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

第1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针灸疗法;刺络放血;拔罐;骨性膝关节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476-01

骨性膝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是一种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以中老年人多发[1]。近2年来,我科采用针灸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同时积极采取护理手段干预,纠正病人不良生活习惯,辅以功能锻炼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所收治的80例患骨性膝关节炎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有42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为56.3岁,单膝患病的有53例,双膝患病的有27例,患病六个月以上的有23例,六个月至一年的有18例,一年至三年的有30例,三年以上的有9例。80名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

1.2评定标准

临床中诊断为骨性膝关节炎的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有中等程度疼痛;晨僵在30分钟之内、膝关节在活动的时候有摩擦的响声、膝关节的周围肿胀、X射线检查显示膝关节的骨端边沿有骨赘的形成以关节的无触及发热等,有以上指标的三项以上就可以证明是骨性膝关节炎[1]。

1.3治疗方法

第一,针灸治疗法。让病人仰卧或者坐位取舒适的,运用毫针刺三阴交、血海、委中、梁丘等方法进行针灸治疗,手法要平补平泻,之后用电针治疗仪的疏密波,以每分钟120次的频率进行,强度要根据病人的耐受度作为标准,留针30分钟,用三阴交与血海一组,内膝眼与阿是穴一组,外膝眼与梁丘一组,针上加灸,进行每天一次,五次为一疗程的治疗,在治疗期间休息两天;第二,刺络放血。把三棱针经过常规的消毒之后,在患者的委中、阴谷、血海、膝关、阿是穴等穴位进行点刺,或者在穴位的附近静脉上找出青紫怒张血络出进行点刺表浅静脉,使得血液顺势流出,在点刺的时候不能过深,一旦暗紫色的淤血流完后就拔火罐,拔罐的时间通常为6~6分钟,起罐后针孔还有渗血,就可以再拔一次罐,这样可以止住渗血,起罐后要用生理盐水沾湿棉球擦拭针孔周围的血迹,每周进行一次刺血治疗,每次刺3穴至5穴,两次间隔的时间为5~7天,3次为一个疗程[2]。

1.4 疗效评价

关节疼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膝关节在平地活动行走于夜晚静止的疼痛分值进行分别评价,0级计0分,1级计1分,4级计2分,8~10级计3分;晨僵:晨僵的持续时间由病人自行记录,0分为无晨僵,1分为晨僵

3 讨论

3.1治疗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骨性膝关节炎有显著的疗效,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在治疗后都能够有明显的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操作物要严格进行消毒杀菌,要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在拔罐前要检查罐口是否无裂缝并且光滑,防止损伤患者的皮肤;在取穴定位的时候要准确,电针仪电压与电流的控制要适当,并时刻观察患者的酸胀感,有没有弯针、折针、晕针、漏针现象发生[3]。

3.2护理

在进行治疗前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与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有没有晕血晕针、凝血机制障碍、糖尿病、精神紧张等现象,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详细讲述病因、治疗方法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从而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期间与治疗后要指导患者正确的休息和活动,减少膝关节的负重时间,避免长时间行走、下蹲、站立、上下台阶以及剧烈运动,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如短时间的散步等;治疗前后还要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风、寒、湿、潮和意外扭伤,以免加重患者的疼痛;同时还要督促患者进行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鱼类、豆类少脂肪的食品,选用一些活血化瘀、补肾健脾的保健品等进行食疗,以更好的治疗骨性膝关节炎。

由此可知,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骨性膝关节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智群,潘洁玲.针灸刺络放血法结合健康教育治疗52例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02(08):125-556

第2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疗效

踝关节骨折目前是创伤性骨科中最为常见的的骨折之一。踝关节是负重关节,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因此要求治疗时要有准确的解剖复位很固定,来保证关节的早期活动,同时以促进关节软组织的逐渐修复。一旦踝关节复位不佳,使其与下胫腓之间的联合不稳定,最终导致患者出现退行性关节炎和迟发性踝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我院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患者10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20进行非手术治疗手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现将疗效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120例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45岁,中位年龄47岁。100例手术患者按照Danis-Weber分类原则分为三型[1],A型骨折患者35例,B型骨折患者32例,C型骨折患者33例;120例患者按照Lauge-Hansen分类分为五类[2,3],39例患者为旋后外旋型(SE),33例患者为旋前外旋型(PE),22例患者为旋前外展型(PA),14例旋后内收型(SA),12例为垂直压缩型(VC)。55例患者为双踝骨折,34例患者为三踝骨折,31例患者为Pilon骨折。患者脚踝受伤到开始手术的时间为6 h到15 d,平均时间为5.6 d。

1.2 手术方法 100例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0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用石膏固定的疗法。外固定发治疗其中8例为单纯外踝骨折,SA-1度骨折;7例患者为下胫腓韧带损伤,骨折程度为SE-1度;3例患者骨折程度为PA-1度;2例患者骨折程度为PE-1度。以上患者切开复位直接用石膏进行外固定,患者固定6~8周后进行XA光片复查,恢复良好着去掉石膏固定,然后进行踝关节运动功能锻炼。

如果患者为双踝骨折或者三踝骨折,则应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手术时分别行内、外双切口,实施外切率患者外踝与下胫腓联合的部位,手术时尽量不要损伤腓浅神经。实施内切口时,应主要不要损伤患者的,并小心切开关节囊。我院经常固定内踝前首先进行外踝整复以及内固定。内固定材料选择依照患者骨折情况以及严重程度而决定。内、外踝关节复位并固定后,Weber-C型患者如果同时有下胫腓分离症状时,且于下胫腓间有3 mm以上的间隙时,应该在位于踝关节上方大约3~4 cm处用一长螺钉平行胫距关节面略向前,贯穿腓骨胫骨固定,恢复踝穴原有的宽度。三踝关节出现骨折时,如果部分踝关节骨折没有明显发生移动,可不做任何处理。但是如果骨折块大于胫距关节面的四分之一时,则必须要进行复位股东操作。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其中进行开放复位固定手术的患者100例均进行了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4~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疗效的评定的标准按照改良Baird、Jackson的主客观性以及X光片的结果进行。评定的指标主要包括患者疼痛状况,踝关节复位后的稳定性,患者的行走能力以及跑步能力,术后踝关节活动能力、X线测量距骨移动程度、距骨倾斜程度以及踝穴关节间隙的变化。评定打分标准为:95~100为优秀;90~95为良好;85~90为可以;80~85为差。结果如表1所示,手术组100例中,优30例,良54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为84%;非手术组20例中,优4例,良8例,可5例,差3例,总优良率为60%。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

表1 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关节面移动位置小于2 mm的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和旋前外展型1度骨折在适当时间实施外固定手术,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腓骨固定在踝关节复位手术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他能阻止距骨外侧半脱位,使下胫腓关节结构保持一致[4]。一旦出现腓骨骨折的远端固定不牢固,则会导致外踝向上移动,进一步引起踝关节的运动轴的变化,最后会使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患者内踝出现骨折时,经常出现骨折间隙增大,同时有软组织内嵌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容易进行复位。在进行手术时,可用钢丝等进行固定。在行切开复位时,要仔细观察患者踝穴内上角骨质是否存在塌陷,如果出现则应进行修复。在进行后踝骨折处理时,当有25%的后踝发生骨折则应实施固定治疗。研究发现后踝实施复位对降低关节炎的发生有重要作用。手术时先实施外切口,清除瘀血。关节复位后再用螺钉进行固定。

参 考 文 献

[1] Muller ME, Allgower M, Schneider R, et al. 骨科内固定.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15-417.

[2] 郭世绂.临床骨科解剖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914-915.

第3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45例中男27例,女18例,男与女之比为1.5:1。发病年龄≤15岁11例,16~60岁33例,≥60岁1例,患肩为右侧27例,左侧18例,右与左之比为1.5:1。入院延误诊治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15年,平均3年2个月,随访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9年3个月,平均3年5个月,化疗加融合术23例,占50%,化疗加病灶清除术11例,占25%,单纯化疗11例,占25%,随访结果见表1、2、3、4。

表1

出院后症状与功能(例)

治疗组

疼痛功能

不痛痛正常不影响生活及劳动不良

备注

化疗加融合术185221例未撤支架

化疗加病清术101551例未撤支架

单纯联合化疗7483

表2

功能练习与肌肉萎缩(除未撤支架2例)(例)

治疗功能练习患肢肌萎缩

练未练未见明显萎缩稍见萎缩

化疗加融合术148139

化疗加病清术8264

单纯联合化疗7483

表3

患肢提取重量(kg)

治疗最大最小平均

化疗加融合术50522

化疗加病清术25311

单纯联合化疗50320

表4

出院后到练功时间(d)

治疗最短最长平均

化疗加融合术60360147

化疗加病清术3018087

单纯联合化疗1518064

3 讨论

3.1 三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 肩关节解剖和功能上的特点是:关节周围的肌肉丰富,血运良好,关节的活动范围广,关节盂与肱骨头的接触面积小,因此肩关节结核病变渗出少,脓肿不明显。由于制动肌肉萎缩,导致不同程度的方

作者单位:130500吉林省结核病医院

肩和病理脱位,造成关节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影响生活和工作。为此我们按患者的年龄和工作性质以及病变的破坏程度而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1)对晚期全关节结核青壮年劳动者采取了在化疗基础上的肩关节融合术;(2)对骨端病灶明显,关节功能尚有部分存留者,采取了化疗加病灶清除术;(3)对病变较轻者,采取联合用药,暂时功能位制动治疗。

三种治疗方法,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其中融合术的23例,除1例时间短,未撤支架外,其余22例均能达到不影响日常生活,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病灶清除术的11例,除1例未撤支架外,以及单纯化疗的11例,分别有5例、8例关节功能达到正常范围,其余者都能达到不影响生活和劳动。

3.2 功能练习与疗效的关系 出院后对病灶清除和保守治疗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融合术患者在骨性融合后,均开始功能练习。每次时间逐渐延长,次数逐渐增加,活动幅度逐渐加大的原则。能克服困难有坚强毅力的患者,就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治疗的45例能坚持功能锻炼的26例,占61.9%;患肢未见有肌肉萎缩的23例,占59%;而不能坚持练习的16例,占38.1%,患肢肌肉均有不同程度萎缩,从携重方面来看,如表3融合术组最大50 kg,最小为5 kg,平均为22 kg,病清术组最大为25 kg,最小为11 kg,但除外5例10岁以下病例,平均为18 kg,保守治疗组最大为50 kg,最小为3 kg,平均为20 kg。三组均能携重20 kg左右,达到一般劳动的要求。出院后到练功时间,保守治疗组最短是15 d,最长是180 d,平均64 d。病清术组最短30 d,最长180 d,平均87 d。融合术组最短60 d,最长360 d,平均147 d。

3.3 化疗情况 化疗原则为:早期、规律、联合、足量、全程用药。术前化疗我们以INH、SM、RFT、EM或PZA等四种药物给予强化治疗。术前化疗时间的长短以适应手术治疗为准。根据天津骨科医院报导,术前化疗一个月复发率5%[1]。我们认为达到下列情况方可手术治疗:(1)结核中毒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2)营养状态明显改善;(3)脓肿缩小,瘘道分泌物减少;(4)肺部及其他部位疾病好转。本组多数病例经过2~3化治疗后,基本达到以上标准,只有少数合并严重肺结核病和营养不良者,化疗时间延长。术后化疗,为提高药效、防止出现耐药性,降低复发率,用药方法应不间断、规律,足够时间的联合用药,文献报道骨关节结核化疗全程为1-1.5年[2]。本组病例中我们制定了三个阶段的化疗方案,强化阶段以INH、SM、RFP、EM等3~4种药为主,巩固阶段以INH、RFP、PZA为主,维持阶段以INH为主,每个阶段用药时间为4~6个月,全程1~1.5年,并加用保肝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肾功及血液分析,一般每个月复查一次。在化疗中如果出现结核药中毒反应,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另一种药。上述方案收到满意疗效,但也存在疗程长,用药量多,难以坚持等缺点。近年来肺结核患者广泛应用短程化疗,间歇化疗,值得借鉴和试用。经以上综合运用抗结核方案,保证用药时间,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3.4 治疗后短期内疼痛的原因 本组10例残留有轻度疼痛症状,均为随访近3年病例,其中融合术5例,病清术1例,保守治疗4例。据材料分析,有如下原因:(1)功能练习的时间短,关节内尚未磨造光滑,长期挛缩尚不能适应大幅度的功能;(2)融合术产生疼痛是由于肩胸关节代偿盂肱关节功能,在短时间内肩胛诸肌尚未适应而劳损所致;(3)保守治疗残留疼痛为关节内炎性渗出物被吸收后,造成不同程度的纤维粘连所致。

3.5 应重视肩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治,肩关节结核早期症状轻,体征不明显,因此延误诊治的时间较长。本组最长15年,最短1个月,平均3年2个月,所以肩关节结核中晚期全关节结核比重大。为了适于劳动,而不得不采用肩关节融合术,使关节丧失了部分功能,失去了保守和病清治疗的机会。本组保守和病清治疗的22例中,竟有13例关节完全恢复正常范围的功能。因此肩关节结核早期诊治甚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第4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多发于青壮年,发病年龄以20―30岁为高峰,多继发于肺结核,但原发病例在增多。也就是说我国很多中青年人,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劳动力,一开始首发结核病,就从脊柱结核开始,并因此发生瘫痪,丧失宝贵的劳动能力。

脊柱结核患者往往被误诊为腰肌劳损或椎间盘突出症,耽误了宝贵的早期诊治时间,甚至造成瘫痪,终生残疾!

脊柱结核是可防可治性疾病,关键是正确的诊断和专业的治疗。通过有效治疗,我国几十万中青年脊柱结核患者就可以重新站起来,恢复劳动能力。

治疗脊柱结核,手术只是一种手段

脊柱结核是人们重视不够的一种病。

孟先生是江苏一家造船厂的工人,今年还不到40岁,却有多年的腰痛。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每当腰痛时,他也不敢耽误手中的工作,也没去医院看。直到有一天终于疼痛难忍不能下床了,才开始了艰难的求医之路。他先到了县医院,经过检查,医生的结论是“这个病我们没见过,去大医院吧”。后来又经一个远方亲戚介绍来到了山东省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骨科,经过一系列的检查诊断,专家诊断他患的是脊柱结核,建议经过三周抗结核治疗后进行手术。三周过后,该做手术了,在上手术台前,专家又说: “你这个病太严重了,超出想象,我们治不了,去专科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试试吧”。

最后孟先生终于在卧床半年之后找到了王传庆主任。王主任在手术时看到,盂先生的胸椎5、6、7、8节四节全部烂成了豆腐渣样,这正是造成他不能行走的主因。王主任先对那些彻底坏死的脊椎进行了清理,然后在病人的髂骨取了一块骨头填充到患处,并在烂掉的脊柱内填充了一个钛网,把病人的肋骨取下一节剪成碎末填充到钛网中,做成“预支架”架到烂掉的胸椎中固定。这叫做“支撑植骨融合术”,可以帮助脊柱支撑,术后卧床4周患者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后再在家里卧床休息两到三个月,就可以站起来做轻微的活动,一年后就可以完全恢复体力劳动了,孟先生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班了。

像这样的病人,王主任接诊过不少。患者多从事体力劳动,常年累月的高负荷体力劳动,让他们免疫力低下,成为我国脊柱结核最主要的好发人群。

对于脊柱结核,人们的认识也是一步一步加深的,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而是要对症。抗结核药物化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手术治疗只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能不做就尽量不做,能小做就尽量不要大做。

控制脊椎骨就是控制内脏

“百病皆由脊柱生”,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是身体的支柱,是支撑生命的大梁,具有传递信息、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脊柱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体内神经传导信号中断,身体各相关脏器和神经也会因此出现功能异常,造成疼痛、麻木、大脑神经受到影响,更甚者导致瘫痪;脊柱保健好了,等于为身体安了一道防火墙。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将结核病疫情比喻为漂浮在“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我们所能够发现的部分,仅仅为“冰山”的顶部,大部分在水的下面,随着顶部的融化,下部将不断浮出水面。目前,结核病仍然是我国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我国现有600万结核病人,80%在农村,结核病继发性病变――脊柱结核致死致残率更高。

很多人以为,结核病是肺部的问题,脊柱怎么可能“生出”结核来?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误区。结核病不仅包括“肺结核”,还包括“肺外结核”。除了肺部,脊柱也是结核杆菌喜欢“光顾”的地方。

2000年全国第四次流调估计,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约500万,脊柱及骨关节结核患者约有15~20万。结核患病率逐年下降,但肺结核下降快于肺外结核,因而使肺外结核尤其是脊柱结核的比重增加。

80%的慢性疾病与衰老都源于脊椎的变形与弯曲。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占全身骨结核的首位,其中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在整个脊柱中腰椎活动度最大,腰椎结核发生率也最高,胸椎次之,颈椎更少,骶尾椎结核则更为少见。

由于初起病变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将脊椎结核分为四型:1.中心型,病变起于椎体中心松质骨,椎体破坏后塌陷呈楔形,此型应与椎体肿瘤特别是转移癌鉴别。2.骨骺型,最常见,往往相邻椎体骺部同时受累,约占脊椎结核75%病例。3.骨膜下型,常见于胸椎椎体前缘,脓肿在前纵韧带和骨膜下,纵向广泛剥离,多椎体前缘被破坏;这类型应与胸主动脉瘤侵蚀椎体相鉴别。4.附件型,系指病变原发于棘突、横突、椎板或上下关节突的致密骨处。应与椎体附件肿瘤特别是脊椎转移瘤鉴别。

我国脊柱结核的特点:脊柱结核在发达国家以中老年为主,而在发展中国家,多以儿童、少年和青年为主,严重影响国家社会劳动力;在肺外结核中,脊柱结核的患病率仅次于淋巴结结核,但诊疗难度却高于淋巴结结核;在脊柱及骨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超过60%,其中复杂性脊柱结核约占半数;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多,指证不统一,方法不统一,评价不统一,疗效不统一;各结核病防治机构绝大多数未设置专业学科,使多数病人分散在不同的医疗单位,管理困难。因此,目前脊柱结核的严峻形势必须得到重视起来。

不典型的脊柱结核很难诊断

脊柱结核有一个特点,起病缓慢,早期表豌不典型,许多病人出现了脊柱后凸畸形、寒性脓肿,甚至截瘫等晚期脊柱结核表现才来就诊,且易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脊柱结核而言至关重要,在整个骨关节结核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对脊柱结核的典型症状,如同前面的孟先生一样,是不难诊断的,而对于“不典型的脊柱结核很难诊断。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有两个金标准,一是病理性检查,二是细菌学检查,但是这两个金标准用到不典型的脊柱结核的诊断上非常难做到,临床上难以找到进行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的标本。难确诊的后果就是,容易造成误诊为腰肌劳损、肿瘤等,延误治疗。但是没有一个根本方法,并不能坐视不管,王传庆主任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自己摸索出来了一套诊断方法:一是病人病史,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二是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三是患者的体征,包括运动受限、拾物试验、压痛及叩击痛、局部肿胀或畸形、寒性脓肿等;四是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检查、MR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

第5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及抗结核治疗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科收治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30.6岁,有一例为复治结核,所有患者均除外开放性肺结核。先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链霉素正规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并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等。采用前路经胸膜外腹膜外病灶清除、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卧床休息2~3个月,并根据术前或术中所取标本药敏试验确定化疗方案,自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9~18个月。 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所有患者结核症状明显改善,C反应蛋白及血沉降至正常或明显下降,。术后随访9个月以上,52例患者51例结核治愈,其中有1例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出院,有1例因术后2月自行停服化疗药物复发。 结论全身抗结核治疗为主,手术为辅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方法可靠,但是应强调抗结核治疗须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关键词】脊柱结核;胸腰段;手术;抗结核;全身

近年来结核病在我国又有增加趋势,我院所在地区经济水平较低,结核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骨关节结核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1/3~1/2,脊柱胸腰段是结核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我科自2004年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以全身抗结核治疗为主、手术为辅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病例5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4例,年龄21~64岁,平均30.6岁,有1例为复治结核,6例有明显后凸畸形。结核病灶位于胸11椎4例,胸12椎11例,腰1椎20例,腰2椎17例,累及两个椎体18例,其中有1例为跳跃性。病程5个月~3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均除外开放性肺结核,入院行X光片、CT或MRI检查,诊断为脊柱结核,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X光片及CT主要表现为椎体及椎间隙破坏伴冷脓肿形成,血沉35~125mm/h,平均62mm/h。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术前排除开放性肺结核,并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链霉素正规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入院行肝肾功、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X光片、CT或MRI等检查,脊柱结核患者多数病程较长,存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内科疾患,术前应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处理,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及抗病力。在全身情况好、肝肾功及血糖正常、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纠正、血沉小于60mm/h或明显下降时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麻下前方入路手术,病员右侧卧位,切除左侧第11肋,经胸膜外腹膜外显露病椎及相邻椎体,分离胸膜时需小心仔细,如胸膜破裂,术中立即修补,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分离结扎病椎及相邻椎体血管,尽量彻底清除脓肿、干酪样坏死物及死骨、坏死椎间盘组织,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并留取标本作病检及药敏试验,用刮匙刮至骨质明显渗血后用生理盐水和氧氟沙星液反复冲洗。纠正后凸畸形,用肋骨或自体髂骨钛网植骨,钢板跨过病变椎体在相邻正常椎体上固定,如术前血沉控制不理想或术中对侧病灶清除不彻底,则用肋骨或髂骨条单纯植骨,不用钛网及钢板。局部置1~2g链霉素,逐层关闭切口。

1.2.3 术后处理:行营养支持及原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安置胸腔闭式引流者在肺复张、引流量每日少于50毫升时拔除胸引管。每周复查血常规、血沉、肝功、肾功等一次,并作对症处理,出院前再复查一次并行X光片检查,出院后每1~2个月复查一次X光片及生化检查。绝对卧床休息2~3个月后开始逐步下床活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联合应用,强化治疗3个月后停用链霉素,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6~15个月(即3SHRE/6~15HRE),总疗程18个月。具体用药方法是异烟肼300mg、利福平450mg、乙胺丁醇750mg,每日晨起空腹顿服,链霉素750mg肌注,每日一次。服药期间根据复查的生化结果必要时给予保肝对症治疗。

2 结果

5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出院,其余患者切口Ⅰ期愈合。1例患者在术后2月自行停服抗结核药,8个月复查时复发,其余患者在随访结束时无潮热、盗汗等症状,恢复正常活动及生活,X光片及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及矫形丢失,血沉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3 讨论

3.1 抗结核治疗:脊柱结核是全身感染的局部表现,故强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目前手术结合药物治疗已经成为脊柱结核的主要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而且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化疗原则,[1]并督促患者坚持这一原则,否则易导致结核复发和耐药菌的产生。在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及时处理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3.2 手术治疗

3.2.1 手术的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病灶、解除脊髓压迫、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打破了结核病灶局部的组织屏障,使抗结核药物通过血供进入病灶发挥作用,而且术中可以取标本作药敏试验,能针对性选择抗结核药物。但是应该严格控制手术指征,不能随意扩大手术适应症,我们主要按照以下原则[2]选择手术病例:(1)脊柱的稳定性受到破坏;(2)严重的后凸及进行性加重;(3)脊髓神经受压导致截瘫;(4)巨大的椎旁脓肿;(5)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6)有明显的骨破坏;(7) 2个椎体以上受累。手术时机的选择在于术前经营养支持及抗结核三联或四联药物治疗2~3周后,结核中毒症状减轻,体温正常,血沉<60mm/h,Hb>10g/L即可进行手术。虽然有些患者经2~4周的强化抗结核药物治疗,血沉仍高于60mm/h,但只要患者低热、消瘦等严重症状有所好转,血沉有明显下降,亦可考虑手术

3.2.2 术中是否使用内固定,笔者认同金大地[1]的观点:①病灶局部椎体的破坏或塌陷,须植骨修复缺损恢复椎体高度者;②脊柱稳定性有明显破坏者;③脊柱结核局部有后凸畸形伴身经功能损害者。而且应根据术前血沉控制情况及术中病灶清除是否彻底而决定,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使用内固定。

3.2.3 手术方式如采用后路椎弓根固定,病灶清除不易彻底,而且较前路跨越更多脊柱节段,造成胸腰段脊柱更多运动单元的丢失。而前路手术显露较好,病灶清除较彻底,容易矫正畸形,固定可靠,虽部分患者有胸腔积液等并发症,但对患者治疗影响较小,冯大雄等[3]也认为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提高后凸畸形的校正率,有效地维持矫形效果,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结核复发率低,故可优先考虑。但在前路减压植骨术后,为了防止晚期椎体骨质塌陷和植骨块应力骨折,对椎体破坏超过两个以上未采用前路固定者,适合行脊柱后路融合术,可根据需要考虑是否应用内固定器械。

综上,胸腰段脊柱结核作为全身感染的一部分,应重视贯穿全治疗过程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在有效的抗结核治疗前提下适时施行外科治疗[4],在适宜条件下辅以手术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使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矫正畸形,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金大地.化疗和外科干预并重,进一步提高脊柱结核治疗水平[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65-67

[2] YILMAZ C,SELEK H Y,GURKAN L,et al.Anterior insturmenta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J]. Bone Joint Surg(Am),1999,81(9):1261-1267

[3] 冯大雄,康建平,侯宗亮.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4):408-410

第6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晚期脊柱结核;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pinal tuberculosis.Method:From July 2011 to February 2014,68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ith advanced spinal tubercul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4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23 patients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The treatment efficiency,adverse effects rate an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association ASIA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ith 12 cases used the anterior lesion clearance,bone graft fusion and anterior internal fixation;26 cases by posterior approach focus clearance, bone graft fusion and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7 cases used with posterior internal fixation and anterior resection resection and bone graft fusion.After treatment,the ASIA score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ASIA score of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greater than the treatment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less than th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Surgical treatment; Conservative treatment; Advanced spinal tuberculosis; Clinical efficacy

脊柱结核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疾病,发病部位主要以腰椎、胸椎为主,脊柱结核发病缓慢,病程长,病情易反复[1],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冷脓肿和驼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治疗脊柱结核多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药物治疗,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治疗方法用于晚期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4年2月于本院诊治的68例晚期脊柱结核患者,根据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是因为经济原因。手术治疗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6~43岁,平均(22.15±9.77)岁;病程7~39个月,平均(15.20±5.24)个月;病发部位:胸腰12例,腰段28例,腰骶段5例。保守治疗组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3~40岁,平均(22.75±8.12)岁;病程6~36个月,平均(14.94±4.02)个月;病发部位:胸腰4例,腰段15例,腰骶段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3];(2)患者入院前未接受正规抗结核治疗;(3)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有绝对手术指征,参考相关学者总结标准[4];(4)患者无手术禁忌且神智清晰。

1.3 辅助检查 采用X线片联合CT检查,患者正侧位拍片,如发现脊柱发生曲度变化,颈椎和腰椎前凸消失,胸椎后凸畸形[5];椎体骨质密度呈不规则现象,椎体畸形且骨小梁模糊,可见空洞和死骨;椎间隙狭窄;椎弓阴影模糊或消失,有上诉表现者均可确诊为晚期脊柱结核。

1.4 方法

1.4.1 保守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每天食用含大量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6]。(2)药物治疗:患者晨起空腹服用300 mg异烟肼、600 mg利福平、750 mg吡嗪酰胺、750 mg乙胺丁醇,1次/d。治疗持续20个月,记录患者治疗结束时的各项指标[7]。

1.4.2 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①患者术前接受为期4周的SHRZ四连化疗,肌注750 mg链霉素[8],1次/d。晨起空腹服用300 mg异烟肼、450 mg利福平、750 mg吡嗪酰胺,1次/d。②采用高度营养支持治疗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使患者结核中毒症状消失,血红蛋白水平≥100 g/L,血浆蛋白水平恢复正常,血沉

1.5 观察指标 ASIA评分参考《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11],共A、B、C、D、E五个等级,A级患者脊柱完全性损伤,依次分级至E级患者脊柱正常。本次试验中为方便计算,分别将A、B、C、D、E级记为1、2、3、4、5分,取每组患者的平均值计算,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测评1次。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管波青等[12]临床治愈标准,(1)痊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检查血沉水平≤20 mm/h,MRI检查病变处椎体信号恢复正常,患者3~6个月内无复发迹象;(2)有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检查血沉水平≤20 mm/h,X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基本愈合,病变区无异常阴影;(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治疗无效。注意观察两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痊愈+有效。

1.7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组中12例采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前路内固定术,26例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后路内固定术,7例采用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切除、植骨融合术。保守治疗组23例采用保守治疗。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手术治疗组5例发生胸腹膜损伤并发症,4例发生血管损伤,4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发生术后感染,2例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手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0%。保守治疗组2例发生胸腹膜损伤并发症,3例发生血管损伤,3例出现神经功能障碍,4例发生术后感染,2例发生其他不良反应,保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8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821,P=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SIA评分比较 治疗前,手术治疗组ASIA评分为(18.06±4.64)分,保守治疗组为(19.40±2.3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P=0.10)。治疗后,手术治疗组ASIA评分为(43.29±22.96)分,保守治疗组为(20.43±8.99)分,两组患者ASI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病的首位,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全身感染引起,多发于青少年人群[13]。早期的脊柱结核无明显临床症状,到晚期患者都会表现出疼痛剧烈、上肢麻木、呼吸与吞咽受到阻碍、不能弯腰等症状[14],此时治疗已十分困难。目前我国临床治疗晚期脊柱结核主要以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治疗花费较多,本文中23例患者大都由于经济压力选择了保守药物治疗。

保守治疗组患者主要采用了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15]。异烟肼对引起脊柱结核的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识别作用,它通过抑制结核菌菌壁分枝菌酸成份的合成,与结核菌菌体辅酶结合,干扰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使结核分枝杆菌失活达到杀菌效果。且异烟肼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能延缓其耐药性的产生,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是临床治疗脊柱结核的首选药物[16]。利福平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通过与结核菌的菌体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干扰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灭菌目的[17]。而且利福平对产生耐药性的菌株也有灭菌作用。吡嗪酰胺对人型结合杆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吡嗪酰胺进入结核杆菌菌体后,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发挥抗菌作用。并且吡嗪酰胺与烟酰胺有相似化学结构,能取代烟酰胺与脱氢酶作用,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达到灭菌作用[18]。乙胺丁醇主要作用于生长繁殖期细菌,通过抑制细菌代谢和RNA的合成,干扰结核杆菌蛋白代谢[19]。这四种药物联合使用,对晚期脊柱结核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手术治疗主要包括SHRZ四连化疗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术[20]。SHRZ四连化疗有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21]。链霉素作为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可以通过与结核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导致无功能蛋白质的合成和大量氨基糖苷类进入菌体,进而使细菌细胞膜断裂,细胞死亡。它与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联合组成了脊柱结核化疗药物。病灶清除术将患者病变部位脓肿吸除,刮除肉芽组织和变性坏死组织,切除病变骨并对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使用切除的骨体或同种异体骨作植骨材料,置于患者截骨椎体面所做骨槽进行融合。内固定术使用骨钉骨钉植骨和相应部位。手术治疗法相对于保守治疗法,能更彻底的消除患者病患部位的结核分枝杆菌和坏死组织,达到深度治疗效果,其疗效更为显著。在本研究中,使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保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SIA评分、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晚期脊柱结核相比于保守治疗安全性高,疗效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鹏,蒋晖,瞿东滨,等.胸椎和腰椎脊柱结核手术入路术式选择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3):253-256.

[2]施建党,王自立,耿广起,等.手术并超短程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的5年以上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6):481-487.

[3]冯越,吴伟峰.老年性脊柱结核的低场磁共振表现[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216.

[4]张泽华,李力韬,罗飞,等.轻型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77-182.

[5]王小明,王亮,卫建民,等.强化期运用左氧氟沙星方案对脊柱结核患者血沉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8):136-138.

[6]张宏其,尹新华,黎峰,等.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20-27.

[7]徐鹏,董茹婷,袁琛,等.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6):5431-5432.

[8]赵林伟,杨国庆,董国礼,等.MRI在诊断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4):107-110.

[9]秦万,欧维正,骆科文,等.996例结核患者对利福平与异烟肼的耐药情况分析[J].贵州医药,2014,39(1):66-68.

[10]陆晓生,黄湄景,赵劲民,等.CT引导下经皮微创治疗脊柱结核的近期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2):1096-1099.

[11]孙志刚.微创手术治疗40例脊柱结核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5):5229.

[12]管波青,吴启秋,林羽,等.脊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13例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3,6(2):161-166.

[13]金卫东,王骞,王自立,等.彻底与非彻底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2):196-203.

[14]杨宗强,施建党,何胤,等.脊柱结核治疗失败、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骨科,2015,6(5):277-280.

[15]张会军.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1):110-113.

[16]占道禄,林明侠,沈宁江,等.脊柱结核微创治疗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海南医学,2014,25(2):230-232.

[17]张晓东,买尔旦・买买提,牙克甫・阿不力孜,等.儿童脊柱结核再次手术原因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3):202-207.

[18]薛海滨,张聪,顾苏熙,等.保守方法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和疗效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4,36(8):684-690.

[19]郭卫东,马迅.微创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9):3-4.

第7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生活实例1

46岁的张女士自幼患有髋关节脱位,步态蹒跚,行走如鸭摆样,成年后继发骨关节炎,导致髋部疼痛、行走困难,双下肢缩短达7厘米。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张女士脱位的关节恢复了原位,髋部疼痛消失了,步态也正常了,而且还“长高了”7厘米。最近来门诊复查时,张女士高兴地说:“现在很多人看到我,都说我长高了,走路姿势漂亮了,就像换了一个人!”

 

生活实例2

近日,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今年71岁。她1995年在其他医院接受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效果不佳,术后一直疼痛不适,无法正常生活。1998年到我科就诊,在我们的精心计划下接受了翻修手术,术后恢复良好。现在,翻修手术已过去了14年,患者一直能进行正常生活,帮子女照看小孩、做家务、旅游等都没问题,生活得非常开心。这次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人工关节工作状态良好。

 

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严重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并在很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约180万~200万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例正在不断增加,据估计,今后将以每年15%~20%的速率增长。

 

髋关节疾病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对生活和工作影响非常大,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那么,到底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呢?总地来说,如果想获得一个无痛、有功能和稳定的髋关节,而且符合以下这些条件,就可以进行这项手术:①发育成熟;②髋关节疾病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③髋关节疾病引起的疼痛或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④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法。具体总结一下,如果患以下9类疾病,符合上述条件时,就可以选择髋关节置换。

 

1.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

2.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脱位),或由于儿童时期各种原因造成的髋关节发育畸形;

3. 髋关节退行性变(骨关节炎、骨质增生)

4. 创伤骨折,如:髋臼或股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

5. 髋关节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髋关节炎、髋关节结核等,需要待感染控制、病灶稳定后再进行手术;

6. 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7. 强直性脊椎炎累及髋关节;

8. 髋关节滑膜性疾病,如: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9. 髋关节肿瘤,如:髋关节骨肿瘤,或周围的肿瘤侵犯髋关节。

过去认为,年轻患者不应进行关节置换术,但随着人工关节材料、设计理念、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年龄已不再是衡量手术与否的严格标准。

特别提醒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骨科领域属于高级别手术,要求手术医生对关节的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相关疾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人工关节的材料学、力学、设计理念和操作器械掌握熟练,同时还要具有高超的手术技巧。对于一名医生来说,需要10年以上的骨科和关节外科临床培养和学习,才能够很好地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而目前由于各种原因所限,我国关节外科医师的培训尚不完善,因此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定要选择技术力量强的医院和医师。

 

专家介绍

朱振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第8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薄氏腹针;常规针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

【中图分类号】R246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1-0106-03

Abstract:

Keywords: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也被称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患者膝关节结构、功能出现退行性病理改变的临床疾病类型,迁延不愈将会发展成为关节滑膜炎、膝关节游离体、膝关节畸形乃至残废等严重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严重影响。中医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薄氏腹针法是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针灸方法,薄氏腹针法是薄智云教授(中国著名中医针灸学家、腹针发明人、腹针疗法创始人)创建的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其通过刺激患者腹部穴位以达到调节患者脏腑失衡症状的目的,薄氏腹针法以患者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能够有效调节患者先天、后天经络阻滞症状。较适用于慢性疾病、疑难疾病的治疗,有关研究曾经将薄氏腹针应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进程中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当前有关薄氏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研究仍然较少[2]。笔者运用薄氏腹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男22例,女48例;年龄40~75岁,平均(582±66)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3±18)年;患病膝盖位于左侧30例、右侧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49例;年龄40~77岁,平均(585±62)岁;病程1~7年,平均(32±15)年;患病膝盖位于左侧28例、右侧42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与纳入标准 诊断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2007年修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②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分型依据[4];

纳入标准:①本次治疗前3个月内患者无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未服用过与本病治疗有关的激素类药物;②患者均为单侧患者病;③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告知患者病情发展、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同意后签订责任书。

排除标准[5]:①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相关疾病患者;②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肝肾脏器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患者;④膝关节肿瘤、类风湿、结核、化脓及并发病影响到关节结构者,或伴有牛皮癣、梅毒性神经病、代谢性骨病、急性创伤等患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贵州安迪公司生产,025mm×40mm一次性无菌针)治疗。术者指导患者持仰卧位并暴露膝部,使用75%医用酒精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后依次针刺其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等穴位。术者注意进针时避开血管、毛孔,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得气留针并TDP红光灯照射30min后起针,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后确定局部无出血后放开。本组治疗3次/周,以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薄氏腹针治疗,所用针具为020mm×40mm一次性无菌套管针。术者指导患者持仰卧位并暴露腹部,依据薄氏腹针取穴定位标准使用直尺于患者腹部量出穴位位置、于患者膝关节内侧疼痛时测出下风湿点、外侧痛时测出下风湿下点。而后使用75%酒精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依照中底、下胺、气海、关元、气旁、大横、外陵、下风湿点的顺序进针,进针时避开毛孔、血管,进针后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中胺、下腕中刺,气海、关元深刺,双大横中刺,外陵、气旁中刺,下风湿点线刺。针刺结束后顶住患者活动习惯,按压其膝关节局部并询问是否有疼痛,根据患者疼痛位置、程度再以其下风湿点为中心再次进针,留针后使用TDP红光等照射30min。此次进针依然根据处方顺序进针,先针先起。本组患者治疗3次/周,4周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个疗程。

14疗效标准依照《症候疗效判定标准》[6]评估患者疗效积分,而后使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患者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基本痊愈: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减少>80%;显效: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减少50%~79%;有效: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减少25%~49%;无效: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减少

15观察指标使用疼痛问卷表[7](简式MPQ问卷),疼痛程度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4分)四个等级,从疼痛性质、情感项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8]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病情发展,通过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总分40分,分值越高,膝关节疼痛越明显,病情越重;同时评定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炎症症状及肢体功能评定指数[9](WOMAC指数),在各项回答处的直线上标出自己疼痛或功能受限程度的相应位置。“0”表示无疼痛或无功能受限,之后随数值增加程度加重,10表示疼痛剧烈(服用止痛药物仍无法缓解)或功能极度受限(无法站立);膝关节骨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10](JOA标准),通过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进行评分,总评分最高为29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MPQ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治疗前后LMG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MG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OMAC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5两组治疗前后JOA指数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JOA指数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膝关节疾病,患者由于年龄、体重、生活环境等多种原因造成自身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以及结构紊乱,病变将会蔓延至患者软骨下骨、滑膜、骨膜、骨质以及关节周围肌肉等组织,对患者膝部正常结构、功能均造成不利影响[1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多为中老年群体,但随着当前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群体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反复疼痛症状,部分患者还伴有膝关节肿胀、僵硬、肌肉萎缩、持续性疼痛乃至关节畸形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整个社会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此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拥有较高的患病率以及极高的致残率,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西医仍然未明确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理,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炎症、延缓患者软骨退化以及改善其膝部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畸形发生率为具体目的,其治疗方法包括止痛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外用消炎药以及手术等。然而长期药物治疗将会造成患者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障碍等多种不良反应,手术治疗则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患者经济负担较高,因此传统中医治疗逐渐广泛的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属于“痹症”、“骨痹”等范畴,其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肾虚髓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等多种证型,认为患者病发原因与其自身外邪入体、痰瘀互结、肝肾不足等密切相关,为本虚标实之证。而中医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推拿治疗以及针灸治疗等多种方法。临床实践证实[12],薄氏腹针法具有安全、无痛、高效、快捷等多项优点,在缓解瘀血阻滞性膝关节性关节炎患者的炎性症状、改善其功能评分上均有良好效果。事实上,腹部是人体脏腑中最集中、静脉分布最多的部位,薄氏腹针法则将经络看做是连接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网络,其能沟通人体表里内外而调理脏腑,引导患者脏腑气血传递到局部以治疗疾病。薄氏腹针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通过对中底、下胺、气海、关元、气旁、大横、外陵、下风湿点等穴位的应用达到疏通经络、祛邪止痛的治疗目的。术中所取穴位中的气海、关元具有引气归元、补益肝肾之效,而大横则能够祛湿健脾、滑利关节,外陵是脏腑气血通往下肢的必经之路,下风湿内点、外点的联合应用则能起到促进脏腑气血产生、推动气血运行至膝、改善膝部组织血液循环、缓解膝部内外疼痛症状的良好效果。

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的治疗期间疼痛程度、病情发展以及炎症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估,采取LMG、WOMAC等多项与膝关节炎疾病治疗、预后相关的评估量表对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进行评估,最终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薄氏腹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针灸,其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怡.黄氏奇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对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李雪.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4-125.

[5]赖慧荣.薄氏腹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吴宏梓,史平平,王建民.火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Meta 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5):10-14.

[7]R Melzack.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Pain, 1975, 1(3): 277-299.

[8]MG Lequesne,C Mery,M Samso,et al.Indexes of severity for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and knee.Validation value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assessment tests[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1987, 65(65):85-89.

[9]Bellamy N,Buchanan WW,Goldsmith CH,et al. Validation study of WOMAC:a health status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clinically impor-tant patient relevant outcomes to antirheumatic dru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or knee[J].J Rheumatol,1988,15(12):1833-1840.

[10]毛宾尧.现代膝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第9篇: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

目的 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8膝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 根据美国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3.7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和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同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为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年4月~2007年12月行TKR 32例38膝,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38膝),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36~76岁,平均58.5岁。单侧25例,双侧7例;左膝25例,右膝13例;骨性关节炎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滑膜软骨瘤病2例。

1.2 方法 手术由同一组人员完成,采用全身或硬膜外麻醉,手术常规取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切开关节囊,清理关节内的滑膜及骨赘后,根据关节不同的破坏情况行截骨及软组织平衡处理,胫骨近端骨缺损采用自体胫骨移植修复,均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固定假体; 使用假体为台湾联合公司后稳定型假体(16例),Stryker公司Scorpio后稳定型假体(6例),Depuy公司CR型假体(6例)及北京京航公司PCA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8例)。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和CPM机功能锻炼相结合。

2 结果

32例患者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11~62个月,平均46个月。应用美国HSS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临床评分,满分为100分。其中疼痛30分,功能22分,活动范围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不稳定10分。85分以上为优; 70~84分为良; 60~69分为尚可; 60分以下为差。并常规摄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观察假体情况。本组32例患者中,优22例(68.75%),良8例(25.00%),可2例(6.2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上均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3.1 TKR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严重的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日常生活活动严重障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老年患者[1];各种无菌性膝关节炎,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少数创伤性关节炎等;胫骨高位截骨术失败后的骨性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骨软骨坏死性疾病。禁忌证:膝关节周围肌肉瘫痪;膝关节已长期融合于功能位,无疼痛和畸形等症状。相对禁忌证包括年纪轻、术后活动很多、肥胖、手术耐受力差者及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与膝关节结核治愈者。

3.2 影响TKR疗效的因素 ①下肢解剖力线:恢复下肢正常的解剖力线是TKR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进行任何一种类型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时,必须保持或重建正常下肢力线,以使假体固定界面,应力分布均匀,并恢复膝关节韧带作用力的生理性平衡。术前常规摄X线膝关节正、侧位片,对关节的内、外翻角度进行仔细测量,为术中的截骨提供依据。安装假体时注意轴线与旋转中心的一致性以及髌骨运动轨迹,防止关节屈伸时发生脱位。②膝关节内外翻的处理:膝内翻是膝骨关节病晚期的主要表现之一,本组病例中内翻患者为27例,占84.38%,术前内翻角度平均为9.5°(4°~23°),其中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屈曲挛缩及半脱位。我们认为对于膝内翻畸形的关节置换,除准确的截骨外,正确的韧带松解及软组织平衡是手术的关键。有研究表明[3],软组织失衡性内翻是膝关节内翻角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手术中我们特别注意内侧胫骨平台周围软组织的松解,自胫骨结节上缘至胫骨平台沿内侧骨膜下剥离内侧副韧带及软组织直至胫骨内侧嵴,然后彻底清除内侧骨赘,只有彻底清除骨赘,才能真正松解内侧副韧带,达到软组织平衡,并使得胫骨托安置在正确位置,防止假体柄向内侧移位,避免因胫骨假体没有准确安置在负重中心而引起的胫骨假体早期松动。当假体试模安装完成后还可作最后的平衡调整。外翻畸形应注意外侧副韧带及后关节囊松解,同样需切除外侧骨赘,一般采用后稳定型假体,如果髌骨出现半脱位,则需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4]。③胫骨近端骨缺损被认为是TKR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内翻病例中我们遇到骨缺损病例11例,占34.38%,均伴有胫骨平台后内侧骨缺损,均为非包容性倾斜型。缺损高度3.3~8.1mm(平均5.7mm),手术中我们采用自体胫骨移植的方法[1],先将缺损区修剪成台阶状水平型骨缺损,再将截下的胫骨平台骨块修整与其匹配后植入,骨水泥固定。11例均获随访,平均22个月(13~36个月),未发现有自体移植骨的吸收、不愈合、骨折和胫骨假体松动。另外,台湾于载九教授认为内翻选膝关节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外翻则选外侧入路,边切边松解软组织及清除骨赘,这样方便省时,亦能很好解决关节内、外翻的松解及软组织的平衡问题,2008我院施行了9例,效果很好。

关于髌骨置换至今仍有争议。不论髌骨置换与否,都产生同样的髌骨关节并发症。本组病例均未置换髌骨,术中切断隐神经髌下分支,同时将髌骨周缘骨赘咬除,并以电刀在髌骨周缘烧灼一圈,术后无一例出现髌骨不适。笔者认为,TKR没有必要常规置换髌骨,只要求术中妥善处理,亦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3.3 并发症的防治 行TKR的骨关节病患者多有高危因素,我们认为,术前应做好全面检查,纠正高危因素。骨性关节炎多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术后容易出现液化,使伤口愈合不佳,严重的甚至有导致感染的可能。TKR后感染的发生率一般低于1%,但一旦发生,可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即使经过有效治疗,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疗效不及初次TKR,患者需经历6~18个月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术中应注意操作,避免软组织过多剥离、电刀灼伤表皮、切口张力过大缝合等,同时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如超过2.5h,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由于TKR多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5]。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肺部感染,行痰培养及胸片证实,静脉抗生素输液治疗后痊愈。对于排除伤口感染的发热、嗜睡、烦躁、意识淡漠的患者,应积极查明病因,及时处理。TKR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西方国家未行预防性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为40%~70%,主要在较大静脉如静脉;约50%发生在小腿,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青紫,甚至会有渗出。发生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为1%~5%。一旦发生DVT,应警惕心、肺、脑栓塞。50%的肺栓塞发生在术后8~14天。虽在本组病例中尚无肺栓塞病例,但随着置换病例数的增加,此并发症应占有一定比例。对此我们采用早期主、被动活动、弹力绷带等机械方式,以及应用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术前1天至术后1周)来预防。对于高危患者,即使没有症状也应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离床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最积极方法,只要手术中无骨折、韧带损伤等,我们鼓励患者在手术引流管拔除后即下床活动,一般在术后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被动活动和CPM机功能锻炼相结合。第1天屈曲30°~40°,以后每天CPM机上锻炼增加10°,直到屈曲120°。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王东.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倾斜型骨缺损的重建[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8):466-469.

[2] Krackow KA. Revision total knee replacement ligament balancing for deformity [J]. Clin Orthop,2002,404(11):152-157.

[3] 周殿阁,吕厚山. 软组织平衡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效果[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2):7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