的与学生谈心,聊天,这样学生才会接近你,“亲其师而信其道”。

有的后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作业很难按时交上来,因此,我先在课堂上结合数学临场发挥给学生讲一些关于物理、自然方面的知识,并在课间与他们一起玩他们爱玩的游戏。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千米”时,有这样一个题: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0000千米,我先从贵阳市二戈寨棗火车站的距离是6千米,乘车约20分钟,而光每秒钟(滴答一下)的传播速度是50000个6千米,并远远超过了孙悟空的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让学生理解“千米”是很大的长度单位,继而又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仅仅只有每秒340米,光的速度单位是以千米计的,声音的速度是以米计的,而1米=1000米。”这样既让学生从光的速度上再次体会千米是大的长度单位,又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眼界大开,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此每天都盼望上数学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自觉地完成作业,学期结束时,许多家长都告诉我孩子的变化太大了,以前回到家里总是先做语文作业,不愿做数学作业,而现在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里总是先自觉地完成数学作业,并且言语间总是对我很是亲近,从而让深深我体会到孩子的爱学是从爱他的老师开始的,我从他们身上得到的远远大于我所给与他们的。

2 保护学生个性,萌发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生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善于观察特殊事物的现象,发现其中的奇异。因此,爱护和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例如,我给他们讲牛顿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引发疑问、探究疑问,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嘉奖,现在课堂上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不同解法,他们都能大胆提出,甚至对我的方法都敢质疑,学生在争论和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并掌握知识。学习是开放的系统,封闭的学习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只有使内容具备了开放的情景,开放的问题,开放的结果,学生才可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和个性特长,主动而灵活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3 营造氛围,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引发个性化学习

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实施于教学过程,就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发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赋于内容情趣的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教学中我们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

第9篇: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问题,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出有效的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对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在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之前,追本溯源其真正的来源是生活实践。人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在生活实践中经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数量关系和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人们逐步从这些应用中发现了它们蕴含的数学知识,渐渐的这些源于生活实践的数学知识形成了数学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数学也要从数学知识的本源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认识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的内在规律,通过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认识数学的定理、法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实践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性的教学情境中,体悟到看似抽象的数学知识其实是来源于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教学情境中学会发现数学问题,学会提出数学问题,学会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圆的知识时,这部分数学教学内容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学内容,要开展好这部分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实践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示与圆这部分知识紧密关联的动态教学内容,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熊猫的动画形象,让熊猫骑着自行车前进,熊猫所骑自行车车轮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熊猫骑的是三角形的轮子,而有的熊猫骑的是椭圆形的轮子,还有的熊猫骑的是五边形的轮子,最后一个出场的是骑着圆形轮子的熊猫。这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提问学生,你们看看哪一个熊猫骑得最快,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彼此的合作与探究中,将抽象圆的知识通过生活实践情境的创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因此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原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感兴趣了,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展开。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机械讲授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探究,乐于思考,乐于创新,通过探究兴趣的有效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在浩如烟海的数学知识中,有的知识相对来说较为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掌握,而有的数学知识则较为深奥,需要付出艰辛的探索才能探寻出它的答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看似不难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却是难度非常大的,要解决好这些疑难问题,就要求教师备课伊始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拓展教学思路,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探寻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这些疑难问题的内在规律,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创新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疑难问题的解决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举这样两个例子,一个是540÷73,另一个是95÷25。讲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对于被除数与除数而言,二者的试商情况有什么差别?”这样的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的探究热情会一下子被点燃起来,学生针对这个问题会不断思考,踊跃发言,提出各不相同的创新观点与创新发现,在彼此的合作探究中疑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对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