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完善课程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完善课程管理机制

第1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549(2017)05-0052-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展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校的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中,其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教学管理机制。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管理机制,推进教学管理机制在整个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来实现稳步的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符合我国新时期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注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把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积极探寻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新思路,构建以教学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提升和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系统地、全面的建立务实创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就是把教育中的各种元素收纳到统一整体内进行规划和系统落实。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现阶段教学管理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每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经历和积累了大量的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经验。这些经验组成的教学管理机制影响着学校的课程的开设、教学进度的掌握、应试质量的检测等方面。学校的办学模式得不到创新就是受到这些经验的影响,导致了布局调整后所希望的办学水平以及教学质量并没有得到实现。例如,有些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还是停留在命题考试、依分排队阶段;对学生的评价研究工作只依靠试卷分析;课程建设就是成立一个虚设机构,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计与具体实施,关注度不够。有的学校虽然硬件设施先进,但缺乏专任教师以及对兼课教师的专职培训。上述这些现象都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客观存在的,良好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优化展开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快速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教学管理体制是学校教学工作展开的载体,学校只有具备了因地制宜的能力,具备统筹安排课程,具备课程实施的全面落和综合评价能力,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

二、创新是教学管理体制完善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关系到国家、民族长期发展的能力之一。创新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进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程。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工作,教育事业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

1.创新教学管理机制顺应了时展的规律

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和创新就是针对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是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办法,它直接关乎着教学工作的展开、实施及结果反馈。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形势的不断严峻,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加大,与此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考核也更加的严格和苛刻。学校只有摒弃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健全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才能够符合我国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是对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的客观要求。

2.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是展开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

我国新课标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的具体表现。在新课标的教改推进中,很多学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出现了一些翻转课堂、建构主义等全新的教学形式,这些成绩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教改过程中,对教学管理机制的改革才是所有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机制贯穿于所有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全面的。对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就是在对整个的教学过程负责,是真正将新教改应用到教学前线的有力保证,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很好的作用。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对教育改革以及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实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将创新应用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是对国家教育的负责,是对整个民族的负责,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力。

1.做到三个集中、四个到位、二个抓手

(1)三个集中:思想集中、精力集中、效能集中,思想集中到学校的教学方针上来,精力集中到各自的职责上来,我们的效能就能集中,就能做出成绩来。

(2)五个到位:第一,做到管理服务到位,做好服务工作,服务好相关机构和人员,服务好师生。第二,中心环节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就是要抓好教师队伍。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推移,教师队伍需要发展需要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特别是要适应当前的高校办学。要不断的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能力建设要成为各级领导的主要抓手,同时加强考试与成绩的分析,培养实践性,创新性人才。第三,条件保障到位:教学硬件要积极建设好,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有了良好的教学硬件,就能保障教学正常运行。第四,指导与监督到位:教学要正常运行缺少不了良好的教学监控机制,本学期开始实行督导交叉监控机制,每个系选5个系督导员,统一由学校督导室调度管理。让不同的系督导员去监控督导教学常规工作。

(3)二个抓手:一是严格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二是抓好教学特色。

2.规范、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约束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规章制度是约束人类行为的有效途径。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现的就是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学校各个部门的权限和职责,实现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通^明确部门间的责任和义务,下移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精简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和依据就来源于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因此,规范、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3.定位教学研究,建立教研机制

在教学工作展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持久有效的教学研究机制的建设,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发展,还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首先,建设分层教研团队,即同质教研。基础较好,队伍较强的学校,可以开展独立研究,同时在区域内推广和共享,发挥学校的引领作用。同一层次的学校组成教学联盟,通过统一部署来分别承担研究任务。队伍水平一般的学校依据本校实际问题规划研究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原有基础上的稳步提高。其次,加强异质教研。通过把不同层次的学校组织起来成立教研共同体,一起研究课程和教学,达到均衡发展,优势互补,强校帮弱校的良好局面。

4.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共享机制

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核心内容就是课程,同时教育资源对课程的实施起到支撑作用。提高学校领导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依赖于开发、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要提升课程建设和实施水平就要立足实际,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并建立区域共享机制。共建是共享机制的前提,共建把区域课程管理的整体设计和规划作为基础,系统和完善本地各校积累的优质资源,通过评估和整理而形成区域共享资源。共享机制很好地帮助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对学生的负责,对教育事业的负责。共享资源的应用,不仅为学校提供高质量、易操作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统整开发,还帮助了那些教学实力相对一般的学校,督促了其成长,对整个区域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创新课程培养模式机制

第2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新课程;问题;革新

笔者发现,小学阶段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的优质程度成正比,对于学生而言,优质的管理工作意味着无需花费精力放在学习以外的事件之中,从而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逐步将自身塑造成为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合格接班人。因此,在小学教学阶段,管理者务必要重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在学习中,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然而,当前小学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大家的警惕,笔者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大家共勉。

1当前小学阶段存在的管理问题

虽然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当前小学阶段总体的管理能力有所提升,但笔者仔细调研之后发现,依旧存在如下的几个弊端:

1.1作为管理者不能够深度理解管理的内涵:笔者发现,当前众多的小学中,作为学校管理者的同事并不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新的管理理念,在社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使用陈旧的管理机制,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极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部分小学管理中依旧使用体罚的方式让学生遵守相应的教规,这是管理者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随意选择的一种管理体制,会给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从而极度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这就是管理者不重视管理机制的典型代表。

1.2管理者运用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笔者认为,每一个小学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作为管理者,需要依据自身小学的实际特征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从而保证管理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相契合。促进学生最高效的进行教材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而然,也正应此,作为管理者需要应对的事情工作量庞大,管理者可以依据自身的主观看法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此外由于普遍小学缺乏监督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会不重视管理模式的更新,造成管理模式的落后,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

1.3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和新课改理念相违背:笔者发现,虽然新课改已经深入到每一所小学之中,硬是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度依旧根深蒂固,从而管理者在进行小学阶段的管理过程中,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成绩管理,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的管理。这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恰巧相反,从而不是符合当前小学阶段的管理模式,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极度不利。

2基于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具体做法

2.1重视管理机制,深度理解管理机制,改善管理模式: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的管理模式的革新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共同进行才能够得到解决。第一个方面,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管理者,需要自身重视管理理念的深度解读,从而结合自身的实际———所管理的学校现状,选择最佳的管理模式。并且需要密切的关注不同阶段学生对管理模式的反应,从而能够及时的改善管理模式,做到每一刻都能够契合学生的学习现状。第二个方面,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模式设计执行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阶段使用的学习模式,从而做到管理模式和学习模式紧密结合的效果,达成管理模式发挥最大化功效的成就。例如,笔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合作学习模式,因此,为了有效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习模式,实行的管理模式理念为,促进学生的交流,鼓励学生分享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奖励。由此,就完成了管理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紧密结合的目标。达成了管理模式最大化功效的效果。

2.2完善小学阶段的监督体系:笔者认为,管理者自身重视并完善管理机制固然重要,如果没有监督系统的监督以及实地反馈,管理者实行的管理模式就是盲人摸象,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的对管理模式变得懈怠,从而管理体系就会变得落伍,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由此,管理者在实行管理体系的同时务必要设计相对于的监督体系,确保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功效。例如,笔者在实行提倡合作,拒绝孤独的管理模式中,为了监督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否达到原本应该存在的功效,相应的设计了一套监督体系,每一个月都会从学生中进行抽查,询问学生的合作次数以及合作效果,并且学生对此的反馈。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模式的微调,从而有效保障自身的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功效。

2.3切合实际完善管理计划,造就符合新时代的管理机制:每一件事情的顺利完成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计划,管理机制的实行自然也不例外。由此,作为一名优质的小学管理者,需要能够在进行管理机制的运行之初,合理的安排管理的计划,并且要能够为每一个阶段的管理留有足够的空白时间,从而能够应对突况。只有如此,自身安排的管理机制才能够具备可操作性,从而能够保障其顺利的实行。在此过程中,管理者务必要进行自身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调研,从而保障自己的管理计划能够完美发挥其功效,帮助自身设计出符合新时代的最佳的管理机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顺利实行过程中,作为一名优质的小学阶段管理工作者,务必要能够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为自己的管理机制做出贡献,从而让其发挥本应该存在的功效。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最高效的进行学习,达到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

作者:王莉 单位:宁夏中宁县第五小学

参考文献:

第3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教育管理的机制是否完善和系统,对于我国教育管理的机制变革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是我国教育得以正常运行的保证。就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管理来说,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进行思考。宏观思考就是从高职教育机构的设置、各部分的职能分配以及他们之间的机制动态等方面思考;微观思考就是在政府的整体指挥和控制下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具体的某个高职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互相关联和运作,推动学校向前发展的方式。就我国的高职教育管理机制而言主要由政策机制、联动机制、推动机制和评价机制组成。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合力,推动着高职教育向前发展。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管理管理和运行机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被割裂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的高职教育管理是由省政府主导的,而且大多数高职教育的学校是各大中专和地方的一些技术学校合并或者改造而成的,他们的主管不仅仅有合并前单位的领导,还有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门。每一个部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思路和体系,因此无法形成一种合力性质的管理机制来推动学校的发展。即因为利益的分配问题现在还没有讨论出一种最为合理的管理机制体系。

二是学校构成的多样性和复杂化的问题。此外,目前很多高职学校是由以前拥有完整资格的院校和它下面设置的其他辅助学院组成。因此合并后的高职学校内部沟通不畅,导致学校发展缓慢。

三是人力章程和运行体系的缺失。由于政府的限制和干涉,使得高职学院本身缺乏决策权力,造成学校管理混乱。表现在:人力的分配和招募不合理、人力规程陈旧、很多高职学院存在管理行政人员和教师的数量比例不对称、奖励机制死板,无法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等问题;学校的硬件条件落后,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培训缺失,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不足,学校的制度无法对师生进行充分合理的管理,管理机制混乱,保障的程序也完全缺失。

2.我国高职教育运行机制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运行就是说所在的系统的因子进行互联协作以进行生产和工作。高职教育的运行主要在于学校创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我们的高职教育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教育运行机制关键部门的很多问题:

一是教学特色不突出。很多高职学校的办学目的都是为社会养成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但是我们不仅仅是要针对目前的市场需要,我们还要有所展望和预见性,充分考虑到未来的人才需要在哪里,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这样办学才能长久发展。但是有些学校严重抄袭国外学校的特色,完全没有考虑清楚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加上课程设计滞后,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完全脱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校竞争力持续下滑。

二是师资资源的流失严重。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我国的高职教育国家都是很重视的,无论在资金的支持上还是政策辅助上都是很充分的。但是跟普通高等学校比较来说,投入还是有限,目前现在部分高职学校的资源条件还是比较差的。人才招聘制度也不完善,很多优秀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纷纷离开,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高质量的教学。

三是教学与生产严重脱离。目前,高职教育在经济和社会资源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在学生和教师的人员配置上都无法得到充分的考虑,而且跟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无法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在一定时期内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严重落后。虽然企业和高职学校有着密切的合作,但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还是倾向于更加高的学历人才,严重忽略合作关系和长远利益,使得高职教育的发展无法进入快车道。

二、完善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最佳形式,高职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1.增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的职能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向市场经济方面转型,政府过去的计划和行政管理方法已经完全落后于现代的需求导向,无法赶上高职教育的发展速度,所以政府要重新定位和思索解决之道。政府首先要理清跟学校、企业以及民众之间的关系,果断处理好跟市场导向的关系,要从一个对于高职教育资源的供给者转变成为高职教育的投资者;要从过去的办学方法中走出来,要制定好相关的政策,来统筹和协调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增加自身的工作效率。

管理机制成效的落实,是需要彼此分工和人员配置的充分明确,这对于改变我国高职教育现状混乱的局面是很关键的。

2.完善教育法律、教育运行监控以及反馈机制法律和监控机制是高职教育管理机制发展的首要发力点。

一是我们要健全一些法律法规,以确保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行。过去的高职教育因为机构设置的混乱和结构的脱节,而且规章制度严重缺乏,工作进行了但是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和反馈,导致政府和企业对于高职教育的投入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我们只有完善法律性质的管理核心,更高地提高运行的效率,才可以不负重托。

二是我们还要把教学和行政的决策分开,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能划分,彼此补充和监控,这样才能加强行政管理和教学优化的运行成效。

三是高职学校要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监控体系的建设,确保所有的信息可以得到反馈,以便进一步的决策更加具有高效性和针对性。通过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来提升我们高职院校的运行能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3.处处体现人本的思想理念

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中深深地打上人本思想的烙印,一切决策和运作都是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过去的理念仅仅是提高收入,完全忽视了人的需要,导致教师和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关怀,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缺乏激情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需要,完善对教师们的补助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教书育人的行为,激发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且在各自的教学中进行创新,发挥他们自主性。

高职院校还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地打造自己的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学校发展,打造一支卓越的专门管理团队和教师队伍。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提升,这是教学和办学的终极目标。

我们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和传播,打造自身的品牌特色,扩大自身在教育界的影响力,这样才能更多地吸引人才,才能得到政府和企业更多的注意和投资,才能使我们的高职院校良性循环发展。

4.加强高职院校和其他部门的合作

高职教育使得民众的素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高职教育同时也肩负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在人才的养成方面,高职教育的花费要低于其他的教育,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同时学校应该实现内部资金运行机制,使得高职教学方面的经费得到充分保障。还要与企业签订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人才就业机制,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教学点等方式,充分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争走出一条产教结合的全新发展之路。

高职教育的实际运行的成果,取决于他们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以及企业对于整个高职教育的投入。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和企业的联系,把教学工作充分建立在满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去,这样才能建立起长治久安的运行机制。

第4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实践型学生培养;护理专业稿日期:

1实验室教学管理

实验室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当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校内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护理专业教学来说,会涉及较多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地开展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以老年护理专业为例,其中涵盖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铺床、导尿技术、鼻饲技术、氧气吸入技术等诸多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实验室教学可以为学生们进行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们借助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身临其境地体验老年人护理工作。目前,涵盖护理专业的医学高校都具备专业的实验室,有利于培养出具备专业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对护理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分析,强化学生们的综合水平。高校实验室具备综合性、灵活性、开放性,可以契合专业教学工作的实践需求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和开放的实践环境,以便强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当前实验室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实验室教学定位不够清晰,实验室开放度较低

从一些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够丰富,实验室教学的定位不够清晰,以辅助理论知识为目标的实验室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虽然对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未能充分展现出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不能及时与行业前沿相接轨,有些弱化实验室教学的目标定位。高校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一般是教学实验室,实验室实践也多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针对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践研究的机会有限。实验室基本上属于封闭的状态,只有在护理专业教师申请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够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此种模式会对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产生影响。

2.2实验室教学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结合目前部分高校的实验室教学课程设置来看,对于专业教学工作缺乏深入了解,主要体现在实验室教学案例有些陈旧,验证性实验占比相对较大,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不够。以老年护理专业为例,护理教学内容是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之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会不断更新,而实验室教学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实验室的设备和材料有限,实验内容有些落后,与实践教学的契合度偏低。在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实验室教学的特点,无法全面反映出实验室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忽视了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指导。

2.3实验室教学考核标准较为单一

实验室教学考核标准较为注重学生是否可以快速熟练地掌握技能,有些忽视了非技术层次的内容。针对老年护理专业考核来说,往往更加注重学生们是否熟练掌握了实践规范,容易忽视病人的护理需求和感受,没有充分结合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未能从多角度层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不够规范

若无法科学合理的对各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就会影响实验室教学的高效率开展。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实验物品准备、实验排课、各类文件归档、报表统计、实验仪器登记等诸多内容。若实验室教学管理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护理专业学生的日常上课,还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随着社会对医护职业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护理专业近几年来也在不断扩招,对实验室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高校的生源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实验室教学条件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实验设备未及时更新,不能充分满足当前实验室教学的实际需求。

3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3.1建立健全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实验室教学管理符合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需求,有必要重新构架教学体系和教学机制,在明确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下确保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从实验室教学内容改革、实验室教学管理、实验室教学评价机制等各个层面构建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借助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机制最大化发挥出实验室教学的价值。结合护理专业的教学需求,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室教学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调整,确保实验室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相契合。可以从多个角度制订出完善的实验室教学评价机制,不断引入创新化、科学化的实验室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实验室教学的热情。学校要重视实验室教学设备材料的更新,确保实验室教学材料设备与当前老年护理行业的设备材料相符合,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快速掌握各项护理工作内容。

3.2实现教学与临床的统一

在实验室教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是较为关键的环节。在现代护理模式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护理专业的知识内容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于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实验室教学是实践教学当中较为关键也是很基础的内容,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知识教学并重的内容,应该与理论知识教学相辅相成。在创新实验室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精心策划,认真研究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护理专业人才需求特点总结出护理教学创新性理论,并在实验室教学中进行合理应用,实现教学与临床的统一,确保实验室教学的课程设置能够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积累临床经验和实践经验。同时,要重视实验室教学与临床见习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们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能够强化自身的专业护理技能和实践技能。要定期对实验室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最大程度还原实验室教学的真实性,为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3.3重构实验室教学评价考核模式

在进行老年人护理时,不同老年人的病情和个体因素会存在一定差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该具有核心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让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具备出色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老年护理领域的人才需求,需要借助科学、完善、高效的实验室教学评价机制来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约束,让学生们在明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对自身不足进行弥补。为了强化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需改变传统的考评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基础操作熟练度、老年护理技巧、护理人性化水平、护理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设置以“日常实验室实操态度评价+日常学习水平评价+期末考试评价”为核心的实验室教学评价考核模式,真正从学生的日常实践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职业道德等诸多层面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加以改正。此外,要针对学习能力和实操水平不太理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引导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间接带动起全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4明确实验室教学定位

实验室教学定位是把握实验室教学目标的关键,为了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型人才,应该严格把控实验室教学的目标,对传统实验室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更迭优化,强调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实现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的互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性实践人才。

3.5提高对实验室的开放率

实验室教学所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护理专业各个班级对于实验室教学的需求都比较高,为了实现资源设备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实验室教学应该明确自身定位,做好实验室开放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可以全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开放,有需要的学生可以自主到实验室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有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来申请实验室训练,申请成功后,安排实验室值班人员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备,确保实验的质量。学校要制订出完善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制度,定期对实验室教学设备进行检修,及时对旧设备进行更新,引入与护理行业发展相契合的先进设备仪器,引导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带动学生的实践热情。

4结语

第5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

0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平台及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作为高校师生网络思想和价值观展示和体现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平台,其已经在实际运行中显示了重要的影响力。高校学生网民逐步加大,增加了网络盲区,移动网络和新型网络工具对校园网络文化产生了冲击,加上高校网络文化管理存在的局限性,使得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成为题中之义。

1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重要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已经与社会各个行业紧密相关,校园网络文化也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想观、世界观产生着影响。构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不但是基于培育优秀新一代年轻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是促进高校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战略选择。另外,高校网络文化还对我国现代教育体制改革、高校办学理念、高校教学方式等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综上,开展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是塑造健康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管理和建设理论、指导高校网络文明工程实践的具体举措,也是适应宏观形势发展的政治需要。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为网络文化研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其管理机制也必然要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完善自己,否则就会停滞不前,反而阻碍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步伐。因此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促进其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反过来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

2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研究内容

2.1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一词是舶来语,原本的英文词语为“cyberculture”。随着社会步入网络时代,近几年“网络文化”一词在我国社会中出现的次数逐渐频繁起来。我国的匡文波是国内最早研究网络文化问题的学者,他将网络文化定义为“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这是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文化”。之后,很多学者也参与了网络文化的研究,并逐渐对其定义进行了完善。当前,大多数人承认的网络文化的定义为:基于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通过一定的网络行为而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及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认知、体验、观念、信仰和情操等。

2.2校园网络文化

校园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在校园内部进行的折射,同时也是一个学校历史传统的积累与沉淀。从校园文化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现代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特色等,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开始逐渐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网络文化。与社会文化有差异的是,“校园网络文化”还被赋予了教育的本质含义[1]。现代校园网络文化是高校学生通过实践网络活动慢慢形成的一种文化,它是传统校园文化的一种延展与拓宽。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特殊价值已经逐渐显现并被人们广泛认可。

2.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及现状

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网络文化被赋予新内容的同时,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具体包括:数字化、虚拟性、复杂性、开放性、多元化、交互性。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现状表现如下:国内有一部分大学依然还将网络定义为一种技术,因此对于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以及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内容功能单一,制约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用的有效发挥;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变得效率不高;部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建设管理水平不高,难以满足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要求[2]。

3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的策略

在界定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同步建设,利用高校网络文化管理队伍与政府部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积极合作,深刻掌握高校网络文化动态,构建更加稳定、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

3.1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领导各大高校要增强对网络文化建设引导的意识,首先,设置与大学生需求或认知相关的议题。可以提倡一种精神,树立一种典型,发动一场活动。在设置议程的议题时一定要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息息相关,与他们当前的认知能力相当,在促进他们成长的同时实现对校园网络文化舆论主导权的有效介入。其次,注意网络媒介有效覆盖,特别是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应用。增强媒介的覆盖范围,有利于信息更快更好地传达给受众。当前大学生对微博、微信的使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在信息上,除了常规的网站之外,更需要对微博、微信公众号中的内容及时更新和跟进。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安全、健康的发展与传播,为现代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量[3]。

3.2抓好网络信息化基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础。各大高校应该建设应急预案,保持信息通畅。在任何原因下,信息系统安全中均不可控的因素就是突发事件。通过各种措施,尽量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应采取应急预案的制订,明确职责,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和体制,特别是明晰信息传递路径和处理的基本原则。另外,加强人才的引进,尤其是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专业人员、网站内容编排专业人员等。系统地、有目的地培养网络文化建设有关人员,增强思想政治敏感度,提高编辑应对水平。另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时代背景,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或者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新媒介素养课程的讲座,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开放,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提升社会总体的新媒介素养,为创建优质校园网络文化奠定良好基础。

3.3规范监控及管理机制

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制度,规范其运作机制,进一步确保网络文化的传播规范有序。各大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注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增进对网络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还要严肃处理违反规定的行为,进一步规范网络秩序,严肃上网纪律。另外,高校还应统筹整合网络文化资源,建立有力的保障管理机制,确保归属明确,权限清晰,对有害信息予以屏蔽、过滤[4]。

4结语

网络文化的繁荣勃兴,在加速信息交流、促进知识创新、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高校必须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网络文化,完善新形势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使校园网络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促进师生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参考文献

[1]兰碧仙.关于网络对话的主体性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84-86.

[2]葛晨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46.

[3]李瑞记.论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08(1):99.

第6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077-02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重点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因此,加强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探索和实践基于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推进校企深层次协同,完善“校企融接、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参与,校企共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共同有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改革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业(行业)需求为目标校企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职业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联合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与讲义。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优势互补,校企共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发展稳定、用工需求旺盛、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技术含量较高、管理规范、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对口企业,按照学校、企业定目标、定标准、定规模、定质量、定就业的“五定”要求,与用人单位共同选拔学生组建以各品牌命名的“订单班”开展的校企合作。

“五定”的具体内容是:一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三是根据企业需求和教学条件确定培养规模;四是通过核心教师认定、“订单班”学生选拔、校企共同参与“过程与结果、知识与技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考核,确保“订单班”学生的培养质量;五是在学生完成预定学习任务后,由企业负责对学生考核,学校负责组织专场招聘会,学生、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学生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由企业培训顾问和核心教师进行实习指导。

2 协同完善职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的全面对接

职业资格证及相关技术证书是衔接的标准。所以,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行业协会应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发展,按照职业标准和岗位群,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政、校、行、企根据相关岗位群的分析,按照国际(行业)标准和职业鉴定考核要求,制定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相关层次的资格证标准,设计并实施。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学习、培训教育,行业部门积极协同,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考试、考核、认定和管理。这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内,课程衔接才会取得成效。

3 “过程共管”形成“协同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在完善原有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课时补贴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重视校企“过程共管”,为工学结合规范有序地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还需注意的是,要从传统的以院系为主的教学管理模式,逐渐调整为以校企合作平台为依托、以项目为牵引、人员可交叉流动的横向协同创新教学管理,创新新型教学管理机制。

4 协同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协会及相关合作企业建设实训基地项目,加强建设校内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强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依托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完善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课堂建到服务管理一线,与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同时注重引入行业企业投资,重点建设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实践育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对接。

校企深度合作,引进业务项目,优化业务操作平台,带领学生参与真实的业务 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引进企业资源和真实的业务项目,真实呈现“厂中校、校中厂”,共建专业课程与教学实景实训的“课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模式。利用学校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园,与企业共建,以此为平台和合作对象,为学生创造实际参与操作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岗位职业操作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构建实训基地群,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长效机制,形成实习实训规模化,打造专业学生整班实习模式,探索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阶段到“胜任岗位”阶段的跨越。

提升专业学生的整班实习率,整合现有实习实训资源,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实习基地群的基础上,借鉴该基地群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地特色,重点整合本地实习基地群,服务本地经济,为中部外贸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支持。为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信息、资源、项目、政策、管理咨询、人才的引进输出、培训等多种服务平台,实现成员间互利共助,同时拓展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真正做到服务本地经济,助力产业行业发展。

建立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专业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制定校企合作企业筛选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实习实训管理制度,推动优质实习就业。在已有的实习实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性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和企业主体共管机制;建立调动教师顶岗实习指导的有效激励机制,对专业实习指导老师进行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评价考核;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注重顶岗实习的总结与评价,完善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5 促进就业,形成“协同调配”的用工机制

成员企业需定期向成员学校公布用工需求及用工标准,学校将岗位标准、生产规范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企业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开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办企业“订单班”等,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性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同时校企双方需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制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及水平分析制度》,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提高校企合作育人质量。

第7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为推进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探索建立绿色学校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师生环保意识,我们向社会公开承诺:

一、健全组织:成立“绿色学校”建设委员会,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相关职能部门职责,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

二、落实经费:将学校绿色环保工作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所需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三、完善制度:学校充分考虑绿色环保因素,指定一系列促进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开设环境教育课,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环保素养等内容。

四、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达国家标准,环境整洁优美,饮用水安全,营养膳食安全合理,无安全隐患。

五、营造良好的学校社会人文环境,师生尊重互爱,展示良好的校训校风;成立兴趣小组,开设环保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保护素养。

六、提高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服务,建立完善的师生环保管理机制,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七、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设高质量的环保教育课,保障课程的时间和强度,开展特定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提高师生环保素养。

八、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环保教育活动,召开主题家长会,与家长共同促进,组织学生促进社区环保实践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营造良好的环保促进氛围。

我们将严守承诺,欢迎社会各界全程监督。

××小学创建绿色学校委员会

第8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一、科学规划,高位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我区教育发展的理念:不仅要追求机会公平,也关注过程的公平,更要实现结果的公平;不单追求均衡,更要实现发展;要立足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通过公平与质量的合流,实现有质量、高质量的公平。为此,我们确立了“均衡化、内涵型、跨越式、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了“二二三三四”战略:启动两个项目——十一高中和教育大厦;完善两大机制——一体化管理机制和督导评估机制;强化三个建设——标准化学校建设、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三项改革——德育改革、课程改革、体制改革;实施四项工程——平安校园工程、依法治教工程、控辍保教工程、特色创建工程。

二、明确责任,合力攻坚,完善保障机制

我们建立了目标管理机制,涵盖基层各学校和教育局机关两个层面;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校园校舍标准化和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安全管理机制,努力做好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建立了一体化管理机制,架设学校均衡发展的平台;建立了督导评估机制,激活教育发展潜能。

三、突出重点,关注民生,优化资源配置

我们继续对全区公办优质空余学位全部实行电脑派位,继续实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零障碍”,积极开展好帮扶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学生工作。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多年来,受城市布局和功能影响,我区南部与北部、城区与农村教育的“二元化阶梯状”结构十分明显,成为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我区在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上,要通过“弱弱重组、邻校合并、强弱联合、以强带弱”等多种形式实施“结盟”、“兼并”、“迁移”三步走战略,融合并改善区域教育资源。

四、内涵发展,提升质量,促进教育均衡

第9篇:完善课程管理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承担责任的主体模糊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责任的主体并不明确,相关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体系建立不协调,这对企业和学校的发展不利[1]。

2.制度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巨大的前期资金和后期资金,学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补贴,但是国家并没有建立统一的扶持制度和体系。没有形成合理的机制就不能培养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缺乏政府的补助,学校难以持续投入后期资金,导致人才衔接不到位。

3.管理方法不到位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职业能力榈枷颍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的管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课程开发项目比较随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共同的管理目标。

4.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导致高职院校发展存在问题,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提高。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建立应用型思维校企合作理念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主要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人才为主要目标,将培养面向市场的人才为目的。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应用人才培养机制,准确定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建立以态度、深度、信心、能力为目标的思维合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其竞争力和参与能力;正确把握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尺度,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提高人才的就业能力和需求度,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2.树立“三个全面”的参与理念

“三个全面”参与理念主要包括企业全员参与、服务社会参与、学生全员参与。企业全员参与主要指长期从事一线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健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制度。服务社会参与,主要是指国家和学校要及时了解市场就业动态,把握市场人才导向从而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3.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学校应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摒弃传统落后的学校管理方法和模式,根据专业化、市场能力需求,融合多门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实践[2]。

4.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落后的思想,积极进行社会市场调研,形成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和素质能力。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确保师资队伍的高效性。

5.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立足社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兴趣爱好,充分了解自身特长,并且多向社会专业人士学习,从榜样身上吸取力量,从而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大限度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从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满意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需要国家、学校、企业三方发力,共同努力,实现人才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