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医疗应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应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应急方案

第1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根据《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预案》、《__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__市重大活动医疗卫生应急保障预案》、《__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期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及全市、全县中、高考会议的安排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根据《__市国家教育统一考试期间有关部门主要职责》中卫生计生部门的职责及全市、全县中、高考会议精神,为切实加强医疗救护、传染病防控,决定成立县级中、高考医疗卫生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县疾控中心、县卫监所、县人民医院及市中医院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中、高考医疗卫生保障的协调指挥和组织领导,下设办公室在县卫计局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__同志兼任,成员__,联系电话:__,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各组人员名单及职责如下:

(一)医疗救治小组:全县共设3个医疗救治小组,负责中、高考期间学生及相关人员的现场医疗救治及其它相关医疗救护工作。

1. 市四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__ ,联系电话:__,联络员:张崇新,联系电话:*,成员:__

2. 市七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联系电话:*,联络员:*,联系电话:*,成员:*

3. 市八中考点医疗救治小组

组 长:__

__市人民医院为__县中、高考保障定点收治医院。考试期间各医院要安排医疗救治专用车在医院待命,不得作为他用,确保在本院不能处置的患病学生能及时转运到市人民医院。各驻点成员请在八点钟之前进场。

(二)传染病防控指导小组:负责传染病防治技术指导,对中、高考期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处置意见,负责各考点考前消杀技术的指导工作。对考生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者,及时劝其就医;对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监考人员建议不得再进行监考工作;一旦确诊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出现流腮、水痘、季节性流感等常见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处置。县疾控中心应主动与县教育局联系,加强对考点相关防控工作的指导,视考生情况提出安排单独考试的建议。

__

成 员:__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疾控中心应急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__

中、高考期间负责考点传染病监控监测、考前考点的消杀和防治技术指导工作。

(三)卫生监督组:负责对中、高考期间学校及各职部门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查,负责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巡查涉及生活饮用水管理制度建立及措施落实情况,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学校内供水设施卫生许可、管理情况,供、管水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学校索取涉水产品卫生许可批件情况,学校内供水水源防护情况。

__

中、高考前,县卫生监督所对考点学校及考区范围内公共场所饮用水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饮用水安全监督

1.要按照卫生部《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规范》的要求对辖区内承担高考、中考任务的学校及周边地区宾馆、饭店的饮用水安全要实施过细的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然。

2.加强考试期间考点学校食堂、学生饮用水情况安全巡查。

(二)医疗救治

各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医院要制定工作方案,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加强队伍培训和演练,要做好人员、物资、设备、器材和药品等的储备,要做好组织协调、人员配备、车辆、物资等准备工作,随时准备处置突发事件。考试期间所有120急救车在接送病人途径考点时禁鸣警报器。

(三)疾病预防控制

县疾控中心要提前介入,做好考点学校因病缺课、传染病发病情况摸底工作,保持与学校校医的密切联系,随时掌握传染病发病动态,对考生出现的各类传染病突发疫情要及时进行处置。要主动与县教育局、学校联系,加强对考点防护、消毒工作的指导,视情况提出安排单独考试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参与保障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此次卫生保障工作,按照保障要求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要选派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好的专业人员参加保障工作,保证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车辆及物品到位,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实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各单位在高考中考期间要实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如出现突发事件在及时处置的同时,必须及时向县卫计局报告。

第2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医疗救治模拟演练的目的是检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的应急指挥能力、各部门协调配合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高效处置能力、后勤保障能力。通过演练发现问题、弥补漏洞,形成指挥有力、反应迅速、流程规范、配合默契的医疗救治体系。

二、内容 三、方法

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本着模拟事件、检验能力、考察环节、注重规范的原则。注重指挥部门与医疗机构相结合、单项医疗活动与协同作战相结合,应急处理与日常备战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采取现场设置场景和任务,现场展开工作环节,现场演练工作流程,现场提问、现场考察、现场点评的方法进行演练。

四、形式

医疗救治模拟演练按各部门和医疗机构承担任务不同,分为卫生行政部门、定点收治医院、设预检门诊的医院、设分诊预检点的医院共四个层次进行。主要形式分为单项演练、配合演练和综合演练三种。

五、督查

省卫生厅将于5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组,对各地和相关医疗机构的演练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发现存在问题,指出薄弱环节和漏洞,督促被检单位改进提高、要求被检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汇报整改情况。并向全省通报有关检查情况。

六、责任

医疗救治模拟演练作为专项演练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控制疫情传播,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与目标的实现,是各项准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有关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医疗救治模拟演练工作,确保各项准备工作落到实处。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未组织演练或组织不力的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

传染性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传染病,工作中的任何疏忽和漏洞,都可能导致疫情扩散,铸成大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务必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文件,查漏补缺,积极完善,认真做好各项医疗救治演练的准备工作。

附件:

1、医疗救治模拟演练内容

2、医疗救治模拟演练要点

附件1

医疗救治模拟演练内容

一、卫生行政部门演练以下内容:

1、某边远地区民工大规模从疫区返回,且出现多人发热。

2、对某市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分诊预检点进行设置与管理。

3、模拟紧急情况按程序启动医疗救治预案。

4、规定时间内紧急调集一个10人的会诊组和一个50人的医疗救治预备队。

5、规定时间内紧急转运10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到指定收治医院。

6、规定时间内紧急准备100人份的医疗救治物资。

二、定点收治医院演练以下内容:

(一)单项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只涉及医院某一部门。

医院甲型H1N1流感指挥部门:

1、某医院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某医院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以下简称发热门诊)发现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医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发现怀疑甲型

H1N1流感的病人。

4、某医院工作人员中发现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5、接到上级指令接收转入的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

6、某医院隔离病区病人需要专家组会诊。

7、某医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治愈准备出院。

8、某医院隔离病区、药房、检验、记账、行政、后勤之间的资料传输与信息汇总。

医院临床医疗部门:

1、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预检门诊工作人员穿、脱隔离防护服,自我消毒及物品、环境消毒。

3、预检门诊接诊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病人。

4、预检门诊病人标本处置。

5、预检门诊工作人员处理医疗废弃物。

6、预检门诊医师询问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流行病学史。

7、隔离病房工作人员穿、脱隔离防护服,自我防护及环境消毒。

8、隔离病房病人的入院处置、诊断治疗、病历书写及病情汇报。

9、隔离病房病人标本处置,各种检查单回报。

10、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使用呼吸机、吸痰器、分析血气报告单。

11、隔离病房各种医疗用具、防护用品的保存与消毒。

12、隔离病房医疗废弃物、污物、污水、呕吐物、排泄物的初步处理。

13、隔离病区医疗文书的保管与消毒。

14、实验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和对标本的检验、保管、处置。

15、隔离病房病人治愈出院的办理。

16、隔离病房病人尸体的初步处理。

17、医院感染科对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的管理、监控和指导。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

1、各种医疗用品、通讯设施的储备、检查与维护。

2、医院隔离病区医疗、生活用品的传送。

3、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生活区的物品传送。

4、急救车辆司机转运病人前后及途中的自我防护。急救车辆的消毒与维护。

5、水工、电工、供暖、机器维修等人员进入隔离病区的防护。

6、隔离病房医疗废弃物、污物、污水的二次处理。

7、隔离病房病人尸体的终末处理。

(二)配合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涉及医院多个部门。

1、某医院预检门诊发现一名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

2、本医院接到上级指令接收转诊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

3、本医院接到上级指令接收转诊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

三、设预检门诊的医院演练以下内容:

(一)单项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只涉及医院某一部门。

医院甲型H1N1流感指挥部门:

1、某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某医院预检门诊发现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医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发现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4、预检门诊转出确诊或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

医院临床医疗部门:

1、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预检门诊对发热病人的处置、诊断治疗、病历书写及病情汇报。

3、预检门诊病人标本处置。

4、预检门诊接诊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发热病人。

5、预检门诊工作人员处理医疗废弃物,销毁医用针头。

6、预检门诊医师询问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人流行病学史。

7、预检门诊工作人员穿、脱隔离防护服,自我防护及环境消毒。

8、预检门诊各种医疗用具、防护用品的保存与消毒。

9、预检门诊医疗废弃物、污物、污水、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

10、预检门诊实验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和对标本的检验、保管、处置。

11、医院感染科对预检门诊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的管理、监控和指导。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

1、各种医疗用品、通讯设施的储备与检查与维护。

2、某医院预检门诊区医疗、生活用品的传送。

3、预检门诊区工作人员生活区的物品传送。

4、急救车辆司机转运病人前后及途中的自我防护。急救车辆的消毒与维护。

5、水工、电工、供暖、机器维修等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区的防护。

6、预检门诊区医疗废弃物、污物、污水的二次处理。

(二)、配合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涉及医院多个部门。

1、辖区某农村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中心发现一名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2、辖区某火车站发现一名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某医院发预检门诊发现一名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4、作为后备定点医院接到上级指令开始接收疑似和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人。

四、设门诊预检点的医院演练以下内容:

(一)单项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只涉及医院某一部门。

医院甲型H1N1流感指挥部门:

1、某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某医院其他科室住院病人中发现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3、向设立预检门诊的医院转送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医院临床医疗部门:

1、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发现发热病人。

2、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穿、脱隔离防护服,自我防护及环境消毒。

3、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各种医疗用具、防护用品的保存与消毒。

4、检验科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和对标本的检验、保管、处置。

医院后勤保障部门:

1、各种医疗用品、通讯设施的储备与检查与维护。

2、门(急)诊预检分诊处医疗废弃物、污物、污水、呕吐物、排泄物的处理。

(二)配合演练:演练任务或场景涉及医院多个部门。

所辖某农村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中心发现一名怀疑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

五、综合演练涉及各级、各部门,演练以下内容

事件一:某农村乡卫生院于5月×日接诊一患者,×××,男性,32岁,民工

,近期从疫区归来。以“发热、咳嗽、疼痛、全身不适2天”之主诉就诊。查体温:38.80C,双肺呼吸音粗。血常规:WBC: 1.8×109/L,胸片示双肺弥漫性渗出影。怀疑为甲型H1N1流感。

事件二:城市社区卫生室于5月×日接诊一患者,××,男性,57岁,居民,近期从疫区归来。以“发热、干咳、气短2天”之主诉就诊。查体温:38.60C,双肺呼吸音粗。血常规:WBC: 2.0×109/L。怀疑为甲型H1N1流感。

第3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门冬氨酸-鸟氨酸;病毒性肝炎;脂肪肝;临床疗效;安全性

病毒性肝炎已成为现在世界上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一[1]。近几年,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发症的发生会对肝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甚至加重患者的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门冬氨酸-鸟氨酸是现在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的新型药物,为了分其临床作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67±15.64)岁,病程为6~21年,平均病程(10.54±5.14)年;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9.58±13.15)岁,病程为6~23年,平均病程(10.52±5.13)年。在年龄、性别、病程上等基础资料,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给予充足的能量、维生素、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实验组同时使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将7.5g门冬氨酸-鸟氨酸(国家准字:H20090120,生产企业:武汉启瑞药业有限公司)与250ml生理盐水混合静脉注射,1次/d。

1.3疗效评定标准[2] 完全缓解:临床检验指标处于正常值之内;部分缓解:临床检验指标处于正常值周围;稳定:临床检测指标高于正常值;进展:疾病存在甚至严重,临床检验指标远远高于正常值。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总和。临床控制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稳定的总和。

1.4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和血脂水平。转氨酶水平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来表示;血脂水平用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三酯(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

1.5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比对两组患者的转氨酶水平和血脂水平 实验组患者的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 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3 比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头晕有1例,心悸有1例,呕吐有2例,浮肿有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0%;对照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头晕有4例,心悸有2例,呕吐有3例,浮肿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4%;,两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χ2=7.3583,P=0.036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都是现在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疾病,脂肪肝在临床上不是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现象,都是病理改变造成的,会直接对肝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肝脏是脂质代谢中必不可少的作用组织,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会间接引发脂肪肝的并发,两种疾病之间是有一定相关联系[3,4]。临床上要根据病毒性脂肪肝患者的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起到明显的作用效果,门冬氨酸-鸟氨酸是现在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研究证实,实验组患者的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综上,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时,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肝功能恶化程度,降低药物副作用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机体恢复创造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振华,周春艳,周文亮.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后脂肪肝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z1):209,211.

[2]陈小松.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24(11):2574-2575.

[3]田丽艳,陆伦根,唐承薇,等.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多剂量平行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7):528-532.

第4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公共事件(以下简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方案》和《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制定本方案。

1.3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生命威胁、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2)属地管理,明确职责。突发公共事件由事件发生地的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领导和指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有关工作。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重视科研和技术。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工作制度。

(4)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事件要做出快速反应,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有效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5)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借助现有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6)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定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7)加强协作,公众参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通力合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

2医疗卫生救援的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Ш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且危重人员多,或者核事故和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事件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州)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事件出现较大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事件出现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突发公共事件。

(2)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医疗卫生救援组织体系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应急主责部门,要在同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指挥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共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医疗卫生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医疗卫生救援机构、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包括医疗急救中心(站)、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应急医疗救治专业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3.1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

市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组织、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领导、组织、协调、部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并指定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3.2专家组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支持。

3.3医疗卫生救援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其中,各级医疗急救中心(站)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伤员转送。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根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指令,负责救援和转送伤病员所需医务人员和救护车辆的统一调度;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承担突发公共事件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3.4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由现场的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同志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4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分级响应

4.1.1Ⅰ级响应

(1)I级响应的启动

本市境内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按国家方案的规定,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Ⅰ级响应。

(2)I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的启动

本市境内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按省方案的规定,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Ⅱ级响应。

(2)Ⅱ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在省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政府的指挥和领导下,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Ⅲ级响应:

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市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市级应急方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省卫生厅报告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的处理情况。接受省卫生厅对本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督导,必要时请求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4.1.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的启动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启动医疗卫生救援应急的Ⅳ级响应:

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市区人民政府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关于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工作,组织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处理情况。凡属启动县级应急方案的响应,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启动工作。

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的处理情况。市卫生局接到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报告后,要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应当快速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在接到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或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的救援指令后,要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面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现场确认(包括现场的划分、现场的性质),并采取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事发现场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要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护送危重伤病员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至医疗机构,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能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医疗救治

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要迅速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抢救专班。

(2)必要时,动员轻病人出院或转院,腾出住院空床。

(3)开设绿色通道,接诊、接收转运来的伤病员。

4.4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大力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5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站)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随时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6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或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并将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的信息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5医疗卫生救援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2急救机构

市医疗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承担全市医疗紧急救援的日常工作,并结合城区情况建立相适应的医疗急救站。各县(市,含夷陵区)可根据辖区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立一个相应规模的医疗急救中心(站),并完善急救网络。

5.3应急队伍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综合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如化学中毒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等)。市级不少于60人,县级不少于30人。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队伍的稳定,严格管理,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卫生救援演练所需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经本级政府同意。

5.4血液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血液储备建议,市中心血站负责储备,紧急情况下,政府号召部队官兵、大专院校学生、机关干部无偿献血。

5.5物资储备

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卫生救援应急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运,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医药储备物资的动用,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药储备应急方案》要求执行。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经费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医疗急救中心(站)或相关医疗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铁路、交通、民航、公安(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技术研究方案,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进关验收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红十字会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案》,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市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合法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军分区后勤部负责协调军队有关部门,组织军队有关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和力量,支持和配合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6医疗卫生救援的公众参与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知识普及的组织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卫生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市、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方案制定与修订

本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实施,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方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县市区政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参照本方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方案。

7.3方案解释部门

本方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5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在我矿编制的《方案》中体现了保护人员安全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同时,还体现了事故损失控制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在《方案》中明确了我矿的基本情况,包括矿井的地址、企业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生产能力,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在危险分析、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和对周围的影响一节中,详细阐述了危险分析有地理、地质、气象等信息;煤矿布局及交通情况;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重大事故类别;特定时段、季节影响;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在资源分析中,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了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以及应急救援所需资源;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可利用的资源。

一、在我矿应急救援方案涵盖的内容

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依据煤矿重大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有关管理人员及现场指挥员。明确了相关人员职责,即:组织制订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人员;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批准**的启动与终止;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煤矿事故住处的上报工作;接受集团公司的指令和调动;组织应急方案的演练;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2.在煤矿事故应急求援**中明确**的资源配备情况,包括应急救援保障、救援需要的技术资料、应急设备和物资等,并确保其有效使用。应急救援保障分为内部保障和外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内部保障的内容包括: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照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等;煤矿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以及保障制度目录、责任制、值班制度和其他有关制度。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外部救援的内容包括:互助的方式,请示政府、总公司协调应急救援力量,应急救援信息咨询,专家信息。矿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还提供的资料有:矿井平面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下运输系统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以及排水、防尘、防火注浆、压风等管路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安全监测装备布置图,瓦斯、煤尘、顶板、水、通风等数据,程序、作业说明书和联络电话号码和井下通信系统图等。**中还确定规定了所需的应急设备,并保证充足提供。应急设备包括:报警通讯系统,井下应急照明和动力,自救器、呼吸器,安全避难场所,开关和切断阀,消防设施,急救设施和通讯设备。

3.教育、训练与演练。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中还规定了应急培训计划,演练计划,教育、训练、演练的实施与效果评估等内容。应急培训计划的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演练计划的内容包括:演练准备、演练范围与频次和演练组织。

4.互助协议.在我矿的应急救援《方案》中还加入了当有关的应急力量与资源相对薄弱时,事先寻求与外部救援力量建立正式互助关系的有关规定。

二、应急响应

1.报警、接警、通知、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事故通报程序.

2.**分级响应条件。依据矿井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了**分级响应的启动条件。

3.指挥与控制。建立了分级响应、统一指挥、协调和决策的程序。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救援措施。根据煤矿安全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应急方案;确认危险物料的使用或存放地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方案;重要记录资料和重要设备的保护;根据其他有关信息确定采取的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5.警戒与治安。**中规定了警戒区域划分、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程序。

6.人员紧急疏散、安置。依据对可能发生煤矿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7.危险区的隔离。依据矿井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危害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危险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8.检测、抢险、救援、消防、及事故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9.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内容包括为: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患者治疗方案;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

10.公共关系。依据事故信息、影响、救援情况等信息要求,明确事故信息批准程序;媒体、公众信息程序;公众咨询、接待、安抚受害人员家属的规定。

三、应急救援方案中规定的其它事项

1.在我矿编制的应急救援方案中还规**全生产事故进入后期处理程序时,要制定事故现场保护措施,明确事故现场处理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事故应急求援终止程序;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的程序;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的程序;恢复政党状态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连续监测程序;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估程序。

第6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火灾预防应急方案1

   为应对学校突发火灾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保证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学校的损失和负面影响,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结合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即要求学校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及后勤服务工作,坚持以法办事,规范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学校的各种消防隐患。

   2、早发现。即落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检查制度,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早报告。即要求严格执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通报信息。

   4、早救治早隔离。即要求执行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消防事故,立即招呼就近人员,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

   二、一旦学校出现突发火灾事故,立即启动以下各职能人员,全力投入事故的处理工作。

   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应急办主任:**

   成员:**

   1、组长职能:

   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副组长职能:

   (1)在第一时间向教育局办公室报告情况。

   (2)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他各职能人员投入工作。

   (3)密切配合消防、医疗等机构对事故进行处理。

   (4)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指示。

   (5)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现场控制人员:*********职能: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防止发生混乱局面。

   (2)组织班主任管好各自的学生。

   (3)尽早向知情者、见证人调查事故起因,掌握好事故的第一手资料。

   3、后勤保障人员********职能: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

   (2)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三、突发火灾事件的具体处置对策

   1、发生火灾时,现场教师马上组织疏散学生离开现场。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

   3、在向学校、教育局领导报告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

   4、组织师生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域,不得组织学生抢险,扑救要在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以班为单位清点人数。

   5、学校有关人员第一时间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在消防大队来之前切掉火区电源,带上灭火器材和使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抢救学校财产,尽可能使学校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6、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校园起火原因及财产损失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报告向教育局汇报。

   四、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五、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严禁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火灾预防应急方案2

   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本学期(具体时间待定)在学校举行师生安全应急演练四次。

   一、演练目的

   通过地震、防火应急演练,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逃生的正确方法,熟悉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火灾来临时,我校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听从指挥、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二、演练前准备

   1、演练前召开班会,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避免火灾伤害的正确方法,分析我校应急的环境条件,阐述应急演练的重要意义,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应急和疏散,以免发生误解而引发谣传。

   三、演练要求

   1、不要惊慌,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动作敏捷、规范,严禁推拉、冲撞、拥挤。

   3、按规定线路疏散,不得串线。

   四、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摄 像:

   信 号:

   (2)教室室内指导:各班班主任

   教室室内指导职责:

   ① 、“地震或火灾警报”发出后,指导学生进行室内避震、避火,纠正学生的不正确动作和姿势。

   ② 、“地震或火灾警报”解除后,带领学生迅速有秩序疏散到指定的“安全地带”,学校教学楼前做操位置。

   ③、班主任要自始至终跟队,指导学生按疏散线路撤离教室,密切关注演练现场,维护活动纪律,防止意外发生。

   (3)疏散线路沿线工作组成员

   教学楼楼梯:

   三、

   二楼梯口: 东: 西:

   一楼楼梯口: 东: 西:

   楼梯拐角: 东: 西:

   疏散线路沿线工作职责:

   ①、合理调节学生疏散的进度,特别是防止过度拥挤造成踩踏事故。

   ②、处理学生疏散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五、演练程序

   (一)启动程序:信号员宣读:全体师生,应急疏散演练马上就要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各就各位。

   请班主任重申演练程序和演练要求。(5分钟)

   (二)教室内应急避震演练

   1、信号员发出“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3分钟)。

   2、上课教师(演练时为班主任)立即停止授课,转而成为教室演练负责人,立即告知学生“地震或火灾来了,不要慌”,并指挥学生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课桌旁,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并尽可能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最后一排靠里4个同学面向墙,蹲在墙角处。演练时间为3分钟。

   3、“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结束后,信号员发出解除“地震或火灾警报”信号(一声长哨)。

   4、学生复位,老师告知学生,地震或火灾已过,现在撤离教室,进入紧急疏散演练环节。

   (三)紧急疏散演练

   1、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秩序从楼梯向下撤离,并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整队。

   2、演练各班撤离路线如下:

   二楼:

   顺序是:六2、六1从教学楼西楼梯,三 、四、五年级从教学楼东楼梯在老师指导下站2队列撤到教学楼前平时上操队形站好并蹲下。

   三楼:

   七、八2、八1从教学楼西楼梯,九2、九1从教学楼东楼梯在老师指导下站2队列撤到教学楼前平时上操队形站好并蹲下。

   六、演练总结

   1、清点人数。

   2、请领导小组组长张永聪校长总结讲话。

   3、宣布演练结束,各班依次退场,返回教室。

第7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 地震 药事应急 管理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江河鸣咽,四川汶川发生理氏8.0级特大地震,中国科技城绵阳也有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作为灾区的门户医院,顷刻间大量危重地震伤病人涌入,需要接受紧急的手术和药物治疗。抢救药品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的物资基础,药剂科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抢救药品的供应。现将我院抗击“5.12”特大地震灾害药事应急管理总结于后,供同仁们参考。

1 人员的组织

地震发生不到3分钟,我院便收治了第一例地震伤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马上将药学人员集中起来,迅速开展药学救治,但是通信、电力完全中断,门诊广场内又有大量的疏散病人和群众,这时只好用一块纸板标明药剂科的临时集合点,希望药剂科的职工按照《药剂科突发事件药事应急预案》的要求向指定地点集中。

2 启动突发事故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药剂科立即启动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分工合作”的原则,所有工作由科主任统一领导和协调,并迅速成立抢救药品发放组、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药品搬运组、药品采购组及临床药学服务组,实行专人负责,各施其职,相互配合。

2.1 抢救药品的准备 地震发生后不到5分钟,常备的院前急救药箱就搬运到指定地点,建立起第一个抢救药品发放点;在15分钟内就将门诊药房现有的,以止血、止痛、抗惑染、扩容、破伤风抗毒素为主的急救药品搬运到指定位置,建立起第二个抢救药品发放点,由抢救药品发放组具体负责药品管理和发放。同时,在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紧急将住院药房和库房的抢救药品转运到两个抢救药品发放点,保证抢救药品的不间断供应。

2.2 特殊药品的准备 由于地震伤病人以砸伤和挤压伤最常见,很多病人伴有剧烈疼痛,所以需要使用较大量的麻醉性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属于国家强制管制的药品,必须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为了保证保证紧急情况下,品使用安全、有效、帐物相符,我们特组建了麻醉性镇痛药品管理组,专人负责,双人发放,使用登记。

2.3 药品应急采购 绵阳是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我院是绵阳的门户医院,救治形势十分严峻,院内储备药品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地震伤病人的需求,必须应急采购。科主任立即安排药品供应组和临床药学服务组,根据地震伤的用药特点,迅速拟定应急采购计划,但是通信电力尚未恢复,无法同配送公司联系。时间就是生命,挽救患者生命的药品不能缺、不能断,决定让库房工作人员驾驶摩托车到配送公司联系,千方百计保证后续药品供应渠道畅通。

2.4 把好药品质量关 药品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才能保证疗效。在特大地震发生后,医院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捐赠药品330多个品规,必须对所有药品按入库要求一一验收,以保证药品质量。

2.5 临床药学也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内容 临床药师首先根据地震灾害伤的性质和特点,协助拟定应急药品采购计划,保证采购的药品准确有效;其次就是参与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同医生一道拟定应急给药方案,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通过临床药师的参与,药物的使用规范,治疗效果良好,避免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3 总结

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给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一旦发生必须迅速、正确的应对,所以我们认为医疗机构药剂科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药事应急预案。

3.1 建立应急管理组织 成立科主任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日常演练。明确在紧急情况下,科主任因故不再,副主任立即递补为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3.2 建立应急联络反应体系 将科内药学人员的联系方式制成小卡片,人手一卡。药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指令15分钟内赶赴现场;重特大突发事件导致通信中断,这时灾情就是命令,所有药学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指定地点。

3.3 按照日常使用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有代表性的《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如按地震等自然灾害、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分别编制。根据日常使用情况,储备一定量,我们认为50~100人次3日量即可。

3.4 保持药品采购渠道畅通 药品供应室应多渠道获取药品信息,详细留存《医院突发事件急救药品目录》所列药品的主供应商、被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

第8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经济社会影响,制订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为主,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统一领导,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实施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密切协作,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强化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应急合力;规范有序,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运转协调,发挥最大防灾减灾效益。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4适用范围

1.4.1市行政区域气象灾害或其次生、衍生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1.4.2气象灾害虽未发生在市行政区域,但省、市相关

应急指挥机构、事发地市(市、区)应急处置机构需要我市提供相关协助、保障。

1.4.3本预案中的重大气象灾害,指由于台风、暴雨(雪)、寒潮、霜冻、低温、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霾等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乡(镇、街道)、村(居)分级设立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

2.1市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由主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主任、市气象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市气象局、市应急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牧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广播电视台、市人防办、市安监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商务局、市供销总社、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移动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电力局、市各保险公司的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担任。

2.2市气象灾害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责

指挥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级以上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下,领导、组织全市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全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制;制订全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在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时,负责指挥、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决定启动和终止实施应急响应,以及其他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处置重大事项。

2.2.2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执行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调度指令,贯彻落实指挥部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协调处理气象灾害应急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组织有关部门会商灾害发生发展趋势;收集、调查和评估气象灾情;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预案;管理气象应急物资和装备仪器;建设和完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2.2.3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制订、完善与本预案配套的应急处置预案;根据职责与分工组织实施本部门、本单位的气象灾害应对、防范工作。

2.3乡(镇、街道)、村(居)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乡(镇、街道)、村(居)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在上级指挥部和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指挥机构的构成、职责与分工参照本预案执行。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1监测、预报与报告

3.1.1市气象局负责管理并承担市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等工作。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时,气象局将监测、预报信息报送市政府。

3.1.2发生较大级别以上气象灾害事件后,知情单位和个人应及时通过气象灾害报告电话等多种途径报告有关信息。报告内容主要是报告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气象灾害种类和特征、发展趋势、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1.3建立以乡(镇、街道)、村(居)为基础的气象灾害调查收集网络,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

和风险区划工作,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3.2预警预防行动

市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信号,将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情况报市政府和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达到预警级别的,向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通报并提出处置建议,由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是否启动相应预案。对可能达到重大、特别重大预警级别的,事发地乡(镇、街道)、村(居)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报告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并在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下,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需要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将准备情况报市政府。

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3预警支持系统

3.3.1市气象局应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

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在国家气象监测网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建设气象灾害加密监测站和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市政府决策

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同时将人民防空警报系统作为城区灾情警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渠道,完善我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体系。

3.3.2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统一部署,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本部门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3.4预警级别与

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一般(IV级、蓝色)、较大(III级、黄色)、重大(II级、橙色)和特别重大(I级、红色)四级。

一般(IV级、蓝色)预警,由市气象局向社会;较大(III级、黄色)预警,由市气象台向社会;重大(II级、橙色)和特别重大(I级、红色)预警,由省气象台。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级别

按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范围以及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启动级别设定为IV级、III级、II级、I级四个响应等级。

4.1.1四级响应(蓝色)。当达到IV级气象灾害预警时,由市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上级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发生或可能发生地的乡镇应急指挥部也要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4.1.2三级响应(黄色)。当达到III级气象灾害预警时,由市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情况。

4.1.3二级响应(橙色)。当达到II级气象灾害预警时,由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4.1.4一级响应(红色)。当达到I级气象灾害预警时,由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由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向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请求启动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启动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并及时向市政府应急主管机构报告。必要时,由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会商,及时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通报并提出处置建议,经授权后响应、解除响应或更改响应级别的命令。

当发生气象灾害没有达到预警标准,但可能或已经造成损失和影响时,根据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影响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4.3应急响应行动

当启动应急响应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进入相应应急响应状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按照各自职责和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

4.3.1台风、大风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台风、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采取措施,巡查、加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督促有关单位加固门窗、围板、棚架、临时建筑物等,必要

时可强行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露天广告牌等设施。

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督促指导水库渔民加固有关设施,督促所有船舶到安全场所避风,防止船只走锚造成碰撞和搁浅;督促运营单位暂停运营、妥善安置滞留旅客。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措施建议,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避免在突发大风时段上学放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必要时采取停止作业措施,安排人员到安全避风场所避风。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农业部门根据不同风力情况发出预警通知,指导农业生产单位、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风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农业、林业部门密切关注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形势,会同气象部门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各单位加强本责任区内检查,尽量避免或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单位及时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2暴雨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水务部门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

国土资源部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会商,确定地质灾害等级,及时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会同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

安监部门组织开展尾矿库坝体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当地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措施建议,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在危险地带的户外作业。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灾害发生后,民政、水务、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3暴雪、低温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低温预报和暴雪、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

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发展改革部门密切关注煤、电、油、气等要素供应情况,及时做好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运输协调工作。

教育部门根据预防措施建议,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

公安部门加强交通秩序维护,注意指挥、疏导行驶车辆;必要时,关闭易发生交通事故的结冰路段。

电力部门注意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做好电力设施设备覆冰应急处置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提醒道路行驶车辆采取防冻、防滑措施,提醒高速公路、高架道路行驶车辆减速慢行;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积雪情况,及时组织力量或采取措施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等部门做好供水系统等的防冻措施。

卫生部门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正常开展,并组织做好伤员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病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危房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动员或组织撤离可能因雪压倒塌的房屋内人员。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为受灾群众和公路、铁路等滞留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农业部门组织对农作物、畜牧业、水产养殖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市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4寒潮、霜冻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寒潮、霜冻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寒潮、霜冻影响,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民政部门采取防寒救助措施,开放避寒场所;实施应急防寒保障,特别对贫困户、流浪人员等应采取紧急防寒防冻应对措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等部门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果农、菜农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做好牲畜、家禽和水生动物的防寒保暖工作。

卫生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低温寒潮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3.5沙尘暴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沙尘暴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沙尘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农业部门指导农牧业生产自救,采取应急措施帮助受沙尘影响的灾区恢复农牧业生产。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沙尘暴发生时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为灾害应急提供服务。

交通运输、铁路部门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沙尘暴天气状况下的运输安全。

民政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3.5高温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高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和评估工作。

电力部门注意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依据电力部门制定的有序用电方案,必要时执行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

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等部门做好用水安排,协调上游水源,保证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建筑、户外施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

公安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

卫生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3.7干旱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干旱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干旱影响。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农牧户、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加强监控,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

水务部门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方面的工作。

卫生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旱灾导致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民政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并负责因旱缺水缺粮群众的基本生活救助。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民政、水务、气象等部门做好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8雷电、冰雹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雷电、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灾害发生后,有关防雷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做好雷击灾情的应急处置、分析评估工作,并为其他部门处置雷电灾害提供技术指导。

安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醒、督促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户外作业。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各单位加强责任范围内检查,停止集体露天活动;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单位提醒居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和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减少使用电器。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民政、安监、气象等部门做好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9大雾、霾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大雾和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大雾、霾的影响,进

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电力部门加强电网运营监控,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污闪故障,及时消除和减轻因设备污闪造成的影响。

公安部门加强对车辆的指挥和疏导,维持道路交通秩序。

交通运输部门及时雾行安全通知,加强行车安全监管。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4信息共享和处理

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部门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重大气象灾害应在事件发生2小时内初报灾情,6小时内上报重要灾情,24小时内上报调查的灾情。因客观原因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4.5通信联络

进入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状态的单位应向市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送应急联系人、联系方式。参与气象灾害应急的单位应当保证通信畅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4.6指挥和协调

预案启动后,由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现场的指挥与协调以灾害发生地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成员单位和相关的组织、单位、个人应当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统一开展工作。必要时,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4.7紧急处置

4.7.1基本应急处置

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镇乡政府应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努力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利用信息平台,跟踪全市气象灾害发生情况,监控和接收气象信息。根据已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气象灾害情况,提出处置建议。

4.7.2应急处置措施

重大或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发生时,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在省、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现场指挥部,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地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4.8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工作的有关部门对灾害发生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为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群众参与时,应向群众讲解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4.9群众的安全防护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10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单位要积极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群众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11灾害调查与评估

市(县)级以上气象部门负责组织气象灾害评估。

跨市(县)级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评估由等级气象部门负责或由其指定单位负责。

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报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

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气象灾害救助的依据。

4.12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情况,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

4.13应急响应结束

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相应级别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解除应急响应状态的建议,报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本级政府应急主管机构批准后,解除应急响应状态的命令。

5灾后处置

5.1灾情核实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会同有关部门核实气象灾害评估结果,报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本级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灾害救助的依据。

5.2灾后救助

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市政府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有关部门应及时归还征用的物资、设施、设备或占用的房屋、

土地;不能及时归还或者造成损坏的,应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偿。

5.3保险监管

保险监管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的监管。

5.4调查总结

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结束后,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对灾害应急工作进行全面的调查总结,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报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及本级政府应急主管机构。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通信保障

以气象部门业务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国家公共通信网络为基础,建立快速、安全、稳定、可靠的气象灾害信息通信专用网络,确保监测、预报、预警和灾情报告等信息的传输。

应急救援现场应与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保持通信畅通;灾害发生地政府协助现场应急处置的通信保障。

建立气象部门与公共媒体及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畅通的联络渠道,确保气象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

6.1.2信息保障

市气象局在现有业务平台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市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市政府应急平台及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

健全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开展全市气象灾害调查评估,摸清全市气象灾害分布情况,建立各种气象灾害区划数据库,编制全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指导气象灾害应急防御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

评估和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市政府应急办公室和应急指挥部;重要信息和已报信息的变更应当立即报送。

市气象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媒体资源和公共场所预警信息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建立完整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资源库,明确和规范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具体办法,传播渠道和方式等。

各成员单位和相关应急责任单位应及时将与气象灾害有关的信息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6.2应急支援与保障

6.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各单位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和减灾等方面的专用物料、器材、工具、医疗器械、药品的储备,建立相应的物资数据库,并对其购置、库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市气象局要加强装备、弹药的日常管理,确保一旦接到指令,能够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6.2.2应急队伍保障

武警、公安消防部队等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开展气象灾害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市和各乡镇(街道)应当组织引导预备役部队、民兵、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各类群众性的气象应急救援队伍。

6.2.3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部门对气象灾害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维护道路运输秩序;市政部门及时做好城市道路的清障工作;交通运输、铁路部门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公路、铁路设施进行抢修;必要时,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设施和装备。

6.2.4治安保障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6.2.5经费保障

市、乡镇政府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6.2.6社会动员保障

各乡镇政府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动员机制。

6.2.7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建设适用于气象灾害避险的城市和乡村紧急避难场所,并完善各类指示标志。紧急避难场所建设可与公园、广场、体育馆、人防工程、学校等建筑相结合。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依托相应的气象科研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市、乡镇政府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气象等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的有关知识,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对本部门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人员开展气象灾害预警、救援应急演习。

7附则

7.1名词术语

(1)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各级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判定出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某种气象灾害,为避免其影响,气象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发出气象灾害警报,提醒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对应防御措施的过程。

(2)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给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符号、语言、文字。通常由符号、颜色和对应的防御指南组成,符号表示气象灾害种类,颜色表示气象灾害的强度级别,对应的防御指南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3)干旱等级:

极旱:指基本无土壤蒸发,地表植物干枯、死亡。

重旱:指土壤出现较厚的干土层,地表植物萎蔫、叶片干枯,果实脱落。

中旱:指土壤表面干燥,地表植物叶片白天有萎蔫现象。

(4)地质灾害等级:

2级:可能性较小,预报预警时间内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加强监测。

3级:可能性较大,预报预警时间内对地质灾害隐患24小时监测,启动市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受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员撤离。

4级:可能性大,启动市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迅速撤离。

5级:可能性很大,启动省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立即撤离。

(5)森林火险等级:

二级:轻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可能燃烧,森林火灾可能发生。

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森林火灾较易发生。

四级:高度危险,林内可燃物容易燃烧,森林火灾容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快。

五级:极度危险,林内可燃物极易燃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火势蔓延速度极快。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市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预案的日常管理,并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情况及时修订。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各乡镇、街道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7.3奖励与责任

7.3.1奖励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7.3.2责任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严重影响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对于谎报灾情或知情不报,或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拒不配合、阻碍、干扰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单位,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

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9篇:医疗应急方案范文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演练

1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来应对

公路工程的应急管理需要通过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综合性的建立科学应急处理机制,其中需要考虑到工程的地质情况、气候情况以及危险源分布和交通地理条件等多种要素,同时公路的应急指挥工作也需要由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管理,包括救援人员、救援物资以及救援工作的开展等。在保证救援管理体系能够符合规范要求后再通过整体的统筹规划来科学的建立应急处理机制,这样也可以保证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公路工程周边的地质条件复杂、桥梁多为河道施工以及气候多变等情况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应急管理措施,其中要建立起专门的救援管理小组和救援方案来加以应对,并且公路沿线周围还要部署相应的救援物资以及救援通道等,这样在结合当地的消防、医疗以及公安等部门来统一的进行部署,相关责任领导也要对统一行动进行分级管理,从而保证救援工作能够更好的协调。此外,在救援应急机制中还要利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力量来对现场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并且通过专业的科技人员来对现场进行分析,从而准备的找出事故产生的原因,并对事故可能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预防和控制,这也是建立科学高效应急处理机制的主要途径。

2建立完善的救援方案并且做好部署工作

公路应急预案的建立需要明确应急救援的具体范围,在进行准备的过程中还要对不同的应急情况作出细致周密的安排,从而能够保证及时的开展救援工作。而在针对重大事故的应急上还需要尽量的保证应急工作有序的开展,并且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降低因事故产生的生命财产损失和不可预知的恶劣后果。由于事故灾害发生时有着不可预知性,为了更好的保证各种类型预案证件的整体协调性,达到解决事故的目的,还需要将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性的调整。其中应急救援预案需要以公路工程的基本特点为基础,并且将不同的责任划分为具体的流程,工作进行时还要通过不同单位的相互配合来加以协同进行。在发生事故后,还要及时的调配周边的不同单位和部门来进行协调救援,从而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另外,专项的应急救援方案也需要保证在整体救援预案的基础上来参照公路建设单位的特点来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其中项目的应急装备以及应急队伍也要及时的保证能够达到标准的要求。特别是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也要规范清楚,同时预案中针对重大的事故还要对不同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要求,保证工作能够服从整体的应急救援预案要求。

3做好应急救援的实战演练质量

应急实战演练是保证提高应急质量的重要措施,其中需要对应急预案以及应急措施的可靠性进行检验,进而保证应急措施能够达到规范要求,并且应急演练也是检验应急预案措施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应急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同部门之间在实战演练中要不断的提高相互的协调性,并且熟悉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这样也可以更好的提高应急救援的质量。

3.1对事故产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且树立典型来进行务实演练。应急救援演练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来确定不同的演练内容,其中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项目来确定危险存在的特点,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试试救援演练,比如在进行项目施工的初期,如果有天气原因产生的事故,那么还要对当地的跳棋条件以及洪水等汛期进行掌握和了解,相关单位部门还要组织人员进行防洪和汛期的演练,这样在加强单位的翻红意识后,在发生事故后也能够更加及时的应对。同时,项目建设的中期还需要演练部门来对隧道的差距进行相关的防护作业,其中隧道的坍塌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在施工时要更加注重事故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控制。而相关单位还要分阶段、有代表性的组织防洪和防高空坠落等演练,在这样的情况下,防洪演练就可以更好的避免在发生事故时产生事故的几率,这样在进行建设单位防洪意识提高后,各项工作中也可以深入的了解到事故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应急救援保证工作在防护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3.2应急救援演练的主要流程和关键点

3.2.1应急演练需要参照具体的流程来进行,其中应急计划的制定是第一步,同时还要建立起演练策划小组,再确定应急演练的时间、地点、演练方案、培训人员,而后再进行工作的检查和实施,从而保证演练的科学性。应急救援演练可先进行桌面演练,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桌面学习和演练,使各应急人员掌握预案中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寻找各环节中的不足进行改进。桌面演练之后可将各应急救员小组分组进行专项演练练习,如通讯组要强化如何上下沟通协调、如何报警、表述;医疗救护组要懂得医疗救护的常识性问题,如何进行包扎止血等,待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就可以将各分项动作进行有机的组合了,进入实战演练阶段。

3.2.2应急救援演练的关键点。a.实施方案的策划和制定。应急演练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应结合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危险源特点、潜在事件类型、可能发生事件的地点和气象条件及应急准备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策划和编制,主要作用是解决应急过程中组织指挥和协同配合问题,解决应急准备工作的不足,以提高应急行动的整体效能。b.演练人员的培训。应急演练前,首先应做好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入场人员,要全面系统地进行人身伤害、火灾、中毒、危险品等急救、自救和互救知识的教育培训,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类型的应急救援知识和演练等,并下发各参建人员应急演练手册,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应急救援预案,特别是对应急救援程序、应急救援物资使用、应急上报流程、逃生路线、紧急集合地点、报警电话、急救方法等进行重点的指导和培训,使得发生应急情况时全员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预案等进行科学、合理的抢救或逃离,保障人员在施救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安全,避免发生次生的灾害和事故。为了更好的确保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还需要不断的对应急救援方案和体系进行改进,并且不断的优化应急救援方案,提高应急方案的可行度,通过实际演练来加强工作人员对应急救援的认识。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增强应急技术、资金的投入,从而更好的保证应急救援工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