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第1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院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种形势下,医院为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增强,就必须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同于病区护理,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及疗效获得,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预后情况造成较大的影响[1]。基于此,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医院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未施行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6.7±3.9)岁;择期手术48例,急诊手术12例。并将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60例引进安全防范的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7.2±4.1)岁;择期手术46例,急诊手术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有关手术室护理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与查阅,在总结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医疗差错引发因素的基础上,组织医学专家及相关医护人员展开交流与探讨。最终制定出手术室护理中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措施,并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于2014年4月起正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可将绩效考核纳入医护人员的奖金评价指标中,从而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的去全面、有效应用。最后,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医疗差错发生情况。

1.3统计学处理。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构成比采用x2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3.1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1医院方面;①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操作流程也不具备应有的科学性、规范性。有的医院一直采用以往陈旧的工作制度及流程,也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些制度进行更新与优化。这也导致医院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也难以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预见,例如经常会存在接错病人、用错药物的情况,而且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最终引发护患纠纷及医疗事等。②医院管理人员未能科学合理配置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使得工作秩序杂乱,护理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量,进而给其带来了非常大的身心压力,从而出现情绪焦躁、疲劳等情况。在此种状态下,护理人员就极易出现护理操作失误。

3.1.2护理人员方面;①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不具备高水平的业务能力及素养,缺乏丰富的护理经验,进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状态的,并且不具备强有力的应急能力,难以准备齐全临床医生所需的手术物品,并且也未能充分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因而在配备手术医生时,默契度不够高,进而对手术造成延误。②一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能对手术室护理的重要性以及不安全因素可导致的危害产生深刻认识;有的护理人员不够仔细、认真,无法安心开展本职工作,这些均可导致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存在的原因。

3.2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3.2.1促进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医院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优化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提供充分保障。具体来说,医院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手术室查对制度,确保对每位患者做到氧气、急救药物、电刀及吸引器到位,在接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消毒皮肤前、开始手术前等阶段进行严格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手术科室等情况[3]。

第2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逐年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制定安全可行的防范措施 ,强化管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减少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笔者就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做一综述仅供参考。

1 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士服务态度欠佳

服务态度差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如工作中不注意谈话的方式和语气,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等均可导致患者及家属的误解,引发护患纠纷的发生。

1.2 护士缺乏法律意识

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引发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

1.2.1 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如未按规定进行三查七对肌注青霉素时张冠李戴致患者过敏死亡。

1.2.2 护理工作中存在侵权行为:护理行为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另一方面,在给患者作检查、给药治疗等过程中,又包含着对患者的侵袭。故在行特殊护理操作时,一定要维护患者的知情权,告知患者检查、治疗操作过程中的利弊、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2.3 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缺乏严肃性和真实性:如个别护士不负责任,凭空想象,未给患者测体温,却在体温单上绘制体温“正常”和大便次数“正常”,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也为可能发生的护理投诉埋下隐患。

1.3 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技术操作欠熟练

如为久病患者输液时,静脉穿刺屡次失败,当患者提出有关病情的相关知识时,一无所知,而引发护理投诉。

1.4 护士缺乏责任心

患者在院内发生意外如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执行医嘱出错,观察病情不到位等原因造成,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1.5 护理质量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因素

如抢救药品、物品摆放混乱,位置不固定,抢救药品无基数,标签不明,抢救仪器未处于备用状态等。

1.6 护理人员不足

当工作量大时,护士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导致患者不满。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引发身体不适、过度疲劳、情绪低沉都易引发护患矛盾,造成护理不安全。

1.7 支持系统不到位

如管理机制陈旧,后勤不能满足临床一线的需求,病房无安全设施、维修不及时等都可引发矛盾,而护士与患者是第一接触着,从而引起护理不安全。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随着人民法制意识的不断体高,在工作中护士稍不留意或违反护理操作常规,便会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投诉。一但发生护理纠纷,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一项护理工作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一名护士按其不同的职称和岗位,需有不同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将这些规定和职责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义务去履行,可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护理安全。

2.2 强化安全质量教育

工作中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以护理单元为小组,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全科分析,讨论避免再发现类似的情况,教育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护理安全警钟长鸣。

2.3 加强护理管理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定期深入病房检查护理服务质量的到位情况,护士长对人力资源要合理调配,防止因人员安排不当引发护理差错和事故,从而引起纠纷。药品管理要规范,急救药品及器械专人管理,定时检查、定点放置、定期维修;严格收费标准,专人负责,如患者对费用清单不明,耐心详细解释。护理病历书写应真实、全面、及时、防止错记、漏记、涂改。选出护理骨干外出学习、进修;鼓励撰写论文的护士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对年轻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加大力度进行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的考核,以保证护理队伍的良好素质。

2.4 加强人员素质的培训

第3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09―01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已是医院门急诊提供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门急诊提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输液量在逐年递增。由于输液治疗是一项侵人性操作,静脉输液治疗的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客观存在。又由于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患者多、停留时间短、病种多且杂、环节多、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安全隐患伴随左右,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剡不容缓。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病人信任度,现将输液室面临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1护理安全问题

1.1患者多,护士少,工作量大且患者数量不均衡。由于门急诊患者的随意性大,就诊的高峰期随季节及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单位时间内患者比较集中,导致护理人员相对不足。

1.2查对是护士执行医嘱、施行治疗和护理前的必要步骤,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基本手段。护士在注射和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实际操作中,护士在配液前注意查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等,而配液后的查对常常做不到,为护理安全带来隐患。

1.3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注意保护患者权益,如性病、癌症等病人的隐私权:不告之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

1.4护士巡视不到位

由于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及主动巡视病房的意识不强,致使输液过程中护士不能积极主动到床旁巡视,凭靠家属呼叫或隔着玻璃窗看液体有未滴完,或确因输液高峰期,护理人员缺乏、不能及时巡回,导致输液管中液体走空、回血或因病人自行调节输液器开关,致使液体输入过快或过慢;有时因液体外渗,导致穿刺局部肿胀、疼痛等。此类现象和结果会潜存空气栓塞、皮下渗液、患者焦虑不安、不满意等诸多不良后果发生。

1.5输液反应 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个体原因致使对药物的敏感性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不够、观察不仔细、用药知识不全面,则不能及时预见输液时潜在问题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各种输液反应。

2安全管理对策

2.1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护士执行操作的规范和标准,是护理质量过关与否的依据,是医疗纠纷评判的有力证据。通过多层次、多种形式技术操作培训。做到操作程序化、规范化,平时工作注意严格要求,发现任何人违反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操作时。立即指出,及时纠正。

2.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与护理安全防范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针对输液室的具体情况制订规章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使护理人员有章可依。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病人的收费发票上标明注射号,护士配好输液药物后,给病人输液之前,对姓名,对注射号,病人手上收费发票的姓名和注射号与护士带去的注射单上的姓名和注射号一致时,方可为病人输液。

2.4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摇 注重法律常识的学习,维护患者的知情权,注重个性化护理;对于特殊用药,需要及时告知患者;加强对医疗文书重要性的认识,及时记录各种医疗、护

理行为的实施与结果,对于抢救等未能及时记录的,必须尽快补记;在患者的医疗护理终结后,需要及时进行病例资料的汇总、归档,以便日后查询。

2.5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 护士应精通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急救器材的使用和保养,还应熟悉药物的机制、用法及不良反应,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安排输液,控制液体滴入速度,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见各种情况的发生,有效的保证护理安全。

2.5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做到按需排班,也I口T实行付班制,根据治疗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班次,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务费分配制度,从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2.6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建立长短期质量控制计划,做到每天三查七对,每周大查对,每月分析护理工作的过程和环节,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形成制度并加强管理。

2.7强护患沟通,严密巡视,确保输液安全。严密巡视输液.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药物外漏、滴速改变,并及时处理。特别重视输液速度的调节,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年龄,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调节输液速度。要了解有些病人输液要快的心理.会自己调节输液速度。护士在输液时做好用药指导.尤其是对于有特殊速度要求的药物,如硫酸镁,硝酸甘油等药物,护士一定要交代病人不要自己调节输液速度.并说明原因和后果。

3讨论

在输液室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到感染或病情加重,从而影响到自身病情的改善。因此,针对此种情况,医院要对输液室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从中找出相应的改善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输液环境,缓解患者的烦躁情绪,降低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现象的机率,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医患关系;同时也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翁庐英.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C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2] 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I-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5.

第4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母婴同室; 新生儿;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86-01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 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 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 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 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 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 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 新生儿脓疱疹 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 新生儿发热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 新生儿喂养困难 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 新生儿窒息 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 建立科室质控小组 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第5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问题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让。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前提,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保证。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普及,医疗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患者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以及维权意识提高,给我们广大的门诊医务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可及时避免各种护理缺陷,差错和纠纷发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护理服务。现将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防范。

1护理安全潜在危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潜在危险因素

1.1.1护士综合素质 护士的综合素质决定提供怎样的服务。门诊护士大多数是高龄、带病、哺乳期或者不适应病房工作的护士。她们大多数学历偏低,外出机会少,个体体质差,家庭压力大,使其容易产生身心疲倦的心理。

1.1.2护士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对"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总是报侥性心理,另外 ,门诊由于都是一些才老护士,人到中年,情素不稳定,对知识更新不积极,对工作只求完成不求认真,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也是欠耐心解回答,只盲目执行操作,不认真解释和进行告知义务。

1.1.3护士的服务态度 护理服务的核心是实现对人的全面护理, 满 足人们期待的需求。而门诊患者就诊高峰期集中,时间性强,流动性大,等后时间长,要求也高,在等候过程中已心存不满,一到护士站如果有的护士不能正确对待,不注意自身的修养,表为态度生硬、表情淡漠,不主动热情,均可激化护患之间的矛盾。

1.1.4医护、 护患沟通不良 护士缺发良好的语言沟通艺术,在工作中,医护之间没有使用尊重,商量及文明用语,引起医护矛盾,引起患者误解。同时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不注重语气、声调,注意事项交待不清,解释不耐心等也可引起患者误解引起投诉纠纷。

1.2工作中常见潜在危险因素

1.2.1护士责任心不强 门诊护士常规完成工作任务,工作欠主动,对护理文书书写不重视,出现病情变化不及时记录,不及时巡视门手术、候诊、试针的患者,对重症、特殊的患者不用车护送入院。

1.2.2用药安全 在门诊高峰期由于工作量大,医师有时开错药物剂量,药房发错药,护士打错患者,药物剂量算不准确,漏用或少用药给患者,粉剂药物未完全溶解。

1.2.3患者自身素质 门诊患者就诊集中、流动性大、同名同姓同年龄时有出现,由于文化层次不同,造成患者拿错化验报告,领错药物,自行带药外出打针,不按时来院打针,换药,不按时服药,自行停药,试针期间擅自离开观察区等。

1.2.4门诊医生对患者告知不详,未填手术同意书和核查表,不重视门诊病历书写,错开药物剂量,值班不守班,患者找不到看病医生等造成患者误解,将不满情绪带给护士引起纠纷。

1.2.5收费问题 由于收费员错收、少收、多收、或不明白收费标准又不与医生沟通等造成患者重复走动,重新交费等引起患者等候时间过长,情绪激动,病情变化。

1.3医院方面存在潜在危险因素

1.3.1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欠到位 监督不严,督促不到位。

1.3.2布局欠合理,护士与各部门医生相隔过远,护士与护士也相隔过远,抢救患者难以做到及时呼叫医生、护士进行抢救。

1.3.3基础设施欠完 地面滑、卫生间无扶手、按铃。

1.3.4护理人力配置不足,分置过散,一人一岗,有时一人上二人班,护士工作量大,使护士产生厌烦心理,患者等候时间过长 ,易和患者产生语言上的冲突。

2防范措施

2.1增强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士安全教育

2.1.1规化护士言行,提高服务质量 护士把人性化服务放在首位,因人而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做到操作注意规化、服务注意细节、护理注意安全,对患者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护士长每天早上收集护士在昨天工作中与患者沟通遇到的问题,每月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规化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语言,同时组织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演练,不断规范服务用语。

2.1.2加强法制学习,树立安全防范意识 组织护士学习《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门诊护理工作评价标准》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医院举办的法制教育培训班,通过学习让护士明白在给患者操作时,有责任和义务遵重和满足患者权利。让护士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言行,遵守护理行为规范,让护士认识到违法后果,加强工作责任心,懂得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患者和自己的权益。

2.1.3强化护士素质培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护士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敬业和奉献精神是一名护士最基本的素质。每年年初制订在职培训计划,按计划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变能力培训等,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从思想上,技能上,知识上得以保证,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2加强管理,注重缺陷防控

2.2.1护士长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门诊是医院第一个服务窗口,由多个部门组成且分布在各楼层,护士也是分布在各楼层,管理上难度比较大。因此,护士长每天上午在患者高峰期时段及时巡视各楼层工作,每周督促各楼层护士做好各种器械,仪器维护检修,使之保持完好状态。

2.2.2加强门诊重点部门和环节、重点患者的管理 重点部门是手术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各楼层导医台、儿科,重点环节是交接班时间、节假日、休息日、重点患者是急重症患者,在这"三重"护士长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加强巡视,加强督促,及时检查护士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做到合理排班,弹性排班,同时制定室护理人员调配应急预案。

2.3加强协调,促进医护、医务之间的沟通 门诊由收费、检验、药房等部门组成,每个部门均与护士的着密切的关联。在工作中,遇到收费不清或药物有问题时护士应与相关部门联系,涉及到医生处方有凝问时,护士应主动与医生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同时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多收少收错收患者费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是防止护理安全隐患和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第6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未发生法律法规范围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损害、缺陷、障碍或死亡[1]。神经内科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认知和运动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差,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神经内科的护理风险相对较大,要保证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就必须对住院患者出现意外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方法措施进行预防。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11月开始采取针对性预防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5月至10月和2009年5月至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重症患者各45例,其中2008年4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46至77岁,平均(61.31+8.97)岁,采用机械通气10例;2009年45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47至77岁,平均(62.01+9.11)岁,采用机械通气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构成和住院时间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防范

2008年11月开始,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效果。

1.2.1跌倒

神经内科病患多半是身体较弱的高龄患者,存在视听及运动平衡障碍,行走不便、步态不稳,并常会有抽搐或昏厥突发,再加患者对危险性过于低估或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2];病房的地面或灯光、过道等措施不到位;患者衣物过大,鞋底防滑不足等原因都会造成患者跌倒。

针对以上安全隐患,本院神经内科加强了病房及走道、卫生间等环境安全检查及整改,要求地面保持干燥、灯光充足不晃眼、走道上不可有物品摆放,并在护理中对病患的衣物穿着进行指导,加强巡查;针对患者不愿麻烦别人的心理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从内心接受他人帮助;并提醒其家属在患者下床、坐立或如厕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高龄患者起立要缓慢,起居做到醒后30秒起床,稍停30秒后再站立,并再停留30秒后才行走,以免发生性低血压昏厥。

1.2.2坠床

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癫痫等状况时容易发生坠床。护理人员未及时采用护栏防护或肢体约束、护栏防护方式不对,或病患陪护未充分认识到约束的必要性,将约束带或床栏取下等原因都会造成坠床。本科室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的同时也对存在坠床危险的病患陪护进行反复强调并指导其正确掌握约束带和床栏的使用。

1.2.3压疮

病患长时间不改变、皮肤受刺激、潮湿等都会导致压疮出现,且病死率较未并发压疮老年患者高出4倍[4],护理安全隐患高。针对此种情况要求护士2至3小时将患者翻身一次并避免拖、拉、推、拽,保持床铺24小时干燥、平整,在患者便后对其腰臀部进行清洁。

1.2.4误吸

神经内科大多患者吞咽反射性差,鼻饲胃管不到位、速度过快或床头位置不够高等原因都会引发食物返流性误吸;开口器使用不当使高龄患者松动牙齿或假牙落入气管都会造成患者误吸、窒息。因此,应嘱咐患者取掉假牙,在使用开口器时动作要轻柔,若发生牙齿掉落应第一时间取出并作记录;喂食时注意调整患者床头高度及喂食速度;鼻饲前确认患者痰液清理干净、胃管到位,一旦出现患者误吸、呼吸困难则应立即将鼻饲停止,并将呼吸道内和胃内物吸出。

1.2.5拔管

当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情绪暴躁、焦虑时,常会自己将身体插管拔除。此时应加强巡查、对管道进行妥善固定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安抚,视情况对精神异常或躁动不安的患者实施必要性约束并加强夜间看护。

1.3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防范护理实施后的2009年5月至10月45例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8例(占84.44%),死亡7例(占15.56%),14例出现并发症(占31.11%);2008年5月至10月45例患者中好转或治愈34例(占75.56%),死亡11例(占24.44%),23例出现并发症(占51.11%),两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以及知识的普及,人们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以及对健康的期望也日益提高,病患护理要求也较以前明显提高,医患纠纷层出不穷。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以脑卒中居多,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合并症多、意识存在障碍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医疗风险较大,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对其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性要求也较高。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神经内科的日常护理中要认真识别和注意临床安全隐患并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其责任心,使其自身工作和应急能力得以提升并在平常做好对各类安全隐患的防范,从根本上消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提升护理质量,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的不良或差错事项发生,在保证患者的安全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证明针对临床常见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的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晓红.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干预对策[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36):8-9.

[2]雷春玲.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J].护理研究,2008.6(22):1462-1463.

第7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着抢救与治疗的成败,但受一系列不安全因素的影响,手术室极易出现切口感染、护送摔伤等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还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也随之增多,为了满足其护理需求,预防性护理干预得到了医护患的高度关注,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安全因素,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了72例患者,男45例,女27例,最小21岁、最大73岁,平均(48.5±3.6)岁。疾病类型:颅脑损伤28例、急性阑尾炎23例、急性胰腺炎13例、其他8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术中协助其摆放正确、舒适的,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

1.2.2研究组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影响因素,如:感染、机械、技术与管理等,制定改进方案,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培训,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增强了其安全意识与法律意识;(2)完善制度,借助质控制度、责任制度、激励制度及调班制度等,规范护理人员操作,激发其工作热情;(3)加强管理,医院应对护理展开全方位监管,术前要求物品、器械及设备等均要完整准备,术中应记录手术过程,避免错记、漏记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围手术期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护患关系,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及各不安全因素所占比重[1]。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与率(%)表示,组间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分别为0.00%(0/36)、100.00%(36/36)均优于对照组的16.67%(6/36)、83.33%(3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安全护理因素的比较

研究组感染因素、技术因素、器械因素及管理因素所占比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同时其接收的患者具有数量繁多、病情复杂、危重及发展迅速等特点,以腹部损伤患者为例,手术区域难以彻底、全面地清洁与消毒,从而增加了手术感染的发生几率,同时因病情危急、准备失误等,也极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为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满足患者治疗与护理需求,本文以本院收治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了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此结果表明,临床实践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是必要的。在工作实践中,在开展系统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实施全面管理等基础上,还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组建不安全护理管理小组,有机结合护理工作与不安全事件,让全体医护人员认识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对各影响因素有所掌握,以此达到有效预防的目标。在培训学习与日常交流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不安全因素,制定应急预案,实施技能演练,逐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3]。二是注重医护患间的沟通与交流,部分医护人员因自身服务意识淡薄、专业水平偏低,导致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缺少主动性与有效性,如:术前访视,方法单一、内容生硬,难以让患者明确护理重点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因此,培训时应加强锻炼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使其健康教育的个性化与针对性日渐突出,如:围手术期讲解手术流程、不良反应等,经有效沟通,医护患的关系将更加和谐,同时患者也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利于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4]。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受感染、技术、器械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实践中应积极运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同时要开展培训、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手术室护理质量才能够大幅度提高。

作者:林冰凯 单位:广西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

参考文献:

[1] 黄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3(08):1342-1343.

[2] 孙文西.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2(05):116.

第8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安全;潜在隐患;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性、流动性大、责任心强、要求高、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各种疑难、危重、微创手术的开展,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专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的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1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

1.1接患者错误未严格查对、术前患者情绪紧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送错手术间。

1.2接送患者时有碰伤,摔伤或坠床的危险 出入房间时未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四肢,或手术推车性能不好,固定不当,下楼时无人协助,未拉床挡。导致患者摔伤,碰伤等意外。

1.3手术错误 因术前未注明,未仔细核对病历。

1.4物品清点错误 术前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未仔细清点,导致物品遗留患者体腔。

1.5电灼伤 因使用高频电刀时患者皮肤与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潮湿,电刀使用不当。

1.6术中用药,输血错误 标识不清住,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药品未做到分类放置,执行医嘱有误等。

1.7术中神经受损 因双上肢外展过度,时间较长,导致神经功能受影响。

1.8冻伤 手术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当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冻伤。

1.9压疮 因手术过程安置不当,时间较长导致患者冻伤。

1.10引流管脱落 因手术中固定不妥,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未注意放置。

1.11手术病理标本放错,遗失,申请单遗失。因责任心不强导致错误遗失。

2防范措施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加强专科业务技术培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制定相关工作流程。

2.1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强化交接制度。

2.2.1接患者时严格执行交接制度,对患者的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手术名称,部位,时间及术前各种检查结果,认真核对。

2.2.2手术过程中不得中途换人,如特殊情况需要换人。交接人员当面点清台上所有器械,敷料及一次性物品。

2.2.3送患者回病房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术中大致情况等。

2.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3.1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对手术通知单,病历,腕带。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部位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准备工作,需取下金属物品及带入手术室的物品等。将患者带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名称,部位,麻醉方法等。确保病历,腕带与自述相符。方可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2.3.2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缝合切口前后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严格清点核对记录。

2.3.3手术开始前认真检查各种无菌物品是否灭菌合格,有无破损,是否在有效期内,大小型号是否合适。各种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2.4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 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对所有器械检查,整理摆放整齐,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与护理记录单上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体腔,结束后再次清点。

2.5相关安全制度落实

2.5.1防止接错患者,特别是术前过度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必要时询问家属协助核对。

2.5.2正确使用电刀。确保负极板放置正确,患者身体不可接触金属物。接送患者时拉起推车防护栏,进入房间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四肢,注意术中保暖。

2.5.3防止手术部位错误,术前1d医生应在手术处做好标志。

2.5.4术中防止用药错误,药品应分开放置,标识清楚,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备查。

2.5.5术中输血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签名。输血时要严密观察有无溶血反应。输血结束后空血袋保留最少24h备查。

2.5.6术中保持患者处于功能位时舒适,正确使用垫,防止四肢过分外展牵拉,对压疮做好防护措施。

2.5.7防止管道脱落 加强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妥善固定全麻患者,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拔出导管。

2.5.8术中取下的标本妥善保管,加入固定液。确保检查单,标签,登记本一致并签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医生)及时送检防止标本遗失。

2.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6.1防止交叉感染,所有手术器械集中至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确保灭菌合格率为百分之百。特殊感染手术按特殊术后处理。

2.6.2无菌物品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原则,分类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消毒灭菌、检查。

3结论

安全工作必须全员动员,全员参与。以营造时时讲安全,事事抓安全;人人懂安全,处处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第9篇: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

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三基三严的培训。

结果:提高风险意识,有效地杜绝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安全 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5-01

随着公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如何加强急门诊的护理质量管理,减少差错事故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特对医院急门诊护理安全风险与防范做以下思考:

1 护理风险因素

1.1 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护理人员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违反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对患者实施治疗时没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部分护理人员交班不认真,不查对,粗心大意;工作责任心差,未认真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上班思想不集中,在办公室聊天、打电话、吃东西、手机上网打游戏等,导致治疗不及时,观察病情不及时或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发生严重后果。

1.2 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不过硬。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学历不高,经验不足,分诊大意,对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穿刺水平不高,应急能力差,不能全面掌握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治疗、护理、饮食、心理。

1.3 护患沟通不协调。急门诊的患者流动性大,逗留时间偏短,自身素质差距大,病情复杂多变,用药种类多,小孩吵闹,加之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陷入冲突的困境,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工作量大,易造成护士头脑不能保持冷静,易产生急躁情绪,语言生硬,将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纠纷。

1.4 护理书写不规范。了解观察病情不仔细,记录欠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抢救患者以及危重患者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涂改,医护记录时间不完全相符,做了治疗,护理记录未体现。

1.5 患者自身因素。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密切配合,患者的求医动机和行为,对患者能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具有重要影响。由于疼痛或不适对自身病情认识不充分,不配合治疗护理,不按时服药、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等。

1.6 护理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细节管理理念,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护理人员配置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患者需求增多,造成工作细节不到位,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得不到保证。

2 医院的因素

2.1 医院基础设施、病房配置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地板、地面、走廊无扶手、瓷砖不防滑。

2.2 护理安全制度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3 防护措施

3.1 增强法制观念,健全护理相关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尤其是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礼仪服务,三基三严的培训,严格十五项护理核心制度,根据职称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完善护理缺陷收集、分析、改进。要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的观念。

3.2 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护士长应实施弹性排班,新老搭配,能力强弱搭配,加强高危时间的环节质量控制。出诊救护及时,急诊绿色通道通畅。

3.3 加强护患沟通。重视人性化护理,多与患者交流提高沟通技巧,实施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切实地关心患者的心理需求,注意口语的科学性、通俗性,接触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必须了解风俗民情,对老百姓用通俗朴实的语言,对有知识学问的人,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人,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他们交流,达成共识,这样患者才会信任护理人员,才能形成一个很好的护患关系。抢救危重患者时做到忙而不乱,边做边解释,随时记录,做到记录的准确性。患者情绪激动时要多安慰,严格执行医院的告知制度,特别是门诊小孩穿刺不成功的个例,要有耐心,爱心,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4 加强急救能力的培训。制订本科的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并专人负责实施,定期进行操作技术考核。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各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抢救技能及较高的应急能力,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将护理难点和有争议的护理问题,分析原因,找出不足,积极讨论,制订可行的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从形式到内涵得到持续改进,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3.5 改善就医环境。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环境整洁,安全设施完善。定期检修,及时更换。

3.6 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实事求是及时记录,树立书写记录责任意识。

4 结果

护理安全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实施“三好一满意”的服务宗旨,即: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群众满意。加强对护士预防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教育,提高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维护患者就医权利,才能把护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监控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护理工作进一步安全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