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依法行政案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党校 教学改革 体会
1法学案例教学的渊源及发展历程
法学案例教学法,又称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式教学法,是指用虚拟的方式将发生的法律事件带入课堂,引导学员追寻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启迪其思维,培养其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蕴涵于其中的法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西方,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国为成文法国家,不承认判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所以在相当长时间,法学案例教学法都不被借鉴和吸收,案例教学仍是我国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
2法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价值
2.1符合领导干部教育规律,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激情
作为党校学员,丰富的人生阅历、扎实的实践经验、开阔的思维空间是他们的优势。他们的学习是带着思考来的,因此,以纯学理内容为主的单向灌输方法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在法律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员对特定的法律案例讨论分析,以此达到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法理解决案例的问题,最终把该理论内化为个人质素。例如,对于渎职罪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员更明确的了解对于自身特定身份的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从而对于预防职务犯罪起到更好的警示和教育、提升作用。
2.2符合党校教育规律,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增长
党校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法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法,能在充分体现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比如依法行政课程的讲授,学员能从教师这里通过案例分析得到行政应依之法的理论知识,而教师则能从学员处了解到更多在实践中对依法行政有着阻碍的因素。教师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引导学员如何去学习、理解、遵守法律。
2.3符合成人教育特点,有助于客观学员对老师的评价
党校学员都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有着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导致学习中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成人学员学习必定要受已有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超出了学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员就认为老师讲得对,讲得好;否则他就认为老师水平有限,所以在学员座谈会上总能听到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批判性评价。而教师由于工作环境、经历的局限,往往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却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就难免在讲授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特别是年轻教师,在理论联系实践时往往底气不足、方法不多,既不能让学员满意,也严重挫伤了自己的自信。网络时代,单凭教师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要让所有学员都很满意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脱离实践的讲授,势必不能与学员达到在共识基础上的融合与互补。而法学案例教学法,教员与学员共为主体,理论与实践共为中心,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学员的实践优势在案例教学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从而避免了由于纯理论学习而产生空谈,而让学员对老师的评价更为客观。
2.4符合法学教学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法学是一门有着严密科学性的学科,理论深邃、实践性很强。案例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员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防止二者之间出现“代沟”。比如,笔者曾在课上例举过一个强制拆迁的案例,其中涉及到行政法中的多个具体行政行为的联系与区别。通过这个案例分析,让学员自己根据《行政法学》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分析,独立判断是否符合相应概念,最终明了强制拆迁是一种行政强制执行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抽象行政行为,中间需要进行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必要时会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对行政强制执行行为不服,当事人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讼,从而对行政行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有了全面而且直观的了解。
2如何做好法学教育工作
2.1做好备课工作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不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员,似乎教师的压力大大减轻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的备课工作仍是做好案例教学的必经阶段。首先,教师本人要吃透案例。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一个导演加演员的角色,只有掌握了比学员更多的信息量,做了更多的准备工作,才能在主导案例研讨的过程中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教师搜集大量的材料,包括案例材料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了解该问题最新的学术进展,了解在该问题上社会上有哪些不同观点。这一过程可以说是为整个案例教学打基础的过程,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其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制度。党校教学工作中有一个比较好的传统,就是主体班新专题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案例教学在真正走向课堂之前,由其他教师充当学员角色,对教师的备课工作进行评议的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任课教师可以从同行那里听到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备课工作进行有益的补充。
2.2精心准备课堂点评
课堂点评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从时间段上来说所占比例不大,但却是真正属于教师展示自己风采的时间。好的课堂点评,能够给整场案例教学活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点评虽然要针对学员发言来进行,但绝对不是“即兴发言”,也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和准备。在点评时,既要指出学员发言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对学员讨论和发言中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课堂研讨进行理论提升。在课堂点评这个环节,任课教师不妨把自己转换为一名演说家的角色,事先准备一些法学方面的名言警句,再辅之以激情四射的肢体语言,一定能为这堂案例教学课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郭伟成.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
一、行政法学教学的特点分析
行政法学是紧紧围绕着对行政权展开控制的一门公法学科,通过对行政法的研究,促进行政法能够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权与私权的动态平衡。自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不断进步,行政法学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行政法学理论研究持续创新,而行政法学课程教学业已成为法学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教育部确立的14门法律专业核心课程,行政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法律课程。行政法学内容丰富,一般涉及以行政、行政权、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等,覆盖了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领域,无论是理论性还是实践性表现的非常突出。与复杂的内容相对应的就是庞杂的法律规范,其赖以存在的法律法规文件数量众多,仅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就超过了500件。此外,行政法学还涉及到行政管理学、人类学等相关联的社会学科和宪法、民事诉讼法等其他部门法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习难度很大。Shapiro教授曾经分析《法科学生不喜欢行政法的十大原因及其对策》,认为即使在美国法学院,“行政法始终是被认为是最为烦闷的课程,而学生也是对这门课程的目的是最为缺乏头绪的”。而PeterStrauss教授所言,我们的盘里过多地堆了教授所难消化食物,而学生能消化的就更少了。
二、行政法学教学的改革必然
1999年,《宪法》正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教育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基础条件十分薄弱,导致高等法学教育并未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承担应有的历史使命。当下,我国处于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创新社会管理的历史时期,法学教学必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行政法学教学实践乃法学教育改革这个宏大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尤其关乎着依法治国的实现进程,其制度推进不断为行政法学教育提供改革的强大支撑和动力,而行政法学教育为依法行政的推进落实,担负着创新行政法制理念、传播行政法制技能、讲授行政法制知识等重大职能,尤其为政府部门培养大批具备法律意识的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当今,行政法教学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现实社会的工作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有必要进行有益的探索,在具体的行政法学教学实践中积极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行政法学教学的改革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的法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先进理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厚基础、高素质、有专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针对行政法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当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其一,转变教学任务观念。传统的教学任务观仅仅限于讲授相关的知识,而应社会现实的需要,教学任务观念要求教师既要传授行政法学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解决行政法问题的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传统上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任务完成的标准,现代教学任务观念仅将分数作为一项指标,创新、操作等实际能力也是重要指标。其二,转变师生之间地位。传统上教师奖学生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希望学生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培养目标。行政法学教学改革首先应当确定教学目标,否则改革则是盲目进行的。行政法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但需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要求,使有限的行政法学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其一,培养学生行政法学思维。法律思维要求行为是否遵循公平正义准则,是否符合现实法律的规定,这在行政法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行政法乃限权法———政府必须符合“法无规定即禁止”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事前实体法、事中程序法、事后救济法的三位一体限制,学生通过学习而具备特定的适应性行政法思维,具备处理行政法一般问题的能力。其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并重。通过司法考试成为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先决条件,因而,教学目标应当以司法考试作为参照对象,结合实际准备教学内容塑造实务型法律人才,使其顺利进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队伍。同时,学术型法律人才也是行政法学教学不可忽略的目标,否则教学将走向无以为继的局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行政法学理论基础、敏锐的行政法学前沿动态,进而从事进一步深入行政法学科研活动。
(三)改进教学内容
行政法学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当属教学内容,一般说来,教学内容包括规范知识与方法知识两方面的传授。其一,规范知识是构建行政法学学科的具体材料,没有行政法律规范,行政法律部门便无从谈起。行政法学教学内容涉及的规范知识涵盖行政法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等。面对如此庞杂的规范知识,教学过程中并非需要一一触及,而是在兼顾基础知识的完整与学科体系的建构而进行有选讲授,例如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将作为重点内容。其二,掌握良好的方法知识是行政法初学者的共同问题,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的传统学习方法并不能带动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方法知识成为行政法学教学内容必然要求,至少需要注意:正确认识行政法,培养对行政法学科的兴趣;阅读教材,由简至繁,逐步深入;认真听课,珍惜交流和请教的机会;关注行政实务,掌握行政法规范运用能力等等。
(四)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行政法学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教学,在传授行政法规范知识方面具有基础作用。但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讲授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行政法学教学亟需引入其他教学方法,以弥补传统之不足。其一,案例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采用典型案例对法律知识加以剖析,加深学生对法学理论或者法律规则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案例教学通盘设计,在教学中发挥组织、指挥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争辩,提出新观点,而成为教学场域内的“主要演员”,案例教学实现教师、学生双向互动,增进师生交流与沟通。其二,讨论教学,基于若干问题的指引,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讨论、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讨论教学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围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教学。西南政法大学王学辉、谭宗泽教授“双向互动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对抗思维意识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p#分页标题#e#
党的十报告中首次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这是对领导干部治国理政能力提出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将这一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过程里。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
法治思维不同于人治思维等,它是指公共权力的掌有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逻辑和法律规范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法治思维决定、支配着法治方式,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具体体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指明了具体的路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新时期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在我国政治体制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在我国。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主要掌控者,如果其权力不能得到有效的限制,就可能会导致、权钱交易、权力滥用等情况的发生。而限制公权力最有效的手段不是领导一句话,也不是某一个政策、制度,而是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治方式,而要运用这一方式。前提必须具备法治思维。
二、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是形势所需
一是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党的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说明党的法治思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历史实践证明,执政者主动、自觉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对国家的法制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来说,领导干部具备法治思维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客观要求。二是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需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多数遗留下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已经触及深层次矛盾,运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会促进改革的深入发展。三是依法决策的需要。行政决策是政府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现实中有些领导习惯依靠长官意志及行政命令管理事务,在决策中搞部门利益至上、地方保护主义等,损害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统一。只有依法决策,才能防止重大决策失误,才能防止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四是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近年来,针对各类不断涌现的严峻形势。中央提出了“稳定是第_『责任”的要求。为此,不少地方奉行“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及“花钱买太平”的维稳逻辑,这种从短期利益考虑的维稳方式促生了地方政府诸多非理,也助长了一些民众“不闹不解决”的预期,一些地方维稳工作出现了诸如将稳定问题扩大化,稳定突破法治等情况。此种背景下,强调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三、当前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应抓好的几项工作
1.加强干部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
干部培训是推动领导干部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的必由之路。一是培训机构上,强化党校的法治教育功能。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党校教育是第一位的,其核心是政治、党性、素质和,能力的培训。其中,能力培训就包括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在培训形式上,引入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时政热点、焦点案例等材料为载体,强化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动态信息交流,引导学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培养用法律思维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训内容上,增加法学课程在干部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对法律知识、法律原则及法治精神的内容合理配置,适当增加执法、司法实务内容,还要增加未来法治建设重点、难点及我国法治状况的内容。
2.改善法治环境,通过改善外部环境影响和促进领导者的法治思维
法洽思维增强了,自然会改善法治环境;而法治环境改善了,又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公权力执掌者的法治思维,二者是辩证的、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是健全、完善法律及制度、机制、程序。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但也有不健全的地方,如还有很多法律如行政程序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重点领域的法律需要及时出台,还有《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需要及时修订,一些党内法规还需要尽快完善。二是做好政府的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政务公开、行政监督和问责等项工作。三是做好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解决社会矛盾、争议、纠纷的机制,包括健全完善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各项相关制度。四是营造好依法办事的舆论环境。目前,关于公权力滥用方面舆论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私权利滥用报道较少。有时还不能正确引导民众依法表达诉求、意见,有些甚至片面、歪曲报道,激化社会矛盾。应加大对记者、新闻工作者的法治教育力度,多宣传社会正能量,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法治观念。
一、创新目标责任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自从**年*召开了“四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总结表彰会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启动动员大会以来,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创新目标责任机制,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配合、各级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纳入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决策目标,及时研究印发了《*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第五个五年规划》,县人大表决通过了《关于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二是县委及时调整充实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对“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与各乡镇、部门和单位签订了“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了部门分工,强化了责任,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三是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纳入县委工作要点,作为重要工作进行单项考核,并在综合考核中占相应分值。四在针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能,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进行分类考核,按照学校、乡镇、成员单位和非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考核。五是一直保持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任副组长的组织领导形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科级实职领导专任,从而增强了组织协调工作的权威和效率,促进了县委、县政府总揽作用的发挥。六是每年组建专门工作检查组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活动。由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从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人组建专门的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中期检查和年度工作考核检查。四年来,检查组先后到全县24个乡镇和100多家单位检查调研120多次,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规划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增强法制宣传实效。在“五五”普法依法治县规划实施期间,*始终把法制宣传载体作为开展法制宣传、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落实,并取得实效。一是认真以“法律八进”为载体,结合各种普法重点对象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开办“红城法治”栏目,增强法制宣传的普及面。自**年年“红城法治”栏目开播以来,已经播出26期法制节目。三是以“民主法治村”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五五”普法期间我县获市级命名表彰“民主法治村”4个,县级“民主法治村”26个。四是以农村现代党员远程教育为载体,拓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的履盖面。2010年县依法治县办公室与县委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办公室联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讲座和在线培训10多期,通过农村现代党员远程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履盖面。五是以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为载体,提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水平。从2010年开始抓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结对帮扶工作,由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联系帮扶一个行政全县37个成员单位分别联系37个行政村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通过修建法制宣传栏、“送法进乡村”等活动,不断提升农村普法依法治理水平。
三、创新法制宣传形式,突出学法用法重点。四年来,*在普法依法治县工作上始终突出公职人员、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工等学法用法重点对象,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全面推进“法律八进”活动。一是突出公职人员学法用法,为实现社会事务法治化管理奠定基础。“五五”普法期间,*深化领导干部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考试考核制度、法律素质考试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县人大任命领导干部都实行了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对一般公职人员,继续推进普法合格证制度,并与年度考核、晋职晋级和提拔使用挂钩。同时组织抓好“送法进军营”、“送法进监所”等专项活动。四年来,全县每年统一组织近1**余名公职人员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征订《“五五”普法干部读本》1万多册、举办法制讲座22期1420多人次、法制培训班43期13200多人次。二是深入开展以“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为载体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成长和心理特点,实施分类别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类在校生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制主题班队会、案例剖析、法制讲座、普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主动参与普法教育活动。通过到法庭、看守所等单位观摩体验,组织犯罪犯错青少年进行现身说法,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到青少年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年11月开始至2010年5月,由教育局、县法院、公安局、检察院、团县委、依法治县办联合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巡回宣讲”活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县每年都有40000多名师生参与听讲和讨论,效果明显。2010年在加强“送法进校园”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县各中小学师生征订《青少年法制教育教学参考》3500多册,荣获遵义市教育局、司法局、综治办、市依法治市办表彰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2010年组织对全县270多所中小学的142名法制副校长进行统一培训,并与法制副校长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对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出了具体考核要求。四年来,共为青少年发放宣传资料4万余份,悬挂横幅、宣传标语328条,送法进校园289次,观看法制电影65场次,受教育12万多人次。三是结合“三关工程”实施,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和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年年6月,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编写了《*县“五五”普法农村干部读本》5000多册发放到农村干部手中;**年年8月,由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宣传部、县文广局、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39家依法治县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别在县城五星街至新华桥设立咨询台,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发放法律知识读物、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农民工熟悉依法维权的渠道,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适应城市和企业的各项依法管理,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保障和支持;2010年2月,县司法局、县委宣传部、县工会、县妇联、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二郎乡等六家单位在二郎乡政府开展一场题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大型法制文艺演出宣传活动;2010年7月组织司法局、县工会、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编写《农民工维权手册》30000多册免费发放到农民工手中;2010年1月结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抓好法制培训,增强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为农民工依法维权奠定了基础。2010年5月结合开展法制巡回宣讲活动,组建宣讲组深入乡镇、村开展法制宣讲142次,受教育35000多人次。2010年10月,组织开展以送《遵义市农村村民实用法律手册》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送法进万家”活动,为广大农户免费发放法律手册30000多本。
[关键词]回归教材 回归学生 回归生活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67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上好高中政治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就必须不断提高政治课堂的实效性。为此,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探讨,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回归教材,整合知识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政治不容易学好,前面背了后面忘。其实,政治学习要讲究方法。教材这个“本本”对学生的学习和阅读至关重要,是组织答案的依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回归教材,充分用好教材,微观上识记和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教材,整合教材上零散的知识点,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抓住关键语句或标志性词语记忆,圈画重号;在目录、引言部分,注意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关系;突出标题,纲举目张;层层追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大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前后知识和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解答主观题时,如涉及“国家”,从经济生活思考,可联想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政治生活思考,可联想到政府的职能等。如涉及“企业”,答题关键词一般有: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主动走出去、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等。
二、回归学生,以人为本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践行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保护和肯定学生头脑中闪出的智慧思维火花,能够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以“蹲下来”的方式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调控好课堂节奏,与学生达成情感共鸣。
例如,在专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一节二轮复习课上,笔者首先以聆听、感悟总理的一段话引入主题,然后通过设置系列情境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在时政热点问题的探究中,突破重难点。其中一案例为:《焦点访谈》曝光江苏丰县、河北武邑两位市民办证难的情况。播放“证难办、脸难看”的视频后,教师提出预设的一系列问题:(1)视频中的公务员的做法反映了什么?(2)案例中相关政府部门的办事人员,违反了依法行政的哪些具体要求?(3)政府不依法行政,会有哪些危害?(4)假如小明、小华遇到的“办证难”的问题未选择向媒体曝光,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什么办法解决?请你为他们出主意。某小组代表围绕“政府”一关键词进行分析,汇报他们小组的研究成果,然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参与评价,进行补充与完善。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成果”的环节之后,结论自然生成。总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改变了以往课堂沉寂的局面,学生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真正地“动”起来了。
三、回归生活,创设情境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进程,全面提高师生法律素质,紧密结合普法规划,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尚法律的观念,懂得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养成学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广开教育渠道,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坚持课堂主渠道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相结合,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素质,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普法的对象及主要内容
1、学校领导。根据学校特点,以学习《宪法》、《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治安管理条例》、《校长行为规范》及依法治校的有关文件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规范办学的能力和水平。
2、教师。以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通过集中培训,聘请专家讲座、学法考试等形式,提高教师法律素质及依法执教水平。
3、学生。以学习《宪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条例》、《中学生行为规范学校》等教育内容为重点。学校将
广泛开展以课堂教育、法制报告会、知识竞赛、文艺节目、模拟法庭、板报、校报、主题班会、参观法制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法制教育。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守法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聘请法制副校长到校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通过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组织保障
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深化财政法制宣传教育
按照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会议精神和县财政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以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全力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
(一)突出抓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将围绕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举办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学习交流会等学习活动,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宪法精神,积极营造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浓厚氛围,研究探索进一步做好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财政各项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二)坚持围绕“财政宣传月”品牌宣讲惠民政策。要继续做强做优“财政宣传月”这一普法品牌,明确宣传主题,汇总关系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方面的财政惠民、惠企政策,集中开展系列法规政策宣传服务活动,充分调动各业务科室参加惠民政策宣传活动的积极性,下乡镇、进农村,通过开展惠民政策咨询、文艺演出、展览等多种形式,宣传财政部门在扶持企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职能作用,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支持财政,推动各项财税政策的有效落实。各镇(区)财政所(局)要充分发挥基层财政的优势和作用,结合本地实际,注重创新和实效,紧紧围绕宣传月主题,制定宣传月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财政法规政策宣传活动。
(三)创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形式。积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手段,拓展宣传阵地,注重宣传实效,开展经常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和新颁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通过法制文艺、普法专栏、广场咨询等多种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财政法律知识,弘扬财政法治精神。
二、强化法制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干部法治理念
根据“六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牢牢抓住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和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这两个重点,全面组织开展法制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法治财政理念。
(一)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继续坚持和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等制度和做法,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邀请县政府法制办、县司法局专家领导组织举办全局机关干部财政法律知识讲座。继续做好公务员“5+X”能力暨“六五”普法培训、干部在线学习,不断提高各级财政部门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促使领导干部转变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抓好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及时总结以往开展基层财政干部法制培训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结合基层财政业务特点,完善教学内容,组织基层财政干部重点学习行政、财税法律法规及相关财政政策等知识,全面提升全县乡镇财政干部法制培训工作水平。
(三)全面落实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形势和最新财政法制动态,通过专家授课、案例讨论、基础知识考核等多种方式开展日常法制培训工作,及时更新财政干部的法律知识,尤其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对新上岗执法人员,严格执行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执法的制度,努力提高财政部门行政执法水平。
三、突出主题主线亮点,进一步弘扬财政法制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上级法制宣传工作要求,做好以宪法为统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教育,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活动,积极参加省厅开展的财政法治文化展览、法治文艺汇演、法制征文和摄影比赛等系列活动,并从中挑选出既能反映财政工作内容,又突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主题的文艺作品和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感染力的财政法治文艺、文学、摄影等作品,依托当地重点文化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因地制宜地开展财政法治文化展览。充分利用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面广的财政法治文化传播载体,加大对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工作本身的宣传,弘扬财政部门普法和法治建设成果,展示财政普法和法治财政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成果,使社会各界更加认同财政普法工作,参与财政普法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财政法治文化氛围。
7月1日至7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南京大学检察职业素能提升专题培训。这次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这样的学术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殿堂,认真聆听了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XX、XXX、XXX、XXX等8位教授的讲课,这是一次观点鲜明、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启发深刻的培训学习,从古典诗词到英美经典案例,从证券法律到环境公益诉讼,优秀的老师带给我们各式各样的精彩课程,我也由衷觉得受益匪浅。
这几天我一直抱着虚心的态度,认真听取各位老师的精彩讲课,几天下来感觉受益匪浅。XX老师带来的《古典诗词欣赏》课程,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华夏文字之美,更让民族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虽为州县吏,枝叶总关情”,这是一名检察官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追逐法治梦想既要用刚性的法律脚踏实地、稳步前行,也要用传统文化仰望星空、浸润心灵,我也希望能将诗词中的淡泊宁静融入生活,更将敬业执着的精神贯穿于追逐法治梦想时的每一次前行。
接下来的几天南京大学优秀的教授们带来的课程,从英美经典判例、证券法律责任、环境公益诉讼、知识产权、审判流程方方面面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指导方向,对于这些司法领域的新变化和热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并从优秀案例中学习方式方法,以史为鉴,提升自我职能专业素养。XXX教授带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技巧》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走出之前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思维枷锁,反思自己思维的误区,能让头脑更智慧,心灵更喜悦。
在参观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现场教学中,我的心情始终是沉重的,大量当时的图片报纸及回忆录,真实地还原了当时那段民族泣血的悲惨历史,30万人,30万个鲜活的生命在那黑暗而罪恶的6个星期中从他们的手中毁灭,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纪念者哪些苦难的人们,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铭记当时的耻辱,勿忘国耻,时刻鞭策着我们自强。
通过学习,深刻明白作为一名司法公务人员,有着不可忽视的使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知识文化水平、司法理论水平,形成坚定的信仰,勤政爱民,依法行政,求真务实的思想道德风尚,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随着该市区域经济的壮大和发展,凸显出“会计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顺应形势要求,汉川市会计管理局以加强会计管理队伍为基础,以履行职能为中心,以服务会计从业人员为重点,以提高会计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为当地经济建设、会计从业人员学习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于1996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分别获得湖北省、孝感市“会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会计培训:适应经济和行业发展新要求
2008年,汉川市共有10人申请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定,其中9人取得高级职称。“现在,全市的会计从业人员中已形成了比学习、比业务素质的氛围。”汉川市会计管理局副局长方和平告诉记者说,2008年,该市组织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划分为两大类学习班。在方和平最初的计划中,两类学习班各达到200人报名参加,就办班培训,“没想到,企事业单位一次共有800多人报名,人数远远超过了计划,赶紧增加班次。”方和平微笑着说,“还有因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参加培训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还向我们提出单独上门进行针对性培训的要求。”
如何保证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是基层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重点之一。方和平说,近几年新准则、法规制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更新频率非常快,传统会计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在当地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切实将会计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晋升职业职称与工资待遇和岗位晋升直接挂钩,以期激励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
同时,汉川市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也不断增加了新内容、新元素,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新要求、会计环境变化新趋势为出发点,以学习掌握新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会计准则为重点,以提高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主线,注重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努力提高培训效果。 第一,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理念,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积极性。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不仅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我国有关会计法规的明文规定,更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起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到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工作需要。
第二,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针对性。科学设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是确保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关键。坚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将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实务、会计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会计职业道德。在继续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会计的具体工作差异、会计人员层次差异和行业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继续教育内容,使每位会计人员都能从培训中真正受益。
第三,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式,增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适用性。在集中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基础上,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继续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既可运用传统的面授、讲座等方法,也可以运用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在职人员的特点,尽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
第四,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效性。为保证继续教育质量,应做到管理、培训、检查与考核相分离。会计管理部门应强化宏观控制和指导,制订有关事实方案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准入、部门办班、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条件、培训收费和培训质量等各环节的监管;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实施,充分利用科技手段,逐步建立会计人员培训基地网、远程教育网;着力抓好继续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定期培训制度和专家组评教制度;建立健全教考分离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核质量。具体的教学课委托有关会计院校或培训基地等单位组织开展,考试由会计管理部门统一命题,由教学单位在完成学时教学任务后组织考试,考试内容除面授内容外,还包括一定比例的自学内容,确保会计人员自学效果。
会计执法检查:深入、规范、全面
会计检查的阻力和难度之大,被会计管理工作者称为“一项千头万绪的工作”。但归纳起来,最主要、基本的工作有三项:第一,依法监督会计信息;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第三,搞好会计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这三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假账泛滥、会计信息失真等突出问题。许多地方采取了会计委派试点、对会计账薄进行监管等办法。来促使各单位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汉川市会计管理局明确以帮助规范为主,处罚为辅的检查原则,同时在会计检查中严格按照规程办理,不增加单位负担,使会计检查得到了大多数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按照规定,会计管理部门以两年为一次周期进行会计执法检查。2005年,汉川市以“规范”为会计执法检查的主题,主要工作中心围绕督促整改,再针对经多次规范要求后仍不合格的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在2007年的《会计法》执法检查中,该局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以市人大牵头,以市政府行文,由市政府成立了全市会计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及有关单位成立相应工作专班,使执法检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形成单位自查面广,重点检查深入的局面,再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书面建议,帮助当事单位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整改。
“这一年的检查工作进行得最扎实,严格按照《会计法》和相关文件,一点不走样。”方和平告诉记者。此次检查工作,汉川市自查汇总单位238个。自查出无证上岗人员100人,不具备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的单位10个。同时通过对包括2家事业单位,19家民营企业,7家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28个企事业单位,实施了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根据《会计法》的相关条款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对17个单位实施了经济处罚,对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混乱的9个单位下述了限期整改到位的要求。此次执法大检查工作得到了孝感市的好评。
顺利开展会计执法检查,加强会计信息监管,关键在于抓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工作,使《会计法》和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各单位得到较好地贯彻落实,汉川市会计管理局重点落实以下环节的工作:
第一,从工作内容上,既检查各单位贯彻执行《会计法》的情况,也检查各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情况;从形式上,既抓好统一部署的临时性、突击性、大范围的执法检查,更做好经常化、制度化的日常执法检查。该局的执法检查严字当头,不流于形式,对违法会计行为和违法财务行为,无论涉及的单位或个人,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照《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该给予行政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该给予行政处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第二、指导、帮助各单位建立自觉遵守会计法规的自律机制。该局将查处违法会计行为与帮助违法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查处违法会计行为的同时,该局做好延伸服务工作,指导、帮助违法单位进行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杜绝违法会计行为的再次发生。
第三、制定实施办法和补充规定,把会计法规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会计法规的某些规定比较概括,加之实践发展很快,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碰到一些现有会计法规尚未规范到的方面或者规范得不够明确的方面。对日益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该局在不违背现行会计法规的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将会计法规具体化,把尚未规范的方面及时规范,将规范欠明确的方面进行明确规范。
方和平介绍说,会计管理机构是《会计法》的专职执法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处分建议权等权力。近年来,会计改革、会计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会计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汉川市会计管理局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有计划地组织好《会计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作,使每个会计管理干部做到懂法、守法、依法行政,不,不,不,提高执法水平。在会计管理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该局还组织加强业务学习,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着力,学政治、学业务、学法律、学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努力将每名工作人员培养成会计管理乃至财政管理、经济管理的行家里手。
“会计管理”活动年
湖北省财政厅将2009年作为“会计管理年”,汉川市会计管理局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率先在全省基层会计管理部门中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深化会计改革,努力探索会计管理新格局,推进会计管理工作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根据《会计法》要求,汉川市会计管理局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会计管理在财政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围绕服务公共财政、服务市场主体、服务公众需要的目标,转变会计管理工作职能,通过法规约束、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措施,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从本地区会计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探索建立会计职业管理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和制度,该局做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研和反馈,与有关部门配合,加大推行力度;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前的宣传培训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根据财政部修订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当地小企业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管理。
该局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建账监管、单位会计信用等级评价作为2009年深化会计改革的三项重点工作。为开展和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该局按照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保证村级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对全市下辖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会计委托服务,达到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管理模式。有序推进依法建账监管工作,将与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积极配合,重点加大对企业建账监管力度。汉川市应纳入建账监管范围规模以上为242家企业,已纳入100多家企业,2009年6月30日前,该局建账监管工作将覆盖到90%以上的目标单位,同时将这项工作向全市所属630多家村集体组织延伸。探索单位会计信用等级评价改革,按照“大胆创新”的原则,建立“信息共享、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制度,促进企业会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