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

第1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 解题 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c)-0148-02

在西方的科学常识中,数学是基础性的学科,它包括代数与几何;探讨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数学中的一些函数、方程、几何、极值法等基本,但处于核心地位的内容加以应用,使其能够在高中物理学中对规律的描述、物理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等,能够快速、有效加以把握;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更为简化地将复杂问题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提高解题效率等。以下就从这个角度对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展开具体讨论。

要在高中物理解题中运用数学知识,就需要先在物理教学中对数学概念进行一些渗透,比如,类似定义的名词,如:向量既是大小、方向方面的量,又能够遵守三角形的不变法则,当换到物理中时发现,需要在四边形法则之下,对其进行讨论,所以,向量、标量之区分,就是一个显著的示例;另一方面,抛物线在两种学科中均存在,但在物理中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而在数学已经拥有了这方面的了解,通过区分差异,在学习中可以更好理解相在物理概念等;另外,数学是物理的基础,而物理中也应用到了好多数学方法;所以,应该加强数学知识的运用。

1 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运用

高中物理非常奇妙,而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却有助于解决诸多比较难解的问题,或者简化诸多抽象而复杂的物理难题,比如:通过函数可以让问题更为简化、易于求解,通过图像可以让抽象转变为形象,然后,通过具体的分析得到最终的答案,理解其中的奥秘;再如,几何图形的运用就可以让物理运动更为形象的在几何思路中获得认知等,以下就从这些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1.1 函数的运用

举例:若在某两地(A、B),有2个人(甲、乙)相向而行,B-乙比A-甲出发早6 min,当二者同时见面时,B-乙再多行110 m,见面后速度相同,共同前行,A-甲到达A地B地7 min,B-乙到达A地10 min,问题是二人速度、两地距离各是多少?

如果直接根据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似乎比较复杂,但是,若能够尝试换为数学思路,就可以设想一个求解方程,然后,通过换元方法,将较难的问题简单化,然后,通过方程来加以解决。具体分析过程是,先设x为二者见面时的地点到A地的距离,那么,B=x+110,甲速度=x+110/7、乙速度=x/10;所以可以得到方程x/x+110/7=x+110/x/9-6,对其进行简化就可以得到另外一个方程7x/x+110-9(x+110)/x+6=0;那么,设y=x/x+110,那么,就可以得到公式7y2+6y-10=0问题就变为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1.2 几何法的运用

在应用几何法方面,比如:物理学中对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方面的运动问题的分析、物理变力问题的分析,往往可以利用几何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如:三角形原理、作图方法等,这样就可以让问题更为直观得到分析;而且运用几何学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诸如:对称点性质、两点间直线最短、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此类基本性的原理应用较多,而且通常的解题经验也表明最为一般的原理最为常用,且能够达到较好效果;另一方面,在高中物理中,会遇到电学、力学更为复杂的问题,但若通过圆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深入分析,也能够让圆周运动之类的原理得到很好发挥,以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题的技巧与水平。

1.3 图像法的运用

图像法针对的是抽象问题的直观化,以及解决。因为对于高中物理而言,逻辑思维并不是很强,遇到抽象的题目,转换能力一般较差,因此,若能够引入数学中的图像法,那么,就能够将抽象题目转换为直观图像,再通过数学思维打开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以图像的识别为途径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要关注图像的绘制问题)。

比如:若从定义方面看,图像所表达的物理,主要是通过纵轴-交点,对量-函数进行表述;以运动学为例,v-t、s-t,二者图像差异较少,混淆的可能性最大,所以,需要认真分析、仔细辨别;另一方面,遇到诸如点、面积、斜率之类的问题,也需要进行重点分析,如线――过程中的规律、变化过程,而v-t图像中的线――倾斜直线是匀速直线运动,斜率是横纵坐标物理量变化率等;所以,在解题时,应该辨别物理量大小求解问题,定性并对快慢进行分析;再如,s-t图像斜率――速度大小;v-t图像斜率――加速大小。

再如,坐标、图线之间所构成的面积问题,在高中物理例题中往往也会遇到,它们往往存在对应关系,根据上面所说的图像,继续分析,若v-t图像、横轴间面积,对应于位移大小,那么,在正位移就在t上方,负位移就在其下方,就可以得到f-t图像面积与冲量的对应关系等。

从当前的教学经验可以认识到比较重要的几个高中物理图像,比如:电场线分布与交变电流、磁感线分布图(电学)、上面所提到的v-t、s-t(运动学)、还有牛顿定律中的a-1/m、a-f图(实验图像)等。

1.4 微元法的运用

所谓的微元法指的是通过微分理念进行有效分析;具体来看,就是通过细分法,让物理过程、物体成为单元,并进行适当单位单元的选取,然后达到具体的针对性研究目的,即找到相关变化规则,它的解题思路也非常简单;特点在于精细,而需要用到模型处理,所以,是一种思路简单,但解决起来应用的知识较为复杂的方法。

具体来看,在解题中,要求对微元的多样性有一个清晰认识,它可以是质量、面积、体积、线段、圆弧等任何对象,而且其基础在于整体对象的完整性;另一方面,正如上面所说,需要用到模型,即:微元模型化,通过电荷、匀速转动、质点此类视角,或者物理规律等,建立微元与物体之间的关联,从而达到最终的求解目的。另外,当得到一个微元答案之后,就可以在其他微元中进行应用,其中会用到诸多关系,比如:对称、近似极限、矢量等,当完成答案累加后,即可以求得最终的完整答案等。

2 结语

总之,在现代学术研究中,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了比较常见的现象,尤其是作为所有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数学得到了最为广泛应用;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有具体的关联、也有明解的方法,以及应用的必然性。所以,建议在以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研究一些数学方法,透过一种新的思路打开对物理教学的创造之门,从而进一步提升解题速度与效率,并使高中学生从中能够领略并学会对多种新思维的理解、分析、掌握与应用等。

参考文献

[1] 郭新华.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32(19):37-38.

[2] 陈燕.探讨高中物理解题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J].中学物理,2014,32(7):69-70.

[3] 李建军.高中物理解题的几种常用的解题技巧分析[J].中学物理,2015(11):96.

[4] 肖丽英.“微元法”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探究[J].中学物理,2014,32(2):90-91.

第2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1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传统教育模式忽视了高中生的个性

在高中阶段,学习任务打,历史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具有较多琐碎的知识点的,因此每堂历史课都有较大的学习任务,历史教师基于教学任务对于课堂时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给学生构造时间表,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虽然历史教师的讲解工作是最高效的为学生梳理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意义,但是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自我消化,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也缺少了自主的感受和感悟,久而久之就使得高中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缺少了自我发掘的乐趣,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的降低。

1.2高中历史课堂上学生习惯于听讲而对于历史课本缺乏基本的阅读以及理解

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历史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都是基于冲刺高考的目的,这个时候的讲课方式往往是缺乏趣味性的,而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之下,习惯于在课堂上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探究以及思考的能力,由此学生对于高中的历史教材也就没有养成基本的阅读习惯,对于历史教材的忽视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是机械的,也是盲目记忆的,学生往往忽视了优秀历史教材中文字的意义,忽视了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点的记忆和印象加深。

1.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做到给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

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往往延续了填鸭式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根本不放心,将所有的知识都梳理清楚之后教给学生,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考虑不足导致历史课堂的学习氛围往往是十分沉重和压抑的,严重的时候,会给学生的记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排斥情绪会逐渐增长。

2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优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策略

2.1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记忆环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乐观的学习心态,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学会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使得学生对于新知识有探索的欲望,并且,为了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高中的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给学生适当的肯定与鼓励,在教学讲解的时候为其营造宽松、自由以及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使得学生大胆的将自己的疑问表述出来,这样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课堂的参与度更高,对于当堂课学习的知识也有更深刻的印象。

2.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搜集更多的图文资料加深

在高中历史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认知不深,为了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课堂历史知识讲解,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对于历史知识的认知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可以在历史教材的基础上搜集一些有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图文资料,这样学生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是深刻的,课堂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2.3高中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

在历史课堂上,历史知识是既定不变的,历史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应当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深入的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需求,在课堂上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发言以及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交流沟通,确保高中的历史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分析学生遇到问题的原因,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与此同时,高中的历史教师还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学素质以及历史知识储备。

3总结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是十分繁重的,历史知识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历史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多的知识点,且历史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态度往往是认为其是枯燥无味的,为此,高中的历史教师应当改善这一教学现状,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的探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多个角度创新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历史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大大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高中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论学习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历史教学而言,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快乐学习,将枯燥课堂变成开心的课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再者素质教育常以历史教育为重要载体,就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压力,这个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

一、现在高中历史教学、学习的现状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认为读史无用,轻视历史教学,历史是“死记硬背的杂科”,学校、家长、学生都不重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尤其初中阶段,虽中考历史计入成绩,但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历史学科基础很差,导致高中的学科基础薄弱。

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念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新课程教材学习任务繁重。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是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第4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兴趣 技巧

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尤其是相对于文科生而言,历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而就历史科目的知识面而言,高中历史所占的知识量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面对高中历史中庞大的知识量,如何能全面的把握知识点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切入点。

一、高中历史知识之概述

在国家教育部新编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其特点是比较鲜明的。首先是时代感强烈。紧紧围绕新近发生的大事件,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很多新近发生的事件都已经写进教材,如、神舟升天等,与此同时国际大事也是尽在教材。更加凸显时代的脉搏。其次是目的性更加明确。很多知识点的编写都考虑到学生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的把握,通过历史事实告诉学生和老师,对于历史并不是在讲述以前的故事,合适通过历史来感悟现代社会的脉搏,从以前发生的事件寻找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共同的感受。一个知识点,强调了很多次,但是错误依旧出,而且老师在课堂上感觉学生学的没精神,老师讲的也没动力。这就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老师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2.2学习方法老师指导不到位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自身做具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大都是采用机械记忆。所谓机械记忆通俗说来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历史的记忆方法方面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造成了学生的经理浪费,这种浪费在每秒如金的高中阶段来说尤其是可惜的。

2.3学习兴趣低下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老师讲的无精打采,一手拿教材,一手拿粉笔,就是照本宣科。造成现象的原因是历史教学对教材的把握尺度不到位造成的。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教材,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抓住历史的这一他点进行教学,反而在课堂上过于呆板,过于依赖教材,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众所周知,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独特的个性,兴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其的重要,老师做的还是很不到位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之技巧

3.1做好课前准备 提升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是较为有趣的,不单单是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可以看头更多的这里------相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方面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应该多搜集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料,撷取其中重要的事件进行课堂讲解,使历史教材知识点成为股市,如此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兴趣。-----谁不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呢?这一切都以来老师课前的准备。只要精心准备,这个教学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3.2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技巧

高中历史有很多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都非常相近,有的甚至是同年同月同日发生,这就给学生们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经常是无从记忆,或者是记忆混乱,出现错误。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很多外国的人名,让学生记忆的时候很是头疼,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指导学生有技巧性的记忆。首先是在时间方面的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一个大事件老师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知道学生进行记忆。首先是什么,时间地点。然后发展是什么,时间地点,最后是结果什么,时间地点,这样以来记忆的时候相比较而言就会方便很多。至于外国人名的记忆,则可以根据人名的发音进行记忆。例如有一个知识点是外国的悲剧之父叫埃斯库罗斯,如果进行机械记忆则会很艰难,老师可以根据人名发音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可以记忆成“埃斯死了哭罗斯”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方便。如此小技巧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只要历史老师精心总结相信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不会再痛苦。

3.3改进教学方法 狠抓课堂效率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殊不知,正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的学生没有任何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实行授课内容的任务化,问题化。为学生制定好学习流程:自学--对学--组学三大流程。每一个流程都伴有展示环节,每一个展示环节都带有质疑。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条主线,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索要做的是关键点的点拨,关键时候老师还要扮演“挑事者”的角色,这样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学到的知识恐怕要比机械的记忆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结束语

针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高中历史老师最为紧迫的任务,只要精心准备,时常反思,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把高中历史教学变成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大讲堂,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范德新,张艳飞,曹大梅. 历史教学选用史料应慎重――由人教版教材一则史料说开去[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1(05)

第5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 历史材料 策略

从目前的教学形势来看,高中生肩负着高考的压力,各种学科的学习常常让学生感到劳累,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将学习精力放在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上而忽视历史学科,他们认为历史学科无非就是死记硬背。但高中历史是以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为首要,在基础知识上再施加具有思考性的问题,简单的说,高中历史课程相当于初中历史知识层面上的升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就需要在课堂中引入历史资料,吸引学生对历史课程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历史教学效果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将结合实际教案分析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并对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进行探讨。

一、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的史学家曾经对历史学提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表明历史学的研究离不开历史材料,只有合理的历史材料才能使枯燥的历史学变得鲜活。在《普通高中v史课程标准》一书中对此也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历史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简单的说,一切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思维都离不开历史材料。同时,运用历史材料的历史教学课程对新课改后的高考也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倘若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注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那么学生在参加考试时对问题的分析则永远存在疏漏,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引用历史材料对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界来说都是一种必然的要求。

二、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虽然在历史学中占有的份量较少,但面对众多的历史材料时,教师在历史课程中历史材料的引用对历史教学具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合理利用各种版本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课堂中历史材料的引入需要按照课程标准为原则。目前各版本的历史教材虽然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的原则进行编写的,但各个版本教材上的历史资料也各有优劣。比如,人教版的教材虽然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但由于与课程无关紧要的历史信息较多,且部分重要概念性的材料不够准备,如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第五章节第三单元“蒸汽的力量”一课中对工业革命的概述并没有提到工业革命的本质。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段知识的时候便可根据课文标题对课本中的资料进行合理的选择,对解释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说明。此外,在新版本的教材上,我们能够发现有很多课本资料在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说明时使用到的历史材料较少,解析也不够清晰,但在老版的教材中对这些知识点的说明往往更准确更加具有说服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对课本中解释不足的知识点可以合理的利用各种版本的教材材料进行科学全面的补充说明,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能够掌握得更加全面,了解得更透彻。

(二)利用历史材料在上课前留下悬念增强历史的吸引力

由于学生普遍都有着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历史材料在课堂上的引入。教师在开始讲课时首先引入历史故事,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接着将这个故事留下一个悬念,激发学生对历史事迹的探究性,从而增强历史课程的吸引力。

例如,教师即将对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三课《》一课进行讲解时,向学生展示一些历史材料,如当时中国在签订时的照片以及签订条约文本的内容,以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向学生讲解这份《》标志着“当时的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无能导致的”这一历史事件,接着教师以这份条约的内容向学生抛出问题:“那么就以这一份条约材料就能够证明当时的中国社会的形势吗?”对此问题,学生在不了解实际历史的情况下就会对这种历史悬念产生疑惑。这时,教师便可将学生带入课本材料中,利用课文中关于《》前因后果的讲解材料,促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的本质。这种引用历史材料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一开始就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解的传统型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驱散了学生昏昏欲睡的学习心态。

(三)在历史课堂中贯穿历史材料活跃课程气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合理的穿插历史资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缓解学生在长期的课本知识讲解中逐渐下降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中倘若不注重对历史材料在课本知识讲解中的合理利用,不仅不能及时拉回学生跑偏的思维,还容易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准确。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材料中赋有具体化、真实化的资源,如播放《清明上河图》的图像,结合高一历史《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城市经济》一课中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能够加深学生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对学习困难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再例如在讲解唐宋和明清历史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讲解各个朝代的历史发展形成时引入该朝代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采用课外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

历史材料如同浩瀚的宇宙,而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坚信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助手,正如中国现代教育实践家魏书生曾是这样评价教师这一职位的,他说:“坚信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同时你也是每一位学生的助手。”[2]在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科技让学生去搜集各种历史资料,将其整理成课程报告的形式,然后在课堂上将之前分好的小组以小组单位的形式分别对课本内容进行补充和说明,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对历史资料的记忆性和熟练的掌握,促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

诸如此类的历史课外活动还有很多的形式,而教师在举行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并且能使学生付之行动的历史研究活动时必须对历史材料的范围进行合理恰当的挑选,避免学生在收集材料时出现错误的方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材料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水平。在引入历史资料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为出发点,以教学效果为目标,为课堂教学安排合理的历史资料,最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历史教育并非纯粹的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国现行的高中历史学科课改的核心目标界定为: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历史学科被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应该鲜活生动的历史变得沉闷呆板,学生也对其没有兴趣,历史老师如何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遭遇窘况的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历史学科的重视不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阴霾下,不少学校、家长乃至学生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设置课程时,历史学科的课时数很有限,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往往很难全部完成。这就带来连锁反应: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法上仓促简单,敷衍对待,扼杀了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校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课改精神,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报考文科的学生相对较少,成绩也相对较低,在历史学科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数量有限。

2.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机械。

有些老师将历史等同于“老古董”,就历史讲历史,自己机械地说历史,让学生死记硬背历史,完成了教学任务便万事大吉,急功近利。

3.对历史教材使用不恰当,学生缺乏质疑意识的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状况。教材中的结论只是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具有时代性和主观性,所以必须有质疑的精神。一些教师不仅自己设有质疑的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态度,而且扼杀学生的质疑意识,不允许学生质疑,既导致课堂教学的索然无味,又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与时俱进。

4.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历史教学评价内容仅仅局限于考试这个单一的工具,而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评价不够重视,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1.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历史教学因其包含的人文情怀,可以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历史是一种基础知识,是一部社会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知社会之兴衰,重视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理想、有精神的人。

各科皆有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所以历史正是各学科的交汇点所在。因此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历史知识探究的过程,鼓励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发挥想象力,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另外,历史教学承担着政治教化的功能,对于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所以应该充分重视起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发挥史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和思想引导功能。

2.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在历史教学中,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幽默风趣的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断出现的挑战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探究式的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如考察历史古迹、历史问题专题研究、编演历史剧等方式,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使学习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能力,学会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程的教学形式。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也可以更好地诠释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范围。当历史知识以动态的视频、历史影像、课程设计等变换多彩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兴奋点一下子就会被激发,枯燥的历史会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对历史情境的营造,学生可以用眼、耳、心感知历史长河中的社会巨变,朝代更迭,“身临其境”地感知历史,更为充分地理解历史。比如在讲到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史时,可以通过视频展示近现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饮食、住房、婚丧习俗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变化,一目了然,深刻地体会到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对政治经济的一种直观的反映,近代中国或主动或被动的变化既有殖民入侵带来的影响,又有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些方式的运用目的是让历史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高效,弥补传统教学资料来源的不足和单一性。实践也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的整合极大地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营造了一个师生共学、共享的和谐课堂。

3.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人文精神。

教学不仅仅是讲课,课堂上老师应给学生提供创造表达思想、释放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跳出教材处理教材,从宏观上、学习方法原理上处理对待教材,这样才能做到科学理性地面对教材。

现今的中学历史教材在过去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教材编写的特点,引入史料,加入插图,更为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是教师不应止步于此。教师应在下工夫把教材吃透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到合理取舍,以大历史的眼光,从文明演进、全球、现代化进程甚至社会心态发展等各个角度揭示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比如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可提供不同角度的资料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明白有多种观点的存在,但是要做到有依有据,不能信口开河,哗众取宠。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历史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内容一般都与人文价值有关系,反映的是人文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引入人文精神,变历史课堂为人文课堂,在人文中理解历史的魅力。如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教学的楷模,如果能以这样具体生动的史实和历史人物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走上人文的舞台,就必能对陶冶青少年的道德情操有所益处,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内容,拓宽评价渠道,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从学生对史料的处理能力、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能力、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在历史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定量评价的比重会逐步缩小,历史考试完全可以从闭卷走向开卷,由笔试形式走向答辩形式,由目前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能力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见解和活学活用能力,等等,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在多层次的评价体系中认识自我,获得信心。

5.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其他能力。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科学,需要一定的识记能力。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也谈不上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谈不上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揭示本质,必须以记忆带动思维,以思维促进记忆,不可偏废。当然提高记忆能力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增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所阐述的内容,将教材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思维,才能牢固地记忆,形成良好的记忆循环链条。所以在教学中,需要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重复练习不断加强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提高对历史知识的驾驭能力。

无论是从历史教学的要求出发还是从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出发,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都非常重要,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论述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自主认知探究,使得学生的论述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还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不过这个过程要渗透在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外,需要师生不断地实践方可达成。

6.历史教师自身需要不断发展。

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些教师更多地关注课程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却忽视了新的史学观念的吸纳,史学理念陈旧,对新的学术发展不够关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时代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从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程式化教学中解脱出来。

历史学科是一门提高国民素养,培育民族性格的必修课程,在今天应受到高度重视。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研究的人才,而是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这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所以在教学中不应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及关心自身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面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每位高中历史老师都深感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岸映.浅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技导刊,2010,(7).

[2]史宝叶.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园,2010,(10).

[3]孙宽宁.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4,(14).

第7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高中历史;生本理念;运用

生本理念是以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让学生通过历史合作小组的组建以及前置性作业的完成,课堂中的积极探索,勇于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每一节历史课中形成能力,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要认真思考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喜欢上历史,并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终身运用历史的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打造适合学生的历史课堂

1.以生为本,摸清每一个学生的历史能力以及掌握的历史知识

突出学生,突出学习,让学生在先学后导的多元化学习理念中得到素质的提升,能力的增长,是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做的。在这个理念基础上,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进行以生为本的教育,要真正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个阶段的时候都要通过有效的测试掌握学生目前已经具备的历史能力以及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并要根据学生现在的历史双基能力,思考如何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能力制订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能力之上,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得到历史实践能力以及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高考复习《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上经济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情况,引导学生复习20世纪不同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引领学生完成本专题的重点、难点的复习,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课中的动态生成思索完成历史能力的提升。

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学习

1.突出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思考作用,让学生在智力、个性上都能够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不同层次,组织学生完成适合本层次的历史教学。教师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理解、思考、解析等历史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记忆方式,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引领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掌握学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本过程。

2.课前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教会学生掌握自学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要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先学后教,或者让学生能够在课前解决的问题就要让学生在课前解决,这样就方便教师在课堂上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质疑以及思考。前置性作业的布置需要教师认真考察本班学生的实际历史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前置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考力的提升。如,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在复习之前,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的课前复习,并可以设置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这样教师在课上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

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字、图象以及声音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历史知识。如,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电影《》中的某些画面制作到历史课件中,这些生动传神的历史画面一下子将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就能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积极思考。

2.多媒体课件有效拓展课堂容量,提升学生的历史能力

多媒体课件能有效缩短时空差距,真实再现历史情景,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课上多媒体课件习题的出示帮助教师有效地将教学时间更多地应用到学生的历史能力的培养上来,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的容量,提升了课堂密度,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更多的时间自悟、自问、自查。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知识点进行拓展,使学生有效梳理历史脉络,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在探究中学会用历史观点解决历史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的历史能力,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历史学习能力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增强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终身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萍.高中历史课堂深化记忆三部曲[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9.

第8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历史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4-01

1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的。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是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2 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常常会听到同事们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上面提到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问题,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3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3.1 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2 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结论性内容较多,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老师们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3.3 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有句话很有道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4 注意与现实的结合性

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老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3.5 学法指导是动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3.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

第9篇: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

一方面,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对高考的关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做题方法的积累、答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学生只是在快考试时进行突击性背诵,那是很难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的。

另一方面,历史学习中确实需要记忆一些知识,涉及到很多的年代、事件、人物、地点等纷繁复杂琐碎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容易混淆,导致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我常常会听到同事们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那么对于老师来讲,就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自己的授课方式。

对于学生而言,上面提到了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的问题,不重视和畏难情绪深深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习效率不高也就见怪不怪了。

三、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一)教学方面

(1)更新备课方式。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我提出以下建议:①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②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③加强集体备课,优化个人备课。同一级组组成一个备课组,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在精心充足备课的基础上传授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

(2)改变教学方式。首先,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和科学化。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更多的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结论性内容较多,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部分老师认为历史课没有什么内容好讲,只须向学生灌输结论,他们记住该记的内容就行了。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老师们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4)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5)注意与现实的结合性。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老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6)学法指导是动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顺利升学,以便学到更高层次的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观察现实问题,力求做到学以致用。

(二)生活方面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乐”学。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在于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推进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而不是简单地记住历史。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布置有趣味性的作业,化知识为能力。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让他们觉得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

(2)关爱学生。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时,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的爱。同时,一旦他们喜欢你,也必然会喜欢你的教学,这就是“爱屋及乌”的道理。课后花一两分钟时间与不同的学生聊天,关心他们的身体、学习、爱好等,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谈心的朋友。长期坚持下来,必然会赢得学生的欢迎。老师的亲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你教的课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不能好得没有距离,要把握分寸,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既敬又爱。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