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优缺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也多种多样。通过科学的选择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能够有效防范医疗保险行业存在的风险。通常来说,费用支付合理与否将对保险制度能否顺利实施产生直接性作用。针对现阶段具有的多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通过选择较为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医疗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
一、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
(一)按服务项目付费制
在众多的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中,按服务项目付费制应用最为广泛。通常来说,按服务项目付费制是指保险机构提供的支付费用,完全取决于病人接受医疗服务项目所花费的费用,病人接受的医疗服务价格越高,保险机构的支付费用也相对越高。由此可见,该项付费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相对来说,按照服务项目进行支付费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方法简便,适用范围较广,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按服务项目进行付费也容易助长医疗机构的不正之风,容易出现为患者提供过度服务,引诱患者进行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现象。除此之外,部分医疗机构对药品进行自主定价,过度的太高药品价格,这显然与患者的利益产生冲突。
(二)按人头付费制
通常来说,按人头付费是指以人数定费用,属于一种预付费形式。该付费方式是指保险机构应切实按照参与医疗保险的人数,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医疗机构提供固定的支付费用,医院就会按照合同为病患提供其需要的服务,而不会对患者收取其他费用。由此可见,通过实行按人头付费制度,医院的收入与病患人数充分挂钩。按人口付费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各项费用支出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医院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的负担。然而,按人头付费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些医疗机构可能不太倾向于接纳重症患者等。
(三)总额预算制
总额预算制是指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之前,由医院和保险机构共同协商,根据协商结果,科学的确定年度预算总额,并按照预算总额进行费用支付。通常来说,一旦对预算总额进行确定,按照合同就不能随意更改,医院收入不再与服务量密切相关,如果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出现亏损,由医院本身承担责任,保险机构将不受其影响。相对来说,应用总额预算制度在费用结算方面较为简便快捷,操作简单。然而,应用该制度具有较大的风险,应切实做好风险防范控制。除此之外,应用该项制度的难点在于前期预算,总额费用预算一定要科学合理,预算过高或偏低都不利于双方的利益。
(四)按病种付费制
通常来说,按病种付费制是指将疾病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划分,不同病种具有一定的医疗费用标准,按照患者患病种类不同,遵循一定的费用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的预先支付。相对来说,按病种进行费用支付能够有效改变保险机构的被动局面,有利于保险机构降低风险,促进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于医院而言,有利于医院的进一步规范化,减少医院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医院得到患者的认可,也有利于医院服务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然而,按病种付费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容易造成医院、保险机构及患者之间出现利益上的冲突,对于医院而言,在管理方面也容易出现问题。除此之外,关于各项费用的管理也较为麻烦。
二、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选择
(一)将预付制和后付制进行有机结合
随着医疗保险体制的不断改革,付费方式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的多样化,在选择付费方式的过程中,应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更付费方式的优缺点,使保险机构、医院及患者之间的利益都能切实得到满足。根据我国目前现有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多种付费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采用混合付费的方式。现阶段,按照服务项目收费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采用混合付费制度,将预付制和后付制进行有机结合,使医院能够加强管理,注重成本,提升自身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按照实际情况对付费方式进行选择
通常来说,实际情况不同,可选择的付费方式也各不相同。在付费方式选择的过程中,应切实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对于人口较为密集、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可考虑采用按人头付费制、按病种付费制或者总额预算等付费制度。相对于人口较为稀缺的地区,可考虑采用按照诊次、床日等方式进行付费。第二,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最好采用按照服务项目付费制度,并科学的控制费用增长幅度。第三,部分病种的治疗在价格及方法等方面趋于稳定,此时可以考虑按照病种进行付费。第四,针对床位变动较小的患者,可以通过按照住院天数进行费用计算。第五,如果出现较为复杂的情况,可以采用弹性结算制,使费用支付更加灵活。
(三)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信息制度
目前来说,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看病难、看病贵仍然是困扰基层民众的一大难题。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信息体系,使患者能够随时关注医疗服务信息动态,有效掌控医疗服务市场,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掌握医疗保险费用,科学的选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通过对服务信息进行,有利于患者进行自主就医,科学的选择医疗保险,保障患者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医疗机构及保险机构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浅要分析探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及其选择,并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费用支付方面也呈现出一定的多样化。在医疗保险费用支付选择的过程中,应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这样才能有利于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及患者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赵奕钧.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选择分析与建议[J].中国药业,2011,(22):11-12
【关键词】医疗保险;结算;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2-02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开始于2001年,参保范围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由开始的2万人增加到13万人,统筹范围也由县区统筹到市级统筹,统筹金支付由年200万到 4000万。随着全民经济的发展、医疗改革的推进及医疗保险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参保人员就医管理服务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医疗保险结算方式 决定着定点医疗机构对参保人员提供的服务标准和不同的医疗行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保险结算办法设计得是否合理,既要兼顾医、患、保各方的利益,又要做到设计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怎样有效地管理使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关键,探索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是摆在医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医疗保险制度的费用结算,一直是医疗制度改革的难点、重点。医疗保险结算方式决定并影响着医疗费用支出水平及其上涨率,而不同的结算方式中费用控制的难易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别。现就几种结算方式进行一下探讨。
一、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概述
1、定义: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是指社会保险机构使用基本医疗保险筹集资金,采用一定的费用支付方式、支付标准、监督管理措施向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购买必需的医药品和医疗服务。
2、研究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目的:探讨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的方法,解决参保人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维护我国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医疗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医疗保险的几种结算方式
1、总额预付
指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方既定点医疗机构协商确定在一定时段的总预算。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院的规模、等级、医疗设施和设备、服务人口密度、工作量、营业收入等指标综合测算出各医院的年预付额,按照该预算或预算额度内支付医疗服务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的优点表现在有利于对医疗保险基金总额的使用和控制,管理成本较低;医疗机构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可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缺点是:医疗机构会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减少服务量或降低服务质量,甚至会在医疗费用不足时采取推诿、拒绝收治住院病人的措施,以减少其费用支出,损害参保人员的利益。
2、项目付费
是一种最传统、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是后付制的传统形式。是医保机构根据医疗机构所上报的医疗服务记录,按每一个项目向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即按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将诊断治疗、基本服务、仪器设备检查等都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上,参保人员出院时,按照接受医疗服务项目的种类和数量承担个人负担部分,其余统筹部分则由医疗机构事后支付给医院。项目付费的优点是易被医、保、患三方理解,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操作简便,有利于定点医疗机构积极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参保人员得到医疗服务上的满足。缺点是:由于定点医疗机构收入同提供医疗服务多少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诱导医疗服务部门提供过度医疗服务的倾向,特别是医疗费用由医保机构事后支付的情况下,医院和病人都不关心费用问题,容易出现大处方、滥检查、延长住院天数,甚至可能出现冒名顶替、挂床等现象,使医疗保险机构审核工作量增大。
3、定额付费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住院人次平均费用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病人住院医疗费用,即医保部门根据医院的级别,分别与各定点医院签订定额支付标准协议,然后根据医院实际收治的住院人次与医院结算。结余与超出部分,均由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定额付费的优点是能促进医疗机构在控制医药费用上产生较好的效果。缺点是这种付费方式比较容易引起“小病住院”、“分解住院”的情况,一旦遇到大病治疗时,医疗机构就有可能会想方设法把一些难治的、成本高的大病患者推诿出去,对参保人造成不便或增加经济负担。
4、病种付费:
是将住院病人的疾病按诊断分为若干组,每组根据疾病的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合并症分为几组,对每一组不同级别分别制定支付定额。病种付费的优点:采用此法制约力度较强,可以避免按项目服务定额付费的大部分弊端,有利于疑难重症的诊治;有利于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发挥各级医院的作用,有利于加强医院间的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医疗行为和费用进行监管。病种付费在科学上更加合理,但需要专业人员搜集大量临床医学信息,对千差万别的疾病进行科学的分组,然后对每一个地方每一组疾病治疗的平均费用进行测算,并且在费用计算时考虑到医疗技术因子的加权因素。理论上,按病种付费如果设计精巧,可以促进医疗机构控制费用、改善服务。此种付费方式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审核程序复杂,管理成本高。
三、完善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结算办法的一些思路
我市对定点医疗机构现有的结算方式为定额管理、按病种付费和按服务项目付费多种结算方式。当前医疗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焦点在于结算办法及结算数额的多少,而造成矛盾的根源就是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利益的驱使不能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保基本、可持续的方针执行,在临床上经常出现住院标准低、高标准用药、大包围用药、小病大治等问题,而社会保障部门所收医疗保险保费有限,保险费增长的幅度远远赶不上医疗费增长的幅度,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从根源上入手。
1、医疗机构应该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近年来,确实存在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看病贵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比如成立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杜绝以药养医行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防止滥用药、滥检查、大处方及提成药的出现,对于违规行为给予适当的警告及处罚;作为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督,业务学习时不仅要学医疗知识,还要让医务人员掌握《社会保险法》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和责任,使医务人员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从而合理控制医疗费用。
2、改革支付方式,合理控制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
不同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会影响不同的医疗服务行为,会对医疗资源和医疗保险资源都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现在使用的定额管理、按病种付费和按服务项目付费等几种方式,都难以很好地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我们可以尝试其他的支付方式。如根据我国对疾病的分类把按病种付费的种类、分组及定额更加细化,尽快实现单病种付费方式,遏制“大处方”和重复检查降低医疗费用。
3、运用多种结算方式,方便参保人员就医
各种医疗保险结算办法各有优缺点,不同医疗保险结算办法之间往往存在优势互补作用和相互融合的相容作用,通过适当的混合方法,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限制其短处,达到缺陷最小化的管理要求。比较现实的医疗保险结算工作思路是,有机组合,兴利除弊,巩固发展混合模式医疗保险结算办法体系。
4、加强监管力度,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
以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管理模式再合理的结算方式也离不开医疗保险部门监管。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上我们工作人员的监管水平不能停留在表面上的核对参保人员身份及是否在院住院上,应该有相应的临床经验,懂得一定的医疗知识和医疗管理,在监管内容上要从表面到深层,从住院标准到用药、检查是否合理,是否规范,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
1.德国。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目前,德国医疗保险结算,门诊采用总额预算下的点数法,本质上属于总额预算下的按项目付费的一种特殊形式。点数实际上是采用相对价值的概念确定的一种收费标准,每个门诊服务项目的点数由联邦医保基金协会与医师协会协商谈判确定。目前采取总额预算下的混合支付办法,包括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和特殊服务项目定额付费三种方式。住院费用采取按床日付费制度,1995年后实行总额预算下的多种支付方式的组合。对药品费用的结算,按药品目录和药品参考价,实行总额预算的风险分担办法,超出15%的医师必须接受专门审核并负赔偿责任,超出25%的医师将自动承担赔偿责任,甚至被取消医保医师资格。仔细研究德国的办法,给我们的启示是,每种支付方式都有优缺点,关键是针对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寻求相适应的支付方式,实现多元化组合,并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不断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美国。目前,美国流行按疾病类型来预付费用,即DRGs方式,是将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CD-9)中所列的疾病诊断名称分成467组,利用医院费用资料,算出每组疾病的标准费用,将此标准费用预先支付给医院。这一体系为467诊断相关组设立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两个不同的预付率。如果医院的成本高于政府支付的固定费率,医院则营利,否则就亏损。为此,各医院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亏损,如加强内部会计预算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费用意识,促使医生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诊疗模式等。美国模式的启示是,该模式与其国体、政体及文化相关,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还伴随着许多人没有医疗保险,应汲取其教训。
二、主要付费方式简介
1.按项目结算。是一种最古老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被普遍使用。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按服务项目的价格计算费用,然后由医保经办机构向病人或医院提供费用补偿。按项目付费下,所偿付的费用数额取决于各服务项目的单价及实际服务量。其优点是符合市场常规,操作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够调动医生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科技进步;鼓励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容易令参保人员满意;经办机构易于获得大量医疗和管理信息。缺点是容易刺激过度医疗和大型检查,费用难以控制;需要进行逐项审核,工作量大。管理重点是严格管理,放大扣款。
2.按病种结算。指将疾病诊断作为确定付费标准的标识,把医疗机构对每个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作为一个产出,对疾病诊断下的整体产出确定一个统一的费用支付标准。适用于诊断简单明了的疾病种类。优点是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缺点在于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容易造成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推诿重症病人及诊断升级。
3.按人头结算。指医保经办机构同定点医疗机构或医生协商并签订合同,按照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额度及其服务的参保人员数量支付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或医生负责向服务人群提供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医疗服务。适用于基层卫生社区健全和服务对象明确的地区。优点是可刺激医疗机构通过降低成本扩大收益,促进疾病预防;定额支付、基金安全有保障、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推诿病人、服务不足、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参保人员定期重选定点医疗机构来减少负面影响。
4.总额预付。指由医保经办机构单方面或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来确定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费用的总额预算,医疗机构向参保人员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并相对自主地确定预算款的使用。这种付费方式需要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量有高度的控制权。优点是基金支付可控,防止基金风险,并可避免其他付费方式存在的弊端。缺点是要求管理者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可能诱导医疗机构不合理减少医疗服务,弱化市场作用,影响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短期内,医疗机构可能会限制收治病人及控制成本,但从长期看,医疗机构又会有所收敛,以期获得下一年度的预付额度。
5.按服务单元结算。指将医疗机构提供一系列医疗服务按一个特定的参数划分为若干服务单元,如一个门诊人次、一个住院人次或一个住院床日等,然后根据预算额度参考往年资料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每一个服务单元的费用支付标准,按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单元数量进行付费。该办法往往用于门诊定额付费和住院定额付费。6.包干使用。指按照预算额度确定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在规定时间按照签约人数一次性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或参保个人,定额包干使用。
7.其他付费方式。如DRGs付费等。
三、总额控制下的费用结算
1.建立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在编制医保收入预算的基础上强化支出预算,并将基金预算管理和费用结算管理相结合。
2.合理确定定额指标。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医保年度基金预算为基础,在扣除一次性预缴、异地就医、离休人员和定点零售药店等费用,并综合考虑各类支出风险的情况下,统筹考虑物价水平、GDP增速等因素,确定医保基金支付的年度总额控制目标。
3.细化分解总额控制指标。以近三年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情况和实际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为基础,将年度总额控制目标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类别、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以及承担的首诊、转诊任务等因素,并区分门诊、住院等费用细化落实到各定点医疗机构。指标要向基层倾斜,以适应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支持合理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4.费用拨付、结算与指标调整。医保经办机构要将总额控制指标与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相结合,预留10%左右的质量保证金和适当年终清算调剂金后,将总额控制指标分解到每个月份,按照服务协议约定按时足额结算,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正常运行。对未超过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费用,医保经办机构应根据协议按时足额拨付;超过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费用,可暂缓拨付,到年终清算时再审核拨付。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按总额控制指标设定资金,按协议约定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以缓解其资金运转压力。对在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有效工作量或费用构成等发生较大变动的,经办机构可根据实际,在年中对定点医疗机构总额控制指标进行调整,做到科学管理。
5.注重沟通与协商。经办机构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实施总额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开。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有效沟通协商的机制,在分解总额控制目标时,应广泛征求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代表的意见。
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医保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对于结余资金与超支费用的分担比例,以充分调动定点医疗机构对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建立费用超支主要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理分担,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合理奖励定点医疗机构的机制。对超过总额的医疗机构,应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促其改进管理。医保经办机构可视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对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超支部分给予补偿。
7.推进付费方式改革。要在全面开展总额控制的同时,继续探索完善按人头、按病种等付费方式,不断提高付费方式的科学性,提高基金绩效和管理效率。
四、当前形势下的定点医院监管
(一)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1.细化定点服务协议,突出协议的效能。要将总额控制管理内容纳入定点服务协议,并根据总额控制管理要求调整完善协议内容。要针对总额控制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逐步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住院率、人次人头比、参保人员负担水平、转诊转院率、大型检查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比例、手术率、择期手术率、重症病人比例等,纳入定点服务协议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强管理。
2.建立有效查房制度。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稽查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稽查,节假日坚持稽查。稽查时要做到“三看”“五问”“三对照”。“三看”即看病员、看证件、看病历,“五问”即问姓名、问年龄、问单位、问病情、问医疗服务,“三对照”即对照病历、对照年龄、对照性别。稽查结束后还要写出稽查报告,作为对“两定”进行处理的依据,也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建立定点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对违规少、配合好的医院,提高预付资金比例和标准,解决医院周围资金问题,还可减少病历抽审数量,简化费用审核程序。
4.建立定点医院退出制度。对反复出现严重违规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定点医院,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可取消其定点资格,若干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5.建立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在日常管理中遇到重点难点问题要多向专家请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避免与医疗机构发生冲突。6.建立药品和项目的最高限价制度。医保经办机构作为“第三方付费”的主体,要发挥好制约监督作用,可对临床常用药品及高价值医用材料进行最高限价,有效控制高回扣药品的使用。如南阳对30多种常用药品实行最高限价,奥扎格雷价格为14.7~58元不等,限使用28元以下的;生脉针价格区间3.5~50元,限使用15元以下的;还对50多种医用材料进行限价。7.建立集团购买及谈判制度。利用集团购买的优势,指定透析和肾移植病人的门诊治疗由一家定点医院治疗,价格马上大幅下降。公务员健康体检通过团购谈判,500元的常规体检价格降为150元。
(二)明确医疗监管重点
1.严格部门入院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出入院标准,收治参保人员,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违规者视情节核减住院人次。
2.合理计算住院人次。住院24小时以内者,不计入住院人次;医疗费用未达到起付线者,不计入住院人次,若发生抢救费用,按急诊抢救报销;跨年度住院者,按1/2住院人次计算。
3.严禁虚假住院、挂床住院和分解住院。虚假住院是指挂参保人员姓名,虚构伪造医疗文书的行为。分解住院是指人为将应一次连续住院治疗过程分解成两次或多次的行为。挂床住院是指住院病人不在院且无合理原因。
4.严禁串换上传。串换上传是指信息系统上传的药品或诊疗项目与实际不符的行为。违规者给予2~5倍罚款。5.严禁诱导住院。诱导住院是指擅自减少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或以现金返还等方式诱导参保人员住院的行为。违规者视情节核减住院人次。
6.严格限制外购药。必需外购药品的,应经审批;符合程序的外购药品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纳入该院统筹应支付总额。
7.严格执行转诊转院制度。转诊率不得超过正常就诊人次数的比率,被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认定为违规转院者,按规定核减年度住院人次,或按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拒付。
8.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要学会利用先进网络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医疗动态,及时对重要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统计分析,做到精确管理,并对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9.进行满意度调查。经常性对病人进行医院服务质量调查,掌握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付费方式改革不得牺牲群众利益,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调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注意用具体数据进行管理要每月统计各医院各科室医疗费用情况,还要了解全国全省的统计数据。对各医院进行纵向比较,对同级同类医院进行横向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而指导管理和协商谈判。根据医院人均费用执行情况和不同医院相同科室人均医疗费的对比分析,确定病历送审要求。对管理好的医院实行病历免审、少审,并减少查房次数。对管理差的医院以及人均费用偏高的科室实行病历全审、严审,并加大查房力度和密度。全年平衡结算后,对管理好、不超过协议定额及人均费用显着下降的医院,在进行年度考核和返还质量保证金时予以倾斜,并实行总额预付,帮助医院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对定额指标超标高出定额的医院及时通报提醒;对连续居高不下的医院,召集院长、主管院长、医保办主任和各科室主任参加专门座谈会,向其通报全国人均、本地同级或高一级别医院的纵向、横向比较,帮助他们找原因、定措施。通过座谈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定额目标的落实。
(四)善于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要熟练运用《社会保险》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还要学会运用卫生部门的行业规范来进行监管。例如《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应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总数的20%,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植入支架数超过3个,须经本机构心脏外科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实施。我们经办机构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病历审核,要求医院予以落实,从而保障患者利益和基金合理使用。
五、管理成效
1.医院踊跃参加改革试点。新的付费方式办法出台后,因后付制改为预付制解决了医院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也充分尊重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引导收入与服务挂钩,同时从根本上解决了按项目付费刺激医疗费用快速上涨问题。以治好病和患者的满意度为主要考核体系建立的奖惩机制得到定点医院的支持,南阳市九家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与医保中心签订了“定额预付管理协议”。
1 军队医院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认识、宣传不够。部份医护人员对医保政策了解的不深不透,医生开处方还是沿用过去的老习惯,医生开什么药,患者就用什么药;医院对参保人员到医院看病住院,正确引导参保患者合理治病用药宣传力度不够。
1.2对医保政策知晓率普遍较低。参保患者对医保政策理解有误,对哪些是医保药品、医保治疗项目以及就医报销流程、报销比例等缺乏了解,一旦在就医或报销环节中发生异议,未尽告知义务的责任以及对医保政策的不满和怨愤就全部转嫁到医院,这已经成为医疗纠纷的一个突出问题。
1.3医疗保险政策不健全 ①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对某些特殊患者没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规定和操作细则,让医院的医保办无所适从,还经常遭到患者的责难或医保管理机构的处罚;②医疗保险管理机构信息系统建设的不健全,应该享受医保待遇的患者不能按时享受,造成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不理解;③因信息错误,造成患者频繁往返于社保与医院之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加重了临床医务人员及医院医保管理的负担。
1.4医保医疗费用控制困难 当前医院基本医疗保险保障的仅仅是基本医疗,而不能满足患者的全部医疗需求,由于医保部门根据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给各医保定点医院制定了费用控制指标,医院就要对患者的检查、治疗和用药严加限制,医院医疗行为既不能超出范围,也不能超标准。这样,一旦控制费用就容易得罪患者,引起纠纷;从医院自身来讲,既要符合医疗保险要求,又要增加医院收入,其医保管理难度增大。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除要面对参保患者无限需求和医疗保险有限支付能力的矛盾外,还要兼顾医疗技术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因此,医院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处于是两难的境地。
目前,医保实行"以收定支"的结算方式与定点医疗机构中较高医保费用存在矛盾,如果医疗费用高于最高支付限额,医院将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如果医院中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过高,医院将面临亏损,因此,导致医院在收治危重危医保患者时存在为难情绪,不利于患者就诊治疗。还有部分医保患者,对"基本医疗"的理解有误,要求医务人员用最好的、最贵的药,不利于医院合理控制费用。
1.5医保政策掌握不熟练 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且涉及到医疗过程的多个方面,要求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和执行各项医保政策。当前,我国现行的医保政策较为复杂,且军队医院与其它地方医院不同,医保定点机构地位的特殊性与军队医院保密的特殊要求,使得军队医院医保政策信息不能实现网络化直接普及,加上医务人员流动性大,从事医保工作人员少,且工龄短,经验不足,加之日常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领会医保相关政策,直接影响医院医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1.6医患之间矛盾不断加大 目前的军队医保政策是在保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前提下,使真正有需要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较高的医疗保障。近年来,医疗保险制度发生了改变。一是按个人按比例分担医疗费用替代了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使很多患者不愿接受,存在抵触隋绪。二是医保药品分类、诊疗分类繁多且支付方式不同,患者难以理解,导致部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将不满情绪发泄至医务人员身上,使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紧张。
1.7医疗纠纷与费用超标的风险共存 医疗纠纷风险与费用超标风险在军队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患者共存,就诊的大多数是危、急、重症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很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从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杜绝医疗纠纷等方面考虑,就可能造成医疗费用超出医保范围。如果将医疗费用控制在医保范围,临床医师就可能选择保守、廉价、疗效差的治疗手段,这就使医院处于患者无限医疗需求与医保有限支付能力的矛盾中,给医院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1.8经费补偿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传统机制还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定点医院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传统的卫生医疗体制下医院普遍都养成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习惯,尽管相关部门给医院补贴了一部分,但医院靠药品收入来补贴经费不足的运行机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成为对定点医院管理的难点。
2 加强医院医保管理
2.1抓好医保政策的宣传培训 医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新的医保政策规定不断出台,而且医保工作涉及到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做好医务人员的医保政策培训工作,使每名医务人员都能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医保政策并严格执行。医保办应结合国家医保政策适时调整医院实际情况,如定期召开医保工作会,医保管理人员要制定合理的的医保政策培训制度,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医保政策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利用医保管理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要加大宣传力度,设立宣传专栏将医保政策及关于医疗费用报销的注意事项展示出来,为患者提供参考与指导,提高患者对医保工作的满意度。医保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做解释工作,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平息纠纷。认真接待有关医疗保险问题的投诉、咨询,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树立医院良好形象和品牌。随着医疗保险的深入发展,医保患者对医疗保险知识不断了解掌握,就可以做到明明白白消费。比如患者非常关注住院费用中的自费部分,对此经常提出质疑,甚至由此可能引发纠纷和投诉。定点医院必须具备诚信意识,维护医疗保险患者的知情权、健康权,向患者解释清楚,向他们提供费用明细,以避免医疗纠纷。同时也应加强对参保患者医保政策的宣传,让患者真正了解基本医疗保险中"基本"的含义,降低患者对基本医疗保险过高的期望值。
2.2建立完善目标考核等管理机制 要建立考核机制,使医院与科室之间明确责任,签订医保管理责任书,对违规操作以及未按规定要求引发的医患纠纷均纳入考评范围;加强监督管理,对医保患者的检查及用药等费用要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出现的问题;医保小组成员要定期对医保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交流与沟通。各部门相互协调,确保医保工作质量;分管院长在周会工作总结中,抓重点、分析工作难点,对全院的医保工作进行通报,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医保管理质量,促进医疗质量的目的。
2.3建立健全的医保管理制度 ①建立和完善医院领导、医教部主任及医保办公室三级组织,明确各级责任,由医保办对医保具体工作的实施进行全程化管理,落实从患者的门诊挂号到出院的的全面掌控和管理;配备专职人员,制定专项制度,如医保质量监控制度、违规处罚制度、处方审核制度等;②加强医保成本核算。医疗保险实行总费用控制、定额结算补偿及按项目支付费用后,由结合现有的成本核算制度,施行医院与科室共同合作管理,将科室的全部资产、设备及职工薪酬都纳入到成本体系中来;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医疗团队素质建设。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保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对医保知识、医保政策以及医保相关药品的熟悉度,做到熟知熟用,增强规避风险的能力。
2.4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医保管理人员 医疗保险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比其它四大保险起步晚,缺乏管理经验,要在日常管理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人员素质,为此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医院管理人才,这对促进医保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
2.5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根据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对医疗进行动态跟踪,自觉规范其医疗行为:注重病种与检查、治疗、用药的关系,严格遵循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原则,减少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诚信形象,为医院赢得更大市场,创造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制定完善的反馈系统和令行禁止的执行系统;建立医院内医保监督体系动态跟踪,及时反馈,指导整改,促进医务人员增收意识、政策意识和规范意识,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监督约束机制。
2.6加强与医保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联系与沟通 医院应加强与医疗保险管理部门的协调联系,增进与社会的沟通,医院的医疗保险管理,在做到对内控制的同时,需要做到对外开拓,以取得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的支持,以利于医院顺利实施医疗保险有关规定。让医保管理部门了解医院的学科优势、收治病种的特点以及影响医院医疗费用的客观因素,用数据和事实说话,争取获得对医院的理解与支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的、具有公益性的综合工程,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医院只有先给自己定好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不断的增加和完善服务项目,建立强有力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才能使医院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稳健发展,使患者真正以低廉的价格享受到满意的医保服务。
2.7加强住院患者管理,降低医疗成本。严格控制住院患者出、人院指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常因用药、费用、服务质量等因素引发医患纠纷。医保办应严格按照医保管理规定,审核是否存在多收、少收以及不合理收费隋况,并及时将情况告之相关科室进行纠正;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种特殊药品与特殊项目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患者出院时所带药物是否过量或违反处方原则;正确把握患者入、出院指征,杜绝小病当成大病的现象,对符合出院条件的患者要及时安排出院,减少患者在院时间,同时对在院患者进行严格管理。杜绝挂床、压床住院现象的发生,增加床位周转率,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诊疗费用从而降低医疗风险,并且能够避免一些医患纠纷的发生,避免医保资金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医保、医疗共赢的目的。
2.8 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医院服务管理。医保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军队医院帮扶群众、优质服务的良好传统,改变一直以来患者就医难的现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患者为中心,建立方便、高效的就医程序。强化信息管理,通过互通信息减少复杂的就医流程,将医保管理部门、医院信息中心、医生、护士、患者等相关信息进行互通;医生、护士可及时查阅药品及诊疗项目信息,医保管理部门能随时查阅患者的病历记录以及相关检查等,患者也可通过医院的各个治疗终端进行缴费,不仅优化了就诊流程,也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时间。医疗过程中,以患者评价好、医院创收为目标,杜绝过度医疗的行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乱开处方、随意治疗、不合理检查等增加医疗保险费用的现象进行严格控制与处罚;务必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将检查、治疗以及药品等项目的收费标准公布出来;严格管理药品采购,在保证本院医保规定目录药品的供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的进药量;患者就医过程中,主动为他们介绍各项医疗备选方案的优缺点,让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院服务管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