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

第1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高中语文课程的新目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一些语文界专家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比如,程红兵先生的“语文人格教育”,认为“学科当中承载着多少年来社会的文明财富,人类的文明财富转化成课程资源,来发挥它的培养人的作用。所以,学科教学是所有青少年的人格形成的主要的教学形态”。还有王尚文先生的“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即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钱梦龙先生则把“语文素养”分成“语文知识”、“读写听说的能力”、“对母语深厚的感情和正确的态度”、“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较宽的文化视野”五个要素。可见,大多数专家都强调语言基础,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习得,又以对语言的正确理解为基础。这也正是把握住了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核心价值与根本要务,值得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深刻领会和探索。笔者以为,语言的理解在我们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一、语言理解在人类语言学习中的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汲取前人积累的大量的书本知识,而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则要把这个学习任务及知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知识理解的范围十分广泛,而其中语言理解就是最基础的。

我们都知道,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下的基本科学概念都是由语言文字来形成并定义的,而语文知识就更有意思,它以语言文字来定义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概念,如“汉语”、“甲骨文”、“启蒙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思想”等。基于这种特性,语言理解对人类语言(文)的学习就尤为重要。而高中语文学科作为社会人文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知识体系中自然包含有大量的社会性概念,如“普通话”、“简化字”、“意识流小说”等,就更需要学生加强语言理解,形成活跃的思维内部言语,来和书面的文字达成统一。

二、语言理解是语文两大性质的和谐保证

汉语作为当今世界主要流通语言中最简省而又最深奥的古老表意语言体系,不仅独此一家,别无参照,而且在数千年的漫长演变进程中,又衍生出了一整套繁复而绵密的文化蕴涵,笔画繁难的繁体字,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曾经使汉字和我们汉民族的文学文化成为上层贵族的专享,愚民统治的工具。笔者以为,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有个定性也是必要的,这对于语文课程虽有难度,但仍然不宜回避,只是不可保守僵化,也不应随波逐流,总要取法中庸,道行和谐。如今新课标能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承认了要重视语文课程中“语言”的工具基础,又肯定了要提升语文课程中“文学文化”的人文素养,于课程自身是实现了完整的两条腿走路,于一线教师是扫除了迷惘,明确了方向,相信将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和效率。所以,语言理解实际就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融通的金桥,需要牢牢把握,紧紧立足。

三、语言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

语文,既是知识,也是能力;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中,除了知识要求,当然也少不了能力要求。新课标提出了“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读写听说的能力”和“文学审美的趣味和能力”等能力要求。作为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最高最全面测试的《高考考试说明》则将语文能力具体细分为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个层级,相比以往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要求。多则多矣,但笔者以为高中语文教学仍应以培养和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为中心。识记最基础,当然也不能忽略,但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养成,高中阶段可在理解能力提高后反过来优化识记。所以高中生不是理解高了、够了,而是还低、还不够,更不要说是在理解之后,内化为思维言语,外现为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评价能力,故而,立足语言理解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合理定位,更是当务之急。

第2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主要问题 对策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模式,必然引发新一轮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课程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高中语文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应采取的对策。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语文与高考的交易: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很多人都把语文教育的失败以及种种积弊归罪于中、高考指挥棒,这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不准确的。现行中、高考提高了语文的地位,引起社会对语文的重视。有学生歌谣为证:学好语数外,考文考理都不败。而以往社会流传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语文地位的提高可见一斑。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现行高考制度实现了语文的价值,而并非致使语文异化的根源。在教学中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就是用测试的方法来替代教学,用各种各样的测试题来替代课文赏析与领悟,课文被废置一旁,或者在一些拙劣的设计者手下里切割成零乱的碎块。结果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正常程序和流程被割断、破坏了,留在学生头脑里的只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片断。这种教学模式偏重于智力教育,推崇应试能力。教学过程重视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忽视不同学科的知识的沟通,以及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这种模式所暴露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利益旋涡中的高中语文教育,千疮百孔,沦落为一块博取功名的敲门砖。

2.语文与生活的隔绝:失却活水的涸辙之鲋。

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中,如果对语文教学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要达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但语文教学不等于语文课堂教学。如果我们把语文教学看做是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指导学生进行的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所有活动,那么就应当承认,语文教学的范围要比语文课堂教学的范围大得多。其实,扩展开来说,语文的学习既不限于语文课堂,也不限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是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扩大到采访、演讲、辩论等语文课外实践活动,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语文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为基础的。而仅靠课内的阅读和作文,则很难满足语言实践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学生语言发展的需求。

3.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难以支撑的空中楼阁。

在各种语文课程改革方案的探讨中,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对教材、教学模式的探讨,往往忽视了“人”这一最根本要素在改革中的作用。而事实上,语文课程改革就当前来说,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已经不堪重负。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一种教师终身学习与进修的机制,缺少一个科学客观评估教师素质的完善体系,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教师基本上靠一种教学的惯性来工作,苦苦支撑着课堂。狭隘的教学空间,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低质量的生活,使得很少有人能够去思考语文教学的明天。没有观念新、素质高、功底厚的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改革该怎么进行?任何一次深刻的变革,都源于生产力的革新,教育的变革也应从教师开始。

二、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策

1.摒弃传统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学生阅读、自学、写作、练习、演讲、辩论等活动为主,教师指导、讲评为辅的教学模式。高中学生已具备了相当的阅读自学能力,凡教师在课堂内要讲的知识,可尽量让学生去阅读资料自学掌握,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图书馆、阅览室博览群书,丰富自己;同时也要使其有较多的精力进行写作练习。写作应以自由作文为主,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观察所得,写自己的所思所想。还可以通过自办报刊、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写作实践机会。在口头表达方面,可定期组织演讲、辩论、对话活动,锻炼说话的胆量,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口头表达能力。

2.缩减课堂教学时间。把语言教学、作文指导和讲评作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内容。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课文的示范,学会思维、学会表达。不按传统方式分析课文,并非不要求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只是这些可作为学生读后的书面练习。上课主要是讲评、指导写作,不搞或少搞冗繁的课文分析,但与表达密切相关的语法、修辞、逻辑和词语知识还是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穿插讲授一些。对于修辞,不要老停留在初中小学早已熟知了的比喻、夸张之类的十几个辞格上,而应着重讲词语的锤炼,音节的调整,声调平仄的错落有致,音韵的和谐自然,以及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名和否定句、口头语和书面语的恰当选用等。讲究这些修辞,可使语言更美,增强表达效果。

3.建立科学的语文考试制度。牢牢把握好语文中考、高考命题指挥棒,使语文考试成为激励语文能力提高的动力,使考分成为准确衡量考生语文能力的标尺。这是语文教改的关键。语文考试制度不改,语文教改将是一句空话,因为教师和学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为了考试成绩(分数),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这是不可改变的。因此,中、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前面讲了,中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素质。此三者也确实代表了整个语文能力。要使教学朝这个目标去努力,那么考试就必须围绕几方面进行改革。这样才会使考试成绩真正与语文能力相一致,避免高分低能的情况出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3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一、高中语文试卷的类型

1.课堂检测卷。

2.单元检测卷。

3.学期月考卷。

4.高考模拟卷。

二、试卷命制的一般程序

1.制定命题大纲,确定命题立意和思路。

命制题目不可逾越的纲要,从属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包含该命题的全部要求。

2.搜集筛选命题材料。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方案,注重吸收近年来语文高考中的新成果,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考查。语文高考的价值取向,要从以知识立意为主转向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命题范围要遵循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同时又要不拘泥于某一种版本的教材;命题内容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与现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联系。

3.确定题型和试卷结构。

新课程的语文高考要将统一性与多样性、选择性相结合,在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新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共同基础,应成为语文试卷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进一步在更广泛、更本质的意义上体现选修模块,即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的内容,以体现高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相关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等要求,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可以有所不同,同一考试科目也可以进行不同水平的考试。

4.注意命制试卷的着力点。

所谓着力点,即解答每道题的关键点,就是在答题前和答题中,能准确把握该题的题型特点、题干指向、设题的干扰项、解题技巧,明确解答此题所必须调动并使用的知识体系(含知识点、能力点、知识线、能力线),所使用的专用熟语,所施行的解答步骤,所预测的得分点等。完全可以说,把握了着力点,就有了主动出击、科学分析、稳扎稳打、克“题”制胜的亢奋心理,就会排除盲目、焦躁、畏难等消极因素的干扰。因而,找准着力点就可激活答题的兴奋点,定位答题的得分点。

5.分别给予各个小题的详尽答案或参考答案,并对题目和答案本身进行分析解说。

尽量避免试题之间的答案排列形成规律,而导致考生猜题奏效。被选项的设置可以遵循答案紧靠干扰项的原则,也可以相反。

6.成卷后进行一定范围测试,根据测试情况修改试卷或答案。

7.应加强对命题的研究和阅卷队伍的组织。

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增加主观试题,同时对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进行改革。主观题的增加,势必要增加阅卷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效的高考阅卷教师队伍,并在时间、财力上有足够的保证,才能有效地控制阅卷的质量,尽量减少评分误差。

三、命题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1.牵强的设计。

试题设计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也是一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追求。可以说,试题立意的把握,尤其是题干与选项的搭配等方面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留下牵强、拼凑的痕迹。

2.机械的思维。

试题的能力导向在于让考生从试题的解答过程中,呈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严谨的思维、合理的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思维的跳跃。

试题的设计应该严谨、顺畅,不能有思维的跳跃,否则会让考生无从下手。

4.答案设置欠准确或不准确。

答案语言表述模糊不清或者逻辑混乱,答案设置容易被猜中或者因为考点重复而答题无效,答案设置不全面或者因为审定前未经检测出现漏洞,命题错误导致没有答案。

四、试题命制应该体现的能力要求

1.知识拓展能力。

拓展型知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教材知识中未能涉及或由于编写的原因而无法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对事件的感受更加完整,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从而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知识的拓展是对教材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深化,是教材知识的合理延伸。

2.材料解读能力。

语文必须以材料说话,没有材料支撑的语文无法让人信服。因此,材料解析题是语文学科的特色,是语文高考无法撼动的有效题型,因此材料解读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一直是命题的热点也是难点。

3.信息提取能力。

信息提取是材料解读的关键,之所以把信息提取能力单独列出,是因为对学生而言,由于信息呈现方式多样,信息提取较难,且难度还有高低的不同。

4.教材阅读能力。

考改必须与课改相结合,考试要为今后的教学起引领作用,以矫正“学生只会解题,不肯看书;只会看书,不会阅读,沉溺于题海而不能自拔”的倾向,解决学生的教材阅读问题。

5.知识应用能力。

第4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课堂教学

一、有效的研:关注发展,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为了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特别要研究高中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学力。 “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内涵上说,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情感态度、语言积累、知识视野)、语文能力(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等交际能力)、语文智力(注意力、观察力、感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想象力)、语文审美(感知美、理解美、u价美、欣赏美)、言语主体的思想道德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内容。语文素养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就要求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从传统的“知识能力”一维目标,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转化。

二、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法和学法,也是我国几千年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私塾学校也是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背书。而我们也都知道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依托,是知识与能力的生长点。俗话说:打球要有球感,弹琴要有乐感,那么学习语文也要有个语感的问题,有了语感才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感的形成,又必须靠多读典范作品来实现。读得多,对语文的感悟性,感受力就强;这样就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助培养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墩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读课文。

三、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写作过程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那么,作文就应该是学生生命历程中最精彩的瞬间的记录,是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和见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记的事情很多。观察的过程就是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从而获得具体、丰富、生动的感性材料。观察的主要对象是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与人和事有关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将所见所闻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就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形式,这样长期积累,就不但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还可以提高写作的领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精髓,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先进理念,在作文教学中,应尽可能朝这个方向努力。

五、有效的主体互动

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课堂上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间良性互动的思维活动时空,让学生充分获得语文的情感体验,更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来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这是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的充要条件。 课堂教学意味着交往、对话、参与和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是师生心灵的碰撞。实现主体间有效的合作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宽容。 教学过程是主体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一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学生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可以在同伴学习中得到互补。

六、在教学中做好对学生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旧的评价方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的标准了,在新的评价方式下,我们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改变那种分数论定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学习品质、课外自学。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必修课的评价参照课程标准执行,对选修课的评价,可用开卷笔试,也可用小论文测试,还可以用口试方式等进行评价。可以多采用鼓励的方法,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进行鼓励,或者找学生来交流,找出不足之处,使之改进,偶尔也可以让学生互评,再者就是让学生自己“出书”,将学生修改好的作文,编辑成册,全班阅读交流,效果应该是很好的。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每当看见自己教学成绩非常好时,心中有根弦总是被莫名触动,于是,暗暗发誓,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让自己的学生收获更多,学到得更多。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放平心态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语文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如何适应新的课改潮流,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更快地去实践新课程,进入我们高中课程改革的新角色呢?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第6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一、严格训练阅读基本能力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梳理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等,都是阅读基本能力训练项目;二年级安排的文学作品,三年级安排的研讨、评析。既是阅读基本能力的应用、迁移,又是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升华。可见,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关系着整个高中学段阅读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进行阅读基本训练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知识清晰,方法得体,训练到位。例如,训练梳理文段思路的能力,就要明确什么是思路,思路有哪些外化的形式,要具体指导梳理文段思路的基本方法。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梳理思路的方法:从全文看,要善于把握层次结构的特点;从段落看,要深入了解和把握语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从篇章、段落的行为方法看,要善于分析那些具有“组装”意义的语句对显示思路的作用;从表情达意的角度看,要善于把握住作者穿文段之中的情感线索。实际操作中,往往不只从一个角度梳理,值得强调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梳理思路,都要善于梳理并把握住文段的语脉,因为,语脉是文段思路的载体,是文段思路的外化。我认为,只有这样研究和实施梳理思路训练,把课文当做训练的例子,把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作为训练时的参考,才能求得训练的实效。

再谈谈概括内容要点训练。从学生的实际出法,概括内容要点训练应当把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识别并且纠正常见的错误“概括”。用复述冒充概括,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空泛而没有具体内容,也是概括内容要点时常犯的错误。概括内容要点时,角度一定要正确,不能偏离话题范围随意“概括”。概括内容要点,还要防止这样两个错误:一是以偏概全,把文段的一部分内容误看作要点的概括;二是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文段中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概括内容要点训练,还是具体指导怎样表述内容要点。表述内容要点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形式是摘抄文中原句,即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内容要点;一种形式是选取文中的重要词语,连缀、组合成符合要答案;一种形式是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语言,自行概括。

二、更新阅读观念,强化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读文章,有时确实是为了弄懂中心、结构、写法之类,但也必须承认,有时读文章不是为了弄懂这些,甚至完全弄懂了这些却没能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现代社会需要这样一种阅读: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就是处理信息的过程。现代社会其实就是信息社会、交流信息是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内容,处理信息是学习、工作须臾不能离开的任务。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阅读活动不完全是、甚至大多不再是传统的阅读理论和实践所能涵概的了。除了人们熟悉的阅读样式,还需要这样一种阅读,完全是为了获取信息的实用性阅读,这种阅读具有冷峻、严格、精细等定向阅读活动的特点,高考科技类文章阅读测试正是这种社会需要的反映,以高中毕业生应当掌握的知识为背景,以理解和驾御语言的能力为中介,考查处理信息的质量与速度,是一种综合性测试,这种阅读能力的综合性测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阅读中应当掌握哪些处理信息的基本方式呢?

(一)筛选。阅读教材首先是信息的载体,阅读的重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根据阅读需要、阅读目的筛选信息。高一年级教材专门安排了“筛选信息”单元,设计了最基本的筛选信息训练;高三年级教材安排了社科类文章阅读,科技说明文阅读,加强了筛选信息训练,提高了筛选信息的要求。从阅读实践看,筛选信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对重要知识、概念的介绍与阐释。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包括作者的政治观点和学术观点,在能够正确筛选;态度,有的明朗,有的含蓄,筛选时要把握住分寸。3.把握内容要点。

(二)组合。组合,是根据阅读需要,调取若干相关信息并加以合理组织的过程,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筛选与组合往往是同时进行的思维操作活动。换个角度看,筛选与组合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分析、综合过程。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对每个部分作独立研究;综合,就是再现各部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三)转换。转换指阅读中经常要做的转换信息符号。转换信息符号主要指图表信息与文字信息的转换,人们常说的“图文对读”训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信息符号的转换能力。

三、重视文化熏陶,加强文学教育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60%是文学作品,其中不少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佳作。重视文化熏陶,加强文学教育,是新教材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握语文这个交际工具的过程,本来就应当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拭目以待过程,是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从这个高度认识语文教学,才能认识到语文能力应当具有鲜活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才能做到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培养读写听说能力。

文化熏陶首先表现在通过阅读增长知识,认识社会,提高文化品位。今天,我们应当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高度,认真完成阅读教学这项重要的任务。例如,读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了解旧京城胡同的沿革,体味民居文化丰富的内涵,揣摩作者文中流露着的情感——这是多么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读霍金《宇宙的未来》这类反映高科技研究成果或研究思想的文章,重要的至主要的任务是获取知识,了解那充满神奇魅力的的科学世界。读好文章多了,知识面就宽了,见识就广了,文化积累就深厚了,语文能力的层次就提高了。

第7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关键词:汉语口语;现状;对策;测试法

我们组通过关于高中学生汉语口语学习现状及对策的调查,对于高中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高中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笔者采取了随堂检查朗读、口头小作文、回答问题的能力、口头辩论等方式来测试汉语口语能力。

一、测试结果描述

1.朗读中有24.55%的学生存在着朗读不过关的情况,语调平淡,语速或快或慢,测试成绩差的学生中男生语音含混,朗读时读错字音的现象严重;女生声音小,显得紧张拘谨。

2.口头小作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字数少,约35.87%的学生口头作文内容空泛,条理不明,语病较多;约35.78%的学生语序混乱,中间停顿过长、过多,诸如“嗯啊”的口头语多。

3.回答问题32.56%的学生基本能回答正确,但声音弱小,语态不自然,语意不能连贯;14.77%的学生答非所问,甚至不敢开口说话。

4.班级辩论中,只有5.45%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辩论,声音比较洪亮;53.78%的学生只是坐以观看,态度冷漠,似乎与己无关;15.67%论辩中有一定的观点,但大都论据不足,说服力不强;27.74%的学生论辩时语态不雅,往往会出现情绪急躁不安、面红耳赤、言辞过重、插话等现象。

二、测试结果分析

1.自高一到高三,口语表达的准确率越来越高,而说话的积极性、主动性却越来越低。

2.测试成绩属于中间的学生,和优等生相比,主要差别在于有心理障碍。他们大多是学习刻苦、成绩优良的好学生,大多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爱出头露面,只是埋头学习,所以一旦当众说话,就出现态度不自然、语言不连贯等毛病。

3.个别测试成绩差的学生是因为严重偏科,重理轻文,思想上认为学文科没用处。

总之,大部分学生汉语口语能力仍不强。主要表现在下列五方面:(1)口齿不清,语速不当;(2)内容支离破碎,缺乏条理;(3)胡乱用语,盲目使用流行语;(4)语态拘谨,缺乏礼貌;(5)反应迟钝,缺少创造。

三、调查结果总结

影响高中生汉语口语能力的因素有智力、非智力及环境等三大因素:

1.智力因素

口语表达是一个严密的思维过程,口语表达的训练实质上是思维的训练。

2.非智力因素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个性、习惯等心理因素。“在语文学习中,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前提,而非智力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又是口语表达中最重要的因素”。

(1)兴趣方面:在口语表达活动中,兴趣说的是动力,是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高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渴望认识世界,获得各种知识,其心理特征表现为强烈的探索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去学,就去说。(2)动机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亲友的夸奖;另有一些学生认为目前的学习动机就是考上大学;而很少人是为了学知识。

(3)情感方面:情感可以引发兴趣,激发动机。高中生已有成人感,其独立意识、自尊心增强,开始重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当众说话时,怕说不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羞涩感。男学生表现为缩手缩脚、结结巴巴,女学生发现为扭扭捏捏。(4)意志方面:在口语表达活动中意志表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运用各种口语表达的方法技巧坚持不懈地进行口语表达的心理过程。意志是口语表达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5)习惯方面:在上高中之前,一些学生就形成了许多不良的说话习惯,不易改变。

3.环境因素

影响口语表达的环境因素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四、教学对策研究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汉语口语能力欠缺现象,这很有可能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认为:

1.口语能力是习得、学得的产物

自然发展起来的汉语口语能力只是一种低级的语文能力,经过专门训练的汉语口语能力不但会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发挥很大的影响。汉语口语训练是必要的,学校管理者应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方案,增加投入,鼓励参与,保证汉语口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学校要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工作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地域特点的汉语口语训练的专题教材,以便汉语口语教学能走上系统、规范、有章可循、有书可依的道路。

3.良好的评价体系中应关注语文教师的汉语口语教学情况

通过关注汉语口语教学,来促进整体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保证教师专业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从教学观念转变到实际操作训练,高中汉语口语教学尚有一个艰难的探索历程。高中口语教学的边缘化的现状,令人焦虑;寻求高中口语教学的深层突破,创设整体化的口语训练序列,编纂切实可行的口语训练教材,制定全面有效的评价机制,探索规范实用的教学新路,培养开拓型的应用人才,已经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韩炜.多元互动习得模式研究与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

第8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广东省高中课改实验的前期探索

王土荣

普高是敏感学段,在这里进行改革,总是举步维艰。我们深知,这次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现在,实验已经过半,我们在积极冷静务实宽容中,进行了十个方面的探索,一是理论准备与问题调研;二是建样本校、课题基地;三是争取政策,营造环境;四是研制《指导意见》;五是课例培训;六是突破综合实践等重难点;七是实验总结推广同行,资源及时共享;八是评价怎样服务课改;九是组建服务共同体;十是完善教材建设。这些探索验证和丰富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现就精心准备、细化课标和课例培训的实践作一简述,祈求方家指正。

一、精心准备。准备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理论研究和经验借鉴。首先是研究在我国影响很大的“学科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结论是要以人的发展作为课改出发点,以语文能力培养作为课改的中心。其次是分析建国以来七次课改的得失,结论是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点而忽视了其他;学习了上海“二期课改”经验,觉得不能只着眼于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法改革。再次是借鉴美日英等国课程改革的经验,特别是日本课改的经验教训:1947―1953年,照搬美国,强调问题解决、生活单元和课程综合,结果水土不服;1958年―1963年,只强调系统化教学和基础,又没有了创造力;1973年,强调探究和现代化;1982年,强调人性化、综合、问题解决与系统化教学;1994年以后:问题解决与系统教学结合,强调基础学力上的个性化,形成学力标准,课改进入理想的境界。

这些研究,使我们站上了制高点,认识了普高课改的必然性,能高屋建瓴地思考和从容有序地处理后来的许多棘手问题。

第二阶段,主要是课标研究、模拟实验与问题研究。首先是研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课标”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的基础要求,不规定怎样达到要求;“大纲”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课标”关注“三维目标”;“课标”的“内容”,突破学科中心;“大纲”强调师教和基础,“课标”强调生学和选择,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

其次是研究教材:六套教材都是模块编写、灵活组元;富于弹性和选择性;突出人文、重视能力;增加新课文;都有特色。但都只是文选型,不能形成有序递

进的内在逻辑体系,不能用半成品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是通过模拟实验广泛听取意见,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我们收集归纳的语文科问题主要有67个。其中课改引发的39个,如理念与现实的距离,传统与创新,资源开发,三维操作,个性发展,探究效率,模块教学,活动教学,课堂评价,文言探究,配套资料,高考配套,平时测试,成长记录,学分认定,必选修关系等等。

对3763位教师问卷调查,回收3532份,欢迎课改的1132人,占32%;接受课改的1536人,占43.5%;没必要进行课改的864人,占24.5%(其中反对的224人,占6.3%)。分析中发现,中青年欢迎课改的多,老年人接受的多,认为没必要和反对的多是中年人。

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语文课改的方方面面。当把它们都研究透后,我们就确定了自己的实验目的、重点和步骤,就把握了课改的主动权。

二、细化课标。就是将课标内容尽可能细化,并具有更多的操作性。课标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专家们反复鼓励我们根据实际发展课标,我们遂通过细化课标,提高自己驾驭课改的能力。

其一是将《课程方案》中要求不明确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制定学分的认定细则;将《课程标准》虚化而教学中又必须明确的内容具体化,使理论更具操作性,如写作评价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具体操作,如文言文的虚词、实词及句式,如阅读的能力要点,还有特长怎样评价等。其二是对课程标准中不太科学的内容做出尝试性改动。如选修中的五个系列,1―3的内容类别不太恰当。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文言及其应用的阐释和未来高考命题的操作性研究,将它调整为文学、文言和(应用)表达交流三类。其三是对教学方式中的重点难点做出具有操作性的指导。如语文综合性学习,我们明确要求要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目标的确定、活动进度的安排、活动评价的设计;要使每个人在活动中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权利,都要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调控;每个活动都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子活动,给空间、给问题、给机遇,让大家自主实践、自主创造。还指导学生围绕活动主题,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对不同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有了结论后,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结合成果展示和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参与程度、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表现,师生一起做出评价。对研究能力较强的学生,还要求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其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看法。

另外,我们根据课标有关课程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论述,明确:基础课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的培养,它的要求和内容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至精至简,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学好的终身受益的基础;研究课的要求和内容侧重于层次性、选择性、研究性、开放性,突出特色,以利发展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等多种学习方式。这既继承我国教育重视基础的传统,又发展了现代教育的新特色。

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广东省高中课程改革语文学科课程实验指导意见》《2005年广东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选修课指导意见》《语文学科学分认定指导意见》,这对全省课改的课改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课例培训。就是让教师在“典型引路,课例研讨”中走进新课程。

理念化为实践,有一段很艰难的路。这次课改,理念、内容和方法变化大,为使我省一万多高中语文教师顺利走进新课程,我们决定通过具体课例,让教师明白怎样进行新课程的教学。

第一步,用第一线教师的课例,初步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化。我们选择的课例富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它们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质量有上中下,数量以中为主。每个课例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教师对新课程的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的把握或忽视,都清楚地呈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及实际效果,展示了师生意见分歧、认识差异及思维碰撞的过程。

培训时,首先让教师看课,强调边观看边思考边记录,然后将各种意见摆出来交流。当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教师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再让上课者有针对性地谈自己当时的思考、设计、评价和反思,现在的思考和改进设想。接着,让教师进行再交流、再评价、再提问。然后,教研员再作尽可能具体而全面的点评。

第二步,用自己的课例,让教师明白如何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行为。如教师都感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不知怎么教,尤其不知怎样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和落实三维目标。为此,我设计和示教了《曹刿论战》。首先,我像常规上课那样突出朗诵,重视实词虚词句式的理解和翻译;其次,引导学生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探求规律;再次,提出有关人物、内容的探究题,探究中学生要反复理解和使用文句,例证观点;最后,将人物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进行比较,前联后拓,自然升华。这样教,使继承与创新、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使三维目标得以自然实现。课后,我以感受和体会的形式,释说怎样在具体课例中体现课程、课标要求;怎样用教材和如何选教法。很多教师在培训体会中写道:“这样的课例培训方式,我们觉得既亲切,又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第9篇:高中语文能力培养与测试范文

关键词:口语沟通;自主学习;自发性学习;学习兴趣

一、引言

(一) 研究缘起

教育局在2007年以考核学生不同的语文能力为本,改革高中的中国语文科课程,在旧课程的「读、「写的基础上,把「听、「说的元素加入公开考试的课程里面,培养新一代掌握较全面的语文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响应现今社会发展的要求。笔者任教的学生的说话能力比较弱。在与学生进行口语沟通训练的时候,他们都不太愿意发言,从此可见他们在口语沟通中的积极性是不足够,乃至是欠缺,表现令人担忧的。由是观之,为了能够加强学生的说话能力,并引起他们对此的重视,笔者于是开展本个案研究,以探讨在说话能力方面的创新教学方法。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透过学生之间的协作,自主操作口语沟通的训练模式,为本科的学习引入自主学习的元素,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中国语文科的动机。本研究所设置的训练模式,以公开考试的评分标准、模式为根本的依据,并从中研究及探讨「朋辈口试主考员对于口语沟通的学习与教学之实际成效。本研究历时8个星期(4/2013-5/2013),而其所探讨的具体问题包括以下4项:1.「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能否提升学生对说话能力训练的学习兴趣?2.「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能否有效改善学生在口语沟通测试中的积极性?3.「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能否提升学生的应试信心?4.「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能否诱发学生在本科的自发性学习行为?

(三)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设计

研究对象为笔者任教的一个中四班级,共有学生18名,与一般的中学生比较,他们的语文能力相对较薄弱;大部分同学在口语沟通的表现普遍未达基本水平,而且普遍都不太积极参与口语沟通中的讨论过程。前置测试的设置乃是在于评测学生的基本口语沟通水平,以让笔者大概了解学生的说话能力及学习状况;总结测试的设置则用作调查学生在完成「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其口语沟通的水平有否得到实际的提升。总结问卷的设置在于了解学生在参与「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对于口语沟通的看法、兴趣、应试信心,以及本计划的成效评价。

二、现况、理论文献探讨

(一) 口语沟通的公开考试设置

2014年中学文凭试的口语沟通测试,其公开考试的设置已修订为:「占全科总分百分之十四,考试时间为二十五分钟。口语沟通主要考核考生在讨?中的表达、应对、沟通等能?。考生以5人为一组,准备时间10分钟,以?解所提供?同形式的讨?材?。全组的讨?时间为15分钟,每位考生设有1分钟首?发言时间。(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13)

(二) 口语沟通实施的重要性

口语沟通的实施有助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余芳(2013)认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须有的能力,这是因为口语交际是现实生活情境的一部分,是人际间交流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事实上,口语沟通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与人沟通的机会,以助他们日后的升学或就业发展。另外,口语沟通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培养与人沟通的习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已愈显得迫切。(罗为健,2004)这就是说把口语沟通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让他们把与人的沟通变成一种习惯,继而从中强化及提升沟通的能力,以响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 口语沟通中的参与问题

参看以下的论述,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应考口语沟通时,发言不足之情况:「至于个别考生过于沉默,或冷淡响应的情况亦非罕见,对讨论气氛和节奏,不无影响。、「仍有考生只发言一、两次,便无以为继,遑论抓紧其他考生的发言重点加以深化,另辟蹊径,引导讨论。、「很多主考员都指出有部分考生不积极发言:有的不发一言,有的在「盛情难却下以一二短句简单响应,十分被动。、「沉默寡言,只作简短回应的考生亦颇为常见。(香港考试及评核局,2009、2010、2011、2012)自2007年中国语文科新课程实施后,除了2007、2008年的公开考试报告没有提及学生参与发言不足的问题外,2009、2010、2011、2012连续四年皆指出部分考生发言并不积极,有些考生更是一言不发,而这种情况亦是时常有之,可见学生对口语沟通参与的不足够、不积极的问题有严重化的趋势。

(四) 「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的理念基础

笔者考虑到任教学生的情况、能力、兴趣,以及说话信心的关系,亦配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发现学生的「参与兴趣影响到他们参与口语沟通的「积极性,而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又影响到他们的「发言信心,继而影响到他们「说话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所采用的口语沟通能力培养架构,由四个具层递关系的层次所组成,包括「参与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发言信心及「说话能力的培养。

下图展出了「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的组成架构:

图1:口语沟通能力培养架构

参与兴趣的培养是提升说话能力的基础。在学习方面,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周汉光(1998)认为:「兴趣是刺激学习的原动力这就是说兴趣是一切学习行动的开始;接着,他深化了兴趣的概念:「兴趣能令我们做事时全神贯注、专心致意、勇往直前、不遑他顾,所以成功的机会也大。换言之,要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当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兴趣的介入,若然学习离开了兴趣,成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由此可见,提升学生参与口语沟通的积极性之第一步,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口语沟通练习进行有机的契合。

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他们建立发言的自信心。课程发展议会(2007)指出「语文能力,是在对语文材料大量反复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是说,若要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就要提升学生参与口语沟通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多作练习,以让他们可以从练习之中学习到他人优秀的说话方式及技巧,对于自己的不足则进行优化纠正,相信这些积累的说话经验,对于他们发言信心的提升有着正面的影响。

自信心能使学生可以放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叶玉珠(2011)说:「对自我能力深具信心的学生较可能达成学习目标。学生不愿意在口语沟通中发言,盖因对口语沟通的训练不感兴趣;在长年累月缺乏口语训练的情况下,他们在考试的时候就犹如初次接触口语沟通般,那么他们自然缺乏发言的自信心,结果就是得不到理想的口试成绩。事实上,要使学生能够在口语沟通有好的表现,教师就必须「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说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其表达的兴趣。(单艳芬,2013)那么学生就能建立说话的信心,继而改善说话的表现。以「参与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发言信心的层递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能让学生开启口语沟通训练的大门。以兴趣作为语文学习的引子,组织不同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探索行为,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认知需要、成就动机。(李荣婧,2008)这样便能够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当他们能够在当中感受到所带来的欢愉喜悦,那么他们参与口语沟通的自主意愿便能够得到激发,在这个往复不断的过程当中,他们就能够积累说话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就能让他们建立出发言的自信心,并进一步提升说话的能力。

(五) 「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中的互评

「要学生负起学习和自我改善的责任,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罗耀珍,2008)这就是说自评与互评在学习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中的互评中,学生只需要在聆听同学发言时,撰录简单的笔记即可,工作较简易快捷,而且过程中他们可以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去指导同学,这都能让他们对本计划的互评环节产生更大的兴趣与动机。

三、「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的设置

为了确保「朋辈口试主考员按照统一的标准、原则为同学打分,以确保分数的公平性;因此,笔者在计划开始之前,要求实验班的全部同学都要参加「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工作坊,以了解口试进行的过程与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常见问题等;而最重要的是,学生都需要在工作坊里面观看一场口语沟通的录像,并进行打分的练习,以让他们有所经验。另一方面,清楚了解口语沟通的评分标准,也有助学生掌握考试的要求,从而改善自己的口语水平。

在刚开始的时候,笔者会进入教室里面与「朋辈口试主考员一起进行打分,然后在口试结束后,跟他们比对所给的分数,如果当中的分数有很大的差距,笔者就会详细地跟他们讲解所给分数的原因,以让他们进一步掌握评分的准绳度。另外,在每一次的训练,笔者都会要求同学在教室当中设置一台录像机,把他们进行口语沟通的过程,这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其后看到自己的表现,还可以让笔者持续观察他们的表现。此外,口语沟通的设置尽量按照公开考试的方式设置,惟容许学生按照参与练习的同学数目,作弹性的安排。另外,笔者并没有规定学生在课后何时留校进行练习,只要他们认为时间许可,并且能相约班中的同学一起进行练习,那么笔者便会把所需的器材借予他们。一般的流程就是参与口语沟通的五名学生先对测试的题目作十分钟的准备,然后便正式开始15钟的讨论,讨论完结后便由「朋辈口试主考员对讨论作出总结及对同学的表现作出评析。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 口语沟通测试

为了调查学生在参与「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有否提升他们的口语水平,本研究设置了前置测试及总结测试,并透过SPSS 18.0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的Paired Samples T-test,计算同学在两次测试中的得分平均数,以将两次测试的成绩作出比较及分析,以了解学生在参加了本计划后,口语沟通能力有否得到进步。前置测试题目为:「香城中学中文学会将举办『中华文化赵谈周,以古代的衣、食、住、行四方面为主题,藉以增加同学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假设你们是中文学会干事,试讨论并议定活动详情。、总结测试题目为:「假如你们有一天放学后,在书店内看见你们的好友偷取参考书,然后匆匆离去。他品学兼优,深得老师和同学喜爱。你们会怎样做?试讨论并达成共识。

表1:学生在阐述及语言部分的得分

测试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值

前置测试 18 2.72 1.64 -2.73*

后置测试 18 3.56 1.62

*p

从上表的数据显示,在参与「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学生在阐述及语言部分方面,所得分数的平均数有着显著的上升。可见,学生在参加了本计划后,能够透过自发性的小组说话练习,改善发言的质素。

表2:学生在应对及态度部分的得分

测试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值

前置测试 18 3.22 1.73 -3.34**

后置测试 18 4.44 1.79

*p

从上表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参与本计划后,在应对及态度部分的得分平均数有着极为显著的增加。可见,学生在参加本计划后,都在口语沟通的讨论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参与积极性。

表3:学生整体得分(总分)的平均数

测试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值

前置测试 18 6.72 2.68 -3.00**

后置测试 18 8.00 3.20

*p

根据上表的数据显示,在参与「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学生的整体得分平均数有着非常显著的增加。可见,学生的整体口语沟通水平是有所提高,并且具有极大的进步。

表4:学生在口语沟通测试中的发言平均次数

测试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偏差 t值

前置测试 18 1.72 1.02 -9.66***

后置测试 18 4.22 1.70

*p

上表的数据显示,在参与「朋辈口试主考员计划后,学生在口语沟通测试中的发言平均次数,有着极为显著的上升。可见,学生能够透过参与本计划,增加对口语沟通训练的积极性,并勇于在测试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 总结问卷调查

为了调查学生在参与本计划后,对于口语沟通的信心、看法、期望,笔者特设置问卷调查。受访学生数目合共18人。

1. 学生对于本计划在提升口语水平方面的成效评价

「参加了『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后,我能妥善地衔接别人的发言。(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22.2%、同意:72.2%、十分同意:5.6%);「出任朋辈口试主考员能够使我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不同的说话技巧。(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 16.7%、同意: 77.7%、十分同意:5.6%);「在『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完结后,我的中文口语沟通能力有所改善。(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 0%、同意: 77.7%、十分同意:22.3%)。全体受访同学都认为他们都能够在参与本计划后,中文口语沟通力能够得到提升;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能够透过本计划掌握如何应对别人的发言,以及能够从主考同学的身上学习到不同的说话技巧。

2. 学生对于本计划在提升参与口语沟通积极性的评价

「『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增加了我的口语沟通操练机会。(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5.6%、同意:88.8%、十分同意:5.6%);「『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提升我对说话能力训练的兴趣。(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11.1%、同意:72.2%、十分同意:16.7%);「『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使我更愿意进行说话操练。(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5.6%、同意:83.3%、十分同意:11.1%);「『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使我能自发地进行说话操练。(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22.2%、同意:66.7%、十分同意:11.1%);「在参加了『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后,我更能积极地在口语沟通中发言。(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0%、同意:83.3%、十分同意:16.7%);「『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提升我在口语沟通中的发言信心。(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11.1%、同意:72.2%、十分同意:16.7%);「『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加强我的应试信心。(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22.2%、同意:66.7%、十分同意:11.1%);「『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使我掌握公开考试口语沟通的评分标准。(十分不同意:0%、不同意:16.6%、同意:77.8%、十分同意:5.6%);从以的数据显示,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本计划增加了他们进行口语沟通练习的机会。同时,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使他们对说话能力训练的兴趣增加、更愿意进行说话操练、能自发地进行说话操练、更能积极地在口语沟通中发言、加强应试信心、掌握公开考试口语沟通的评分标准。

五、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能够带动学生对于说话能力的学习兴趣。「兴趣对于一个人而言是具有极大的神奇力量,可以使人变得充满激情,以及变得投入;而同样地把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结合,亦自然能够产生同样的效能(吴善挥,2013)「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主考同学的口语沟通练习,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一定的自主乐趣。教师只要能够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之与说话能力的教学相互结合,学生自然不会抗拒语文能力的训练,乃至爱上它,最终使语文教学能够发挥至最大的效能。

本计划为学生创设了培养说话能力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较轻松的环境下参与口语沟通的练习。「在设计口语交际活动时,尽量为每个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体验。(王春丽,2012)本计划让学生因应自己的需要,自由组合口语沟通的小组进行练习,并且容许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借用器材,为他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及诱因去进行口语沟通的练习,由是同学参与口语沟通的积极性自然大大增加,克服了「(一般香港)学生在口语沟通的学习上缺乏足够的练习(欧阳汝颖,2012)的弊病,使到发言、应试的自信心得以建立。

在学生的说话积极性建立后,要让他们保持持续的自发性学习,就要把学习与他们的实际需要相互结合。王娜(2012)认为在设计说话训练的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明确地明白训练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何等的关系;另外,吴善挥(2013)指出若把自主学习与公开考试制度结合,定当能使老师与学生更愿意接受自主学习的模式。简言之,本计划结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预备公开考试的应考,让学生在口语沟通训练中的自发学习行为得以持续发展。

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影响,使到学生操练口语沟通的积极性增加,继而提升了学生的口语沟通能力。王伟(2012)指出教师在推行自主学习活动的初段,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感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使他们互相影响,为学习营造更浓厚的学术环境。由是观之,起初笔者的学生并不是全部都愿意积极参与本计划并进行口语沟通的训练,可是在一些同学的带领及影响下,那些不愿意参与的同学都愿意参与其中,并变得活跃起来,在他们持续自发性地进行练习后,本研究的测试结果亦证明了学生们说话的能力有着一定的提升。

徐俊祥、陈美玲(2002)指出学生对中国语文学习「感兴趣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对学习的拥有感及主动权。这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适度地参与学与教的设计之过程,使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而又能够配合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材料。「朋辈口试主考员训练计划则让学生可以拥有

学习的主导权,继而让他们对口语沟通的学习与训练产生一定的兴趣,由是使到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增加,并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整体口语水平,可见学习主导权对于学生的学习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课程发展议会、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中国语文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EB]. 2007.

[2] 余芳. 口语交际课堂增效四策略[J]. 教育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3, Z1:67-68.

[3] 罗为健.对“说话能力培养”的再探索—赣州卫校“高护专业学生语文说话能力培养”课题介绍。[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8:30-31.

[4]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2009、2010、2011香港中学会考中国语文考试报告及试题专辑[R]. 2008、2009、2010、2011.

[5]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2012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语文考试报告及试题专辑[R]. 2012.

[6]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 香港中学文凭科目评核大纲(中国语文)[EB]. 2013.

[7] 周汉光. 有效的中文科教学法[M].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98.

[8] 叶玉珠. 教育心理学[M]. 心理出版社. 2011.

[9] 单艳芬.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形式和方法[J]. 学周刊. 2013, 1:72.

[10] 罗耀珍. 促进学习的评估[M].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8.

[11] 吴善挥. 台湾国家教育研究院主办「2013年『学生自发性学习国际学术研讨会, 浅谈学生自发性学习的首要关键—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013.

[12] 王春丽. 中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构成[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2.

[13] 欧阳汝颖. 促进学习的评估—中国语文科口语沟通课程的建构与实施[R]. 香港:优质教育基金, 2012.

[14] 王娜. 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与思考[D].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2.

[15] 吴善挥. 浅谈自主学习的首要配套—小班教学的实施[J]. 台湾教育评?月刊. 2013, 2(7):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